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开发专业范文

计算机开发专业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06 10:04: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计算机开发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计算机开发专业

篇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发

计算机专业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狂口径专业。目前在我国,由于IT行业发展迅速,许多高等学校就开始设置相关专业,用来培养高素质高效益的IT行业技术人才。在现在高校的教育中,计算机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特色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不仅有着很强的理论性,还要要求一定的实践性,在学习中,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得这些知识得以消化。

一、目前,在计算机专业中遇到的问题

相对于冶金、化工、数理等一些传统专业,计算机专业是一门较新的专业,也是目前社会需求很大的一个热门专业,但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完全稳定、专业内容变化快、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等特点,也使得本专业具有十分独特的一面。也正加为如此,高校培养的学生,在经过四年的学习后,有相当一部分知识已显得有些过时,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发生,使得学生难以快速适应社会的要求。而且,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方面也存在着一部分问题。目前,在众多的高校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定位不稳定。由于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多少学生都缺乏软件开发能力,他们只能通过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类型上的工作,这也不符合目前我国教育的宗旨,使得计算机行业的技术人才的质量大大降低。

2、课程设置的种类繁多。目前,由于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在对人才选择时也具有全面性,因此我国高校在对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时,增添了许多种类。但是,有由于课程种类较多,深度不够,所以在工作时,很难适应高技能工作岗位的需要。

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过多,缺少实践经验,是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4、在人才培养上,技术模式相对落后,大多是根据教材上的知识方向进行讲解,这也在使得许多学生墨守成规,无法得到更久更长远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问题分析

目前,从清华、北大的一流大学到规模很小的一些院校,几乎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由于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和能力差别很大,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规格档次必然不同。但纵观我国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差不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各学校应针对自身的办学水平进行目标定位和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形成自已的特色。根据我校一般工科院校的特点,进行专业重新定位并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近年来,由于本科教学的扩大招生,使得各校的办学规模骤然增大,从扩招的专业分析来看,由于计算机专业热门,所以这些年来也成了各校扩招的重点专业,从我校的情况看,其扩招速度远大于一些传统专业。另外,由于专业热门,本专业高学历、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也相当缺乏,从而导致了教学资源与教学规模之间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

三、课程建设建议

从2001年项目开始以来,通过走访一些主要城市的用人单位,并通过信件和网络,对企业和毕业生进行了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爱岗敬业和与人协调共事能力,要求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着重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再学习能力,要求毕业生熟练掌握外语。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在校生很难能掌握毕业时的最新最流行技术,因此要求学生专业基础要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对新技术的学习掌握速度要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面对我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在课程建设方面做到以下几点的考虑

1、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方案和专业的课程在很多程度上都受到了教育干礼部门的限制,因此,有许多高校的专业主课程中不存在着差异性。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并不能满足企业市场的需求,在目前IT行业中大都是主要创新和发展的,这样的限制并不利于市场经济人才的培养,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得在IT行业中高技术性人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教育管理机构对专业课程自的的控制应该降低,让高校自己采用最有效的教育方案对学习进行培养教育。

2、教师水平的重视是教育行业的中心,不管是哪个专业教育,都应要有专业知识比较全面的教师进行指导。但是,由于有许多高效在人才培养时没有重视这一点,在对教师聘请时,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着比较专业的知识理念,但是他们往往缺少教育经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他们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重视教师的“质量”也是解决现今课程问题主要的方法之一。

3、充分调查了解本地的人才需求状况,是高校应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高校建立主要是为了提高当地地方经济建设,而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都必须以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为导向,不要盲目的进行建设,否则这样只能事倍功半。

四、课程开发研究的核心

知识结构设计是人才培养规格的主体,知识结构体现在课程体系之中。是按"专业方向模块"组织教学,还是完全摆脱原专业,怎样重新建立新课程体系,一直是各高校研究的重点。对于拓宽后的新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我们主张各方向融合为一体,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建设对学生的需求变动,突出重点,有所学有所不学,并一直为此探索和总结。结合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制订了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形成了以加强基础,突出能力,发展个性为主线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体现了如下基本原则:

1、教育的基础性原则。教育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和阶段性,拓宽基础既包括自然科学基础,又包括人文科学基础;既包括本学科专业基础,又包括相邻学科专业基础。

2、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原则。处理好基础与专业、大学科基础与本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对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3、共性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原则。提供大知识平台的同时,兼顾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给学生预留广阔的拓展空间。

4、加强能力培养原则。加强工程技能和实验研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改革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方法,实施厂校联合指导,高年级学生进实验室参与科研,组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篇2

关键词:计算机 一体化 教材开发

计算机专业是各职业院校的热门专业。为了更好、更多地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产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正在各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兴起。一体化教学,是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学生通过完成具有岗位特点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学习某项综合性的知识或技能。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使毕业生在知识性、技能性、拓展性等方面得到普遍提高。为了更好地推动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开展,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也成为当务之急。

一、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为更好地保障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正常实施;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积极性;三是便于进行学习效果的考核;四是有利于参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流程

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材的开发需要经过科学的开发流程,通过多方专家的认证和多种途径的意见征集与反馈才能最终形成。闭门造车是无法开发出能体现职业特色、高效实用的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材的。规范的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开发流程。

1.专家会议

由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或技术能手组成开发团队,共同商讨一体化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制定出一体化教学项目,确定一体化教材开发的主线和提纲。这种讨论形式必须贯穿整个开发过程。

2.课程大纲、计划及标准的制定

开发流程前期必须先制定出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计划和标准。这些资料都将成为一体化教材开发的主要依据,也将成为教学活动实施的准则。

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

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必须紧紧抓住典型工作任务的主线,在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上充分体现教学生产化的特色。以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项目任务,以实际的工作流程来设置教学过程,参考产品质量的检验标准和用人单位的考核办法来制定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活动的考核方案,尽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的对接。

4.划分任务模块及子模块

根据前面已制定好的一体化项目,进一步划分任务子模块。在此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到知识点的分布、难易程度的逐步控制、各任务模块之间的关系、教材的衔接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

5.分别确定教材模块的结构

明确了所有的项目和任务模块后,应当分别确定教材撰写的具体模块结构。建议采用头脑风暴法来完成。

6.确定量化考核方案

建议在教材中设置专门的量化考核部分。考核的内容应简单、明确、可量化、易操作。考核的内容建议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部分。

7.确定任务分工及任务完成阶段

及时确定好任务的具体分工和任务完成各阶段的具体时间安排,可以确保任务及时、顺利完成。

8.编委互审,集中讨论、修改

教材开发初稿完成后,应当进行多轮次的编委互审、集中讨论和修改,直至参编人员一致通过书稿。

9.主编终审、定稿

完成复审后,主编还应当对全部书稿从整体的结构到知识点的链接进行再三推敲,确定没有问题方可定稿。

10.正式出版

将完成的书稿交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至此,整个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材的初期开发基本结束。

三、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的注意事项

在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篇3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 就业力 开发

[作者简介]刘文宏(1968- ),男,吉林梨树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89-02

高职学生是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虽然也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认为专业知识应为专业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其培养目标中更注重应用性,强调发展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树立起“知其然,不强求知其所以然”的育人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作为高职院校中开设较广泛的计算机专业,自然也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其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学生的就业力。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现状

1.就业力开发总体不力。一是生源数量减少。近几年计算机专业的生源数量在本科层次有所萎缩,在专科更是大幅减少。二是生源质量变差。据有关数据统计,大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就读计算机专业的愿望不强。三是就业能力减弱。尽管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能找到一份工作,但多数是与计算机专业不相关的岗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从事并胜任本行工作的不到3%,不少学生自己不会拆装电脑、不会安装系统、不会使用常用的软件、不会简单的故障处理,甚至不会安装家庭宽带,至于局域网更是鲜有人能组建,而且也很少有学生熟知与计算机相关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安装及运用。

2.就业力开发方法不当。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开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原因,开发方法不当是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方法形式单一,大多是采用课堂理论教授的方法,而不重视课外实践或无力开展课外实践,这与高职学生的特点背道而驰,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二是方法目标混乱,所用方法不符合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及操作技能的训练关注不够。一方面,枯燥的理论学习不断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却缺乏有效的指导,没能体现以应用型为导向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三是方法维度不广,大多是关注教师的教学维度,很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多关注校内维度,很少有效利用校外资源;主要关注课堂维度,很少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等。这样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必然不符合社会的要求。

3.就业力开发师资不足。要有效开发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就业力开发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一是双师型教师紧缺,既没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招聘,也没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二是师资的组成不合理,多数高职学院长期聘用的教师比重过大,有的学院甚至达到100%,不少学院没有出台短期聘用校外师资的相关制度,导致不能很好地利用校外资源、整合企业的人才优势。三是教师招聘重学历、轻能力。综观国内各高职院校,其每年的招聘方案中,学历仍然摆在首要的位置,对能力的要求虽有所提及,但含糊其辞,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很多学院一般以“硕士以上学历,相关工作经验”的词汇进行描述。这样的师资必然无法满足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的需求。

4.就业力开发氛围不浓。学校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包括学生生活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课外生活与校园文化氛围紧密相关,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当然也需要校园相关氛围的营造。但现实情况是,多数高职院校往往忽视校园文化氛围在学生就业力开发中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一是理念缺失,多数高职学院不仅没有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也没有积极在师生中宣传相应的理念;二是机制不畅,许多高职学院认为就业指导是辅导员及班主任的事,就业部门的工作是日常规范的管理及协议书的收发,至于其他部门则很少涉及学生就业力开发工作;三是活动不力,学生的多数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很少将活动目标与就业力开发结合起来;四是创新不足,一系列校园活动没能有效整合校外的就业力开发资源,也没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对自身的就业规划不足。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策略

要有效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力,必须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从多个维度思考进行系统开发。

1.理念:开发的核心。理念属精神、观念层面,处于核心地位。开发理念是否确立、是否正确,是事关就业力开发全局的重大问题,属于开发的战略层次,影响着就业力开发的全过程,并决定着就业力开发的成效。而开发理念的树立与贯彻与否又取决于学院领导的管理方略。因此,学院领导班子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首先树立起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并以此来指引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工作。也只有这样,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工作才能有序开展。

2.师资:开发的条件。学生就业力的开发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它要求建设一支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匹配的师资队伍,这是确保开发工作顺利开展的条件因素。而大量实践表明,组建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匹配的师资队伍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以就业力开发为导向,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双师型教师的招聘与培养工作,并重视教师项目团队的组建;二是应丰富师资的组成,既要有长期聘用教师,也要短期聘用一些校外师资,邀请一些对学生就业力开发有帮助的校外人士带项目来校讲学,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整合企业的人才优势;三是应改变以前重学历、轻能力的招聘策略,调整为重能力、经验、兼顾学历的师资招聘策略;四是应开发师资培养基地,组织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要求教师将专业教学导入企业实践;五是应建立相应的师资考核评估体系,并在职称评定、薪酬确认等方面有所体现。只有这样的师资条件才能满足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开发的需求。.

3.课程:开发的内容。有了师资,又如何对学生的就业力进行开发?这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重构现有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对学生就业力进行开发的实质内容。在课程重构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以筛选、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练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如重视Office,Photoshop等常用软件的教学与实践;二是开展在校学生考证工作,积极关注学生职业资格的获取,如程序员、平面设计师、电子商务师等;三是以实际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强调能力本位,定位学生的发展目标,并灵活配置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优化教学内容;四是选择与高职学生特点匹配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做到弱化理论、重视应用与操作,如案例、任务、项目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五是开发校本教材,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针对性及有效性等。

4.整合:开发的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形式,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并不能有效开发高职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力。要有效开发学生的就业力,就必须改革目前单一的学生就业力开发模式,整合课内外一切有利于学生就业力开发的渠道,建构整体、多维的系统开发模式。具体为:一是增加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形成以学练为主的就业力开发模式,如网页制作、硬件维护、电子商务、软件学习与应用等;二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导入外部资源以开发学生的就业力;三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挖掘学生自身的开发动力;四是革新传统的灌输课堂教学模式,导入案例、角色扮演、项目教学、模拟实践等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五是支持师生、生生、校企等学习团队建设,实施现场教学、以赛促学等形式,形成多维、动态的就业力开发模式;六是以就业力开发为导向,优化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实践,如在考试形式上,应重点考查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将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融通。

5.实践:开发的关键。在实践中学,将知识运用于实践,都表明实践的重要性,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当然离不开广泛、有效的实践,必须将实践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就业力开发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大学三年的学习之中。为此,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实践意识,从学院领导、教师到学生,从行政部门到教学部门,都应树立起“实践出人才”的意识,并贯彻于行动之中;二是应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大实践比重,丰富实践形式,加强学生就业力的开发实践,如见习、实习、创业等;三是科学规划实践的内容及形式,将日常活动与专业实践结合,学校安排与学生选择结合,长期实习与短期实训结合,并合理安排每学期的实践重点;四是以就业力开发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做好顶岗实习工作,优化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做好实践的反思及指导工作。

6.兴趣:开发的动力。开发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力,需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这是就业力开发的动力因素。为此,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开发意识、主动竞争意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习观、成才观,积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能力;三是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社会知识,增强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并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将其转化为就业开发的动力。

7.服务:开发的保障。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力的有序开发离不开就业指导等部门的优质服务,这是实现就业力开发的有力保障。为此,要做到:一是服务应专业化、系统化,应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的就业指导队伍,形成融服务、指导、教育为一体的全程、全员就业指导体系;二是应组建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团队,团队中应有校外人员参加;三是应通过网站、微博、QQ群等多种渠道为学生就业力开发提高服务保障;四是要做好信息的开发与传递工作,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就业服务,如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参考文献]

[1]刘桂玲.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之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2]李绍中.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以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3]唐玉娟.“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计算机操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软件导刊,2013(3).

篇4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微课;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9-0054-02

“微课”一词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首次提出,他明确指出微课资源将成为“知识脉冲”,即能促进知识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微课在国内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对于何谓“微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家厚教授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将微课界定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精悍,能集中说明某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主要是使用微视频来记录教师教授的知识与技能。

如今,微课正在引起一场史无前例的课堂教学的变革,微课资源已经在诸多课程中得到了开发与利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开发与应用微课资源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开发与应用微课资源的意义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中职教育存在生源差、学生入校层次低等问题,中职生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心不在焉,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睡觉的现象屡见不鲜,久而久之造成师生双方都苦不堪言,导致课堂教学难以为继。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社会大众对计算机已经不再陌生,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成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很多学校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当作公共基础课开设,可见其重要性。同时,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但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这门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理论灌输,导致学生兴致缺乏,教学目标很难顺利实现。

根据《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要求和中职生的学习现状,结合微课资源短小精悍和主题明显的特点,将这门课程教学与微课资源有机结合有着明显作用,可以集中中职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必拘泥于教师的灌输,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二、微课资源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

1.选取教学内容

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练习,能熟练完成计算机硬件的拆卸和组装。但由于不少中职院校缺乏应有的教学设备,实验教师综合素质不过关等,这一切都影响这门课程的顺利开展。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是对着教材讲解一遍教学内容,再让学生到实训室操作一遍,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很难记住操作要点,还可能损坏设备,特别是安装CPU时,可能会折断折弯CPU针脚。所以,在开发微课资源时,要着重加强计算机组装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技能。

2.设定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任务以工作小组为单位,主要是为计算机公司客户提供计算机组装服务。中职生先学习微课,掌握组装计算机硬件的基本要点与操作步骤,并通过实际操作完成装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达到这一系列目标:(1)掌握组装计算机硬件需要的工具;(2)了解静电的防护知识;(3)掌握组装计算机各硬件的注意事项;(4)熟练安装计算机硬件。

3.设计计算机硬件组装微课

微课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内容精、时间短的教学资源,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必须体现“精”这一特色,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要更加清晰,必须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性,而且微课资源不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堆积,不是说在课堂上放放微课视频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针对这两个基本原则,再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目标,可以将微课设计成前期准备、硬件安装和点亮测试这三个微视频,再加上文字资源与图片资源,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4.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步骤。(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客户到计算机公司购买计算机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依照客户的要求进行计算机硬件安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实现温故知新。(2)分析任务。教师要引导各工作小组深入分析本次任务中要用到的基本技能,需要的工具等,然后由小组组长汇报分析结果,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各有分工,共同合作,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3)实施任务。在这个阶段,有前期准备、硬件安装、点亮测试三个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为有问题的学生提供技术支持。(4)评价任务。在该阶段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具体包括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5)课堂小结。各工作小组代表集中发言,略谈本次课的收获,总结自己的不足,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最后由教师布置开放性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

篇5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照搬国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大多会借鉴甚至照搬照套国外的教学模式。例如,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澳大利亚TAFE理论,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德国双元制理论,注重学生通用能力养成的英国BTEC理论。国外的这些理论虽然看似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还是以人才培育为主要内容,重视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的模拟实践。然而,这些都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光凭高职院校一方的力量是实现不了的。但是从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现状中可以看出,政府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都放在了本科院校的建设上。同时,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密切,很难进行校企合作。一味地引进外国的专业设置理论并不能让我国的计算机专业健康长久地发展下去。

(二)重理论而轻实践。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都是很相似,都是采取学科型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很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理论课时占用的时间很多。实践成为了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成为了验证理论的一种方式。这就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实用性的人才匮乏。目前我国的本科院校已经率先进行了改革,将课程分成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自修课程三大部分。通过教师对必修课程的专业讲解,能够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理论知识。选修课程和自修课程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进行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设置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时,也应该对课程进行分类,促使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形成。

(三)课时少而教学容量大。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教学的内容也随着相应不断更新,因此,增设新的实用课程也在所难免。而随着课程的增多,就产生了课时与教学之间的冲突,课程越来越多,而课时是固定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根本无法传授相应的知识理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的难度更大。

(四)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日常的课堂教学往往要落后于技术知识,教学教材难以跟上社会时代的发展。教材教学的更新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教师很难在第一时间将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导致自身能力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开发设置的原则

(一)课程设置分权化。高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最重要就是必须要充分重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的需求标准为培养目标,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以体现。说的细一点,就是高校课程的设置要多方参与,既要有高职院校教学单位,也要邀请相关企业及教育科研部门人员,大家一起共同协商,研究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计划,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课程理论适度化。理论是枯燥的,高职计算机课程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讲究适度,要尽量做到少而精,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不追求艰深理论的理解。在学习专业理论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需求,职业岗位需要哪些知识,我们就教授哪些知识。理论学习要精而实,要突出理论的应用价值,要突出理论在具体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指导作用。

(三)课程设置动态化。高职计算机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安排、课时的安排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处于一个动态之中。课程作为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不应该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充实的一个过程。教学课程的开发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根据最新的知识、社会现实的需求、岗位工作的需求而做出不断的相应调整。

(四)课程学习模块化。模块化的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选择,也便于学生对一整块知识的掌握。如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办公软件应用、图形图像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CAD设计、计算机网络维护、数控加工编程等模块,让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做出相应的选择,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模块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开发的建议与策略

(一)改善教师教学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如果教师的理念不改变,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教育理念,那么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也只是天方夜谭。以此,我们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要认识到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要明确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施的本质,要把理论和实际联合起来,要培养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高职人才。教师还要改变课堂上以我为中心的落后观点,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计算机专业技能,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教师之间要增加交流,寻求有效教学的策略。教师和企业之间也要多接触,了解当前人才培育方向。

(二)创新及改革传统计算机教学方式。以往的高职计算机课堂上,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所有的知识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对理论部分就划出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实践部分就先给学生演示几次,再让学生完全地模仿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并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计算机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计算机的奥秘。另外,教师还要多使用新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形式以及慕课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學会更加的生动、形象,教学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丰富计算机教学内容。高职计算机教学不能停滞不前,要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学。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总是只给学生传授一些和考试相关的内容,技巧的传授也都以课本为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是一些没有实践能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庸才。因此,计算机教师要时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要给学生补充一些更加广泛、前沿和专业的内容,由此来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强化实践教学。高职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实用性的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必不可少。高职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要将实践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考核和评价,让学生将实践当成学习的一部分,自觉地进行实践。这样,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才能有实质性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才能有所长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有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