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4 09:27: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学教育指导思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方面
中学体育教学中,“锦标主义”和“应试教育”占有非常打的比重,很多体育教师只注重业余竞赛运动和体育尖子生的运动训练,也有很多学校领导将学生的体育成绩纳入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评价的指标,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与身体素质造成了忽视,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陷入了很大误区。虽然我国的《体育教学大纲》已经明确指出要进行终身体育学习的教学主张,然而,在具体中学体育实践中,却不能将这种体育教学理念进行全面贯彻与转化。
2.体育教学内容方面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项目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复性,其中占据教学统治地位的是竞技类运动,枯燥无味的技术动作与模式成为主要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此外,由于设施条件及其它原因的局限性,使的很多为学生所喜欢的闲暇娱乐项目和具有现代化的体育项目等无法进入体育课堂,导致很多中学生出现所学体育内容和在社会中所进行的体育项目严重脱节的现象。
3.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
相关体育调查发展,很多体育老师都不够重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他们仍然停留在强制命令式和灌填式的体育教学阶段,对教师中心过于强调,而造成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此外,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法令,学生被迫遵守,身顺心违”的情况随处可见。还有的学校推出“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学习中学生本身的差异性[2]。以一种教学模式来应对千人的体育教学现象非常多,还有的学校直接对学生进行“放羊式”体育教学。
4.体育教师的严重匮乏
由于很多学校不足的体育教师配置,导致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工作比较繁重,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了体育老师上体育课的质量,而且还会因为体育老师经验不足而不能让学生正常的进行课外活动,像: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足球、篮球、田径以及乒乓球等活动训练队的组件无法正常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中学体育教学具体策略
1.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中学体育老师在对体育教学课程进行安排时,避免一味的根据体育大纲中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由于学校的运动场地与体育器材比较有限,而且场地设施与器材设备也不是特别完备,所以体育教学的具体内容不能根据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将这些种种客观因素都考虑在内,根据学校教学大纲中突出的具体要求,并与学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学校运动场地与体育器材进行合理利用,以此来安排中学生的具体体育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依照各个地方的具体特色,像民族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开设一些民族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民族体育教学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确保其能够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就不用浪费时间去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方式多样化
重复应用一种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习就起不到特别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老师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手段与方式来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比如: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通过韵律操、徒手操、舞蹈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玩的小游戏等作为引导,以充分调动学生高涨的体育情绪。
在向学生传授一种新动作或新技术时,通常体育老师都会用示范加讲解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所以,体育老师在向学生讲解时,一定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尽可能的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而且对学生所示范的动作一定要规范标准,能够让学生感觉到优美、漂亮,自己也想学的冲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保证学生主动、自觉的进行体育学习。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具有集体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来实现,比如:排球、篮球、接力赛以及足球等集体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按实力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比赛的方式让其学到知识。确保学生在进行教学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体育赋予他们的意义和乐趣,并以此使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得以激发。在学生做身体素质练习的过程中,体育老师要对学生身体情况予以随时注意与观察,让学生适当放松,恢复与放松学生的疲劳身体与紧张心理,使其感受到运动的乐趣。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热爱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真诚、融洽、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体育老师既可以倾听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的忧愁,同时又可以与学生分享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快乐,做到以情激情,用体育老师的真诚与和善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彼此的隔阂消除了,学生才能对老师推心置腹,体育老师针对性的教学,能够达到调谐共振的效果,确保体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同时,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优良的条件。
4.加强体育师资力量
依照现阶段体育教师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为我国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中学一定要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学校灵活的体育办学方针。此外,还要加强培养体育教师的师资能力,对体育教师业务培训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予以加大。悉心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对经验不足的体育教师进行教育与指导,尽可能多的举办一些教学观摩活动,确保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能够多层次、多渠道的提高。此外,对体育老师的师资待遇予以改善,进一步提高体育老师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 项目导向教学法 课程改革
中职学校文化课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文化课与专业课整合,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做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是摆在每一位中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对数学课基本不重视甚至完全放弃。因此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动力,是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在数学中选取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是既能体现文化课服务专业课,又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
一、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解读及其特点
项目导向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盛行于德国,它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最为典型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数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三大特点。
1.以能力为本位
项目导向教学的指导思想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案的实施,直到完成后的展示和评价均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项目教学大多要分小组完成,实施项目的过程分为布置任务、小组自学和讨论、项目实施、小组汇报、总结发言。通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决策,等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恰恰是当前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2.以学生为主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要求也不断提高,仍然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它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项目教学法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也有利于学生合作协助精神的培养。
3.以项目为核心
在项目教学中,组织教学内容通常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而教学项目往往是从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的界限,由以课本为中心变为以项目为核心,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弊端,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空洞的东西,而是表现为有形有物的实践方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新兴工业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项目教学法走进了中职院校的课堂,成为教师极力倡导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合理的选择了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了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且使他们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培养,包括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等。它对于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受用人单位欢迎也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项目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项目导向教学改革的要求
1.对老师的要求
(1)老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个性、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并且也将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
(2)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要尊重爱护学生的全部。对学生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强权和限制。
(3)教师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凡是学生能归纳总结的尽量让学生归纳总结。在课堂上可以经常让学生讲解例题,让学生提问和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
2.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对自己正确定位。学生要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学习是给自己学的,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2)学生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学生要有信心把数学学好,不能老拿自己的基础差当挡箭牌,如果遇到不会的就问老师或同学,千万不能耽误自己的学习。
3.对教材的要求
针对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原有的认知水平,有必要降低课程难度,可以在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初期,补上一些衔接教材,比如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些内容的选择不仅可以起到一个过渡铺垫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不至于一开始就彻底放弃数学,对大多数中职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空间几何部分,可以只讲直观的空间几何体,等等。这样做可以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项目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下面以正弦型函数图像为例,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进行一个尝试。
1.确定项目
2.制订计划
按照数学中正常的教学过程,完成正弦型函数的课时至少要12课时,对于这个项目,如果这样来做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必须删繁就简。而实际上,在正弦交流电路中所用到的也只是正弦型函数,完全可以针对性地对正弦型函数展开项目教学。同学们相互商讨,老师引导,步骤如下:①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和弧度制;②熟悉正弦函数的图像;③去理解熟悉振幅、周期、频率等概念;④完成项目任务。
3.计划的实施
(1)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项目的任务中来,根据项目教学法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再根据项目计划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
(2)每个成员按分工去整理资料,小组成员共享这些资源;
(3)项目基础知识的准备,可由学生自己课后去整理,教师每一步花一课时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完成;
(4)可先小组内讨论,再由各小组对项目成果进行比较学习。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稍作指点。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教师应对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加以表扬和肯定。
4.学习评价
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5.归档或结果应用
作为项目的教学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于生产教学实践中。而实际上,专业教师对正弦型函数的讲解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往往只知其形而不知其意,其结果导致学生学过即忘。通过此次项目,为专业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通过这个项目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应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观念的转变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大多依然沿用传统的方式,以老师课堂讲解、推导公式、演算题目为主,课后布置一些习题,最后试卷考试得一个分数结束,这样的教学收效可想而知。项目教学法的引入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将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而教学的着重点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项目的难易程度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当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相比,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过难的项目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过于简单的项目会让学生没有新鲜感,没有挑战性,从而使学生没有成就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若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当,就能通过成就感不断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就容易养成上课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如果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接受。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解决,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己探索的成就感。
五、效果与反思
相对于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要能根据专业重新编排教材。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兴趣发展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或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学方案,否则容易忽略一部分学生。当然在数学教学中也不能忽视数学的系统性,与专业结合开展数学教学可根据不同专业作为限修内容进行。
实践证明,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其成绩评价系统更加注重了过程性的评价。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革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洁.对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9,(12).
[2]朱金堂.利用项目教学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2009,(11).
[3]任改香.项目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3).
[4]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1.
摘 要 文章在对终身体育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学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缺乏会导致体育教学目标缺乏灵活性、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不畅和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受到压制这三个方面问题。认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把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与能力,确实提升学生素质。
关键词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全国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和国家体育总局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编撰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仍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在800米和1000米的耐力测试中,大学生整体成绩不如中学生。当学生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其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往往不强,而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大部分人便与体育绝缘。对于这一现象本文认为,学校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缺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终身体育与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受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而形成。在1965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会议上,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提交了“终身教育议案”,提出“终身教育”的观点[1]。在知识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仅仅从学校获取知识是远远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整个教育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以使学生更好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学校体育教学。
二、终身体育思想缺失下的体育教学实践误区
(一)教学目标与方式缺乏灵活性
学校体育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与机械化的教学目标与方式密切相关。从我国开始实行学生体质监测开始,学生体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学校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然而,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设定及实现目标所需手段方式的探索却过于僵硬与机械。
在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有不少学校把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各项标准当作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把诸如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800米跑等体质测量标准作为学生的考核项目。在各种标准和指标的压力下学校的体育教学往往局限于规定的考核项目,教学内容单一重复。张华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机械重复训练,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得不到培养,起不到促进个体终身体育学习的作用[2]。
(二)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不畅
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缺乏,会使大中小学这个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的设置缺少整体性与相关性,衔接不畅,不益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扩大体育教育的覆盖面,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体育课程衔接不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体育课程名称与大学衔接不畅,二是大中小学课程目标过于全面而不够具体,三是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的低水平重复性与不连贯性[3]。
以运动参与目标为例,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是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高中阶段目标是自觉参与锻炼、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锻炼;大学阶段的目标是积极参与并形成自觉锻炼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织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4]。终身体育思想必然要从整体性出发,把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看作是一个过程,致力于各阶段体育教学的一贯性与连接性,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三)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受到限制
在终生体育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注重于学生体育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终生体育思想的缺乏易导致体育教师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学生被动的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主体性与创造性受到限制,排斥体育教学。在学校体育课中,学校的供给与学生的需求通常是不相符合的,学生喜欢的项目学校不教或是教授方式太过僵硬。著名心理学家Williams(2010年)指出,对于一般人而言,参加体育运动能使人的心理压力减轻,自我感觉良好,身体更健康。但我们的学校体育课从一开始便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体育知识与技能,不喜欢体育运动。
三、结论
文章论述了什么是终身体育与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指出在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缺乏会导致体育教学目标与方式缺乏灵活性、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不畅和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受到限制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把终生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学校体育应坚持以终生体育思想为指导思想,把整个学校体育教育当作一个系统,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与习惯。
参考文献:
[1] 梁立启,邓星华.国外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对我国当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3.20(5):14.
[2] 张华.终身体育观念偏差及其影响下的践误区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5):456-459.
[3] 张晓林,陈新键,毛振明.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现存问题及改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2):78-83.
[4] 教育部.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5] 崔树林.“终身体育”阶段划分及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5):55-57.
[6] 姚蕾.对当今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沉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4-6.
一、思想政治课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的导向性
中学德育工作,首要的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二)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的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的时期。并且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并作出评价。同时必须看到,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德育教育应做好的工作
(一)分层次,讲实效,注意可行性
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往的德育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生从尊重、接受一定的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才有可能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教育者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内容的几个方面和层次。作为教育的课题,讲述必需的知识,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能力上来。
(二)把灌输与自主自律结合起来
现代中学生勤于思考而不善于思考,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向青年学生进行的灌输,正面的东西不灌输,反面的东西就会侵蚀。“愚蠢来自无知”,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首先要解决好“知”与“不知”的矛盾,使实现德育功能有扎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实现了“知”,还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要把“信”与“不信”的环节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落实在“行”上,实现“知、情、信、意、行相统一”。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摆事实、讲道理,有分析、有说服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要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律的能力相结合,使正确的观点、理论、伦理、信念占支配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有特殊性,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解决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就是把道德教育的功能完全归结为量化管理,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纳入量化。但全部转化为量,也是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在德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对象和不同任务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养成教育,可以量化,而具体思想问题的解决,个性心理的指导,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就只能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办法,才有较好的效果。
(四)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因此,“打铁先得本身硬”,我们必须重视自身建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1、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就是要调动他们在学习生物上的内在动力,个别学习和自学。这是种按个人设定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并让个人主动学习的方法。这一方法集中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原则。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应用“教学启导自学法”:预习――引导――讨论――解惑――小结,即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预习要求,让学习预习和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巡回讲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脑思考,去解决问题得出答案。
例如在《环境保护》一节上,当老师在板书《环境保护》时,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大谈环境污染,随后黑板上出现了自学预习的要求后,于是鸦雀无声都在看书学习,此时教师再进行巡回指导和讲解,然后让学生通过录像和照片资料,去观察思考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污染和危害。从而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什么是环境污染及危害的严重性,个个表示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好奇心理、兴趣、爱好、求知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获得优良成绩或得到老师的表扬,各种奖励的愿望,为实现某个远大理想等。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生物的持久动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教材自身的吸引力,以它的情趣、奥妙、意境、价值和在当前社会生活、生产、科研以及人类发展中的巨大的作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因而每当我上课时总是要提前到达教室,让学生提出有关生物课的问题,同时给他们解答。
在上《鲫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讲台桌上摆放一个玻璃水槽,放入水和一条活的鲫鱼,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外部形态,鱼的体表、侧线、鳞、胸鳍、背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教师指导学生用解剖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又把胸鳍剪掉,于是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鱼各种鳍的作用,自己并加以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直观有趣,不仅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获得较全面的感性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识。
3、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
古代的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予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现在学生的身心、智力、兴趣等方面都各有其发展的特点。只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就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和杰出的人才。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个别差异考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可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对学习生物有兴趣、爱好和能力强的学生,有目的地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加码辅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反应迟钝和不太想学的学生,应用愉快教学法,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提问和进行争论。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和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4、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
我这里用“经验”一词是指实验、观察、实验作业、练习和有关生物学科的活动等等概念。例如上《植物的叶》一课时,重点讲叶的光合作用,这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好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绿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制造养料淀粉)的作用外,主要讲清了(1)光合作用需要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缺一不可;(2)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呼出氧气;(3)有机养料和氧气是人和动物所需要的;4)人和动物在新陈代谢时呼出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5)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学生从这些知识中认识到植物与动物之间,动、植物与空气、水、太阳(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而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就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5、教学要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