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法制课教案范文

小学法制课教案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4 09:27: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法制课教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法制课教案

篇1

关键词:中职法律教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

基础法律课在中职教育中是合署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的,是作为中职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其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因此教学难度较大。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老师在法律课授课时,通过引入具体典型的法律案例,组织学生对之进行思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制度理论和提高法律素养。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师不单单只是起到一个传授者的作用,更要在教学中扮演着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但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导者,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生,法律课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乏味,以传统的教学法难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法导入法律课程,加入生动、真实的案例,能使法律课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加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2.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弱,因为生活的环境,对于法律知识得学习和接触比较少,在法律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师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意,容易让学生一知半解。若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概况和总结的方法,对基本法律知识进行讲授,引导参与教学,对所讲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再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又可以达到“教、学、用”为一体的教学目的。[2]

3.培养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3]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中的应用

1.呈现案例,除了口述案例外,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学生表演、观摩庭审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案例。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法制现场》、《庭审现场》、《今日说法》等法制电视栏目中的典型案例,根据具体内容和案件的发展,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即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准备好以最佳的方式呈现案例。

2.确定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2.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讲解法律理论时,举例进行阐释。但要注意两点,首先案例要具有典型代表性,不宜过多,也不宜繁杂冗长。其次,教师要紧扣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从典型案例中得到一般性的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2.2讨论法,教师展示案例,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随着案情的进展进行适时的讨论,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讨论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通过小组互动讨论,理清案件事实,让学生主动探索法律知识,运用正确的法律知识加以分析。除课堂讨论外,课后对课堂讨论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思考。教师将向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讨论,等到下节课开课时,教师再请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2.3实践法

联系教学内容,围绕法律这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邀请警察、检察官或者法官来到校园开展法制讲座;利用班会课、晚自习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庭审现场》等法制栏目;组织学生参观看管所或进行庭审观摩。通过直接接触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学生会终生难忘,对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制意识,具有很大的帮助。

2.4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学生讨论得出的观点进行点评,点明优点,指正缺点,并引入法律条款,分析案例,在为学生解答问题时,须做到有理有据,有法支撑。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中职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1.案例的选择,为提升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案例选取时,应符合典型性、可信性、时效性的要求。典型性是指案例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用真实可信、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件,易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并且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信性是指案例应直观、形象、贴近生活,具有真实的细节,最好选用发生在身边或者同龄人身上的故事,这样才能才能更使学生信服;时效性是指案例应选取近些年发生的案件,我国法律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案例的选取也应适时更新和调整,要与当下的法律制度相结合。

2.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弱,但这些孩子大多数都非常的质朴,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他们渴望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因为生活的环境,对于法律知识的接触和学习比较少,在法律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作为老师,在讲授基础法学知识课程时,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能够更好的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注意课堂时间合理分配,有别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更强调案例呈现与课堂互动。但是课堂时间比较有限,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切勿因呈现案例而耗去过多时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时间也应加以控制,最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知识点。[4]

结语

总之,例教学法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最终提高基础法律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应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王玉芬.案例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120-121.

[2] 苏兴全.中职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7(23):21-22.

篇2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在技校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政治课 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选取和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的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应该是一人的道德行为,人在现实情境下做出的选择等为重点的课程。因此,他的教学不应是“传授”型或“灌输”型,而应该是“体验”型、“实践”型。我们引进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脱离实际的灌输教学方法,笔者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理论知识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生活的心灵智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重要性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新的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前台的演员而是后台的导演。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能动的主体,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不仅对一个学科,对所有的学科都全身心的投入,以达到知识的融合。

2.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政治课的许多内容理论性比较强,这些内容要求在理解时要紧跟时代、紧贴生活,要具有可实践性。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他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创新精神。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在学生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政治与经济、历史等不同学科的切换。同时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提高综合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胆小、不善于表达的欠缺,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作为一名技校学生很快就要进入职场,应及早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职场环境要求,必须敢于表达、善于表达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特别是一些胆小害羞的学生更应多鼓励,培养好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1.精选教学案例,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过程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选编好案例,才能把案例很好运用到案例教学中,才能体现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的区别,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具体遵循如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典型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典型案例能集中反映同理问题共同本质和甜点,有助于学生根据解答问题关键环节和应用技巧,在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就能触类旁通,迎刃而解。

(2)针对性原则。一个案例如果太简单,答案一目了然,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之,案例如果太复杂、太难超出了学生分析能力和知识水平,也同样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采用什么类型的案例,何时引入案例,在何种程度上使用案例,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水平为依据,它充分体现案例的针对性。

(3)系统性原则。在运用案例教学之前,首先应将所有案例做一个整体规划,特别要注重案例本身的完整性和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如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由若干案例组成的案例群,教学效果将更加明显。

2.课堂分析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讲政治课案例的内容与相应政治理论联系起来,揭示政治案例与政治理论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的变化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习进行讨论,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

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中,学生最好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教师除积极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还要有意营造一种开放的气氛,借助于提示、提问、反问,引起争论等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逐渐深入讨论。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充分发挥政治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政治课教学实践性。

3.及时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

总结和评价是案例教学法必要环节,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政治案例讨论作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政治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在案例提出、分析、教材的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案例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等。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性但不完善的可行性方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中的不足,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好的锻炼,或是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促进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三、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应具有目标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但在现有教学实践中,均符合要求的案例比较少。如何选择案例和撰写更理想的案例服务于教学是需要教师加倍努力的工作。

2.对教师的要求

要真正完成一堂较高质量的案例教学课,从课前案例选择、课中巧妙的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设置的情景中,理智的控制课堂运作到课堂组织学生答疑,无不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层次,完善知识结构,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并实现由传统的主导者到启发者角色转变。

3.对学生需要不断的鼓励

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以来教师的习惯,初期课堂中发现学生难以适应要求,对于思维的案例教学方式,有些学生不感兴趣,以至于案例分析不能自己及时完成,讨论时常出现“冷场”,或纳于言辞,不能较好的表达观点,听取他人意见等,使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达到。因此在教师应强调案例讨论的目的并不是一位的追求唯一的最有答案,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可以适当点评,对合理想法,并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观点,给与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于其他不足观点要给与充分的尊重。

4.注意班级纪律的管理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题是班级纪律的管理,特别是技校学生普遍自律能力较差,所以实施这种教学方法风险更大。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安排,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分好,讨论问题时也要有序进行。

总之,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近乎真实的场景,大大缩短情景与实际生活的差距,特别是技工学生让其及早了解现实生活、职场中的事件,对其顺利融入社会做好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今教育家.上海教育出版社.

[2]瑞武,张伟.明确方向坚定信心扎实稳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与课程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篇3

关键词:思政课 高职生 案例教学法 有效性

课 题:本文为湖北省职教中心研究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编号:G2012C06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功能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曾被哈佛工商学院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目前学者们解释为: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而言,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有益于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有利于师生充分互动,有利于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的功能

(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巴赫曾对案例教学的行为目标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基本框架。包括:对情景形成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对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分析;能识别并确定与案例紧密相关的要素和问题;定性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超越具体情景、具有更广阔视野和多种多样的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思维与表达、交往与合作、决策与创新等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开发。案例教学还是模拟的“社会实践”,曾亲历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一位学生将哈佛教育的价值总结为:把通常需要多年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的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这给学生进入社会职场奠定了基础。

(2)有利于课堂管理。案例教学法是开放式的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充分交流展示自我,使课堂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得到消解。学生通过案例体验国情民生,增强感性,避免了学习抽象理论之“苦”,同时实现了师生双方有效沟通。学生充满兴趣而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促进了教学的良性循环。

(3)案例教学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升专业能力。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教师的重点不只在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案例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成为导演或艺术家,这对教师的角色和能力是一个多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对现实社会发生的焦点热点事件,学生迫切希望教师给予解读,教师同学生一道直面问题并探寻思路,既增添了课堂的新鲜感,满足学生的渴望,实现了课堂的有效,也使教师自身能力获得成长。

二、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识不到位

课后随机调查调查显示: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案例的价值,习惯于听故事、看情节是否吸引人;参与讨论的内在动力欠缺,没有很好地享受案例分析过程,不懂得如何抓住在解决案例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从教学效果看,可能学生记得的仅是几个故事而已。

2.案例针对性不强

教学中发现,有些教师缺少课前准备,随便拿个事件做案例,结果分析不到位。因此在选取或设计教学上一定要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并且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时效性差

主要指资料、数据的过时。思政课的特点是与时俱进,教学内容须时时更新。如党的会议精神、新出台的政策、正在发生的重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有些教师图简便在教学中使用过时案例,甚至数据、事件本身发生了根本变化,还以过时的为依据,这自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技巧欠缺

教师对教学案例操作不当,引导不够。比如简单、直接、突兀地提问,或抓不住时机层层引入,或不能设计出最恰当的方式表现案例的情景。

5.对案例教学过程的点评不合理

其症状为:易简单化,即专注答案正确的或优秀的学生,对错误的或混乱的想法和观点,刁钻怪异的言论不予理睬:易否定化,即无意识地使用教师权威,粗暴打压,强行要学生接受主体观点或自身看法,忽视学生的思想和人格。

三、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组织与实施

1.如何选取思政教学案例

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曾在哈佛大学实施调查,得出结论,一个成功的案例要具备下列性质:应讲述一个故事(必须有趣);可以使学生对案例中人物产生移情(产生共鸣);含有从案例那里可引述的材料(体现真实);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为新决策提供参照点)。我国学者郑金洲则认为好案例的标准包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要在一定的时空框架内;具体生动的描述事件产生发展过程;能反映师生的心理变化;最近三年以内发生的事件;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遵循这些经验和方向,我们认为思政教学案例的选取要突出如下几点。

(1)尽量使用经典案例。经典案例一定是真实的,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典还意味着权威,越权威越有说服力,能加深理论观念的建立。经典案例也一定是趣味的, 它的趣味吸引学生认真倾听、思考和评论。

(2)体现时代性。思政教师要随变化着的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课程内涵。在案例设计上,要重点关注社会上的焦点与热点,将具有时代特征和气息的内容吸纳到课堂以创造思政课的生命力。

(3)具有开放性。郑金洲认为“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案例应有开放性特征,包括信息的多元和答案的多项。

(4)凸显职业性。高职院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优先考虑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案例,最好能源于行业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和最实用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和方法。

2.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情感和态度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问题,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善于激励以培育学生的探究心。大学思政课堂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做的重点就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的信心,以赞赏、表扬和鼓励去帮助学生释放求知欲和思辨力,侧重过程。

(3)做好诱导,让学生愉快地分享过程。教师在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后不能急于给答案,一定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在发现学生有困难时可以提供简单的分析路径。比如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如何找切入点,关键信息提示等。最后教师要做整体的分析,将思路与方法一同交给学生并告诉学生案例分析的目的不是寻找结果,而是学会掌握正确的方法。

(4)做好评价。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带给学生成功感,激励学生继续向上。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及时”指要做到重视每个观点并给予说法,体现尊重。“准确”是要客观公正,体现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全面”指评价要采取多种方式:自评、他人评和小组评、等级评和评语评相结合,体现合理性。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15-01

中职护理人才培养以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著《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指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原则。该校于2012年开始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鼓励新教法的实施,其中,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初步尝试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该校中职2012级护理17班学生共52位,第四学期共18周采用传统教学法,第五学期共5周采用案例教学法,均由同一老师授课。

1.2 方法

传统教学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启发式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提问,学生集体听课,课后完成学习指导练习。

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能反映教学重点的案例。课前3天给出案例,交给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并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在4组座位基础上每组分为2组,全班共分8组;由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根据要求列出三个以上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上课之前各组统一讨论结果;教师主持课堂汇报,由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并回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并全面梳理本课教学内容。

1.3 教学效果

1.3.1 问卷调查

设计不记名听课情况调查表(表1),进行问卷调查。每项答案中D计1分,C计2分,B计3分,A计4分。在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后各做一次调查,将调查结果统分后进行配对t检验。

1.3.2 考试成绩

传统教学法实施后进行期中考试,案例教学法实施后进行期末考试,均采用笔试形式,由同一老师出卷,试题难度基本一致。将考试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 结果

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后7个问题得分差值的统计量描述依次为1.00±0.52、0.77±0.43、0.86±0.68、1.03±0.56、0.92±0.51、0.75±0.53、0.83±0.47,t值分别为13.76、13.04、13.25、13.17、13.28、13.55、13、28;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差值统计量描述为9.85±6.13,t=11.59(n=56,P

3 讨论

案例教学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德尔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创了案例教学法,随后被广泛用于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1]。曼莎斯认为[2],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我国案例教学是于1979年由工商行政代表团访问美国后引入到国内的,虽然国内对该教法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案例教学发展趋势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和发展[3]。

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能力;有效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是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课,也是其他诸多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为使中职学生能够将营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最活泼,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就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教学实践中,用最新、最典型的营销个案进行剖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他们的基本素质和营销技能。

一、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1.选择案例阶段

该项工作由教师课前完成,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案例。

2.讨论发言阶段

首先,根据教学班的情况将学生分为5~6个讨论小组。其次,各组要在组长的领导下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为了发挥各小组的潜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做,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各小组之间的沟通。

3.发言总结阶段

讨论结束后,要进行发言总结,本阶段应当是由学生主导的阶段。首先,各小组要对本组的讨论进行发言。其次,教师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小组的发言内容进行总评,尤其要找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同时,也要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查找根源,给学生以启迪。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发言的完整,防止影响学生的思路。(2)暂不评论。每组讨论发言结束以后,教师暂时不评论,以免对后面的发言产生影响。(3)要控制。主要是指在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场面,使之既保持课堂的热烈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不偏离主题,影响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运用的体会

1.坚持理论为主的教学理念

任何的案例分析都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不可能进行好的案例分析,好的案例分析从另一方面也是对理论的补充,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转化,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理论为主的原理,在理论体系建立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

2.案例贯穿于课程教学中

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主要是为日后工作实践奠定基础,所以在课程讲授中以案例讲解贯穿始终。首先在每一章开始以案例引入,从案例中的问题引入本章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其次在讲解中针对原理分别用实践中案例运用作为例证,加强理论的实际说服力;最后在全章总结部分以一个综合性案例强化本章所学,并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分析,强化所学。此外,在作业布置上也要体现应用性的案例分析为主,考试试题部分相应加大案例分析的比例,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将所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

比如,在讲授“价格策划”内容时,以“苹果系列产品,特别是手机的定价”小案例引入新课;在讲解“撇脂定价策略”时,以“英特尔公司电脑芯片的定价”进行总结;在本章结束之后,以“珠宝定价”的案例来进行总结。

3.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

首先,所选案例要与学生所学内容相接近,同时又要求具有一定的疑难性,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提出多种见解。其次,案例要力求简洁,使之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就失去了演练的意义,在选择案例时可以将2个小案例进行串联,第1个案例比较简单,第2个案例是在第1个案例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在练习时既可以有一定的层次性,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必须完成第2个案例。再次,案例应当是不完整的、缺少最终结果的,这可使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对于书本中出现的案例进行甄选,将不适合、学生不太了解的案例进行剔除,使案例能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4.教学过程中注意与职业道德的相结合

(1)诚信为本

市场营销就是把企业、产品推向市场,取得不错的佳绩。为了这个目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为了销售产品,可以不惜任何手段,包括欺骗客户和消费者。我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倘若作为一名市场营销人员,做市场营销其实就是在营销自己,营销自己的理念和自己的人格。诚信对于营销者整个的营销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一定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诚信是最基本的人格保证。营销者要和自己的客户真心地交朋友,多了解客户的需要,多站在客户角度去考虑问题。

(2)守时为先

守时对营销者至关重要,与客户约好时间一定要提前到达,无论是多么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都不是营销者迟到的借口,如果真的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告知客户迟到的原因并致歉。

(3)微笑为要

营销者一定要学会微笑,对自己微笑,对客户微笑,对困难微笑,微笑的魔力真的很大,当见到客户的时候,对他微笑,客户会觉得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良好的气氛中交谈肯定成功率会大很多。持之以恒,凡事贵在坚持,客户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需要营销者日积月累起来的,如果因为一丝困难而放弃,那么就永远别想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会看见曙光的。

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到了课本及课本之外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职校学生尽早适应社会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将来迈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翊,肖钠,林子华.市场营销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3).

[2]闵靓,肖圣飞.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探讨: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经管系首届工商管理综合实训为例[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3]任榕榕.浅谈中职市场营销课程的教与练:案例教学的实战意义[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7).

[4]许玲.试论市场营销课程中探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J].才智,2011(20).

[5]李克芳.论信息时代的案例教学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2011(07).

篇6

关键词: 《导游法规知识》教学 案例教学法 优势 不足

一、问题的提出

1.案例教学法的由来及优势

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在上世纪20年代首创的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以对企业过去或现在正在发生的管理问题的讨论为核心,并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社会环境,从而学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培养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实务性和创新性,世界上以培养实用型创新管理人才著称的学校无不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2.传统型教学与案例教学方式的比较

传统型职高专业教育的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结构式课堂教学”。具体讲,就是重概念定义、轻管理实践,重理论体系、轻方法策略,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以至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被称作“黑板管理学”,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与此相对比,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式和基本由学生自主进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是每个管理案例的导演或指挥,而不再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全面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基于上述认识,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我经过多年的实践,觉得教学效果比较好。从不少业已毕业的学生的反馈信息看,《导游法规知识》课堂教学很实用,学生记忆深刻,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应用到他们的导游服务中。我想,之所以有这样相对较好的效果,是因为我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的实施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导游法规知识》“五段式案例教学法”,详见下表:

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是在教师导入“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①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②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③播放案例录音;④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⑤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⑥将案例编成剧本,由部分学生表演呈现出来;⑦利用现时的刺激或现有的环境制造案例,等等。以上几种方式可以兼顾,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尽可能地渲染、烘托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以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例如,“导游人员管理法律制度”这一章涉及到“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我就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下面的案例:

李某能否从事导游工作

某高校外语系学生李某先后两次报名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均未合格。他急于从事导游工作,遂与某国际旅行社多次联系,希望能给予带团导游实习机会。次年7月,正值旅游旺季,该国际社导游不足,遂聘用李某充任导游人员,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查获,以其未经导游资格考试合格,擅自进行导游活动给予了罚款处罚。李对处罚不服,认为自己并非擅自进行导游活动,而是受旅行社聘用从事导游工作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罚不当,遂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

问:1.李的看法是否成立?有何依据?

2.旅行社能否聘用李某从事导游工作?有何依据?

《导游法规知识》这门课程相对比较专业化,很多知识点多是条文或规章,学生如果仅学习课本知识点相对就比较枯燥乏味,很抽象,而且不容易记忆。利用这一案例,学生进入案例情境,然后从书本中找寻答案,就显得浅显易懂了。

2.设置疑问指导――个体自主探究阶段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和盘托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注意一定要契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这一点特别重要。教师设疑后,尤其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①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②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案例:

责任在谁

1998年1月某国际旅行社组织了一个赴长白山旅游团,委派导游黄某作为全程导游随团服务。当此旅游团将要攀跃天池的前一天晚上,该团一些团员询问黄某,上天池是否要多添衣服,以免天气变化。黄某根据其多次在这个季节上天池的经验,回答游客不必多添衣服,以便轻装上山。翌日,该团游客在黄某及地陪的引导下上了天池,不料,天气突然变化,天降大雪,气候骤然下降,黄某急忙引导该团下山,但由于该团有些客人未带衣帽围巾等御寒之物,致使不少人耳、鼻及手脚严重冻伤。其中4人经医院诊断为重度冻伤。为此,该团游客投诉导游黄某,要求黄承担医治冻伤等费用,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黄某所属的国际旅行社接到此投诉后,认为此次冻伤事故是由于黄某工作失误所致,责令其自行处理游客投诉,旅行社不承担任何责任;黄某则认为此起冻伤事故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化所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与其无关,不应由其承担法律责任。

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①旅行社认为此次冻伤事故是导游黄某工作失误所致,与旅行社无关的说法是否正确?有何依据?(这是浅层性的设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究,了解正确的导游人员的职责所在。因此属于知识性的探究。)

②导游黄某认为此起冻伤事故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化所致,与其工作无关是否正确?有何依据?(这是对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从前一层次的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要求学生探究出正确的行为倾向,因此属于行为性探究。)

③假如你是导游黄某,带团队赴长白山旅游,应怎么做?(这一层次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属于创新性探究。)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地诱发了,学生扩展了思维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

3.组织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阶段

学生通过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4.组织班级交流――自主学习互补阶段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形式可以采用辩论会,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它的主要意义在于:①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②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的交流,要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5.总结评价――能力提高阶段

引进案例教学方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②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如“旅游合同法律制度”这一章涉及到知识点“违反《合同法》的法律责任”时,我为学生出示了这则案例:

应该退还全部费用吗

王女士到某旅行社参加“承德5日游”,并特别询问是否乘空调车,工作人员答复:肯定是空调车,王女士随即支付了全部费用。第二天,她按要求到为车站集合,导游把火车票分发给每个人。王女士上车后顿感热气逼人,经询问列车员得知,该车次并非空调车,她立即找导游,但未能找到,一气之下,下了火车。

随后,王女士到旅行社质问,旅行社负责人说铁路部门临时调换了车次,他们也不知道。王女士要求退还全部费用,旅行社答复因王女士擅自退团,故不能退还。

上述案例学生们通过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如下:

有三种假设:

1.如果旅行社购买的是空调车票,并且能够出示铁路部门临时调换车次的证明,表明旅行社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游客应当随车旅游,旅行社应同交通部门交涉,退还游客车票的差额并赔偿违约金。

2.如果旅行社在游客报名时承诺的是空调车,而在报名后购买到的是非空调车车票,但未向游客及时说明并再次确认合同,游客有权要求旅行社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如果游客在报名时旅行社明知所购买到的车票是非空调车车票,为招揽客源而故意隐瞒事实,致使游客作出决定,游客有权要求旅行社全部退还旅游费用,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职业类学生能够做到这样,着实令我感动。由此可看出,即使是职业类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只要教师精心浇灌、精心养护,也总有开花结果的季节。

三、在《导游法规知识》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1)便于学生深度理解概念和原理

导游法规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对抽象导游法规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2)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我的导游法规知识“五段式案例教学法”是围绕着一个个案例展开的,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此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如从图书馆、Internet上学会了自主收集和加工处理资料和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

(3)训练思维能力

教学中选择的一些导游法规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有些是热门话题,学生综合运用导游法规原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与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学会沟通和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弘扬社会的人文精神,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我的“五段式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与交往、沟通的能力。

2.不足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我的导游法规“五段式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

(1)导游法规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能说明问题的导游法规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导游法规教学内容,要把设计的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进行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2)案例教学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至少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其一,它的连贯性强。这对于导游法规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二,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灌输中,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

四、未来展望

今后,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五段式案例教学法”,研讨调整课时设置问题,使之更契合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精益求精,探索不已,注重发展职高学生的潜能,争取获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职学生;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理论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资料,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为基本目的。对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市场营销学科,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达到联系市场实际,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该积极倡导,有效实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是营销案例教学的原则

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具体而言,应做到三点:一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讨论,加强自我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依赖教师的不良倾向,以达到增进能力的目的。二是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内容设计要围绕学生展开,时时关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感受,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三是要鼓励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可于课前5分钟开辟“自由论坛”栏目,鼓励学生就熟悉的经济现象和营销案例上台演讲,发表见解,相互交流,达到扩大知识面,丰富课堂知识的效果。总之,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个性的张扬和思维的活跃性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前提,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

二、精选案例是营销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案例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案例要紧扣主题,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案例中必须蕴含相应的营销理论知识和营销策略。

2.难易适度,适合中职学生知识水平。

3.新颖,具有时代感,基本反映当前市场环境和企业状况,尽可能使用学生相对较熟悉的国内市场环境和企业情况,以更好地发挥案例学以致用的作用。

4.典型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触类旁通的作用,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案例的分析效率。

同时,为对学生的分析作出准确的评价,还要收集与案例有关的尽可能多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如与案例相关的市场环境、企业背景、重要数据,专家评价等。

三、多样的案例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保证

1.围绕特定案例进行课堂讲授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此方法目的在于传授理论知识,主要用于基础理论教学。具体做法是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提供案例,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产生感性认识,加深理解。这时常用简洁、明确的描述性案例。如在讲市场观念时,列举三个凉鞋推销商到无人穿鞋的海岛上推销鞋子形成不同观点的例子,让学生区别不同的市场观念,分析生产、产品、推销等三种传统市场观念的局限性,从而提出应树立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案例贯穿于整个营销课教学,但应“形散而神不散”,由知识点引发案例还必须由案例回到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导和恰到好处地总结归纳。

2.讨论或辩论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

此方法目的在于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一般放在一系列的理论原理策略介绍完后进行。具体做法是先将选编好的案例发给学生阅读以便做好讨论的准备。讨论以小组或班为单位进行。这时的案例综合性较强,带有启发性和决策性。如对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这部分内容就可用此做法,教学中笔者举了乐凯胶卷参与国际竞争的例子,乐凯公司把新产品销往世界胶卷霸主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的后院本土而争得市场先机,然而柯达公司的低价倾销策略使乐凯公司又面临严峻考验,由此让学生分析乐凯公司在激烈的市场中如何选择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此外,案例教学法可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有争议的市场营销问题可采用辩论赛形式。例如,在讲市场营销策略时,针对杭州市娃哈哈集团公司继果奶、八宝粥、纯净水后又推出非常可乐、冰红茶、绿茶等产品,社会和理论界对此褒贬不一的热点,组织学生展开“品牌延伸对企业有利还是不利”的辩论赛,同时还利用相关案例进一步巩固讨论效果,例如引用农夫山泉的例子来应证所讨论的结果。通过辩论,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市场调查是营销案例教学在实践中的延伸

市场营销现实性强,可根据教学进度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查。如在讲完四大营销策略(4P)后,为增强实际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对某企业的某一新产品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进行市场调查基础上,按多因素细分市场,分析、选择最有利的目标顾客,制定相应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等一整套方案,并通过分组讨论,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形成最优方案供企业参考,获得了该企业的好评。这种做法,使学生面对实实在在的企业市场,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学生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科学的案例教学评估是检验营销案例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

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需要考核评估来反映。评估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头演讲、书面报告等。考核评估的内容重点在于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等等。由于营销案例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尤其是预测型案例,例如对由国外引入的仓储式销售这种新型零售业态进行可行性分析时,要求学生根据市场竞争状况、经济环境、企业状况、消费观念等多因素写出分析报告,只要能自圆其说均应予以肯定。所以评分依据不能单纯看结果是否符合预定的“标准”,而应当着重检查学生的分析步骤是否恰当、决策依据是否充分、结论的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等,尤其要鼓励学生分析问题的创见性,以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优势。

五、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1.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所讲的理论从大量的同类型案例中筛选出难易适度,描述简洁的案例。

2.课堂实施

(1)合理分组。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先要研究学生资料,并制作学生卡片,内容应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爱好、特长等。制作学生卡片的目的是:首先,用来熟悉学生。其次,在具体案例分析时,可找出那些具有与该案例特定情境相关的技能和特长的学生。最后,可根据学生卡片上的学生信息来分组,做到年龄、性别、爱好等合理搭配,以便展开有效的讨论。

(2)分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把该传授的理论讲授给学生,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其次,要将相关的案例公布出来,提出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每组的成员先在小组内将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方式提出来,在小组内展开辩论和讨论,再综合一些大家认同的观点,从而得出一个小组内认可的相对全面的答案。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该组讨论结果,阐述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大致认同的观点,一部分为个别观点。在各组阐述完毕后,各组针对其他小组不同观点提出质疑并因此展开双方的辩论,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及时给予辩论双方激励并且提供帮助和支持,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并且诱导学生将案例实际与所学知识有机整合,得出富有建设性意义的结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讲授者,而更多地像一位主持人。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本身的兴趣超过了探讨案例中所包含的规律和知识的兴趣,也可能有些学生掺杂了一些人为的因素,把理论的学习、案例的分析变为个人爱好的宣泄。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总之,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必须由一个“学术权威”变成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既不能束缚课堂活跃的讨论气氛,又不能使之偏离正题。

(3)考核标准。根据经验,最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办法,就是把学生准备和课堂讨论发言的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并将其折算为该门课程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在考核学生时,强调对能力训练的高要求。我们对分组讨论及课堂发言设计了八项考核指标,并各有ABC三个档次,八项指标包括:案例熟悉程度、参与积极性、理论应用的合理性、思考问题的针对性、措施的可行性,以及表达、分析、概括三个方面的能力。由于预先设计、公布了评分标准,使教学规划简单明确,易于操作,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后检验

对于每一次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及时地检验,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该具备的技能。我们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作业题的布置一般联系实际,并把侧重点放在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的测试上。

六、案例教学的局限性及其处理方法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均有显著成效,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案例教学法缺乏完整揭示市场营销全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案例分析带有特殊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到难以把握;案例教与学费时较多等等。

为弥补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之处,首先要处理好案例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的关系,既要反对死记硬背理论而不知活用,也要反对毫无理论基础准备盲目就事论事的讨论。其次是要处理好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营销案例教学有逼真的模拟作用,但不能替代实践活动。再次是要处理好师生地位关系。营销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并不是简单地让出讲台,而是在选用案例、组织阅读、讨论分析和事后总结中起主导作用。师生在营销案例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知和行的结合点,它使市场营销教学从主体上便于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克服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的现象。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结合理论学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案例教学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媒介,它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实现了由传授知识向开发能力的教育原则的转变。这无疑对学生学到管理能力和提高决策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货币银行学》课程运用的意义

(1)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货币银行学》以货币和货币资金为主线,揭示了商品经济中货币、信用、金融运行的完整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其理论是比较抽象的,但又是学生学习经济基础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用案例辅以教学,可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可直观的现实。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地听,到主动思考,述说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对货币信用理论的理解就更深入了。(2)运用案例教学,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分析性的思维能力和信心,以及进行论证和说服的技能。学生必须先对有关货币信用的案例进行评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3)运用案例教学,可加强教师与学生课堂内外的交流。成功的案例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二、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的特殊性

(1)高职教学在案例设计上要具有针对性。高职教学案设计要针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乐趣和肯定。这是高职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获得肯定学生才能增加信心,才能迸发出学习热情。(2)在案例设计上应该要有较强的操作性。案例教学的设计必须细致可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情景,教师要制定各种具体办法来引导学生。(3)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为实现案例教学的与其它教学方式相融合,应该要求教师对课程整体的案例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考核的重点包括是否与理论相匹配,课时安排是否合理等。

三、教师在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中要完成的工作

(1)角色转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讲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双方是单项交流,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度强调教师的权威角色。案例教学已经使传统教学模式重心重点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师应该由以前的讲授者变为引导者,由理论知识的灌输者变为知识的兴趣激发者,由“权威者”变为“教练员”和“裁判员”,更由传授知识的媒介者转变为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和引导者,由过去单纯的语言讲述者转变为讲授、表演、示范、引导等多行为者。(2)构建团队学习组织。根据我国的高职教育现状,可将一个班级学生根据学号随机编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七到八人,这些小组成员应该固定化,以便能够长期在一起互动、交流。每个学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课堂讨论,发言时,推选小组代表围绕案例讲述看法,而其他小组成员则为代表献言献策,充当智囊库,合理分工,杜绝“搭便车”。(3)合理安排好教学进度。教师要首先把理论讲深讲透彻,遵循由浅入难,循序渐进,案例的准备也应该先简单后复杂,先零散后综合,特别是初始上课,最好要选择学生能够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结果的案例,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恒心,到后续深奥章节再准备较难较综合的案例,以此锻炼学生理解材料、加工材料和运用材料的目标,甚至还可以反馈教材理论知识的完善。

四、高职《货币银行学》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根据教学目的精选案例。《货币银行学》案例的选择,应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所学理论、最能发挥学生潜能和优势,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2)阅读案例、分析问题。学生应先阅读案例,掌握了解案例中的提供的信息,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拟出完整备择方案,准备参加讨论。(3)课堂讨论。先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每名代表都应围绕问题讲述对本案的理解、分析、判断、论证和决策过程,阐明本组的主要意见,并且发言后还应接受其他同学的质询,以达到集思广益、观点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4)归纳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评价,评价应侧重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案的合理性、决策过程、选择事由、语言表达、论据的充分性、发言的态度等。例如在讨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这一问题时,教师不能给出利率市场化一定成功或一定失败的结论。

篇9

论文摘要:本文刹析学案导学的内涵,结合黄瓜栽培教学案例,从学案设计、实施、反思等方面探讨了“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中职学校课堂的实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1、“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上课的实际安排分课时编写学案,就是一节课一个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很不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中职课堂中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黄瓜栽培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要求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做出正确判断,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习内容适中,导学方法得当,达标习题全面等等。根据以上要求在设计黄瓜栽培学案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明确制定黄瓜栽培学习的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本节课目标就是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的多种栽培方式;黄瓜的生长发育;黄瓜的栽培技术。黄瓜的栽培技术是重点,在栽培中肥水的管理技术是难点。

2.2有层次、有梯度地设计黄瓜栽培的学案内容

学案内容是学案的核心。学案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并能联系生产实践。在设计层次性、梯度性上的要求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

在黄瓜栽培学案中首先设计了以下基础性问题供全体学生预习时思考:①黄瓜对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有何要求?②黄瓜培育壮苗要抓好哪几个环节?③露地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④黄瓜喜湿喜肥,但吸收水、肥能力弱,应怎样对黄瓜进行水、肥管理?⑤怎样对黄瓜进行搭架整枝?⑥黄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这样,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层次性设计,能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成功喜悦。

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使学优生从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一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水平学生都参与并学有所得,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①为什么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丰收?②如何使黄瓜的雌花形成得早而多?③黄瓜有时会出现畸形瓜,如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等,有时会出现苦味瓜,这些会使黄瓜的品质大大降低,探究畸形瓜、苦味瓜的产生的原因及防止?④黄瓜能嫁接吗?嫁接苗用于什么栽培方式上?有哪些嫁接技术,具体怎样操作?对于上述探究性问题,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获取答案,适合于中等以上学生去探究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习惯。

2.3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题目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题目在课堂上完成:①为防止黄瓜种子“带帽出土”,播种时种子必须放。②黄瓜应采取的追肥原则。③黄瓜嫁接的砧木主要是_,嫁接的方法主要有

和 。④黄瓜花芽分化期间,以下哪些条件有利于形成雌花:A短日照、低夜温;B长日照、夜温偏高;C氮磷营养供应较大;D较高的COZ浓度;;E外源激素乙烯利。⑤为什么说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

另外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黄瓜栽培管理,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可以放在课外让学生完成,如组织学生在校外蔬菜基地参与黄瓜栽培管理,从播种育苗一直到采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动手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了解学生技能达标的情况。

3、黄瓜栽培“学案导学”的组织实施

“学案导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环节:依案自学一课堂讨论。点拔精讲、练习检测、课后巩固。

3.1依案自学

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在课前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问题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材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培育壮苗的环节及高产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自学,学困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问题进课堂;学优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3.2课堂讨论

课堂伊始,教师要先进行导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疑难问题,提出后采用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阅读教材,讨论疑难。讨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把握课堂讨论节奏时机,讲究艺术,注重灵活性。如何使黄瓜雌花形成得早而多?指导学生从黄瓜花芽分化对环境的要求及受外源激素两方面来归纳问题。第三,导学应灵活多样,并根据教学不同情形,灵活调整学案,及时完善课堂教学,不受既定学案束缚。第四,做好小结,将讨论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由代表向全班陈述。

3.3点拨精讲

经过小组讨论,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各组容易出错的问题,由教师精讲。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抓住要害,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这节课的难点是黄瓜的水肥管理,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点明黄瓜水的管理一般遵循薄水勤浇的原则。苗期保持湿润,当根瓜坐住时开始浇水,盛瓜期是黄瓜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应增加浇水次数,每隔1一2天浇一次水。肥的管理,根据黄瓜长相和生育期长短,进行平衡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一般掌握第1次摘收黄瓜前不施肥,第1次摘瓜后随水追肥,结瓜初期结合浇水隔两次水追一次肥,结瓜盛期可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kg,开沟追施或穴施,生长中期追施硫酸钾8kg。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比如喷施叶面肥防早衰。

3.4练习检测

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要限时完成课内达标训练题,此间教师巡视,做好个别辅导工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当堂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3.5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讨论及课堂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将学案收回,仔细审阅,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来巩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4、对黄瓜栽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4.1“学案导学”要注重“学”

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来编制体现学生需求的学案。此外,学生们之间的互学互研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2“学案导学”要讲究“导”

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还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导”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驾驶能力,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活而不乱,又要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3“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关注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若不能认真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的自学要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更不用说课堂知识的延展和研究性学生。教学实践中要促使这部分学生愿意学习,做到既发展了学优生,又使学困生有所进步。

4.4学案的编写要集思广益,避免闭门造车

篇10

[关键词]管理学;案例;案例教学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69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3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数1 048万,占高等教育的41.2%。数据显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态良好,与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对实用性和应用能力的关注。然而,与直接获取专业知识相比而言,就读于高职院校各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工科专业在内,仍然是以获取间接经验为主的。如何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专业教学中,特别是经管类专业学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 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鉴于科技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企业的管理实践不断变革,管理学课程的理论框架也随之改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讲授法,仍然是高校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不可否认,讲授法可以更高效地将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爱因斯坦有言:“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回归教育本真,一个大学生在象牙塔中所追寻的最重要的东西,不应该是写在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的道理、价值观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中,讲授法不是一种普遍有效的教学方法。

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首先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学习企业管理学课程,学生要深入研究800多个真实案例,高强度的案例学习为学生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美国培养了大批职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鉴于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重视,在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2 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威斯康星思想”认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匹配,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性正是践行“威斯康星思想”的表现,笔者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授课,目的也在于将管理学的实践性落到实处,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现将案例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总结如下。

2.1 课程概况

本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对象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学生总人数为283人,也是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样本。本次案例教学法所授课程为管理学,课程共计32学时,参考教材为周三多编写的管理学。

2.2 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评价三个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2.2.1 课前准备

(1)组建学习小组,分配学生的任务与角色。本次实施案例教学的班级共有8个班级,多采用大班教学,然而大班教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却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组建学习小组目的在于“化整为零”,一方面可以继续发挥大班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比如有的学生擅长演讲,有的学生却对制作演示文档感兴趣。

(2)分发学习材料。从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临阵磨枪”的现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忽视。因此,重视实践教学固然很重要,但也要避免“拔苗助长”的现象出现。在每节课上课前,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了解、分析案例,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也是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实践。

2.2.2 课中实施

课程开始时,教师呈现案例,抛出案例相关的问题,让各小组的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提出评论。在案例探讨进行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案例问题走向更深层次的探讨,及时监督和控制,让案例讨论驱向本节课程的核心知识方向。

例如在案例“跨国零售业在中国的营销战略――沃尔玛”中,首先抛出问题,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采取的营销战略是什么?这类问题学生基本都可以在案例中及课外找到相关的资料,学生会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进行总结回答。随后,教师又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当今的中国环境之下,沃尔玛采用当前的战略是否是可行?会遇到什么挑战?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然后再在班级里发言分享,继而就其他小组学生提出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篇11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 卞克文,广西工商职业学院公共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广西 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5-0103-0003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不但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与掌握,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向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为了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就必须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探索,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有助于提高这门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说服力。下面,结合笔者的具体做法,试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往往是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虽然绝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态度认真,备课充分,在课堂上费尽口舌,并使出“十八般武艺”,但教学效果却普遍不理想。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把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例行公事,总是被动、消极地听课,混到学期期末再应付考试。

可见,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吸引学生。从社会大环境上看,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同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以各种方式渗透进入我国。再加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这样,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与激荡,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些变化自然会影响到接受观念较快的大学生,于是,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多元嬗变,这就必然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方面,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愈加开放,更加崇尚自由,并且善于独立思考,也更喜欢张扬个性。大学生普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纯粹书斋式的教学方法表示没有兴趣,甚至极为反感,对纯粹的思想灌输感到无法忍受。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缺陷。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教师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僵化、教条化,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如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的教学,教师往往侧重于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的讲授方面,较少关注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大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教学针对性、时效性不强,不会得到学生的欢迎。

另外,教师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时,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够,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即使是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加强所谓的“互动”,也是较为机械,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所以,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相反地,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从任课教师的角度看,教学中,学生的消极应对,容易使教师产生一种挫败感,必然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不用说教学相长了。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是有益的尝试

案例教学法最早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后来在医学和工商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领域得到推广。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在一些学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案例运用于教学,通过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教师归纳提练,学生最后演练等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选取实际案例,在实践中用案例研究代替理论讲解。这些案例都来自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联系的事例,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情境的描述,教师将案例移植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应用思想政治理论对这些案例提供的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从而通过运用理论分析案例这种模式,达到掌握理论的目的。案例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且,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引导、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虽然它不是新的教学方法 ,却可以在根本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定优势。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般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现已经被视为一种相对成熟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篇12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市场营销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的特点

(1)突出实践性。中职市场营销教学总的原则是:理论够用、强化应用、培养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和技能。如分析市场机会的方法、市场定位的策略、价格制定的方法技巧等,要求学生在学习后,都可在实践中参照操作加以运用。

(2)大量运用案例。结合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为开展针对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量采用案例。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穿插在各个理论点上,努力使学生摆脱过去枯燥的纯理论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注重课堂互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扩展知识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多元化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中职市场营销开展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2.1有助于实现优势互动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 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中职市场营销学中采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实中,营销案例本身很丰富,跟人们的消费实践联系很密切,这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学中,科学、合理、生动的案例运用为学生准确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大大提高了营销课堂教学的效果。

2.2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有人认为,案例的运用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相悖的。因为案例总是具体的、特殊的,并且其表现形式是发生在某时、某地的真实情况,所以有人主张案例不能也不必用来传递理论知识。其实不然,案例教学在19 世纪70 年代运用之初,真正的目的就在于一些研究者认为案例可以成为传递理论概念、原理的最强有力的方式。当时哈佛法学院的一位研究者认为,虽然研究案例肯定会使学生对先前的判例有更深的认识,但是它也会促使学生对理论运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更深入的思考。

2.3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辨能力的发展,它不仅仅是对那些固定的理论知识、原理和规则的获取和掌握。借助于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讨论技能,提升学生将思想准确、及时地对外描述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他们参与讲座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达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效果。

3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3.1案例的选取

第一,案例内容与教学知识点相匹配。案例教学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这要求教师在讲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把握教学知识点的同时全面了解案例的主题,做到案例内容与理论知识的高度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第二,遵循案例的选取原则。营销案例的选取要做到时效性好、针对性强、具有典型性,并尽量做到题材广泛。

3.2任务的设计

选取适当案例后,教师应在充分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精心设计案例讨论任务。设计任务时,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任务设计由易到难,不求过于复杂;任务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分析时有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同时,任务设计要与案例内容所反映的理论相一致,不可牵强附会,往往一个案例可以用来说明多个理论,教师需对此进行把握。

3.3案例的讨论

通常情况下,案例分析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集中群体的智慧,使得案例分析角度多样化、观点全面化和方法周全化。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和知识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既要防止“一人操办”,还要防止“搭便车”。

3.4观点的陈述

在此环节,教师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应通过各种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思考,组织发动好课堂讨论,引发学生积极阐发自己的观点。本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将营销实践与营销原理进行有机结合,以对所学过的阶段性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初衷。为此,教师可把学生的参与性及陈述情况进行打分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列入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内容。

3.5总结评价

在本环节中,教师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主要包括:对案例体现的营销原理进行再次强调,使学生加深记忆、重点掌握,对学生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问题,进行再次讲解;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状况进行评价,并以正面激励为主,表扬发言积极的学生,并鼓励不参加发言的学生增强信心,争取发言的机会。当然案例的答案有时并不唯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家军,等.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

[2] 张改娥.案例教学初探[J].成人高教学刊,2005(6).

篇1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39-02

一、案例教学概述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是人们对生活中具有典型的、丰富多彩且深刻事件的陈述。案例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案例”一词最初来源于医学界,是医学界医疗案件和个别病例的总称。目前,案例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以及法学等学科中,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研究工具。案例一般包括四大要素:一是情景,案例是对一个真实而复杂情景的描述。二是典型事件,案例是人们所关心的焦点事件的描述,是对具有典型性情景的陈述。三是多问题的呈现,一个好的案例必须有多处问题或者疑难问题出现。四是解决方法,案例要有一个或者多个解决方法的记述。

法学案例,即为人们对生活中法律事实的陈述,本文所指的案例就是法律案例。法学案例包括狭义的法学案例和广义的法学案例。狭义的法学案例是指直接从司法实践当中所提取的案例;广义的法学案例是指源于生活中真实的事件但是经过人为加工,使其更具有典型性的虚拟案件。本文所研究的案例是指广义的法学案例。

法学案例教学法,最早源于187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师运用案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开展职业教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来案例教学推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以及商学院,最后,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传播,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所谓的法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法学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法律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法律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者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掌握其中的法学理论,同时培养正确的法学价值观、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二)案例教学的优势

本文所指的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指法学案例教学的优点,具体来说,法学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学生易于掌握法学理论知识

立法者在立法的时候,考虑到法条的简洁性等因素,所以订立法条较为抽象、晦涩,不易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法条较多,也不易于学生的记忆,所以通过生动、真实,准确的案例来讲解,便于学生理解立法者立法的意图,法条背后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生动、有趣的法学案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适时的引入案例,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到法律并不枯燥乏味、晦涩难懂。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法学案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纷繁复杂的社会,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了解现实社会的复杂多变。学生在讨论不同法律冲突的案例中扩展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就是解决现实问题,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性的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的法理基础

法的现代化是指与国家现代化需要相适应、法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过程。

能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是法学教学最基础的目标,法学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法学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结合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法学教学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解决现实社会当中实际问题,解决社会矛盾。社会不断发展,法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而进展,法学教学案例不断更新。因此,不断完善法学案例教学,为法的现代化打下坚实教育基础,实现法律教学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二、高职院校金融法规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是典型的成文法国家,在我国引进案例教学法之初,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教育体制可以完全照搬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没有考虑到我国作为制定法国家的实际国情。案例教学法发展到现在,许多教师仍然在认识、思想观念上认为案例教学的功能就是“论证并说明基本理论,以实证的形式指出法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案例教学法不是简单运用案例去解释基本的理论知识,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经历的环境,使学生通过实际所处的环境,体会其不确定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由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不够深刻,使得案例教学法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金融法规课程案例本身的问题

金融法规这门课本身的知识点晦涩、难懂,其案例亦如此,一般都是大型复杂案例且缺乏趣味性。例如:金融法规一般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及人民银行法等法规,这些法律不同于婚姻法、刑法、民法等具有趣味性,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弱,对金融法规案例没有兴趣。并且高职院校对金融法规案例教材的编写重视不足,案例资源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搜集、整理、编写案例,案例质量不高。

(三)高职院校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不足

在高职院校,金融法规课程的开设主要是针对金融系的学生,金融系下属多个专业,例如:保险专业、证券专业、金融管理专业、柜员专业等。金融法规课程的开课基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金融专业基础,这样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较为容易,学生也能够充分理解。但是金融系由于专业开设的不同,学生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差异,因此,金融法规讲授针对的学生层次不同。然而,教师在金融法案例编撰的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专业性质的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无法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四)案例教学体系的不完善

金融法规课程是法学课程的一个分支,在金融类的高职院校当中,金融法规课程针对的就是金融系的学生而开设的。这些学生没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讲授,如空中楼阁一般,不易于学生在法律层面上去理解问题,学生没有完整统一的法学思维。金融法规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一个案例除了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以外,还包括一些法律基础知识,而这些法律基础知识,不是在金融法规课程中所能够完成的。所以,由于课程体系的不完整,导致案例教学体系的不完善。

三、改进高职院校金融法规课程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教师正确认识、科学定位案例教学的功能

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正确认识案例教学在教学方法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案例教学法只是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也要善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师的素质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选择教学方法,否则滥用案例教学法将会带来不良的教学后果。而且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不仅是单纯的给出案例,分析案例、点评案例的方式,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案例全方位多角度、多思维的思考。

(二)提高案例本身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是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学生较为喜欢新鲜的事物,思想活跃,一些内容过时陈旧的案例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使学生对金融法规这门枯燥的课程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选择金融法规课程案例时,注意案例自身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选择近期新颖逻辑性强的案例,或者选择发生在同学身边能够引起同学们兴趣的案例,以及老百姓关心的和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例。总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既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

(三)案例教学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首先,要根据不同专业选择案例。金融系下属不同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所以金融法规课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学生专业特点。其次,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案例。例如,有的学生善于写作,有的学生善于语言表达,有的学生善于与人沟通。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过程弥补自己的缺点,增强自信心。这需要教师平时多关注学生,因材施教。最后,要根据每位学生对将来的人生规划来设定案例。比如有的学生未来要从事理论研究,则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注意引导这类学生多角度、多思路深入地分析问题;有的学生未来从事实践工作,那么教师对这种类型的学生设置不案例,要注重实践性的培养。

(四)完善高职院校案例教学体系

金融法规案例教学要形成教学体系。首先,建立金融法规案例数据库,许多高职院校法学案例数据库的建设还是空白。尤其金融法规案例比较少,且教师难于寻找案例,所以教师只能自寻寻找和虚构案例,案例的质量不能够得到保障,并且作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建立法学案例数据库,能够提升法律案例教学的质量。其次,案例教学与考核、考试相结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把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等情况作为平时成绩。把课后和单元考试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重视。

四、结语

法学案例教学在教育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现有法学案例教学的困境,能够极大的推动我国法治建设,为中国法律教育提供新的手段、新的动力,我们的课题有待深入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汉华.法律教育的双重性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J].比较法研究,2000,(4).

[2]李喜燕.非法学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案例的分类及运用[J].教育探索,2011,(1).

[3]周宏.教学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篇14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设置

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主修课程。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不但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档案管理课程应根据当前形势在教育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创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一、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的重要作用

档案管理课程是高职文秘专业的主修课程。文秘工作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担负着撰写公文和各类应用文体的工作,还担任着文件收发、会议组织、人际沟通、信息处理等工作[1]。因此,面对日常工作中的大量文件,做好档案管理,使工作井然有序是对秘书的基本要求。

二、档案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陈旧[2],不符合当前教育形势。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档案管理课程的教材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版本,这些教材在内容上过于陈旧,方法上老套、原始,与现代社会的办公方式相差甚远,早已经不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例如,旧的教材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偏重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档案管理,这与高职学生就业市场需求明显不符;在工作方法上,旧教材由于年代的原因没有太多涉及“办公自动化”的概念,这与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不相统一。

(二)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不科学[3]。在教学方法上,多数高职院校仍然走多年前的旧路线,即仿照本科院校相关专业那样,多数课时都是理论课,实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很少有实践的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虽然获得了一些专业理论知识,但是一到真正的岗位上就手忙脚乱,学过的理论知识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违背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初衷。另外,档案管理属于文科,许多学校按照文科专业普遍的上课方式,学生只是单向地接受信息、记笔记,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考试之前只是集中背一下,然后就抛之脑后,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往往是单一的档案学,而与档案学有交叉的其它专业课开设的较少,这也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很难有连贯的知识体系。

(三)缺少“双师型”教学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都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的知识体系是从普通本科院校沿袭来的,在专业理论上他们有较强的基础,但是实际操作是他们很少接触到的,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实训。因此,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反复强调“双师型”教学队伍,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实行这一方案。

三、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新方法

(一)适应课程教学要求,改革档案管理学教材。由于旧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弊端较多,高职院校应大胆地换掉旧教材,选取符合当前教育和就业形势的新教材。高职院校不应照搬普通高校的教材,应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定位寻找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学时对这些教材进行适当地删减,如把复杂的理论部分简化为简单的概念,跳过与高职学生专业无关的章节,然后着重增加学生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

(二)改变课程设置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对于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将理论课的比例降低,提高实践课的比例,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该脱离文科传统“填鸭式”的方法,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学校应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改革考试模式,把考试内容从原来的“死记硬背法”中脱离出来,使考试形式多样化、全面化,把能力的培养列入考试范围内。如在期末考试中,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仅占期末总成绩的小部分,而实际能力的考核占大部分分值。另外,学校应抓住技能训练重点,根据学生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特点,设置有效的实训课程。实训课程课大体分为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校内模拟实训是指在学校内设立模拟环境,学生在模拟环境下进行专业的实际操作。在档案管理课程上,学生可以分组实践,模拟公司或企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技能训练,如对相关文件、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立卷、存档、保管等;校外实训是指学生深入到社会的企业、公司中,在真实的岗位上实际操作。一般来说,校外实训的效果要远好于校内模拟训练,但是学生能否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是校外实训的关键,因此,校方应注意与社会对应的单位联系,建立长时间的合作关系,达到校方、企业的双赢。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在校教师应向“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发展,从教师做起,加强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应制定相应措施,督促教师提高职业技能,如规定在职称的评定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资格证,还要求有一门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证;又如,教师每向上晋一级职称前要参加一学期以上的实训,经校方考查合格后方能获得晋级的资格。另外,学校应多为教师提供专业进修的机会,开阔教师的视野,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前平.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原则与实施策略探析[J].文教资料,2009,(2):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