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干部思想状况分析范文

干部思想状况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3 11:02: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干部思想状况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干部思想状况分析

篇1

(二OO六年四月七日)

2006年4月5日至4月7日,纪委在各支部季度反馈本单位党员、干部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改制、生产大干的关键时段党员干部思想比较活跃的基本现实,通过归纳、筛选,共分为四大部份计17个问题设计成调查表,以问卷形式在全公司展开调查。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的形式:此次调查采取先召开座谈会,然后进行调查的方式进行。在座谈会上,讲清调查目的、调查主体,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引导,填写调查表,以不署名,当场收回的方式,打消大家在填表过程中的顾虑,因此,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调查共发出调研问卷280份,收回280份,在人员结构上,在各单位安排具有代表性的职工10名,党员15名,另安排不少于50%的干部参加,实施抽样调查。

2、调研的基本情况:

(1)性别组成:男:222人,女,58人。

(2)年龄构成:20-30岁61人,31-40岁121人,41-50岁78人,51-60岁20人。

(3)岗位情况:工人152人,管理92人,干部36人,其中党员142人。

(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0人,高中(或相当于)113人,大专以上127人。

(5)工作年限:1-5年39人,6-10年25人,11-20年117人,21-30年72人,31年以上27人。

二、党风党纪情况

观点:目前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强,工作态度端正,具备廉洁意识,能够起表率示范作用,已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普遍认同,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服务意识。1、数据统计:

(1)对党员干部的总体素质的满意度。调查党员干部总体素质共分五项,即:纪律观念、理想信念、奉献精神、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最多选三项)。大家对党员、干部选择的满意度排序分别为:纪律观念173人,占62%,其中排前三位的单位是下料、技术中心和机关;理想信念136人,占49%,排前三位的单位是钢结构、技术中心和底盘;奉献精神131人,占47%,前三位排序是营销公司、下料和钢结构;业务素质111人,占40%,前三名排序为营销公司、生产质量和钢结构;服务意识94人,占34%,前三名排序是机关、生产质量和底盘;群众观念87人,占31%,前三名排序是营销公司、涂装和技术中心。

(2)对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的认可度比较集中,有221人认为能经常找职工谈心,有58人认为偶尔与职工谈心,只有1人认为没有谈过心。在关心职工学习、生活、工作困难方面,以高达266人,占95%的认可度表示对自己的关心,在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208人表示能解决,有68人认为能象征性地解决,仅有4人认为没解决。这其中反映较好的单位有钢结构、机加工和生产质量党支部。

(3)对党员、干部的廉洁评价。认为不存在“小金库”271人,达97%,仅有1人认为单位有“小金库”,其他8人表示没听说。在问及你单位、工段、班组内是否存在利用工资结余、奖金等公款喝酒聚会,有217人认为不存在,有61人认为不清楚,仅有2人认为存在(其中总装、下料各1人)。在对本单位干部廉洁行为是否满意,有164人满意,112人较满意,两项之和达调查总人数的98.57%。对干部廉洁行为满意度较高的单位排序为:机关73%、生产质量69%,结构分厂63%。

(4)对干部工作态度的认可情况。在履职意识中,认为强的148人,占52.9%;认为较强的107人,占38%,两项之和为90.9%,认为一般的25人,仅占9.1%。在协作意识中,有132人认为强,有109人认为较强,两项总和占86%。认为一般的37人,占13%,仅有2人认为较差。员工认可度相对集中的前三名分别是生产质量、机加工和涂装。在工作作风中,认为能做到雷厉风行280人,占100%。在示范作用中,有215人认为作用明显,占77%,不够明显和一般的分别为34人、31人,合计占23%。综合以上总体排序为机加工,占80%、机关,占72%、钢结构,占68%。

(5)干部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执行纪律情况。认为整体较好的226人,占81%,认为整体一般的36人,认为部份干部自律性不强的13人,认为个别干部有违法乱纪现象的5人(其中下料、总装各1人,均为工人、营销公司2人都是管理人员、机关1人是工人)。综上总体综合排序为机加工,占94%,钢结构,占88%,底盘,占85%。

(6)对本支部党员“五助”活动开展的看法。对活动的持续性,有175人认为正常,占63%,有90人认为基本正常,占32%,有13人认为偶有活动,有2人认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党员的主动性,有220人认为主动性强,占79%,有53人认为需要督促,有7人认为缺乏主动性。对活动的有效性,认为有明显成效能促进解决问题的有188人,占67%,有82人认为效果一般,有10人表示看不到明显成效。对五助活动综合认可度较好的支部前三名排序为:机加工,占83%,钢结构,占73%,底盘,占72%;倒数后三名是:技术中心37%,下料58%,总装60%。

(7)对开展党员“三卡”活动的看法。认为活动非常有必要229人,占82%,有51人认为有必要,占18%,两项之和为100%。认为对党员体现先进性、发挥示范作用有促进作用240人,占86%,认为不明显40人,占14%。认为开展“三卡”活动非常有必要且能发挥先进示范作用集中度比较高的单位排序:机关,95%、技术中心,89.5%、下料,88%。

2、综合分析

第一,企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支廉洁高效、作风顽强、执行得力的干部队伍。首先是干部廉洁行为,综合认可度为91%,其次,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综合认可度85%,又次,党员干部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执行纪律的整体状况,综合认可度81%,说明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座谈中,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身为重型人,就不能做对不起重型的事;重型在快速发展,我们要跟上”,在问及干部目前考虑最多的是什么,干部们几乎众口一词,“想的最多是克服工作上的困难,怕的最历害的是影响下道工序”;第二,暴露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这一点在对党员干部的总体满意度和座谈中反映的比较突出,主要是以罚代管现象,职工群众有敢怒不敢言现象,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予以及时有效化解,职工群众讲:我们是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要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就是改制以后,也要通过依法治企,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建立好和谐的氛围。二是要提高服务意识。基层反映:现在每个部门都有要求其它部门在某个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的权力,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要统筹解决,避免同一个问题由几个部门同时提出。机关科室要走出办公室,提高服务意识,减少基层劳动;另外,在座谈中,有关自行车棚问题、工作服不够穿问题(结构、下料)、女工更衣室问题,研究所长的干部定位问题等,依然是职工关心关注,盼望早日解决的问题。当前,工厂正在如火如荼的大干,各级干部、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走到职工群众中去,为职工群众解决应该的、要求不高的实际问题,使职工群众以愉悦的心情自觉干好本职工作,应该比什么都重要;第三,在党员中开展的“五助”和“三卡”活动顺应了当前形势要求。调查显示,大家普遍认为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有促进作用”,而认为“意义不大”、“不清楚”或“不明显”、“看不出来”,没有一人。这充分说明了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职工群众思想上饥渴,说明了职工群众急需要提供帮助,急需要党员干部通过有效约束,和职工群众贴的更近一点。目前,此项活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效方法形成长效机制。3、建议与对策:(1)进一步加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的教育,加强对资金结余和单位奖金的管控,要通过专项治理,克服干部在公款使用上的盲动和侥幸心理。(2)加强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要通过“党员行动卡”活动,进一步对党员、干部行为的约束,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以此促进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忘我工作的向心力。(3)提高部室为一线职工的服务意识,要通过绩效考评和“五助”活动的开展,把为一线服务的目标和具体任务进行量化,让管理部室多为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广大员工为实现年内奋斗目标共挑重担的凝聚力。

三、改制情况

观点:xx重的员工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同样xx的员工在改革的过程中也经受了种种考验和洗礼,面对即将到来的改制,xx员工表现出了应有的理智和冷静,说理智,xx员工充分感到自己是改制的受益者,说冷静,98.2%的员工表示愿意继续为企业服务。

1、数据统计:

(1)对当前xx改制的认识。认为非常有必要214人,占76%,认为有必要56人,占20%,持看不透观点的10人,占4%。

持看不透观点的10人

单位

性别

文化

岗位

年龄(岁)

工龄(年)

下料

高中

工人

31-40

11-20

高中

工人

31-40

21-30

初中

工人

41-50

21-30

总装

高中

工人

31-40

11-20

机加工

高中

工人

31-40

11-20

涂装

高中

工人

41-50

21-30

大专

工人

20-30

11-20

高中

工人

20-30

11-20

初中

管理

41-50

21-30

高中

工人

20-30

1-5

(2)xx改制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企业发展是否有利。认为有利262人,占94%,认为利处不大18人,占6%(下料2人、总装3人、涂装6人、技术中心2人、生产质量2人、机关2人、营销公司1人,其中管理人员4名,工人14名)。

(3)从xx改制政策看,职工是否是改制的受益者。认为是受益者245人,占88%,不认为是受益者4人,占1.4%,认为不清楚31人,占10.6%(下料6人、钢结构3人、总装7人、机加工4人、底盘4人、涂装7人)。

认为不是受益者4人

单位

性别

文化

岗位

年龄

工龄

下料

高中

工人

41-50

11-20

钢结构

大专

工人

31-40

11-20

底盘

高中

工人

31-40

11-20

涂装

高中

工人

20-30

1-5

(4)改制后你是否愿意继续为企业服务。表示非常愿意180人,占65.2%,表示愿意95人,占33%,表示无所谓5人,占1.8%。

表示无所谓5人

单位

性别

文化

岗位

年龄(岁)

工龄(年)

下料

高中

工人

31-40

11-20

初中

工人

31-40

11-20

机加工

初中

工人

51-60

31年以上

底盘

高中

工人

31-40

11-20

高中

工人

41-50

21-30

2、综合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问卷280份,在改制调查询问中,需要正面回答的,大部份都在240份以上,说明赞同观点占绝对多数,从中也能感受企业、职工双受益的喜悦和自豪感。座谈中,大家用“非常有必要”、“非常有利”以及最大的受益者等溢美之词来形容。当然,大喜伴有小忧,一是关注的具体时间表,二是关心付款的时间段,三是担心改制后的政策。

分析认为,一是大家对改制充满了热情。在座谈中感觉到,这种热情首先是来源于重型的高效益,尤其是比集团内其它单位的高落差;其次这种热情来源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憧憬,对甩掉历史包袱尤为痛快;二是大家对改制的期望值高。在座谈中感觉到,大家对加班、分配等当前管理中不易解决或仍然存在的不合理弊端,以及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善期望和个人的发展进步要求,更多地寄希望于改制后的实现。三是对改制后的“冷静”。首先,针对双向选择静观企业与其它企业的优劣比较,这主要产生在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人员中;其次,针对改制必然带来一定数量的减员问题,担心自己是否还能在企业干下去,主要存在于年龄偏大身体偏弱或专业技能不突出的群体中。因此,加强改制的政策宣传和正面引导很重要。要增加信息透明度,防止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的传播,以免影响当前的正常工作。

3、建议与对策:

(1)改制是众向所归,得到绝大多数职工的认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现在各种版本的传言很多(大多是负面消息),要在宣传上正面引导,避免职工的心理由热情转为急躁,给当前大干的热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对改制后带来的减员问题,要增加信息的透明度,用三年内减员不超过5%的用工政策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防止盲目的、被动性的担忧,号召职工做好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的积极应对。同时加强各级力量,化解矛盾,保持职工持续干好工作的积极性。

四、企业战略管理

观点:当前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推动在高层灌输推动和中、基层分解执行之间还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是中、基层承接性执行的内动力不足,方向性不明。

1、数据统计:

(1)对2006年形成的企业十一五“六三一”发展战略的认知。此题我们作为考察题以多项选择的形式供大家参考,结果仅47人回答正确,有233人没有回答正确,差错率高达83%,这其中干部很少,大部份为一般党员和工人。但在下料分厂,竟没有一人回答正确,应该引起该单位的重视。

(2)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教育形式印象最深的选择(多项选择)。认为是报纸宣传221人,认为是宣传橱窗143人,认为是组织讨论112人,认为是企业广播站98人,认为是对口集中讲课95人。

(3)对本单位工作与公司战略目标、年度工作的对应性、支撑性的看法。在本单位工作的对应性中,认为强的173人,占62%,认为较强的102人,占36%,有1人认为不强,有4人认为看不出来。在本单位工作的支撑性中,认为强的179人,占63.5%,认为较强的94人,占34%,认为不强的3人,占1.1%,认为看不出来的4人,占1.4%。综合认可度较高的单位:机加工87%、生产质量75%、钢结构70%。

(4)对本单位干部的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的看法。在责任管理中,认为责任清晰、落实到位199人,占71%,认为较好62人,占22%,认为一般19人,占7%。在运作管理中,认为计划、管控、考核、评价、激励、改进到位192人,占69%,认为较好78人,占27%,认为一般10人,占4%。综合认可度较高的单位:机加工82%、机关77%、生产质量76%。

(5)对当前加班延点相对偏多的认识看法。认为为抢夺市场延时延点完全可以理解的184人,占65%,其中钢结构反映最高,达88%;认为本单位存在本不需要加班延点,但因怕受批评而被动延时延点的50人,占18%,其中技术中心反映最高,达44%;认为基本能够科学合理安排加班,并且能保证员工适当休息的46人,占17%,其中底盘反映最高,达40%。

2、综合分析:

一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大家还没有形成精准的认识。因为,从调查中发现,通过选择题的方式回答,有83%的人没有完全回答正确;二是对企业发展战略接受的方式简单。大家接受印象最深是报纸和橱窗,而学习讨论却落于其后,说明基层学习讨论还存在照本宣科,重点不突出,讨论不透彻等问题;三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在承接分解执行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各单位尽管在与公司战略目标、年度工作的对应性、支撑性上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大家的基本认可,但通过强与较强的区分,足以说明在承接分解执行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四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升问题。对责任管理和运作管理满足率分别达到96.6%和100%,这主要源于企业对干部的执行力管理和公司整体责任管理和运作管理的计划、考核、评价等手段的强力拉动。但在座谈中,部分同志对不少基层同志整天忙于报表、应付突发性工作的临时处理,以及“忙了一天还不知忙的啥”的感叹中,说明我们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建设还需要整体加强;第五,对加班延点偏多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追求。在座谈中,大家认为当前的市场是极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少同志认为,在这关键时期,作为干部、党员要进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员工争取做到市场需求有多少,我们就要提供相应的优质产品;同时,也有同志指出,要号召大家善于站在企业整体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干部要以科学的方法,发挥好团队的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能,进而能合理安排员工适当的休息,保证以更充沛的精力,更旺盛的斗志投入工作。

3、建议与对策:

(1)对企业发展战略重点内容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层次性区分,对普通员工要侧重于对战略目标的认知宣传,对干部要加强为实现战略目标如何体现责任和高效运作的宣传,使企业战略发展深入人心。

篇2

一、当前企业政工干部队伍的现状

当前企业有一支相当数量的政工干部队伍。他们集中分布在企业内部的各种岗位上,分别从事着党务、工会和共青团等工作。当前企业政工干部的现状是:年龄结构上老中青结合,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在企业改革的每一过程,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努力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企业管理干部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在引进资金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西方社会的许多腐朽思想也乘虚而入,政工干部也和其他人一样不同程度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使一部分企业政工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产生怀疑的心理,极少数甚至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这些影响或多或少对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产生了不良的作用,是千万不能忽视的。

二、当前企业政工干部的角色定位

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生产经营,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政工干部的角色定位首先要服从这个中心,服务这个目的。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当前大多数企业政工干部能以这个为前提,自觉进行角色定位,千方百计寻找新的工作切入点,努力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政工干部,必须树立群众观念,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生活,当好群众的公仆。当前,多数企业政工干部在领导和公仆的角色定位上,自觉做到少摆领导架子,勤做公仆角色,他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受到广大职工的欢迎和肯定。但也有少数政工干部以领导自居,对上唯唯诺诺,对下官气十足,职工群众不欢迎这样的政工干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企业全部工作的有力保证。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个地位和作用来讲,政工干部在企业的管理中具有主角的色彩。但从企业的工作中心和追求目标来讲,政工干部的工作又要从属于这个中心和目的,站在具体的生产经营之外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使政工干部带有浓厚的配角意识。虽然有极少一部分政工干部在主角和配角的定位方面,心里不平衡,但大多数政工干部能自觉甘当配角,愿做无名英雄。

三、政工干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创新的重点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顶梁柱和命脉。当前,在创新方面特别要抓好的重点工作是“五个如何”,即:如何进一步抓好市场形势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如何紧密围绕改革中心,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力度,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如何抓好形象宣传,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如何满腔热情的关心困难员工的疾苦;如何培养树立好典型,典型引路等等,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是企业政工干部面临的新课题,做好了这些工作,政工干部就是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就会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大有作为,就会赢得应有的地位的尊重,就会充分实现政工干部的人生价值。

四、对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企业有一支数量相当、忠于职守、值得信赖、大有前途的政工干部队伍,但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承担的历史任务还不相适应。。进一步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必须加强专职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加强企业政工干部的学习。近些年来,大多数的政工干部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学习、经受磨练,不断进步。也有些政工干部不愿学、不善学,满足日常的抄抄写写,就事论事,不求进取,工作缺乏创新和活力,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还在原地踏步。政工干部要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责任。政工干部要站在理论的前沿阵地,要善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道德修养。

注重选拔有一定实践经验,大专学历以上,德才兼备的中青骨干充分到政工队伍中。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当前企业政工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的来说,政工干部年龄偏大,青黄不接,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还没根本扭转。一些老政工在政工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即将退出岗位;一些年轻人对政工岗位热情不高,要么不需要走向政工岗位,要么是组织培养不够,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匆匆走上政工岗位,造成政工干部队伍老气横秋,活力不够。培养和选拔一定实践经验大专以上学历、德才兼备的中青骨干充分到政工队伍中,有利于加快政工队伍创新意识和活力的进一步加强。

篇3

【关键词】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建议

一、当前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

近年来,党和政府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广大干部职工思想状况有了良好地转变。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观念、思潮并存和较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有些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其表现为,政治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淡化,个别甚至出现信仰危机,没有远大志向和长远目标。重视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重视自我,忽视集体;重视索取,忽视奉献。部分干部廉政观念淡化,缺乏自律意识。

(二)有的同志存在精神不振作,得过且过思想严重。主要表现为,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缺乏责任心,事业心,工作拖拉滞后,被动应付,敷衍了事。一些干部缺乏整体观念,合作意识不强,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三)在我们的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庸俗作风。有的到处找靠山,搞小团体;有的为了个人升迁,搞五花八门的关系投入等。

(四)有些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作风漂浮,办事不公,有的甚至,引起内部矛盾升级,损害部门利益。

二、对当前干部队伍思想状况分析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在中国老百姓中存在的“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小农思想,在少数基层干部的思想上有所反映。(二)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畅,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人员进得来、出不去,人员纵向、横向交流不够,干部职数少,致使人员冻结,施展才能的空间小、机会少,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干部的进取意志逐步淡化。(三)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物质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多,耐心做思想转化的工作少。(四)思想政治工作软任务、软指标。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从基层领导到一般同志,普遍重视指令性指标,如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量,考核质量的提高,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客观上形成一手硬一手软。

三、做好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以人为本,推进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强化机关内部行政监督管理和民主监督管理,上下配套联动,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务求实效。

(一)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领导、制度、责任、考核“四到位”。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两张皮”的现象,既要发扬传统,更要探索创新,以改进求加强,以创新求发展。

1、组织到位,坚持领导抓、抓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是关键,组织网络是保障。在纵向上,从市委到市直机关、乡镇党委都宜成立由分管干部的副书记为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干部负责日常工作。横向上,明确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负责本部门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2、完善制度,管理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制度的规范、激励、约束和惩治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让职工看到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对实际工作的具体体现;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健全政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岗位职责、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业务考核等相关制度、办法,把职工的工作责任和日常言行逐条逐项加以规范。

3、责任到位,实行责任制。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围绕切实解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要在落实责任制上下功夫,确保人人抓思想政治工作,个个有责任抓思想政治工作,明确党政工主要领导抓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从常委(支部)书记、委员到乡镇长,各单位负责人都明确各自的职责,推行“三定”工作的实施,定岗位,定职责,定效果,使之既要抓好各种业务工作,又要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4、考核到位,奖优罚劣,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把思想政治工作“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必须实行量化考核。对思想政治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合理划分考核内容;具体分解成定性和定量指标,与业务指标同下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定期进行考评,严格奖惩兑现,保证责任落实。

(二)联系实际抓教育,夯实干部职工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通过说服教育,保护和调动干群的积极性、主动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只挂在口上,更不能可有可无。这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纪律严明,技术精湛的干部职工队伍,以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首先要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在各类干部主体班次培训中应开设时事理论学习课程,增强干部职工学习党的理论的新。在各单位内部则坚持理论中心学习组制度,举办座谈会,进行理论学习测试等形式,检验学习效果。同时通过为领导干部订阅思想政治教育类书刊、杂志,或者我市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类专栏节目,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其次是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寻找机关干部中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典型作为活教材,通过我市的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通过看得见,学得来,用得上的教育引导方式,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

(三)实施“心连心”工程,理顺干群关系

1、加强民主监督,密切干群关系。首先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对人事安排、职工奖惩、财务计划等重大事项,都按议事规则集体研究决定,做到办事公开,增强透明度;其次是加强民主监督管理,要建立完善职代会制度,进一步疏通民主监督管理的渠道。

篇4

为了解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2020年一季度,办公室党支部按照公司要求,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专题研讨等方式,对职工思想动态进行分析,现将2020年一季度的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状况报告如下:

一、 员工思想基本状况

(一)广大员工心系企业,关注党建工作。调查来看,广大员工心系企业,十分关注企业的党建工作,并对企业的未来和前景充满信心,寄予厚望。大多数员工持理性的乐观态度,绝大多数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很认同,对公司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二)党员干部职工思想相对稳定。大多党员干部职工能够坚持理想信念,具有宗旨意识;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条件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正确,同时,注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方面的修养和提高。具体表现出工作兢兢业业,工作热情高,勇于奉献,顾全大局。

二、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问题。轻政治、重业务的思想在一部分党员干部职工中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在少数党员干部职工中还存在着作风不正的现象。

少数党员干部职工组织纪律观念意识淡薄、涣散,不作为或慢作为以及令不行、禁不止的现象有所表现。

(二)个人精神压力方面的问题。调查中,普遍员工都感到来自生活和工作两方面的压力。对生活压力,员工认为收入低是最大的压力,压力来源包括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开支,赡养父母、子女教育开支。对学习、工作压力,员工认为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由此带来学习的压力;工作要求严、标准高、任务重,由此带来工作的压力。

三、对策及建议

(一)从加强学习教育入手,进一步转变职工思想观念

1、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会精神为契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坚持以“增强凝聚力、提高贡献率”为着力点,加强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务必从加强学习教育入手,注重借鉴、注重创新的工作原则,全方位的加大对网、省公司,红河供电局政策、精神的宣传力度,使每个职工都深刻了解南网系统的运作手段及实施结果,同时找准位置,明确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做真正适应企业发展的主人。

(二)进一步改善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一是要以正向激励为主。二是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考核分配中,要做到公开透明,消除员工的疑虑。

篇5

【关键词】政工干部 思想现状 提升策略 新形势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作为政治工作贯彻实施者的政工干部在思想上发生了变化,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政治工作发展需要。政工干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表、社会主流思想的推动者和贯彻者,对社会大众影响重大,关系着我党在群众中的威严和形象,因此,需要对新形势下的政工干部的思想现状和提升策略进行分析。通过提升政工干部的思想水平,为社会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思想现状

经过调查问卷、电话问答、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70名政工干部进行分析,主要从政工干部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精神动力、个人需求、处理公共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1思想观念方面: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方面,政工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待思想工作消极怠慢,将思想工作与其他工作割裂开来,对企业、对社会不够负责,思想较保守,对大局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1.2心理状态方面:在目前社会分工逐渐精细的今天,政工思想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管理内容相当繁杂,管理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因此需要更多创意,这就对政工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经过长时间发展,我国政工工作的方式和思维已经形成固有模式,不太适合如今社会和企业对思想工作的要求,这就造成政工干部在思想工作方面超负荷付出,却得不到理解,反遭受他人责难和非议,这给政工干部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政工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更加消极,社会归属感不强,造成政工工作者更加边缘化。

1.3精神动力方面:社会上不同岗位的定位不尽相同,企业和社会对不同岗位的评级指标和待遇也各不相同,政工干部的发展晋升速度较慢,加之政工干部在待遇方面的差距,使政工干部的积极性下降,不愿意更多付出,责任心也逐渐下降,工作方面不进取,缺乏上进的精神动力。

1.4个人需求方面:由于工作繁杂,覆盖面广,工作要求高,造成政工工作不能收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政工干部的自身价值无法体现,存在感不高,待遇不高,发展空间较狭窄,政工干部个人希望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公平对待和足够的尊重。比如,政工干部希望在相同付出的情况下能获得同等收益以及公平对待等。

1.5公共关系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同事、朋友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大多数政工干部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跟群众和谐相处,但是个别政工干部存在思想腐朽、理论水平不高、处理公共关系缺乏水平以及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对理论工作的要求等问题。例如,在讲理方面不够深入,得不到群众理解,造成矛盾激化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淡。

2.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思想提升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思想状况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如果政工干部的思想水平不加以改善,那么,政工工作者在群众中的形象将大打折扣,造成党的威望和形象不良影响,妨碍党的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思想状态提升策略,改变政工工作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多多实践,树立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方便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从而加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分析可知,政工工作者需从收紧心、绷紧弦、上紧劲等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2.1收紧心。政工干部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休养,加强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努力加强公共关系处理能力,摈弃攀比的心态,踏实工作,争取获得更多群众支持,得到大家的尊重以弥补在待遇和发展上的缺陷。企业和社会需要建立政工干部的发展平台,引导政工干部不断改进自身状态,积极工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促进政工干部能更加主动的工作。

2.2绷紧弦。政工干部在物质和发展空间方面存在缺陷,必须通过精神上的富足来弥补,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通过精神上的富足来获得精神动力。企业和社会必须引导政工干部依靠自己的思想水平、外部形象、工作能力获得群众的尊敬,获得他们理解和认同,同时,让政治工作者能够得到自尊心上的满足。

2.3上紧弦。在新形势下,政工干部要培养不断学习上进的能力,不断与时俱进,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不断完善自身,提升实践能力,在政治工作的实践中坚定信念,坚决捍卫党的形象和威望。

3.总结

我国目前的政工干部思想状态较为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长此以往,将严重妨碍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加强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与时俱进,坚持实践,坚持为人民服务,以获得更多的群众基础,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样,我们的队伍才能具有更强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张红.关于提高青年干部基本素质的思考[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篇6

一、支部党员思想动态总体情况

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总体是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我支部现有党员40名,其中院领导1人,处级领导5人。支部成员思想信念坚定,大局观念强,工作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认为XXX发展前景很好,单位发展潜力巨大。绝大多数职工已明确意识到单位生产经营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切身利益,时刻关注生产经营状况,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普遍反映今年以来大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活动非常切合当前XXX的发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时期我党的重要举措,是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顺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开拓新思路的重要举措。

二、目前职工思想上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共性问题。

普遍认为当前工作压力特别大。主要表现为难以放松和焦虑紧张,快节奏的工作频率、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和任务完成时间的紧迫等等,是造成职工压力大的主要因素;大多数职工认为收入增长与工作强度不相适应是职工比较焦虑和担忧的因素;普遍表现出对党员干部队伍的高期望,职工群众普遍对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遍表现出了对个人技能提升的渴望。/zongjie/dangjian/

2、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个性问题。

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影响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爱岗敬业热情;年休假制度还需要加大落实力度;职工个人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对职工的集体主义教育,营造一个和谐的集体环境。结合单位的各种实际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调动职工积极性,提升职工的凝聚力已势在必行。

2、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能力与素质培训。一是要加强素质教育和个人修养。二是加强管理能力的学习培训。三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3、创新职工培训方法。通过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班组、学习型职工等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探讨出新的激励培训机制。

4、建立对上级指示和政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机制。

篇7

一、培养对象

街道源头干部和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

二、主要措施

以“五练”为抓手,实施源头干部(年轻干部)“千锤百炼”成长行动:

1.素质“修练”。根据源头干部(年轻干部)的需求和不足,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围绕提高理论素养、道德修养、创新意识等内容落实培养措施。主要包括:通过举办业务培训、专题辅导、远程教育和网络学院自学,提高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开设主题论坛、参加道德讲坛,提高思想境界、道德修养;参加柯桥大讲坛,拓宽工作视野、提高创新意识。要求每位源头干部(年轻干部)每月撰写两篇组工信息,完成一个调研课题。街道每季度召开一次源头干部(年轻干部)交流会,以“说工作、谈体会、晒成绩”来检验素质“修练”的成效。

2.导师“训练”。为每位源头干部落实一名帮带导师,导师原则上由资历深、经验丰富的现职干部特别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领导担任,通过“一帮一”、“一带一”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传授和工作指导,帮助提高源头干部的领悟能力和实践本领。要求帮带导师每月要过问一次源头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半年要较全面地听取一次源头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汇报,并进行认真点评;指导源头干部完成一个调研课题。源头干部要按照帮带计划安排,主动向导师汇报思想和工作,认真完成导师安排的任务,积极听取和采纳导师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虚心学习、勤于实践、迅速成长。

3.业务“操练”。以线上业务工作为重点,结合本职工作,加强源头干部(年轻干部)业务能力的“操练”,努力把其培养成为街道甚至全县的业务能手、业务标兵。街道为源头干部(年轻干部)搭建业务学习平台,主要包括:做好源头干部(年轻干部)与对口局办的对接;组织参加县及以上组织的技能比武;提供一次业务培训、学习机会;安排一次源头干部为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条件许可扩大到下属社区、居干部)上一堂业务辅导课。通过上述业务“操练”,增强源头干部(年轻干部)的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4.重担“磨练”。落实源头干部“三联系”制度,即每人联系一个社区(居)、两家企业、一户困难家庭。实行周六“问诊”,定期到所联系单位或个人熟悉情况,为他们出好思路,当好参谋,从中学习如何开展群众工作,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并把“问诊”情况记录在《源头干部成长档案》。街道有计划地安排源头干部(年轻干部)参与维稳、司法调解、拆迁拆违、车库整治、招商引资等重点中心工作,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多压担子、压重担子,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加快成长。

5.人格“历练”。以培养源头干部(年轻干部)积极向上、阳光务实、低调内敛、不卑不亢、自尊自信、果断干练的健康人格为目的,设计载体,促进成长。主要包括:组织开展文娱、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个人才艺、能力展示;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拓展运动;结合“3.5”学雷锋、“微动力”志愿者服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要求源头干部(年轻干部)在各项活动中能积极参加、主动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历练”和健全自身的人格。

三、有关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街道要从全局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源头干部(年轻干部)培养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源头干部(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为培养锻炼优秀干部创造良好的环境。各源头干部(年轻干部)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牢牢抓住和珍惜组织上安排的培养机会,绝不随意对待每一项培养计划,以对自己和对组织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努力做一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优秀年轻干部。

篇8

关键词:保卫干部 作风建设 思路对策

随着油田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新时期企业内部保卫工作对保卫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保卫干部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干部的形象、领导的方式、方法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如何提高保卫干部自身素质,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保卫干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在此,笔者结合河南油田保卫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问题、思路与对策,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保卫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油田党委始终高度重视企业保卫干部作风建设,油田保卫干部作风整体良好。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五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刻,着眼点不高。没有对学过的东西进行认真反思,深刻钻研精神不够,缺乏“挤”劲和“钻”劲,对政治理论的实质精神理解也不够深刻。如,在运用理论学习成果指导工作、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制约企业保卫工作上还显得不够多,方法不够活,特别是面对复杂的矛盾和严峻的问题时,由于政治理论深度不够,处理上有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现象。

(二)工作落实不彻底,服务油田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度不够。从调查来看,保卫干部存在“创新意识不强”、“沉不下去”、“深不进去”的问题,成天忙于开会,疲于应付,用于抓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对河南油田体制的改革,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创新中寻找高效的工作方法,不能以扎实有效的措施和严格的管理持续推进执法水平提高,全力服务油田生产建设,维护油区社会稳定。

(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由于忙于事务工作,到基层去的少,调查研究的深度还不够,对辖区治安变化情况、保卫人员生活和思想状况了解不够,对辖区单位和油区职工群众所想、所需,不能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

(四)自身建设不够重视。少数保卫干部对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能真正把廉政建设融入严格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中去,不重视防微杜渐,律己不严,纪律松懈。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从更深层次上分析起来,问题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理想信念淡化。部分保卫干部放松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未能学以致用,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自己在公安工作方面的实践,不能很好地从理论与当前社会治安状况实际相结合,对维护油区治安和服务油区群众创新方法不多。

(二)宗旨观念不够牢。基层保卫干部陷在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平时只注重工作,到基层走访群众不够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少,对服务群众性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在为人民群众服好务,特别是要对困难群众投入更多的关心做得不够。

(三)工作方法和思想认知尚存在片面性。超前意识不强,大局观问题处理不够。工作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对工作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以及长期性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争先与创新意识不强。

三、加保卫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作风问题,我们务必要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下面,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保卫干部的作风建设,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以促进保卫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一)加强作风建设,提高保卫干部政治素养。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基本理论学习。通过深入开展“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等主题教育活动,切实铸牢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二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完善保卫干部思想动态定期分析,及时发现解决多发性、苗头性的思想问题;建立围绕企业经济发展中心工作为作战主题思想教育机制,不断提升保卫干部责任感、使命感,教育和引导广大保卫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严肃政治纪律,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增强保卫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面对油田低油价的新形势,以全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如何推动油田经济快速发展,从全局的高度运筹谋划,要敢于挑战过去、敢于挑战思维定式、敢于挑战现行机制,向人民群众寻求智慧和力量,突破条条框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动思考、超前谋划,用创新的办法去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用创新的办法去提升做好企业保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如,创新培训机制。采用集中培训、视频教学、跟班学习、技能比武等形式,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把握运用法律政策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舆论沟通引导的能力。

篇9

一、当前企业职工队伍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从总体上看职工队伍趋于稳定,绝大多数职工能正确看待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能够立足岗位,以多想事、多干事,展现奉献精神;部分职工靠多出勤、干满点、少休节假日来体现责任观念等等,这为企业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目标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一些干部和职工对企业发展信心不足,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处境感到不安,突出表现在思想活跃、精力不集中、情绪有波动、上班出工不出力等“叠加”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职工思想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对企业职工思想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基本归纳为以下四类不同群体:

――思想稳定群体。50岁上下的老职工群体,生产状态相对稳定,有一定积蓄,子女大都成家或有稳定工作,职工本人身体状况良好,生活负担较轻,同时对企业的感情比较厚重,对企业新形势下面临的困难和改革举措表示理解。但在这部分群体中,个别家居农村、身体较弱的困难老职工仍需要企业的关心和帮扶等。

――思想波动群体。主要是30岁至40岁左右的干部职工。这类职工群体普遍存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他们一方面是企业职工队伍中的“主力军”,承担着企业安全发电、节能环保、攻坚创效等主要任务。一方面他们还处于上要赡养老人、下要照顾子女,加之“二胎”指标全面放开,婴儿养育有压力。再加上房贷、车贷需要收入支配等客观因素影响,造成生活困窘。他们大多是企业的“生产骨干”或“一线能手”,虽然对当前困难的生产形势表示理解,但由于工资延发等困难造成内心的“离心力”油然而生,有的借一技之长想另谋生路或上班精力不集中等,这无疑对企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思想活跃群体。主要指30岁以下的青年职工。这类群体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独生子女居多,思想多元化,很注重现实,他们中有从兄弟单位分流过来的新工人,有毕业不久入厂的大学生,他们没有经历过苦日子和企业困难时期的磨练,加之又处在择偶、买房、买车的高消费阶段,对收入刚性需求大,尤其在当前特定的困难形势下,他们遇有或觉得有制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影响个人发展空间时候,极易产生不安心工作、提前找“出路”、“托熟人调动工作”或外出“打工”等,这对企业的整体稳定构成一定的影响。

――思想滞后群体。极少数干部面对企业生产经营严峻形势,缺乏责任担当、率先垂范、敬I进取精神,体恤职工、了解职工、服务职工意识淡薄,为职工解决问题、办实事的能力不足,职工的信任度、满意度较低。再是个别岗位职工,精神状态不佳,责任心差,工作推推看看、拨拨转转,平时怪话、风凉话极多,遇事躲着走、绕着过等等。这些行为和现象虽为数不多,但必须高度警戒,注意严加批评、教育和引导。

三、应对解决职工思想不稳定因素的对策

针对当前新形势职工思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着力从思想教育、引导入手,与职工交朋友,真正在解疑惑、暖人心、办实事上下功夫,全力保障企业安全稳定运营。

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的“领头羊”作用。俗话说,群羊赶路靠头羊,企业领导干部自身形象能折射出企业的一种风气。因此,企业领导干部要做好职工思想疏导化解工作,真心帮扶、关心爱护职工。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现场和生产一线,以平常的心态、平等的身份与职工多沟通,注意观察职工的思想情况、情绪变化和工作表现,及时分析和掌握职工情绪低落、效率不高、心气不顺等原因,有针对性地在解疑释惑,解决好职工的后顾之忧。尤其对待特困职工的“上门”求助,领导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有耐心”、 “听得进”,通过体恤职工等行为,让职工用感恩的心化作一种努力工作的动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是强化党建在改革发展中的政治保障作用。当前,针对企业经营维艰、干部情绪低落、职工思想“摇摆”等问题,更需要发挥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保障、思想引领、行动鼓劲”作用,要坚持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为企业改革稳定发展做贡献的新要求上来;要坚持贯彻执行“一岗双责”要求,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意识和大局意识,统筹落实分管领域的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围绕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等重点工作,注重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和带动生产一线党员和岗位职工命课题、搞攻关、展作为。要坚持和注重政治优势的转化,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与维稳职工思想有效衔接的最佳途径,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篇10

一、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

乡镇政权作为我国政权运作体系的“瓶颈”,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建立民主自治、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形成高效运转、依法行政的政府权威机构;培育各类民间社会经济组织,向农村社会自主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并部分行使政府职能”为目标的乡镇机构改革几年来的接连开展,对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政权“权小、责大、能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财政步履维艰。

在分税包干的体制下,乡镇财政状况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穷者很穷,富者很富,但是总的来看,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很紧张,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

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乡镇财政已经结束了辉煌的历史,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非凡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于专心地开展工作。

2.“权限”内外交困。

伴随财政状况恶化的是乡镇权限的萎缩,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必然的趋势;再加上与乡镇机构改革随行乡镇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乡镇彻底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管辖一切的状况,而将注重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服务上来。所以,从客观要求上讲,乡镇的“权限”应当逐步萎缩。尽管现在农业税不收了,乡镇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稳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生产引导、基础建设、上传下达等事实上的日常事务依然繁重。这就产生了第一对权限矛盾:客观要求“削权”与事实工作不收权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是表面权限与事实权限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乡镇仍然治理着当地社会的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事实上,乡镇正面临着巨大的权限危机,现在根本无法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其权威性和优越性正在逐步丧失。由于事实治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经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职能出现“真空”。

税费改革以后,乡镇治理农村社会的手段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在计划生育、处理农村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事实上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弱。在职能部门逐步健全、法制法规渐趋完善、乡镇财力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社会民众对乡镇职能转变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原有的许多镇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自立门户”,脱离乡镇的领导,步入社会化、市场化治理的轨道,进一步弱化了乡镇的治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却由于缺乏服务意识、缺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迟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面对乡镇出现的这种职能“真空”,乡镇干部们或心存苦闷惶然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静观其变,或借此机会大肆放纵,难以把思想和注重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二、乡镇干部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后果

广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近些年来,一些乡镇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和行为上的消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正常工作无心抓,碰到矛盾不愿调,工作质量严重下滑,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主要思想问题

应当说,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对改革工作不满。

一是认为改革过于频繁。乡镇机构改革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搞,频繁的改革不仅有损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也使乡镇干部长期生活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思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改革减人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革的次数多了,改得过于频繁了,不仅这些作用会失效,也会让一些乡镇干部产生“迟早要下岗”的想法,从而对工作失去信心,丧失动力。

二是认为改革不公平。非凡是乡镇的中层及以下干部,他们对于领导干部改非的公平问题有些看法。精简乡镇班子,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受大多数乡镇干部欢迎的。但是,那些改非后的干部,不仅自然获得副科级干事或助理的头衔,而且虽然依然作为定额编制之数却进了“保险箱”,不再参与机关干部的竞岗竞职。也就是说,乡镇机构改革对于乡镇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存在下岗问题的,而作为乡镇干部主体力量的中层及以下干部却不得不面对这种危险。

三是认为改革方式不合理。在改革中,虽然也引入了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程序,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但对于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仍然不能有效显示。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竞职中由于民主测评成绩不佳而名落孙山,但事实上该同事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品行也不错,其直接领导也很赏识,只是由于未能得到广泛认可而弃置一边,很是可惜。这种不完善的改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许多乡镇干部,使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而是将目光集中在拉帮结派、建立庸俗的人际关系上,注重表面文章。

最近一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也已过去半年时间了,但改革的影响还在,乡镇干部对改革的种种担忧还没有完全退却,改革甚至已经成为一道藏在乡镇干部心头不容碰触的永久伤疤。

2.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

乡镇财政的窘迫,也直接影响了乡镇干部收入水平。在大多数乡镇,除了由县财政统发的四项基本工资之外,乡镇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依法应当享有的奖金、津贴、补贴只能存在于帐面上,根本无法兑现;乡镇中层及以下干部甚至连开展工作必需的通讯费、交通费等职务消费也得不到分文的补偿;而那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如房改优惠政策及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更是遥不可及。而且,作为现在已经基本有了保障的统发工资,其水平标准也相当低,除去个人及家庭每月的生活开销已所剩无几,在小孩上学、赡养老人、生病住院或是人情往来等需要花钱的时候往往令乡镇干部作难。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不少乡镇干部在对工作的迷惑中艰难度日,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收入来源作其他途径的考虑,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承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乡镇干部还得忍受工资方面的现实不平等所带来的思想折磨。在前几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有些干部钻了改革政策的空子,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谋得了“因病退养”、“离岗退养”资格。如此全身而“退”,虽然平稳地实现了乡镇干部数量的减少,但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分文不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减人、减支”的改革目标。那些仍然操劳在农村工作一线的乡镇干部,再一次亲身感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内心如何能平?另外,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存在的较大的“城乡差别”,也让许多乡镇干部心理不平衡,并逐步滋生对当前工作的厌倦情绪。

3.对工作无所谓。

有些乡镇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学习、提高和锻炼,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一是政治责任感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只是满足于做一些堆在手头的具体事务,对乡镇的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有的乡镇干部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各级领导添麻烦就行了;还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去主动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大兴“走读风”,甚至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走“上层路线”,想方设法请调进城。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在日常工作中,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已成为许多乡镇干部的通病,上级安排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常受此影响而难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主要是有些乡镇干部在长期的乡镇工作中,感到升迁无望,对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只想平静地“熬”到退休;或是屈服于当前工作的种种诟病,感念个人力量太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格局。由此,其工作动力自然也随之减退,分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爱好办事”,碰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大颂“推”字经,长念“拖”字诀,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工作自然也无法做细、做扎实。

在驻村工作上,虽然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对干部的驻村工作作了安排,但仍有许多乡镇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真正主动进村入户搞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反映并解决群众困难的并不多。有些乡镇干部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入户调查等同于“鬼子进村”而有意减少次数直至完全将此项工作抛于脑后。碰到一些重大任务,或是上级领导对各村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他们也只是通过与村干部的电话联系或下村走马观花地遛一圈,了解些基本情况以备突击检查。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浓。有的乡镇领导干部难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只会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经验,遵听上级要求;有的乡镇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思想上无开拓意识,工作上无创新精神,工作计划总是年年老一套,年终工作总结又全都是熟面孔,工作毫无新意,业绩难见起色;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动不动就摆“老资格”,因循守旧,对工作缺少实干精神,一心指望组织的“考虑”和“照顾”。

4.对人民群众不亲。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在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将群众认定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真正沉下去,带着感情下到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但是,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一些乡镇干部态度却极不端正,对下访谈心为群众办实事熟悉不足:

一是怕苦怕累思想。有些乡镇干部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即便是下乡也是当作任务来完成且怨声载道,一晃就走,很难沉下来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怕麻烦心理。乡镇干部虽大多出自农村,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我国有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农民阶层长期存在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意识,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而既怕为群众办事不成反受连累,使自己在群众面前丢失颜面,也怕办成事后群众一哄而上,得寸进尺。

三是自私自利观念。有些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受不住简单,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完全成了市场经济的“俘虏”,处处讲关系、讲情义、讲实惠。个别干部甚至把下基层到农村下访谈心也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乡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为民办事,所有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见表面行动而实效不大。

(二)产生的后果

1.组织纪律涣散。

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太多的不满、不平和抱怨只会分散他们的注重力,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在这些思想问题的左右下,许多乡镇干部不是想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而是时时刻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自己的利益。因而,工作不专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勤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以致于上班不见人影,迟到早退更是成了家常便饭。缺乏组织纪律作保障,不仅使乡镇干部产生办事拖拉懒散的负面形象,也必然严重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2.矛盾积压难解。

现在农村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很多,“闯”过去海阔天空,退一步难上加难。在这种严重形势下,乡镇干部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只会平添烦恼,使原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一些乡镇干部存在的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思想倾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处世态度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正视并接触矛盾的“老好人”意识,会使这些矛盾和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长期积压,进一步增加解决的难度,使农村的工作局面难于在近期内有较大的突破。

3.工作难如人意。

在“拮据”的乡镇财政、不断深入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微薄的工资福利面前,部分乡镇干部人心浮动,对工作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是一种必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乡镇干部消极应付手头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费劲心思,积极“红杏”出墙,钟情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在一些“看破红尘”的老资格的“训导”下,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环境的熏陶下,纵然是基层干部有“脊梁”,也难以在讥笑和谩骂中长久坚持下去。在如此的工作环境下,又如何能有效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又如何能让工作做到让人民群众满足呢?

4.基层形象丑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大众传媒的强势介入,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得以全面“暴露”。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它对于促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切实地体会到,来自乡镇政权反馈出来的信息还是负面居多;非凡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中的难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被过度渲染,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许多乡镇干部的形象显示出了粗俗、急躁、浅薄的特点,乡镇政权“多余论”也一度沉渣泛起。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与利益驱动下的新闻炒作及个人成见有相当关系,但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基层政权和乡镇干部形象被丑化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特征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乡镇干部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聪明和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采取“打压”态势,也不宜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寻求一时矛盾的解决,而应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着眼长远,注重预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对乡镇干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治理,努力将乡镇干部的各种思想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1.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问题重在预防。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尽快促成他们工作作风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勤打“预防针”。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在乡镇这一层级的活动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切实抓好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非凡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对于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党员干部现代必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乡镇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乡镇干部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带好头、服好务,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针对一些乡镇干部忽视学习改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的状况,并结合乡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习资料,要求乡镇干部按时保质保量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相应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保障此项工作的进行。另外,也要将乡镇干部学习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将学习当工作,将学习当责任,将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学习理念。

三是要不断端正并深化乡镇干部的思想熟悉。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熟悉问题,包括对党的熟悉,对群众的熟悉,对自身工作和责任的熟悉。只有端正了熟悉,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土壤。为此,除了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外,还应通过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等形式,努力发现并深层挖掘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以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治理工作。

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虽然能使有责任心的干部能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绝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特点。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东西,是约束乡镇干部行为、避免各种思想问题进一步升级的强有力武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政干部的主要监督机构,虽然能够在治理腐败、追查一些违纪案件方面有所作为,但对于干部们的思想问题,非凡是一些尚未造成明显严重后果的思想问题,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但这并不等于在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上不要监督、不要治理,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这正反映了我们的监督治理还存在漏洞,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对于监督还需非凡注重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真正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自律、从严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抗得起风浪、站得住脚跟、经得住考验。

对于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处理各种现存的不良状况,更需要加强治理,从源头上消解各种消极思想的苗头。一方面要通过《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通过一系列干部监督治理制度和办法,不断强化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测评、评议制度,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治理。积极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离任审计制、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另一方面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要下决心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足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就有必要从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治理的长效机制。

3.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乡镇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在乡镇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是由政治体制僵化、城乡差别过大、利益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的,而这些确实都是不容否认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于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治理,又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努力消除乡镇干部的不满情绪,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思想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来看是比较低的,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内地乡镇大多维持在800元以下的水平,月工资不足600元的也不在少数。此等收入相对于“纯正”的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乃至外出务工的民众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民众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高薪养廉”,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

二是继续深化乡镇配套改革。乡镇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减人减事减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有了很大减少,事有了部分减少,支却分文未少,这就造成“拿钱的不干事,干事的少拿钱”的不公平状况。为此,在乡镇改革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彰显在职人员与下岗人员的区别外,还需在内退、病退等政策性退岗的具体执行上严格把关,该执行什么政策就执行什么政策,对个别干部的不合理要求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可使大多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个别人的投机取巧行为受到挫伤。

三是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差,就放松对乡镇干部的治理,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而应通过正面引导,以人性化的治理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财政“口粮”补助,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暖和,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4.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的交流。

“交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要加强与乡镇干部的思想沟通,另一方面是要实行乡镇干部与县直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观、目标、喜好、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要在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聚合乡镇干部的才能和潜力,组织和领导就必须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就本地区的远景规划、价值观和工作的任务目标与他们进行深层沟通。有效的沟通才能找出正确的问题,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乡镇领导和乡镇一般干部之间、上级组织和领导与乡镇干部之间交心谈心较少,乡镇干部非凡是乡镇一般干部的种种想法、意见和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长期累积下来,必然产生种种思想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乡镇干部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了解不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再就是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干部交流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干部开阔眼界、丰富经验、提高领导水平很有好处,有利于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近亲繁殖”,有利于建设一个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也有利于消除化解干部的各种不平衡心态。目前,在制度层面上关注的大多是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的交流,而对于一般干部关注较少。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因为究竟中层及以下干部是各级政权组织的主体,他们的愿望和合理要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非凡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乡镇,许多干部经常是一呆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纵然不出什么乱子,也很难长久保持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所以,当前干部交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部委办局之间的干部交流。当然,对要交流的干部要慎重考虑,既要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乡镇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

5.制定出台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彻底改变乡镇的经济财政状况,使乡镇的“日子”变得好过。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果断克服“论资排队”、“媳妇熬成婆”的现象;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委办局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下”,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期限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与部委办局间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乡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级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在税收分配上向乡镇倾斜。在大多数乡镇还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税又在逐步取消的情况下,乡镇的税源、税种、税额都少得屈指可数。因此,在一些税收政策上,应采取积极扶持的办法,给乡镇留成合适的比例。同时,还要采取积极宽松的鼓励政策,让乡镇去开辟税源或扩大增收,如农业特产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城市建设附加税等,以既得利益来调动乡镇干部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经济建设。三是积极为理顺乡镇债权债务关系出谋划策。目前,乡镇债务的数额较大,成因也很复杂,在债务化解工作中必须赋予乡镇较大的集体资产处理权,政法部门也应当主动为乡镇提供各种法律服务。

篇11

在乡镇基层工作一年来,我亲身经历了乡镇机构配套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事件,在工作、生活中也就相关问题与许多领导和同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从而对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乡镇干部的思想状况有了大体的了解,进而对乡镇干部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不良后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对如何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做出了初步思考。

一、当前乡镇的基本状况

乡镇政权作为我国政权运作体系的“瓶颈”,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建立民主自治、安定和谐的农村社会;形成高效运转、依法行政的政府权威机构;培育各类民间社会经济组织,向农村社会自主提供部分公共物品,并部分行使政府职能”为目标的乡镇机构改革几年来的接连开展,对于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政权“权小、责大、能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财政步履维艰。

在分税包干的体制下,乡镇财政状况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穷者很穷,富者很富,但是总的来看,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很紧张,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从财政开支来看,乡镇财政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财政,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政很弱。

从全国大范围来看,乡镇财政已经结束了辉煌的历史,开始步入“吃饭型财政”、“要饭型财政”的尴尬时代。特别是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大多数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难以填补资金缺口,乡镇负债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状况使得乡镇的日常运转异常艰难,更难以抽出资金开展各项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活动,难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较大作为;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乡镇难以在短期内走出困境。在此背景下,乡镇干部的奖金、津贴和种种福利待遇也就成了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从而增添了乡镇干部思想的不稳定性,使他们难于专心地开展工作。

2.“权限”内外交困。

伴随财政状况恶化的是乡镇权限的萎缩,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必然的趋势;再加上与乡镇机构改革随行乡镇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乡镇彻底改变传统的包办一切、管辖一切的状况,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社会服务上来。所以,从客观要求上讲,乡镇的“权限”应当逐步萎缩。尽管现在农业税不收了,乡镇的工作压力减轻了许多,但稳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生产引导、基础建设、上传下达等事实上的日常事务依然繁重。这就产生了第一对权限矛盾:客观要求“削权”与事实工作不收权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是表面权限与事实权限的矛盾。从表面上看,乡镇仍然管理着当地社会的几乎一切事务,乡镇干部在地方上依然享有较高的地位;但事实上,乡镇正面临着巨大的权限危机,现在根本无法用行政命令手段解决好日常问题,其权威性和优越性正在逐步丧失。由于事实管理效能的弱化,乡镇干部在农民面前没了底气,失去了号召力,从而常常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苦恼中,严重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职能出现“真空”。

税费改革以后,乡镇管理农村社会的手段和任务发生了较大变化。乡镇在计划生育、处理农村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事实上的调控能力和组织能力越来越弱。在职能部门逐步健全、法制法规渐趋完善、乡镇财力日益困难的情况下,社会民众对乡镇职能转变的愿望也越来越热切。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原有的许多镇直单位和部门纷纷“自立门户”,脱离乡镇的领导,步入社会化、市场化管理的轨道,进一步弱化了乡镇的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乡镇机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强化社会服务的职能,却由于缺乏服务意识、缺少服务能力等主客观原因迟迟难以有效发挥出来。面对乡镇出现的这种职能“真空”,乡镇干部们或心存苦闷惶然不知所措,或袖手旁观静观其变,或借此机会大肆放纵,难以把思想和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来。

二、乡镇干部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及后果

广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下,为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近些年来,一些乡镇干部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动摇,导致意志上的消沉和行为上的消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有效调动,正常工作无心抓,遇到矛盾不愿调,工作质量严重下滑,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党群、干群关系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主要思想问题

应当说,大部分乡镇干部是比较敬业的,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也有一部分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情绪低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对改革工作不满。

一是认为改革过于频繁。乡镇机构改革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搞,频繁的改革不仅有损农村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也使乡镇干部长期生活在一种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思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改革减人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乡镇干部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改革的次数多了,改得过于频繁了,不仅这些作用会失效,也会让一些乡镇干部产生“迟早要下岗”的想法,从而对工作失去信心,丧失动力。

二是认为改革不公平。特别是乡镇的中层及以下干部,他们对于领导干部改非的公平问题有些看法。精简乡镇班子,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体制,这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受大多数乡镇干部欢迎的。但是,那些改非后的干部,不仅自然获得副科级干事或助理的头衔,而且虽然依然作为定额编制之数却进了“保险箱”,不再参与机关干部的竞岗竞职。也就是说,乡镇机构改革对于乡镇领导干部而言,是不存在下岗问题的,而作为乡镇干部主体力量的中层及以下干部却不得不面对这种危险。

三是认为改革方式不合理。在改革中,虽然也引入了自愿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程序,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但对于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仍然不能有效显示。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在竞职中由于民主测评成绩不佳而名落孙山,但事实上该同事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品行也不错,其直接领导也很赏识,只是由于未能得到广泛认可而弃置一边,很是可惜。这种不完善的改革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许多乡镇干部,使他们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而是将目光集中在拉帮结派、建立庸俗的人际关系上,注重表面文章。

最近一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也已过去半年时间了,但改革的影响还在,乡镇干部对改革的种种担忧还没有完全退却,改革甚至已经成为一道藏在乡镇干部心头不容碰触的永久伤疤。

2.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

乡镇财政的窘迫,也直接影响了乡镇干部收入水平。在大多数乡镇,除了由县财政统发的四项基本工资之外,乡镇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依法应当享有的奖金、津贴、补贴只能存在于帐面上,根本无法兑现;乡镇中层及以下干部甚至连开展工作必需的通讯费、交通费等职务消费也得不到分文的补偿;而那些应该享受的福利政策,如房改优惠政策及职工住房公积金等更是遥不可及。而且,作为现在已经基本有了保障的统发工资,其水平标准也相当低,除去个人及家庭每月的生活开销已所剩无几,在小孩上学、赡养老人、生病住院或是人情往来等需要花钱的时候往往令乡镇干部作难。这种状况一方面使不少乡镇干部在对工作的疑惑中艰难度日,一方面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收入来源作其他途径的考虑,必然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在承受艰苦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乡镇干部还得忍受工资方面的现实不平等所带来的思想折磨。在前几次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有些干部钻了改革政策的空子,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谋得了“因病退养”、“离岗退养”资格。如此全身而“退”,虽然平稳地实现了乡镇干部数量的减少,但是这部分人的工资却分文不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减人、减支”的改革目标。那些仍然操劳在农村工作一线的乡镇干部,再一次亲身感受“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实,内心如何能平?另外,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存在的较大的“城乡差别”,也让许多乡镇干部心理不平衡,并逐步滋生对当前工作的厌倦情绪。

3.对工作无所谓。

有些乡镇干部以乡镇条件差、乡镇工作就那么回事等为由,自我感觉良好,放松了学习、提高和锻炼,工作松劲,热情降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工作表现出了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

一是政治责任感不强。一些乡镇干部只是满足于做一些堆在手头的具体事务,对乡镇的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办法少,没有“活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的政治抱负;有的乡镇干部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只要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大的差错,不给各级领导添麻烦就行了;还有的乡镇干部,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去主动适应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不安心基层工作,大兴“走读风”,甚至一门心思打自己的“小算盘”,走“上层路线”,想方设法请调进城。

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在日常工作中,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已成为许多乡镇干部的通病,上级安排下达的各项任务也常受此影响而难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这主要是有些乡镇干部在长期的乡镇工作中,感到升迁无望,对政治前途失去了信心,只想平静地“熬”到退休;或是屈服于当前工作的种种诟病,感念个人力量太小不足以改变整体格局。由此,其工作动力自然也随之减退,分内工作成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遇到矛盾就回避,有了责任就推诿,大颂“推”字经,长念“拖”字诀,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工作自然也无法做细、做扎实。

在驻村工作上,虽然现在大多数乡镇都对干部的驻村工作作了安排,但仍有许多乡镇干部工作浮于表面,真正主动进村入户搞调查研究,主动了解、反映并解决群众困难的并不多。有些乡镇干部甚至从“体谅老百姓”的角度考虑,将入户调查等同于“鬼子进村”而有意减少次数直至完全将此项工作抛于脑后。遇到一些重大任务,或是上级领导对各村工作有具体要求时,他们也只是通过与村干部的电话联系或下村走马观花地遛一圈,了解些基本情况以备突击检查。

三是开拓创新意识不浓。有的乡镇领导干部难从本乡镇的实际出发,只会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经验,遵听上级要求;有的乡镇干部满足于现状,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工作没招数、无突破,片面强调保安求稳,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思想上无开拓意识,工作上无创新精神,工作计划总是年年老一套,年终工作总结又全都是熟面孔,工作毫无新意,业绩难见起色;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认为自己在乡镇干的时间长,动不动就摆“老资格”,因循守旧,对工作缺少实干精神,一心指望组织的“考虑”和“照顾”。

4.对人民群众不亲。

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在农村,工作对象是农民,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将群众认定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真正沉下去,带着感情下到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好务。但是,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一些乡镇干部态度却极不端正,对下访谈心为群众办实事认识不足:

一是怕苦怕累思想。有些乡镇干部嫌农村条件差,环境苦,不能和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即便是下乡也是当作任务来完成且怨声载道,一晃就走,很难沉下来倾听农民呼声,为群众办实事。

二是怕麻烦心理。乡镇干部虽大多出自农村,但仍有许多人认为我国有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农民阶层长期存在自私自利的小农经济意识,愚昧落后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而既怕为群众办事不成反受连累,使自己在群众面前丢失颜面,也怕办成事后群众一哄而上,得寸进尺。

三是自私自利观念。有些乡镇干部放松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管不住小节,受不住简朴,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完全成了市场经济的“俘虏”,处处讲关系、讲情义、讲实惠。个别干部甚至把下基层到农村下访谈心也当作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个人实惠的手段,身体下乡了心却没有下去,不能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为民办事,所有工作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做样子,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见表面行动而实效不大。

(二)产生的后果

1.组织纪律涣散。

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太多的不满、不平和抱怨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而在这些思想问题的左右下,许多乡镇干部不是想着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而是时时刻刻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考虑自己的利益。因而,工作不用心了,纪律不遵守了,上班不准时了,最终是勤了自家地、荒了公家田,以致于上班不见人影,迟到早退更是成了家常便饭。缺乏组织纪律作保障,不仅使乡镇干部产生办事拖拉懒散的负面形象,也必然严重影响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2.矛盾积压难解。

现在农村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很多,“闯”过去海阔天空,退一步难上加难。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乡镇干部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只会平添烦恼,使原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一些乡镇干部存在的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思想倾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处世态度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正视并接触矛盾的“老好人”意识,会使这些矛盾和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长期积压,进一步增加解决的难度,使农村的工作局面难于在近期内有较大的突破。

3.工作难如人意。

在“拮据”的乡镇财政、不断深入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微薄的工资福利面前,部分乡镇干部人心浮动,对工作缺乏活力、缺乏创新是一种必然。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谋求较好的个人生活,乡镇干部消极应付手头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费劲心思,积极“红杏”出墙,钟情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在一些“看破红尘”的老资格的“训导”下,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环境的熏陶下,纵然是基层干部有“脊梁”,也难以在讥笑和谩骂中长久坚持下去。在如此的工作环境下,又如何能有效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又如何能让工作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呢?

4.基层形象丑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大众传媒的强势介入,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的所作所为得以全面“暴露”。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它对于促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具有重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切实地体会到,来自乡镇政权反馈出来的信息还是负面居多;特别是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中的难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被过度渲染,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许多乡镇干部的形象显示出了粗俗、暴躁、浅薄的特点,乡镇政权“多余论”也一度沉渣泛起。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与利益驱动下的新闻炒作及个人成见有相当关系,但俗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基层政权和乡镇干部形象被丑化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特征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深刻反思。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乡镇干部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我们要以科学的智慧和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采取“打压”态势,也不宜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寻求一时矛盾的解决,而应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办法和措施,着眼长远,注重预防,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对乡镇干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努力将乡镇干部的各种思想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1.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问题重在预防。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尽快促成他们工作作风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勤打“预防针”。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在乡镇这一层级的活动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重点,切实抓好对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乡镇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特别是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及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对于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作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党员干部现代必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使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改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党性,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帮助乡镇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乡镇干部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形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带好头、服好务,就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针对一些乡镇干部忽视学习改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的状况,并结合乡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习资料,要求乡镇干部按时保质保量进行学习;同时,辅以相应的督促检查考核机制,保障此项工作的进行。另外,也要将乡镇干部学习的近期安排和长远计划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起将学习当工作,将学习当责任,将学习当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学习理念。

三是要不断端正并深化乡镇干部的思想认识。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包括对党的认识,对群众的认识,对自身工作和责任的认识。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土壤。为此,除了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乡镇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民主意识外,还应通过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活动等形式,努力发现并深层挖掘各种思想问题的根源,以达到相互提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学习、正确引导固然重要,虽然能使有责任心的干部能安心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绝不是万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有其与现实密切联系的特点。最根本的还是制度,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东西,是约束乡镇干部行为、避免各种思想问题进一步升级的强有力武器。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政干部的主要监督机构,虽然能够在治理腐败、追查一些违纪案件方面有所作为,但对于干部们的思想问题,特别是一些尚未造成明显严重后果的思想问题,却显得有些束手无策。但这并不等于在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上不要监督、不要管理,可以放任自流;相反,这正反映了我们的监督管理还存在漏洞,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对于监督还需特别注重提高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广大乡镇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真正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自律、从严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上筑起坚固的防线,在“四个多样化”的条件下,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抗得起风浪、站得住脚跟、经得住考验。

对于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不仅需要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处理各种现存的不良状况,更需要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消解各种消极思想的苗头。一方面要通过《党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通过一系列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断强化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测评、评议制度,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监督管理。积极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离任审计制、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另一方面对少数工作不力、班子战斗力差、凝聚力差、群众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要下决心进行组织调整,不能让群众不满意的领导干部得过且过。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反映到具体的工作中,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要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也就有必要从抓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遵守和贯彻执行,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

3.保护和调动乡镇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乡镇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困难较多,在乡镇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对现实状况的不满,是由政治体制僵化、城乡差别过大、利益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的,而这些确实都是不容否认的社会现实。所以,对于乡镇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又要体谅他们的难处,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解决难题,努力消除乡镇干部的不满情绪,切实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思想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来看是比较低的,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内地乡镇大多维持在800元以下的水平,月工资不足600元的也不在少数。此等收入相对于“纯正”的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乃至外出务工的民众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民众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高薪养廉”,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

二是继续深化乡镇配套改革。乡镇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减人减事减支,但从目前情况看,人有了很大减少,事有了部分减少,支却分文未少,这就造成“拿钱的不干事,干事的少拿钱”的不公平状况。为此,在乡镇改革过程中,除了要进一步彰显在职人员与下岗人员的区别外,还需在内退、病退等政策性退岗的具体执行上严格把关,该执行什么政策就执行什么政策,对个别干部的不合理要求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可使大多数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个别人的投机取巧行为受到挫伤。

三是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乡镇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差,就放松对乡镇干部的管理,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而应通过正面引导,以人性化的管理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乡镇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财政“口粮”补助,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4.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的交流。

“交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要加强与乡镇干部的思想沟通,另一方面是要实行乡镇干部与县直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人生价值观、目标、喜好、情绪、情感是各不相同的,要在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聚合乡镇干部的才能和潜力,组织和领导就必须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就本地区的远景规划、价值观和工作的任务目标与他们进行深层沟通。有效的沟通才能找出正确的问题,而“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要重要得多”。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种种原因,乡镇领导和乡镇一般干部之间、上级组织和领导与乡镇干部之间交心谈心较少,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一般干部的种种想法、意见和建议,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长期累积下来,必然产生种种思想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乡镇干部对党委的意图、对政府的工作了解不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再就是干部之间的交流使用。干部交流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干部开阔眼界、丰富经验、提高领导水平很有好处,有利于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近亲繁殖”,有利于建设一个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也有利于消除化解干部的各种不平衡心态。目前,在制度层面上关注的大多是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的交流,而对于一般干部关注较少。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因为毕竟中层及以下干部是各级政权组织的主体,他们的愿望和合理要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特别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乡镇,许多干部常常是一呆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纵然不出什么乱子,也很难长久保持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所以,当前干部交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部委办局之间的干部交流。当然,对要交流的干部要慎重考虑,既要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又要根据本人的工作情况来确定,切实建立乡镇干部合理流动的机制。

5.制定出台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干部的思想问题,必须尽快研究制定出一系列向乡镇倾斜的政策,彻底改变乡镇的经济财政状况,使乡镇的“日子”变得好过。

首先,从“人”的方面向乡镇倾斜。要坚决克服“论资排队”、“媳妇熬成婆”的现象;要彻底打破各种干部选拔、交流的界线,切实加大局与局、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委办局间干部的交流;选拔干部要“眼睛向下”,从基层领导干部中选拔优秀分子;凡不经过艰苦环境、复杂工作锻炼的干部,不能提拔;对于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领导,该“补课”的要下决心让其去挂职锻炼。在工资、编制等不变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期限地采取见习、培训、工作组、挂职等形式进行乡镇与部委办局间互相选派一般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交流。

其次,从“财”的方面向乡镇倾斜。一是财政支出方面向乡镇乡倾斜。从目前看,多数乡镇的多数收入都是用来“养人”,其结果是人“养”不好,建设发展不起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回避的现实矛盾,而且“养人”和建设两头都是软不得的问题。县级财政在预算中,应充分考虑乡镇干部的“口粮”费和办公费,从制度上优先确保乡镇财政经费支出。二是在税收分配上向乡镇倾斜。在大多数乡镇还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税又在逐步取消的情况下,乡镇的税源、税种、税额都少得屈指可数。因此,在一些税收政策上,应采取积极扶持的办法,给乡镇留成合适的比例。同时,还要采取积极宽松的鼓励政策,让乡镇去开辟税源或扩大增收,如农业特产税、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城市建设附加税等,以既得利益来调动乡镇干部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后劲,加快经济建设。三是积极为理顺乡镇债权债务关系出谋划策。目前,乡镇债务的数额较大,成因也很复杂,在债务化解工作中必须赋予乡镇较大的集体资产处理权,政法部门也应当主动为乡镇提供各种法律服务。

篇12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高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社会普遍认为高校的心理问题学生集中在贫困生、问题家庭学生、后进生,高校也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这类学生,并且赋予学生干部极高的期望值,几乎从未考虑过这类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什么问题。其实,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非像我们想象的很健康。那么学生干部的心理问题是否带有普遍性?有什么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学生干部心理状况的分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干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于2008年5月选择济南市某高等专科学校全体校团委学生会干部和系学生干部252人作为观察对象。并以各系随机抽取1个班的普通同学共717人组成普通学生组作为对照。共发出调查问卷969份,回收969份,有效问卷965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学生干部组252人,年龄18-21岁,其中男76人,女175人。普通学生组717人,年龄18-21,男116人,女601人。

1.2调查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该量表含90个项目,归纳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采用1-5级(自觉无症状一严重)评分制记分,分别计为1-5分。评估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3.0分为重度异常。

1.3观察指标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学生干部和普通大学生比较对学生干部和普通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发现,学生干部在躯体化得分上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但是在强迫症状上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其他各项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学生干部和普通大学生总体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2.2男、女大学生干部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对男、女大学生干部的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比较发现,女学生干部在恐怖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男学生干部。其他因子得分均低于男学生干部,但并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

2.3不同年级学生干部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四个不同年级大学生干部SCL-90各因子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见表3)

3 讨论

3.1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总体来说,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学生干部在躯体化上的得分显著地大于普通学生。很多学者认为,学生干部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可以接触很多人,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交际面更加广,因此学生干部应该是非常健康的,不存在心理问题。但是正是由于这种角色定位,使得很多学生干部对自我的要求很高,他们力求在工作中和学习中都做得很好,甚至很多人过于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有失败,而这样的一种心理也使得他们无法释放压抑在内心的焦虑和压力,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干部就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以及其他的躯体不适感。但是我们研究中也发现,学生干部在强迫症状的得分要显著低于普通学生,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作为学生干部来说,他们毕竟接触的人比较多,经验更加丰富,思想上更加成熟,在处理一些问题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更加理性,不会存在过多的无谓的一些烦恼。而作为普通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对事情的看法往往过于片面,很多学生主观看法比较强对事情的分析不够理性,因此会面临很多的情绪困扰和产生一些不合理的想法。

3.2男、女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已有的研究发现,男性心理健康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偏执、精神病性和敌对;女性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是恐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等。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我们发现男性学生干部和女性学生干部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女性学生干部在恐怖因子上的得分要显著地高于男性学生干部,这是与以往研究的相同之处。究其原因,男性学生干部的个体经验更加丰富,在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时处理问题更加成熟,他们面对问题更能够以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与男学生干部相比,很多女学生干部处理问题的方式还不够成熟,面临很多问题不知如何去应对。

篇13

【关键词】团学干部;团队;管理

一、团学干部团队管理的重要性

团学干部指的是院团委、学生会的学生干部的统称。团学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团学干部组织是学校政策的支持者,是各种各样信息的传递者,是活动建设的参与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群体的领头羊,更是一个群体的奉献者。团学干部管理从基础上来讲对学风校风建设有较大的影响,从实效上来看更有利于整合集体的战斗力,本质上是素质教育成果的体现。

因为团学干部身份的特殊性,角色的多重性,肩负的使命性,结合90后年轻人自由不羁的特质,使得团学干部管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二、团学干部团队管理的粗陋与欠缺

近几年,团学干部团队出现了思想偏激、工作懈怠的状况,也有不少学生干部无所适从,一片迷茫。出现这些症状后,不仅影响了现任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还影响了新干部的招募。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显示,2008年院学生会纳新时,全校新生超过50%有意向参加并为此积极努力,2010年只有10%的新生有参加学生会的意向,而2011年报名院学生会的干部尚达不到岗位设置的人数,最终采用各系推荐,兼任院学生会这样一种模式。这些状况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管理的欠缺:管理理念的陈旧老化,管理体制的死板僵硬,管理模式的粗陋单一。管理不善导致学生会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竞争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1、管理理念的陈旧化与思想更新的多样化不同步

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而很多时候,管理被管理者狭义的理解了,重“管”不重“理”,即只注重了团队成员的管辖,而忽视了思想的更新及梳理。事实上,现在新思想迭出,不同的声音交融,各式理念丰富,再加上媒介传播的速度极快,所以管理者首先要在接受新思想、兼容其他思想上做功夫,更新理念,做到管理与思想的同步发展。

2、管理体制的僵硬化与队员个性的鲜活不兼容

团学干部队伍充斥着年轻的90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若是成员能力具有互补性,形成异质性团队其效果较佳。可是由于管理体制的僵硬化限制了成员个性的发挥,被限制在同一个模子里的不同个体渐渐变成了同一种姿态,同一个声音,团队的活力和新鲜度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成员的积极性也消失殆尽。

3、管理模式的单一化与矛盾内容的丰富化不协调

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团学干部队伍中的矛盾同样永远存在,有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矛盾,个体与集体的矛盾,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干部与学生的角色矛盾等等,内容复杂,不断变更。如果只是单一的管理模式,势必不能很好的分析矛盾,更谈不上解决矛盾,而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发展。

三、从四个方面创新对团学干部团队的管理

团队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在于它是一个管理矛盾的过程。只有在一个开放、沟通顺畅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团队管理的功能,团队才称之为团队,否则只能叫做“团堆”。而我们所要创新的团学干部队伍管理,就是要摒弃以往的单一模式和僵化的思想、就是要创建一个开放的环境,一个沟通顺畅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分析加强管理的意义。

1、团学干部团队思想的统一是管理的最佳境界

此处所讲的“思想统一”不是喊口号,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将个人目标与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并可行的落实到团队每个成员头上,让每个成员都能意识到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统一,彼此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家的精力、激情集中到一起共同前进。

2、团学干部团队潜能的激发是管理的动力

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不断激发团队的潜能,团队的发展将处于经久不衰的良好状态。潜能的激发有很多种,在本篇论文中更多的提一下“尊重”——善于倾听,善于授权,善于激励,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种礼貌和尊重,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惊叹的大能量,它能够很好的激发团学干部的潜能,每个成员的潜能被逐渐挖掘,整体团队的战斗力将大大加强,它所带来的团队精神面貌的改变也是非常神奇的。

我们在2010级和2011级组宣干部中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只需多一些尊重,小组的整体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队员神采奕奕,总有无穷的精力,他们非常喜欢这个团队,很愿意大家携手并肩,不需要僵硬死板的管理,这个团队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其他部的学生干部惊叹;而没有得到尊重和关注的成员则精神萎靡,郁郁不振,感觉不到团队的存在,不愿意工作,继而有些退出了团队。

3、团学干部团队愉悦的学习是管理的保鲜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可爱的,一个善于学习的集体是伟大的。团学干部可以学习理论知识,学习业务能力,学习优秀经验,学习成功案例,队员彼此之间的欣赏与学习,队员内部与外部成员的互相学习,处处可学,随时可学。有了浓厚愉悦的学习氛围,这个团队就始终保持着一种谦虚向上的精神和力量,也将始终保持着活力与吸引力,有了这样的状态,团学干部队伍的管理自然更如鱼得水,常常保鲜。

4、团学干部团队大胆的设想是管理的方向

篇14

一、当前街道科级(包括副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我们街道办事处目前编制科室24个,人员包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近120人,其中科级干部13人,正科级干部5人,副科级干部8人,女科级干部7人,占科级干部总数54%,男女干部比例为1:0.75,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3.3岁。

二、加强街道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

街道科级干部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因为它承上启下,具有桥梁纽带作用,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能不能搞好,很大一个因素取决于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我们街道办事处非常重视科级干部队伍建设,把建设好科级干部队伍作为我们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这里我们主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建设科级干部队伍方面,我们注重德才兼备,既要思想品质好,又要具有真才实学。我们平时注意发现,发现了认真加以培养,坚决把德才兼备,思想品质好,政治上成熟,又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干部选拔上来。二是我们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始终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一手抓配备、一手抓后备”。对已经使用的科级干部,我们严格要求,要他们按照新时期干部要求,认真做好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念。同时注意抓后备干部培养,发现好的苗子,就注意培养,使其健康成长,成为我们街道事业干部的后备力量。

三、抓好街道科级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