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会计管理的重要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会计管理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会计监督;财务管理;重要性

会计监督表示对会计管理方面展开全程的监督与控制,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对其中可能涉及的舞弊造假等违规违法活动,展开有效、科学、合理的运作制度监查。伴随市场经济革新进程的持续深入,相关法律规范让会计监督者承担起这份责任。因此,应当提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会计监督力度,从而取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主要职责之一,是会计工作者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法律规范,依靠会计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展开系统的监控,让其实现既定目标的作用,其主要涉及内部与外部两种监督。结合相关法律要求,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1)对会计资料的可靠性进行监督。(2)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进行监督。(3)对资产的完整与安全情况展开监督。(4)对财经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展开监督。

二、会计监督的特点

与别的形式的经济监督进行比较可知,会计监督有如下特征:1.完整性。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必然会进行会计监督。因为在日常活动中所进行的经济活动,都需要资金支出,因此这些支出会被记录下来。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也会对这些花费和支出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他们是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2.综合性。在进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借助一些价值指标来展现单位经济活动的结果,诸如资产、收益、利润等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很全面的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3.强制性。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是会计监督的主要依据,它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具有强制性。根据相关的法律可知,会计机构或者人员有权对单位的会计活动进行监督,同时倘若出现违反犯罪的行为,也要承担相应责任。

三、会计监督的功能

1.能够维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财经法是国家根据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台的一个法律,国内所有单位开展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在该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根据这条法律,会计监督可以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展开监督和审查,确保它们的开展与实施是遵从相关法律规范的。所以,会计监督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拥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和影响,其可以有效预防一些违法犯罪现象出现。

2.可以加强单位的经营管理。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会计监督是一种很常用的手段,其可以帮助规范经营管理,提升经营效益,进而推动单位的稳定发展。

四、会计监督中涉及的问题

根据会计监督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应大力加强会计监督工作。但是,伴随经济的持续增长,外界环境改变越来越快,给会计监督带来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人员定位不清。会计工作者在财务管理中通常拥有两种角色,不仅是单位的经济管理者,同时也是监督者,负责对单位财会经济类活动的监督与核查。单位经济管理者主要是站在单位的位置上来开展财会方面的事宜,监督者则是以国家的角度出发,来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职责是通过会计工作者来完成的,倘若是他们对自身的职责都不明确,极易造成其监督职责没有办法获得有效的执行,从而制约会计监督作用的施展。因此,会计工作者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

2.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养较低。目前,国内会计工作者的规模比较庞大,但是该行业高人才资源却较为紧缺。会计工作者缺乏对自身监督职责的认知,而且法律意识较为薄弱,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又紧缺,因而怎样确保会计监督职责的高效施展成为重要问题,所以,必须关注会计工作者各个方面的素质,如此才可以给有效施展会计职能提供基础。

3.会计监督外部监管不严。现在,国内相关监督管理单位在审查会计活动时,往往存在走过场的问题。由于会计监督属于内部与外部监管相配合的过程,因而,这种问题必然会导致外部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缺失,所以,出于上述分析可知,要实现高效的会计监督管理职能,应当同时提高外部与内部的监督管理力度,如此才可以确保总体监督管理成效与现实要求相符。综上所诉,目前会计监督确实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形式下加强会计监督是一个殛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因此,本人重点提供下面几种对策:

1.开展“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制度。根据目前正在实施的《会计法》可知,单位应该形成内部、外部以及政府三个方面的监管体系,进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这不仅能够规范单位的会计行为、确保单位的会计资料的完整、可信,还能够增强单位的运营收益,推动其长久平稳的发展。此外,该种监管制度还有助于维护国内的经济秩序。就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单位应该尽早的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让会计监督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的作用,进而维护国内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

2.确定相关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负责人。首先,单位的会计监督负责人应该根据国家的规定形式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其次,构建健全和完善的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最后,单位应该为会计人员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所以,必须要确定单位会计监督的负责人,才能将该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进而确保该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3.对财务管理进行过程控制。首先,加强财务管理的事前与事中控制。其次,全方位掌控资金流动的过程;再次,提升财务管理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力度;最后,大力培养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时,切实做好财务监督工作,确保其贯穿在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进而确保其尽可能的发挥最大效用。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进步必然要求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从当今社会的发展来看,会计监督在确保经济有序平稳运行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完善会计监督对财务管理的重要促进作用,把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落实到实处,让会计监督的职能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作者:张笑博 单位:92941部队后勤部财务科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会计 成本核算 管理 重要性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原则要求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对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生产,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均作出了全面的规划管理,同时对于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目前,我国的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职位权责上的明确规定、产权的清晰等特点日益明显,在这之中,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这与我国现代的成本管理理念有所违背,也使得成本管理模式开始变革。现代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不再单纯地从成本上进行降低,而是通过结合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外部环境条件,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分析和考虑,从而在获取最大效益的情况下,降低成本的支出。

一、成本核算及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一)成本核算

1、成本核算的概念: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主要是会计核算作为基础,用货币作为计算的单位。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产生的所有耗费都按照一定对象落实分配与归集,并计算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

2、成本核算的作用:能否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的计划、考核、预测、分析及改进等诸多控制工作,同时也将对企业成本决策以及经营决策能否正确起到决策性作用。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如实反应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之中各项耗费,也是一个成本管理运行使成本信息可以更清晰反馈的过程,使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调整。可见成本核算对企业成本计划的落实具有推动性作用,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水平,帮助企业顺利完成发展目标。

(二)成本管理

1、成本管理的概念:企业会计的成本管理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之中每项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决策等诸多具有科学性的管理行为的一个总称。

2、成本管理的构成:成本管理通常包括: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的分析等一系列的职能。

3、成本管理的作用:企业会计成本管理属于企业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全面而系统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全面性,它对推动增产节支和强化经济核算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改进企业的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生产,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节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缺乏对成本核算的重视

在企业的管理层中对于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不够重视,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管理方面基本就全权交给会计人员去处理。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过分的将精力放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却忽视了成本核算的作用,有时为了节省成本,导致了财务人员在配置上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企业重要的生产车间和库房中应该配备的成本核算人员也是由其他的会计人员来兼职的,这种人员安排的不合理,造成了账目的混乱不清。会计人员本身的工作职责也将加重,工作的强度也加大,会计人员每天忙于账目登记和账目结算,然后报账,无法有效兼顾对企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会计人员就会为了应付账目的制作而忽略了核算的质量,从而导致了成本核算资料的不准确性和复杂性,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财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个人品质,这样才能够胜任会计工作。有些企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人员配置上,大部分人员的整体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都达标,然而却存在着缺乏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意识,无法将自身的成本核算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也有很多的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质,专业水平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对于会计理念不能及时的掌握。更为严重的是有部分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差,缺乏职业道德,成本的核算结果存在着大量的不合理性和不可靠性,从而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的财务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缺乏成本核算的标准与监督

在对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标准,要有专业的监督人员对其过程进行监督,一旦会计成本核算的标准发生变化,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更改,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尤其是对于采购、分配和质量等重要环节,更要加强监督管理,将职责落实到位。

三、企业成本管理的任务

(一)明确长远的发展目标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宗旨就是要立足获取长期并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以促使企业能够长期的生产发展,明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企业进行的人工成本管理,需要考虑雇佣更多技术熟练、效率较高的技术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用“成本优势”来进行标准的衡量,企业需要从长远出发去雇佣年富力强而且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借助学习的曲线,取得相当长期的绝对成本优势。

(二)明确总体的发展战略

为了强化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综合实力,成本管理不可以只是局限在产品生产和制造的这个过程中,而应该根据成本全过程的管理要求,涵盖产品信息的来源、技术、生产、库存、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以及针对顾客维护或者维修方面的诸多成本范畴。对于所有成本内容都必须严格的、细致的使用科学的手段落实管理。现代的企业会计应以企业全局作为对象,按照企业的总体发展的战略制定规划,将企业内部的结构与外部的环境综合起来。

(三)明确外部的发展环境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这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制定出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企业应该将发展的重心从外部转向内部,由对产品的生产转向对人才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上来。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成本,使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还应该将企业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中考虑,明确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

四、强化企业会计成本管理的策略

(一)为了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对整个市场产品的需求和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而不应该将精力全部放到产品的制造生产中,企业应该将产品的经营范围有所拓宽,应该对其进行外延服务,从产品生产的前期设计,对客户需求度的调查,到后期对客户的维护服务等都要做全。为此,企业的会计工作就要对这一系列的过程进行全程的成本核算,将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都计算到企业的成本消耗中。

(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的形势下,产品的生产已经从有形向无形逐渐的转化,很多的无形产品逐渐的走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在过去的企业成本管理中,大多都是对于有形成品的管理和核算,对于这种非物质产品还缺乏具体的核算制度和标准。所以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企业需要时刻把握市场的发展形势和动向,要及时的了解先进的成本核算技术,掌握最新的会计理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三)企业会计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科技特别是IT行业蓬勃发展的影响,逐渐涌现出模式多样的项目管理和成本管理软件。面对先进的高科技,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处于相对原始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相关管理软件的应用和开发,了解和认识管理软件的优点和作用,发挥其实用性和易用性,提高管理层次的科技含量,使其更具有实用性与易用性,取代落后的手工企业会计管理。

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也逐渐的加剧。那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扩大市场,就要提高生产率,减少成本投入。会计成本核算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消耗的成本进行计划控制,为企业的经营方法提供参考建议,通过与企业中其他部门的沟通,可以及时的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把关。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中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视,将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不断的完善,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郑东林.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良方[J].施工企业管理,2009(07)

[2]谭伟,邢景武.企业成本管理初探[J].煤矿现代化,2008(02)

篇3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措施

一、前言

对于公司和企业来说,会计档案记录着公司一切经济业务和活动的真实情况,是对公司业务进行分析、计划、监督、决策以及核算成本和利润的一项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会计档案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在提高,人们已经初步认识到了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就目前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做好会计档案管理,确保其完整有效的会计档案在公司和企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很多单位现在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二、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会计档案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在会计档案管理中,虽然不能以此来判断一个公司或企业质量,但可以作为单位规范档案管理、进行财务规划与制定和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此来作为单位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直接影响单位发展。如若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做的不好,那么势必会加快会计档案的损坏、丢失等现象,会给会计人员的工作、经济管理以及经济研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最初会计档案形成是,大部分会计档案的会计凭证和报表是用复写纸和圆珠笔来进行的,而且凭证纸薄,这就需要严格的保管条件,温度和湿度都要严格控制。随后,随着会计工作的计算机和网络化,大量磁介质会计档案材料应运而生,对于这样的会计档案的保管,除去对温度和湿度的严格要求外,还需要注意防磁。此外,会计档案管理可清楚的反映出一个单位短期、长期经济的真实情况,不仅对单位某一时间段的经济状况和财务活动的掌握准确无误,还是单位进行重要问题研究以及开展其他经济活动信息来源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当前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单位只重会计业务,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观的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核算资金,从而平衡资金的收支情况,没有设立专职的财务档案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即使有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也都是会计人员监管,而会计人员上岗之前基本没有对其进行档案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不仅不知道会计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也不了解归档范围和标准,如此一来,从哪里谈得上科学管理。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会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相脱节。

(二)缺乏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不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很多单位在会计档案管理中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对于会计档案归档时间和范围以及整理标准等问题没有进行合理明确的规定,导致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这给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得科学化、规范化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会计档案管理设备落后

在以往的会计档案管理中,采取的是人工管理的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到来和发展,这种单纯的、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不及时引进先进的设备,不能满足会计档案管理的需要,那么势必会影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四、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想全面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转变思想,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这一思想转变中领导应起带头作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对会计档案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对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投入,尽快把会计档案管理纳入到会计的日常工作事务中来,以确保其能够尽快的跟上会计工作的步伐。

(二)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各单位应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确保会计档案能够有序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损坏、泄密、丢失。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会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的发展。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开优化会计档案管理

引进先进设备,利用现代化手段,让传统的纸质化的会计档案向现代化发展,同时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建立会计软件多用户、分权管理的办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备份,以防不法分子对数据进行S意篡改,以此来优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任何一个单位的影响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它既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现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贾秋.浅谈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3(03):209.

篇4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不仅可以克服“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保管好、利用好巨额的国有资产,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国有资产 会计管理 市场经济 可行性

国有资产就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由国家拥有的资产。它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存在的重要保障。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克服“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如何保管好、利用好巨额的国有资产,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尚未实行两权分离,没有真正的经营自主权,经营绩效非常低。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开始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活力日益增强,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资产管理成效显著,国有资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国有资产已经有了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然而,从总体上看来,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目前许多企业仍然因为改革滞后而难以摆脱经营困境。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仍然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国民经济的命脉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国有经济的手中。而且国有资产管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效益不佳、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和相关法规很不健全:高新产业和技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流失严重等等。因此必须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是理论界研究讨论的热点,并且到目前为止,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已经很是丰富。“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一概念的提出从根本上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以及与财务管理的统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理论成果。

1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概念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国有资产及其发变化的过程进行会计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从根本上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以及与财务管理的统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理论成果。

关于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理解:

(1)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的独特性决定了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必定有别于其他会计管理。既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目标,还要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职能。

(2)国有资产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是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内容。包括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评估、监督等等各个方面,根据国有资产发展变化全过程的特点,对其实施会计计划、核算、考核及分析等会计管理方法,最终形成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方法体系。

(3)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管理的手段。国有资产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但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客观上也需要实现与会计管理的统一,构建形成具有国有资产管理特色的会计管理体系。

2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1 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的国有资产已经有了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国有资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状况有很大改观,国有资产管理的成效不容小觑。但从总体上看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仍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国民经济的命脉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国有经济的手中。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具体来说,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

(2)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3)国有资产效益不佳、使用效率低下。

(4)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和相关法规很不健全。

(5)高新产业和技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6)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2.2 加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为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重要作用,必须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然而,要想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对国有资产加强会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盘点国有资产存量,优化国有资产配置。

(2)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力求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进而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从会计确认和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同时也为会计管理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有其特定的形成依据和形成条件。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形成依据可以大体分为:会计本质方面的主观依据和当前资产管理现状方面的客观依 据。

受托责任是在经济主体的所有者向管理者让渡财产保管权和使用权时发生的,会计从本质上说是有关受托责任的一种管理活动。这样看来,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会计就是受托责任会计,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则是一种明显的受托责任关系。

会计在认定及解除受托责任的过程中对体现了对国有资产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即所谓的会计管理。所以会计本质的这种受托责任观念是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管理的客观依据是当下资产管理与会计确认和财务管理相统一的局面。全国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新形势下,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加强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工作。”这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形成的现实条件是:现行的国有资产计价核算管理方法。资产计价核算管理属于会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和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实行严格的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有利于逐步实现与预算管理的衔接和与财务管理的结合。现行的国有资产计价核算 管理办法,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突破,构成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形成的现实条件。

4 加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具体措施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保值,其次要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最后要实现国有资产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效益。从会计的角度看,加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4.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包括产权登记制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产权收益分配制度和资产评估管理制度等一整套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确保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到位,做到固定资产家底清楚、产权明晰。具体来说:

(1)完成产权登记,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合理优化资本结构。

(2)全面加快资产评估,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4.2 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它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中心,并对各个责任中心分别负责的业务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业绩考核与评价。责任会计制度要求建立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首先要根据各级单位的权力、责任及业绩评价方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形式的责任中心,还要以责任中心为主体,以权责利相统一为特点,以责任预算、控制和考核为内容,最后通过信息的加工和反馈而形成。责任会计就是要利用会计信息对各个分权单位的业绩进行计量与考核。

4.3 坚持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登记收入则意味着资产增加,登记支出则意味着资产减少。如果企业已经承担付款的责任但尚未实际付款时并不登记支出,利润自然高计,资产补偿或保值便做不到。

因此,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坚持权责发生制,按照取得收款的权利和承担付款的义务来登记收入和支出。还要公正合理地确定企业损益,并确保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

4.4 实行稳健性原则和通货膨胀会计

金融危机以后,伴随着中东局势动荡、日本地震等多重因素,全球通胀压力逐步蔓延。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轮番上涨,CPI不断走高,“负利率”倒挂现象愈发突出,通胀形势日益严峻。我们知道,在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按照币值不变的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基本上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情况;但当处于通货膨胀尤其是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历史成本则会较多地背离真实的资产价值,会计信息给使用者带来的并非是真实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国有资产就应该实行稳健性原则和通货膨胀会计。

4.5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反映和监督。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它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与会计核算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

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所需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计不仅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还要对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即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收益分配和处置进行监督。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需要做到:

(1)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系统。

如果没有符合质量标准的会计信息,会计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2)完善会计管理体制,改善会计发挥职能的环境。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真正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除需要企业内部监督之外,还需要政府的审计部门、税务财政部门以及司法监督部门的监督和控制,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从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能够正常发挥。

(3)实现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管理。

会计人员在从业前必须要通过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对每个会计人员的从业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考核。

篇5

关键词:国有资产 会计管理 市场经济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34-02

国有资产就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由国家拥有的资产。它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存在的重要保障。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克服“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如何保管好、利用好巨额的国有资产,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尚未实行两权分离,没有真正的经营自,经营绩效非常低。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开始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活力日益增强,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资产管理成效显著,国有资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国有资产已经有了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然而,从总体上看来,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目前许多企业仍然因为改革滞后而难以摆脱经营困境。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仍然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国民经济的命脉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国有经济的手中。而且国有资产管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效益不佳、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和相关法规很不健全:高新产业和技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流失严重等等。因此必须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是理论界研究讨论的热点,并且到目前为止,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已经很是丰富。“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一概念的提出从根本上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以及与财务管理的统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理论成果。

1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概念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国有资产及其发变化的过程进行会计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从根本上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以及与财务管理的统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理论成果。

关于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理解:

(1)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的独特性决定了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必定有别于其他会计管理。既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目标,还要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职能。

(2)国有资产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是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内容。包括国有资产的使用、处置、评估、监督等等各个方面,根据国有资产发展变化全过程的特点,对其实施会计计划、核算、考核及分析等会计管理方法,最终形成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方法体系。

(3)运用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管理的手段。国有资产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但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客观上也需要实现与会计管理的统一,构建形成具有国有资产管理特色的会计管理体系。

2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1 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的国有资产已经有了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国有资产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状况有很大改观,国有资产管理的成效不容小觑。但从总体上看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仍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国民经济的命脉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国有经济的手中。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具体来说,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

(2)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3)国有资产效益不佳、使用效率低下。

(4)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和相关法规很不健全。

(5)高新产业和技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6)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2.2 加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为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重要作用,必须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然而,要想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认识到对国有资产加强会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盘点国有资产存量,优化国有资产配置。

(2)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力求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进而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从会计确认和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同时也为会计管理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有其特定的形成依据和形成条件。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形成依据可以大体分为:会计本质方面的主观依据和当前资产管理现状方面的客观依据。

受托责任是在经济主体的所有者向管理者让渡财产保管权和使用权时发生的,会计从本质上说是有关受托责任的一种管理活动。这样看来,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会计就是受托责任会计,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则是一种明显的受托责任关系。

会计在认定及解除受托责任的过程中对体现了对国有资产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即所谓的会计管理。所以会计本质的这种受托责任观念是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管理的客观依据是当下资产管理与会计确认和财务管理相统一的局面。全国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新形势下,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加强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工作。”这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

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形成的现实条件是:现行的国有资产计价核算管理方法。资产计价核算管理属于会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和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实行严格的实物资产计价核算管理,有利于逐步实现与预算管理的衔接和与财务管理的结合。现行的国有资产计价核算

管理办法,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突破,构成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形成的现实条件。

4 加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的具体措施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保值,其次要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最后要实现国有资产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效益。从会计的角度看,加强国有资产会计管理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4.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包括产权登记制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产权收益分配制度和资产评估管理制度等一整套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确保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到位,做到固定资产家底清楚、产权明晰。具体来说:

(1)完成产权登记,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合理优化资本结构。

(2)全面加快资产评估,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4.2 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它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中心,并对各个责任中心分别负责的业务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业绩考核与评价。责任会计制度要求建立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首先要根据各级单位的权力、责任及业绩评价方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形式的责任中心,还要以责任中心为主体,以权责利相统一为特点,以责任预算、控制和考核为内容,最后通过信息的加工和反馈而形成。责任会计就是要利用会计信息对各个分权单位的业绩进行计量与考核。

4.3 坚持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登记收入则意味着资产增加,登记支出则意味着资产减少。如果企业已经承担付款的责任但尚未实际付款时并不登记支出,利润自然高计,资产补偿或保值便做不到。

因此,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坚持权责发生制,按照取得收款的权利和承担付款的义务来登记收入和支出。还要公正合理地确定企业损益,并确保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

4.4 实行稳健性原则和通货膨胀会计

金融危机以后,伴随着中东局势动荡、日本地震等多重因素,全球通胀压力逐步蔓延。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轮番上涨,CPI不断走高,“负利率”倒挂现象愈发突出,通胀形势日益严峻。我们知道,在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按照币值不变的假设和历史成本原则基本上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情况;但当处于通货膨胀尤其是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历史成本则会较多地背离真实的资产价值,会计信息给使用者带来的并非是真实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国有资产就应该实行稳健性原则和通货膨胀会计。

4.5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反映和监督。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它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与会计核算有着密切联系,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

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所需经济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计不仅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还要对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即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收益分配和处置进行监督。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需要做到:

(1)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系统。

如果没有符合质量标准的会计信息,会计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2)完善会计管理体制,改善会计发挥职能的环境。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真正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除需要企业内部监督之外,还需要政府的审计部门、税务财政部门以及司法监督部门的监督和控制,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从而使会计的监督职能能够正常发挥。

(3)实现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管理。

会计人员在从业前必须要通过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对每个会计人员的从业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