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校园人文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职人文校园建设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作为我国新兴的高校类型的高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和干扰,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高职教育需要强化人文教育用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鉴于此,高职要不断弥补现有教育的不足,通过建设有利于培养和谐人才的“人文校园”入手,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1 高职人文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特定场所,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实践证明,学校环境的优劣,无论对教师人格的发展,还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类高职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学校数量的增多,意味着对生源的需求量也增大。再加上高职作为高等教育中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一种,对生源的要求相对偏低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为了保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招生面,生源的质量普遍不高。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人文素质差等毛病。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种种不利思想和情绪,干扰着师生的视界,影响着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他们急需一种思想文化上的正确引导的人文校园文化。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一旦丧失了人文,就可能进一步损害人的理智和创造性,甚至会弱化情感而危及道德人格的生成。建设好“人文校园”有利于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弥补高职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在培养出和谐人才的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提高高职学生和高职院校的发展潜力,使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2 高职人文校园构建思路
2.1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人文精神有质可附
“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潜移默化,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智和优雅的言谈举止。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以外在的环境积淀成师生内在的修养。
(1)美化校园,净化身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宁静的校园,优美的环境能拂去高职学生成长阶段中的浮躁与不安,美丽的校园让人不忍破坏,能让学生学会自制和欣赏。
(2)完善体育设施,身心共成长。美好的灵魂需要一个健康的躯体作为家园,身体的健康也有利于心灵的健康。因此,各个高职学院除了将教育经费投入到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外,还要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并且每一学期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良言一句暖三春,先进楷模促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事迹的宣传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因此,高职学院要注重在校园内布置名言警句,推优推先,播放楷模电影等活动,让先进的思想成为校园文化主流,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4)师生作品竞风流,人文气氛悄然树。把教学楼通道的墙壁建成师生文化长廊,展示师生作品。教学楼正面是耳目一新的校训和办学理念,教学楼侧边的围墙上镶嵌几块精致的黑板,分别有学校管理、教学研究、德育之窗、教工园地等内容,是学校管理的集锦和文化的荟萃。师生在此充分感受学校给自己创设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从而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之中。
2.2 加强行为建设,人文精神薪火相传
行为是人文教育的成果,也是师生素质的外在体现。人类是群体性的动物,有着从众的心理。文明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在校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倡导起来后,其他少数习惯不好的学生也会被带动起来,举止文明就会在整个校园蔚然成风。除了身教外,学校还加强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和规范,学校可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学习《大学生行为规范》,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评选“文明标兵”,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
2.3 加强校园制度建设,人文建设有章可依
人文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学校各方面积极参与,并且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之校园建设的保障体系。学校建立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各项管理制度,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人文制度的设置里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人文意识。在整个学校形成以制度制约人、规范人、影响人、发展人,既要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又要形成既有统一意识,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
2.4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人文校园的灵魂所在
有句名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因此,校园作为塑造学生精神的重要环境,就必须得有自己的精神。“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全体师生员工认可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上。”①
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抓好良好校风的同时,狠抓教风建设,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法,不断创新。在抓好教风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学风建设,力争建设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良好学风。以创建和谐班集体为载体,建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倡导营造充满正气的浓厚氛围。通过创作校歌、班歌、制作各种宣传牌以及其他形式,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风精神的熏陶、激励。提升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5 构建人文校园实践平台,人文精神无处不在
高职与其他高等院校不同之处就在于更注重实践性,加之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学以致用。我们构建高职人文校园,意在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劳动者。因此,我们除了在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外,还要搭建能够验证高职学生人文修养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人文教育“三进工程”,增强职教校园文化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需要高职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学生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人文校园建设形成合力,取得实效。因此,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同时,注重将知识加以运用,采用“送人文进社区”、“送人文进企业”和“送人文下农村”的形式,将人文精神和知识广为传播,既增强学生的学习有用感和社会认同感,还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的人才保障。
注释
①lpxedu.省略/WEBS/web8de6aed3e2b8c72f/page/contentview.aspnodecode=node0x002x02&id=456.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4.
[2]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导刊,2009(6).
关键词:校园文化 人文关怀 建设
1.概述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学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和辐射力。校园文化发展的基础在于人,存在的关键在于人,发展的根本也在于人,因此应当把人文关怀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此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人文关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已经逐步成为学校发展的时代主题。每一所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应该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具有浓郁的人文情味,才能更好地发掘与发展校园文化,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进而达到促进学校发展与壮大并反馈于社会的终端目的。学校的一切活动最终都要通过教职员工来完成,它是学校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方面,教职员工是学校可以发展和壮大的最重要的资源,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开发人力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培育教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去实现学校的终极发展目标,争取实现教职员工的个体目标与学校整体目标的一致。另一方面,教职员工虽说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但从“人”的本性需求来考虑,学校完全应该将教职员工视为与学校并列发展的独立主体,尊重其自身价值观念和职业生涯目标,通过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尤其是以较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及更符合个性发展的职业生涯上升通道去满足教职员工的人本需求。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才能使得教职员工成为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才能使得校园文化与学校发展相关联。
3.人文关怀应反映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过程中
人文关怀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应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文关怀并非不要制度或不遵守制度,而是要加强制度的设计和维护,将“人文关怀”反映在各种规章制度中。学校将“人文关怀”反映在各项规章制度中,就必须将以下的几个方面全部实施制度化,使教职员工在学校的工作参与、工作回报及其职业生涯发展等都能体会到学校的“人文关怀”理念。①教职员工能够借助于工作小组、任务团队等活动,广泛地融入并参与管理;②通过流程设计使教职员工入职伊始就获得指导和培育,工作更富有灵活性,并体现出责任感;③教职员工有更大的职业稳定性空间;④ 教职员工在工作中有不断学习的机会和持续进步的渠道;⑤教职员工深造和培训的着眼点不仅是提高学历和掌握某种技能或专业,而是加强自我发展和完善;⑥构建给予教职员工工作业绩或工作成就的薪酬奖励制度;⑦以“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文化因素来构建教职员工和学校领导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和谐发展,教职员工才能和学校发展水融,共同发展,校园文化才会植入每位教职员工的思想之中,校园文化才有生命力。
4.人文关怀体现在各级管理者的沟通中
事实上,教职员工从接触单位的第一天、见到的第一人起,他(她)实际上就已在感受具体的学校校园文化了,学校各级领导必须了解人格魅力是学校凝聚力的关键,应努力从自身要求做起,将“人文关怀”体现在与教职员工的沟通之间。人在潜意识中会寻找社会、单位、人群等的认可,也只有在一定的团体认可后,人才能体会到其心理所需的归属感,但人的性格认同及人的人格缺陷却常使人与人的交往存在客观障碍。因此,学校各级领导都应对一个集体里面的同事或上下级给与理解和沟通,工作上尽可能扬长避短地发挥人的专业和长处,人性上尽可能给与人格上的尊重。从上而下层层的“人文关怀”能构建出畅通的沟通渠道,具有人文关怀的和谐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基础。
5.人文关怀使得校园文化魅力四射
一个优秀的学校团体应有一个求真务实、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而一个高效的校园文化不能缺少真诚的人文关怀。在当前社会变革时期,对外的开放,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又发生一场新的革命: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
建立校园文化的人文关怀,一句话,就是要使教职员工关心学校,能够与学校同心同德、尽职尽责,重要的在于教职员工能否分享学校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这种校园文化下,教职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学校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参考文献:
[1]金秀兰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辽宁教育研究,2004,(09).
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 校园文化 人文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过于注重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上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各高等医学院校都在探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但受办学导向偏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文教育的空泛化与边缘化等原因所限,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因此,重新认识医学的性质,深化人文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切实有效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
1.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人类的一切人文科学和文化成果内化为稳定的自身素质,表现出来的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2]早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要求:“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的社区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终身努力学习的学者。”当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充分体现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科学属性。在这一模式下的医学发展,要求医学生达到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医学生具备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为既有较高的诊疗技术,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适应新的医学模式,顺应当代医学发展的潮流。[3]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所必不可少的。
2.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依据
2.1人文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之义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具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形态。具体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等。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规范大学生行为,凝聚大学精神与理想的作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将无形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有形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中,将学校的内在精神理念外化为各种可见的文化符号,从而对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平台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人文素质教育,但是人文素质教育天然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2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力
校园文化体现在高校的方方面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文化育人。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把全校师生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形成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全校成员的注意力就必然转向哪里。校园文化越强有力,就越能统一全校成员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行为,就越能更快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2.3校园文化建设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优质的实践载体
校园文化主要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产生作用。一方面,校园文化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人文知识不会被束之高阁,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了营养丰富的生存土壤,从而得到延续与发展。课堂知识在与校园文化的相通融合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直接参与到人文活动中来,学校举办的艺术活动,以及学生社团的各类活动将学生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人文知识的理解。
3.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
3.1推进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应坚持文化的正确方向,明确规范的文化内容,突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力求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应进一步修订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把创建校园文化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确保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近年来,我校制订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我校把“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建设计划”、“人文精神活动月”等活动的开展制度化,常抓不懈,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特色化、项目化、精品化”的工作思路,实施“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建设计划”,引导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确定“人文精神活动月”,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努力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我校通过校园建设“精品化”、校园环境“精品化”,最终促进人文环境在硬件建设上的“精品化”。在建筑设计、校园景观、道路命名等校园环境的点点滴滴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精神。设立固定的人文和艺术的活动场所,方便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和活动成果的展示,这些活动场所的设立不仅是相关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而且成为校园文化的标志。我校一直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学校博物馆已于2006年正式组建成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并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分基地,同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成果展,已建成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厅,还在校友资助下建成岭南名医壁,等等,上述硬件设施建设为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扎实的器物基础。
3.3加大对典型事迹宣传
我校注重对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的宣传,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形成一个良好浓厚的文化环境,并且让学生在此间担当主体,将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同时,通过宣传典型,推动教风建设,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把教师培训与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紧密结合,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我校通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校园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对学校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进行表彰宣传,营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4充分发挥网络等媒体的作用
网络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利用校园网、高校论坛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可以提高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加深学生对文化氛围的感受,促进交流与思考。学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和人文道德的培育。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通过开设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论坛(诚济论坛)和中医药文化网站设计大赛等平台,让学生主动投身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在推广中医药文化过程中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3.5丰富学生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举办社团活动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社团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寓素质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喜闻乐见、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育人,努力营造和谐校园。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扩展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人文修养。为丰富学生社团建设,我校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等,以此推动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素质。
3.6借助综合性大学资源优势
医学院校本身专科性强,人文底蕴相对薄弱,与综合性大学合并的医学院校则有可能利用综合性大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优势,实现人文社科资源的共享。单独的医学院校,也应该与综合性大学紧密联系,加强合作,争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尽可能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实现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4]我校依托“广州大学城及周边地区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这一平台,通过各高校之间的学科交叉、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深入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以“中西文化兼容,科技人文并用,精品通俗共存,教师学生参与,校内校外结合”为理念,切实推进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同仁的共识。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大学整体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是大学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其终极目的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严峻,要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人文学科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作用,把人文知识经过实践,转化为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元媛,周振军.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南方医学教育,2007,(2):34-35.
[2]朱光,汤雪银.略论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0,(4):105.
关键词:人文校园建设 高职高专 医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06
医药类高职高专学制短、专业性强、任务重,人文素质课程设置有限,课时严重不足。因而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途径,主要是人文校园建设。人文校园建设可从人文校园环境设置、人文活动、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等三个主要方面入手。笔者以本校大一学生200人为调研对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100份,覆盖中医、药学、护理、临床医学等四个专业。现结合人文校园建设现状来分析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为探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新途径打下坚实基础。
1 人文校园建设有力促进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1.1 校园环境布置能够彰显医学院校人文气息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1]营造优美和谐而富有医学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是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人文校园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必由之路。环境育人,自然环境更能让学生零距离地感受到学校之风。校园环境布置对于营造客观人文环境至关重要,环境设置科学、设施安排合理,会让人第一时间感受到人性化与医学人文的气息,“蕴含人性化的设施,富有人情味的环境,是孕育人文精神的水分土壤,弘扬人文精神的阳光雨露,这是弘扬人文精神的基础。”[2]
近三年来由于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精心筹划,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投入,校园的绿化、道路、楼宇、名医雕塑等设施基本完善,校园充满了绿色生机与尊重生命的医学人文气息。据调查,在回答“该校的校园环境布置能够彰显医学人文气息”这个问题时有63%的学生认为“能够彰显医学人文气息”,有37%的学生认为该校的环境设置“不能够彰显医学人文气息”。由此可以看出校园环境布置基本能够彰显医学院校的人文风貌。
1.2 人文校园活动有利于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
据目前学校开展的人文活动而言,其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医学生基本肯定了人文校园活动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还是有作用的,有7%的医学生认为“我校征文、演讲、文艺等校园活动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有作用,且作用明显,认为有点作用,但并不明显的占79%,认为没作用,不明显的占14%。丰富多彩的人文校园活动、学生对其作用认识的提升,是人文校园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为其过程中有效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创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1.3 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打开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所谓人文素质拓展指的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等拓展训练、外展训练,使受教育者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素质。”[3]高职高专院校理论学习时间只有2年,而医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习量及压力较大,医学专业与专业基础课程填满了正常教学课时,人文素质课程开设较少,大都被政治理论课挤满。因而,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是人文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
医药类高职高专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尝试实施学分制人文素质课程,在规模、参与度、正规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渐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人文素质拓展平台。笔者就“您选择的学分制素质拓展课程的出勤率”、“您听取学分制素质拓展课程的态度”、“您对讲授课程教师的评价”等三个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70%的学生全勤、不迟到,15%的医学生全勤、偶尔迟到,13%的医学生偶尔缺课,2%的学生基本没去;有64%的医学生听课认真,4%的医学生十分认真,30%的医学生偶尔听下,2%的医学生完全没听;有12%的医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十分满意,55%的医学生基本满意,33%的医学生认为还行。从学生出勤率、听课态度、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来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教学初见成效,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开了新局面。
2 人文校园建设困境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2.1 校园自然环境缺乏足够的魅力
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人文校园环境必须营造和完善的重要工作,目前学生视野中的人文校园外观环境不足以给人以美的熏陶,人文气息不够浓厚。由笔者调研情况来看,在做答“我校校园环境是否优美、赏心悦目”这个问题时,有61%的医学生认为该校校园环境的优美、赏心悦目程度为一般, 46%即仅有不到一半比例的医学生认为该校的校园环境是优美、赏心悦目的,甚至还有3%的医学生感觉该校的校园环境并不优美,不能够给人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
关键词:环境德育;建设;班级;德育活动;写字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44-01
2007年6月,我校被批准为国家研究性课题《和谐德育》子课题《初中环境德育研究》的实验学校。本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针对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人才观形成阶段,急需加强良好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的培养和是非观念、法纪意识的教育,充分挖掘运用校园文化德育资源,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素养。
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了研究计划,要求有研讨课、案例、叙事、展板、论文等成果展示。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出成果,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
一、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采取多渠道筹措,打造了后山放飞亭和教学楼前的绿香园,建设了钢制的“情系未来、放飞希望”雕塑。调整绿化布局、增添花卉品种,丰富校园的自然与人文教育品位。校园里,树木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一年四季,绿草成茵。院墙墙面上有宣传橱窗、文化长廊;教室外墙上有名人名言画像;教室里有名人格言警句、黑板报、班训,教育学生积极进取、不断拼搏、树立远大的理想。学校还建立了校园音响系统,原来上下课刺耳的电铃变为动听的音乐铃。课余时间,漫步校园,到处都充满了美妙的乐音。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与物质设施的人文装饰、温馨提示,使校园充满了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鉴物增识,开化启迪着学生的心智;潜移默化,感染陶冶着每学生情操。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塑造班级特色
1、营造学习的班级氛围
(1)发动学生用自己制作手工画、美术作品来点缀教室;
(2)办好黑板报、学习园地、风采展示牌,学生好的作品在园地中展示,将每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在“风采展示牌”中展示。
(3)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
2、培育自立自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优良班风
以班级是我家、我爱我家、让爱伴我成长、我是班上的小主人等理念倡导和“我今天为班级增光了吗?”“我今天损害班级名誉了吗?”“我今天进步了吗?”“我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做的吗?”“我今天的事情是今天做的吗?”等温馨提示,布置班级环境,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学生干部、值日生为骨干,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本班的事情自己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形成主动自觉,天天向上的优良班风。
三、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体验能力
我们重点开展了行为规范入格、健康安全、我爱祖国等主题教育活动。德育处开学定方案,分学段确定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同年级选择具体主题,制定方案集体备课,推荐一人主讲。如此形成教育循环,构建了各年级的教育体系。通过活动引领、细节渗透、真情告白、互动交流、有效延伸等策略,使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进行观察、聆听、感悟、体验,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判断、选择能力,明辨是非,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人格品质,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知恩感恩的情感。
四、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合力育人、和谐育人
1、开好家长会。每学期开学或中途召开家长会,讨论积极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与家长交流学生管理意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
2、通过中国移动手机信息平台开设家校通,班主任定期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即时传达学校有关通知。
五、挖掘传统德育资源,学习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1、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1)利用汉字的发明演变、书法家的故事等素材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结合汉字内容领悟丰富的教育内涵。
(3)规范写字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4)欣赏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充分利用作业双向评定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