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临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3 10:14: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临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临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烧伤;心理护理;护理观察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会因各种原因被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如火焰,热力,热蒸气,热金属等等)。因此影响了生活和工作。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使烧伤创面尽快愈合,让病人尽快恢复生活和工作,我院近两年中对治疗各种中、小面积烧伤36例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们对36例烧伤病例进行心理护理,36例病例中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0岁。致伤原因:火焰、热水、热气、热金属、电火花、酸碱等化学烧伤。烧伤部位主要分布在头面部、四肢、躯干、会等。 烧伤面积(九分法):5%TBSA以下者11例,6%TBSA-10%TBSA者20例,11%TBSA-20%TBSA者3例,均为浅Ⅱ度~深Ⅱ度的各种中小面积烧伤,其中浅Ⅱ度21例,占58.3%,深Ⅱ度15例,占41.7%。

2 方法和讨论

2.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指导,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积极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应的身心状态[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正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普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2.2 心理护理的意义和目的 心理护理能够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坏境;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一个人生病以后其社会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进入新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里状态,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2.3 心理护理在烧伤病人治疗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2.3.1 烧伤病人因起病急骤而缺乏思想准备,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3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心理,特别是面部及四肢烧伤患者,担心创面遗留疤痕而影响面容及肢体功能留下残疾,情绪悲观不愿意接受治疗,甚至产生轻生念头,再加上治疗过程中身体某些部位需暴露病人感到羞涩焦虑不配合。因此接诊病人时态度应和蔼亲切,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严密观察,耐心细致地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详细介绍康复的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并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协助心理护理,从而达到了更好治疗效果。

2.3.2 烧伤的疼痛主要原因是皮肤表面痛觉神经末梢损伤,外界暴露刺激和局部缺血引起的。有效的药物止痛配合护士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2]。减轻病人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恐惧或对康复失去信心均可加重疼痛程度,而疼痛的加剧又反过来影响病人情况,形成不良循环。护理人员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病人,尊重病人在疼痛时的行为反应。病人情绪稳定,心境良好,精神放松,增强了对疼痛的耐受性[3]。分散病人注意力,使疼痛处于抑制状态,疼痛明显减轻,边与病人交谈边注射或轻柔地局部按摩,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2.3.3 感染是救治烧伤中突出的问题。我国的几所军医大学9329例烧伤病例分析,烧伤死亡原因中感染居首位(占51.8%);国外烧伤中心分析,大面积烧伤死亡病例中死于感染者占75%,感染如未能控制,其结果是内脏并发症接二连三,终因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4]。由此可见控制感染对烧伤病人来说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给予病人最好的心理支持,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增加机体免疫力,更好配合治疗,避免感染发生。

2.3.4 烧伤往往合并混合伤,一些下肢烧伤合并骨折的病人需卧床治疗,褥疮时有发生。褥疮是由于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褥疮一旦发生,常规手段治疗很难愈合,病程迁延,且易合并感染,再次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5]。因此我们给予心理支持,积极做好沟通交流,向他们说明预防褥疮的重要性,使病人增强信心配合治疗。同时配给基础护理(翻身,对骨骼隆突处定时按摩,避免排泄物刺激等)、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等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了病人的早日康复。

2.3.5 烧伤后创面红肿,疼痛,水泡形成或水泡剥脱,在做好创面护理,保持清洁卫生的同时,耐心解释,心理开导,稳定情绪,实施全方位护理,取得了患者信任,促进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加快了创面愈合。

3 结论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就是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它的知识和技术是永无止境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护理对象得到安慰与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平静稳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信心,在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所以心理护理也是治疗烧伤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不良的心理刺激,阻止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使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患者的检查和诊断,以及医疗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有助于调节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心理健康的保持和烧伤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付晓影.护理心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55-59

[2] 辛孟彦.湿性医疗技术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的临床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9,8(21):171-173

篇2

【关键词】心理护理;临床;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22―0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1]。良好的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稳定协调的心理环境,为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质量。

1 心理护理的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许多结构(如丘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等)与心理活动的形成、发展有关。当各种不利的内外因素导致情绪、意识、性格及思维发生变化时,中枢神经系统则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即生物反馈)促使体内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功能及代谢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种身心双向互相为因果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也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2]。良好的心理护理常常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因此重视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2 心理护理的特点

2.1心理护理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心理护理的普遍性体现在其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实施范畴渗透到了临床护理的各个角落,不仅从医院内、外科等主干科室和各专科及辅诊科室逐渐扩展至社区、疗养、戒毒等场所;而且还从心理和疾病本身,扩展到病人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2.2心理护理的针对性和复杂性:由于患者的生活经历、身体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精神感情需要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即使疾病相同,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心理护理就是根据病人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使病人在认知上、情感上、行为上发生变化。心理护理的复杂性在于患者的心理活动必须通过外显的行为予以判断,而人们有时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从外显的行为来探究心理活动比较困难,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由表及里的复杂过程。

2.3心理护理具有前瞻性:护理人员可通过疾病对病人所造成的不良心理的认知而进行预防性的评估,收集资料并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采取措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预防或消除疾病对病人的心理影响,从而保证病人的身心康复。预防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应用越早,预防的效果越好。

2.4 心理护理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心理护理是一门涉及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文学,以及心理治疗、心理卫生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从宣教式的经验之谈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运用,并把放松训练、音乐、图书、暗示、认知疗法等心理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拓展了心理护理的深度。

3 心理护理的方法:心理护理是一门复杂的综合艺术,它不同于技术护理,不能用一套固定的操作规程,而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心理护理也不像技术护理那样简单,而必须时刻启发、诱导,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帮助病人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3.1良好的沟通交流:和患者沟通是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由于患者受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对生活失去信心。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证明,心理问题用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必须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是与病人沟通是一种细致复杂的工作。接触病人前,护理人员必须首先了解病史,既要熟悉病人的症状、诊断、治疗和护理要点,又要掌握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和发病经过等。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症状和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沟通方法,使病人乐于接受。首先要尊重其人格,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不能因为病人存在着某些缺陷而歧视,病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设法满足,对病人的不合理要求要处理得当,以取得病人的信任,达到进一步沟通,只有充分了解病人的个性特点,方可正确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2 正确评估和针对性护理:多数学者都认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评估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成分之一,心理问题的准确评估是优选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3]。利用观察、晤谈和量表等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演变进行动态监控和检测,并以此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各不相同。研究表明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缓解术前焦虑、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例如心血管病发之后,患者常常出现烦躁、易激惹、易伤感、感情脆弱、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4],此类患者心理护理通常是通过关心、安慰、沟通、精神调养并施行松弛训练来实现。

3.3 语言的艺术: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神情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蔼的态度、甜美的语言、精湛的技术、严谨的作风会使患者获得安慰、寄托,使其心情舒畅,对疾病的早日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必需学会交谈的技巧。交谈时要注意合适的环境、时间地点(僻静)、和谐的气氛;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心平气和地和患者交谈。要学会倾听的技巧,对沉默寡言者应多启发使病人畅所欲言,对兴奋多言者要善于引导。

4 结论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支持系统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其康复的方法。通过近三十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体会到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它对于缓解病员心理压力,促进病员身体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进,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正确运用各种心理评定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客观的、科学的、量化的评定,并借此作为制定干预对策的依据,已成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重巧.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J].2011,13(7):212.

[2] 罗小莲.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25.

[3] 刘晓虹.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9):489-490.

篇3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重要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95-01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内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同时也是造成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类型[1]。从患者出现心血管的病因和种类出发,心血管疾病在发病率上呈现着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表明,护理工作的实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实施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医院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64例心血管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为40-85岁,患病的时间在3个月-15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肌炎、心律失常、早搏、心率衰竭、心绞痛等。这64例患者在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后,给予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并继续住院进行观察和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的实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来进行的,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保证患者病房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和室内环境的整洁;加强对患者皮肤法护理,做好清洁工作;做好患者的口腔处理;密切关注患者的膳食情况,促使患者多使用一些高钠和高脂的食物;做好患者病房的夜间巡视工作,以便出现问题时可得到及时的处理。

1.2.2 药物护理 心血管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服用一定的药物,但这些药物的用药情况却比较复杂,此时医护人员需要对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都熟练的掌握,以此来减少护理工作所潜在的危害。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的药理作用,来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护理,特别是疾病的高发期,择时给予患者药物的服用[2]。

1.2.3 心理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恐惧、焦虑和紧张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在态度上要和蔼,语气要温柔,避免语言上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在护理的过程中,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而且需要在一个尊重和同情的态度下进行。通过交流将患者的恐惧和抑郁原因表达出来,然后帮助患者对其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增强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感,而患者在心理上的压力得到了缓解,对其治疗的有效性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1.3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的软件进行分析,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对计数资料通过采用X2来进行检验,用t来对计量的资料检验,发现其P

2 结 果(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心血管内科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其中有60例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治愈和缓解,总有效率达到了93.75%。从这一结果中发现,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的措施,具有重要的价值。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也成为循环系统疾病,其发病的原因一般都和人体中的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3]。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临床护理措施的应用是否科学与合理,对患者的治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本文的研究中发现,心血管患者在治疗后,通过有效的常规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对患者的身体康复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素质有着很大的联系[4]。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只有不断的加强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护理实践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自身的护理水平才可得到不断的提高,护理的效果才可得到更好的实现。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程度和健康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少玲,洪蝶玟.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10):161.

[2] 吴淑英,何宁.心内科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2):56-57.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在临床治疗中,血液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性疾病,它主要是发病于造血功能系统,进而出现血液异常的情况,其临床表现为出血、贫血等[1]。血液病是一种较为普遍性的疾病,同时对患者的健康安全具有极大的危害。因而,医院和患者也越加重视血液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工作。优秀的护理工作是血液病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对此,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主要是对血液科护理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获得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患者人数之比为40:40。两组患者在例数、男女例数、年龄等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一般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心理护理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在护理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评分情况。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早期对患者心理的评价,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对其心理情况报告进行全方面的评估,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而制定合适的心理方案[3];护理人员需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生活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解决,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4];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普及一些关于血液疾病的常识性知识,让患者对血液病、临床治疗以及注意事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进而消除患者对血液病的恐惧,积极配合治疗[5];④家人的关爱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份极大的助力,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导患者的家属来帮助患者战胜血液病,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及生命的可贵,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6]。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心理因子评分,其心理因子主要包括焦虑、恐惧以及抑郁[7]。每一个心理项目分为5分制,5分属于严重情况,4分属于较为严重情况,3分属于中等情况,2分属于较轻情况,1分属于正常情况。

1.3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心理评分情况无显著差异,在护理后,两组患者在焦虑评分和恐惧评分上都所改善,而心理护理组患者的心理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一般护理组患者的心理评分(P

篇5

【关键词】消化护理;心理干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82-02

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系统之一,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个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1]。

消化护理是临床护理学的重要学科,主要针对消化系统疾病采取科学化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措施,恢复消化系统各部分功能,达到消化疾病康复的目标。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加之不良饮食习惯及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消化系统疾病成为了各类医疗机构收治的常见疾病类型之一,提高消化护理工作水平,成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护理工作的最主要任务之一。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对50例患者进行消化护理活动中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8.6±8.5岁;病程5~60月;临床表现以消化不良为主,食欲不振,餐后饱胀,腹部胀气,恶心呕吐,嗳气,返酸,烧心,乏力等。经内窥镜及各项辅助检查排除肠胃器质性疾病及全身疾病。所有患者经胃肠动力药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剂、抗生素、调整胃肠菌群药,并调整不良饮食习惯等治疗,效果不显著或不明显者。

1.2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2.1评估患者,因人施护: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状况及行为、分析患者心理、了解病情,向不同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讲解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并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控制,甚至可以治愈,进一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增强患者的体质,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培养患者面对生活压力的乐观态度。

1.2.2心理干预,放松疗法:采用支持或解释性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避免过分关注消化道,越关注症状越明显,反之则症状减轻,从而认识到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1.2.3心理暗示,促进康复:对于焦虑恐惧的患者,要因人、因病而异,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积极的暗示,利用各种有利于康复的信息现身说教,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的情绪,调动其积极的心理因素。使用综合应用语言、药物和理疗的暗示作用,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1.2.4评定工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于干预前进行评分;于干预后第10w进行二次评分并与干预前比较。

1.2.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I6.0统计软件包处理, P

2结果

2.1心理护理干预前评分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全国正常评分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2.2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心理护理干预后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3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在消化护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3.1现代临床医学理论认为,康复包括生理机能康复和心理康复,心理康复不仅是病患解除疾病困扰的重要标志,而且对于生理机能康复具有重要的辅作用。将心理干预机制运用于消化护理临床应用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1.1心理干预有助于舒缓病患心理压力。许多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患都有着较为严重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在于消化系统疾病带来的痛苦,以及对于疾病康复程度的担忧和恐慌。在临床消化护理活动中,许多病患都因为心理压力的影响而抵触治疗,严重影响到医疗护理措施的效果,也无助于机体自身康复和愈合。如果在临床消化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舒缓病患心理压力,释放负面情绪的作用,那么势必会起到提高病患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的作用,并且会加速病患机体自愈合。

3.1.2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病患康复效率。美国的一项医疗临床实验证明,在对消化系统病患实施了心理疏导、减压等心理干预措施后,病患的康复时间较正常康复时间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而且康复后能够得到有效地巩固,不易复发。这是由于心理干预有效地调整了病患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刺激体内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实现新陈代谢速度的提高。

3.2心理干预应用于消化护理临床应用的几种主要方式和特点

心理干预是心理学理论主要的应用形式之一,是指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调节干预对象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情感,进而达到改变干预对象行为方式的作用[2]。近年来,心理干预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医疗领域之中,成为重要的辅医疗手段之一。

可见,护理人员工作中应结合现代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此病的康复护理探讨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沟通技巧 培训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48-02

为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的现状,探讨培训对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作用,对参加《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培训班》的32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医院开展人文主义护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护理人员共32名。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6±27)岁,学历:本科3名占9%;大专25名占78%;中专4名占13%。职称:护士16名占50%;护师14名占44%;主管护师2名占6%。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在培训前后发放沟通知识调查表。发放问卷32份,有效率100%。1.2.2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比x2检验分析受训者培训前后的相关知识、态度和需求变化。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培训前后对沟通的认知情况见表1~4 。

3 讨论

3.1 沟通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对沟通的概念模糊,对沟通的方法、程序、评估方法知之甚少,更无法按照人文主义护理的要求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护生在校仅侧重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导致沟通知识的欠缺,沟通能力的缺乏。(2)护士参加工作的时间短,临床经验积累的不够丰富,工作中表现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信心不足。(3)受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在家里娇生惯养,涉足社会后难改脾气性格,工作中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4)受医院用人制度的影响。目前医院招收护理人员,对沟通的能力无具体的要求,且科室培训侧重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急救知识,护士无时间和精力与患者及家属做全面细致的沟通。

3.2 培训对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重要作用

患者住院期间希望获知自身的疾病资料,了解与病情、治疗相关的问题,获取有关心理卫生与心理治疗的知识,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尽可能地发挥自身潜能,早日得到康复。目前有研究[1]表明:护理人员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依次是看书自学、短期学习班、脱产学习班、脱产进修、院内讲课等,但由于看书自学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前沿性欠缺,护理人员更能够接受短期学习班、脱产学习班等形式的培训。本次调查显示,加强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对沟通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

3.3 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认知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知、信、行模式认为[2]: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是提高沟通水平、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护理人员工作性质以及作息时间的特殊性,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学习的方法、途径及锻炼显得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各种方法均存在弊端,护理人员缺乏自学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又很少,而且有的医院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的认知水平无法提高,因而无法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模式,无法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的需要。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还要不断思考,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3.4 重视沟通的效果

医院应该把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提上日程,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相关的知识、培训及时间保证,避免无效沟通带来的护患纠纷,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和医院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字]人文关怀;临床护理;实践;评价

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关注人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存的价值与意义。在临床护理中,要将人文关怀作为工作的重点,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心灵的安慰。现如今,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护理人员必须要自觉对患者进行感情的付出,要理解患者,给患者必要的精神安慰,并尊重患者,给予他们关爱与照顾。在临床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的专业水准,使临床护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总体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关系的和谐。

一、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及重要性

1.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笼统的概念,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人文关怀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独立的人格以及人生存的意义等。其实“人文关怀”的概念也非常简单,就是对人的一种关怀与关爱。更详细一点说便是,对人们生活状况以及生活形式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尊严及人性的一种肯定。人文关怀重视人类的解放与人类自由的强烈追求,将人性列为第一。在临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针对的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将人文关怀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始终十分必要。

2.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现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将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服务转化为了对顾客的服务,很大程度上而言医院已经将患者不再当作简单的患者,而是将他们看成了顾客。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的治疗与照顾,还需要从心理上去关心、关注、关照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文关怀,让患者从各方面都得到最好的照顾,包括患者的尊严、人格等。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而且是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渠道。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这种护理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能够放下紧张压抑的情绪。这样不仅能够让患者放松情绪,促进病情的好转,而且也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声誉的提高。在医院,不仅是患者和是患者家属都容易出现精神压力大的情况,这样对患者身体的康复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病患家属便很容易将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医院,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十分不利于病人病情的好转,也让医院的声誉受损。如果医护人员在治疗病人和对进行病人护理时,注意运用人文关怀,在适当的时候给病患以恰当的的照顾,让他们在心理上对自己的病情充满信心。这样不仅能够让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也能让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充满感激之情,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及评价

1.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沟通技巧

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那么护理人员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须要考虑到各个方面,采取最能让患者接受也最恰当的方式让患者能够对医护人员敞开心扉,舒缓情绪。那么,医护人员便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是人文关怀的第一步,只有沟通,护理人员和患者才能互相了解。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身体上的变化。与患者进行沟通,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必须要注意讲话的语气和行为举止。根据不同年龄与不同层次的患者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通过沟通,患者能够信任护理人员,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人文关怀在很大程度上而言,是心理与精神上的。但是人文关怀的基础与前提便是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然后对患者进行心灵上的关爱。医护人员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以及护理基本技能的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如果一位医护人员没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他便无法给患者病情上的帮助,人文关怀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要想使患者的病情的治疗、护理、康复一系列的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很高的护理技术水平,并具有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和临床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自己的护理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护理质量得到大的提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必须不断的积累经验,通过适当的方法帮助病人,使医生的手术意图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护理人员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体现。医护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病人能够信任自己,树立起恢复病情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病人病情的治疗与康复,使身体尽快的得到康复。

3.护理人员必须维护病人的尊严

人文关怀的核心便是关心人、照顾人、尊重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必须对病人一视同仁,用同样的心情对待每一位病人,维护病人的人格与尊严。护理人员不能因为患者的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不同对待,护理人员需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心灵上的呵护与身体上的关照。在临床护理中应该随时注意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不应该因为各方面不良因素导致对患者有歧视心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语言应该尽量温和,在理解病人的同时对他们的病情给予最大的帮助,给患者身体康复的信心和勇气。

三、总结

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医院便成为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主体。护理人员应该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必要的了解,从而发挥人文关怀的最大功效。将人文关怀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使患者能够更好的进行病情的治疗,促进和谐医院以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梁立.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护士人文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50-53.

篇8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8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10-01

基础护理质量不仅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其中还蕴涵着护士职业道德[1]。为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更新护理观念,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现结合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谈谈我的认识。

1.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它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和患者治疗的效果。基础护理的内容,不论是配合、协助医生进行诊疗处置,还是由护士单独完成的护理,它是护士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做的常规,但是有的护士缺乏应有的工作动力,被动地执行医嘱,认为基础护理多做少做,无所谓或随意简化。认为基础护理就是铺床、各种注射、输液等护理操作,这是不够全面的。基础护理就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早日康复。基础护理不仅包括临床护士应该掌握的护理技术操作知识,还应当包括临床护士依据患者的基本需要所提供的护理内容,包含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危重期护理、恢复期护理;基础护理涉及的层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基础护理要求只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护士,才能够担负承担起这项工作。

2.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对基础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础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充满自然科学的内容,如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药物学等,又渗透着社会科学的内容,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有一定的科学性、主动性、准确性。按基础护理操作常规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应从严要求,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3.做好基础护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一个医院要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欢迎,有较高的医疗护理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对基础护理质量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3.1基础护理工作的服务性。护理服务与其他行业服务有许多不同之处,护理服务有自身特定的科学性、专业性、艺术性和特殊性。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与病情轻重也不相同,要使千差万别的患者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2]。

3.2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加强基础护理,可以协调、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者需求,进行健康教育,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等。护理专业存在高风险,临床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和促进人的健康,临床护士每天面从事的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特殊职业。在医疗工作过程中,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要,相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护理工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基础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整体护理中的质量,加强自身学习、三基训练,提高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3]。

总之,做好基础护理,既要有现代护理学的新观念,又要有丰富扎实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真正解决患者的需求,得到患者的认可,从而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全程护理质量,才能使护理工作更完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术云.新形势下基础护理的重要性[J].河北医药,2008,30(4):568.

篇9

【关键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认知情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50-02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免疫能力较弱,是一个特殊的人群。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我国老年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时有发生。面对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社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加强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对老年人卫生保健和老年病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是当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知识认知情况进行了相关思考。

1老年护理工作的必要性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上升,高龄老人对护理有更为迫切的需求,老年护理工作应运而生,其具体内容如下:

1.1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上升人口老龄化推动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老年护理工作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无关系,就目前而言,不同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和比重不一。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老龄化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转移,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老龄化程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农村老龄化变得比城市严重,迫使我国老年护理工作提上日程。

1.2高龄老人对护理的需要高龄老人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表现在经济困难与、人交往减少、身体功能逐渐下降、老年慢性疾病多。高龄老人护理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其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精神安慰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同时高龄老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要求提供各种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等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

2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老年人的身心脆弱以及老年护理教育缺口两个方面,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老年人的身心脆弱老年人的身心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老年人具有特殊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各种器官的储备功能明显减退,免疫力也降低,常常患有老年疾病,如脑血管病、高血压、肿瘤、冠心病、痴呆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感到孤僻、焦虑、多疑、恐惧、情绪不稳定等。

2.2老年护理教育缺口老年护理教育缺口较大也使得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陷入困境。目前我国老年健康和护理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将规范的老年护理课程列为一门必修课的院校还较少,目前绝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老年护理知识。最近几年,虽然部分院校开设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由于此门课程内容多,而学校安排的课时少,也导致许多临床护士不能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老年护理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势在必行。

3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的水平,在深入了解老年护理工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上述临床护士老年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对策如下:

3.1更新老年护理观念更新老年护理观念是优化临床护士对老年护理的关键。对临床护士而言,临床护士应意识到老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更新老年护理知识,进而提高临床护士的老年护理技能。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全院护士老年护理知识的培训,增强全体护士工作者在对老年患者的服务中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培养社区护士,以便于从医院到社区以至家庭在护理方面的衔接。

3.2加强老年心理辅导加强老年心理辅导也是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重要环节。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必须加强护士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心理知识和素养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临床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辅导作用,加强临床护士对老年人心理沟通。如有计划地请心理护理专家到院举办老年人心理护理讲座,进而达到加强老年人心理辅导的目的。

3.3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老年护理人才在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对临床护士而言,老年护理工作临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应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护理骨干。具体说来,培养老年护理人才,要鼓励临床护士开展老年护理科研工作,并结合专科护理特色进一步完善老年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加强对老年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提高老年护理质量。

4结语

总之,人口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临床护士老年护理工作时,应更新老年护理观念、加强老年心理辅导、培养老年护理人才,不断探索优化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护士老年护理的水平,促进老年护理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安花,席淑华.临床专科护士胜任力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0(02.

[2]石瑞君,孙丽娜.日本老年护理见闻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J].护理学报,2009(19.

[3]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04.

[4]刘晓梅,曹煜玲.中国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3.

篇10

成都363医院肝胆胰外科四川省成都市610041

【摘 要】由于肝切除对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宣教对患者又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的介绍了喜爱健康宣教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的重要性,希望我们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对肝切除患者做好积极的健康宣教,已达到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 健康宣教;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重要性

1腹腔镜肝切除术

腹腔镜肝切除术就是利用微创的方法,在体内进行肝的切除。虽然腹腔镜切除术是微创的手段,对伤口的损伤不大。但是由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叶切除后,肝功能会受到损伤,有可能会导致血氨增高、肝昏迷、精神异常的情况的发生。也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肝功能不全、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胆痿等情况。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还会对身体产生直接的影响,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进而引起身体其他方面的不适。

2健康宣教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的重要性

健康宣教就是心理护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却又超前于心理护理的一种方法,因为有效的健康宣教不仅可以告知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还能告知病人如何对疾病正确的预防。健康宣教实质是贯穿于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整个过程。它作为心理护理手段的优越性就体现在他是防病于初始,断患于未燃。于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肝脏在身体中的特殊位置和重要性,所以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健康宣传路径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患者心态的好坏对其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需要做肝切除的患者来说,首先在心理上就存在对手术的恐惧,对未来的未知,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健康宣教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护士可以告知患者对这个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并告诉患者以后应该怎样对待这个病。他可以很好的建立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该在入院宣教时就应该积极协助患者调整好良好的心态,尽快适应周边的环境,为后期的手术和护理做好基础,同时也应该在患者心里留下良好的影响,以便后期的工作能更好的展开。

健康宣教是医院维护病人健康的重要手段,健康宣教可以预防疾病。术业有专攻,专业化的健康宣教可以告知人们其一无所知的疾病常识,可以扭转人们其一相情愿的错误认知,可以清晰人们其一知半解的事实真理。结合我的日常工作所历,分析一下健康宣教可以在这些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健康宣教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帮助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健康宣教的重要意义在于预防疾病的病发,通过宣教的健康保健知识的有效传播,人们可以借此改变原来本身不自知的错误生活习惯,减少普通疾病的发生和入院次数,这个意义上说,健康宣教是缓解和节约医疗资源的根本方法。对于病人以及医院来说,健康宣教都是一种有益的方式。

3健康宣教对护士的基本要求

首先参加护理的护士应该具备健康宣传的能力。积极对患者展开健康宣传,在健康观和现代护理的指导下对患者健康宣传,护士自身也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还要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多掌握一些和患者交流的技巧,以便为不同患者提供与其相对应的健康宣传。

其次,要加强护理工作中的预防的作用,由于术后护理是直接和患者接触的最多的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以及家属的感受,以方便开展自己的工作。再次,要学会察言观色,健康宣传要因人而异,自己观察和了解每一个患者,由于患者的性别、职业、年龄以及家庭的不同,应该对每个患者做到深入的了解,也包括生活习惯和内心的了解,对每个患者使用不同的宣传技巧,要知道什么患者改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和口吻都是尤为重要的。要本着一切为患者着想。

最后,注意严亲切与严肃性的统一。既要有一定的严肃性,同时也要让患者及其家属家属感到亲切。尽可能不用生硬的语言,切忌消极性、伤害性语言。对一些言行不轨的人,应严肃对待,以维护护理工作的严肃性。

4总结

健康宣教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护理过程中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健康宣教对患者所起的作用于护理人员有着重要的关系,护理人员的资质和责任心都直接影响了健康宣教的效果,所以作为护理人员不仅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要提高在交流技巧上面的能力。现在的医院培养的都是现代化的护理人员,只有我们护理人员不断的进步才是最患者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雷芳,袁亚梅.临床路径式健康宣教在高龄患者宣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31,:2902-2903.

篇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临床常见性病症,多发于老年人,气道受阻为疾病主要特征,咳嗽、呼吸困难为疾病临床表现,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将诱发各种危险性病症,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针对此类疾病未有效治疗药物和方法,只能借助针对性护理缓解疾病症状。对此,本文将我院接收患者作为本组研究成员,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措施,旨在探讨整体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2年4月~2015年5月我院接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5岁,平均(45.2±1.2)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3.1±0.1)年;干预组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45.6±1.6)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3.3±0.3)年。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基础性护理,如: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整体护理,具体如下。

1.2.1入院时护理 患者临床入院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针对性入院评估,包括:饮食、自理功能、睡眠、呼吸、咳嗽等,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系统感染,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从而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1.2.2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相对较长,且反复性发作,间接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不愿意接受临床护理治疗[2]。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和患者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缓解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信心,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病发原因、预防措施、按时用药重要性等,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借助通俗易懂语言回答患者提出问题,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可让患者在了解自身疾病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3]。

1.2.3功能训练 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期间,护理人员应叮嘱其卧床休养,尽最大限度的减少活动量。待病情明显好转且稳定后,可适当让其进行咳嗽、排痰等训练,便于增加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现状。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肺功能指标现状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兴趣爱好让其选择感兴趣活动,如:打太极、快走等,初次训练时间可为10min,随后增加至30min,以自身不过度疲劳为主。

1.2.4饮食护理 临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营养现状制定饮食方案,让患者多吃维生素、蛋白丰富类食物,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每餐八分饱即可;让患者每日摄入足量水分,预防便秘[4];并叮嘱患者家属禁止让患者食用过量刺激性食物,禁止吸烟、喝酒,以免加重病情。另外,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氧疗治疗重要性,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后及时通知医师处理[5]。

1.2.5出院护理 临床出院前期,护理人员应再次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按时回院复诊。

1.3观察项目 ①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借助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判定,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②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x±s)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利用%对结果中相关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在本文中对计量数据与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若结果显示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临床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期生活能力、社会能力、焦虑现状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性不鲜明,护理后评分变化,差异性鲜明(P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对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期肺功能指标差异性不鲜明,护理后指标变化,差异性鲜明(P

3 讨论

篇12

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

工作环境不良:在县级医院,周岁内的住院患儿往往有3~5个人陪护,使得工作场所拥挤、混乱、噪音增大。国际噪声委员会规定,噪声水平白天≤45dB,夜间≤30dB,增大的噪声会导致护士紧张、疲劳,而混乱的环境也会带给护士不良刺激[1]。

工作量大、特护多: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在于抢救病人多,特护多,使得护士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风险高、纠纷多:儿科床位周转快,加床多,需随时调整床位。临床上时常可以遇到患儿重名、重姓的情况,差错事故隐患多。儿科用药按体重计算,要求高度准确,护士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坚持三查七对,病人身份准确识别。使护士心理高度紧张,身体极度疲乏,导致心理压力大。

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由于传统的管理体制将护士置于组织的底层,忽视了护士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而医院的领导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认为护理工作举足轻重,无非是打针送药,照顾患者。在绩效分配上偏重医疗,同样会使护士内心产生压力[2]。

各种检查多:儿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往往需要应对来自院外及院内等诸多方面的检查。儿科护士接受被查的几率远远高于一般的临床科室,这也是儿科护士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对 策

科学的人员配置:儿科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0.7。2005年10月至今,我院护理部每年在新聘用的护理人员中挑选素质高、身体好,大专以上学历护士1~2名充实儿科工作。床位之比由原来的1∶0.27~0.30提高到1∶0.4。在床位使用率超过100%情况下,护理部及时抽调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去儿科帮忙,使整体护理真正落实到位,护患纠纷减少。

培养儿科专业护士,提高技术水平: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科室,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扎实而丰富的专科技能,才能保证抢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科室每月积极组织护士的专科培训及岗位练兵外,作为护理管理者,需要给护士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使她们不断更新理念,努力学习新业务,从而增加职业的信心度。卫生部2005年颁布《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2010年)》中提出,根据临床专科护理的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当前,有关专业护士培训模式的研究已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加强沟通,实施关怀: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及时与院领导沟通,针对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在绩效分配上向她们倾斜。积极为她们创造晋升、深造的机会。提高高年资护士的护理科研、临床带教及护理管理能力,让富有经验的老护士有用武之地,年轻护士看到发展的前途和希望,改善工作心态。改善聘用护士待遇,使她们在福利、提拔、晋升、进修学习等各方面享有与正式护士同等权利。应用激励机制。增强儿科护士的自我价值和工作自信心。利用媒体、医患沟通会,工休会向社会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宣传护理发展的新观念,唤起家长的理解。科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为住院患儿发放医患沟通联系卡,主动与患儿家长交朋友,教会她们育儿的知识。

提供心理咨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继续教育,使护士能普遍接受心理学知识,研修沟通技巧。管理者需要重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关注护士的心理状况。在科室经常开展医护人员会餐、唱歌、徒步等活动,释放护理人员压力,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也使团队中人与人的隔阂、误会、矛盾逐步化解,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魏继承.手术室及ICU环境的噪声污染.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5):311-312.

篇13

【关键词】 健康教育;外科护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07-01

健康教育在外科整体护理中占重要位置。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及家属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了解必要的医学知识,配合治疗,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1.1 入院宣教: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应热情接待。不仅要详细介绍入院须知、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让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及有关制度,进入患者角色。责任护士通过与病人及家属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针对他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走进患者的心里,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体现了护理的重要性。

1.2 术前宣教:手术前护士要向病人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效果、手术前准备的目的及意义,手术当天责任护士将患者送到手术室,通过有效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消除对手术的恐惧,积极的配合,增加对手术治疗的信心。给病人以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同时指导病人进行特殊的行为训练如放松训练,调节病人的焦虑情绪[1]。

1.3 术后宣教:术后返回病房后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护理,术后指导其饮食、、切口、用药及各种管道的护理,讲解早期下床活动的好处,让其主动配合,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示范训练主要用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自护功能[2], 如: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告 知家属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按摩患肢,被动运动的方法,教与学互动,共同参与。

1.4出院宣教:出院意味着疾病的好转或痊愈, 但并不意味着病人已恢复至健康。因此对即将出院的病人予以健康指导很有必要。应根据病人的疾病及手术的不同, 心理状态不同分别作好各种健康指导着重给病人作提高自理能力、预防疾病复发、坚持功能锻炼、自我保健、及继续治疗中的注意问题及饮食等等使病人出院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治疗效果更加巩固。

2 总结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成为医院健康教育的主体,担当患者的照顾者、教育者、咨询者,做健康教育的管理者是新时期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3]。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后有了正确的生活方式,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通过健康教育与患者达到有效沟通,提升了患者满意度,让患者更加了解我们的工作,提高护士在病人心中的地位,体现了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李贞梅,外科手术病人心理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5(21):71

篇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存质量关注度提高,就医过程中人们会更加关注护理的质量。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迫使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人文关怀的理念有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对儿科患者来说,体现人文关怀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儿科临床护理中渗透人文关怀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产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儿科护理;人文关怀

一、儿科护理工作特点

儿科护理的特点:生活中大家经常讲一些事情是“小儿科”意思就是不足挂齿,很多人的概念中觉得儿科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对待儿科的认识比较片面。儿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解剖生理特点:儿童生机勃勃发育迅速,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是相比成人其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熟悉掌握各阶段小儿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任务素质。②疾病特点:儿童发育不够成熟,其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和发病过程与成人相差甚大,加之儿童容易生病并且疾病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应变能力。③家属心理特点:如今儿科患者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患儿就医的同时陪同家属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众多人员,陪同就医家属往往十分担心患儿病情,心里焦虑不安,心理需求高,临床护士解释没做到位经常会发生护患纠纷。这就要求儿科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儿科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通俗地说,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儿科临床工作中护士可以通过仪表形象、言行举止向患者传递情感信息。

2、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①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关注,护理工作中对患儿及其家属心理需求的忽略,护理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是医院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临床实践表明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是减少儿科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②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在临床各医院护理工作质量考评中将护理服务满意度列为重点考核项目之一。人文关怀的实施有助于减轻和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三、如何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

1、营造人文关怀的环境

根据儿童喜好特点营造人性化环境、打造温馨充满童趣的儿科病房。在儿童病房墙面刷上温馨的蓝色,病区走廊挂上卡通健康宣教挂画,在儿童病房透视窗上可张贴彩虹、绿树、熊大、熊二、米奇等卡通图案,儿童病房病床采用卡通式的床单被套,在儿科病区设置专门的儿童游戏室。让患儿对医院环境没有陌生感,使患儿感觉到舒心从而消除对住院的恐惧心理。

2、对儿科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的教育与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灌输儿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做到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不仅要满足患儿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患儿心理需求。

3、护患沟通中的人文关怀

①患儿家属对病情的进展比较关切,往往患儿一有变化会急切的询问护士相关情况,临床儿科护士解释沟通没做到位经常会发生护患纠纷。故儿科护士应该运用人文关怀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以消除其紧张和焦虑。②儿科护士在解释沟通过程中要做到诚恳、耐心地解答患儿及其家属的问题。③儿科护士进行各项护理治疗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都要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解释,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④每次护理治疗结束后,采用语言上口头表扬或奖励一些实物的方式对患儿进行鼓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以后的护理治疗操作打好基础。

4、出入院护理的人文关怀

①住院后,儿科护理人员应亲切、热情指导其办理入院相关事宜,办理完入院手续后热情细心地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住院病区环境,带患儿及其家属到病房并介绍同病房的其他患儿互相认识,消除患儿的陌生感,使其尽快熟悉适应住院环境。②出院时,儿科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相关疾病出院后健康指导和护理指导,并亲切地将其及家属送离医院,让患儿及其家属出院时感受到医院的温暖。临床儿科护理人员要“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方方面面中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提高人文关怀理念并将该理念贯穿到整个护理实践工作中,用爱心、关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关爱每一位患儿,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患者及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院的护理纠纷事件,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周弯弯 庞苏红 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玉馥.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J].护理杂志,2003,20(07):76.

[2]修雪莲,程倩人文关怀护理在儿科病房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44一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