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际外汇交易范文

国际外汇交易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11:45: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国际外汇交易,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国际外汇交易

篇1

【关键词】外汇技能;外汇交易;模拟软件

任何一笔外贸业务都离不开国际金融的配合。假如以合同为线索来考察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在签订合同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外汇风险,任何一个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足够的国际金融知识。

一、传统《国际金融》教学的不足

虽然大部分国际贸易类的专业,无论是研究生阶段是本科还是高职,都开设了《国际金融》课程,但是,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掌握的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满足外贸工作的需要。该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学生们往往缺乏信心和兴趣,笔者经过分析总结了以下原因:

第一,与学科其他教材内容重复。《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其中的内容与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屡屡发生。如《国际贸易》教材中的“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一章,和《国际金融>中的“国际资本移动与国际债务”一章。这两门课的这两章都涉及“国际资本移动”,都需讲授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

第二,应用性的内容讲述不够。根据专业的需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满足外贸业务的要求为宗旨。在目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汇率变化无常。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也经常大幅度变化,这严重影响了外贸公司的经营。如何规避外汇风险、进行外汇保值操作,将成为摆在外贸公司面前的首要问题。而《国际金融》教材对外汇保值问题的探讨却零散地分散于“外汇业务”与“外汇风险”两章中,内容不集中,结构不紧凑,重点不突出。又如学生毕业在工作及生活经常接触到的结售汇制度、外汇核销制度却根本没有涉及。

第三,教学方法还没有突破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用“五个一”来形容,即一本书、一叠讲义、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尽管用PPT课件代替了黑板和粉笔,但是基本教学模式没有变化。由于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学生无法获得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被彻底抛弃,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国际金融》课程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技能。

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像在国际金融专业那样全面、细致的讲授《国际金融》是没有必要的,也极其不可取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对《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

二、以外汇交易为平台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各个学校纷纷实行教学一体化改革,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很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已经删除了《国际金融》课程。这是适应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细化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但是,“高深”的国际金融知识和复杂的国际金融技能又是外贸类毕业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可行的的出路就在于我们必须站在国际贸易专业的角度,重构国际金融知识,以“有用、够用”为标准开展国际金融的实践教学。问题的关键是,哪些内容是必须保留的,那么内容应该省略?

在外贸业务中涉及到的《国际金融》知识,主要是汇率折算、进出口报价、对外贸易融资、外汇风险防范、国际结算、结售汇等。这些内容都外汇交易密切相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经过调研的基础上,建整合出适合国际贸易专业的二大内容:

一是顺利结售汇外汇保值操作。围绕这一主题,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外汇与汇率,包括外汇与汇率的概念、种类、汇率的标价方法。(2)如何买入和卖出外汇?

二是防范外汇风险。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外汇保值操作,可能会出现做一笔外贸业务不但不赚钱,反而还亏损的业务。这就要求外贸从业人员应该掌握外汇保值的原理、方法及操作等。围绕这一主题,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包括基本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2)外汇管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外汇管制和我国的外汇管理。(3)外汇保值措施,包括即期、远期、掉期、期货、期权等外汇保值交易。

以上内容都与外汇交易相关。为了让学生集中掌握以上内容,我们认为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加入专门的课程《外汇交易理论与实务》;如果不开设专门的课程,那么可以在相关的课程中加入完整的外汇交易实训,以便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进出口贸易融资、出口信贷等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三、以外汇交易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

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的改革和电子化技术程度的提高,对外贸行业从业人员岗位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基本素质会产生很大影响。在新形势下,外贸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国际贸易的管理、政策、法律,还要了解银行的信贷知识.还要知道企业的融资投资知识。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未必要很高的专业知识深度,但一定要求很有知识面的广泛宽度。随着我国国家化的加快,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因此,新的课程应突出外汇风险的管理及其防范。

表1

项目 主题 案例举例

项目一: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对经济的影响 20XX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项目二: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的规模 20XX中国的国际储备规模构成

项目三:外汇汇率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对经济的影响 美元为何会持续贬值,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的外汇制度是如何变迁的?

项目四: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 衍生产品交易的两面性 1995年巴林银行时间、2005年中航油事件

......

表2

情景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务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真正理解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含义。

教学内容

给出若干笔国际经济交易,要求学生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是顺差还是逆差,计算各种国际收支差额,并分析失衡的原因。

必要说明

简单介绍复式记账法。

情景二:汇率计算的实务练习

目的和要求

通过模拟练习,使学生对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进行各种汇率的计算。

教学内容

基本汇率与交叉汇率的区别与计算;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与中间汇率的区别与计算;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区别与计算。

必要说明

利用软件进行;可开展技能竞赛。

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此设设计了以下项目及(下转第239页)(上接第236页)若干子项目:

项目一:国际收支(子项目一:外汇与国际收支;子项目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子项目三:国际收支的调节;子项目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实训));

项目二:国际储备(子项目一:国际储备的构成;子项目二:国际储备的管理)

项目三:外汇汇率(子项目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子项目二:汇率变动及其影响;子项目三:汇率制度;子项目四:外汇汇率的计算(实训));

项目四: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子项目一:外汇市场;子项目二:外汇业务;子项目三:外汇业务(实训));

项目五:外汇风险(子项目一:外汇风险概述;子项目二:外汇风险管理;子项目三:外汇风险管理(实训));

项目六:外汇管制(子项目一:外汇管制的内容;子项目二:我国的外汇管理);

项目七:国际金融市场(子项目一: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子项目二:欧洲货币市场;子项目三:亚洲货币市场);

项目八:国际金融组织;

项目九:国际货币体系。

四、课程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项目都要有案例做引导。这要求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在了解案情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利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选取的主要案例如表1。

(二)模拟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模拟教学的作用。为此,我们选取了以下内容(列举了两个情景)开展模拟教学(见表2)。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3]李建元.证券、期货、外汇模拟实验[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一、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交易制度

率是不同货币单位间的价格,因此,汇率问题也是一个价格问题。

现代价格理论在回答“价格由什么决定”的间题时认为,某种商品的价格是由该商品的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供求相等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在解决了“价格由什么决定”的前提下,自马歇尔开创新古典经济学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更多地是对影响市场供求的因素或者说隐藏在市场供求背后的经济规律进行研究,而对于“价格如何决定”即价格形成机制这个具体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简单地用“瓦尔拉斯试探过程”或者说“瓦尔拉斯拍卖过程”来解释均衡价格的形成。事实上,经济实践中有关价格形成的真实过程已经表明,“价格如何决定”是一个不能抽象和简化的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理论的研究也已证明,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交易制度密切相关,市场交易制度决定了已知市场供求下价格的形成及变动方式。

从一般经济学回到汇率经济学。20世纪}o年代以前的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等汇率决定理论,可以说是通过建立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影响市场供求的各因素在内的宏观模型,来解释“价格由什么决定”的间题。而由Garma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不仅是一种关于“价格由什么决定”的汇率决定理论,更因为其中引人了外汇市场交易制度这个因素,为“价格如何决定”做出了具体解释。

二、市场交易制度概述

市场交易制度可以定义为市场汇总参与交易有关各方的指令①以形成市场价格的规则总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表明,交易制度作为市场结构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影响市场的信息汇总能力和流动性供应机制,并由此影响包括价格发现、流动性、透明度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市场质量。

交易制度有多种分类标准。由于流动性是交易制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目标,因此,通常根据流动性提供方式的不同,将交易制度分为指令驱动交易制度(order-drivensystem)和报价驱动交易制度(quote-drivensystem)o

(一)指令驱动交易制度

在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下,每一位交易者通过指令向市场表达自己的交易意愿。交易者提交指令并等待在拍卖过程中执行指令,交易系统根据一定的指令匹配规则来决定成交价格,因而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又被称为拍卖制度。

根据成交连续性(或者说交易发生的时间性)的不同,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可以分为定期拍卖和连续拍卖。在定期拍卖制度下,交易者提交的指令被集中起来等待在约定的时点同时成交,其特点是定期在唯一的价格上进行一组多边交易或批量交易,因此,定期交易市场也被称作集合竞价市场。在连续拍卖制度下,只要交易者提交的指令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则它可以立即成交,其特点是连续在不同的价格上进行一系列的双边交易。

从价格形成机制上看,定期拍卖与连续拍卖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定期拍卖的优点在于使成交价格最大程度地反映市场真实的供求状况,而不在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为交易者提供即时性;连续拍卖的优点在于能为交易者提供即时性,而不是使成交价格最大程度地反映市场真实的供求状况,即以牺牲一定程度的价格稳定性为代价来获得交易的即时性。

第二,在定期拍卖中,价格指令只能决定该指令是否能成交,而不能单独决定成交价格,成交价格受到市场所有指令的影响;在连续拍卖中,该价格指令不仅决定了成交的可能性,也决定了成交价格。

定期拍卖与连续拍卖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前者更多地被用于对流动性要求不高、但对价格的有效性要求较高的市场,典型的如证券市场的开盘;而后者更多地被用于对流动性要求较高、但对价格的有效性要求不高的市场,典型的如证券市场开盘后的连续交易。

根据通过提交指令来表达交易意愿方式的不同,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也可分为双向拍卖制度和单向拍卖制。

(二)报价驱动交易制度

在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中,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用的交易商(也即做市商)不断地向交易者报出某种商品的买卖价格,并在该价位上接受交易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商品存货进行交易。做市商通过连续的买卖来满易者的投资需求,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做市商也可以通过买卖报价的适当差额来补偿做市成本,并实现一定的利润。因此,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也被称为做市商交易制度。

(三)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比较

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价格形成机制不同。前者是指令机制,交易者向市场提交指令,在特定的指令匹配规则下,市场根据供求状况决定成交价格;后者是报价机制,交易者在提交指令之前,可以预先从做市商获取报价。

第二,市场流动性提供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各个交易者提交指令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后者是通过做市商的连续买卖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

第三,市场供求出清方式不同。在市场供求(或者说买卖指令)不均衡的情况下,前者只能通过价格调整使市场出清;后者除价格调整外,通过做市商的存货管理吸收市场的超额供给也可以使市场出清。

第四,市场透明度不同。基于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同,在两种交易制度中,交易者观察市场指令流并获取交易信息的能力不同:前者中,各个交易者处于同一个公开的市场指令流平台,交易信息的可获得性高且平等;后者中,全部市场指令流集中于做市商,其他交易者交易信息的可获得性低。因此,一般而言,前者的事前和事后交易的透明度较高。

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和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之间并没有绝对和孤立的优劣问题,市场选择何种交易制度取决于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具体因素,市场本身的流动性状况(即市场对买卖指令的匹配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其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三、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市场结构演变进程表明,在多层次的市场流动性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日益体现为融合指令驱动与报价驱动并互有侧重的混合交易制度

特征外汇市场是一个由直接交易市场(directtradingmarket)与经纪交易市场②(brokeredtradingmarket)构成的混合市场,两个市场也可以分别称为交易商市场(dealermarket)和拍卖市场(auctionmarket)。在直接交易市场上,交易商进行询价交易,并且由于买卖价差、扩展服务范围和获取市场交易信息等利益刺激,以及市场本身对维持流动性的客观需求,部分交易商承担了向市场其他交易商双边报价、连续交易的做市功能;在经纪交易市场上,交易商向经纪商(broker)提交买卖指令,经纪商类似于拍卖人(auctioneer),对交易商的指令进行撮合成交。从价格形成机制上看,直接交易市场属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经纪交易市场属于指令驱动交易制度。

20世纪90年代前,经纪交易市场主要是通过声讯经纪(voicebroker)进行指令撮合。此后,随着技术进步,出现了以EBS和ReuterDealing2000/3000为代表的电子经纪(electronicbroker)。电子经纪在透明度、交易成本、指令撮合效率③(特别是对于流动性较强的标准化即期外汇产品)等方面相对于声讯经纪更具竞争优势。同时,市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交易的集中,客观上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直接交易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功能在弱化,而其交易成本较高、透明度较差等缺陷则逐渐显现。因此,电子经纪已经从声讯经纪和直接交易中取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声讯经纪和直接交易将从外汇市场中消失。外汇市场多层次的交易产品决定了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差异,因而需要多样化的流动性提供机制。因此,电子经纪更适合于美元、英镑、欧元这些高流动性的货币对、特别是即期外汇市场;而对于缺乏足够流动性的小币种外汇交易或者流动性较低的外汇衍生产品,声讯经纪和直接交易可能比电子经纪更适合;此外,在市场萧条时期,外汇市场也需要做市商提供流动性。

(二)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以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为主的市场结构现状表明,市场的流动性水平是决定外汇市场选择何种交易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根据工MF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的调查,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市场结构或者是单一的交易商市场(占被调查国家数量的57%),或者是交易商市场与拍卖市场的混合结构(占被调查国家数量的犯%),单一的拍卖市场极少(占被调查国家数量的2%)0

形成这种偏重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市场结构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较低,因此,尽管以即期美元为主的标准化交易产品本应有利于采用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但是由于市场指令流的规模不能充分匹配买卖指令,在不考虑中央银行市场干预的情况下,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比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在出清市场供求缺口可更少地使用价格调整,采用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是一个较优选择。

可见,选择指令驱动交易制度或者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市场流动性。在流动性足够高的外汇市场上,指令驱动交易制度是较优选择;而在流动性相对不足的外汇市场上,则宜选择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或者两种交易制度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

四、对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交易制度的认识

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平台的银行间外汇市场④自1994年成立至今,市场交易制度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8月以前,银行间外汇市场采用电子竞价交易系统组织交易,会员通过现场或远程交易终端自主报价,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撮合成交,这是一种典型的电子经纪交易市场,市场交易制度表现为单一的指令驱动。第二阶段,2005年8月,银行间外汇市场在外汇远期交易中首次采用询价交易,n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并于2006年起在即期交易中推出询价交易方式,会员可以在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基础上直接交易,同时也将有做市商向市场会员连续提供买、卖双向价格,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开始表现为指令驱动与报价驱动相混合。

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制度的演变历程中,既可以看到国际外汇市场交易制度发展的部分体现,也可以发现国内现实状况留下的许多痕迹。

篇3

关键词:中国馆;晚清民国;建筑设计;博览会;艺术设计;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人对国内外举办的各级各类博览会活动的称呼有聚珍会、聚宝会、赛珍会、炫奇会、赛奇会、赛会、万国博览会、博览会、劝业会、劝工会、工艺会、国货展览会等,实际上可以通称为博览会,本文的关键词博览会即指这些称呼与活动。据文献记载,早在1851年到1853年首届英国伦敦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和美国纽约“水晶宫”博览会上就有中国人和中国艺术设计作品参赛。此后,从1866年到1911年的46年间,中国受邀和参加国外举办的博览会达80次以上①。1915年至1937年达5次以上。1937年之前国内举办的各级各类博览会活动达250余次②。从近代中外艺术设计交流史的角度审视,博览会是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重要媒介与舞台,这一媒介与舞台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艺术设计与世界艺术设计交流,成为近代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重要史实。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外举办的博览会活动,较大地提高了近代中国人对艺术设计尤其是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想认识,促进了近代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近代中国政府与民间对艺术设计和中外艺术设计交流意识的严重弊端与不足。

晚清民国时期在国内外尤其在国外举办的各级各类博览会上,中国的馆舍建筑设计主要是传统的牌楼、宫殿、衙门、官厅、亭、塔等样式。参展艺术设计品主要是丝绸、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金银器、景泰蓝、藤竹器、草编器、服饰、地毯、扇子等等传统工艺美术品等。

在20世纪初期至1937年国内举办的劝业会、劝工会、工艺会、国货展览会等博览会上,除“南洋劝业会”和“西湖博览会”等极少数馆舍建筑模仿德、法等设计,展出少量的印刷工艺品、电器和铜、钢等现代艺术设计品外,馆舍建筑和参展设计品类与参赛国外博览会情形没有大的变化,此不赘言。

在上述不少届国外举办的各级各类博览会上,中国参赛的馆舍建筑与工艺美术作品中有不少获得过特别奖、头等奖、金奖、银奖、铜奖和奖词等。其中1911年意大利都灵万国制造工艺博览会上获得卓越奖4项,最优奖46项,优等奖62项④。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中国参展单位和个人获得的包括大奖章、名誉奖章、金牌奖章、银牌奖章、铜牌奖章和奖词在内的奖项最多,共427项⑤。1926年美国费城建国150周年世界博览会上,中国获奖的工艺和工艺美术品与单位亦达到50项之多⑥等。此外,有些馆舍建筑和工艺美术品等还作为赠品赠送给主办国或个人,或作为永久纪念,或作为国礼,兼睦邦谊。

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外举办的各级各类博览会活动和不少作品获奖并赢得世界赞誉,以及有些作品作为赠品流传国外等,表明了近代中国艺术设计走上了世界艺术设计交流大舞台,参与了世界艺术设计交流与发展,成为近代中外艺术设计交流史上的重要史实。同时,通过国内外举办的博览会活动较大地提高了中国人对艺术设计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认识,促进了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发展。

人类文化艺术交流从来就表现为相互借鉴、各取所需、共赢与互利的双向交流,不存在单向惠利的价值取向,这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交流的本质规律之一。晚清民国时期国内外举办的博览会是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重要媒介与舞台,通过这一媒介与舞台不仅进一步促进了近代中外艺术设计交流,而且较大地提高了中国人对艺术设计特别是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思想认识,进一步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发展了中外艺术设计交流。前者在晚清民国时期一些外交官、留学生和知识分子等人参观或游览各种博览会的日记、游记、文章和著作中,可见一斑,后者体现在国内举办的各种博览会活动上。譬如1866至1868年间张德彝、王韬先后参观游览了已被转移复制到伦敦之南二十有五里辛顿汉姆的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的场景,分别对博览会的占地面积、“水晶宫”及各国展馆建筑设计材料、结构、造型、色彩、艺术风格,室内展品类型、舞台表演、人物服饰、道具和整个环境、设施和功能设计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把英国“贵官出巡亦坐舆轿”与中国比较“仪从仿佛中华”等⑦。1876年李圭亲自参加了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对该届博览会建筑设施,美国铁器、木器、金银珠宝、连环枪炮、蒸汽机、打字机,英国玻璃挂灯、酒杯水瓶、金表、显微镜,法国各式马车、行冰车、服装模特、艳丽女服,德国钢琴,俄罗斯银器、绿石器,瑞士钟表等等域外各国“万宝杂陈、心目俱骇”的西方艺术设计等进行了详细考察、记录;对“赛会之物,几于无物不有,无美不具”、中华陈物“甚有过于西人者矣”和“日本陈物,远甚中国”等中外艺术设计进行比较与评述。1878年郭嵩焘、黎庶昌、马建忠都亲自参加了第三届巴黎世界博览会。其中郭嵩焘不仅较详细地描述了“英人卜林斯创制机炉水汽筒”、“美人为引气夹轮之法,专用之汽轮车,遇有警急,立时可以止轮”等机器设备的结构、功能等,而且被“邀视传声机器(电话机)”,目睹“爱谛生(爱迪生)为之演试”过程等⑧。黎庶昌亲身体验了“升降时微觉身中发热,若有风则增头晕”的轻气球在空中游览,并对该次博览会塞纳河两岸“自西洋赛会以来,诧为未有”的各国场馆布局、建筑设计样式和物品陈列等盛况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感言⑨。1889年张荫桓、陈季同参观了当年举办的第四届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分别在日记和信札中记录了机器绣画、埃菲尔铁塔、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设备、木炭电灯和灯光喷泉等艺术设计⑩。其他如张继业、方守六、郭讽鸣、张元济、冯自由、沈亦云、郑观应、梁启超等等,都有论述。

篇4

为落实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国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深化高等学校外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专业学习,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拟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等机构,联合举办第10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主要包括四大议题:

一、大学外语课程及教学改革

1.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研究

2.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3.大学外语教材研发与网络平台资源建设

4.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

二、外语资源建设与教师发展研究

1.“三多”语境下外语学习资源建设

2.“三多”语境下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3.“三多”语境下学术信息技术素养和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4.外语教育技术研发与应用

三、电子语境下的语言学研究

1.网络语言学研究

2.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四、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

1.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探索——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内容等

2.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实践——学科定位、课程定位、人才培养等

会议将特别邀请中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外语教育技术领域主要专家莅临大会做主题报告。

会议特别征求相关主题研究的参会宣读论文,优秀文论将设立特别奖项并择优推荐发表。

论文提交日期截止到2013年11月11日。论文提交邮箱:

会务信息:

1.时间:2013年11月16~20(周三-周日)

2.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3,会务费:1000元/人(包含餐饮、资料、专家费用以及部分考察费用)

4.承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

5.主办单位: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详情请发邮件至或参阅http:///news.php“学术会议”栏目会议具体通知)

第10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篇5

【关键词】 中小外贸企业 外汇交易风险 风险管理

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改革中,中小外贸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支主力军,也是推动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个亮点。在这一过程中,中小外贸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汇率波动所带来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管理者加强和提升应对外汇交易风险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规避外汇交易风险,是保证自身的平稳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外汇交易风险分析

企业的外汇业务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货币折算或兑换。不同货币间的比价就是汇率,汇率的波动就产生了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利率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给外汇交易者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或经济收益。狭义的外汇风险是指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应收应付款项、资产与负债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获得意外收益,又称汇率风险。本文分析的外汇风险是狭义的外汇风险,其主要有三种类型: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因进行跨国交易而取得外币债权或承担外币业务时,由于交易发生日的汇率和结算日的汇率不一样,可能使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动的风险。交易风险主要表现在:(1)以外币表示的借款或贷款;(2)以外币表示的商品及劳务的赊账业务;(3)尚未履行的期货外汇合约;(4)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外币债权或者应承担的外币债务。外汇交易风险是常见的外汇风险,凡是涉及到以外币计量的任何合同、协议、购买或销售,且涉及到未来结算的,都会构成交易风险。

2.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加大,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深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虽然已注意到外汇交易风险问题,但大多采取的是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中间消耗、增加产品内销比例和结汇等被动办法来应付可能发生的外汇交易风险,普遍缺乏外汇交易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够从公司整体出发建立外汇交易风险防范体系,不重视运用风险管理工具。

2.1缺乏外汇交易风险管理意识

近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日渐感受到外汇交易风险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但是普遍对于外汇交易风险进行管理问题较为陌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外汇交易风险暴露要么干脆置之不理,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借助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成本并不高。如货币掉期的手续费一般为外汇风险头寸的1%-2%。而政策性银行开展同类保值业务的主要出发点是提高银行转贷业务的资产质量,帮助服务对象锁定外汇交易成本,规避外汇交易风险,因此,收取的手续费也就相应更低一些。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往往将汇率风险归咎于政策性因素,缺乏主动避险意识。

2.2未建立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对金融衍生工具认知不足等原因,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相关外汇业务通常都由财务部门兼管,没有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对企业面临的各种外汇交易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测量和评估,也没有建立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报告外汇交易风险的机制和制度,这就使企业对外汇交易风险的规避很难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2.3规避外汇交易风险的途径有限

通常来讲,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或者非金融手段来进行外汇交易风险的规避和管理,而金融市场的操作则应当是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主要外部途径。但目前,由于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以及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向外汇市场提供的避险工具匮乏,对于具有保值性质的期货等国际外汇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可供这些企业选择的避险工具更加有限。特别是在汇改后,企业外汇风险日益增加的新形势下,金融和外管局等相关机构对企业的宣传不够,联系不多,业务创新能力有限等问题突出,造成外汇风险管理服务配套机制建设没有跟上,企业规避外汇交易风险的途径有限。

3.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对策

中国企业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外部环境固然并不健全,但时刻暴露在外汇交易风险之中的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同样也令人担忧。如何利用外部已有的有利条件,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外汇交易风险,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具体来说,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3.1树立全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环境,企业只有全面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一方面,企业要树立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理念,在理解和关注各国基本经济、金融因素,政治和传媒因素、突发事件因素等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因素基础上,谋划自己的经营战略;其次,要树立资本多元化理念。特别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入驻我国。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3.2强化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意识

当前,中小外贸企业进行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把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专职的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不同类型外汇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

3.3健全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层次

中小外贸企业在具备了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还应健全金融衍生业务的管理层次,实行专业化操作。通过编制和完善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手册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和金融衍生业务的操作程序,明确规定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职责、规范的风险报告途径、应急预案等内容。覆盖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前、中、后台职责和人员分离的原则。在人事安排方面,中小外贸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断充实外汇风险管理方面人员,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以适应企业各项业务发展的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还要经常与外汇指定银行沟通、交流、注意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3.4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方法

科学的内部控制策略是降低外汇交易风险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对于外汇风险不确定或者套期保值成本太高的情况下,中小外贸企业可以考虑使用以下几种主要的内部控制的方法来降低外汇交易风险。首先,中小外贸企业要加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及时更新海外客户的信息,建立公正的信用档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制定不同信用政策,降低坏账发生概率。其次,适当采用财务折扣等多种方式,加快账款催讨力度。特别是在买方市场和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加大销售预收款比例,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需求,降低企业汇兑损失。第三,适当增加交易附加条款,将外部环境所引发的风险进行转移。第四,可积极运用金融衍生业务,做好风险效益分析,尽量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国内券商储备了大量的衍生品投资人才,完全可以利用在衍生品研究上的优势帮助企业做好套期保值,再加上监管严格、纠纷处理风险小等因素,中小外贸企业可聘请国内券商做投资顾问,制定套期保值方案、优化建立风险控制流程。

参考文献:

[1] 李生杰等.我国中小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2] 周秀珍.我国企业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探析.时代经贸,2008.6.

[3] 于博文.关于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的几个建议.消费导刊,2009.8.

[4] 王英姿.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的识别及其防范探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5.

[5] 刘淑萍.我国涉外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对策.商业会计,2011.3.

篇6

一、交易商战略概述

在实际交易活动中,交易商总是基于过去经验、现存条件以及未来预测制定行动方案,因此,交易商的主观判断——信念(belief)在交易商战略选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在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过程中,交易商经常出现认知偏差,这些偏差造成不同交易商对于相同信息的判断出现差异,最终导致在交易战略的选择上出现分化。同时,不同交易商的信息条件不同,也导致战略选择出现差异。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交易商战略是指,交易商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发展趋势,在寻求利润和(或)规避风险过程中所选择的交易方式,以及为实现交易目的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这些交易方式对外汇交易商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具体说来,交易商战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风险控制者与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

就单个交易商而言,外汇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交易商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为了控制外汇头寸的风险暴露,他们必须根据外汇市场交易实情不断调险头寸。而那些规模较大的交易商,在做市过程中,面临其他交易者所提交的大量买入和卖出指令,由于这些指令是随机的,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会产生不平衡,为避免破产,做市商必须保持一定的头寸,通过交易来平衡这种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的不平衡。因此,这类以风险控制为目的的交易模式被称为存货控制型外汇交易。一般认为,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直接影响到外汇市场短期运行,造成外汇市场日内交易量、价差和市场波动性出现有规律运动。

(二)投机者与信息驱动型交易战略

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商拥有不同的信息集合,他们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进行投机,这类交易以投机为特征,其出发点是交易商的信息条件,因此被称为信息驱动型交易。交易商的信息驱动型交易也会对外汇市场起重要影响,它既可能起到稳定现有市场结构的作用,也可能驱使市场体系发展成一种新的稳定结构,这种稳定结构甚至可能会对应一种新的市场动态机制。例如,当所有的交易者就市场运动方向达成一致意见时,就会出现一个单向市场,即:当所有交易者都认为英镑下跌时,他们就会都想卖空英镑,所有人都想做相同的事情,最后英镑的价格会跳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噪音交易者与正反馈交易战略

噪音交易者是指对风险资产未来收益分布形成错误理念,并按照这种错误理念选择交易战略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中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形成预期收益的某一环节中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也有可能由于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错误的评估了与收益相关的风险。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噪音交易者在交易中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他们在外汇资产价格上升时买入,价格下跌时卖出。导致交易者选择这种交易战略的因素有许多。首先,从交易者对外汇资产价格的主观预期来看,导致交易者选择正反馈交易战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价格预期采用简单的外推或者追逐潮流的做法;其次,从外汇交易机制来看,在主动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买卖外汇资产的限价指令性质也可能会导致其选择正反馈交易,因为限价指令使得在外汇资产价格下跌时,交易者加速卖出;再次,从交易模式来看,在外汇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也有可能因不能满足债权人追加保证金要求,而被迫平仓,从而选择正反馈交易战略;此外,外汇交易商往往在外汇交易机制设计过程中,对交易员设置一定的头寸限额,鼓励其进行止损交易,这种交易结果也会导致交易商的正反馈交易。一般而言,在实践中,投资者愿意选择这种交易战略,因为在外汇资产价格上升时,其财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

(四)套利者和知情者下注(SmartMoney)战略

除了加剧外汇市场波动的噪音交易者外,另一类外汇交易商在市场中利用噪音交易者对市场的错误判断,根据自身优势,将外汇资产价格推回到与基本面相符的水平,这类交易者经常被称为套利者。他们经常性的在各个外汇市场间,吞吐各类外汇资产,充当噪音交易者的对手。一般而言,套利者具有更高超的交易技巧,更灵通的信息,善于捕捉市场中的各类获利机会,往往被认为是稳定市场的力量。具体来说,套利者利用噪音交易者对市场判断不准的缺点,在后者过分乐观,大量购买外汇资产时,向市场抛售存货;而当噪音交易者过分悲观,积极抛售外汇资产时,大量买进。这类建立在对市场信息有较为准确判断基础之上的交易战略被称为知情者下注战略。

这几类交易战略是从不同角度来刻画的,其中存货控制型交易与信息驱动型交易是从交易商的交易动机出发的,它们分别对应于外汇交易商的风险控制与投机行为,因此,这两类交易战略是最基本的。后两类交易战略是从交易商行为特征来刻画的,是前两种交易战略在实际交易活动中的体现。因此本文以前两种交易战略作为考察重点。

二、交易商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一)风险与交易商战略选择

投资理论认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交易战略是建立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基础之上的,风险最小和收益最大化是行为准则。许多研究表明国际资产组合多样化是减小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国际间资产组合经营者,外汇交易商可以通过投资多个国际市场实现多样化。

在外汇市场实际操作中,为了消除风险,外汇交易商采取改善交易机制、开发交易工具、加强管理等措施,推动了外汇市场的发展。但在面临具体风险时的决策方式直接导致了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出现认知与行为的偏差,造成外汇市场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其中比较著名的要算是“比索问题”。“比索问题”是指1976年墨西哥比索在预期贬值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比索就开始出现贬值的现象。尽管最后市场预期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可能是理性的,但是实际贬值和预期贬值不一致,存在一个时间差,实际贬值提前。Krasker(1980)指出决定汇率的潜在变量较大变化有一个小概率,在无限时间的跨度内,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在一定限度的样本期间内,该事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样这个小概率的重大事件在检验的有限样本期间内可能就反应不出来。这个小概率重要事件的潜在发生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预期有重要影响。“比索问题”表明一些外汇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外汇交易商在从事外汇交易过程中,在其认为贬值风险将要增加的情况下,决策权重发生了明显变化,纷纷提前采取措施,导致比索提前贬值,而在看到其他交易商的行为后,另外一些交易商迅速改变自己的预期,最终形成羊群效应,导致整个市场波动。

(二)信息决策与交易商战略选择

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活动是以其期望或预测为基础的,他们对外汇资产价格未来运动的看法是决策关键。交易商对汇率运动方向的预测是其可得信息的函数。一般而言,信息不仅包括事实,也包括评估事实所需的技术或人力资本;不仅包括新闻报道,还包括有关新闻报道的意义价值。除了信息本身外,交易商对新闻的任何举措也都属于信息的研究范畴。通常情况下,市场中不同的交易商所获的信息不同,并因之产生不同的期望后才可进行交易。

交易商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否则便没有人会不辞劳苦、想方设法搜集第一手信息资料。如果没有消息依据的人在市场上可以和有情报根据的人一样应付自如,那就不会有任何人愿意阅读媒体消息、观看路透社行情并进行追踪研究。正因为信息是影响交易商战略的重要因素,很多理论都以信息条件作为划分交易商战略特征的重要标尺。

信息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通过交易商行为实现的。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交易量和波动性之间存在高度的日内相关性。例如Frankel和Froot(1990)指出,同期的交易量和波动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他们认为形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外汇市场用一种有效的方式处理信息。市场将单个人的微量信息加总,以相对较快且平稳的速度传递给每一位交易者。外汇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比较及时,利用信息优势,有些交易商能够通过交易获利,外汇市场交易商信息条件存在异质性;第二,交易量自身能够产生“过度波动性”,市场存在大量的“噪音交易”(Goodhart,1988;FrankelandFroot,1990)。

在外汇市场众多的参与者中,以交易商身份出现的各种市场参与者是外汇市场主导力量,他们的战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汇市场的发展。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总是根据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以及流动性特征等来决定持有量。作为一个高度简化的理论,他指明了交易商在投资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但对现实的交易来说,交易商所考虑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具体说来,交易商在选择交易战略过程中受到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客观因素包括交易商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和自身条件两个层次;主观因素主要是指风险和信息对交易商决策所起的影响作用。后者,直接导致交易商交易行为的异质性。正是由于交易商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行为方式不同,才会引起不同的交易需求,最终形成外汇市场巨大的交易量,使外汇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

三、交易商战略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

外汇市场运行效率主要体现在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是否充分、信息能否在各交易主体间迅速传播、外汇资产的价格能否对信息做出充分调整、潜在的交易需求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的交易等方面。具体说来,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愿意并能够交易本外币的个人和机构之间的网络已经建立,愿意并能够卖出货币的个人与愿意并能够买入的个人相连接,对双方均有益的交易不会因为缺乏连接而不能进行;第二,交易得以安全、迅速和低成本地进行;最后,市场能发现外汇供求平衡的汇率水平,也就是市场出清。总之,外汇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是以外汇交易主体是否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交易作为衡量标准,而外汇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的大小正是这一标准的体现。因此,从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出发,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外汇市场效率:

(一)有步骤、按次序地取消资本管制,扩大外汇可兑换范围

资本自由流动、货币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波动是发达外汇市场所应具备的三大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币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市场,取消资本管制扩大外汇可兑换范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外汇市场发展的前提。就外汇市场而言,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外汇交易量、提高市场流动性,但同时也会导致汇率波动加剧。就后者而言,汇率波动会给一国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但随着金融体系完善,外汇市场发展,这些冲击会得到部分化解。保罗.克鲁格曼曾在《汇率的不稳定》一文中指出,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浮动汇率,一个最令人困惑不解,因而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汇率的大幅波动对真实经济的任何方面都只有轻微的影响。同时,对于资本过度流入和汇率过度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防范。例如,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或是利用外汇储备建立海外投资机构在国际外汇市场操作等等。

(二)培育外汇交易商,促进外汇交易主体结构合理化

不同的交易主体对外汇市场发展起不同作用。虽然说,外汇市场客户是外汇市场最终推动者,但国际外汇市场发展表明,外汇市场交易商在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外汇市场的主导力量。一方面,外汇交易商的交易规模大,对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技巧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强,容易形成实际的推动力。

交易主体的结构决定外汇市场利益分配关系,交易主体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外汇市场发展是否平稳。按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在交易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来看,有些交易者,例如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在外汇交易中一般充当知情交易者角色,对于稳定外汇市场、沟通外汇供求、传递市场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另一些交易者,如规模较小的交易主体往往充当了噪音交易者的角色,往往是加剧外汇市场波动的作俑者。因此,不同交易主体的比例,及其构成对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外汇交易机制,提高交易效率

外汇交易机制是外汇市场参与者共同遵循的交易规则,其主要功能是将外汇市场潜在供求转换成现实的交易。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价格发现过程是关键。不同的交易机制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各交易机制在所允许的指令类型、交易可能发生的时间、交易提交时投资者所能获得的市场信息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依赖程度都有所不同,外汇交易机制是外汇交易商实施交易战略的制度前提。外汇交易机制决定了外汇交易方式,而交易方式是实现市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交易方式对货币价值的确定、供求关系的协调、信息的沟通、政策的传导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外汇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完善交易机制,提高外汇交易效率。

不同交易机制具有不同特征,对外汇市场效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按照交易机制与交易安排的关系,可以把交易机制分为集中化的市场安排和分散化的市场安排两大类。一方面,分散化的市场安排对做市商集体来说是有效的,但外汇买卖价差较大,波动性较高,而集中化的市场买卖价差较小,波动性较低;另一方面分散化的市场要比集中化的市场面临市场崩溃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我国外汇市场通过采用电子经纪系统和集中清算,缓解了信用风险,但市场流动性较差。为进一步发展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健全外汇市场运行机制,2003年9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双向交易的通知》,决定自2003年10月1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双向交易。允许各会员单位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系统在同场交易中进行买卖双向交易。为引进了做市商机制,增强市场流动性、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四)促进外汇交易工具创新,满易需求

在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主体对获利要求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因此,他们在交易工具的选择上也具有多样性。一个成熟的、有效的市场应该能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工具来满易主体的不同需求。因此,为了扩大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提高外汇市场效率,必须不断促进外汇交易工具的创新,满足外汇交易商的各种交易需求。

(五)完善电子交易系统,改进外汇交易设施、降低交易成本

篇7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中图分类号:830.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6)01-0043-0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

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 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 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 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 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 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七) 大力培养上海的金融人才队伍,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未来的国际外汇市场,是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开放性平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上海应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建立包括衍生品研发与交易方面的专业人才、交易系统开发与维护方面的技术人才、信息管理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决策人才库。

篇8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

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篇9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篇10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结构;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6)01-21-06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这一举措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引发人们对外汇市场的关注。在当前人民币加入SDR的背景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外汇市场开放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然而,与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相比,我国外汇市场差距何在?本文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上重要外汇市场与我国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结构的相关理论

(一)市场结构和市场集中度

市场结构概念源于产业组织理论,指市场的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以及卖方和买方之间的各种关系。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就是上述关系在市场中的综合反映。因此,市场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概念。影响市场结构的关键因素包括卖方集中程度、买方集中程度、产品差异性和市场壁垒。市场集中度是衡量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常用的指标,反映了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衡量集中度的指标有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两类。绝对集中度是指在规模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资产、雇员等方面的累计数量占整个行业该指标的比重,即前几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相对集中度是反映所有企业总体分布的集中度指标,有赫芬达尔指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

(二)外汇市场结构概述

广义的外汇市场结构通常包括:1.市场层次。一国的外汇市场通常分为两个交易层次:第一层次是零售市场,由客户和外汇交易商组成;第二层次是批发市场,也称交易商间市场或者银行间市场。交易商间市场的交易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直接交易,交易商可在市场上直接与其他交易商进行交易,彼此既可以充当做市商也可以充当客户,该类交易属于分散的交易且透明度较低;第二种类型为间接交易,交易商通过经纪商间接进行外汇交易,形成准集中型的经纪市场。2.市场参与者。按照市场参与者的身份,外汇市场上的交易者可以分为三类:外汇交易商、外汇经纪商和客户;按照交易动机的不同,可以分为投机交易者和套期保值交易者。3.交易机制。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机制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连续竞价市场,二是定期(集合)竞价市场,三是连续交易商报价市场。目前,国际外汇市场主要采用的交易机制是做市商报价驱动,同时又有经纪系统(电子经纪)通过集中交易商的双向报价提供指令驱动的撮合模式。

二、国际外汇市场主要情况

现代意义的国际外汇市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达5.3万亿美元,且形成一个以国际金融中心为纽带、24小时不间断的无形市场。其中,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是最重要的两个市场。

(一)美国外汇市场概况

从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来看,美国外汇市场是由有限的做市商提供流动性、众多参与者向做市商询价的报价驱动型价格发现机制。从市场结构来看,美国外汇市场的参与者虽然众多,但做市商机构市场份额较大,市场交易量分布明显不均,是一个由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交易商主导的寡占市场。1.市场结构美国外汇市场属于无形市场,无固定的交易场所,与全球其他外汇市场保持24小时的业务联系,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之一,也是全世界外汇结算的枢纽。世界各地的美元买卖(包括欧洲美元、亚洲美元的交易)都必须在美国(主要是纽约)商业银行账户上收付、划拨,美国国内其他外汇市场的外汇买卖也要通过纽约外汇市场划转。主要OTC外汇交易平台包括EBS、FXALL、360T和路透dealing等;场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则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Group)、费城证券交易所(PHLX)、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和美国国际证券交易所(ISE)等。美国外汇交易分为三个层次,即银行与客户间的外汇交易;本国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间的外汇交易。金融危机后,美国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对外汇交易加强了监管,其中要求外汇衍生品交易通过有组织交易平台——互换执行设施(SEF)进行,该措施改变了外汇市场分散的格局,加强了交易的市场集中度。近年来,随着算法交易和主经纪业务的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交易量在美国外汇市场上的比重逐年上升。另外,大型交易商还是美国外汇市场的规则制定者,成立于1978年的外汇市场委员会由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组成,通过制定准则和规范为美国的外汇市场发展提供指导。2.交易产品及交易量美国OTC外汇市场主要包括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等几类。根据2015年7月纽约外汇交易委员会(ForeignExchangeCommittee,FXC)的第22期北美外汇交易量调查,2015年4月所有OTC外汇交易产品(包括即期、远期、外汇掉期和期权交易)日均交易总量为8812亿美元。其中,即期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4270亿美元,占比48%;远期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1897亿美元,占比22%;掉期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2177亿美元,占比25%;期权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468亿美元,占比5%。3.参与主体美国对经营外汇业务没有限制,政府不指定外汇专业银行。因此,几乎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可以经营外汇买卖。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和非成员银行(商业银行、储蓄银行等)、外国银行在纽约的分支机构、境外银行的行和代表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股票和外汇经纪商等。从市场的地位上看,分为交易商、经纪商及新兴交易机构。交易商以商业银行为主,但目前投资银行、保险机构成为外汇交易市场上的活跃角色,与商业银行共同提供流动性,扩大了做市商群体,即交易商(dealer)。美国外汇市场有八家主要外汇经纪商,经纪商一部分专门从事某种外汇产品的买卖,但大部分还是同时从事多种货币的交易。经纪商自身并不产生交易,但其专业化中介外汇交易也是外汇市场的重要力量。经纪商既有声讯经纪商,也有电子经纪商,目前电子经纪商发展迅速,已经超越声讯经纪商成为主要业务方式。新兴交易机构成为市场新增力量,主要包括高频交易机构、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机构。高频交易机构往往是独立的、以自有账户交易的专业化机构,外汇高频交易领域的寡头垄断特征较为显著,少数机构即是这个领域的主力。高频交易基本依附于机构间市场,与电子经纪平台、多交易商平台以及场内交易所连接,向外汇市场提供流动性。相较于高频交易机构,对冲基金并不十分透明,属于私募性质。典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是客户账户(比如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进行投资,这类机构往往持有大量的跨国资产组合,无论是投资、头寸调整以及盈亏实现,都需要考虑汇率变动的因素,因而对外汇市场较为倚重。根据FXC调查显示,2015年4月,美国外汇市场上的报告交易商、银行或其他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4%,18%,39%,9%。4.交易币种美国外汇交易包含了绝大多数货币对。FXC调查显示,2015年4月,外汇交易量的币种主要为欧元对美元、美元对日元、英镑对美元、加元对美元等主流货币对。日均交易量分别为EUR/USD2927亿美元,占比28%;USD/JPY1508亿美元,占比14%;GBP/USD1064亿美元,占比10%;CAD/USD977亿美元,占比9%。

(二)英国外汇市场概况

1.市场结构1979年10月24日,英国完全取消外汇管制,伦敦外汇市场基本上成为完全自由的市场,外汇交易量不断增长,并持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作为一个不存在外汇管制的国家,英国外汇市场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界限并不明显,国内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限制也相对较少。因此,跨境交易在英国外汇市场中占比较高。英国外汇市场上超过50%的即期交易通过电子经纪系统(如EBS和路透)和电子交易平台(单银行和多银行平台)达成,而远掉及期权交易大多通过双边询价方式直接达成。由于伦敦时段承接纽约和东京两大交易时段,英国的外汇市场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大量的外国银行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外汇买卖。根据BIS的统计,英国外汇市场上交易商之间的交易占比约为40%。尽管非交易商金融机构在英国外汇市场上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大量的交易流仍集中在大型交易商手中,外汇市场的寡占结构仍没有改变,但传统意义上明确划分的二元市场已逐渐淡化。2.交易产品及交易量英国伦敦外汇市场是最早建立的国际外汇市场。2015年4月BIS数据显示,伦敦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达2481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产品主要包括即期、远期、NDF、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六大类,其中即期产品占比约为39%,掉期交易占比约为42%。3.参与主体伦敦外汇市场主体由英格兰银行指定的外汇银行(本国的清算银行、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和外国银行)和外汇经纪人组成。外汇银行和外汇经纪人分别组成了行业自律组织,即伦敦外汇银行家委员会和外汇经纪人协会,负责制定外汇市场交易规则和收费标准。外汇经纪人与外币存款经纪人共同组成外汇经纪人与外币存款经纪人协会。从市场参与机构来看,根据BIS统计口径,主要包括报告交易商、其他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等几类,2015年4月市场份额分别为39%,25%,32%和4%。4.交易币种伦敦外汇市场交易货币多达80多种,也是欧洲美元交易的中心。根据2015年4月英格兰银行的统计报告,在伦敦外汇市场交易的货币中,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和澳元的交易占比分别是89%,39%,15%,16%,6%和4%。从货币对上看,主要集中在USD/EUR、USD/JPY和USD/GBP。

三、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基本情况

我国境内外汇市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零售市场,也称结售汇市场;二是银行间的外汇批发市场,各银行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的平台进行外汇交易,平衡外汇资金头寸。栗书茵(2011)通过对我国外汇市场集中度指标的实证考察,认为我国外汇结售汇市场即零售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属于寡占型市场;银行间市场属于买方较高垄断、卖方较高寡占的格局。以前在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和汇率制度弹性较小的背景下,央行在外汇市场上扮演着主力买方的角色。随着近年国际收支格局的改变和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买方垄断结构也将朝着竞争性方向发展。但目前看来,大型做市商银行仍是市场的主力机构,市场份额约80%左右,当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卖方寡占程度依然较高。

(一)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历程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1994年4月成立,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外汇交易与清算服务,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2005年7月2l日,中国外汇市场进行重大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这个改革背景下,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从2006年开始受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二是从2006年1月开始,银行间外汇市场在即期竞价交易的基础上,引入了双边询价和做市商制度;三是不断完善汇率衍生品产品序列,相继推出了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和货币掉期,满足市场参与者的汇率风险管理需求。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做市商报价时参考前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并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这一举措提高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

(二)市场结构

我国外汇市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零售市场,企业和个人客户在该市场办理结售汇业务;第二个层次是银行间的外汇批发市场,各银行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的平台进行外汇交易,平衡外汇资金头寸。从市场规模来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规模更大,约为零售市场交易量的两倍多。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交易量为零售市场交易量2.59倍。

(三)产品和交易结构

自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其中,2005年推出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2006年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2007年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2011年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已具有即期、远期、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衍生产品。从交易情况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结构也趋于优化,汇率衍生品交易量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中的占比连续五年保持上升势头。2015年上半年,以掉期为主的外汇衍生品交易约为3.72万亿美元,占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的50.7%。

(四)参与主体

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财务公司、基金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集团。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境外银行(境外清算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以及村镇银行。截至2015年6月底,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人民币外汇会员488家,外币对会员132家,外币拆借会员248家。其中,人民币外汇即期做市商30家、远期和掉期做市商27家,外币对做市商16家。

(五)交易币种

根据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数据,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即期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元对人民币交易,占比93.71%;在非美元交易中,主要是欧元、日元、新加坡元和港币,占比分别为1.79%、1.35%、1.55%和0.65%(见表1)。在远期和掉期市场,绝大部分均是人民币美元交易。在外币对交易中,USD/HKD以及EUR/USD占比最多,分别占比56%以及30%。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推出九个货币对的直接交易,但受客盘需求和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的交易币种集中度仍较高。

四、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一)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国际对比

1.交易产品及交易量从交易规模上来说,我国外汇市场的体量较小,2005年上半年为4.53万亿美元,仅相当于伦敦2天、纽约一周的交易量,与我国的经济总量、进出口规模相比,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明显偏低。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经形成了现货和包括远期、掉期、货币掉期、期权在内的基础类场外衍生产品体系,产品结构与国际OTC外汇市场比较一致,同样是以现货产品和掉期产品为主。现货和掉期交易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中的合计比重超过90%,国际外汇市场以上两品种合计比重也达到80%。不过,相对而言,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货币掉期和期权品种的交易份额明显落后于国际外汇市场。2.参与主体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与国际外汇市场在大体类型比较一致,都可以划分为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客户三类,但细分上有显著区别。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以银行为主,做市商银行在是市场的主力机构,市场份额约八成左右。而国际外汇市场上,交易商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以自动化交易机构、对冲基金等为主的其他金融机构已占有相对多数市场份额,与交易商一道共同成为国际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此类机构在我国现阶段外汇市场仍缺失。3.交易币种2013年,全球外汇交易仍保持较高的货币集中度,交易最活跃的5个币种为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澳元,其市场份额之和超过80%。美元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交易量占比为43.52%,美元和欧元两个币种的市场份额之和达60.23%。与国际外汇市场对比,我国外汇交易市场可交易币种数量仍然有限,国际化程度仍然不高。交易币种单一化、多样化程度较低,特别是绝大部分交易集中在人民币对美元上,我国外汇市场上美元交易占比超过94%。未来,随着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的深入,我国外汇市场上的币种结构将不断优化,欧元、日元、英镑等国际重要货币的市场份额将有可能上升。4.掉期交易期限结构我国银行间外汇掉期市场期限结构与国际外汇市场比较一致。比如,国际外汇掉期市场上七天以下期限交易与一年内期限交易的比例约为7:2,我国银行间市场的这一比例约为6:3。5.监管措施英美两国都是取消外汇管理制的国家,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对外汇市场的交易基本没有限制。自金融危机以来,英美尽管都加强了外汇市场的监管,但主要集中在提高市场透明度、集中交易平台以及中央对手方清算等,但总体限制较少。而我国对外汇市场的管制相对严格,零售市场交易要符合实需原则,即要有真实的贸易背景,银行间市场机构交易则受到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的限制,这就限制了境内外汇市场的广度。与之相对应的是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快速发展,离岸市场因管制较少,近两年发展迅速,已超越境内市场。按管涛(2015)的统计,2014年全球人民币日均交易量已突破了2000亿美元,离岸市场交易量是境内的两倍。

(二)启示

通过与美国、英国以及BIS全球外汇市场统计的比较,我们发现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交易规模小,与我国经济地位不相符合;二是交易主体单一,以银行为主体,非银行类机构很少;三是产品相对单一,衍生品占比较低;四是币种单一,以人民币美元交易为主。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将日趋紧密,主体、产品及币种单一的情况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应以加入SDR为契机,推动外汇市场朝着更加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满足外汇市场买方和卖方的投资、避险等交易需求,并与国际发达外汇市场接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市场的发展:一是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参与机构主要是境内商业银行,参与机构的同质性导致市场需求单一、交易方向趋同。应进一步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入市,尤其是国内大型企业入市;另一方面,应有序引入合格的境外主体,通过丰富参与主体培育形成国际市场意义上的外汇买方和卖方机构,平衡市场供求。二是进一步优化交易产品结构。目前银行衍生品交易量首次超过即期市场。但从衍生品的产品结构上看,掉期交易占比95.9%,远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的比重偏低。未来,可继续发展标准化衍生产品,通过发展标准化产品提高衍生品市场的流动性。三是发展非美货币交易。我国外汇市场上的货币集中度较高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客盘需求不足,大多数贸易企业仍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二是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需要,银行习惯将其他货币头寸拆成美元对人民币和交叉货币对进行管理。为此,建议进一步推动双边本币结算,提高其他货币的客盘需求量,同时通过考核等激励机制鼓励银行参与非美元货币的交易。四是逐步放松管制,满足多种交易需要。应随着资本项目的放开,逐步放松对外汇交易的实需原则,以满足各类机构套期及保值的交易需求。

参考文献:

[1]齐兰.西方现代市场结构理论述评[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6):54-58.

[2]栗书茵.我国外汇市场结构判断及其优化[J].金融研究,2011(6):46-54.

[3]丁剑平,曹芳琴.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与实证[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5-62.

[4]孙杰.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结构[J].中国金融,2014(23):50-52.

[5]朱红.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博士论文,2010.

篇11

关键词:国际金融;实践教学;外汇交易

一、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国际金融课程通常是针对商学院本科生设置的专业课,涉及非常广泛,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现象,并能够注重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总的来说国际金融学具备以下特点。

(一)知识点覆盖面广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汇率等基本理论,了解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管理方法,学会几类主要的外汇交易,并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方式及国际资本流动规律,最终学会用所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各种国际金融问题,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与实际联系紧密,内容更新快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也必然随着国际形势及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不断更新,及时地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以来的次贷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它们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研究其形成原因及预防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成为国际金融课程中要研究的新内容。所以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地融入新事件、新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实际经济活动不脱节。

二、实践教学作为国际金融学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国际金融学所包含的国际金融活动很大程度上都与汇率有密切的关系,而经济主体,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会进行外汇交易活动等。而已有的国际金融等课程更多的是阐述外汇交易等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而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增强国际金融实践操作能力,具体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外汇交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外汇交易的方法、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也要能够解读外汇行情、利用分析软件对外汇走势作出合理判断,并顺利实现外汇买卖的即时与委托交易的模拟操作。目前国内仅有部分高校开展了国际金融实践教学,而多数高校还是纯理论教学,这样导致学生仅对外汇交易的理论内容有所涉及但没有系统的外汇交易应用方面的学习,因此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加强实践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在《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中学到的投资的基本概念,深化学生国际金融学理论教学中学到的汇率变动的基本概念和得到交易的基本程序与方法,通过外汇模拟交易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金融交易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常用词汇,把握各类金融外汇交易的基本特点与交易常识,进而更好地将国际金融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国际金融学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化

(一)理论教学

国际金融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中涉及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需要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掌握,所以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只有在理论已经充分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不同的实训形式。教师应该有效地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整合相关理论,选择板书、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详尽地阐释理论,并且及时关注课堂学生反馈情况,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从而让他们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金融实验室软件模拟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仿真现实经济情况进行外汇模拟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因此学校建立金融实验室并安装相关外汇交易软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训讲解每次实训的主要内容,不同实训内容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对即将要进行的实训有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实训内容。在外汇实训的现场指导中设定具体交易环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练习。外汇交易相对复杂,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不同的问题,现场指导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并将常见问题记录,以后补充在实训报告中供学生参考。这样的仿真模拟交易才真正做到了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事实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手上的虚拟货币造成的影响。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加理解国际金融市场学习的重要性。

(三)建立实训基地

作为学生很少有机会到银行、证券公司和外贸公司等参加实践活动,而这是学生了解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外汇交易特点的重要途径。事实上是银行、证券公司几乎不需要本科生进行外汇交易相关的实习,所以高校如果能够联系大型外贸公司的资本运作部门建立实训基地,应该说是对在校仿真模拟实训之后的一个最好的补充。目前这方面对各学校来说实施都比较难,但是也有不少高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一些实训基地的机会。另外还有个解决路径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回老家的相关公司进行外汇交易方面的实习,通过家乡的关系网适当地寻找这样的机会也是不错的方法。

(四)开展专业讲座

除了丰富的课堂理论教学、新鲜的外汇交易实践教学以外,高校在国际金融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邀请外汇交易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汇交易专家应该是从事多年的实际外汇交易,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讲座为学生讲解近年来外汇市场的发展比枯燥的课本描述历史发展更容易让人记忆犹新。尤其重要的是真正的外汇交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突然性的事件等的应急处理办法等,这些知识是教师经验欠缺的重要部分,因此通过专业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一堂课。

(五)课后多渠道沟通

现在的90后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力都比较强,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可以释放自己、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他们也非常需要教师的认可。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更要在课余时间跟学生有充分的交流互动。所以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在宿舍学习,教师采用视频会议或邮件联系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对已经学的理论和做的外汇实践进行总结,真正做到吸收消化知识。

四、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要想实现国际金融学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从以上几方面努力,不断创新教学形式,鼓励授课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创新。但在实现以上教学形式创新的过程中也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加强校企合作

正如以上提到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作为实训基地本身能够加强教学效果,所以如果能够以学校为平台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应该是比较好的方法,当然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也应该能够想到为企业服务的措施从而使得校企获得双赢才能够长期合作下去。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

很多教师本身理论基础非常扎实,也能够进行虚拟的外汇交易等实践,但仍然缺乏真正的实践。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两种情况下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投资决策,因此授课教师加强实践操作非常重要,这种可以通过去公司实习也可以通过自行开户进行外汇交易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沈军,王聪.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02).

[2]罗丹程,宋连成.国际金融学课程“引导式”教学方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5,(08).

篇12

    那么,这些新举措究竟给我国外汇市场带来什么变化?新的制度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多大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新方式适应外汇市场新变化

    这位发言人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施后,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从1月4日起,银行间即期询价外汇交易推出。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可自主选择OTC方式与撮合方式,进行即期外汇交易。

    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银行间撮合市场收盘价不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新的市场框架下,做市商将成为银行间外汇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和市场风险分散的主渠道,做市商通过OTC方式、撮合方式及柜台交易方式使外汇市场形成统一联动的价格传导机制。外汇市场做市商作为联结外汇市场各组成部分的枢纽,其报价集中反映了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适应新的外汇市场结构和价格传导机制,参考国际金融市场确定基准汇率、利率的常用做法,人民银行决定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

    新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如何形成

    自1月4日起,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人民币兑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分别根据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午9时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和港币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

    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管理规定不变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改进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等货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和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价差幅度仍按现行规定执行。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港币等非美元货币交易价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非美元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银行对客户美元现汇挂牌汇价实行最大买卖价差不得超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交易中间价的1%的非对称性管理,只要现汇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超过当日交易中间价的1%、且卖出价与买入价形成的区间包含当日交易中间价即可;银行对客户美元现钞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交易中间价的4%。银行可在规定价差幅度内自行调整当日美元挂牌价格。

    新形成方式不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

    在新的中间价形成方式下,人民币汇率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对这一问题,央行发言人表示,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仅仅改变了中间价的生成方式,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等货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和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价差幅度仍按现行规定执行,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首先,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不再盯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进行调节。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相互变动,客观上减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

    其次,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的主要职责是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做市商制度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外汇市场供求的自调节机制,有利于避免外汇市场价格的过度波动。

    第三,随着汇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外汇供求关系进一步理顺,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国际收支会趋于基本平衡,从而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四,国家将继续积极协调好宏观经济政策,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最后,人民银行将努力提高调控水平,改进外汇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新机制带来四大好处

    央行称,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OTC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有四大好处:

    一是有利于建立多种交易方式并存、分层有序的外汇市场体系和联动的汇率传导机制,促进外汇市场的纵深化发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是有利于在新的市场结构下提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代表性。做市商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报价反映了做市商当日预期的结售汇和做市头寸及其对国际外汇市场走势的判断,因此以报价为基础公布当日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利于进一步体现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规律。

篇13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买卖。是指企业或证券交易商与银行达成协议,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远期汇率办理外汇收付业务的交易行为。它是当今国内外回避汇率风险普遍的做法之一。采用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防范风险的成本低。企业不需缴纳保证金,而只需支付手续费和风险保证费;二是灵活性较强。远期外汇交易的货币币种不受限制,交易的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自行确定。我国的银行已开办这项业务,外贸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如外贸企业在与外商签订进出口合同后,一般要对未来的外汇汇率走势作一判断。如果我方为进口方,为防止到期支付外汇时汇率上涨而造成损失,便可与外商签定合同后,立即与银行签订买进外汇的合同,从而将汇率固定下来;如果我方属卖方,为防止到期收汇时汇率下跌而造成的损失,则要与银行签订合同,将此外汇按几个月的远期汇率卖给银行。当然,如果外贸企业预计汇率趋势与上面谈到的两种情况相反,即我方为进口方时,预计汇率将下跌,或我方为出口方时,预计汇率将上涨,那么外贸企业不进行远期外汇交易,即可获取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额外利润,但是汇率波动变幻莫测,外贸企业如无确切的把握,一般还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为好。

从上述的交易过程不难看出,远期外汇交易的实质是外贸企业将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嫁给银行。所以银行除向企业收取手续费外,还要向企业收取风险保险费,即防范风险的成本。这一成本一般是以成交日的远期汇率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之间的差额来表示。但因交割日的即期汇率很难确定,所以便用成交日的即期汇率来代替,即假使成交日的即期汇率等于交割日的即期汇率。

运用远期外汇交易来防范汇率的风险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采用这种交易方式,要求外贸企业在签订外汇买卖合同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的外汇金额,收付期限和交割日等。因为合同一旦签定,就需按时按量进行交割,这也是远期外汇交易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侧重契约的商业行为。但对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一弊端,外贸企业可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

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在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日办理交割。这种交易方式与远期外汇交易方式相比大大方便了外贸企业,增加了企业的活动余地,但在采用这一方式进行交易时,企业应注意国内外各银行对择期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规定。如果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3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具有三个优点:(1)投资者范围扩大。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保证金,任何投资者(不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人)均可通过经纪人进行外汇期货交易。但是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投资者的范围则比较小,一般是与银行有良好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和信誉良好的证券交易商才有资格。(2)市场流动性大,市场效率比较高。在外汇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存在,所以外汇期货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大。(3)外汇期货契约是标准化的合约,交易的货币也仅限于少数币种,所以外汇期货合约比较容易转手和结算。

外汇期货交易是于1972年5月16日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上首先出现的。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当前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

外汇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套期保值,二是投机。从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外贸企业做期货交易大多是为了套期保值,从而避免或减少企业的货币损失。

由于外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在汇率变动不利于进口企业的情况下,可以使进口企业少损失一些外汇,但当汇率变动有利于进口企业时,它又要使进口企业的外汇盈余少一些,这就是外汇期货套期保值的特点。1982年,费城股票交易所最先开始了外汇期权交易。1984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也开始了外汇期权的业务。外汇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一样,具有严格的合同要求,它所买卖的货币,一般都是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汇率采用浮动制。期权的到期日与外汇期货市场的交货期完全相同。其特殊性仅仅表现在外汇期权的最后交易日是到期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之前的星期五。

外汇期权交易除具备上面所提到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外汇期权交易可固定保值成本,使其仅限于期权费;(2)外汇期权交易可对未来发生与否的不确定的外汇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因为期权交易获得的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外汇期权的执行与否,必须视约定价格的计价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而定。

篇14

[关键词] 远期外汇合同 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 保值 风险

远期外汇交易是一种买卖双方事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和将来交割外汇的时间,到了规定的交割日,买卖双方再按合同规定,卖方交汇,买方付款的外汇交易。在远期外汇交易中,买卖双方所签订的合同称为远期外汇合同。远期外汇交易的特点是交易双方在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时即已确定外汇买卖金额、价格(远期汇率)和实际交割日期,在交割日期未到之前,双方都不必交付货币,在交割日双方才按合同规定的价格收授货币,而不受其间汇率变动的影响。

一般理论认为,远期外汇合同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避免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上的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由于外汇市场汇率的不确定性而使记账本位币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通过远期外汇合同,能够事先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上的外汇成本或收益固定下来,有利于经济核算,避免和减少外汇风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

一、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举例

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业务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为购销商品(或劳务)而形成的应收、应付款事项进行的套期保值;其二是约定外币的套期保值。我们以进口业务外币应付款的套期保值为例进行说明。

美国A公司记账本位币是美元,A公司于20×7年2月1日向德国B公司购买特种材料,货款按欧元结算,计EUR100000,将于同年4月1日支付。为了避免汇率变动的风险,A公司于同日与外汇经纪商签订了一项按EUR1=USD1.8270购入100000欧元、二个月到期的期汇合同。设当时外汇市场有关汇率如下:

20×7年2月1日即期汇率:EUR1=USD

1.8265

20×7年4月1日即期汇率:EUR1=USD

1.8274

根据以上汇率,我们可知:

按外汇交易合同签订日即期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182650(美元)

按外汇交易合同规定的远期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182700(美元)

按外汇买卖实际交割日即期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182740(美元)

20×7年4月1日,A公司根据远期外汇交易合同用182700美元向外汇经纪商购买100000欧元,用来偿还货款。而在当日,100000欧元市场价值为182740美元。

二、对远期外汇合同签订及保值作用的质疑

从上例,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两个问题:

质疑一:远期外汇买卖双方中,如果外汇经纪商明知合同到期日会使自己遭受损失,双方会签订远期外汇合同吗?

在上例中,A公司在20×7年4月1日根据远期外汇合同用182700美元向外汇经纪商购买100000欧元,在当日,100000欧元价值为182740美元,外汇经纪商损失40美元。

我们知道,远期外汇合同签订时,只要不是出于其他目的,合同双方都是认为合同将对自己有利,或至少是自己不会因此而蒙受损失。但是这个合同究竟对谁有利,要在合同到期日方能确切地知道。远期外汇买卖是外汇业务当事人转嫁外汇风险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外汇经纪商不是慈善家,如果在2月1日,他预计4月1日,自己将蒙受40美元的损失,那么,这个合同将不会被签订。如果远期外汇合同无法签订,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就无从谈起。

质疑二:远期外汇合同一定能避免外汇风险吗?

美国A公司在4月1日按远期汇率折算实际支付的货款额为182700美元,比按购货日即期汇率折算的货款额182650美元多付50美元,并没有完全保值。如果不签订远期外汇合同,支付额则为182740美元,远期外汇合同使A公司节省了40美元。但是,这一个结果必须要在4月1日才能确切地知道。汇率变动受很多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4月1日的即期汇率,可能使A公司不止节省40美元,也可能使A公司节省额低于40美元;如果4月1日即期汇率为EUR1=USD1.8260,那么,A公司在4月1日只要182600美元就可购得100000欧元,与按合同签订日即期汇率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182650美元相比,A公司丧失了潜在收益50美元;与按远期汇率折算的182700美元相比,A公司则多付了100美元。

远期外汇合同不一定能完全避免外汇风险,它只能避免部分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丧失潜在收益的可能。

三、签订远期外汇合同,一般是外汇买卖交易中的企业方,在预见到汇率的变动将使自己受到损失时,主观上设法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的一种方法;它把未确定的损失通过合同的方式变成已知的、确定的损失

由于2月1日远期外汇合同的签订,使美国A公司确切地知道,到结算日,A公司的损失金额是50美元。远期外汇合同的签订把未确定的损失变成已知的、确定的损失,A公司主观意图是避免结算日汇率低于EUR1=USD1.8270而造成更大损失。远期外汇合同的另一作用是,A公司可以事先较为准确地确定与德国B公司交易的成本和实际收益?

四、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的提法不够准确

前面已经分析,远期外汇交易的结果不一定使外汇完全保值,远期外汇合同还有可能使参与交易的企业方丧失潜在的收益。因此,远期外汇合同与外汇保值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远期外汇交易不会必然有保值的结果,“保值”只是签订合同的企业方对合同寄予的一种希望。“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提法有误导人们进行远期外汇交易之嫌。最好将“保值”二字删去。例如,“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改为“远期外汇合同套期交易的会计处理”,或者“远期外汇交易的会计处理“似乎更为妥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