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简述土方工程的特点范文

简述土方工程的特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11:45: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简述土方工程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简述土方工程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房屋建筑;软土地基;特点;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就需要重视软土地基处理;如今己经出现了诸多类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处理技术;相关的设计施工人员需要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总结施工经验,以便设计出更加科学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实现房屋建筑质量提升的目的。

1 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点

在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施工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其特点我们归纳为五点。第一,透水性差的特点。顾名思义就是说明其含水量较大。第二,高压缩性的特点。在软土地基中,由于它内部的空隙比较大,因此,它的压缩系数也比较高,具有高压缩性特点,这也使得软土地基容易发生变形。在现实中,有些软土地基上房屋建筑会出现沉降问题,就是因为软土地基的高压缩性特点。第三,触变性的特点。触变性也是软土地基的一个独特特点。所谓触变性是指软土地基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它是固态的,当受到外界干扰,比如,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等,它就会发生一定的流动。第四,不均匀性的特点。软土地基中的土质具有不均匀性特点,因此,在实际中,软土地基中不同的土质,它的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由于受到这种特点的影响,在软土地基上建造房屋时,地基的沉降也是不均匀的。第五,沉降速度快的特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软土地基会发生一定的沉降,它的沉降速度与地基上的荷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荷载越大,软土地基的沉降速度也越快,它们是呈正比关系的。

2 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情况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建筑发展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危害非常大,不仅影响房屋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而且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了严重威胁。鉴于此,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从而减低软土地基的危害,促进我国房屋建筑业的发展。具体来讲,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水泥和石灰搅拌桩施工技术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所谓水泥搅拌施工技术就是在软土地基中加入水泥,使软土地基中的土质和水泥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一定的桩体,以达到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目的。这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仅施工比较简单,而且可靠性也比较高。在具体的应用中,这种施工技术主要在那些含水量比较大的软土地基中应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如果软土地基中含有较多的碎石,碎石就会增加水泥搅拌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宜采用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法进行处理。深层石灰搅拌桩是强制搅拌混合地基土和石灰,促使二者有化学反应生成,进而实现地基土稳定以及软土地基强度提高的目的。通过实践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有着较好的经济性,房屋整体沉降以及软土层沉降可以得到有效减少,软土层的承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促使房屋软土地基得到有效的加固。

2.2 换填法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换填法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顾名思义,换填法就是使用一些性能较好的土质对软土进行替换。具体来讲,在换填施工中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两点。第一,选择合适的换填土。在选择换填土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强度高、稳定性好、承载力大以及可压缩性低的卵石或者碎石等进行换填。第二,做好施工碾压工作。在对地基中的软土进行换填的时候,还要分层对其进行碾压,从而保证房屋建筑地基的密实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这种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那些软土层较浅的软土地基中。

2. 3 强夯法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比较小,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强夯法施工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强夯法就是使用起吊机把重锤调到高处,然后再让重锤落下对房屋建筑地基进行反复夯实的一种方法。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这种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地基的承载性能,从而使软土地基满足房屋建筑施工需要。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先对软土地基的周边进行夯实,接着再对地基的中间位置进行夯实,同时,在对地基进行夯实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从而为以后提高一些参考依据。

2. 4 砂垫层施工技术

砂垫层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也相当广泛。简单来说,砂垫层施工技术就是选择一些砂石在软土地基上面进行铺垫,通过砂石铺垫可以在软土地基上形成一个固结的排水层,从而使软土地基沉降的速度加快,减少软土地基的固结时间,为房屋建筑的顺利施工提供条件。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注意铺垫砂石的选择,一般来说,在砂石选择方面,我们都选择质地比较坚硬的中粗砂石;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把砂石搅拌均匀,提高铺垫的质量。总之,砂垫层施工技术不仅操作比较简单,而且使用的机械设备也比较少,对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大意义,它也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案例分析

龙工大厦建设工程基坑东西长度为100米,南北宽为85米,坑深度为10. 5米,天然地基无法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经过综合比较分析,选择了预制静压管桩桩基础方案;静压管桩有着较高的可靠度,它将预制的高强混凝土构件作为桩身。施工技术包括这些方面:

一是底桩定点: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需要在每一个桩位处利用石灰或者贝灰以原定的桩心为圆心,然后以本桩桩径为直径,画一个圆形,以这个圆圈为基准压底桩,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成桩的偏差。

二是桩身垂直度:因为通常会有一吊有重锤的绳线设置于静压管桩机驾驶室,因为开机员利用本线来对桩一个方向的垂直度进行控制,那么就需要另外控制另一个方向的垂直度,方法就是将一吊重锤的绳线设置于垂直于桩与此绳线连接的地方,利用两条绳线来对桩的垂直度进行控制。

三是接桩及焊缝:在接桩之前,两个节桩首先要保证是顺直的,并且控制两桩桩心的错位偏差在2毫米以内,将焊接接桩法应用到管桩施工中,在焊接之前,需要仔细的清刷两节桩的端头板,直到有金属光泽露出来。控制焊接层数在两层以上,要仔细清理每一层焊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发展新时期,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其中,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就是房屋建筑施工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危害非常大,我们需要从施工实际情况出发,对软土地基的状况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软土地基处理水平,从而保证房屋建筑施工地基的稳定性,进而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我国广大用户建造安全的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李革.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34) : 56 - 57.

[2]周荣娟. 浅议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 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2010,07( 11) : 59 -60.

[3]张立恩.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02( 06) : 106 -107.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实践;特点;分析;研究;技术处理;施工方法

1.我国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方法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处理

1.1简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土方工程作为一项主要的基础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施工质量,只有基础施工质量达标,才能够保障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4种。首先是干填碾压方式的土方工程施工;其次是定向爆破方式的土方工程施工;再次是水利填充方式的土方工程施工;最后是水中填土方式的土方工程施工。在上述的4种土方工程施工方式中,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方式为干填碾压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在我国堤坝施工中的施工效果最好。因此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取得的效果也最好。通常来讲,在土方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有3点。首先是土方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强度以及施工密实度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其次是土方工程在施工的工程中要保障堤坝的最小沉降量;最后是土方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保障整个工程施工的稳定性以及防渗性能。因此为了有效地满足我国土方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施工材料有严格的要求和管理,同时还要对施工的正常顺序有一定的控制和监督。总体来讲土方工程的施工顺序为:铺土施工;平整施工;洒水施工;压实施工,施工的细节处理以及施工的质量检验。在土方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非常多,同时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因此我们在进行土方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有效地保障各个施工程序的协调配合,在质量保障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定点卸料,责任到人以及插杆检查的方式来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1.2简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坝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坝的施工就是通过混凝土填筑的方式进行的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包括了混凝土碾压以及混凝土结构件的预制等等步骤。这一水利工程施工方式主要的应用大多是在库容量较大的工程中。这一类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步骤有两个,首先是对工程进行地基开挖处理,其次是对工程进行大坝混凝土浇筑处理。具体的施工顺序为,第一要提前为工程的施工进行相应的准备,第二是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流,第三是要对地基进行挖掘处理;第四是对大坝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最后是将混凝土的预制结构件进行安装。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混凝土裂缝,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分为三种,首先是表面裂缝;其次是贯穿裂缝,最后是深层裂缝。表面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出现了过快的干缩现象造成的;贯穿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出现塑性变形造成的;深层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出现了水泥水化热现象造成的。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避免,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施工裂缝的出现。

1.3简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浆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灌浆工程较为重要。在进行灌浆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进行固结施工,其次是进行帷幕施工处理。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分序加密的施工原则,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施工过程中灌浆的密实度。在灌浆施工的过程中,主要的施工方式有两种,首先是纯压式施工,其次是循环式灌浆施工。在这两种施工方式中,每一种施工方式对应的施工环境以及施工特点都不尽相同。其中纯压式的灌浆施工方式主要适用的环境为施工周边地质多为岩石的施工地质,主要原因在于岩石地质具有较小的特点,这样能够发挥出纯压式灌浆施工的作用和效果。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灌浆机械设备进行一次性的浆液压入,然后持续地进行增压处理,让施工过程中的灌浆浆液完全的渗透到岩石缝隙之中。循环式的灌浆施工技术主要适用的施工环境为岩石间隙较大的施工现场。这种施工现场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将浆液通过机械设备压入施工孔中即可,浆液会通过重力的作用逐渐的渗透进入岩石的缝隙之中,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浆液渗出的情况,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方法让浆液收回到拌浆设备中,以便二次施工使用。在灌浆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控制浆液的粘度,通常施工采用的方法为浆液先稀释,然后逐渐变稠,这样能够有效保障浆液在灌浆的过程中深入到岩石内部,保障灌浆的施工质量。在灌浆结束之后我们就要进行排水施工。在排水施工的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施工方式有两种,首先是表层排水,其次是深层排水。在这两种排水施工中,表层排水施工主要有水泵排水方式;虹吸排水方式以及埋管自流的排水方式等等;深层排水施工主要有砂井砂沟排水方式;排水褥垫方式以及排水棱体方式等等。目前这些排水施工方式应用都较为普遍,同时应用的效果也较为明显。

1.4简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

在以往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复合地基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无排水砂垫层真空预压等传统预压处理地基方法,这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软土固结完全,而在实际工程中有很多因为工期紧,二经常采用其他一些处理方法,这样成本就会提高很多。为缩短预压时间,提高经济性,保证工程实施后效果明显,马牛静提出一种双重处理方法,即先对软土进行余压处理,然后再其上在加填压实土垫层。

1.5简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水施工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多处于底面或外水位和地下水位,因此经常受围堰渗水、基坑范围内的降雨和地下水的影响。为了给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基坑排水成为水利施工中的重要元素,无论何种地基,都必须妥善解决基坑内的排水问题,良好的施工排水,将有利于提高图集的承载能力,保护地基不受破坏,还可以减少开挖工程量,提高地基和建筑物基础的结合强度。

参考文献

[1]刘珍武,李威.冬季荆江堤防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2):32-33.

[2]于幸成,朱建华,曲少萍.水利工程建设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施工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5):45-46.

[3]赵瑞东.水利工程的砼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对策[J].民营科技,2009(12):14-15.

[4]张志敏.影响冬季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7(15):23.

篇3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测量放样 土方工程 计算方法

在水利工程测量放样过程中,尤其是结合信息化测绘运用,尤其是工程的需求,离不开整体功能的全面展现,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图必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数据和图件必须科学严谨,一定要准确详实。这种测量数据和地形图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影响着城市建设的质量以及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

1 简述水利工程测量放样的前期准备工作

1.1 图纸审核的关键应用

在水利工程的测量放样中,要综合施工需要的各个条件,检查好图纸的具体的运用模式,尤其是结合工程的技术指数、人员安排等要素,施工图纸的审核主要是检查施工图纸的平面布置图与详图是否一致,标高是否正确,预留孔洞是否有冲突,细部结构尺寸是否有矛盾,并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一份图纸疑问,在图纸技术交底中向设计人员提出,及时解决。

1.2 强化监理的整体效果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整个工程施工测量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施工图纸的审核,监理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点和高程点的交接及校核,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的整理等。对监理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控制点,和监理人员一起对各个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合格的控制点方可投入工程使用,作为日后布设平面坐标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原始依据,校核数据记入测量手簿,填写施工测量成果报审单,形成测量资料。同时,要做好编写工程施工测量方案,根据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的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写工程的测量计划及各个分部工程的具体的测量方法,做到测量人员心中有数,提前对各个部位进行测量放样工作。

2 分析水利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方式

2.1 信息交互网络化运用

由“局域”到“广域”,即作为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的网络支撑运行环境,对于数字化测绘生产可以局域网为主;但对于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必须依靠广域专网或国际互联网,要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彻底的网络化。由“专用”到“公用”,即体系的基础设施,包括测绘基准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等的使用,应由原来的供专业使用为主,升级改造为满足社会公共使用为主,实现测绘基础设施公用化。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信息化测绘的重要基础设施,应将其建设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平台。

2.2 施工控制网络的构建

如何正确建立施工控制网,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进度与工程质量。工程类型不同,其建网的手段与方式也不同。但无论怎样,网点是被直接或间接地用来指导施工的,因而在建网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使所建控制网无论是在主要技术指标上,还是在涉及到的直接或间接工效上,相对都是比较优越的。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涉及的工程对象方方面面,各自的限差要求不一,在建网时必须充分分析各项建筑限差,确认与测量具有直接关系的最高建筑限差,并结合放样预测的条件、方法等,确定拟建控制网点、边或方向等应达到的精度,再依拟采用的“规范”来确定网的等级。每一项工程,在放线施工之前要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核对设计图纸所提供的坐标关系是否衔接完善,要核对设计的建筑物,核对设计坐标是否准确无误;还要对坐标基点及标高起算点的稳固与准确性的确立文件是否完善,认定之后对测量控制网所达精度进行审定。

3 探讨水利工程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3.1 平面坐标控制网的布设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轴线的选取应根据施工平面图,便于日后放样的准则布设,纵横轴线控制桩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以后每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校核,看看是否有位移变化,并形成记录保管好便于以后备查使用。以建筑物定位桩为基准,利用全站仪及极坐标法测设工程的纵横控制点,以纵横控制点形成的平面控制网对工程的建筑物各轮廓点进行放样,测量放样是一份很严肃的工作,测量人员必须做到细心、细致、多次校核,测量数据整理成册,便于测量放样使用。

3.2 CASS6.1的运用模式的计算

CASS6.1是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在AutoCAD 2002\2004200\5下开发的新一代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AutoCAD的所有功能它都可以用,而AutOEAD则是世界上大家所公认的绘图平台。根据使用经验,CASS6.1在成图效率、地物编辑、符号用户化、电子平板、DTM建模、地籍、工程应用、图幅管理以及GIS数据处理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土方计算方面,工程断面部分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突破了断面形状标准单一的模式,断面形状可以多元化,更接近实际,解决了线路工程中断面依据地形设计,而一些市政、道路软件无法计算土方的难题。断面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先生成断面里程文件,通过建立横断面设计文件,给出设计参数如中桩设计高程、路宽、边坡、边沟等信息生成横断面图,地面线和设计线就会按照设计参数自动生成,形成与实际地面情况相符的断面。

3.3 断层面的计算方法的整体运用

首先在计算范围内布置断面线,断面一般垂直于等高线,或垂直于大多数主要构筑物的长轴线。断面的多少应根据设计地面和自然地面复杂程序及设计精度要求确定。在地形变化不大的地段,可少取断面。相反,在地形变化复杂,设计计算精度要求较高的地段要多取断面。两断面的间距一般小于100m,通常采用20~50m。绘制每个断面的自然地面线和设计地面线然后分别计算每个断面的填、挖方面积。计算两相邻断面之间的填、挖方量,并将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平均断面法公式:;圆锥台体积法公式:;平均断面法加圆锥台体积法公式(设S1>S2): ,其中,Qt:相邻两断面之间的填方量(或挖方量);S1、S2:相邻第一断面、第二断面的填方(或挖方)面积;L:相邻两断面的距离。

3.4 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技巧

在现在的工程施工中,利用米格纸求断面面积算土方工程量的方法已经不是很适用了,主要是计算效率很低而且准确性也不是很高,特别是对于大型工程的土方工程量计算。运用CAD制图软件和Excel电子表格计算土方工程量就显得简便快速很多,从而大大提高工程量的计算进度和工程量的准确性。首先把测量的高程与距离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中加以整理(若测量的是高差数据也可以通过Excel的数值计算功能先算出各点的高程),把每个断面上的点的高程及控制点到各点的距离汇总在一起,复制到CAD制图软件中,选择CAD制图软件中的直线工具进行粘贴,一个断面就此绘制出来。其余断面同样运用此方法逐一绘制,这样每个断面都绘制出来,运用CAD制图软件中的面积查询法或运用加载应用程序中的求面积程序,求出每个断面的断面面积,再把每个断面的断面面积和断面距离输入Excel电子表格中,建立Excel公式后加以计算和汇总,这样整个工程的土方工程量(土方开挖量或土方回填量)就快速简便的计算出来。这样一套计算土方工程量方法熟练掌握后可以大大提高工程量计算的进度及精度。

3.5 水库边坡放样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放样前熟悉工程地形图、道路平面图、路线图与施工组织设计及断面图,实地踏勘后沿线路做好首级控制,控制点应选在边坡范围外侧,考虑边坡深挖控制点不能离坡口太远,一般距坡口1~1.5m 即可,测设线路中线桩断面图,根据设计值计算出每级边坡放样数据,最好内业计算出不同坡面的放样数据图,同时放出开挖坡口桩,放坡口桩时应加放拱面至坡面5cm。考虑中桩点位误差以保证路面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坡面不陡于设计陡面,故坡口桩应放宽5cm。在确定坡口开挖边线时,若边桩与相邻边桩纵向地形的坡度基本一致,两坡口桩之间无明显凸地形出现,可根据设计图纸和实测的高程计算出路中桩至坡口的水平距离。坡口桩因高程变化而改变平距,故坡口桩要经过多次修改才可确定。然后在相邻坡口桩之间拉一细线洒上白灰即为坡口开挖边线,此为正常放样。

4 结语

在水利工程测量放样的技术运用以及土方工程计算方法的整体运用中,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应用,融合现代技术手段,更好的将各种先进技术融入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之中,将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单宝艳.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系统构建.测绘科学,2010年第04期.

[2]管友海,王素珍.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支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地震,2007年第01期

篇4

2.1 一般要求

2.1.1 方案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2 总平面图以及建筑设计图纸

3 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 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

注:投标方案按标书要求密封或隐盖编制单位和扉页。

2.2 设计说明书

2.2.1 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列出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地形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2 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3 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区域位置等。4 简述建设方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建筑立面造型等。当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5 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6 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和设计标准(包括工程等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7 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还应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住宅的套型、套数及每套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旅馆建筑中的客房数和床位数,医院建筑中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等指标。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规划)另有相应的设计规范或标准时,技术经济指标还应按其规定执行。

2.2.2 总平面设计说明

1 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竖向设计、交通组织、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 关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原有建筑和古树名木保留、利用、改造(改建)方面的总体设想。

2.2.3 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1 建筑的平面和竖向构成,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如日照、通风,采光)等;

2 建筑的功能布局和各种出入口、垂直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置;

3 建筑内部交通组织、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设计;

4 关于无障碍、节能和智能化设计方面的简要说明;

5 在建筑声学、热工、建筑防护、电磁波屏蔽以及人防地下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应作相应说明。

2.2.4 结构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2)建设方提出的符合有关法规、标准与结构有关的书面要求;

3) 主要阐述建筑物所在地与结构专业设计有关的自然条件,包括风荷载、雪荷载、地震基本情况及有条件时概述工程地质简况等。

2 结构设计主要阐述以下内容: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2)上部结构选型概述和新结构、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3)采用的主要结构材料及特殊材料;

4)条件许可下阐述基础选型; 5)地下室的结构做法及防水等级,当有人防地下室时说明人防抗力等级。

3 需要特别说明的其他问题

2.2.5 建筑电气设计说明

1 设计范围 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

2 变、配电系统

1)确定负荷级别:1、2、3级负荷的主要内容。

2)负荷估算。

3)电源:根据负荷性质和负荷量,要求外供电源的回路数、容量、 电压等级。

4)变、配电所:位置、数量、 容量。

3 应急电源系统:确定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型式。

4 照明、防雷、接地、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系统内容。

2.2.6 给水排水设计说明

1 给水设计

1)水源情况简述(包括自备水源及市政给水管网)。

2)用水量及耗热量估算:总用水量(最高日、最大时),热水设计小时耗热量,消防水量。

3)给水系统:简述系统供水方式。

4)消防系统:简述消防系统种类,供水方式。

5)热水系统:简述热源,供应范围及供应方式。

6)中水系统:简述设计依据,处理方法。

7) 循环冷却水、重复用水及采取的其他节水节能措施。

8)饮用净水系统:简述设计依据,处理方法等。

2 排水设计

1)排水体制,污、废水及雨水的排放出路。

2)估算污、废水排水量,雨水量及重现期参数等。

3)排水系统说明及综合利用。

4)污、废水的处理方法。

3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2.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方案要点。

2 采暖、空气调节的室内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

3 冷、热负荷的估算数据。

4 采暖热源的选择及其参数。

5 空气调节的冷源、热源选择及其参数。

6 采暖、空气调节的系统形式,简述控制方式。

7 通风系统简述。

8 防烟、排烟系统简述。

9 方案设计新技术采用情况,节能环保措施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2.8 热能动力设计说明

1 供热

1) 热源概况;

2)供热范围;

3)供热量估算;

4)供热方式;

5)锅炉房及场区面积、换热站面积、位置及房高等要求;

6)热力管道布置方式及敷设原则;

7)水源、水质、水压要求;

8)节能、环保,消防及安全措施。

2 燃料供应

1)燃料来源,种类及性能数据;

2)燃料供应范围;

3)燃料消耗量;

4)燃料供应方式;

5)灰渣储存及运输方式乙

6)消防及安全措施。

3 其他动力站房

1)动力站房内容、性质;

2)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3) 系统形式;

4)站房面积,位置及其他要求;

5)节能、环保,消防及安全措施。

2.2.9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及投资估算表

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资料

1)编制依据;

2)编制方法;

3)编制范围(包括和不包括的工程项目与费用);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其他必要说明的问题。

2 投资估算表 投资估算表应以一个单项工程为编制单元,由土建、给排水、电气、暖通、空调、 动力等单位工程的投资估算和土石方、道路、广场、围墙、大门、室外管线、绿化等室外工程的投资估算两大部分内容组成。 编制内容可参照第3.10和4.9两节有关建筑工程概、预算文件的规定。在建设单位有可能提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时,可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按适当费率取定的预备费列入投资估算表,汇总成建设项目的总投资。

2.3 设计图纸

2.3.1 总平面设计图纸

1 场地的区域位置。

2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3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

4 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5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 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6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7 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2.3.2 建筑设计图纸

1 平面图应表示的内容

1)平面的总尺寸、开间,进深尺寸或柱网尺寸(也可用比例尺表示);

2)各主要使用房间的名称;

3)结构受力体系中的柱网、承重墙位置;

4)各楼层地面标高、屋面标高;

5)室内停车库的停车位和行车线路;

6)底层平面图应标明剖切线位置和编号,并应标示指北针;

7)必要时绘制主要用房的放大平面和室内布置;

8)图纸名称、比例或比例尺。

2 立面图应表示的内容

1)体现建筑造型的特点,选择绘制一、二个有代表性的立面;

2)各主要部位和最高点的标高或主体建筑的总高度;

3) 当与相邻建筑(或原有建筑)有直接关系时,应绘制相邻或原有建筑的局部立面图;

4) 图纸名称、比例或比例尺。

3 剖面图应表示的内容

1)剖面应剖在高度和层数不同、空间关系比较复杂的部位;

2)各层标高及室外地面标高,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女儿墙)的总高度;

3)若遇有高度控制时,还应标明最高点的标高;

4)剖面编号、比例或比例尺。

4 表现图(透视图或乌瞰图) 方案设计应根据合同约定提供外立面表现图或建筑造型的透视图或鸟瞰图。

2.3.3 热能动力设计图纸(当项目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煤气调压站时提供)

1 主要设备平面布置图及主要设备表。

2 工艺系统图。

3 工艺管网平面布置图。

3 初步设计

3.1 一般要求

3.1.1 初步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 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3.1.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 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 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施工图设计4.1.2条。

3 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 设计总说明

3.2.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 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 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 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 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 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 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 总指标

1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 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3.2.5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1 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蒸汽、燃料等能源供应的协作问题。

2 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

3 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

4 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和设计文件批复时间的因素。

3.2.6 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

3.3 总平面

3.3.1 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3.3.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摘述方案设计依据资料及批示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3)本工程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

4)凡设计总说明中已阐述的内容可从略。

2 场地概述

1) 说明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位置(简述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2)概述场地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

3)描述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包括名木、古迹等)、拆除的情况;

4)摘述 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震、湿陷性或胀缩性土、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他地质灾害。

3 总平面布置

1)说明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质、日照、通风、防火、卫生、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要求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

2)说明功能分区原则、远近期结合的意图、发展用地的考虑;

3)说明室外空间的组织尽其与四周环境的关系;

4)说明环境景观设计和绿地布置等。

4 竖向设计

1)说明竖向设计的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洪水位、土方平衡等情况);

2)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雨水的排除方式(明沟或暗管)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与高程等情况;

3)根据需要注明初平土方工程量。

5 交通组织

1) 说明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入口、停车场(库)的布置及停车数量的确定;

2)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

3)说明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灰(表3.3.2)。

表3.3.2 民用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注备

1 总建筑面积     地上、地下部分可分列

2 总用地面积

3 建筑基底面积

4 道路广场总面积     含停车场面积并应注明停车泊位数量

5 绿地总面积     可加注公共绿地面积

6 容积率 %   (2)/(1)

7 建筑密度 %   (3)/(1)

8 绿地率 %   (5)/(1)

9 小汽车停车泊位数 辆   室内、外应分列

10 自行车停放数量 辆

注:1 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规范时,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应按其执何。 2 计算容积率时,通常不包括±0.00 以下地下建筑面积。

7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涉及总平面设计中的指标和标准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应阐述其情况及建议处理办法。 3.3.3 设计图纸 1 区域位置图(根据需要绘制)。

2 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或定位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

5)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停车场及停车位、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6) 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3.2),该表也可列于设计说明内;

9)说明栏内注写: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应说明其与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补充图例及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3 竖向布置图

1)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值(或注尺寸);

2) 场地四邻的道路、地面、水面,及其关键性标高;

3) 保留的地形、地物;

4)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室内外设计标高;

5)主要道路、广场的起点,变坡点、 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以及场地的控制性标高;

6)用箭头或等高线表示地面坡向,并表示出护坡、 挡土墙、排水沟等;

7) 指北针; 8)注明: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

9)本图可视工程的具体情况与总平面图合并; 10)根据需要利用竖向布置图绘制土方图及计算初平土方工程量。

3.4 建 筑

3.4.1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3.4.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摘述设计任务书和其他依据性资料中与建筑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表述建筑类别和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人防等级,防水等级及适用规范 和技术标准;

3)简述建筑节能和建筑智能化等要求。

2 设计说明

1)概述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结构选型和对设计方案调整的原因、内容;

2)简述建筑的功能分区,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组成,以及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简述建筑的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的电梯、自动扶梯的功能,数量和吨位、速度等参数;

4)综述防火设计中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以及无障碍,节能,智能化、人防等设计情况和所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

5) 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总建筑面积以及诸如住宅的套型和套数、旅馆的房间数和床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次和住院部的病床数、车库的停车位数量等;

3 多子项工程中的简单子项可用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表3.4.2)作综合说明。

4 对需分期建设的工程,说明分期建设内容和对续建、扩建的设想及相关措施。

5 幕墙工程、特殊屋面工程及其它需要另行委托设计、加工的工程内容的必要说明。

6 需提请审批时解决的问题或确定的事项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7 必要的计算资料的说明简图。

3.4.3 设计图纸

1 平面图

1)标明承重结构的轴线,轴线编号,定位尺寸和总尺寸;

2)绘出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如非承重墙、壁柱、门窗(幕墙)、天窗、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中庭(及其上空)、夹层,平台、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的位置;当围护结构为幕墙时,应标明幕墙与主体结构的定位关系;

表3.4.2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项目名称 编号 建筑类别 耐火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人防防护等级 主要结构选型 建筑层数、总高 地上、地下分列 建筑基底面积 建筑总面积 墙体 地面 楼面 层面 天窗 门 窗 顶棚 内墙面 建 筑 构 造 及 装 修 外墙面

注:建筑构造及装修项目可随工程内容增减。

3)表示主要建筑设备的位置,如水池、卫生器具等与设备专业有关的设备的位置;

4) 表示建筑平面或空间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分区分隔位置和面积,宜单独成图;

5)标明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及地上、地下各层楼地面标高;

6)标明指北针(画在底层平面);

7)标明剖切线及编号;

8) 绘出有特殊要求或标准的厅、室的室内布置,如家具的布置等;也可根据需要选择绘制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的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

9) 列出各类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计算的技术经济指标(也可在说明中列出)。

10)标明图纸名称,比例。

2 立面图 应选择绘制主要立面,立面图上应标明:

1) 两端的轴线和编号;

2)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部件的可见部分,如门窗(幕墙)、雨逢、檐口(女儿墙)、屋顶,平台、栏杆、坡道、台阶和主要装饰线脚等;

3)平、剖面未能表示的屋顶、及屋顶高耸物、檐口(女儿墙)、室外地面、等主要标高或高度;

4)图纸名称、比例。

3 剖面图 剖面应剖在层高、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的部位(如中庭与邻近的楼层或错层部位),剖面图应准确、清楚的标示出剖到或看到的各相关部分内容,并应表示:

1)主要内、外承重墙、柱的轴线,轴线编号;

2)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如:地面、楼板,屋顶、檐口、女儿墙、吊顶、梁、柱,内外门窗、天窗、楼梯、电梯、平台、雨逢、阳台、地沟、地坑、 台阶、坡道等;

3) 各层楼地面和室外标高,以及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的总高度,各楼层之间尺寸及其他必需的尺寸等;

篇5

关键词: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13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据统计,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高层建筑9.8万余幢,其中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1154幢,150以上有253幢,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已达 20 余幢,并且还在快速增长。随着我国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逆作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支护方法的新技术。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可以应用于施工环境比较困难,场地周围建筑物密集,对基坑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工程,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和推广价值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一、逆作法施工关键技术简述

1、地下连续墙节点施工处理

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情况处理:若地下连续墙仅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时,往往能采用柔性接头,同时并采用一些相应的构造措施;若地下连续墙除了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又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时,其施工接头除了要满足抗渗挡土,还需要具有较强抗剪能力,因此,此种其情况下应采用刚性接头更为妥当。

2、逆作施工检测

按设计要求对每一个工况控制其变形和沉降值,尤其是控制地下连续墙与支承柱的不均匀沉降,防止由于差异沉降过大而产生楼板的拉裂。地下连续墙与支承柱沉降值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3、桩的施工

在逆作法施工中,桩经过结构处理可以成为结构柱,又在排桩围护结构中起到围护的作用。同时又作为立柱与中间支承结构柱一同承担施工过程中的荷载。根据桩的施工特点,在逆作法施工期间可分为钢立柱(通常为角格构柱、钢管混凝土柱或H型钢柱)作支承柱、人工挖孔桩作支承柱及钻孔灌注桩作支承柱。

4、挖土施工

逆作法土方工程是影响工期的关键因素,也是使围护结构和基坑土体产生变形并影响施工安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确保己完成结构满足受力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挖土效率,并在施工前必须预先做好相关施工组织设计和必要的安全措施。

二、逆作法基坑挖土方案及技术措施的应用

1、技术准备

某基坑采用逆作法施工,土方开挖总量近33万立方米,工程难度大,工期紧。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分层、分段、分块留土护壁,限时、对称、平衡开挖”的原则,减少围护结构的无支撑暴露时间,基坑分三层开挖,每层又分两次开挖,按照施工总体方案部署,基坑开挖分2个施工段流水施工。

根据设计工况,除第一层中间部分土方明挖外,其余土方都为暗挖施工,暗挖时设计利用第一层楼板设置一定数量的取土孔和楼板加固措施作为施工栈桥,挖、运土机械行驶到栈桥和取土孔之间施工作业。

施工栈桥下各层楼板间另增临时格构柱,每根立柱两个方向都设置剪刀撑,以满足大型土方挖运机械的荷载,为了保证结构安全,栈桥两侧设置隔离栏杆。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基坑安全,建议设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设一定数量的出土口与栈桥并加大出土口的面积便于长臂挖土机取土作业。

2、资源准备

某工程施工高峰时配备各型挖土机械40台,土方外运机械40台同时展开施工。

3、施工技术措施

(1)完成地下连续墙、灌注桩、搅拌桩坑底加固和连续墙墙底及立柱桩桩底注浆;

(2)观测井水位达到-8.800m后,首层开始挖土,挖土由Ⅱ区向Ⅰ区方向展开施工,盆式明挖至-7.8m,土方量约107100m3,拟采用6个挖土机机组,12台0.8m3挖土机两级接力、三级放坡的方式开挖,每级临时放坡坡度均不大于1:1.5。基坑周边以1:2坡比放坡并留置不小于10m宽度的歇止平台。挖土时人工配合清除桩、井管周围的土方和坑底预留200mm厚的土方,挖机设专人指挥,重点控制超挖,防止碰撞井壁及一柱一桩等成品,每次挖土面积不大于200m2开始浇筑砼垫层,斜坡采用钢丝网片加50mm厚细石混凝土护坡,栈桥部位柱间支撑跟进施工。

(3)首层楼板达到设计强度后优先拆除、清理其中心区域模板支撑系统,同时完成人防区域室外地坪防水施工,待地下一层中心区域楼板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立即分段抽条挖出盆边土,挖土流水方向同(2);该区域总土方量约31000m3,拟采用5个挖土机机组进行施工,每个机组由1台0.8m3、15m臂长的长臂挖掘机与三台0.5m3挖掘机组成,其中0.8m3加长臂挖机负责坑顶挖土,0.5m3挖掘机负责在坑内挖运加长臂挖机施工盲区土方,挖出土方除回填人防区域室外地坪外,其余全部外运。地坪回填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分层夯实,并使回填土方密实度达到0.94。回填区域在栈桥部位重新铺设砼道路,其余部位也重新做相应硬化处理。地下一层周边区域垫层及楼板施工与挖土同时开始进行,沿后浇带分块浇筑砼,快速形成基坑水平支撑系统。

本层逆作法施工局部区域须做临时照明及通风系统,具体设置可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本层楼板兼做降水井排水层,地下二层楼板在降水井处留设预留孔,待降水井完成使命后补平。

(4)待观测井水位降至-13.200m,地下一层楼板达到设计强度并拆除模板支撑系统后,盆式开挖地下二层区域土方至-12.200m,该区域总土方量约65000m3,挖土层高4.400m,拟采用5个挖土机机组进行施工,每个机组由1台0.8m3 、18m臂长的长臂挖掘机与三台0.5m3挖掘机、两台坑道挖掘机组成一组,其任务分工同(3),挖出土方全部外运,栈桥处柱间支撑、砼垫层、护坡施工要求同以上施工要求,本层逆作法施工必须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加强临时照明及通风。地下二层中间区域楼板施工随挖土进行。

(5)分段抽条挖出盆边土,该区域总土方量约30000m3,资源配置同(4),最终完成地下二层楼板施工。

(6)待观测井水位降至-16.300m,地下二层楼板达到设计强度并拆除模板支撑系统后,盆式开挖地下三层区域土方至-15.500m, 该区域总土方量约70000m3,拟采用5个挖土机机组配合吊车抓斗进行施工,每个机组由1台0.8m3、21m臂长的长臂挖掘机辅助一台30t履带吊抓斗与三台0.5m3挖掘机、两台坑道挖掘机组成,当长臂挖土机挖深不够时用履带吊抓斗施工。开挖时应保留300~400mm厚原状土层,待浇筑基础垫层前用人工挖土的方法挖除,以尽量减少对原状土扰动,砼垫层浇筑厚度为250mm,要随挖随浇,垫层施工后再施工局部落深井区域土方,同时凿除工程桩顶浮浆并进行桩基检测。中心岛底板施工随后跟进。本层逆作法施工必须按照现场实际情况保证临时照明及通风系统运转正常。

(7)分段抽条挖出盆边土,该区域总土方量约35000m,施工同(6),挖土完成后立即施工250厚配筋垫层,并完成底板施工。

总之,逆作法施工是一项灵活多变的施工方法,在具体的项目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曹俊芳.逆作法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