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1 10:02: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家禽;呼吸道;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37
鸡的呼吸道疾病种类很多,不同的种类的疾病产生的原因不同,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有支原体的原因而引发的,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鸡病毒性呼吸道病
家禽病毒性呼吸道病的定性相对要难一些,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临床的症状进行大致的判断,但要准确定性,多数情况下主要还是依靠实验室的科学检测进行。
1.1新城疫
此病一旦发生基本是因为接种疫苗不当、接种时间不合理、疫苗选择不恰当、疫苗使用随意等导致免疫抑制普遍过强而引起淋巴细胞缺乏。主要症状表现为鸡以咳嗽为主,有很多的呼噜声、甩鼻声音等。绿色粪便的症状和流感是一样的,不能通过粪便来判断是新城疫或禽流感,要进行实验室进行测定才能定性。
1.2温和型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具有变异快、隐性感染率高等特点,再加接种疫苗间隔时间太长、疫苗选择不当、保存不当、剂量不够、流感疫苗没有粘膜特异眭抗体等都可能导致防控不利而爆发此病。患鸡部分有头肿、脸肿、流鼻涕、眼结膜红,呼噜比例多而咳嗽少。
1.3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要是疫苗毒引起,因此,免疫接种传支疫苗应该谨慎。此病患鸡表现呼噜多,在鸡群内传播极快。
1.4传染性喉气管炎
诱因主要是接种疫苗剂量大,疫苗滴洒在鸡舍;其次是野毒感染。H9和其混感率很高,在防控中要多加注意。症状特点为鸡群内有尖叫、怪叫、伸颈脖、部分有咳血,此病也传染较快。
2细菌性呼吸道病
2.1波士杆菌病
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垂直传播;其次是水平传播。波士杆菌病发生比较普遍,种鸡表现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一样的呼吸道病;雏鸡主要是在5日龄前出现高度呼吸困难的症状,同传支也十分相似。其他单一的细菌性呼吸道病一般不发生。
2.2鼻气管炎鸟杆菌病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内存在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目前我国气囊炎病例中有80%是鼻气管炎鸟杆菌感染。主要引起呼噜、咳嗽、死亡率高;肉鸡一般和H9混合感染,单发不多。蛋鸡则多是单发,主要是气囊炎病变。解剖病变和支原体很相似,腹腔内有大量的泡沫、气囊内有干酪样物;传染快、死亡率高可区别支原体病。
3支原体病
这种病的诱因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属条件性致病。传染慢、没有继发感染,死亡少,咳嗽少,主要是患鸡表现出甩鼻、缓慢的呼噜声,前期白天听不到,夜间有较明显的呼噜声。 4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鸡呼吸道疾病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在防控中如果不彻底很容易发生病情反复。在防控措施上,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同时要防治相结合,把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避免大面积爆发。平时在饲养管理中,要密切关注鸡的生活状况,做到对疾病的发生早发现,再进行及时的治疗,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4.1构建并执行生物安全体系
鸡舍的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空栏期时鸡舍内外要严格消毒,做好清扫、清洗工作,避免上期出栏鸡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继续污染,对设备、用具、污染物要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重视肉鸡日常带鸡消毒、水线冲洗、消毒工作;饲养员进入鸡舍必须穿工作服和舍内工作鞋,避免将外来病原带入鸡舍;严禁外来人员和饲养员窜舍,尤其是邻近鸡舍发病时,应严格封锁,必须每日消毒;鸡舍远离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场,病死鸡要深埋;尽可能杜绝飞禽、老鼠、犬等传染病的携带者。
4.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变化无常,这时为了确保鸡的生活环境稳定,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忽冷忽热,减少鸡的应激反射,对鸡舍内的湿度、温度及光照要尽可能保持稳定,处理好通风换气与扩栏之间的正确关系;在饲料上要保证充足,而且要保持卫生,同时饮水要及时供应,饲料的质量要保证,避免变质饲料进入鸡场,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养护好肠道,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避免免疫抑制病,提高肉鸡抗病抗应激能力。
4.3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当地实际,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进行抗体监测,依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免疫;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抗体水平;注意免疫前后药物的使用,避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适当添加抗应激药物,减少免疫应激。
4.4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秋季由于气温的变化,细菌和病毒极易传播,是易发生呼吸道病的季节,此时要做好药物保健,疫苗接种时要根据鸡生长规律进行,避免产生严重应激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此时的药物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4.5药物防治
1 常见发病原因
1.1 疫病性因素
该种患病主要是以传染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禽流感、传染性鼻炎和慢性呼吸道疾病为主。由于鸡的生理结构十分特殊,导致其在吸入空气时,空气与气管黏膜接触的面积比较大,这就为存在于气管和气囊上的病原体和微生物提供了侵入鸡体的机会。尤其是在鸡体感染其他疫病时,鸡体的免疫力诶抑制,使得鸡体不能自己做出免疫反应。这样就使得鸡体在感染呼吸道疾病时,在鸡体内部传染较快,扩散到肺部和支气管处,引发病变。
1.2 饲料营养原因
在饲养过程中,由于鸡体上皮组织依赖维生素A来确保完整,如果在饲养中缺少这种原料,就会导致上皮组织破损,病原体相对来说入侵鸡体更为便利。同时,如果使用一些霉变饲料,不仅会导致鸡体组织的器官受损,还会导致鸡体免疫下降,霉变饲料也会给病原体提供集聚场所,鸡在进食的同时,也会感染病菌,从而导致鸡的呼吸道疾病。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的全面均衡,饲料中适量配备氨基酸和矿物质等,注意鸡群对维生素的摄入。
1.3 卫生环境因素
在鸡舍中,鸡的粪便等含氮物质常会分解产生氨气,这些氨气在鸡舍内部通分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与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等同时作用,使得空气中湿度较高,湿度也比较大,在此情况下,鸡体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由于鸡呼吸作用,大量氨气通过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导致鸡的呼吸道受损面积扩大。在某些情况下,氨气浓度过高甚至会导致鸡群的中毒症状,这时,鸡群往往哪个呈现出呼吸道分泌物质增加、喘气加重、口中带有唾液和泡沫等特征,并且伴随着呼吸困难的表征。
2 综合防治手段
2.1 饲养管理
在饲养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情况和卫生情况,根据季节变换及时进行保暖和通风降热处理。对于鸡舍内的粪便要及时进行清扫和处理,使得其中有害气体的浓度相对降低至正常水平,防止其对鸡群的呼吸道疾病产生影响,同时也降低鸡群的应激反应。在鸡群尚处于雏鸡阶段,更加要做好消毒工作和免疫工作,确保雏鸡的成鸡率。
2.2 免疫防治
在加强物理防治,做好卫生和环境的防疫后,还需要根据疫病的具体特点来针对性地做出免疫防治。由于鸡体呼吸道疾病感染时往往并非由单一的疾病引起,两种或者多种疾病交叉感染的同时,更加要注意根据病毒变现出的不同特征来针对用药。在免疫过程中,要根据鸡舍养殖的具体情况,及时对鸡群易患疾病进行预测和防治。对于鸡群的免疫状况要及时进行抽样调查,根据其健康情况侧重用药,保持鸡群的呼吸道疾病抗体处于较高水平。
3 总结
在呼吸道综合疾病发生时,要注意根据发病的不同症状来区别对待,及时发现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及时进行排除,积累经验进行预防。综合各种手段,在物理和化学两方面来针对其主要发病原因进行排除和应对。由于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性较强,在发现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鸡群时,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分清鸡群发病的主要病症和次要病症,区别对待同等感染的不同病原体。
由于鸡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原因较多,也比较复杂,传染性较强。在雏鸡引进时,要注意进行免疫防护,提高雏鸡的健康指数,增加呼吸道疾病抗体。在发生鸡群大量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同时,要避免鸡群大量死亡,将患病鸡群进行隔离和针对性用药。因此,在控制该种疾病的时候,往往需要更加注重卫生和免疫情况对鸡群的影响,在饲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其营养的均衡,饲料的安全和健康。这样,在结合具体的化学和物理防治的同时,也能够对呼吸道疾病有所控制,降低其对鸡群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勾文圣.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3,04:148-149.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ft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ICU 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better prevention of Klebsiella infec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Klebsiella infection afte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taken as the case group, and the patients without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tak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sex, age, marriage, trachea indwelling time, respiratory disease, smoking, thoracic operation, anesthesia time and so 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 total of 612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cluding 172 patients in the case group and 4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moking history, respiratory disease, trachea indwelling time > 4 hours, thoracic surgery and anesthesia time > 3 hours. Through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moking history, respiratory disease, trachea indwelling time > 4 hours and thoracic surgery.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racheal indwelling time > 4 hours are most likely to develop Klebsiella infection, while patients without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no smoking history are the least likely to develop Klebsiella infection.
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是重症监护室病房(ICU)患者死亡率较高的原因之一[1],之前有学者对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进行培养时发现克雷伯菌引起肺部感染的占比较大[2],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气管插管术后克雷伯菌生长可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几率,从而降低死亡率。本次研究通过对ICU病房气管插管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为更好的预防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建议。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对2015年2月-2019年3月来我院ICU病房做气管插管术的6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2.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呼吸道感染症状,术后判断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参照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3.分组情况 将气管插管术后发生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术后无肺部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结婚、气管留置时间、是否伴有呼吸道疾病、吸烟、是否进行胸廓手术、麻醉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对数据进行录入,双人独立录入系统后进行汇总,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用决策树的方法选择影响呼吸道感染的分类组合,将每种组合所得到的因素分类汇总,设置决策树的停止生长条件为最大层数3层,父节点最小样本数100,子节点最小样本数50,拆分合并的置信度为95%,F检验的α= 0.05,假设检验以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患者基本信息
总共纳入612例患者,病例组有172人,对照组有440人,年龄小于40岁有82人,占比是13.4%,46-60岁之间有255人,占比是41.7%,大于60岁的有275人,占比是44.9%。男性有291人,占比是47.3%,女性有321人,占比是52.2%,已婚有538人,占比是12.3%,未婚有74人,占比是87.7%。
2.克雷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经过单因素分析(表1),结果显示是吸烟史、是否伴有呼吸道疾病、气管留置时间>4小时、是否行胸廓手术、麻醉时间>3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结果显示(表2)吸烟史、是否伴有呼吸道疾病、气管留置时间>4小时和是否做胸廓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克雷伯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因素
总例数
病例组(%)
对照组(%)
χ2
P
性别
男
291
88(14.4)
203(33.1)
4.021
0.134
女
321
83(13.7)
238(38.8)
年龄
小于40
199
61(10.0)
138(22.5)
1.902
0.386
40~60
191
55(9.0)
136(22.2)
大于60
222
55(9.0)
167(27.3)
吸烟史
有
191
69(11.3)
122(19.9)
9.237
<0.01
无
421
102(16.7)
319(52.1)
呼吸道疾病
有
219
104(17.0)
115(18.8)
64.722
<0.01
无
393
67(10.9)
326(53.3)
气管留置时间>4h
是
156
78(12.8)
78(12.8)
50.367
<0.01
否
455
93(15.2)
362(59.2)
是否结婚
是
538
151(24.6)
20(3.3)
2.603
0.272
否
74
387(63.1)
54(9.0)
是否胸廓手术
是
94
43(7.2)
128(20.9)
20.007
<0.01
否
518
51(8.3)
390(63.6)
麻醉时间>3h
是
107
41(6.7)
66(10.8)
3.935
<0.01
否
505
130(21.2)
375(61.3)
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值
P
比值比(95%CI)
吸烟史
-1.46
0.273
28.645
<0.01
0.232(0.136~0.396)
伴有呼吸道疾病
-2.194
0.266
67.948
<0.01
0.112(0.066~0.188)
气管留置>4h
-1.235
0.221
31.112
<0.01
0.291(0.188~0.449)
胸廓手术
-1.268
0.352
13.007
<0.01
0.281(0.141~0.560)
麻醉时间>3h
0.322
0.366
0.773
0.379
1.380(0.673~2.830)
表2 克雷伯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用决策树构建住院费用分类组合
经过CHAID决策树分析,共产生3层节点变量,分别是伴有呼吸道疾病、气管留置时间>4小时、吸烟史,总共有4个病例组合(如图1所示)。结果发现,伴有呼吸道疾病、气管留置时间>4小时的患者发生克雷伯菌感染可能性最大,不伴有呼吸道疾病、且无吸烟史的患者发生克雷伯菌感染可能性最小。
图1 克雷伯菌肺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构建决策树
讨论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像ICU中的多重耐药菌和广泛耐药细菌感染可能性增多,有学者做过ICU阳性细菌培养中发现,克雷伯氏菌是最常见的菌株(21%),其次是大肠杆菌(19.7%)[4],国外很多文献都报告克雷伯氏菌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最常见的微生物。有研究发现,大约有60%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常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其可以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然而,有创机械通气越来越多地被认为与各种不良事件有关,有创机械通气的住院死亡率仍高达30.7%,且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气管插管后微生物感染有关。本次研究通过分析ICU气管插管患者克雷伯菌感染的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和预防克雷伯菌感染提供策略和指导。
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是否伴有呼吸道疾病、气管留置时间>4小时和是否做胸廓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烟是最常见的诱发呼吸道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有多项研究发现吸烟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5-7],香烟中的焦油和尼古丁会对支气管和肺产生长时间的刺激,引起支气管粘膜炎症以及免疫力下降,气管插管手术导致细菌生长繁殖。伴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肺部状况较为不理想,支气管粘膜腺体增生肥大,粘液较多,有利于病原体滋生。气管留置时间过久会使气道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引起细菌沿着管壁大量繁殖从而发生感染,胸廓手术同样由于将胸腔暴露于空气中使得肺部感染风险增加[8]。
第十六届、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有许多关于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专题,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困扰猪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 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 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 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 .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 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 )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3 )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考虑好药物的休药期。
[关键词]鸡群 呼吸道疾病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370-01
支原体病毒会引起鸡群发病,造成病毒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气候的变化、日夜温度差较大或是受到了寒流的攻击,鸡群因为受到寒气而出现疾病,鸡舍的透风性比较差,舍内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不断产生,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鸡舍中这些气体的浓度较高,鸡群容易出现疾病。鸡舍中的密度过大的情况下,鸡群中一旦某个发病,会造成多种疾病的交叉感染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以上这些容易产生继发性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小一点的鸡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入侵。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鸡呼吸道疾病是预防鸡成群发病的重要手段。
1、 鸡群发病时的主要表现
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是发病时间比较急,传播速度较慢,时间长。气温变化以及鸡
舍密度增大和鸡舍不透风的状况会造成单纯性的感染,风向转变不大的情况下,少数的鸡存在呼吸音加强。此时饲料鸡的食欲会出现减退,造成饲料使用量的削减,鸡群中还能够看到有的鸡会堕泪和甩鼻,面部较为肿胀,眼镜掉泪的症状多发生在一侧,少数会出现双眼掉泪。若不及时抑制,该病会转变为慢性传染病,造成鸡时好时坏,严重出现异样物质的分泌,还有的是黄豆大小,有可能会引发眼睛失明,成年鸡的抵抗能力会比较强,但是现实中该病产生后经常会继发其他疾病,尤其是肉鸡群中的发生概率要高于其他品种,造成病情的复杂,增加鸡群的死亡概率。在大肠杆菌夹杂传染死亡的鸡,经过解剖后可以发现鸡的体内出现了各种炎症,有的还会表现出卵黄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多数情况下该病表现出多种病变产生中,对于死亡鸡经过解剖后病理转变才能够看到原并发的转变。
2、 鸡呼吸道疾病的病例诊断和医治
2.1 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若在败血霉形体传染引发并发症,主要病症是鸡会发出比较奇怪的咳嗽声,并且伴随鼻涕的产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存在,秋冬为高发季节,4~8周大的雏鸡对该病较为敏感。临床症状是鼻子会流出粘稠的液体,并伴随喘鸣音。头部发生肿胀,眼睛会流出特殊的分泌物,鸡的体型出现不正常的生长。病变特点为:鸡的鼻子内部出现粘膜增厚,出现干酪样物质,眼结膜发炎,窦内充血、水肿存在渗出物。【2】气囊出现增厚,存在干酪样物质,败血霉形体坏伴随其他较多的炎症并发,详细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全血平板凝集反应,血凝依据按捺实验,使用分开方式对霉形体进行培养。使用卡他霉素和链霉素早晚一针,连续3天,能够缓解症状,存在连续发病趋势,可以通过在饮水中投喂泰勒菌素或是强力霉素等,对鸡自身的抵抗力实现提升。
2.2 传染性支气管炎
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一种冠状病毒,首先存在病鸡的呼吸器官内,该种疾病针对乙醚、高热和消毒剂比较敏感。该病只会发生在鸡身上,任何时间段都会出现并发,雏鸡的死亡率比较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音以及流鼻液等,产蛋鸡发病表现为产蛋率较低,生产出的鸡蛋和正常鸡蛋存在较大的差别,蛋内部会出现结构变异。病变的主要特点是鸡气管的中下部会出现血性炎症,气管和支气管会出现粘稠性,抗体性的炎症,肺部水肿、气囊炎,产蛋鸡会出现充血形变,腹部存在黄色液体。传染性疾病的应对措施是搞好卫生。
传染性鼻炎是由于副鸡嗜血杆菌造成了鸡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存在厌氧特征,能够被分为A、B、C三个血清型,病毒抵抗力低下,对于抗菌素较为敏感,病鸡和携带病菌为主要传染源,途径为飞沫和灰尘以呼吸道为通道,秋冬和初春季节比较严重,无继发传染时的死亡率并不高。【3】诊断中该病较易被发现,且在鸡体内的潜伏期比较短,传染的时间是1~3d传染该病的鸡主要症状是发出异样声音,流鼻涕、面部出现肿胀,眼睑等出现水肿,眼结膜出现充血发炎,该病通常会先病变成鼻腔以及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鼻腔以及鼻窦发生充血、肿胀,随后产生异样和粘稠的分泌物,眼结膜囊内出现异物,咽喉和器官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异常。
该病在防治中,先用磺胺二甲基嘧啶,在0.2%比例和鸡饲料搅拌下喂服,连续3~4天,链霉素,每个鸡实行肌肉注射100~200mg,每天1次,连续3天,土霉素,0.2%比例混入饲料内,连续3~4天。
3、 鸡呼吸道疾病需要遵守的防备原则
该种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工作要遵守下列原则,该病的产生可以及时的通过鸡的异样来
发现,因此预防就变得十分重要,在防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对各种病毒的防备工作,其次是做好养殖管理,夏天实行相应的通风、降温和防暑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合理控制鸡的密度。
在出现该病后,首先要将发病诱因进行去除,实现情况的改良,削减疾病的发病原,帮助进一步开展治疗工作,若出现了不能预测的疾病,主要是对其他疾病进行控制,防止本病出现的继发性传染,适当的对药物的投放进行节制。在医治该病种的原则为:以发病鸡的数量为根据,在发病鸡的数量少的时候,开展治疗要以单位治疗。若是发病数量较多,要先去除外界的诱因,斟酌群体喂药结合预防治疗。
4、小结
文章对鸡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类型、发病的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方法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希望可以帮助及时诊断和治疗鸡的呼吸道疾病,有效保护鸡群的生存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传碧.鸡呼吸道疾病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04:105.
在寒冷多风的冬春季节,特别是在规模小、设施简陋的小型养猪场,呼吸道病是危害猪群最严重的疾病,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冬春季节常见猪呼吸道疫病的防制介绍如下。
1常见的猪呼吸道疾病
常见的猪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细菌性呼吸道病(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萎缩性鼻炎等)、病毒性呼吸道病(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猪瘟等)及由寄生虫、营养不良、应激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2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既有病毒性病原,也有细菌性病原,但经常是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猪感染了原发病后,致使猪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该病与气候、饲养环境及饲养管理的好坏密切相关,如饲养密度不合理,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圈舍通风透气差、有害气体和灰尘超标、饲养管理人员的错误操作、消毒不彻底、猪只营养不良、防疫措施不完善、寄生虫和应激因素等都会成为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
3防制措施
当前,我国猪品种为世界上最多的国家。由于之前引进种猪随意性较大,在种猪引进的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新的猪病也一同被引进来,加上当地原有的病因没有消除,所以,猪呼吸道病的病原很复杂,常常是混合感染,病猪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对于寒冷季节困扰猪场的呼吸道疾病,必须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制”的畜牧生产理念,从良好的环境卫生、科学饲养、严格的饲养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等方面着手,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来预防猪呼吸道疾病。
3.1环境控制
猪喜干燥、温暖、舒适卫生的环境,而基础设施差的猪场给猪提供的多是潮湿、寒冷、肮脏的环境,常造成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冬春季节各年龄猪只适宜的温度:初生仔猪,32~33℃;28d断奶仔猪,不低于25℃;育成、育肥阶段猪,20℃左右为宜。保证空气质量,在保证猪舍温度的同时,做好清洁卫生,搞好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降低圈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3.2选择质量可靠的均衡日粮
针对猪群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提供科学、均衡的日粮,保证猪体各系统的正常运转。饲料中的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常会导致猪的免疫功能下降,此外,饲料的发霉变质也会影响猪的免疫功能,所以必须保证日粮营养充足和饲料质量安全。
3.3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各阶段均严格实行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每批猪出栏后,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杀灭病原体,空置1周后再转入新的猪群。只有这样才能切断病原体的生存链,杜绝把上一批次猪的病原体传给下一批猪。
3.4免疫保健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特别在母猪产前要完成猪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疫病的免疫,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为初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形成的天然被动免疫打下良好的基础。仔猪要接种猪喘气病疫苗,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猪群做好驱虫保健工作。
3.5预防性用药
控制猪呼吸道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性治疗。在寒冷季节,对不同阶段的猪群进行药物防控。母猪分娩前3d和产后5d,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125mg/kg+金霉素300mg/kg+阿莫西林150mg/kg;也可添加支原净150mg/kg+金霉素450mg/kg(或土霉素300mg/kg);仔猪断奶前后,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100mg/kg+金霉素80mg/kg;中猪转群前后,可以使用休药期短、安全放心的药物,如阿莫西林、林可霉素、支原净和氟甲砜霉素等药物。用药时要注意避免大量滥用和频繁换药,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论文关键词:春季,呼吸道,药物,防治
鸡呼吸道病的病因很多,从大体上可分为非传染性病因和传染性病因。每年从寒露开始,昼夜温差加大,大多养户为了保温而减少通风时间,再加上鸡舍设计不合理和疫苗免疫不合理等因素,使得呼吸道疾病长期困扰着广大养户。
一、发病原因分析
1、饲养管理鸡舍通风不良
鸡群呼出的二氧化碳,粪便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煤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上升,氧气浓度下降,长期处于此种环境的鸡,呼吸系统将受到损害。氨气、硫化氢气体可使鸡的眼结膜、气管黏膜发炎,使病原体容易侵入呼吸系统而引起发病;而一氧化碳可引起鸡的中毒;垫料干燥引起的粉尘则带有大量的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浓度高或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引发大肠杆菌病;若用了发霉的垫料,则大量的霉菌孢子散布在空气中,被鸡吸入后引起鸡的曲霉菌病。鸡舍内饲养密度过高,气候温度偏高或偏低等环境因素都可与传染性的呼吸道病原体发生相互作用,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2、传染性病原体
⑴病毒性病原体主要有禽流感(正黏病毒)、新城疫(副黏病毒)、传支(冠状病毒)、传喉(疱疹病毒)等。
⑵细菌性病原体主要有传染性鼻炎(嗜血杆菌)、大肠杆菌。
⑶其他类病原体主要有慢呼(支原体)、曲霉菌病(曲霉菌)。
⑷其他病原体的干扰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除细菌、霉形体、病毒外,还有造成免疫抑制的疾病,如鸡马立克病、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炎、网状内皮增生症、亚型白血病、呼肠孤病毒病等,以及不利的环境因素,加重了病原体对呼吸道的致病作用。
二、常见呼吸道病诊断要点及防治
1、禽流感(正黏病毒)
鉴别诊断本病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与新城疫相似,目前国内发生的新城疫其潜伏期和病程都较禽流感长,新城疫的呼吸困难,口腔积液,咕咕叫声,典型的神经症状及常规的典型病变都较禽流感明显和具有特征性。确诊只能依靠实验室诊断。
注意与传支、传喉、传鼻、支原体病、衣原体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的区别,根据各自流行特点、症状、病例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进行区别。继发或并发细菌病时,通过病原分离可确定。
论文关键词:冬春肉鸡安全饲养严防呼吸道疾病
春季北方地区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鸡舍多以炉火取暖,造成舍内灰尘过多,且一般养殖户在此时加大了鸡群的密度,而通风工作做不到位,这样一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诱发鸡的一些疾病,尤其是鸡慢性呼吸道病(又称支原体病)、喉气管炎、支气管炎、鼻炎等疾病,并且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一旦发病会给鸡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预防。
一、肉鸡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1、非传染性致病因子
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农业论文,造成粘膜受损;夜间供温相对集中,为保温而不敢通风,忽视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雏鸡3~5周龄期间,免疫接种频繁,应激因素增多;不正确的免疫接种,尤其是传支和新城疫的免疫间隔时间过短,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而这种疾病和临诊感染十分相似,又被认为是野毒感染发病而错误处置,使问题更加糟糕。
2、传染性致病因子
⑴支原体
MG感染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鸡群发病的最初诱因依然是感染支原体。特别是有些种鸡场没有做过任何的支原体免疫,雏鸡支原体感染严重,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并且发生早,过程重,继发病多,死亡严重。由于支原体的早期感染,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破坏和剥脱,使完整的呼吸道免疫屏障变得千疮百孔,给野毒入侵打开了门户,也使疫苗反应加重。同时,由于上皮细胞被破坏,使细胞的免疫应答低下,这也是虽然在新城疫和传支的免疫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在发病鸡中依然见到很多新城疫和传支的重要原因。
⑵感染呼吸道综合症
病毒包括新城疫、流感、传支、传支变异株、传喉、鼻支气管炎等。新城疫病毒仍然是最重要的病毒病原。虽然我国养禽业已十分注重对新城疫的防治,但是该病的暴发仍很常见,而且感染的日龄越来越早,非典型表现越来越普遍。
3、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各鸡场,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5%。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支原体开始发作,一方面剥落上皮细胞给大肠杆菌的进入打开门户;另一方面又引起呼吸道发炎和咳嗽,机体丧失抗病能力,使大肠杆菌顺着呼吸道长驱直入。大量细菌在气管或支气管内停留,可以诱发剧烈的炎症反应而出现相应的呼吸道症状;进入肺部的大肠杆菌诱发肺炎,循气囊感染的大肠杆菌又会进一步导致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或败血症。
二、肉鸡呼吸道疾病的种类
1、鸡慢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能引起发病的应激因素主要有:
⑴在春、秋、冬季节,昼夜温差比较大或受寒流的袭击农业论文,由于没有及时做好防寒工作,鸡群因受寒而发病小论文。
⑵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如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浓度高时,鸡群发病。
⑶饲养密度过大,鸡群发病。
⑷多种疾病发生时,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病发生时,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⑸当鸡龄过小时即便是正常的气雾免疫也可激发本病。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此病有三种类型,即呼吸型、肾型、腺胃型。
⑴呼吸型传支
雏鸡多发,发病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
⑵肾型传支
以20日龄左右的鸡多发,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或呈一过性;拉灰白色稀便;死亡快且呈直线上升;死后变化以肾的变化最为明显,肾脏高度肿胀、苍白,由于尿酸盐的沉积,呈“花斑肾”样;死亡率可达10%~20%。
⑶腺胃型传支
40~80日龄的鸡多发;死亡的鸡非常瘦是明显的特点;解剖后的变化以腺胃的变化最典型,腺胃肿胀明显,有的可呈圆形;胃壁增厚,腺胃周围出血。其它变化无诊断价值。
呼吸型传支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肾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3、鸡新城疫
现在发生的新城疫绝大多数都是在免疫鸡群当中发生的非典型性新城疫。大多数发生的原因是由于疫苗选择不当、免疫间隔时间过长、免疫方法不合理等造成的。
发病鸡群中的病鸡精神食欲比任何患呼吸道疾病的病鸡都差,病后2~3天鸡只开始死亡,而且死亡逐渐增加,这在雏鸡发病时比较明显。发病大约7天左右,鸡群中出现有神经症状(歪脖、转脖、转圈等)的病鸡。如果鸡群整体免疫力低,发病后病鸡症状还要严重。
三、肉鸡呼吸道综合症的防治对策
1、消除非传染性诱病因素
⑴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鸡的刺激。把鸡舍通风换气和饲养密度有机结合起来。
⑵通风换气是现代养鸡生产中十分重要而又常被忽视的问题。要加大进风口,尽最大可能地交换舍内空气
⑶加大垫料管理力度,不论采取什么措施,均应使垫料保持脚踏不响、手握成团、松手即散的湿度,并坚持每日翻动两次,保持松软,便于驱散氨味。
⑷营养:不仅要保证饲料中不缺乏蛋白质、氨基酸等常量营养物质,而且要平衡,更不能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是保证上皮组织完整性的维生素,如果缺乏,上皮完整性容易受到破坏农业论文,病原体相对容易入侵。其它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缺乏,有可能造成免疫系统的发育障碍。
⑸严格控制鸡舍的环境温度(育雏期间鸡舍的温差不能太大,最好不超过2℃)、湿度。
2、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⑴实行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栏后要及时彻底清扫鸡舍,将鸡舍粪便运离,并集中堆积发酵。
⑵严格消毒:分别用5%火碱、甲醛、双链季铵盐对鸡舍和用具严格按要求彻底清洗消毒,其中火碱水要浸透地面3厘米。
⑶入雏前5天开始调整鸡舍温度,并做好最后1次消毒。熏蒸消毒过的鸡舍一定要提前开门、窗通风,以免因甲醛含量过高而损伤呼吸道。
⑷鸡雏入舍后,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可用0.5%强力消毒灵或威兰金碘,每隔2~3天喷雾1次,以阻断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小论文。中间可以使用双链季铵盐类穿插消毒,以降尘除埃,减少细菌病毒传播的载体,并清除部分细菌
⑸定期对鸡的饮水进行消毒。菌毒净、百毒杀在鸡肉中无残留,可用作饮水消毒。实行饮水消毒,要准确计算使用浓度,并注意在饮水投服和喷雾接种弱毒活疫苗前后各2天,停止饮水消毒。
3、搞好疫苗接种
⑴要结合本场本地疫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灵活的免疫程序,坚持在免疫监测指导下的科学免疫,使鸡体产生足够的特异性抗体,这是防治疫病的重要手段。有些养鸡户害怕出现免疫漏洞,将程序定得过密,反而出现免疫疲劳和干扰,致使抗体水平不高或出现明显低下期,尤其是传支疫苗,会明显加重疫苗反应,出现呼吸道症状。
⑵在制定免疫程序时,1~5日龄、10~25日龄前后严防支原体,可选择罗红霉素、泰农、奥福星等;在发病高峰期和敏感期,用各种在当地没有耐药性又没有药物残留的抗菌药物轮换使用;对细菌病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
⑶怀疑有支原体感染的肉鸡群建议采取如下免疫程序:5~7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苗点眼、滴鼻,新城疫灭活苗注射0.1毫升;10~17日龄用进口法氏囊苗滴口或饮水;18~20日龄用新城疫IV系或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活苗)饮水。
⑷接种疫苗时,为了避免接种过程中造成应激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在免疫接种前后3~5天停喂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在日粮中适当添加口服补液盐、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应激剂。
⑸预防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毒株的毒力不能太强农业论文,特别是首免。因为虽然毒力稍强的法氏囊疫苗有非常好的保护力,但这类疫苗可造成免疫抑制,对其它疾病的保护率就会降低。由于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免疫抑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来减轻,或者通过原料的采购、储藏等降低霉菌毒素的含量。
4、认真做好药物防治
⑴定期对雏鸡进行药物预防。雏鸡出壳1~10天内,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电解多维,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但一定要注意添加的剂量,以免引起中毒。
⑵在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冬春季,应饲喂一些强力鱼肝油粉,因为鱼肝油粉里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可增加粘膜细胞的屏障功能,并且促进抗体的产生。
⑶鸡群一旦发生呼吸道综合症,要迅速、准确诊断,并对症下药:
①因细菌性感染所致的呼吸道综合症,可首先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饮水投服。
②由真菌引发的呼吸道综合症,可用制霉菌素、硫酸铜等饮水投服治疗。
③病毒性呼吸道病,虽用抗生素和合成药物无效,但有时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与吗啉呱(病毒灵)以及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
[关键词] 家禽 疾病治疗方法 特点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50-02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家禽规模化养殖逐渐兴起,家禽的养殖业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在肉鸡和蛋鸡的养殖上,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家禽疾病长期困扰,致使我县不少养殖户蒙受损失,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季节更迭,冷空气侵袭,家禽疾病发生率显著提高,不仅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较大损失,还为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全面了解家禽常发病以及发生特点,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提高家禽养殖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家禽疾病的发生特点
1.呼吸道疾病频发
目前正值冬季,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较为寒冷,对家禽呼吸道粘膜有冷刺激,时常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寒冷天气能使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下降,这时一些病原微生物就会趁虚而入,从而引起严重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此外,随着规模化、产业化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饲养管理水平长期滞后。冬春季节,饲养舍内温度控制、通风换气、相对湿度三者矛盾加剧,很容易出现低温、缺氧、湿度高、二氧化碳浓度大等较差的空气环境,使家禽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不仅如此,在呼吸道出现机械损伤时,非传染性因子进入呼吸道,从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常见性的能够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还有一氧化碳、氨气等有毒气体。
2.病毒性疾病的混合型感染日益普遍
以往家禽养殖容易引发的常见疾病大多是单一性病原感染,例如鸡白痢、鸡新城疫、鸡大肠杆菌、鸭病毒性肝炎、霍乱、鸡传染性法氏囊等疫病,这些疾病均为单一性疾病,危害较轻,其主要发病症状以及病理分析显示,这类疾病的诊断比较简单,治疗效益十分明显。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多疫病的混合型感染逐渐流行起来,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看往往出现多种病原,鸡传染性法氏囊与鸡新城疫同时出现,鸡慢性呼吸道疾病与大肠杆菌疾病形影不离,有些家禽甚至同时感染3种疾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难度。
3.病原出现变异,非典型性疾病较多
随着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逐步重视,各地区动物检疫防疫工作全面开展,但是面对复杂性的疾病,一般普通类疫苗很难防控某些疾病,导致接种疫苗的家禽体内不一定产生抵抗力,一旦遇到突发性、强感染性的病毒就会引发大面积疫情。
随着用药标准的逐步提升,家禽疾病在发生和流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使临床症状非典型化,例如有些疫苗的病原毒性减弱,在对家禽进行免疫接种时,会受到家禽基础抵抗力、个体差异、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使家禽的免疫水平严重下降,达不到标准,进而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特点、症状表现、病理原因等方面表现出非典型化,以前常见的疾病以新的症状爆发流行,其中非典型性新城疫就是很好的证明。有些疫苗病原毒性增强,虽然经过接种,但是免疫效果失效,例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马立克氏病毒均出现了超强毒株,对于这些新型的病毒除了进行科学的疫苗接种外,尽可能的缩小污染的范围,及时消毒,尽可能的降低负面效应,为家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 家禽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1.沙门氏杆菌病和白痢病
沙门氏杆菌病又称之为禽副伤寒,常见于雏禽发病,一般在一周龄到两周龄感染, 病死率较高时期集中于2~3周龄的雏禽,其主要的症状有畏冷、体质下降、呼吸困难,最终脱水而死。而白痢病仍然常发于与幼禽身上,是一种常见性的细菌性传染病,死亡率较高,幼禽感染均为干痢,大禽感染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出生5~15天的幼禽病死率最高,对于白痢的防治一般选择在幼禽出生第二天,在其饲料中加入适量的0.02%的痢特灵,时间一周,保证足够的剂量,也可以加入0.2%的磺胺类药物,时间一周。对于沙门氏杆菌病的治疗方法与白痢治疗方法相同,加入少量的氯霉素也可。
2.球虫病
家禽球虫病发病率比较高,范围比较高,危害十分严重,一般雏禽患病后两个月内死亡率最高,其主要症状有食量下降、精神萎靡、大便带血、盲肠出血并肿大。对球虫病的防治首先要保证养殖舍的卫生,对于杂物及时清除并消毒,幼禽出生一周后便注射预防药物,持续用药一个月以上,药物的使用要多种混合使用,提高家禽抗病能力。在其饲料中可以加入0.03%的痢特灵、0.005%~0.01%的土霉素等药物。
3.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一般发病与母禽身上,其主要的症状是导致所有器官和组织出现肿瘤,具有很强的潜伏期和传染性,由于个体差异其病死率不定,一般在10%~80%之间,对于雏禽来说非常容易感染,因此要对刚出生的雏禽及时隔离、净化,有效防止马立克氏病的感染。肉禽类一般在1~2月龄内易感病,而对于蛋禽类来说,一般在2~5月龄内易感病,这种疾病的症状分很多种,如神经型、皮肤型等,神经型症状为禽类两脚一脚超前,一脚朝后,脚步神经变粗;而皮肤型症状为翅膀、腿部、颈部等处出现灰色或者黄色的肿瘤,容易破裂。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及时消毒、保证卫生,及时接种马立克疫苗,一般在注射后三周开始形成免疫力。
4.慢性呼吸道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感染家鸡,由鸡毒支原体引起,并且广泛存在于鸡体内,在多种激素的作用影响下才会发病,主要的发病对象为4周左右的肉鸡,呈慢性症状,主要有:粘液性鼻液、咳嗽、呼吸困难、喷嚏等,并伴有呼吸道啰音到了后期眼睑肿胀。治疗方法为:选择红霉素、力高霉素等药物,用量为每千克体重的家鸡注射10~15mg,并配合柴胡、辛夷、桔梗各50g掺入饲料中喂养。连续喂养3~5天。
参考文献
[1] 王秀芳,顾锐,黄宗男.怎样预防与控制禽群发生传染病[J].吉林畜牧兽医,2009,2(30).
[2] 殷秀玲.冬春季节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原因及防制措施田[J].中国家禽,2009,31(3).
[3] 欧阳金旭,陈昌蓉,张士义.当前禽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田[J].湖北畜牧兽医,2009(1).
[4] 管新彬,崔文秀,刘春燕.畜禽疾病防治的必然趋势—生态防治[J].中国禽业导刊2001,18(15).
关键词:呼吸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临床特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and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 of its pathogen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s.Methods 50 case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were observed,combined with i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mmary,analysis.Results Of the 50 patients,35 were with Candida albicans,7 patients with Candida glabrata,4 with Candida tropicalis,3 with Candida albicans,1 patient with Aspergillus.The patients are largely older and have a variety of diseases and hospital history.Conclusion The pathogenicity of respiratory tract fungal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is still mainly Candida albicans.
Key words: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Fungal infection;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S着近些年环境污染情况的严重,因为呼吸道而产生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呼吸道疾病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通过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呼吸道所产生的疾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真菌感染引起,因为呼吸道真菌感染引起的内脏感染也成为真菌感染疾病方面的重要原因。因为呼吸道而产生的重症患者普遍年纪较大,其存在的基础性疾病较多,住院时间也较长。针对呼吸道疾病而进行的治疗大多数都需要进行急速的使用,合并真菌感染情况也较严重。因此,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50例,其住院时间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此50例患者均为重度呼吸监护症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68~95岁。此50例患者均患有基础性疾病。其中24例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患者患有支气管哮喘,4例患者患有支气管扩张症,3例患者患有肺癌,3例患者患有肺炎,3例患者患有肺结核,2例患者患有间质性肺炎。
1.2方法 因为患者均为重度呼吸道疾病,对于使用器械维护呼吸的患者,一般使用吸痰管对其深度较大,无法咳出的痰液予以吸出。对于痰液较为粘稠的患者,还需要采用气管镜吸痰,并送到检验处予以检验。针对普通患者来说,一般清晨漱口即可。通过用力咳痰的方法予以诊治,其中第1口痰弃去不用,对其他咳出的痰无菌容器收集,并立即送检。
1.3真菌培养方法 呼吸道痰液的真菌培养是检验其真菌情况的最有效方式。主要所使用培养方式则为沙堡弱培养基培养,通过显微镜方式对所产生的真菌进行观察研究。
1.4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 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判断标注则需要依据患者是否具有患有真菌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来进行判断,通过镜检阳性,也就是在镜下可以直接看到假菌丝或者有判断意义的孢子,的都可以被认定为深部真菌感染。如果在同一部位连续两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种真菌者,则可以确定该患者已经感染深部真菌。
2 结果
2.1易感因素分析 对于50例患者的治疗全部使用了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中主要包括碳青霉烯类、青霉素+酶抑制剂、三/四代头孢+酶抑制剂、莫西沙星等,其中42例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了15 d,其比例占据了患者总数的84.00%;37例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的注射,其比例为患者总数的74.00%;5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支气管肺癌、心律失常、肾病综合征、脑梗死等多种疾病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比例为患者总数的10.00%。通过对患者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其易感因素如下(见表1)。
2.2真菌分部情况 在对50例患者进行痰培养标本的检测中,其真菌分部情况为白色念珠菌35例,其比例为患者总数的70.00%;光滑念珠菌7例,其比例为患者总数的14.00%;热带念珠菌4例,其比例为患者总数的8.00%;克柔念珠菌1例,其比例为患者总数的2.00%;曲霉菌1例,其比例同样占据了患者总数的2.00%(见表2)。
3 讨论
当人们的免疫力下降时,自然界的真菌便具有机会入侵人体形成真菌感染。真菌的分布在自然界可谓是非常广泛,而且在正常状态下,人们也非常容易感染真菌,但是如果宿主的免疫能力较强,那么则可以对真菌产生一定的抵抗性,其免疫功能较好。本次研究对象主要是年龄较大患者,其呼吸道真菌患者且均是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大多数患者所患病情较为严重,而且还伴随着其他疾病的病患,这就需要在进行观察时候进行相应的侵入性操作,同时还需要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便于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老年患者因为其年龄较大,其呼吸器官已经呈现出了老化状态,其支气管及肺泡组织能力已经较弱,纤毛活动已经呈现疲态,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已经远比之前有所降低,带菌状态极为严重。②多数老年患者身体内所带的基础疾病较多,其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因为各种疾病的原因所进行的侵入性操作较多,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口服及静脉用药、放化疗等多种手段的治疗,这些对于患者的免疫力来说都有所损害。③因为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以及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频繁更换抗菌药物种类,因此,极容易导致患者体内耐药株和导致菌群失调,耐药菌得以恶性繁殖致真菌感染。④体质偏弱的患者,其所需要的侵入性操作更加频繁,而且因为侵入性操作的插入,也对患者本身的解剖结构产生变化,其功能状态也因此受到影响,这也为真菌的侵入提供了条件,这些条件就容易造成患者部位感染,而且还容易造成真菌在患者体内的增加,对于患者本身的抵抗能力来说产生极大的影响。肺部感染念珠杆菌的可能性最大,也是最容易受到念珠菌感染的重要部位,并极容易产生白色念珠菌。但是,通过近些年来的多项研究成果显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病原菌感染也已经呈现出了增多的趋势。
本研究也显示出,白色念珠菌所占的比例高达70.00%,相比较其他的研究,本研究更加重视对高危患者所进行的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的诊治,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增长,对于患者的治疗来说具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对于肺部真菌感染菌种的改变,更加需要注重做好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只有对药物进行优化,其治疗效果才会更好,对患者康复更为有利。
对于老年患者所进行的治疗,我们可以采用联合抗真菌治疗,其主要是通过不同机制药物的作用累加和协同作用,提高药物的抗真菌性能。而且,随着抗真菌药物品种的增多,其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联合抗真菌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目的。此外,相关人员还需要针对真菌的预防做好药物的研制,通过防范功能的补充将可能发生的真菌拒之体外,让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有效杜绝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向欣,尹素凤,刘运秋,等.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8:1972-1974.
[2]葛国兴,王宗欣,王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调查[J].疾病监测,2013,04:310-313.
[3]汪钟灵.优质护理对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肺心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3,14:105,114.
[4]崔青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3:638-640.
[5]韩芬,骆宝建,刘秋月,等.肺结核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特点及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2,01:26-28.
【关键词】鸡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对策
鸡呼吸道病是指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喷嚏、流鼻涕、甩头、呼吸困难、气管内有音、气喘等,或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鸡呼吸道疾病有很多,常见的有: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以及其他的寄生虫病等。其中多数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如产蛋高峰期鸡感染了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又如非典型性新城疫,主要感染30日龄的商品肉鸡,造成发病率高达85%,死亡率15%--80%,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这些疾病发生的原因,有的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造成,有的由疫苗接种反应或饲养管理不善引起;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危害养禽业的首要疾病,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正确及时的诊治。
1.新城疫
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亚洲鸡瘟、伪鸡瘟,主要侵害鸡和火鸡,是世界公认的两大最重要的禽类传染病之一。此病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有时高达100%,给养鸡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防治措施
新城疫是OIEA类疾病,也是我国动物一类疫病,危害极大,国际上曾试图通过统一的法规来防控新城疫的发生,为防控病毒的传入,各国均制定了严格的检疫制度,防止带毒的禽及其产品流入。对于新城疫现在无有效的治疗办法,现主要介绍几种防控措施。
1.1 加强隔离消毒措施
认真落实养殖场动物防疫综合措施,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是保障鸡群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抵抗力、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工作,也是防止各种疾病发生的基础工作,必须引起重视。
1.2 搞好疫苗免疫
首先,选择合适的疫苗和恰当的使用方法。如IV系疫苗,采用滴鼻、滴眼的免疫方法,I系适合加强免疫,一般采用注射的办法,油苗品种多,有单苗或多联疫苗,尽可能选用多联疫苗或浓缩多联疫苗。
1.3发病后的对策
一旦发生疫情,对病死鸡进行深埋,环境消毒,消灭传染源,防止疫病扩散。同时,对周围禽群进行紧急接种,实践证明,紧急接种能够减少一部分死亡和缩短病程,减少生产死亡。雏鸡可用2-3倍量的IV疫苗紧急接种,4倍量饮水;2月龄以上的鸡可用2-3倍量的I系或克隆I系疫苗对鸡群进行紧急免疫,4倍量饮水。再者,采取消毒措施,对鸡舍、用具等使用5%-10%漂白粉、2%烧碱溶液进行消毒,对病死鸡尸体、内脏及排泄物等应该进行焚烧或深埋。
2.禽流感
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生于各种家禽和野鸟的禽类传染病的总称。A型流感有很多亚型,其中H5或H7的部分亚型对禽类是强毒,对鸡、鸭等禽类危害很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可达100%,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根据A型禽流感的强弱,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3种。无致病性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零星而亡。下面主要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
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亚型)一旦爆发,应该严格采取扑杀措施,封锁疫区,严格消毒。
低致病性禽流感(H9亚型),可采取隔离、消毒与治疗相结合,可减少经济损失。一般用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中药,如大青叶、清瘟散、连翘散或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金刚烷胺等对症治疗。此外,可以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可使用土霉素、阿司匹林、安乃近、恩诺沙星等抗菌药,以防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等细菌病的发生,降低死亡。同时,可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素,如VA、VE可促进产蛋鸡的早日恢复和蛋壳质量的改进。
2.1 免疫预防
病毒随时可变异,因而接种后活毒疫苗无疑是等于散布禽流感,是危险而不可取的,一些基因工程疫苗仅仅取其病毒的某一成分作为抗原,因而家禽接种后效果不佳。灭活油乳剂疫苗安全无副作用,免疫效果较好。
2.2 选用疫苗亚型的原则
最好了解当地或本场受禽流感威胁的是哪种亚型,在环境较为复杂或不了解的情况下可选择H5+H9的二价苗疫苗。
2.1.1疫苗接种时间和接种量
饲养期短的鸡,可在10日龄左右接种一次,饲养期长的家禽,应在第一次免疫接种后,每隔2-3个月接种一次,20日龄以内雏鸡接种量一般0.25-0.3毫升,育成鸡和成鸡一般为0.5-1毫升。
2.1.2免疫效果的监测
临床上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免疫抗体的监测,一般来说HI抗体效价不低于1:64。
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是由疱疹毒科、α型疱疹病毒科的喉气管炎病毒(ILT)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与育成鸡和产蛋鸡,世界性流行,其发病率接近90%,病死率5%-70%,一般平均为10%-20%.产蛋鸡群感染后,产蛋率下降可达35%或完全停产。此病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经济随损失,农业部列为2类传染病。
防治措施
搞好鸡场的卫生消毒工作,保证鸡场的清洁卫生,是成功防治ILT的关键。ILT很容易被消毒剂和热灭活。因此,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病鸡和康复后带毒鸡与健康鸡应进行严格的隔离和消毒措施。
3.1 疫苗预防
免疫接种是防治本病的重要办法。目前使用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弱毒疫苗,最佳接种途径是滴眼,这类疫苗适用于14日龄以上的鸡,接种后一周产生免疫力。由于幼鸡免疫力产生的能力弱,维持免疫时间不长,故在70日龄应再次免疫。另一种为强毒活疫苗,只能作擦肛用,不能将疫苗接种到眼、鼻、口等部位,否则会引起疾病的爆发,擦肛后3-4天,泄殖腔会出现红肿反应,此时就能抵抗病毒的攻击。强毒疫苗效果较好。由于灭活苗的免疫效力不足,在生产中很少用,就不做阐述。
3.2对症治疗
无特效疗法。及早发现、及时确诊和综合对症防治是控制该病的关键。①用氢化可的松和抗生素制成喷剂,对出现症状的病鸡进行口腔喷雾,可缓解症状。②可用3%来苏尔、1%的碱溶液或5%过氧化氢等消毒剂每日进行1-2次完全彻底的消毒。③用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平喘消肿的中药对症治疗,以金银花、板蓝根、连翘、贝母等中药组成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减轻症状、降低死亡有明显的作用。④在饲料中增加多维素的用量,已减少应激,加速康复。
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疾病。该病毒引起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可将IB分为:呼吸道型、肾型、肠型和肌肉型等,但以呼吸道型发生的最为普遍,当缺乏母源抗体的青年蛋鸡感染后,常常永久性的损害输卵管,使鸡群在产蛋期内产蛋停止,产薄壳蛋、畸形蛋和褪色蛋。当病毒感染肾脏后,可引起急性肾炎,肾脏尿酸盐沉积,鸡死亡率增加,这就是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有人称之为“肾炎”、”肾毒症“等。被农业部列为2类传染病。
防治措施
实践中,防制IB的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严格防疫,免疫接种。
4.1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鸡群拥挤。鸡舍要注意通风换气,有效防治有害气体的生成,从而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同时补充优质全价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鸡的抵抗力。在空栏时应对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后再消毒,进雏鸡后要定期做好带鸡消毒工作,以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小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同时应该严格执行隔离、检疫等卫生防疫措施,减少对鸡群不利应激因素。
4.2预防接种
进行免疫接种是防制IB的最有效途径,目前世界各国均采用疫苗接种的方法来预防IB。疫苗以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最为常用,而基因工程疫苗还处于研究阶段。
4.3弱毒疫苗
H120是通过鸡胚传至120代的弱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期2个月,用于30日龄以下的雏鸡首次免疫。H52株毒力较强,免疫原性较强,免疫期6个月,适用于3周以上的鸡首次免疫或加强免疫。接种后对呼吸型IB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IB弱毒免疫的免疫常规途径喷雾、点眼或饮水。主要免疫程序为雏鸡3-4日龄首免H120,20日龄用H52进行二免,120-140日龄再进行H120加强免疫。
灭活疫苗:在有肾型IB的鸡场最好选用肾型IB疫苗(28/26)进行免疫接种,先用活疫苗作好基础免疫,再配合油乳剂灭活疫苗逐鸡注射,免疫效果更好些。对于腺胃型IB,要注射鸡传染性腺胃型IB油乳剂灭活疫苗作预防。对于发病早的10多天)的鸡场要在3-5日龄颈部皮下注射灭活疫苗进行首免,蛋鸡和种鸡在120日龄肌肉注射进行二免,可预防腺胃IB的发生,并为雏鸡提供母源抗体。
4.4对症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发病时要注意隔离病鸡,病死鸡及时无害化处理,同时也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减轻经济损失。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减少应激因素,增加多种维生素和和微量元素等,同时进行疫苗紧急接种,从而减少病鸡的死亡率。对于肾型IB,为了消除肾炎和促进尿酸盐的排除,可用用肾解毒灵、肾肿灵等;并且注意补液,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5%的葡萄糖,给于复方口服补液盐或碳酸氢盐或柠檬酸盐,以补充钾、钠损失。发病鸡群可用一些抗病毒中药配合西药,如清瘟散、肾病宁、强力喘宁散、毒菌净粉剂、喉炎康等,可预防治疗继发感染,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5.鸡传染性鼻炎
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育成鸡和产蛋鸡群,产蛋鸡产蛋量下降10%-40%;育成鸡生长受阻和淘汰率增加,肉鸡肉质下降,公鸡萎缩,质量下降、受精率降低,给养鸡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措施
5.1饲养管理
注意通风和保温,必要时可在舍内加温,也要保持通风,定期排气,降低氨气浓度,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寒冷季节,气候干燥,空气污浊,应加强平时的带鸡消毒工作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净化空气,从而减少空气中的病原菌含量。平时的常规工作应加强饲养管理,使鸡群的饲料营养合理,多喂些富含有维生素A的饲养,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
5.2免疫接种
目前国内使用的疫苗有A型油乳剂灭活苗和A、C型二价油乳剂灭活苗。种鸡和蛋鸡一般采用两次免疫,第一次在30―40日龄,第二次在110-120日龄接种;使用疫苗时,最好连用5―7天的抗生素,以防带菌鸡发病,同时降低应激反应。
5.3对症治疗
本病病原对许多抗菌药物均敏感,如磺胺嘧啶、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但停药后易复发。一般用磺胺类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还可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连用3天,可明显减轻症状。也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或四环素等,对产蛋鸡需慎用磺胺类药物,本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治疗应用药5-7天。
6.大肠杆菌病
是由大肠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本病发病表现多样,包括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是目前养鸡业的头号细菌性传染病,对养鸡业危害极为严重。
防治措施
6.1加强饲养管理
鸡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同时,加强消毒工作,种蛋、孵化厅及鸡舍内外环境要搞好清洁卫生,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饮水中应加消毒剂,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剂;采用饮水器饮水,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灭鼠、驱虫。提高鸡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疫苗免疫可采用自家多价灭活佐剂苗。同时搞好其他常见病毒病的免疫,如ND、IB、IBD、MD、AI等。
6.2免疫接种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给菌苗生产造成了难度。目前商品的油佐剂灭活菌苗多采用常见的三个血清型(O1、O2、O78)菌株混合制苗,每毫升菌苗中含菌数40亿个大肠杆菌。菌苗注射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一月龄以下皮下注射0.5毫升,一月龄以上皮下注射1毫升。
7.慢性呼吸道疾病 (鸡支原体病)
该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见到的发病应激因素主要有:春、秋季,昼夜温差较大;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多种疾病发生,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当鸡龄过小时即便是正常的气雾免疫也容易激发该病发生。
防治措施
健康鸡场要杜绝本病的传入,引入的鸡苗和种蛋都要确保无本病。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营养均衡;鸡场密度适中,保持舍内卫生,通风良好,保持舍内适度干燥,并且定期驱虫。
7.1疫苗接种
疫苗有弱毒活苗和灭活苗。灭活疫苗是油佐剂疫苗,效果较好,能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并减小继发感染。
7.2对症治疗
链霉素、土霉素、泰乐菌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治疗本病都有一定效果,可减缓临床症状,但不能彻底消灭致病原,停药后鸡群可能复发,治疗本病必须全群投药,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0.4%(每千克可添加2-4克),连喂一周;泰乐菌素每升水中添加500毫克,连用5天;恩诺沙星每升水添加50毫克,连喂3-5天。
8.总结
鸡呼吸道的发病原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各个环节都是互相关联,只有全方位的把各项工做细、做好、做到位,才能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找出鸡呼吸道的发病原因、有效防控、减少死亡一直是养鸡业者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关心和探讨的技术问题。综上所述,只有加强饲养管理、加强平时的预防,才能有效的减少养鸡业的经济损失。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采用更科学的方法饲养鸡,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崔尚金.实用禽病诊断与防治[M].黑龙江科学出版社1997,11:118-120.
[2张秀美.]禽病防治完全手册,[J].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7:20-23.
【关键词】儿内科 院内感染 临床分析
1 前言
何为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俗称院内感染,本篇文章通过叙述该院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控制和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儿内科800例出院病人为调查对象
2.2 统计方法
按照年龄、疾病、感染部位等因素,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和科室兼职人员对800例出院病人的医院感染资料的统计,然后对统计图进行横纵向的对比,从而分析医院儿内科的感染的现状。
2.3 诊断的标准
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医师和护士的病史记录与各种化验检查结果诊断。
3 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出院病人为800/发生院内感染例58例,感染率为7.25%,6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8.38%。其中女性为28例,男性为30例,年龄最大的为14岁,最小的为刚出生的早产儿。
3.2 不同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生数
通过对58个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感染率相差很大。如中出生-2个月的新生儿感染率最高,出院病人14/感染例数6,感染率为42.85%;其次是3个月-12个月,出院病人21/感染例数7,感染率也高达33.3%。而由于8-14岁已经属于免疫功能十分完善的个体,因此从出院病人507/感染例数28,感染率已经降低到5.52%,而中间两个年龄段2-3岁,4-7岁感染率分别是5.76%和7.77%。所以从以上数据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感染发生率逐渐趋向于平稳地数值。
3.3 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情况
而从58例次感染病例,上呼吸道感染构成比是最高的,占了47.28%,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疾病分别占据了25.4 %和11.23 %,还包括口腔,呼吸道黏膜感染以及血液感染等都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见部位。因此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重中之重。
3.4 医院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
血液系统感染疾病的发病率最高,感染率占14.318%,而其他像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各占7.42%和5.91%,而通过X2和P,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像过敏性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中感染率占有3.53%和7.21%。
4 讨论
4.1 儿科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年龄和原发疾病
早产婴儿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竟占到42.85%和33.3%,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分析原因如下,由于小年龄组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再加上自身的生理机能不健全、抵抗力差加之侵袭性操作较多、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极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并且出生6个月以内的小孩,机体产生的免疫抗体较少、而自母体获得的抗体渐减弱所以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4.2 儿科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发生感染的部位
(一)呼吸道疾病感染
儿内科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感染率是最高的,竟高达47.28%.。由于呼吸道感染一般是以空气为媒介,传播微生物气溶胶,通过飞沫、飞沫核以及尘埃三种方式来进行的,而病原体传播又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 胃肠道疾病感染
新生儿科内最常遇到的情况是感染引起的呕吐,而感染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可以来自胃肠道内,也可以源于外部,胃肠道几乎所有的污染都可以引起新生儿肠炎,呕吐为新生儿肠炎的早期症状。而引起新生儿胃肠道感染的病菌包括细菌、真菌等,还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
(三) 皮肤黏膜感染
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多在皮肤黏膜,这与新生儿自身的生理状况有关。由于新生儿的皮肤功能较弱,而且皮肤含有的水分比较多,PH值又较高,所以比较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另外护理中如果稍有不慎,有可能损坏到皮肤,并且破坏到皮肤的屏障功能。
5 儿内科院内感染的防护措施及对策
(一) 最大程度减少外源性污染
保持病房的整洁、空气清新、而且应该加强陪护管理和针对新生儿特点使病房布局更加合理;要对新生儿的衣物进行清洁处理,而且医护人员要做到勤洗手,并且时常检查感染病房及隔离病房。
(二)加强病区的监控,防止内源性污染
应该注意病区环境的改善,要时常注意控制探视的情况。每天必须要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并且紫外线消毒和地面的清扫。还要控制病房的温度、相对湿度等内源性条件。定期对共工器具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6 结语
只有合理分析大量的临床样本,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儿内科院内感染的发病率。
参 考 文 献
[1] 蔡幸生,卢道奋,陈声琼,等.儿内科感染性肠炎的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61.
[2] 胡必杰.不容忽视的临床难题-医院感染[J].上海护理,2007,9(4):58.
[关键词] 喘息性疾病;病原体;抗体;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b)-0046-03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指一组具有喘息症状的呼吸道综合征,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病症,有反复发作或以后可能反复发作的特点,儿童喘息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程及治疗反应与成人存在很多差异[1]。呼吸道细菌感染是诱发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2],但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同样也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3]。本研究对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了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并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喘息性疾病患儿756例,均有1次或1次以上的喘息发作,听诊肺部有哮鸣音。其中男439例,女317例。年龄8 d~14岁,其中8 d~6个月组203例,>6个月~1岁组238例,>1岁~3岁组174例,>3岁~6岁组85例,>6岁~14岁组56例。756例患儿中,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177例,喘息性支气管炎497例,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82例。所有病例均排除先天性喉气管发育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异物吸入等因素引起的喘息发作,所有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7版[4]。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患儿就诊当日或次日,抽取患儿静脉血2~3 mL,分离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患儿血清中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3型(pful)、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Q热立克次氏体(CB)、乙型流感病毒(ifuB)、甲型流感病毒(ifuA)和腺病毒(Adv)。试剂盒由西班牙Vircell S.L.公司生产,具体过程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
756例患儿中,342例(45.2%)检测出病原体IgM抗体阳性(共449例次)。在9种病原体中,MP的阳性率最高(40.0%);其次为ifuB(7.0%),RSV和LP阳性率列第3、4位,分别为4.0%和3.8%;pful、CP、CB和ifuA阳性率依次为0.1%、0.5%、0.4%、0.8%。5个年龄组IgM抗体总检出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8 d~6个月组总检出率最低。在5个年龄组之间,各年龄组对不同的病原体的易感性不完全一致,但各组中MP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其中8 d~6个月组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前3位分别是MP、RSV和Adv,>6个月~1岁组检出率前3位为MP、ifuB和RSV;>1岁各组别检出率前3位的均为MP、ifuB和LP。MP在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中检出率相对较低。见表1。
2.2 喘息性呼吸道疾病患儿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
有47例患儿同时检测出2种以上病原体,检出率为6.2%(47/756),且主要为MP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41/47,87.2%)。两种混合感染中较多见的情况为MP合并ifuB(9例)、MP合并LP(8例)、MP合并RSV(6例)。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13例,占混合感染的27.7%(13/47),分别为MP+LP+ifuB(4例)、RSV+MP+ ifuB(2例)、MP+LP+ ifuA(2例)、MP+LP+Adv(2例)、MP+CB+ifuA(1例)、MP+CB+ifuB(1例)、MP+CB+Adv(1例)。
2.3 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的关系
不同疾病诊断患儿总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以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最低为毛细支气管炎。在3种喘息性呼吸道疾病中,MP均为首要感染病原体。见表2。
2.4 发病季节与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的关系
桂北地区喘息性疾病儿童感染MP并无明显的季节差异,RSV在春季检出率较高,ifuB在冬季和春季检出率较高,LP在春季检出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喘息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症状,喘息发生的基础为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壁上有炎症,管壁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管腔内异物或分泌物阻塞等,均可导致气流受阻,出现喘鸣音[5]。儿童喘息性疾病主要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国内外调查资料显示,喘息发生机制多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诱发儿童反复喘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常见的病毒有RSV、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其中以RSV最为常见[6-7]。非典型微生物被认为是仅次于病毒的与哮喘急性发作恶化或长期难以缓解有关的病原。
本研究通过对九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发现阳性检出率为45.2%,接近一半的喘息患儿有呼吸道感染存在,提示儿童喘息与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与MP感染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ifuB、RSV和LP。pful、CP、CB和ifuA阳性率1岁及以上的儿童MP的检出率在60%左右,>1岁儿童对MP有较高的感染率,与武汉地区报道一致[8],而本地区喘息患儿LP检出率较高,原因未明。6个月以下儿童的MP-IgM抗体检出率较低,仅为6.90%(6个月以下年龄组九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的总检出率也仅为16.3%,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可能与小婴儿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反应相对低下有关[9]。本组资料中,在5个年龄组之间,各年龄组对不同的病原体的易感性不完全一致,但各组中MP的感染率均最高,MP感染可发生在婴幼儿甚至新生儿,但高峰发病年龄依然是学龄前和学龄儿。婴幼儿期MP感染率较年长儿低,一则提示其感染概率的确低,但也有可能该年龄段MP感染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或误诊[10]。
本研究中检出2种以上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47例,占阳性例数的13.74%,主要为MP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模式。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出13例,而且全部合并有MP感染。说明本地区喘息性呼吸道疾病患儿混合感染的现象比较常见,而且合并MP感染的情况比较突出。原因可能是一种病原体(如MP)感染后造成气道黏膜细胞损害,使其他病原体更容易入侵和感染有关。
不同疾病诊断患儿总的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不同,其中以喘息性支气管炎检出率最高(66.4%),其次为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61.0%),最低为毛细支气管炎(39.0%),与武汉地区报道[8]有所不同。在3种喘息性呼吸道疾病中,MP仍为首要感染病原体,提示喘息性呼吸道疾病与MP密切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11]。近年发现MP对哮喘的产生、加重、慢性化可能起到一定作用,MP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12]。反复感染MP可刺激免疫细胞增殖,最终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哮喘或引起已患哮喘患儿的频繁发作[13]。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和(或)MP感染可加重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度[14]。文献报道毛细支气管炎主要是由RSV感染引起,但本研究资料提示本地区毛细支气管炎中RSV-IgM抗体检出率并不高,仅为5.7%,与其他两类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以小婴儿为主,而小婴儿免疫功能低下,体内有感染但抗体滴度较低,导致检测结果呈现阴性。
本研究发现,本地区喘息患儿感染MP并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与有关报道[10]不一致,原因有待探究。ifuB、RSV在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可能与桂北地区冬春季气候潮湿寒冷,室内空气混浊,适合这类病毒感染、传播有关。
LP可引起暴发、散发和医院流行,其自然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1977~1982年报告的470例散发病例的分析发现,第三季度为显著高峰期,绝大部分暴发流行都集中在7~9月份。目前夏秋季LP感染高峰的原因尚不明确。军团菌感染具有人群特征,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增加。本研究结果证实如此。
对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减少患儿的药费开支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Graham LM. Preschool wheeze prognosis:how do we predict outcome [J]. Paediatr Respir Rev,2006,7(S1):115.
[2] Marra F,Marra CA,Richardson K,et al. Antibiotic use in childre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asthma [J]. Pediatrics,2009,123(3):1003-1010.
[3] 姚苗苗,王克明,许群英,等.婴幼儿喘息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3(13):196-198.
[4]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1-1173.
[5] 叶乐平,李昌崇,张海邻,等.婴幼儿反复或持续喘息病因谱分析及诊 断程序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5):449.
[6] 鲍一笑.婴幼儿喘息诊治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4.
[7] 王秀芳,侯颖莹,毕丹.Clara细胞分泌蛋白10在5岁以下喘息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3):199-201.
[8] 李长振,饶菁菁,王蓉,等.喘息性疾病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1):834-837.
[9] Lind K,BentzonMW. Ten and a half years seroepidem iology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Denmark [J]. Epidemiol Infect,1991,107(2):189-199.
[10] 陆权,陆敏.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1-243.
[11] 陈志敏.肺炎支原体与支气管哮喘[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8):701-704.
[12] 李羚,谢娟娟,钱俊,等.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总IgE与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儿童哮喘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9):673-674.
[13] 王晓芳,洪建国.肺炎支原体与哮喘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8):648-650.
[关键词] 鸡非典型新城疫 疾病诊治 疫苗免疫 鸡呼吸道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53-01
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较大并且多风、阴冷。如果养殖户不善的饲养管理方法、环境污染以及毒株的变异等因素导致鸡极易发生呼吸道病。有些养殖户由于经验不足,不能对于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当鸡有呼吸困难、下痢或是甩头等症状表现时,就判断为慢性呼吸道病,就给予鸡群引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如:罗红霉素、利巴韦林、泰乐菌素等。通过治疗有的鸡群好转,呼吸道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而有的鸡群毫无好转迹象,甚至并发抽搐或是麻痹等更为严重的疾病症状。笔者以多年的实践经验判断,治疗效果不佳的鸡群感染鸡新城疫疫病。本文根据笔者自己的实践经验,浅析冬季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治。
1 临诊症状
青年鸡或是雏鸡多有呼吸道症状,患鸡精神萎靡、拉稀粉且呈黄绿色、口腔有粘液、嗉囊满是酸臭的气体或是液体,且鸡常有甩头动作并发出“咯咯” 声,后期并发腿麻痹、颈扭曲等神经症状。产蛋鸡患病,只有呼吸道和神经症状,常伴有产蛋率下滑、蛋褪色、软壳蛋,在冬季常常跟呼吸道疾病相混淆,但是用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很差。
2 剖检变化
(1)腺胃有时会有个别出血的症状表现,肌胃和腺胃相连接的地方或是腺胃口的粘膜偶尔也会出现坏死或出血,肌胃粘膜皱襞处偶尔可见出血或是充血。(2)小肠淋巴滤泡有时会出现出血肿胀和溃疡,在小肠后方,十 二指肠中后段,盲肠上方回肠处多见。(3)盲肠扁桃体有较重的出血和溃疡现象,较轻的溃疡和出血不能看作是诊断依据。(4)小肠粘膜有出血的状况且呈现出片状出血,泄殖腔出血呈现出弥漫状或是条纹状,卵泡有出血或是充血的症状。
3 诊断
根据临诊症状、 剖检变化、流行特点、和鉴别诊断,对鸡是否感染非典型新城疫疫病做出初步判断。确诊需要通过分离病毒毒株、检测血清等,监测HI 抗体是实际应用中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
3.1 诊断要点 由于非典型鸡新城疫无典型的症状表现,解剖死鸡观察鸡的病,肠道和腺胃是我们侧重观察的部位;对于鸡群饲喂抗生素类药物无显著的疗效;鸡群排便稀薄且呈黄绿色,出现呼吸困难并常伴有“咯咯”声;产蛋鸡较长时间未做新城疫疫苗免 疫,产下的蛋蛋壳变薄,颜色变浅,软蛋增多。
3.2 HI 抗体监测 如鸡群的HI 抗体差异显著,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鸡群感染其他疫病、饲料因素、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可初步判断患有此病。
3.3 鉴别诊断雏鸡阶段本病容易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相混淆;成年 鸡应与鸡传染性鼻 炎、禽流感、慢呼相区别;神经症状应与维生素缺乏与鸡马立克相区别。如通过上述手段仍无法确诊,可采用实验室手段,检测HI 抗体,若抗体异常的高,可判断为鸡群感染病毒。
4 防治措施
一旦鸡只染病,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做好提前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病死鸡做无害化处理,对鸡群消毒并做隔离,可对于鸡只做紧急接种处理。紧急接种新城疫疫苗以后的2到3天,可给予鸡群抗生素配合中药做辅助治疗,可加快鸡群的恢复。在临床上,病毒灵、利巴韦林等中药比较常用,这些药物对于病毒性疾病都有治疗效果,在鸡群发病后2到3天配合抗生素使用,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患病鸡群给予抗生素治疗,可降低细菌和霉形体并发感染的风险。
5 诊治体会
近年来,随着养殖知识的不断普及,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思想上非常重视对于疾病的预防,但是鸡非典型性新城疫病仍在不断地发生,特别是该病并没有特别的症状表现,非常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因此,我们要将预防作为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笔者认为,养殖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禽舍卫生,勤打扫、勤消毒,控制好鸡舍的湿度和温度,选择品质良好的饲料,使鸡只能够很好的生长,增强免疫力,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鸡群均匀度好且体重达标,则表明鸡只生长状况良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有效的选择雏鸡,确保鸡只具备高效的母源抗体,可降低免疫抑制病的发生风险。
5.2 做好免疫接种
5.2.1 正确选择疫苗 疫苗分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类,接种活疫苗后疫苗毒株在体内复制增殖, 刺激机体产生局部粘膜免 疫和体液免疫;接种灭活疫苗后,机体产生 体液免疫,两者有效结合,能产生更好的免疫效果。
5.2.2 免疫程序合理首免时间是根据雏禽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高低来确定的,根据首次免疫后抗体滴度的高低来确定再次免疫的时间。
5.2.3 正确的免疫接种 雏鸡经过运输一路颠簸,容易受到应激,首先要让鸡只安静下来,适应鸡舍的环境,再进行“一日龄”免疫,增强免疫的效果。一般IV 系苗尽量不要采取饮水的方式免疫,因为雏鸡饮水量少,时间不固定,不能有效的控制。滴鼻、 点 眼是较为常用的免疫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旭贞. 一例鸡新城疫病的诊治报告[J]. 中国动物保健, 2016, 18(6):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