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1 10:02: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农机化;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basic poin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to carry out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mprove agricultural quality, benefit and farmers incom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thesi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h
中图分类号:S23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1 现阶段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1 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增产增效。农业机械是优良耕作栽培技术的载体,它拥有人畜力无法比拟的动力和持续力,它可以实现人工达不到的更高的耕作质量,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施肥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可以进行复合作业和联合作业,从而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效益。
1.2 有利于防灾减灾,把因灾害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1.3 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1.4 有利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1.5 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解除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因此,无论从解放农业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它的实际作用的角度看,现阶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2.1 农业机械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是农业新技术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的主要载体。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离开机械化是不可能完成的;进行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必须借助机械化手段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和广泛应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2 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由于农业机械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小于8%,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46.9%。无论从国外还是国内的情况看,农机化水平高的地区,农民收入也比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农业生产“增机、减人、增收”的过程。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我省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日益扩大,通过发展农机化可以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培育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富,经营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3 农业机械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是可以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农业机械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将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二是可以促进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新型农民。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等农机化技术。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相应地提高农民机手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使他们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和致富带头人。三是可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和投入。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氮肥和磷肥使用量却分别为世界的30%和26%,农业污染量已占全国总污染量的1/3-1/2。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畜粪无害化处理等新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农业生态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4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综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农业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是农业机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作业都是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的。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
3 现阶段农业机械机型发展趋势
我国在户均只有7.8亩土地的小规模生产实行了农户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小型农机主要是以“手扶”、“小四轮”为主的小型低性能农机,它得以发展的条件和优点是适合大多数农户的收入水平和家庭经营规模的需要。但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只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
因此,今后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合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
从对农机的要求看,第一,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第二,必须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第三,高性能农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农机化节本增效的基本属性和农业技术进步的要求,使人们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机械有了新的认识。以往因高性能农机价格较高而很少考虑它的推广应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它能有效实现农业技术的高性能,它的性价比、综合效益大大优于性能较差的小农机,今后将有越来越广阔的用武之地。
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但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是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的矛盾如何解决?在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面前,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又一次显现出来,农机跨区作业为解决这个难题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首先是小麦产区的农民创造了小麦收获机具跨区作业的方式,在经过农户自发探索之后,1996年农业部等五部委首次在北方11个小麦生产省组织开展了跨区机收大会战,之后进一步扩大到所有小麦产区。
虽然我国的植保机械近些年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很落后。农药在叶片上的沉积率还不到40%,这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国外的植保机械已大量使用静电喷雾、低量喷雾、控滴喷雾等先进技术,药液在植物表面的沉积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开展低毒高效农药,精密喷洒农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可见,发展机械精密喷洒农药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民的投入,还会减少农药残留对于农业环境污染及人身伤害。机械精密喷洒农药技术对于农业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养分,抑制杂草丛生,而且可以减少农民对土地上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据有关专家测算,一公顷耕地如果做到秸秆还田,可以相当于增加255kg的磷,255kg的氮,285kg的钾,一般增产效果在5%~12%之间,具有肥田和抑制污染的双重效果。因此,真正做到秸秆还田,不仅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而且还可以减少因大量焚烧秸秆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大力加强对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值得大力推广。
3.机械回收地膜技术
随着农业的大发展,许多新的生产资料大量运用于农业生产上,白色塑料薄膜(简称农膜)也大量使用于农业生产上,每年我国的使用量可达500多万t。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必然会带来极大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连年铺膜回收不干净,往往会造成白色污染问题。不仅造成地表的污染,而且还会造成土壤层内的污染。虽然有关科研机构正在研究以纸浆或淀粉为原材料的可以自然降解的地膜和地膜回收机械,我们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做到技术上的突破,但是刻不容缓的是,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必须研究出一种可以有效回收地膜的机械,不仅可以高效回收,又可降低成本,避免地膜对于农业环境的污染。值得可喜的是我国把此项研究纳入国家“九五”研究计划,正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实施,随着技术的成型,一定会尽快得到推广。可以想象,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实践,农村地膜满天飞,白色垃圾到处是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农业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可以预见农业现代化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离不开农业机械现代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离开农业技术的现代化,农业将不会得到很好地发展,离开农业机械的现代化的农业,也是无法实现,既是一种空谈,也是不切实际的。只有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敢于面对现实的情况,切实解决好我国的土地、淡水、能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才能够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带给农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农业环境能够松绑,能够真真正正做到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之路,那种以破坏环境,破坏生态,消耗大量能源的发展方式将一去不复返。
[关键词] 农机标准化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203-01
1 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意义
农机标准化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任务,它不仅是提高农业水平、节约能耗、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所不可缺少的方法之外,还是提高农用机械的技术要求、保证农用机械作业质量的重要条件,还是合理利用耕田、掌握种子下地量、减少每亩损耗、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农用机械对农作物的伤害而提高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等的必经之路。
因为农用机械在田间作业质量不高是降低农产品产量和损害农产品重要的一个原因,农机标准化作业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有效的方法。所以新时期抓好农机标准化作业和提高标准化作业能力,提高农业效率,减少损耗、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总之,标准化种田是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需求,还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条件。
2 农用机械的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
2.1 农用机械的标准化作业是农业现代化重要手段,还是科学管理农田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农业机械的标准化是科学发展和农田优化的重要桥梁,开展先进技术的主要手段,农业科技成果转变成生产力的重要道路。
2.3 执行农机标准化是农业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率和抗自然灾害的需要。
2.4 执行农机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手段。
3 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措施
为了很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当地政府要列入日常工作中,给予政策、资金方面扶持,县政府和各乡镇签责任书时把这项工作列入责任书的内容里,作为验收《建设现代化农村工程》的一项指标。农机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提出当地农机标准化,还把提出的标准宣传给农牧民和农机手,还要负责验收农机标准化作业。
3.1 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各项活动工作,e极配合协调区交通、交警、安监局等部门,加大重点路段的监控和整治力度,确保我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2 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宣传农机安全生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广大机手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3.3 进一步加强农机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深入辖区不定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执法检查,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关键词】: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形势
【引言】: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农业耕作方面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的农业耕作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在丘陵山区运用农业机械化进行农业耕作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于是,怎样推进在丘陵山区运用农业机械化进行农业耕作就成了目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今天我们就以农业机械化在丘陵山区发展分析为题。分别从在丘陵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限制因素、在丘陵山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在丘陵山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大致的研究,希望可以对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1、在丘陵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限制因素
1.1地形对农业机械化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由于我国很多地方的丘陵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因此,在很多区域出现了田地分布不均匀,高度落差较大,田地不集中等等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1]。虽然,当地的农民非常迫切利用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农业耕作。但是大多数的设备都无法抵达到农田。所以,只能应用手工耕作的方式进行农业耕作。
1.2大多数丘陵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当前,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不愿留在农村,很少有年轻人充当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留下中老年人在乡村种植,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年龄结构比例失衡,年长者难以完成现代化的机械作业。
1.3家庭经济状况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我国有许多的农村还是属于贫困地区,因此,在农村中经常会出现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少,难以支付起一些农业机械装备的购置费用等原因[2]。再加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农意识比较强,一些农民并不愿意积极主动去尝试新型农用机具,习惯于原有的一些尚且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工具。
1.4目前,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而言还比较低,农业机械化在结构组成方面还相对落后,农业机械化与传统农业之间的矛盾还比较多。在现代农村大动力的机械设施相对较少,农产品的收成相对较少。
1.5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较差,农业机械化设施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农业机械化设施的科技含量太低,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水平太低,在农业机械化设施生产方面的经验不足,同时,农民缺乏对农业机械化设施的认识,大多数农民会出现不会使用农业机械化设施的问题。
1.6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不宽、对农业机械化投入的资金太少。现在,我国农业机械化使用的范围太少,而且缺乏组织化的管理,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同时,我国政府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投入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丘陵山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推进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建设早在2008、2009年的时候中央就已经提出来了。当时重要将研发、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列为重要内容。标志着推进丘陵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中央对推进丘陵地区发展农业机械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什么中央对推进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如此关注?主要是由于我国丘陵地区的县级行政区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人口也占了全国的百分之五十。为了提高这些区域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中央决定大力发展丘陵地区的农业耕作水平。因此,发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山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季节性劳动力严重短缺,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3、丘陵山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方法
3.1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加强政策法律的建设。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创新之所以相对落后,首先是缺乏政策以及法律的管理。所以政策法律的建设是现代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创新的基础。对于这一点,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文件,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的宏观调控,调动农民发展、学习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发展[3]。
3.2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步伐,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进步的动力之一。对于现代的农业而言,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可以更好的满足农民对于农业的需求,才可以发展好我们的农业机械化
3.3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建立高素质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众所周知,世间一切的事物都是靠人来创造的,只有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才可以完成一项工作,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好一支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此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结语
以上文章中我们谈到了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丘陵地区开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丘陵地区开展农业机械化的一些建议等。从中我们对目前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开展的状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保障我国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可以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孙锋,谢世友,李智强. 地形地貌多样型的重庆如何发展特色农业[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0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1]马克思把生产工具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一个以现代先进的农业机器逐渐代替传统的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进行生产的新陈代谢过程[2]。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农业机械化的整个转变过程大体可分成3个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初级阶段、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和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提出了以农机作业为基础、能力为保障、效益为核心的3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组成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用2个指标来作为阶段划分的主要标志:一是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二是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这2个指标反映出机械化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力量对比变化,显示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3]。农业机械化初级阶段。指农业机械已在某些农业生产环节开始应用,但总体上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人畜力作业仍占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小于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大于40%。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农业机械已在大多数农作物的主要生产环节中应用,总体上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生了较大转变,机械作业在农业生产中已开始居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为40%~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为40%~20%。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总体上农业生产方式已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机械作业已在农业生产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并向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大于7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20%。
2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及各指标标准值
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主要依据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来进行综合判断。本文借鉴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作为辅助指标。考虑到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更全面准确地判断研究对象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些环境条件作为参考指标,如产业结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规模水平、保障能力、效益水平。根据《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国际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和我国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实践,以及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时农业机械化应达到的水平。
3发展阶段评判模型
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而言,可谓灰色系统的运动过程,对其过程的进展程度很难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判断,而在这类问题的处理上,模糊数学的办法有着其特有的长处[4]。从指标体系的建立中,可以知道,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的评判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本文按照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定量划分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时,主要用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来进行判断。同时考虑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些环境条件作为参考指标[5]。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及阶段划分可知,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的评语有3个,即评语论域:V={农业机械化初级阶段,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
3.1确定决断集合
根据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阶段,确定决断集合为V=(v1,v2,v3)式中v1,v2,v3分别为农业机械化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3.2确定评判因素和评判因素权重
根据评判农业机械化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将耕整地机械化程度、播栽机械化程度、收获机械化程度和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4项指标作为阶段划分的主要评判因素,构造评判因素集合U=(u1,u2,u3,u4)经过专家对各因素重要程度,凭理论和实践经验,按照因素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分,重要性大的相对于重要性小的分数要高,最后汇总,每一因素所得分数的总和占同一层次所得分数总和的比重即作为该因素的权重,因此得到因素权重集。第一层次因素权重:A=(0.70,0.30)第二层次因素权重:A1=(0.4,0.3,0.3)
3.3构造各评判因素的隶属函数
由各因素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分析,选择相应的函数形式后,借鉴国内外比较划分标准,利用直线阶段函数给出。
3.4计算频率矩阵
为较全面地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尽量消除短期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若干年为一时段,计算出指标的隶属度,并统计各指标隶属于各阶段的频率,得到频率矩阵R。
3.5求综合评判矩阵
综合评判矩阵为B=A*R=(v1,v2,v3)根据评判农业机械化各发展阶段的隶属度范围和总大隶属原则,可以确定在某一时间段某一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所处的阶段。
4我国及各省区农业机械化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
利用上述评判指体系和已经取得的2001年我国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资料(见《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第9期刊登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研究》),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综合评判结果如表3所示。(1)从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综合评判的结果分析,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于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的发展时期;2001年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2)北京、天津、黑龙江、新疆4个省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发展阶段。(3)上海、江苏、河北、辽宁、山东、河南、山西等7个省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中级阶段。(4)内蒙古、安徽、、吉林、浙江、青海、宁夏、陕西、湖北、湖南、广东、甘肃、福建、江西14个省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从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的发展阶段。(5)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6个省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分析结果看,总体上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评判结果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反映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总体上,北方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北京、天津、黑龙江、新疆代表了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高水平,也反映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处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期的发展状况。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6个西南省市区反映出我国农业机械化难度最大、水平落后地区发展状况。同时,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北京、天津,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较低,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较低,人均GDP、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农民文化水平较高,保障能力较强,效益较好。反之,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地区,如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较高,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较高,人均GDP、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保障能力和效益较差。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又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推进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二、因地制宜,确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为农民办实事,逐步实行“以机代牛”防治血吸虫病,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则。
2.坚持以服务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产品正规化基地及高产农田建设为主的原则。
3.坚持以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为重点,加快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原则。
4.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投入为主,政府扶持发展的原则。
5.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
到 年,全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其具体目标是:
1.以蔬菜为主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及高产农田建设区域机耕机整面积达到85%以上。
2.提高畜牧、水产养殖和食用菌生产机械化水平。牧草种植、收获打捆,池塘清淤,饲料投饵,保鲜运输,香菇和双孢菇的原料粉碎、拌料、装袋,以及重点奶牛饲养基地的青贮饲料加工和挤奶等基本实现机械化。
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的收割及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引导、扶持机械化插秧并逐步扩大其面积。
4.主要经济作物(油菜、花生)的耕整、抗旱、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逐步推广油菜收割机械化。
5.参与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血吸虫病疫区做到“以机代牛”,实现“无牛耕”村。
三、完善体系,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一)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壮大农机产业。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购机补贴政策,引导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制定农机大户服务公约和章程,不断规范农机服务行为,促进农机大户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将分散的个体农机户引导到农机合作社或农机协会中来,形成优势互补或联户购机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资源利用率。要用市场化和规模经营的方式引导农机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建立农机租赁服务机构,尤其要发展专业性较强、单家独户难以购置的大中型农机具租赁服务公司。同时要引导和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包括机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组织,实行机具租赁与直接作业相结合的服务方式,逐步扩大作业服务领域。
(二)积极探索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及运行机制,不断扩大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实力,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机化技术服务。有条件的区应建立农机科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或示范点。
(三)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民机手及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要以各级培训机构和推广部门为依托,加强对农民机手的培训,并将培训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绿色证书培训结合起来,让有农机的农民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农机使用技术。要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
四、多元投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
(一)建立市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大户、农场职工、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进行适当补贴和贷款贴息,以及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型农机技术。各区应从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对本区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或扶持。同时,在安排农业基地建设等项目投资时,要充分考虑农业机械化作业设施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市、区两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现“无牛耕”村、农机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和在农机具研发、制造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和更新大中型农业机械装备及服务设施应给予贷款支持,尤其是要重点支持发展地方农机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科技试验示范(工厂化育苗、育秧)、农机科技产品科研开发的扶持力度。
五、统筹兼顾,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一)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管理职能。市、区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工作中的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抓紧修订《市农业机械化服务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以及参与制定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好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工作。
1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背景
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农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支撑性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的农村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增长模式由传统的依靠劳动力和土地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技术投入和资本增加的模式,农村产业的经营方式及运营机制发生了组织化、专业化的转变趋势,农业产品的竞争不仅仅需要面向国内市场还需要面向国际市场[1]。以上形势的转变,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其服务体制在面临新的市场经济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发展因素:①农业机械化的服务组织体系有待健全;②农业机械化服务人员的职能分工不明确,专营服务机构与兼营服务机构并存;③农业机械化所有制仍以公有制为主,但已有原来的单一公有制转变为多种成分并存;④行政力量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仍然是最主要的,但技术力量和利益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力度呈增加趋势;⑤农业机械化服务主要形式是以有偿为主及以补贴为前提的低偿服务。但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服务价格与劳动价值并不对等,也不完全表现为市场价格;⑥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2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2.1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是由政府部门及其机构为主体提供,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和农民群众需要的公益,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工作重点即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2]。加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施基础,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农机设备广泛运用,加大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的推广需要一定的实施基础以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推广工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形式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广大农民朋友的真实意见,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选择,例如定期开展知识讲座、组织务农人员培训、引发宣传资料等等。同时,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还要加大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咨询,学习的平台,及时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所面临的技术性、专业性难题,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到户率和普及率。
2.2重视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人才培养
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是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机化人才是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载体,农业机械化相关部门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组织专门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注重提升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专业精神;另一方面,对于农业机械化用户以及其他服务人员也要开展一定的培训活动,注重普及农业机械化知识,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还要加强培养农业机械化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健全经销商管理监督制度,增强农机设备的售后服务工作,坚决打击坑害农民群众的不良商人,为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3完善农业机械化相关政策法规
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都建立了直接或是间接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体系,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在制度上,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和农业机械所有制结构,逐步推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承包经营等新的经济形式,使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成为农村市场的经营主体,推动农业机械化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深层次发展。在落实上,明确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才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加强农业机械化光管政策法规的普及[3]。各地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应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相关法制体系,保障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应认识到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装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装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1.1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农业收益率
传统农业需要人工进行种植的全过程,而农业机械化当前不断发展、更新,日益发达。很多原来必须由农民亲自完成的工作,可以交由机械来完成。生产效率十倍,百倍的提高了。而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未来,中国即将进入到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带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时代已经悄然而去。未来,每一个劳动力都需要更高效的实现价值。而所有,可以由机械来完成的工作都将不再需要人的参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正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业人口将转移至城镇,由农业生产转业工业生产与工业服务。那么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劳动生产力,以解放大量农村劳动力。
同时,对于农民种田来说,大规模机械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的收益不断的提高。这也是当前,农业机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普遍使用的原因之一。东北作为农业的主产区,农业耕种面积大,很适合大规模农业机械作业。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对于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的广泛实施,很多农民都用上了农业机械,在生产中尝到了甜头。部分农民也因为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有能力耕种更大范围的土地,从而进行土地承包,进行更大范围的机械耕种。
1.2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虽然已经很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10年当中,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还发展阶段。据官方数据统计,200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2.3%,至2011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54.8%,10年间这一数据增长了22.5%。学者们称这是“10年跑赢30年”!
农机总动力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参数,在2011年我国的农机总动力达9.8亿千瓦,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装备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增强。
当前农业机械化已经不仅仅是为农民、机械操作人员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还为我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例如,过去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通常为20天左右,而在2011年底的数据显示县域内的小麦收割时间为10天左右。缩减一半的收割时间,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来说,是可以避免病虫害,尤其是自然灾害的重要方法,而这只能由农业机械化收割来实现。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包含技术水平的进步、应用的不断推广,同时也包括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7.1万个,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达到2.8万个,入社人数达58.2万人。以财政补贴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订单合同作业、承包租赁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作业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
3 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展望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到了飞速发展阶段。在未来,我国农业必将进入更高水平的机械化阶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农机农艺、农机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深刻影响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
(2)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化、全面化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由解决关键环节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快速推进转变,从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全程延伸。
(3)农机服务组织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将显著增强,服务质量、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及其他公益性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
(4)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各区域将进一步明确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地区间农机化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4 小结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应认识到农业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C],乔金亮.通讯员.邹 红, 经济日报, 2012-09-17.
[2]论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J],王丽[D],吉林农业[D],2013-10.
[3]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陈金虎,长江大学, 2012-04.
[4]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鞠金艳,东北农业大学 2011-04.
[5]辽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与发展模式研究[D],钱学龙,沈阳农业大学, 2011-06.
关键词:农机化;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正处在改善结构、提升质量、加快发展、拓宽领域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及新形势。
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的有效载体,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健全农机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 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工作有利于实现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构建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有利于提高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的稳定发展。
2.加强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对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影响重大,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生产率与旧的人畜力生产相比有着巨大飞跃,农业机械化解放了人畜力,使得农业生产智能化,强化现代化农机化体系建设能够促进农产品市场打开,促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益。农业机械化使农业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是传统的人畜力生产方式不能达到的,只有统一的机械设备才能够实现标准的生产。由于农业机械化中大量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的经验管理需要较高素质且具有管理经验的劳动力,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3.农业生产机械的操作不是单纯的劳动力操作,而是带有管理和创造形式的操作,这些技术的掌握者常常能够走在新农村建设的最前线,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主要手段,是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也是农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机组织跨区进行作业、农机服务组织的设定,使农业生产朝着社会化与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更加有序,贴近产业化,农机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生产效益,使人力资源得到了重新分配,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大规模生产与传统作业方式之间的矛盾,加快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1.要完善农机工业结构调整规划。通过规划引领,逐步缩短我国农机工业在电控技术、发动机排放及后处理、动力换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同时给予新能源技术在农机工业领域应用上的资金政策支持。
2.要加大对农机企业在技术及产品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实现有质量增长的发展道路,建议设立农机产业发展创新基金,在信息化应用、高端装备研发、智慧和智能农业等方面提供支持。
3.推广农业集成示范区建设模式,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有效满足农业机械向大型化发展趋势,建议加大对农机企业提供示范区平台、补贴以及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农业装备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引导农机、农艺与农业的相互融合,促进形成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引导主要农作物生产向集成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农机化技术水平。
4.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强化机构建设,明确公益性职责,强化主体依法确立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性质,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县、乡镇或区域国家推广机构,确定机构人员编制,按规定的比例设置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强化队伍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落实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数量和结构比例,健全完善队伍。不断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创新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度,推进技术服务信息化、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提高推广服务效率,促进先进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快速转化应用尽快形成生产力。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农业现代化成功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李红菊,孙丽敏,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业机械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1)。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作者:李小卫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沙河街道办事处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发展
前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标准。高效设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可以减轻农民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
1 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开始,到合作化时期,农机化开始起步,推广新式农具。
第二阶段,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农机化得到一定的发展,建立了大批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机耕队、代耕队,大型国有农场的机械化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大中型农机具发展较快。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比较特殊,大中型农机具发展几乎是停滞的,而适合农家小户使用的小型农机具则大量发展。由于适应了分包到户的一家一户生产模式,这种小型农机具,使得田间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农机装备和农机服务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数量急剧增加,马力逐渐提高,尤其是大马力农业机械,增长极快。
第五阶段,以2004年为界,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大马力农机具大量增加,农业生产机械化率也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农垦系统,一些农场、管理区机械化作业率几乎达到了100%。
2 农业机械化给农业生产力带来巨大变化
自1978年我国正式开展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一种新的经营土地的模式。为了更好的去种植自己负责的土地,农民开始关注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如今,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途径。
农业机械化大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减缓了农民在农作上繁重的劳动,挖掘出人们农闲时间的剩余价值,农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农业机械化使农作物抗御天灾祸事的能力大大提高,保证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农业机械化对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一个重要前提,农业机械化也是现代农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座里程碑。
农业机械化对于巩固我国农业的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机械化将会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拉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大了我国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3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
3.1 劳动力转移困难 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农业劳动力很难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客观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减少,但素质要求提高。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素质差。
3.2 资金困难 农业机械化的农机科研开发、投入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户为单位经营后,农业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财政暂时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来投入农业机械化,这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很大困难。
4 发展农业机械化应注意的问题
4.1 实事求是,有差别地发展 我们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量力而行。
4.2 加快工业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工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吸收农村多余的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创造条件。
4.3 拓宽投资渠道 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离不开国家的帮助。
4.4 注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机械的发展为解放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此同时,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加速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5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要根据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总体状况和实际需求,找准发展定位,多渠道增加投入,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强化科技创新为主要手段,提升效益和效率为主要目标,加大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力度,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沛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目前在沛县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是菜农对机械化作业的认识。多数农民认为机械化作业达不到人工作业的质量,不愿接受。二是菜农在核算成本时,并不考虑自己劳动力成本,认为机械作业成本较高,一时接受不了。三是对于购买机械的机手来说效益不突出。四是设施农业对作业机械的要求较高。
针对如上问题,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农业机械的好处,提高对生产机械化的认识。二是建立示范基地,为设施农业机械生产厂家提品示范表演的场所。三是协调政府各部门,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是积极改善设施条件,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六是要求设施农业机械各生产厂家加强技术革新,保证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让用户满意。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机械自动化;推动模式;自动化装置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是涵盖着农作物的种植加工、储存运输的复合型产业,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多会受到社会条件及自然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以解决粮食供应为重点,侧重以农业技术的开发实现种植产量的增加,而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当今社会中,人们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舒适性、高效性及农产品的品质等要求逐步提高,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可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成本及资源的节约、农产品品质及生产安全效能的提升。
一、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现状
1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及分类
所谓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是指在农业机械、装置的运行操作中,以不依赖于人的感官系统,以部分或完全脱离手工方式而实现的自我运转控制。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控制装置是自动化中的重要组成,已经在传感器技术、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之下,由传统单一的输入输出模式转变为多输入输出的模式,自动化装置的逐步完善推动着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农业机械自动化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农业机械化和装置部分自动化,该种自动化方式主要是提高目前已具备的农业机械及农业装置的运行操作性能,实现作业效率及精度的提升、操作人员工作负担的降低、生产成本及资源的节约等;农业机械和装置无人自动化,该种自动化方式主要应用于操作简便、易于实现无人操作的设备中,主要进行危险系数大、单调重复性的工作过程中;农业机器人,是由不同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控制具备检测及验算功能的无人操作的自动化机械设备,用于适应不同作业并能感知适应农作物生长环境及种类变化。
2机械化自动化的现状
以三类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为依据重点阐述我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其中农业机械和装置部分自动化是以提升机械设备及农业装置的操作性能及作业性能为主要目的,在常用的农业拖拉机中应广泛采用机械油压式的三点连接位调节装置及力调节系统,目前较为新颖的装置主要是采用电磁或微机操控的控制阀实现连接装置的优化改善,已显著的提升力调节及位调节的操作控制水平;为提升旋耕机的生产作业精度,已在农业拖拉机上采用耕深及水平控制系统,其中耕深控制系统可将旋耕机运行作业过程中的耕深保持在较为适宜的范围内,而水平控制系统可实现左右轮不均匀下沉现象的控制,将旋耕机的左右方位长时间保持在平衡状态。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置无人自动化的典型代表有田间式作业机械及固定式作业机械。田间式作业机械可依据农作物及土壤的特性,以触觉实现信息的收集,无人操作的实现方法有直接导向法及通过无线遥调遥控的间接法,直接导向法控制之下的无人自动化机械有旋耕机、自走农药喷雾器、自走联合收割机等,间接法控制之下的机械有割草机及插秧机等。固定式作业机械的典型事例为全自动式谷物干燥机及自动温室、全自动式分选机等,其中全自动式谷物干燥机可实现热风温度及风量的自动控制,并在干燥后的谷物达到规定含水量时自动的停止运行,自动化系统中涵盖点火燃烧、速度循环、燃烧器内部空气含量、送风量、含水率及燃料掐断等自动化控制功能。
农业机器人,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以农业机器人的开发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及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阶段,如水果蔬菜自动采摘机、视觉监测设备、自动挤奶装置、自动剪毛装置等,就自动剪毛装置而言,是将羊的形态进行图形化处理,在剪刀设备上嵌入自动感知系统装置,以剪刀感知羊的皮肤进行剪毛作业,可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二、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推进模式
就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需求而言,在自动化领域中必将尝试各种方案及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推进,综合当前农业生产的现实条件及技术水平,可被采用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推动模式较多,文章就阶段式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推动模式进行研究阐述。
首先是合理的选定自动化模式。综合当前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及现实状况,确立下作业效率及精度提升、资源节约、生产安全性能提升等自动化运行标准,就不同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模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定,按照顺序选择自动化模式,以便于阶段式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推进模式的践行。
其次是农业生产领域中所需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研发。农产品种植加工及运输流通环节中可以快速准确并不造成农作物及产品破坏的评价其性状及活动的各类传感器相对缺乏,要重点研发可以在自然生长环境中就农作物的性状活动进行检测评定的传感器,以及对所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的装置或系统,实现数据及控制参数之间关系的控制处理。
再者是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及装置的可靠性及耐久性的提升。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装置多应用于环境较为恶劣的条件下,后期的维护保养工作也较为复杂,因此设备及装置的耐久性及可靠性非常重要,尤其是自动化装置,因多采用半导体集成线路及微处理器等高端电子产品,设备及装置的可靠性及耐久性就更为重要。
最后是对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推进模式的认知改变。在人们的传统认知及做法中,农业机械的机械化及自动化装置作业性能及操作性能的提高,多是以机械结构的部分改进优化或部件装置的增设来实现,这样多会使得农业机械装置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在提升机械造价的同时增加维修保养的难度,该类问题的根本解决是要将农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农作物自身习性及生长实际出发,研究适用性强且造价合理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如大型的农业机械向中小型多功能机械化自动化设备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李妙棋.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化化在农业生产中的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1(07).
[2]赵俊修.浅析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J].机电信息,2011(04).
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1.1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以先进化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工具,来替代传统的人力或者畜力生产,从而使得翻土平地、抗旱抗涝和播种施肥等,这些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农业活动的效率能够大幅提升,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采用农业机械化设备工具,农业活动中的复种指数能够大幅提高,许多地方能够从原本的1a1熟的模式,升级转变为1a2熟甚至1a3熟,大幅提高了土地的生产效率,从而整体上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采用农业机械化设备工具后,相比于传统的人力或者畜力生产,能够更有效准确地把握播种、施肥和喷洒药剂的时机,从而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产品质量,进而也能够间接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化的基础条件。在农业活动中实行了机械化后,能够有利于农业活动中高科技技术手段的应用,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2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通过先进化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工具,来替代传统的人力或者畜力生产,能够有效提高农业单位生产活动的机械作业量,降低农业单位生产活动的机械损耗量,从而更好地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活动的规模效益联系在一起。通过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应用先进化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工具,可以有效突破我国传统的以家庭的农业经营规模为限的小农生产模式。通过大型的先进化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工具,实现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活动运作,进行农业规模化的生产,进而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单位规模的成本。农业机械化的采用势必与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相互促进,通过先进化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工具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能够在规模化的条件下,更好地配置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各种要素,通过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农业机械化的规模效益,进而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3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推广农业机械化,势必将大幅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于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进而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降低农村劳动力对于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为农村生产力提供从事其他工作的机会,进而有效地为农村劳动力增加收入,促进农业经济整体的发展。通过农村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推广,有效地解放农村生产力,这些农村生产力可以脱离土地,在农村内部从事养殖和培育等高附加值的非种植类农业活动。这些农村生产力也可以转移到城市中去,参与城市建设,既能够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又能够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最终不仅起到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
2通过农业机械化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2.1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政府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农业机械化。深化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工作人员,在充分结合实际农业机械化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发与推广工作,进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自我研发与技术引进共同发展,不仅实现农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有效合作和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入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先进的科技,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有突破性的进展,促进农村经济取得突破性的发展。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项目,促进农业机械化设备水平的提升。升级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和装备规模,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手段,推进农业机械化设备和科技水平的整体优化升级,最终通过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2加大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仍旧很多偏远的农村区域没有充分实现农业机械化。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让广大农村都能够充分地实现和应用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村地区土地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力的产出效率,进而促进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当在财政政策上,对于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采取一定的政策倾斜,成立农业机械化的专项基金进行运作,给农业机械化以一定的资金支持,为广大农民购置农业机械,提供切实有效的国家和地方政策保障以及资金减免和补贴。也要根据我国各地农业发展的不同格局和不同特色出发,结合各地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情况,着力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水平,最终促使我国各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促进农村整体经济协调平衡发展。
2.3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推广,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也引发了农村社会的劳动力、社会发展态势以及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变化,因此,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推广,大幅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于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机制,妥善解决农业机械化所引起的剩余劳动力问题,进而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将农业机械化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也缺乏切实可行的规范制度对于农业机械化进行管理,因此,应当建立明晰的规章制度来对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推广进行规范与管理,以更好地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由于农民的学识水平普遍不高,目前还存在着对于农业机械化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农业机械化设备使用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大力度,提升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的认识与使用能力,提升农民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的目标,使农业机械化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