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31 11:01: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糖尿的治疗与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1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病变,致残率高,严重可危及生命[1]。对5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9~75岁,平均45.6±7.2岁。平均糖尿病史按Wagney分级法:0级6例,1级7例,2级3例,3级5例,4级24例,5级5例。
治疗:①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早中晚餐前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检测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②抗感染治疗:早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加喹诺酮类药物,必要时给予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③营养神经治疗:给予甲钴胺注射液1000μg/日,1次/日。④改善微循环:使用川芎嗪、山莨菪碱、银杏叶提取物等。
护理措施
⑴心理护理:糖尿病足病程长、迁延不愈、治疗费用高、心理压力大,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紧张、害怕、焦虑等精神症状,严重可影响睡眠、饮食,从而影响血糖水平。可采取以下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心理压力。①同情关心体贴患者,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治疗和护理疗效,增强治疗信心;②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治愈病例,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取得信任,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与医师协商尽量让患者参与治疗方案确定,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④告知患者精神因素可影响血糖水平,尽量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⑵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足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入院时向患者宣教糖尿病足病因、治疗原则及预后,宣教糖尿病自我保健知识,重点讲解足部保健,注意足部清洁,发现小创口应及时处理。有报道显示,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是截肢率减少45%~85%[2]。
⑶饮食护理:糖尿病足治疗首要目标是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可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生理条件及活动量制定食谱、指导饮食,避免饱餐、定时定量规律进食,宜低盐、低脂、易消化、含纤维素高食物,根据饮食习惯可使食谱多样化,限制饮酒。
⑷观察局部表现:由于足部感觉迟钝,对疼痛、冷热、压迫等不敏感,糖尿病患者应每天检查足部,注意是否有水疱、裂口、红肿及皮肤色泽与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与弹性,如发现水疱及时处理,小水疱不须抽液,给予无菌纱布包扎即可;紧张性水疱在无菌操作下抽取渗液,预防继发感染。水疱干枯后形成的痂皮任期自然脱落。强化足部护理保健,选择合适鞋子,袜口宽松,寒冷时注意肢端保暖。
⑸足部护理:指导患者足部自我护理,每晚坚持温水洗脚,水温不超过37℃,洗脚时不可用力揉搓,以免擦伤皮肤,洗净后用吸水性强的柔软毛巾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要擦干,对皮肤干燥者冬季涂植物油。正确修剪指甲,一旦损伤皮肤,及时去医院正确处理伤口,并督促患者做足部按摩,1次/日,每次30分钟,可利于糖尿病足恢复。冬季要保暖,注意避免冻伤,尽量避免足部受压,禁用热水袋暖脚,使用电热器烤脚是要防止烫伤,不可赤脚走路,以防刺伤。外出时不可穿拖鞋,以免踢伤。
⑹创面的护理: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常规按照无菌操作,碘伏消毒,外盖凡士林油纱条,并用无菌纱布包扎,每天换敷料1次。创面的坏死组织须逐步修建,必要时可用溃疡糊或者是清疱胶。检查有无潜道内可填入溃疡糊及引流条[3]。针对足部溃疡面较大的,先用0.5%灭滴灵100ml+16万U庆大霉素+4U普通胰岛素混合剂清创处理后,用配制的普通胰岛素1U+654-2+贝复剂液[4]。浸润纱布湿敷,2次/日,连用1周,局部分泌物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高效抗生素。
结 果
本组患者50例,血糖控制均比较满意。34例糖尿病足患处痊愈,14例创面缩小、局部干燥,2例截肢。有效率96%。
讨 论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重要致残因素,主要原因是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代谢紊乱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5]。对糖尿病足的治疗,首先要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利于伤口愈合;其次是彻底清创足部伤口,配合抗生素应用,合理的足部护理和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良好的护理可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愈率,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消除足部隐患,预防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9.
2 Bryant JL,Beinlich NR.How to star a nurse-managed foot care clinic[J].Orehopaedic Nursing,2003,22(6):437-441.
3 张月珍,卢玉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J].中国中西医综合杂志,2006,3:720-721.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73-01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最令糖尿病患者痛苦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障碍,合并周围血管病变,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动。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跛行,痉挛性疼痛,神经性水肿,皮肤慢性溃疡,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等。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1]。近年来,我科通过对15例糖尿病足采取全身疗法与局部处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2年4月~2005年12月共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562例的糖尿病患者,其中15例合并糖尿病足。15例中男6例,女9例,年龄51~73岁。平均糖尿病史10年,其中干性坏疽2例,混合性坏疽9例,湿性坏疽4例,坏疽部位分别为指趾和足底部,皮肤糜烂,呈暗褐色,足间变黑,溃疡,分泌物多。本组病例,通过监测血糖、全身治疗、局部护理,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控制在7.3 mmol/L,餐后2 h血糖10.6 mmol/L,1例患者避免了截肢,3例足部干燥结痂,创面缩小。3例足趾坏死后无进展,8例痊愈。
2 治疗与护理
2.1 全身治疗与护理
2.1.1 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是避免、阻止或延缓血管、神经病变的前提。所以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常规监测患者三餐前血糖,必要时监测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等,根据血糖变化调节胰岛素用量,尽可能使血糖降至理想范围内。
2.1.2 抗感染治疗首先给予经验抗感染治疗,通常选用广谱抗生素,然后留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后再选择合适的抗菌素进行治疗。要合理安排给药时间,维持有效浓度,保证药物最好疗效。
2.1.3 改善循环,营养支持糖尿病足感染后消耗增加,要加强支持治疗,注意营养供给。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注意营养状态评分,必要时给予白蛋白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创面修复。每日可给予黄芪、丹参、爱维治等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药物,以改善受损神经组织功能。
2.1.4 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每日两次皮下注射,以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2 局部治疗与护理
2.2.1 局部的换药对溃疡的愈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用软垫或软枕抬高下肢30~40℃,减轻溃疡部位负重。每日上午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理创面,对于脓疱,可用5 ml注射器沿疱下缘进行穿刺,抽取脓液,直至创面出血,充分清除脓性分泌物,并注意保持表皮完整性。用0.9%生理盐水清理创面后,用5 ml注射器抽取病人输注的抗菌素溶液反复冲洗创面,用浸有抗生素的纱布覆盖。下午,再用5 ml注射器抽取用0.9%生理盐水+盐酸山莨菪碱+胰岛素+爱维治配制的溶液均匀喷洒于创面,反复进行冲洗,渗透创面。以此减轻疼痛加速局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脂肪分解,K+核苷酸进入细胞,破坏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加快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2]。对于营养较差的患者,可抽取患者输注残余的白蛋白冲洗创面,局部给予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
2.2.2 预防危险因素穿鞋不当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3]。合适的鞋子可减少足部异常压力,减少胼胝、溃疡的发生,防止足部外伤[4]。多数患者对选择合适的袜子不够重视。一双合适的袜子,不但能保护双足,还可以减少足部与鞋子摩擦,更有吸汗作用,因此,鞋袜要合适清洁,宽松合脚,通气良好,避免长时间行走,尽量卧床休息。
2.3 心理护理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情绪为不稳定型,易激惹,易产生焦虑倾向。由于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患者由于控制饮食、长期服药带来的烦恼,对合并症的忧虑,产生恐惧、忧虑不良心理,使其对生活失去激情、信心,以致于消极、悲观,易于烦躁。针对这些心理特征,护士要密切护患关系,增进情感交流,做好护患沟通,争取博得患者信任,给予说服、劝告、鼓励、支持、稳定情绪,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 讨论
糖尿病足常常是由于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足,知识缺乏,忽略护理或处理不当导致足部细菌感染,引发糖尿病足部病变。本文通过对15例糖尿病患者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患者费用,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加强患者糖尿病知识教育,增强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做好自我防护,对预防糖尿病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丽凤.糖尿病患者足病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93-497.
[2]张虹.糖尿病足的护理10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13.
[3]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时间治疗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77-01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2],通过细致地教育与指导,能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用药时间准确、及时,能使药物发挥充分的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3]。
糖尿病的时间治疗与护理很重要[4]。如口服药,磺脲类须饭前30 min服用,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应在饭前5~20min服用,这两种药物均作用于β细胞,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但其作用机制不同,故时间有差异[5]。饭后服用主要指二甲双胍类药物,由于这类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故宜饭后服用。饭时服药物主要有阿卡波糖,其可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从而延迟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其他经口服用的还有中药汤剂、胰岛素增敏剂。另外,注射胰岛素更应守时,一般应为饭前30min[6],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后即可吃饭,基础类的甘精胰岛素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注射。监测血糖时间也很重要,有测空腹的、餐后两小时的、糖耐量试验更是把时间精确到分钟。锻炼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途径,每天锻炼应在餐后一小时开始,每次锻炼30~60min。每天进餐应定时、定量、定餐,时间治疗与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很重要。
1 研究对像
本研究对象均为南通市中医院糖尿病患俱乐部成员,他们为2009年~2010年部分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和两年来一直在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共64人,其中男32人,女32人,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5岁,所有患者按参加活动到达时间的早晚顺序编号,奇数干预组,偶数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文化水平相当,具有可比性,所有均接受。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
对干预组患者加强时间治疗和护理的宣传一月后,对所有患者在用药、监测、锻炼、用餐的时间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
2.2 问卷调查
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题如下:(1)根据个人用药不同是否在餐前、餐时、餐后规定时间内服药。若是用胰岛素治疗,根据胰岛素种类的不同,短效人胰岛素是否注射后30min后用餐,短效胰岛素类似物是否注射后即可用餐,中效和长效的胰岛素与进餐无关,但是否在固定时间注射。(2)是否每周坚持锻炼3~5次,每次持续30~60min。(3)是否进餐每天能定时、定量、定餐。(4)是否定时监测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若四个问题均为“是”即为依从性好,否则不佳。
3 结果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时间治疗和护理相关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干预组依从性好的占78%,对照组依从性好的仅占47%。
3.2 影响治疗时间依从性的原因分析
用药、监测、锻炼、进餐时间的遵守,也是合理用药的标准。影响时间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1)患者年龄较大,记性不好。(2)用药品种多,易混淆。(3)患者对时间治疗与护理认识不够。(4)碍于情面,特别是聚餐时,不愿让其他人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不能定时、定量、定餐,耽误了治疗。(5)炼意识,推脱工作忙、家务忙。(6)近期身体很好,不到医院检查。
3.3 干预措施
针对影响糖尿病患者时间治疗与护理的相关因素,笔者对干预措施进行了总结如下:
3.3.1 帮助老年人养成定时用药、进餐、散步及监测的习惯,将药放在固定、醒目的地方,瓶签上的字要大、清楚,并用闹钟或备忘录提醒。
3.3.2 向患者耐心解释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及时间治疗的重要性。向患者反复说明并让其掌握、自觉遵守。
3.3.3 向患者强调定时监测的重要性,因为血糖偏高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
3.3.4 锻炼对血糖控制影响很大,让患者制定一个锻炼计划,让患者像对待工作一样对待锻炼。
3.3.5 若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进餐时,应在到点进少许干粮,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终生病,往往需要终身地治疗及生活干预,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的时间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疗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房亚琴.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07-108.
[2] 赵志芳.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89例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2):1178-1179.
[3] 贡爱军.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 黑龙江医药.2010,23(6):1063-1064.
[4] 沈方娥,何海丽.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09, 16(5):952-953.
1 饮食治疗的护理
饮食治疗的护理是对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 ß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1.1根据病人自身体重和状态,估算一天中大致消耗的热量。
一般情况下:休息状态的成人:每日83.7-125.5KJ(25-30kcal)/kg,轻体力劳动者:125.5-146.4kg(30-35kcal)/kg,中等体力劳动者:83.7-167.4KJ(25-40kcal)/kg,重体力劳动者:每日167.4kJ(40kcal)以上。生长发育期、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10%--20%,过重或肥胖者相应减少10%-20%。对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分配。脂肪;每日0.6-1.0/kg,约占热量的30%。蛋白质;每日0.8-1.2/kg约占热量的12%-15%,其余部分碳水化合物补充约占50%-60%。
1.2三餐分配:按食物内容分表将上述热量折算为1/5,2/5,2/5,或1/3,1/3,1/3.三餐饮食的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防止血糖波动过大,这样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按此食谱食用2-3周血糖应下降,多数轻症糖尿病病人,病情逐渐好转,血糖、尿糖基本恢复正常,若血糖、尿糖控制不佳时可加用药物治疗,但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避免低血糖,应作必要的调整,可与两餐中或睡前加餐,但应包括在总热量中。在治疗过程中,常规检查病人血糖或尿糖。
2 休息、活动指导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还可避免肥胖和精神过度紧张。运动疗法应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指导病人进行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在医护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方式有慢跑、太极拳、游泳、健身操、散步、气功及家务劳动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在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亲人电话号码的病情卡以应急。
3 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
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CHB、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告诉患者磺脲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厌食、胃酸分泌增多,腹部烧灼感,同时服用制酸剂可减轻或防止发生。服用剂量过大或饮食不配合可发生低血糖反应。较少见药物过敏反应、粒细胞减少、贫血、皮肤瘙痒和皮疹等。双胍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口干苦、金属味、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上述口服降糖药物对肝、肾功能减退者不宜使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溃疡病、胃肠炎病人应忌用。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
4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4.1 胰岛素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禁止冷冻。为防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小时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用1ml空针抽取所需要量作皮下注射。药瓶和皮肤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可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有计划、按次序地更换注射部位。避免二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可防止注射部位组织萎缩或增生。当有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时,先抽取长效胰岛素,以避免长效胰岛素中的鱼精蛋白锌与瓶中的短效胰岛素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注射胰岛素时间为餐前30分钟,注射后按时进食,以防止低血糖。
4.2 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晕、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药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罕见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护士应做好抢救的准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治疗的因素较多。病人情绪、饮食、药物剂量是控制病人血糖的关键。所以对糖尿病的护理要特别仔细和耐心。多与病人沟通,注意随时调整病人食谱、餐量与餐数。有利于疾病康复、早日出院。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30-01
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病,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为痛苦的慢性并发症。由于对糖尿病足缺乏特效疗法,如果经内科积极保守治疗仍控制不住病情发展,一旦出现肢体坏疽,只能行截肢手术。对于一名糖尿病患者来说,治好足部溃疡十分重要,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对足部的伤口不注意护理或护理不当,而导致发生糖尿病足的。临床上曾遇1例糖尿病足患者,密切配合医生护士,在严格控制血糖、被动脂抗凝及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终使溃疡愈合,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65岁。因痛性溃疡3天入院。该患者双足皮温低,足趾发绀,左足趾跖痛性痉挛,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足底第一跖处皮肤可见2×3c的浅表溃疡,疼痛明显。既往有糖尿病史13年,入院后查血糖14mmol/l,诊断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