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31 10:23: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篇1

【关键词】 髌骨骨折术后护理;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71-01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髌骨骨折35例(粉碎性髌骨骨折14例)本组均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32至78岁,平均54岁。内固定类型:可吸收螺钉10例,爪髌器8例,克氏针+张力带12例,空心钉+张力带5例。住院天数:15至37天,平均23天。

2 术后护理

2.1 一般护理 髌骨骨折患者一般多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可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护理,如高龄或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时,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吸氧、心电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肢皮温、颜色、肿胀、活动等情况。

2.2 疼痛护理 查明是切口疼痛,还是绷带束缚太紧,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

2.3 饮食护理 大便通畅后,鼓励进食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水。

2.4 肿胀护理 术后肿胀为创伤性水肿,一般术后22-36小时达到高峰,需要患者从入院后开始持续抬高患肢,膝下垫一软枕,高于心脏水平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保持患肢中立伸直位,必要时使用脱水药物。

2.5 康复护理 在不影响骨折稳定和愈合的前提下,尽早开始患肢膝关节功能练习,较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和年老体弱者可适当延缓功能锻炼。

2.5.1 初期(一周内) 在术后24小时开始卧位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用力紧绷和放松。每次收缩停留5秒,30下/次,3次/天;利用下肢持续被动运动(CPM)机进行膝关节的持续被动运动,一般30度开始,每天增加5度,每次40分钟,2次/天。并增加髋、踝关节的主动运动和直腿抬高练习。

2.5.2 中期(第2-3周) 继续初期的康复治疗,患者可带石膏扶拐患肢非负重下地行走。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5-10分钟,每次锻炼行走后患者要抬高患肢以减轻患肢的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

2.5.3 后期(第4-6周) 此时可去除石膏或支具拍X线片,通常髌骨骨折已愈合或接近愈合。可以在CPM机上练习膝关节被动活动。并嘱患者行主动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继续初期的肌肉力量训练。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应循序渐进。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宜。患者可扶拐患肢部分负重行走,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10分钟,以增加肌肉力量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第六周后,可让患者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主动下蹲练习等,以增加肌肉抗阻训练。

2.5.4 相关事项 如有外固定,应注意石膏或支具的卡压和松动,折断,以免导致骨折固定失效,骨折移位,影响愈合。功能练习应循序渐进,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宜,注意迟发深静脉血栓等形成。

3 小结

通过对35例髌骨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6个月18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6 12个月17例部分恢复(18个月后膝关节基本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动作和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满意,所以术后力争早期康复锻炼,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篇2

(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0例髌骨骨折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分两组:实验组50例,术后即应用CPM关节器进行被动运动,期间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50例,术后行常规主动功能锻炼。并做好相关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疗效均满意,CPM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CPM的应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关键词】CPM;髌骨骨折;护理【中图分类号】R2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71-01 髌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有移位的髌骨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往只强调手术方法的改进,不注重康复护理,因而有许多患者由于担心切口裂开、骨折移位、出血等而不敢早期活动,导致关节粘连、股四头肌挛缩、关节囊挛缩,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1]。我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00例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系统的功能康复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髌骨骨折100例,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16-75岁,平均45岁;横骨折56例,粉碎骨折44例。1.2 护理方法:实验组50例,术后即应用CPM关节器进行被动运动,期间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50例,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并做好相关护理。① 康复护理:早期功能锻炼:(1)髌骨推挤按摩:术后轻柔地推挤按摩髌骨,每4h一次,以防止髌骨粘连。(2)股四头肌主动锻炼:麻醉过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行患肢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趾屈背伸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且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健侧肢体可自主活动,以舒适为宜。(3)直腿抬高练习与弯腿练习:术后第一天,指导患者用力伸直膝关节,并使踝关节背屈,用力抬高患肢,即屈髋超过80。时鼓励患者自行稳定肢体员10s左右,然后放平患肢。嘱患者坐起,首先可在床上进行,两手置于膝关节两侧,协助膝关节缓慢屈伸,逐渐增加强度。适应后再嘱患者坐在床边,小腿凭借重力作用垂到床下,达到90。然后将健肢放在患肢前方,患肢向后压,即可增加屈膝角度。适应后可扶床下蹲、站起等活动。(4)院外锻炼指导:患者出院前向其讲明主动及被动活动的重要性,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并定期复查。

早期功能锻炼时责任护士应在旁指导,对训练中不成功的动作要耐心纠正。对患者每次的锻炼及细微进步都给予肯定,以增加患者信心。有些患者由于担心切口裂开、骨折移位、出血等而不敢活动或活动少,应采取真诚、耐心负责的态度,配合主治医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进行锻炼。对于疼痛难忍者,可给患者应用止痛药并耐心鼓励、同情理解患者,同时取得支持,也可适当减少锻炼次数及强度。注意锻炼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时间由短到长,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只能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切忌被动粗暴的锻炼、按摩。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要防止患者跌到等意外情况的发生。② CPM应用及护理:术后将患侧肢体放在CPM机上,绑好固定带,起始角度为30。,1 min~2 min完成1个屈伸运动,每日递增5。~10。,每天两次,每次活动的时间90~120 min。在CPM锻炼间歇期行股四头肌收缩,直接抬高锻炼及膝关节运动。CPM使用时间为lO~14 d。使用CPM机注意事项:(1)将患肢置于下肢关节康复器上,必须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因外旋压迫腓总神经。由专人负责指导,观察患者的锻炼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调节装置,应用时间、次数应严格按医嘱执行。持续被动活动早期活动度不宜太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以后逐渐增加活动范围。(2)主动训练与被动锻炼相结合:在CPM机使用间隙期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先按摩患肢10-20 min,使肌肉放松,然后嘱患者行膝关节的屈伸治疗,每次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3)记录CPM活动的时间与活动范围,评估患者的合作与活动的效果,评估记录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注意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末端的血循环的情况,注重患者的主诉,及时与医生沟通。适当调整好CPM的活动角度范围。(4)CPM的健康宣教:通过详细的说明及应用图解让患者明白CPM活动的原理,打消患者因害怕骨折的移位而不愿进行活动的心理。③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术后康复过程。病人返回病房后告诉患者手术顺利,以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早期锻炼时,告知患者术后3天伤口疼痛会比较剧烈,后期疼痛会逐渐减轻,如疼痛难以忍受,医生会给以药物减轻疼痛;伤口疼痛会直接影响膝关节的术后功能锻炼,因此要鼓励患者正确对待术后疼痛问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促进早日康复。患者出院前,应告知坚持锻炼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进行正确的锻炼,消除活动会导致切口裂开、骨折移位、出血等问题的不良心理。2 结果3个月随访时,对膝关节活动状况进行评定,分为四级:优:患肢关节活动在正常范围;良:正常范围的50%以上;差:正常范围的20%~50%;强直:正常范围的20%以下。两组膝关节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优良率分别为98%和94%,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P

篇3

【关键词】 膝关节 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52―02

髌骨骨折后由于膝关节活动受限导致膝关节僵直、屈曲受限活动障碍,影响下肢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损伤后早期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利于关节面的磨合,促进关节液的循环,有利于关节面软骨的修复,防止关节内及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关节炎的发生,维持肌肉的收缩运动,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1]本组30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髌骨爪内固定处理,术后X线显示对位,对位对线正确或基本正确,将其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髌骨骨折进行护理,观察其关节功能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髌骨骨折病人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5-75岁,左侧12例,右侧24例,均行髌骨爪内固定术。

1.2 分组

将3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8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术后当天即行关节肌肉功能锻炼,等长肌肉收缩,之后根据关节肿胀程度进行患肢负重训练,全身活动,增加关节活动,B组18例,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第四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康复治疗

2.2 抗炎、消肿

术后即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15~20cm,第1~3d同时间歇性、交替进行小腿部和股骨部肌肉有节律运动性或静力性的收缩和放松,每次收缩持续6S,收缩和放松持续时间的比值在1:2左右,可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加速渗出液的吸收,以不引起肌肉疲劳为宜。同时膝关节置于微屈10°,使髌骨前部保持一定的张力,有利于骨折端的轴向加压和髌骨关节的自身磨造及慢性复位[2]。创面有软组织损伤局部炎症反应明显,创面暴露处提携式紫外线治疗仪进行床旁照射治疗,利于消炎、抗感染、减少渗出和促进创面愈合。

2.3 防止肌肉萎缩

术后第1d即开始至第一周内增强等长收缩练习,早期等长收缩练习以保护关节不受异常应力作用,且不易引起有肌肉损伤的炎症反应。方法:分别收缩股四头肌绳肌,持续收缩6S,休息,重复20次一组,每天3组;或每组肌肉持续收缩10S,休息,重复10次一组,每天10组。

2.4 “负重”训练

针对患肢长骨受应力作用,促进骨质再生,防止骨质疏松。[3]方法:练习卧位时,用足底部蹬床尾护栏,每次10分钟,每天3-5次。

2.5 全身活动

加强非受累肢体活动,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躯体代谢活动和体能。方法:锻炼上肢支撑躯体的肌力训练,为拄拐行走做准备。

2.6 增加膝关节活动

第3天开始被动运动借助他人、自身体重和器械被动屈膝。被动运动中注意用力均匀缓慢,牵拉关节同时被动屈曲直到稍过痛点为止,保持一定时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关节肿痛,程度应控制再运动后次日晨起肿痛消失,若未消失则说明前一日运动过量。

2.7 康复评定标准:

治愈:无肌肉萎缩,膝关节伸屈范围达130°~140°,并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及工作;显效:无明显、肌肉萎缩、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膝关节伸屈达100°~120°,日常生活无妨碍;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膝关节主动伸屈达70°~90°,功能活动受一定影响;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主动伸屈

3 结果

对36例膝关节外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结果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59分。A组14例优,患者在术后一个半月基本恢复日常生活,需扶拐行走避免负重,4例为良,无中和差者,优良率为100%;B组7例优,5例良,4例中,2例差,患者3周-4周内日常生活可自理,需扶拐上下楼梯行走间断休息,避免负重,优良率为66%。从结果可以看出早期康复护理显然降低膝关节功能及废用性萎缩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致残率。(见下表)

3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评定结果

优 良 中 差 优良率(100%)

A组(例) 14 4 100

B组(例) 7 5 4 2 66

4 讨论

膝关节两端的骨折损伤关节面,造成关节内外粘连,患者下肢骨折后制动时间长,固定中难以进行有效的关节活动,静脉血及淋巴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浆液纤维性渗出物和纤维蛋白沉积,关节内及周围组织易发生纤维性粘连,加以关节囊、韧带,通过关节的肌肉、肌腱的挛缩,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炎的发生,预防制动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恢复关节功能。[4]

4.1 康复护理 护理对策 由于膝关节骨折的多样性,需了解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手术复位程度、内固定稳定程度,应根据康复医学原则和康复护理内容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出康复护理计划,包括开始时间、初始角度、每日增加的度数、每天的活动时间、治疗周期、出院后的活动方法。

4.2 心理护理 (1)在患者的传统观念中,骨折治疗应以制动为主,因此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前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要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根据不同的性格、职业、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介绍一些成功病例,了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其信心。还要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对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讲解长期制动的并发症,下肢关节运动的优点,骨连接端有足够坚固的内固定等,使其消除顾虑,增强治愈的信心,自觉配合治疗。严格防止患者主动对抗,防止内固定及骨折移位。(2)术后患者可使用镇痛泵,减轻疼痛,以利于配合。

4.3 康复治疗中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听取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根据患者的承受力调整速度及活动弧度,加强防护措施,勿操之过急,密切观察敷料包扎、渗液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完整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关节内手术后,放置负压吸引管时,在运动时应妥善固定吸引管,以防止吸引管脱出,影响血液和滑液的引流。

4.4 术后3d以内是缓解疼痛的重要阶段。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多与麻醉科合作采用静脉自控性镇痛泵,维持少量定时给药,对某些耐痛能力极差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时间,对某些身体素质及耐痛能力较好的患者亦可采用口服或肌内注射止痛药。随着患者术后身体、心理耐受力增强,镇痛措施逐渐撤消,从而避免某些止痛药的成瘾性。

参考文献

[1]. Boldin C,Fankhauser F,Hofer HP,et al.Three-year results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treated with the LIS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5(4):222-229.

[2].贾维东,徐义勇,刘瑶,等.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2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2):134-135.

篇4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重建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2009年2月-2010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均于术后进行功能重建,统计其治愈率,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本研究38例患者中恢复时间为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其中36例患者达到功能恢复,2例患者为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4.73%。结论: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功能重建;康复护理

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femur)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骨折,以局部压痛、疼痛、肿胀,出现旋转、成角、缩短畸形,异常活动、可扪及骨擦音为主要表现。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本文对我院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重建康复护理,具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0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74岁。其中13例中下段骨折,15例中段骨折,10例中上段骨折。21例左侧股骨干骨折,17例右股骨干骨折。

1.2 护理方法:对所有患者于牵引前进行皮肤护理,牵引时注意绷带、牵引肢体情况、预防并发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解除牵引后护理等综合护理。

1.3 疗效判定:参照欧长代[1]疗效评定标准。差:旋转畸形大于15°,成角畸形大于25°,重叠移位大于2.0cm,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大于20°;可:旋转畸形在10-15°之间,成角畸形在15-25°之间,重叠移位在1.5-2.0cm之间,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10-15°之间;优:旋转畸形在5-10°之间,成角畸形在10-15°之间,重叠移位在1.0-1.5cm之间,膝、髋关节活动较健侧减少10°以内。

2 结果

本研究38例患者中恢复时间为3-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标准,其中36例患者达到功能恢复,2例患者为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4.73%。

3 讨论

股骨干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包括股骨髁上2-5cm至粗隆下2-5cm的骨干。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或重叠,另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应加强术后功能重建护理,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

综合护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牵引前护理:牵引前应避开伤口处,剃尽毛发,擦净皮肤油污,涂上滑石粉或安息香酸酊,增加胶布粘度,保护皮肤。(2)牵引时护理:保持床整、干燥、清洁,观察牵引绷带及胶布有无脱落或松散,抬高床尾利于体重作反牵引,确认牵引方向与近端肢体成直线,观察牵引肢体趾活动,温度,皮肤色泽,肢体远端血运及感觉,评估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鼓励患者多摄取含有纤维的食物,多饮水,预防便秘,开展功能锻炼,预防关节活动障碍[2],注意保暖,多做深呼吸,预防淤积性肺炎。(3)心理护理:对患者态度和蔼,针对患者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心理开导,使患者能心情愉悦,配合治疗。(4)饮食护理:避免患者食用酸辣、油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多摄入维生素D,多吃用清补肝肾的食品。(5)牵引后护理:为防关节僵硬,减轻肿胀,患肢下垫气垫以适当屈曲,关节僵硬者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进行下肢关节锻炼[3]。

初期每次锻炼1小时,每天锻炼2次,从0-10°开始,后可循序渐进,每日递增5-10°,增加训练幅度,直至90°时可停止训练,进行主动功能训练。为防止损伤和意外,个别感觉疼痛无法忍受的患者应减少训练时间和活动幅度。(6)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及护理要点,取得患者配合,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使患者坚持锻炼,整复固定后,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和脚趾自主活动。牵引结束后增加活动次数、强度和范围,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应逐步增加旋转摇膝、起立、蹲下、提腿等动作,恢复正常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出院后嘱患者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综上所述,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达到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长代.桥式石膏悬吊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J].中国骨伤,2003,16(3):169-170.

[2] 顾沛.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58-259.

篇5

关键词 膝关节骨折 术后 康复护理

膝关节是人体功能比较复杂的大关节之一,膝关节骨折引起的骨科创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部分骨折需要手术治疗。膝关节的功能受手术后长时间关节固定情况的直接影响,若功能锻炼不能在固定期间及固定物拆除后早期恰当进行,关节会导致功能下降甚至僵硬、强直。2009年1月~2010年2月对膝关节骨折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功能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35例,妇25例;年龄18~67岁,平均4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天,其中股骨髁骨折18例,胫骨平台21例,髌骨骨折21例。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的方法。其中,股骨髁骨折用解剖钢板、国产锁定钢板或逆行髓内钉给予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国产锁定钢板或解剖型钢板给予固定,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硬膜外麻醉,在术后48小时留置镇痛泵进行止痛。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检测,观察术肢皮肤颜色及肿胀的变化,有无出现张力性水疱,若术肢出现瘀斑或张力性水疱、高度肿胀等情况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要对术口进行观察,若切口有渗液情况,或切口辅料有液体渗出或渗液的颜色异常,应及时对辅料进行更换。注意切口的观察,对引流管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做好记录,预防并发症和术区出血的发生。同时,要做好引流袋的及时更换,直至引流管拔除。

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其认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了解康复的方法和原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对功能锻炼可能会延缓骨折愈合或移位的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康复锻炼应依据渐进的规律,进行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避免急于求成。同时让患者认识到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较长,在中间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患者的焦虑心理,增加护理依从性。

功能锻炼康复护理:早期嘱患者抬高患肢,可利于消除患肢肿胀,促进患肢静脉回流。为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对恢复过程比较顺利的患者,可指导其在第3天进行手术部位相邻关节主动进行活动,掌握好活动力度,每个关节至少20~30次,以手术关节不过度疼痛为宜。可指导患者在术后第5天进行术肢肌肉的收缩活动,锻炼的强度渐进增加,每日两组肌肉,加大相邻关节的活动力度,每组肌肉的收缩为20~30次,同时在早期功能锻炼时可使用CPM,把握好运动的频率,可从早期的最慢为13分钟为1个周期开始,再根据术肢的恢复情况渐增到90秒为1周期,锻炼时间为每天5个小时以上,患者可耐受为宜,可递增强度,若骨折伴有韧带损伤,可在2~3周后进行CPM的功能锻炼。在2~3周后作受累关节屈伸主动运动,可每天取下固定物,同时对挛缩、粘连的组织进行缓慢温和的牵伸,20~30次/天。在4~6周后,可对患者患肢进行定负荷的康复训练,可按体重的25%、50%、75%、100%,采用阶段负荷的方式,逐渐增加负荷量,也可进行上下楼梯训练。

疗效判断标准[1]:①优:无疼痛、膝关节无内外翻角度,活动度正常,行走正常;②良:偶感疼痛,无内外翻角度,膝关节活动角度为121°~140°,行走可接近正常;③可:轻微疼痛,内外翻角度<10°,膝关节活动角度为90°~120°,患者可行走500米;④差:疼痛经常发生,内外翻角度<15°~20°,膝关节活动度<90°,可行走100~200米。

结 果

本组60例患者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膝活动度进行评价,优45例,良15例,患者均可正常工作及生活。

讨 论

膝关节骨折大部分为暴力引起,在中青年人群中多发,膝关节执行复杂关节功能的滑车关节,在骨折后患者因关节活动限制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多存在焦虑紧张,对能恢复关节功能失去信心,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减轻其压力,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术后进行康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关键作用,制定详细的康复护理方案,避免患者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2],科学、合理的对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康复的护理干预,可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症,最大限度的恢复肢体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