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口腔健康指导范文

儿童口腔健康指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31 10:23: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童口腔健康指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童口腔健康指导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进行口腔检查儿童。纳入标准:年龄3~10岁;首次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既往无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标准:存在牙齿缺损;合并全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儿童及其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7±1.28)岁。干预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4±1.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常规健康教育,调查儿童口腔清洁及牙齿保健情况、指导儿童正确刷牙、指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等,每2个月进行1次。干预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视频与图片、宣传讲座进行健康宣教,向儿童发放以生动趣味图画为主的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数、正确刷牙姿势、不良口腔习惯及其危害等内容,向家长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手册,纠正家长如龋齿无需治疗的错误的口腔保健观念,指导家长正确刷牙方式、日常口腔护理内容、限制儿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向儿童及家长宣传局部用氟的好处、沟窝封闭的重要性,鼓励儿童积极提问,耐心、详细地解答儿童与家长的疑问;介绍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增强儿童与家长建立防龋齿意识,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监督;介绍儿童常见不良饮食习惯,强调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向儿童与家长推荐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叮嘱家长严格控制儿童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甜食、酸性食物;强调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叮嘱家长定期带儿童来院检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健康教育每2个月进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针对个别儿童与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刷牙情况(正确刷牙姿势、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2次)、不良口腔行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刷牙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保持正确刷牙姿势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数≥2次比例69.57%均高于对照组的43.48%、39.13%,刷牙时间(2.96±0.42)min长于对照组的(1.78±0.3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口腔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分别为4.35%、2.17%,均低于干预前的21.74%、13.04%,且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篇2

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录入数据,经逻辑核对后导入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调查对象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刷牙指导354名(100%),实施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184名(51.99%);龋齿检出率53.67%,软垢检出率98.02%。上前牙异常检出率18.36%.

2.2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口腔保健行为知晓情况从表1可见,活动后儿童口腔保健行为知晓情况比活动前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从表2可见,活动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活动前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前、后口腔保健行为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较活动前口腔保健行为知晓达到“好”者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活动后达到“好”者303名(85.59%),“差”者4名(1.13%)。活动前口腔保健知识知晓达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活动后达到“好”者332名(93.79%),“差”者11名(3.11%)。口腔保健行为、知识知晓在活动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龋病高发,口腔保健行为不良。

口腔健康行为是预防口腔疾病的有力措施。做好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提高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其自我口腔保健意识,这对于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及预防龋齿、牙周病有重要的意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龋均为0.54。本调查发现,354名6~12岁儿童龋齿检出率53.67%,软垢检出率为98.02%,说明该人群患龋率较高,口腔卫生状况很差。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通过正确的刷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减少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因此,对该人群进行有效刷牙指导十分必要。口腔保健行为是指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饮食行为、选择预防措施的保健行为(涂氟、窝沟封闭等)及口腔服务设施利用行为(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就医)等;口腔卫生行为包括开始刷牙的年龄、刷牙频率、家长是否监督刷牙、是否使用含氟牙膏等。儿童龋病与口腔保健行为关系密切。每天使用含氟牙膏是保护儿童牙齿的基础。

本调查显示:50%以上的儿童对每天刷牙次数、刷牙方式、刷牙时间,刷牙出血说明牙龈不健康,蛀牙需治疗,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细菌是引起蛀牙的主要原因等口腔保健行为与知识有正确认识,优于王琳等的调查结果,可能与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集中来自城市,生活条件较好,受教育状况较佳有关;其次也可能与我国对口腔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和“爱牙日”活动的开展,一些基本的口腔健康行为和知识已被大多数学龄儿童掌握有关。但是,含氟牙膏防龋、正确使用牙线、甜食与龋病的关系、什么是“六龄牙”等相关知识,还没有被广大儿童了解。本研究结果提示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该人群口腔保健行为与知识的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

本调查中,354名6~12岁儿童活动前对口腔保健行为知晓达到“好”者仅为18名(5.08%),“差”者207名(58.47%),口腔保健知识知晓达到“好”者137名(38.70%),“差”者128名(36.16%)。经有效刷牙指导、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后,口腔保健行为及知识知晓达到“好”者分别为303名(85.59%),332名(93.79%),活动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口腔医疗机构举办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儿童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及口腔保健知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路芝映的研究也表明在儿童牙科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儿童及其家长口腔健康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本研究将“爱牙”杯钢琴赛融入健康促进活动,并采用口腔保健知识林探秘活动,增加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使儿童和家长更乐意参加和接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篇3

作者:吕健 王万春 姜辉 于艳玲 曹奕 邓婧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的指导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12岁儿童3个班,共180人,分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指导组(简称模式指导组)60人,医生指导组60人,对照组60人,通过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测定和问卷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探讨该模式的指导效果。结果 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9.79、12.43,P

【关键词】 儿童;农村人口;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卫生保健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working mode on oral hygiene guidance for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sisted of 180 12yearold children of grade 6, three classes, from a rural primary school, who wereequally randomized to three groups as: workingmode guidance (WMG) group, doctor guidance (D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 was appraised via detection of dental plaque index (DPI)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and a questionnaire on the knowledge awareness. Results The DPI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guidance, both by doctor and working mod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9.79,12.43;P

[KEY WORDS] child; rural population; oral hygiene; working mode; health care survey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比较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卫生宣教落后,儿童基本没有口腔卫生的保健意识有很大关系。因此,建立一种可行的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创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包括教育视频、展板、幻灯、教案、讲稿、手册以及教师培训等内容),本模式通过专业医生对幼儿园、学校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由教师以生理卫生课的形式对农村儿童开展口腔卫生指导,以期达到改善我国农村儿童口腔卫生状况的目的。现将该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12岁儿童3个班,共180人,分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指导组(简称模式指导组)60人,医生指导组60人,对照组60人。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

1.2 口腔卫生指导工作内容

模式指导组和医师指导组儿童分别由模式指导教师(参加过由当地教体局组织,专业医生举办的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培训)和口腔医师以一节生理卫生课的形式开展口腔卫生指导。内容如下。①正确刷牙方法的教育:通过视频、模型演示、幻灯讲解、现场指导的形式向学生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本模式指导方法采用巴斯刷牙法[1],并对磨牙颊侧面以及全口牙舌(腭)侧面的清洁做重点强调。②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教育:通过各种讲解、演示、指导,对牙刷、牙膏的选择及刷牙的时间、次数等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进行教育。本研究入组者均免费提供相同品牌、质量的牙膏、牙刷。对照组不做口腔卫生指导。

1.3 口腔卫生指导效果评价

①牙齿菌斑指数测定:对3组学生在口腔卫生指导前1 d早7:30在学校现场刷牙后和指导后1周早7:30在学校现场刷牙后进行牙齿菌斑指数测定。菌斑指数计数采用QUIGLEYHEIN 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记录[2]。分为0~4度,每位受测者利用菌斑显示剂染色后检查16、21、24、41的唇、颊面,44、36的舌面,个人记分为每个牙记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②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知晓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刷牙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在学生2次菌斑指数测定同时,当场发放、回收调查问卷,统计3组学生问卷知识知晓情况。

1.4 牙齿菌斑指数测定质量控制

牙齿菌斑指数测定都是在自然光线下,均使用统一的平面口镜和牙周探针,固定由1名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测定。每次抽取10%的受检者做重复检查,2次检查符合率为96%~97%。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及PPMS 1.5[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指导前及指导后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牙齿菌斑指数测定

指导前各组间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07,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9.79、12.43,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后牙齿菌斑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1.16,q=9.86、9.46,P0.05)。见表1。

2.2 问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情况

指导前各组间问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差异无显著性(F=0.01,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问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3.17、36.39,P

3 讨 论

牙齿菌斑是一种附着在牙面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态系,是造成龋病、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大量研究表明,牙齿菌斑量多者患龋率也较高[4]。研究表明,机械性控制菌斑能有效地预防龋病[5],而刷牙,尤其是巴斯刷牙法是最常使用、最简便易行的去除菌斑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6]。在本研究中,通过传授巴斯刷牙法和口腔健康指导,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菌斑指数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口腔卫生指导虽然投入较少,却可以使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洁行为,是预防和控制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最有效最廉价的方法[7]。

实验证明,每天刷牙2次,特别是睡前刷牙尤为重要,儿童有效刷牙,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降低儿童患龋风险[8]。因此,为提高儿童对去除菌斑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开展刷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模式在儿童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相应指导,使儿童从根本上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另外,本模式不仅通过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重视刷牙的现场指导,由于口腔内磨牙颊侧面以及全口牙舌(腭)侧面往往被儿童刷牙时忽略,同时儿童空间想象能力较低,单纯通过讲解很难让儿童理解刷牙的正确行为模式,达到理想的刷牙效果。本模式是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刷牙,由老师指导,让儿童直接感受正确的行为模式,以起到积极的指导效果。

我国口腔病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口腔卫生指导模式,只能通过“爱牙日”宣传这一单一形式,由专业口腔医师不定期开展工作,导致这项工作不具有科学性和连续性,而广大农村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广大农村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匮乏,口腔健康状况较差。本模式是针对农村儿童创建的一种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学校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就可完全承担,由于学校教育有便于组织,形式固定的特点,因此易于开展推广[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式指导组和医生指导组在指导后牙齿菌斑指数、刷牙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充分说明通过本模式工作,教师可以和专业医生取得一样好的指导效果,为这项工作的充分开展提供了基础。

本模式充分考虑到经济落后地区教育设施不完善,指导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可能无法发挥作用,特别制作了小型展板,供教师讲课使用,使本模式能够简便易行,在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也能够顺利开展。这种由教师在生理卫生课上通过讲解和现场指导的形式开展的口腔卫生指导,具有有效、经济、广泛、持久的特点,我们下一步将进行更大范围应用和推广,对该种教育指导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积极推动我国农村儿童口腔病防治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HARRIS N O, CHRISTEN A G. Primary preventive dentistry[M]. 3rd. Califomia: Appleton U Lange, 1991:3197.

[2]卞金有. 口腔预防医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778.

[3]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PPMS 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1): 9193.

[4]刘天佳. 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132.

[5]樊明文. 龋病学[M]. 贵州: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93.

[6]斐慧斌,吴雪. 对正畸治疗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43(10):918919.

[7]顾兴成. 邹城市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3,10(4):47.

[8]JACKSON R J, NEWMAN H N, SMART G J, et al. The effects of a supervised tooth brushing program on the caries incre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itially aged 5-6 years[J]. Caries Res, 2005,39(2):108115.

篇4

[关键词]调查研究;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

[中图分类号] R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a)-0166-03

Investigation on cognitive application statu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mong preschoolers parents

LU Ai-yu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outhern District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5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ve application statu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among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Methods A total of 1000 preschool children parents from five kindergartens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 in our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preschoolers parents,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was analysed.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parents brushing teeth before the age of 3 was 87.82%,and the awareness rate of brushing teeth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was 85.25%.The parents had higher cognition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in these two aspects,but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that baby teeth was broken to treatment,pit and fissure sealant could prevent dental caries,Choosing of fluoride toothpaste were low.The frequency of preschoolers parents helping children to brush their teeth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cademic qualifications,895 preschoolers parents acquired oral health knowledge mainly through radio and television,accounted for 55.87%,followed by the hospital publicity column,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newspapers,kindergarten mission,oral hospital staff.Conclusion Some preschoolers parents have low awareness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and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propaganda of oral health knowledge of parent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ral diseases in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 children′s oral health.

[Key words]Investigation and study;Preschool children;Parent;Oral cavity;Knowledge of health knowledge

流行病W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组的儿童患龋率高达66%,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家庭因素在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情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差、年龄小并且缺乏自制力,因此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还需家长的监督和指导[1-3]。本研究对100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本区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1000名作为问卷调查对象,抽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使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研究。剔除填写不合格的问卷10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895份,有效率89.50%。895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父亲201名,母亲649名,祖父母45名;小学学历230名,初中学历230名,中专及高中学历218名,大专及本科学历217名。

1.2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研究调查,调查问卷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设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儿童口腔卫生情况、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的干预方式、获取口腔健康知识途径等。调查问卷由5所幼儿园中的老师进行发放,并由调查组成员指导儿童家长进行填写,填写完成后由幼儿园老师收回,调查组成员进行核对,剔除内容回答不全的调查问卷。

1.3 观察指标

观察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以及学龄前儿童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相关途径。

2结果

2.1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分析

学龄前儿童家长对3岁前开始刷牙的知晓率为87.82%,早晚分别进行刷牙的知晓率为85.25%,家长对以上两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较高,但对乳牙坏了需要进行治疗、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选择含氟牙膏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具体见表1。

2.2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分析

46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日帮助儿童刷牙,53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周帮助儿童刷牙,19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偶尔帮助儿童刷牙,19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从不帮助儿童刷牙。进一步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增加,具体见表2。

2.3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相关途径分析

在895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中,500名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获取口腔健康知识,占55.87%;其次为医院宣传栏、社区健康教育、报刊、幼儿园宣教、口腔医院人员,具体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整体龋病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乳牙龋病发病率仍然持续上升。口腔疾病主要是由于口腔内细菌长期积累从而造成代谢物和菌斑引发,菌斑在牙龈和牙齿表面进行分布,从而产生破坏性物质,使牙龈和牙齿表面受到损害[4-6]。乳牙龋病的常见发病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其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了降低牙龈炎、龋齿等疾病发生,应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给予高度重视,这能够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7-8]。由于学龄前儿童自控能力差、独立性差、年龄较小,因此,大部分儿童日常口腔习惯均受到家庭的影响。据相关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行为主要受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高低的影响,因此,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进行研究调查,能为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提供有效对策[9-11]。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接触人员与生活环境均来自家庭。多项研究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家长认知度、行为、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家长主要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相关途径为广播电视,缺乏专业医生指导。由于大多数家长对儿童乳牙疾病问题的认知度较少,多数儿童就诊时已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从而使口腔疾病进一步加重,因此,家长应定期带儿童检查口腔,筛查口腔疾病并及时进行治疗[12-14]。此外,医院应组织口腔科医生到各所幼儿园和社区进行指导和宣教,有效加强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认知。医学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后第6个月便可进行刷牙,只有早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保健才能有效避免口腔疾病的发生。儿童发生口腔疾病后,口腔疾病越严重儿童发育水平就越低,同时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口腔健康均会受到口腔疾病与并发症的影响[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家长均不了解口腔疾病的严重性,大部分家长认为乳牙坏了不需要治疗,还有更多的家长不知道“六龄牙”的重要性,提示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度较低。此外,家长帮助孩子刷牙的比例较低,提示家长对儿童刷牙的重视度不高,因此需加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儿童刷牙的重视度[17-18]。由于儿童牙齿处于生长发育期,采用含氟牙膏进行刷牙能对儿童牙齿起到保护作用,其不仅能使儿童牙齿硬度增加,还能有效控制儿童口腔细菌活跃度,并且可以修补儿童牙釉质,因此,家长应将含氟牙膏作为家庭使用牙膏首选,并长期给予儿童使用,从而有效降低儿童龋齿病发生率[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家长对3岁前开始刷牙的知晓率为87.82%,早晚分别进行刷牙的知晓率为85.25%,家长对以上两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度较高,但对乳牙坏了需要进行治疗、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选择含氟牙膏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较低;46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日帮助儿童刷牙,53名学龄前儿童家长每周帮助儿童刷牙,19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偶尔帮助儿童刷牙,192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从不帮助儿童刷牙,进一步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家长协助儿童刷牙的频率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增加;895名学龄前儿童家长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获取口腔健康知识,占55.87%,其次为医院宣传栏、社区健康教育、报刊、幼儿园宣教、口腔医院人员。

综上所述,部分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度不高,应进一步提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这能有效减少儿童口腔疾病发生,进而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玲,忠良.2299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调查[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S菊珍,许永泽.农村学龄前儿童龋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2-23,26.

[3]石兴莲,程华刚,王鹏,等.遵义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4):487-488.

[4]马小青,张学军.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4):79-80.

[5]郭洪菊,陈华,罗磊,等.绵阳市学龄前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58-2760.

[6]汪缨,蒋锦丽,王超君,等.杭州市2014年外来学龄前儿童口腔患病状况及卫生行为习惯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5):73-74.

[7]白云洋,张笋.天津城区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43-345.

[8]石兴莲,程华刚,杨德琴,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5):6236-6239.

[9]刘婉,王晓娜,吴君怡,等.浅析家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认知度的城乡对比[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4):648-649.

[10]董楠.社区3~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现状及护理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5.

[11]朱晗.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初探[J].中国保健营养,2013, 23(4):1738-1739.

[12]庞艳蕾,冯昊,张惠兰,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9):5037-5039.

[13]刘君武.遵义市红花岗区5岁留守儿童早期龋现状及病因分析[D].遵义:遵义医学院,2013.

[14]张松杰,李骏,毋丹丹,等.西安市区881名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4):434-437.

[15]白h,江虹,曲美霞,等.北京市384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56-258.

[16]高薇,刘洪,严俊,等.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2):220-222.

[17]吉雅丽,王志刚,杨汴生,等.河南农村12岁留守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1):1185-1187.

[18]Vichayanrat T,Steckler A,Tanasugarn C,et al.Barriers and facilitating factors among lay health workers and primary care providers to promote children′soral health in Chon Buri Province,Thailand[J].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13,44(2):332-343.

篇5

【关键词】家长;儿童口腔;保健知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87-01

儿童口腔疾病的保健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而儿童乳恒牙疾病一直对儿童成长造成影响,也是家长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要全面掌握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加强家长口腔保健指导[1]。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以此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在2013年1月——5月对我院98名儿童家长调查,男性58名,女性40名。年龄28-38岁。学历:30名本科学历,36名专科学历,33名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

1.2调查方法在对家长进行调查之前,首先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确保调查人员符合相关要求,经考试合格后,再进行调查工作。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一致和准确,在录入数据时可选取双录入法。在调查时,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方法,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掌握情况、家长对儿童饮食控制情况及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等[3]。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收回98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

2结果

2.1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在本组研究中,98名家长,男性58名,女性40名。有45名男性家长认为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女性32名。需自己预防牙病,男性48名,女性30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男性44名,女性33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男性25名,女性。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男性35名,女性28名。不同性别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中,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牙齿好坏与自身保护有关,本科学历家长有26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需自己预防牙病,本科25名,专科2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8名。保护孩子六龄牙很重要,本科28名,专科31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1名。父母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牙齿,本科24名,专科30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5名。孩子乳牙龋齿需要治疗,本科26名,专科29名,高中及高中以下20名。认为窝沟封闭能够防止儿童龋齿,本科20名,专科学历18名,高中及高中以下10名。不同学历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对比,P

3讨论

儿童由于年纪小,没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和抵抗能力,无法照顾好自身。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儿童,要具备着耐心。在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方面,家长要指导儿童进行正确的刷牙方式,使儿童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儿童出现恒牙龋病。而在本组研究中表明,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性别无关,但与学历有关。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越高[2],同时也可以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可有效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习惯。反之,则越低,而儿童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同性别方面,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认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学历方面,家长学历是本科及专科学历,对儿童保健知识的认识明显高于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P

在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方面,首先要加强家长对口腔保健缺失知识。儿童出现龋齿是由于细菌与儿童口腔内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结合而发生作用,使牙齿脱钙,牙齿损坏,而出现龋洞。发生龋齿多是由粘在口腔内甜食引起的,这时,家长可以让儿童多食用一些具有高纤维的食物,比如蔬菜、瘦肉等食物可以对牙齿进行摩擦和清洗。儿童牙齿在排列拥挤、错位、重叠等接触方面,也很容易使细菌聚集,因此,家长要在给儿童补充营养时,也要让儿童多食用有些对牙齿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其次家长要注意儿童口腔卫生,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促进食物的吸收,也可对牙龈进行有效按摩。同时儿童在饭后和喝完饮料后,也要经常漱口,指导儿童正确刷牙,以此有效去除牙渍,保护牙龈健康[4]。最后要对儿童口腔健康进行定期检查。儿童在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六个月都要对儿童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以后期间可每六个月或一年进行检查。家长通过对儿童口腔健康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必须要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口腔保健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的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吉明,熊雪鹰,吴修建.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46(23):556-559.

[2]余红.浅谈儿童口腔保健与治疗中家长重要性的认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34(11):113-115.

篇6

【关键词】 儿童;龋病;发病因素;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73-02

龋病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见且患病率高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和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WHO也指出,防治龋病是核心的口腔保健工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物质进步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危害人类的健康。龋病不但可引起局部感染、可继发牙髓、根尖组织疾病、恒牙发育、对儿童面颊部生长发育有影响,而且由于疼痛引起进食减少,对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本文对2013年10月对辖区内113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饮食习惯及口腔保健与龋病的关系进行调查,以探讨儿童龋病的发病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对自贡市大安区马吃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4所幼儿园的3-6岁1135名在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的体检,开展龋病筛查。

1.2 方法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儿保医生按照《预防口腔医学》第5版教材中龋病的诊断标准[1]进行筛查,牙齿窝点隙、光滑面有明显龋洞,或有明显釉质下破坏,或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则记录为龋齿。在自然光线下使用口镜和探针进行口腔视诊和探诊,受检者取坐位或站位,生活习惯的调查则设定统一的调查表由儿童家长填写。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 研究证实男童和女童患龋率无明显的差别,男童为33.17%,女童为39.21%。其中,接受检查者男童630例,女童505例,男童患龋齿209人次,女童患龋齿198人次。

2.2 各年龄组儿童乳牙患龋率及龋均 辖区1135例儿童中,患龋病者407例,患龋病率为35.83%。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年增高。

2.3 生活习惯 儿童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有密切关系,由辖区内1135名儿童家长填写生活习惯的调查表显示,睡前经常喜好吃甜食、零食的儿童龋齿病率高于睡前少吃甜食、零食的儿童;父母对儿童口腔卫生不太重视、没有给予正确指导帮助清洁口腔、睡前没有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刷牙频率较低的儿童,龋齿病率高于经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儿童。

3 讨 论

3.1 不同年龄组儿童龋病发病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物过精过细,粗纤维素等洁齿物质减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甜食和零食的摄入量也增加,给龋齿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因此家长应对儿童饮食进行调节,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蔬菜等,并食用含钙较高的蛋类、肉等,少吃含蔗糖的食物。

3.2 儿童龋齿与口腔卫生和生活习惯相关 医生向家长宣传母乳喂养对于牙齿成长的好处,给予科学指导添加辅食。了解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有可能患龋病及口腔黏膜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或混合喂养儿的食物残渣易残留口腔,因此,需要每次喂完后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甜食饮料。4-6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应安排婴儿第一次看牙,以防新萌的乳牙患龋病,影响后续乳牙及恒牙的发育。每日早晚2次使用无菌纱布或者指套为小儿清洁乳牙。幼儿期:3-6岁时小儿乳牙全部萌出,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龋齿的作用,避免牙周组织发炎,以致影响恒牙正常发育,它可以弥补儿童刷牙不彻底带来的患龋风险。正确刷牙可以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细菌,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是防龋的重要环节[3]。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关系的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龋病行之有效且效果最好的措施[4]。医务人员走出医院,步入社区、学校、幼儿园,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爱牙知识,开展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传播,提高家长对龋齿危害性的认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结构,对幼儿园的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适时监控幼儿园的膳食营养情况。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从人幼儿园开始建立口腔健康检查档案。

着眼于未来,教育部门提倡家长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和习惯,指导小儿正确刷牙具有重要意义,使龋齿发病率降至最低,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口腔清洁习惯、定期检查习惯和正确就医习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5-284.

[2] 张玲,张绍强.2001――2005年深圳市龙岗区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成效分析[J].现代医学口腔医学杂志,2008,22(1):84.

篇7

【关键词】口腔健康;健康教育;龋齿;儿童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0-1568-02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龋病是儿童的常见病,也是儿童口腔保健最主要的内容。为了解本溪市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建立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防治的基础资料,我们于2007年6月对本溪市604名4~6岁儿童进行了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整群抽取本溪市4所幼儿园共604例儿童为调查对象,男313例,女291例;年龄4~6岁,其中4岁组216例,5岁组202例,6岁组186例。

1.2 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及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进行调查,使用统一设计的表格,调查人员为4名专业口腔医师。在调查之前和调查之中进行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均大于0.8,可靠度为优。口腔健康状况检查在幼儿园现场自然光线下进行,使用统一的口腔检查器械,每名儿童口腔检查时间约5 min,并对其中10%的受检儿童进行复查以确定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1.3统计学方法:调查资料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用百分率描述,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乳牙患龋情况:604例儿童中,乳牙患龋384例,患龋率63.58%,其中男童患龋196例,患龋率62.62%,女童患龋188例,患龋率64.60%。男女患龋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儿童间患龋情况不同,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

2.2 牙周疾病情况:604例儿童中,检出牙龈出血279例(46.19%),牙软垢74例(12.28%)。男童中检出牙龈出血146例(46.65%),牙软垢40例(12.78%)。女童中检出牙龈出血133例(45.70%),检出牙软垢34例(11.68%)。男女牙龈出血及牙软垢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牙周疾病患病情况不同,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本溪市4~6岁儿童龋病患病情况比较严重,龋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明显上升,乳牙龋病总患龋率为63.58%,但治疗率却很低,乳牙龋的总体充填率仅为15.06%,大部分儿童龋病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儿童牙龈出血、牙软垢的患病率也随年龄的增加明显上升,平均患病率分别为46.19%和12.28%。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本溪市早已对儿童口腔保健进行了健康教育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淡薄或口腔保健知识欠缺,依从性差,明知自己的孩子患有龋病,却不肯引导其积极接受治疗。这主要与口腔健康教育力度不够及有些治疗方法不易为儿童和家长所接受有关,致使干预性治疗不能顺利实施[2~3]。本次调查结果与WHO口腔流行病学资料库和相关的多项调查结果一致,表明龋病在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4]。这种状况与本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并没有像某些疾病那样,生活条件改善了,其发病率就能够自然下降。

3.2 儿童牙病防治策略:本结果显示,现有的预防措施尚不足以从根本上遏制儿童牙病的高发态势。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以口腔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儿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使家长与孩子都能认识到龋病的危害性;要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使之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还应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龋病,提高龋病的充填率。在充填防治方面应积极探索疗效可靠、经济、实用且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乳牙的保护率。

参考文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68.

[2] Disney JA,Graves RC,Stamm JW,et a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aries Risk Assessment Study: future developments in caries risk predictions[J].Community Dental Oral Epidemiol,1992,20:65.

[3] Kaste LM,Marianos D,Chang R,et al.The assessment of nursing cariesand itsrelationship tohighcaries in thepermanent dentition [J].J Public Health Dent,1992,52(2):64.

篇8

关键词:乳牙 龋病 防治

中图分类号:R78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087-02

龋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WHO将其列为世界范围内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对人群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的牙齿及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影响甚大。小学阶段恒牙易患龋病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1983年和1985年我国城乡儿童乳牙患龋率情况及青少年龋均比较发现,12和18岁年龄的患龋水平有显著上升,城乡青少年龋均上升幅度20%―40%。因此,预防龋病发生或早发现、早治疗极为重要。

1 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

乳牙龋病如不加以预防和及时治疗,将直接影响成牙的发育,并给儿童心身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出生后6个月开始到2岁左右是乳牙的萌出期,恒牙的硬组织大部分也在出生后到3岁以前形成,因此,这段时间内母亲对婴幼儿口腔健康的疏于护理,不仅能促进ECC的发生,由此可引起儿童的营养不良及全身各种疾病,还能导致恒牙发育缺陷。另外有研究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程度与ECC也有密切的关系。父母的文化程度低,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其子女ECC的发病率就较高。[1]因此,儿童口腔健康的维护与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让其督促和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防止乳牙龋病发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降低龋病的发生率,但是没有规律的母乳喂养一样可以造成龋病。所以我们提倡尽量减少夜间喂奶次数,喂完奶后用清水清洁口腔,1岁后逐渐给孩子断奶,训练孩子用杯子喝奶,而不是用奶瓶;养成孩子喝白开水的习惯,控制碳酸饮料的摄入。另外糖是孩子生长发育的能量,不能绝对限制孩子吃糖,但可以限制糖的摄入次数,只在进餐时间吃糖,最为重要的是缩短糖类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尽量少吃饼干、软糖等黏附性比较强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这样能摩擦牙面起到清洁作用,有助于口腔的自洁,同时锻炼儿童的咀嚼功能,促进颌骨发育,防止牙列拥挤。

3 合理使用氟化物

氟主要通过降低牙釉质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干扰致龋菌代谢以及抑制致龋菌多种代谢酶的活性而达到防龋效果。目前切实可行的氟化物的应用是使用含氟牙膏,但由于学

龄前儿童吞咽功能发育不完善,6岁以前的儿童又为恒牙牙冠矿化阶段,因此,学龄前儿童应在家长或监护人的帮助、指导及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不超过3次,每次用量不超过0.5 g或5 mm长(黄豆大小),刷牙时不要吞咽,刷牙后清水漱口、吐净。研究表明,3~6岁儿童在成人正确指导下使用适量含氟牙膏同样是安全的。此外,我国部分地区使用氟化泡沫防龋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窝沟封闭与预防性充填

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不去除咬合面牙体组织,在其上涂布一层粘结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酸侵蚀,达到预防龋病的有效方法。窝沟裂隙龋在儿童期早期即发生,大约1/3的儿童3岁时罹患龋病,而在这个年龄窝沟裂隙龋占67%。而对于这些部位的菌斑,无论是家庭口腔卫生措施或牙医的专业菌斑去除方法都是无效的。[2]

预防性树脂充填:预防性树脂充填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牙釉质或牙本质,根据龋损大小,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充填早期的窝沟龋,并在牙合面上涂布一层封闭剂,是一种窝封闭与窝沟龋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5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于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非常重要,龋病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容易被家长忽视而并发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所以对于乳牙期儿童每半年应检查1次口腔。医生应对家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提高家长对龋病的认识,使家长重视龋病的危害性,对儿童乳牙及时做窝沟封闭或氟化泡沫,对已经发生的龋病及时进行充填,这样可有效地防治乳牙龋病。[3]

综上所述,积极的口腔健康教育、正确的口腔护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地使用氟化物尤其是局部用氟、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和ART技术及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是目前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主要方法。而口腔科医生及时有效地与儿童家长进行沟通,发挥家长在预防儿童乳牙龋病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樊明文.牙体牙髓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10.

篇9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患龋;口腔健康行为

龋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后会造成局部疼痛,对牙齿的完整性造成破坏[1],且严重者还会引发颌骨、牙槽炎症,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2]。龋病主要是因细菌入侵,使牙体硬组织受到破坏而造成的,通常在小儿中比较高发,而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3]。有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发生患龋与其刷牙情况、年龄及口腔清洁情况均具有密切的关系[4]。本文就对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健康行为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市12所幼儿园,并选取3~6岁之间的学龄前儿童,共有895名,其中男性儿童有468名,女性儿童有427名,有146名儿童为3岁,268名儿童为4岁,287名儿童为5岁,194名儿童为6岁;所有儿童均没有在替牙期。

1.2方法 所有儿童均对其口腔进行检查,并对儿童及家长的口腔健康行为进行调查。其中口腔检查,调查人员选取我院口腔专业医生,且在调查前均统一进行相关培训。检查主要采用口腔镜及CPI 探针进行,均在自然光下进行检查、操作,通过探诊与视诊相结合的方式对儿童的患龋情况进行检查、记录,龋齿判定标准:牙齿光滑面及窝沟存有明显可见的龋洞或釉质受到明显破坏,且能够明确探触软化洞壁或者洞底的病损。口腔健康行为调查主要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定,问卷由家长进行填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人口学情况、健康羁觥⒁食习惯及喂养方法等。

1.3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患龋情况 895名学龄前儿童中,存有患龋的儿童共有482名,发生患龋的机率为53.85%,龋平均为2.36,患龋充填率为3.49%;其中468名男童中,有256名儿童出现患龋,男童的患龋发生率为54.70%,在427名女童中,有226名儿童出现患龋,女童患龋发生率为52.93%,男童与女童的患龋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患龋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学龄前儿童的患龋发生率相比较,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呈现为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3岁阶段儿童的患龋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几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同牙位的患龋情况 895名学龄前儿童不同牙位的患龋发生率相比较,上颌乳中切牙的患龋发生率为最高,其次分别为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发生率最低的为下颌乳切牙;见表2。

2.4儿童刷牙行为情况 895名学龄前儿童,不同刷牙开始时间儿童的患龋发生率相比,刷牙开始时间越早,儿童的患龋发生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5儿童饮食行为情况 895名学龄前儿童中,有114名儿童在睡前经常食用甜食,其患龋发生率为69.30%(79/114),有531名儿童在睡前偶尔食用甜食,其患龋发生率为55.93%(297/531),有250名儿童在睡前未食用过甜食,其患龋发生率为42.40%(106/250),不同睡前甜食食用频率儿童的患龋发生率相比较,睡前甜食食用频率越高,儿童发生患龋的机率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龋齿又被称为蛀牙或者虫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饮食、细菌及唾液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5]。通常发生于牙冠,而如果未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会不断发展,对牙本质及釉质结构造成破坏,逐渐形成龋洞,从而造成牙冠完全被损害[6]。学龄前儿童通常其牙本质与釉质等均比较薄弱,并钙化程度也比较低,因此,其抗龋功能比较差,发生患龋的机率明显增高。本研究显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发生患龋的机率也逐渐升高,与大多研究结果相同;其主要考虑为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牙弓会不断扩大,逐渐形成生理间隙,造成牙接触点消失,从而易使食物嵌塞对菌斑形成进行促进。研究显示,上颌乳中切牙的患龋发生率为最高,其次分别为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发生率最低的为下颌乳切牙;其主要考虑为患龋发生会受到乳牙解剖结构及儿童的饮食、喂养情况的影响。

通常造成儿童发生龋齿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其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包括刷牙行为与饮食行为等)。在本研究中显示,刷牙开始时间越早或者刷牙频率越高的儿童,其患龋发生率越低;在睡前不同甜食食用频率的儿童相比较,食用频率越低的儿童,发生患龋的机率也明显降低。故指导儿童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对其患龋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龄前儿童的自控能力及独立能力均比较差,通常家长会影响到儿童的日常行为习惯情况,因此,家长需将儿童刷牙的监督情况加强,指导其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其养成早晚刷牙及饭后漱口的健康行为习惯;家长需指导儿童进行合理的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睡前需尽量避免其食用甜食等零食,对龋齿进行积极预防,以降低儿童发生患龋的机率。同时定期带儿童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及时了解其牙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何,曾晓娟,李秋忠,等.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2):309-311.

[2]柳宏波,韩波,刘振虎,等.威海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现状及家长有关知识、行为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97-98.

[3]陈玲,张忠良,邓红岩,等.张家港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健康行为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2):219-222.

[4]林俏霞.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9(15):75-76.

篇10

【关键词】 龋齿;患病率;牙;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737-02

12岁儿童是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也是WHO监控全球龋病的年龄。1983、1995和2005年曾3次进行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国12岁儿童龋均调查结果分别为0.66,0.88[1]和0.54[2]。笔者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实施调查,了解东北地区城乡12岁学生龋病的流行状况,监测龋病的患病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吉林、黑龙江、辽宁3省12岁城乡常住儿童,均来自街道(乡镇)辖区内的中学。抽样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3]调查的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首先城乡分层,按人口规模的大、中、小随机抽取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各3个城市地区,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中、低随机抽取东北地区3个省份的各3个农村地区。每个地区抽取6个调查点,每个省有36个调查点,东北地区共计108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检查22人,男女各半,每省检查792人,东北地区3省共计调查2 376人,经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小组核查后获得有效数据2 373份。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3]的要求,对12岁儿童进行冠龋检查,龋病的诊断标准为: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有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要使用CPI探针来证实牙合面、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可疑龋不记为龋齿。

1.2.2 检查器械 采用平面口镜和CPI探针进行口腔检查。

1.2.3 质量控制 参加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临床检查员均为口腔系本科毕业、从事临床工作5 a以上的医生,在检查之前经过全国统一培训,并在检查前和检查中进行了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0.8;在检查中,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组2次深入调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流调数据的准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 373名调查者中,恒牙患龋人数为893人,患龋牙数为1 852颗。患龋率为37.6%,龋均为0.78。

2.2 不同地区儿童恒牙患龋差异 东北各省份恒牙患龋情况见表1。东北地区各省之间12岁儿童恒牙龋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辽宁省与其他2省的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城乡儿童患龋差异 东北地区城乡儿童恒牙患龋情况见表2。东北地区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吉林省12岁儿童的恒牙龋均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同性别儿童患龋差异 东北地区不同性别恒牙患龋情况见表3 。东北地区和各个省份龋均和患龋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5 儿童不同牙位的患龋差异 东北地区12岁儿童中有62.4%没有龋齿,随着龋齿数的增加,人数分布逐渐减少,在患龋学生中,有1颗龋齿的儿童最多,占17.3%,有2颗龋齿的儿童占10.5%,有超过2颗龋齿的儿童只占总人数的9.8%。龋齿好发的牙位依次是下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下颌第二恒磨牙。发生于第一恒磨牙的龋齿数占总龋齿数的71.76%。

2.6 各省城乡不同性别儿童窝沟封闭率的差异 东北地区总窝沟封闭率为2.3%,城、乡分别为4.4%和0.3%,城市地区显著高于农村地区(P0.05)。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的窝沟封闭率分别为3.2%,1.0%和2.7%,吉林省与其他2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患龋牙齿中, 88.8%的龋齿为需要治疗的开放龋。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东北地区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为37.6%,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平均水平(28.9%)[2],也高于湖北[4]、江苏[5]等地的调查结果。东北地区患龋率城乡分别为37.4%和37.8%,龋均城乡分别为0.73和0.83,均为农村高于城市,经统计学检验城乡之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东北地区12岁学生恒牙龋病城乡因素影响较小,与全国[3]及广东省[3]的调查结果一致,推断可能是由于12岁城乡儿童生活方式与口腔卫生习惯有逐渐接近的趋势。

12岁儿童的龋均为0.78。为衡量世界和各地居民患龋情况,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12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将龋均分为5个等级[1],按其标准,东北地区12岁儿童龋均与WHO的标准相比处于“很低”等级水平,但高于其他省市的调查结果[4-7]及第3次流调的全国水平(0.54)[2]。男性与女性龋均分别为0.61和0.9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与2005年全国及其他省市的调查结果相一致[2,4-6],主要由于女性生理发育早于男性,故女性的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均早于男性,即与女性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以及受致龋菌侵蚀的可能均早于男性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有将近1/3的学生有1~2颗龋齿,且超过70%的龋齿发生于第一恒磨牙,而人群的窝沟封闭率仅为2.3%,且城市地区明显高于农村地区,88.8%的龋齿为需要治疗的开放龋,提示必须为儿童龋齿的预防采取措施,包括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龋齿的危害、及时治疗和预防的意义等知识,促进儿童定期口腔检查、预防和及时的治疗行为,更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龋病防治力度。

本次调查,覆盖东北3省的18个地区,覆盖面广,取样代表性强,所获得的龋均指数和患龋率对东北地区今后开展相关调查提供了参照和依据,也为分析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口腔预防工作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更加完善口腔保健体系起到了指导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27.

[2]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0.

[3]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2005:1-30.

[4] 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湖北省人群龋病的抽样调查报告.口腔医学研究,2007,23(2):223-225.

[5] 沈家平,王林,陈宁,等.江苏省12岁学生口腔疾病患病状况调查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06,17(3):1-4.

[6] 黄少宏,欧尧,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12岁人群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14-216.

篇11

中图分类号: R173;R780.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41-02

孕妇肩负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状况及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为了解我市孕期妇女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态度、行为 和诊治情 况,提高孕妇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笔者于2009年1~5月对在我院妇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幼中心进行围产期检查妊娠妇女459人 。年龄26~40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设计结构型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口腔保健的知识及来源、 口腔 卫 生习惯、观念、诊查情况及对婴幼儿口腔知识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 案统一问卷,当场发卷,自行填写,当场收卷,监督整个答卷过程,并尽可能减少诱导性误 差。共发放问卷500张,收回459张,回收率91.8%。

2 结果

2.1 孕妇的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观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妇为100%,孕前接受过专业指导者占11.76%,有牙龈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者仅为3.92%,有 49.02%的孕妇认为怀孕期间不能看牙,能忍则忍。

2.2 孕妇的口腔卫生习惯情况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妇刷牙方法不 正确,而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者为31.37%,有74.51%的孕妇知道定期更换牙刷。

2.3 孕妇的孕期及儿童口腔保健知晓率

86.27%的孕妇不知道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47.06%的孕妇认为乳牙2岁以后才需要清洁与 卫 生,有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能防龋,对于奶瓶龋发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妇不知道如何才能预防龋齿,有49.02%的孕妇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2]。母亲的口腔保 健习惯对 幼儿的口腔护理十分重要,对儿童牙齿的干预性治疗来说,母亲有成功治疗经验的儿童较其 他儿童更易获得成功[3]。从妊娠期间开始并由母亲延续下来的口腔保健习惯,对 孩子龋齿的预防会起到非常好的长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全身起着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会使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病理变化,不仅会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到胎 儿的发育及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妇对孕期的口腔卫生预防 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虽然所有的孕妇均有接受专业口腔健康指导的需要,但孕前接受过专业 指导的人数为仅为11.76%;有74.51%的孕妇有牙龈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 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检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妇有了牙病是能忍则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无法早发现、早治疗。54.9% 的孕妇担心口腔治疗对胎儿产生副作用,拒 绝接受治疗。因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对胎儿产生的不利 影响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疗特点、时机及局部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孕妇口腔治疗的误区及恐惧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诊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风险,为确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证。

对不同学历的孕妇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无差别,但只有29.41%的孕 妇刷牙方法正确,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妇刷牙时间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妇刷牙时间大于3min;及时更换牙刷的孕妇达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国 “爱牙日” 活动的开展使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态度还有待加强。

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习惯。牙齿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婴幼儿的乳牙胚从母亲孕6周开始发育,在5~6月时钙化,婴儿出生时,20颗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齿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孕妇的健康、营养、情绪、生活 环境、疾病等,所以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发生,保持愉悦的心情,饮食要营 养丰富合理。乳牙相对于恒牙有机成分较多,无机质少,抗酸能力弱,一旦发生龋病,病变 进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长必须及时清洁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调查表明,有86.2 7%的孕妇不知道人的牙齿从母亲怀孕第六周即开始发育,有47.06%的孕妇认为2岁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洁和卫生,乳牙萌出后家长没有及时清洁牙面,含、奶瓶睡觉,这些都 是引起儿童龋病早发、高发的因素。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化物对牙齿的影响,有49.02% 的孕妇认为乳牙龋齿不需要治疗。因此,广泛、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是预防口腔疾病发 生的关键,宣教内容应直观化、具体化、多样化、基层化,使广大的准妈妈了解口腔疾病的 种类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国是多发病, 想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保护牙齿应从零岁做起 ,将工作重点放在孕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力度,开设 孕前口腔卫生课堂,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或播放录像带,提高孕期妇女口腔卫生 保健意识,提高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郝淑青,张军桥,刘学聪. 孕妇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 河 北医药,2007,29(7):748-749.

[2] 鲁丽珍,郭晓琳,徐涛.健康教育对孕期口腔疾病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4):389-391.

篇12

【关键词】项目;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4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们能够吸收相关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问题是当前临床广受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做过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当前(4-6岁的学龄前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达到了80%,相对于发达国家龋齿概率10%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为了能够提升我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质量,我院联合多家医院并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展开“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项目”,该项目和幼儿园的日常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地推动该项目的开展深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区部分幼儿园,共有学龄前儿童1500名,儿童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6岁。

1.2方法

1.2.1内容明确内容,主要如下:对儿童的家长、幼师、保健医生还有儿童本人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需要浅显易懂,指导其刷牙还有保健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定期向儿童的家长以及幼师反映儿童口腔状况,定为每学期一次。洁治:每个学期均要对儿童进行一次洁治,主要有软垢刮治以及对牙龈炎进行局部处理。对于儿童的刷牙效果通过菌斑染色剂进行检查。儿童年龄在3岁以下的用2%氟化钠溶液对其局部进行涂布,一般来说每周需要进行1次,1个疗程为4次,每天需要进行2个疗程,由幼师或家长帮助儿童完成。在符合相关条件的范围之内将六龄齿窝沟进行封闭处理并完成龋齿填充的工作。本次项目的目标为:所有学龄前儿童的刷牙率不低于80%,儿童对于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低于80%,保健牙刷的使用率还有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均不低于8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无龋率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15%左右的比例,而六龄齿的保护率则需要在原来基础上上升10%。本次项目收费价为一位儿童价格为40元,每间隔一个学期收取一次。

1.2.2培训我市卫生部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主要人员,组织起相关专业内容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有参加此次项目所有医院的口腔科医生、护理人员,所有参加本次项目的幼儿园保健医生。因为本次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儿童本身的特点,对以下对象进行重点培训,主要是:幼儿园保健医生、幼师以及保育员。培训内容主要如下:学龄前儿童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刷牙牙膏选用含氟牙膏以及了解如何通过牙菌染色检查的方法对刷牙效果进行测定。

1.2.3宣传活动很多家长及幼师对于儿童牙齿口腔都持有以下观点,认为乳牙早晚都要更换,因此无须对它太过重视,这种陈旧的错误观念需要得到纠正。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得家长幼师了解儿童严格进行口腔卫生行为规范以及对于乳牙进行保护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注重口腔卫生,防止出现龋齿。

2结果

在本次开展项目活动之前,我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出现的平均概率为65.0%,而儿童的龋齿平均颗数为3.11颗。经过3年的项目开展之后,我区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了56%,所有学龄前儿童覆盖率超过了50%;而幼儿对于相关口腔保健知识也从最开始的25%左右提升到了96.2%;在项目完成之后我区妇幼保健机构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幼师、家长以及儿童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良好的口腔保养习惯;6岁儿童无龋率有明显上升而龋齿颗数则有所下降。

3讨论

本次项目的展开主要是为了提高学龄前儿童在口腔保健方面的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这个项目有多个机构一起合作,在本次项目活动展开之后基层医院对于幼儿口腔保健的防洁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妇幼保健机构在相关服务上面产生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以往仅仅是被动的等待幼儿口腔出现问题之后进行治疗,而本次项目则是提倡其主动走进幼儿园,这种服务模式的改变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使得幼儿园群体能够受到更加规范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学龄前在口腔保健方面水平能够大幅度的提升[2]。

本次项目另一个重要的转变在于妇幼保健机构在对幼儿园保健技术指导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两者之间构建起了网络联系,这样使得工作的展开更加顺利。妇幼保健机构能够对于学龄前儿童对口腔保健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幼儿园幼师以及相关负责人一种间接的督促,而且幼儿园能够对项目的来源还有目的等明确了解,积极配合工作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儿童对于营养的摄入以及性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健康的牙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乳牙迟早要换掉的错误观点,使得幼师或者家长都对儿童的牙齿在保护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而这个项目的展开需要家长的配合,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经济费用,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幼儿开展工作,家长的思想工作也非常重要。幼师通过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诸如讲故事、刷牙操或者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刷牙爱好。

综上所述,建立活动项目全方面地促使儿童家长以及幼师加入是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同时能够迅速提高当前学龄前儿童群体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 儿童;牙周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childre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periodontal gum. Methods The dental clinic in our hospital without other diseases, study of 96 children, by age group, and use the questionnaire periodo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parents who observe the child’s diet and brushing habits. Results The various data showed that the periodontal status of children and the child’s age, parental level of education and whether education had a direct relationship to help children brush their teeth. Conclusion In children, regular periodontal examin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ents are to enhance their dental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Children;Periodontal status

儿童乳牙因其解剖形态和替牙期的牙列不齐,容易菌斑堆积和食物嵌塞;再加上年龄小,未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因此易患牙周疾病。但有关儿童牙周健康状况的文献非常之少,本研究目的是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儿童的牙周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维护儿童牙周健康和强化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提供更多的依据而尽一份力量。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儿童口腔科门诊中无其他系统疾病,且治疗前2周未曾服用抗生素的12岁以下未长恒牙的初诊儿童96名。其中男孩48例,女孩48例。平均年龄为7.5±0.25岁。分成3组:3~5岁组16例,6~8岁组16例,9~11岁组16例,且统计学检验各年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1.2 调查方法 ①牙周健康状况调查:采用了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中牙周调查的标准,在人工光源下,使用平面口镜和CPI探针,采用视诊和探诊相结合方法检查全口牙周;②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参考了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设计,其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家长口腔保健知识与态度等。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对牙龈炎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选择Logistic回归来分析牙龈炎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参考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确定自变量。

2 结果

2.1 牙周情况与儿童性别以及年龄的关系:见表1。

注:由表1可见,在未出恒牙的儿童中,随着年龄增长,其牙周疾病患病率有降低的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儿童牙周情况的多因素分析:见表2。

注:观察上表发现: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和家长辅助刷牙对牙周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口腔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牙周疾病的发生。儿童因年龄小,口腔卫生情况往往不佳,故产生的牙周疾病的几率也高。

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在早期阶段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刷牙指导将有助于口腔健康[1]。因此,尽早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让儿童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

多因素分析表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幼儿牙周情况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家长是否辅助儿童刷牙也至关重要。因为没有家长辅助刷牙,幼儿很难有效清除口腔内的菌班。观察前人石四箴[2]的相关报告发现他所统计的儿童牙周患病率为65%。本次调查显示的患病率为84.7%。二者差距明显,总结其原因是因为目前对幼儿牙周疾病的调查缺乏统一的检查标准和方法.标准不一,是造成可比性差的根本原因。

本研究中一天刷牙2次的儿童不足50%,刷1次,晚上不刷牙的比例超过了40%。因此,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以及我们自己研究的数据。我们更应该明确加强多次刷牙,晚上必刷,认真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同时对低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应该辅助其刷牙[3]。

总之,预防孩子的牙周病应从孩子的父母学习正确的口腔知识做起。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孩子的口腔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石四箴.儿童口腔医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14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成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23-02

龋齿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儿童龋齿俗称虫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疾病,近年调查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儿童龋齿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发达国家龋齿发病率高达70%~90%。

学龄前儿童的乳牙龋病更以患龋率高、发病早、龋齿多发、龋蚀范围广、发展迅速等特点, 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乳牙承担着咀嚼发育等许多重要功能, 而且是恒牙排列正常的一个重要条件。龋齿可使牙齿缺损,出现疼痛,从而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导致继发性齿槽脓肿、牙髓炎、颌骨骨髓炎,或引起局部口腔粘膜组织等,如果不及时防治龋齿,会直接影响儿童恒牙的萌出,甚至会导致儿童恒牙的排列紊乱,引起口腔牙颌畸形,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还会给儿童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儿童龋齿的防治刻不容缓。

1儿童龋齿发生原因分析

儿童龋齿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目前认为,龋齿的发生主要是由细菌繁殖、食物残留、唾液改变、儿童乳牙钙化程度低、抗酸性差、饮食含糖量高、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引起。

1.1口腔内细菌的作用

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及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形成粘合物叫作牙菌斑,细菌借助牙菌斑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进而形成龋齿。

1.2饮食中含较多的碳水化合物

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糖类)的食物既供给菌斑中细菌生命活动的能量,又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可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形成龋洞。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1.3牙齿抗龋性低

龋病的发生与牙齿本身的抗龋力有关。牙齿发育过程中,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当营养缺乏如食物中含有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钙化不良,组织结构存在裂隙而又疏松,其抗菌、抗酸的能力降低,牙齿的抗龋性就低。同时牙列不齐可使食物嵌塞或滞留于牙齿的缝隙处,并在此发酵、繁殖细菌,引成牙菌斑而导致龋齿发生。

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

1.4唾液的自净作用减弱

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在一般情况下唾液能自我清洗,减少细菌在口腔中的积聚,阻止牙菌斑在牙面的附着,还可以通过所含钙、磷、氟等增强牙齿抗酸能力。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涤牙齿表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滞留,助长牙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齿表面上,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齿。

1.5遗传因素

有学者认为龋病也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即父母易患龋病的体质,有可能传给其子女,使其也易患龋病,但龋病的遗传与其他遗传相比,机率相对要低一些。

2儿童龋齿的预防

2.1 加强卫生宣教,开展积极有效的防龋健康教育

医疗保健部门应向托幼机构和家长积极宣传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共同承担儿童口腔保健的宣传、教育、督促、指导任务。首先让家长明白龋齿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并指导家长学会各种预防的方式方法。通过电视、网络、图书报刊等形式,让儿童认识龋齿的危害,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2.2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占致龋因素的第一位。刷牙是防龋的一个重要举措,家长要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牙刷,幼儿使用的牙刷毛束不超过2排, 每排8~6束, 毛质要软。注意培养儿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刷牙年龄早, 每天刷牙次数多, 就可以减少龋齿形成的机率。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要上下刷,即“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还要注意刷后牙的咬面。这样就可把牙缝和各个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可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细菌, 减少菌斑形成。不要横刷,横刷容易损伤牙龈,也刷不净牙缝里的残渣。唾前刷牙更重要,因为夜间时间长,细菌容易大量繁殖。对于婴儿期的孩子,母亲应在每次喂养后,家长应及时用纱布将食物残渣除干净,将食指用清洁的纱布包好,蘸温开水擦洗孩子的牙面,一到两岁时,家长可以用指套式牙刷或幼儿牙刷帮助刷牙。从两岁半开始可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孩子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2.3改善饮食结构,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会引起儿童牙釉发育不全和钙化不良,牙齿容易被酸腐蚀发生龋齿。小儿营养状况不好,如小儿患营养不良、佝偻病和各种慢性病,特别是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小儿,由于牙齿缺乏钙质,牙齿结构疏松,更容易被乳酸侵蚀,形成龋齿。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恒牙胚的生长发育阶段,家长应注意改善饮食结构,平衡膳食,教育孩子不偏食,多吃五谷杂粮和豆类,多吃鱼、肉、蛋类,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吃奶及奶制品,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增强抗龋齿能力。鼓励儿童适当进食富含纤维的韧性大的食物如粗粮,有助于发挥咀嚼功能,刺激唾液分泌,增加唾液量,利于清洁牙面,减少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

2.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改善儿童的饮食习惯,首先要求家长能了解食物营养的有关知识,注意随时指导及纠正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限制食物中蔗糖的含量,少吃甜度高的食品,尤其是黏性甜食,限制吃零食的习惯。当前口腔医学公认蔗糖是引起龋病的罪魁祸首。蔗糖有助于菌斑的形成,菌斑中的细菌可利用蔗糖发酵产酸腐蚀牙面。黏性甜食不容易被唾液和唇舌运动清除,在口腔停留的时间更长,更易发生龋齿病。避免两餐之间吃甜食(餐间吃糖致龋率更高),睡前不吃甜食,吃糖或甜食后应漱口。

2.5通过氟化法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氟可以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还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因此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含氟牙膏,可使口腔内保持较高的氟化水平,有利于预防龋病。但过量摄入氟元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氟中毒,因此儿童选取含氟牙膏时要谨慎。

2.6窝沟封闭

窝沟是后牙表面不规则的凹陷,对窄而深的窝沟,使用窝沟封闭剂,能有效地预防窝沟龋的发生。乳磨牙的封闭时机,以3-4岁为宜。第一恒磨牙封闭时机,以6-9岁为宜。医学研究表明,窝沟封闭剂是预防龋齿的有效用具。当孩子牙齿萌出后,可去医院用窝沟封闭剂涂于牙面上面保护牙齿,材料固化后可长期保留在窝沟裂隙中,阻挡了细菌的侵蚀,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

2.7定期做好口腔健康检查

儿童龋齿的预防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到及时发现。由于儿童乳牙龋病发展很快,家长要经常查看孩子的牙齿。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应从儿童入托体检开始,建立儿童健康卡片或口腔检查档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口腔卫生教育,及时发现龋齿,尽早治疗,儿童口腔专家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同时接受口腔专业人员指导和帮助,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

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而是一个人及全社会文明的标志。儿童口腔保健是整个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时期是牙齿与口腔正处于生长发育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 口腔卫生习惯必须从儿童抓起。当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科学的方法预防龋齿的发生。龋齿的预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从每一个儿童做起,教师、家长共同配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正确掌握刷牙的技巧,加强儿童保健和营养卫生,定期做口腔健康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病率。让儿童们都拥有健康美丽的牙齿,身心健康、快乐的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许德,马辉.不同喂养方式与儿童龋病相关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29(2):82.

[2]狄桂兰.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分析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21):2984-2985.

[3]黄继芳.儿童龋齿病因综合分析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09,13(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