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人慢性病健康评估范文

老年人慢性病健康评估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29 09:49: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老年人慢性病健康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老年人慢性病健康评估

篇1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病 情况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360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发展,“健康老龄化”被提出并作为21世纪老年卫生保健的目标。在我国慢性病已占据疾病谱的首位。为进一步了解我镇老年人健康状况,掌握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社区卫生服务。2011年9~12月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及健康问卷调查。

资料与方法

以辖区内全体60岁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出调查对象2481名,有效调查2106名,应答率84.89%。

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社区中心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并填写问卷调查表。一般情况调查表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社会经济状况;健康行为资料包括饮食习惯,吸烟,酗酒,运动,就医行为;临床资料包括主诉,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各种检查及结果(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心理精神评估资料。

所得数据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老年人慢性病的因素进行筛选。

结 果

被调查者中慢性病患病率66.24%,高血压43.96%,高脂血症41.38%,冠心病19.65%,糖尿病12.08%,骨关节炎10.72%,脑血管疾病2.15%。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3.16%的患者很少或不测血压,高血压治疗率63.02%,血压控制良好率52.47%。高脂血症的知晓率26.00%。冠心病的知晓率54.36%。糖尿病患者中20.14%的很少或不测空腹血糖,69.36%的很少或不测餐后血糖。有72.31%的老年人需要1项或1项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使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促进了人类长寿,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高龄老人普遍出现。我国也在2000年正式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既往影响人类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慢性退行性疾病,生活方式及行为有关的疾病等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的主要疾病。社区老年人是多种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同时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较多,慢性病已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本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居首位,其次为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骨关节炎,脑血管疾病。并且慢性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既是影响其他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吸烟,肥胖,缺乏体育运动又是影响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本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存在多种慢性病危险因素,疾病控制水平差。多数慢性病患者并没有因患病而改变生活方式,相当大的比例患者饮食不合理(高盐,高脂肪饮食),不经常运动,吸烟,饮酒。迫切需要加强社区卫生宣传和健康促进指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因此加强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是做好老年保健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

据调查显示,我国总人口中慢性病的患病率仅为169.8‰,而老年人却占540.3‰,年均患病天数为64天。在65岁以上人口中,主要患有白内障、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疾病,且有42%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1]。许多研究表明,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家庭访视护理、社区医生随访监测等,都能够有效地降低中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

1 在社区进行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意义

1.1 降低成本,增强社区人群的健康

现有的一些健康管理公司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大量普通慢性病患者无缘得到管理。而由社区卫生机构在社区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可利用慢性病的一些相同的危险因素,对人群进行群体健康管理,针对全体人群和不同目标的高危人群,预防和控制一组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从管理学和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这都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慢病防治规划[2]。

1.2 发挥社区优势,更好地利用卫生资源

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社区卫生机构有诸多优势,例如:社区卫生机构面对的是稳定的社区居民;老年慢性病患者居住距离卫生机构近;其服务价格较低廉,这些都利于慢性病持续、稳定的非药物治疗,便于社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充分沟通,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也避免了慢性病人都挤到大型、综合医院去看病,有利于分流病人,达到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目的[3]。

1.3 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

健康管理的投资小、效益高。据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在2005年的实践,应用健康管理模式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社区居民进行治疗。3个月后,药费平均降低了76.3 元[4]。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不仅可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而且可以减轻慢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2 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策略

2.1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做好健康“守门人”

侧重群体的健康教育是目前针对基层社区老年慢病管理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初期开展社区慢病管理较快取得成效的方法。一方面医生投入时间、精力不多,不需要专门的专业资格背景;另一方面,板报宣传、健康教育大课堂等形式已成为慢病患者包括亚健康人群接受且渐渐习惯的方式。发挥社区优势,摸清目标人群的心理特点,作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社区健康教育,做好慢病管理的初步工作,以便进行更科学、更深入的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做好健康的“守门人”!

2.2 转变服务观念,树立预防为主的服务意识

老年人慢性病多为长期反复发作,没有特异性根治药物,绝大多数慢性病无法治愈将伴随一生,但可以预防,做到“知已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除履行有经济收益的医疗服务项目外,应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定期检查、上门服务,加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有害行为,树立自我保健为先导的观念。

2.3 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完善健康信息

以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为核心,以老年健康和医疗保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以家庭为基本服务单元,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健康管理中心,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管理系统收集保健对象的个人信息(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药物史、体检报告、饮食习惯情况等),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并对保健对象进行健康评估、疾病风险预测及个人健康指导等,为健康管理工作的深化开展奠定科学基础。

2.4 开展家庭随访,进行分类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对已有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及已知患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分级管理,逐步开展家庭访视和随访,跟踪计划执行效果,提供中医养生保健的指导,利用家属、同伴进行督查,通过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管理及生活服务,以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2.5 制定个性化、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实现自我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机构,作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和服务的主体,针对不同的病种和不同个体提供个性化健康评估、家庭照料、社区康复与护理等服务。其中全科医生是病人的伙伴、教师、健康顾问,应充分发挥社区全科医生的作用,对所辖区域的慢性病老人进行及时评估,以求达到分级转诊、分类管理的目的。同时,需特别强调病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充分发动患者和社区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主动参与,促进生命健康。

3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 保证资金的投入

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慢性病逐年增加已受到政府的重视,因此,保证资金的投入非常必要。目前实行的差额拨款制度经常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转显得捉襟见肘,工作中不时会出现力不从心。社区卫生服务是保障居民健康的基础,承载的是居民健康守护神的角色,应真正落实国家规定的财政补助补偿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管理。

3.2 加强人才的培养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上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水平较低,但是又没有有效的用人机制吸引、留住人才。慢性病的社区防治及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医生掌握慢性病防治的全科医学,还必须能够熟练地应用适宜的技术,如沟通技巧、资料收集及随访技巧、健康教育说服技巧、防病治病的临床技术、文档的处理及应用技能,才能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3.3 改善服务的内涵

探索社区居民的实质性卫生服务需求,完善、规范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内容,强化观念及模式的转换,加强内部管理,保证良性运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产业研究室. 我国老年慢性病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R],2005.

[2] 于世富. 慢病防治要深入社区[J].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82-83.

篇3

[关键词]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慢性病健康管理为健康人、高危人群、患者提供综合、主动、系统的健康管理措施,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1]。实践表明,社区综合干预的方法是有效防控慢病的最佳手段。在我国,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慢病综合防治已大范围实行[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为慢病患者进行有关防治慢性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相关资料,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讲座、社区义诊等;专业人员定期为居民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相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及社区日托服务,引入老年慢病患者专业化服务[2-4]。因此,为探索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在成都市郫都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平台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比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前、后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服务情况,及其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上的差异,以更完善的模式及规范的流程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慢病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设计干预性调查

2014-06与2016-06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慢性病健康管理内容上的实施情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郫都区10个社区的常住老年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公园、老年活动室等场所实施调查。横断面调查研究调查2016-06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服务主体在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上实施情况。抽样方法同前。

1.2对象

干预性调查研究对象:在成都市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服务的老年人。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慢性病管理服务区域的老年人与同时段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服务的老年人。纳入标准:①年龄≥65周岁,有一定的读写能力,意识清醒;②同意参加本调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度较高;③经三级医疗单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④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间≥6个月(前瞻性随访调查)。

1.3方法

1.3.1慢病管理内容

以多种卫生服务主体为核心、利用多种卫生服务资源,在特定的管理协调体系中,对正常人群、高危人群、慢病人群实施卫生服务,并且适时调整服务策略,针对性开展慢病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年检与监测。

1.3.2干预性调查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于2014-06和2016-06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市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500位老年人进行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基线调查与干预结果评价两个部分。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咨询、年检与监测、健康教育、高危因素干预、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满意度等相关信息。

1.3.3横断面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于2016-06/2016-09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服务区域的500位老年人进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同前。

1.3.4指标定义

1.3.4.1管理人数

最近1次随访所有慢性病患者进行建档管理的人数。1.3.4.2管理率管理率=慢性病管理人数/辖区内估算的慢病患病总人数×100%。

1.3.4.3控制人数

最近1次随访慢病指标达标的人数。

1.3.4.4控制率

最近1次随访慢病指标达标的人数/已管理的慢病人数×100%

1.3.4.5满意人数

问卷调查中对所有慢性病管理满意的人数。

1.4质量控制

调查前,根据调查内容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理解各项调查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调查期间,调查员相互核查问卷填写内容,检查是否有逻辑错误或者遗漏,及时改正错误;数据录入阶段,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数据录入的时候设置自动跳格、错误报值等功能,减少录入过程时的错误。在数据录入前,对数据录入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强调数据录入时注意事项。数据录入过程中执行双输入录入法,并进行双录入实时校验,及时发现错误并更改。在数据录入完成之后要进一步进行逻辑查错和抽查,以保证数据质量;数据分析阶段,运用SPSS21软件对数据进行逻辑查错和清理,保证数据质量。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描述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差异性,检验水准为P<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干预性调查500人,回收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9%;对基线495人进行干预,回收问卷482份,回收率为97.4%;平均年龄为72±3.2岁。横断面研究调查500人,回收问卷492份,有效率为98.4%;平均年龄为69.6±4.3岁。在不同服务主体中,慢病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上均衡,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慢病管理情况

针对性开展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后老年人的满意度明显增高。其中健康咨询提高31.7%,健康教育与促进提高31.2%,年检与监测提高32.3%,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提高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不同服务主体之间慢病管理情况对比在慢病管理中,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康咨询高出11.7%,健康教育与促进高出16.2%,年检与监测提高21.2%,健康档案动态管理提高29.7%,满意度提高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是一种综合社会、社区和家庭各方资源的新型养老模式[5]。以家庭为基础、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干预,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不仅带动影响家属对老年人的照顾能力,而且提高老年人的慢病自我管理能力[6]。

3.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效果显著

3.1.1实施慢性病管理后,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慢病管理内容实施效果显著

成都市郫县社区几家养老中心在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后,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在5个维度上水平(健康知识咨询、年检与监测、健康教育与促进、高危因素干预、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均显著的提高(P<0.05);且慢性患者对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满意度由71.5%提高到85.6%,慢性病管理人数、管理率及控制率也明显上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某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管理。因此与管理前比较,加强了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健康教育、家庭访视等,故社区老年人对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14.1%。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实施加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合作,促进了养老和医疗康复的更好融合[7]。因此,必须大力推广以慢病管理服务为核心的社区居家养老理念,并不断的规范服务流程,使得老年人慢病管理取得一定成效[8]。

3.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随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增高,自我照顾能力下降[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破传统的仅由老人自理或者子女、亲戚照顾的固有模式,建立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服务为辅助的居家养老新模式。使得老年慢病患者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舒适安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对象年龄层次不等,依存性较差,难以全面考虑老年人的特殊化需求,优化性欠佳,老年人满意度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则更高,慢性病管理率、控制人数、控制率等都较高,可见老年人更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或社区里获得定期、就近、方便、专业的健康护理照顾的服务,以减少其家庭依赖程度,减轻家庭负担,促进自身健康养老[10]。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开展具有着必然性[11]。

4参考文献

[1]杨敏,钱英.基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健康研究,2012,32(2):139-142.

[2]孙海燕,王峰,杜冰,等.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项目实施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8):4-7.

[3]张波.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10-14.

[4]路颜羽,路雪芹,白琴,等.城市社区老年人护理意愿及临终关怀需求调查分析[J].社区护理,2009,24(20):82-84.

[5]林军,赵加奎,等.城市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及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2013,8(3):177-179.

[6]纪珊珊.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J].改革与开放,2010,5(10):75-76.

[7]周育瑾,吴江,张升超,等.深圳市桃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5):1738.

[8]孙海燕,孙国珍,周滋霞.盐城市不同养老模式下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61-63.

[9]何婷婷,洪倩.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治能力建设的现况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3):311-316.

[10]黄方超,王玉环,张宏英.社区一居家式老年人长期护理的服务内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056-2057.

篇4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14-01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1】,我国社区老年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逐渐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2】,严重影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实施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

1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及特点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1.1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超重和肥胖、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职业和环境因素: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是一类与慢性病密切相关的疾病。除年龄、性别和遗传背景无法改变外,其他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

1.2特点

1.2.1 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1.2.2 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1.2.3 病程长,无自愈和极少治愈,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2 方法及对策

2.1 面对面随访规范管理

2.1.1关注老年人多沟通,社区护士经常登门讲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如提倡人们戒烟酒、低盐饮食、减轻体重和适当运动;控制高血压鼓励高血压患者坚持服药,减轻高血压对其他脏器的损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

2.1.2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上门进行用药指导及身体检查;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慢病患者每年4次随访并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控制慢性疾病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减轻群众负担的有效措施。

2.2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管理平台,可以直接将随访信息、体检结果第一时间录入慢病管理系统,促进了慢性病规范管理,使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及时对老年患者全面、细致的评估并提供诊疗服务。

2.3 普及更新健康知识

针对不同阶段居民健康状况、热点咨询问题,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向居民传递慢病的防治知识,开具健康教育处方, 帮助老人掌握保健知识,对自身疾病要有正确认识,正确配合治疗护理。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如:教会糖尿病老人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方法,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按医嘱服药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停药,帮助制定糖尿病合理饮食结构,保证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搭配。

2.4 提供个性化健康干预

家庭医生团队针对不同病人入户讲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对年龄较大、记忆力差或独居的老人要个别指导反复交待清楚,将每日的口服药物按次数包装,写清服药时间与方法,保证老年人安全用药,不可自行减少服药次数、服药量甚至停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或尿糖,进行用药、饮食、锻炼等指导、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协同、配合社区工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5 重视监管 督促遵医用药

根据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选择每日最佳服药时间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使老年患者充分认识到坚持治疗和自我保健的必要性,了解遵医用药的重要性。病程短、相关知识缺乏,其遵医行为越差,而病程较长的患者接受医务人员教育较多,关注高血压病治疗方面的知识,所以疾病知识和遵医行为都相对比病程短的掌握的 好。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坚持规律用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2.6提供心理指导

2.6.1病人心理

2.6.1.1心境不佳

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2.6.1.2被动依赖

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被动、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2.6.1.3焦虑、沮丧、愤怒、恐惧.多疑、神经过敏,甚至产生抑郁,因此慢性病患者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来对抗这些负面情绪。

2.6.2 减轻负面情绪

2.6.2.1、运用放松疗法应付症状处理负面情绪:如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看电视、园艺、阅读、有序的作息、健康的社交活动、老年人需要有一个社会活动的圈子,这是家庭关系不能取代的【3】。

2.6.2.2 运用沟通技巧解决问题 :良好的沟通,如:鼓励使病人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疾病。认清问题所在,可以让其家人或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能让自己及时得到帮助,减轻家人的心理压力。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助于我们向别人表达积极正面的情绪。

3 结果与体会

规范化管理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医护人员通过有效沟通、跟踪随访、健康指导等干预措施,帮助慢性病患者了解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及时对有损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掌握自我管理知识及技巧,提高自我控制疾病和自我健康的能力,增强患者遵医的依从性,改善和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全科医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篇5

一、工作目标

为全镇65岁以上常住居民及65周岁以下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次健康体检。65岁以上常住居民体检率≥90%,65周岁以下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体检率﹥99%。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二、组织机构

成立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健康体检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总顾问: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设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由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2016年5月上旬)

1、成立组织机构;

2、下发相关文件,明确职责;

3、召开动员大会。

(二)组织实施(2016年5月—6月下旬)

1、摸底登表造册;

2、在体检进行前举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3、发放《镇65岁老年人、慢性病人健康体检通知单》和《镇65岁老年人、慢性病人健康体检表》,指导参检人员填表。

4、宣传发动。利用流动宣传车、公告、标语、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等进一步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健康体检。

5、实施体检。

(1)集中体检阶段(2016年5月)(具体时间以书面通知为准)

村:5月16日-5月21日

村:5月22日-5月30日

社区:5月31日-6月8日

村:6月20日-6月22

村:6月8日-6月17日

(2)补充体检阶段。对因特殊情况未参加体检的对象进行统一安排,根据人群及地域的特殊性可考虑各村设点进行补充体检。(2016年7月初)

(三)总结建档(2016年7月)

对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并建立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健康档案,更新完善居民健康管理信息系统。

四、工作内容

(一)体检对象

年满65周岁及以上居民(1951年12月31日前出生人口,含居住满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和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人。

(二)体检机构及场所

由各村(社区)负责安排场所,卫生院负责体检医务人员和相关的检测设备。对特殊人群可以安排就近或上门服务。

(三)健康体检项目及流程

1、体检项目:按照《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及省卫计委制定的《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基本健康体检项目服务包》相关内容执行,其内容如下:

(1)常规物理体检: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检查以及视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内科、外科、五官科。

(2)辅助检查:空腹血糖(末梢血)、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B超。

(3)询问:老年自我评估、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中医体质调查和既往所患疾病、住院治疗情况及用药情况等。

(4)由主检医师完成健康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开出健康教育处方。

(5)对慢性病患者(糖尿病人、高血压病人)进行每年度健康体检。此体检不分年龄,凡是慢性病患者都进行体检。

2、工作流程

(1)宣传。各村(社区)及村级卫生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老年居民了解这项惠民政策,主动积极的参与。

(2)登记与告知。由镇卫生院会同各村(社区)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慢性病人进行登记造册,并发放《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健康体检通知单》和《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健康体检表》,凭通知单、身份证(或户口簿)和健康体检表,按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检查。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建议由家人陪同前往。

(3)健康体检。工作人员核对接受检查人员身份后,收取通知单和健康体检表,按照要求实施检查。对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老年人,需征得本人愿意。

(4)建档。镇卫生院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按照国家卫计委《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建立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的健康档案,并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5)反馈。健康体检结束后,由镇卫生院主检医师出具健康检查报告单,反馈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对发现的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要纳入相应病种的规范化管理。对可疑患有慢性疾病、传染病、肿瘤等疾病患者,要及时转上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确诊,并跟踪随访掌握诊断结果;对已出现明显症状的,须及时住院治疗或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

(6)汇总。镇卫生院按照有关要求,将健康检查工作的进度及结果等情况及时汇总上报至市卫计局公共卫生科。

(四)体检管理

1、全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凭身份证(或户口簿)到指定地点进行免费体检,医院负责免费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