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7 10:38: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急性腰病治疗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药源性肾脏病;发病机制;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c)-134-01
肾脏作为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器官,易受各种药物的损害。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机制不一,但必须引起各级临床医生及临床药师的高度重视,从而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轻药物对肾脏的损害。新的化学合成药物的不断问世,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由于对药物不良反应重视不够,致使由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日益增多。随着对肾脏疾病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发现由药物所致的肾脏病变有增加的趋势,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就药源性肾脏病的分类、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综述如下:
1 常见临床综合征
主要有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急性肾小管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功能障碍、肾血管损害等几类。
2 发病机制
由于药源性肾病是若干种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因此不同类型的药源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也有所不同,有8类药物比较容易导致肾损害。需要指出的是,应用有肾毒性的药物并不一定会造成肾损害,是否发生肾损害还取决于机体的状态以及用药时机及用量等。
2.1 肾血管收缩和肾血流量减少
非固醇类抗感染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故其对肾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弱,使肾血流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在肾功能轻度受损、脱水、肝功能不全等情况下易发生肾功能不全,但一般多呈可逆性。
2.2 直接细胞毒性损害
肾脏在药物代谢中,皮质和髓质的酶系统可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并以共价键的形式和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结合,这些物质大量消耗了细胞内的巯基,使其还原能力下降,引起细胞坏死。
2.3 免疫性损害
药物可作为抗原或半抗原进入机体,激发后者产生抗体,导致免疫损伤。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其肾小管基膜上可找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并呈线形沉积。
2.4 变态反应性
变态反应累及肾脏,与个体敏感性有关,主要损害肾间质。
2.5 其他
有些药物损害作用是促使肾脏内结晶、血块、血肿的形成,使尿路发生机械性梗阻,进而损害肾脏。其他尚有代谢性、栓塞性、功能性和继发性肾损害。
3 危险因子
药源性肾脏病的发生既可能与药物剂量有关,也可能与剂量无关。无论属于何种类型,药源性肾脏病的发生也有其自己的规律。在某些情况下,药源性肾脏病的发生机会可大大增加,这些因素一般称为危险因子。其主要危险因子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药物的毒力程度强。②肾组织药物浓度高,尤其细胞内药物浓度高。③同时(或近期内)应用其他肾毒性药物。④患者本身的遗传因素和病理生理状况。
4 主要临床表现
4.1 服药史
根据服药的种类、剂量和疗程,可初步分析肾损害与药物毒性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
4.2 药物所致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可为各种肾病综合征
①肾小管损害综合征,多由镇静剂、庆大霉素、两性霉素B、利尿剂、重金属等引起。轻症表现为暂时性蛋白尿,尿酸化功能减退;重症表现为肾性尿崩症。②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多由青霉胺、三甲双酮等引起。③间质性肾炎,多由庆大霉素、青霉素、醋唑磺胺引起。除表现为全身变态反应外,尚有轻度蛋白尿,白细胞尿、血尿、管型尿,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过敏性紫癜。④急性肾功能衰竭,多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⑤慢性肾功能衰竭,可见于多种药物应用不当。
5 诊断
目前国内无统一标准,大多属回顾性诊断。下列指标可供参考:①具有使用可能致肾损害的药物史、接触史,或具有该药物中毒的全身或局部临床表现。②有肾损害临床症状或原有肾脏病加重的临床表现。③由于许多药物累及肾小管,因此尿酶、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检查常作为检查肾毒性的指标。必要时应行肾穿刺活检。④注意用药前、中、后的尿常规及肾功能变化,多数患者经停用致肾损害的药物后肾功能可好转或恢复正常。
6 治疗原则与预防
①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防止滥用或用药种类过多,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②选择疗效好、肾毒性小的药物。③对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要掌握用药方法、剂量、疗程、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过量用药和用药时间过长。④对某些药物可进行药物浓度监测,调整个体用药剂量。⑤减少药源性肾脏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立即停用致肾损害药物,保护肾功能。除停药外,对用药时间短者,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贮留,并促使药物尽快排出体外。⑥对药物引起的急、慢性肾衰及其并发症,要积极进行综合治疗或抢救,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⑦药物研制过程中严格把关、降低毒性,也是控制药源性肾脏病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关键词] 潜意识理论;睡眠疾病;心理紊乱;睡眠;中医理论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035-02
睡眠缺失的心理学意义大于生理学意义。睡眠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渐进性放松训练、光照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心理治疗、针刺针灸、推拿、气功、按摩与导引、耳压等。药物治疗方法有中、西药之分。服用安眠药(催眠西药)可以补充睡眠,但长期服用易使人产生依赖性、抗药性,损害睡眠能力,最终造成催眠药依赖性睡疾。
基于中医理念给出多种助眠食物和药膳,提出催眠药依赖性睡眠疾病的治疗方法。
1 睡眠的实质
睡眠环境、作息规律、饮食习惯对于睡眠都有影响。
睡眠的主要作用是:①消除疲劳,恢复体力;②保护大脑,恢复精力;③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④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和智力发育;⑤延缓衰老,促进长寿;⑥保护人的心理健康;⑦有利于皮肤美容;⑧保障心理健康,避免心理紊乱[1]。
失眠对身心健康有很大危害,其原因有多种[2~3]。
睡眠的产生机制有自主神经系统学说、睡眠中枢学说、网状系统上传阻断学说、血液中毒学说、基于中医理论的阴阳、卫气、神主学说、潜意识活动学说等几种说法。
亚里士多德说:“梦是睡眠者睡着时的心理活动。”自以为从不做梦的人都被发现在睡眠中有梦发生[4],说明梦是睡眠状态下普遍的心理活动。
梦具有象征性,由梦可以推知潜意识的想法。对梦的解释有潜在梦、显在梦、反梦、情绪梦、噩梦、健康状况梦、反复梦、早年生活经验梦等。
2 基于中医理论的助眠方剂和食物
文献[5~6]给出了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如人参归脾汤、温胆汤、黄连阿胶汤、柏子养心汤、半夏秫米汤以及近年临床上用的新神宁、安神健脑液、七叶神安片等。还有二陈汤系列、通瘀汤系列、补肾汤系列、酸枣仁汤系列、疏肝解郁系列、调理脾胃系列等。文献[7~8]指出多种助眠食物并明确了西药的依赖、耐药、成瘾等缺点。
根据中医理论,助眠食物有小米、面、牛奶、豆浆、黑豆、啤酒、白煮蛋、(瘦)肉、猪脑、鱼、海鲜、新鲜的起司、各种豆类、莴苣、大蒜、洋葱、南瓜、包心菜、桑葚、莲子、食醋(劳累)、糖水(烦躁发怒)、蜂蜜、大枣(酸枣)、人参、芝麻、核桃、桂圆、百合、枸杞等。药膳如龙眼猪脑、五味鸽蛋、枣仁莲子粥、桑葚大枣汤、珍珠汤圆、玫瑰蜜炙羊心、两仁酥、老年人百合粥、酸枣仁白糖粉、小麦甘草粥、蜂蜜鲜百合蒸饭、红枣葱白汤、核桃仁黑芝麻桑叶糊、鲜花生叶赤小豆蜂蜜汤、黑豆小麦合欢花粥、桂圆酸枣太子参汤。
失眠是神经衰弱的典型症状,多与肝火上升灼伤心阴、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导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有关。中药偏方有酸枣仁粥、秫米粥、茯苓饼、小米粥、小米枣仁粥、玫瑰花烤羊心、八宝粥、远志莲粉粥、柏子仁粥、夜交藤粥(何首乌的蔓茎)、乌灵参炖鸡、白酒泡灵芝、红果核大枣、灯心草代茶、竹叶煎酸枣仁熟末、蜂蜜煮白鸭等。
可见,治疗以失眠为特征的神经衰弱不需太高的费用。某些学科为了转移人们对睡眠的注意力,也为了为相关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将神经衰弱归入抑郁症的范畴,给服安眠药和抗抑郁药,易造成催眠药依赖性睡眠疾病。
3 催眠药依赖性睡疾的三阶段治疗方法
3.1 停药
疾患较轻的可突然停服。疾患较重的须逐渐减量,否则由于下一阶段严重的睡眠缺失,易出现心理紊乱[1],甚至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重新患上催眠药依赖性睡眠疾病。减量服用时睡眠可稳定在2~4 h/d,身体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其间应减轻劳动强度,不能直面复杂事务。
3.2 恢复睡眠
以梦的出现为结束标志,可持续2~4 d。可服用中草药,以加速恢复过程。须停止任何工作、卸除任何心理负担。
3.3 巩固
睡眠时间由少到多,可在中医的指导下继续服用中草药2~5个月,然后经1年左右可达到健康水平。须有意识地进行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也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治疗过程中,还应保持平和心态、淡泊名利、多食用助眠食物。
有关文献介绍了某16岁女学生因考试失手,导致失眠,服安眠药患上催眠药依赖性睡眠疾病,经中医对证治疗后痊愈的案例。维思通是常用的催眠药物,其价格不菲,中等药量需500~1 000元/月。与其他催眠药相比,该药被公认为没有催眠效果。但是健康人服用0.05 mg(半片)即可长睡。该药通常与安坦配用,偶漏服安坦,则热汗淋漓,难以入眠。服用2~3个月,会感到神经支配的活动都被不同程度地抑制。按照上述治疗方法,可恢复健康。
睡眠是人体必需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失眠是神经衰弱的主要特征,两者都应避免服用安眠药,避免按照精神疾病治疗,以免不能康复并罹患催眠药依赖性睡眠疾病。
[参考文献]
[1]李春明.潜意识理论新解及其应用[J/0L].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7-07-30.
[2]葛素侨.老年失眠症的评价和非药物治疗的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4-5.
[3]李洪涛,赫楠.失眠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6):62.
[4]巨天中.睡眠的艺术[M].北京:民主与法制出版社,2002.10.
[5]提桂香,高荣林,王今觉.阳虚失眠辨[J].中国医药导报,2007,3(21):111.
[6]李莉.失眠的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0):40.
[7]吕晓川,陈丽.新治疗失眠药物在老年人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 4(15):13-14.
【关键词】骨科;手术;抗菌药物;老年患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0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488-02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广,涉及到各个临床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以及提高疗效的关键。抗菌药物自20世纪问世以来就在治疗和预防两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出现了乱用滥用的现象。对过去2009年1月―-8月骨科问题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探讨了骨科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9年1月―-8月本院骨科出院病历,按随机抽样方法,共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9-85岁,平均47岁。
1.2方法对120例骨科手术病例全部进行回顾性调查和总结,填写“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入院时间、出院时间、年龄、体重、诊断、手术起止时间、术前和术中用药时间、手术名称、药品名称、用药起止时间、累计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数和时间、用法用量、治疗结果等。由此依据统计骨科各科室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同时还有手术患者术中使用情况。所得数据输入Excel表格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通过使用抗菌药物对12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后,痊愈95例,好转21例,无效4例,有效率96.7%。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12例,其中头孢呋辛和阿奇霉素致恶心、上腹不适7例,伊诺沙星导致腹泻1例,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加替沙星致过敏性皮疹3例;停药后2-3天后大多自行消失。
3讨论
3.1根据老年骨病的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点:
3.1.1老年骨病患者多数体质弱,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因此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医生要多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
3.1.2心理治疗由于大多数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尤其那些因外伤致骨折发生的患者,常常因生活环境的改变、惊吓而产生失眠、焦虑等表现;对于那些慢性疾病的骨病患者,因常年饱受疾病的痛苦折磨,导致骨病患者对疾病的预后丧失信心,担心手术及各种医疗措施带来的痛苦,同时担心因为医疗费用额度之大为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不配合医生治疗,影响病情的痊愈。所以这就要求医生应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根据患者年龄、生活习惯、社会环境、职业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与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讲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及治疗措施,倾听患者的诉说,并根据个体情况的不同给予心理疏导,尽量消除其对疾病及其治疗的恐惧感;同时积极做好患者家属额工作,使其在精神上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安慰,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3.1.3饮食治疗个别患者由于卧床带来诸多行动,多以行动不便为主要特征。所以家人为减少患者大小便的次数而限制饮食。医生应向患者说明营养支持对康复的重要性,并鼓励其多饮水、进食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老年患者患有较多的基础病,例如:胃肠道疾病、心脏病、糖尿病等,针对此类病症,医生应首先对患者进行个人综合情况的评估,然后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骨折患者初时时的饮食应以易于消化吸收、清淡开胃的食物为主,如蔬菜、蛋类、鱼汤、水果等;骨折后2-3周,医生可逐渐为患者提供适当高营养食物,以利于骨痂的生长和伤口的愈合,建议患者多食用动物肝脏、煲鸡、骨头汤等;骨折4周以上的患者,可向其提供高营养饮食及钙、铁、磷等含量丰富的矿物质食物;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应采取糖尿病患者的专属饮食,医生应让患者规律地服用降糖药或对其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既保证患者有丰富的营养支持,也避免患者血糖过高带来的危险。
3.1.4术后应激的治疗老年骨病患者由于身体适应能力差,对手术刺激带来的反应表现灵敏,所以容易引起各器官运转功能失调,因此,医生应详细认真地观察术后3天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尿量及皮肤肿胀的程度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
3.2预防并发症
3.2.1心脑血管并发症医生应对入院的患者进行各项完善的常规检查,尤其对那些骨折患者,应详细认真地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神智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通过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评估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3.2.2预防呼吸道感染由于部分老年患者呼吸功能减退,加上长期卧床不活动,导致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低下,致使气管内分泌物不易咳出,容易产生肺部感染,严重的可导致呼吸衰竭。因此应时刻注意室内通风,环境整洁,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室内温度恒定在19-22℃之间,湿度在45%-60%之间。在此期间医生应鼓励患者用力咳嗽、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护士应协助医生对患者勤拍背、翻身,痰液黏稠时应给予雾化吸入,同时给予适量的抗生素以预防肺部感染。
3.2.3预防压疮由于老年骨病患者长期卧床,导致全身血液循环能力差,容易发生压疮。此时医生应仔细观察患者身体受压皮肤,保持干净整洁的床铺,同时应在身体各骨突处放置软枕头或海绵垫。
3.2.4功能锻炼刺激骨细胞生长的关键因素是机械运动。因此,医生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进行刺激骨细胞的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对于那些长期卧床的患者,医生应鼓励其进行等长收缩运动,为了肢体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深血栓,3周后医生应鼓励患者做患肢关节活动。4结语
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首要目标,如何通过优质细心的治疗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问题已成为医疗领域的热点课题。所以老年骨病患者大多抵抗力低、体质较弱,加之骨科疾病的影响,普遍丧失对生活的自理能力。因此,对骨病患者的治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医疗方面更应该深入探讨和进行临床治疗,给患者舒适安逸的治疗环境,以期达到最佳的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光,张燕.骨质疏松骨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J].广州医药,2006,(01).
[2]刘永飞,彭维杰.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1,(01).
[3]章振林.骨质疏松诊断与骨密度检查报告的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0,(02).
[4]汪国栋,蔡贤华,刘曦明.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微创手术治疗[J].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
[5]陈国庆,郑伟涛,胡声宇,王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实验性研究[A].第七届全球体育科技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
[6]王昌兴,陈龙,吴建民,林向叶,沈建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进展[A].年浙江省骨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
[7]赵国阳.铁过载对骨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TLI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81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腰椎退行性疾病成为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其中大部分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但是对于部分长期腰痛和腿痛的患者经过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反复发作,需要手术治疗[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TLIF技术手术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5~79岁,平均60岁。L3~4椎间盘突出13例,L4~5椎间盘突出15例,L5~S1椎间盘突出10例,L4~5及L5~S1椎间盘均有病变8例,腰椎滑脱6例。52例患者中有下肢根性症状的有35例,占67%。术后随访平均14个月。
1.2 诊断方法 术前常规进行入院体格检查、正侧位和动力位X线片、CT及MRI检查以及双下肢肌电图检查。腰椎不稳通常指原发性腰椎不稳,主要从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加以诊断。椎体间融合的适应证包括:(1)腰椎不稳定。(2)腰椎滑脱。(3)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4)脊柱侧凸Cobb角>250°。(5)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伴有不稳定或再次手术将导致医原性不稳。(6)椎间盘源性腰痛保守治疗1年以上无效[2-4]。
1.3 手术方法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不稳定的患者,实施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椎间隙植骨融合术。以其中1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为例:麻醉成功后,患者俯卧位,屈髋屈膝,胸腹部悬空;常规消毒及铺单;以L4棘突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腰背筋膜。切开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骨膜下剥离相应棘突和椎板周围软组织至小关节突外,纱布填塞止血。进一步显露棘突、椎板、小关节及横突根部。以L4和L5横突基底部横行中线和上关节突外缘切线交点为进钉点,在双侧固定单轴椎弓根螺钉。矩形切除L4椎板下2/3,扩大狭窄的椎管。术中见硬膜外、黄韧带前方有脂肪样物质堆积,压迫硬膜囊,予以切除。预弯并安装左侧椎弓根系统连接棒,适度撑开。接下来然后通过右侧TLIF入路切除椎间盘,切除右侧L4~5部分小关节突和椎板,在右侧椎间孔通道广泛摘除椎间盘,扩大L5神经根管。刮除L4~5椎间隙软骨终板,打磨软骨下骨。减压后硬膜囊膨胀良好,神经根无受压,根管无狭窄。将切除之椎板和小关节突修剪成骨粒后进行椎体间植骨,Cage填充骨粒后植入椎体间隙。借助器械的撑开和压缩功能双侧同时加压椎弓根钉系统并锁紧。C臂透视证实螺钉角度及深度满意,椎间植骨充分,Cage固定位置佳。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止血,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毕。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患者双下肢活动良好。术后常规静滴甘露醇和甲强龙3 d,引流管可于术后24~48 h后拔除。术后第一天即开始各项功能练习(包括下肢肌肉收缩功能练习,直腿抬高功能锻炼以及腰背肌及腹肌锻炼)。可佩带弹力袜,有助于防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 d复查X光片及CT,以后定期复查,观察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有无断钉及松动。
1.4 评定标准
1.4.1 椎体融合标准 植骨块与上下椎体有骨桥连接,椎间隙高度得到维持,Cage周围或椎体前部有骨桥连接上下椎体,Cage内骨密度不下降[5-6]。
1.4.2 疗效评定标准 优:症状完全消失,正常生活和工作者。良:症状基本消失,偶有腰腿痛者。可:症状体征较术前明显改善,仍有腰部胀痛者。差:症状体征无改善,或短期改善又很快复发者。
2 结果
手术时间2~5 h,平均3 h。术中出血量250~500 ml。平均350 ml。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未见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且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随访1~1.5年,平均14个月。优32例,良14例,可6例。经随访融合率为100%,优良率为90%。术中硬膜损伤及导致的脑脊液漏。本组患者术中发生硬膜损伤5例,由此导致术后脑脊液漏2例。防治措施包括抬高床尾,使患者保持头低足高位。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经过及时切口加压包扎均获愈。
3 讨论
间盘的退变程度与腰椎不稳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腰椎融合手术可以提高存在腰椎不稳的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TLIF的适应证包括:(1)腰椎手术翻修或曾经感染者。(2)不合并神经症状或合并单侧神经症状的Ⅰ度、Ⅱ度腰椎滑脱。(3)高位腰椎疾患。(4)单侧受压的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狭窄症。(5)不合并椎管内病理改变的椎间盘造影阳性的腰椎退变性疾病。(6)椎体间的假关节的形成等情况。但TLIF技术不适用于需要双侧广泛减压的病例[1]。
各种腰椎融合术作为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终极治疗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彻底神经减压并恢复腰椎正常椎间隙高度和生理前凸。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可分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LIF),后路减压植骨融合(PLIF)以及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技术(TLIF)等。笔者认为TLIF技术操作的安全性比PLIF要高,在PLIF操作时往往感到对神经的牵拉比较厉害,因此术后神经根炎,神经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而且在多节段的手术中这种风险更大。TLIF技术优势明显:(1)通过单侧后外侧入路即可实现脊柱的前柱固定。(2)TLIF较之PLIF应该是一大进步,减少了创伤面,减少了椎管内环境的干扰,而且取得了不亚于PLIF的手术效果。(3)TLIF术中只需切除一侧的关节突和椎板,这使得TLIF各项稳定性包括扭转稳定性都明显占优,亦有利于术后恢复稳定性。(4)手术方式决定了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及引流量少。椎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椎间融合器的植入可以提供腰椎的即刻稳定性[3]。有实验发现,TLIF术后,其各项稳定性指标都明显优于ALIF、PLIF组,其稳定性能最好。
本组患者52例,术后平均在8个月内全部获得骨性融合。从现有的经验分析,选择TLIF和PLIF手术的不同适应证可能比手术技术本身更为重要。在稳定性破坏的方面,由于TLIF技术保留了棘上、棘间韧带,优势还是明显的,但是由于随访时间还不够,因此在椎弓根钉松动、断裂以及融合率是否有提高等还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胡陈飞雁,顾湘杰,鲍根喜,等.应用Cage与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3):193-197.
[2] 倪松,杨华,卓小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23例[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19(9):763-764.
[3] Csecsei G I,Klekner A P,Dobai J,et al.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 using laminectomy bone and transpedieular screw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J].Surg Neurol,2000,53(1):2-6.
[4] Aota Y,Kumano K,Hirabayashi S.Post fusion insta-bility at the adjacent segments after rigid pedicl.escrew fixation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e disor-ders[J].J Spinal Disord,1995,8(6):464-473.
[5] Lazennec J Y,Ramare S,Arafati N,et al.Sagittal alignment in lumbosacral fusion:relations between rad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ain[J].Eur Spine J,2000,9(1):47-55.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筛选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和中药新药研发有着密切的关系。自麻黄碱成功提取后,我国常用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研究成为中医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后靛玉红、三氧化二砷成功治疗白血病及青蒿素开发成抗疟疾药物等成功的实例使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研究为世人瞩目。 目前,我国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研究主要有两步:一是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提取,二是通过药效筛选,确定哪些化学成分为中药有效成分。在药效筛选方面,又分为传统筛选模式即利用体内外药理模型筛选模式和高通量筛选模式[1]。尽管化学成分提取方法和药效筛选方法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中药本身的复杂性和科技研究手段的局限性,有效成分单体的发现速度一直十分缓慢。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中医药文献资源、建立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研究新方法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心脏器质性疾病,目前仍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物。笔者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临床文献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实验资料,研究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新方法,并且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从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药物确定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药理作用
中医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主要分以下4个证型:急性热盛型、心阴虚损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结合现代药理学分析,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药物的药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保护心肌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等[2-4]。
1.2 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筛选方法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而化学成分是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所以,临床使用的中药包含的化学成分a就可以作为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筛选中的第一个集合,见图1。如前所述,中医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使用的药物基本有保护心肌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等药理作用。那么,具有以上药理作用的中药化学成分就具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潜力,所以,这类化学成分可以作为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筛选的第二个集合,即化学成分b。两个集合取交集可以筛选出中药有效成分单体。既有临床实践,又有现代药理实验数据的支持,因此筛选出的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对于中药新药研发更具有开发潜力。
1.3 资料来源
与疾病以及方剂相关的临床文献数据来自《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与中药相关的数据来自《中国中药数据库》,从现代药理实验出发寻找具有保护心肌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药药理数据库》和《中药化学数据库》。
1.4 数据的清理和拆分
由于数据都来自于专题数据库,虽然其内容专一、相对完整、有效实用,但是,专题数据库中的数据都是使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的,不能直接用于分析统计以及数据库之间关联关系的建立,所以,数据必须进行清理和拆分,使之规范化。实验方法是使用文本挖掘技术,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词雀”软件,利用特定的程序抽取化学成分名称,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清洗和例如,龙胆根含裂环烯醚萜苷类苦味成分: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当药苦苷(swertiamarin),当药苷(sweroside)……整理完毕后的数据见表1,可以用于统计分析。整个实验是使用access和excel完成的。表1 使用词雀软件处理后的数据(略)
2 结果与讨论
2.1 从临床文献筛选的化学成分a
以“心肌炎”、“病毒性”为主题词,在中医临床诊疗文献数据库中检索到1 645篇文献,涉及782首方剂,共包含260味中药,6 111个化学成分。
2.2 从现代药理实验数据筛选的化学成分b
从中药药理数据库和中药化学数据库中筛选具有保护心肌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抗病毒作用、免疫调节作用类化学成分共1 163个。这些化学成分的特点都是经过现代药理实验研究,具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潜力,但是都没有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
2.3 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筛选
从中医临床文献出发的筛选结果,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缺乏现代药理数据的支持,而从药理实验出发的筛选结果,又缺少临床实践的验证。所以,两者相结合所得的交叉部分可以弥补两种路径各自的偏差,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有效成分单体。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得到了104个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其中8个化学成分已经开发出药品,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①以阿魏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复方阿魏酸钠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②以川芎嗪为主要成分的药品川芎嗪临床用作抗心绞痛药。③以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苦参碱注射液具有抗癌及抗心律失常作用。④以葛根素为主要成分的愈风宁心片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而同样以葛根素为主要成分的葛根素注射液临床用于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⑤以麻黄碱为主要成分的药品麻黄碱在临床上防治某些低血压状态,如用于防治椎管内阻滞所引起的低血压。⑥维生素c和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临床已经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⑦以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为主要成分的苦参总碱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防治心律失常。
通过调研方剂、单味药和西药的药品数据库,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品有81个,大多数是复方制剂。以中药有效成分开发成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品只有葛根素注射液和莪术油注射液。由于莪术油注射液包含了34种主要化学成分,而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只能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单体,所以并未筛选出莪术油。由此可见,本研究筛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旧药新用也是新药研究的一个领域[5],例如中药新药第五类就是增加新主治病症的药品。在筛选的中药有效成分单体中有24个(包括次没食子酸、甘草甜素、姜黄素、青藤碱、岩白菜素、穿心莲内酯、甘草酸、苦参素、甜菜碱、叶酸、丹参酮ⅱa、甘露醇、榄香烯、维生素b、鱼腥草素、靛玉红、β-胡萝卜素、尿囊素、小檗胺、棕榈酸、芳樟醇、茴香脑、齐墩果酸、小檗碱)已经开发为药品并上市,但是并未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因为这些化学成分具有保护心肌、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病毒、免疫调节作用,同时他们的来源中药已经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所以,他们具有开发成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药物的潜力。
除以上已开发成药品8个化学成分24个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外,交集中筛选出的中药有效成分单体还有72个(包括白藜芦醇、半乳糖醛酸、α-别隐品碱、刺槐苷、刺芒柄花素、柴胡皂苷、苍术苷、菜油甾醇、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豆苷元、大豆皂苷、冬凌草甲素、β-谷甾醇、甘草苷、甘草苷元、槐定碱、花椒毒酚、厚朴酚、黄芩苷、黄芩苷元、槲皮苷、槲皮素、和乌胺、虎杖苷、甲基莲心碱、咖啡酸、苦杏仁苷、芦荟大黄素、绿原酸、莲心碱、灵芝多糖、麦冬皂苷d’、马钱子苷、木犀草素、牛磺酸、牛膝甾酮、β-蒎烯、染料木苷、染料木素、人参二醇 、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h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2、5,7,8,4’-四甲氧基黄酮、3,4’,5-三羟基芪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四氢小檗碱、鼠尾草酮、芍药苷、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蜕皮甾酮、5,6,7,8,4’-五甲氧基黄酮、5,7,8,3’,4’-五甲氧基黄酮、乌头碱、香草酸、熊果酸、辛醛、原儿茶酸、烟碱、羊角拗苷、药根碱、银杏内酯a、羊藿苷、薏苡仁酯、异紫堇定、紫花前胡苷、芝麻素、栀子苷)。其中牛磺酸由于具有显著的保护心肌,增强心脏功能,可以预防冠心病、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临床上已经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而“3,4’,5-三羟基芪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在抗心肌缺血药物制备中的用途已经申请为专利,专利号为200410052470。因此,这72个中药有效成分单体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同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在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同时,发现钠、氟、钙、钴、碘、钾等微量元素也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他们虽然不是治病的主药,但现代研究表明微量元素与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密切相关,微量元素的缺乏直接导致人体内代谢的紊乱和抵抗力的降低,所以,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毒能力,可以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3 结语
本研究设计了基于中医临床文献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单体的方法,并通过此筛选方法得到了104个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具有开发潜力的中药有效成分单体。虽然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可以为中药化学成分的组配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筛选中药有效成分单体方法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海南.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与中药新药研发[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22(5):268-270.
[2] 于小华,张新刚,王时俊,等.黄芪甲甙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柯萨奇病毒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3):215-217.
[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