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6 11:23: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教育培训知识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企业教育 培训 管理体系
广东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公司。为承接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公司提出通过创“一优二先”,争当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省级电网企业的排头兵,以“三个发展”为思路,实施“四个转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对公司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并促进教育培训提升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1.教育培训存不足
教育培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公司积极开展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然而仍存在几方面不足:
1.1培训资源管理不当、难以高效利用
公司培训资源缺乏规范管理,难以有效地查询和获取,得不到动态、高效的利用,不能很好促进公司培训工作的改善。
1.2内部沟通不畅,隐性知识难以显性化
公司的隐性知识如员工个人工作经验、创意或心得等,由于缺乏知识分享激励机制,无法被记录保存,容易流失。
1.3平台建设不完善,知识共享困难
公司教育培训体系中缺少知识管理模块,教育培训系统中也缺少支持资源共享的功能,公司内部知识共享意识淡薄。近年来,公司教育培训工作得到飞速发展,但相关资源建设未同步发展,资源建设落后于培训工作,阻碍教育培训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上述不足,对于如何加强公司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并实现转型,以满足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要求,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知识管理思想纳入教育培训工作中,通过加强培训资源开发与管理、拓展员工沟通渠道、完善相关平台建设等工作,助力公司教育培训体系转型。
2.知识管理建体系
公司从2013年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围绕教育培训体系转型需求,搭建“以知识层建设为基础、以流程层建设为核心、以支持环境层建设为支撑”的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提升培训资源建设水平,支持公司建立“四位一体”的标准培训模式,助力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2.1知识库建设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依据,利用各序列各专业的岗位培训规范,根据分层分类的原则,形成相匹配的知识树。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培训成果资料,以知识树为引导,根据完全穷尽、相互独立原则,形成包括课程库、试题库、师资库、培训基地信息及公司文化、制度等的知识库。各类知识库通过知识标签建立联系,形成员工和组织知识共享和应用的基础。
2.2知识运营机制建设
知识有效运营指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及知识动态管理的闭环运作,达到知识在个人与组织中流动,并不断回馈到知识系统,促使知识不断累积的目的(见图1)。
知识获取,外部知识内部化。指将企业外部环境中的知识转换到企业内部,并能够为企业所用的过程。知识获取包括采集、认证、储存和更新四个阶段,对应设立知识采集机制、知识认证机制、知识存储机制和知识更新机制,以完成获取知识的任务。
知识固化,巩固知识防遗忘。通过个性化课程学习、课后及时复习和试题考核等手段,鼓励员工在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做到服务实践、学以致用。
知识共享,管理效益最大化。为有效实现知识共享,公司构建并加强多种知识共享途径,畅通多方沟通的渠道。
知识应用,实践提高生产力。知识只有在组织中得到应用时才能增加价值。公司通过搭建教育培训知识管理平台,将知识应用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
2.3流程及信息功能设计
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企业组织、制度、文化等环境因素的良好支持。公司在知识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重点进行制度、流程、信息系统等建设工作。
知识管理流程。以业务驱动力为出发点,以利益相关者价值为最终导向设计管理流程,包括知识抽取流程、知识利用流程、知识评审流程及知识管理考核激励等流程。公司根据员工的知识贡献制定不同级别的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知识管理。
信息系统建设。知识管理系统是集课件库、试题库、案例库、师资库、基地库、文档库等为一体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平台,以网络培训实体化运作为手段,构建实现公司知识协作、知识收集、知识传承等功能的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系统还紧密联系公司的生产业务、培训和评价等工作,帮助提高培训管理效率、公司知识协作共享,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见图2)。
2.4知识动态管理运行
知识动态管理包括线上及线下知识管理。线上知识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岗位知识学习包、学习效果验证、建立学习档案、培训需求再分析等内容。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为下一阶段的培训需求分析提供参考。
线下知识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及考核、培训服务实践、课程开发和创新等内容。公司按照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培训及考核,并反馈工作过程中的新问题、新需求反馈,公司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培训课程开发和创新,进一步丰富知识树和知识库的内容。
3.知识管理显成效
3.1建立公司知识库
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公司搭建了层次分明、覆盖率高的知识树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公司几大序列包含课程库、师资库、试题库、案例库等内容的知识库,并定期邀请公司相关专业的专家对知识库内容的正确、合理性进行评审,组织人员对知识库进行更新维护。将公司知识体系内容导入信息系统,设置知识标签链接,实现知识查询和学习等功能。
3.2营造知识创造氛围
通过制定知识更新、创新、认证、共享等流程以及相关考核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维护、修改,让员工角色由知识使用者转变为知识管理者,从被动到主动,激发员工知识创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定期的班组内部分享会,实行轮讲机制,锻炼每位员工的讲授技能,促进了知识共享,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积累公司知识资产,预防人才流失的潜在风险。
3.3优化公司培训运行
通过信息系统中的岗位学习包推送、学习与测试关联、员工学习档案建立及培训需求再分析等功能,实现了员工学习、测评、档案记录、需求分析的全自动化管理,极大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推动公司教育培训的优化。同时,知识资本的积累和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巩固,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重要基础。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知识流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概念的提,有关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迅速从企业延伸到政府、学校、:区等各种组织。知识管理主要是指组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实践和工具来管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并增强竞争力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获取、处理、存储、使用和共享,其中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教师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他们分析、开发和实施课程目标的过程主要与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领域也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知识管理行业——最有可能应用知识管理技术的领域。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包括了对相关知识的获取、处理、存储、使用和共享等过程。本文正是基于此尝试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去研究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相关问题,以期探讨拓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有效途。
l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知识管理的视角
不管是对于中小学教师,还足高校教帅,教育技术培训郁不是一个新话题.它从最例一的面授培圳,发展到今天的“面授+网络”并辅以自学等混合方式.尽管培训的方式和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从早期培训开始就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无法有效解决,从知识管理的角概括当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存的问题,主要有:①当前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更多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与改革需要(压力),“短期突击”式的过程难以使教师产生“教育技术对专业能和工作绩效有提升作用”的认同感;培训以媒体技术的基本操作等一系列显性知识为重点,如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设计方法、基于技术的教学环境设计策略等相关隐性知识鲜于涉及和研讨;③对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知识疏于管理,存网络培训方式中,教育技术知识库缺乏动态更新,以至变成对教师没有吸引力、偏离教学实时需求的“静态材料库”。
2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知识及其流程
根据知识的分类.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相关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程序化的技术工具操作知识、教学资源开发步骤以及基本的教学理论等都是显性知识,很容易在培洲过程中传授。对技术上与学科整合方法的理解过程、基于技术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以及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认同感和心智模式等都属于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难以在短圳培训中直接传授。当然,这两种知识也小是绝对区分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培训过程中,所有知识都会形成如图1所示的循环流动过程,并呈螺旋上升的趋势:
3知识管理视角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新关注点
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提升绀织知识分享与交流的能力,以便利用知识采取行动,建立企业的核心能力”交流、分享知识以及利用知识进行决策,这些活动宄全取决于组织成员的个人能力.知识管理的实践木质是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冈此,在知识管理视角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妨考虑从以往的政策与事务管理转变为知识化的教师人事管理,把教育技术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以及教帅获取、使用和共享这些知识的活动统一协调起来。
3.1以教师发展为本.激发和维持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在需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别为生活、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价值实5个等级。对教师而言其专业能力的提高满足这些需求(尤其足后项需求)密切相父如果教育技术只能够提升教帅的业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题,获取更优质的教学质量.从而满足他们的预期需求那么,教师就会产牛学习教育技术知识的驱动力,即产生对教育技术培圳自下上、长期能动的内在需求。如何激发和维持教师的内在需求,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如下的一些措施:
(1)改变教师周围是社会环境,让教帅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技术相关理念和实践的影响:如提供各种参观学习、考察体验的机会,让教师亲身感受教育向信息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的社会氛围,设置激励机制,对主动、有效利刚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效果的个体与事件,及时给精神.的宣传和物质上的支持并在教师业发展项目中逐渐地、由弱到强地融人有关教育技术方面的能力要求。
(2)调差和评估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需求,以此作为选择与规划培训内容的依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需求情况包括: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新的研究动态、应用新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掌握更新学科领域知识的技术与技能等。只有教师提自身的教育技术知需求,才能激发他们对培训的内需求
(3)由浅入深、由普遍到特殊分阶段安排培训。教育技术培圳并非简地邀请家讲座,而是一个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去满足教师教学需求的过程数帅学与使用教育技术知识的心理需求变化是:掌握通川的技术工具操作知识——寻求基于技术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关注并期望掌握所属学科的特定技术与策略。因此,每个培圳阶段都应该设汁与教师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培圳主题,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士齐训形式(即课堂讲授、个别讨论、交流体验、实地参观等培训方式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培训阶段和内容来选择),时制自: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需求,从而维持他们的需求与热情。
3.2关注教育技术隐性知识的获取
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不是让学科教师郜成为技术操作能于(这也是不可能达到的)多数教师参加培训时,都带着与自身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和任务.希望将技能培训与教学应用融合.特别是期望以关注某一学科教学巾如何没计、开发、运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而是技术本身为中心。。理解和创建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教学环境、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态度、心智模式和价值观等隐性知识.应该是教育技术培训中最重要的知识.让教师关注和扶取这部分隐性知识是培训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隐性知以作为一种合理识存存的地方,基于知识的战略不应该注重于收集和传播信息,而应创造一种机制,使得实践者容易识刖和互相交流。非正式学习就是一种有利于隐性知识获取的机制。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隐性知识占到个体知识结构的80%。团队协作、专家指导、与他人的交流分享、学习与工作经验积累等等都属于非正式学习
(1)利用网络培训平台获取隐性知识即个人知识管理..在网络培训平中,除了教学知识库管理的主体功能,还应该增加个人知管理的辅助功能,比如适合群体讨论的虚拟社区,以及适合个人整理和记录自身经验、技巧与灵感的博客或电子档案等这些非正式的学习平台能够将教师平时遇到的问题、众人探讨的解决方案和头脑产生的灵感火化等整理并保存下来,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隐性知识,也有助于将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进而共享给其他人。同时,培训部门还可以收集和整理这教师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技巧,并把它们添加到知识库中,使知识库能够随着教师的实际需求而动态更新。
(2)通过面授培训获取隐性知识即工作一教学培训法。这是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系统化的培训方法。这种高效的培训方法由以下几步构成:告诉受训练者要从事的工作.让他们做好工作准备:讲述履行工作时的关键信息:让受圳练者表明他们对工作的理解;让受训练者独自工作,并安排一名优秀人员,在必要时提供帮助。这种方法是典型的“做中学”.它通过提供具体的实践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及时给与必要帮助来完成.很好地结合了获敢隐性知识的两种有效途径:实践和专家指导教师教育技术面授培训应该尽可能提供诸如此类的任务驱动式学习主题,以便帮助教帅更好地领会与获取教育技术隐性知识。
3.3构建教育技术知识地图
一方面,教师的学习不仅是人境互动的结果,更是人与人协作、对话的结果。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推动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这是一个由少数到多数的知识共享与提升过程。因此,教育技术堵洲实质上也是教师对话与共享教育技术知识的过程。
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知识地作为一种知识导航系统,是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有效工具。为了促进教师对话与共享教育技术知识,笔者认为可以考虑构建教育技术知识地图。
(1)网络培训平台面向内容的知识地网。基于知识标识关键词搜索十耳应的知识内容(单元).这是每个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平台中知识库管理都应该具备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一个简单面向内容的知识地图。构建真正知识管理意义上的知识地图,除了显示知识内容的地址链接,更加需要从逻辑意义上向用户展示知识内容之问的关系(层级分类、网状关系等).还应该能够分析用户的搜索历史、建立面向用户偏好的知识模型,给用户推送最佳的知识导航服务。
(2)面授培训。面向能力的知识地图。能力更多地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所以构建面向能力的教育技术知识地图实际上是将具备某方面教育技术知识的教师当作一种资源进行记录,让教师之问能够很方便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交流的对象,即“按(知识地图)索人(知识)”。当然,制作知识地网之前征求教师本人同意是必要的为了更大程度地促进知识共享.从“知识互惠”的角度来看.面向能力的知识地罔上面除了记录教师已有的知识,还可以记录他/她所需要的知识,即同时记录知识的供需状况,让教师之间能够“自愿互惠.按需共享”表1描述了知识地阁中教师条目的主要信息。在面向能力的知识地陶上,所有教师条目都可以根据“能够提供的知识”、“目前的知识需求”、“所属部门”、“交流时间”等关系组织成更加复杂的网络结构图。
纯粹意义上的知识管理是关于知识的完整和开放的共享。因此,知识地图描绘的对象范同还可以突破专业和校区的限制,扩展成一种跨领域和区域的、开放的教育技术知识共享过程。教师在这种全校或者校际之间的环境进行交流和对话,有助于他们从更大的背景去思考应用教育技术的方法与策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客观、准确、全面、公开的原则,对全市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学分制考核,激发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二、考核范围
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试点阶段考核对象为市委党校、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审计局、市粮食局等5家单位参加全市干部在线学习的全体学员。
三、阶段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11月24日至12月9日)。重点做好方案制定、动员部署和学员信息采集、完善等基础工作。各试点单位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材料。
(二)试运行阶段(12月10日至28日)。重点做好试点单位管理员账户分配、授权、管理人员培训和管理系统试运行工作。市委组织部组织试点单位人事教育科负责同志进行专项培训,以熟悉操作流程,明确权责分工。各单位在工作中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总结完善阶段(12月29日至31日)。认真总结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试点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对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推广,形成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工作总结,上报省委组织部。
(四)推广实施阶段(20__年1月起)。在总结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召开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工作会议,在全市推广实施。
四、考核权限设置与学分要求
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主管,市委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委分级管理。市委组织部履行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的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的职能,负责市管干部和市人大、政协机关,市法院、检察院,市直党群部门,市派机关科级及以下干部学分考核的审核、评定、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市直政府部门科级及以下干部学分考核的审核、评定、登记等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市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干部学分考核的初审、评定、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
县处级干部年度学分不得低于60学分。其中:年度考核得分在100学分以上的为优秀,100—60学分为合格,60学分以下为不合格。
科级及以下干部年度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其中:年度考核得分在90学分以上的为优秀,90—50学分为合格,50学分以下为不合格。
五、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试点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细化任务分工。
论文关键词:启思蒙tafe机构;课程开发;成绩测评;员工培训;质量管理
tafe机构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各州政府管理,各州政府通过产业培训理事会、州教育培训部及其下设的tafe办公室进行具体管理。[1]启思蒙tafe机构(chisholm institute)位于墨尔本,是澳大利亚顶级tafe机构之一。它主要执行职业教育i级证书、ii级证书、iii级证书、iv级证书、文凭、高级文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另外,还进行幼儿教育专业的本科与职业教育研究生资格证书的教育;下设6个分校,几乎占据了墨尔本东南部的整个区域;学生来源多样,有全职学生、学徒工及大量的国际学生,学生年龄几乎包括了16岁以上任何年龄段;教育类型既有学历职业教育也有培训教育;教师都必须获得教师资格培训及评估iv级证书,全职教师要求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行业工作经历;学校经费主要来自州政府的支持,但也呈现多元化特征。2010学校年度预算1.2亿澳币,州政府拨款大约占70%,30%左右为机构商业收入。启思蒙tafe机构的成功是政府政策支持、监督导引、行业参与、院校主动调适的校本管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教学管理及学校发展中的课程开发、学生成绩测评、企业员工培训及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特色鲜明。
一、依据培训包进行的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依据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体设计,对高职办学起着定位和定向的重要作用。tafe机构的课程开发是依据澳大利亚政府通过行业主导制定的培训包进行的。不同的州对课程开发的管理方法不同,新南威尔士州由州政府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各tafe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发,知识产权归州政府所有,州内各机构资源共享;而维多利亚州由各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发,各机构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启思蒙tafe机构决定开发课程时,除了依据培训包外,还要参考由维多利亚技能协会的《购物指南》,从中了解开发相应的单元可以获得的资助(课程开发过程是不能获得资助的,只有实际招生授课后才能获得资助,政府拨款是依据实际授课时数购买服务)。因此,开发课程需要准确的市场预测,也存在相应的风险。
(二)课程开发的步骤
启思蒙tafe机构课程立足行业需要,结合国家资格框架和国家能力标准进行课程开发。每一类证书、文凭需要开设多少门课程,开设那些课程,都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团体提供的相关岗位技能要求和标准来确定。[3]因此,课程开发的过程体现了行业需求通过不断调整逐步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其开发步骤为:(1)市场分析,包括需求分析、竞争现状分析、拟开发课程(即证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等。(2)分析培训包,结合培训包内的行业知识、技能要求,能力评价标准等内容确定课程开发目标。(3)选择能力单元的组合,并确保课程采用的标准与法规相符。(4)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教学标准、教材、主要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学生学习指南等)(5)向维多利亚注册与资格评审局(viqa)申报注册并得到确认。
培训包包含了课程开发所需要的行业知识、技能等需求信息,是课程开发的向导。培训包中能力要素及标准与能力单元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交叉对应。一门课程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能力单元组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一个证书对应的课程必须覆盖培训包规定的所有能力标准。在此,课程的内涵已经拓展了教育学领域中的严格的概念范畴,形成了在培训包主导下的行业需求主导的弹性课程。如启思蒙会计证书三级课程开发的培训包:fns30304。该培训包规定了13个能力单元和相应的能力要素及标准。13个能力单元分属三个不同的类别:4个行业核心单元,规定了从事会计行业应该具备的工作场所交流与沟通等四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5个资格核心单元,规定了会计3级证书必须掌握的编制财务报告等五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4个选修单元,规定了一定要选修的能力单元的要求,并给出了选修的原则以及推荐的选修内容。另外,培训包规定了交流、团队合作等8项能力要素与标准。
二、以能力为主导的成绩测评
(一)成绩测评的思路
澳大利亚tafe机构对学生成绩的测评独具特色,能力是评价的核心。tafe机构坚持以能力为本的评价方式,主要围绕每一种能力中三个关键能力范围:技能、知识、态度进行。技能是指按照行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能力;知识指按照行业标准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相关理论知识;态度指按照行业标准和工作场所的规定,以安全、有效的行为方式去从事某项工作任务。启思蒙tafe机构的成绩测评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而能力是指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综合。采用传统的考试,只能测评学生知道什么,不能测评学生能做什么,因此,他们普遍采用基于(类似于)实际工作环境的测评。这种测评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测评的标准及用什么手段确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二)成绩测评的方法
成绩测评采用过程性评价形式,并积极推行元评价,保证评价的过程及评价结论的有效性。tafe机构学生成绩测评需要综合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信息。评判学生考核是否通过,是以收集“证据”为基础,考核实际上就是收集“证据”和对“证据”做出判断的过程。成绩测评一般都是综合平时作业、期中测评、期末测评成绩而得出最后结果。对操作能力要求高的课程,平时作业占较大比重。启思蒙tafe机构的国防部厨师培训项目对学员每周都进行测评,测评的结果不仅仅是分数或等级,而且还有关于知识、能力、态度的评语,每周的评分及时向学生反馈,4周的平时成绩占到了80%,此外,还有20%的理论知识考核。为了提高平时测评的效率,启思蒙设计了专用软件,教师可以使用手机上网在课堂直接输入评语。另外,还通过“评估复审”实施元评价,反思评价过程,结合评价反馈提高评价的有效性。通过复审评价过程,改进以后的评价活动;通过复审评价结论,发现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更正。一般情况下,如有提出疑义或申诉,就需要对成绩进行复审,直到给学员满意的答复为止。
(三)成绩测评的特点
启思蒙tafe机构的成绩测评坚持能力本位的过程性评价形式,也是院校发展中行业主导基本特征的要求,在有效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公平性等评估原则的指导下,测评体现出如下特点:(1)一般采用综合测评的结果反映学生的成绩,将测评过程贯穿于学生学习和培训的全过程,体现了可靠性和有效性原则。(2)测评方式及比例由专业决定,整个机构并不统一规定各部分比例,体现了实事求是和灵活的原则。(3)测评方式必须在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指南中明确并严格执行,体现了可靠性原则。(4)专业课程突出形成性评价,不仅计分还给出评语,促进学生不断改进提高。(5)平时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帮助学生进步提升,特别是对“风险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有语言障碍或其他身体缺欠、技能掌握差)的特殊关注,充分维护了教学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以工作为基础的企业培训
(一)企业员工培训模式
职业培训是tafe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其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tafe机构所提供的课程类型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它能把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在一起,一所tafe机构既有职前教育,也有职后培训,既有全日制学习,也可通过半日制或利用业余时间逐步完成学业。启思蒙tafe机构除在校内开展学历职业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外,还将企业员工培训置于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工作为基础的培训是比较成功的对单一企业培训的模式。如启思蒙tafe机构对一个聚氯乙烯企业40名员工的培训,组成了6名教师团队,历时2至3年,仅前期调研、沟通以及对拟培训员工现有能力评估就进行了半年之久。为适应企业的工作时间(企业5班工作制),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同一内容的培训分成了5个班次进行,最早的早上5:30就开始上课,符合了企业及员工对时间成本的要求。
(二)企业培训课程的形成过程
企业培训课程的开发遵循tafe机构课程开发的总体要求,同时,根据企业的不同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基本过程如下:(1)了解企业需求。尝试了解企业的工作方式,解决企业可能提出的各种需求;(2)客户群细分。机构对客户群进行分类,由专人进行沟通协调,了解客户群的基本状况;(3)组织师资团队。根据企业需求及客户的情况组建合适的师资团队;(4)比较企业内部培训要求与国家标准的不同;(5)对企业拟培训学员现有能力进行评估。能力认证的方法是使用《能力记录书》,让学员主管每天记录,为期3个月,然后由两名教师对学员进行评估,向企业汇报评估结果。(6)设计培训课程。结合前期准备工作,在得到企业认同后开始设计培训课程——以补差与提升能力为目标。(7)进入正式培训阶段。(8)对培训进行评估。以上所涉及的是对单一企业员工的培训,对于来自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员工,需要相同能力的培训,则集中在不同的公司轮流进行,学徒工的培训则在学校进行。tafe机构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设计符合员工培训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也体现了课程教学与行业互动的过程,是行业主导特征的反映。
四、以科学性、实效性为导向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澳大利亚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都必须依据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qtf 2007)进行每5年一次的外部质量评估,另外,各tafe机构也根据校本需要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启思蒙tafe机构质量管理体系(chisholm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qms)文件共分10个方面,包含政策和程序两类,文件按000—900序数排列,依次为:总体政策、质量管理体系、策略计划、教学行政事务、教学实施、行政资源、设备资产、财务、人力资源、职业健康与安全。除总体政策和策略计划两个方面之外,其他每一个文件标准均配备了严格统一的规范和操作要求。如人力资源质量标准文件下设了从qms801到qms832共32个操作性文件。把国家政策、市场需求、雇主要求、学生需要统一于教学设计过程,以国际上通行的iso质量认证格式的方法,转化为能够科学地规范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标准化文件。启蒙思tafe机构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理解,借助这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以教育理念的形式,融入实际教学过程,在思想、理论、理念、目标、行动上实现了统一,为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奠定了基础性前提。
(二)质量管理体系特点
启思蒙tafe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是国家宏观政策背景下院校个体主动实践的产物,它附属于国家对tafe机构的宏观质量管理要求,同时又具有校本适应性。启思蒙tafe机构qms的特点有:(1)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上;(2)以高标准的教育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基本理念;(3)总体政策、策略计划、教学管理政策及各种资源管理政策构成了系统、严密、科学的体系框架;(4)精细化、易操作的管理程序,甚至文件柜的样式、尺寸等均作出明确且统一的规定。这种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标准,不仅方便了操作者的实施,对管理者而言,也可以进行简单易行的评估。(5)符合iso质量认证格式的文本要求,体现了国际化特色。
(三)质量管理实践
启思蒙tafe机构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使文本描述应用于指导管理实践具有了可行性。启思蒙tafe机构把职业健康与安全作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10个重要方面之一单独列出,并下设了26个方面的具体操作性文件,如对责任划分,分别明确一般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区别等等。此外,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环境布置、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等措施综合保证质量标准的实施。如汽车维修三级证书中,学生就要学习30小时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课程。学校教学楼、实训室随处可见各种醒目的安全提示,特别是在关键位置关于逃生出口、火灾预警文字的标识更是反复设置,并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师对学生监督严格。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付诸于实践才能表征其实效性、科学性,tafe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设计符合质量管理的一般要求和国际化标准,通过院校层次的实践将其转化为院校质量控制的保障。
五、启思蒙tafe机构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一)统一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澳大利亚行业主导制定、全国统一并不断完善的培训包制度,实现了行业能力标准与tafe机构职业教育与培训目标的对接,将学生培养与雇主需求相联结,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使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前景相互推进。[7]虽然我国199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在2000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由于现行国家职业标准并不完善,部分职业资格认证的管理仍然是证出多门,尚未实现统筹和统一,因此,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与课程体系建设缺少体现行业统一标准的依据,不同程度存在着因人设课的现象。因此,基于行业要求,完善我国职业标准,统一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标准的对接。
(二)坚持“顾客”为本的管理理念
启思蒙tafe机构在实施教学及培训过程中关注顾客的个性化要求。如培训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原有能力的认可,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及时反馈和服务,对风险学生及身体欠缺学生的特殊关心,企业培训过程中依据顾客需求灵活的课程安排等等。我国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顾客”的弹性需求,而代之以刚性的课程、教学安排。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关注学生个性需求。在继续教育方面,逐步开发顾客化的培训项目,基于顾客需求,灵活安排培训的时间、内容、方法等。另外,在“顾客”学习效果评价方面,坚持能力本位的评价模式,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及行业标准要求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三)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启思蒙tafe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系统、严密的体系框架,精细化、易操作的管理程序以及严格有效的操作实践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时效性的导向。这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服务对象相对单一,且多定位于课堂教学,对诸如职业健康与安全之类的保障缺少关注,系统性不强,而且管理文件内容的描述也往往偏于原则性要求,可操作性尚显不足。因此,综合国家政策、市场需求、院校发展要求等影响因素,以国际相关质量管理标准为依据,细化管理内容,重点改善质量保障体系包含的内容的可操作性,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是前提
高素质的教师取决于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恩施市教育局领导对教师继续教育非常重视,始终把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作为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从而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因此,各教育部门、培训机构以及全体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形成了全市认识统一,上下一心,整体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明确目标,科学规划是基础
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总体规划。恩施市紧紧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干部队伍,培训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全员的岗位业务水平,大幅度地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方案,为实施继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严格管理,建强基地是关键
1.归口培训管理,形成培训合力。因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始终很难理顺,不同程度地存在部门扯皮、责任不清、多头管理、多头培训、重复培训、资源浪费现象。这样既没有好的培训质量,又加重了学校及教师的负担。恩施市教育局下大力气严肃继教工作纪律,规范办班行为,并严格实行归口管理,明确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由市教育局人事科归口管理,负责行政管理、集中培训计划的审核下达等;市继教中心是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全市教师集中培训和指导全市中小学的继续教育工作,并要求各教育单位、局机关各科室相互协调,积极支持教师培训工作。每年年初,教育局专门出台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在计划中明确了培训的班别、专题、人数及培训时间,除计划规定的培训班外,杜绝一切不合理的教师集中培训,若因特殊情况,新增针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培训,必须由举办部门提出,经过审核后,方可实施。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有了铁的纪律后,恩施市教育各部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规范了行为,形成了合力,构建了和谐。
2.优化培训过程,增强培训实效。
(1)培训方式突出“全与活”。在抓培训方式上,突出了两个字,即“全”与“活”。“全”即全方位,恩施市中小学教师人数多,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由于各种原因,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始终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此,恩施市以学科岗位专业培训与骨干教师培训相结合,干训与师训相结合,中学师资培训与小学师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岗前岗后,师训干训,职务、骨干、学历多层次的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培训格局,同时还建立了省、州、市中心学校、基层中小学校的多级培训网络,不仅解决了学员的工学矛盾,还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这样,上下齐抓共管,从而达到了大面积提高继续教育工作效率的目的。“活”即灵活多样,为保证各项培训工作落到实处,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集中面授与个人自学、专题讲座与参与式、面授与考查、教学观摩与研讨、跟班学习与结对培养、送教上门与分散培训结合等形式。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远程教育、网上学习等)进行培训。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使脱产与在职相结合,充分利用寒暑假,培训短则一星期、半个月,长则一二年。
(2)培训内容突出“实与新”。实即实用性强。在培训内容上力求实用。因此,对于培训的课程设置,我们根据培训对象的素质现状和学科教学需求,一般都设置了学科专业知识、新课程改革通识性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如在2005年暑假针对英语新教材举办的培训中,我们就设立了三大内容:一是英语教材,二是英语新课标,三是教学实践,这样让培训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实用的知识,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教师不仅要在所教学科的“精”字上作文章,而且还要在相关学科知识的“新”上作文章,新即“前沿性和前瞻性”。因此,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不仅重视专业知识的培训,而且也注重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进行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等专题讲座,使培训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3)培训管理突出“高与严”。“高”即高标准。在制定各科培训计划时,我们坚持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狠抓校长培训,以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全面提高恩施市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还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制定了不同的培训目标,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实施素质教育和驾驭新课程教学的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严”即严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培训制度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保证。我们建立了学员守则、作息制度、考勤考核制度、评优制度、严格培训管理。正是这些制度的制定和严格执行,确保了恩施市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转变了以前人们认为培训就是“抄几篇,玩几天,花几千”的观念,形成了现在一提起继教培训,人们就准备认真学习良好风尚。
3.加强基地建设,打造培训平台。
一是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这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目前,恩施市培训基地的师资队伍结构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内容的需要聘请高水平的兼职教师,常年办班的科目相对稳定,短班则按需聘请。在兼职教师中,有教学教研专家,有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有第一线的骨干教师。此外,我们也狠抓专职师资队伍的素质,鼓励专职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提高培训。
二是加强教材建设。教材问题是开展师资培训的一大难题,我们积极探索,采取了“引进”、“组装”和“自编”等办法,按照办班的需要,请专职教师自己编写,如龚和生科长自编的《恩施教育史》,张晓勤老师的《新课程教学评价》,俞正权主任的《党建工作》等都很受学员的欢迎。“组装”就是结合办班的需要对已有资料进行摘录、组合,如牟平科长的《普及程度管理》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引进”则是使用有关院校的专门教材。每次培训时,我们都会从各地推荐的教材中选择内容好、针对性强的教材。
三是加强硬件建设。硬件建设包括设备、教室、宿舍、活动场地等,硬件建设直接影响到培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近几年来,我们投资近300万元兴建了培训大楼一栋,(标准教室2间,会议室1间,寝室12间,办公室2间,并添置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新装备两间60台计算机网络教室,买下了原市一化工厂厂区,并全部整修,以用于培训部教学,在新的大教室内还配有专门的音像教学设备、空调等,使培训中心的办公、教学设备都提升了档次。此外,为了积累培训资金,我们还创办了驾驶培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为继续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