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力信息技术专业范文

电力信息技术专业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力信息技术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力信息技术专业

篇1

关键词:电力电子;电力特色;信息类专业

作者简介:唐忠(1964-),男,湖南武冈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学院,教授;江友华(1974-),男,江西南城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1309、201113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70-02

电力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是一门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1],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更是上海电力学院培养学生具备电力特色的一门专业课程。电力电子技术如今已发展成了一门横跨电子、电力和控制三个领域的新型工程技术科学,该课程以其电路图多、波形图多、波形图复杂、实践性强等特点,给其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尤其对于信息类专业学生,其自身电力知识体系不是很完整,去深入理解拓扑变换、器件开关物理状态、换流方式比较吃力,从而使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没有自信心,最终失去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2-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培养出电力特色的信息类专业应用型电力电子技术人才,又只能利用有限的课时进行教学,就必须对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即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和教学大纲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使不同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都有一个提高,都能知道电力电子技术介绍的主要内容,但知道的细节和深度不同。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需要熟悉电力电子拓扑变换、换流方式及原理、公式推导等知识,而对于信息类专业学生可以要求其不进行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知识的深入讨论、研究,只需知道结论和应用即可。

一、上海电力学院信息类专业人才电力特色培养要求

上海电力学院是一所电力特色明显的电力高校,被誉为电力工程师的摇篮。作为具有电力行业背景的高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信息类专业坚持“行业为背景、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的培养理念,以“信息与电力结合,以信息为本,电力应用”为特色。图1显示了上海电力学院培养方案中电力知识相关课程的设置分布。

通过这一特色培养计划,上海电力学院信息类专业学生除了掌握信息领域中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还掌握了电工学科中关于电的生产、传输、变换、使用等内容,因而真正将“信息与电力结合,信息为本,电力应用”。而电力电子方面的知识是这一特色培养计划及其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设电力电子课程时,同时又要根据信息类专业内涵及培养结构体系,着眼点在控制,授课重点在于电力电子器件及电能变换的控制、信号的检测、保护与数据处理等,主电路变换及拓扑、器件选型等强电知识作为熟悉、了解内容,知道的细节和深度不需要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那样,这样学生将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其自身专业背景与知识点,而不必纠结于强电中的功率流换相等复杂的拓扑分析中,从而弱化这门课程的难度,学生会更加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既熟悉了电力相关知识及背景,又加深了信息类控制技术的应用。

二、信息类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方法探讨

信息类专业重点在于弱电及控制,在学习电力电子专业课程时,应该回归本位,把学习重点放在弱电及控制原理,把难于理解及复杂的强电拓扑进行弱化,通过给学生讲解电能变换原理,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DSP原理”课程知识进行编程,产生出电能变换中所需要的脉冲,至于实际的强电变换结果则通过PSIM软件进行仿真。

1.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地展示电力电子拓扑及原理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了板书成为主流课堂教学手段,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状态下电路拓扑结构,可将枯燥的分析变得生动[4]。如在讲解晶闸管整流电路时,对于信息类专业学生,重点不在于每个拓扑电路电流分析,而在于其不同触发角所对应的直流电压,触发脉冲如何产生等。图2所示课件中,点击显示波形,电压和电流波形将动态地显示出来。电路电流和波形显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掌握触发角、移相范围等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和掌握电路。

2.利用PSIM电力专用仿真软件加强信息类专业学生培养内涵

利用多媒体方式的课题教学只能授予学生理论知识,无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无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尤其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其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有必要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利用现有条件,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学习中,提高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满足人才市场日渐增长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增加大量的实践、实训教学环节。

但是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所涉及的都是功率器件、三相电源、示波器等。这些设备费用高、实验所花时间太长,且危险性大。利用PSIM电力专用模拟工具代替实际元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既不担心元器件损坏,也没有任何危险,具有直观易懂、改变参数容易、精度高和重复性好等特点,学生完全可以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在计算机上自行完成电力电子线路仿真实验[5]。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信息类专业学生,不用去分析主电路变换及拓扑、器件选型等强电知识,只需要从库模型中直接拖出,使其不必纠结于强电中的功率流换相等复杂的拓扑分析中,把学习重点放在弱电及控制原理,有利于对所学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新的思路和想法可以立即通过仿真加以验证,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比如在讲解电能变换中的逆变器章节,信息类专业学生只需要了解主电路工作原理,重点在于逆变器的控制及SVPWM信号的产生,如果通过设计实际控制电路来完成,效果不佳。因为所用时间比较长,且学生水平及经费受限,因此可以利用PSIM仿真软件来建立SVPWM模型,如图3所示,其为SVPWM波的产生模型。

3.实际效果分析

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信息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后,其理解深度及体会均得到提高,具体实际效果可从表1对照看出。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理解力加强,表现在作业的正确率得到提高;做实验时,实验设备损坏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做实际实验时,先通过PSIM软件进行模型搭建,并分析其各点波形,理论通过后,才允许进入实际实验室进行真实物理模型实验,这样学生在做实验前就已经对实际实验有所了解,设备损坏也就减少,同时其建模速度也得到提高。

三、结论

电力电子技术是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是电力学院培养学生具备电力特色的一门专业课程。可以把它看成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是弱电和强电之间的接口。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属于信息学科,侧重于弱电及控制,因此授课重点在于电力电子器件及电能变换的控制、信号的检测、保护与数据处理等,主电路变换及拓扑、器件选型等强电知识作为熟悉、了解内容,这样学生将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其自身专业背景与知识点,而不必纠结于强电中的功率流换相等复杂的拓扑分析中,从而弱化这门课程的难度,学生会更加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既熟悉了电力相关知识及背景,又加强了对信息类控制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杜,2008.

[2]梁永春,闫彩红.“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方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63-64.

[3]陈新河,杨汉生,鲁业频.实用型电力电子技术教学[J].巢湖学院学报,2010,(6):140-144.

篇2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个人求职简历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国籍:中国

个人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汕头身材:178 cm 65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电子/邮电/通讯类:技术员   经营/管理类   物流类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深圳 惠州个人工作经历:2005.10.1-10.7 汕头南澳县总兵府旅游景点区 收费员 兼职

2007.8.1-9.1

汕头奥尔玛商场 服务员 兼职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08-06-01所学专业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2005.9-2008.6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002.9-2005.7

篇3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126-02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是继《数字信号处理》、《Matlab及其应用》课程及有关课程设计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信号处理技术方面综合性的设计实训课程,以往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利用MATLAB实现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利用FFT进行频谱分析及IIR和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这些设计项目都属于验证性设计[1,2]。但这样的设计的问题是内容缺乏工程应用背景,难以激发学生兴趣[3,4]。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工程认证的要求,我们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了改革,设计了两组综合性的题目:对语音信号进行回声、基于滤波器的语音信号的去噪处理实验。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数字信号处理对实际信号的作用,通过前后的语音效果,使同学们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一、语音信号的滤波及处理

1.语音信号的回声处理。题目: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录一段男同学的声音,作为语音信号的分析样本,时间3.65s,命名为1.wav,保存在MATLAB的work文件夹下,音频文件属性为22050kHz,16位,单声道。利用sound函数,可清晰地听到读音为:“河南工业大学”。现对该语音信号进行延时、将两个声音信号叠加产生后产生回声信号,关键程序如下:

[x,Fs,bits]=wavread('1。wav');%读取最初的语音文件

t=(1:length(x))/Fs;%对应的时间序列

M=1:length(x);%语音文件的序号表示

n0=Fs/2;%推迟n0个采样间隔

[y,N]=sigshift(x,M,n0);%这个函数为自定义的函数

t0=(N-1)/Fs;%延时后声音信号的时间序列

%将两个声音信号叠加产生后产生回声信号

[z,L]=sigadd(10*x,M,y,N);%原声音信号与延迟

%声音信号叠加,sigadd为自定义函数

其中,自定义的函数sigshift为:

function [y,N]=sigshift(x,M,n0);

%M为原信号的序号,推迟n0个采样间隔,执行信号移位y(N)=x(M+n0);

N=M+n0;

y=x;

其中,自定义函数sigadd为:

function [y,n]=sigadd(x1,n1,x2,n2);

n=min(min(n1),min(n2)):max(max(n1):max(n2));%设置叠加后信号的长度

y1=zeros(1,length(n));y2=y1;%信号的初始化

y1(find((n>=min(n1))&(n

=x1;%将x1赋给y对应位置的元素

y2(find((n>=min(n2))&(n

=x2;%将x2赋给y对应位置的元素

y=y1+y2;%叠加信号

利用sound函数比较处理前后的语音信号,回声效果良好。

2.基于滤波器的语音信号的去噪处理实验。

步骤一 语音信号的采集

对信号进行采样时,必须满足抽样定理,只有满足了抽样定理,也就是抽样速率大于频带宽度的二倍才能满足抽样定理[13],这样才能够又抽样的都得到的信号恢复初始信号[11]。经过采样和量化过程之后,通常还要多语音信号进行预加重处理从而降低信号经传输信道后的噪声功率,从而提高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本文通过计算机中的录音机以一段内容为“hello,大家好,我叫***”的录音作为分析样本,保存为“yuyin.wav”格式。

语音信号提取程序:

[x,fs,bits]=wavread('D:\Program Files\MATLA

B71\work\yuyin.wav');%读取语音信号的数据,N=length(x);

y=fft(x,N/2);%对采样后信号做N点FFT变换

f=fs*(0:N-1)/N;

f=f(1:N/2);

t=(0:N-1)/fs;

步骤二 利用窗函数法设计低通滤波器设计,对语音信号进行去噪处理

数字滤波器可以分为两种,本文主要是针对其中的一种FIR数字滤波器进行设计。低通滤波程序:

步骤三 设计用户交互界面

在本文中,通过GUIDE的方法制作一个简单的包含语音信号提取、重采样、加噪音处理,短时能量,滤波器滤波等的图形用户界面,通过这些按钮实现对语音信号的处理。

图形用户界面如下:

图形用户界面包括语音提取、短时能量、重采样、加噪音、IIR滤波、FIR滤波等按钮,用鼠标点击不同的按钮,会显示不同的效果图。

二、小结

本文利用MATLAB的声音处理函数和媒体播放器,设计了三组基于语音信号的综合性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题目,该设计可以将复杂抽象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利于理解算法的物理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永超,黄伟志.电力系统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与算法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8,(8):88-90.

[2]张卫东,卢铁兵,等.电气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51-53.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人的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总和,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年开设的新专业,专业建设时间短。根据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定位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一般开发及生产管理能力;能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相关专业的应用、测试、维护、设计,并具有不断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中高级生产与管理人才。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时,既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坚强的意志、与人合作的能力,又必须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二者密不可分。

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采用适合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应侧重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提倡团队合作,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二是要根据专业目标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够用和实用为前提,以实践为本,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三是要把学业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努力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实训教学、竞赛活动,获得就业的技能和创业的本领。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开设该专业,就采用“职业技能考证”、“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电子设计竞赛”三点一线并行推进的方式,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以考证代替课程期末考试,考证成绩作为相关实训环节的成绩,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技能。同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以课程设计代替书面考核、以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作为综合运用的最终平台,努力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

一、理论学习检验――职业资格考证

电子信息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以电子信息产品设计为主要应用的综合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衡量基础理论教学的标准应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体系来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价。

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在毕业前需考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电工中级证,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和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合作。

通过强调实践贯穿于基础理论学习之中的理念,并辅之以职业资格考证作为检验手段,2006级学生学习有方向有目标,均一次性通过国家劳动部门的电工中级证的考试。

二、课程实践成果――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职业技能型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先进技术知识和工程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严格工程训练,以解决工程问题为核心来设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重视课程设计环节,将课程设计环节纳入教学体系,以设计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是将所学的专业技术应用于实际设计中去。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中,我们取消以往纸质试卷考核的方式,以具有学科特点、灵活多样的课程设计作为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新方法手段,使其在学完课程后能利用有关专业知识独立设计开发,而不仅仅只会在实验箱上完成简单的功能验证。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实验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时间为一至二周。采用课程设计考核方法的实训主要有电子元器件及其应用实训、可编程控制实训、程序设计实训、单片机技能实训、电子信息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等。对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学生的情况分层次、分组安排。将实验内容分为必做内容和扩展内容。必做内容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内容,扩展内容在必做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加深,供有能力的学生选做。

毕业设计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结合生产实践和具体条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本学科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设计较复杂的电路图和PC板,并设计出一定实用性的电子设计作品。

三、专业技能提升――电子设计竞赛

电子设计竞赛是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活动,反映了电子信息技术最新进展,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以竞赛为载体,把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作为具体目标:竞赛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与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紧密结合,竞赛既有理论计算、方案论证,又有实际制作、整机调试,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要求紧密结合,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电子设计竞赛对促进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能力的质量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对于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十分有限,计划内的实验与课程设计也只能满足一般的要求。参加电子设计大赛,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加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对专业学习有特别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专业兴趣情况,我们在科技活动中设计一些工程性题目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研究、实践,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实践中,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培养和锻炼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职业能力质量建设,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创新性地设计简单实用产品,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子信息技术及其设计方法有了切身的体会和理解,对于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一届毕业生在应聘工作时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适应工作环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向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目标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小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4.

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模式;技术融合;实践平台;电力信息

0引言

在电力企业中,发、输、配、变、用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撑,这一方面给传统的信息技术人才带来个人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为了适应行业的需要,通常是开设一些行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如电力行业概论、电力系统分析等。2006年,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原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电力企业信息化方向”的本科培养方向,该方向于2011年纳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经过近10年来的建设,我们在卓越型电力信息人才的定位、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大量有益的尝试,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全国电力行业输送了大量掌握电力信息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

1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师的能力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以及电力企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标准,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具备电力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分析能力,分析和设计电力专用算法的能力,开发和集成电力软件的能力,电力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挖掘和创新的能力。

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人才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跨行业解决问题能力,涵盖电力企业弱电应用、计算机硬件、数据库、网络、信息安全等不同的理论、技术和产品,跨越理论研究、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软件应用和维护等不同的阶段。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电力企业信息化为主线,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学习并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从系统总体角度分析、设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提高学生对电力信息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水平,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从系统的角度而不是从局部的角度,分析和解决电力信息系统中面临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电力企业,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级跨行业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卓越型电力工程师教育的模式

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师具有很强的跨行业特性,培养过程中要求实现现代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了实现现代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通常有3种模式可以选择,分别是计算机为主电力为辅、电力为主计算机为辅、计算机与电力同等。在对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我们确定计算机为主电力为辅的培养模式,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平台,但在培养过程中与通常的做法有所区别。以往的跨行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大多是通过开设几门跨行业的课程如现代电力技术课程,以期待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达到跨行业的技术融合。上海电力学院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实现现代电力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平台上都贯穿学科意识融合和教学内容融合的设计思想。

在理论课程体系中,为了避免电力和计算机类课程互不关联、理论教学与科创实践相分离的问题,针对现代电力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及其相通之处,我们提出学科意识融合和课程体系优化,构建电力特色鲜明的计算机类理论课程体系。①培养现代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这不是简单地增开几门现代电力技术课程,重点在于在计算机技术的理论教学中融入电力技术的精髓,关键在于两门不同学科意识的深度融合,在原有计算机思维中融入电力技术的意识,形成电力信息技术意识,落实到电力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中,以提高电力信息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②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电力技术的融合。如今的电力企业中,计算机技术贯穿在电力应用的整个过程,包括发、输、配、变、用电各个环节,同时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涉及计算机科学下的各个学科,包括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等。通过前期归纳梳理,我们发现实时数据处理和非实时信息处理是两大应用主流,由此开设电力实时信息系统和电力信息系统两门新课,涵盖计算机技术在电力行业的两大主要应用,使学生能掌握电力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设计方法。③优化设计电力信息化专业课程。根据在电力信息化应用方面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科创的现状,优化设计现代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的电力信息化专业课程,既有计算机技术中融合现代电力技术的电力实时信息处理技术、电力信息系统等课程,又有现代电力技术中融入计算机技术的电力调度信息技术、配电自动化信息技术等课程。

在实践课程体系方面,教师可以建立以“接触一了解一应用一综合”为特征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现代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电力企业信息化软件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了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可以建立分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将全部实践课程划分为4个阶段:①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包括认知实习、Java语言课程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编程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实际应用进行需求分析和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②专业能力训练阶段,包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等,主要是结合各个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完成各项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课程中一些核心概念的应用,巩固理论教学内容;③工程实践训练阶段,包括软件技术工程实践,就是在软件工程理论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背景进行软件开发过程训练,体验完整的软件开发全过程;④综合训练,包括软件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通过布置面向现代电力技术的综合性电力企业信息化课题,要求学生实现现代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信息化系统,帮助学生体验如何在解决电力信息系统需求的过程中,正确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并进行实践经验总结,对原有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

跨行业的综合性人才培养难点一般都在于学校的实践平台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样,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实践教学的难点在于实践平台的构建。目前,学校的实践教学平台都是建立于普通的局域网系统,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很难真正体现现代电力技术对人才特有的要求。这样的实践平台与电力企业实际应用的电力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鸿沟,缺乏联系,不符合电力信息化工程型人才能力培养要求。为了构建电力特色明显和真实反映电厂电网信息化运行现状的电力信息工程实践平台,学院可以在利用中央和地方共建电力网络安全实验室时,坚持与国家电网下的电力信息网络专业公司合作,在分析现有电厂信息系统硬件平台和电网公司信息系统硬件平台的基础上,模拟真实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平台搭建电力安全实验平台,使电力信息工程师实践平台具备电力信息系统硬件平台的典型架构;同时,从全国众多电力信息网络架构中提炼出几个典型的电力信息网络架构和经典产品,将典型电力信息网络架构移植到实践平台中,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逼真的环境。另外,根据各类电力信息系统的特点以及课程教学的需要,将教师主持开发的电力信息项目依照培养目标重新提炼和归纳,进行“教学化”再开发,组织成不同的实践体系。目前,我们已将曾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的“市级供电公司生产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进行“教学化”再开发,构建了电力管理信息实践平台;根据电力实时信息系统的特点和课程教学需要,将蓄能电站信息系统、实时数据库、通用电气公司的电力专业软件移植到实验室,建立电力实时信息实践平台;根据电力决策系统的特点和课程教学的需要,以“电厂电力市场辅助决策系统”为原型,构建电力决策系统实践平台。

在创新创业平台方面,教师可以坚持以培养学生个体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认知实习接触电力和计算机技术,通过课程实验了解电力和计算机技术,为专业发展打好基础;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使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建立软件的工程意识,培养团队合作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电力行业的实际问题;开展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综合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力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电力信息化应用和发展中典型工程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参与创新性题目的研究,使他们打好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提升研究问题的层面,面向未来,让学生避免只“实践”而忽视研究,避免在同一个水平上重复。

3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中电力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电力企业信息化是电力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因此最佳的电力与信息融合课程内容应该来源于电力信息科研项目,但科研项目仅针对科研和工程而并不符合教学规律,需要把教学的意识融入科研项目,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教学规律对科研项目进行分解和教学化再开发。在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将教师主持的市级供电公司生产管理系统等5个电力信息系统进行分解和教学化再开发,把分解后的项目内容融入7门课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电力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得教学更贴近于电力信息技术实际。电力信息化项目融入计算机课程一览表见表1。

在课程实验内容的设计中,也可将电力信息化的项目融入进来,使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与电力信息化项目结合。课程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电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见表2。

课程设计在密切学科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整合学科课程知识体系,注重系统性、设计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具有比单独课内实验更有效和直接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课程设计不仅强调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更加强调系统分析、设计和集成能力以及强化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电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典型任务和工作项目见表3。

篇6

关键词:电力信息技术;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策略

目前,我国正在运用的电网系统中,时时刻刻都会出现新的数据信息,所以电网系统呈现出了复杂性的基本特点,这些大量的数据信息让电力信息传输和通信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工作压力。电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是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条件下诞生的,这两项成为电力系统保持稳定性的关键技术手段,也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电力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加以融合,颠覆了传统电力体系的管控理念和方法,这是一种新式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也能让系统数据传输处理的效率大大提升。基于此,笔者便对电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统合策略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对电力系统产生一些帮助。

1电力信息技术和电力通信技术概述

1.1电力信息技术

电力信息技术研究内容为电气工程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作为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结合所产生的学科,其承担着电力行业信息管理构建、安全、辅助及管理决策等新技术的理论、方法以及应用的重要研究任务。电气信息技术研究工作,是在电气工程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的,研究的主要方向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1.2电力通信技术

电力通信技术能够较大程度上保证电力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该技术是在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达到提升电力信息通信效率和质量,以及实现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目的的重要手段。电力通信作为一种专用通信手段,其为了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借助有线、无线电,以及电磁系统等工具,传输和交换电力系统在运行中产生的信号、声音、文字等信息。电力系统的发展与电力通信网络有着比较直接的联系,电力通信技术的专业性比较强,是多种技术互相融合产生的。电力系统影响着智能电网最终构建的质量高低,对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都能产生影响。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提升。当前,面向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关键通信技术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2电力信息技术和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必要性

2.1技术发展需要

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网络通信技术的先进程度相比较,我国的相关技术还没有达到成熟和完善的标准,且正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先进性与科学性,在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目前阶段,我国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处理工作,对于电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能攻克的技术性问题,但是要想保持计算机网络延迟的稳定性,可以将电力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电力通信系统是否流畅和稳定,直接影响网络传输和处理的质量,而融合电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便能够让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延迟与不稳定的状况得到缓解,让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的应用效果得到本质上的增强。

2.2文化发展需要

我国电力通信技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将电力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能够让电力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得以改善,在短时间内方便快捷的获得工作中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这不仅简化了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流程,也让计算机网络系统传输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有效的保障,还让工作人员接收和传输数据的时间大大减少。因此,电力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及大数据更新的速度,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在我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传统电力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发展的需求,其发展和更新的速度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产生了巨大的差距,电力行业对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力系统进行更新和完善,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群众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为了缓解国家和人民对计算机网络的高要求,可以通过电力信息技术与电力通信技术相融合的方式,此种方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而且也能降低国家对电力系统的投入成本,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国家电力通信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3电力信息技术和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措施

3.1融合关键性技术

关键性技术的融合,对电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性技术主要包含了核心网络层、接入式技术、软件技术,强化这3种主要技术的融合方式,以下进行了分别的阐述。3.1.1核心网络层的有效融合。要想保证电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是有效且可行的,需要对核心网络层进行必要的拓展,从而提升网络宽带的整体利用率。同时为了实现核心网络层融合的充分性,有效提升通信网络的安全和稳定程度,可借助并发挥IP技术的作用。3.1.2接入式技术的有效融合。目前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和创新,我国接入网络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且该技术也在社会中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当前的接入式技术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有着很多主客观原因。但是将电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融合以后,借助网络技术与监控技术融合发挥的实际作用,可以连接起宽带和公共数据网,此时便能有效促进电力通信领域的稳定。3.1.3软件交换技术的双向融合。此项关键技术需要融合不同的通信系统,在技术和业务等方面的转换得以实现以后,进行软件交换技术的双向融合,便能够结合不同方面的科学,改善各个层面的数据传输过程,让电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得以保证,简化传出过程。

3.2构建落实融合制度体系

电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需要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融合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调度系统融合的有效性,进而优化规范操作机制。调度系统的融合,首先要保证调度系统是统一的,进而设置电力调度部门和机房,从而让电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始终处于合理的状态,建立健全自动化调度系统,融合企业子系统和虚拟化层,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帮助下,连接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这样做的目的,是预防电力数据信息异步传输情况的发生,同时也是提升数据信息的应用效率。除此之外,融合电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本就是一项比较困难且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比较专业化的技术。因此,电力企业应对此制定必要的操作机制,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更加规范,让不同环节的数据管理力度逐渐增强,最终降低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率,让电力通信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

4结束语

现在的电力生产已经比较广泛地应用电力通信技术,但是目前电网工作的压力比较大,为了提升电网运行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可以通过结合电力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方式,通过发挥这两者的优势,使电网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从另一角度看,电力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让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得以提升,同时减少了企业信息资源处理成本,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以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祁兵,李彬,等.面向电力物联网新业务的电力通信网需求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20,44(8):3114-3130.

[2],陈启鑫,张宁,等.5G通信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融合:应用分析与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19,43(5):1575-1585.

[3]陈兆雁,程紫运,徐慧慧,等.泛在电力物联网通信需求及技术适用性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20,38(1):1-5.

[4]李昌超,康忠健,于洪国,等.考虑电力业务重要性的电力通信网关键节点识别[J].电工技术学报,2019,34(11):2384-2394.

篇7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信息技术;发展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电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电力系统的发展中融合智能技术,信息技术指导电力系统优化发展,电力资源传输的稳定性提高,是我国电力供应系统实现一体化、智能化发展的发展趋势。

1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必要性

电力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可以为电力自动化的进一步探索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扩大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系统兼容性提高,信息存储与运算的管理的速率得到提高;其二,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实现了传统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更新,新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弥补传统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管理漏洞,增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信息运输完整性和严密性;其三,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可以实现现代电力系统信息处理的延伸性增强,电力自动化的故障检验能力提高,是现代电力产业逐步科学化、智能化发展的必要选择。

2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应用

2.1发电厂自动化

我国电力供应系统已经初步形成供应规模,电力供应结构和供范围逐步完善,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供应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实现电力自动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在发电厂中的应用,将计算机程序编程技术与发电厂保护控制装置相结合,改变传统单一的计算机串联控制,将发电厂发电的各个环节分别回路控制开关,将串联控制变为计算机并联控制,多个计算机分散控制多个回路,电力检测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实现分散化控制管理,通讯远程系统可以实现发电厂多出信息的同步远程控制,这这种分散系统控制,能够避免单一发电控制系统的控制出现部分影响整体的效果。

2.2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也是电力供应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电网调度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是核心位置,传统的电力调度运行以计算机的调度票作为电力系统运作的主要措施,人工电力调度受到调度人员的专业水平影响,同时电力调度网络的监督管理性低,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实施信息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电网信息调度管理程序自动检验分配,从而提高了电网调度分配的智能化管理。

2.3变电自动化

变电系统自动化,融合信息技术程序取代人工监控与人工信息处理技术。随着我国电力资源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电力供应范围和监控管理范围逐步扩大,传统的人工监控与处理办法已经无法适应较大范围内的变电管理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基于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控制管理技术基础上,实现变电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并拓展到变电数据外部信息接口自动化管理,结合计算机自动化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现代变电的电流、电压、电阻等方面的准确计算;另一方面,变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将电力供应与电力输送到的安全防护相结合,达到提高电力输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作用。例如:变电自动化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输送中电力资源的供应处于低压、中压、高压状态的电力供应与自动化调节。

2.4电力信息管理自动化

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力信息技术的融合,在电力信息管理中也得到体现,为了实现现代电力资源的高效应用,实施电力供应的阶梯化管理,而我国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信息技术系统将数据智能化处理技术应用与电力供应的计算中,计算机建立电力运输模型[5],实现电力资源发电、传输、配送中电流、电压的稳定,例如:计算机系统中的阶段性输送电压智能化分配;另一方面,实施信息技术在电力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应用虚拟空间对电力数据进行存储,智能化信息存储模型结构性强,层次明显,使电力供应系统的信息处理完整性提高,为我国电力供应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3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兼容性更高

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是我国电力供应系统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但我国电力系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依旧处于初级阶段,系统发展的提升空间性较大,结合当前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的技术,未来新型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将使电力自动化的兼容性提高。电力系统中各个系统的信息传输,部分信息依旧需要文件信息的人工转换,系统信息应用的兼容性还存在一定的开发空间,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智能化检验、信息转换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2图像分析与转化

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发展结合未来将实现电力信息分析与转化发展,目前,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信息智能化检测,信息处理的智能划分与存储,但对电力系统中的信息分析依据停留在单一的信息传输转换,未来的电力信息处理将实现数字与图像的相互转换,使电力系统的整体性和灵活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处理综合性得到扩展,技术综合利用率提高。例如:将电力发电自动化的部分管理信息直接转换为直观的波动图像,使电力供应信息的分析直观性提高,为我国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3模式系统更新自动化

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离不开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目前,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系统更新依旧依靠人工检测更新,系统的自我检验能力和更新技术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推进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我国未来子在电力自动化应用系统自动更新中的研究,将实现深入研究,使电力控制系统的更新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系统更新与计算机发展速率同步发展,保障电力自动化信息管理的信息更新速率提升为新的台阶。

结论

电力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电力供应系统的信息管理一体化发展,打破传统电力信息管理的单一限制,实现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时展相适应。

篇8

关键词:信息化;供电公司;电力营销;营销管理;创新路径

1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力营销的内涵与特点

电子企业的信息化主要指的是以科学的思维规范企业的管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为电子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贡献、信息比较和信息校核,从而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效益。在电力企业发展当中,提高企业的信息建设指的是以管理思想和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结合,对电力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规范企业营销流程,通过对电力企业的营销监控、辅助决策等,提高电力公司的营销水平。电力企业信息化指的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电力企业当中,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和高速技术化。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信息化,主要指的是电力企业规范营销管理工作,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营销效率,更好的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电力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当中的竞争能力。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体系,能够推动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快速发展,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信息技术条件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

2.1专业营销人才缺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国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了电力企业营销工作比较滞后,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从政府脱离的时间还比较短,我国电力部门还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相符合的营销人才管理和人才储备机制,导致了很多电力营销工作人员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另一方面是电力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无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力营销工作,导致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与时代落后,无法及时把握信息环境下市场电力需求信息,导致了营销工作严重滞后。2.2营销体制不健全基于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营销体制,通过对市场信息的分析,能够及时把握企业对电力的需求,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能够增强电力营销工作的针对性,但是这正是我国电力企业所缺乏的。我国电力事业在发展中长期被看作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大事,因此,电力企业被看作是政府部门的一部分。长期以来电力调度都是在政府的干预下进行。当前,虽然电力部门从政府中分离出来,但是很多电力企业仍旧依靠国家电力职能部门的调度和管理。这使电力企业无法根据自身的发展建立起完善的营销机制,使电力企业营销工作存在很多困难。2.3营销管理理念落后我国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当中,独立发展起步很晚,由依附于政府发展到独立发展,这种转变,需要时间,这也使我国电力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将现代营销管理理念、营销管理方法引入到电力营销部门当中。目前,很多电力企业仍旧采用的是“人制”的管理方式。电力部门管理中在市场调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缺陷尤为明显。同时,当前供电公司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这对于电力营销工作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3信息化条件下电力部门营销策略分析

3.1树立信息化营销理念,优化营销队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放缓,电力企业营销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形式。电力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必须树立信息化营销理念,提高企业营销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电力企业的营销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员工的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掌握必要的信息化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使员工能够根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力营销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坚持唯才是用,打破传统人才格局,招聘一批具有较高信息营销能力和营销理念的专业人才。现代电力营销人才不仅是对学历、经历的要求,而更是对营销理念的要求。人才与理念是相通的,现代营销人才会给企业带来现代营销理念,促进电力企业发展。3.2建立信息化营销平台,完善营销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电力部门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主动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去,作为一个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为此,电力企业在营销工作当中,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化营销工作平台。通过企业营销工作人员收集市场电力需求信息,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电力需求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电力营销工作人员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减少营销工作当中的盲目性,有效提升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营销效果和营销效率,提高电力企业营销竞争力。3.3顺应市场发展,完善营销理念在信息化社会当中,各种信息日新月异,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电力企业营销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科学的电力营销平台。在平台建设中对公司的每一个客户的详细信息进行登记,并显示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项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需要进行详细分析,这样电力企业可以对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提高营销效果。同时利用网络也可以收集公司潜在客户的信息,分析客户信息,在进行电力营销的过程中能够加强针对性,进而实现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4结语

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境界结构不断调整,电力公司营销工作面临全新的环境,因此,要想加强企业营销工作,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树立信息化营销理念。电力公司传统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理念严重影响电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信息化营销理念,才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电力公司营销工作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亮.大数据背景下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力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措施

一、信息技术之于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与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能够提升管理质量

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参与管理流程,第一是建立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电力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第二是创建电力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的具体操作平台;第三是开发电力工程造价信息网络的管理系统[1]。

通过这三种途径,信息技术能够及时实现各地区电力工程造价的实时指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造价文件、工程材料价格变化及行业发展动态等多种信息的更新,一方面能有效提高电力工程造价行业的公开性透明性,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开发,能极大提高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能够优化管理软件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采用信息技术,相关的电力工程企业部门要根据电力工程量清单的整体计价模式来进行软件的研发,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能对主要管理软件及配套辅助软件加以资源整合优化,研发部门在统一化的信息标准下可以对管理程式进行分层编号,从而做到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及时优化。

二、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途径是在工程的造价管理控制环节,在数目的划定、造价的估算、企业的中标报价及项目的整体造价控制上开发管理软件,实现数据化和信息化管理[2]。

从总体应用上看,信息技术的使用呈现普遍化趋势,但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起步晚,在发展上也比较滞后,尚没有形成成熟规范的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的一些数据、信息及网站建设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制约了信息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

此外,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过程当中,在应用程度和水平上有着较大差距,先进国家造价信息化应用中对定额造价的依赖程度较低,并能实现信息数据在采集、分析、上的网络化。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着力改善提升的环节。

三、现阶段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信息技术与电力工程造价相结合的时间较晚,在某些管理流程的应用中尚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制约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主要问题如下:

(一)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完整化的数据

电力工程项目在造价方面受市场因素及其他原因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浮动性和无规律性,从而使得电力工程项目在造价信息的管理控制上缺乏完整化的信息数据,造价管理人员也就难以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极易在造价环节出现预算误差。此外,电力工程的项目投资支出费用又以工程的造价工作作为基础,无形当中就给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带来较强的风险性。

(二)在信息管理的具体方法上不细致,不合理

电力造价管理的质量水平和电力造价信息管理的具体方法有着重要关联,如信息管理的方法不够细致或不够合理,就会导致电力造价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上的下降[3]。现阶段我国有些地区在电力造价管理上没有制定出细致具体的信息管理方法,造价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缺乏必要的方法依据。

(三)缺乏对动态造价信息的监控重视

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管控方式将重点放在定额造价环节,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虽然在定额环节增加了诸如费率比较、价格对比等形式,但仍会造成各公司之间的不良竞争。细究原因,缺乏对电力项目工程动态造价信息的重视是主要影响因素。

(四)缺乏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全程监督控制

现阶段电力造价管理领域,出现的各种违法事件,如因获取项目而刻意压低造价,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出现政府、电力企业及市场中介的串通合作,提高工程的造价,攫取非法利益。这些违法事件出现的原因,就是缺乏电力工程造价的全程监督控制。

四、提升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水平及质量的措施

针对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构建全面化的电力造价管理控制数据系统

要实现电力造价信息系统数据的全面性,要做到四个基本方面,首先,要广泛采集各类造价信息,满足信息系统的信息需求;第二,提高造价信息的采集及加工效率;第三,优化信息的传播程序,实现信息的全网流通;第四,加深对信息的管理幅度。电力造价工程的信息管理人员要做到对造价信息的全面整理,在保障数据全面科学的基础上构建电力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二)结合实际情况,优化信息管理方法

1.实行造价信息的动态化管理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注重对信息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完善信息系统,对已经在建设中或已经建设完毕的电力工程造价加以信息汇总,收录进动态管理流程中,以为正在建设或将来拟建的电力工程提供参考,既能有效保障现行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又可以有效规避造价风险,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使用,避免因各人力、物力和其他因素导致的资金闲散浪费现象。

2.充分认识造价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

作为电力工程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到电力工程信息管理在电力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寻求符合自身企业实际的管理方法。要切实改善造价信息管理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保障造价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做到在岗履职;其次,造价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管理技能;第三,疏通人才引进培养渠道,重视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实行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电力企业部门要强化造价过程信息化管理程度

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及办法,促进造价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重视管理中的细节,剔除无用信息,提高信息数据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三)掌握动态信息,实现造价管理全过程的监督控制

要实现动态信息的掌握,可以建立相关的动态造价信息收集研究部门,便于对动态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得出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反馈至电力工程造价决断部门,做到在动态中设计项目造价方案,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提高电力造价在估算过程及结果上的精确性[4]。

此外,力争实现造价过程的全面监控,增强造价工作的透明性,造价预算及公布各个流程要予以信息公布,并在造价信息管理系统中及时更新,强化监督力度,提高造价估算环节的准确性。

结语:

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电力工程造价要实现合理精确,就要顺应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节约人力,提高效率。针对现阶段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不成熟及不足之处,要从强化认识、方法优化、加强监控等方面进行相应改善,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妍.信息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4,(22):207-208.

[2]张媛媛.对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工作中应用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4):177.

篇10

[论文关键字]电力信息化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管控一体化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在入世后更直接地面临国际与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过程,同时还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电力企业信息化尤其如此。

一、当前电力信息化的现状与需求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但计算机装备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到2003年底,各类规模局域网超过2500个,各电力公司本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各网省电力公司本部局域网覆盖本部机关业务工作达90%以上。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为满足业务需要而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建设,几乎每个大型发电企业都有大大小小十几甚至几十个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多数是在未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下建成的,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地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化已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生产、调度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发电集团需要加强对下属发电企业的管理、省地县供电公司需要提高企业效益等。目前发电集团迫切需要知道各下属企业当天的运行情况,但又监测不到每台机组的运行情况,依靠人为上报数据又经常不可靠,比如停机是计划停机还是非计划停机,这都会迫使发电集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以前,有表无卡、有卡无表、卡表不统一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用户用了10年电电力公司却从未收过电费,因为电力公司根本不知道那块电表的存在;迫切需要实施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将所有这些漏洞全部堵上。

随着电力行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和专业,生产、调度、营销网络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目的也越来越明确,网络建设以及计、收费和监控的软件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力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把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而且有利于把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管控一体化。

二全面推进电力信息化进程的措施

1把握信息技术前进方向电力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设备更新换代,信息产业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把握信息技术的前进方向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努力充实技术力量,不断开辟出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加强交流,不断充电,完善知识结构,紧跟信息技术前进步伐。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科技含量,才能确保信息建设始终与科技发展相适应,才能确保与电力事业发展相适应。

2增强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增强信息工作的责任感,以务实的作风致力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推动电力事业发展。这是一个整体概念,不是买几台电脑,组建局域网,建几个网站而已,而是以“好用、实用、用好”为原则,不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高”,从企业实际出发,考虑企业现有基础情况和现实承受能力,考虑企业的观念、人员、组织、基础管理等是否能够适应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要求,尤其是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应充分估计到它的难度,规划好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的全面系统如何建设,建设适时、适度。

3创建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落实机构的建制,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技术的应用。

4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中将技术管理和具体的技术实践作有机结合。由于受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影响,不能简单的把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作简单的分离,如果长期不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而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就无法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时候会被外界的IT公司或专家所左右,不能为我们企业信息化作“量体裁衣”式的配置、发展和管理。

5为老百姓提供周到的服务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开通呼叫热线服务,老百姓可以通过热线服务,得到用电信息、电路报修、资费查询等服务,极大改变电话拥挤、服务不周到的局面。为了更加方便和主动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电业局单位还可在谋划通过网络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改变过去"被动"服务的状况,直接告知被停电的企业或者单位,在网上接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整个互动过程的监督工作。在服务终端建立好CRM体系,而在生产和调度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及ERP管理,把信息化建设贯穿到整个用电过程中。以便各电力企业内部,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广大的老百姓,都将依靠信息化这个新的平台来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用电。

三电力信息化有利于企业控制安全运行

电力信息化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和处理、在线安全监视和安全分析等,可以使系统处于最优的正常运行状态,同时,确定各项预防性控制措施,以便对可能出现的紧急状态提高处理能力,当电力系统一旦出现故障,进入紧急状态后,则依靠紧急控制来迅速处理.这时的安全运行控制措施包括:继电保护装置和各种稳定控制装置的正确、快速、准确动作;通过紧急控制将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和事故后状态。当系统处于事故后状态时,可反馈信息,通过控制手段,使其重新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四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篇11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 电力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11-01

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过程,同时还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电力企业信息化尤其如此。

1.当前电力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但计算机装备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到2003年底,各类规模局域网超过2500个,各电力公司本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各网省电力公司本部局域网覆盖本部机关业务工作达90%以上。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为满足业务需要而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建设,几乎每个大型发电企业都有大大小小十几甚至几十个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多数是在未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下建成的,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地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化已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生产、调度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

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发电集团需要加强对下属发电企业的管理、省地县供电公司需要提高企业效益等。目前发电集团迫切需要知道各下属企业当天的运行情况,但又监测不到每台机组的运行情况,依靠人为上报数据又经常不可靠,比如停机是计划停机还是非计划停机,这都会迫使发电集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以前,有表无卡、有卡无表、卡表不统一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用户用了10年电电力公司却从未收过电费,因为电力公司根本不知道那块电表的存在;迫切需要实施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将所有这些漏洞全部堵上。

电力行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专业,生产、调度、营销网络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也越来越明确,网络建设以及计、收费和监控的软件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力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把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而且有利于把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管控一体化。

2.全面推进电力信息化进程的分析

2.1 把握信息技术前进方向

电力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设备更新换代,信息产业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把握信息技术的前进方向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努力充实技术力量,不断开辟出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加强交流,不断充电,完善知识结构,紧跟信息技术前进步伐。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科技含量,才能确保信息建设始终与科技发展相适应,才能确保与电力事业发展相适应。

2.2 增强信息工作的责任感

增强信息工作的责任感,以务实的作风致力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推动电力事业发展。这是一个整体概念,不是买几台电脑,组建局域网,建几个网站而已,而是以“好用、实用、用好”为原则,不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高”,从企业实际出发,考虑企业现有基础情况和现实承受能力,考虑企业的观念、人员、组织、基础管理等是否能够适应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要求,尤其是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应充分估计到它的难度,规划好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的全面系统如何建设,建设适时、适度。

2.3 创建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落实机构的建制,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技术的应用。

2.4 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中将技术管理和具体的技术实践作有机结合

由于受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影响,不能简单的把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作简单的分离,如果长期不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而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就无法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时候会被外界的IT公司或专家所左右,不能为我们企业信息化作“量体裁衣”式的配置、发展和管理。

2.5 为老百姓提供周到的服务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开通呼叫热线服务,老百姓可以通过热线服务,得到用电信息、电路报修、资费查询等服务,极大改变电话拥挤、服务不周到的局面。

3.电力信息化的作用

3.1 电力信息化有利于企业控制安全运行

电力信息化可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和处理、在线安全监视和安全分析等,可以使系统处于最优的正常运行状态,同时,确定各项预防性控制措施,以便对可能出现的紧急状态提高处理能力,当电力系统一旦出现故障,进入紧急状态后,则依靠紧急控制来迅速处理.这时的安全运行控制措施包括:继电保护装置和各种稳定控制装置的正确、快速、准确动作;通过紧急控制将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和事故后状态。当系统处于事故后状态时,可反馈信息,通过控制手段,使其重新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3.2 电力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强调两个字:整合。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不是人才、不是市场、不是企业家,而是被整合的东西。它不是知识与技能,而是能够整合及时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可以说,技术不是核心竞争力,但是被整合的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体现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身上,是被整合的核心技能。核心竞争力具有向最终产品附加巨大价值的能力,同时它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可能性。所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离开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就难以生存。

篇12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1 信息化和电力信息化的概念

进入20世纪,信息技术迎来了一场重大的革命,人们从此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信息技术变幻莫测,瞬息万变,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描述来定义信息化。本文综合人们对信息化的共同认识,对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是:信息化是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状态下而广泛运用的过程,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运用和推广以及信息产业的不断增长都是信息化的体现。信息化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力企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全过程,通过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和运用深度,实现电力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共享而有效利用信息的过程,从而提高电力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信息化网络是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则是实现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要素[2]。

2 电力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分析

(1)普遍存在计算机病毒的威胁。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企业是最早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行业,电力信息化来带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效率,我们是有目共睹。然而随着电力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生产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不断加强,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需要有更快更强更加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力信息化的基础,而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入侵会直接影响企业信息的安全性。在改造升级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入侵的防护工作。从调查数据中分析,计算机病毒是破坏网络安全的首要威胁,其中木马病毒成为首要因素。

(2)传递信息的过程安全性不容忽视。电力行业作为最先引进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生产的企业,已经基本形成完整的网络建设、主机系统架构和管理组织机构的构建[4],可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和管理系统上还存在不少的风险。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后,电力企业还引进管理信息化技术,如: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供电营销系统等重要管理营运系统投入使用,许多企业内部的重要信息和机密文件通过企业内网进行传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加快工作效率的同时,带来了信息安全性的隐患,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能相互传送重要数据和信息,可能会出现企业人员信息、财务数据外涉的危机。电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面临极大的挑战,企业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2.2 电力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力部门在提倡统一化管理、统一化贯彻和统一化领导的原则在电力企业实行信息化过程中没有贯彻落实执行[5]。如我国现在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大多数使用国网、省网集中部署的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也存在企业级的信息编码、接口规范,然而面对众多的信息编程软件,因为技术规范没有统一要求,信息系统出现重复研究与开发,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不一致,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全面实现电力信息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2)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存在错误的认识。不少电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错误地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纯粹依靠网络和机械代替人的劳动,购买大量的机械设备,引进先进的信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然而却忽略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忽略了网络技术程序的升级改造。另外一些电力企业管理者单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由信息部门人员专门负责的,与企业的其他员工没有关系,把信息化工作任务集中分配到信息专业人员身上,企业内部员工没能形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出一份力量的思想。电力企业人员的认识误区,给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3)电力企业缺乏强大的信息化建设队伍。信息化是一门先进的高科技技术,电力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建设队伍作为建设的动力和保障。正是看到这一点,电力企业对员工培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电力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不断促进电力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但是随着电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仍需要强大的信息化建设队伍,对引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时刻监控、定期升级、优化,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运用等工作。

3 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与建设的措施

(1)开展定期的网络安全监测和评估,根据电力企业引进的信息技术的类型,结合相关的案例分析,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应急方案,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影响及时找出和处理网络的病毒威胁。

(2)加强企业员工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制定对企业内部信息安全、保密的管理机制,让员工深入了解重要数据和机密信息对企业的重要性,促进企业信息化知识水平和防范意识的提高。

(3)建设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规范和机制,引进网络版杀毒软件,加强网络行为管理和入侵检测,定期扫描信息安全漏洞,加大信息化科研能力投入,进一步推动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力度,确保全方位地保护电力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4)加大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全面实现电力信息化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政府、社会和企业三方通力合作。政府部门应统筹各地区信息化进度,制定一个长期有效的战略性发展计划,每年的财政支出中恰当调拨一部分资金支持电力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团体应做好监督协调的工作,当电力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建设管理电力信息化时,应当及时举报,同时对电力信息化的规划、设计、管理提供宝贵的意见和技术支持;企业管理者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学习创新的管理方法,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纲要,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5)培养企业内部的信息化专业性队伍,信息化建设是先进技术与先进思想有机结合的过程,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度。电力企业要关注人才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极力吸收、培养和保留一批批信息化的专业性人才,落实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出谋划策。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实现电力信息化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必须正确认识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针对阻碍电力信息化发展而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合适的、可行的方法去解决和完善,着眼未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技术技能,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才能越走越远,国民经济才能越走越强。

参考文献:

[1]何光富.电力企业的信息化问题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0(01):28-29.

[2]张念红.基于信息资源整合的电力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

[3]王乐.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厦门大学,2013.

[4]黄兴,王朝凤.信息时代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4):155-156.

篇1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加快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但是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力内网时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将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对电力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保障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经过分析发现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主要由于其终端接入不安全、IP地址混乱、系统存在漏洞等安全隐患的存在,而保障网络连接的安全合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时检测完善工作系统可以保障信息安全。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电力内网;安全策略

0前言

随着我国电力的不断增强,电力事业作为一项与国家经济紧密相连的事业也不断取得进步,电力系统不断完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使电力系统的管理越来越方便。但是,信息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力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保障信息技术的安全就成了重中之重。本文具体分析了电力信息系统的结构,分析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电力信息系统的结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作为重要的经济基础得到了大力发展,新兴的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电力系统中,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加快了电力系统的数据的收集处理功能,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保障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需要。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方面被广泛应用。

1.1生产控制系统

信息应用于生产控制系统,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改变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方式。信息技术可以减少空间距离,人在电脑前就能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实现了电力控制的远距离操控。其巨大的收集数据、储存数据、分析数据、传输数据的功能能够快速发现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全面额控制和监测这整个生产系统,减少了可能因为工作人员不当判断所出现的工作误差。信息技术在生产控制系统方面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不断完善,加快了电力系统的发展,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生产效率,保障了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庞大的电力系统得到有效地监控。

1.2行政管理系统

电力系统的行政管理系统是保障企业内部的工作能够正常运行,其是为了减轻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快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企业员工工作时间,其更具有开放性。其行政管理系统在财务数据统计核算和人事任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企业的行政管理系统往往是根据生产控制系统收集整理的资料去分析如何有效合理的管理企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应。在行政管理系统中,由于信息技术所具备的高储存的能力,可以将复杂繁琐的数据分门别类,节约了人力物力,同时也让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处理数据,制定出更准确的生产方案,保证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1.3市场营销系统

市场营销系统是保障企业生产效益的基础,企业发展的好坏最终是由市场所把握的,企业只有把握住市场发展的命脉,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来制定企业的未来规划,才能抢占市场,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企业要收集市场的相关信息,了解当前市场的信息动态,不过,由于市场营销系统必然和外界存在一定的联系,存在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的情况,因此也是系统最容易出现信息技术安全隐患的部分,容易造成中毒、信息泄露等问题,对企业的经济效应造成影响。由于市场营销系统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保证信息系统的发展优势,保证企业的正确运行、合理管理。

2电力内网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

电力系统中信息技术有着广泛地应用,但是在信息安全的管理和监测上却没有得到相匹配的重视,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的漏洞对企业生产的消极作用,对企业经济效应的负面影响。大多数企业集中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一味地追求工作效率的提高,缺忽视了信息安全在企业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使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一旦爆发,企业往往无法及时做出应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2.1电力内网终端接入存在的安全隐患

电力内网由于缺乏对接入终端的安全检测,无法第一时间发现接入终端所存在的问题,许多病毒和木马就会借用这个漏洞进入电力内网,对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造成破坏,可能造成信息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生产效率,甚至可能造成企业信息泄露,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其中,企业内员工的移动设备接入企业的电力内网,由于无法保证这些移动设备的安全性,这就会造成企业内网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给病毒木马的侵入提供了另一条途径,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2.2IP地址的随意使用

由于企业的工作人员IP地址的认识存在误区或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了企业内部IP地址的随意使用,胡乱设置,造成了IP地址的混乱。由于IP地址使用的混乱,会导致信息系统发生混乱,使电力内网无法正常运行。这种问题还会导致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扩大,安全防护能力下降,更容易造成病毒木马等的侵入,对企业的管理系统造成破环,可能造成企业机密的泄露,企业信息被盗取,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企业经济受到损失。

2.3信息系统存在漏洞

由于信息系统是由人编造的,信息技术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其本身一定会存在漏洞,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就会暴露出来。由于企业常常忽视了对系统漏洞的及时检测,就无法及时更新防火墙,认识到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系统的漏洞进行补丁,就无法抵抗病毒木马的侵入。

3保障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的策略

电力系统一定会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可以采用一些手段和措施来预防电力内网信息系统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避免企业的经济损失。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安全隐患爆发出来的时候及时挽救电力内网的信息系统,尽快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3.1严格进行终端接入的身份认证

要想保证电力内网终端接入的安全,就必须按实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对每一个接入电力内网的人都要进行相关的安全检查,确保终端接入不存在病毒木马等破环电力内网信息系统安全的隐患存在。

3.2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由于信息技术已经运用于企业的方方面面,要想确保电力内网的信息系统的安全,就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使其认识到信息系统安全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保证每个人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注意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避免不当操作导致信息系统被病毒木马侵入,造成信息系统的瘫痪。

3.3及时完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一定会有不完美的地方,这就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地监控,如果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问题,可以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及时对疏忽之处进行弥补,比如更新补丁,加强防火墙的防病毒能力,完善信息系统。

4总结

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是保障企业安全正常运行的基础,只有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技术,企业才能保证机密信息不被泄露,企业未来才有保证。因此,企业要对电力内网的信息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做好预防工作,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测能力、病毒防护能力和危险应急能力。企业在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经济效率地提升。

作者:董淑杰 翟慧慧 姜丽珍 路正霞 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阳谷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路正霞.提高电力信息内网安全性的措施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0):34-35.

篇14

 

关键字:电力信息化  电力企业  核心竞争力  管控一体化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企业在入世后更直接地面临国际与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过程,同时还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企业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电力企业信息化尤其如此。

一、当前电力信息化的现状与需求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但计算机装备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到2003年底,各类规模局域网超过2500个,各电力公司本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各网省电力公司本部局域网覆盖本部机关业务工作达90%以上。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为满足业务需要而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建设,几乎每个大型发电企业都有大大小小十几甚至几十个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多数是在未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下建成的,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地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化已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生产、调度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发电集团需要加强对下属发电企业的管理、省地县供电公司需要提高企业效益等。目前发电集团迫切需要知道各下属企业当天的运行情况,但又监测不到每台机组的运行情况,依靠人为上报数据又经常不可靠,比如停机是计划停机还是非计划停机,这都会迫使发电集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以前,有表无卡、有卡无表、卡表不统一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用户用了10年电电力公司却从未收过电费,因为电力公司根本不知道那块电表的存在;迫切需要实施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将所有这些漏洞全部堵上。

随着电力行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和专业,生产、调度、营销网络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目的也越来越明确,网络建设以及计、收费和监控的软件越来越多地成为电力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把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而且有利于把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管控一体化。

二 全面推进电力信息化进程的措施

1 把握信息技术前进方向电力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设备更新换代,信息产业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把握信息技术的前进方向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努力充实技术力量,不断开辟出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加强交流,不断充电,完善知识结构,紧跟信息技术前进步伐。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科技含量,才能确保信息建设始终与科技发展相适应,才能确保与电力事业发展相适应。

2 增强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增强信息工作的责任感,以务实的作风致力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推动电力事业发展。这是一个整体概念,不是买几台电脑,组建局域网,建几个网站而已,而是以“好用、实用、用好”为原则,不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高”,从企业实际出发,考虑企业现有基础情况和现实承受能力,考虑企业的观念、人员、组织、基础管理等是否能够适应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要求,尤其是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应充分估计到它的难度,规划好包括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的全面系统如何建设,建设适时、适度。

3 创建和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队伍的同时落实机构的建制,以技术带动管理,以管理促进技术的应用。

4 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中将技术管理和具体的技术实践作有机结合。由于受到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影响,不能简单的把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技术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作简单的分离,如果长期不直接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而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就无法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时候会被外界的IT公司或专家所左右,不能为我们企业信息化作“量体裁衣”式的配置、发展和管理。

5 为老百姓提供周到的服务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开通呼叫热线服务,老百姓可以通过热线服务,得到用电信息、电路报修、资费查询等服务,极大改变电话拥挤、服务不周到的局面。为了更加方便和主动及时为用户提供服务,电业局单位还可在谋划通过网络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改变过去"被动"服务的状况,直接告知被停电的企业或者单位,在网上接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整个互动过程的监督工作。在服务终端建立好CRM体系,而在生产和调度环节实现自动化控制及ERP管理,把信息化建设贯穿到整个用电过程中。以便各电力企业内部,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广大的老百姓,都将依靠信息化这个新的平台来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