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行业逻辑范文

医药行业逻辑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26 11:23: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药行业逻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药行业逻辑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91-01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即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对有关的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来不断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进而实现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的过程。

一、计算机管理应用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1)信息化则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愈演愈强,关键在于提高自身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水平。通过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建设,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取新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企业还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以及更多的合作项目改善管理结构,使其自身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在信息化的今天却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信息化水平高低已经成为决定当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是非成败的关键因素。

(2)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能够加强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

掌握社会发展趋势,了解市场最新动态,以便企业快速采取应对措施,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社会经济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传递和交流主要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来实现。谁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谁能更快、更准、更高效地实现与外界信息交流,谁能第一时间获取全方位动态信息,谁就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生存发展的机会。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不断优化经营模式,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匹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

(4)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更加畅通

在增加员工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同时,促进企业内部相互了解相互合作,提高企业凝聚力,有利于发展企业“家”文化,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工作效率。

二、企业计算机管理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重视度不够并未充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认为不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也能让企业继续发展下去,并且自身管理环境和经济能力无法满发展需求存在资源投入不足、有关技术相对落后、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等现象。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虽然意识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的重要性,但未能广泛进行应用。在库存、财务等方面投入较多在生产、供应、经营销售等诸多方面投入较少。这种模式,虽然能解决某些环节的某些问题,但同时又使得资源不能达到充分有效利用、信息交流不通畅、各个环节衔接较差的情况频繁发生。

三、企业计算管理应用时的建议

(1)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和时代背景制订合理发展计划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企业更要根据自身实际JE握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在明确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的目标、前景和使命的前提下彡宗合考虑产业链结构突破生产经营瓶颈,实现企业的均衡发展。

(2)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员工在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任何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因素,员工素质更是企业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关键。员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提高,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工作效率。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加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为后续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以及企业未来内部培训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于企业的当代建设和未来发展。

(3)加强企业内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的管理运作机制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也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企业应该摒弃原有的只重视硬件不重视软件的错误观念,在企业内部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人力资源建设,针对既定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项目管理,有规划地组建相关技术管理团队。同时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的准备工作,把每一步都落实到实处,实现资金透明化,确保资金设备到位。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日益加快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剂。只有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邹申.\谈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6).

篇2

上证指数上周末收于2893.74点,本周末收于2835.16点,下跌2.02%;股市动态30指数上周末报收932.2点,本周末收于点913.84点,下跌1.97%;其中股票组合下跌2.59%。

股市动态30指数自2008年1月1日设立以来,下跌8.62%,同期上证指数下跌46.12%。本周股市动态30指数跑赢大盘、股票组合跑输大盘。

二、股市动态30指数

本周暂不调整30成分股。

三、最新评论

行情惨淡,热点难以持续,临近圣诞节和新年,市场参与者均无心恋战,建议各位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安心过节,别在市场中纠结了。

既然没有短期好的推荐,我们就把眼光放的长远些,这样反而能够穿越周期的迷雾。医药行业未来十年是黄金的十年,前程远大,医药行业的基本面甚至比一般的消费品更优。目前中国药品终端销售额6000亿元左右。下面讲讲具体的看好医药行业的逻辑。

其一,人口老龄化比例扩大。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可以清楚推算出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老年人目前用药占全部用药的一半,老龄化的加速推进意味着,用药量大的群体基数在快速扩大。

其二,人均用药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美国人均年用药1000美元,中国人均年用药60美元,中国大约为美国的百分之六,人均用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趋势,同时老龄化加速过程中,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平也明显的高于年轻人,整体上人均用药水平呈确定的提高趋势。

其三,疾病谱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扩大了药品的消费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问题,国民健康情况不断恶化,目前中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1.6亿高血脂患者和3000万糖尿病患者。从我们生活经历,我们也可以明显感受到,10多年前,一般很少听说癌症和肿瘤的患者,随着环境变差,现在癌症和肿瘤屡见不鲜。国际市场上也是如此,目前全球用药第一位的是抗肿瘤药物,治疗血脂药物紧随其后,中国目前抗感染用药居第一位,其次才是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居第一,说明国内抗生素用的太多,严重泛滥,这也让很多病菌具备了抗药性,治疗起来更加困难。大病频发,环境恶化,也会导致用药不断上升。

篇3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2009年医药行业走势全面弱于大盘。面临“新医改”政策的不确定性,行业盈利增速回落。2009年大盘走出上升行情,市场风格转换,医药行业却出现“抗涨”局面。截至6月11日,沪深300指数涨幅63%,而医药指数仅40%,列于所有行业倒数第五位。虽然4月底、5月初突如其来的甲型H1N1流感对医药股有所提振,但是其市场表现仅是昙花一现。从个股来看,医药股热点并不明显,三线、四线、ST、题材股(尤其是流感概念)表现较好,而主流蓝筹却集体“休息”。

从未来6个月的投资周期看,医药行业最悲观的结果是和大盘持平(逢低吸纳)。医药行业经历了6个月“休眠”,其相对估值水平调整已经相对充分。目前医药行业估值水平约26xPE也基本反映了我们对于09年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盈利增长25%的预测,估值处于合理区间(但尚不显著便宜)。我们目前明确的观点是:行业期待“新医改”政策明朗,未来3个月最大的事件是“基本药物制度”出台。最重要的投资机会是“独家基本药物”(事件投资和价值投资完美组合)。

核心投资逻辑是:我们认为“独家基本药物”将成为中国版“重磅炸弹”,独家=专利保护,基本药物意味着需求。坚定认为巨大需求将可以弥补降价影响,并且大胆假设独家基本药物销售费用率下降,提升企业盈利增速。原有的市场认识(销售饱和、产品进入成熟期等观念)将受到巨大挑战,例如,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桂枝茯苓胶囊等。企业成长和估值得到双重提高,建议关注独家基本药物投资标的。

首先,目录尚未公布,考虑落选风险,我们建议可先关注候选品种较多的企业。即使被剔除个别,也不会影响公司未来三年的成长,受益明确。其次,从企业机制看,我们更看好民营机制。第三,我们会重点考虑现有品种的销售渠道和增长潜力,认为以销售规模5000万元-1亿元以为佳,爆发力较强。另外,我们还必须考虑现有主力品种可能遭遇的政策风险。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重点推荐的公司是:康缘药业(600557)、天士力(600535)、可以关注的公司是:三九医药(000999)、千金药业(600479)、中新药业(600329)、东阿阿胶(000423)、广州药业(600332)。

篇4

2011年1-8月的全国化学原料药的累计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35%,比上年同期的增速上涨4.12个百分点;8月份当月全国化学原料药的产量比7月份的产量减少了4.09万吨,环比7月增长-16.25%。中成药的累计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2.48%,增幅同比上升了9.59个百分点,发展较好;但是8月份当月,中成药产量较上月减少了1.96万吨,产量环比7月份增长-9.39%。

笔者史立臣认为,总体来看,我国的医药行业仍然按照既定的发展速度在发展,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基础面的构成情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1.原料药的竞争优势在世界市场层面正快速减弱

2.我国大部分化学药产能和产品基本是仿制药

3.中成药比重虽然在逐步增加,但是基数相对较小

4.数据的大部分是国字号企业,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

5.数据基本处于中低端的医药产品竞争,高端产品基本被进口产品垄断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竞争格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厂商林立,恶性竞争,价格战主导市场,仿制药和低价的中成药成为主流,市场秩序混乱,医药行业内厂商生存艰难、一筹莫展。

低成本竞争常态化、长期化将是我国医药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常态, 由于我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一般药品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低成本竞争成为医药企业生存的主要手段。药物研发投入偏低、新药畸少,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切身之痛。过去60多年来,中国创制的获得全世界承认的新药只有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两种。“十一五”期间,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不到3%,重点药企研发投入占总收入比约为5%。虽然“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动员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金约为400亿元,但这样的投入水平仍远远不够。

目前由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加剧,全球性制药企业正更加重视中国区域市场的竞争,很多外资企业正加快在中国的市场布局,购买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或者设置生产工厂,提升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认可度和竞争力。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管制,更多的资源开始加快分化流向的速度,大量优质的科研、生产、物流和生产的优质医药资源正被逐渐的国有化或者区域化。

中国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这些企业有优势优质竞争产品或者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极少,更多的企业正处于挣扎和煎熬阶段。

同时,在药品营销价值链中,由于制药厂商在能源涨价、国家强制性药品降原材料持续性上涨和营销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利润被降低,发展空间被缩小,迷蒙的认识正凸显。而且,由于医院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和地方招投标加快对整体医疗用药的控制力度,医药工商企业的话语权和谈判能力也逐步变弱,商业利润空间狭窄。

目前外资企业占据医院高端市场的半壁江山,在OTC市场亦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并购重组将成为未来五年内或者更长时间医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从产品经营到资本运营,从分散管理到集中化管理,是医药行业和企业必然的发展逻辑。

根据目前医药市场竞争状态、国家医药政策来看,管理特质化、企业或产品品牌化、主销产品规模化、治疗领域专业化、销售市场细分化将成为未来医药企业发展的方向。这些都导致医药企业竞争能力发生根本性变化,有竞争力才有话语权,有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权。

有竞争力才是中国医药企业的王道。

笔者史立臣认为中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1. 内部结构管理能力和外部资源管理能力提升

2. 获得国家和省级研发资源的能力提升

3. 专业治疗领域竞争性的提升

4. 根据特质性对融资能力和融资渠道的提升

5. 针对医药企业自身优势,对可获得资源的并购重组能力提升。

6. 市场和营销团队竞争能力提升

篇5

医药板块基本面良好

在倪文昊看来,受诸多利好因素共同推动,未来5~10年,医药行业仍将是最值得投资的板块之一,有望继续取得丰厚超额收益。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来自于良好基本面的支撑”,倪文昊指出,一是经济增长和老龄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最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预计2040年65岁以上的老年比例达到22%。二是城市化和医疗保障覆盖。随着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快速提高,保障金额也不断提高。这两大因素将推动我国医疗有效需求的大释放。

不过,就短期而言,倪文昊态度较为谨慎:“3月份为医药政策频密时期,预计届时将有降价等负面因素爆发,而且恰为年报披露时点,上述多重负面因素将对医药股整体走势构成压力。不过,若如期调整,则有望带来较好的建仓机会。”同时,倪文昊也认为,今年为药品招标大年,众多新产品将借由招标进入市场,成为行业重要增长点,预计全年医药板块将取得正收益,且有望继续带来相对收益。从全年来看,看好医疗服务及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子行业中拥有优势品种个股。

“多出钱、严监管”的医改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