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6 09:55: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美术教学方案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第一,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
除了教学教材中规定的内容外,贵州省县级地区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种类作为选修课程,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另外,教师还可以把本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加入教学内容,让区域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设置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立美术兴趣小组。主修的课程基本上是教材的内容,选修的课程可以包括手工制作、陶艺、漫画、国画、水彩等艺术种类。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艺术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欢乐融洽的气氛中感受美、体验美。这不但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能兼顾学生的个性需求。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以外,可以把贵州省县级地区所特有的素材添加到教材内容中,让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得到传承。如,在贵州省苗族居多的台江县、剑河县等地区,美术教师可以把苗族文化作为素材加入教材,如蜡染、剪纸等。这种带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的美术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少数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欣赏其中蕴含的艺术美,让这种独特的艺术特到传承。
第二,在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
贵州省县级初中美术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针对本地区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但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对学生要因人而异、因人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为学生追求自由和自我提供了空间,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审美观念和独有的艺术手法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他们独特的想法,从而走进学生的艺术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艺术中的奥妙,体验美术课程特有的美。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打开美术教材,听自己讲课,而不动脑思考。在涉及美术技法方面的内容时,学生不能只照着教师的范画临摹,而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创作出“另类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区域特色美术教学方案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根据贵州省县级地区在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构建与实施的,主要有主题研究型教学方案、情境设置型教学方案、实践探究型教学方案等。
1.主题研究型教学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或根据当地特有的艺术文化确定一个美术活动课题,让学生展开对这一课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从这种艺术文化的起源、艺术美的表现形式、艺术寓意、如何传承等方面入手,收集资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以剪纸艺术为主题的教学,主要是把民间传统的手工剪纸引入课堂。主题研究型方案实施的适用区域:贵州省有剪纸艺术传统的地方的初中学校,如思南县(土家族剪纸)、台江县(侗族剪纸)、剑河县(苗族剪纸)等。教学方案实施的设计思路:贵州省各个地区几乎都有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如贵州省侗族剪纸、苗族剪纸、土家族剪纸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自己所在地区的剪纸资料和剪纸作品,了解少数民族剪纸的特点。少数民族剪纸具有特有的民族表现形式和特殊寓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分组探索剪纸的简单技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传统剪纸方法中加入新的元素,创作出更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现代剪纸作品,使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2.情境设置型教学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情境设置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进入真实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情境设置的方法主要包括问题引入法、音乐引入法、图片引入法、游戏引入法等。
3.实践探究型教学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字 新课程;高中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63-02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如何抓住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1高中美术课现存的弊端
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
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
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学生把知识整体化。
纵观以上种种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挖掘学科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2把握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通过深入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比较高中新课程与原高中美术欣赏课、义务教育课程的区别,抓住普高美术课改的关键所在;把握美术新课程的定位、课程的性质、以及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设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和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有效开展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学工作,构建有特色的高中美术课程体系。
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高中美术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特征,又要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和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相区别。与义务教育的区别在于,它适度地向美术本体回归,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面要求更高,相对学习面可能更窄,不必像义务教育阶段那样面面俱到,然而又是蜻蜓点水般的学习;与专业院校的区别在于,它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方面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时间和条件相适应,学习的难度,尤其是技能学习的难度要相对低。
课程的性质:强调了课程的人文学科的特征,通过课程学习传承美术文化,形素养;调节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规划人生。因此,高中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课程,而是通过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的意识和多种能力,从而提高“美术素养”。
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美术课程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美术课程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多元文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选择性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学校和教师可根据美术教学设施的条件、美术教师的特长等因素来选择开设的模块。
课程结构设计: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实行选修制和学分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课程目标设计: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突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课程目标,教师实施课程更具可操作性。美术课程各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各模块及每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按照三个维度来设计。
课程的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并要求教师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及需要改进之处。
3设计有学校特色的美术课程开设模式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由9个学习模块构成,在9个模块中,选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个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
当前学校开设模块教学的情况是:多数学校选择在高一开课,也有个别计划在高二才开课,每周一课时。都开设了“美术鉴赏”模块,有两个以上美术教师的学校则开设了二至三个模块,最多教师选择开设的模块有“绘画”,累计排序下去的有“电脑绘画o电脑设计”、“设计”、“书法”,从调查情况也看到,教师较擅长传统美术技法及现代媒体技术。选课方案由学校制订,学生基本没有选课的。因此,在推进高中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选课指导。
3.1各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应该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说明。美术教师通过举办作品展、讲座、座谈等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认识不同美术模块的特点,增强模块选择的兴趣和积极性。
3.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也可通过一些调查、小测试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模块。
在原方案环节二中,当幼儿发现“碎蛋壳”花纹“弯弯曲曲”时,教师不妨顺势引导他们说一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类似的线条,以使他们对这些线条产生熟稔感,相信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动手作画一定会容易许多。
在原方案的“展示、交流”环节中,教师的引导更多落在对色彩运用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幼儿线条运用的评价。建议教师在评价时增加有关线条运用的内容,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优化细节 提升活动质量
丁丽娟
原方案设计的灵感可能来自于宋代有开片花纹(冰裂纹)的瓷器。教师能敏感地捕捉其中的教育价值,非常难得。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优化细节,提升活动质量。
1 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在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环节中,教师可利用收集到的实物、图片,把一些宋代具有代表性的冰裂纹花瓶、碗、盆等展示给幼儿看,使之初步感受其花纹、色彩之美。
2 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首先,可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这些花纹像什么(玻璃碎片、地面裂纹、钻石纹理等),寻找花纹中有些什么样的线条(折线、弧线、直线,有长有短),呈什么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六角形等),这些花纹在大小、疏密、色彩、分布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帮助幼儿学会布局及选择合适的颜色)。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拿仿制的冰裂纹茶杯浸泡普洱茶,让幼儿看裂纹变清晰的过程,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示范画出纵横交错的裂纹。帮助幼儿了解这些花纹设计的方法。最后,教师可提供花瓶、茶杯、盘子等造型各不相同的物件,让幼儿进行装饰表现,从而体验到作画的乐趣和创作的成就感。
基于儿童知识把握教学活动
吕耀坚
以学科教学法知识(PCK)的视域来看,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儿童知识以及教育情境知识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的基本出发点与归宿。一个好的教学方案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教授怎样的内容以及如何教授,更应该考虑的是其能否为儿童所接受以及乐于接受,教师能否为儿童提供一定的支持,能否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据此,我觉得原方案设计有两个方面值得探讨。
第一,关于“碎蛋壳”花纹。原方案将“碎蛋壳”花纹归结为是由折线组成的。但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其实在“碎蛋壳”花纹中既有折线,也有长、短不一的直线甚至于弧线。因此,这一活动的关键不是教师要告诉幼儿那些花纹中的线条是什么,而是需要引导幼儿发现“碎蛋壳”花纹是由不同线条相互交错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规律。
【关键词】角色扮演;中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研究
在中职装饰专业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大多数同学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难以在实际的方案设计中施展。角色扮演模式结合课程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角色,扮演角色。角色扮演的课堂重点在课堂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多种理解和不同解读,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
一、中职学生及装饰专业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农村和郊区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中职学生普遍不爱学习,且学习的自觉性很差,综合能力不太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年纪偏小,思维不成熟,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较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美术基础。学生的品味和审美比较落后。装饰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综合性的专业,集建筑、美学、结构、材料、电气、水暖、通讯、消防、心理、风水及智能各系统于一体,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
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介绍
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是装饰专业的重要课程,在三大构成、室内设计原理、家居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性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装饰专业课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的效果图制作,装修预算等课程做铺垫。平面布局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任何一个空间,无论设计的多么奢侈豪华,多么时尚前卫,没有一个合理的平面布局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空间。平面布局的设计,关联着室内空间的六个面,要保持空间整体性,连贯性,通透性。平面布局方案设计首先要满足空间的实用,其次是装饰性。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空间的作用。
三、角色扮演的必要性
(1)课程实践性要求。
鉴于课程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课程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不能让学生设计一些理想化、概念性的、无法现实实际施工的作品。现阶段,许多专业课程教师都来自于艺术院校,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公司实践经验。对施工工艺、职业素养、谈单技巧等实践课程知识欠缺。对课程教学效果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2)课程教学问题突出
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是装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内容比较多,注重专业基础,与各类实践环节之间过于独立、没有交融,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必要的联系,课程衔接不当,学生没有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接与整合,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了。课程教学注重软件操作,不注重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轻视技能训练。
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师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的教学模式,机械的教学,还是以灌输为主,走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更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
基于中职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推动目标实现,课程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法是非常必要的。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所谓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根据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角色扮演法结合课程特点,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活动中去。
四、角色扮演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以住宅平面布局方案设计为例,现实生活中,装修公司设计师根据业主的要求,结合户型结构,利用设计专业知识对空间进行平面布局设计。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点展开:
首先对住宅平面布局方案设计的内容进行讲解。一般情况下,一套住宅空间包含客厅、餐厅、厨房、卧室、卫生间、阳台等空间。设计风格、家具尺寸,业主职业、性格爱好、装修预算、施工工艺、施工流程等都是进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教师要把这些知识点提前梳理。
其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角色扮演。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可以扮演公司的角色。一般装饰设计公司含有业务部、设计部、项目施工管理等部门。根据课程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两种类型的角色扮演,一种是由学生扮演设计师角色,教师扮演设计总监。教师选择一套户型案例,告诉学生业主资料及要求,给学生展现量房实景图,由学生分别对每个空间进行设计讨论。在这个设计讨论的过程中,有意见统一,有激烈对峙。作为“设计总监”的教师要做好参谋和引导作用,是引导者而非命令者。主体角色扮演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衔接和疏导作用,针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出现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自我分析、自我探究、合作探讨等。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有了问题,不是被讲懂的,不是听懂的,而是通过教师指导悟懂的。另一种角色类型是学生之间的角色变化。在平面布局方案设计中,业主资料是设计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模拟客户资料,由一部分学生来扮演业主,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设计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分组。扮演业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设计师提出要求,扮演设计师的学生根据业主的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与主业深入交流,设计平面布局方案。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时指导,但不能横加干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教师指导和角色扮演,学生在进行平面布局方案时,能够对业主心理及方案进行更加全面充分的考虑,提高设计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再次,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要善于停止角色扮演活动。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沉浸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热烈的课堂气氛有时会偏离课程主题。如果不能适时叫停,掌控课堂就会变成一个好的开端,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因此尺度的把握是关键。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要把装饰材料、施工工艺、工程造价、室内陈设等等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今后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布局两房、三房、四房到复式楼、别墅的住宅设计,再到休闲娱乐、酒店办公等工装装修逐步递进,循序渐进。让学生处于一个发现者的角色,激发学习动机,达到学习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角色扮演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完成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从而使厌学变为爱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驱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探求知识的无穷奥妙和无穷乐趣,感受到智慧的灵动和生命的张力,享受学习的乐趣、进步的喜悦,同时教师角色的变换可以使教师减少职业倦怠,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当然,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角色扮演的表面化,人数多的班级,角色扮演的实践性效果差等。让学生担任一定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应该把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所在,尊重、呵护,诱导学生学习的欲望,那样,我们的教学才有价值,素质教育才能体现。
作者简介:彭文静(1985-),女,研究生,山东邹城人,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建筑装饰设计。
参考文献:
[1]闫德明.用“角色扮演”改革课堂教学的实例(一) 梁恕俭博客“撰稿人,在路上”
[2]骆华超. 浅谈室内设计之平面布局 骆华超的博客
1.专业教育课程教学不合理。
学校在专业教学课程方面做得不合理,首先,学校不能够真正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一直弱化“一个界面两个就业方向”教学原则,将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学生分的太明确,学生不能够多方面的涉猎。其次,学校的课程教学不合理,艺术类专业尤其是室内设计这种完全活化的专业,它的教学最需要的就是灵活、创新,但是有很多学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都不注重创新,很多学校都相互模仿,教学雷同,不能体现出自己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案。还有就是学校不能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水平以及创作方式、思维方式等等设置独立的教学方案,不能够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有的个性格创作方式。
2.学生的基础能力薄弱。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艺考生,我们都知道,对于艺考生来说,美术是必考科目,但是对艺考生的文化科的要求就相对较低,这就说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跨专业的专业,它结合了美术、建筑、环境、设计、装饰等专业,它不仅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美术底功,而且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但是艺考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都比较薄弱。
3.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缺乏。
学校在课程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有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都不够完善,导致学校实践教学的进行有气无力,不能打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这也导致科学校室内设计专业理论教学偏重的结果,老师总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不能有效进行时间教育。有些学校甚至不重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在实践教学的关节上明显缺失,不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学习的机会,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些学校会让学生在假期都一些公司企业去实习,但是有很多学生根本就找不到实习单位,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有应聘实习生的义务,而且由于实习的时间太短,学生不能得到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室内设计的教育策略
1.合理使用教学方法。
在室内设计专业中,我们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合理使用教学方法。首先,我们应该将室内设计的理论知识“实务化”,在原先室内设计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及时观察市场发展的动向,从而切实根据市场要求对学生做有效的理论知识导向,降低学生有用的、能够实践应用的理论知识,而不是教给他们一些空洞的、不能实际运用的知识。其次,我们应该将专题内容模块化,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可以分成很多模块,比如说方案设计、环境结合、图纸绘制等等,这些都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必学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能够综合教育所以,我们要有机的将这些知识都模块化教学,在每一个模块,让学生能够重点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将每一个模块的知识学好。
2.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
要想加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水平,我们就要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这里所说的基础能力不仅仅指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当然,我们要把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放在首位,培养他能扎实的基础知识。还有就是,我们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能力,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比较复杂的专业,它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
3.增加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课程时间教学环节的设置。首先,学校要将实践教学的教学设备都准备好,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准备最好、最齐全的教学设备,给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过硬的硬件设备。其次,就是要有过硬的实践教学方案,此间,学校可以拟定适合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将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分成几个项目小组,给每个项目小组都设定固定的创作任务,然后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效利用组内人员的优势,从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绘制,到技术图纸、设计方案投标解说等,都努力完成,然后请老师评价指导,并且逐渐改进完善,最后完成一份优秀的创作作品,从而,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