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6 09:55: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2例),均采用头孢他啶作为抗菌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速度2.5-3.0mg/min)、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Bid、2g/次)。连续治疗1W后观察两组临床及细菌学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用药量均为4g/d,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结论: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较好,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用药量较少即可获得较好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疗效,对于一些药物半衰期较短(
关键词:头孢他啶 下呼吸道感染 给药方法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48-02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常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头孢他定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稳定。常见的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注、静脉滴注等,依据药物药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不同的药物需要不同的给药方法和途径,本文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64例患者,分组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治疗,获得临床及细菌学疗效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细菌学和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64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55.8岁,其中男96例,女68例。全部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全身衰竭明显者,复杂性感染需几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者,妊娠及哺乳妇女。并同意接受试验治疗者。疾病种类:急性支气管炎1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0例,肺炎72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0例,支气管哮喘伴感染16例。
1.2 方法。
1.2.1 分组。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2例。两组比较症状、体征、实验室、细菌学和胸部X线检查等一般情况无差异。
1.2.2 治疗方法。164例患者均给予头孢他啶(珠海丽珠药业产品,粉针剂,1.0g/瓶)。给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日本泰尔茂微量泵(20ml),头孢他啶4g,加生理盐水至20ml,以2.5-3.0mg/min泵入;对照组Bid,2mg/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同时给予吸氧、祛痰平喘、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1W后观察疗效。
1.2.3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显效、好转、无效3级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痰细菌培养转阴,X线胸片显示病灶大部吸收。好转:病情有好转,X线胸片显示病灶小部分吸收。无效:用药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以显效加好转病例计算总有效率;细菌学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清除、交替、未清除3级评定。清除:治疗后细菌学检查所采集的所有样本培养,不再发现原有病原菌。交替:治疗结束后原有病原菌清除,但分离出新的病原菌,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未清除:治疗后的细菌学样本培养仍见原有的病原菌,需要换药治疗。
1.2.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率表示n(%)。数值变量不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治疗1W后,疗效比较显效、无效、总有效率、细菌清除、未清除有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头孢他啶[1]是第三代头孢类广谱抗生素,其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普通的头孢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与增强,具有抗菌谐广、抗菌作用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本文采用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显示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较好,与国内其他一些文献报道[2]也相仿。
3.2 近几年随着对药代动力学(PK)及药效动力学(PD)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根据PK/PD的特性,可将抗菌药物分为2类,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3]。这种分类方法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间隔时间的改变与疗效。对于半衰期短(1~2h)且无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或PAE较弱的药物(比如头孢他啶),如何给药才能保证有限的血药浓度及持续时间,是临床医师与药剂师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显示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无论在临床疗效或者在细菌学疗效方面均有一定优势。由此是否可以大胆地设想临床使用的任何药物,只要符合半衰期短、无PAE或PAE较弱的药物,都可以尝试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
参考文献
[1] 周云芳,梁铁美,邹晓华,等.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师,2004,7(8):542-543
【关键词】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 对于患儿今后的生长发育也极为不利[1]。鉴于此, 为了探究临床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 本文总结了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人民医院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实践经验, 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136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 男性86例, 女性50例, 年龄8个月~5岁, 平均年龄为4.56岁, 患儿病程为4~22个月, 平均病程为13.24个月。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 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8例患儿。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口服利巴韦林片+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参苏颗粒;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口服左旋咪唑片+口服鲨肝醇片+口服硝苯吡啶片[2, 3]。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的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比较结果如下:治疗组68例患儿实施治疗后, 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为(2.15±0.57)次, 对照组68例患儿实施治疗后, 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为(3.27±0.79)次。治疗组患儿的发生次数显著的低于对照组, 且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807, P
2. 2 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如下:观察组68例患儿治愈9例, 显效37例, 有效19例, 总有效65例, 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68例患儿治愈3例, 显效28例, 有效24例, 总有效55例, 总有效率为80.88%。总有效率组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儿,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833, P
3 讨论
在临床实际过程中, 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 从临床数据资料上统计分析,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病率可以达到20%左右的水平。从患儿的发病原因上分析, 一般情况下, 患儿发病主要由于先天性因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 也有一部分患儿是由于喂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发病。患儿一旦发病,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往往会导致患儿出现诸如哮喘、心肌炎、肾炎等其他疾病, 严重的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4, 5]。
临床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结果显示[6]:针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口服利巴韦林片+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参苏颗粒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同时在降低患儿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促进意义。
因此,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口服利巴韦林片+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参苏颗粒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是临床针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 卫重侠, 席卫平, 杨建平, 等.3~6岁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0, 6(1):14-17.
[2] 龚轶欣. 中西医结合防治12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 12(5):187-188.
[3] 廖寒林, 刘浩, 刘艳荣. 中西医结合防治12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2, 18(16):155-156.
[4] 谌朝霞, 郭维文, 夏令琼, 等. 三伏灸配合捏脊法在防治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2013, 27(32):3671-3672.
【关键词】 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良性肿瘤
肿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手术切除是该疾病最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但这一治疗方法会留下较为明显疤痕,甚至会发生急性炎症。麦默通乳腺检查系统是指在B超引导下,利用精确的控制,依据真空负压吸引原理,微创切除乳腺肿瘤,该治疗方法具有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无疤痕、手术创伤小、切口小及定位准确等显著的优势,且术后需要辅之以一定的临床护理措施。本次临床实验对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我院所收治的1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120枚肿块,患者年龄范围在20岁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4±6.4)岁。其中,5例为单侧多发,10例双侧,85例为单侧单发肿块。肿瘤直径在0.5cm至3cm之间。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乳腺X线片和乳腺B超检查,并确诊。
1.2 手术方法 选择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Mammotome SCM23型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行局部麻醉,在B超引导下由超声科医生操作。将含有肾上腺素的22G长针头将局部注入病灶周围和穿刺创道部位。使用11号尖刀在预定穿刺点行0.2-0.5cm的皮肤切开,选择恰当的穿刺角度,在超声引导下刺入8G Mammotome旋切刀,直至乳腺病灶部位,实施旋切操作,并取出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2 结 果
所有100例患者,共完整切除120枚肿块,术后超声检查显示无病灶残留,患者术后均少量出血,仅有1例患者发生20至30ml的动脉出血,对症处理后停止。5例患者局部术后轻度淤血,但无需特殊处理,2周后自愈。1例患者切破皮肤,但创伤面积较小,无需处理,1周后自愈。
3 讨 论
3.1 护理措施
3.1.1 术前准备
3.1.1.1 准备物品和设备 本次临床实验所需手术设备包括:弹力绷带,病理标本容器,1个9号长针头,2支10ml一次性注射器,1个11号尖刀片,1个手术包,2个无菌保护套,l台小型B超机l至2把8G旋切刀,l台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等。
3.1.1.2 心理护理 因为麦默通是一种新型的乳腺肿块切除技术,患者通常对这一治疗方法存在紧张和焦虑心理,所以,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接受治疗的基本过程和治疗方法,使其掌握手术的注意事项,从而积极配合治疗,解除负面心理[1]。
3.1.2 术中护理 第一,帮助患者取仰卧位,以及进刀位置和肿块位置,垫高患侧肩胛部,以不影响手术和患者能耐受为基本原则。第二,仔细检查Mammotome系统的完备性,引流瓶和引流管是否存在漏气和损坏现象,各部件是否正确连接,并依据肿块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旋切刀。第三,患者取仰卧位,对乳腺病灶进行观察定位。第四,手术部位充分暴露,术中依据手术原则,嘱患者主动配合,因为手术需局部浸润麻醉,患者难免存在紧张心理,此时要通过心理护理使其获得安全感,每隔5min与患者沟通一次,使其保持放松心情。第五,每次结束旋切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取出标本,防止标本进入引流管导致堵塞,进而影响真空吸引力[2]。
3.1.3 术后护理 完成旋切后,再次行超声检查保证无残留肿瘤组织及积血,使用灭菌纱布局部加压手术部位,局部压迫10至15min后,弹力绷带连续24h加压包扎。控制好包扎力度,以保证患者无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取出标本并行病理检查,登记病理检查结果,若发生异常状况需及时告知患者,保证及时通知、及时登记、及时送检,避免延误病情。术后3天口服抗生素,并嘱患者正常饮食。手术24h后嘱其适当进行患侧肢体活动,48h后活动患侧肩关节,但要防止力度过大对伤口愈合造成影响,定时回院检查伤口、换药。出院前嘱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清洁,术后10内防止外力碰撞和伤口沾水,且手术一个月内不能提重物。术后嘱患者1个月后到院接受复查,半年后行B超检查[3]。
3.2 总结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乳腺外形美观、能够彻底清除微小病变、术后痛苦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操作方法简单等显著的优势。手术前后配合以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术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张美芬.B超引导下麦默通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6):4183-4184.
方法:选取本院儿科140例呼吸道感染诊治病例,并将患儿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实验组治疗前进行病原学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目标治疗;对照组治疗前不进行病原学检查,以经验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实验组在感染控制、治疗后体温、用药合理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方面,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结论: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目标治疗,有利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儿科 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检查 目标治疗 经验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5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45-02
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部,儿童鼻腔较短、毛细血管丰富,鼻道狭窄、粘膜柔嫩,免疫能力较差,所以上呼吸道感染成为儿童最常见的疾病[1]。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肺部,下呼吸道感染也是儿童常见疾病,肺炎更成为婴幼儿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原虫等。目前,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以经验性用药为主,不但针对性差,而且由于抗生素滥用产生了耐药性和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前先进行病原学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开展目标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促进患儿康复。本院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治疗中对两种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儿科治疗的1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见表1。按照临床表现、体征,两组患儿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并且入院前没有接受过其他治疗,也未发现其他并发症。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进行药物治疗前,采集患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在等待病原学检查结果之前,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先以经验性治疗为主,获得病原学检查结果后再进行目标治疗。治疗时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用药,对病原体为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的应用抗菌药物,并以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的类别和品种,一般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类别抗菌药物中选用敏感度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并采用对症治疗;病原体为病毒时不使用抗菌药物,主要进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可以选用金刚乙胺、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1.2.2 对照组。治疗前不进行病原学检查,医师利用经验性治疗方法选用抗菌药物,并进行对症治疗。
1.2.3 评价标准。用药合理性参照《指导原则》并结合患儿治疗情况判断;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d后的体温、感染控制率;患儿全部出院后,统计各组平均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TX-*7〗±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两组之间采用X2检验。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2。可见实验组在体温与感染控制、用药合理性方面效果更好,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治疗、住院费用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3 讨论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器官和免疫功能不完善,比成人更容易感染疾病,尤其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儿童不仅抵抗疾病能力差,而且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差,不合理的用药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还增加了医疗费用,对医疗资源也是巨大浪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病毒,也有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近年来支原体感染也有增加趋势[2]。对于病毒感染,采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会引起机体正常菌群失调,所以盲目使用抗菌药物是很不合适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但不同国家、地区病原体存在明显差异,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等,对于不同的病原体只有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才能保证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目前,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应用病原学诊断比较少,除了认识不足,还与标本采集不规范、临床与检验脱节、检验设备与技术弱有关,因此同样要重视这些环节的改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较客观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很多医师更愿意采用经验性治疗方法,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规范标本的采集,如痰液标本应重视采集的时间、频率和方法,时间一定要在没有使用抗生素之前,最好清晨采集,不合格标本必须重新采集,采集后立即送实验室;二是临床医师应加强与检验人员沟通,检测时有所侧重,提高检测效率和检出阳性率;三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多采用新的检测技术,如免疫学检测技术、基因诊断技术等。
总之,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前进行病原学检查,对于准确判断病情、防止滥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其中治疗组再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单次平均感染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单次感染平均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能减少患者感染次数,缩短感染持续时间,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不良反应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7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8-01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常见的为鼻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少数由细菌引起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以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多见。中医学将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归为“虚体感冒”的范畴,发病原因为患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使患儿正气亏损,难抵外邪侵袭,而长期的饮食不调、调护不当会使患儿脾肺气虚,脾胃不足而后天乏源,不能化生卫气津液充养于四肢百骸,再则脾土不能生养肺金,肺气虚弱而不能宣发气津于肌表,揍理不固则易畏寒、汗出、伤风 [1]。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4.3±1.4)岁,呼吸道感染次数6-12次/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7个月~5岁,平均(4.5±1.5)岁,呼吸道感染次数6-13次/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药物包括利巴韦林、维生素C及止咳等对症治疗,若有感染则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其中治疗组再给予中医治疗,采用玉屏风散治疗。内服基本药方为:防风9g、白术15g、黄芪12g。治疗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施行其他药物对应加减,1剂/d,煎服。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单次平均感染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单次感染平均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引起的鼻、咽、喉部的炎症,简称感冒。本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气候骤变及冬春季多见,婴幼儿发病率高。本病属中医“感冒”范畴,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病因系外邪侵袭肌表所致,以风热袭表最多见 [2]。风寒感冒,常见症状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等;治宜辛温解表之法。风热感冒,常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浓涕、咳嗽、口渴等;治宜辛凉解表之法。暑邪感冒,常见症状为暑天高热无汗,头痛、身体困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腹泻等;治宜清暑解表为主。虚证感冒,常见症状为发热,汗出,面色苍白,恶风怕冷,鼻塞流涕。肢软乏力,食少,咳嗽等,多于3个月内每月患感冒2次以上;治宜扶正解表之法。由于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免疫机能低下,尤其是分泌型IgA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居住拥挤、营养状况差、空气污浊、气候骤变或受凉、护理不当均可为发病诱因 [3]。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及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患儿容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 [4]。
对有阴虚火旺的小儿,中医应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治疗,中药可选用沙参、麦冬、生地、玄参、天花粉、玉竹、地骨皮等。通过滋补阴液,使阴阳达到平衡,这样则不易受外邪侵犯。对有“食积化热”症状的孩子中医应采用消食清热的方法治疗,中药可选用焦三仙、鸡内金、陈皮、厚朴、炒枳壳、莱菔子、瓜蒌、茯苓等 [5]。通过消导食滞,使积热得以清除,大便通畅,从而不易再反复发热。而对体质虚弱型的孩子中医应采用健脾补虚的方法治疗,中药可选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砂仁、黄芪等。通过健脾扶正,使患儿食欲增进,体质增强,从而不容易为外邪所伤。总之,对经常发热的患儿应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着眼于机体的整体调理,使身体状态得以改善,从而可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本组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能减少患者感染次数,缩短感染持续时间,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邵荣,陈雪亮.中药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04:719-720
[2] 曹宝岑,鲁艳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其治疗[J].湖北中医杂志,2014,03:71-73
[3] 沈荣妫.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7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04:131-133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单一用药;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作者单位:476600河南省永城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在呼吸内科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高发的疾病,诱发本病的原因有很多,有病毒感染,也有不继发性细菌感染,比如缺乏维生素D、营养不良、护理不周、先天性心脏病、环境因素等,均可以导致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此种疾病的临床用药也比较广泛[1]。现对我院从2010年2月到2012年2月共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的12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39.8岁;其中肺炎患者1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9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3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38.7岁;其中肺炎患者17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3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用药方法对照组的60例患者,将病毒唑10 mg/kg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融为一体,静脉注射2次/d;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注射200 mg的双黄连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每天静脉注射1次,再联合应用20 ml的清开灵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每天静脉注射一次。[1]
1.3疗效标准痊愈:双肺没有啰音,呼吸音可以清楚听见,喘息、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X线检查没有异常现象。好转:双肺啰音减少,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无效:双肺仍然有啰音,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X线检查与治疗前没有变化。[2]
1.4统计学方法对于全部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的软件对其分析,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
2结果
两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42例(70%),好转的患者17例(28.3%),无效的患者1例(1.7%),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患者中,痊愈的患者31例(51.7%),好转的患者11例(18.3%),无效的患者18例(30%),总有效率70%。观察组和对照组具体的用药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大多数都是病毒性感染,所以在临床用药的时候要更多侧重于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的患者,采用单一的药物治疗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对于发展迅速、症状较重的患者必须及时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2,3]。并且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科学合理搭配以及用药的剂量等问题。正确的搭配多种药物治疗,可以缩短治疗的时间,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根据用药结果对照表显示,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3%,这足以证明了这种方法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的重大意义,是值得临床推广的。
参考文献
[1]郁万晓.急性呼吸道感染119例临床用药分析.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46.
【关键词】 慢性呼吸道感染;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186-02
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以及肺部肿瘤等[1]。由于呼吸道疾病受患者年龄以及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多,因此儿童以及北方的发病率更高[2]。反复呼吸道感染指一年中频繁的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超出正常感染范围[3]。反复呼吸道感染又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反复下呼吸道构成,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指反复支气管炎以及反复肺炎[4]。为获得慢性呼吸道感染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联系,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未出现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未出现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现象,其中男47例,女36例,年龄6~44岁,平均24.6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咳嗽以及咽痛,伴有不同程度鼻塞流涕,其中31例伴有发热、头疼以及喘息等症状,且程度不同;患者CR胸片报告显示:肺部纹理增多增粗、阴影模糊或呈斑片状,由此可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经过抗病毒、抗感染以及抗支原体治疗后,病情治愈或好转后,病情出现反复感染现象,发作次数均≥2次/年。
1.2 方法
慢性鼻炎:口服鼻炎康片,3次/d,2~4片/次,服用6盒为一个疗程,伯克纳鼻喷剂喷鼻,每个鼻孔一次100 μg,2次/d,亦可每个鼻孔一次50 μg,3~4次/d,每日总量低于400 μg,30 d为一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慢性鼻窦炎:除上述治疗外,再给予头孢克洛或阿莫西林拉维酸钾,每次用量均为50~100 mg/(kg・d),均分3次口服,1次/d,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4个疗程。慢性咽喉炎:口服阿奇霉素片,每日按12 mg/kg顿服,单日不得超过0.5 g,5 d为一疗程,服用1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全部患者复查鼻窦部,显示鼻窦部炎症吸收明显,咽喉部炎症已完全消除,治疗后复发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不仅给患者生理上带来痛苦,由于疾病具有反复性,患者的心理也承受巨大压力。引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众多,如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免疫力低以及先天性疾病等[5]。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83例患者的临床分析,同时结合文献[6],可知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亦是引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治疗时应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所有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均发生反复现象,发作次数均≥2次/年,通过及时以及对症治疗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得到好转,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20例没有出现反复感染情况,48例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为1次/年,15例反复感染情况仍然≥2次/年,治疗后复发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
综上所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同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等)密切相关,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以及降低病原可以抑制下呼吸道感染的侵袭,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黎艳.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检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3,7(3):169-171.
[2]许娜娜,许素彦,赵文申.ICU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54-756.
[3]佘晓玲,王涛,王和,等.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奈瑟菌cppB与pJD1基因监测[J].贵州医药,2012,36(6):483-485.
[4]唐云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分布及耐药分析[J].医学信息,2013,7(16):273-276.
[5]王玉琪.白令治疗慢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丛刊,2004,4(5):56-58.
关键词 匹多莫德口服液 反复呼吸道感染 儿童 免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07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the use of horses the Duomo De or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Methods:The hospital in July 2008 to December 2009 5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as subjects.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given pidotimod oral treatment,observ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patient outcomes.Results:The patients alway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patients,P
Key words Pidotimod oral solution;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children;immune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0~14岁儿童在1年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率频繁的疾病。患儿在1年内可发生上呼吸道感染5~7次,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3此以上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儿科门诊每年就诊患儿中,60%患儿为呼吸道感染患儿,而反复呼吸道感染15%左右2。如不能及时给予治疗,会导致疾病迁延加重,削弱患儿抵抗力。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8例。入选标准:患儿反复有呼吸道感染,无合并呼吸衰竭,无合并心力衰竭,无先天免疫性疾病,无后天免疫性疾病,无肿瘤,无营养不良,无先心病,无结核等。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2~9岁,平均585±161岁;早产7例;吸二手烟8例;每年发生呼吸道感染5~13次,平均852±215次;病程05~4年,平均187±066年。试验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2~10岁,平均597±146岁;早产8例;吸二手烟7例;每年发生呼吸道感染5~14次,平均879±203次;病程05~4年,平均191±072年。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和发生次数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方差齐性和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药物使用以抗生素为主,并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如补液、止咳等;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首次剂量2次/日,400mg/次。用药两周后改为1次/日,400mg/次。连续用药2个月。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3:随访患儿6个月~1年,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生0~1次,持续时间5天以内,病种仅为上呼吸感染;②有效: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明显降低,每次持续时间0~10天或与以往比较明显缩短,未发生肺部感染;③无效:患儿治疗后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病种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随访患儿2年,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复发呼吸道感染率。
统计学处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次数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对比方法采用X2检验。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95%,P
结 果
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
试验组患儿治疗期间与匹多莫德单药药物不良反应包括:1例头晕,1例恶心,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未经过临床处置。
讨 论
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生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在感染初期多由病毒所引起,但由于呼吸道病毒的亚型较多,变异种类多,人体感染后免疫力无法持久,且血清抗体不能避免感染在发生4。因此,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工作较为困难。
关键词:玉屏风;转移因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1]。是影响小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发病机制与诸多因素有关,中医、西医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药物较多,方法不一,疗效不一。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应用玉屏风颗粒与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患儿75例,均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已排除失访病例。病程1~2年,男39例,女36例,年龄2~3岁51例,~6岁24例;均排除慢性或先天性疾病(如结核、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随机分配,治疗后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0例,治疗组3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 (广东环球制药,5g*15包/盒)口服3次/d,2~3岁1/2袋/次,~6岁1袋/次。转移因子口服液(广西科伦药业10ml*7支/盒)口服1支/d。连续口服8w。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不加用任何免疫调节剂;两组均详细记录患儿的呼吸道感染临床发病情况。治疗后6个月、12个月随访2次。
1.3不良反应 患儿服药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1.4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从起始治疗开始,6个月、12个月内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或仅呼吸道感染1次;好转:6个月、12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且每次病情减轻,病程缩短;无效:个月、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及每次病情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显效和好转判为有效。显效:12个月内发病不超过4次;有效:发病次数减少。或发病病情减轻,疗程缩短;无效:发病次数、病程无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见表1,表2。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涉及了小儿的营养、免疫及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生。有资料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存在一定程度的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功能紊乱[2]。转移因子是用健康猪脾为原料制成的小分子多肽、氨基酸和多核苷酸的口服液,其生物活性复杂多样,是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或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增加辅助T细胞数[3]。可促进T细胞成熟,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无抗原反应。
中医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称为复感儿[4]。则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与营虚卫弱、营卫失和、肺脾肾三脏不足,卫外功能薄弱,痰瘀内阻有关[5]。治疗以健脾补肺,益气固表等方面出发,玉屏风散为其常用代表方剂。主要成分有黄芪、白术、防风等。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叶酸及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细胞免疫功能,可促进免疫球蛋白产生;白术的主要成分为白术醇,并含维生素A,有增强肠壁吸收的作用;防风可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全方组合黄芪补气固表,防风祛风解表、且与黄芪相配,白术补脾建中,诸药配伍相辅相成,固表止汗而不留邪,故可加强益气止汗之力[6]。玉屏风颗粒以玉屏风散为本,加工成颗粒剂,可用牛奶、果汁冲饮,使用方便,依从性好。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多种角度着手加强预防:①健康饮食,不偏食,不挑食。②因为多种原因,很多患儿的室外活动时间较少,不利于健康的生长发育。应指导多做户外活动。③重视免疫接种,加强疾病预防。④指导良好的卫生习惯。玉屏风颗粒与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使用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可以明显降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免疫能力。中西医结合治疗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l10.
[2]朱晓萍,尹文艳.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及细胞免疫水平[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135-137.
[3]蒋煜.转移因子和卡介菌多糖核酸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2011,17(2):24-25.
[4]王力宁,汪受传,韩新民,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J].中医儿科杂志,2008,4(6):3-4.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卡介茵多糖核酸; 儿童;抗菌素 ;抗病毒药物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困扰患儿、家长及医师的重要临床问题之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继而出现气促、咳嗽、喘憋等症状,且反复发生,病程长,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并导致慢性消耗,影响其他器官及系统的功能,使病情日趋复杂。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BCG-PNA)肌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使用后患儿呼吸道感染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症状明显减轻,病程较前缩短,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门诊收治的3~8岁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52例,且就诊前未用过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3~7.8岁,平均5.4岁。对照组74例,男40例,女34例,年龄3.2~8岁,平均5.5岁。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情和病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目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为1987年(成都)全国小儿呼吸道学术会议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年龄:0~2岁,上呼吸道感染7次/年,下呼吸道感染3次/年;(2)3~6岁,上呼吸道感染6次/年,下呼吸道感染2次/年;(3)6~12岁,上呼吸道感染5次/年,下呼吸道感染2次/年。
1.3 方法 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病毒感染给予利巴韦林或中药鱼腥草或板蓝根等抗病毒治疗,细菌感染给予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感染;支原体感染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BCG-PNA(湖南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治疗,1 ml(0.35 mg)/次,肌肉注射,每周2次,共注射6次,后改为每周1次连用12次,总18次。
1.4 疗效判定 疗程结束后开始随诊,时间为1年。显效:呼吸道感染≤1次/年;好转: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3次/年,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无明显改善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36例(46%),有效40例(51%),无效2例(3%),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26例(35%),有效13例(17%),无效35例(48%),总有效率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636,P
2.2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及随诊1年中均未见肝肾及其它脏器损害。
3 讨论
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相关。(1)鼻腔相对狭窄,位置较低;(2)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3)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4)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5)胸廓较短呈桶状,前后径相对较长,呼吸肌发育差等。有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复杂,除了生理因素外,很难用单一理论或学说予以解释,其病因涉及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众多学科,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存在并共同作用的结果[1]。因此,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要全面分析,综合治疗,方能取得预期的治疗目的。而目前能提高防病能力的方法并不多。应用BCG-PNA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卡介菌多糖核酸为结核杆菌减毒多糖核酸疫苗,具有很强的非特异性免疫刺激作用[2]。它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发挥作用。(1)调节机体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2)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封闭IgE功能,减少脱颗粒细胞释放活性物质,以及具有抗乙酰胆碱所致的支气管痉挛作用,达到抗过敏及平喘效果。BCG-PNA通过肌注吸收,提高免疫功能达到治疗作用。本院通过应用BCG-PNA治疗,总有效率97%,疗效显著。BCG-PNA还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延长发病的间歇时间的作用。说明其有提高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之一。其副作用低、价格不高、非血制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丁瑛.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国实用医药,2008,23:96.
【关键词】 中医; 反复呼吸道感染; 分期辨治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8-0112-02
doi:10.14033/ki.cfmr.2016.8.063
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发于2~6岁的小儿,是一种在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出现的次数多于7次的疾病[1]。它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哮喘、心肌炎等多种疾病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对患儿今后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2]。中医从总体上调节患儿的机体状态,改善病症[3]。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分组治疗的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10岁,平均(6.0±1.5)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道感染中医、西医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选取患儿均无精神疾病、先天缺陷或慢性病,近期未用过免疫制剂。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发作次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氨溴索、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分期辨治的方法,具体如下。(1)首先对患儿进行分期。根据《中医儿科临床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辩证分期方法,对患儿做相应的检查后将其分为三期,分别为感染期、过渡期和恢复期。其中感染期20例,中医上表现为咳嗽、多痰、脉搏变化较大;过渡期和恢复期可以统称为非感染期,共30例,中医上表现为面色较差、持续低热、反复咳嗽、舌苔略白、出汗较多、身体开始消瘦[4]。(2)根据患儿所处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同时期分别用辩证的方法治疗。感染期的患儿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风寒袭肺、痰热闭肺四种表症,对于第一种,可以选用驱风寒的药物荆芥、防风各10 g,前胡12 g,紫菀10 g,苏叶12 g配以止咳的枇杷叶15 g,进行治疗;对于第二种,可以选用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5],再加上清肺热的黄芩10 g,竹叶10 g配上15 g以缓解头痛发热症状;对于第三种,可以选用麻黄5 g,杏仁12 g,前胡10 g,陈皮10 g,生姜10 g,大枣10 g入药,宣肺散寒,止咳化痰。对于第四种,可以选用麻黄5 g,杏仁12 g,石膏15 g,甘草5 g,僵蚕10 g,贝母10 g入药,宜清肺泻热,止咳化痰。非感染期的患儿可以分为三种表型:肺脾气虚型、肺胃热盛型、土虚木亢型。第一种可以选用人参10 g,麦冬10 g,白术10 g,半夏5 g入药,补肺生津,健脾益气固表。对于第二种,可以选用黄芩12 g,桑白皮12 g,杏仁12 g,桔梗10 g,栀子12 g,大黄3 g入药,清肺泻胃,通腑泻热。对于第三种,可以选用柴胡、夏枯草、白术各10 g入药,必要时可以添加逍遥丸,舒肝健脾。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以1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儿的效果,不断改善治疗方案,连续观察1年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效果分为四种: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治疗后没再发病;显效: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不多于3次,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状明显减轻;有效: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不多于5次,支气管炎、肺炎等症状减轻;无效:服药前后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儿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98,P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多发于小儿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感冒,出现各种炎症[6]。中医上将其分为三期:感染期、过渡期和恢复期。感染期的患儿有较多的外感表证,表现为持续发热、咳嗽、鼻涕较多,治疗以驱寒补气为主;过渡期表现为痰多不尽、发热,治疗以扶正驱邪,健脾益气固表为主;恢复期表现为身体消瘦、神情倦怠、舌苔较多、口味较淡,治疗以健脾益气,润肺生津为主[7]。研究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患儿的先天性免疫力低下有关,也与后天营养不足、微量元素摄入不够、居住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8]。
目前中医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包括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及综合治疗三种。中医内治法又包括辨证分期论治,自拟方治疗,成方加减,中成药治疗[9]。各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中医辨证分期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以口服中药制剂为主,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展开治疗,选用不同的药材,起到健脾益气固表,益肺补肾的方式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提升机体正气、祛除外邪,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10-11]。
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分组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氨溴索、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分期辨治的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发现经过1年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根据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所处的不同时期采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方式能有效驱除病邪,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华,李岚.分期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2):29-31.
[2]丁霞.121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分期及中医辨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297-298.
[3]陈华,李岚.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研究[C]//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杭州,2011.
[4]梁碧秀.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分期及中医辨治[J].中医临床研究,2012,1(3):70-71.
[5]刘桂贤.中医分期辨治反复呼吸道感染186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1(11):1673-1674.
[6]董斐,于河,谷晓红.中医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12(12):2720-2723.
[7] Verstegen R H J,Gameren\Oosterom H B M,Fekkes M,et al.
Significant impact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J].Child Care Health & Development,2013,39(6):801-809.
[8] Schapowal A,Klein P,Johnston S L.Echinacea reduces the risk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and complication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dvances in Therapy,2015,32(3):187-200.
[9] Hao A Z,Chen L P,Gao L P.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treatment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2006,16(1):49-50.
[10] Yu K.Detection of ESBLs-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2014,35(23):3205-3206.
关键词:利巴韦林;热毒宁;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每年的冬季和春季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爆发的高峰期[1],患者患病后通常出现咳嗽、发热、咽痛、流鼻涕等临床表现,严重时易导致患者并发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支气管炎,甚至心肌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笔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进行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热毒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35.9±4.8)岁,平均病程(9.2±3.4)d,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36.2±4.5)岁,平均病程(9.5±3.7)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即给予患者止咳、退热等对症治疗,对于具有细菌感染指征的患者给予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即0.5g利巴韦林注射液+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1次/d;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热毒宁进行抗病毒治疗,即热毒宁20ml+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d。
1.2.2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评价[2],显效: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24~48h,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体征和自觉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48~72h,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体征和自觉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无效:患者治疗前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出现恶化。
1.2.3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进行ridit分析,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进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2.2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对照组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两组患者均可耐受,未经临床处理,停药后症状自动消失。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是由于因鼻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入侵人体上呼吸道所致。利巴韦林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光谱抗病毒药,其进入人体后,通过细胞磷酸化作用生成利巴韦林单磷酸和利巴韦林三磷酸[3],进而抑制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阻断DNA病毒的复制过程,同时多项临床实验证实,利巴韦林对DNA和RNA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利巴韦林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
总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范广媛.110 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4):101-102.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感染;阿奇霉素;红霉素;效果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多由病毒.细菌和支原体导致,具有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发热、咽痛、呼吸急促、肺部音、流涕、鼻塞等,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会给患儿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病原菌的不断变异及耐药性的加强,以往常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已难以有效控制患儿病情,需采用更为有效且适合小儿特殊体质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奇霉素[2]。本文选取82例小儿呼吸道感染进行研究,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7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6个月~11岁,病程1~5d。所有患儿经诊断均符合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且经胸部X射线、实验室等检查确诊,无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严重更肝脏疾病,无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药物禁忌。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采用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的方法,对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炎、消毒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静脉滴注1次10mg/kg阿奇霉素(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572);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静脉滴注1次20mg/kg红霉素(成都第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236)。两组患儿均持续静脉滴注5d,之后停止3d静脉滴注,接着进行序贯治疗。
1.3效果评定标准
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症状改善、不良反应情况,参照《小儿呼吸道感染诊疗量化标准》评定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显效、有效、无效表示。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原菌完全恢复正常,机体免疫力提高,胸部X射线检查显示正常;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原菌明显恢复,机体免疫力明显提高,胸部X射线检查显示阴影好转;无效,患儿临床症状、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胸部X射线检查显示阴影明显。将显效、有效作为患儿临床总有效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意义[3]。
2.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两组呼吸道感染患儿均完成治疗,经对比发现,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38例,占92.68%,显效31例(75.61%),有效7例(17.07%),无效3例(7.3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30例,占73.17%,显效17例(41.46%),有效13例(31.71%),无效11例(26.83%)。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5126,P=0.0189,说明两组临床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2.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儿止咳、退热、肺部音消失时间对比,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说明阿奇霉素临床效果优于红霉素。具体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组别例数(n) 止咳(d)退热(d)肺部音消失(d)
研究组 41 4.91±0.99 2.14±0.763.14±0.96
对照组 41 8.16±1.03 4.69±1.086.02±0.94
t17.14220.62819.126
P<0.05<0.05<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P值<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2例(4.88%)轻微消化道不适、恶心不良反应,不需特殊处理,症状可自行缓解,对后续用药无影响;对照组发生8例(19.51%)明显消化道恶心、呕吐、腹痛、厌食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P=0.0429,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道感染多由多由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导致,而儿童因身体发育不全、机能较差、免疫力低,极易受病毒、细菌侵袭而感染呼吸道,以致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4]。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逐渐降低,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因此逐渐呈上升趋势,需及时采取有效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在治疗该病上,也具有一定效果,但存在一定差异。阿奇霉素是新型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吸收良好、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5]
综上所述,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在临床观察中,该药治疗效果优于红霉素,是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理想药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学军.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61.
【关键词】 儿童;呼吸道感染;用药状况;安全性;分析
为了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用药状况和安全性, 本文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到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和分析, 以期为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提供给参考和依据, 具体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其中男性患儿50例, 女性患儿46例, 年龄1~10岁, 平均年龄(5.1±0.5)岁。96例患儿在到本院进行治疗的时候均具有以下症状:①主要症状表现有鼻塞、喷嚏、咳嗽、鼻涕浓黄、发热、出汗、口干、咽喉肿痛、有痰、舌苔薄黄等。②从发病到来医院进行就诊不超过48 h。③体温不低于38℃。经诊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所有患儿无其他基础性疾病、严重并发症和药物过敏史, 且就诊前未使用任何抗生素。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以及病毒感染类型等方面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 治疗方法为每次0.8 ml/kg热毒宁加入5%葡萄糖液共250 ml静脉滴注, 1次/d, 年龄
1. 3 疗效判断标准 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标准[1]:治疗3 d以内, 体温恢复正常, 且无反复, 感冒等症状全部消失为痊愈;治疗3 d以内, 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感冒等症状大部分消失, 为显效;治疗3 d以内, 体温与之前有所降低, 感冒等症状部分消失为有效;患者体温、感冒等症状均未有明显好转及病情有所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的计算方法[2]为:[(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的研究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3 d治疗结束之后, 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见表1, 由表中数据可知,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 两组患儿比较, 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 冬季和春季是疾病的高发期, 此种疾病绝大多数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主要感染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2]。患病的儿童表现的主要症状为咳嗽、流涕、鼻塞、发热以及咽喉肿痛等, 部分患儿伴有腹痛、腹泻[3]。热毒宁是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常见的治疗药物, 用药方式可选择静脉滴注、口服或者气雾剂等[4, 5]。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选择96例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92%, 而未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3.33%, 两组相比, P
参考文献
[1] 戴春光.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与评价.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4(27):56-57.
[2] 陈炫炜,朱美华,胡湘,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广东医学, 2011,32(06):764-765.
[3] 李莹,代继宏,符州.孟鲁司特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26(10):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