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6 09:55: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呼吸道治疗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2例),均采用头孢他啶作为抗菌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速度2.5-3.0mg/min)、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Bid、2g/次)。连续治疗1W后观察两组临床及细菌学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用药量均为4g/d,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结论: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较好,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用药量较少即可获得较好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疗效,对于一些药物半衰期较短(
关键词:头孢他啶 下呼吸道感染 给药方法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48-02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常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头孢他定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稳定。常见的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注、静脉滴注等,依据药物药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不同的药物需要不同的给药方法和途径,本文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64例患者,分组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治疗,获得临床及细菌学疗效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细菌学和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64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55.8岁,其中男96例,女68例。全部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全身衰竭明显者,复杂性感染需几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者,妊娠及哺乳妇女。并同意接受试验治疗者。疾病种类:急性支气管炎1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0例,肺炎72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0例,支气管哮喘伴感染16例。
1.2 方法。
1.2.1 分组。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2例。两组比较症状、体征、实验室、细菌学和胸部X线检查等一般情况无差异。
1.2.2 治疗方法。164例患者均给予头孢他啶(珠海丽珠药业产品,粉针剂,1.0g/瓶)。给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日本泰尔茂微量泵(20ml),头孢他啶4g,加生理盐水至20ml,以2.5-3.0mg/min泵入;对照组Bid,2mg/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同时给予吸氧、祛痰平喘、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1W后观察疗效。
1.2.3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显效、好转、无效3级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痰细菌培养转阴,X线胸片显示病灶大部吸收。好转:病情有好转,X线胸片显示病灶小部分吸收。无效:用药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以显效加好转病例计算总有效率;细菌学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清除、交替、未清除3级评定。清除:治疗后细菌学检查所采集的所有样本培养,不再发现原有病原菌。交替:治疗结束后原有病原菌清除,但分离出新的病原菌,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未清除:治疗后的细菌学样本培养仍见原有的病原菌,需要换药治疗。
1.2.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率表示n(%)。数值变量不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治疗1W后,疗效比较显效、无效、总有效率、细菌清除、未清除有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头孢他啶[1]是第三代头孢类广谱抗生素,其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普通的头孢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与增强,具有抗菌谐广、抗菌作用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本文采用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显示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较好,与国内其他一些文献报道[2]也相仿。
3.2 近几年随着对药代动力学(PK)及药效动力学(PD)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根据PK/PD的特性,可将抗菌药物分为2类,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3]。这种分类方法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间隔时间的改变与疗效。对于半衰期短(1~2h)且无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或PAE较弱的药物(比如头孢他啶),如何给药才能保证有限的血药浓度及持续时间,是临床医师与药剂师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显示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无论在临床疗效或者在细菌学疗效方面均有一定优势。由此是否可以大胆地设想临床使用的任何药物,只要符合半衰期短、无PAE或PAE较弱的药物,都可以尝试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
参考文献
[1] 周云芳,梁铁美,邹晓华,等.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师,2004,7(8):542-543
【关键词】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 对于患儿今后的生长发育也极为不利[1]。鉴于此, 为了探究临床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 本文总结了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人民医院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实践经验, 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136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 男性86例, 女性50例, 年龄8个月~5岁, 平均年龄为4.56岁, 患儿病程为4~22个月, 平均病程为13.24个月。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 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8例患儿。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为口服利巴韦林片+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参苏颗粒;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口服左旋咪唑片+口服鲨肝醇片+口服硝苯吡啶片[2, 3]。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的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比较结果如下:治疗组68例患儿实施治疗后, 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为(2.15±0.57)次, 对照组68例患儿实施治疗后, 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为(3.27±0.79)次。治疗组患儿的发生次数显著的低于对照组, 且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807, P
2. 2 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如下:观察组68例患儿治愈9例, 显效37例, 有效19例, 总有效65例, 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68例患儿治愈3例, 显效28例, 有效24例, 总有效55例, 总有效率为80.88%。总有效率组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儿,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833, P
3 讨论
在临床实际过程中, 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儿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 从临床数据资料上统计分析,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病率可以达到20%左右的水平。从患儿的发病原因上分析, 一般情况下, 患儿发病主要由于先天性因素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 也有一部分患儿是由于喂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发病。患儿一旦发病,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往往会导致患儿出现诸如哮喘、心肌炎、肾炎等其他疾病, 严重的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4, 5]。
临床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结果显示[6]:针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口服利巴韦林片+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参苏颗粒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同时在降低患儿再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促进意义。
因此,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 采用口服利巴韦林片+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参苏颗粒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是临床针对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治疗的可靠选择。
参考文献
[1] 卫重侠, 席卫平, 杨建平, 等.3~6岁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0, 6(1):14-17.
[2] 龚轶欣. 中西医结合防治12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 12(5):187-188.
[3] 廖寒林, 刘浩, 刘艳荣. 中西医结合防治12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2, 18(16):155-156.
[4] 谌朝霞, 郭维文, 夏令琼, 等. 三伏灸配合捏脊法在防治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护理研究, 2013, 27(32):3671-3672.
【关键词】 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良性肿瘤
肿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手术切除是该疾病最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但这一治疗方法会留下较为明显疤痕,甚至会发生急性炎症。麦默通乳腺检查系统是指在B超引导下,利用精确的控制,依据真空负压吸引原理,微创切除乳腺肿瘤,该治疗方法具有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后无疤痕、手术创伤小、切口小及定位准确等显著的优势,且术后需要辅之以一定的临床护理措施。本次临床实验对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我院所收治的10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120枚肿块,患者年龄范围在20岁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4±6.4)岁。其中,5例为单侧多发,10例双侧,85例为单侧单发肿块。肿瘤直径在0.5cm至3cm之间。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乳腺X线片和乳腺B超检查,并确诊。
1.2 手术方法 选择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Mammotome SCM23型乳腺微创旋切系统,行局部麻醉,在B超引导下由超声科医生操作。将含有肾上腺素的22G长针头将局部注入病灶周围和穿刺创道部位。使用11号尖刀在预定穿刺点行0.2-0.5cm的皮肤切开,选择恰当的穿刺角度,在超声引导下刺入8G Mammotome旋切刀,直至乳腺病灶部位,实施旋切操作,并取出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2 结 果
所有100例患者,共完整切除120枚肿块,术后超声检查显示无病灶残留,患者术后均少量出血,仅有1例患者发生20至30ml的动脉出血,对症处理后停止。5例患者局部术后轻度淤血,但无需特殊处理,2周后自愈。1例患者切破皮肤,但创伤面积较小,无需处理,1周后自愈。
3 讨 论
3.1 护理措施
3.1.1 术前准备
3.1.1.1 准备物品和设备 本次临床实验所需手术设备包括:弹力绷带,病理标本容器,1个9号长针头,2支10ml一次性注射器,1个11号尖刀片,1个手术包,2个无菌保护套,l台小型B超机l至2把8G旋切刀,l台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等。
3.1.1.2 心理护理 因为麦默通是一种新型的乳腺肿块切除技术,患者通常对这一治疗方法存在紧张和焦虑心理,所以,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接受治疗的基本过程和治疗方法,使其掌握手术的注意事项,从而积极配合治疗,解除负面心理[1]。
3.1.2 术中护理 第一,帮助患者取仰卧位,以及进刀位置和肿块位置,垫高患侧肩胛部,以不影响手术和患者能耐受为基本原则。第二,仔细检查Mammotome系统的完备性,引流瓶和引流管是否存在漏气和损坏现象,各部件是否正确连接,并依据肿块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旋切刀。第三,患者取仰卧位,对乳腺病灶进行观察定位。第四,手术部位充分暴露,术中依据手术原则,嘱患者主动配合,因为手术需局部浸润麻醉,患者难免存在紧张心理,此时要通过心理护理使其获得安全感,每隔5min与患者沟通一次,使其保持放松心情。第五,每次结束旋切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取出标本,防止标本进入引流管导致堵塞,进而影响真空吸引力[2]。
3.1.3 术后护理 完成旋切后,再次行超声检查保证无残留肿瘤组织及积血,使用灭菌纱布局部加压手术部位,局部压迫10至15min后,弹力绷带连续24h加压包扎。控制好包扎力度,以保证患者无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取出标本并行病理检查,登记病理检查结果,若发生异常状况需及时告知患者,保证及时通知、及时登记、及时送检,避免延误病情。术后3天口服抗生素,并嘱患者正常饮食。手术24h后嘱其适当进行患侧肢体活动,48h后活动患侧肩关节,但要防止力度过大对伤口愈合造成影响,定时回院检查伤口、换药。出院前嘱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清洁,术后10内防止外力碰撞和伤口沾水,且手术一个月内不能提重物。术后嘱患者1个月后到院接受复查,半年后行B超检查[3]。
3.2 总结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乳腺外形美观、能够彻底清除微小病变、术后痛苦小、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操作方法简单等显著的优势。手术前后配合以系统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巩固临床治疗效果,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术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张美芬.B超引导下麦默通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6):4183-4184.
方法:选取本院儿科140例呼吸道感染诊治病例,并将患儿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实验组治疗前进行病原学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目标治疗;对照组治疗前不进行病原学检查,以经验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实验组在感染控制、治疗后体温、用药合理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方面,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结论: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目标治疗,有利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儿科 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检查 目标治疗 经验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5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45-02
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部,儿童鼻腔较短、毛细血管丰富,鼻道狭窄、粘膜柔嫩,免疫能力较差,所以上呼吸道感染成为儿童最常见的疾病[1]。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肺部,下呼吸道感染也是儿童常见疾病,肺炎更成为婴幼儿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原虫等。目前,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以经验性用药为主,不但针对性差,而且由于抗生素滥用产生了耐药性和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前先进行病原学检查,再根据检查结果开展目标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和促进患儿康复。本院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治疗中对两种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儿科治疗的1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见表1。按照临床表现、体征,两组患儿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并且入院前没有接受过其他治疗,也未发现其他并发症。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进行药物治疗前,采集患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在等待病原学检查结果之前,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先以经验性治疗为主,获得病原学检查结果后再进行目标治疗。治疗时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用药,对病原体为细菌、支原体或衣原体的应用抗菌药物,并以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的类别和品种,一般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类别抗菌药物中选用敏感度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并采用对症治疗;病原体为病毒时不使用抗菌药物,主要进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可以选用金刚乙胺、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1.2.2 对照组。治疗前不进行病原学检查,医师利用经验性治疗方法选用抗菌药物,并进行对症治疗。
1.2.3 评价标准。用药合理性参照《指导原则》并结合患儿治疗情况判断;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d后的体温、感染控制率;患儿全部出院后,统计各组平均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用。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TX-*7〗±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两组之间采用X2检验。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见表2。可见实验组在体温与感染控制、用药合理性方面效果更好,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治疗、住院费用更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3 讨论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器官和免疫功能不完善,比成人更容易感染疾病,尤其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儿童不仅抵抗疾病能力差,而且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差,不合理的用药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还增加了医疗费用,对医疗资源也是巨大浪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病毒,也有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近年来支原体感染也有增加趋势[2]。对于病毒感染,采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会引起机体正常菌群失调,所以盲目使用抗菌药物是很不合适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但不同国家、地区病原体存在明显差异,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呼吸道病毒等,对于不同的病原体只有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才能保证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目前,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应用病原学诊断比较少,除了认识不足,还与标本采集不规范、临床与检验脱节、检验设备与技术弱有关,因此同样要重视这些环节的改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较客观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很多医师更愿意采用经验性治疗方法,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规范标本的采集,如痰液标本应重视采集的时间、频率和方法,时间一定要在没有使用抗生素之前,最好清晨采集,不合格标本必须重新采集,采集后立即送实验室;二是临床医师应加强与检验人员沟通,检测时有所侧重,提高检测效率和检出阳性率;三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多采用新的检测技术,如免疫学检测技术、基因诊断技术等。
总之,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前进行病原学检查,对于准确判断病情、防止滥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其中治疗组再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单次平均感染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单次感染平均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能减少患者感染次数,缩短感染持续时间,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 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不良反应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71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8-01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90%以上为病毒,常见的为鼻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少数由细菌引起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以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多见。中医学将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归为“虚体感冒”的范畴,发病原因为患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使患儿正气亏损,难抵外邪侵袭,而长期的饮食不调、调护不当会使患儿脾肺气虚,脾胃不足而后天乏源,不能化生卫气津液充养于四肢百骸,再则脾土不能生养肺金,肺气虚弱而不能宣发气津于肌表,揍理不固则易畏寒、汗出、伤风 [1]。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4.3±1.4)岁,呼吸道感染次数6-12次/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7个月~5岁,平均(4.5±1.5)岁,呼吸道感染次数6-13次/年。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药物包括利巴韦林、维生素C及止咳等对症治疗,若有感染则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其中治疗组再给予中医治疗,采用玉屏风散治疗。内服基本药方为:防风9g、白术15g、黄芪12g。治疗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施行其他药物对应加减,1剂/d,煎服。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单次平均感染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再发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和单次感染平均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引起的鼻、咽、喉部的炎症,简称感冒。本病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气候骤变及冬春季多见,婴幼儿发病率高。本病属中医“感冒”范畴,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病因系外邪侵袭肌表所致,以风热袭表最多见 [2]。风寒感冒,常见症状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等;治宜辛温解表之法。风热感冒,常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浓涕、咳嗽、口渴等;治宜辛凉解表之法。暑邪感冒,常见症状为暑天高热无汗,头痛、身体困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腹泻等;治宜清暑解表为主。虚证感冒,常见症状为发热,汗出,面色苍白,恶风怕冷,鼻塞流涕。肢软乏力,食少,咳嗽等,多于3个月内每月患感冒2次以上;治宜扶正解表之法。由于小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免疫机能低下,尤其是分泌型IgA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居住拥挤、营养状况差、空气污浊、气候骤变或受凉、护理不当均可为发病诱因 [3]。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及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患儿容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 [4]。
对有阴虚火旺的小儿,中医应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治疗,中药可选用沙参、麦冬、生地、玄参、天花粉、玉竹、地骨皮等。通过滋补阴液,使阴阳达到平衡,这样则不易受外邪侵犯。对有“食积化热”症状的孩子中医应采用消食清热的方法治疗,中药可选用焦三仙、鸡内金、陈皮、厚朴、炒枳壳、莱菔子、瓜蒌、茯苓等 [5]。通过消导食滞,使积热得以清除,大便通畅,从而不易再反复发热。而对体质虚弱型的孩子中医应采用健脾补虚的方法治疗,中药可选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砂仁、黄芪等。通过健脾扶正,使患儿食欲增进,体质增强,从而不容易为外邪所伤。总之,对经常发热的患儿应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着眼于机体的整体调理,使身体状态得以改善,从而可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本组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能减少患者感染次数,缩短感染持续时间,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邵荣,陈雪亮.中药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发作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04:719-720
[2] 曹宝岑,鲁艳芳.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其治疗[J].湖北中医杂志,2014,03:71-73
[3] 沈荣妫.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7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04: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