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5 10:51: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能源产业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国家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论文摘 要 低碳经济时代,新能源产业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发达国家不仅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化与产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我国必须研习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与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主要是源于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金融危机后,为了使政府能够尽快的走出经济衰退,美国、欧盟等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制度了相关发展策略,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中国也在积极的推进发展新能源产业,其中上海世博会投入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一项新的发展成果。
一、目前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策略
1.美国:积极参与减排,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号召加进中国和印度等大国。新能源产业要获得巨大的市场,只有世界各国尤其是能源消费大国参与其中,才能够凸显美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技术优势,否则这将造成美国制造业竞争能力进一步下降由于能源成本的上升。因此,积极推进温室气体减排,也是为美国新能源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创造国际市场。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会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市场,这是新能源产业与其他新兴产业不同之处。奥巴马上台后,采取了与布什政府不同的能源政策,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奥巴马强调要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有所贡献,强调绿色能源与低碳经济。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的态度积极,表示美国政府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期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奥巴马承诺要通过新的立法,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并拿抵税额度来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
2.欧盟:以法律法规保障产业发展,建设统一的区域能源市场
为了实现减排和环保目标,欧盟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以《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为代表的环保指令,这些法规既维护了欧盟境内居民健康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与反倾销等措施相比更为严格的贸易壁垒。最近,欧盟还通过了一项新的家电更高能效的等级标准,并首次对电视机制定最低能效标准,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由于国土和人口的原因,欧盟各国新能源产业的市场需求非常有限,发展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最可行的做法是建设统一的能源市场,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有利的市场条件。此外,在《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中,为了实现可持续、有竞争力和供应安全的目标,提出建立内部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加强对欧盟能源市场的监管,各成员国之间开放能源市场,制定能源技术战略计划并统一对外能源政策。因此,建设统一的区域能源市场,也是欧盟在特殊环境背景下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金融危机后,我国虽然提倡大力发展新能源,但是在如何有效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在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不同,我们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陷入一方面欠缺长远考虑,一方面又急于求成的局面,显露了一些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问题。
1.发展目标不明确,创新和核心技术掌握不足
从国家制定的有关新能源的政策来看,只是从宏观上强调要重视发展新能源,而没有具体的确定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转型战略问题,没有列出明确的目标。可以说,我们在新能源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不足。另外,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发展规划滞后,产业的发展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再加上不完善的新能源技术标准、资源评价、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仍然采用发达国家早已不使用的技术,较低的技术水平和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在发展之初就遭遇困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如果要想在新能源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就必须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重视创新和核心技术。
2.缺乏完善的新能源政策体系
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稳定性差,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支持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发达国家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会实施一些激励政策,例如政府补贴、融资支持、税收优惠及贷款支持等。我国目前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激励政策,导致即使新能源技术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显著,但是由于经济效益低,从而大大降低企业与政府投资新能源的热情,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3.市场保障机制尚待完善
我国新能源发展由于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创新和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厂商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百姓对新能源产品的价值、性能认知浅薄;另一方面,产品质量、性能良莠不齐,这也减弱了消费者使用新能源产品的信心。健全的市场保障机制对行业的发展,尤其对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着及其巨大的作用,继续完善市场保障机制是必要的。
三、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尽快出台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的保障实施是每一个新行业发展所必需的,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行业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大对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监管,这样才能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新能源的法律保障方面做得不够完善。
2.政府应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政策
新能源行业是个刚刚起步的新兴行业,整个产业规模小,获益能力差,其成长和发展壮大往往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制定有利于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应该依据“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技术类型和特点,获利能力和应用前景,从多方面研究和制定相应政策。另外,政府要增加和及时落实对新能源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持,出台新能源发展的激励政策,加强宣传,增强整个社会对对新能源的关注度,调动各方面的投资热情,提升资金使用效果。
3.加强基础研究,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创新
我国的新能源技术研究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而且我们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跟着发达国家,产品和设备生产都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很大的落差。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产学研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另一方面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并推动企业进行创新。对于中国想要长远发展新能源产业,解决能源问题,这是必须重视的。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在办好科研创新机制、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做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石定环.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16).
[2]王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研究评述.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06).
[3]史丹.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态势.人大建设.2010(04).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是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把握先机,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率先突破,将我县新能源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新能源具有资源分布广、利用潜力大、环境污染小、可永续利用等特点。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能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大力发展新能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推动我县经济进一步转向科学发展轨道的迫切需要。
(二)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优化能源结构,建设能源强县的战略选择。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与产业协调并进,可以有效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三)加快新能源发展是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新兴产业是新技术革命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加快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构建新一轮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将新能源作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紧紧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历史机遇,着力加快推进,尽早做大做强,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新能源产业是新兴产业,必须加强规划,正确引导,有序推进。为此,县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要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生物质能,根据资源条件和技术进步情况,积极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农村替代能源,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推动太阳能入村利用工作,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推动光伏发电与产业链互动发展,实施一批重大光伏产业项目,加快多晶硅、电池片、电池组件等规模化发展;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光伏研发、试验中心,力争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风电装备制造,采用技术引进、联合设计、自主创新等方式,开发2兆瓦以上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提高风电整机装备国产化制造水平,加强整机装备企业重组,带动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
三、切实抓好新能源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
为确保实现我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加大中小型新能源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与新能源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对接和配套,逐步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是加快新能源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步伐。依托骨干企业,加快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新能源装备研发平台,稳步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及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对新能源发展的财税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对纳入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等重大专项支持的项目,由省市县三级政府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引导企业用好国家鼓励进口设备的减免税政策。完善新能源发展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新能源产业,积极探索民间资金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的新途径,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投入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重点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逐步增加直接融资比重。
四是抓好新能源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我省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新能源科技人才培养。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按照对口送学的原则,采用订单培养、定向招生、委托培训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积极引进优秀新能源产业科技人才,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县创办新能源企业或从事技术研发创新。结合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科技重大专项,鼓励各类人才申请和承担政府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
摘 要:随着现今科技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政策保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产生的助推力是显而易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今经济体制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涉及到节能减排,还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多重方面。本文主要对国家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利用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政策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就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扶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政府对其进行的政策扶持已经涵盖了技术开发以及商业推广的整个过程。并且,2009年,我国已经正式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政府对其开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政策保障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不仅在关键技术上取得很大突破,产业配套上已经基本成熟,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示范运营推广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策保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新兴产业的一种。就目前来看,新兴产业属于产业发展的起始阶段。由于在起始阶段,产业的竞争力不强且市场竞争激烈,因此,需要国家实施有效的政策保障。主要来说,政策保障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干预的主要依据是在于市场失灵。新兴产业由于处于产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因此,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威胁以及影响,导致出现各种市场失灵问题,如进行技术研发的成本过高、投资的风险较大以及产品推广出现障碍等等。正是由于新兴产业在遇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的力量不足,才需要政府予以支持[2]。其次,为了保证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不受到外部市场的影响而夭折,就需要对新兴产业采取必要的保护政策。再次,我国现今的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特殊情况也为政府干预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在这一时期政府承载着对市场主体进行培养以及对技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特殊作用。最后,从国家创新的层面来看,制度安排是国家间出现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3]。现今,我国政府在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以及挑战的时候,不仅承担着“大国发展目标”的责任,还需要对政府的职能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如何利用政策的保障作用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完善相关政策
201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就已经成为一个大热词汇。不仅国家电网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规模的充电站,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也都积极启动,从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而政府部门在这一时期也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筹划对新能源汽车实施更大力度的补贴。虽然现今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存在各种争议,但毋庸讳言,我国的汽车业已经在新能源产业的方向开始大发展了。新能源在现今成为汽车业的主要话题。但新能源的汽车研发费用较大,研发成本很高,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而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减免税务的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推广。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应该对美日等国的经验进行积极借鉴,以财税金融的激励手段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进行加速。如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予以优先优惠贷款[4]。对于一次性购买的用户也应该予以一定的财政补贴,并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采购,从而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以及推广。
(二) 支持关键技术开发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其中对其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美日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支持关键技术的开发工作,从而保证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关键技术都能得到保证。政府可以通过贷款贴息的方式,安排专用的财政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的开发工作,从而对国内缺少的关键技术进行进一步开发研究,填补关键技术存在的不足。另外,政府需要设置一定的准入管理门槛,从而实现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效管理。利用这样的措施可以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以及结构性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控,避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限制作用。
结语: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科研向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扶持政策,因此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着一个更深层次发展。另外,现今社会上各项科学技术都得到显著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在政府的引导以及推动、组织之下,将会促成社会上的多种产业形成联盟,进而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发展合理,联合推动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产业化进程。利用这样的措施就可以促成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领域内少走弯路,利用最少的投入,最少的时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立治,刘建锋.美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比较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6:77-82.
[2]李国强,王军,陈义烽,陈婧.以专利助推发展――以江西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中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J].科技广场,2011,12:9-14.
关键字: 中国;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现状;对策
1. 新能源汽车及其发展意义
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s)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的汽车。包括氢能源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新能源汽车综合了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发的交通工具。
汽车产业的发展使得石油不断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从1886年德国人奔驰和戴姆勒制造第一辆汽车开始,各国都争相发展汽车,使得汽车工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诸如能源、环保等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教育设备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约60%,我国汽车产业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约35%,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使用多少其保有量就会减少多少,而且很多国家原油对外依存度很高,美国原有对外依存度达到60%以上,我国原有对外依存度也达到50%,所以很多国家的汽车产业都需要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另外,汽车尾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汽车尾气中包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例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等,这些有毒物质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全球16%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汽车尾气,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城市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导致汽车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了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污染亟需治理。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对于改善汽车污染物排放严重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世界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能源汽车具备节能环保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实现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目的,所以,新能源汽车不管是对整个汽车产业,还是对环境保护、国家节能政策等,都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代表着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发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这样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还能够有效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提出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方针。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非常关注,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08年8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新购公务车应当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型能源汽车;2008年11月,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到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目标是一万辆,到2012年占新车市场份额的10%;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2009年1月24日,财政部、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北京、上海、长春、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并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出租车、公交车、环卫、公务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2010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入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并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5月,国家为了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决定新能源汽车项目每年将获得10~20亿元资金的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模式是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以此来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加快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我国的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是大力研发,近些年来,国内汽车企业都开始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当中去。例如,一汽集团、比亚迪、奇瑞、长安、东风等大型汽车企业目前都已经成功研发了多款新能源汽车客车、轿车。“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发展规划为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推广使用新能源城市客车、小型电动车、混合动力轿车,零部件企业也会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进行战略投资,把节能汽车零部件作为重点投资对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和多能源混合动力车,而且插电式电动轿车、氢燃料电池轿车也将逐步进入普通家庭。虽然,中国发展新能源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惊人。不管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还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方面,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我国未来五年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将投资至少1000亿元,让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尽快普及。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关键技术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技术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先进的技术就没有办法研发出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在关键技术方面的掌握不足,导致在一些主流新能源汽车领域缺乏核心技术,从而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现有技术,才能够生产出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国内汽车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现象,一些技术难点尚未攻克。
3.1.2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不明确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才行,科学的发展战略不仅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还间接影响到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顺利实现产业化。虽然,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支持,也出台了较多的政策,都涉及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短期目标和任务,但是,这些政策都没有足够的战略高度,没有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
3.1.3配套服务滞后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仍然比较匮乏,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效应,例如,没有设置专业的新能源汽车充能站、新能源汽车上牌照难等问题,配套服务滞后也成为了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
3.2.1加大技术投入,鼓励自主研发
国内汽车企业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必须要加大技术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可考虑形成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
3.2.2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定位
只有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市场定位,才能够找到今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确定重点发展的车型。目前看来,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可以重点推广使用,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潜力较大,可以在公共汽车领域推广。
3.2.3大力建设配套服务设施
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可以选择特定地点建设充电站、制氢加氢站等设施,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维修网点,提高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水平等。
4. 结束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解决我国的能源环境问题具有战略性意义,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我国新型战略产业,对于提高我国新型战略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需要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从而引导新能源汽车走向产业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晓宇,赵海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1,(2.).
[2] 马春梅.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J].学术交流,2011,(12).
[3] 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 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3).
【关键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美丽中国
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快,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于新能源建设,创建一个环保新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低碳经济开始发展起来,整个社会都在试图打造低碳发展模式,形成一个低损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环保社会,促进整个社会朝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形成新能源产业优势,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模式来看,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潜能,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也应该顺应形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探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道路和途径。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
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这其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自主研发能力,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技术,能够支持新能源的产业化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发展战略,凸显自身的优势地位。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仍然令人担忧,虽然在新能源产业化建设中一些技术的应用以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其中的核心技术却多数来自于国际社会,我国的新能源自主研发能力仍然值得提高和发展。
例如:生物能发电与发热技术仍然相对落后,能量转化能力有限,能源利用效率仍然需要提高。
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依然处在自发且盲目阶段,科研成果转化困难,转化速度与规模都十分有限。
(二)缺少健全的制度环境
新能源作为一项新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已经作为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被部署给各个行业,然而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有效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做支持,这就使得新能源产业建设缺少有效的法律法规做保证,也就会导致各项政策措施在具体落实执行中举步维艰。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欠缺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与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市场推广都需要一定的资金量的投入,然而现实情况体现为: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国家财政力量有限等等,无法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浩大资金量,这样的客观现实就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二、低碳环境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
任何一个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参照本国的国情进行,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环境特征以及国家制度等方面来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国际形势,积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能源技术等 世界来发现自身在新能源建设发展中存在饿问题,不断缩小中国同世界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一)制度先行、政策妥善
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也是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空间利益的必要举措。因此,要想促进新能源产业化优良发展就必须首先获得国家政策制度的大力支持。
我国行政部门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新能源自主朝着产业化步伐前进,另一方面也要有重点、有侧重地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与新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系统。
首先,打造清晰的新能源产业规章制度,为能源市场的正常规范运转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基础上要尽量控制和削减复杂的市场监管项目,完善资源配置工作,促进新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技术的创新发展等等。
其次,规范市场准入指标。完善低碳产品的标准设计,加强对绿色产品与环保系统的科学认证,用这种方法来控制低等水平能源生产企业的介入。细化新能源市场目标,供应一些能够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科学信息以及更加宽广的舞台。
再次,立足长远,形成强制性指标,确保制度约束性的长期发挥。新能源相关责任部门要革除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科学灵活地运用相关政策,结合环境因素与社会条件,实现国家政策优势功能的发挥。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从目前来看,技术限制仍然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化接轨,达到我国环保建设的要求,就要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力度,争取实现能源技术成果的转化,发挥低碳技术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提倡自主创新、自行研发。国家政府以及能源企业要加大技术自主创新与研发支持力度,扩大资金投入,给予更多的政策与制度支持,通过创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来鼓励行业人士自主创新,自行研发具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新技术。
2. 行业合作,优势互助,共同研发。新能源技术的自我创新不是单存依靠企业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的,同时需要大学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协助配合,在三方齐心协力的配合下形成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道路,不断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的市场化运作,并逐渐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要不断创造商业机会来加快技术市场的进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3. 积极健全新能源技术配套政策。必须加强对新能源技术专利的保护,对于外来技术的引进需要创建一个健全细化的机制,尽量削减技术转让中的繁琐环节。
创设新能源技术信息中心,形成一个技术信息咨询机构,搭建一个新能源技术信息平台,实行能耗企业耗能水平与环保水平比拼制度,通过这种方法来约束更多企业接受与研发新技术,进而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
(三)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联系不断加强,无论在经济发展、资源交易还是在文化交流方面都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趋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现阶段,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问题,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加剧了世界各国在新能源研究方面的联系,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只有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一套科学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形成自身的优势,实现本国利益。因此,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在发挥自身新能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试着引进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创造的新能源技术,同时更要加快自身能源技术研究的步伐,积极开展同世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灵活利用世界先进技术推动本国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同时也要善于将自身的专利技术推向世界,为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三、结语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低碳型经济,其发展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在新能源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科学解决措施,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优良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兴中,孙丽丽,李富忠.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10).
[2] 黄永山.中国薪能源战略研究[EB/OL].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网站.
[3]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黑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黑龙江省科技厅网站.
[4] 王动.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实证与规范研究――基于波特假说的区域实证检验与政策建议[D].河南大学,2011。
[5] 李响.低碳经济视角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D].南昌大学,2010.
目前,一些敏感的分析师和市场人士也注意到,美国的页岩气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由于需要不断钻探新井以保持产量,这一产业需要大量投资,为维持产量而投入的大量成本在目前的气价下很难获得回报。由于气价走低,美国很多气田要依靠同时生产的液态烃才能提高经济性,气价低也使得外输管网和储气罐建设变得不经济,导致油气生产商将多余的页岩气放空烧掉,这已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基于这种情况,很多人产生了对页岩气投资后劲和与发展可持续性的担忧。
可见,天然气价是影响页岩气产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尽管目前北美Herry hub气价偏低,但据著名能源咨询公司PFC的预测,由于全球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天然气价格将进入上升轨道。需求增长主要源于基础需求的增长以及天然气替代其他能源的增长。使用清洁、低价的天然气发电比其他燃料将更有优势,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燃油发电机组也正被燃气发电机组取代,钢铁、石化等行业也在不断加大天然气的使用。根据PFC、IEA(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统计,近年来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中,天然气发电增长是最快的,而且对气价上涨的承受力也更高。
如果PFC关于气价的预测成真,天然气价进入上升轨道,将进一步刺激页岩气的开发和产量增长,由此带来的美国页岩气出口,将推动世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美国实现天然气出口,将会挤占传统油气生产国的目标市场,加剧不同天然气气源之间的竞争,同时给世界天然气市场增加更多的气源。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油气消费国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增加了油气供给来源,降低了进口风险,增加了与产油国谈判的砝码,对海外资源的获取将更为有利。
美国大力发展页岩气的首要目的是满足自身战略需要。目前美国页岩气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近三成,近10年来年均增速超过25%,并在2009年重超俄罗斯,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气国。据EIA预测,未来美国页岩气产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2020年达到2500亿立方米。而在客观上,页岩气的蓬勃发展使全球天然气产业获得更大发展机遇。目前,全球原油产量已经进入峰值平台期;煤炭又不能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加上新一轮“核恐慌”,天然气已经成为人类追求清洁发展的必然选择。正如观察家们指出的,页岩气革命引起的全球关注将会推动世界能源消费的清洁化,从而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机遇。
正是因为美国页岩气产业的成功,世界很多国家纷纷想复制这一奇迹。但很多人都观察到,美国页岩气的成功有其自身的原因,包括资源禀赋、技术突破、市场条件、商业模式以及政策支持等各方面,而其他各国由于页岩气赋存条件、制度环境以及技术水平的差异,这一成功过程很难简单复制。以中国为例,尽管已经做了长期准备,但是由于资源状况、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市场机制、政策条件等方面的约束和限制,页岩气产业发展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距离规模化、商业化开采目标尚远,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主要障碍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一些国家开始加速能源转型,我国也掀起了一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浪潮。2012年,国务院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 “十二五”时期新能源利用发展路线图。在扶持政策不断出台的同时,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能源结构变革的主攻方向,其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用电量增速逐步放缓,但传统能源项目依然高歌猛进,而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却出现了大量弃风弃光的现象,出现了经营惨淡的局面。
二、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生产端缺乏技术支撑
1自主核心技术缺乏。在能源领域的变革中,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核心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而我国企业新能源的关键技术大部分掌握在外企手中。例如,目前我国光伏发电企业仍处在“来料加工”的组装阶段,承担产业链中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环节;风电虽已具备兆瓦风机的自主研发能力,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核电发展规模不大,自主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整的核电标准体系;除沼气技术运用成熟外,我国生物燃料产业的其他技术还在发展探索的早期,核心技术仍需从国外引进。另外,地热能、海洋能等也都处于探索阶段,关键技术尚未掌握,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2预测技术有待提高。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存在稳定性差的缺陷,国家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入网数量有严格控制,要保证需求和供应每时每刻的平衡,而利用电网的控制手段来调节关键在于对新能源准确的预测技术。近年来,我国风电场对风电的预测准确度已由50%提高到80%,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根据电网机制要求,预测准确性低,就会减少入网电量,从当前我国技术发展情况来看,除风能、光伏产业的预测技术较为成熟,其他新能源预测技术仍处在起步阶段。
(二)消费端存在购买偏见
1认为新能源成本过高。对新能源使用成本的认识,公众普遍缺乏合理的价值评估。消费者普遍认为新能源价格高,但实际上新能源的成本表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如30年前风电单位千瓦的造价在1万多元,10年前风电装备价格下降到了6000元左右,目前的风电设备价格大概是4000元,发电的生产和运营全部过程成本约为1毛钱。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风电和太阳能的上网电价逐年下降且速度较快,截至2014年,上网电价风电是0.37元到045元,太阳能是068元到08元。同时新能源的使用还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终造福后代。
2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不断增强,对新能源的发展也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但在消费新能源时仍有顾虑。以北京市为例,每个家庭年用电量大概是3000度,如果新能源装机发电量从现在的10%左右提升到2030年的20%左右,大概需要的补贴是每度电2到3分钱,每个家庭一年会多支出100―120元。如果我国14亿人中的20%积极购买新能源电力,心甘情愿多花200元,一年就会多出500多亿元用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对新能源使用价值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深,同时也更需要得到全民的大力支持。
(三)产业政策不合理
1规划布局不合理。目前,新能源产业在规划布局时没有很好地与市场结合,而是坚持把区位资源禀赋放在第一位,导致了大量投资涌入三北地区建设风电、光电等。但是这些地方却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消纳新能源产出的电量,并且由于地处偏远,电力输送、储存等基础设施落后,新能源产业的大量投资并没有得到回报,只能依靠国家的补贴艰难度日。以风电为例,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风能资源较丰富地区的风电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电网结构薄弱、配套建设投资巨大、电力消纳市场难以落实等现实因素,以致迟迟未能并网或因未能全部消纳而开工不足,很多开发商赚不到钱,从而影响了进一步开发的积极性。
2补贴拖欠现象严重。关于新能源享受国家高电价补贴的争议由来已久,以光伏产业为例,经过估算,未来10年的光伏补贴额度不变,我国将面临15万亿元的资金压力。然而,补贴资金缺口问题还没有解决,新能源电价补贴的拖欠问题也愈发明显,全国新能源补贴欠发大约700多亿元,而光伏的补贴拖欠大概是200亿元。目前我国新能源的补贴流程很复杂,企业要经历上报、审核、申请、再核准的全部过程,结果出来大概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就目前来看,风电企业的补贴普遍要拖欠两年左右,光伏企业大部分要拖欠2―3年以上。当一个新能源企业60%的收入在两年以后才能拿到,这是对企业经营发展的残酷考验。
三、促进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建议
(一)鼓励技术和机制创新
技术的进步来自于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对新能源的激励机制。电网要利用自身优势制定规划和统一协调的机制,在规划布局时统筹资源和市场,加强配套输电储能等基础设施建设。风电和太阳能电的间断性、波动性需要大网来调节,火电厂参与深度调风,压力也非常大,要建立一种调节的补偿机制,鼓励传统能源产业参与其中,以减少传统能源对新能源的阻碍。电网可以要求新能源发电厂加强对风能、太阳能等的预测,建立预测奖惩机制,如果预测不准,可以减少吸纳电量,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新能源技术的提升,更能够保障电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1]。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意味着新能源发电都应被电网收购,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实行,导致了风电出钱让火电减少上网电量的局面。可见,在电力管理体制中,上网配额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应该实行优先消纳新能源电量的机制。
(二)加大新能源宣传力度
要大力宣传新能源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特别要让社会了解雾霾天气频发背后的原因。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雾霾天气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尽管目前的化石能源利用技术已经非常精细成熟,但排放量相比新能源依然很大。当前光伏的度电碳排放是二十几克,而且技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将其降得更低。因此,要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减少雾霾发生的频率,仅使用煤炭和清洁煤炭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需要大力培育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如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家居等,并加大补贴力度。
(三)简化补贴发放流程
目前各省是补贴发放主体,但由于区域间新能源发展差距较大,于是网将资金统一放到财政,财政再根据每个省的量分发,看似清楚合理,却使新能源补贴流程更加繁琐,而且也增加了财政的管理成本。国家电网作为一个独立的央企,不需要按省来结算,所有的补贴款项应该由电网收取,然后交给财政,再通过电网去结算,政府再按照电网结算单发放补贴。因为发电量只有电网清楚,让电网一次结算完成,再向中央财政报账,只需要设置监督机制加强对电网的监管,就可以大大简化补贴发放流程。或者按照火电脱硫、脱硝的电价,统一定价,一次性直接支付,而不是把新能源的补贴分开进行二次支付,从而增加社会和政府的管理成本。
(四)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1总体战略规划布局。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调整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为了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战略目标,对新能源产业要提出科学的发展目标,不能盲目扩张,政府相关部门要明确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机制创新方案,为新能源的合理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政策支持。要围绕战略目标以及2020年各省市区需完成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指标要求,充分考虑能源、电力增长需求和环境约束条件,继续完善和加强落实新能源的法律法规,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优化升级。顶层设计是推动能源革命、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地区规划布局。各地区要明确本地区新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新能源装机占全部装机比重和发电量所占比重的具体要求。严格落实新能源的相关政策规定,对煤炭消费比重和火电装机提出控制性的指标,避免出现弃光限电、以风补火的现象出现。引导省级政府的规划布局,明确新能源所占的消费比例,规定每个行政区域电力消费总量中新能源消纳比例,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电力市场交易,施行新能源配额制。通过规划政策设计,促进各地区建立科学的能源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海龙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张庆麟 新能源产业[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引言
在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主题论坛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孙轶颋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有三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最大,一是补贴,有真金白银的现金收入会对新能源汽车产生很大的作用;二是充电设施的普及以及充电桩的方便使用;三是行车便利和优先权,比如在中国可以在公交道上开车,或是摇号的优先权利。”
一、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是两个重要工具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两个优势,既是绿色低碳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受绿色信贷和绿色金融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工具就是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2016年杭州G20之前,中国七部委包括央行、财政部、发改委、环保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明就要做环保、清洁的绿色交通,提出了很多方面,包括信贷、证券、PPP、保险、地方试点、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其中最重要也做得最靠前的就是中国银监会提出绿色信贷。绿色信贷从2012年2月开始支持低碳经济,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2013年7月份颁布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该《制度》就是行业目录,其中最先支持的是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银行对新能源汽车很重视,从绩效指标上要求每个银行都要对该产业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仅规模上要重视,体制上也要重视。2015年中国出台了《能效信贷指引》,绿色信贷开始实施之后,截至2016年6月,中国21家主要的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26万亿元,相比于2013年刚执行时的五万亿,贷款余额整体不变,其中1.69万亿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余下5.57万亿在其他产业。有趣的是,12个其他产业中有两个产业的叠加占了76%,一个是交通,一个是可再生能源,总体来说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还是很快的。银行的偏好和政策的支持大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至于绿色债券,主要是专款专用,有着很严格的评估和选择过程,需要有第三方的审计和报告。目前有两种绿色债券,一种是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绿色金融债,由中央银行市场司管理,由交易商协会经营,分为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第二种债券是由国家发改委财经司所管理的,叫绿色企业债,共有12大项目的类别,其中在绿色城镇化项目中包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当前,从绿色金融角度来说,绿色信贷与绿色证券两个工具都可以用。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本身还是基础建设,都可以通过本身或是通过银行发金融债来完成。此外,新能源汽车也存在供给侧和消费侧的结构性改革,光生产是不行的,还要促进消费。在促进消费中,除了补贴以外,银行也会支持,银行业金融系统很希望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贡献力量。目前主要的汽车金融是由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一些小型的担保公司共同提供。2016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了《关于支持新消费的指导意见》,其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章节有三项,一是鼓励汽车金融公司业务产品创新,二是支持绿色消费,银行对新能源汽车可以给最低的利率。三是拓宽消费金融渠道,意味着以后人们贷款的渠道会很多,通过个人的汽车消费信用卡都可以贷。通过一系列的决策支持,不光生产上去了,消费也上去了,整个产业就有发展的新希望。
二、产品、基础设施、盈利缺一不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产品,各种类型的产品。第二,基础建设,充电桩和电池都属于基础建设。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汽车的生产及购买,而是大家发愁买了以后没有充电的地方,或者是充电的地方不够。产业要发展,基础建设和充电桩非常重要。可是新能源汽车基础建设的投融资是一个大难题。据机构研究显示,建单个快速充电桩肯定亏,必须要挖掘一些间接的收益,也就是不仅限于做充电桩的收益,比如周边的商业或是有规模的经营,这些可能会赚儿点钱。研究同时显示,靠石油部门补贴做基础建设也会亏,后来做了一个实验,不用单个的充电桩,而是把充电桩连片,在两个城市中补充几个充电桩,依然亏。最后,经分析发现,如果有公共资金支持的充电桩可以用五年的时间回本,因此得出结论,基础设施投资一定要有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汽车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美国方面的支持政策有很多,且支持力度很大,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有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公路的政策,包括标准、补贴、基础建设。第三,可持续的盈利商业模式。产业发展各环节都需要钱,购买产品需要钱,产品生产需要钱,充电桩建设更需要钱,电池的发展也需要钱。其中关于电池出现了一种说法,有新闻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不清洁的,因为中国用的电是烧煤电生产的,中国发改委能源所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表示中国的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可是用的能源还是煤电,产生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此,整个产业应从宏观产业链角度关注电的来源问题。综上三点可得出结论,有三点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最大,一是补贴,有真金白银的现金收入会对新能源汽车产生很大的作用;二是充电设施的普及以及充电桩的方便使用;三是行车便利和优先权,比如在中国可以在公交道上开车,或是摇号的优先权利。
三、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五点建议
每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会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变化。同样,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人们意识到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及监管机构亟待改革,也从深层次上意识到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传统的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合时宜,唯有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才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正确道路。
可再生能源产业是绿色经济模式中的重点投资领域,可谓是灵魂产业;它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在长期内对减轻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及气候问题,是维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及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都了有关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
我国自2005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全社会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热情也不断提高。随后,国家又于2007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于2008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在《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的鼓励下,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风能和太阳能产业的生产技术已相对成熟且资源含量丰富,是未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最具有潜力的行业。近日,国家正在组织研究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这将会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提振作用。
一、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意义
石化能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石化能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格必将因储量的减少和开采量的下降而上涨。中国为能源消费大国,对石化能源的高度依赖所带来的环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能源供给矛盾长期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近70%。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已超过2亿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2%。据专家预测,未来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将出现更大的供需缺口。此外,中国的电力行业高度依赖煤炭资源,是造成威胁着电力供应的“煤炭矛盾”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使用不仅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也可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的生产成本将会降低,在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及价格补贴下,可再生能源产品价格将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和国内居民的消费。国内市场对于可再生能源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新动力。此外,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必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这将使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由此看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对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目标发挥积极意义。
二、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
(一)风电
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3年实现翻番增长,装机容量达到1220万千瓦,居世界第四位。今年年初的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在甘肃、内蒙、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预计到2010年装机容量将突破2000万千瓦。
(二)太阳能
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超过2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不过,与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的地位相比,我国的光伏发电使用情况却与其形成了明显的反差,2007年,中国光伏发电安装量还不到世界份额的1%。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原料和市场都在国外,国内光伏发电的使用主要集中于边远无电地区和大城市的一些示范工程,光伏发电产业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
(三)生物质能
我国的生物质发电属于刚起步阶段,主要是消费一些多余的农作物秸杆,但近几年发展得很快,截至2007年底、国家已核准项目87个、总装机规模达220万千瓦。作为世界农业和林业大国,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不过,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造价高,运行成本较高,仍缺乏上网竞争能力。
由于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主要集中在农村,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用能方式,同时,生物质能的产业化发展还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新路,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目前,中小沼气在农村已成为重要的生活能源。
(四)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
经过“十一五”以来的技术攻关,我国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技术逐步走向成熟,自主开发的各类电动汽车已小规模进入市场进行示范运行,但在市场推广方面一直面临很多困难。为进一步加强对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研发、规模化、产业化的支持,近日,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并陆续出台系列措施,通过在北京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对试点城市购置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对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等措施。这些措施将推动我国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前后中国将迎来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汽车。
三、国际经验
(一)德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保护价收购”政策
德国1991年通过《购电法》,明确了风电“强制入网”、“全部收购”、“规定电价”三个原则,规定电力运营商必须无条件以政府制定的保护价,购买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其中既包括商业发电者也包括家庭太阳能发电者输入电网的多余电力;并有义务以一定价格向用户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根据运营成本的不同对运营商提供金额不等的补助。
(二)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美国有着较为完备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1978年实施《能源税收法》,规定了购买太阳能、风能设备所付金额在当年须交纳所得税中的抵扣额度,同时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发电技术投资总额的25%可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规定风力能源生产税抵减法案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补助。今
年奥巴马可再生能源政策计划中规定,到2012年美国电量的10%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对可再生能源实施五年的产品优惠政策;此外,对于购买可再生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政府给予每年7000美元的税收抵免。
四、可再生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一)技术升级作为重点
未来的能源格局将由资源主导转向科技主导,设备和技术是决定能源利用状况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占有油气、煤炭等常规石化能源并不意味着占据了能源的制高点。随着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历史进程的推进,谁掌握了先进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和技术,谁才能拥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呈现出的产能快速上涨的局面下,却隐藏着某些产品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不高、核心技术依然要依靠国外、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制造成本偏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科技攻关,快速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型风机的生产,以及作为太阳能电池源头的多晶硅的生产尤为重要。同时,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应避免单一的产能规模扩大化,而应注重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不走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而注重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发展模式。
(二)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入网速度
电网建设速度缓慢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入网难是造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与生产规模形成反差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风电、太阳能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电网建设相对落后,消耗电网资源比传统能源要多,增加了电网公司的成本。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力发电具有不可持续性,可调配性较差,增加了入网的技术难度。以风电为例,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就已经突破1200万千瓦,但仅有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目前,风机制造业正在朝着大型化的产业趋势发展,这对于未来的电网建设是一个挑战。
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科学、健康发展必须以电力配套设施的合理建设和并网问题的尽快解决为前提。近日,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及建设方案,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我国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体系的建立可实现电网公司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体系的优化管理,及可再生能源的跨区平衡。这将使目前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难的问题得以缓解,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使用,这也将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科学制定上网价格及价格补贴
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的确定对能源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价格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近日,发改委表示,未来陆上风电的招标定价将改为项目核定价,即根据各地区的资源情况核定价格,一个地区一个基准价格,这样的定价方式有利于风电市场的良性循环。除风电外,我国其它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上网电价的定价机制和补贴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可再生能源的起步阶段,过高的成本往往成为其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阻力,这时,就需要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综合考虑电网公司利益、终端用户承受能力以及长远的电价体系等,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大规模的应用才能成为现实。为此,我国可借鉴国际有效经验,权衡各方利益,切实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再生能源;能源产业;产业发展
一、贵州可再生能源概述
贵州除了具有丰富的煤炭、煤层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水能资源外,还有大量的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其种类多、储量较大、开发利用的前景较好,在未来能源供应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1)水能资源。贵州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乌江等流域,开发方式主要是流域梯级电站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全省1900多万千瓦的水能资源85%以上已经开发,开发程度相对较高。随着瓦斯发电、煤矸石发电、生物能源开发、沼气建设以及风电等新能源开发的加快推进,加上按照循环经济“资源化”鼓励和支持工业垃圾发电等,贵州电力装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也会加快发生变化。据统计,全省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达1874.5万kW,占全国水能资源总量的8%,居全国第六位。单位面积蓄能
10W/KML居全国第三位。全省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23万
kW,仅占全省水能资源总量的5%,开发利用潜力很大。(2)生物能源资源。贵州特有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使之形成了丰富的生物能源资源,适宜于种植小油桐等资源,适合发展第二代生物能源。尤其是在发展小油桐、乌柏、桐籽、油菜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贵州生物能源资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产废弃物、有机垃圾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全省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约2000万吨,其中,水稻、玉米和油菜秸秆产量占70%以上。另外,可生产乙醇的马铃薯十分丰富,2008年来种植面积908.64万亩,产量达150.30万吨。另一类是木本生物油料资源,主要有油茶、油桐、乌桕、油棕、小油桐(学名:麻风树)、光皮树、黄连木等。贵州种植小油桐条件好,出油率高。经国家发改委2006年批准,贵州可在黔南州和黔西南州部分县种植小油桐60万亩,用于生物能源开发。贵州生物能源资源存在着开发水平低,大量资源浪费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贵州林业方面的研究单位对以“小油桐”为主的生物质能开发进行了深度研究。已在贵州南部种植10万亩小油桐,并取得初步成效,加上其他生物能源资源,贵州生物能源开发前景可观,将成为贵州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新能源开发中已经具备技术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及初步的商业化发展条件。为充分利用贵州的土壤、气候资源,近年来在贵州南部试种了20万亩小油桐,并建立装置作了试验性开发。在沼气开发利用方面进展更快,由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全省各地开发沼气的积极性高,开发利用的成效也较显著。(3)风能资源。根据有关普查,贵州年平均风速大于2.0米/秒的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风能约2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等地区。近年来,贵州按照国家关于风电开发前期工作要求开展了风能资源普查,近年来在毕节、安顺、六盘水、黔南、黔西南和贵阳等市(州、地)建立了30多个风电场点进行资源详查。制定了风能开发规划,并引进大唐、华能等公司分别开展了盘县四格、赫章韭菜坪风电场前期工作。(4)太阳能资源。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
1200~1600小时之间,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年日照百分率除西部威宁达40%外,绝大部分地区在25%~35%之间。这种日照条件决定了贵州太阳能储量不大,因而开发进展也较缓慢。
二、促进贵州再生能源发展对策
(1)全面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明确发展目标,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考核指标。(2)采取激励性政策,发展生物质能源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政府曾就积极倡导发展风电、太阳能光袄电池等产业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扶持了许多企业,但由于政府对新兴产业的规制与激励认识不足,导致企业进入门槛太低,追求产能扩张多过建设质量内涵,没有引入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良莠不齐,无序竞争,造成产业过剩、重复建设、设计与制造的基础领域比较薄弱、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这些企业的持续发展缺乏后劲与活力。生物质产业的发展要汲取这个教训,要将政府的支持通过招标分配给最有活力的企业,政府更有责任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建立健全行业严格的技术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调高进入门槛,增强项目流程的透明度,加强技术监督和市场管理,保障企业的公平竞争,培育生物质能源市场。(3)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环境。国家有关部门采取财政、税收、价格等综合措施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并通过组织政府投资项目和特许权项目等方式,培育持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石油销售企业要按国家规划和实施计划制订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市场规划,并在技术和设施方面做好收购及销售生物液体燃料的准备工作。
参 考 文 献
[1]王礼全主编.贵州产业发展研究报告[J].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7)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能源;智能汽车智能交通
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2014年我国汽车销量已经超过2200万辆,全球排名第一。年初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4475万辆,千人保有量首次超过百辆,达到105.83辆/千人。但是我国的千人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美国千人保有量超过800辆,所以中国未来增长预期和空间也是很大的。
从能源安全问题考虑,我国的用油量五成依赖进口,即将突破60%的警戒线。长期以来,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处于不足,一旦石油进口出现问题,中国大地将变成停车场。我们已经感觉石油供应日益紧张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我国已经成为第二大CO2排放国,由此产生的国际经济和政治争端越来越激烈。这充分表明,我国所面临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来势更猛、挑战更严峻。
2 新能源汽车定义阐释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定义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定义和包括的车辆类型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主要政策,在2012年沿用新能源汽车名词,分类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主要特征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
3 全球车用能源发展概况
近年来,全球各国政府拘于能源安全及环境污染考虑,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运用普及,并给予政策上扶持。
日本2009年“下一代汽车”的中长期目标,力争到2050年环保车数量达到3440万辆,占日本汽车总量的50%左右。“下一代汽车”指清洁柴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等环保汽车。德国2012年《国家电动汽车平台计划第3次评估报告》,进一步要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基础设施技术、动力系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全方位的研发体系,实现到2020年成为世界电动汽车领先国;美国2012年启动电动汽车国家创新计划《EV Everywhere》,通过提高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插电式车辆技术、轻量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支持,实现5年收回车辆附加成本的目标。
在有关财政税收方面,发达国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在法律法规方面,也在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法律规范。综合他们的成功经验,加强产业初期的政策支持,加大补贴政策,明确颁布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保障消费者、企业一些享受优惠的权力,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4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机制的放宽。在市场无强大需求情况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放弃传统汽车,传统汽车企业意愿不强烈,控制投入研发力度,依然深耕传统市场。如果国家放宽对电动车的资质管制,允许有实力的行业外资进入那么新能源汽车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像小米、阿里、腾讯、乐视等这样实力雄厚,市场嗅觉敏锐企业巨头,结合自身互联网思维打造发展智能电动汽车。只要国家放宽管制,这样企业的资本与技术将打破新能源发展的僵局,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定位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发展纯电动汽车。但是在发展中也应该鼓励混合动力等节能汽车,纯电动的充电桩、电池续航里程等问题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的汽车工业、技术储备比我们先进的多,特斯拉用的电池就是松下提供,但是日本非常明智地选择了混合动力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现在十几年时间过去,混合动力发展不错,丰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厂商,日本每年售出的新车中混合动力占到了2~3成以上。
(3)结合智能电网与充电网络运用与建设,寻求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结合新模式,推广充电普及形态,以达到经济、便捷的充电模式。与传统的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物联网发展方面有更明显的技术优势。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推广,便于存储的电力能源将成为城市的首选能源,这对发展纯电动汽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电网搜索与电动车充电站的覆盖结合运用,对正常运行甚至路况智能分析提供帮助,也促进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为未来的无人驾驶奠定基础。
(4)要加强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有专家认为,尽管电动汽车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电动汽车很可能只是一种过渡性产品,因为电动汽车还需要充电,发电依然会产生污染和温室气体。电动汽车电池如果得不到安全可靠的后期处理,很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因此人们更加重视现在正在研发的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利用氢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化学反应发电来驱动车辆,只排放少量的水,几乎不排放污染物质,是最清洁的下一代汽车。
2013~2015年我国对指定39个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运用推广,计划总量为33.6万辆。但截至2014年9月,完成的推广量仅为目标量的11.49%,离目标差距较大。由于我国创新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研发能力尚显不足,仍存规模化车型少,生产成本高,充电不便等突出问题,新能源汽车仍然难以得到普通消费者亲睐,步入平常百姓家,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技术瓶颈
随着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成本逐步降低,新能源产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崛起。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由于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基本都在国外,而重大的制造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基本靠进口,使得我国新能源产品的成本过高,不仅使得新能源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同时也造成国内风电、核电等的价格居高不下,从而在国内消费市场难以打开局面,在内需萎靡,国际市场利润空间受控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要想壮大成国民支柱产业前景渺茫。而自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经济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重望,在国外市场需求的突然增加与国内环保压力的共同推进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当前如何克服发展的技术瓶颈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尤为重要。
1 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新能源产业近两年获得了快速的膨胀,但由于扩张的速度太快,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无序的状态,特别是近两年快速扩张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明显的重复建设倾向,新能源产业这种虚热的状态,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①风电产业失衡的产业链。中国风电产业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之后,连续4年实现新增装机容量翻番,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1221万kW,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仅排在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但是,在竞相上马的风电项目背后,却是微不足道的经济效益,风电产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尴尬境遇。截至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只占到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13%,而发电量更是只占区区0.37%。同时,内蒙古约有三分之一的风电并网项目处于闲置状态;甘肃酒泉已经投运的46万kW风电装机最大发电出力只能达到65%左右。国内风电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机组质量和电网模式制约等方面。
而从风电产业的产业链上来讲,严重失衡。今年上的风电项目都集中在风机制造一端,这是因为我国目前风电场建设的高歌猛进,催生了风电设备的巨大需求,使得风机制造项目一哄而上,造成了风电产业链的结构性失衡,所以我们说风电过热过剩其实指的是风电产业的这种结构性过剩。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超70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商总和。目前,不仅在整机市场上存在着过多企业涌入的状况,在叶片市场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尽管风电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生产企业走的却是清一色的引进路线。
②光伏产业国外环保事业的打工仔。国际上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大降低,美国工业体系大约在0.21美元左右,这一数值已经相当接近于火电价格的成本。而且成本还将进一步的下降,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光伏产业将会迎来一个爆发的增长期。我国光伏产的发展也是随着国外的需求而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其扩展主要在海外市场。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计划,至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累计安装量将不会超过300MW,因此目前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仍将在海外。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产业扩张迅猛,价格回落预期强烈,多晶硅行业的暴利时代将逐渐走结束。而且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了下游光伏需求,许多曾出台庞大扩产计划的多晶硅制造商必将推迟或取消其部分后期项目,近几年将发生无情的洗牌。下游太阳能电池制造业将摆脱多晶硅原料产能瓶颈,行业毛利率将会有所回升。
但是,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最主要的原料晶体硅,我国矿产储存很少,因此不得不从欧洲和日本高价进口。加工制成太阳能电池后,再返销回当地,这种发展模式无疑等同于担任着国外环保事业打工仔的角色。
③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新能产业领域,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产品推广很快,目前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总量达到13284万m3,占全球安装总量的70%以上,产业形态也逐步走向成熟。在国际生物燃料产业化风潮的促进下,我国生物燃料产业近年发展很快,2008年中国燃料乙醇产量达到190万t,受粮食产量制约,我国近期不再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为了扩大生物燃料来源,我国已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称为甜高梁乙醇),并开展了甜高梁的种植及燃料乙醇生产试点。另外,我国也在开展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的技术研究开发,如果农林废弃物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或合成柴油的技术实现突破,生物燃料年产量可达到上亿吨,从理论上讲,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产业化的进程还很缓慢。总体来讲部分新能源细分产业在国内市场仍未完全启动,虽然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还不错,但是如果不加快新能源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加强行业的规范与引导,新能源产业泡沫无疑将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将来发展的又一隐患。
2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大多规模小,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主要靠引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有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技术的专利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资重点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新能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低下,从而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技术产业化转化的效率和能力。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战略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大幅缩减了产业的利润空间。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水平偏低,而且核心技术多依赖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光伏产业,目前太阳能的利用的效率主要依赖于电池的性能,而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上游产品最重要的专用原材料单晶硅基本都靠进口,由于前期生产过快的扩大,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因为缺乏核心技术,使得我国这些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后期的发展不容乐观。
②设备与制造技术落后使得新能源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这个问题在风电、核电等产业都很突出。风电机组制造技术是风电发展的核心,而目前我国风电整机总体设计和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仍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风电建设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其主要原
因是,没有加大力度依靠国内雄厚的机电制造业基础,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风电成套设备进行自主开发。随着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单机容量已经是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据了解,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达到兆瓦级,如美国主流1.5MV,丹麦主流2.0~3.0MV,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业博会上4.5MV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而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技术上处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备自行开发制造大型风电机组的能力,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特别是桨叶和控制系统及总装等关键性技术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且机组质量普遍不高,易出现故障,这就使国产设备的竞争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③新能源并网应用技术滞后形成了新能源的消费瓶颈。我国风电、光伏电站一般处于偏远地带后,电网负荷小,不能满足大规模风电接人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必然对电网提出更高的建设要求。典型的例子便是,西北、东北和华北本是我国风电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电网产业的末梢,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因而难以对当地的风电资源进行充分有效利用。就全国来看,如业内人士所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虽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万kW,但其中仅有800万kW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将来新能源的发展迫切需要在电网的系统接入、并网技术标准、并网管理等方面开展突破性工作。
3 对策思路
①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超前布局。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们应该做好超前布局和规划,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该提前进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从战略上提前布局,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才能克服当前发展的核心技术不足的软肋,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
②建立起行业标准,引导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能源产品的标准体系,以及质量控制体系,选择有特色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构建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积聚式发展。
③加强示范与应用,推进关键技术与产品产业化。氢能,以燃料电池为重点,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辅助装置、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推动氢能燃料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重点包括太阳能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应用,重点支持能够促进光伏发电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的系统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围绕成形燃料开展能源作物的育种、繁育等高科技产业化;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通过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示范与应用,从而推动这些技术产品的规模化、商业化,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技术瓶颈
随着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成本逐步降低,新能源产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崛起。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由于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基本都在国外,而重大的制造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基本靠进口,使得我国新能源产品的成本过高,不仅使得新能源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同时也造成国内风电、核电等的价格居高不下,从而在国内消费市场难以打开局面,在内需萎靡,国际市场利润空间受控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要想壮大成国民支柱产业前景渺茫。而自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经济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重望,在国外市场需求的突然增加与国内环保压力的共同推进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当前如何克服发展的技术瓶颈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尤为重要。
1 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新能源产业近两年获得了快速的膨胀,但由于扩张的速度太快,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无序的状态,特别是近两年快速扩张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明显的重复建设倾向,新能源产业这种“虚热”的状态,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①风电产业——失衡的产业链。中国风电产业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之后,连续4年实现新增装机容量翻番,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1221万kW,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仅排在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但是,在竞相上马的风电项目背后,却是微不足道的经济效益,风电产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尴尬境遇。截至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只占到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13%,而发电量更是只占区区0.37%。同时,内蒙古约有三分之一的风电并网项目处于闲置状态;甘肃酒泉已经投运的46万kW风电装机最大发电出力只能达到65%左右。国内风电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机组质量和电网模式制约等方面。
而从风电产业的产业链上来讲,严重失衡。今年上的风电项目都集中在风机制造一端,这是因为我国目前风电场建设的高歌猛进,催生了风电设备的巨大需求,使得风机制造项目一哄而上,造成了风电产业链的结构性失衡,所以我们说风电过热过剩其实指的是风电产业的这种结构性过剩。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超70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商总和。目前,不仅在整机市场上存在着过多企业涌入的状况,在叶片市场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尽管风电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生产企业走的却是清一色的引进路线。
②光伏产业——国外环保事业的打工仔。国际上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大降低,美国工业体系大约在0.21美元左右,这一数值已经相当接近于火电价格的成本。而且成本还将进一步的下降,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光伏产业将会迎来一个爆发的增长期。我国光伏产的发展也是随着国外的需求而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其扩展主要在海外市场。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计划,至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累计安装量将不会超过300MW,因此目前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仍将在海外。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产业扩张迅猛,价格回落预期强烈,多晶硅行业的暴利时代将逐渐走结束。而且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了下游光伏需求,许多曾出台庞大扩产计划的多晶硅制造商必将推迟或取消其部分后期项目,近几年将发生无情的洗牌。下游太阳能电池制造业将摆脱多晶硅原料产能瓶颈,行业毛利率将会有所回升。
但是,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最主要的原料晶体硅,我国矿产储存很少,因此不得不从欧洲和日本高价进口。加工制成太阳能电池后,再返销回当地,这种发展模式无疑等同于担任着国外环保事业“打工仔”的角色。
③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新能产业领域,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产品推广很快,目前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总量达到13284万m3,占全球安装总量的70%以上,产业形态也逐步走向成熟。在国际生物燃料产业化风潮的促进下,我国生物燃料产业近年发展很快,2008年中国燃料乙醇产量达到190万t,受粮食产量制约,我国近期不再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为了扩大生物燃料来源,我国已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称为甜高梁乙醇),并开展了甜高梁的种植及燃料乙醇生产试点。另外,我国也在开展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的技术研究开发,如果农林废弃物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或合成柴油的技术实现突破,生物燃料年产量可达到上亿吨,从理论上讲,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产业化的进程还很缓慢。总体来讲部分新能源细分产业在国内市场仍未完全启动,虽然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还不错,但是如果不加快新能源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加强行业的规范与引导,新能源产业泡沫无疑将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将来发展的又一隐患。
2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大多规模小,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主要靠引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有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技术的专利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资重点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新能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低下,从而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技术产业化转化的效率和能力。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战略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大幅缩减了产业的利润空间。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水平偏低,而且核心技术多依赖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光伏产业,目前太阳能的利用的效率主要依赖于电池的性能,而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上游产品最重要的专用原材料单晶硅基本都靠进口,由于前期生产过快的扩大,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因为缺乏核心技术,使得我国这些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后期的发展不容乐观。
②设备与制造技术落后使得新能源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这个问题在风电、核电等产业都很突出。风电机组制造技术是风电发展的核心,而目前我国风电整机总体设计和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仍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风电建设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其主要原
因是,没有加大力度依靠国内雄厚的机电制造业基础,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风电成套设备进行自主开发。随着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单机容量已经是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据了解,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达到兆瓦级,如美国主流1.5MV,丹麦主流2.0~3.0MV,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业博会上4.5MV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而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技术上处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备自行开发制造大型风电机组的能力,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特别是桨叶和控制系统及总装等关键性技术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且机组质量普遍不高,易出现故障,这就使国产设备的竞争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③新能源并网应用技术滞后形成了新能源的消费瓶颈。我国风电、光伏电站一般处于偏远地带后,电网负荷小,不能满足大规模风电接人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必然对电网提出更高的建设要求。典型的例子便是,西北、东北和华北本是我国风电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电网产业的末梢,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因而难以对当地的风电资源进行充分有效利用。就全国来看,如业内人士所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虽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万kW,但其中仅有800万kW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将来新能源的发展迫切需要在电网的系统接入、并网技术标准、并网管理等方面开展突破性工作。
3 对策思路
①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超前布局。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们应该做好超前布局和规划,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该提前进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从战略上提前布局,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才能克服当前发展的核心技术不足的软肋,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
②建立起行业标准,引导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能源产品的标准体系,以及质量控制体系,选择有特色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构建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积聚式发展。
③加强示范与应用,推进关键技术与产品产业化。氢能,以燃料电池为重点,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辅助装置、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推动氢能燃料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重点包括太阳能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应用,重点支持能够促进光伏发电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的系统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围绕成形燃料开展能源作物的育种、繁育等高科技产业化;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通过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示范与应用,从而推动这些技术产品的规模化、商业化,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