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体育数字化建设范文

体育数字化建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10:26: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体育数字化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体育数字化建设

篇1

关键词 高校体育档案 数字化 建设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复杂性、丰富性,要求高校体育档案采用数字化管理

高校体育档案是指高校在体育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群体活动以及各类体育竞赛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材料。因而,高校体育档案具有内容广泛、层次结构复杂的特点。传统的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处理在高校各项体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类文件,并且由于处理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等问题使得目前高校所收集的体育档案难以满足高校体育档案的利用要求,因而在高校体育档案管理中引入数字化管理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结果。

其次,由于高校体育档案具有涉及的种类繁多、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强、内容更新快,档案价值高等鲜明特点,导致高校体育档案收集、开发、利用等工作具有一定的结构复杂性和内容丰富性。就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的本身而言,由于我国高校历史发展的时间补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自身本就存在着诸如管理复杂,档案内容涉及面广阔,人工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等各类缺点,因而在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引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于高校体育档案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世界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我国在高校体育档案管理中引入数字化建设

2.1世界高校体育档案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为我国高校体育档案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断得到完善。顺应全球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就开始在高校档案的管理中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并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高校档案的网络化建设已日趋完善。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也为我国高校体育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机遇和经验借鉴,由此可见我国高校体育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与建设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前人的经验支持。

2.2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我国高校体育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数字化管理对世界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了档案工作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传统体育档案的存在形式是以手工纸本案卷为主,采用人工加工的方式,加工的难度大,档案维护成本高,并且存在查阅不便,存储要求高等问题,从而制约了体育档案信息的加工和开发利用工作。高校体育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则是通过对现有高校体育档案进行数字化,使高校体育档案的日常管理、分类、查询等工作都可以由专门的系统来完成,从而改变以往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档案收集、保管、利用方法,同时将过去的案卷目录、全宗目录、专题目录等众多的档案目录,统一到用计算机编目的方法上来,实现手工检索向计算机检索的全面过渡,大大提高高校体育档案检索的效率。

3高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为我国高校体育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设备基础和条件

首先,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引进计算机设施和数字化办公系统,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完善为高校体育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的规模已排在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我国各高校为了提升教学设施质量,多数实施标准化设施建设,在高校教学和管理里中普遍使用计算机,进行校园网和班班通建设。因此,在高校中进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使用计算机为高校档案部门服务,为高校体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其次,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档案数字化管理初见成效,为我国高校体育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推广提供了经验。高校体育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已经研发出数百种自动化专用软件,其中的许多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功能的自动化,大大改善了高校档案部门的服务手段,提高了高校档案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档案馆数字化管理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最后,高校体育档案是高等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档案的数字化能够使形态各异的体育档案更为直观、方便地为用户提供利用。于此同时高校体育档案的数字化开发和利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正确的发展计划,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验借鉴。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实现高校体育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不仅能使高校档案部门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可靠的依托和发展的空间,而且还增强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进我国高校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2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是建设好“三通两平台”。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引起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主教育管理部门同样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数字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建设好的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服务。但本人通过对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的调查发现,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而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教学资源极少,并用极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又很少利用。所以,中职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也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

数字时代的来临,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示范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二、中职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1.建设内容和形式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对中职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基本内容: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理论)、田径类项目(跑、跳、投)、体操类项目(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球类项目(足、篮、排)。一部分是拓展内容:拓展模块A(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和新兴类运动项目)、拓展模块B(水上运动、野外运动、冰雪运动和防卫运动)。

所以,教学资源的建设内容要围绕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也可以在结合学校条件,适度调整拓展模块。

教学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形式有素材、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案例、数字图书、学习网站。

2.建设的原则

1)执行资源开发规范要求。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和《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要求。

2)突破重点,破解难点。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重点难点突出,启发性强、引导性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对破解重难点。

3)身体训练为主,体现学生主体。体育教学资源开发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宗旨,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训练,老师的理论教学指导和示范动作为辅,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自主性。

3.建设的途径

1)教师自行开发。教师结合自己的技术能力自行开发一些教学素材、课件等,这些资源技术要求不高,只要有一些基础的技术能力就可开发建设。

2)团队建设开发。对于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案例、数字图书、学习网站等开发技术要求高的,个人开发存在困难的教学资源,就要组成一个资源开发团队,各尽所能,集体开发教学资源。

3)收集整理网络资源。现在数字信息传播快捷,网络上有许多教学资源,但需要有人去收集、整理和分类。

4.审核验收

教学资源数量和形式很多,但能否对中职体育教学有所帮助,是否是优质教学资源,这就要有相关部门对照相关标准进行审核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上传教学资源库,供老师教学、学生自学使用。

三、中职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

1.教师教学应用

可能会有人认为体育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少,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就更少了。其实,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有很多情况下都适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阴雨、下雪天,学校又没有足够的室内体育训练场所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室内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对于在训练中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需要分解成慢动作解讲时,同样应用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需求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和学生训练效果达到最佳为目的。

2.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如果对某些动作要领理解或领会不透,在业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利用手机或电脑进行学校教学资源库、教师的教学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两样也可以在课前对下次课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还可上网学习或观看自己感兴趣的数字化体育类资源。

篇3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目前,对于大数据概念的具体内涵,各界的说法都有所区别。《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认为,大数据是一个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半结构化和结构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进入数据库进行分析时,会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1大数据时代解读

1.1大数据对于大数据的处理,需要研发新的处理分析模式,才能够让其决策力、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实现。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大数据指的是超过传统的数据软件的获取、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众多的网络公司每天要处理分析的用户信息和网络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G或T的衡量单位,用于计量大数据的单位至少是P、E、Z。1.2大数据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数据的特征也在不断的加强和不断的变化。笔者阅读相关的材料,更加的倾向于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给出的大数据的特征总结:大量的数据规模(Volume)、数据的流动速度快以及数据的动态化(Velocity)、数据类型的多样化(Variety)以及数据价值巨大(Value)[1]。人类正处在一个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每天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规模之大。越来越多的数据正在出现,这就给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存储带来了难题。1.3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可以说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源泉,对大数据的解读、分析和研究,对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应该在大数据时代充分挖大数据的价值,提高图书馆数据资源的价值,运用大数据的理念、方法和方式,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2]。1.4国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在一定层面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科技水平。国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具有信息化、网络化以及人性化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科技含量高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展示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和文化底蕴,彰显科技为人们服务的本质。国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能够不断的创新,追求新鲜的事物和先进的理念,追求高品质的建设结果,一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除此之外,国外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

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优势

目前,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2.1个性信息的实时推送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转变和图书馆资源丰富,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就资源共享建设规模较大的公共服务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可以将图书馆藏、人员管理、用户服务集于一体,根据公共平台上用户的动态数据信息,及时、个性化的推送各种有效服务信息。2.2知识咨询平台的创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区域一体化,并为用户的知识咨询提供服务。2.3对资源和信息的处理优势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平台,对数据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各类资源的整合、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信息的推广和检索等等提供了基础。

3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建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3.1资源结构不合理国内实体图书馆信息资源重合的严重,同时没有注意到资源长期保存的作用。我国当前建设的数字图书馆无法实时准确的获取有效的用户需求信息,收据采集观念比较保守,没有正确认识到数据的重要作用,严重制约了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3.2外部因素影响存在的问题首先,带宽的资源不够充足。根据调查,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宽带已经得到了普及并且有了大大的提升,但是网速与全球的平均网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带宽资源的不充足,已经明显阻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其次,各个图书馆之间呈现出了“封闭”的状态。各个图书馆之间以及系统和系统之间形成了“数据孤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阻碍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最后,在数字化的图书馆建设中,对于非结构化的静态的动态的数据信息的处理分析不够细致,在付出与回报的比例上认识不到位[3]。

4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面对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内外部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这是图书馆建设数字化的基础;其次,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这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再次,是人力资源管理,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关键因素;最后,是技术水平的提升,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保障。4.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4.1.1提高硬件质量费用一个图书馆的仪器设备的先进和高质量是实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数字化建设成功的保证。目前来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主要有各种用途的服务器、用于浏览、检索、阅读等多种用途的计算器,还有用于大量信息存储和处理的光盘塔、光盘库等等。4.1.2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费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指的是各种电子出版物、网络数据库以及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网络数据库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费的投入。4.2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社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和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两个部分。4.2.1社会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社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指对社会上已经存在的各种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处理,并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共享和传输。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大力的开拓网络上的资源,对信息进行跟踪、过滤等并提供给读者。4.2.2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具体到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文献资源的贡献、文献资源的组织、文献资源的选用、文献资源的优化、文献资源的规划以及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工程等等。这些项目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4.3实现人力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对于整个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来讲,人力资源的额数字化建设是关键。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图书馆专业人员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机结合”,要求工作人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读者来进行服务[5]。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掌握传统的图书馆学的知识和本领,又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有一定了解,并且对其中一些技术要熟练的掌握,并且应该具有更为广泛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另外,图书管理人员也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4.4技术水平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在数字化的建设过程中,会设计到计算机的软件开发技术、图像的处理、文本的数字化、音频视频的处理、远程技术、文献资料的存储、还原、压缩等技术,除了对图书馆本身的数字化建设外,还包括一些公关服务的个性化设计等等。

5结语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首先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其次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点;网络信息技术是保障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韩翠凤.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和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5(7):113-115.

[2]柴艳艳.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增长点[J].图书与情报,2016(19):35-36.

篇4

关键词:数字环保 物联网 信息集成 监管预警 环境模拟

1 引言

智慧环保是环境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兴模式,它的本质在于数字化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是环境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环境监管预警是环境管理的重要职责,随着智慧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数字环保对环境监管的作用尤为突出,为加快建设数字环保,整合与利用环境信息,积极采用在线监控、移动执法为监管一线服务,加强环境生态资源及环境状况分析和评估,深圳在数字环保一体化建设时重点分析了环境监管需求,尤其在移动执法、应急管理、环境预警方面加强智慧化应用,对该平台建设分析总结将对进一步扩展应用深度和广度,实现智慧环保奠定基础。

2 智慧化数字环保一体化建设思路

2.1 一体化建设与统筹规划

数字环保因为覆盖业务广、应用模块多、系统间关系复杂、涉及技术多,系统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首先主要立足于梳理整合、搭好框架,建立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搭建软硬件基础平台,开展环保监管信息集成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及环境数据中心和环境地理信息平台,在打好基础后开展城市资源及环境质量分析与预警系统开发建设。

2.2 一体化建设与业务流程再造

数字环保应首先从业务应用入手,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整合。通过梳理整合,改变以往部门各自为政、串联操作的工作方式,对主要业务流程实现跨部门、跨时间、跨空间的流程再造,同时也理清了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关系,实现信息资源在整个业务流程上的共享使用,保障了输出信息的同质性。

2.3 一体化建设与标准化体系

在数字环保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标准先行,以国内相关信息标准为基础,结合城市环保管理的实际开展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工作,要制定一系列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要根据元数据、信息分类编码、数据交换等技术标准建立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搭建数据交换平台,构建环境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

3 智慧化数字环保重要基础

3.1 智慧环保特征

智慧环保系统是通过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应用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升环境执法效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实现环境科学决策的智能化平台,具有智能感知、智慧分析和智能决策的功能。首先是建立智能感知体系,对水环境、气环境、污染源等进行全过程监控,以尽可能实时地了解污染状况;二是建立环保统一的物联网络,实现与各感知点的互联互通;三是建立环保云数据中心,纳入环境感知数据、环境管理数据,同时有效整合水文、气象和周边城市环境质量信息等公共资源,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四是建立智慧应用及决策系统。包括移动执法管理系统、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等环保智慧应用系统和环境智能决策系统,使环境管理、环境决策、预报预测更为科学、准确。智慧化数字环保是智慧环保的探索,结合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技术逐步形成智慧环保。

3.2 污染源监管信息集成

智慧化数字环保的污染源监管信息集成是将原来的多个业务系统,采用专用的工作流引擎,以任务的形式为驱动,打造业务协同工作平台,形成一体化业务管理系统,便于对业务办理进行跟踪、督办及考核。

系统内容包括从建设项目审批、建设项目试生产、建设项目验收到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污染源日常管理、污染源监测、限期整改、限期治理、行政处罚、环保、固体废物转移管理等。信息集成使得污染源从产生开始,自动将相关信息转后续监管部门共享,并且后续的信息自动归聚到同一污染源,随时反映污染源的动态管理状况;同时加强对环境质量数据的管理,并且在污染源排污状况与环境质量状况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达到通过对点源的管理改善宏观环境质量的目标。

污染源监管在实践中有统一的污染源台帐做数据支撑,制定污染源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污染源全过程管理(如图1所示)。

3.3 环境云数据中心

智慧化数字环保的环境云计算中心主要包括环境云平台和环境云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环境云平台仅可供内部业务系统使用,以确保环境业务应用和数据安全,实现对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决策等业务的动态支撑。

环境云数据中心是数字环保核心,云数据中心必须建立完善的资源目录体系,提供对环保数据的各种查询。云数据交换的中心,将各个系统以元数据的方式进行共享交换。完成对各种环保业务数据的采集。它能够快速可靠的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构建先进的智能分析平台,如图2所示。

4 智慧化数字环保一体化平台

通过智慧化环保系统建设,做到每时每刻掌握、监控环境和污染源数据,再由智能应用系统的业务管理及智能云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进行智能决策,并由移动终端提供报警预警,从而规范并提高环境管理、环境执法与公众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从环境保护向生态保护和生命保护转变,最终使环保管理更智慧,实现人居环境安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4.1 环保监管集成系统

环保监管集成系统采取任务管理的模式,加强对每个审批事项的监督管理,并详细规定每个办理阶段的时限(审批、审核、签批),保证任务及时办理,并且可以随时进行督办、提醒。在建设项目开始试生产时,自动生成污染源并转到执法部门进行“三同时”监察并核定排污费。该系统对所有业务办理的情况进行记录、跟踪、督办、统计,使得各项任务办理情况一目了然,便于网格化、精细化监督检查。

4.2 智能化环保移动执法系统

智能化环保移动执法系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典型应用,在智慧城市中为城市管理和公众参与提供一种智能化手段,它能随时通过上网的手机查询到企业的环保信息;可通过智能手机完成现场取证工作;同时可随时随地查看企业在线监测的实时数据和视频图像,实行全天候监管。监察部门领导通过该移动执法系统,能查询指派任务、查看执法轨迹、掌握执法动态、稽查执法质量及专项执法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各类环境监察任务系统由自动发送至工作人员的执法终端(PDA、平板及笔记本),执法人员通过执法终端随时查看并完成任务,任务内容涵盖了环境监察的相关业务,包括:现场执法、排污收费、管理、在线监控以及各类预警任务。

充分利用移动执法终端的便捷性,执法人员和监察部门领导可随时查询企业的一厂一档信息,通过一厂一档企业信息的执法终端查询,有效解决执法岗位轮换及人员变动导致纸质档案管理难的问题,同时便于执法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真实环保信息,切实提高环境监察工作效率和改善执法科技手段。

通过移动执法系统的现场执法行业专属笔录的使用,在完成监察频次要求的同时确保执法检查不留死角,从技术上解决了环境监管渎职、失职的责任问题,有效规范了环境监察执法的流程和行为。

4.3 城市环境应急管理系统

城市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实现了环境应急预防、准备阶段的应急能力的信息化管理及专业应急信息库建设;为应急指挥建立科学的应急响应流程和指挥调度的信息即时传送交互。面对突发事故时,应急部门通过系统进行快速接处警、事故确认、任务指派、方案指导等应急响应工作,并为决策部门提供全方位的事故现场实时情况。

4.3.1 应急信息库

建设多个应急信息库: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信息库、危险源信息库,应急专家库、应急文献库等。运用数据库技术对常见危险化学品、深圳市危险源和核管信息做科学的分类存储和建立多种便捷的数据检索查询接口。使得在应急时快速调用出针对性的信息。

4.3.2 应急能力协作管理

各部门通过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管理功能,明确应急响应时的应急组织架构及各岗位职能,建立应急联络和应急值班制度,统一对各部门的应急车辆、监测仪器、处置设备、防护装备等切实管理。实现有效人员和应急物资的组织管理和调度,实现了多部门管理协作。

4.3.3 事故等级确认与指挥

在应急响应开展前,要根据事故等级、污染影响范围设定应急区域:控制区、监督区、监测区等(如图3所示)。各应急专业队伍在相应的区域展开工作,可以通过GIS平台对事故位置进行定位,并实施人员进出的控制和在应急区域内组织疏散。

4.3.4 事故可视化模拟

通常在水环境的突发环境事故时,利用以EFDC为核心的水动力及水质模型进行快速模拟预测。针对不同类别污染物泄漏事故(如重金属、氨氮、有机污染物等),设计多种应急处置预案,可以快速模拟计算并将多方案情况下情景预测成果可视化,便于处置方案比较和优化,为环境管部门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4.4 智慧化环境预警

环境预警系统是利用模型技术与GIS的结合,将模型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应急管理、环境现状评价、环境污染原因预测预警等方面,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直观的辅助支持。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建立模型,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进行核实,对环境现状评价。

水模型主要包括EFDC海湾模型、EFDC河流模型及EFDC水库模型。利用水网络数据模型,建立部分流域污染源、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河流网络和监测断面的空间拓扑关系,实现污染源的排放去向和影响路径的查找,影响监测断面水质污染源的查询和统计,实现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实时动态模拟,原因分析和预测预警。

大气模型主要建设了高斯模型和MM5模型。高斯模型通过污染源、气象等参数的输入,系统可以计算污染物随风扩散的区域及浓度的空间变化,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评价污染源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为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审查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噪声模型将噪声转化为不同颜色和深浅代替的平面或三维电子地图,直观形象表现目标区域的噪声分布,清晰了解目标区域的噪声现状;还可以系统地预测、分析和比较各种降噪措施的效果。

5 结论

智慧化数字环保建设立足于为环境管理服务,在环保监管业务集成系统、环境数据中心、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分析、移动执法、公众服务等方面紧密结合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实际,也为进一步智慧环保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下一步在完善提高基础上,逐步要建立全市统一的环境智能感知体系,对全市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机动车等进行全面感知和全过程监控;有效整合周边城市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加强环境智能化监控、监测、监察和信息,构建环境质量智能评价决策体系,保障市民的环境知情权;提高环境的智能化分析、预警和监测水平,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奠定基础,创造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富春. 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聂庆华. 数字环境[M].科学出版社,2005

[3] 詹志明 (2012). 我国“智慧环保”的发展战略[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10): 4-8.

篇5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数字化建设 问题 对策

随着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校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其半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要,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十分严重的“重藏轻用”问题。而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档案管理体系日益完善,档案数量也不断攀升,信息媒介日渐丰富,传统纸质媒介已经无法精准快速的保存档案信心,所以,加强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的一大发展战略。这是高校档案发展的现实需要,不仅能够保护档案原件,而且能够提高高校信息服务水平,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准。如何做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高校档案数字化的主要问题

(一)数字化管理意识薄弱,高效管理体制不完善

尽管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越来越规范化,但由于师生整体的数字化管理意识淡薄,导致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双套制”管理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高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分散领导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最终导致了各高校档案单位各自为政、自我发展、自成体系的半封闭管理局面。长期以来,高校档案建设因资金投入不够,管理意识淡薄,导致档案管理人才的后续力量严重不足。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简单地认为做好保密工作就可以了,从不重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计算机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普遍存在着网络应用容易带来安全问题的管理心理,因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可谓是寸步难行。

(二)档案标准化水平不高,档案数字化平台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走的是各自发展、各自为政的封闭式道路,各高校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的硬件设备,可谓是五花八门,丰富多样。目前,各大高校所应用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大部分都没有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研制,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不高,数据缺失,导致高校之间的档案资源共享程度较低。而国家还未能形成统一的发展标准和建设规划,各高校的档案馆建设存在普遍盲目性。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高校档案数字化的网络平台缺乏,未能形成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和资源共享体制,导致各高校各自为政,没有充分发挥共享的优势。

(三)数字化安全水平不高,数据库建设进程滞后

数字化档案体系的构建需要不同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风险,它不像纸质档案那般容易发现,因此安全工作也相对复杂和苦难。此外,数字化档案可以实现网络化互联,而病毒又成为了有一大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系统崩溃。目前,各高校的数据库建设存在着缺乏统一性、封闭性强、规模小、标准化不高、类型单一、重复建设、缺乏规范化控制、资源利用率低、信息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但部分数据库都是自建自用,严重降低了数据库的利用率。而当前大部分高校所使用的数据库都属于条目数据库,而这已经无法有效满足信息化时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许多高校档案馆虽然已经实现联网,但却只能访问主页,无法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对策

首先,强化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全面认识,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要实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数字化建设。首先要将价值较高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在综合考虑本校档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实现有步骤、有层次的数字化处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会议,加强对数字化档案管理所需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和了解,真正做到合理归档、利用率高、安全性强,充分发挥档案数字化的优势和作用。档案数字化建设离不开软硬件系统的支撑,硬件系统是顺利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要加大对其资金投入。

其次,加强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实现重点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要积极开展档案资源利用情况调查,改变传统被动的服务模式,在充分了解用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本馆信息的宣传,积极解决用户在信息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本校馆藏实际,进行合理选择,首先将价值高、利用高和个性化的信息进行数字化。

再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系数。高校档案部门要根据数字档案的特点, 制定一套特定的规章制度,如文档一体化制度、数字档案归档制度、保密制度、数字档案鉴定制度、数字档案备份制度、网上利用者身份确认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能够安全、顺利地开展的保障。加强电子档案的监管。由于档案管理人员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加上采集、录入、复制、扫描等过程中疏忽等原因,可能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必须设置监管部门,确保数据质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错误。

最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为了尽快实现高校档案的全面数字化,必须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引进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确保数字化建设的后续力量,只有如此,才能数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跨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左晋. 论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实践[J]. 兰台世界. 2012(17)

[2] 徐惠琴. 现代高校数字化档案备份探析[J]. 兰台世界. 2011(12)

[3]刘雁鸣. 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威胁与对策[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03)

篇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班集体;英才之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4-0013-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不知不觉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就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已是大势所趋,必将得到高度的发展。然而,这种运用却不够均衡,主要运用于课堂教学,很少运用于班主任工作等德育领域。

“数字化班集体”的创建就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不仅提高了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而且还深受学生喜爱,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谓“数字化班集体”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班级管理和活动的基本手段,探索使班级管理数字化、一体化、最优化、科学化的新模式,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要素和环节,经过整理、融合,最终达到管理和活动整体优化、效益最大化和教育教学更好、更快速发展甚至跨越式发展的效果。“数字化班集体”模型的设计与构建不仅需要有效的信息技术管理手段,更需要教师与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具体的“数字化班集体”模型如图1所示。

一、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是“数字化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条件,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班主任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不仅具备了创建“数字化班集体”的能力,而且还能利用这种特长来吸引学生。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不再是信息技术专业老师的专利。很多其它学科的老师也开始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一部分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超越了专业教师。这为“数字化班集体”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数字化班集体”的普及与推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与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能促进“数字化班集体”的发展,“数字化班集体”的发展也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一定水平以后,他们无形中就具备了使用系统软件、获取有效信息等能力。

此外,任课教师也必须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只有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了,他们才可能更好地融入到“数字化班集体”建设中去,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化班集体”的有效发展。

三、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

1.打造特色网络家园,构建数字化网络平台

网络家园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舞台,主导了班级舆论导向,实现了家校互动,成为班级最强大的精神支柱。例如:“英才之家”网络家园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网址为:http://。多年多来,“英才之家”网络家园凝聚了相当多的人气,访问量已经突破40万人次。

网络家园需要打造为一个不断激励学生的乐园。学生是网络家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它的生命力。“英才之家”网络家园的主要功能通过四个“台”来展示,分别是学生对外展示的舞台;相互沟通的平台;学生之间竞争的擂台;学生自我教育的讲台。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2.利用手中的数码设备多留下班级美好瞬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码设备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班主任工作中,数码设备的运用主要是数码相机与数码摄像机的运用。

班主任应该随处携带数码相机拍摄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如运动会上学生奋力拼搏、艺术节上学生翩翩起舞、班会课上学生感动落泪等照片。我们可以告诉学生,等他们初中毕业时会把这些照片作为一份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他们。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给学生拍摄视频短片,到优酷网络,再转载到“英才之家”网络家园“视频专栏”。http:///yingcaizhijia

3.创建“学生评价系统”,让班级管理有章可循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有原则的朋友关系。所谓“原则”就是诸如《学生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根据《学生评价办法》,我们可以给学生打分。然而,评价分的登记是一项繁琐的事务。班主任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量化评价,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考评看似一项繁琐的工程,实际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行就显得不那么复杂。评价小组中有两位学生负责评价分的数字化登记。一位学生负责把学生的加扣分情况登记到电脑上,另一位学生负责所登记分数的审核。数据的登记主要通过EXCEL电子表格完成。EXCEL电子表格不仅便于学生操作,而且功能相对强大,反映数据客观真实。EXCEL电子表格还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一章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对书本知识的一次很好实践。

Excel电子表格不仅便于评价分的登记,而且还可以对评价分进行整体分析。这就需要Excel电子表格有具体的字段,如学号、队号、首字母、性别、宿舍号、扣分项、总分等。这些字段都有相应的功能,便于对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如哪个小队评价分最高、评价分是男生高还是女生高等。

为了便于查询到相关加扣分的原因,EXCEL电子表格还可以利用“批注”功能对每次加扣分情况进行批注。当查询时,学生只要把鼠标放到相应的加扣分单元格上,单元格就能显示加扣分的原因。

4.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班级文化,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在班级文化布置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网络来整合资源,再利用相关软件对资源进行美化,最后布置于教室之中。这样的文化布置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班级氛围,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班主任的崇拜感。

例如:“英才之家”就利用教室里的四面墙进行了文化设计。后墙设计了“比一比”、“秀一秀”等栏目,左右墙上悬挂了“班级相册”,前墙上张贴了“看一看”、“学生名言”、“我的生日”等栏目。此外,教室外面设立“我型我秀”橱窗。每位学生的桌子上都张贴了能够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这些栏目的设计都是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而成,所有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启发性。

5.信息技术让班级活动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活动中音乐的使用,好的活动设计加上合适的音乐足以让每位学生为之动容。很多著名的演讲家演讲的如此出色,除了依靠自己的口才外,还与那感人至深的背景音乐是分不开的。而音乐选材、编辑、调试是信息技术中的一种,掌握较多信息技术的班主任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如初三学生中考宣誓活动加上《The mass》这首音乐能让学生宣誓刚劲有力,宣声震天;感恩教育加上了《懂你》音乐,学生会潸然落泪,深受感动;“英才之家”在艺术节上表演的《航母STYLE》背景音乐就是由《江南STYLE》、《感恩的心》与一首钢琴曲剪辑合成。此外,懂得较多信息技术的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更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面对处理过的画面,听着被剪辑的背景音乐,对学生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篇7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网;校校通;网上教研;视频会议

昌邑市共有8处镇、街道,695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7处,在校生73319人,教职工5385人。近几年来,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建设数字化教育,促进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发展数字化教育具有现实迫切性

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建设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远远不能发挥校园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想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信息化设施的有效利用,实现学校的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建设数字化学校。即:配齐计算机,建成校园网仅仅是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构建数字化学校成为实现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3.数字化学校建设是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严峻的现实是:信息化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效益的高产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正是从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是适合我市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做好数字化学校建设工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是要从长远着想,制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二是要把数字化学校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渐完善。三是要全体师生积极参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

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市从4个方面,加强了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一是计算机的配备。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各界赞助和厂校共建等方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投资4000多万元,配备计算机11000多台,基本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1机,学生近10人1机。二是“校校通工程”。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了市教育信息中心和46处校园网,并借助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取“村校”联建的形式为所有农村中小学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2005年我市就高质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投资近1000万元,先后建起了300多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四是加强软件建设。借助电教教材收费政策,先后投资500多万元,为教育局信息中心、学校校园网配备了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及资源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软件,建起了全市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数字化学校建设搭建起了较好的软、硬件平台。

2.强化队伍建设,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保障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为此,我们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数字化学校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与协调。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市里成立技术保障和建设应用两个项目组,建立了以相关业务科室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小组责任制。技术保障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各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更新及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用和培训等,为其他科室和学校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提供服务。建设应用组由教研室、普教科、政工科、职教科和装备站等业务科室组成。教研室负责教研网站的管理及各学科网上教研工作;普教科主要负责网上学籍管理、中考招生录取及昌邑德育网管理;职教科开展了网上教师学历进修、业务技能培训;装备站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训机制。为抓好全方位的培训工作,我市依托教研室成立了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依托装备站成立了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依托进修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各培训中心在每学期的开始,通过教育网本学期培训菜单,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通过面授或网络课堂进行学习,每学期完成60课时的学习内容。在搞好本市培训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大量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参加网管员培训100多人次,计算机制作培训200多人次,机器人教育培训100多人次,信息学奥赛120多人次,教材培训1100多人次。另外,每学年我市都要组织一次全市教职工教育信息化技能大比武,比武分教育行政干部、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员4个组别,内容涉及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制作、网站建设、常用软件的使用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3.狠抓设施应用,增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实效性

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抓手,本着“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在抓好信息化常规应用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采取“面向一线教师,立足教学实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建设思路,成立了由装备站、教研室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资源建设工作小组。装备站负责主题网站建设软件、网站系统的培训、资源建设任务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资源的编目、入库和。教研室负责主题资源内容的审查和评比。骨干教师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制作主题资源。运用阶段性评价和重点点评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应用。先后多次召开点评会和研讨会,解决了栏目设置不科学、资源内容不全面、网站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使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工作达到了较高水平。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狠抓了主题资源网站应用工作。大部分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常态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借助主题资源网站进行了网上自主学习,发挥了主题资源网站在教育教学中作用。

(2)扎实做好网上教研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依托教育信息网建设了教研网站―“昌邑教研在线”。开通了校园网的学校也建立了校本教研网站和学科教研专栏。各学科教研员都建有本学科教研专栏,通过专栏宣传学科课程标准,报道学科教研活动,展示共享教学方法、教学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等教研成果。所有教研员和部分教师建立了博客网站,开设网上专题研究,实现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使上级的教育教学方针、政策能够及时贯彻到基层,同时教研员也能得到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发掘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纠正,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了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开通视频会议,实施网上办公。我市在所有市直学校和乡镇驻地小学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利用该系统召开面向全市的各种会议,有计划地组织了示范观摩课、研讨培训等活动。实行网上办公。教育局所有公文、各科室的通知和有关报送的材料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方便了基层,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办事效能。

(4)抓好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与应用。在征订方面,分学段、分学科成立了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育技术软件征订专家组,每次征订之前,先由专家组成员组织本校本学科教师,通过目录和公司网站了解软件性能,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实用的软件推荐意见,由教育局汇总后形成我市的推荐意见。然后由学校根据推荐意见和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自主征订。对于大型软件,采取“先试用,后征订”的办法。在管理方面,实行县、乡、校三级管理体制,各学校都建立电子音像室,做到专人管理,专橱存放,制度健全,账目清楚,账、卡、物相符。对教育技术软件的管理使用实行过程性评价,促进了软件的日常管理与使用。

(5)积极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我市专门设立了机器人教学教研组,由机器人教育教研员和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组织、指导机器人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先后共投资120多万元,建成7处机器人教育实验室,6处机器人教育示范校,20多所学校共配备机器人100多台。开展了全方位培训,并按要求开设了机器人教育课程,机器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有96个代表队分别在国家、省、市获奖。

4.实施课题带动,推动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十五”期间,我市在22处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开展了校园网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建设等方面的课题实验。“十一五”以来,又确立了以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教学平台、机器人教育、校园一卡通等内容的“十一五”课题实验项目,共立项国家、省、市级课题44个。在实验中学、第一实验小开展了“建立学生成长数字档案”的实验研究,便于家长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学习情况,方便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第一中学、文山中学开展了“校园一卡通”实验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用“校园卡”在学校内用餐、借书、考勤和身份识别,方便了学校管理。在外国语学校、奎聚小学开展了“家校通”实验,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教师随时为家长各种信息和建议。90%的学科教师都确立了自己的实验课题,如:“信息技术与阅读兴趣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多媒体与问题情景设计”等,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实验的良好实验氛围。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的做法,形成了较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数字化学校建设模式和方法。

5.建立评价体系,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信息化设施管理与应用的关键,为此,我市在2004年制定了《昌邑市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评价办法》,从“校园网的管理与使用”“资源建设与使用”“网络化办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电教软件的管理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建设”“计算机、多媒体的配备”“竞赛及成果”等几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计入各单位每年一度的综合督导成绩。从2006年开始,为推动创建数字化学校建设,又制定了《昌邑市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从环境建设(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建设(图书、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到活动过程(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和办公等)几个环节实行了多元化评价,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分别设定了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领导与管理、环境与条件、应用与研究、成果与效益,每一个三级指标均对应一个工作点,都有相应的评估要点及打分办法。如:学校主页、班级主页、教研网页、教师博客和学生个人网页等采取评选的办法;教师信息素养通过技能比赛进行测试,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抽考和计算机作品来进行评价。将数字化学校建设和应用工作也纳入了全市一年一度的教育综合督导评估。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信息化设施的管理与应用,激发了学校创建数字化学校的热情,为数字化学校建设增添了活力。

三、取得的成绩及建议

篇8

一、图书档案数字化是时展的需要

1.图书档案数字化是图书管理的要求。

与传统的档案载体相比,数字化的载体档案(数字化录音、录像、照片等)在形成、保管、利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在形成过程中不产生额外的购置费用。用于形成数字化特殊载体档案的数码设备,在使用中不需购置如录音带、录像带、胶卷等耗材,所有的数据全都存储于可重复使用的存储设备上,日常使用费用只是用于购置电池或给可充电电池充电的费用。其次,在保管条件上没有太多特殊要求。最后,查阅方便,不挑设备,所有操作在一台计算机中即可完成,而且携带、交换方便。

2.图书档案数字化是图书事业发展的需要。

图书数字化对现代公共图书事业发展的推进作用是无与伦比的。首先是存储量的改变。一张光盘可以容纳3.4 亿个字,相当于1700 本、每本20 万字的文件,能给社会节省大量笔墨纸张、人力物力,也减少了馆藏图书的存储空间。二是信息独立于载体之外。它不但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而且可以脱离载体,快速、安全、真实地传递到地球上任何一个有网络或接收装置的地方。三是电子图书管理中“序”是任意排列、任意组合的。对传统的图书管理要求,重要的一条是图书有序:有序地排列、有序地摆放、有序地编码,等等。电子图书中的一切信息都可以根据人的要求存放,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和键盘即可完成。四是电子图书的检索极其简便。由于图书信息中的每一个文件、每一个字在存储器中都有一个确定的地址,利用者想用到它们时可以随手拈来。

二、图书档案数字化具有可行性

由区域性档案馆直接形成数字化特殊载体档案,一般要承受两方面的费用:一是设备的购置费用,二是日常使用费用。普通设备主要有。

1.数码录音笔等录制设备。

数码录音笔用于制作录音档案,它是一种采用先进的音频压缩技术,直接将声音信号录制为数字信号的工具。它采用内存或移动存储卡为存储载体,因其外观大多类似笔形,故称之为“笔”。其优点是音质好,反复复制不会损害数字信号,不损音质,便于携带,体积比一支笔稍大,重量一般不超过100 克,录制时间长。录制完毕后,通过连接线就可快速地传输到计算机中,而录音笔中的存储空间则可再次重复使用。录音设备发展速度极快,录音质量和录音时长、存储量都在不断提高。

2.数码摄像机等摄像设备。

形成录像档案需要使用数码摄像机。数码摄像机能将外界的信号通过光电传感元件CCD 转化成数字信号,存储在录像带中。目前,数码摄像机分为D8和DV 两类,DV 数码摄像机体积更小,是当前主流产品。数码摄像机的信号通过IEEE1394 接口传输到计算机中,即可进行后期制作。与传统的模拟制摄像机相比,数码摄像机画面质量高,信号可多次复制且不影响画质和音质,而且能与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便于后期处理。数码摄像机兼有数码相机功能,亦可用于形成照片档案。

3.扫描成像设备。

扫描设备是用来将图形文件转变为数字信号的工具。扫描设备将图形文件转变为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即可进行后期编辑,而且形成数字信号后可多次复制,不影响画质。

4.多媒体计算机。

通过数码录音笔、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形成的特殊载体档案,最终都要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编辑和存储。所以,一台多媒体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

5.刻录设备。

由于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有限,而且将所有重要数据全部存储于一台计算机中也不安全,这就需要在计算机上加接一台刻录机,将档案数据分期分批地刻写到刻录光盘上,这样就可无限制地扩充计算机的存储能力。

三、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举措

1.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混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加快实现档案数字化网络建设。

从电子计算机网络化时代的出现,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采用通信标准,成千上万个局域网连成一个地区网络,乃至形成全球性的网络。在80年代后期,“电子文件”概念逐渐出现,并由此得到国际档案界的广泛认同和采纳。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及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应用与发展,由计算机网络构筑而成的数字化虚拟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与意义越来越大,数字化信息在人类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

5.注重档案信息的安全建设。

篇9

[论文摘要]以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数字网络建设为例,从图书馆几个网络服务功能模块出发,介绍目前高校图书馆数字网络服务一体化建设的情况及特点,从而为高校图书馆数字网络服务建设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众所周知,OPAC系统、“我的图书馆”等模式的应用,已成为现今国内各图书馆网络建设的重点发展模式。其特点在于能够把图书馆关于藏书等各常用服务功能高度集成。为方便读者,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网络服务的一体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展意义及特点

数字网络服务一体化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将各种资源、服务合在一起,它是以读者身份认证为核心、以馆藏数据库中读者信息表为基础,将联系范围扩展到复印打印、参考咨询等传统服务。一体化的集成度高、网络指导性强、涵盖面广正是它的特点。

二、发展现状

(一)校外访问认证系统

因为数字资源版权等问题,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大部分是被限制在校园网内使用的,从而对校园网外的本馆合法读者访问数据库造成了不便。为了解决此问题,我馆通过Ezproxy技术实现了校外访问功能。其功能如下:

提供用户认证入口,可以与图书馆馆藏数据库中的读者表挂接,从而认证读者身份并给予访问权限。

通过配置Ezproxy,实现将校内资源和校外有IP访问限制的资源以形式生成访问列表,供合法读者在校外访问。

提供了强大的日志统计及用户控制功能,可记录访问者的访问信息,并限制读者一定时间内的下载流量。

Ezproxy作为校外访问系统的特点:

1)基于"URL重写"技术,不需要用户进行任何浏览器设置。

2)形式简单,管理方便,有利于图书馆多种服务一体化的集成。

3)具备统计功能的同时对读者访问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校园网安全系数。

4)解决了恶意下载数据资源的问题,从而既保护了数据库服务商的产权,又对读者合理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起到了规范作用。

(二)OPAC与网页的结合

OPAC 在图书馆学上被称作“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我校图书馆现使用第三代OPAC,以Oracle馆藏数据库为基础,通过PHP+ASP技术实现,实现以下功能:

可以通过多种检索方式进行图书馆文献检索,按照中图法进行馆藏的分类查询。

对读者统一进行身份认证,合法读者可自助办理图书证密码修改、设置读者基本信息、图书证挂失等业务;可自助续借已借图书,统计任意时间段借阅历史记录。

通过OPAC向负责图书采访的工人员推荐新图书,以及查看馆藏新书情况。

新一代OPAC,加入了读者身份认证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采用灵活的超文本语言,使它更好的兼容其他服务系统,另外它加入了web2.0元素,并与图书馆网页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加符合读者的使用习惯及需求。

(三)多功能接入点提供服务环境

1)电子阅览室。以借书证为单位收费,向读者提供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环境、自助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网络打印复印服务的环境。另外还通过对馆藏数据库读者表中的学生信息进行排课,可以进行多媒体课程的用机预约。

2)无线局域网。运用WIFI技术,在图书馆楼宇内布置了若干无线AP,接入电脑根据AP点信号强弱可自动漫游,读者可在馆内任何地方用笔记本自由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还可以使用带有WIFI功能的手机免费上网查阅资料。

3)有线接入点。通过对网络交换设备的配置和软件控制,在图书馆建筑内建立有访问限制的有线网络接入点。和有线接入点均采用读者证号、密码认证的方式,并对流量进行监

三种方式的数字网络服务环境,均采用读者证号+密码认证身份的方式,可以自由设置三种网络接入方式是否收费、控制访问内容、统计及控制资源下载流量。

(四)数字资源、网络、打印复印服务的集成

一改传统打印复印服务模式,将检索的数字资源以打印任务方式通过网络提交给打印服务器。读者可在各自助打印复印点,通过简单的“人机对话”来下载任务,完成文档的打印、复印。其功能特点如下:

多个服务点的每台打印复印机中嵌入微型机作为自助打印复印端,并配备万向条码阅读器供读者刷卡,以代替工作人员工作。节省图书馆人力资源。

通过网络提交打印任务,可免去自备U盘等存储设备的麻烦,方便读者。

账务来往统一由图书馆财务中心处理,实现多点服务,单点收费。消费明了,账务清晰。

这种服务的集成方式,节约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方便管理,同时极大的方便了读者的对数字资源和打印复印服务的使用,提高了服务效率。目前这种形式已经得到了我校读者的广泛认可。

(五)短信服务、OPAC、馆藏系统的服务集成

图书馆短信服务系统通过OPAC读者信息获得读者手机号码,并对馆藏系统的流通表实时进行分析,过滤出过期书信息,向读者发催还通知;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向图书馆短信服务号码发短信命令的方式向馆藏数据库提交查询请求,并可进行续借、挂失等操作。

三、展望

图书馆数字网络服务一体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就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的数字网络服务一体化建设来说,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改进。图书馆数字网络服务一体化建设应该努力做到最大程度集成图书馆各类数字、网络、服务功能,有效降低读者操作难度,让读者以最短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得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这将是图书馆数字网络服务建设的一大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乔欢. OPAC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04).

[2]徐文贤.高校图书馆VPN适用功能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05).

篇10

关键词: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TP29

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面向全体社区民众的教育形式,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固然需要政策、法律、技术、资金、人力方面的保障,但是更离不开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因此,在数字资源服务理念指导下,对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构建进行框架设计和理论探讨也就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

1.1 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

1998年,国务院颁发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开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号召,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构建也随之被提上日程。社区教育的数字化,即在基层政府带头下,区域各方力量对挖掘、整合出来的数字教育资源的数字转换,如将纸质教材转化为声音、视频、电子信息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基础,它由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组成,常见的硬件类资源有计算机、视频展台、投影仪等,常见的网络软件资源有教学课件、教学软件、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目前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都有所增加,但是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构建却发展缓慢,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实践理论构建都不够成熟。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使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从其服务对象来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有面向公众型、面向高校型、面向中小学型之分。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有种类丰富、涵盖面广、共享性强、便于检索等特点,从建设层面来说,它有宏观建设和微观建设之分,从时间来看,它有短期建设和中长期建设之分。不论形式如何,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在建设上都要遵从以下原则: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兼顾需求与效益;注重稳定,协调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其建设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教育技术的标准化和教育资源的标准化两方面,其中,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主要通过教育环境优化和教育管理来实现,教育资源标准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是数据转换和内容包装。

1.2 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构建

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是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利用的中介,其核心内容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社区用户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鉴于社区居民教育需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变量,所以,可以说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在内容和方式必须有其独特之处――它对服务机制、环境的要求比传统教育服务更高。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在构建过程中必须对服务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整体性与层次性进行深刻领悟和全面把握。从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服务平台建设、人力组织和资源管理、服务保障、服务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如教育资源分类、提取、整合、更新和教育活动开展、场地和环境条件的打造和活动组织等。这一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在对各方力量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创建有利于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的政策环境、舆论氛围,并积极为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人力、资金、管理和安全保障。同样,社区教育机构和基层政府部门都要明确自身职责,依据服务工作需求进行完善的责任制管理,社区图书馆、学校、文化活动中心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社区文化性、专业性文化活动出谋献策。总的来说,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应以为居民教育活动提供多样而全面的支持服务和安全保障为主,服务平台构建、资源开发和利用、资源管理和服务、服务机制保障是其关注的重点。

2 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构建途径

2.1 做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构建

2.1.1 创建有利于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构建的环境

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平台构建是社区教育得以开展的前提,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构建的重点是平台环境打造和平台构建。数字化环境是否成熟与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管理密切相关,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环境的主要由用户环境、信息环境、技术环境组成。在用户环境构建中,我们应积极探索社区用户的教育需求,对其需求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探讨。其次,通过用户信息调查分析用户的使用感受、潜在需求、使用方式的变化,并以用户兴趣爱好、需求习惯、行为模式为依据进行教育服务平台构建。在这一过程中,社区还应对居民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进行综合考虑,并积极通过技术推广寻求服务创新的突破口。进行信息加工和传播的组织、系统、个人是信息环境的主要构成,这一有机整体内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是它们所共有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各部门要在大力合作的基础上做好教育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应用,力求信息环境构建与社区教育发展实现同步。技术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和服务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服务环境有着鲜明的虚拟化、数字化、网络化特征,这也决定了在海量的信息、多样的信息渠道和载体面前,社区教育职能部门要在信息处理、资源共享、信息集成方面有所作为。

2.1.2 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构建

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由教育资源平台、用户平台、管理服务平台构成,通过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用户与用户信息、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教育资源实现了沟通。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应具备资源导航、资源检索、用户交流、信息反馈、信息处理等功能,居民使用需求的满足正是建立在以上功能之上。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使用需求,社区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建立先进的信息网和集成数据库,将用户信息学习资源、学习资源都纳入数据库构建范围,关注和解决服务平台建设中遇到的学习软件体系模型问题、平台支持问题、资源信息编码标准化问题,确保社区用户都有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权利,并围绕用户信息素养提高、专业知识获取、使用需求满足展开动态观察,以便为资源整合与组织提供参考依据;在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上,相关部门还要关注平台的教育性、经济性、科学性、层次性和整体性,有针对性地根据社区居民需要来进行数据库建设,如人口过于老龄化的社区可以建立关于老年保健的数据库,知识型社区可以加大学习型数据库建设力度。

2.2 重视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利用是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发展的根本需求。在各类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阅览室、图书馆、微机房、语音室等物质资源是社区教育资源数字化开发的前提和保障。在社区范围内,物质资源最为完备的当属学校,因此,学校在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中可适度为其提供物资资源开放和赞助,如欢迎社区居民走进校园,开展志愿性质的社会化教育。同样,地方优秀企业也应积极进行自身物资资源拓展和挖掘,尽可能的为社区教育提供物力、人力和财力。文化资源是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重点,所有的社区在地域存在上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政府在社区资源整合上应做好引导、组织和管理,如为文化场所建设、文化教材编创、文化活动组织出谋划策,这对社区教育环境优化、教育氛围构建来说都大有裨益。社区职能部门如妇联、民政局、教育局等是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有生力量,优势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和提供者,社区教育资源开发要求各职能部门要在统筹协作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做好教育资源配置与管理:为社区教育发展后劲提供行政支持,制定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规章制度和长期规划,避免重复建设;督促企业参与到社区教育建设中来,做好人才资源组织和管理,建设一直由基层领导组成的综合管理队伍、由教育工作者组成的教育服务队伍,集合社区教师、干部、文艺骨干、自愿者为居民提供教育服务;完善薪酬、福利、岗位补贴制度,以经济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社区教育资源开发中来;对社区教育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统计,做好各类资源的整合、配置,杜绝重复建设和浪费,逐步提高社区教育资源覆盖面;坚持社区教育资源公益原则,确保资源开发经费保障,结合政府补贴,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受教育者进行教育资源成分分担。

2.3 完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保障体系构建

数字化社区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的内容有服务政策制定、服务制度完善、技术保障体系构建、人力资源保障体系构建等。一般来说,设施建设政策、技术信息政策、资源政策、信息安全政策等服务政策不但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还要具有稳定性、连贯性、前瞻性等特点,当它们为社区教育服务时,还要确保它们能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法律是规范社会活动的有效手段,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同样要以法律和制度为基础保障。我国在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法律制度建设上存在一定缺陷,加快与此有关的法律建设,同时在现有相关法律操作过程中关注社会利益的均衡、体系内法律关系的协调,是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技术体系构建的重点为资源存储技术、检索技术、信息安全加密、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等,就目前来说,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制定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目标、明确服务指导思想、加强工作领导、完善技术管理体制。人才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在人才资源保障体系构件上,制定人才战略、加强在职培训、完善人才考核和激励机制,是社区教育人力资源体系构建的关键。因此,有关部门应本着以人为本、用户服务的原则,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服务评价体系,将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措施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黄晶晶.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11.

[2]王峰.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建设[J].办公自动化,2013(16).

[4]刘小刚.成都市武侯区社区教育"三三模式"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篇11

关键词: 外语语言实验室 数字化建设 相关问题

在实际外语教学中,为了方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人们逐渐地对整个外语语言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进而对外语语言实验室逐步地进行数字化建设。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有关的问题,进而加快外语语言实验室的数字化建设。

1.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阐述

1.1相关的设备问题

外语语言实验室的设备与传统的模拟语言实验室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数字化实验室在教师的桌子上会增加一个监视器,起到监视学生学习的作用,进而防止一些学生出现上课不认真的现象。除此之外,数字化的语言实验室使用安装的卡座与放大器代替录音机,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化语言实验室配置录像机、VGA分配器等设备,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室视频信号的输出不是十分的稳定,出现设备的显示器刺眼的闪烁,进而会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反感,失去对外语学习的兴趣,而这一问题关键的原因就是VGA分配器造成的。由此可见,在外语实验室进行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VGE分配器的选用,进而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

1.2教师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教师在进行正式的授课之前并没有对如何应用数字化外语语言实验室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学习,因此在教师正式操作相关设备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设备黑屏或是耳机出现故障等现象,大大影响教学进度与效率。为了防止上述事故的发生,就要求教师们在实际操作相关设备之前一定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且在课前进行大量的练习,从而具备熟练操作相关设备的能力。

1.3设备的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跟传统的模拟语言实验室比起来是具备很大优势,它可以通过视频、图像及声音传输所要传授的内容,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新颖的感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的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语言实验室的各个功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对一些学生的自主训练、自我检测等功能并未涉及。由此可见,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它的全部功能,进而在降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2.相关建议与思考

2.1使外语语言实验室网络化

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效率,就应该在设备的使用上为学生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因此,外语语言实验室的建设不仅仅要进行数字化建设,还应该将外语语言实验室与校园网结合起来,促进语言实验室的网络化建设,进而使得每个学生都通过网络进行外语学习。

2.2提高设备利用率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有关设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加入口语训练、自我检测及自主学习等环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其主要做法主要如下:

2.2.1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就要利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听力考试,此时教师们可以选择适合用来对学生进行考试的磁带,然后将磁带中的内容利用语言实验室的卡座录制到电脑的硬盘上,这样就可以将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通过外语语言实验室的考试系统,学生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考试,其视听的效果远远高于传统的模拟语言实验室。

2.2.2加强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口语能力,就要利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定期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口语考试,这对于传统的语言实验室来讲是无法实现这一功能的,但是可以通过数字化外语语言实验室实现这一功能,其主要的原理就是教师们将事先编辑好的内容通过文件的形式进行保存,然后通多外语语言实验室的卡座进行录音,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口语考试的功能。在进行实际的口语考试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外语语言实验室来设计一问一答形式的口语考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给出有关外语的多个主题,让学生自主对各个主题进行选择,从而进行口语测试。

2.2.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讲,通过自主学习的知识会掌握得更牢固,其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因此,可以通过开放数字化外语语言实验室的使用,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自主地通过外语语言实验室来学习外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数字化外语语言实验室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学生在应用传统的外语语言实验室进行外语学习的时候,通常购买适合自己的磁带,通过磁带进行外语的学习,这样不仅会给学生的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负担,而且会大大提升相关多媒体设备的磨损率,而数字化的外语语言实验室不再需要学生准备磁带,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随时挑换自己想听的内容,这不仅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还减轻了学生在经济上的负担。

3.结语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不仅能够大大方便学生们的学习,与传统的外语语言实验室比起来,数字化外语语言实验室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如今的外语语言实验室的数字化建设还处于建设的初期,今后还需要对其相关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处理与完善,进而不断地完善外语语言实验室的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高校 档案数字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60-02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纸质、声像等传统介质的档案转换为数字化档案,利用网络将其连接,通过计算机加以管理,最终形成一个档案信息库,实现档案的共享与快速利用。[1]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现代化管理的开展而出现的。[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通过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达到数字化管理相关档案并提供利用的目标。[3]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目标及现状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使档案库房原有的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建立相关档案的目录数据库、现行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和照片、音频、视频等声像档案的多媒体数据库,采用完备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对高校档案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和利用。[4]

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档案管理还主要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有些高校虽然使用在线档案管理系统,但也未充分挖掘系统的各项功能,因此,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思想意识薄弱

随着高校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已逐渐为高校师生所了解,并逐渐为高校领导所重视,但关于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校才刚刚起步,还停留在对纸质档案的保管与利用上。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必须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使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有章可循。但就目前来看,高校档案数字化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并不完善,需要制定相关制度,以此作为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依据。

(三)高校档案数字化的理论研究不足

目前,档案数字化本身还处于不断探索论证的初级阶段,距离其全面实施还需要很长时间,从总体来讲,我国以档案数字化为主题的研究仅仅在最近几年才逐渐活跃,因此高校档案数字化理论研究相对不足,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索。[5]

(四)缺乏档案数字化方面专业人才

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其具备档案专业理论,还要熟悉计算机扫描、音视频处理等较高的计算机技能,而高校档案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少,更谈不上具备计算机技能的档案管理人才,因此,从总体来讲,高校档案部门缺乏全面掌握数字化知识的档案管理人才。[6]

(五)高校档案数字化硬件技术缺乏

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档案部门已经建立了本部门的局域网,已建立了初具规模的信息化体系,但实际上现有高校档案的管理模式,还主要是手工管理模式,很少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虽然有些高校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了一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但仍然存在部分设备老旧过时的情况;有些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也存在过时的情况,导致相关档案数据无法读取;并且缺乏一个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档案管理系统。

(六)高校档案数字化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要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而高新技术的投入则需要巨额资金,如购入大量的数字化设备及软件;维持现有设备的正常使用,更新过时的设备和软件;更换过时的硬件或升级相关软件,设备过时时还需要迁移转录数字档案信息等,因此,资金短缺也就成为了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障碍。

(七)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存在问题

将档案数字化后,因为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档案信息可能存在以下安全隐患:档案数字化载体的寿命一般不长,这时候如果没有产生新型载体,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将面临无法读取的危险;档案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更新换代速度相对较快,导致换代后系统中的数字化档案也可能无法读取;档案管理系统本身也存在许多威胁档案信息安全的问题,比如: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7]这些问题若是没有解决,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将面临巨大威胁,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此外,有些纸质档案上有单位的盖章、领导签字或盖章等,这是有法律效力的,因此这些纸质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凭证作用。但是,由于存在计算机技术条件的限制及立法相关的问题,这些数字化了的档案属性遭到广泛的质疑,法律部门对其也不予认可,因此,利用这种数字化档案无法实现档案的原始凭证价值。[8]

三、高校档案部门如何应对档案数字化的挑战

(一)加强高校人员的档案意识

高校档案部门应加大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每学期定期召开由各部门兼职档案员参加的档案培训,由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对兼职档案员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宣传档案相关制度,讲解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等。同时在校园里也应适时开展档案知识和对档案数字化的宣传活动,使学生和教工广泛了解档案数字化的便利性,提高对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意识,最终有效提高高校人员的档案意识。

(二)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相关制度

建立和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相关制度有利于全面开展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有效进行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确保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高校档案部门在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前,首先应遵循国家的统一标准,既要按照国家已有的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已经明确的国家信息化体系来制定,同时也要充分了解本校的实际情况,使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三)加大投入,并提供技术保障

高校档案要想实现数字化并确保数字化的档案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要以计算机技术作为保证,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是以高投入为代价才能进行的,这就需要高校加大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投入;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部门进行档案数字化还需要相关技术保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高校档案部门应遵循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制定自己学校的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和规范;高校档案部门应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还应对系统和设备定期进行升级并加以完善,组织自己开发或购置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挑选数字化档案存储介质和相关设备时,尽量选择以主流、成熟的技术为基础的存储设备;还应更新、检测存储设备,当技术发生升级、载体过于老化时,还应及时将数据迁移到新载体上。

(四)加强档案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高校档案部门应大力培养档案管理型、复合型人才。高校引进与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时应做到与时俱进,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这就对高校档案部门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其不仅档案专业素质过硬,还要重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获取及提高。而高校则要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定期对现有档案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其能适应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发展。

(五)重点馆藏档案数字化

数字档案馆的出现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引起档案界的普遍关注。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起点。

高校档案馆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的,但短时间内将全部馆藏档案实现数字化是不可能,因此档案工作者要对重点、有特色、利用率高的档案资料先进行数字化以保证服务利用。

总之,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本文仅从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方面给予理论探索,但问题可能并未全面完备,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我国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晋川.对大型医院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12):28-31.

[2]张春.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档案,2009(12):18-19.

[3]王建萍.浅谈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72-75.

[4]罗敏.浅析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90-192.

[5]谭远宏,赵家文,刘健华.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9):174-176.

[6]杜敬民,陈文.基层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J].河南科技,2009(01):27-28.

篇13

论文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 

 

《模拟电子技术》是中职电子信息技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目前中职学校中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近年来,在我校的统一安排下,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电子专业科科长、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组成专门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小组,对2007电子(1)、2007电子(2)、2007电气化3个班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施了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整体规划为:共分为11个项目、27个任务。分别是项目1:二极管及整流电路;项目2:晶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项目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项目4:放大电路的负反馈;项目5:低频功率放大器;项目6:集成运算放大器;项目7:正弦波振荡器;项目8:直流稳压电源;项目9:晶闸管及应用电路;项目10:综合电子技能实训ⅰ(两周);项目11:综合电子技能实训ⅱ(两周)。其中,项目1~9在实验室上课,项目10、项目11在实习场上课。笔者负责前9个项目,共含25个教学任务。以下的论述均以前9个项目的教学方法为基础。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流程:看一看做一做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知识扩展。 

首先,让学生观摩教师做电路连接与测试操作,看一看教师是怎么做的;其次,学生自己动手做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操作;再次,学生做完测试后,读一读教材上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又次,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每组4~6人)进行讨论。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读一读”以及“议一议”几个基本教学环节的相关技能知识的学习,得出测试结论,然后再想一想教师列出的思考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知识扩展。至此,教学流程基本结束。本人最大的感触就是:高产出需要高投入。只有高投入,才能使项目教学法得以顺利完成,使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场地的建设 

在一体化教学活动中,建设现代化的教学场地十分重要。要想成功地演示电路的连接及测试操作过程,就必须配备优良的投影设备。比如,在进行“项目2: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中的“任务3: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调试”教学时,教师要演示电路的连接、调节及测试过程,如果按老办法在讲台上摆一套设备,教师在讲台前演示操作,那么,学生能看到的仅仅是万用表、毫伏表、信号发生器以及示波器等仪器的整件,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也只有正前方靠近讲台的几组学生能看清楚,至于元件、仪器的旋钮、按键是无法看清楚的。教师花了时间演示和讲解,操作演示结束了,但90%的学生依然懵懂,不知如何操作。教师还是要一组一组地教,两节课下来,教师忙死了,50%学生的项目(任务)还没做完。教学结果是事倍功半,效率极低。如果有了良好的投影设备,把测试电路、仪器设备都清楚地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实验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这样,只要学生认真听,注意看,看完教师的操作过程后,他们基本能完成电路的连接及测试。 

投影设备一般包括摄像头、投影机和幕布,选购时一定要选择适用的,否则演示效果会大打折扣。摄像头的种类繁多,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购买时一般要注意这几个参数:(1)传感器的种类及像素。(2)最大分辨率。分辨率最高,图像就越精细。(3)镜头。真正影响摄像头清晰度的是镜头,不同的摄像头用不同的镜头,有四层光学玻璃的镜头、一层玻璃一层塑料的镜头、甚至最差的只有一层塑料的镜头等等。(4)投影机的种类也不少,选购时一般要注意它的亮度和幕布的选择。希望学校在选购投影设备时充分考虑产品的性价比,买到适用、好用、耐用的投影设备。 

实训设备的齐全与配套 

“做一做”这个环节,投入是最高的。首先,必需的仪器设备有万用表、示波器、信号源、毫伏表以及稳压电源等。最好能做到每人1套。项目测试所需的元件、器件每次都要提前准备好。其次,必须要有好的实验室管理员,管理员应是能力强且工作积极的人,每次进行项目测试前都能把所有用到的仪器设备、元器件检查好、修好;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仪器损坏了也能快速修好,以免造成延误。 

良好、足够的师资力量 

假设仪器设备全部都是好的,在进行项目测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由于学生是初学者,还不具备检查仪器设备的能力,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如果只有1位教师同时辅导太多的学生,学生叫几次教师都不来帮助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很沮丧,干脆不做了。长久下去对学生、对教学质量都有非常负面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这次改革,学校为这门课配备了3位教师:1位实验室管理员、1位主讲教师、1位辅导教师。主讲教师和管理员同时参加辅导,这样每个测试任务,学生基本都能按计划完成。教师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主讲自然要找最好的,辅导教师也找综合能力强的人。他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要懂,对仪器的操作要熟悉,工作态度要积极。在主讲教师讲解演示时,管理员和辅导教师应该在场,一是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更熟悉和清楚,二是可提醒分心的学生集中精神听讲。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所有的参与教师都要主动帮助学生。这一步是教改中的重点,要做好这一步学校不仅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还要投入良好的师资。 

增加教学时数,加强考核验收 

只投入物力和人力还不够,还要投入时间。2007电气化班投入这门课的时间是每周1天(6节),共16周。如果学生对电路基本知识熟悉,会用万用表、信号源、示波器等仪器,用这么少的时间来学习这么多的内容,时间十分紧张。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对电阻的分压、分流不熟悉,仪器设备中大部分学生连万用表都不会用。在开始每个任务前,教师要先讲解相关的基本知识,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而要熟练操作仪器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往往这周讲了,下周上课时90%的学生都忘了,要再重新讲。因此,需要增加课时数量。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流程中,没有基本知识讲解这一项,基本知识的学习在“读一读”环节中由学生自己获得。但是,技校的学生在“读一读”这个时间段里,70%是不看书的,所以,在抽查时,很多学生是一问三不知。而强迫他们自动去学习的最佳手段就是考试。因为考试必须是单人操作,所以,最好是1位教师对1位学生进行考试,除了考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考他的理论知识。但这种考核方法实施困难,第一要耗大量时间,第二不方便管理。一个初学者要搞懂一个电路,仅做一次测试是不够的,同一电路至少要独立做两次以上的实验。而有的学生可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两三次实验后才能独立完成实验。所以,用每周6节课,在16周内完成9个项目25个任务,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按1个学期16周,每周安排16节课(最好是四个上午)也是不多的。1门课每周排16节课似乎不太科学,如果把它分在两个学期上,第1学期完成“项目1:二极管及整流电路;项目2:晶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项目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项目9:晶闸管及应用电路”4个项目,每周安排8节(两个上午)。第2学期完成“项目4:放大电路的负反馈;项目5:低频功率放大器;项目6:集成运算放大器;项目7:正弦波振荡器;项目8:直流稳压电源”5个项目,每周也安排8节(两个上午)。这就显得更科学,也更合理。 

成功的项目许多都是高投入的结果 

各行各业,每次高产出之前都是高投入的。今年,由于天气干旱和清明节时的一场大风,海南荔枝普遍减产30%,成熟期推迟7天左右。但海南省保亭县岭南果园农民卢德忠的荔枝增产30%以上,亩产能达到1000斤,并且比其他果园提前7天成熟。他的荔枝现在卖到每公斤5元,比别人要多1倍。这样的高产出,是因为他曾投入50万元,在400亩荔枝园全部实现喷灌;还投入50多万元建了一个大养猪场,无偿给养猪户使用,但是要求猪场的粪便全部给他用来生产沼气,肥料全部供他的果园施肥。他每株荔枝投入成本300元,比其他种植户高出 100多元。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但这次载人航天计划的花费在200亿元人民币左右,神舟5号飞船的造价是4~5亿元。 

根据英国chart-track发表的统计报告,2008年4月,gta4在英国市场的首日销售量为60.9万套,其中x360版为33.5万套,ps3版为27.4万套,又一次达到了系列的新高。rockstar north总裁leslie benzies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gta4的开发费用,达到了惊人的1亿美金,这使之成为业界有史以来成本最高的游戏。 

篇14

对于档案管理而言,数字化建设的作用十分显著。但依然存在诸多安全问题,阻碍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针对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是档案管理应当重视的工作。

1 档案数字化建设概述

1.1 内 涵

所谓档案数字化建设,简单的来说,就是将传统的纸质信息转变为电子数据信息的过程,需要通过借助当前先进的各种技术,包括扫描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构建完善的档案数据库,改变传统的以纸质作为载体的信息记录方式,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快速查询、共享,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1.2 内 容

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库,二是技术保障体系,其中,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存储所在,必须保障数据库的安全可靠,避免数据的泄露,确保数据安全,为档案管理与应用奠定良好基础;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而互联网中安全风险远远高于传统纸质数据保存方式,对此,就需要通过完善、可靠的技术保障体系,来加强对档案数据信息的保护,包括限定访问权限、定期维护与升级系统、建立身份认证机制、采取密钥等措施。

2 档案数字化建设现存的安全问题分析

2.1 缺乏良好安全保护意识

安全保护意识是减轻安全风险的基础,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安全意识的缺乏是一个十分普遍,但也较为严重的问题。我国档案管理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在管理机制上本身就存在一定不足,许多档案管理人员本身对档案工作认识存在偏差,对档案的重要性没有正确认知,在从传统档案向数字化建设转型过程中,这种理念并没有改变,导致数字化档案信息存在许多流失的漏洞,比如没有合适的分类保管,可以随意进行信息的拷贝与复制、在管理中未严格遵循相应的规范等,都严重降低了数字化档案的安全性,引发各种安全风险,导致出现安全问题。

2.2 技术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数字化档案是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存在的,必须有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才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风险。档案数据与计算机是密切相关的,由于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也容易被计算机病毒所感染,加上恶意攻击等行为的存在,如果没有对应水平的技术保障体系,档案数据库很容易被侵入,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泄漏等问题,极大威胁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

2.3 安全管理人员相对缺乏

档案数字化是一种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其安全管理与传统模式有很大区别,对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极高要求,特别是在计算机能力方面。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安全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只在中等甚至以下,是难以达到电子档案管理需求的,在此种情况下,一旦档案数据库被入侵,很难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安全风险得不到解决,引发安全问题。

2.4 档案数字化理论与资金支持不足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依然处于探索论证的初级阶段,相关的成熟理论较为有限,理论水平相对较弱,依然有许多需要研究的内容,无法为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导致很多档案数字化建设隐患、缺陷未被及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对档案数字化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工作,在硬件、软件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也就是对资金有着较大需求,数字化设备购入、现有设备的运行使用、落后过时硬件的及时更新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升级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企业、事业单位,还是高校、行政部门,经费投入都较为有限,特别是在安全方面,经费严重不足,各种安全问题普遍存在。

3 档案数字化建设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3.1 提升档案管理安全意识

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首先,应当加强对档案管理安全的宣传,了解档案管理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档案的重要价值,从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主动采取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预防安全问题发生。

其次,建立责任制度,将档案管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到对应的岗位、人员身上,激发其责任心,使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相应管理制度,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档案安全隐患,提升电子档案安全性。

3.2 建立档案安全技术保障

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安全工作中,采取适宜的技术,是实现安全有效途径,常用的安全保障技术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以及数字签名技术等等。其中,加密技术是应用最为普遍,也是最为经济、安全的技术措施,在档案数字化中应用加密技术,对于不同重要级别的档案信息,分别对其进行不同复杂程度的加密,给档案信息提供有力的防护,有效避免信息被截取或篡改,提升档案信息安全。

随着各种学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加密技术也越来多加多样化,为档案数字化安全提供了许多选择。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常用的加密技术是“非对称密钥”,也就是指分别使用公钥、私钥两个密钥,来分别完成电子档案的传递、接收解读,在此过程中,电子档案的加密、解密对应的密钥是不相同的,即使文件被截获,也很难将其破解,大大提高了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3.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来说,人力资源是最为根本、最为基础的,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其整体素质水平,建设符合信息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安全提升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此,首先,要严格档案管理人员的考核,在聘任人员时,需要选择具备相应专业技能水平的人才,保证其能力满足档案数字化建设安全的需求,更好地开展安全保护工作。同时应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能与当时社会消费水平保持平衡,尽量消除其在生活中的经济压力,保证能更专心地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更好地应对不断升级的档案工作需求。

其次,做好人员的专门培训,定期开展各种培训、交流活动,积极了解技术变化情况,了解并掌握先进安全技术等,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对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有效保护档案安全。

3.4 加大档案数字化建设投入

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在国家层面应加大对档案学会等学术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科研力量,不断完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规范,引导整个档案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具体到各企事业单位,则应当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采购安全可靠的硬件与软件设备,建立单独的档案保存服务器,为档案数字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在足够经费支持下,可以聘请到高水平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人员,提高电子档案安全防护水平,预防档案信息丢失或损坏,保证电子档案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