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物理小课题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虽然从理论上讲小组合作学习,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小组热闹一阵子后,常常却解决不了讨论的问题;有的小组成员互相埋怨,渐渐地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冷漠;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有些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时间当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时间,出现课堂过于喧哗的现象。更有甚者有好的思路,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探究。
针对上面的现象,更深入思考、探究,还会发现许多问题:
(1)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合作探究时学生各自的任务不明白;
(3)教师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穿流各组,做做样子。
因此,合作探究学习处于低效的学习程度。为了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合当今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我们提出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到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江苏省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时期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论专著也开始大量出现,如《合作学习导论》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等。而本世纪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三、课题的提出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习收获。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两年多了,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
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
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意义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减少差异,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五、研究对象
初三、四全体学生
六、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学习收获。
(二)、研究内容
研究课上学生合作学习新内容如何实现高效的策略。
研究课后学生学习如何实现合作,巩固学习效果的策略。
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来衡量和检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物理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物理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物理探究实验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
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四)、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七、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初三、四学生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
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八、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2月
1、我们从新目标教材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性着手进行分析,认为新教材倡导合作探究。提偿在活动中学,由此得出结论合作学习更适合新课改的要求。
2、确定课题
依据烟台差异教育课题,我们确定了《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旨在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学生互教优势全面提高探究、表达、交流技能及合作精神。
3、成立了课题实施小组
确立了xx为物理课题负责人。并确立研究对象为全体初三、四学生,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员具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
4、大量查阅了有关合作学习方面的书籍并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二)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3年7月)
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并详细给出小组合作评价,进行起步阶段的具体操作:
(一)进行小组合作分组,选拔组长及成员分工
(二)课上实施
(1)小组会话,互帮互助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2)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全班共享与互教。
(3)知识点互考,小卷互批,作业互相监督,形成组内互相制约,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
(4)课堂评价策略的有效运用为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自觉性,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习题随堂跟踪测评,取数次成绩之平均为其平时成绩,同时进行小组的捆绑评价。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
1、在总结前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并按新的方案继续开展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2、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老师学习借鉴。
3、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向各级刊物推广。
九、课题组成员
组长:xx
组员:刘晓棠、王绍荣、张学波
十、保障措施
1、关于本课题,在这之前许多的报刊杂志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阐述,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2、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上可收集到很多的信息,查阅到很多的资料,既快捷又方便。
3、课题主持人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获得多次优质课,在省市发表过多篇教学设计和论文。
4、我校有较浓厚的科研氛围。
1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物理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以看出提出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渠道,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引发学生思维和实践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活动以课堂提问为纽带紧密联系,教师能通过恰当、有效、准确的提问,真切地感知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动态,而教师及时的导答、评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水平,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互动中达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然而,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及实施,提问的“含金量”普遍不高,提问的数量很多,但质量不高.能够结合学情启迪学生的思维,生成新的问题情景很少.高密度提问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74.3%),推理性问题次之(21.0%),强调知识覆盖面,但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86.7%),不利于学生思考.课堂提问以低层次问题尤其是记忆性问题为主,提问技巧单一.大量的低效、无效提问充斥着我们的课堂.严重限制了学生[JP3]的思维空间,降低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重新审视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过程,并希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借助以往教育学上丰硕的研究成果,结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探索提问这一教与学之间的对话策略.策略是指“经过认真准备的包括完成既定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步骤和计划”. 在提问策略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中何时提问,问哪些问题,向谁提问,都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按步骤实施的.恰当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顺畅.要使课堂提问真正有效,必须研究以下策略.
2充分备课,有效预设问题
首先,设计有效的问题是提出有效问题的前提.课堂提问的数量、内容、对象等都应该是有准备的,教师在课堂上即兴的提问往往在语言上缺乏严谨性,在顺序安排上缺乏逻辑性.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针对具体的课堂做好相应的准备,这包括提问的目的,提问的内容,提问的对象,提问所用的语言,预测可能出现并拟定解决方案等等.
其次,教师也要对所教学生的学情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和选题时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听到问题后都有事可做,有内容可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之前必须做好一切与提问有关的准备,事先做好准备,才会取得好的效果.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问题,这些问题的数量、提问的时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回答等都要充分准备.
2.1把握好问题设计难易度
课堂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认知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思维的品质会下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问题太难则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削弱学生参与回答的热情,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所以教师所提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只有深入思考才能回答的,就好比树上的果实,看得见,但是只有跳一跳才能得到.同时,适度的提问还应该是班里大部分学生能够应答得上的,只有难度适宜,问题的提出才有意义.
例如一堂初三中考复习课――《物体的运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问题1:“三个物理量”是谁?问题2: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个物理量呢?问题3:为什么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问题4:住宅小区内对行驶的汽车有限速要求.一标志牌上标有“5”,你知道道它的含义吗?问题5:你能用“图线”来表示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吗?问题6:“一个相对性”的内容是什么?由于这是一节复习课,而且是初三中考复习的习题课.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这一章的内容通过六个难度适当的问题进行了整合,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
2.2控制好问题设计的密度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课堂提问的频率要讲究一定的限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当而高质量的问题.同时,从认知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降低提问的密度,针对高层次、有思维深度的内容提问,同时学生应该越来越多地主动提出问题.
2.3运用好问题设计的梯度
教师提问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课堂上,使每个学生能有选择回答问题的余地,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到点又要顾及到面,既要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发言,调动每个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设计问题时还应该考虑问题的层次性.问题的层次性决定了问题的深度.课堂提问设计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及梯度原则,呈现问题框架本身的层次性.
如在进行欧姆定律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中,课堂引入部分可设计如下问题串.问题1:“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过哪些电学物理量?”问题2:“对于同一段导体,这三个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3:“这三个量哪些可以直接测量?用什么仪器测量?”问题4:“电阻怎么测量?” 这样的问题串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教师应以简单的、回顾知识的事实性问题作为引导,逐渐引申出较为发散的、观点型的问题,使学生的解答过程环环相扣,让学生的思维呈现阶梯式上升发展,引导学生达到求知的新高度.
2.4问题要具有开放度
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非唯一,这是科学的实践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开放性的设问能带来多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磁体有关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两个条形磁铁、回形针、细线、铁架台、铁屑、软铁棒等),边回忆边动手去做一做,看看你能发现哪些与磁铁有关的现象?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过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由实验现象能说明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有一定开放度的问题,学生可以任意选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进行磁性、磁化、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等实验的探究.开放的问题带来了开放的结果,学生在这一部分表现得积极而主动,做出了很多小实验,有很多精彩的课堂生成.
3把握时机,恰当表述问题
3.1简洁明确,清晰易懂
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内容上.因此,教师在表达问题的时候措词、概念应该科学无误,语言应该精炼扼要、言简意赅,还要注意语气连贯、句式完整.在叙述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关键词语的停顿或重复等,以期达到最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
3.2把握时机,适时发问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提问要有成效,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而发.一般来说,课堂提问时机对学生的思维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明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正是教师提问之机.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把一个吹足气的气球放在一块均匀布满细铁钉的钉床上, 然后在气球上铺一块木板,问同学们:“你觉得木板上放几个砝码气球会爆炸吗?”学生会猜一个、两个、五个……然后教师开始往木板上放砝码,放到第八个、九个、十个砝码时,气球还没破.然后教师把气球取出,放在只有一根钉子的木板上,再次放砝码,结果刚放到第二个钉子的时候,气球就被扎破了.这个时候教师提问:“为什么第一次放10个砝码气球没炸,而第二次只放两个砝码就扎破了?” 此时学生思维处于困惑之时,这继嵛誓芗し⒀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3.3情绪饱满,有鼓励性
教师应该面带微笑满怀信心地走进课堂,上课时应该满腔热情.教师提问时,要善于根据提问的内容,课堂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语气,不能使课堂所有提问都是同一语气.语调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富于变化.关键处要利用停顿、提高声调、缓慢一字一字说出、或拖长尾音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总之,要让提问语气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经调查研[JP3]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温情和善、有鼓励性的声调还是情有独钟的.
4耐心等待,及时回应问题
4.1留足时间,耐心等待
提出问题很重要,教师等待和倾听学生回答的耐心也同样重要.每个学生的能力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也不一样,需要时间进行解读,从中提取信息,展开思维,整理加工,进行新旧知的同化和整合等一系列过程才能找出答案.如果中间不留空隙,就自己回答或让思维较快的学生回答,必然会打断其余同学思路的进程.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当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留时间给其他学生消化;当师生得到问题的答案之后,要留时间给学生理解和判断问题的答案.等待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问题类型调整:提出高层次问题的等待时间较长,而低层次问题的等待时间较短.
4.2认真倾听,及时回应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倾听.教师认真倾听既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又可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当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注视学生,耐心关注学生的谈话内容,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倾听的同时,教师适当的表达自己对学生观点的态度.当学生的答案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粗鲁地打断学生,而是要等其发言结束后进行纠正.同时,教师应该组织全体同学倾听回答.这样,其他的学生可以在该同学的回答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完善自己的观点,进而使每个人都获得益处.
5审时度势,积极评价应答
学生回答问题后都会期待着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的行为不当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同学,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如果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只对了一部分,教师也要进行中肯的评价,对正确的要给予肯定,然后对错的部分要耐心引导学生更正或寻求正确的答案.
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对此表示肯定或提出表扬,指出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并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简单的、单一的“对”“错”“好”“坏”的评价方式,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方式.比如:“这个办法可行,但实际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个思路是对的,但细节上还有没有要改进或补充的?”“这个方案很不错,但在实施时要用什么样的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并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与想法.
6多做记录,反思提问行为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讲评课 有效性
一、初中物理试题讲评课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将“讲评”的概念定义为“讲述和评论”。讲评课是学生在完成考试或练习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解、点评,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总结经验、丰富体验、拓宽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和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
物理试题检测是对学生物理学习结果是否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试题评价方式的目的:通过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解决物理课堂教与学的问题。
二、初中物理试题讲评课的功能
试题讲评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提倡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1]。
1.诊断功能。高效的试题诊断有助于教师通过学生试题解答情况发现学生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解题的方法和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养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思维逻辑是否清晰、解题步骤是否完整等。教师在安排和设计习题时,应注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
2.激励功能。有效的激励必须建立在对学生解题过程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考试中哪些方面获得了提高,哪些能力得到了发展,还有多大提升空间。当然,教师讲评的同时要以适当的方式指出存在的不足,但应以鼓励、表扬和肯定为主,避免出现轻视、为难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出现。
3.发展功能。试题讲评不但要关注学生今天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明天的发展前景。试题讲评课好比是座加油站,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和前行。因此,试题讲评显然不能就题论题,而要对考查学生的知识进行延伸,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
4.示范功能。有的问题,学生心里知道答案是什么,却不知道如何表述[2]。在讲评课上,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物理试题,给出完整、简练、规范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模仿和学习。
三、初中物理试题讲评课的实施原则
1.及时性原则:考试结束后,学生思维和学习动机正处于热点,要趁热打铁,及时批改试卷和备课。
2.针对性原则:教师要通过试卷前期分析,针对试题症结“对症下药”。
3.激励性原则:激励应贯穿于整个讲评课的始终。
4.参与性原则:讲评不能一味地由教师叙述,要给学生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5.多样性原则:让学生、合作伙伴和教师等多主体参与讲评活动,
6.巩固性原则:讲评后要让学生进行二次答卷,对常犯错误和典型试题进行巩固提高。
四、初中物理讲评课有效性的策略
1.围绕试卷分析进行充分备课,落实好三维目标。教师备课时要围绕试题特点、考难点和易错易混点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归纳学生所犯的共性错误,找出错误的根源,并设计相应的补救措施。备课中要就讲评课落实好三维目标,因为三维目标是一节课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可能会造成学生发展的偏颇。
2.让学生自查、自纠、自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及时将试卷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和纠正做题中存在的错误,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展动力,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开发自主学习潜能。
3.组织学生互诊、互评、互讲,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能学习模式,该模式有利于营造平等、互助、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学习氛围。教师要学会放手,学会把所有问题放手给学生自己总结相关知识的得与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组织、指导作用,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长此以往,不但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错题收集与整理。试卷讲评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试卷自我分析与反思,对易错试题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类,把典型的错误试题收集在错题集中,分析出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答,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再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
5.注重试题拓展与研究。讲评课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考什么就只讲什么,而要把试题考查的知识向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延伸。由于考查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生发出来的命题取向却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需要把试题的拓展和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矫正补偿,及时巩固。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3。对于易错题要让其在练习中多次重复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当讲评间隔一段时间后,教师有必要再次对典型试题进行变式考查,以便让学生达到真正掌握的效果。
五、结语
试卷讲评是执行常规教学测试和全面实现检测功能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有效的试卷讲评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它对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答题中教与学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开展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意义
1.1物理课堂实验活动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物理课堂实验活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换为具体、形象的物理现象,给初中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难以理解的难点.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实验活动,单靠讲授抽象的物理规律和概念,教师很难将物理现象讲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初中学生在思维方式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具体的实验活动比抽象的讲授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2物理课堂实验活动能够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任何学生都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物理课堂实验活动具有形象、真实、生动等特点,很多实验现象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感知冲击.物理课堂实验活动比老师教授枯燥的知识更具吸引力,能够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物理课堂实验活动还能刺激学生的操作欲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参与到物理实验活动中来.物理课堂实验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的知识架构.
1.3物理课堂实验活动能够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方法
物理课堂实验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方法.相比教师的讲授,物理课堂实验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有效果.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试验能力.初中生在物理课堂实验活动中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操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在物理课堂实验活动中,对提出的物理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整个过程,学生思维都处于十分活跃的阶段,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新实验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也有显著作用.
(3)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物理思想.物理课堂实验活动是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和物理思想的重要方式,只有置身于实验,才能帮助学生领悟物理思想,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整个过程掺不得半点假,要求学生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必须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这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2影响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主要原因
随着物理课堂实验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很多实验问题都因为实验的设计问题或是实验教学条件不足,导致物理课堂实验效果不理想,这对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效率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物理课堂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实验准备不充分,实验成功率低
在物理课堂实验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必须进行精心的准备.充分的准备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基础,是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保障.某些教师不重视前期的实验准备工作,导致在实验演示中屡次出错或出现偏差,这不但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还会引起学生对实验的怀疑,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失去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要在实验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实验主题的设计、实验器具的准备等.
2.2实验操作不规范,总结表达不清楚
老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不标准,对仪器的操作不规范,实验操作的步骤不正确等,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与书本上的描述存在着极大的偏差,这也会导致物理课堂实验效果降低.比如在使用天平的过程中,某些老师为图方便直接用手取放砝码、拨码;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没有事先观察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的位置上等,都会造成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另外,有些老师在对实验结果的总结时,语言表达含糊不清,导致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不深刻,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习惯等方面极为不利.
2.3忽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老师在实验准备和操作阶段,忽视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也是影响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原因.不论是实验的准备阶段,还是老师的演示阶段,老师不能只顾着自己做,还要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尤其是实验的演示阶段.很多老师都忽视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害怕因为学生的参与导致实验出现偏差,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出现错误或是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学生只有在失败中才能获得教训,只有在失败中才能寻找到成功的方法.因此,老师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3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效果的主要措施
3.1改变教学观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课堂实验活动
要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效果,老师就必须将传统的“师本位”的观念彻底改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老师应该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交流.比如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实验或是让学生主导实验,老师从旁协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
3.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积极性
老师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开展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物理实验,老师从旁指导.通过类似的方法,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3.3改进教学仪器,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成功率
教学仪器的质量是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活动成功率的保证.老师要保证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成功率,就必须对可见度低、直观性差的实验仪器进行改造,以提高实验效果.同时,老师也要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简单教具代替或更新实验,以此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成功率,提高实验效果.
3.4改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技术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效果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不断应用于教育工作中.相对于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学生求知欲望极为强烈的年纪.通过多媒体技术改善教学手段,不但能够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效果,同时还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老师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要善用各种科学技术,改善教学手段,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
3.5增加趣味尝试,丰富物理课堂实验活动的内容和吸引力
一、提高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个原则
提问的目的性原则
为什么要问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目标: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
提问的启发性原则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使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
3提问的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有两方面: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4提问的新颖性原则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情境
5提问的全体性原则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应弃大多数学生而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
二、提高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把握课堂提问时机的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中的信息反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时提出问题一般说来,提问的最佳时机有:
(1)发问于教材的疑难之处
如学生没有疑问则设置疑点,即“制造矛盾”,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他们去思考,逐步引入佳境
(2)发问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
(3)发问于学生的思维受阻处
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的策略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1)激趣式提问
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
(2)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3)穷追不舍式提问
追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解释其算法原理”等穷追不舍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提问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挖掘知识信息间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套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4)新颖式提问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优化课堂提问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5)诱思式提问
诱思式提问注重诱导、注重思维纵向的延伸,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带入这种境界,引发学生探索、思考因此,诱思式提问要加强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当然,提问也要控制难度,保护学生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1)适当制造认知冲突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物理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切实了解并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2)营造民主氛围
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营造这一氛围,是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置,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
(3)鼓励提倡质疑
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是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办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让学生警觉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由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会问
(4)善于适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