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4 10:31: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流动资金计算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流动资金; 渠道管理; 需求预测
一、引言
流动资金预测是以历史数据和现实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流动资金的未来需要量所作的预计和推测,它是企业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组织业务活动、平衡调度企业内部资金的直接依据,也是企业财务预测的核心。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一旦存在资金短缺现象,就会积极地以各种方式、多渠道地吸纳资金,以供生产经营的需要,这就导致有些企业一味地吸纳资金,使大量资金呆滞于生产过程的各环节,造成资金浪费,从而降低了企业利润,而有些企业却因为融资困难面临破产的危险。笔者认为,流动资金不足或富余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吸纳流动资金前不能对自身资金的需要量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所导致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时没有科学地预测评价借款人的资金需求。因此,探讨企业对流动资金需要量的科学预测方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2月12日我国银监会了第1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将影响借款人流动资金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归结为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实际测算中,银监会提出的借款人经营活动流动资金需求预测参考公式如下:
流动资金需求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上述计算公式的假定是企业处于理想的最佳运转状态,即企业经营活动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企业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从理论上讲,该测算方法尚合理,能较有效地估算借款人主营业务的流动资金需求量,但是在实务当中采用该方法对流动资金需求量进行预测尚存在很多问题。
二、现行流动资金需求量预测方法的局限性
(一)流动资金项目涵盖不全面
《办法》把企业经营活动的流动资金按照要素简单地分为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三个部分,而没有考虑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经营性流动资金项目,造成该测算办法在测算基础上有失妥当。另外,这也使许多在其他应收账款中核算部分主营业务交易事项的企业所预测的流动资金需求量小于企业实际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的数额。
(二)不利于产业链中具有资金优势的企业有效利用其自有资金
测算公式中,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那些对上下游客户谈判能力强的企业,很可能由于占用了较多上下游企业的资金而使得自身的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负数,进而测算出的流动资金需求量为负值,按照《办法》“实贷实付”①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会认为企业不缺乏流动资金,为了防止企业擅自改变贷款用途或者挪用信贷资金便不会给这样的企业贷款。但在实际业务中,这样的企业往往是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虽然公式所测算的流动资金需求为负值,企业却很可能在营销渠道仍然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支持后续的业务发展,这时流动资金的总体预测就难以体现业务流程中单一渠道的资金需求,如果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到相关资金需求的信息,就会造成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同时出现资金短缺和资金浪费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资金运营的效率。
三、基于渠道的流动资金需求预测的方法
纵览近年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与流动资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2007)提出按照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将其进一步分为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库存商品+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在产品+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材料+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这种按渠道划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理念在组成项目及资金用途上都与《办法》提到的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相吻合,而且这种分类不仅能够涵盖企业各个流动资金项目,更能清晰地反映出流动资金在不同渠道上的分布状况。
根据以上分渠道管理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观点,结合我国银监会《办法》中规定的流动资金定量预测方法,笔者提出分渠道预测企业经营活动流动资金需求量的方法。
(一)预测企业各渠道的流动资金需求量
计算取得企业经营活动中各渠道的流动资金周转期②(包括营销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期),按照以下公式预测企业各渠道的流动资金需求量。
营销渠道流动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销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生产渠道流动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生产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采购渠道流动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采购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认为中国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当包括: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效益审计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等三个部分。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的特点是一般均可以直接运用价值量指标、实物量指标或劳动量指标反映其效益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表现是经济总量的增加。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初级阶段的现状,我们认为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构成:
1.成本降低率。是反映投资经济性的指标。成本降低率为负表示节约,说明投资具有经济性。计算方法是:
成本降低率=(某项投资的实际成本/该项投资的目标成本)×100%-1其中:目标成本=(商品预计价格×(1-税率)/1+成本利润率
2.投资回收期。是反映投资经济性的指标,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经济性越好。计算方法是:
投资回收期=(某项目的全部投资额/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净流入量)×100(%)
投资回收期也是反映投资效率的一项指标,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效率越高。
3.存货最优采购批量。是反映项目经营经济性的指标,最优采购批量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它说明的是在此数量上进行采购可以获得最低的采购费用。计算方法是:
最优采购批量=(2*某种存货每次订货采购费用*该种存货年生产的计划需要量/该单位存货的年储存保管费用)的根号
存货最优采购批量也是反映经营效率性的一项指标。该指标还有“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次数)”、“存货最优采购批量周转天数”和“年存货最优采购批量总成本”三个辅助指标,具体计算方法是:
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次数)=(某种存货生产的计划需要量/该存货的最优采购批量)
存货最优采购批量周转天数=(360/某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次数))
年存货最优采购总成本=(某存货最优采购批量/2)=该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每次订货费用
4.原材料利用率和原材料节约量。是反映经营经济性的两个指标。原材料利用率指标越高、原材料节约量指标负值越大,说明生产成本越低。计算方法是:
原材料利用率=(一定量商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总重量/生产该一定量商品所消耗原材料的总重量)×100%
原材料节约量=本期原材料消耗总量-(本期商品中原材料的实际数量/原材料的计划利用率)
5.流动资金周转率(次数)。是反映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流动资金周转率(次数)越快,说明经营效率越高。计算方法是:
流动资金周转率=(流动资金周转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流动资金周转额/期初流动资金余额+期末流动资金余额)
“流动资金周转期(天数)”是该指标的一个辅指标,周转期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360/流动资金周转率)
6.存货周转率。是尽映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存货周转率越快,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存货周转率=(一定时期商品的销售成本/同期平均存货成本)=(一定时期商品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存货周转天数”是该指标的一个辅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7.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该指标的一个辅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8.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劳动效率越高。计算方法是:
全员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的总产值(或总产量)/同一时期生产工人的平均人数)×100%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的总产值(或总产量)/同一时期生产工人的平均人数)×100%
应当注意,在实际运用时两指标应当结合起来使用。因为有时候虽然被审计单位的工人劳动生产率比较高,但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则会由于非生产人员过多而表现为不高甚至非常低的的现象。所以,应当将两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准确的说明被审计的实际生产效率的高低。
9.有效工时利用率(作业率)。是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有效工时利用率高,意味着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比较好,计算方法是:
有效工时利用率=(实际工时数(不包括加班加点工时数/出勤工时数)×100%
10.固定资产更新率和固定资产净值率。是反映固定资产稳定生产效率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的生产效率越稳定。计算方法是:
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固定资产更新的增加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土地的价值)-本期固定资产折旧/期末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土地的价值)×100%
11.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反映生产经营效果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高,说明经营效果越好。计算方法是:
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同一时期商品销售净收入)×100%
其中:商品销售净收入=商品-销售折让与折扣-销售退回
成本费用利润率=(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同一时期全部成本费用额)×100%
实际中两指标应当结合使用。
12.总资产报酬率。是反映资产运用效果的指标。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总资产的运用水平越好。计算方法是:
总资产报酬率=(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13.资本保值增值率。是反映资产所有者投资回报效果高低的指标。只有当该指标数值等于或大于100%时,才说明资产所有人的资产得到了保值或增值。计算方法是: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应当注意的是,当市场价格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当消除市场价格的变动对期初和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后再进行比较,否则该指标的确定没有实际意义。
14.资产负债率。是反映经营水平效果的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定的负债经营是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的,但是如果负债过多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应当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计算方法是: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15.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是反映宏观经济效果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为社会所做出的经济贡献越多。计算方法是: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其中:企业社会贡献总额是指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
、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性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的所得税及其他税金(不包括消费税)和净利润等。
需要说明的是:现行有关“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规定中是包括有“应交增值税”和“应交消费税”的。但是,因为上述两税的实际负税人是消费者而非纳税的企业,企业只是代收代交税者。所以我们认为它们不属于企业的社会贡献,不应包括在“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
二、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效益多数具有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的特点,因此生态效益审计评价多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由于生态效益常常不一定会增加社会总产品数量,所以生态效益往往表现为服务范围的扩大、环境质量的提高或恢复。我国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当本着“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大众普及”的原则,不宜照搬国外的现成模式。据此,我们认为我国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组成:
1.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是反映生态效益项目投资经济性的指标。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为负且越大,说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越好。计算方法是:
计划资资金节约率=(某项生态效益项目的实际投资额/该项生态效益项目的计划投资额)×100%-1
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计划投资额应当是具有科学依据并经过充分论证的。
2.投资回收期。是反映生态效益项目投资经济性的指标。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越好。计算方法是:
投资回收期=(某项目的全部投资额/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净流入量)×100%
3.光能利用率。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积累的化学潜能与同期投入该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之间的比例,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的指标。光能利用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作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能)×100%=(作物的产量(克/厘米[2])×1克作物于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17782焦尔/厘米[2])/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能)
4.森林覆盖率。指绿色植被(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等)的覆盖状况,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森林覆盖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森林覆盖率=(成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5.能量投入产出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的指标。能量投入产出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能量投入产出率=(总产出能量/人工投入总能量)×100%
投入(或产出)能量=投入(或产出)的能量(焦耳)×f(能量折算系数)见表1.
6.土壤有机质含量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果性的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土壤有机质含量率=(一定厚度体积中土壤内有机质的含量/同一厚度体积土壤的总重量)×100%
7.水土保持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它有水土流失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率两个具体指标,水土流失率越低、治理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水土流失率=(一定时期水土流失面积/同期土地总面积)×100%
水土治理率=(已经得到治理的水土面积/水土流失总面积)×100%
8.土壤沙化治理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土壤沙化治理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土壤沙化治理率=(已经得到治理的沙化面积/沙化总面积)×100%
9.盐碱地治理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盐碱地治理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盐碱地治理率=(已经得到治理的盐碱地面积/盐碱耕地总面积)×100%
10.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系数。是反映生态效益效果性的指标。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系数越高,表明生态的良性循环能力越强,生态效益的效果越明显。计算方法是:
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系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
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是指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产30%以上的耕地面积。
11.环境污染治理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果性和效率性的指标。它由“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废水处理达标率”、“废气处理达标率”和“废渣处理达标率”等四个具体指标构成,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反映着生态环境的治理情况(指标数值越高,说明环境治理的效果越好)。具体计算方法是: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某地区企业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地方)标准的项目数(个)/同一地区考核的全部项目数(个))×100%
废水处理达标率=(一定时期已经处理达标(或利用)的废水数量(吨)/同期废水总量(吨))×100%
废气处理达标率=(一定时期已经处理达标(或利用)的废气数量(吨)/同期废气总量(立方米))×100%
废渣处理达标率=(一定时期已经处理达标(或利用)的废渣数量(吨)/同期废渣总量(吨))×100%
三、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具有相同的特点,即多数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因此社会效益审计评价也多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并多表现为服务范围和质量的提高或改善。我国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同样应当本着“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大众普及”的原则,不宜照搬国外的现成模式。据此,我们认为我国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组成:
1.资金节约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资金节约率为负数且越大,说明公共项目建设的成本越低,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资金节约率=(某项项目竣工决算总额/该项项目预算总额)×100%-1
2.工期计划完成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工期计划完成率小于1(100%),说明公共项目投资建设的速度越快,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工期计划完成率=(某项项目实际验收工工期/该项目计划工期)×100%
3.植被覆盖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植被覆盖率越高,说明公共项目的环保效果越好,效率越高,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植被覆盖率=(一定区域内植被
总面积/同一区域内土地总面积)×100%
4.公共设施增长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公共设施增长率越快,说明社会的服务越强,社会效益越好。公共设施增长率一般由以下具体指标组成,各自的计算方法是:
城市标准道路增长率=(报告年城市标准道路里程数/对比年城市标准道路里程数)×100%-1城市公交营运线路增长率=(报告年城市公交营运线路数/对比年城市公交营运线路数)×100%-1人均绿地拥有量增长率=(报告年人均绿地拥有面积/对比的上人均绿地拥有面积)×100%-1教育经费增长率=(某地区报告年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同一地区对比年教育经费支出总额)×100%-1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提高率=(报告年政府部门某项工作平均办理时间/对比年政府部门同样工作平均办理时间)×100%-1每万人拥有病床数的增长率=(报告年财政投入在公益性事业上的经费总额/报告年GDP总额)×100%
5.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是反映社会效益效果性的指标。公益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越大,说明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资金投资越多,政府对公益性事业越重视,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比重=(某地区报告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数量/同一地区对比年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拥有的病床数量)×100%-1
6.适龄群体就业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适龄群体就业率高,说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安定,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计算方法是:
适龄群体就业率=(适龄群体中已经就业的人数/适龄群体的全部人数)×100%
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是适龄群体就业率的反指标。适龄群体失业率低,说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安定,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计算方法是:
适龄群体失业率=(适龄群体中失业人员数(含长期待岗人员)/适龄群体的全部人员)×100%
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的变化,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人民接受教育的状况,是其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是否稳定、健康的晴雨表。计算方法是:
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全部人员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接受中等教育人数;接受小学教育人数;未接受教育的人数)。
项目投资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项目投资这一章也就成了财务管理考试的重点章节,每年分数均超过10分,许多客观题出自于这一章,而且年年都有计算题和综合题的考点。因此,要求考生要全面理解、掌握本章的有关内容。本章计算题和综合题的考点主要集中在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运用上。
一、项目投资概述
项目投资的含义如下:
二、重要考点
【考点一】项目计算期构成和资金构成内容
(一)项目计算期构成
(二)原始投资额和投资总额的内容
1.原始投资额的含义:原始投资额是反映项目所需现实资金水平的价值指标,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项内容。
(1)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开办费投资。
(2)流动资金投资:运营资金投资或垫支流动资金。
2.投资总额的含义:投资总额是反映投资总体规模的价值指标,是原始投资额与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之和。
【考点二】现金流量的含义
(一)现金流量的含义
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各项现金的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统称。
1.针对特定投资项目,不是针对特定的会计期间。
2.内容既包括流入量,也包括流出量,是流入和流出的统称。
3.现金流量是广义的,不仅包括货币资金,而且包括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
(二)现金流量的构成
(三)确定现金流量的假设
【考点三】现金流量的内容及其估算
(一)现金流量的内容
现金流量的构成: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
不同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构成内容有一定的差异,又可分为:
上述不同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流出基本一致,只是完整的工业投资项目多了无形资产、开办费等的投资以及流动资金的垫支。
注意:在考虑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出售旧设备购买新设备的时候,要对出售旧设备涉及现金的流入和投资新设备现金的流出进行比较,主要考虑差量的流量。
【考点四】净现金流量的确定
(一)净现金流量NCF的含义
净现金流量是指项目计算期内由每年现金流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
(二)净现金流量NCF的确定
净现金流量=该年现金的流入量-该年现金流出量
【考点五】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计算
(一)静态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1.静态投资回收期
(1)静态投资回收期指以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2)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计算方法
①公式法:
计算公式:
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
=原始投资总额/投产后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公式法应用的条件:项目投产后开头若干年内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必须相等,且这些年内经营的净现金流量之和应大于或等于原始投资总额。
②列表法: 先列表计算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然后再来利用下述公式。
③决策标准:投资项目回收期越短越好。在进行评价时,应将各方案的回收期与基准回收期(含建设期的基准回收期通常为项目计算期的一半;不含建设期的基准回收期通常为经营期的一半)进行对比,只有投资回收期小于或等于基准回收期的方案才是可行方案,否则为不可行。
④指标类型:是一个非折现、绝对量指标,是次要指标。
2.投资利润率
(1)计算公式:投资利润率=经营期年平均利润率/投资总额
不考虑建设期,投资总额是原始投资与资本化利息之和。没有用现金流量,而用的是会计利润。
(2)决策标准:投资项目的投资利润率越高越好,只有当投资方案的投资利润率大于无风险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收益率时,该方案才是可行方案。
(3)指标类型:是一个非折现、绝对量正指标,是辅助评价指标。
(二)动态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1.净现值(NPV)
(1)含义:通俗地讲:净现值是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
(2)计算
基本公式:NPV=投产后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总额
(3)折现率的确定
(4)净现值指标计算的插入函数法
注意:设计人员不承认0点的现金流量,只承认第一期的流量。因此,流量都向后推了一期,Excel计算出来的净现值需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净现值才是真正的净现值。调整公式如下:
调整后的净现值=按插入法求得的净现值×(1+i)
(5)决策原则:NPV≥0
2.净现值率(NPVR)
(1)含义:净现值率是反映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的比率。
(2)计算公式:
NPVR=(投产后各年现金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总额)/原始投资现值总和
(3)决策原则:NPVR≥0
3.获利指数(PI)
(1)含义:获利指数是指投产后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设定折现率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之比。
(2)计算公式:
PI=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3)决策原则:PI≥1
4.内部收益率(IRR)
(1)含义: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即能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2)内部收益率指标的计算:
即找到NPV=0时的贴现率
①特殊条件下的简便算法
需要满足的条件:项目的全部投资均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建设起点,净现金流量等于原始投资的负值;投产后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第1至第n期每期净现金流量符合普通年金的形式。
计算: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表,然后通过内插法求出内含报酬率。
②一般情况下:逐步测试法
计算步骤:首先通过逐步测试,找到使净现值数额一个大于0、一个小于0两个净现值数和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贴现率,并且使这两个数最为接近,然后通过内插法求出内含报酬率。
【考点六】独立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主要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含报酬率
次要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
辅助指标:投资利润率
可行性评价:
(一)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条件:主要指标、次要指标、辅助指标均满足。
(二)完全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条件:主要指标、次要指标、辅助指标都不满足。
(三)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条件:主要指标处于可行区间,次要指标、辅助指标处于不可行区间。
(四)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的条件:主要指标处于不可行区间,次要指标、辅助指标处于可行区间。
【考点七】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一)多个互斥方案比较决策的含义:指采纳方案组中的某一方案,就会自动排斥这组方案中的其他方案。
(二)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的优选原则
1.当原始投资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同时,可以选择净现值大的方案。
2.当原始投资相同,项目计算期不相同时,可以选择净现值率大的方案。
3.原始投资额不同,计算期相同时,选择用差额内部收益率。
差额内部收益率 当IRR≥ic时,选择原始投资额较大的方案。
(IRR)当IRR≤ic时,选择原始投资额较小的方案。
ic是预定的折现率
结论:差额内部收益率确定方法与内部收益率的确定方法完全相同,只不过是根据NCF(差量的净现金流量)来进行计算的。
4.原始投资额不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时
【考点八】多项目组合决策
总体原则:在主要考虑投资效益的条件下,多方案比较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能否保证在充分利用资金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净现值总量。
计算诀窍:按NPVR排序,可以帮助快速找到答案。
(三)难点分析
【难点一】净现金流量NCF的简算公式
1.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方法
(1)建设期净现金流量=原始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
(2)经营期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所得税
=营业利润-(折旧-摊销-利息)-所得税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
(3)终结点净现金流量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回收垫支的流动资金+回收固定资产残值
2.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
(2)经营期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所得税
=营业利润-(折旧-摊销-利息)-所得税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
(3)终结净现金流量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回收垫支的流动资金+回收固定资产残值
3.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方法
(1)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确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2)差量净现金流量的确定
注意:
第一,本部分所计算的净现金流量均为差额净现金流量,某年的差额净现金流量应等于该年购置新设备方案的净现金流量与继续使用旧设备方案的净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假设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设期内全部投入,且不需要追加流动资金投资,则建设期内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①若有建设期时
②若无建设期时
NCF0=-差量原始投资=-(新设备投资-旧设备的变价净收入)
经营期第一年NCF1=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减税
经营期其他年度NCF=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
终结NCF=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净残值
【难点二】动态指标之间的关系
1.相同点
(1)评价方案可行与否的结论是一致的。
(2)考虑了项目计算期全部现金流流量。
(3)考虑了时间价值。
(4)都受建设期长短、回收额有无以及现金流量大小的影响。
(5)都是正指标(投资回收期是反指标)。
2.不同点
(1)净现值是绝对数指标,不能反映投入产出的比较。
(2)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是相对数指标,反映投入产出的比较。
(3)净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指标大小受贴现率的影响(反向),不能从动态角度反映项目本身能达到的报酬率。
(4)内含报酬率指标大小不受贴现率的影响,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项目本身所能达到的报酬率。
【难点三】原始投资额不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时的决策方法及决策原则
1.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年等额净回收额=NPV×1/(P/A,ic,n)
原理:将净现值(NPV)平均到每一年中,如同求年金一样。
2.计算期统一法
(1)方案重复法(最小公倍数法)
用最小公倍数法将计算期不同方案的计算期调整为同样长。
(2)最短计算期法
先求年等额回收额,再将最短计算期内各方案的净现值求出来。
【难点四】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1.计算净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的计算步骤
(1)计算项目计算期
(2)确定固定资产原值
(3)计算经营期的净利润(现计算各年折旧、摊销、利息)
(4)得出各时点净现金流
2.计算评价指标
(一)要注重财务决策分析。酒店的经营决策是关系到企业总体发展方向和重要经营活动的决策,如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价格水平、成本目标、盈利目标等。它牵涉到酒店的资金、成本和利润等重要的财务指标。如果决策正确,就能使酒店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决策失误,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倒闭。酒店总经理在作出经营决策前,应由总会计师对各项决策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经济分析,选择最优方案,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决策经济效益。总会计师应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综合性强、联系面广和信息反馈灵敏的长处,建立起一套财务决策分析系统。
(二)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现代酒店成本费用管理是饭店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控制成本费用的开支、减少酒店的资金占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酒店提高利润水平的关键。因此,加强酒店成本费用的管理至关重要。酒店房间数目的固定性,决定了酒店销售量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酒店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是要降低各种成本。成本管理的难点是饮食成本管理,可以用计算机辅助计算。计算的中心是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率和销售实际毛利率,利用应耗用的营业成本和实际耗用的营业成本的差额来分析成本管理的效绩。
(三)充分发挥财务控制作用。传统的酒店财务管理一般侧重于核算管理,而忽视了财务的调控管理。例如,有的财务经理常常是总经理签字同意的就全力办理,从不考虑正确与否。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每个决策都正确,相关部门必须当好参谋,提供领导决策的依据。所以一张采购单,必须先经过部门经理、财务总监审核签字后,总经理才能最后签字。缺一不可,否则,决策中会有失误发生。现代酒店财务管理则强调财务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会计的核算,而更重要的是财务的控制作用。对食品、物品的进货价格进行严格控制,财务总监搞好经常性市场调研,没有财务总监的批准不能随意采购。
(四)分级管理固定资产。酒店固定资产应由总经理亲自来抓,具体由总会计师负责,实行归口分级管理固定资产,把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权限与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使用单位,如将机器设备归口给工程部门管理,客房家具、电器归口给客房部门管理,杨归口给餐饮部门管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部门负责落实到班组个人,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班组及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使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制,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协助各归口分管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各项基础工作,组织财产清查,正确核定固定资金的需要量,组织固定资金的核算和分析。
(五)归口管理流动资金。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实行流动资金的归口分级管理,如储备资金归口采购供应部门管理,在用餐具归口餐饮部门管理,在用棉织品归口洗衣房管理等,建立健全流动资金的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流动资金的统筹安排和平衡调节,加速流动资金周转,以保证完成流动资金定额和流动资金计划。
(六)科学制定物资供应方案。酒店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企业,它所需的原材料、物料用品、低值易耗品、商品等品种繁多、规格复杂、质量要求高;而且酒店为了保持其规格水准,大量的经营物资都要委托外单位特别制作,如客房用的毛巾、浴巾,餐厅用的瓷器等都标有店徽店名,需要从特殊的渠道采购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总会计师应领导采购供应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物资供应方案,既要保证酒店经营所需要的材料物资按时供应,又要避免增加库存费用和积压流动资金。
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一经确定,参建各方都要围绕着这一目标开展工作,工程造价控制就蕴含在项目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中。长期以来,工程项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投资失控,结算>预算>概算>估算的情况比比皆是,从投资估算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标收集、编制、发行的时限性。在前面所提及的公式部分数据一定要注意它的时效性,因为指标的收集、编制、发行都有时限要求。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款的最低周转天数,并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此外,在不同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应按不同的生产负荷所需的各项费用金额,分别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计算,而不能直接按照100%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承压生产负荷百分比求的;最后还应该考虑不同时期汇率变化对涉外建设项目动态投资的影响及计算方法。因此要使用最新的数据,同时使用数据的来源应尽量可靠。
2政策、法规的不了解。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建筑市场的壁垒已被打破,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企业逐年增多。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因地区和行业的差别而有所不同,致使一些跨地区跨行业承担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不甚了解工程所在地或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在实际编制工程造价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所以,应当通过对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
3建设地点选址不当。建设地点的选择,对建设项目投资的总额,效益的影响都是非常关键的。代征地的比重增大,相应的征地及拆迁费也增多;拆迁量的增加,拆迁补偿费和安置费也相对较多。因此,对代征地的调查必须在立项前加以足够重视,对拆迁量调查足够细致,否则将造成大幅度的追加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