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4 10:31: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流动资金计算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流动资金; 渠道管理; 需求预测
一、引言
流动资金预测是以历史数据和现实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流动资金的未来需要量所作的预计和推测,它是企业控制货币资金收支、组织业务活动、平衡调度企业内部资金的直接依据,也是企业财务预测的核心。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一旦存在资金短缺现象,就会积极地以各种方式、多渠道地吸纳资金,以供生产经营的需要,这就导致有些企业一味地吸纳资金,使大量资金呆滞于生产过程的各环节,造成资金浪费,从而降低了企业利润,而有些企业却因为融资困难面临破产的危险。笔者认为,流动资金不足或富余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吸纳流动资金前不能对自身资金的需要量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所导致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时没有科学地预测评价借款人的资金需求。因此,探讨企业对流动资金需要量的科学预测方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2月12日我国银监会了第1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将影响借款人流动资金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归结为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实际测算中,银监会提出的借款人经营活动流动资金需求预测参考公式如下:
流动资金需求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上述计算公式的假定是企业处于理想的最佳运转状态,即企业经营活动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企业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从理论上讲,该测算方法尚合理,能较有效地估算借款人主营业务的流动资金需求量,但是在实务当中采用该方法对流动资金需求量进行预测尚存在很多问题。
二、现行流动资金需求量预测方法的局限性
(一)流动资金项目涵盖不全面
《办法》把企业经营活动的流动资金按照要素简单地分为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三个部分,而没有考虑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经营性流动资金项目,造成该测算办法在测算基础上有失妥当。另外,这也使许多在其他应收账款中核算部分主营业务交易事项的企业所预测的流动资金需求量小于企业实际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的数额。
(二)不利于产业链中具有资金优势的企业有效利用其自有资金
测算公式中,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那些对上下游客户谈判能力强的企业,很可能由于占用了较多上下游企业的资金而使得自身的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负数,进而测算出的流动资金需求量为负值,按照《办法》“实贷实付”①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会认为企业不缺乏流动资金,为了防止企业擅自改变贷款用途或者挪用信贷资金便不会给这样的企业贷款。但在实际业务中,这样的企业往往是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虽然公式所测算的流动资金需求为负值,企业却很可能在营销渠道仍然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支持后续的业务发展,这时流动资金的总体预测就难以体现业务流程中单一渠道的资金需求,如果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到相关资金需求的信息,就会造成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同时出现资金短缺和资金浪费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企业资金运营的效率。
三、基于渠道的流动资金需求预测的方法
纵览近年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进行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与流动资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2007)提出按照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将其进一步分为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库存商品+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在产品+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材料+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这种按渠道划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理念在组成项目及资金用途上都与《办法》提到的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相吻合,而且这种分类不仅能够涵盖企业各个流动资金项目,更能清晰地反映出流动资金在不同渠道上的分布状况。
根据以上分渠道管理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观点,结合我国银监会《办法》中规定的流动资金定量预测方法,笔者提出分渠道预测企业经营活动流动资金需求量的方法。
(一)预测企业各渠道的流动资金需求量
计算取得企业经营活动中各渠道的流动资金周转期②(包括营销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期、采购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期),按照以下公式预测企业各渠道的流动资金需求量。
营销渠道流动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销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生产渠道流动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生产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采购渠道流动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采购渠道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认为中国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当包括: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效益审计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等三个部分。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的特点是一般均可以直接运用价值量指标、实物量指标或劳动量指标反映其效益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表现是经济总量的增加。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初级阶段的现状,我们认为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构成:
1.成本降低率。是反映投资经济性的指标。成本降低率为负表示节约,说明投资具有经济性。计算方法是:
成本降低率=(某项投资的实际成本/该项投资的目标成本)×100%-1其中:目标成本=(商品预计价格×(1-税率)/1+成本利润率
2.投资回收期。是反映投资经济性的指标,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经济性越好。计算方法是:
投资回收期=(某项目的全部投资额/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净流入量)×100(%)
投资回收期也是反映投资效率的一项指标,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效率越高。
3.存货最优采购批量。是反映项目经营经济性的指标,最优采购批量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它说明的是在此数量上进行采购可以获得最低的采购费用。计算方法是:
最优采购批量=(2*某种存货每次订货采购费用*该种存货年生产的计划需要量/该单位存货的年储存保管费用)的根号
存货最优采购批量也是反映经营效率性的一项指标。该指标还有“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次数)”、“存货最优采购批量周转天数”和“年存货最优采购批量总成本”三个辅助指标,具体计算方法是:
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次数)=(某种存货生产的计划需要量/该存货的最优采购批量)
存货最优采购批量周转天数=(360/某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次数))
年存货最优采购总成本=(某存货最优采购批量/2)=该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每次订货费用
4.原材料利用率和原材料节约量。是反映经营经济性的两个指标。原材料利用率指标越高、原材料节约量指标负值越大,说明生产成本越低。计算方法是:
原材料利用率=(一定量商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总重量/生产该一定量商品所消耗原材料的总重量)×100%
原材料节约量=本期原材料消耗总量-(本期商品中原材料的实际数量/原材料的计划利用率)
5.流动资金周转率(次数)。是反映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流动资金周转率(次数)越快,说明经营效率越高。计算方法是:
流动资金周转率=(流动资金周转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流动资金周转额/期初流动资金余额+期末流动资金余额)
“流动资金周转期(天数)”是该指标的一个辅指标,周转期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360/流动资金周转率)
6.存货周转率。是尽映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存货周转率越快,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存货周转率=(一定时期商品的销售成本/同期平均存货成本)=(一定时期商品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存货周转天数”是该指标的一个辅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7.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该指标的一个辅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8.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劳动效率越高。计算方法是:
全员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的总产值(或总产量)/同一时期生产工人的平均人数)×100%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的总产值(或总产量)/同一时期生产工人的平均人数)×100%
应当注意,在实际运用时两指标应当结合起来使用。因为有时候虽然被审计单位的工人劳动生产率比较高,但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则会由于非生产人员过多而表现为不高甚至非常低的的现象。所以,应当将两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准确的说明被审计的实际生产效率的高低。
9.有效工时利用率(作业率)。是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有效工时利用率高,意味着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比较好,计算方法是:
有效工时利用率=(实际工时数(不包括加班加点工时数/出勤工时数)×100%
10.固定资产更新率和固定资产净值率。是反映固定资产稳定生产效率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的生产效率越稳定。计算方法是:
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固定资产更新的增加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土地的价值)-本期固定资产折旧/期末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土地的价值)×100%
11.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反映生产经营效果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高,说明经营效果越好。计算方法是:
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同一时期商品销售净收入)×100%
其中:商品销售净收入=商品-销售折让与折扣-销售退回
成本费用利润率=(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同一时期全部成本费用额)×100%
实际中两指标应当结合使用。
12.总资产报酬率。是反映资产运用效果的指标。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总资产的运用水平越好。计算方法是:
总资产报酬率=(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13.资本保值增值率。是反映资产所有者投资回报效果高低的指标。只有当该指标数值等于或大于100%时,才说明资产所有人的资产得到了保值或增值。计算方法是: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应当注意的是,当市场价格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当消除市场价格的变动对期初和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后再进行比较,否则该指标的确定没有实际意义。
14.资产负债率。是反映经营水平效果的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定的负债经营是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的,但是如果负债过多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应当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计算方法是: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15.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是反映宏观经济效果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为社会所做出的经济贡献越多。计算方法是: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其中:企业社会贡献总额是指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
、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性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的所得税及其他税金(不包括消费税)和净利润等。
需要说明的是:现行有关“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规定中是包括有“应交增值税”和“应交消费税”的。但是,因为上述两税的实际负税人是消费者而非纳税的企业,企业只是代收代交税者。所以我们认为它们不属于企业的社会贡献,不应包括在“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
二、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效益多数具有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的特点,因此生态效益审计评价多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由于生态效益常常不一定会增加社会总产品数量,所以生态效益往往表现为服务范围的扩大、环境质量的提高或恢复。我国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当本着“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大众普及”的原则,不宜照搬国外的现成模式。据此,我们认为我国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组成:
1.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是反映生态效益项目投资经济性的指标。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为负且越大,说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越好。计算方法是:
计划资资金节约率=(某项生态效益项目的实际投资额/该项生态效益项目的计划投资额)×100%-1
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计划投资额应当是具有科学依据并经过充分论证的。
2.投资回收期。是反映生态效益项目投资经济性的指标。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越好。计算方法是:
投资回收期=(某项目的全部投资额/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净流入量)×100%
3.光能利用率。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积累的化学潜能与同期投入该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之间的比例,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的指标。光能利用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作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能)×100%=(作物的产量(克/厘米[2])×1克作物于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17782焦尔/厘米[2])/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能)
4.森林覆盖率。指绿色植被(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等)的覆盖状况,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森林覆盖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森林覆盖率=(成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5.能量投入产出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的指标。能量投入产出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能量投入产出率=(总产出能量/人工投入总能量)×100%
投入(或产出)能量=投入(或产出)的能量(焦耳)×f(能量折算系数)见表1.
6.土壤有机质含量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果性的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土壤有机质含量率=(一定厚度体积中土壤内有机质的含量/同一厚度体积土壤的总重量)×100%
7.水土保持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它有水土流失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率两个具体指标,水土流失率越低、治理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水土流失率=(一定时期水土流失面积/同期土地总面积)×100%
水土治理率=(已经得到治理的水土面积/水土流失总面积)×100%
8.土壤沙化治理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土壤沙化治理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土壤沙化治理率=(已经得到治理的沙化面积/沙化总面积)×100%
9.盐碱地治理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盐碱地治理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盐碱地治理率=(已经得到治理的盐碱地面积/盐碱耕地总面积)×100%
10.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系数。是反映生态效益效果性的指标。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系数越高,表明生态的良性循环能力越强,生态效益的效果越明显。计算方法是:
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系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
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是指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产30%以上的耕地面积。
11.环境污染治理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果性和效率性的指标。它由“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废水处理达标率”、“废气处理达标率”和“废渣处理达标率”等四个具体指标构成,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反映着生态环境的治理情况(指标数值越高,说明环境治理的效果越好)。具体计算方法是: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某地区企业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地方)标准的项目数(个)/同一地区考核的全部项目数(个))×100%
废水处理达标率=(一定时期已经处理达标(或利用)的废水数量(吨)/同期废水总量(吨))×100%
废气处理达标率=(一定时期已经处理达标(或利用)的废气数量(吨)/同期废气总量(立方米))×100%
废渣处理达标率=(一定时期已经处理达标(或利用)的废渣数量(吨)/同期废渣总量(吨))×100%
三、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具有相同的特点,即多数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因此社会效益审计评价也多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并多表现为服务范围和质量的提高或改善。我国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同样应当本着“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大众普及”的原则,不宜照搬国外的现成模式。据此,我们认为我国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组成:
1.资金节约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资金节约率为负数且越大,说明公共项目建设的成本越低,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资金节约率=(某项项目竣工决算总额/该项项目预算总额)×100%-1
2.工期计划完成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工期计划完成率小于1(100%),说明公共项目投资建设的速度越快,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工期计划完成率=(某项项目实际验收工工期/该项目计划工期)×100%
3.植被覆盖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植被覆盖率越高,说明公共项目的环保效果越好,效率越高,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植被覆盖率=(一定区域内植被
总面积/同一区域内土地总面积)×100%
4.公共设施增长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公共设施增长率越快,说明社会的服务越强,社会效益越好。公共设施增长率一般由以下具体指标组成,各自的计算方法是:
城市标准道路增长率=(报告年城市标准道路里程数/对比年城市标准道路里程数)×100%-1城市公交营运线路增长率=(报告年城市公交营运线路数/对比年城市公交营运线路数)×100%-1人均绿地拥有量增长率=(报告年人均绿地拥有面积/对比的上人均绿地拥有面积)×100%-1教育经费增长率=(某地区报告年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同一地区对比年教育经费支出总额)×100%-1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提高率=(报告年政府部门某项工作平均办理时间/对比年政府部门同样工作平均办理时间)×100%-1每万人拥有病床数的增长率=(报告年财政投入在公益性事业上的经费总额/报告年GDP总额)×100%
5.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是反映社会效益效果性的指标。公益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越大,说明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资金投资越多,政府对公益性事业越重视,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比重=(某地区报告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数量/同一地区对比年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拥有的病床数量)×100%-1
6.适龄群体就业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适龄群体就业率高,说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安定,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计算方法是:
适龄群体就业率=(适龄群体中已经就业的人数/适龄群体的全部人数)×100%
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是适龄群体就业率的反指标。适龄群体失业率低,说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安定,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计算方法是:
适龄群体失业率=(适龄群体中失业人员数(含长期待岗人员)/适龄群体的全部人员)×100%
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的变化,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人民接受教育的状况,是其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是否稳定、健康的晴雨表。计算方法是:
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全部人员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接受中等教育人数;接受小学教育人数;未接受教育的人数)。
项目投资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项目投资这一章也就成了财务管理考试的重点章节,每年分数均超过10分,许多客观题出自于这一章,而且年年都有计算题和综合题的考点。因此,要求考生要全面理解、掌握本章的有关内容。本章计算题和综合题的考点主要集中在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运用上。
一、项目投资概述
项目投资的含义如下:
二、重要考点
【考点一】项目计算期构成和资金构成内容
(一)项目计算期构成
(二)原始投资额和投资总额的内容
1.原始投资额的含义:原始投资额是反映项目所需现实资金水平的价值指标,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项内容。
(1)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开办费投资。
(2)流动资金投资:运营资金投资或垫支流动资金。
2.投资总额的含义:投资总额是反映投资总体规模的价值指标,是原始投资额与建设期资本化利息之和。
【考点二】现金流量的含义
(一)现金流量的含义
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各项现金的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统称。
1.针对特定投资项目,不是针对特定的会计期间。
2.内容既包括流入量,也包括流出量,是流入和流出的统称。
3.现金流量是广义的,不仅包括货币资金,而且包括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
(二)现金流量的构成
(三)确定现金流量的假设
【考点三】现金流量的内容及其估算
(一)现金流量的内容
现金流量的构成: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
不同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构成内容有一定的差异,又可分为:
上述不同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流出基本一致,只是完整的工业投资项目多了无形资产、开办费等的投资以及流动资金的垫支。
注意:在考虑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出售旧设备购买新设备的时候,要对出售旧设备涉及现金的流入和投资新设备现金的流出进行比较,主要考虑差量的流量。
【考点四】净现金流量的确定
(一)净现金流量NCF的含义
净现金流量是指项目计算期内由每年现金流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
(二)净现金流量NCF的确定
净现金流量=该年现金的流入量-该年现金流出量
【考点五】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计算
(一)静态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1.静态投资回收期
(1)静态投资回收期指以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2)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计算方法
①公式法:
计算公式:
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
=原始投资总额/投产后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
公式法应用的条件:项目投产后开头若干年内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必须相等,且这些年内经营的净现金流量之和应大于或等于原始投资总额。
②列表法: 先列表计算各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然后再来利用下述公式。
③决策标准:投资项目回收期越短越好。在进行评价时,应将各方案的回收期与基准回收期(含建设期的基准回收期通常为项目计算期的一半;不含建设期的基准回收期通常为经营期的一半)进行对比,只有投资回收期小于或等于基准回收期的方案才是可行方案,否则为不可行。
④指标类型:是一个非折现、绝对量指标,是次要指标。
2.投资利润率
(1)计算公式:投资利润率=经营期年平均利润率/投资总额
不考虑建设期,投资总额是原始投资与资本化利息之和。没有用现金流量,而用的是会计利润。
(2)决策标准:投资项目的投资利润率越高越好,只有当投资方案的投资利润率大于无风险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收益率时,该方案才是可行方案。
(3)指标类型:是一个非折现、绝对量正指标,是辅助评价指标。
(二)动态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1.净现值(NPV)
(1)含义:通俗地讲:净现值是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
(2)计算
基本公式:NPV=投产后各年现金流量的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总额
(3)折现率的确定
(4)净现值指标计算的插入函数法
注意:设计人员不承认0点的现金流量,只承认第一期的流量。因此,流量都向后推了一期,Excel计算出来的净现值需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净现值才是真正的净现值。调整公式如下:
调整后的净现值=按插入法求得的净现值×(1+i)
(5)决策原则:NPV≥0
2.净现值率(NPVR)
(1)含义:净现值率是反映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的比率。
(2)计算公式:
NPVR=(投产后各年现金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总额)/原始投资现值总和
(3)决策原则:NPVR≥0
3.获利指数(PI)
(1)含义:获利指数是指投产后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设定折现率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之比。
(2)计算公式:
PI=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3)决策原则:PI≥1
4.内部收益率(IRR)
(1)含义: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即能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2)内部收益率指标的计算:
即找到NPV=0时的贴现率
①特殊条件下的简便算法
需要满足的条件:项目的全部投资均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建设期为零建设起点,净现金流量等于原始投资的负值;投产后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第1至第n期每期净现金流量符合普通年金的形式。
计算: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表,然后通过内插法求出内含报酬率。
②一般情况下:逐步测试法
计算步骤:首先通过逐步测试,找到使净现值数额一个大于0、一个小于0两个净现值数和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贴现率,并且使这两个数最为接近,然后通过内插法求出内含报酬率。
【考点六】独立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主要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含报酬率
次要指标:静态投资回收期
辅助指标:投资利润率
可行性评价:
(一)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条件:主要指标、次要指标、辅助指标均满足。
(二)完全不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条件:主要指标、次要指标、辅助指标都不满足。
(三)基本具备财务可行性的条件:主要指标处于可行区间,次要指标、辅助指标处于不可行区间。
(四)基本不具备财务可行的条件:主要指标处于不可行区间,次要指标、辅助指标处于可行区间。
【考点七】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一)多个互斥方案比较决策的含义:指采纳方案组中的某一方案,就会自动排斥这组方案中的其他方案。
(二)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的优选原则
1.当原始投资相同且项目计算期相同时,可以选择净现值大的方案。
2.当原始投资相同,项目计算期不相同时,可以选择净现值率大的方案。
3.原始投资额不同,计算期相同时,选择用差额内部收益率。
差额内部收益率 当IRR≥ic时,选择原始投资额较大的方案。
(IRR)当IRR≤ic时,选择原始投资额较小的方案。
ic是预定的折现率
结论:差额内部收益率确定方法与内部收益率的确定方法完全相同,只不过是根据NCF(差量的净现金流量)来进行计算的。
4.原始投资额不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时
【考点八】多项目组合决策
总体原则:在主要考虑投资效益的条件下,多方案比较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能否保证在充分利用资金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净现值总量。
计算诀窍:按NPVR排序,可以帮助快速找到答案。
(三)难点分析
【难点一】净现金流量NCF的简算公式
1.单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方法
(1)建设期净现金流量=原始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
(2)经营期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所得税
=营业利润-(折旧-摊销-利息)-所得税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
(3)终结点净现金流量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回收垫支的流动资金+回收固定资产残值
2.完整工业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
(2)经营期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经营成本-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折旧-摊销-利息)-所得税
=营业利润-(折旧-摊销-利息)-所得税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
(3)终结净现金流量
=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回收垫支的流动资金+回收固定资产残值
3.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方法
(1)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确定时应注意的问题:
(2)差量净现金流量的确定
注意:
第一,本部分所计算的净现金流量均为差额净现金流量,某年的差额净现金流量应等于该年购置新设备方案的净现金流量与继续使用旧设备方案的净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假设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设期内全部投入,且不需要追加流动资金投资,则建设期内净现金流量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①若有建设期时
②若无建设期时
NCF0=-差量原始投资=-(新设备投资-旧设备的变价净收入)
经营期第一年NCF1=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减税
经营期其他年度NCF=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
终结NCF=净利润+折旧+摊销+利息+净残值
【难点二】动态指标之间的关系
1.相同点
(1)评价方案可行与否的结论是一致的。
(2)考虑了项目计算期全部现金流流量。
(3)考虑了时间价值。
(4)都受建设期长短、回收额有无以及现金流量大小的影响。
(5)都是正指标(投资回收期是反指标)。
2.不同点
(1)净现值是绝对数指标,不能反映投入产出的比较。
(2)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是相对数指标,反映投入产出的比较。
(3)净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指标大小受贴现率的影响(反向),不能从动态角度反映项目本身能达到的报酬率。
(4)内含报酬率指标大小不受贴现率的影响,从动态的角度反映了项目本身所能达到的报酬率。
【难点三】原始投资额不同、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时的决策方法及决策原则
1.年等额净回收额法
年等额净回收额=NPV×1/(P/A,ic,n)
原理:将净现值(NPV)平均到每一年中,如同求年金一样。
2.计算期统一法
(1)方案重复法(最小公倍数法)
用最小公倍数法将计算期不同方案的计算期调整为同样长。
(2)最短计算期法
先求年等额回收额,再将最短计算期内各方案的净现值求出来。
【难点四】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运用
1.计算净现金流量:净现金流量的计算步骤
(1)计算项目计算期
(2)确定固定资产原值
(3)计算经营期的净利润(现计算各年折旧、摊销、利息)
(4)得出各时点净现金流
2.计算评价指标
(一)要注重财务决策分析。酒店的经营决策是关系到企业总体发展方向和重要经营活动的决策,如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价格水平、成本目标、盈利目标等。它牵涉到酒店的资金、成本和利润等重要的财务指标。如果决策正确,就能使酒店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决策失误,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倒闭。酒店总经理在作出经营决策前,应由总会计师对各项决策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经济分析,选择最优方案,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决策经济效益。总会计师应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综合性强、联系面广和信息反馈灵敏的长处,建立起一套财务决策分析系统。
(二)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现代酒店成本费用管理是饭店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控制成本费用的开支、减少酒店的资金占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酒店提高利润水平的关键。因此,加强酒店成本费用的管理至关重要。酒店房间数目的固定性,决定了酒店销售量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酒店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是要降低各种成本。成本管理的难点是饮食成本管理,可以用计算机辅助计算。计算的中心是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率和销售实际毛利率,利用应耗用的营业成本和实际耗用的营业成本的差额来分析成本管理的效绩。
(三)充分发挥财务控制作用。传统的酒店财务管理一般侧重于核算管理,而忽视了财务的调控管理。例如,有的财务经理常常是总经理签字同意的就全力办理,从不考虑正确与否。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每个决策都正确,相关部门必须当好参谋,提供领导决策的依据。所以一张采购单,必须先经过部门经理、财务总监审核签字后,总经理才能最后签字。缺一不可,否则,决策中会有失误发生。现代酒店财务管理则强调财务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会计的核算,而更重要的是财务的控制作用。对食品、物品的进货价格进行严格控制,财务总监搞好经常性市场调研,没有财务总监的批准不能随意采购。
(四)分级管理固定资产。酒店固定资产应由总经理亲自来抓,具体由总会计师负责,实行归口分级管理固定资产,把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权限与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使用单位,如将机器设备归口给工程部门管理,客房家具、电器归口给客房部门管理,杨归口给餐饮部门管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部门负责落实到班组个人,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班组及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使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制,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协助各归口分管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各项基础工作,组织财产清查,正确核定固定资金的需要量,组织固定资金的核算和分析。
(五)归口管理流动资金。在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实行流动资金的归口分级管理,如储备资金归口采购供应部门管理,在用餐具归口餐饮部门管理,在用棉织品归口洗衣房管理等,建立健全流动资金的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流动资金的统筹安排和平衡调节,加速流动资金周转,以保证完成流动资金定额和流动资金计划。
(六)科学制定物资供应方案。酒店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企业,它所需的原材料、物料用品、低值易耗品、商品等品种繁多、规格复杂、质量要求高;而且酒店为了保持其规格水准,大量的经营物资都要委托外单位特别制作,如客房用的毛巾、浴巾,餐厅用的瓷器等都标有店徽店名,需要从特殊的渠道采购供应。在这种情况下,总会计师应领导采购供应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物资供应方案,既要保证酒店经营所需要的材料物资按时供应,又要避免增加库存费用和积压流动资金。
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一经确定,参建各方都要围绕着这一目标开展工作,工程造价控制就蕴含在项目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中。长期以来,工程项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投资失控,结算>预算>概算>估算的情况比比皆是,从投资估算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标收集、编制、发行的时限性。在前面所提及的公式部分数据一定要注意它的时效性,因为指标的收集、编制、发行都有时限要求。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款的最低周转天数,并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此外,在不同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应按不同的生产负荷所需的各项费用金额,分别按照上述公式进行计算,而不能直接按照100%生产负荷下的流动资金承压生产负荷百分比求的;最后还应该考虑不同时期汇率变化对涉外建设项目动态投资的影响及计算方法。因此要使用最新的数据,同时使用数据的来源应尽量可靠。
2政策、法规的不了解。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建筑市场的壁垒已被打破,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企业逐年增多。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因地区和行业的差别而有所不同,致使一些跨地区跨行业承担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不甚了解工程所在地或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在实际编制工程造价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所以,应当通过对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
3建设地点选址不当。建设地点的选择,对建设项目投资的总额,效益的影响都是非常关键的。代征地的比重增大,相应的征地及拆迁费也增多;拆迁量的增加,拆迁补偿费和安置费也相对较多。因此,对代征地的调查必须在立项前加以足够重视,对拆迁量调查足够细致,否则将造成大幅度的追加投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国民经济评价 效益与费用 识别与计算方法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计办投资[2002]15号文出版)明确指出交通运输项目、较大的水利水电项目等需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属于需要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范围。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财务效益差,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以国民经济评价结论为主,因此国民经济评价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取舍。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及计算是编制好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而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及计算方法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多数参照交通运输项目的标准,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结合本人编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体会,本文试图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及计算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一、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1. 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等国民经济评价参数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 国民经济评价的研究内容。国民经济评价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识别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计算和选取影子价格,编制国民经济评价报表,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并进行方案比选。由此可见,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及计算是编制好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只有正确识别及计算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才能编制好国民经济评价。
二、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
1. 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识别的原则。1993年4月7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联合以“计投资[1993]530号《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明确规定效益与费用识别及计算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效益和费用计算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2)国民经济评价使用影子价格,在计算期内各年均不考虑物价总水平上涨因素。(3)交通运输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按照“有无项目对比法”进行分析测算。
2. 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根据以上识别原则,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效益与费用主要有:
国民经济效益主要有投资乘数效益、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回收以及项目的间接效益。间接效益包括:节约在途时间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效益、减少交通事故效益、土地升值效益以及代替公交车的效益。此外还有一些难以量化的效益应作定性描述。
国民经济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及经营费用。
三、国民经济费用的调整计算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国民经济费用的计算一般通过对财务评价基础数据调整而得。
1. 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整。影子价格是进行项目国民经济评价,计算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时专用的价格,是指依据一定原则确定的,能够反映投入物和产出真实经济价值,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价格。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需投入的设备材料财务价格基本上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及真实经济价值,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只作如下调整:1)扣除建设期利息和税金等转移支付。(2)土地影子费用调整。
2. 流动资金按指标估算,不调整。
3. 经营费用的调整。经营费用在财务评价经营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调整,调整内容如下:1)电价使用影子电价,调整电费计算。(2)生产人员工资及福利调整:根据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营的实际情况,生产人员工资及福利影子换算系数取0.9。
(3)扣除财务费用等转移支付费用。
四、国民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国民经济效益一般是在正确识别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而得。
1. 投资乘数效益(B1)。据经济学理论显示,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投资,由于该项目实施能有效突破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大力优化投资环境,产生直接和间接的“诱发性投资”,因而具有巨大的投资乘数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益是十分明显的。按国际上通用的投资系数来分析投资效益,根据有关的研究表明,在我国现有经济条件下,投资1元可增加GDP约1.6至2.05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对所在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是明显的。
2. 旅客时间节约效益(B2)。这部分效益按客运量中的生产人员所能创造的经济效益估算。估算时一般可以假定旅客生产人员节约的时间中有一半可以用于生产,创造价值。
3. 提高劳动生产率效益(B3)。由于乘坐地铁较乘坐公交车舒适度大为提高,加上减少了塞车带来的烦躁和疲劳,使乘坐地铁上班的乘客较乘坐公交车的乘客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据统计约提高5.6%的效率。
4. 减少交通事故损失效益(B4)。由于地铁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乘客的交通事故损失。
5. 土地升值效益(B5)。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沿线物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值。据2000年5月出版的《广州市内环路建成后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研究》一书所作的研究表明,内环路的建设使沿线物业每平方米升值达15%左右,升值幅度在500元/平方米以上。根据广州、上海等地的实际情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会引起车站500米至800米范围内土地的升值,升值幅度根据各地及各地铁线路所经城市区域不同。
6. 代替公交车的效益(B6)。如果不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大部分的客流考虑由地面公交车运输,需增加公交车投入、公交车配套设施费投入及需消耗资源而产生运营费;需投入资金拓宽道路,以后每年投入一定费用进行道路维修。代替公交车的效益包括公交车购置费、公交车配套设施费、道路拓宽及维修和公交车运营费四项。
7. 不可量化的国民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还可产生大量不可量化的国民经济效益,也应作简单的定性描述。主要有:增加社会就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成,减少了地面车流量,从而减少了油耗及尾气和噪音污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利于居民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五、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属于必须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范围。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财务效益差,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以国民经济评价结论为主,因此国民经济评价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取舍,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识别及计算是编制好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因此,正确识别及计算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所提到的识别及计算方法仅是探讨,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折旧;财务管理;折旧方法
一、折旧方法在企业中应用
(一)企业的折旧方法
现代的企业经营中,折旧方法主要分为四种:其一是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就是指通过应用预期折旧年数去除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得出年折旧的方法。其二是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有按时计算和按产量计算两种计算方法。其三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是指其折旧率要在直线法折旧率的基础上乘以2。其四就是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就是以年为单位,进行折旧的方法,即年折旧率=当年还可使用年数/各年还可使用年数和×100%。
(二)不同折旧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年限平均折旧法在企业进行折旧的时候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需要复杂的理论支撑,能够为企业节约人力和物力。但是使用这种折旧方法,会导致折旧额逐年增加。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流逝,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越来越大,相应的维修费用就越来越高,以至于最后几年的折旧额和维修费变得相当高。
2.工作量折旧法可以按时和按产量进行折旧,所以这种方法在对使用状况不稳定的资产进行折旧的时候要好于年限平均法。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的计算出资产的折旧额,反映出公司的费用支出情况。但是无论是按时计算折旧还是按产量计算折旧的工作量法所计算的折旧都是使用中的折旧,即有形折旧。
工作量法是指在资产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折旧,但是当资产不被使用的时候,依然存在折旧。这就导致了工作量法计算折旧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工作量的计量较难测度,而且产量和销售量并不完全相等,所以该方法计算的折旧可能存在偏差。
3.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统称为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使得折旧速度加快,并且折旧金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这和和年均折旧法是相反的,开始时,加速折旧法的折旧额较高,到后来折旧额就会变低,这就是所谓的加速折旧法。这种方法使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耗尽早获得了补偿,该种方法比较全面的考虑了资产的维修费用和使用效用的变化规律,从而加速折旧法至今为止是一种相对科学的折旧方法。但是加速折旧法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双倍余额递减法要求在折旧的最后两年要进行直线折旧法,这就使得资产的折旧和递减折旧法有所出入;年数总和折旧法没有类似月度和季度这样的时间单位,其单位只有年。如果出现月度折旧或季度折旧这种状况,年数总和这就发就会使得公司的折旧违背会计原则。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一些情况下会对公司的利润、费用和信息的有用性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加速折旧法同时包括两种计算方法,就是加大了折旧计算的难度,从而增加企业的支出费用。
二、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折旧方式所计算的折旧额也有所不同,所以各个企业要在经营过程中选取对自身最有力的折旧方式。折旧方法的不同,计算出的折旧额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折旧方式不单单影响了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等,还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选择正确的折旧法对企业的发展未来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折旧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企业财务活动就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行状况,包括资金的进入和流出。企业的折旧会对企业资金产生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固定设备的价值、折旧率、折旧时间和折旧方法都会影响折旧额的多少,折旧额越多企业的可流动资金就越多,进而企业需要从外界筹集的资金就越少。但是如果折旧额较少,那么企业就需要筹集更多的资金,相应的企业的负债就会增加,并且利息也会增多。
折旧额对企业的可用资金具有直接的影响。想要进行更多的投资,就要有更多的企业可用资金,也就是要采用能够获得更多折旧资金的折旧法。折旧额的多少依存于折旧方法的选择,所以企业投资金额和收益也和折旧方法的选择相关联。再者,由于折旧方法的不同,折旧速度也是不相等的,所以企业进行投资的年限也有所不同,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因此对于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的投资方向具有重大导向作用。合适的折旧方式会促进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折旧方法对企业财务关系的影响
企业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同的折旧方法使得企业资产折旧程度有所不同,这就使得企业的财务所产生的资金有所不同。在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交易时,会误导其他主体,进而造成利益的变换。当企业折旧较快的时候,企业的账面资金会比较多,而企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时候,交易双方会关注对方的财务状况,较好的财务状况能够促进企业的交易。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加快折旧的方法来增强自己的资金厚度,进而增强自己在市场上的实力。
三、折旧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折旧方法对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改进措施
企业在使用资产的时候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但是提取折旧能够减轻这种风险。不同的折旧方式使得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有所不同,加速折旧法能够增强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这是因为加速折旧法能够使得企业更早的取得补偿资金,弥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二)折旧方法对企业流动资金影响的改进措施
不同的折旧方法虽然使得最终的折旧总额相等,但是每期的折旧额是不同的。每期为企业带来的可流动资金不同,导致了企业每期的投资资金不同,间接造成了企业获得的收益的不同。以上三种方法每期获得的折旧不同,最终获得的投资收益也不同。通过计算可得,加速折旧法获得的收益要高于直线折旧法。运用加速折旧法能为企业筹集更多的资金,所以如果企业希望在企业内部筹集更多的资金,选取折旧法时最好采用加速折旧法。
(三)完善折旧的相关制度
在企业内部要明确折旧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有章可循。使得企业能够按照市场价值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并且要经常核查资产的折旧。已经报废的设备要尽快处理掉,不应该使用折旧的方法继续折旧报废的资产。要时刻了解资产的情况,对于资产的折旧方式和入账方法要有固定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折旧与管理。
结束语:通过对折旧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企业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的时候,要全面考虑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然后选取最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折旧方式。(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计提的会计处理[J].财会信报,2005,(12).
【关键词】库存管理 库存 流动资金
库存是指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及商品等。进行库存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库存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只有通过实施正确的库存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库存的利用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库存管理的功能
(一)防止停工待料
对于企业来讲,适量的原材料和在产品、半成品库存,能使各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更加协调,不至于因等待原材料或半成品而影响生产。尽管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有些企业正在推行适时制生产方式,以实现“零库存”,但就现实条件而言,真正做到这一点还十分困难,有些行业甚至不可能做到“零库存”。
(二)防止脱销而坐失良机
库存储备特别是产成品和商品储备,能增强企业在销售方面的机动性,从而适应市场变化。企业有了足够的产成品或商品,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也使企业利用了市场获得了收益。相反,若企业某种畅销产品商品库存不足,将会坐失目前的或未来的推销良机,并有可能因此而失去顾客,使企业蒙受损失。
(三)维持均衡生产
对于那些所生产产品属于季节性的企业,生产所需材料的供应具有季节性的企业,为实行均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适当储备一定的半成品库存或保持一定的原材料库存。否则,这些企业若按照季节变动组织生产活动,难免会产生忙时超负荷运转,闲时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情况,这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
二、L选矿厂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方面欠缺
库存的增加可以增强企业组织生产、销售活动的机动性。但过多的库存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因此,在进行库存采购时不仅要考虑经营的需要,还要考虑经济库存量,所以,需要制订详细周密的采购计划。在申购环节上,一般应先由使用部门提出,报经批准后再交由采购员采购。
该厂在供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材料采购数量多。在进行货物采购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采购部门没有根据厂内的实际情况与用料部门进行沟通协商,确定该厂各种库存的数量,使该厂的库存量过大。由于库存量增加、呆滞品增多,导致采购成本增加,流动资金不足。
(二)库存周转率低
库存周转率和库存天数是评价企业供应链绩效最常用的参量,一般来讲,库存周转速度越快,库存的占用水平越低,资产流动性越强,库存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资金的使用效率越高,库存管理工作越有成效。2008-2010年该厂的主要库存经济指标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以看出该厂2009年的库存周转率比2008年下降了0.24个百分点(2.10%-1.86%),2010年的库存周转率又在2009年的基础上下降了0.1个百分点(1.86%-1.76%),虽然下降率比2009年低了很多,但其仍然存在继续下降的趋势,说明该厂库存的占用水平高,流动性差,库存转换为现金的速度慢,销售能力差,如果库存周转率继续下降将导致该厂的营业亏损,甚至造成工厂的倒闭。
(三)废品过多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户,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不断投入原材料,加速产品的生产,导致产品生产不合格,废品过多。废品的产生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废品占产品成本越高,表明废品率越高,也就意味着生产的越多,销售的越多亏损的越大,企业的利润也将随之减少。
该厂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对其管理的不合理、工作人员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大量废品的产生。2008-2010年L选矿厂的废品率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以看出该厂的废品率较高,超出了该行业的正常水平2%,2009年的废品率比2008年的上涨了0.42个百分点(4.54%-4.12%),到了2010年该厂的废品率达到了近年来最高5.46%,比2009年上涨了0.92个百分点(5.46%-4.54%),上涨率相对于2009年而言要高出许多。说明该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问题将造成该厂的严重亏损,经济效益下降。
造成废品率过高的主要因素是配料不合格,在实际生产中,不同品位的铁粉对铁含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样就要求配料人员必须拥有对每种铁粉的质量分析能力,从而调整好所配料的元素的分量,进行合理配料。其次,配料人员技术的缺乏也是重要因素,由于配料人员缺乏培训,对配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配料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三、解决L选矿厂库存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采购计划和合同的订立和授权审批制度
采购计划和合同的订立和审批不能由同一个人实施完成。采购计划和合同建档保管。同时,在采购过程中财务部门对采购过程进行记录时,应审核入库单和验收单是否一致;进货发票是否真实,是否与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单中的品名、数量和价格相符:审核无误后,予以办理相关的手续并进行记录。这样才能确保采购计划的有效实施,控制采购成本。
(二)加速库存周转
降低库存可以减少流动资金的利用,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库存周转率和企业的效益。而要想降低库存库存量就要有计划的采购,做好销售预测,使库存达到合理化。同时,还要合理运用有限的资金,加速资金周转。该厂应有限储备库存商品,库存商品要根据销售情况储备,在接到销售订单后,根据顾客要求组织生产,不可盲目生产。自身从事物流活动,会因生产规模过小或生产的不平衡等原因降低效率,所以中小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流通环节。把该厂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核心事业上,减少库存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加速资金的周转。
(三)提高配料人员能力
该厂针对铁粉本身质量波动较大的原因,制作出铁粉动态变化曲线,提供配料参考。线模型软件,从而实现对铁粉的含铁、含硅变化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同时给配料人员及时提供反馈的信息,让所有的配料人员及时掌握原料的质量状况,根据变化趋势对配料量适当调整。最后,该厂要规范计算方法,使配料计算方法电算化,为了达到精确配料制作一个配料的计算模型,使配料计算电算化,配料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计算机进行配料自动计算,只需输入原料吨位,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配料计算,这样就减少了因人为误差造成的不必要的废品。
关键词:经营目标 净资产收益率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38-02
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标,其表述方式是:净资产收益率=净收益/净资产。一般年报中的净收益是指年度净利润,相对应的净资产是指年末的净资产总额。它也是财务分析的核心和主线。
按照一般的惯例和社会公众的通常思维,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能力总是看企业的利润总额,以利润总额的多少评判企业的业绩,界定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然而,作为企业的股东或者授信贷款银行等利益密切相关者,对企业的评判就会有不同的视角,他们更多的是看重企业周期性的净资产收益率。所以,判断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能仅仅看企业利润总额的多少,也不能静态地、机械地分析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要结合企业和市场实际,动态分析盈利的原因和盈利的潜在空间。通过分析,获得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客观的、相对准确的判断。
我们经常看到上市公司披露年报时,用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一词。这就是说,所谓非经常性损益与经常性经营损益是有区别的。之所以要“扣除”,那是因为对一个企业而言,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非经常经营的收益或损失,这种损益超越了企业对经常性资本经营损益的预计,是一次性或阶段性的损益。如果这种损益要持续或经常发生,企业就会在经营管理中把它列入经常性损益。比较常见的有企业获得增值的拆迁赔偿;进出口贸易遇到幅度过大的汇率变动引起的损益;经营发生难以控制的风险造成经济损失;无形资产在对外合作中产生超过正常净资产收益率的损益等。要客观地反映一个企业盈利水平与经营状况时,就要剔除非经常性损益计算净资产收益率。
一、影响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
影响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企业资本结构、贷款利率、所得税率以及经营过程各种经营成本和产品价格的变化等。分析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因素,有利于企业为提高净资产收益率采取相应的措施。
1.企业所得税率和净资产总额的变化对净资产收益率有直接的影响。在利润总额确定的情况下,净利润额的多少与所得税率直接相关,所得税率越高,净利润越少,所得税率越低,净利润越多。净利润是计算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在单位净资产不变前提下,分子越大,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反之,则净资产收益率越低。而分母净资产额的变化也会影响公司利润数。假定企业经营的总资产是一个常数,那么净资产的增减,就会使资产结构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出现贷款的增或减。贷款的增减又会影响整体财务费用的增减,导致企业利润总额的变化。计算公式中分子分母经常发生的变化,必然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2.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是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一个特有的因素。如果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大于贷款利息率,将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有利的影响。企业在资金利润率高企的诱导作用下,有可能调整资本结构,提高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利用更多的贷款获取更多的利润,直至边际效益低于贷款利率或负债率达到经营风险点止,以此提高净资产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反之,如果总资产收益率低于贷款利息率,这对净资产收益率将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不从根本上调整经营策略,采取有效的措施,还可能引起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下降。
3.企业经营的总成本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在任何时候都是动态的。它既有企业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可控的是内部的各种消耗,诸如用工人数、能源消耗、物料消耗、销售费用、管理能效评价的奖罚等。不可控的是市场因素引起的成本变化。诸如国家或地方税收政策的调整,消耗、采购成本价格、产品销售价格、用工成本等变化,这些变化都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总额的波动,也直接影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要对企业盈利能力作相对准确的判断,不能简单看一个年度,而要看一个经营周期。我们从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就能得出两种性质不同的净资产收益率:
(1)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期末净资产;
(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第一种计算方法反映期末强度指标,强调期末状况,是一个静态指标。一般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净资产收益率采用的计算方法,短期投资者往往比较关注这项指标。第二种计算方法是强调一个经营周期净资产经营的结果,是一个周期的动态指标。说明经营者在经营期间利用单位净资产创造利润能力大小的一个平均指标,战略投资者比较关注这项指标,并把它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初期投资效益反映滞后、市场供需关系的阶段性变化、产品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资本运作业绩的变化以及经营团队经营能力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会对短期内的净资产收益率产生影响。我国有很多上市公司上市前财务报告和路演时宣传的净资产收益率很好,时隔一年,有的甚至上市不久就出现业绩滑坡。虽然不排除监管失当,相关责任主体的过度包装或虚假反映问题,但同时也告诫我们,对企业经营业绩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看周期性变化。
二、提高企业利润的主要措施
任何一个企业,其经营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不断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而提高利润是所有企业为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首要目标。提高企业利润的措施主要有几个方面:
1.提高资产的周转率。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周转率越快,资金利用率越高,资产的收益率也越高。资产周转率一般主要看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因为它是流动性比较强的、对资产周转率起主要作用的指标。其中,存货和应收帐款是决定流动资产周转率的重点。存货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占用资金的成本,进而影响销售利润。应收帐款账期过长不仅影响流动资金周转,而且存在影响利润的潜在的坏账风险。盘活这两块资产,有利于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提高企业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
2.合理配置资本结构。如果企业存在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配置比例失当问题,必然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因为固定资产比例过大,就会挤占流动资金,造成经营现金流短缺和正常偿债能力的减弱;而流动资金过剩,则容易使资产闲置或脱离经营环节,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短贷长融则存在资金链中断的风险。所以,根据企业经营实际,合理配置企业资本结构,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3.成本费用的控制。成本费用问题是所有企业经营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以财务核算为核心的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创造利润的主要环节。一个企业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过低不一定是销售或者产品价格问题,有可能是因为成本费用太高,在同业竞争中缺乏优势。降本增效始终是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举措,虽然成本管理涉及内外两个方面,但外争内控是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一个基本要求,没有严控成本的企业经营,肯定面临失败的经营结果。
4.负债率的适度控制。虽然公司适当的负债,有利于增加净资产收益,但负债率过高就蕴含着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因为负债率高低涉及财务费用支出的多少,财务费用的增减直接影响净利润。如果总资产收益率低于负债利息率,相对于净资产收益率而言是一个负面效应。所以,企业经营必须把握适度的负债率,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保证经营的健康良性循环。
任何一个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并不奇怪,但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何时止跌回升都不清楚,就必须引起警觉,采取措施。因为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到一定程度,会引发企业现金流的减少,现金流是企业经营的血液,不断减少的现金流,好比一个人体不断出血,出血多了就会贫血,影响机体健康。所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净资产收益率问题,并掌握它的变化趋势,不断做出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邢精平.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原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朱开悉.论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增强途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承租方:__________;
承租经营者:________________
租赁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所有制性质: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经营范围:_____________
出租方与承租方双方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协商签订本合同。
一、租赁企业概况(详见附表1)
1.固定资产:_______________
2.自有流动资金:______________
3.产品、产值、产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租赁期限
共__年,即自__年__月__日____起至__年__月__日止。
三、交接手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经营目标
承租方在承租期内必须完成下列指标:
1.总产值:__元,其中__年__元;__年__元;__年__元。
2.实现利润:__元,其中__年__元;__年__元;__年__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租金
1.租金数额:______
2.租金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租金交付期限和交付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租赁收入的分配
1.承租期间所得收入,除依法纳税外,以下列比例划分为承租方收入(含租金)、生产发展基金、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承租方的收入,扣除租金外,每一租赁年度支付给承租方______,其余部分作为风险基金留存,承租方无权支配。具体办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租经营者合伙承租成员在租赁期间可预支生活费。数额为_____________,预支办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企业租赁前债权债务及遗留亏损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担保
1.承租方提供下列财产作抵押:现金____元;____、____、____,折价____元;总额计为____元。
2.____自愿作为承租方的保证人,提供下列财产作为提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额_____________元。
3.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愿作为承租方的保证人,提供下列财产作为担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额为______________元。
九、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出租方有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租方有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租方有义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租方有义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合同的变更和解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违约责任
出租方的责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租方的责任
1.因亏损不能交纳租金时,先以风险基金抵交;风险基金不足抵交的部分,以承租方的抵押财产抵交;抵押财产不足抵交的部分,以__、__的保证财产抵交。此外,还应在__天内支付出租方违约金,违约金的计算方法为:______________
2.不按期交付租金时,按下列方法和时间期限支付违约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部分支付租金时,按下列方法和时间期限支付违约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企业资产未尽维护、保养义务,造成损害时,按下列方法和时间期限支付赔偿金: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承租方对应交付的违约金和赔偿金,应如期交付。不按期交付时,________________
十二、租赁期满后资产的返还和验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争议的解决方式
双方因本合同发生纠纷时,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以下列第____种方法解决:
1.提交____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
2.提交____人民法院审判。
十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本合同自_______________时起生效。合同正本一式2份,出租方和承租方各执1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副本一式__份,__________________
附件:1.企业概况材料__份;
2._________
3._________
出租方:(公章)承租方:
地址: 地址:
法人代表(签章): 承租经营者(签章):
人:
承租方保证人:1.____
2.____
财务评价在对一个项目进行决策时是非常重要的。在财务评价的过程中,财务报表编制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对项目投资决策起到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在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报表编制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不同的学者作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相对比较混乱,不同的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到财务评价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对目前存在的几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和辨析,提出了一种更规范和更科学的财务评价处理方法,为项目进行准确评价提供依据。
二、现有编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处理方法简介
在项目财务评价过程中,预计资产负债表是重要的一张财务报表,不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在编制预计财务报表中,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尤其是在项目结束期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问题上,差异很大。目前,处理资产负债表平衡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不同学者在处理方法上的依据各不相同。现行处理资产负债表最后一年平衡的基本思想是只考虑在数值上满足资产负债表的平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没有考虑所使用的处理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准则。
(二)现行处理方法的具体过程
本文以某投资项目的实际数据为例,根据目前的两种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分别编制该项目的资产负债表,并对该方法下的弊端进行辨析。将项目财务评价前期收集到的实际数据,通过Excel软件建立相关表间链接和计算处理,即可得到各种财务评价数据预计表。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主要涉及到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估算表、流动资金估算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多个表格,其中,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中,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表现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上,因此,本文仅列出不同方法间涉及到的差异之处,其他表及相关科目作省略处理。涉及到的相关科目有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中的“回收固定资产余值”(用字母Rf表示)、“回收流动资金”(用字母Rl表示)、“流动资金贷款还本”(用字母W表示)和“累计盈余资金”(用字母C1表示)四个科目,以及预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盈余资金”(用字母C2表示)、“资本金”(用字母F表示)两个科目。
1.第一种处理方法及其弊端
第一种处理方法是在保持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计算方法不变的前提下,对资产负债表中最后一年的“累计盈余资金”不是直接引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中累加得到的结果,而是对其数据进行人为修正,将其计入资产负债表中项目最后一年的累计盈余资金中,保证项目预计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文献[1]―[3]中就是采用这种处理方法。修正后的数值按照公式(1)计算。
对本例而言,资产负债表最后一年的“累计盈余资金”的值为:
处理的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及对应最后一年的方法一。
在进行项目财务评价中,对于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大多数学者采用这种处理方法。但这种随意在资产负债表里修改“累计盈余资金”科目数据的情形,按照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项目财务评估规范,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不仅会导致预测的财务数据不准确,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投资者对项目的决策。
2.第二种处理方法及其弊端
第二种处理方法是调整资金来源与运用表最后一年的相关科目数据,将调整后的“累计盈余资金”数据直接引用到预计项目资产负债表中,从而达到资产负债表基本会计等式的平衡,得到的资产负债表同第一种方法的相同(见表2)。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中“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还本”三个科目的数值清零;然后将上述三个科目的实际发生金额在表外的右侧以“上年余值”单独列出。这样就导致了资金来源与运用表最后一年“累计盈余资金”的数值比实际值减少,减少的部分C1见公式(2):
最后,资产负债表正常引述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中的“累计盈余资金”时也就自然减少了这部分,从而资产负债表达到了平衡状态。文献[4]就是采用这种处理方法。
对本例而言,资产负债表最后一年的“累计盈余资金”的值为:
C2=C1=33 611(万元)
得到的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及对应最后一年的方法二。
显然,这种把部分财务数据列在资产负债表之外的处理方法也是不科学的,没有任何理论根据。因为作为“上年余值”单独列出项目在寿命期末实际发生的财务数据,而不明确其产权归属,数据被这样无端地分离,没有说服力,不符合财务会计报表编制准则。
以上两种处理资产负债表最后一年平衡的方法,都没有科学合理地解决项目财务评价中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问题。因此,在弄清项目财务评价中预计资产负债表平衡问题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既符合财务会计准则,又满足科学评价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的方法尤为必要。
三、改进的处理方法
(一)改进处理方法的指导思想
结合对财务评价文献的阅读和笔者对现行财务会计准则的理解,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对项目财务评价中资产负债表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保持资产负债表最后一年C1“累计盈余资金”的数据直接从资金来源与运用表引用,不进行任何人为的修正;二是将项目最后一年这部分净剩值看做“营业外净收入”,其产权仍属于项目投资人所有,因此,可以将其加入到“资本金”科目,在预计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
(二)改进的处理方法
根据上述思想,改进的处理方法在处理资金来源与运用表上与第一种方法相同(见表1)。对于资产负债表中最后一年的数据而言,其他科目保持不变,只将最后一年的“资本金”科目加上C1得到的数据即可,即对于回收的资金和流动资金还款按照营业外净收入处理。
改进的处理方法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资产负债表正常引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里的“累计盈余资金”。其次,在资产负债表下的“资本金”科目的最后一年在原来引述的基础上额外加上资金来源与运用表C1的数值。最后,资产负债表就达到平衡的状态(见表2)。
这种改进的处理方法,既使资产负债表最后一年达到平衡,又符合财务会计的准则,而且每一个科目中的数据来源都具有说服力,为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建设项目 投资估算方法 案例分析
Abstract: the investment estimate is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to make project financing options basi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assessment project on the economy.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tal investment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vestment estimate and basis and the estimation method, and many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and through the actual case is estimated analysi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estimation method ca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F83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投资估算是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技术方案、选址方案、工程建设方案及项目进度计划等深入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总投资数额及分年资金需要量进行的估算。投资估算是进行投资决策和制定项目融资方案的依据,是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一个项目需要投资多少钱?是业主最关心的事。因此,如何正确估算建设项目的各项投资,是项目业主和项目管理人员应掌握的重要内容。
1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
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构成。
1.1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是指在项目筹建与建设期间所花费的全部建设费用。建设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
1.1.1工程费用:
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
1.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用地费用、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费用、与项目运营有关的费用。
1.1.3预备费用:
预备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
1.2建设期利息
1.3流动资金
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要求与依据
2.1、投资估算应达到以下要求:
2.1.1估算的范围应与项目建设方案所涉及的范围及确定的各项工程建设内容相一致。
2.1.2估算的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计算合理,实事求是,数字真实。
2.1.3估算应做到方法科学、基础资料完整、依据充分。
2.1.4估算的准确度应能满足建设项目决策不同阶段的要求。投资机会研究阶段误差率应在±30%以内;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误差率应在±20%以内;可行性研究阶段和项目评估阶段误差率应在±10%以内。
2.2投资估算的依据
2.2.1 专门机构的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估算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其他有关工程造价的文件。
2.2.2专门机构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办法和费用标准,以及有关机构的物价指数。
2.2.3 部门或行业制定的投资估算办法和估算指标。
2.2.4拟建项目所需设备、材料的市场价格。
2.2.5拟建项目建设方案确定的各项工程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2.3投资估算的作用
2.3.1投资估算是投资决策的依据;
2.3.2投资估算是制定项目融资方案的依据;
2.3.3投资估算是进行项目经济评价的基础;
2.3.4投资估算是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
3建设投资的具体估算方法
具体估算方法是运用建设投资分类估算法对构成建设投资的六类投资进行估算:即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分类进行估算。
3.1.建筑工程费估算
建筑工程费估算一般采用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和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在缺乏可参考的估算指标,或者建筑工程费占建设投资比例较大的项目,可采用概算指标投资估算法。上述三种估算方法的特点:前两种方法比较简单,后一种方法要以较为详细的工程资料为基础,工作量较大。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选用。本文重点介绍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单位建筑面积(平方米)投资,乘以相应的建筑工程总量计算建筑工程费。
3.2设备购置费估算
3.2.1.国内设备购置费=设备原价+运杂费;
3.2.2.进口设备购置费=设备货价+从属费用+运杂费;
3.2.3.工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第一套工卡模具、器具费用+生产用家具购置费。
3.3安装工程费估算
安装工程费一般包括:各种需要安装的机电设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设备的安装费用,各专业工程的管道、管线、电缆等以及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绝缘、防腐的材料费和安装费。安装工程费估算通常是根据行业或专门机构的安装工程定额取费标准进行估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3.3.1安装工程费=设备原价×安装费费率;
3.3.2安装工程费=设备吨位×每吨设备安装费指标;
3.3.3安装工程费=安装实物工程量总量×每单位安装实物工程量费用指标。
根据以上分项估算,可汇总形成项目的工程费用:
即:工程费用=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
3.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估算
在工程费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4.1建设用地费用(按照地价和国家有关规定估算):
包括: 建设用地购置费、土地契税、土地管理费。
3.4.2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费用
包括:建设管理费(含项目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工程监理费、勘察设计费、造价咨询费、环境影响评价费、城市建设配套费、场地准备及临时设施费、其他各项工程交费(招标、面积测绘、测量放线、劳保统筹、质检手续、图纸审查、规划定点等项费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及绿化补偿费。
3.4.3与项目运营有关的费用
销售费用(按照项目的具置和销售时间、参考同类楼盘的销售费用确定)。
4建设期利息估算
4.1进行建设期利息估算必须先完成以下工作:
根据建设投资估算及其项目的总进度计划分析,制订分年投资计划;
确定项目资本金(注册资本)数额及分年投入计划;
确定项目债务资金的筹资方式及 债务资金成本率(银行、债卷利率及发行手续费率等)。
4.2建设期利息的估算方法
估算建设期利息应按有效利率计息。在建设期内如能按期支付利息,应按单利计算;在建设期内如不支付利息,应按复利计息。估算时分年计算、累计求和;本案例按照借款额在建设期各年年内均衡发生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Q――建设期利息;
Pt-i ―― 按单利计息,建设期第t-i年末借款累计;按复利计息,建设期第t-i年末借款本息累计;
At――建设期第t年借款额;
i――借款年利率
t――年份
5流动资金估算
项目的的流动资金是指项目运营期内长期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营运资金,包括生产原料、燃料、动力费用等;做为房地产投资项目的主要经营形式是销售、出租管理等费用,销售费用已经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进行估算,因此不再计算流动资金。
6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案例分析
例:济南市西部某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2万,规划总建筑面积16万,其中:住宅面积12万(带电梯小高层5万,多层7万),配套用房0.2万;地下建筑面积3.8万(储藏室面积1万,车库面积2.6万,其他配套0.2万);地上可销售面积11.9万,地下可销售面积3.6万。已知土地价格70万元/亩(人民币),预计项目建设期为3年,分年的工程费用比例为第一年30%;第二年40%,第三年30%,预计建设期内材料、设备、人工等上涨价格指数为4%;本项目开发商计划贷款30000万元人民币(贷款利率5%),建设期每年分别贷款10000万元,其余投资为自筹,按照借款额在建设期各年年内均衡发生计算建设期利息。
7建设期贷款利息估算
第一年贷款利息==(10000÷2)*5%=250万元
第二年贷款利息==(10000+250+10000÷2)*5%=762.5万元
第三年贷款利息==(10000+250+10000+762.5+10000÷2)*5%=1300.6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总值=250+762.5+1300.6=2313.1万元
8编制项目总投资分年度使用计划表,进行投资分析
根据估算:项目总投资费用为:54638万元。按照项目总投资分年度使用计划表,开发商第一年投资18615万元(贷款10000万元,需自筹8615万元);第二年投资19602万元(贷款10000万元,需自筹9602万元);第一年投资16420万元(贷款10000万元,需自筹6420万元)。
参考文献:
[1] 秦茂玲.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 重庆大学, 2008, (05) .
首先是在工作中怕困难,没有信心,常常觉着自己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虽然嘴里不说,可是心里总是先把困难摆在前面。比如有一次领导上叫我和他一道到工厂去了解情况,我就觉得工厂的工作同志都是内行,我这种一个外行人,什么也不懂,怎么能做好了解情况的工作呢?到厂以后我对于工厂的组织机构和内部分工,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任务是什么,都不知道,因此需要搜集的材料。也不知向哪个部门去“要一,需要的具体数字不知道到什么材料里去找,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心想问问其他同志吧,但又觉得同志们的工作很忙,自己不懂的太多了,没办法一一去问,结果只好糊里糊涂地回来了。我时常觉得不懂业务,工作确实难做,因此在工作中虽然也想把工作作好,但总是小手小脚的,不知从什么地方着手。这种想法就使得自己不能深入到工作中去,甚至使工作陷于停顿状态。
另一方面,因为感到自己不行,总想多学习一些东西,希望很快把自己充实起来,因此除了正常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外,又买了很多财经方面的书,如工业统计、经济活动分析等。一有空,我就钻在书本里,结果弄得头晕眼花,而却不去想想工作中究竟有些什么问题,应怎样解决。所以虽然学会了流劲资金的计算公式,却不能把流劲资金计算得合理,拿起资产负债表还不能进行具体分析。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因为自己平时不大研究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所以读书也就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总觉得从书本子上学到的东西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间题又偏偏是书本子上所没有的,因此,又感到苦恼。最初我还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看的书太少了的缘故,必须进一步再多看一些书,这样愈往书本里钻愈不考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距离实际就愈远,结果成了一个“书呆子”,只能看书,不会办事。
最近我们学习的“实践论”,教导我们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这样一来,我就发觉我过去的思想方法有问题了,即:只重视书本子上写出来的别人总结好了的间接知识,而忽视了自己如何从实际工作中研究和系统地总结出自己的直接经验,这是我过去不能从工作中学习,不能把工作提高一步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工业锅炉 节能技术 经济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TKll+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28-01
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日趋严峻,燃料消耗量巨大的锅炉也面临着提高能效,减少排放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各种节能技术不断涌现。对于工业锅炉的使用者选择何种节能技术,主要考虑两个方面:这种节能技术是否适应自己的生产状况;节能技术是否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该文采用基本的经济学技术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法对目前几种常用的节能技术进行评价,从中可以看出其各自的经济效益。
1 节能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方法
节能技术经济分析是一项目的投资费用、经营成本、销售成本、折旧与大修基金、销售收入和利润以及税金的计算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项目的现金流平衡情况,对投资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评价指标进行计算,从而对项目的效益做出定量评价。
投资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流动资金两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和安装费用。新增流动资金指企业因节能技术改造所需流动资金的增加额。
对于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使用经营成本。经营成本按产量变化关系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指在一定生产水平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的部分费用;可变成本是指随产量变动而变化的部分。
折旧费与大修基金在计算中按年折旧费与年大修基金定量。计算方法为:年折旧费等于新增固定资产值乘折旧率;年大修基金等于年折旧费乘大修提取率。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设备等直接投资和分摊投资。折旧率按设备设计年限所得。
由于工业锅炉的节能技术项目相对投资额较小,其投资额的时间价值可以忽略,我们采用静态评价方法。节能项目的静态评价方法主要计算绝对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节能率、节能投资率和年计算费用等几个指标。
2 工业锅炉常用节能及节能改造技术
链条锅炉改沸腾锅炉。沸腾燃烧相对链条炉具有燃烧强度高,换热效果好等优点。将链条炉改为沸腾炉常采用鼓泡床沸腾燃烧方式,多应用于6 t到35 t的锅炉。
热载体锅炉余热回收。由于热载体锅炉介质温度较高,其排烟温度也较高,经统计热载体锅炉的排烟温度在360 ℃左右。通常这部分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浪费。如在热载体锅炉系统中装配烟气回收装置,即可回收废热,并降低了排烟温度。
分层燃烧技术。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大多为正转链条炉排锅炉,煤块在煤层中无序分布,部分区块煤层密实阻碍空气使煤块缺氧燃烧,降低了锅炉效率。使用分层燃烧技术,使大中小三种煤炭颗粒按下到上有序排布,提高燃烧效率。
我们分别以35 t链条炉改沸腾炉项目、3.5 MW热载体锅炉余热回收装置项目及20吨链条炉安装分层给煤装置项目为例进行经济评价,各自数据见表1。
3 节能项目的静态评价结果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三种节能项目中分层燃烧节能改造项目回收期最短,投资利润率和投资节能率最高,年计算费用最低,在静态评价方法中取得的指标最好。所以在20 t燃煤锅炉选择节能项目时,可优先选择安装分层给煤装置。从该项目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其投资总额小,安装周期短并且提高燃烧效率效果显著,在实际使用中,分层给煤技术也较为广泛应用于10 t以上的燃煤链条锅炉。可见,使用节能经济学评价方法能对繁复的节能技改项目做出客观的经济效益评价,为锅炉使用单位提供选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丁守宝.中小型锅炉节能环保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