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的实验范文

初中物理的实验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物理的实验,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物理的实验

篇1

一、初中物理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价值

首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确,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一些实验变化、器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设置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物理本身实验性、科学性较强,都是通过大量的物理实验得出相关的结论和规律.因此,开展探究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观察物理变化,获得物理结论,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再次,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有利于学习物理效率的提高.

二、当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学生探究能力明显提高等等.但是,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具体而言,第一,学校忽视探究性实验教学,基本设备和环境不完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第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师的自身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大多数人无法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和分析,过分注重实验的结论;第三,学生基础物理知识薄弱,物理学习难度较大,实验方法和过程难以掌握等等.

三、实现初中物理高效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措施和对策

1.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提高教师的实验探究素养

实现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专业的实验探究素养,并在实验教学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扩充物理知识背景与实际运用、当前物理研究前沿性问题、自然灾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相关物理现象,培养物理思维.以单摆运动为例,教师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具,如绳子、剪刀、胶带、各种垫片等等,分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进而引出各组摆动数量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再次制定相关的物理实验并多次研究和观察,进而得出相关的物理结论.长此以往,初中物理开展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物理思维和探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也有明显的进步.

2.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注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初中物理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因此,教师不仅要创设相关的实验教学情境,还要把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渗透到实验教学中.如讲述机械守恒定量实验时,教师可以播放过山车视频,使学生感受到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换,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物理应用,如骑自行车上下坡的物理变化等等,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此外,教师还要注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在实验教学要求下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如讲阿基米德原理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记录下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和掌握相关基本物理原理,在动手实验中进一步升华和巩固.

3.多方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01-01

物理实验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很重要,但实验教学也是不可忽视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在小学与高一级学习的过渡阶段徘徊,他们趋于理性的思考问题,同时又存留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他们的思维提出一个挑战。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很重要。

一、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实验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激起兴趣,必然产生探究反响,此时兴趣则转化为情感。情感是心灵的窗口,它激发学生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物化的重要条件。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演示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主观理解的片面性,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的特点,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做一个实验,再加上幻灯机等电化教学手段,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好奇,就会喜欢上物理课。而且演示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渗透学科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演示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这就更加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惯性”时,通过演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让学生留意观察棋子会怎样运动?教学时,先引出问题,棋子会怎样运动?接着提示学生留意集中精神观察,紧接着把整个实验演示一遍或两遍,最后,让学生自己说出所看到的现象(其它棋子保持停止状态),并进行初步的总结。教师也可以通过实例来向学生说明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乘客身体的上部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脚已随着车停止运动,因此身体会前倾。同样的道理,当汽车忽然开动时,乘客会向后仰。以上实验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提高教学效果,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本质上讲,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技能,它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还可以锻炼学习的实践动手能力。一、物理学科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只有学生自己能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对这些公式定律理解得更加的透彻。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普遍突出缺点是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较差,所以必须要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操作实验,在实践中学会基本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三、实验可以让学生的观察、思维得到锻炼

我们知道物理概念抽象,物理现象复杂,要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本质更困难。但是如果能掌握一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就可以使物理概念化难为易。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基础。因此,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物理情景,使学生有了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以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的变化全过程,或测出反应的有关数据,或在对比性实验中通过观察发现影响因素的因素,从而为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观察能力做到提高。

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第一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器材,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来操作实验。操作时,留意观察,塑料块在空中和放入溢水杯中,弹簧的读数变化,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同时,要用小桶收集塑料块所排开的液体(水),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被塑料块排开的液体(水)所受到的重力,做好记录。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比空气中的和放入溢水板中两次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变小了)分析发生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塑料块受到水向上的托力,即受到浮力)。接着,受到的浮力跟被塑料块排开的水存在什么关系?并把测力计读数差量与被排开的水所浮到的重力进行比较,最后,推理出阿基米德原理,不仅深化了实验在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四、实验可以联系生活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好奇心 实验

一、背景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最大的魅力所在是实验。实验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以及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学生在物理小组中的自主探究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实验过程而记住某些相关的结论、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

二、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成为同学们学到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手段,而以前的教育模式: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看实验过程,教师提出实验结论,学生记住这些结论,就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这样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在这样的教育下根本就没有几个学生能独立探究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学生根本就没有问题可提,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有趣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我设计了一个喷泉试验,用抽气筒抽出烧瓶里的空气,用带夹子的橡皮管连接烧瓶和盛有红色液体的容器,当打开夹子的一瞬间,奇迹出现了:烧瓶中出现了美丽的喷泉;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通过一些学生自己做的小实验,如《小孔成像实验》、《头发飘起来了》、《伽里略温度计》、《自制弹簧枰》等均能起到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效果。

2.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运用对比性实验导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学生易于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规律,设计针对性强的对比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初中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觉得很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困难,但又往往形成片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子上的书籍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等实例引发,进而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演示实验(课本中安排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小车保持静止时两边吊盘里砝码的重力,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学生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如下两个有针对性的对比实验: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代替原来的小车实验);②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小车)上,但两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自己否定了原先的片面论断,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通过对比,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本质理解就具体而深刻了。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重视实验操作,促进主动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积极采用让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现象、研讨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除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实验外,我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如在新授压强一节时,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的面积有关。学生分组实验,再通过表格中的实验结论,进行讨论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五)借助实验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比如:一盏“220V40W”的电灯和一盏“220V60W”的灯并联在照明电路里时,哪盏灯亮?学生能回答“220V60W”亮。一盏“220V40W”的电灯和一盏“220V60W”的灯串联在照明电路里时,哪盏灯亮?学生误认为仍然是“220V60W”那盏亮。老师借助实验演示结果是“220V40W”的较亮,它使学生很意外。老师强调指出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引导学生计算出电灯的实际功率得出正确的结论。又如,在讨论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各电流表、电压表指示数的变化时,学生常会产生疑惑,借助实验分析,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4

一、构建生活化的实验情境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一步步地讲解,对于一些操作简单的实验,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其重点在于让学生记忆实验后的结果和内在的物理原理,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实验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想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实验内容,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实验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实验情境,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力”时,笔者将吹好的气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按气球时,气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笔者轻轻推动气球,气球就会在桌子上滚动.之后,笔者提出问题:通过我刚才对气球的动作,气球被按时形体会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轻轻推动时,气球还能移动,又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直观的生活情境,学生很快就认识到力能使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都可以感受一下,然后用物理知识进行阐释.这样,将学生最熟悉的气球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一个短小的生活情境作为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二、选取生活化的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本身属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每个中学都配有物理实验室,然而实验室中的东西大都是用特殊材质制作的,显然与学生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做实验时只是为了实验操作而操作,了解了物理知识的原理,却感受不到其实用性,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发挥更多的作用.在生活走进课堂教学的今天,要将物理实验与生活相融合,强化学生的物质认知和运用,就必须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即选取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再加工自制成实验器材,深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印象.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笔者鼓励学生选取生活中的用品作为实验器材,如纸片、乒乓球、吸管、蜡烛、塑料杯、软管、通草泡沫球、硬币、锡纸、水槽等;在讲“熔化和凝固”时,笔者选取生活中的冰箱为实验器材;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时,笔者选取生活中“热气球”为实验器材;等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实验器材,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进行实验,获取物理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实践生活化的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相应的物理知识、感悟物理原理,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决定了物理实验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走向生活,以实际生活来深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知、了解和操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向生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选材,实践物理知识,做到“物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小制作为案例,鼓励学生自制物理实验器材、教学用具等.例如,在讲“弹力”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物理原理制作弹簧拉力计;在讲“滑轮”后,笔者引导学生制作滑轮尝试提拉东西;等等.初中物理实验本身是生活的一种理论化体现.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物理实验,进行一些小发明,一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感受物理规律,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意义上感悟物理科学精神.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实践性的,并且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运用学科的生活性,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将生活引入课堂,进而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理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字:物理演示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不可缺少的替代作用,作为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做的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是用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方法和科学修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标准示范。那么,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什么呢? 本人在实验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在演示教学注意并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与尝试。

五忌。

一忌:随心所欲,操作不合格规范。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样子,老师的操作态度及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如在连接电路时,导线横一根,竖一根,把电路接通了事,杂乱无章,操作忙乱无序,讲台上零乱混杂等等,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的实验方法都是不利的。二忌:准备不充分实验效果差。演示实验前不做充分准备,如:对仪器缺乏检查,不进行试做随便应付了事,至使上课时不是仪器装置有问题就是仪器规格不符合要求,要么就是演示现象出不来或出来了但极不明显,于是老师手忙脚乱,满头大汗,语言缺乏伦次,学生则垂头丧气索然无味。三忌:只管自己做实验,忘了施教的对象---学生。演示实验不同于一般科学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做给学生看的,而不是为了其它。因此老师不能仅专心于实验操作而忽视学生情绪和观察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师不给学生的观察提供便利,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操作将整个实验装置朝着自己,学生只能看到背面或侧面还有的教师操作时站在学生和装置之间,挡住了学生的视线。二是对学生的观察不进行具体的指导,听其自然,看到多少算多少,因此学生对演示实验往往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有不少学生由于不得要领及缺少及时点拨看到的就是一幅杂乱纷纭的图像。这种演示实验就是做得“再好”,学生也得不到什麽收获。四忌:实验不作分析,做毕草草了事:演示实验完成后,老师一边收拾讲台上的仪器,一边自己或让学生复述看过的实验现象,然后“言归正传”,又“照本宣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也要求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但它的目的仅在于帮助理解表面知识,只是让学生记忆实验事实,让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转。五忌:以讲代做,黑板上讲“实验”。当前有些学校由于条件限制,仪器缺乏,同时有的教师怕准备实验花时间太多及其它种种原因,于是来个干脆不做,进行以讲代做,在黑板上讲“实验”。使具体、生动的物理现象变成了空洞、枯燥无味的东西,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五争取。

篇6

关键词:中学物理 实验 学生兴趣 效果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对同一类型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提出多向性、多变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思维。而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能力虽然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思维形式明显偏重于具体思维,其发散思维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利用初中物理实验可引导学生广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所以对初中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完全可行的。下面就如何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谈一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从基本公式、定义出发,多途径、多方位地寻找处理实验问题的方法

即我们实际教学中常见的“一题多解”。也就是说,在基本原理相同的前提下,从已学知识出发,尽可能地挖掘出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可行的测量方法。例如,在测量固体(如:圆柱形金属)的密度实验中,可从公式ρ= m / V出发,用天平直接测量或用弹簧秤间接测量出物体的质量m,用刻度尺或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V,并指导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组合,则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就可有四种。随着学生物理的知识面的逐渐扩大,在学生接受了压强、浮力的概念及杠杆原理后,可引导学生用弹簧秤进行浮力称重法、用杠杆间接称质量法、天平等质量法来测。不仅固体密度测量方法很多,液体密度测量方法也较多,如密度计直接测量法、海尔法(利用连通器原理)、天平等质量法、杠杆法等。最后,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这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都依然是密度的定义式:ρ= m / V ,从而达到“殊途归一”的效果。

二、相同实验目的,通过变换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变换思维触角,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相互沟通和综合,灵活地处理问题

例如,现要求用实验测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

1.如果给你的器材中电流表、电压表均齐全,则可用“伏安法”来直接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X及通过的电流IX,后用公式 即可求得待测电阻RX 。

2.如果给你的器材中缺少了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但多给了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则要用电压表来直接测量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X,并设法利用串联时电流处处相等的性质来进行间接测量通过RX的电流的大小IX——串联等流法。

3.如果给你的器材中缺少了的是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但多给了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则要用电流表来直接测量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X,并设法利用并联时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的性质来进行间接测量——并联等压法。

篇7

关键词:小实验;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66-01

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它是由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而来的,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兴趣在人们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生的兴趣状况分析

现在中学生的兴趣状况大体有三种:1、对物理学习的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直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试验。比如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认为烧水的锅只能是金属做的,当教师用牛皮纸叠成一个小纸盒,问学生能不能用它来把水烧开时,学生都说不能,当“纸锅”真的把水烧开时,学生惊奇不已,并产生浓厚的兴趣。2、对物理有操作兴趣,学生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笔者在讲解声音传播时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有一根装有水的足够长的水管,一位学生在它的一端敲一下,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听到几声?到交作业时,笔者发现有三分之一学生没完成,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做错。后来,笔者换一种方式重新布置:“今天要求同学们做一件事,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位同学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听到几声?”下来―问,同学们不但都做了,而且都做对了。3、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中心已由认识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理解它的物理实质,当知道一个物理现象的原因时又想知道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就是对事物的因故关系特别感兴趣。学生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常常是这种兴趣的表现。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乐学物理的兴趣,近年来,笔者有这样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1、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直觉兴趣

实验的变化、新奇的刺激等是维持注意的必要因素,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条件进行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当注意的是,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兴趣。例如,在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帕斯卡实验。用一塑料袋装满水,塑料袋“安然无恙”,然后,在袋中倒出部分水,再在袋口上扎上一根塑料管,将塑料管竖直后,把水灌入其中,塑料袋裂开,水喷涌而出。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兴趣盎然,也很好地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例如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变化的关系”时,利用探究式教学的原理,在做实验前,让学生通过青藏高原煮饭“烧不熟”的现象,猜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将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通过抽气机抽气后,又重新沸腾,证实了学生的猜想,学生很高兴。但教师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将烧瓶密封后浇上冷水,这时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了,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剖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来在烧瓶上浇冷水后,瓶内密封空气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使瓶内热水沸点降低,水的温度超过现在沸点而重新沸腾起来。通过这样的探究和实验过程,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观察、分析实验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2、通过分组实验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

第一类是根据标准规定的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学生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笔者在实验中采用了男女实验方法,促使男、女生自己动手,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类是穿插在各节课文的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由于此类实验受到光线、仪器诸方面因素影响,致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数据等观察不清,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类是实验习题。有些习题学生很难从理论上说明,即使教师从理论上说明了,学生也不信服。如果改用实验,其现象就一目了然。如,在处理“把船上的石块放液面如何变化”一题时,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出“液面下降”的现象,然后再从理论上阐述“下降”的原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类是每章后面都有的小实验(包括小制作)。这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此类实验教师要认真组织和指导,让学生独立或以实验小组来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知识海洋里自由探索。

3、利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因果认识的兴趣

篇8

关键词:物理实验;初中物理;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18-01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是人们根据具体的生活经验总结整理的规律和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现象。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物理,对物理难免存在一些障碍,很多概念和物理现象都很陌生。这就需要物理教师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直观清晰的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有助于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所以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物理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很多物理学科中的概念和专业知识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即使能够读懂概念,未必能正确理解其本身的意思,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教材中的概念产生错误理解。还有很多物理现象需要学生用生活实践去解释,但是学生对一写物理知识只是片面的静态的理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插图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才能够解释某些现象。因此只有掌握物理课程的特点,从物理实验出发,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让物理情景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体验式物理教学才能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所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重要作用。

二、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1.物理实验科学有效,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和理论知识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的,通过生活实践和自然规律归纳总结的定论。而物理实验对建立物理基础概念框架和理解物理专业知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的学习方法和物理抽象思维的思考还有所欠缺,还没有形成对物理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框架,所以让学生从物理实验开始,加强学生抽象思维意识的形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优化,物理教师应该通过物理实验,不断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的物理教学过程也能有效的展开,让学生了解某一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在物理实验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从而加深某一物理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物理学习的目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物理学习奠定了基础。

2.物理实验从抽象到具体,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物理兴趣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得以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在物理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具体的实验分析,把抽象的物理问题简单化,同时也让学生直观清楚的看到了物理实验结果,增加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让物理教学过程不再那么枯燥变得具有趣味性。比如说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电路图和滑轮等实验,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画电路图和滑轮轨迹,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学习物理知识,然后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步骤操作,得到实验结果,把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还有一些具体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都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物理实验,比如电流表和电压表、电阻等,教师在讲明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测量电流电压和读表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加深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通过识图读表和模型观察等实验方式,帮助学生直接感知物理器材,具体的模型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物理实验从静态到动态,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物理是一个微观抽象的世界,物理告诉我们自然万物的生存规律和自然现象,物理教材是静态的,把物理概念和专业知识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对于初中生而言很多概念都是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的通过各种例子来让学生理解概念,同时对于物理中的很多公式,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来的,就只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毫无灵活性可言,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物理学科作为一种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活动,它的任何一个概念和一个公式都是有据可依的。有的是对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解答,比如摩擦力、光反射和浮力等,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给学生进行解释,尽可能的先从分析现象开始,再过渡到具体的物理概念,可以通过具体实验让学生理解。还有一些实验,比如说。比如说关于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进行操作,进行分析,不仅要看到实验结果还要分析出实验的原理和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所以对物理实验进行操作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结语

物理实验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产生的物理现象,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通过操作实践展示出来。对学生来说,物理实验不仅提升了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得到了实验结果,也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对教师来说,物理实验是一种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物理教学也不会在沉浸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中,极具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物理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路凤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04).

[2]冯建红.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才智,2010,(06).

篇9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标准.”作为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的坚实基础.初中学生正处在兴趣的发展时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物理实验课,特别感兴趣.纵观科学家们发现自然规律的全部过程,绝大多数都是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开始引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通过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其中蕴含的自然规律.物理教学若离开了观察和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

2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1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课堂可能是学生与物理知识接触的第一次机会,如果能在起步阶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那将直接决定他今后对物理的学习态度.物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可以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得到答案,这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物理实验可以摆脱枯燥单一的知识讲解,为课堂增加活力,用新奇而不怪、有趣而不乏味、直观而不繁琐的实验教学引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思维兴趣,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喜爱,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笔者在讲固体压强知识的时候,通过电视上看到的杂技表演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笔者将其改成了实验,就是在几个气球上放了一块木板,气球没有破裂,然后笔者就问学生,如果老师站到了木板上,气球会破裂吗?全班学生回答:“会”,接着笔者就真的扶着墙站到了木板上,但气球没有破裂,只是被压扁了一些,班内顿时沸腾了,一双双惊奇的眼睛望着老师……用这样一个新奇的实验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到了知识.初中生还处于心智未成熟的阶段,很多现象都还不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杠杆原理、摩擦力等等,都可以将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引入到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得物理课堂变得充满趣味性,让物理融入生活,随处可见.

2.2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对于一些概念和规律都无法理解,又由于物理概念的特殊性,本身比较抽象,如果死记硬背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像数学,可以用计算公式来得出结论和规律,而物理则可以结合实验来直观地呈现概念和规律,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例如在讲《合理利用机械能》这一节时,教材中指出: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并给出了两幅图片辅助说明.但是仍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什么样的物体具有能量.于是笔者设计了演示实验:一辆轻质小车上用胶带固定好一块泡沫,请一学生到讲台前,用玩具枪击打泡沫(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在所有学生的高度注意下,可看到子弹击发射入泡沫后,小车运动了.子弹能对小车做功,生动说明了运动的子弹具有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动能)也就不难理解了.又如,在讲光的折射现象时,这个现象单纯的从“折射”概念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头脑中更没有具体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如图1),将筷子斜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让学生从侧面观察这根筷子有何不同.这时学生就会对折射现象有了基本的理解,然后教师通过“折射定义”对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作图,进而让学生彻底掌握这一个概念.笔者在讲授这一节时,其中一个班因为忘记带烧杯和筷子而没有做这个实验,只是单纯的讲解和作图,结果该班级的学生作业错误率明显高于做过实验的班级,可见做实验帮助学生对概念理解的重要性,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将物理现象和概念立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原本无形的现象变得具体、通俗、易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3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对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通过对物理实验的观察,分析比对和归纳总结,然后进行理解,直至最后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使之学会独立思考,逐渐掌握科学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安装和制作,养成独立实践操作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师在实验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将一个空饮料瓶截去底部,让它倒立,把兵兵球放在饮料瓶瓶颈处,让学生向瓶里注水,水就从瓶里流了出来,兵兵球不会上浮(如图2).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何才能让兵乓球上浮”.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了解其中的原理,推断出结果.然后可以让学生上台来将他的想法和思路演示给大家看,并说明其中运用的原理.最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正确的实验方法:堵住瓶口,然后向瓶内注水,慢慢的就能观察到兵兵球上浮起来(如图3).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也让同学们的印象更加深刻.通过这个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浮力的理解,也通过教师中间环节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或是进一步提问,“可以把这一物理现象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2.4物理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

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多年,经历了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式教学为主和现在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两种教学模式,深深体会到两种教学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有着巨大差距.如何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如在学习《科学探究串并联电路》这一节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給他们的实验器材设计出“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让灯泡发光,他们通过相互交流、积极讨论,设计方案,共同完成实验探究.在各实验小组巡查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并不相同,但都能满足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实验成功的同学异常的兴奋,这时再要求他们对实验进行改进使两个灯泡能独立发光,互不影响,学生再一次参与到实验中,认真的合作研究,程度好的同学基本上都按老师的要求很好的完成了实验,最后笔者再把他们设计的不同电路图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并引出“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其特点,在这样的实验中既使学生在快乐的情景中理解了串并联电路的概念,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发挥实验教学作用,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探索利用实践活动拓展到物理实验教学这一过程时,很多教师由于前期理论知识学习力度不够,从而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放弃.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专业性的指导,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率.这些实际问题都导致实验教学不能有效的开展.所以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非常迫切.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学校也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与课程相结合的培训.

篇10

关键词:物理;小实验;教学;作用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以探索和发现物理现象及规律为根本目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再现、揭示、证明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严密的思维能力、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概况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课后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特点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实验凭借其简单易行、趣味性强、现象明显等优点备受物理教师青睐,也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思考、采用的焦点。因此,小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物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物理小实验能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对象发生了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理实验具有直观、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能激发矛盾,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物理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畏学、厌学情绪。若能把握住对实验教学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定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只有学生对学习认知产生了兴趣,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2.物理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实验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学生感得生动、有趣。在黑板上做实验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只有大力加强实验教学,才能提供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基本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亲身经历过的事总是会比被告知的来得印象深刻。鼓励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验,特别是小实验,简单易行,学生自己也会有试一试的想法。自己动手做一做,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初中的物理内容和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有密切关系,因此,许多小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践能力。

3.物理小实验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的原理应用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效果都会大幅度提高。一个新知识,很快就会被学生所接收,还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又加以联系,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复习课不枯燥单一一直是老师们思考的热点,我们可以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改变,即便是复习课,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对一些难点、重点,如果能适时地穿插一些简单易行、现象明显的小实验,可帮助学生回忆巩固。

4.物理小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教学的加强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观察的作用,每个实验都要多做几遍,并且多动手;随着实验的进行,要不停地反复思考,使之与学习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衔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地了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提高这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使教学和学习都事半功倍。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充分发挥了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灵活主动。物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雨松.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2008(33).

[2]刘金水.浅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J].新课标:教研版,2009(06).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作用

初中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决定了它们关于依靠经验材料来对相应事物进行判断及分析,还不善于在理论层次上进行推导,认识事物的时候倾向于知觉优先。因而,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及活动机会进行教学,做好演示实验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科的基础就是实验,特别是初中物理的教材当中,大多数的公式、定律都要利用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总结,或者利用演示实验进行验证,所以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相应的演示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对相应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及分析,取得比较生动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对相应的物理规律及概念进行更好的理解及掌握,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其对相应的物理现象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物理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们一直记忆犹新,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而教师的演示更会对学生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的措施

1. 转变思路,做好课前演示准备工作

物理学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尤为重要。为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师就要尽量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首先,物理教师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演示准备工作,进行多次预演,这样才能有效掌握在演示当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实际上,很多教师都不重视做好课前的演示实验工作,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意外状况或者实验失败,经常搞得手忙脚乱却让学生们不知所以,只能使学生们强行接受相应物理结论,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教师准备实验的过程当中,应严格控制演示的时间,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内容少效率低。最后,除了《物理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之外,还可以加上一些小实验,或者改进演示实验,从而保证教学效果。例如讲授蒸发吸热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两支同样的温度计进行教学,在一支温度计上一端沾上酒精,另一支保持干燥,然后让学生们仔细观察二者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们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蒸发吸热。

2. 积极创设相关情境,认真设计演示方法

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被物理教师所设计的实验情境感染,也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够很好地进入到预定的情境当中,那么演示实验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自然奥妙喜欢进行探索,虽然有着十分强烈和广泛的兴趣,但深度性及稳定性都不高。因而教师就要在实验过程当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讲解“大气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进行母子管的实验,在相应的大试管当中注入一定的水,然后把小一点的试管放到大试管当中,之后问学生们:“如果倒置大试管,小试管会有什么变化?”可能有学生会说小试管会掉下来,经过实验,学生们就会发现小试管不光没掉,反而缓缓上升,从而产生疑问,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点拨式教学,也就是告诉学生们大气压使得小试管缓缓上升。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能够更喜欢学习物理知识。

另外,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将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究性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欧姆定律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让学生们一边学习一边做实验,使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做实验,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初步认识电压、电流、电阻间的关系;其次,探索相应知识,教师指导学生研究相应问题,对实验数据进行列表画图处理;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欧姆定律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进行这样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宽思路,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多种方法,并渗透相应的物理思想,鼓励学生们用科学的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掌握相应的实验方法,学会物理知识,从而有效保证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科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及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有效进行演示实验,做好课前准备,创新实验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苏祖福.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优化——探究性学习[J].科学咨询,2010(29).

篇12

进行小实验过程中运用的原理都是相应的物理知识,因此进行小实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步骤,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综合水平。课堂作业中也涉及小实验,老师应当深入研究教材和参考书,选择一些简单、有趣又有代表性的小实验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去做,多给初中生制造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应当要求初中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小实验,老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条件。物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将实验完成,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将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编为一些题目,让学生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建立教学情境,唤起学习积极性

通过操作小实验,可以充分唤起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初中生主动去学习物理。物理这门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小实验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从而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能提高初中生对学习物理的信心,使得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去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印象。

三、引导学生将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物理课是比较难理解和乏味的,然而课堂小实验可以有效地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生动有趣,对实际生活是有帮助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自制调光灯、研究自行车结构等实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好物理是非常有作用的,唤起学生对学好物理的决心。

四、提高和培养初中生的创造能力

篇13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富有个性、协作性、创造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一、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1、观察: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是指直接运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或者间接借助于器材对物理现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持续、反复的知觉过程。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1)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对演示实验很感兴趣,但在进行观察时往往抓不住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2)在分组实验中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学生分组实验,其中初二年级开始的几个实验,就是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做课外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学习音调前,就布置学生制作音乐瓶,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了解乐音的相关物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演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达到了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4)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特别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以前呆板的教学方式,它图、文、声、动画、影像并茂,加强了表现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实验是学习前人的“创新”。(1)认识物理实验及其作用。(2)促使学生认真做实验。①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初中物理开始阶段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教科书的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的好品质。②创造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贯穿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让学生参与。③用简单器材做好实验。做好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做好物理实验是需要一定的物理实验器材,但物理实验有时用简单的器材就能说明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二、引导学生善“问”

1、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不以为然的,对此应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回顾科学史上因善于发现问题而取得成就的例子,如瑞利就是通过测密度的方法而发现氩气的。193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查德威克就是从约里奥?居里夫妇的论文中发现问题进而发现中子的等。

2、善于设计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设计的问题应该有其艺术性,应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杠杆平衡》一节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设计了将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平衡?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

3、引导学生提问题。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提问题,刚开始学物理时就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学习物理?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定期开展问题研讨。

三、综合提高创新的实践

1、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认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后,会积极主动做好实验, 当学生能够做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智力的开发,也有利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

篇14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重要作用;现状

在物理学中得出的原理和规律的依据是实验,它并不是一门单纯靠理论想象得出结论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基础,在物理学长期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演示实验能够通过老师的操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习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为了了解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笔者设计了一堂演示实验课,从演示实验课的侧面反映出目前物理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它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这节课选的课题是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清楚地得知,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容器的形状无关;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而教师的演示更加直观地告诉学生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集中上课精神调动课堂气氛。从实践课堂中我们可以得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更加的全面分析物理演示教学在初中课堂的重要性。首先,我们从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堂的现状开始分析。

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课堂的现状

(一)演示实验设备的缺失

在新课程理念下,现代教学仍然保持传统教学观念,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多重视理论教学,演示实验依靠黑板画图和教材解释,忽视了实践理论。有些学校甚至为了节约经费没有购置足够的实验设备和器具,使物理演示实验课堂没有发挥真正的效果。

(二)实验中缺少探究性

这种应付式实验存在于一些教学课堂中,有些物理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得出理想实验结果,往往违背课本要求,把实验演示统统变为验证实验,缺少为学生设定的探究实验,没有从培养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在这种观念下,久而久之成了应付了事的现状,尤其是实验条件较差的地区如农村山区,最怕就是做实验,经常把实验变为教师代办的演示实验或不具有实际效果的演示实验。

二、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的作用

演示实验是把理论通过实践还原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因此,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对物理学科实施演示实验时,让学生能够明显地感觉到物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纯理论学科的差别,通过现象直观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时,给于他们产生极大的震撼。因此,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一改传统教学带来的枯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便会引发自主学习能力,从被动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积极地学习物理世界的奥秘,显然演示实验正是给学生创造了兴趣的摇篮和渠道。

比如,讲解摩擦力课程时,教师可以演示实验开展教学,选择学生把一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推动一下它时,小车开始运动起来,但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的速度却越来越来慢直到停下来。在把这个演示实验做完后,问学生:运动的小车为什么到最后却停下来了呢?学生回答:小车受到了阻力,那么这个阻力是什么呢?最后,老师指出这个阻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摩擦力。从而引出问题悬疑,激起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兴趣。

(二)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热情和能力

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具有逻辑性抽象的学科,仅仅依靠教材和传统课堂教学是不足以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的,且学生学习起来是既枯燥乏味又难以真正理解,而在教学中适当使用演示实验,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利用实验发挥自主创造性,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懂得如何善于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应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探索热情和能力。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物理演示实验

(一)重视演示实验,并要求学生一起参与

在演示中邀请学生一起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物理知识的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吸收程度都不一样,通过学生配合老师一起演示,帮助物理知识薄弱的同学增加他们的信心,并且增加了乐趣也充分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另外也调动了学习的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名物理教师,笔者更加主张演示实验让学生也积极参与,百看不如一做,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激起探索问题的热情。

(二)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实验器材和新奇的实验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演示实验的内涵和核心内容。因此老师在这个时候需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白注意点应该放在哪里,针对学生设置实验疑问,调动学习的气氛使他们注意力集中,顺势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把现象和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学生思维灵活运用。

(三)注重探究实验和重视学生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