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的实验范文

初中物理的实验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物理的实验,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物理的实验

篇1

一、初中物理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价值

首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确,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一些实验变化、器具有较强的新鲜感,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设置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物理本身实验性、科学性较强,都是通过大量的物理实验得出相关的结论和规律.因此,开展探究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观察物理变化,获得物理结论,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再次,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有利于学习物理效率的提高.

二、当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学生探究能力明显提高等等.但是,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具体而言,第一,学校忽视探究性实验教学,基本设备和环境不完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第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师的自身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大多数人无法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和分析,过分注重实验的结论;第三,学生基础物理知识薄弱,物理学习难度较大,实验方法和过程难以掌握等等.

三、实现初中物理高效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措施和对策

1.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提高教师的实验探究素养

实现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专业的实验探究素养,并在实验教学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兴趣.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扩充物理知识背景与实际运用、当前物理研究前沿性问题、自然灾害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相关物理现象,培养物理思维.以单摆运动为例,教师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具,如绳子、剪刀、胶带、各种垫片等等,分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进而引出各组摆动数量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再次制定相关的物理实验并多次研究和观察,进而得出相关的物理结论.长此以往,初中物理开展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物理思维和探究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也有明显的进步.

2.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注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初中物理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因此,教师不仅要创设相关的实验教学情境,还要把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渗透到实验教学中.如讲述机械守恒定量实验时,教师可以播放过山车视频,使学生感受到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换,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物理应用,如骑自行车上下坡的物理变化等等,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此外,教师还要注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在实验教学要求下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如讲阿基米德原理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浮力大小与物体自身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记录下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和掌握相关基本物理原理,在动手实验中进一步升华和巩固.

3.多方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01-01

物理实验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很重要,但实验教学也是不可忽视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在小学与高一级学习的过渡阶段徘徊,他们趋于理性的思考问题,同时又存留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他们的思维提出一个挑战。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很重要。

一、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实验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激起兴趣,必然产生探究反响,此时兴趣则转化为情感。情感是心灵的窗口,它激发学生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物化的重要条件。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演示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主观理解的片面性,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的特点,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做一个实验,再加上幻灯机等电化教学手段,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好奇,就会喜欢上物理课。而且演示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渗透学科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演示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这就更加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惯性”时,通过演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让学生留意观察棋子会怎样运动?教学时,先引出问题,棋子会怎样运动?接着提示学生留意集中精神观察,紧接着把整个实验演示一遍或两遍,最后,让学生自己说出所看到的现象(其它棋子保持停止状态),并进行初步的总结。教师也可以通过实例来向学生说明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乘客身体的上部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脚已随着车停止运动,因此身体会前倾。同样的道理,当汽车忽然开动时,乘客会向后仰。以上实验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提高教学效果,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本质上讲,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技能,它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还可以锻炼学习的实践动手能力。一、物理学科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只有学生自己能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对这些公式定律理解得更加的透彻。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普遍突出缺点是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较差,所以必须要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操作实验,在实践中学会基本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三、实验可以让学生的观察、思维得到锻炼

我们知道物理概念抽象,物理现象复杂,要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本质更困难。但是如果能掌握一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就可以使物理概念化难为易。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基础。因此,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物理情景,使学生有了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以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的变化全过程,或测出反应的有关数据,或在对比性实验中通过观察发现影响因素的因素,从而为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观察能力做到提高。

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第一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器材,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来操作实验。操作时,留意观察,塑料块在空中和放入溢水杯中,弹簧的读数变化,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同时,要用小桶收集塑料块所排开的液体(水),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被塑料块排开的液体(水)所受到的重力,做好记录。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比空气中的和放入溢水板中两次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变小了)分析发生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塑料块受到水向上的托力,即受到浮力)。接着,受到的浮力跟被塑料块排开的水存在什么关系?并把测力计读数差量与被排开的水所浮到的重力进行比较,最后,推理出阿基米德原理,不仅深化了实验在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四、实验可以联系生活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好奇心 实验

一、背景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最大的魅力所在是实验。实验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以及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学生在物理小组中的自主探究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具体的实验过程而记住某些相关的结论、实验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

二、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成为同学们学到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手段,而以前的教育模式: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看实验过程,教师提出实验结论,学生记住这些结论,就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这样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在这样的教育下根本就没有几个学生能独立探究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学生根本就没有问题可提,没有养成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有趣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我设计了一个喷泉试验,用抽气筒抽出烧瓶里的空气,用带夹子的橡皮管连接烧瓶和盛有红色液体的容器,当打开夹子的一瞬间,奇迹出现了:烧瓶中出现了美丽的喷泉;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通过一些学生自己做的小实验,如《小孔成像实验》、《头发飘起来了》、《伽里略温度计》、《自制弹簧枰》等均能起到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效果。

2.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运用对比性实验导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学生易于形成片面认识的物理规律,设计针对性强的对比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认识上的飞跃。例如,初中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觉得很简单,似乎没有什么困难,但又往往形成片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子上的书籍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等实例引发,进而做“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演示实验(课本中安排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读出小车保持静止时两边吊盘里砝码的重力,并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二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学生往往得出片面的结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时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如下两个有针对性的对比实验:①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用两个小车拼合在一起代替原来的小车实验);②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小车)上,但两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自己否定了原先的片面论断,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通过对比,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本质理解就具体而深刻了。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重视实验操作,促进主动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积极采用让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现象、研讨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除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实验外,我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如在新授压强一节时,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践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的面积有关。学生分组实验,再通过表格中的实验结论,进行讨论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五)借助实验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比如:一盏“220V40W”的电灯和一盏“220V60W”的灯并联在照明电路里时,哪盏灯亮?学生能回答“220V60W”亮。一盏“220V40W”的电灯和一盏“220V60W”的灯串联在照明电路里时,哪盏灯亮?学生误认为仍然是“220V60W”那盏亮。老师借助实验演示结果是“220V40W”的较亮,它使学生很意外。老师强调指出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引导学生计算出电灯的实际功率得出正确的结论。又如,在讨论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各电流表、电压表指示数的变化时,学生常会产生疑惑,借助实验分析,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4

一、构建生活化的实验情境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一步步地讲解,对于一些操作简单的实验,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其重点在于让学生记忆实验后的结果和内在的物理原理,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实验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想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实验内容,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实验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实验情境,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力”时,笔者将吹好的气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按气球时,气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笔者轻轻推动气球,气球就会在桌子上滚动.之后,笔者提出问题:通过我刚才对气球的动作,气球被按时形体会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轻轻推动时,气球还能移动,又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直观的生活情境,学生很快就认识到力能使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都可以感受一下,然后用物理知识进行阐释.这样,将学生最熟悉的气球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一个短小的生活情境作为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二、选取生活化的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本身属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每个中学都配有物理实验室,然而实验室中的东西大都是用特殊材质制作的,显然与学生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做实验时只是为了实验操作而操作,了解了物理知识的原理,却感受不到其实用性,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发挥更多的作用.在生活走进课堂教学的今天,要将物理实验与生活相融合,强化学生的物质认知和运用,就必须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即选取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再加工自制成实验器材,深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印象.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笔者鼓励学生选取生活中的用品作为实验器材,如纸片、乒乓球、吸管、蜡烛、塑料杯、软管、通草泡沫球、硬币、锡纸、水槽等;在讲“熔化和凝固”时,笔者选取生活中的冰箱为实验器材;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时,笔者选取生活中“热气球”为实验器材;等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实验器材,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进行实验,获取物理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实践生活化的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相应的物理知识、感悟物理原理,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决定了物理实验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走向生活,以实际生活来深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知、了解和操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向生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选材,实践物理知识,做到“物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小制作为案例,鼓励学生自制物理实验器材、教学用具等.例如,在讲“弹力”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物理原理制作弹簧拉力计;在讲“滑轮”后,笔者引导学生制作滑轮尝试提拉东西;等等.初中物理实验本身是生活的一种理论化体现.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物理实验,进行一些小发明,一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感受物理规律,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意义上感悟物理科学精神.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实践性的,并且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运用学科的生活性,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将生活引入课堂,进而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理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字:物理演示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不可缺少的替代作用,作为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做的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是用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方法和科学修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标准示范。那么,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什么呢? 本人在实验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在演示教学注意并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与尝试。

五忌。

一忌:随心所欲,操作不合格规范。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样子,老师的操作态度及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如在连接电路时,导线横一根,竖一根,把电路接通了事,杂乱无章,操作忙乱无序,讲台上零乱混杂等等,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的实验方法都是不利的。二忌:准备不充分实验效果差。演示实验前不做充分准备,如:对仪器缺乏检查,不进行试做随便应付了事,至使上课时不是仪器装置有问题就是仪器规格不符合要求,要么就是演示现象出不来或出来了但极不明显,于是老师手忙脚乱,满头大汗,语言缺乏伦次,学生则垂头丧气索然无味。三忌:只管自己做实验,忘了施教的对象---学生。演示实验不同于一般科学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做给学生看的,而不是为了其它。因此老师不能仅专心于实验操作而忽视学生情绪和观察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师不给学生的观察提供便利,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操作将整个实验装置朝着自己,学生只能看到背面或侧面还有的教师操作时站在学生和装置之间,挡住了学生的视线。二是对学生的观察不进行具体的指导,听其自然,看到多少算多少,因此学生对演示实验往往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有不少学生由于不得要领及缺少及时点拨看到的就是一幅杂乱纷纭的图像。这种演示实验就是做得“再好”,学生也得不到什麽收获。四忌:实验不作分析,做毕草草了事:演示实验完成后,老师一边收拾讲台上的仪器,一边自己或让学生复述看过的实验现象,然后“言归正传”,又“照本宣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也要求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但它的目的仅在于帮助理解表面知识,只是让学生记忆实验事实,让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转。五忌:以讲代做,黑板上讲“实验”。当前有些学校由于条件限制,仪器缺乏,同时有的教师怕准备实验花时间太多及其它种种原因,于是来个干脆不做,进行以讲代做,在黑板上讲“实验”。使具体、生动的物理现象变成了空洞、枯燥无味的东西,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五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