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英语专业范文

医学英语专业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10:40: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英语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英语专业

篇1

[关键词]专业课 医学英语 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7-01

由于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早接触科研意识的日益增强,要阅读一些有关医学研究的动态和最新进展的文章,但是医学期刊中英文类占一大部分。所以,能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及临床病历、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初步翻译本专业的最新英文期刊等,已逐渐成为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新要求。为此,许多医学院校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这是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辟了一条就业的路。有效地促进医学英语的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办好英语专业是每个英语专业的我们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第一阶段学好英语专业课

医学英语固然有其自身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但对这一切的真正掌握,只能依赖于学生对语言基础的掌握。如果一开始给学生阅读医学文章,无形中会使学生产生“看懂就行”的心理,太多的生词影响着对文章的理解。医学文章大都是论述某个医学问题的。学生往往按照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去理解文章。英语是工具,是为了获取科学信息。而医学文章的教学使学生将医学知识当成了学习英语的工具,这是与我们的教学目的相违背的。所以,学生应首先学好英语专业的英语,扩大词汇量,全力打好语言基础。

二、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

然而,语言基础又不能代替专业英语,那么何时开设医学英语为宜呢?怎样将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呢?

我们认为,可以将学生参加四级考试的成绩作为一个衡量的一个尺度,四级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核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各项目标。换言之,学生的四级考试中所得的成绩,应成为学生在校是否能进行医学英语学习一种度量,一般学一年左右,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过英语四级的,过八级有点困难。如果达不到四级标准,即使在校期间学会几篇医学文章,效果甚微。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状态灵活地掌握这个尺度。过了英语四级的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再学习医学方面的文章会得心应手,也增强了学习兴趣。将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切机地结合起来,带同学们到医院去实习。我们通过几年的摸索和观察发现,用英语书写病历:会诊时,手术中,查房时用英语进行对话。对于保守医密,对病人采取保护性治疗以及接待外籍患者等都是非常实用的。例如:对于某些癌症患者的病因用外文书写也能对病人起到保护性的作用(对于那些不懂英语的患者)。现在医院接待外籍患者机会增多,需要用外语询问病情与病人交谈,对于诊断和治疗都用到。而且,学生看到自己学有所用,多一次将来就业的机会,使学习医学英语兴趣倍增。

尽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仍有不同看法,但是,把医学英语教学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一环,已成为英语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今后的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医学英语教学贯穿于教学的特定阶段,保持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连续性,教学方式也应当多样化,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医学英语 师资力量 专业教材 学科设置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趋广泛,社会急需既有娴熟英语技能,又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医学英语专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1年5月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学会全国医学外语学组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首届全国医药英语专业教育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学术和专门用途英语是普通英语发展的必然结果,急需重建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教育体系,实现以英语为基础的医学通识教育。虽然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教学小有成就,但问题不少,许多方面亟待改善和提高。

首先,师资力量有限。医学英语是一门非常有特色的学科,不仅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还需要坚实的医学背景,一般的英语教师不懂医学知识,而医学专业教师也很难胜任英语语言教学。目前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平均比仅为1:25,师资力量较为匮乏。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本科阶段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学校较少,而进行医学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院校更是少之又少。以西北地区为例,只有西安交通大学一所院校设有医学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点,2012年的毕业生仅三名。而目前各大高校聘用教师的最低标准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因此很难招聘到专业对口的医学英语教师。以我校为例,既有医学英语本科专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兼顾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英语课程教学,需要大量的医学英语专业教师,但在2010年至今的历次招聘中,符合要求的聘用者寥寥无几,医学英语师资力量的薄弱已经制约了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和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

其次,医学英语教材匮乏。虽然医学英语专著和教材数量较2000年前明显上升,但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的高水平教材依然很少。医学英语涉及面广,涉及专业多,对专业知识要求高,教材编写常常或过于深奥或流于科普。各医学院校基本是自选教材,而现有教材中普遍缺乏听说和写作内容,基本以阅读为主,形式也雷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我校口腔系开设的口腔英语为例,选用的教材为武汉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该教材是口腔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教材,但同样存在内容多、难度大、形式单一、只注重阅读能力的培训、没有涉及听说写部分的问题。

再次,各院校学科设置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的学校招收文科生,有的招收理科生;有的高校为四年制,有的高校为五年制;有的学校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有的学校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还有个别院校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文科生的优势在于英语能力普遍较强,理科生的优势是医学课程接受能力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课程测试、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研究等多方面的测评工作中存在诸多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各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趋广泛,医学英语专业的继续发展是大势所趋,解决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医学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改善医学英语教学基本建设的关键因素,针对医学英语专业研究生较为匮乏,高校招聘应“不拘一格降人才”,对特别优秀的本科生可以破格录用,并大力度培养医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同时应鼓励英语教师学习医学知识,医学教师提高英语能力,各医学院校间可选派教师积极进行交流学习,互取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派医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二是进行核心课程教材的统一编写。在教材的编写上应突出医学英语语言特点,如外来词多、词形长、长句多,应尽量采用原文。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医学水平,注意篇幅和难度的循序渐进,不仅要注重医学英语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了解医学发展脉络和前沿医学知识,并使他们初步掌握运用英语进行医学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能力,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有机统一。三是应尽快制订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教学方法、步骤和目标,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医学英语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在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熟练掌握英语技能、广泛了解医学基本学科的医学英语专才作为桥梁,将西医介绍进来,把中医介绍出去。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医学英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医学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淑霞.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5:13-16.

[2]刘志辉,徐育年.中国医学英语教学发展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3:2078-2080.

[3]马雁.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个案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9,125: 60-63.

篇3

从医学英语的词汇特点上来看,医学英语文章中通常包含有三种词汇:普通词汇、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而医学英语的专业名词和术语,有2/3以上都是源出拉丁、希腊语,因而生涩难懂。如:拉丁语vertebra为椎骨、希腊文pharynx为咽。

从医学英语的语法特点上来看,医学英语有以下几点特点:1.和普通英语相比,医学英语的文章更多地使用陈述句,常见于学术论文、科技报告、科普文章、医学文摘、技术函件等文献中;另还有祈使句,见于实验报告、指导书等文体中;2.医学英语的文献中较多地使用被动语态结构。在医学论文中为避免主观武断,作者会有意地使用被动语态,以突出文章的科学性和客观性;3.医学英语文献中长句和从句使用很多。

二、传统大学医学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医学英语在词汇、语法修辞及文体等方面与公共英语有着较大的差别。医学英语的特点是专业词汇多,文章长句出现频率高且生涩难懂。与公共英语相比,显得枯燥乏味,学生通常望而却步。同时,大多数学生以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为主要目标,而对于医学英语的学习并不重视。

2.师资相对匮乏。由于医学英语的复杂性、专业性,及各学科之间的连贯性,公共英语教师几乎无法胜任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因而承担专业英语授课的教师大多来自医学临床专业,未受过正规系统的英语教学的培训,存在口语运用灵活度欠缺、专业词汇面较窄、课堂师生英语交流较少等现象,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此外,由于受教师本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对教材无法灵活掌握,多数照本宣科,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目前,各医学院校均缺乏既具有专业的医学教育背景又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的专任医学英语教师。

3.缺乏实用、合适的教材。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是教学的关键,是进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没有一套统一的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尽管很多院校积极进行教材编写,大量采用自编教材,但难免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实用性不强等诟病。

三、提高医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措施和对策

1.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专业英语教学一直是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大多数以老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大大削弱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情景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组织学生就课本内容进行讨论或在课堂上通过模仿电影情节进行看病、问诊、查房等情景表演,开拓英语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课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医学英语的学习和词汇积累,快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重视医学专业词汇的教学。相对于公共英语词汇,医学专业词汇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拼写难:医学专业词汇一般是由大量字母组成的多音节词汇,如schistosomiasis(血吸虫病)、pseudohydrocephalus(假脑积水)。二是读音难:由较多字母组成的多音节词汇难以找到重音音节,难以确定某些元音字母的发音。但经过总结归纳,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医学英语词汇都遵循“前缀+词根+后缀”的组合模式,而词根与词缀主要来源于拉丁语或希腊语。所以掌握源自拉丁语或希腊语的医学专业词汇的词根和词缀、学习医学专业词汇的构词法是学习和记忆医学专业词汇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进行词汇教学时,首先要指出医学专业词汇和普通英语词汇在构词上的主要区别,让学生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记忆方法,而接受记忆医学英语单词的灵活的、富有规律的记忆方法。同时,可以通过传统的词汇检测与猜词游戏、单词比赛等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词汇的热情和兴趣。

3.加强师资的选择和培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航员,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医学英语专业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加强医学专业英语师资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方面着手:①既加强对英语专业教师医学知识的培训,又对医学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培训。②选择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学专业英语较好的临床医生,对其进行出国进修、深造等方面的英语培训。

4.选择编写适当的专业教材。教材是教学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在选择教材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教材能突出综合能力的训练而不是单一的注重阅读训练;②教材从国内外优秀期刊论文和经典医学文献中适当选取了应用题材和科普作品;③练习任务的设置与真实世界、学生需求和交际应用相关,体现了实用性、时代性、多样性、科学性等特点。

5.适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过程的封闭状态,使教育资源充分敞开,能将医学领域的最新信息、医学技术的最新进展生动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大大充实了教学的内容;flash课件、录像短片、动漫视频等资源,丰富了教学形式,让教学内容充实生动,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与大学英语相比,医学英语自身存在的特点和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始终关注医学英语的独特特点,做好基础英语向医学英语的过渡。然而真正教好医学英语并非易事,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法吉.对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3,29(1):100.

[2]皇甫锡才.医学英语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策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1).

篇4

英语词典是每一位学生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常被人们称作“最好的无声的常伴左右的老师”,因为它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包括词义、读音、词类、例句以及用法等方面的信息,还能提供包括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百科知识等方面的信息,既辅助了语言的学习,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化修养。同时,词典使用策略是语言学习认知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否能有效使用英语词典,对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目前国内对于词典使用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只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或者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的调查,抑或只谈外语学习中词典使用的技能,而没有对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 在我国, 非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目的, 教学要求和上课时数方面均有很大差别. 鉴于此, 本人对大连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两者间的差异。

二、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连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7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70名,其中包括人文、环化、医学、日语、音乐、计算机科学、机械、师范以及法学等各专业的学生。

调查共收回问卷英语专业68份,非英语专业62份,其中有效问卷各为68和60份,因为2份问卷因某些项目填写不完整被视为无效。调查在2010年12月初大连大学图书馆自习室以及英语学院教室进行。

2.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分为两部分,共22个题目,均是选择题的形式,包括影响使用策略形成的因素调查和词典具体使用策略调查。

(1)影响词典使用策略形成因素调查包括:个人英语水平(1、2题)、何时开始使用词典(3题)、对词典熟悉程度(4题)、对词典的态度(5题)、对自己使用词典的满意程度(6题)、是否接受过词典使用技能培训(7题)、使用技能的获取途径(8题)、教师指导词典使用频率(9题)、阅读词典使用说明情况(10题)、词典使用频率(15题);

(2)词典使用策略调查包括:不同环境下词典使用类型筛选策略(11、12、13题),通常使用词典环境(14题),以及词典查询策略(16-22题):如词义筛选(16、17、18题)、单词释义理解(22题)、查找词项定位(21题)等。

为了保证试者最大程度地合作, 问卷导语部分对被试清楚说明了本调查的意义,并尽力让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调查结束后, 根据每一项的次数分布和百分比, 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相似点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两者在词典使用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上有很多相似点,主要体现在:对词典熟悉程度、对词典的态度、对自己使用词典的满意程度、接受使用技能培训情况、阅读词典使用说明情况、不同情况下对词典的筛选能力、词典使用频率、查找词项定位等方面。

(1)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都认同词典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第五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词典对学习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人数的分别占总人数的97%(64/68)和94%(56/60)。由此得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并未因为自己所学专业的不同而对词典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产生怀疑,这点符合本人的预期。并且本人认为,对词典重要性的认同是形成正确词典使用策略的基础。

(2)在接受英语词典使用技能培训上,两者都表现出很低的比例。从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或完全没有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分别占了89%(60/68)和82%(49/60)。并且通过第八题的调查显示,学生词典使用技能的获取途径主要是以自己摸索为主,两类学生选择此项的比例分别为68%(46/68)和72%(43/60)。老师讲述使用方法的频率在英语专业中:偶尔26%(18/68)、很少47%(32/68)、从不24%(16/68);非英语专业中:偶尔20% (12/60)、很少52% (31/60)、从不26% (16/60)。可以得出,无论对于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的老师都很少对其进行词典使用方法的讲述。本人认为,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师对词典使用策略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与教师本身缺乏对词典使用策略清晰地认知有关。

然而为了有效地利用词典,词典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而这种技能的获得则需要一定的训练。在词典运用策略形成的过程中, 单靠学生的自我感知和理解是不够的。因此, 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担当起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适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水平、阶段和学习任务使用适宜的词典, 特别应注意在词典的实际操作方面加强训练和指导。

(3)对于词典的熟悉程度、是否了解自己该使用什么词典以及对自己词典使用满意程度、词典使用频率的调查显示,两类学生在各项调查中比例接近。由此得出,英语专业学生并未表现出比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词典更熟悉,更了解自己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词典,对自己使用词典更满意且更频繁地使用词典,这完全出乎本人的预测,原因尚不明确。

数据进一步显示,两类学生对词典的筛选能力欠佳,英语专业学生中68%(46/68)的学生,非英语专业中70%(42/60)的学生均不是非常了解自己应该使用什么种类的词典,这也反映出词典使用能力的不足。

(4)对于词典使用说明的阅读情况,第十题中,英语专业学生选择情况为:仔细阅读0.03%(2/68)、粗略阅读44%(30/68)、基本不读47%(32/68),非英语专业选择情况为仔细阅读0.09%(5/60)、粗略阅读37%(22/60)、基本不读43%(26/60).可以看出,两类学生粗略阅读或基本不读的学生占大多数,反映出其对词典使用说明的认识程度非常不够,而对于一本词典,如果不能仔细阅读其使用方法,好好熟悉词典,那么它的利用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5)在查生词和旧词新义时,第十一、十二题数据显示,两类学生都选择使用英汉、英汉双解词典居多,而英英词典为少数。分析原因,可能是其根本不知道或不了解其他类型的词典, 并且认为双语词典足够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还可能是因为财力问题,学生在只能选择一种词典的情况下更乐意选择双语词典。然而单语词典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本人认为应该鼓励和提倡他们使用英英词典。

(6)两类学生在词条释义的选择中也体现出了相似的地方。根据第十七题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选择只看第一义项的比例为3%(2/68);只看前几个义项的比例为12%(8/68);看完所有义项的比例为29%(19/68);视情况而定的比例为56%(38/68).非英语专业的比例分别为:3%(1/60)、26%(15/60)、17%(10/60)、54%(32/60)。可以看出,两类学生在有选择地阅读词条释义时,一半以上的学生均可以视不同情况而适当调整自己的查询策略,并非固定地选择某种策略。

(7)在查找词项定位中,第二十一题:在查living-room 和get rid of时,英语专业学生查living & get、living & rid、room & get、room & rid 的比例分别为:12%(8/68)、38%(26/68)、18%(12/68)、32%(22/68);非英语专业选择比例分别为:15%(9/60)、54%(32/60)、0.07%(4/60)、24%(14/60)。分析数据得出,两类学生都选择living & rid的学生最多,其次是room & rid,而living 和rid在两个词组中均属使用频率相对其他词较低的词,而room和rid属词义中心词,这说明两类学生在查这类型词时都不会理所当然选择各词组中的首词来查,而是选择较难或者词义中心词来查,这显示了两者间的相似性。

2.不同点分析

(1)首先两者间的不同点体现在通常使用词典的环境上。根据第十四题对词典使用环境的调查数据,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中、翻译、写作及听对话或讲座时查词典的比例分别为:38%(26/68)、35%(24/68)、17%(11/68)、10%(7/68),非英语专业比例分别为:74%(44/60)、6%(4/60)、8%(5/60)、0%(0/60)。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时查询词典居多,且各种情况都有查词典的需求,而非英语专业在阅读时查询词典情况居多,而其他情况明显相对很少。本人认为,这主要源于二者课程要求和学习目的不同所造成的。英语专业学生因其专业学习需要各项能力均衡发展,所以在各种情况下都比较注重词典的运用,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课程要求比较低,多在阅读感兴趣的英语文章遇到生词需要知道其意义时查询词典。

(2)其次,在查双解词典时词条释义语种(只看汉语/英语/两者兼读/视情况而定)选择的过程中,根据第十八题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的选择比例为:12%(8/68)、3%(2/68)、29%(19/68)、56%(38/68);非英语专业各种情况的比例分别为:20%(12/60)、11%(6/60)、43%(25/60)、24%(14/60)。比较前三种情况,英语专业比例均低于非英语专业,而视情况而定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英语专业。这说明,英语专业学生更能在不同情况下调整自己的查询策略。

(3)在查生词时,对词典种类的选择上显示出了不同。根据第十一题的调查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学生选择电子词典的比例为26%(17/68),选择纸质词典的比例为58%(39/68),而非英语专业学生选择比例为46%(27/60)和23%(13/60)。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纸质词典,而非英语专业使用电子词典较多。

然而众所周知,纸质词典虽没有电子词典携带方便,但是比较两者的差异,纸质词典其释义的详尽度更高,词条包含内容更广泛,并且查阅者在查阅过程中效率更高,因为可以对所有的释义一目了然,方便查阅者更快捷地锁定自己要阅读的词条释义,然而电子词典无法在小屏幕上显示很多的释义,查阅者只能不停翻页来选择自己要看的释义,耗时也耗力,而且未必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词条释义。因此应该更多地鼓励英语学习者使用纸质词典。

3.结论

综上所述,比较大连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词典使用策略上的异同点,相似点居多,而不同点较少,这说明英语专业学生在词典使用策略上并未明显表现出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更高的查询能力,尤其体现在对于词典的熟悉程度、是否了解自己该使用什么词典以及对自己是否能有效利用词典、词典使用频率以及对于词典使用说明的阅读情况上,因此,未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这种情况值得深思。

四、启示和建议

鉴于大连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接受英语词典使用技能培训上表现出极低的概率,以及两类学生总体缺乏较清晰良好的词典使用策略,本人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对这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尤其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词典使用策略是语言学习认知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英语词典使用策略可以大大提高词典使用效率,发挥其在英语学习尤其是自学英语过程中的作用。

本人建议在把“英语词典及其使用”课纳入大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介绍在不同情况下,譬如阅读英语文章、写作、翻译、听说等情况下更好的词典种类筛选方法和具体查询策略。课时无需多,但是必须保证让每位学习英语的同学都能接受相关的指导和培训,越早越快越好。另外,经常给学生布置查词典的任务,促使学生养成勤查词典,尤其是纸质和单语词典的良好习惯。当然除了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应该重视自身词典使用能力和良好策略的培养,自觉在平时使用词典过程中总结归纳适合自己的更有效快捷的使用策略,尤其要有意识地运用词典强化词汇学习, 为英语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Henri Bejoint, Modern Lexicograph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邓燕萍.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调查【J】

3.范明春. 高校非英语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差异【J】

4.梁玉玲,李蕾. 外语学习中词典使用的策略与技能【J】

5.罗思明,江晶晶,诸赞. 词典使用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J】

篇5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方法,切实解决研究生英语教学与专业相脱节、和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为研究生个人专业发展,发表高层次的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奠定基础,为研究生英语教学提供有效地教学新方法。

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英语是在校研究生重要的公共学位课程,因此得到各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和教师、研究生的普遍关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新的形势对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研究生来讲,能够阅读医学专业英文文献,撰写医学英语专业论文和摘要尤为重要。这对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然而,作者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学以及学术交流中发现,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①研究生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基础英语教学上,几乎完全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相脱节,不能起到有效地促进研究生专业发展的辅助作用。

②研究生英语教学忽略了高层次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医学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研究生对于专业英语写作有着迫切的需求,却茫然无从着手。

这些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得到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部门及教师的广泛关注。有些高校已采取各种方式努力加以解决。如:和专业教师合作修改研究生专业论文,或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等等。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研究生或者仅仅学到了写作方法,而对于如何遣词造句仍然无从着手,或者仅仅某一两篇论文得到了修改,却不能持续性地发展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针对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作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作者在此对其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实践意义做一详细介绍。

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由外部到内部的转移和传递,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Vygotsky,1962)。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其中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基本内容

2.1 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原因分析

据作者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发现,研究生的医学专业术语、词汇量并不小,但进行医学专业英语写作却相当困难。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医学研究生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

2.1.1 学生的原因

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中,医学专业术语只是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存在着。由于对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和句式结构的缺乏,使他们不能搭建句式框架,也就无法将已知的医学专业术语运用于专业英语写作中,因此也就无从完成专业英语写作。

2.1.2 教学的原因

目前的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相脱节,研究生教学仍局限于基础英语,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其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为其专业发展起到有效地辅助作用。

2.2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内容

此教学方法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带领下,研究生自主探索医学研究生自主检索医学专业文献、探寻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发掘医学英语句式结构,并以其为框架进行自主医学专业英语的写作实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积累,逐步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2.2.1 教师指导

专业英语写作方法;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步骤、方法。

2.2.2 学生分组

将学生按照专业或相近专业分成研究小组。

2.2.3 学生自主检索文献

以小组为单位,检索、搜集本专业权威文献,并上传到小组公用电子邮箱,作为搜集句式语料的文献资料。

2.2.4 学生自主搜集语料

从专业文献中探索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发掘医学英语的句式结构,并以句式结构为框架,将医学术语、词汇灵活地运用于其中,以句子、段落为单位进行写作训练。

2.2.5 小组讨论

学生互评句式语料,提出修改意见。

2.2.6 教师指导

学生将预料和句子以PPT形式在课上展示,教师予以点评、指导、修改、储存。

2.2.7 创建句式库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存储的语料整理成句式库。

3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教学的实践意义

3.1 此教学方法解决了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相脱节的问题,以及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的难题,使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同时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个人专业发展,发表高层次的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奠定基础。将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紧密相连,解决了两者之间相脱节的现状,促进研究生的个人专业发展。

3.2 在培养在校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同时,为广大医学研究生和医务工作者撰写专业英语论文和摘要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源。

3.3 此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医学研究生教学,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当中,切实将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紧密相连,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为研究生的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并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松林.建构主义对客观主义的检讨及其教学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2]姜晖,王凌云.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探究与外语教学,《外语艺术教育与研究》2010年第三期.

[3]杨小菊.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4]Bruner,J.S.The Process of Education[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0.

篇6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主要是对课本知识的再现,没有多大的思考和讨论交流的空间。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将外语教学的特性铸造为简单的灌输记忆。课堂教学因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而陷入一种僵硬、无生气的状态,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信息输入、信息存储和信息提取。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新意义。因次,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重新构建新意义的再创造过程,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新的理解过程。

二、 合作学习的价值

以互补、互助、互动、自主、自评为特征的合作学习,既满足了学习者的心理需求,也适应了社会未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可见学会合作已成为教育的焦点。未来的社会更需要懂得合作,共谋进步的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别人不曾涉足但又不可不知的世界,交换各自的知识经验,用各自的思维方式去探讨同一个问题,答案和思路的不同将会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成员有不同层面的收获。思维碰撞出的火花很有可能成就每一位乐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人。

合作学习原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模式。它是教学新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合作学习形式的常见种类有讨论、模仿、情景角色扮演等等。因此,合作学习能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大学生的合作学习“适应了大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的需要;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学习中的积极交流,避免大学生个体探索的时间浪费;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使整个团队具有获取知识上的广度优势;有助于大学生之间引发争论,产生新知识与新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荣誉感,也是对狭隘的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超越;同时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对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内蒙古医科大学英语专业与医学专业学生间合作学习的具体实践

1.创建“交互式”学习模式的背景。世界医学领域的交流发展离不开英语这一重要交流工具。因此,医学生们需要在学习本专业医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相应的医学英语水平,以便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的医学知识,促进更加广泛的交流。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加深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可以将医学和英语更紧密的结合,从而拓宽就业渠道,也可以更好地为医学工作服务。

本项目研究小组运用“5+5”交互式学习模式,根据英语与医学的互通性,创建英语专业和医学专业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结合,使各专业的优势得到发展,相互补充。通过课下同学们的自主结合学习,获得更多教材里没有涉及的新颖的东西,在丰富英语专业学生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医学素养的同时,帮助我校的医学生们增强在实践中应用英语的能力,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的医学技术和医学知识,促进其在国际医学领域更广泛的学习和交流。

2.“5+5”交互式学习模式。参与该项目的50名学生共分为5组(包括听力组,词汇组,语法组,翻译组,阅读组),每组10人,英语学生和医学生实行“5+5”交换学习模式。此分组较为灵活,同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月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小组讨论、听写、朗读、编医学情景对话等方式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之间用解释、补充、强调、重复等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而且,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让同学们唱英文歌曲、观看原声电影等方式培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医学英语学习氛围。

3.交互式学习的效果。通过学生自教自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传统的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换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对内蒙古医科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医学素养的同时,增强了实践中应用英语的能力,加深了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夯实了英语基础。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医学生们在学习本专业医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相应的医学英语水平,可以更快捷地查阅和学习国外先进的医学知识。

此外,经过整个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我们发现针对不同性格的同学,要确立风格不同的学习模式。沉闷派的要给定学习内容,引领进步; 活跃派的要划定学习范围,迫使前进; 而积极灵活派的则要呈现动态材料,模仿创新。总之,我们通过改变原有的学习模式,采取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的接收者变为主动学习者,给患有“恐英症”的医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有效的学习模式或思路。

四、关于大学生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思考

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自由体,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没有过分的约束,一切都由自己做主。学习成绩已不像在中学时代那么惹人关注,导致太多的学生以为每学科通过即可。在英语学习这方面,如不是专业课,则不会受到太多的重视,每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为了大学生们特别头疼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上了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开始冷淡英语,对它失去了兴趣。但是,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当下,继续学习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仍极为重要,而且首先是要对它产生兴趣,才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将其与英语学习相结合,找到不同专业方向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契合点,通过多种模式,发掘学习英语的不同方式,让同学们真正地体会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益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其中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仅仅是学习英语,针对各个专业,我们都应该根据专业特色,进行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补充和丰富大量科学文化知识,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敲开智慧之门,推动思考之窗。

篇7

新的模式以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以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为目标,将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工作任务注入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一切学习行为都围绕着学习任务而进行,其重点在于“做中学”,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来实现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要求知识与教学内容的重构,强调学生学习的行动与思维,着力于工作任务的单元化,教学行为的实效化,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学习过程的步骤化及学习氛围的情境化。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中心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以及目标达成效果的评价者。

教学模式的变革导致教材需求的变化,传统形式编写的英语教材已不能完全满足这一教学模式及教学目标的需求,不能满足英语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改进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要,促成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医学专业知识、医学专业技能的有效衔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注重英语教学衔接,提升英语教学实效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变化,社会对高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也转化为“外语+专业”,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融也亦步亦趋,这一形势也促使高职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英语教学的衔接性,即基础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如何有效衔接。二是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即课内教学学时与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时间有效保障。三是学生所学英语的实用性,即所学英语技能在将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要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医学英语教学就必须将学生学习的医学专业课程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相互交叉融合,保证英语教学课时足量,加强课外语言实训,达到相互巩固的目的。

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采用模块化教学的方式,即:将听、说、读、写、译分解成相应的听说、读写、译三个模块,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集中训练学生不同的英语技能,根据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语言练习内容,帮助学生找出有效地学习和练习该模块的方法,进行重点突破,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信心,促成学习目标的达成,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由于有外籍教师,还采用了合作教学模式,由英语专业的中国教师与外教共同管理课堂组织教学,将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深入到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了不同文化的规约及人文价值观,提高了人文素质,教书育人的目的得以实现,同时也体现了高等教育育人的属性。在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重新整理,使教学内容情境化、模块化,使其更为合理、适用、实用。这样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学生将所学的英语语言基础、技能与专业结合起来,体现出医学英语的实用性,切实提升了英语教学的实用与实效。

三、创设网络教学环境,改进医用英语教学手段

积极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教学媒体的多样化、信息的快速获取、先进技术的学习等无一不需要通过英语这一途径,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专业视野的拓宽、与同行的交流等,也需要利用这一语言工具。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促进教学过程的改进,提升教学效果,以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专业教学过程中已被广泛应用,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音像生动的优势,在英语教学中,它可以被用来创设教学情景、进行有效学习和会话交流,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求知、探索。它丰富的信息资源、形象的图像画面展示使学生能够通过眼、脑、耳、口来感知相关学习信息,加速理解和接受语言信息的过程,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保持较长久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情境真实化,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四、改进教学评价机制,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科学的考核能为英语教学改革和检查学生语言学习效果提供积极反馈,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变迫使英语教学及其评价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教学与评价体系不仅无法较为完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多媒体技术下的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评价体系的改革方面,完全可以借鉴网络继续教育中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并将其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通过教师和学生学习小组观察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态度、质量及课堂表现,将教师评价、学生学习小组评价、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三者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学生学习的电子成绩档案,通过对学习情况的记载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得到反馈信息,对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得到监控,也能够较为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使各种形式的评价成为有效行为,从而使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能彰显使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教学的优势。

篇8

关键词: 医学类独立学院 专业英语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和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过去那种单一英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单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英语专业的传统办学模式面临很大挑战。而当今医学却在国际交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在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迫切需要掌握医学知识、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英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这种形势下,独立医学类院校医学英语专业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不是普通的英语专业,而是要办成“英语+医学”的形式,也就是说,医学和医学英语要占一定的份额。但这绝不是英语和医学的简单相加,其实医学院校的专业英语是保持大学英语教学的连续性以提高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目前,我院的医学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词汇掌握、文献阅读和翻译能力。我院英语专业教师由四名年轻的助教(均为英语专业)承担。基础英语教师语言知识丰富,但是由于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就可能出现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公共英语相似,语言点、语法知识过多,而医学知识欠缺,信息量不够大的现象。由于《医学专业英语》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又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记忆、掌握医学英语词汇,一学期下来,学生真正学到的专业英语知识就非常有限。结合我院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笔者对我院医学院与专业教学有如下思考。

三、我院医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制订合理的课程计划

医学院校制订的教育计划应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订课程计划需要教师、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又很多,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后很快地获得专业英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能力的提高,应增设一些满足不同学生层次需求的选修课,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开设的选修课程太少,特别是医学选修课程开设不多,且严重受到限制。医学选修课跟其他医学专业学生一起上,赶不上专业学生,想选基础的没有选,能选的却难度很大,比如临床医学概要,坐在教室像听天书一样,因此,可以增加中西文化类课程,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质和修养。另外选修课的班级不宜太大,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2.培养和引进复合型外语教师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所在。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之本。切实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新一代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保证教学工作后继有人的长远大计。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教学圈子里,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当中,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学术发展的前沿。总之,我们要坚持学习充实自己,除了学习书本理论、搞好教学外,学校要确保教师假期能外出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研讨班,通过步出校园来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信息,同时要让外出的教师回校作汇报交流,达到开阔视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充满智慧的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使同一种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过程,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成果。然而,任何一种资源,我们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打上了深深的个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师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所作的个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许会引起你的共鸣,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教学实施时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语言习惯、知识底蕴、教学风格,甚至教学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拿来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无法实施。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再好的课堂也是无法克隆的。然而,你想克隆获得好评的课堂,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难堪。究其原因,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别的班级出色,而是自己没有对别人的经验总结消化。一旦让别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营养,你就必然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4.补充实践课程

补充实践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践课程可以是网络自主学习,英语角、英语电台、英语报刊等第二课堂活动,各种英语竞赛、外事接待、国际会议接待、涉外导游、翻译、基地实习等社会实践等。

四、结语

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独立医学类院校的医学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应迎合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必须把应试教育模式尽快转向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并逐步建立以医学英语专业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医学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彤.关于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市场前景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1):33.

[2]吕桂.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724-745.

篇9

关键词:医学专业英语教学; 现状分析; 模式与设想

一、引言

我国2001年加入WTO融入全球化经济。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中国社

会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国际间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往,需要大量的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复合型人才。外语教学改革也成为近几年英语界一直讨论的话题。医学英语作为“专业+英语”的复合体对于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报刊杂志,独立解决运用语言时所碰到的难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目前各高校对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缺乏统一的认识,对教材和课程的设置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积极性不高,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合新的教学需求。如何克服困难对医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把具有一定英语能力和基础医学知识的学生引入医学英语领域,参加医学实践和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英语水平,显得非常迫切。结合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就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相应的理性思考。

二、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还没有形成针对不同医学专业,不同医学层次的学生编写的专业英语教材,而且传统的教材只是一些单纯的阅读材料,。不仅内容跳跃性大,而且对专业词汇和理论原则,缺乏实施难度控制。部分文章的专业词汇量偏多,偏难。学生阅读时,要么一看三问(问老师),要么一看三查(查字典),增加了自学的难度,使学生很难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现有教听说与写作的内容不够充实,影响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大多数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医学英语课时所占的比重非常有限。大专生二学年三个学期的公共英语约合216个学时,一个学期的医学英语仅有54学时(其中医学英语36学时,医学拉丁语18个学时),教学课时比例4:1。这种情况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医学英语教学效果。

(二)师资力量薄弱

近几年,学生不断扩招,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外语教学一直存在着工作量大,教师匮乏的现象,尤其是医学英语专业教师。一般说来,医学专业的教师精通医学专业知识,但他们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欠佳,无法将医学英语的精髓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这些教师在讲授语法和翻译时,更是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不能有效地将公共英语和医学英语的知识融会贯通。教授公共课的英语教师正好相反,虽然他们的英语知识丰富,然而医学知识缺乏,信息量不大,不能满足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需求,上课只是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极大地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三)教学模式陈旧

在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单一输入法模式—语言分析+翻译,词汇讲解+翻译,阅读+翻译。一是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二是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结束时,学生只掌握了一些常用词汇,对于具体实际能力的培养根本没有促进。有些教师用一点多媒体,但用得不多,不够丰富,课件往往片面注重形式,忽视内容,课堂实效普遍不高,加上学生数量较多,有时100多学生在一个大班上课,教师只能讲授语法,翻译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很难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交际能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合理调整医学英语教学课时比例,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

各个高等医学院校,应根据各自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课时。学生入学时,依据英语成绩的不同实行分班分级教学。重点班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公共英语学时,增加医学英语课时。普通班以公共英语为主,专业英语为辅,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在规定的学时修完后,还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供部分爱好专业英语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

(二)选用医学专业英语教材 ,提高学生职业化程度

现代医学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医学知识,同时还应有相应的外语交际能力。改革后的医学英语课程,不仅要适应各层次各专业的学生使用,还应增加医用口语,医学科普演讲等具体内容。医学英语教材不仅要加强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而且要增加听说能力训练的内容。另外教材应及时增补国外医学科学发展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增强课程内容的时效性,新颖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提供学生渴望获得的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选用医学英语专业教材是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前提,尽快地编写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的医学英语教材是近期高等医学院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育教学层次

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出能适应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所需要的,在听说,阅读,翻译,写作方面有较高医学英语水平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所以作为医学专业英语教师,应该既具有相关医学知识,同时又精通英语。而在这类教师匮乏的情况下,应从现有英语老师中选择一些年富力强,又有志于医学教学这一事业的教师,对他们的医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正规培训。笔者所在的学校已进行这样的培训模式有四年了,英语教师普遍反映在目前的医学英语教学中感觉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校还在临床医学教学教师中选择了一批英语过六级,专业能力强的的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水平。这样做也能为以后开展“双语教学”以及对外交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聘请外籍教师对临床教师进行口语培训。去年我校派一名英护专业教师去澳大利亚一所医院进修半年。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此类有效措施,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育教学层次。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重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文秋芳讲到:“给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身得鱼。” 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时间,学习外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开展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的英语教学途径,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医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可以选择一些重叠的公共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与其专业有关的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加强教学的实用性。不仅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教科书,还要指导他们进行实用写作,听说训练。比如在进行说的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授课内容,采取角色扮演,专家访谈,演讲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口语实践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医学专业英语听力方面,教师应多方面选取听力素材,比如:诊断方面的对话,医学方面的短文,VOA或BBC英语新闻中的健康问题节目,使学生接触到真正的语言素材,了解最新医学动态。同时教师应注意把听力材料与专业阅读的材料结合起来,增加医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和灵活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医学英语教学模式。近年来以CAI(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各类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传递的信息更丰富,形象生动,学生在这种自然的交流环境中可以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感知信息,加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过程。在课堂讲授方面,医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现有的VCD视盘和光盘以及自己制作的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方便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获取医学英语教学素材;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p#分页标题#e#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认清形势,加强医学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资源,结合不同的医学专业特点,搞好医学英语教学改革对高等医学院校的整体改革,以及外语教学的丰富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建飞.中医药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河南中医学院院报,2004,(4)

2.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J]. 外语界,2005,(4)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 医科 英语教师转型

1 ESP英语教学的内涵

专门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指根据学习者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与某种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其特点是把学习者需求置于首位,并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教学步骤分为学生需求分析、设计教学、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估。

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区别在于大学通用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讲授语言结构,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全面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专门用途英语ESP针对特定专业,讲授专业知识,加强对专业词汇、术语的学习,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等的语域意识以及工作场所需要的综合英语能力,学习过程与专业密切相连。

对于学习者而言,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意识到学习需求。专门用途英语是基于某专业领域编写的课文,内容与专业学习课程密切关联,学习者主动、有效地使用英语,其效率和效果要比孤立地学习英语语言好。

2 国外及港台地区的ESP教学现状

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是把语言教学与真实内容和真实交际相结合。

欧洲大学的外语教学主要就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希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阶段全部学习如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等国内所谓的专业英语(杨欣欣,2004),英国University of Bath规定,英语为非母语的学生入学时如果没有通过英语水平测试,头两个学期必须参加ESP和交际技能课程的学习。Bournemouth Internatiaonal Language College提供了11种EAP课程和28种professional Engilsh课程。

日本自21世纪以来开始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基本用英语讲授各门学科,学习重点是语言理论、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目标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在各自领域内的英语研究和交流能力。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大学英语分为两个部分,一年级为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通用学术英语阶段,二至四年级为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特殊学术英语阶段,学生在专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课题,自己查找资料并做演讲。

香港各高校在把本科3年学制改为4年学制后,大学英语学分增加,英语学分主要分布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如香港大学为本科生开设诸如clinical oral English for dental students,English skills for legal studies等42门的专业英语课,培养训练学生学术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所需英语技巧,教学生用英语讨论、报告、写作等。

台湾自2005年开始在全岛兴起英语教学热潮,大力推行ESP教育。例如,成功大学成立专门的ESP教学中心,把课程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场英语EOP,把ESP课程设置为大二必修课程和大三大四选修课程。

以上英语教学实践表明,传统英语课程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设置相同的听说读写译教学内容,注重语言本身而非应用语言学习新知识,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双语人才。基于这个认识,先进地区高校先后将英语语言办学重点向ESP转变,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需要、满足职业需求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在办学过程中,注意科学设置课程,采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语言学了关注语言本身,更要关注在语言使用之下的思维过程,构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学习策略,有效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学习动力不足、学无以致用的尴尬,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索。

3 ESP对国内医学类院校英语教师转型的启示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学要培养大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与目标相比,培养出的高等医学人才普通英语交际能力尚不高,更不用提运用英语进行诊断治疗、阅读医学文献、参与医学交流等活动。医学人才培养重专业知识、轻双语交流能力的弊端直接制约了医学的发展。

为解决人才培养困境,我国各类医科高校英语教学可借鉴国外及港台的成功经验,逐步由通用英语走向专门用途英语的培养模式。但现实问题是ESP师资严重短缺,医学专业教师不懂医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师无法教授专业,很多担任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从校外聘任或从退休教师中返聘,高校亟须建立校内专业的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对于学习英语语言出身的年轻英语教师,这个现状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积极应对,适时转型,已经成为摆在英语教师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4 国内医学类院校英语教师转型的途径

针对医学英语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现状,建议英语教师从以下方面提升自我适时转型:

4.1 了解学生需求,做好需求分析

ESP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需求先行。教师设计课程前首先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分析学生未来需要的英语能力。

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大部分学生的采访和观察发现,各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教师除了提升学生的普通英语能力,在讲课中可根据各专业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在英语课程中体现英语和专业学科的交叉。根据各专业学生程度的不同,为学生设定不同目标。对英语能力较低的学生,从语言准确度方面提出要求,对英语能力较高的学生,从专业用语的准确度和流利度方面做出要求。医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思考医学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总之,从学生需求分析出发,注重学习者参与并适时给学生激励是成功教学的开始。

4.2 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分级目标

专门用途英语又可分为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在制定教学目标前需正确定位学校类型。比如学术型医学类高校开设学术医学英语,而海源学院属于医学类独立院校,其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所以英语课程更应该注重职业医学英语。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在分析多层次目标的前提下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观点,作为医学类院校教师,可在全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完成所授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班级的课堂教学目标,继而从培养学生的普通英语能力、职业医学英语能力等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体现英语课程的基础性与实用性。

4.3 透彻了解教材,做好教学计划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不应独立于产生语言的人类思维之外被单独分析和描述。要研究语言的运作,语言就不能被看作自身的一种现象,而应视作对人类思维模式的反映。英语是特定学科知识的载体,故符合医学学科特点的教学计划应该建立在了解各专业学生专业教材特点和教学重点的基础之上。

目前各医科类大学使用的英语教材各不相同,但教材编写方向都是将枯燥的英语教学内容转换为有趣的场景交际,从而突出在特定的情境下英语的实际沟通能力。教师在使用医学英语教材前,要清楚各个年级教材的衔接,了解编写思路、编写特点和教材重难点,明确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材的异同,有效运用教材。课前精心设计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比重,课上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地展开教学,布置出难易结合、内容丰富的课后任务。

4.4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

ESP以学习为中心,学习被看作是学习者使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新信息流产生意义的过程。医学英语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医学知识之上,可以以富有知识和趣味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专业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各个课程特点和学生背景及需求,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医学英语实用翻译,采用基于投影仪和电脑的多媒体演示法;针对医学英语词汇学,采用基于团队协作的分组任务法;针对医学英语文献阅读,教师可指定书目让学生课后阅读的海量阅读法;针对国际医学会议交流技能,采用从真实语境和经验中提炼的案例教学法等。教师在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将重要知识点在不同的时点和课程之间反复出现。

选择教学方法应着重考量教学方法对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程度和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对医学英语的语域、语体、医学知识、英语技能的感知和内化,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实践,把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变为给学生创造应用英语的机会,在应用过程中深化理解知识。

4.5 积极构建全面、持续、动态的评价体系

根据ESP理论,评估分为学习者评估和课程评估。学习者评估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及熟练度,为将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利用评价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期待进而形成学习需要。教师可通过调取学生英语和医学相关课程成绩来了解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课堂教学气氛和对教学内容的反馈程度了解本次课对学生需求的满足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把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后表现纳入评价范围,期中或期末通过卷面考试的方法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输入和输出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课程评价的核心是了解医学英语课程满足教育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程度。由于ESP是以学习者需求为前提的,所以评价课程首先要关注课程对学生作为语言学习者和语言使用者两方面需求的满足情况,传统考试只能从期中或期末等某一个时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与ESP教学所配套的课程评价应该是持续、动态的,以课堂小测试、问卷调查、讨论、访问、师生聊天等方式关注课程对需求满足程度,评估时间可以设置在开课的第一次课,每节课后以及学期课程结束时,保证医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最后综合两方面的评估内容,确定医学英语教学是否达到满足学生需求,学习和使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4.6 抓住机遇转型,造就创新型、知识型的教师队伍

Paul Davies和Eric Pearse认为,成功的英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需求,有娴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课堂上大量使用英语,注重给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并注重课堂活动交流。ESP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类院校的英语教师要转换单纯的语言教师身份,掌握超出自身先前经验的医学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从各渠道获取、习得专业医学知识。

医学英语有其特定的特点,比如很多医学词汇有着相同的词根,教师可根据特定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线并注重医学词根的记忆。如前缀peri-是“周围的”,词根odont是odontology牙科学,后缀-itis表示炎症,所以periodontitis就是牙周炎。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授课过程让学生做语言分析时主动意识到医学英语的特殊性,比如普通词汇在医学英语中的意义有转变,医学英语语篇多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语法结构一般采用长句和定语从句,较多使用被动语态以体现客观性等。医学英语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分析学科特点,循序渐进,适当重复,将每节课看作学生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元素,突出教学目标整体性和教学过程连贯性的特点。

积极与其他医学专业教师明确双方分别的和联合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并合作。具体可采取英语教师到医学专业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及参加考试,对照医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的结果找出用英语讲授医学课程的教学思路;向医学教师请教和跟随实习(见习),清楚学生的目标情景,在课堂中适当设计真实语境,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医学场景和用英语进行医学交际。

另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更新型教师。养成阅读中英文医学原著、医学文献、医学期刊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类英语学术、教学法、医学学术等讲座;关注各级别的进修机会,选择合适的进修班促进自我专业学术水平提高和教学方法改进;多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查缺补漏、与时俱进。

5 结语

从国外的英语教学实践和国内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来看,以学习者需求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的ESP已经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和方向。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之外,更应该顺应教改趋势,注重自身英语知识与学科知识的结合和积累。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为高校英语教师的转型提供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蔡基刚.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

[2]蔡美兰.国外ESP教学现状及其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3]彭薇.ESP教学理念下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6)

[4]Paul Davies & Eric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5]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篇11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习语翻译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变得越来越最重要。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语言教学的目的总是由听、说、读、写、译这五项技能来体现,掌握一门外语是学会如何熟练地运用它,但首先要对在任何活动中的语言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然而,尽管已经接受了八年或更长时间的英语学习,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理解英语的某些语言现象时,如英语习语,仍表现出明显的能力缺乏。

一、英语习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形式简介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更显得纷繁浩瀚,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交织着其他民族的影响,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示出英语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的掌握有赖于对文化的理解。因此,加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始终是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提高语用能力的有益举措。首先,英语习语在各种领域中包括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无所不在。因为习语听起来地道、自然,读起来流畅、生动上口,把英语作为本族语的人在各种场合和文体里都大量使用习语。英语学习者如果仅仅学习某些词汇的字面含义,而忽略对习语的深层理解,就会影响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翻译。很多英语习语从字面意义上看,其意义体现不出来,同样的几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思就不一样,而有些习语在译成汉语时则有面目全非之感。如:wet blanket应译作“扫兴的人”。我们如将其直接译为“湿的毯子”就会和它的真正含义大相径庭。其次,习语在描述情景、表达思想、激绪和想象力方面比非习语词汇更加显得有效、生动,更能让人产生联想,加深印象。如a flood of refugees,a stream of traffic就是使用了水的各种状态来比喻事物的数量之大。在翻译这些习语的时候学习者就不能按它们的字面意思去翻译。因为flood和stream是用来比喻难民、交通的规模、量度及状态的。最后,由于习语在语言表达上生动优美、通俗形象,学起来、使用起来非常有趣,有利于学习者记忆,增加学习者的自信心。在大量的枯燥词汇需要记忆的学习中,任何有助于学习的方法都显得重要和值得推崇。

二、英语习语翻译的困难性所在

1.来源多

英语习语多种来源是形成习语翻译的困难的原因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史密斯在他的著名论文“English Idioms”里,除了论述英语习语的特性、发展、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外,还着重介绍了英语习语的各种来源。其中有来自海上生活的习语:hung in the wind(摇摆不定);来自军事方面的习语,如:miss fire(枪炮打不响,得不到预想的结果);与动物有关的习语,如: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捷足先登);来自家庭生活的习语: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一针及时省九针);来自体育运动和娱乐游戏的习语:follow suit(跟出同花色的牌,照着做);来自文艺和教育的习语:speak like a book(咬文嚼字);来自医学法律和商业的习语:feel the pulse of(诊断,试探意图);来自宗教的习语:an eye for an eye(以眼还眼);来自著作的习语:eat sb.out of house and home(把某人吃穷);来自外国语的习语:cry wolf(发假警报);人体习语:poke one’s nose into(干涉别人的事情);还有短语动词,此类习语非常多,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如:hold water(站得住脚),touch and go(快速的行动)。

2.结构的多样化

英语习语结构的多样化也是造成其翻译困难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一种语言都不是形式单一的,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英语习语的结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英语中有的一个单词可能就是习语,如:blackboard。也有的是短语,此类习语是最为多见的,如:look out,take up,get along,blow up等。有的是句子,如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等。也就是说,英语习语的结构形式繁多,有的习用句子,有的习用从句,有的习用短语的结构形式。

3.修辞手法的多样化

习语是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适当地运用习语,有助于人们准确、鲜明生动而又简洁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习语本身更是各种修辞手法的集中表现。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语言实践中,凭着逻辑思想和形象思维,利用词语义的转化或引申,练就了许多很有活力的形象化习语。而这些形象化习语大都典型地、集中地体现了多种修辞方式,如明喻:know sth. like the palm of one’s hand(了如指掌);隐喻:black sheep(害群之马);转喻:live by one’s pen(以写作为生);借代:a fresh hand(生手);拟人: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五十步笑百步);婉曲:kick the bucket(翘辫子);反语:fun and games(寻欢作乐);夸张:a mountain of flesh(身材高大结实)。

4.文化寓意丰富

一种语言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习语则是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习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难于理解,更难于运用得当。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习语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寓意。习语是人民大众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和人的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习语好比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说过:“英语的根基宽广而低下,靠近土壤。英语里交织着普通人民的爱与恨,欢乐与痛苦,需求与满足。”正是这些普通的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创造了语言,创造了成千上万条充满诗意的习语。这些习语都是他们总结了生产中的经验、生活中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抒发了他们的感情,受到周围人的认可,经过千锤百炼,成了运用广泛、家喻户晓的定型习语。

三、影响学生对英语习语翻译的因素

1.文化意识的缺乏

由于英语习语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理解英语习语时,对文化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忽略了对跨文化的学习和积累。

首先,学生自己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的定位有所偏颇。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一些等级考试从而可以拿到一些必要的证书。其中最主要的考试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高呼素质教育口号的同时,很多高校仍然把四级证书跟学生的学位证书联系在一起,要想获得学位证书必须通过四级考试。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了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得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注重考试和证书。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他们的英语学习就被限制在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和完成练习,以及课外做些四、六级的模拟试卷来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他们很少阅读课外的英语杂志报刊或小读物,很少有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注意到在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缺乏必要的认识。他们不知道只有学好一门语言中的文化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从而才能正确流畅地使用它。

其次,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意识,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胡文仲老师曾说过,对外国文化的直接接触是培养对其敏感度的最有效的方法。而实际上很少有教师在课上非常注重文化意识的灌输。这并不是因为教师本身不重视文化意识,而是课程设置和安排的主要引导有偏差,致使教师不得不偏重一些基本语言点和技能的培训。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教师中只有仅有的一部分人真正接触过外国文化,其他一部分教师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不一定到位,再加上四、六级的指挥棒,教师们更是多多少少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我们目前的教学目标来讲不是那么重要。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意识。

2.语言水平的限制

要想译好习语,跨文化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而一定的语言水平也非常必要。对语言的掌握既包括外语又包括母语。我们能否学好一门外语,能否运用得当自如就是一个直接的反映。而影响习语翻译的语言方面的能力主要就是对含有文化外延的词汇的正确掌握。如果学生对于习语中的一些关键词不理解,那更谈不上能翻译出这个习语了。学生对富含文化意义的词汇积累不够,主要还是受四、六级考试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在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下,很多学生通常只带着一本四、六级词汇书死啃硬背,甚至忽视老师的课堂教学。四、六级词汇往往是正式的词汇,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涉猎的词汇领域。习语相对是非正式的语言并且多用于口语,在正常的课堂和课本中我们只能发现仅有的一些。鉴于英语习语的日益重要性,如果学生对其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他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就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当然,母语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翻译好习语,除了拥有好的外语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母语水平,否则,即使学生心中有了正确的理解,也还是无法用正确到位的中文表达出来。

3.本身对翻译的不重视

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还发现学生偏重于对语言使用技能的培养。同时,对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还不能平衡重视。在几年的英语学习中,学生自己认为听和说总是薄弱的环节,而随着新四、六级考试中听力比重的增加,学生在思想上更侧重于听力的训练,虽然他们并没有付出一定的实际行动。这更加剧了他们对翻译的不重视。因此,这种不重视无疑也是影响其对习语的翻译能力的一个因素。

四、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习语的翻译能力

由于英语习语正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所以提高学生对英语习语的翻译能力是完全有必要的。而要想改进学生对英语习语的翻译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由于学生总是忽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所以培养跨文化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对这一点的认识,学生只会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语言技能的提高。而学习一门语言实际上也是学习其相关的文化,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文化去学习语言才能最终达到自如地用这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其次,语言中的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最明显的载体,也是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生活的直接工具。除了一小部分的核心词汇,各种语言中很多的词汇和短语都负载着特殊的文化信息。如果学生只是了解英语词汇的基本涵义而忽略其文化外延,他们就不会对其文化有一定的敏感度,对于富含文化寓意的习语也不会有很好的理解。再次,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是培养文化意识的一个好方法。每一个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成长,且其言行举止受着该文化的影响。既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文化,那么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之间进行交流必然会遇到困难。如果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缺乏了解,那么对于对方的一些文化现象则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更好、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我们必须进行文化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对文化差异会有更深刻的印象,能更好地掌握西方文化。最后,我们还可以在课内外采取以下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1)作一些有关文化差异的讲座。比如说,“You are a lucky dog.”是一个典型的英语习语。我们可以就英语中的“dog”和汉语中的“狗”的不同的文化涵义作一个讲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差异。2)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使学生对目的语的文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度。3)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活动。如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发现他们使用英语表达方面的弱点,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获得目的语文化的能力和技巧。4)阅读原版著作和报刊。很多的原版著作中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方面。对于促进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很有帮助。而报刊是能直接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的工具,因为它能给学生提供目前的外国文化一个突出的印象。5)观看碟片。碟片是一个强有力的文化信息载体,因而它是很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观看碟片,学生能更生动地体会到不同文化中的真实世界,对于语言和文化就更能掌握好。6)网络。计算机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通过电脑网络我们也可以获得大量的文化信息。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7)鼓励学生与外教进行直接交流。英语是外教的母语,通过与外教的直接交流,学生也会学到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技巧,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的。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习语翻译能力,除了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另外一些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语言水平包括外语和母语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四、六级考试,更应重视英语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要更好地掌握英语习语,要积累文化词。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母语修养。要做好翻译,两种语言的能力缺一不可。其次,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翻译这项技能的态度,要给予其一个平衡的地位。我们在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的时候,不管是听、说、读、写,事实上都离不开一个翻译的过程。只有在心中对所涉及的外语有了一定的理解,也就是翻译,我们才能作出反应。另外,要提高学生的习语翻译能力,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重要的翻译方法。在习语翻译中较为常见的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套用法、注释法,还有直译异译综合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翻译方法,对于正确翻译习语必然会有所帮助。

总之,习语作为英语的一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正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翻译习语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相对较难一些。为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将来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一定要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习语翻译能力。因为他们将走向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代表我们最新生的力量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柏松.英语习语概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4.

[2]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篇12

关键词:翻译能力 中医药院校 中药药品说明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15-02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翻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性和应用日益凸显,据国家外文局统计的数据:2006年我国翻译人才总需求为50万;2007年,全国每年需要至少1万的高级翻译人才,但是获准设立翻译专业的学校并不多,造成翻译行业人才奇缺。[1]可想而知,国家对中医药的翻译研究方面关注度仍然不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成为院校教学的重点。

在“一带一路”提出后,中医药走向世界迫在眉睫,中药说明书的翻译则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的药品说明书翻译不但为国外的消费者提供详细准确的药品信息,还会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药品功效,以便认可和接收。作为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与时俱进,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提出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中医药翻译能力,为中医药翻译事业作出贡献。

一、现状分析及重要性

1.现状分析

在各高校的英语专业授课中,精读、泛读、视听说等课程的设立都远远多于翻译课程,在听说读写方面,学校予以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翻译实训课程,翻译能力仍然是他们的弱项,有人对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的英译汉部分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考生除了句子结构较为简单的第72题翻译得较好,及格率近70%,其余各小题及格率均在40%左右。[2]对于此现状,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翻译的不重视,使其无法深刻体会到翻译的内涵及重要性,另一方面给将中医药推向世界的计划带来了阻碍。因此,翻译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不容小觑。

2.中医药翻译的重要性

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首次提出了增强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近年来,无论是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是研究生的考试中,都增加了翻译的题型,这些改革都说明了英语教育界对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视。在国家大力推进翻译事业的现状下,中医药翻译亦凸显出其重要性,也引起了国家的关注。早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中医热方兴未艾,现在,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30多亿人采用中草药治病,接受中医治疗者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4]可见,扩大对外交流,使中医中药真正走向世界任重道远。中医药翻译是对外交流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而且“中医翻译质量的优劣又是对外交流能否成功的关键”[5],因此,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翻译能力,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申请了大创项目,对中药药品说明书翻译进行研究。

二、前期准

1.调查研究

用文献调查法研究中药药品说明书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结构特征,通过对30份中药药品说明书进行对比研究,经过小组讨论和在学习中发现中药药品说明书英译时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2.制作调查问卷

根据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编制调查问卷和调研提纲,对我校留学生、研究生以及本科生下发中药药品说明书翻译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①受访者的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所在年级,所学专业等;②对中药药品说明书的了解,包括是否接受过中医药治疗,是否服用过中药成品等;③对中药药品说明书的翻译研究是否感兴趣,包括翻译时会使用什么翻译方法,翻译时应注意哪些事项;④如何看待中医药翻译的发展前景。

3.搜集、分析材料

回收调查问卷,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不同人群对相同的中药药品说明书翻译的理解和他们的翻译思维,总结出适合外国人思维的药品说明书的翻译方式。收集中药药品说明书英语翻译的相关材料与语料,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与探讨,在分析材料过程中,发现问题,归纳总结。

三、翻译策略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前期材料的整理与汇总,笔者发现学生对中药药品说明书翻译关注度不高,想法不多,感兴趣的人也不占多数。笔者认为若想提高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中药药品说明书的翻译能力,首要问题是增强人们对翻译中药药品说明书的重要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作为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同仁堂的中药说明书没有英文说明书,对其走向世界带来一定阻碍。为了能更好地宣传我国中医药文化,为了完善中药药品说明书的翻译,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以提高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药药品说明书的翻译能力。

1.了解中西方药品说明书的语言特征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的重要附件,无论是中药药品说明书还是原版英文药品说明书,它都具有独特的文体和语言特点。掌握中西方药品说明书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对于临床指导用药至关重要,因此,正确传达英文药品说明书的内涵,是译者始终要遵循的首要原则。[6]通过观察与研究发现,中药药品说明书具有以下特征:①四字格为主体;②一语双关;③古语居多。同时笔者也简单了解了一下英文药品说明书的语言特征:①大量使用难词、偏词、名词,例如:骨质疏松症(ostroporosis);②句型大多为被动语态、条件句、祈使句,常为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③词义转换:例如:preparation(制剂)。由此可知,在对中药药品说明书进行翻译时,要给人们专业性强、可信赖度高的视觉感受。

由于药品说明书中含有很多医学专业知识,所以译者不仅应具备良好的英语功底,还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如医学、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动学等),并且应熟悉药品说明书的结构及语言特点[7],进行正确翻译。通过对中西方药品说明书语言特点的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提高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头脑的灵活转换能力,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培养出语感并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2.了解中药药品说明书的形式与结构

近年来,为了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药的对外交流,有很多中药药品说明书附有英译版说明书,虽然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传承方法,但是由于译者对药品的不了解,翻译错漏百出,反而会起到负作用。在这里,笔者只举出药品功效方面的错误翻译。

例如:小儿七珍丹

[功能]化痰熄风,镇惊退热,通便泻火。

[主治]小儿乳食停滞,大便不通,惊风抽搐,痰涎壅盛。

译文:Efficaey:To calm the shock and down a fever To melt the phlegm and to extinguish wandering arthritis;cathartic and to reduce

feverishness The principal sickness to cure with:The children’s wandering-arthritis-struck and Spasm;to suff full of phlegm at a stand still of milk-sucking and of meal;block up of the movements of the bowels.[8]

这则英文中药说明书从结构上看,完全是原中文说明书的复制,但在内容上却并没有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基本信息。笔者认为,在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中,译者要忠实于原文,但不能拘泥于原文。译者首先考虑的不应是对原文本身的忠实,而应该是对原作意图的忠实。[9]了解中药药品说明书的形式与结构,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在今后翻译过程中的条理性,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积累经验,掌握方法。

3.了解中药产品适当采用音译法

翻译时,若需要保留其原有的内涵,也可直接音译,例如:中医中的“气”可音译为“qi”;中药中的“甘草”可音译为“Gancao”。

4.应意译,非直译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西医学术语中很难找到与中医药相对应的术语,直译则很难表达出中药的特性和功能与主治,尤其是四字格的术语,无法体现出其真正内涵,换一个思维,采用意译即解释性翻译,会更好地被国外人士接纳并了解此中药产品的药品功效。例如:消积化滞promote digestion to relieve dyspepsia;祛瘀调经regulate menstruation by removing blood stasis。[10]

5.应归化,非异化

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在处理英译汉或汉译英时,都应着力于全面、完整地向译语读者介绍对方(己方)的全部意蕴,包括文化。异化的翻译无疑在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习惯认为,当原文与译文之间因文化差异而出现不能通达的情况时,“要用g语文化替代原语文化”,即把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的外语词汇改头换面,或套用译语中与之相似的现成的表达法,把它们变成读者熟悉的译语文化形象。笔者认为,在做中药药品说明书药效功能翻译的研究时,应以让外国友人充分了解、熟知并接纳中药产品为主要契机,因此应选用归化的翻译。例如:用于伤风感冒,痰多痰稠,气喘不适,咽喉干痒及声音沙哑可译为:For relief of cough due to cold, copious cough phlegm, discomfort throat, aphonia and hoarse。[10]

四、结语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11],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翻译人才成为教育界至关重要的工作。利用有效的途径再加上对翻译技巧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提高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学生翻译技能,提高双语文化知识,了解语言差异,使中药药品说明书的翻译更具中华民族文化韵味的同时还能被外国读者理解和接受,为中医药事业走向国际化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秀,贺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翻译能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0).

[2]汤婧婧.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11(32).

[3]吴方.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0).

[4]王征爱,陈永萍,王宁等.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当务之急[J].中国翻译,1997(2):27-28.

[5]伍先禄,任娣.试论中医英语教学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 (1).

[6]邢浩.英文药品说明书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技巧[J].校园英语,2015(31).

[7]田俊英.药品英文说明书的语言特点与翻译[J].中国药房China Pharmacy,2007(10).

[8]李照国.医学论文英语翻译技巧[J].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8).

[9]欧阳利锋.中医药说明书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2,15(2).

篇13

【关键词】中医认证 专门用途英语 教学实践

一、中医学专业认证和中医英语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医学专业认证是国家教育部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对中医学教育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中医学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校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证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医药国际化和全球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世界各国不仅逐渐得到认同和欢迎,而且已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医英语人才的缺乏,中医药尚未得到西方各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要促进中医药产业在世界各国的健康蓬勃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医学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交际应用能力的医学英语人才势在必行。

二、对中医英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很多中医院校只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英语竞赛成绩获奖率。并把它们看成是衡量英语教育成败的标准。单一认同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片面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开设一些专业方向课程而忽视了语言基本功训练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中医院校片面追求过级率和获奖率是对中医学本身的特点和对外语教育的特点认知模糊所造成的。一方面,中医学从专业上来讲,被认为是“国粹”,不需要用英语去检索搜集文献资料和拓宽专业知识。学生工作以后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学不学英语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模糊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素质性。外语教育培养学生汲取国外信息和交流信息,扩大视野,吸纳世界优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如果仅仅把英语看成一门工具是培养不出来上述能力的。

Flowerdew和 Peacock(2001)曾指出:英语已成为国际上各学科研究成果、科技文献和学术交流的国际通用语,不管这所大学的教学语言是英语还是母语,只要不想与国际学术社会隔离,一个合格的本科大学生都必须有能力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发展。在中医英语教学中,中医学科知识的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对科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更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所以,对中医英语的认识要放在国际视野的层面上,不能仅仅认为它仅仅是中国特色或者中医的东西。

三、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大学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大学通用英语被称作传统普通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它的教学是“以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水平的检验通常定位在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上”。它针对性不强,也不能满足人们用英语开展某些特殊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是一N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服务性教学”(Pobinson, 1989),具体地说,它是以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交际需要来指导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她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大学通用英语相比,专门用途英语更有满足特定行业或职业需要的方向性。经受过良好ESP培养的学生在将来从事的职业和领域里,比那些只接受过EGP教育的学生能更准确,更有效胜任工作。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学校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未他们将来在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作为ESP的一个分支,中医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之后,继续巩固和不断提高英语的语言能力,掌握中医英语的基本特点和表达习惯,搜集中医专业的文献资料,拓宽专业知识,培养用英语从事医学的学习研究、实践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促进行业的发展。

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1.课程设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也有着它特殊目的和特殊用途,其课程设计就要考虑学生的特殊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课程设计活动。这一点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中医院校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形成了大一大二实施大学英语学习的的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开设与中医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语言基本知识不牢靠,就很难消化和吸收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英语类课程的开设就仅仅是用中文翻译中医基础知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就被忽略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很多中医院校不断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断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已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课程设置还是存在许多代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只开设了一或两个学期,学生只能入门,却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就是一边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文化人文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科阶段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更不利于研究生阶段的医学英语的相关学习。

(2)课程设置缺乏目的性。专门用途英语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特定领域的英语技能的需求,而不是将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混为一谈或者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大同小异。在设置中医英语类课程的时候,很多老师和高校的行政人员没有意识到中医英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是为了满足学生在特定领域英语技能需要,即在中医诊疗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阅读外文期刊了解国内外中医发展动态的一种技能和能力,而是将中医英语仅仅作为一种中医和英语的简单结合,通过中医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们掌握点基本的术语和表达法就可以了。他们会将一些实用的必修课设置成选修课或是缩短中医专业英语学习的学时。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学生要么觉得课程枯燥不实用,缺乏重点,要么觉得学时太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3)课程设置时间分布不合理。专门用途英语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特定领域内的语言技能,特色在于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中医领域内的语言技能,其特点就是将英语语言与中医专业知识的结合。很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前两年设置了体系完整的基础课程,由于学生到了大三、大四面临着考研、找工作和写论文等问题,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重点的中医英语只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学生在学习量剧增,就业压力打的情况下进行中医英语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根据《方案》的要求:开设中医学专业的院系必须注重课程计划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注意学时的足够,课程的连贯性;学时的设置要考虑师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分类,分阶段进行教学。笔者赞同中医英语的分阶段教学,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不要那么泾渭分明,大一大二亦可以开设基础英语和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可以开设中医英语口语、听说和简单中医知识的英语阅读之类的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外国医学影视经典赏析》等医学英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三大四可以多开设些中医类英语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献检索和归纳整理的能力。比如《医学英语词汇解析》《医学论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基础大一大二的学习,不仅扎实英语基础,对一般用途的中医英语有个大致的了解,培养对中医英语的兴趣。到大三大四接触到中医英语的时候不会感觉突兀不适应。中医英语在人才培养需要、学生就业升学实施循序渐进分层次培养和分级教学。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达到培养“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应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实现《方案》里面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2.师资。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国中医院校从事医学英语的老师,大多数是英语专业毕业。在医学院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医学知识缺乏,进修经历有限。在中医英语的教学中自认医学知识缺乏,实际教学中讲授语言多于鞯葜幸叫畔。学生在学习中医英语的过程中学而不获,挫伤了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其实,与大学英语教学相比,中医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有其特殊性,但是两者都是在提高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水平,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对于教授大学英语的教师,不必要像医学专业教师那样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方法在一般用途中医英语的教学中更为重要,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效果。

根据《方案》要求,近三年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订了《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为教师的培训设立专项基金,为教师进修、学习、交流培训提供保障,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巩固英语基础、积累中医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医英语之路。

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中医英语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是太深刻,存在很多误区。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结合广西中医学大学中医认证为背景,从课程设计、师资和教学三个教学实践方面研究和探索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中医专业培养目标,促进教学管理者和医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中医学科知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网络平台,促进中医教材质和量的提高、中医知识的普及、把握中医发展方向。中医英语的发展能促进中医药对外贸易和交流,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许谨,孙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2]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3]徐育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

篇14

关键词:网络环境;医药院校;英语;自主学习

一、医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医药高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尤其是一些医药产业发达的省份,如广东省、江苏省。截止到2013年底,广东省的五所地方医药高校(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医学院、广东药学院)就有四所开设了英语专业,想利用自身的传统医药专业特色,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医药和语言结合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但英语专业本身就有160学分共2560学时的教学(按广东省的每1个学分为16学时的标准计算,下同),医学、药学专业更是有不少于180学分共2880学时的教学,如何在四年内学到更多的语言和医药知识,是广大医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广大医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渴望解决的问题,是广大医药高校在如何设置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面临的一个需要慎重处理的问题。刘春燕指出:“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其语言学基础和课程论基础;英语专业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决定了跨学科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反映了英语专业的跨学科性和高校外语教育改革的趋势。”[1]又如杜一坤等指出“:目前,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已开设医药英语专业,旨在培养熟练掌握药学、医学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然而由于医药英语专业办学年份较短,经验稍显不足,尚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2]这说明很多学者都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但他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与地方经济情况、地方行业情况、学生就业情况、地方高校情况等联系的研究还不够甚至没有涉及,所以本课题组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地方医药高校的医药英语专业人才培训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当前校园网络发达的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语言和医药知识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学习自主学习的意义

广东药学院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直属广东省教育厅,在2011年9月才开始招收第一批英语专业学生(医药英语方向,以下简称医药英语),文理兼招,跟一些兄弟医药高校相比,已落后了近七八年,截止到2013年10月,共有三个年级六个班共200人。网络化学习环境是随着21世纪初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发展而提出来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式向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3]。由于广东药学院在整个广州地区高校中的录取分数不是很高(以广州市内本科高校中的分数排名看),学生入学前基础相对不高,医药英语专业2011级的学生尽管经过近三个学年(2012级只有两个学年)的学习,大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距离高水平的语言交流要求、深厚的医药知识要求、专业的词汇要求还不够。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作者在进行了相关调研的基础上申报了本课题,拟在以后广东药学院医药英语专业学生中推广,可以作为指导他们自主学习的参考。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条件分析

从2004年进入广州大学城开始计算,广东药学院的校园网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规模,网络课程建设已比较完善,网络学习已走过“萌芽期”、“发展期”,目前正步入“繁荣期”。事实上,目前全国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已步入非常成熟的阶段。据我们前期调查,广东药学院学生基本上人手一台电脑,大部分都加入了校园网,对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比较充分。良好的校园网络基础加上学校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下的各资源共享,这些都为推动医药英语专业学生的网络学习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对网络条件下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组织、管理、指导,也有利于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4]。根据本课题组的前期调查,截止到2013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广东药学院校园网内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中药学)、省级精品课程9门(药剂学、流行病学等)、校级精品课程40门(大学英语、国际贸易等)[5]。还有一大批专题学习网站、资源库,完全有条件支配医药英语专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指导性的网络学习。而且随着各医药高校网络资源的日趋丰富,网络学习是学习者方便快速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有效手段,将支持并推动个人学习环境和非正式学习的发展。

(三)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调查分析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根据网络学习的三个主要层面,即“基础性的技术支持”、“内容提供”、“应用实践”[6]。本课题组对学校现有校园网络资源进行了归列、整理、划分,建立了相关的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医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指导,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每天的学习时间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在此前提下进行设计出学习方案。在学校医药英语专业2011级、2012级抽取90名学生实施为期约一年的网络自主学习,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一年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网络学习的理解和执行情况、网络学习的效果、对医药英语专业知识的结构定位、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等。从反馈的信息看到,学生在这一年的网络学习中,在语言的听说读写的掌握情况方面、在医药专业知识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由于数据采样问题及回馈的问卷调查问题,本次的90份样卷中全部答案合格的只有88人,因此以下的数据分析是以88人为基础进行的。

三、加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明确地方医药高校英语专业定位

根据我们的调查,由于被调查对象已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将来有着较明确的看法和想法,作为医药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在面对一些传统语言强校如省内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的英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甚至博士的前提下,学校的医药英语专业学生对学习目标也非常明确,那就是:语言知识上尽量跟这些名校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不要拉开太大差距,同时又具备较丰富的医药方面知识,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原来高中时就是文科生,之前高中时期数理化的基础本来就不是很扎实,相隔了两三年后再学药学、药物化学这些比较枯燥的理科功课,让他们感到非常大的压力,加上兴趣索然,所以他们中的部分人产生了一些消极情绪,甚至想转专业。但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转专业又不符合相关的条件,所以一些学生辅修了其他一些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等之类的专业,也即他们干脆就放弃了医药功课的深入学习,简单应付一下,只要求考试及格即可,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语言和辅修专业的学习上,如表1所示。尽管如此,但我们坚持认为,在地方医药类高校开设英语专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特色,突出自己的特点,一定要与地方经济情况、就业市场结构挂钩,学校定位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我们强调医药高校的医药英语专业毕业生务必要有一定的医药方面专业知识基础,尽力做到语言与医药知识双结合,这样在与一些语言类大学、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相比时才能有我们自己的优势。这也是我们特有的专长,否则我们很难立足于就业市场,很难与别人竞争。另外,从本作者的前期调查看,地方医药高校的医药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也是有关教务部门、各二级院系、各专业负责人需要认真设计的地方,要注重综合的知识与能力,尤其要注重医药类外文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等[7]。如果套用现在时髦的“互联网+”概念,则可以阐述为“英语语言+医药专业知识”,比语言更重要的是后面的“医药专业知识”,它将在以后与别人的竞争中发挥出关键的作用。

(二)强化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方式的应用

由于医学、药学尤其是药学类的功课如药学概论、药物化学等都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是涉及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要记的公式、代码、化学符号非常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这些课程也一样,如果教师的课件不够精彩,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不够,授课教师不能浅入深出地讲解,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反映,对这样的课程感到无比头疼,甚至无意中会有一种抗拒感。因此他们在网络自主学习时,对一些精美的课件、风趣幽默的教师讲解、生动形象的优秀教学视频感到亲切,也愿意主动接纳和学习。而且他们认为,在长时间的网络学习后,无论是对语言知识还是对医药基础知识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医学方面,结合我国传统的中医文化,融教学于日常生活中,这对学习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帮助很大,这是本次调查的88人的一致共识。表2为筛选的一些问题学生对此的反映。

(三)加强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建设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其中主要是指由于网络技术的融入,给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带来了不同从而导致带来的学习方式的不同,它革新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并使得环境作用于学习者的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完善教学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以笔者看来,这里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主要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是指顺畅的校园网络和不算太落后的学生的个人设备,如个人电脑、Ipad、手机等;软件部分主要指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8]。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高校里实际情况是硬件基本能满足需求,主要是教学软件、学习平台和教学设施的建设,也即说教学软件的建设是关键,是提高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主要落脚点。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应当将“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有意义学习发生”、“支持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根本设计原则[9]。由于时间关系、水平有限,本课题组设计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就较为简单,有部分学生反映过,希望在以后加以改进。

(四)注重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指导

在传统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之前不少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为次要作用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和促进者[10],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设计已经使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并提出了著名的E-learning学习模式。但近几年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在有经验尤其是有丰富网络教学经验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果指导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安排上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并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和难点进行专门辅导,让学生做好充分计划的自主学习,效果往往更加良好,这就是著名的B-learning。“Blendinglearning”即混合学习模式,这在医药高校的医药英语专业学生网络学习中表现也十分明显,学生也迫切希望有专业教师进行专门的指导。另外,由于自主学习自身的特点,很少给学习者提供和群体接触的机会,他们更多的只是与机器接触,而脱离了与群体的联系。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活动和课堂内容联系在一起,再加上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学习者常常感到迷惑,因为面临太多的选择,学习者会觉得不知所措,无法做出决定,甚至可能出现漫无目的的乱点现象[11],这是组织者尤其要注意防止发生的。

四、结语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倡导和力促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广大高校在网络设备的硬件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资源建设、师资培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地方医药高校的网络环境已大大改善,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广大地方医药高校医药英语专业学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专业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找好自己的落脚点。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外语专业人才的立世之本,宽广的知识面是新时期学科渗透与融合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深厚的医药基础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地方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力,较强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是外语人才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12],较高的素质既是实现上述诸方面的先决条件,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地方医药院校在设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务必要把语言知识和医药知识相结合,做到两个翅膀都硬、两个翅膀都强,两翼齐飞,这样才能在形势严峻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地方医药高校医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唯一出路[13]。但这对地方医药高校医药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要做到以上要求不容易,尤其是面对繁重的学习和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幸亏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在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网络自主学习为地方医药高校医药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当然,在未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中,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这些建议和设想也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我们相信,在众多同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在地方医药高校医药英语专业培养定位和目标已经清晰明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把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最终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地方医药高校医药英语专业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英团 单位:广东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春燕.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跨学科课程设计[J].外语界,2010,(4).

[2]杜一坤,赵光慧,付晓.浅谈优化医药英语专业设置[J].科教文汇,2011,(1).

[3][4]谢友福,孙飞凤.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对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与改革的构想[J].外语界,2008,(6).

[5]广东药学院.广东药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EB/OL].http://.

[6][8][9]黄远鹏.建构主义视阈下的翻译教学[J].外语界,2013,(6).

[7][12][13]何英团,张从现.广东医药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查报告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