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机电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范文

机电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机电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机电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黄文力(1974-),男,河南孟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何琳琳(1972-),女,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B4700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005-03

近年来,由于隶属机制由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为主,同时学生的就业形势也由定向培养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因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改变过去单一管理类的专业设置,调整设立了“管工结合、文理并重、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针,大力发展工科专业。于2001年筹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其后根据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一步细分,于2008年新设置了自动化专业,从而引起了对电气专业原有的专业特色、人才定位、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新的思考。本文主要介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特点,讨论相应课程体系的建设,及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对本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时,把原来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及“电气技术”四个强电类专业合并而成的专业,是新专业目录中合并调整原有专业最多的新专业之一。[1]新专业的建设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改变了过去专业设置过多、过细的做法,强调本科阶段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具有强电与弱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的特点。由上述的发展可以看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该是一个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相结合的专业,应该体现以“强电为体、弱电为用”的理念,培养的学生既要懂强电又要懂弱电,既搞硬件也搞软件,既掌握电气技术的专业知识,亦了解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应用。[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及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等技术的基础训练,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自动化与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其在今后的就业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我国电力工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现今无论是发电装机总量还是年发电量在世界上均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人均装机量与人均年发电量都远远落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力工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特高压的发展战略,并且提出构建智能型坚强电网的概念与目标,为电力工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及相关的机械、材料工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潜力。[3]

河南省在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指出:“加强电网建设,增强电力输送能力。加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城网的自动化水平”与“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电站辅机以及中高端电工专用设备,风能、低温余热发电设备”。现如今,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电力工业必将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事实表明,高质量的电能供应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河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需要有大量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而这正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根本使命与发展前景。因此,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专业紧密跟踪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规划,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专业的办学方向,力争办出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的电气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按二本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是面向地方经济和航空工业生产第一线,培养输出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1年筹建,根据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特点,提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且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科发展的水平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师资力量,编制了偏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的课程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数年的建设,并且与21世纪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相适应,于2008年对原有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了细分,新设置了自动化专业,并且该专业在师资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些都促进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强电本色的回归,推动了对相应课程体系及专业定位的思考。

虽然近几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专业基础与兄弟院校相比还很薄弱,实验条件与师资力量还很有限,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仍需且必须定位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到电厂、电力设计单位、电气制造企业及各工矿企业从事与电气相关的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

4.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与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强,除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外,还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以后主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运行与管理等工作。应用型人才首先是一种创新人才,具有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实践生产力的创新能力;其次也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因为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而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往往不能仅靠一种专业知识,实践的创新多出现在学科边缘或者各学科的交叉处,因此应用型人才也是一种复合型创新人才。[4]

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增减几门课就能做到的,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如何建立以强电课程为主,渗透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透彻理解相关的课程及经受实践的检验。

二、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电气专业新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着重突出“以强电为主,弱电为辅,强弱电、软硬件、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色,主要依据四个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强电特色,并且结合电力发展前景与现有师资力量,设置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二是紧密结合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保持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教学四年不断线;三是强化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保持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断线;四是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就业需要,注重课程安排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适应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细分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需要,突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强电特色,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设置。

1.课程体系的改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原电气专业结合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与自动化两个专业的内容,专业的特点为“强弱结合、适当偏弱”;新电气专业的特点转变为“强弱结合、强电为主”,专业课程的口径相对变窄。新电气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再是电气专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区分,而是电气专业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方向的设立。由此考虑把原来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改为更符合新电气专业特点的一级学科基础课—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二级学科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新的课程体系保证了学生的理论教学在满足基本学分的前提下,能够小于2500学时,同时优化了课程内容,扩大了选修课程范围,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励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表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一级学科

基础课 自动控制原理(双语)、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双语)、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变流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专业技术讲座

二级学科

限选课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电气部分

电机设计及优化、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器学

跨二级学科

选修课 高电压技术、发电厂动力部分、供配电技术、电力市场基础、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检测技术及仪表、传感器应用技术、楼宇自动化系统、微特电机、交直流调速系统与MATLAB仿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机械制图CAD技术、软件技术基础(双语)、可视化程序、EDA技术(双语)、工业组态技术;科技论文写作

跨专业

选修课 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音乐欣赏、美术鉴赏;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双语)

实践教学

环节 金工实习、专业实习、专业调查、认识实习、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公益劳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选)、PLC课程设计(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选)、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选)、电力拖动课程设计(选);电气专业制作实践、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机学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2.课程内容的优化

新的课程体系在强电专业“宽口径”的前提下,突出“厚基础”的要求,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的学时比例达到总学时的74%。在实现了同一专业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完全打通,专业主干课程也基本相同,而专业方向的不同只体现在专业课程中的非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的要求的基础上,[1] 新课程体系既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又强化了对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同时还突出了不同的专业方向特色。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更加突出强电特色,突出计算机技术与弱电控制技术在本专业领域内的运用。按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两个专业方向,设置了两个特色显著的课程模块作为任选的必修环节。另外,按照“拓宽”与“加深”的原则,开设总数达到19门的二级学科选修课,学生可以选修其中的5~7门。按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了跨专业选修课与全校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在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方面修习约6门课程。

3.授课时序的调整

按照先基础后专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保持计算机教学、英语教学不断线,科学分配各门课程的授课时间与学时。

(1)保持计算机教学不断线。计算机课程按照教学次序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机械制图CAD技术”、“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业组态技术”、“电力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交直流调速系统与MATLAB仿真”、“EDA技术”、“可视化程序”、“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2)保持英语教学不断线。建议取消“专业英语”课程,增开双语课程教学。用英语(或双语)教学的相关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电路”、“软件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EDA技术”、“计算机网络”、“毕业设计”。

(3)科学分配各学期的课时量。如第一、第二学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可以适当增加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时量;第四学年学生因社会实践、找工作、考研等,学习效果下降,此时可以突出计算机与实践教学环节,利用课程的强实用性平抑学生的浮躁心态,最大限度保证学习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环节,是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各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人才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包括实验条件的完善、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验教师的素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组成,组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由线到面、由基础到综合,分层次、全方位的内容体系。[5]

1.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

课程实验包括电工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C++语言、单片机原理、电气PLC原理等。

课程设计是工科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信息检索、相互合作,初步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主要由核心专业课程与部分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如“电机设计”、“电力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等的课程设计构成。

2.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由校内与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实习基地主要由校办工厂组成,完成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础性专业训练;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包括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制造厂、贵州飞机制造厂等,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接受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教育,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多来自于工程实践。题目通常由导师自行拟定,或者来自于导师科研项目的某一模块,或者来自于导师熟悉的专业领域,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题目陈旧、知识面过窄、实验条件较差、学生支差应付、成果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现阶段可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期抽查考核,组织讨论,询问学生等;对学生加强考勤,不定期考查,组织中期检查与预答辩等。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范围内自由选题,激励他们选择来自于生活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三是创造条件允许学生到实习或工作单位做设计,聘请企业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除了以上基本的专业实践环节之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设计”等全国大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制作,建设专业的开放型实验室,积极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电力工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办学方针的转变,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抓住此发展契机,基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电气专业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为今后培养大量合格的应用型电气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仍需经受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丁坚勇,向铁元,张承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之管见[J].中国电力教育,2000,(1):34-37.

[2]华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的思考及探索[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2,(2):34-37.

[3]黄文力,张丹.构建和谐电力系统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3):53-55.

篇2

关键词:三化;三动;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旭明(1975-),男,江苏宿迁人,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1169)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3JDGC018)、金陵科技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407130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70-03

金陵科技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工科专业,始终把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在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和高实践教学质量与水平,以“课程设置岗位化,课程组织模块化,课程实施工程化”的“三化”标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技能推动,项目驱动,创新带动”的“三动”理念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全面促进了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三化”与“三动”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以“三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课程设置市场化,课程组织模块化,课程实施工程化”的“三化”标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岗位化”,即以就业岗位需要为目标设置了当前学生求职时所需技能必备的实践课程。二是在课程的组织上“模块化”,按照“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研究创新性实践课程、社会生产实践课程”设置了4个实践课程模块。三是在实践课程的实施上“工程化”,即选择工程化的课题实施实践教学,课题的设置以满足实际工程应用为标准。

1.课程设置岗位化

当前的工程教育是动态的,随着电气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尤其是实践课程的设置必须通过市场调研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培养计划的制订中坚持高等应用型院校的工程教育须以求职为导向,在实践课程课目的选择和安排上坚持以市场需要为目标,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当前学生求职时所需技能必备的实践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适应将来求职之需的能力和素质。在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上,将学生的从业能力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与企业及行业的专家交流,金陵科技学院结合对毕业生调查反馈,在历年的培养计划修订中及时对实践课目的选择进行调整和完善。除了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实验之外,本专业重点加强集中性实践环节的课程教学,根据调查统计,电气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一部分从事企业的电气控制与维护工作岗位,故安排了电工工艺实习、电机控制设计、电气工程系统设计等集中性实践课程;一部分学生从事电力系统工程实施和维护工作,故安排了电力电子实习、电力工程实习、电力系统设计等强电方面的集中性实践课程;一部分从事单片机系统开发工作,故安排了电子技术设计、单片机系统设计、电工电子综合设计等弱电方面的集中性实践课程;还有的是从事自动化生产线方面的工作岗位,故安排了自控系统设计、系统仿真设计、综合实践等集中性实践课程。

2.课程组织模块化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合理配置、循序渐进地安排基础性实践课程、专业性实践课程、研究创新性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并将各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系统的电气工程师必备的技能和技术,达到本专业具体的实践能力标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如图2所示。

从上述实践课程模块中可以看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研究创新性实践课程、社会生产实践课程”四个实践课程模块进行组织。其中基础实践课程模块主要由各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组成,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课程模块主要由专业课程的集中性实践环节组成,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性实践课程模块主要由集中性实践课程中的综合性课程为主,配合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和学科竞赛等,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社会生产实践课程模块主要由社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课程组成,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与社会适应能力。

3.课程实施工程化

在安排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改变以往的实践课程内容主要是验证教材的原理性理论知识。在实践课程的实施时,按照电气工程行业的工程应用来设计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化课题,以培养学生在电机及其电力拖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能,增强学生在电气领域的知识应用水平和综合创新能力。在学校立项建设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集中性实践课程指导教程”编写过程中,各个专业课程均在此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不拘泥于某一具体的课题,而是结合当前的工程应用进行开放式选题,在课题选择时注重工程化应用。

二、以“三动”促进实践改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技能推动、项目驱动、创新带动”的“三动”并举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技能推动”是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三大动力之一,是一个“注入”的概念,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最直接的手段,通过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推动实践课程改革、优化实践课程结构、夯实学生实践基础。“项目驱动”是通过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实施中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对专业课程进行知识融合,是一个“集聚”的概念,是提升层次、促进知识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创新带动”是依靠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激发与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转化”和“释放”的概念,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

篇3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

2、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应用在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电气工程人才显得至关重要,并且这个问题应该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此,高校应该以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动手也能动口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建设出一支强大的队伍,把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作为奋斗目标,加强资源上的整合,从而促进本专业建设的发展。

一.本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人才的培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一门传统学科,起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本学科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并且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电气工程类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必然会对本专业提出新的要求。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说明电气工程学科在对结构进行调整、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及对条件进行改善的前提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电气工程学科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电气工程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之后,其专业更是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并且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程中,各行各业对于电气工程学科的毕业生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对于电气工程学科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毕业之后,将到各种电类企业、单位进行从事相关工作,因此,这就对他们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对其本专业熟练掌握程度的要求,要求本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熟练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能力、英语水平,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也是新形势下,社会对该专业学科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高技术人才。

二.对本专业的建设

1.制定出完整的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则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且这套课程体系不仅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还必须具有特色性及整体性,在对这套课程体系进行建立时,要把课程进行细致划分,分为精品、优秀、重点、特色、合格等几个方面。对于精品课程,要由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并且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来进行传授,通过他们对精品课程的传授,从而形成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人员稳定的教师队伍,然后配有一定的实验教师和辅导教师,进一步鼓励硕士、博士多参加精品课程的建设;优秀课程呢,则要求要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授课水平要高,并且要取得好的效果,可以采取主讲教师负责制的原则,并且主讲的教师要是副教授或者教授,对青年教师队伍进行培养,在教学大纲上,要求不仅具有科学性,还要有实用性,并要具有一定的特色水平;重点建设课程,则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并且结构上要合理的教师队伍,对于课程的教学,要有明确的计划,从课程特点出发,首先要制定出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的教学大纲,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运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探讨;特色课程则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鼓励,鼓励他们编写有特色内容的讲义、教材,培养出专业人才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2.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做后盾

对于人才的培养,则首先要有一批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做坚强的后盾。作为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教师来说,则要在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熟练的科学技能,也就是既要会动口,也要能动手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很大部分都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走上工作岗位,在社会实践方面缺少丰富的经验,因此,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学校可以要求这些教师在完成课业活动时,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到相关单位进行锻炼,在企业中参与技术的开发,对技术进行研讨,并以此作为企业的技术资源进行共享。不仅如此,高校还要对这些教师多加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以使他们能够把理论与实际进行完美的结合。久而久之,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会成长为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队伍。

3.使实验实训资源使用效率有所提高

3.1首先,要把校外的实训基地进行巩固并扩充,把校内的实训中心建立起来。可以通过资源整合的形式,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能够提高使用寿命。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特长,进行操作或技能学习,让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科学实验、进行技术研究等一些活动。校内实训基地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教学上具有方便、随意性,并且能取得显著的特点,因此可以进行充分利用。对于高校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立校内实习工厂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为良好的教学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学校可以与校外的企业进行合作,寻找、挖掘一些稳定的公司作为实训基地,在对学生进行一些岗位培训之外,还可以使学生学到一些关于产品的设计、技术的革新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等相关内容。

3.2要使观念进行转变

首先,要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强调,使学生与教师都能有深刻的认识,清楚工程专业的根本在于实践,要深刻认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都有重要地位,只有经过努力实践,才能学到内在的知识,这也是成才之本。因此,学校要对课程体系以及教育内容进行改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处于同等的地位。

3.3对实践教学进行探索

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掌握一定的教学规律,要对技能与能力训练的培养进行重视,按照层次性、系统性的原则,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从而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专项能力的操作以及应用能力水平的培养,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相互结合。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学校的专业进行定位,并且树立培养目标,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要把理论教学的学时进行缩短,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把实践教学内容做进一步调整,在允许的条件下,对课程实验进行改造并使其得到充实,对于验证性的实验则要进行减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或者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其次,在进行实验授课时,要打破常规的实验方法、步骤,有意识地避免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而要做到灵活多变,使学生乐于接受。在进行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一些相关的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可以由学生独立进行。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共同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他们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在对必须完成的项目完工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实验项目的课题,如此,才能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对第二课堂进行开辟,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科研项目活动,学生在参加此项活动时,亲身经历了整个项目的全过程活动,包括对项目所做的申请、项目的制作过程以及结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学校还可以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一些竞赛,从而进一步为开展全方位的实践训练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建设,除了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养外,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此,高校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刘天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7,23

[2]张爱玲,韩富春,卜庆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l,19

篇5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简介 发展

正是因为电气工程的发展,才有今天庞大的电力工业,人类才不可逆转地进入伟大的电气化时代。人类发展到任何时候也离不开能源,而能源是人类永恒的研究对象,而电能是利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形式,以电能为研究对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着十分强大的生命力。

一、专业内容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三个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性也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和融合能力。

培养要求: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

电气工程一般分为电力系统和应用电子(也就是电力电子)。

二、专业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学科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及人民生活等各领域,与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拓宽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例如“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交叉融合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 “电气工程”与“材料科学”的交叉融合产生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 “ 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及“计算机学科” 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机电一体化”新学科,已形成了以“机械”为主体、电气工程和计算机控制为技术核心、“机械+电气+计算机”的有机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际上就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一个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电气自动化领域中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高新技术,也可以说隶属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及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当今,电气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电(用油的交通工具除外),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已接近2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的电气化水平也决定了电力数据具有大范围的覆盖性。有专家表示,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是智能电力系统,或者是坚强智能电网或者是智能电网。智能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工业发展价值特征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智能电力系统能够确保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更和谐,同时智能电力系统是一个广义的坚强智能电网,能够有效地破解未来发展的挑战。

三、专业应用与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几个方向:

电力系统、电气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1.电力系统方向

电力系统专业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器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介质工程2个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力系统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该专业方向设置高电压绝缘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两个专业模块。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就业于电业局、供电局、发电厂,也可在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电气技术方向

电气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方向。该专业是重点专业,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气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信息处理学科具有工学硕士授予权。

就业方向:电气技术方向主要培养电气测量与控制技术方面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从事电参量和磁参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工作,以及电气技术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装置与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学位获得后,可在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的企业、承担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3.电机与电气方向

电机与电气学科在一体化电机的理论与技术方面,主要研究了步进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感应同步器等。在电机的电力电子驱动技术方面,研究了电动车、电机驱动系统的结构与控制策略,变频电源谐波抑制技术。在高环境、高可靠电机与电器方面,研究了高环境电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航天电器的理论与技术、卫星姿控用飞轮的可靠性设计。在新型电磁机构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研究了特种电机、磁性流体密封、旋转轴的在线平衡、电磁成型技术。其中在步进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等特种电机及航天电器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电子、通信、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电子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4.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应用电子技术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特色专业方向,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兼备,电力电子与信息电子相融。培养从事电气工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变换与处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电子、通信、机械、交通、建筑等行业从事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篇6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 综合素养

0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且其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能源资源领域人才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国家对高素质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一领域人才的培养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更应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未来的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才能在有限的四年大学中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将来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作好准备。

1电气专业的培养目标

电力部原属六大本科院校之一的长沙理工大学在《2016级本科生学习指南》中对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如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全面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强、弱电知识结构、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特别是现代电力系统的系统运行、规划设计、试验分析、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在电气装备领域和自动化信息领域从事设计、研制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般而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应用型、研究型和管理型3种,其中应用型技术人员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要求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工程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技术工作,约占工程师总数的75%。长沙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社会现实需求相一致,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综合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要面向整个电工学科,使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到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

2电气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长沙理工大学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核心知识能力要求为掌握一T外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听、说、写的基础,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与交流;具有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本专业常用的应用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学会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实际问题的手段及方法;经过必要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电气工程必要的文献查阅、工程读图与制图、工程设计与计算以及现场操作、施工、调试、实验等相关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电气专业在校大学生要通过专业学习综合提升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

2.1人文素养

首先,一个人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健康的情绪和健全人格,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能够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其次,任何社会的公民都要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有与生俱来的作为人应该享有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各种权利,并以平等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具有法制观念和责任观念;再次,作为未来的“工程人”也要掌握一定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口头与书面交流沟通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测试结果、撰写论文和实践工作的能力。

2.2专业素养

首先要学好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所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物理知识,掌握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及积分变换的理论知识;掌握电学、磁学、力学、热学等理论知识与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也要多去涉足其他专业领域。例如机械与电气工程息息相关,很多电气产品的研发都离不开机械知识,多学习机械知识有益于以后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掌握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至少要掌握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能运用常用的电气 CAD 软件分析和解决一般性工程的实际问题;要多多关注业界资讯,多深入电力生产运输现场,加深感性认识,随时更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实时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

3 结论

据麦可思研究院近三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数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排名均位居全国最易就业的前二十个专业之列,就业率均远超全国大学生专业平均水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如果能从大一开始就制定好学习和发展计划,勤奋学习,勇于创新,迎接挑战,使自己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丰厚的人文素养,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较强的适应性,毕业后就可在工业企业、金融部门、政府机关等不同部门的电力工程、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计算机应用领域中从事电气及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营销、服务等工作,在人才供求市场上受到欢迎。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工科专业。

篇7

关键词:电气工程;课程体系;构建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128

0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子行业的发展成为了其发展的基础,因此,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然而,在很多高等院校中都设有与其相关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但是很多时候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乱,缺乏实务性,并且在整体的专业学科方面的练习不足,不能够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动态的课程体系,在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慢慢或表现出一种职业能力不足的现象。正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以服务社会实际需求和就业为主要的目标,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行业服务、管理兼并,有理想、有目标、有较强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仅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我国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要求。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很多高等院校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并且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等,但是由于应用的不是很合理,导致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存在一定的混乱。一般情况下,课程设置都是按照学科类别进行设置的,基本上与本专业的观点和理论相一致,而其他类别的学科或者是相关专业的学科都没有涉及到。这种课程体系被称作是静态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在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不能够达到高等教育的课程要求和标准,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扩展视野[1]。因此,为能够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需要,对我国高等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综合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和构建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体现了多样性的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目标,对此,在实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教材内容的更新、授课方法、学生学习以及考核方面都应该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一些多元化的问题,构建出适合大学生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2.2 系统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值得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方法、手段等,还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想、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模式、课程结构、课程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课程教学实施的计划和教学条件、课程的管理以及课程的反馈和评价,在构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创新性,还要重视动态的反馈理念等[2]。另外,应该重视每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关系,应该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当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长期的系统教育教学工程来逐步的实现。

2.3 实际性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重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宏观上的目标,还要充分考虑其自身实际上的条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当中,应该形成一种能够显示粗自身特征的方法和特色。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特性及发展因素

3.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特性

根据高等院校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要求的知识素养和基本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才所掌握的技能和所具备的素养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企业在选择人才时都倾向于具备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人才,这样就导致在人才的需求上显示出非常矛盾的结构。这就是我国当前高等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特性。

3.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发展因素

3.2.1 快速发展的变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设计方法和分析方法上的与日俱进,这样就需要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应该每相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就需要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进行重新的审查和全面思考,这对我国高等院校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有莫大的帮助,能够有效的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2.2 与物理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

由于我国在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相关制造技术以及晶体管发明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对定期工程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巨大的、扎实的基础,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物理科学与电气工程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和交叉,是未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发展的关键,并且即将逐渐扩展到微机电系统、光子学以及生物系统当中[3]。

3.2.3 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影响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的定义被规定为世界范围高速带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或者是用来处理、显示、传感以及储存各种信息等现相关的技术综合。因此,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等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构建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4.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结构相关理论进行课程设置,其中,认知结构理论包括知识块和知识的组织形式。因此,应该在国家规定的课程框架之下,结合认知科学对学生认知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正确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构建有利于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知识块之间的统一和结合,构建相应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专业化现象的发生[4]。

4.2 倡导精品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教育

根据当前教育部对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理念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和途径来有效的提升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转变高校育人的环境,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在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相对比较统一的过程,其中包括了学生、教师、教学制度、教学技术手段以及教材等方面的要素等。在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具有全局的、整体的视野和观念等,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作为课程设置的先导,构建具有较强层次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制定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教育。

4.3 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之中,教师要从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知识整体情况有着明确把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全面培养。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情境,是能够有效实现生活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融会贯通的桥梁,同样也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创建各种课堂教学情境,强化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

4.4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教学反馈机制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专业教师应该多位学生创造一些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学习的机会,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就是学生在自主探究能力方面的发展和提升。通过相关的工作岗位典型项目进行实际教学,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增加交流和互动,能够充分的尊重和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实现教学实践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兴趣,将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充分的利用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反馈机制,当前很多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探索。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构建统一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反馈机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4.5 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

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有效的丰富学习的资源、时间空间方法、经验和评价等,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例如:模拟通信领域参观、体验学习、研究活动、群体交流学习等形式,使用教学方式和研究型的教学方式等方法来进行实践和安排,以此来提升和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构建的实践型和研究型的教学类型,例如: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控制系统仿真等,自动控制理论等课程的形成嫩巩固有效的进行优化和整合,删减教材中不断重复的内容。同时,高等院校还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实验实习基地,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构建的支撑和保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更加的多元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学生在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稳步的提高,并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构建的效果也是越来越明显了。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还能够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需要,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倡导精品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教育,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教学反馈机制,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更好的为我国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志刚,瞿祝殷科生,冯婉.大工程观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8):44-46+49.

[2]张爱玲,韩富春,卜庆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71-74.

篇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身就是个附属专业,属于电气信息类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

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21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Take Jis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PENG Hu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Abstract Nowadays, the talent of EEA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is urgent needed in society. Taking Jis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ccords to the training target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and the existing foundation, and uses the principle of "Thick foundation, Wide caliber, Strong practice, Emphasize innovation"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aims to trai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Key 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in education

0 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应用范围可以涵盖到几乎所有的社会生活领域。该专业是为各行各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①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随之变大,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如何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求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吉首大学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区交界处,其办学目标主要是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学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3正式对外招生,该专业目前正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其培养目标旨在为武陵山片区培养能够在电力行业、机械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产品与电气装置研发、设计、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然而,学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一个新开设的专业,其基础弱,底子薄。为有效实现我校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该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满足新时期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深化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而课程体系建设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 原有的课程体系

原有的课程体系按照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如表1所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原来的课程体系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存在着以下的不足之处:

1.1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我校刚刚开设,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共基础课开设门数过多,学生学习的负担较重,容易在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上分散精力。二是专业方向设置较少,仅有“电机及其控制”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方向,每个方向上所设置的模块课程数也偏少。三是实践教学课程偏少,且很多重要的方向课程(限选课和任选课)未设置实践教学活动。

1.2 学时分配不够合理

原有的课程体系要求总学时为2900左右,其中公共基础课892学时,占总学时的30.7%。这些公共基础课主要在本科一、二年级阶段开设,学时数过多,多半为政治类、英语类、体育类课程,而真正与专业相关的公共基础课仅有124学时,仅占公共基础课总学时数的13.9%。这种设置对该专业低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在有强烈学习专业知识愿望的时候,却很少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公共基础课,且学时偏少;容易分散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专业方向课的学时设置也不太合理,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42学时(含实践8学时)、发电厂电气主系统34学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42学时(含实践6学时)、电力系统自动控制与远动技术36学时;这些课程的学时数总体偏少且均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学时较少。

1.3 课程安排不够规范

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的安排不够规范、系统。首先,一些重要的课程是缺失的,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供配电技术等。其次,一些课程的归属类型是混乱的,如:将电器学作为专业主干课而不是作为专业方向课。再次,从属于某专业方向的若干课程离散地分布于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如:本可构成楼宇自动化方向的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DSP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变压器技术、计算机网络、传感器技术分布于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任选课)之中,未归属于一个知识体系之中,专业特色不明显。

2 课程体系建设改革

为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打造成一个合理、完备、高效、创新的有机整体,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原则实施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所谓“厚基础”是指要求人才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以便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提供保障。“宽口径”是指拓宽专业方向口径,通过在专业中设置多个不同的方向课程模块,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及就业。“强实践”是指强化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之具备较强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重创新”是指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以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按照上述原则对课程体系改革后,新的课程体系具有“强弱结合,信息技术与电气控制相结合”的特点。新的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2.1 课程设置的优化

新的课程体系打通了原有课程体系中不同专业课程类型间的壁垒,理顺了课程重要性与课程开设顺序间的关系,同时完善了专业方向设置,强化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优化了整个课程设置过程,确保了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总的来说,新的课程体系去除了一些冗余的公共基础课程,增加了缺失的专业课程,调整了一些专业课程的所属类别,同时在完善已有的两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开启了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并加强了课程设计的设置。如:归属于政治类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中国近代史纲要”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被去除;在学科基础课中增加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在专业主干课中增加了“信号分析与处理”;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由专业主干课改为学科基础课。对已有的两个专业方向,在保持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了同方向的专业课程,以保证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如: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中新增了“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供配电技术”课程;同时通过融合原有课程体系中本属于“楼宇自动化”方向的若干课程,形成了一个新的专业方向。在课程设计中,新增了“电机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等学科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的课程设计,并为每个专业方向分别新增了一门课程设计,如: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新增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2.2 学时设置的调整

在保证总学时量不变的前提下,在新的课程体系中通过在课程间进行学时的调整。通过减少公共基础课的部分学时,②增加到学科基础课中,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专业基础学习,从而更好地打牢其专业基础。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学时占总学时的72%,较好地在“宽口径”的前提下突出了“厚基础”的原则。

对于政治类课程,如:把“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学时由90减为64,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学时由64增为72。对于“大学英语”课程(公共基础课),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大一、大二年级的四个学期,每学期教学学时为64;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该课程开设学期不变,每学期教学学时减为56,同时,新增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英语”教学学时设为32学时。对于“大学体育”课程(公共基础课),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大一、大二年级的四个学期,每学期教学学时为32;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该课程开设学期不变,每学期教学学时减为24。

对于学科基础课来说,将公共基础课所节省的学时空间有效地进行了利用。如: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学时由54增为64(其中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24),将“复变函数”课程的教学学时由34增为48,将“电机学”课程的理论学时减少4个,同时增加其实验学时4个等。

经过对学时设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整个课程体系更加合理,也更加突出了专业的办学特色,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核心知识。

3 结语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探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课程体系上的教学改革。相比原有的课程体系而言,新的课程体系可以使得整个专业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合理和完善,也体现了 “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专业特色,符合我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更好地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注释

篇10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气工程;自动化;课程

在实际的技工院校课程设置过程中,主要集中的科目多数都是专业技能性极强的科目,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比较关键的专业项目。教师不仅要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也要辅助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内化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且建构相应学科的实际操作能力。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的内涵分析

在实际的课程设置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是实操性非常强的科目,主要研究的是基础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以及基础电能存储和实际利用,学科具有非常广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由于专业的性质决定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目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多数的技工学院内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电气应用技能、机电一体化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还逐渐衍生出数控维修科目以及楼宇智能控制科目。不仅要集中培养学生对整体电力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试,也要建立相应技术的分析和解构。电气应用技能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电气设备的基础管理、安装以及调试和维修,需要学生建立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学习技能。机电一体化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对于现代化工业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的管控和安装调试,并且要建立维修操作,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设备改造以及新型技术应用的学习技能。数控维修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一线数控车床的基础编程以及操作和维修,并且要运行相应的编程操作,需要学生建立设备维修以及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技能。而楼宇智能控制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强弱电的基础安装、调试和维修方式,需要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技能。相应的课程设置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也要符合社会对于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另外,在整体课程设置过程中,技工院校也要进行相应辅助教学资源的综合提升,辅以机床维修实训室、电气控制实训室、PLC实训室等项目。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置要求分析

在实际课程设置和运行过程中,相关教育机构不仅要关注整体学生的生源情况,也要集中关注企业的实际需求,真正建立有效的供求培养机制。第一,相关技工院校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生源。在技工学校内部,基础生源多数都没有参加基本的国家级考试,学生整体理论知识比较薄弱,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不是特别活跃,这就需要教师在基础课程设计过程中,集中分析相应学生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集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集中实现理论与操作能力的优化,并且建立有效的实践课程。第二,相关技工院校要综合分析基础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只有保障基础专业培养内容符合企业的基础需求,才能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能在实际工作项目中优化的运行相应的教学内容。另外,相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集中关注学生的准员工教育以及礼仪课程,保证基础学习能力优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服务社会的素质的优化升级。除此之外,相关技工院校也要对学校内部的基础教学设备进行集中的改良,建立相应的教学辅助设备,以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得到有效的内化,并且将基础知识转化成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能力。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设置措施分析

(1)优化设计电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在电气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相关技工院校要集中升级相应的教学科目,建立优化的课程结构,切实落实相应教学能力的优化性提升措施。在基础课程设置过程中,主要的教学课程包括:电工学、电机学、电气自动控设备以及基础系统学、自动控制技术、PLC技术等,教师要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集中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整体内化水平,利用相应的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建立更加优化的项目分析和解构能力。在学生学成之后,主要的工作方向就是企业内部电气控制项目的系统安装和调试维修作业。

(2)优化设计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在基础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量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基础知识点,也要针对相应课程进行集中的实习训练,才能保证整体学习力和学习技能的优化。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相应学科的应用以及项目开发,教师要集中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切实落实人才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

(3)优化设计数控维修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在基础课程建立过程中,教师要集中考量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除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以外,也要设计绘图实习项目、电气数控技术以及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实际操作等,教师要在实际课堂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优化设计楼宇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这是一个践行时展需求的新型专业,教师要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培养学生对于智能项目的学习力和研究能力,在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也是智能化小区内部的项目安装和后期调试维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培养学生的高技能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发展趋势分析

在整体教学项目运行的过程中,相关技工院校要充分考量素质课程的优化开发,将德育要求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且针对企业内部的员工教育进行集中的讲解,保证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学习到相应的岗前技能,并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相关课程设置过程中,技工院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不仅要集中学习相应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也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优化。另外,相关技工院校也要建立良性的校企沟通,保证学生在实际学习后,进行集中化的实践操练,并且有效地缩短相应的社会适应期,尽快地融入到社会和企业文化中,要在实际教学结构中添加必要的发展规划,以保证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落实和应用。总而言之,要实现整体技工院校学生的良性发展,就要集中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规划和设置,集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职高能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军.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课程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法及其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4,34(8):100-102.

[2]吴晓,堵俊,羌予践,等.电气专业课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24-125,144.

篇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

发展前景:“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使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市场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尤其是广东地区,自动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和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电机及其控制、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等工程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设计制造、研制开发、试验分析、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生产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仪器仪表、机械、建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2、机械/设备/重工;

3、建筑/建材/工程;

4、新能源;

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房地产;

7、其他行业;

8、汽车及零配件。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师、电气设计师、技术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电气工程师;

2、电气设计师;

3、电气设计工程师;

4、电气技术员;

5、技术员;

6、机械工程师;

篇12

助推作用。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让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

性强的技术人才吧!

一、教学改革要综合考虑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主要包括电工学、电气控制、电力系统安装与维护、电机学四个部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因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基础性强、知识涉及面广的专业,因此也使得它与其他基础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成为必然。例如,“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交叉融合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与“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机电一体化”学科。现已形成以“机械”为主体、电气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机械+电气+计算机”的有机融合,“机电一体化”学科的产生实际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

域中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合。

二、教学改革要考虑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由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在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信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任何实际问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机器运行效率,而提高效

率的关键在于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运行的

科学性和可靠性。社会对工作岗位的需求使得强、弱电结合成为必然趋势,随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运而生。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应该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来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改革要注重提高学生素质

教学改革,不仅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重点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教学改革不仅要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指导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评价中要把“卷面成绩”“实训操作”“道德评价”“行为规范”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评价,综合评价成绩作为推荐学生就业的依据。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平时学习中就格外用心,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更注重“成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理论专业知识

篇13

关键词:教学计划;师资队伍;高地建设;卓越计划;电气工程;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07-02

一、专业培养教学计划制订

为进一步推进本市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与调整工作,切实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上海市启动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本科教育高地建设以教育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指导,以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与调整为基础,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主要内容,旨在根据国家和上海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确定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从而实现对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分类指导。教育高地建设目标:总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在某些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成为同层次、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的示范基地,为上海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的指导下,以“高地建设”为目标,适应国家海运事业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以高起点、高要求、高水平和特色为理念,以原有强势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基础,突出行业特色,构建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的培养体系,切实加强课程建设中的“能力”培养,突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融合,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现代港航电气工程设计和管理高技能的专门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方向为加强理论基础,建设课程体系平台,营造“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将以“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为契机,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认真详细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和现状,结合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目标,并以行业背景为依托,寻求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计划。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培养目标,把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培养模式改为“核心课+专业和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培养模式。突出注重新技术新理论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与社会新技术需要衔接。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素质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专业知识教育中,把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转化为教学育人“生产力”;在基础和专业的关系上注重培养学生有扎实宽广的基础;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和未来的关系上注重学生未来具有自学、探索、创新和创业后劲提升能力的培养。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由于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教学工作量过重,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师资队伍建设将依托本学科优势和科研整体实力、多样化的产学研基地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采用内外互动,校企互动,自我培养思路,提升教学,完善学科梯队具体落实在:

1.每年选送1~2名优秀教师到各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或进修,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增强学院科研、攻关能力。同时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以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

2.与行业密切联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宽课程设计的思路。

3.通过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及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等,资助青年教师出国培训,拓展视野,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4.引进港口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5.要求专业课教师除精通本专业技术外,必须达到熟练阅读英文原版资料,并且在专业课教学中专业术语争取做到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化港口生产的需要。

三、实践教学

国际航运业和国家交通事业发展,特别是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求,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上海海事大学提出:以航运为特色,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模式转变,加强实践环节和创新型研究课程建设,确定了“优化布局,协调发展;重点突破,形成优势;分层建设,目标管理”的学科建设指导思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育高地,在现有优势基础上努力建设,使得本学科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条件达到国内先进行列,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成为全国的示范性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研究型实验室的建立,注重实验室先进性、开放性的建设,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课程体系。教师始终能够跟踪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及时地将新知识、新技术掌握并教授给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科研应以港航电气自动化为依托载体,构建专业特色的科研实验平台,进而提供开发的设计空间,提高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实验、研究水平,以解决当前大型设备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营造良好的氛围,辅以良好的运行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机器人比赛、挑战杯比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等比赛。我系积极鼓励教师服务大学生创新活动,学生在创新的实践中取得了好的成绩。

四、总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应抓住“卓越计划”和“高地建设”这一契机,以行业为依托,课程设置本着以“应用”为目的,理论课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改革思想使课程设置进一步优化。对教学内容作全面梳理,进一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学了能用、学了有用。实践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关于制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Z].2005,5.

[2]薛士龙.上海海事大学重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Z].2004,5.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6.

[4]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6.

[5]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6.

[6]薛士龙.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计划书[Z].2010.5.

[7]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上海海事大学教学便览,2009.

[8]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上海海事大学教学便览,2010.

篇14

【关键词】教学改革 发展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该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过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是电工与电子、电力控制与信息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宽口径工科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电气信息基础知识,在电气工程与信息领域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有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工与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电力拖动与控制、电机控制。就业方向为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控制、信息处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器设备研制等工作,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可攻读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二、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分方向设课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对机械、电子、信息、经济管理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课程体系设计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用为宗旨,注重掌握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培养训练,加大实践训练比重。具体实施中,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使基础理论必需、够用,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构建多个专业方向,使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顶岗能用,体现创新的高职教育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业过程控制与分析,解决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专业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法,实施系统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某一门课的过程中总会有一种疑问,这门课程学了到底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目的和方向,而系统教学法为学生解答了这个疑问。系统教学法是基于一个真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系统,从系统的角度去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就会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连贯性、渗透性,强化学科知识的系体化。系统教学方法在课程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紧扣培养目标,按岗位需求目标来设置课程,整合课程的内容。如要培养一个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护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操作人员,将以类似的生产线作为一个系统,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去讲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知道所学知识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始终以一个系统为起点,所有的知识点的学习都是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讲解,即由整个系统到某个局部,最后再回到整个系统的教学方法。

(三)利用“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实践“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久经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我院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加强了同社会的联系,千方百计寻求并依托行业、企业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合作办学,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工学结合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与湖南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合作,教师进入公司学习培训,公司的文化理念和空调专业技能提前弓l入。每年毕业生中只要符合公司要求,则全部进入公司再进行三个月强化训练,合格即成为空调运营工程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教学和基础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实践,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监控,企业对人才质量进行目标评价;双方实现设备设施、技术信息与人才资源的共享,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担任兼职教师或指导学生实训。在教学过程中与企业紧密结合,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有利于学生管理。

总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的教学大纲、授课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完善。高职院校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因为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能够直接参加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骨干,而这些人员确实需要具备更多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才能在人才竞争的社会里立足、发展、生存,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那么,我们高职院校的发展将会前途光明。

参考文献

[1]王倩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变频一拖多中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空调技术专题.

[2]李文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4.

[3]肖宏志,刘一兵.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国电力教育,2009-2.

[4]卢艳.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9-4.

[5]王春峰.系统教学法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科技资讯,2008(3).

[6]黄建科.高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