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10:40: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生儿科护理综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

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儿科住院就治的28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黄疸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强护理模式。干预后,对两组患儿的相关疗效性指标进行观测、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有131例、对照组有122例完成观察,完成观察的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生产方式、喂养情况、年龄、体质量、Apgar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为(4.02±1.01)d、黄疸消失时间为(7.05±2.20)d、胎粪初次排出时间为(12.94±4.06)h、经皮胆红素(8.98±1.31)mg/dL及血清胆红素(12.01±1.61)mg/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加强护理模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a)-0149-04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CHEN Qing, MA Yi-qiu, WEI Su-lan, HUANG Xiao-ming, CHEN Cui-l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Yongn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2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Methods 280 cases of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jaundic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lated curative effect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nder, fetal age, delivery method, feeding situation, age, body quality, Apgar score and severity of diseas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3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22 cas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jaundice continuous time, jaundice disappearance time, first meconium discharge time, 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and serum biliru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02±1.01)d, (7.05±2.20)d, (12.94±4.06)h, (8.98±1.31)mg/dL and (12.01±1.61)mg/dL,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Nursing effect

目前,新生焊叩ê焖匮症占新生儿住院病因第一位,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还未发育成熟,因此游离胆红素易通过该屏障[1-2],由于游离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特别是对大脑基底核及各种脑干神经核的毒性,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可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死亡率极高,50%~75%死于急性发作期,幸存者中75%~90%可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造成患儿听力障碍、视觉异常及智力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3]。近年来,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有呈增高的趋势[4],由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可逆性,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发生关键,也是新生患儿护理的工作重点。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加强护理模式干预13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综上所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可明显缩短病程而早日康复,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该次研究所采用的加强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同时也应该加强新生儿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工作,许多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若能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是完全能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此关于该方面的前瞻性研究可能会成为今后新生儿护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颜云,李清平.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8(1):101-103.

[2] 陈陆飞,吴坤海,刘琛,等.高胆血症新生儿溶血症血清学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3):3173-3175.

[3] 范倩倩,王少华.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临床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7):1186-1189.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4(10):745-748.

[5] Bhutani VK, Johnson L, Sivieri EM. Predictive ability of a predischarge hour-specific serum bilirubin for subsequent significant hyperbilirubinemia in healthy term and ner-term newborns[J]. Pediatrics,1999,103(1):6-14.

[6] 张德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626-2627.

[7] 林一霞,王颖慧,李志宏.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s志,2013,22(22):2424-2426.

[8] 陈昌粹.新生儿黄疸护理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4,20(4):279-285.

[9] 张宁.护理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措施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2):77-70.

[10] 许文波,周丽,陈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J].中外医疗,2015(15):62-63.

[1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研究协作组.中国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学杂志,2012,50(5):331-335.

[12] 王艳丽,邹静静,汪惠琴,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情况[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108-110.

[13] 张恒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3例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40.

[14] 马繁荣,单玲.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50-151.

篇2

早产儿脑血流及与颅内出血的关系温春玲张巍黄醒华(245)

公告(249)

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导管未闭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左室舒张功能多普勒参数的影响任锦霞姜维张凤仙吴雅峰(250)

窒息新生儿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新生儿科杂志 周英陈菲巴雅(254)

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组织学和MR影像变化孟淑珍张可冰薛辛东(257)

丹参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皮质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和凋亡细胞的影响舒桂华朱玲玲徐向明郭锡熔李述庭(261)

固尔苏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詹为红(265)

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疗效观察房晓祎郭继忠吴北燕林霓阳(267)

2679例新生儿产后访视分析葛秀英彭慧(269)

新生儿咽部畸胎瘤脱落致呕血一例王郁戴爱玲(271)

Ⅰ期会阴成形及瘘修补术治疗新生儿无肛舟状窝瘘齐新李敏(272)

双胎同患水痘二例闫芳华(274)

新生儿胎-胎输血、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一例叶一莲卓观达陈美英(275)

围产期脑损伤诊治进展学习班通知(253)

从影响因子看《新生儿科杂志》在儿科医学期刊中的地位(260)

第九届全国儿科急救医学学习班通知(264)

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技术学习班通知(286)

《新生儿科杂志》2005年第20卷索引(289)

《新生儿科杂志》征订启示(F0004)

红霉素炉甘石混悬液治疗新生儿脓疱病临床观察张玉琴(27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新进展李春娥(综述)夏振炜(审校)俞善昌(审校)(277)

母亲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对子代智能的影响韩慧君(综述)魏珉(审校)(280)

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肺动脉压力的评估郑春华(284)

肠道微生态与益生菌JosefNeu黄瑛(287)

继承传统,继往开来——《新生儿科杂志》20年回顾与展望冯琪(1)

加强窒息复苏培训,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及伤残率而努力虞人杰叶鸿瑁(3)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有关进展华(7)

在实践中掌握新生儿复苏的技术要点和难点朱小瑜虞人杰(11)

新生儿科杂志 新生儿学术研讨会及学习班通知(2)

全国生物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学习班(2)

抗D和抗E所致新生儿溶血病一例林虹李春蕾(6)

摘自: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4)

新生儿乳糜胸1例姜春明米延关莉(22)

先天性膈疝误诊为多囊肺饼肺炎一例杨长坤耿红丽(26)

新生儿限局性骨化性肌炎一例李慎黄萍(30)

从影响因子看《新生儿科杂志》在儿科学术期刊中的地位(32)

危重、高危新生儿血糖的临床监测张莉萍窦山朵(38)

抢救新生儿有机磷中毒七例分析孙银峰孙红娟闵庆玲(40)

严重先天性肺发育不良二例报告徐承懿(42)

21-三体综合征合并先天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张成元张海鲲李丽(43)

新生儿“胎粪吸引管”已生产(43)

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诊治新进展戎群芳黄绮薇张国琴(44)

《新生儿科杂志》投稿须知(47)

早产儿早期及日间血浆β-内啡肽变化趋势研究张雪峰童笑梅叶鸿瑁(15)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评价刘翠青李莉刘素哲马莉纪素粉(19)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在早期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中的价值黄燕萍李小权王安生康燕罗树舫史瑞明辛华(23)

33家医院新生儿复苏前状态的初步调查张小兰朱小瑜李小毛(27)

胆红素脑病患儿脑脊液中胆红素水平相关的血清指标探讨连志明(31)

浅谈医院产儿合作苏艳芳李斌王永生崔宇(33)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和肺表面活性制剂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谭稼荣陈静富琴琴蒋琦(35)

持续鼻饲喂养与间断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评估周小坚陈鲜威刘江勤陆中权(49)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耐受性的探讨柳洁刘正娟张振强(53)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李卉冯琪王颖郭在晨(57)

窒息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郑俊虎郑骆颖王靖陈权新(62)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曾华黄玉英卢曼中李毅吴曙粤(67)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瘦素水平分析吴华向开富万胜明(71)

健康新生儿血二胺氧化酶、D-乳酸测定及意义陈少华邱芸芸钟富珍甘翠红刘运科周晓光(74)

新生儿肠穿孔一例徐烈媛梁勇(52)

幽门前瓣膜伴空肠狭窄一例李延林(56)

新生儿绞窄性肠坏死三例诊治体会新生儿科杂志 陈必全(66)

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一例杨旭锦陈雪辉周彦文张爱华(70)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致多发性肠闭锁一例魏艇钟麟刘文英唐耘熳(86)

13-三体综合征伴多发畸形一例程立红肖娟祁俊明(87)

新生儿肠穿孔致胎粪性腹膜炎一例王碧祥(87)

围产期新生儿急救学习班(61)

全国新生儿急救学习班(88)

4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临床观察申宛冬王新民徐天鹤华子渝(77)

窒息新生儿胃黏膜pH值变化的临床意义杨彤(79)

早产儿生后早期电解质特点的临床分析冯俐平肖昕刘秀香(81)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八例临床与病理分析杨戎威(83)

桂西地区337例壮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李强潘红飞杨显先(84)

多胎早产儿38例治疗与护理体会陈贺兰王桂宏孙宏华(89)

动脉导管未闭的药物治疗进展王晨华(91)

核黄疸及其监测吴运芹黄玫(94)

宫内肺炎诊断阴影及其修正与结局朱小瑜梅家平邝文英连朝辉杨传忠(97)

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早期诊断黄玉春张春花李茹琴庄兰春程宪郭惟(1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IL-1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蔡宝萍娄燕陈永梅梁秋瑾李晓梅(104)

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对救治危重新生儿的实践分析刘政孙平莲张言圣(107)

作者投稿须知(106)

对作者书写统计符号及论文中表格的要求(110)

新生儿HIE头部亚低温治疗学术研讨会及新生儿医学新进展学习班通知(118)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婴幼儿智力测验及早期教育培训班(143)

高氧暴露下早产大鼠血清皮质醇变化的动态研究里健薛辛东(111)

胰岛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汪颖烨叶莉芬(115)

新生儿科杂志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及内科治疗王慧琴(119)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前后呼吸循环管理白洁陈煜陈锡明周泓张剑蔚刘勤(121)

新生儿心律失常34例临床分析李杨方吴玉芹陶娜刘玲许昆(123)

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酸碱失调临床分析刘玲胡玫张路沈璟(126)

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8例临床分析努尔亚加娜尔孙荷(128)

无脾综合征一例方润婷李锐钦黄莹卢卓君柴鸣荣黄全发(130)

新生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一例葛桂芝李普(131)

新生儿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曹永利王峻王凌夏(132)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一例朱凤兰王波(139)HtTp://

间断咳嗽、憋气二个月一例李铁耕李娟娟(133)

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和CK—M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王慧王立金余新超汪思应(136)

部分静脉营养治疗早产儿30例魏久贞(138)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艾婷孙晓勉(140)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叶鸿瑁(144)

俯卧位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林秀珍刘志慧(145)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素和铁剂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饶斯清梁元清何政贤刘桂珍徐群芳(148)

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死亡分析马雅玲张巍黄醒华(153)

早产儿血中过氧化脂质水平检测及其意义蒋群胡迪(157)

新生儿MN溶血病一例高存娇高瑞玲孙正芸(152)

先天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胡颦陈敏(177)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致休克一例何缦(178)

母A型新生儿ABO溶血病1例王鑫王惠蔡宝萍张淑琴(179)

横纹肌肉瘤一例新生儿科杂志 魏秀清田维敏江涛(F0003)

胆红素诱导海马区神经细胞Fas蛋白过度表达的实验研究杨光英吴晓翠孔祥英田芸崔韶峰(160)

MK-801对围生期缺氧缺血性损伤后脑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黑明燕旷寿金殷萍(164)

腺苷蛋氨酸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研究崔其亮张慧刘海燕罗哲慧谭岱峰(167)

影响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成败的因素分析陈艳娟李定华(169)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裴敏昕巨容王斌(172)

新生儿重度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黄华飞(174)

31例新生儿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分析李风华(180)

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炎症反应机制及抗炎治疗徐焱(综述)华(审校)(181)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陶源(综述)姜毅(审校)(185)

全国第六届儿童发育和临床学术研讨会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学习班通知(188)

欧洲和加拿大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指南和建议甘小庄宋国维(189)

C-反应蛋白在监测早产儿院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王莹张巍黄醒华(193)

新生儿科杂志 NICU中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初步探讨孙秀静华(198)

母乳中瘦素含量及其对新生儿生长调节作用的研究贲晓明秦玉明喻文亮陈冠仪张伟利吴圣楣(202)

新生儿阵发性血红蛋白尿临床分析周晓苓何振娟朱建幸储淞雯(20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徐舒杨树杰易海英刘贺临左华凯邓香兰刘翠忠(210)

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SOD、MDA影响的研究李静刘冬云殷宪敏刘长云(214)

新生儿医院感染23例分析及对策陈洪杰(216)

20例新生儿梅毒误诊原因分析李学珍成登菊(218)

结肠造影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的探讨李敏王玮(219)

极低出生体重儿十二指肠喂养临床探讨段维权贾随征(221)

新生儿水痘一例孙晓红粱玉兰李红梅(F0004)

新生儿麻疹一例杨云凤张丽萍许榛(197)

新生儿泪囊炎致败血症一例吕连菊(226)

“全国儿科主任(新生儿专题)临床适宜技术高研班”将举办(209)

《新编新生儿窒息复苏》出版书讯(233)

新生儿呼吸困难沈菁(整理)(223)

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与新生儿感染郝玲(综述)李艳芝(审校)(227)

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陈健平(综述)刘义(审校)(230)

篇3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医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

34. 94%[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 年1 月~2009 年10 月我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共27例。其中生理性黄疸16 例,病理性黄疸11 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15 例,中度9 例,重度3 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27例患儿中,足月儿19 例,早产儿8 例;女婴12 例,男婴15例。

1.2护理方法

1. 2. 1 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 结果

2. 1 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2 护理疗效判定

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 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05/ umol/L ,早产儿> 256umol/ L 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 ≤17. 1umol/ L) ; 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 ≤17. 1umol/ L) ; 无效: 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 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4]。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 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3]。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27 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桂娥,综述,吴曙粤,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广西医学,2007,11月,29(11):1732-1734

篇4

[关键词] 新生儿;低血糖;预防;糖代谢紊乱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c)-0191-01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高危症之一,是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等高危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反复低血糖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可引起智力下降及永久性神经损伤。特别在基层医院,由于患儿家属的认识不足或医务人员认识不足,很易出现此病症。本科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55例新生儿低血糖患者,对其诊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5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均为下级医院转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20例。出生日龄l h~12 d。胎龄:30~34周18例,35~37周22例,38~42周12例,> 42周3例,体重 < 2 500 g者21例,2 500~4 000 g者34例。

1.2 诊断方法与标准

应用罗氏血糖仪及相应试纸,对新入院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采足跟、拇趾端血进行微量血糖检测,血糖 < 2.2 mmol/L者,不论足月儿或早产儿均诊断为低血糖症。

1.3 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症大多无明显症状或有症状亦表现为非特异性,多表现为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拒奶、阵发性发绀、呼吸暂停、嗜睡、多汗等,部分患儿可见惊厥发作。本组病例中无症状者33例(60.00%),吸吮力差9例(16.36%),嗜睡5例(9.09%),发绀3例(5.45%),震颤3例(5.45%),抽搐2例(3.64%)。

1.4 治疗方法

对无症状的低血糖患儿的处理方法为尽早母乳喂养,母乳难以获得时给予配方奶。当口服存在禁忌或患儿不会吸吮时,给予静脉输注葡萄糖,每30分钟复查血糖水平。对于有症状的低血糖患儿,给予10%的葡萄糖,按照2 mL/kg的量给予推注,速度为1 mL/min,每30 min复查血糖水平,直至血糖平稳。

2 结果

本组患儿大多在24 h内血糖稳定,较重患儿一般在48~72 h内症状消失,血糖稳定后停止治疗。有原发病者继续治疗原发病。

3 讨论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且大多数病例无特殊表现,因此不易发现,特别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过去对于此病诊断标准不一,目前诊断上趋向于无论患儿胎龄和日龄,只要血糖低于2.2 mmol/L即可诊断[1]。本组病例即以此为标准,及时发现了大部分无症状低血糖患儿。

由于葡萄糖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低血糖可致脑细胞能量代谢失调,影响脑细胞代谢和发育,导致脑细胞受损,引起如认知异常,听力损害,视觉障碍,癫痫等在内的一系列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并可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出现新生儿低血糖必须给予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2]。同时因新生儿肝糖元和脂肪贮存不足,出生后2 h血糖开始下降,若不及时补充,12 h左右血糖将基本耗尽[3]。特别在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更易发生低血糖。针对这些特点,本院对有发生低血糖症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加强了常规筛检,及早发现了一些无症状和有症状的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尽早进行治疗,使患儿避免了低血糖所造成的危害。

有文献显示新生儿低血糖无症状者是有症状者的8~10倍[4],极易被忽视,因此加强对新生儿低血糖的监测是发现本病的根本。本组患儿中无症状者占到60.00%,虽未达到文献所述的比例,但也说明无症状低血糖患儿在临床工作中是最常见的。作为新生儿科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院要加强对此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明确后只要及时的补充血糖,症状一般很快就会消失,此病对新生儿的主要危害在于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使新生儿长时间或反复出现低血糖后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5-6],由于受医疗条件影响和医疗水平所限,本病现多发于基层医院,且有时发现较晚,对患儿造成一定的损害,本组所报病例均为下级医院转入。因此强调在基层医院对高危病患儿的血糖监测和原发病的处理是临床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Straussman S,Levitsky LL. Neonatal hypoglycemia, curr opin endocrinol[J]. Diabetes Obes,2010,17(1):20-24.

[2] Laje P,Halaby L,Adzick NS,et al. Necrotizing enterecolitis in neonates receiving octreotid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J].Pediatr Diabetes,2010,11(2):142-147.

[3] 毛健,陈丽英,富建华,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7):518-522

[4] 林粤,张岳晔.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11):1751-1752.

[5] 黄明丽.低血糖昏迷32例病因分析和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62-63.

篇5

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张耀晨杨淑兰牛红艳(4)

炎琥宁注射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刘春香(7)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68例的肠外表现分析闫军(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罗念辉张善云(12)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临床分析倪军萍(15)

尿道下裂经新型扩张器扩张治疗的临床分析张凯时继东张其海(17)

经验交流

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及体会刘秀丽(6)

热性惊厥患儿469例的脑电图分析梁健王晓曦陈曦(71)

儿童脑性瘫痪患儿164例的脑电图分析王晓曦梁健陈曦(72)

小儿急性肾炎371例的治疗分析苗成龙(73)

讯息

研究显示:交通污染加重哮喘儿呼吸负担(11)

慢性咽炎患者滥用抗生素可致二重感染(78)

误诊分析

儿童克罗恩病误诊阑尾炎1例分析李连东(14)

临床医学

简易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8例临床分析袁小明樊志荣黄昭容(19)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诊治体会李军锁谷丽丽(20)

静脉营养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应用戴宏清(22)

新生儿颅内出血59例临床分析李善发张书艳朴京实王桂珍(24)

以呼吸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颅内出血28例临床分析韦翠芬(25)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4例临床及实验室分析王淑红杨永敏(26)

87例肺炎患儿心肌酶谱的临床分析张芹(28)

小儿过敏性紫癜56例临床研究刘伟才让邱晓莉(3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0例临床分析由兆香彭广辉(31)

4月龄婴儿预防补铁的探讨韩晓莉(33)

重症支原体肺炎39例临床分析张文湛(34)

B超引导肝穿刺治疗小儿肝脓肿30例郑建民(36)

高压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高桂珍尚桂莲(37)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60例随访分析符荣益(38)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分析及临床意义张绮平金国信吴亮(40)

早产儿92例临床分析谢颖张炼(41)

母乳性黄疸46例治疗体会鲁彩霞牟爱敏(43)

心理行为干预综合治疗学龄期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应用体会包云光应爱娟(44)

药物与临床

伐昔洛韦治疗儿童水痘的疗效观察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路娟(46)

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00例杨代珍关冬梅赵彩云赵鸿何晓莲(48)

思连康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许扬(50)

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56例疗效观察李一欣刘小平(51)

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沈昌桃(53)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8例疗效观察黄光辉(55)

澳特斯小儿止咳露镇咳祛痰疗效随机对照分析罗昭全刘伟王新福(56)

喜炎平治疗疱疹性咽峡炎68例分析黄利民孟宪萍孟淑英李祝平胡凤娥(58)

静脉丙种球蛋白预防和治疗早产儿感染的临床研究刘素娟李辉钟树斌邓运生文重阳(60)

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泌尿道感染疗效观察付晓晖(61)

酚妥拉明佐治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张有旺郑桂斌(62)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赖先程(63)

纳洛酮和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0例分析鹿为华(64)

干扰素与阿昔洛韦联合应用治疗水痘38例疗效观察刘凤芝乌云(65)

东莨菪碱治疗32例新生儿速发性呼吸暂停周庆英(66)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喘100例邓家英吴仲安(67)

思密达的临床新用途孟宪敏(68)

儿科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张玉英(69)

实用妇产科超声彩色图谱(70)

临床心血管病学—循证医学问答(74)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治进展(85)

疑难病例影像诊断分析(90)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8年度学术委员名单(94)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稿约(96)

《中华现代系列医学杂志》征稿(F0004)

病例报告

肝糖原累积病1例袁林(75)

儿科护理

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宋娟何伟(76)

逆向小儿头皮静脉采血术护理体会吴翠英(77)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及护理体会王宏李胜杰刘东星(78)

调查分析

上海市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监测与分析张锦明王正刚丁云(79)

深圳市西乡街道2001~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傅燕青(81)

即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年报总结分析刘关林鞠珍瑶(83)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上海彭浦社区6个月和12个月婴儿贫血分析胡萍(84

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就诊因素的分析梁月竹郑毅赵志强陈顺驰王麟李海霞范萌(97)

哮喘儿童体外过敏原抗体280例调查研究吴秀兰戴庆东高文静周志伟韦风刘月华殷家炜(1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与脑损伤关系的研究李亚宝米志宽(105)

捂热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及血浆渗透压改变28例初探寇东灿表瑞萍乔晓丽(108)

野治疗新生儿湿疹的临床分析王红同军邢玲玲安秀云(110)

过敏性紫癜的心肌损害陈雄(113)

炎琥宁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金燕张爱华何炜(116)

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2例临床观察杨桂花向彩云(118)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慕泽淑(120)

美国抑郁症研究人员:婴儿也会得抑郁症(104)

难治性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对美罗华反应(115)

英国研究发现:儿童被动吸烟长大后易患膀胱癌(124)HttP://

耶鲁医学院发现:儿童患自闭症缘自基因紊乱(146)

经验交流

热性惊厥109例分析李大元(112)

小剂量新鲜血浆冲击疗法在儿科的应用董宝利尹显贵(161)

早期干预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刘立新呙柳林(162)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头皮针进行小儿骨髓穿刺申川桥吕莉(163)

按摩治疗小儿斜颈56例心得蔡亮闵鹏(164)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体会张秀芬(165)

玩具枪塑料子弹致儿童眼外伤18例临床分析王凤仙黄家乔任瑞平(166)

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佝偻病100例临床分析耿萌(167)

综述与讲座

哌甲酯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应用苏渊(122)

临床医学

体外反搏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陈光福马启玲蔡茵莎吴萍王彦青黄铁军秦光明(125)

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管理与常见症状的治疗鄢华荣刘文高(127)

氟化泡沫对学龄前儿童防龋效果观察狄桂兰(130)

危重新生儿血糖的临床监测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张翠英许玉莲(13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及早期干预治疗董艳华刘彩莲程金苹(134)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继发脑积水2l例临床分析黄媛鹤钟霞(136)

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李显取(137)

Vitapex糊剂一次性治疗乳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体会刘丽梅于磊(13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临床分析田洪民王淑屏(140)

肺炎支原体肺炎286例临床特点及肺外并发症分析王玉高光霞范喜冬(14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探讨石旭辉(142)

肺炎支原体导致过敏性紫癜10例临床分析孙燕萍任淑萍杨丹凤(144)

小儿惊厥150例临床分析商海涛彭瑜(145)

药物与临床

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93例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戴绚(147)

门诊儿科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吕小迅(149)

布地奈德联合全乐宁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分析周振华(151)

小儿喘憋性肺炎佐用重组干扰素α1b滴鼻液的疗效观察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何文兰(153)

重组人干扰素αlb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龚锦文王琴竹(154)

肠炎宁糖浆配合培菲康散剂治疗细菌性肠炎的疗效观察应雪娜(156)

伊曲康唑治疗鹅口疮疗效观察古智兵尹显贵(157)

特布他林联合氨茶碱治疗78例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观察王权(158)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儿轻中度腹泻病38例临床观察黄莓赵道慧(159)

双黄连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杨桂兰(160)

病例报告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钟锦陈原熊维建(168)

小肠重复畸形1例张云生杨振江(169)

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马建华谭英琼(171)

不典型川畸病1例周鑫(172)

儿童癔症3例诊治体会况斌武陈满兰(173)

新生儿腹水2例崔仙许美善(174)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王俊玲解术玲(174)

误诊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误诊2例分析吴蓉张开玉(175)

儿科护理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新生儿海洛因撤药综合征1例的护理体会谢艳怡李红霞(176)

糖尿病母亲婴儿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黄美华(178)

一次性输液贴在儿童头皮静脉输液拔针后巧用邹秀珍莫瑞玲(179)

化疗静脉给药防止渗漏的方法和保护罗平孙存琼白永琪(181)

新生儿胃管喂养与护理雷丽尹显贵(182)

篇6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黄疸;腹胀;病原菌;孕妇围生期

[中图分类号] R72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c)-008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neonatal sepsis.Methods The hospitalization data of 131 cases of newborns were collected from July 2013 to June 2015 in the Neonatal Department of Bo-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all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data,and the clinical situ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neonatal sepsi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jaundice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preterm infa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ull-term infants,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Good care during pregnant women and perinatal to avoid complications,early identification of neonatal jaundice,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othe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blood culture done in time to early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antibiotic treatment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neonatal survival.

[Key words]Neonatal Septicemia;Jaundice;Abdominal distention;Pathogenic bacteria;Perinatal period of pregnant women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进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内并生长繁殖而造成全身各系统的中毒表现[1]。致病菌通常为定植于母亲产道的细菌,临床分离到的最常见的细菌分别为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2006年,WHO新生儿及围生儿死亡率报告指出,在750万新生儿中,预计50%的婴儿在出生4周内死亡,而其中98%的婴儿来自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马拉西亚每出生的1000个新生儿中,有3~4个会发生死亡[3]。2012年,WHO儿童死亡率水平及趋势报告显示,在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的5个国家中,中国居于第三位[4]。在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原因调查中,埃塞俄比亚的Kersa调查报告显示,新生儿败血症在新生儿死亡原因中占31.2%[5]。2006年,Ganatra等[6]等通过分析2000年的400万新生儿死亡病例的致死原因也发现,新生儿败血症占死亡人数的35%,因此,在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仍较高的情况下,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及时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意义,为防治感染、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1例新生儿的住院资料,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订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1]中的诊断标准对新生儿资料进行筛选,疑诊及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入选病例有118例,其中男76例,女42例;胎龄为(37周±5 d);出生时间均≤28 d。住院资料也包括母亲的孕期疾病及产时状况,如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尿路感染、绒毛膜羊膜炎、产程延长等。新生儿的情况包括胎龄、出生后时间、出生时情况、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细菌培养及其药敏结果、治疗方案等。上述方案均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将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胎龄≥37周)及早产儿组(胎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一般情况分析

将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早产儿65例,足月儿53例,两组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总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中,黄疸最为常见,占发病总人数的57.6%;其次为肺炎相关症状[10],如气促、发绀、咳嗽、呛奶及肺部音等。此外,腹胀、发热等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呼吸暂停等症状也会偶发。实验室检查项目显示,CPR及PCT在大部分患儿中均有升高。分析母亲的数据可发现,胎膜早破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4.4%及15.3%(表1)。

2.3败血症的致病菌分布

在患儿血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比例为80.9%,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比例为67.0%;革兰阴性菌比例为16.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比例为66.7%;真菌检出4株,其中念珠菌3株,白假丝酵母菌1株(表2)。

2.4早产儿及足月儿临床情况的比较

两组的临床表现如黄疸、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出生后28 d内的婴儿称为新生儿,由于新生儿的各个屏障结构如皮肤屏障、黏附屏障,免疫系统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发育不完善,极易因自身结构发育不完善(如先天性畸形等,或感染、呼吸功能不全等)而发生死亡[11]。在国内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关注新生儿致死原因,探寻相应的解决办法十分重要。在国内及国外的报道中,新生儿败血症占新生儿致死原因的第一位,因此寻找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及治疗成为临床医师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关键[12]。

本研究的数据显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症状为黄疸以及肺炎相关症状如气促、发绀,腹胀,发热等。新生儿黄疸分病理性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 d后会出现黄疸,而新生儿法身败血症时也会出现黄疸,因此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患儿在发病时,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肝脏细胞摄取与处理胆红素的功能受损,导致机体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从而出现黄疸[13]。数据显示,早产的败血症患儿的黄疸发生率均较高,因此患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其情况,根据出现的临床表现如黄疸、肺炎等做出早期诊断,早期进行血培养等帮助诊断,可提高患儿生存率。

比较不同组别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CRP及PCT升高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足月儿或是早产儿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有高达80%以上的患儿两项指标均会升高。PCT是血清降钙素的前肽物质[14-16],在正常机体中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正常人体中其含量非常低,而在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中,多种组织和细胞均开始应激性地分泌PCT,导致其血清浓度升高,因此PCT也是感染发生的一项敏感指标。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17-19],在感染发生后6~8 h开始升高,24~48 h达到高峰,且其升高的幅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作为患儿感染的一种报警指标,CRP应作为早期检查项目,早期抽血化验,检查患儿的相关感染指标。

通过对母亲相关情况的观察发现,胎膜早破及羊水感染是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密切关注孕妇围生期的感染预防、疾病治疗,这对于提高孕妇存活率、新生儿存活率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分布以革兰阳性菌居多,其中常见的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其次,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似[12],因此在患儿败血症的治疗中,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根据细菌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对于患儿的存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提出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1],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是收集标本后早期开始使用抗生素以控制病情,根据经验选择可用的抗生素,待药敏结果出来后根据测试结果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除抗感染治疗外,维持患儿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也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在治疗中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患儿病情,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新生儿败血症在不同新生儿中的多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检出中差异不明显。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要综合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新生儿败血症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因此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在对孕妇进行管理时就加强预防措施,在产时避免医疗行为带来的可能感染,采取综合措施能够提高孕妇、新生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897-899.

[2]Manana MM,Ibrahim NA,Aziz NA,et al.Empirical use of antibiotic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early onset sepsis in neonates:a pilot study[J].Arch Med Sci,2016,12(3):603-613.

[3]Beck S,Wojdyla D,Say L,et al.The worldwide incidence of preterm birth:a systematic review of matern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0,88(1):31-38.

[4]UNICEF,WHO,Worldbank,et al.Levels and trends in child mortality report 2015[R].2015.

[5]Lawn JE,Johnson HL,Cousens S,et al.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causes of child mortality:an updated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2010 with time trends since 2000[J].Lancet,2012,379(9832):2151-2561.

[6]Ganatra HA,Stoll BJ,Zaidi AK.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arly-onset neonatal sepsis[J].Clin Perinatol,2010,37(2):501-523.

[7]查丽,武荣,朱红利,等.101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18):3405-3407.

[8]韩晋丽,张小莉,王艳芬,等.早产儿及足月儿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比较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199-1201.

[9]陈昌辉,叶长宁,李茂军,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和免疫功能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884-888.

[10]王凌越.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1.

[11]唐晓娟,冯星.1606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3):210-213.

[12]Dey AC,Hossain MI,Afroze S,et al.A survey on current practice of management of early onset neonatal sepsis[J].Mymensingh Med J,2016,25(2):243-247.

[13]刘岚,蔡绍皙.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6),429-431.

[14]刘佩娟.综述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3),68-69.

[15]郭利美,秦微,谭稻香,等.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211-213.

[16]黄晓华,吴绮,陈健.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4,4(5):189-191.

[17]邱渊,姚曼红,朱艮苗.降钙素原在临床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3),1760-1761.

篇7

关键词: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效果评价

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出院后父母护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新生儿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新生儿出院指导是教会父母在出院后如何科学地护理新生儿,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父母的育儿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新生儿家属大多数会从书刊杂志、电视及网络上获取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往往理论性强而实际操作性不强,在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时比较教条。在与新生儿家属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普遍不知道如何护理、照顾新生儿。为了使新生儿在出院后得到正确的护理,我们在新生儿出院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均来自我院儿科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出生后 1 d~20 d新生儿120例,其中男婴55例,女婴6 5例,住院天数为6~10d,平均为7 d。

1.2方法 出院时给予照顾新生儿的家属讲解并示范动作:护士在患儿入院时告知我科的联系电话及一些护理新生儿的宣传教育知识。

2 护理指导

2.1 新生儿的保暖 新生儿的衣物应以棉质、柔软、舒适为宜,新衣服一定要洗过后再给孩子穿。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手、小脚,要保持手脚的温暖,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新生儿的穿衣、盖被。通过三句宝典判断新牛儿穿的衣服是否合适 ( 三句宝典即宝宝手脚是暖的,背上没有汗,衣服是合适的;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没有汗,衣服不够,要添加衣服;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有汗,衣服穿多了,要减衣服)

2.2 新生儿的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是目前新生儿健康宣教的必须内容[2],向家长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建立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母乳营养丰富、方便,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喂奶后给婴儿拍背,吃奶后给予右侧卧位,夜间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身边,防止吐奶后误吸。指导选择人工喂养患儿家长喂奶时试温的地方是手掌的大鱼际, 不是手心;喂奶过程中奶嘴要充满奶汁,避免吸人过多空气。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配置奶液浓度,并教其学会奶具的清洁和消毒。一般母乳喂养 2 次奶要间隔 2~ 2.5 h,配方奶喂养间隔 3 h左右,如果喂奶次数频繁,会消化不良,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3 0 min左右, 如中途休息时可给拍背, 打嗝后再继续喂奶,如果吃饱了,这时就不再吃了。

2.3 沐浴及脐部的处理 沐浴时室内温度要达到30℃ ,先洗新生儿头部,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后可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如脐部有渗液,为防止感染,每天需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脐部 2 ~3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为止。

2.4 臀部皮肤护理 现在多数父母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最好提倡使用柔软的棉质尿布。大小便后更换尿布要及时,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每次清洗后,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可涂上少许婴儿润肤油,这样不易刺激皮肤。如果发现臀部皮肤发红,可涂护臀霜或紫草油保护皮肤。

2.5 新生儿哭闹时的处理 新生儿大声哭闹,首先要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如有大小便要及时更换尿布,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是否松紧合适,再看看是否要吃奶,体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无原因的哭闹不止,安抚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及时去医院就诊。

2.6 新生儿抚触 新生儿抚触是科学规范的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按摩[3]。向家长宣教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告诉家长抚触存家庭同样适用[4]。护士示教抚触的手法,首先抚触的环境在 2 8~3 0℃,有条件者可以播放轻音乐,抚触者要洗净双手,不戴首饰, 宜选择在两顿奶之间或者是沐浴后,充分温暖双手后涂满油,依次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和背部的顺序轻轻按摩,每个部位按摩 3次,抚触的时间控制在 1 0min左右。

2.7新生儿房间的管理 新生儿出院后会有很多亲戚朋友来到家里探望,尽量减少与新生儿接触,并且有固定人员护理婴儿,防止交叉感染。婴儿室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温度在 24 ℃左右,湿度55%~65%为宜。

3 结 果

出院时对家属做好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指导,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有 120例家属都能正确地护理好新生儿,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也能自己正确处理,只有 8例产妇由于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身体因素等不能完全掌握。做好新生儿出院时延伸护理指导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家长育儿自信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4 讨论

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丰富了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了出院指导的效果,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技巧的认知,增强他们护理新生儿的信心,保证护理质量。通过1月后的电话回访,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全部掌握的有112例新生儿的家长,占93.3%。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通过示范性操作的指导,让家长在实践中学到护理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纠正错误之处, 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使家长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巧,从而提高家长的护理能力,使专业的护理从医院得以延伸到患儿家中。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式的护理服务形式,是医院将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的手段之一[5~7],是出院患儿家属及时获得康复保健指导与咨询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出院患儿开展电话回访,使患儿家属更愿意与医院保持长期联系,不仅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而且使人文关怀得到延续,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张娟.如何做好新生儿出院宣教[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 0 0 6 ( 8):8 5.

[2]张素珍,孟永勤,丁焱.新生儿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比较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J].2008,23(16):2208- 2210.

[3]黄河清,洪琦,李仪风,等.新生儿抚触对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 (3):203 -204.

[4]卢林阳.早产儿发育照顾护理综述[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 4 (1):85- 87.

[5] 刘素娥,覃桂荣,麦蔚莹,等.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5,(11):977 -978.

[6] 殷艳玲,蔡敏,丁海燕.产褥期家庭访视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 2005 ,19 (5):464- 466.

篇8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发育;影响因素;随访研究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体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 收集了2010年11月~2013年11月这三年内在本院生产的出生体重在1500 g以下的新生儿, 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资料, 累计共有62例小儿。他们均是单胎, 无严重疾病如新生儿窒息等。根据他们喂养的条件好坏将他们分到两不同组内, 其中营养水平好者有41例, 另一组稍差者为21例。经统计数据发现, 营养水平好的组内新生儿的男女比例是23:18, 体重平均为(1360±130)g,孕妇初产:经产为34:7;营养稍差组的情况分别是男女比例12:9, 体重平均为(1350±120)g,孕妇中初产者:经产妇为15:6。通过计算, 数据显示他们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可比, P>0.05,所以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方法 营养水平好的一组新生儿是严格遵照《实用新生儿学》教材中的方法实施营养支持的。这些小儿在产出后24 h内便进行静脉输注葡萄糖以及氨基酸等人体必需营养, 营养液量是根据新生儿的自身状况确定;24 h后开始对他们进行胃肠道喂养, 并同时结合鼻饲间断使用, 之后喂养方式逐步转变为经口的途径, 喂奶量也逐步增加至足量。另一组新生儿采用的喂养方式是和正常新生儿一样的, 未经专人指导。

1. 3 评价指标 本研究中, 评估人员是受到过专业培训, 且对研究中小儿分组情况或研究不了解的。采用首都儿科研究修订《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 发育商( DQ)包括适应性、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社会行为5 项指标[2]。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探究的数据统计使用的软件是SPSS 17.0软件, 用( x-±s)计数, 应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 P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一岁时神经发育情况比较 通过对他们评分发现, 两组新生儿在大运动的评分上比较, 营养好者组内评分高于另一组, t=2.9704, P

3 讨论

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发育愈迟缓, 主要因各因素过早离开母体, 胎龄较短, 脑细胞数量较少, 脑重量相对较低, 使神经系统的成熟连续性受到阻碍 [3]。而且一般来说, 随着体重的减低, 患儿的神经损害几率更大, 智力也更可能迟缓发育。脑的生长发育和神经通路主要在妊34~40周形成, 约50%皮质在此期生长发育, 孕29周前只有很少的白质髓鞘化[2]。所以说, VIBWI者由于体重更低, 而且这些患儿往往是不足月的, 身体各项系统的机能都没有完善, 过早娩出对新生儿的身体各方面尤其是神经系统影响更深。就此问题, 相关研究也有许多, 主要是探讨如何使新生儿获益最大, 尽可能的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低出生体重是公认的影响神经预后的危险因素[4]。所有神经系统正常或异常的VLBWI生后营养支持的研究已取得很大成就[5]。已发现, 如果改善VLBWI营养状况, 合适充足的营养会显著地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本次研究中, 通过对选定的VIBWI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其资料等, 根据他们营养状况的差异做出比较, 发现营养好的一组新生儿不仅在精细以及大运动的评分, 还是在语言以及社交行为方面的比较, 均发现其状况比营养差的一组患儿好, 计算均发现P

参考文献

[1] 马丽亚,吴志军,卢光进,等.长期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及体重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 17(5):544-546.

[2] 刘秀梅,初清.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2,27(4):233-236.

[3] 杨运菊.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发育水平随访研究.临床与实践, 2013,17(22):2898-1900.

篇9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胆红素 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低氧分压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造成了较多的红细胞,出生后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氧分压增高,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出生时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 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1],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2],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配方奶粉喂养以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3]。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4]。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5]。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使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6]。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苯巴比妥钠等,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含有双歧杆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7],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的方法[8]。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9]。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1]。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属信任,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使他们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2]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3]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4]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5]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6]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7]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8]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9]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3-24.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家庭护理

新生儿从出生到适应环境是一个特殊时期,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调整和复杂变化,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维持其生命健康发展。此期新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因此新生儿时期应特别加强护理。本文意在为父母们科学优质地护理新生儿提供依据。现将国内外新生儿的家庭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适宜的环境

新生儿的卧室必须阳光充足,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对流风。适宜的室温在24-26℃,湿度在55%左右。卧室要保持安静,减少人进入,避免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入室探视,以免干扰新生儿的睡眠及增加其感染的几率。室内尽量不要放置鲜花,以防新生儿过敏。

2母乳喂养

宜尽早进行。与其他食品相比,母乳更营养更容易吸收而且带给宝宝最天然有效的免疫保护,是任何食品无可比拟的。坚持母乳喂养是妈妈给宝宝最好的爱。母乳喂养的方法和要点[1]:妈妈喂奶前,应先检查是否需要更换尿布,洗净自己的双手和,将宝宝头枕在妈妈臂弯里,将和乳晕全部含入宝宝口中,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防止奶过急和堵塞宝宝鼻孔。喂奶时面带微笑,注视宝宝。喂奶之后抱起宝宝,轻拍其背部,待其打嗝后,取左右侧卧位,垫高头部,防止宝宝溢乳或呕吐时发生窒息。对于采用人工喂养的,奶嘴应剪成十字花形,大小合适,以免呛奶。喂奶时瓶中奶液应布满,防止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造成胃胀或溢乳。用过的奶具应开水煮沸消毒。

3口、眼,脐、臀部护理

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需要认真洗手,减少细菌传播。父母要修剪指甲,以防划伤新生儿娇嫩的皮肤。新生儿指甲也应及时剪去,以防自伤或发生甲沟炎。口腔:早晚用干净的软布或棉签蘸温水擦拭。每次喂完奶后喂少量的温开水。眼睛:早晚用温水檫拭。如果眼睛有发红及黄绿色的分泌物等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儿科就诊。脐部:脐带残端一般在出生后3-7d脱落,在其脱落之前每天用棉签蘸75%的酒精顺时针方向擦拭,清除脐轮与脐带之间的分泌物,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臀部:及时更换尿布,预防红臀。为新生儿选择尺寸合适的尿布。太紧的尿布很容易变得潮湿,更容易滋生细菌。大便后用温水洗净其臀部,软布擦干,抹油保护。

4沐浴

每日沐浴,注意保暖。沐浴的最佳方式:莫春燕等[2]研究发现采取盆浴的方式效果会更好,原因可能是盆浴方式使新生儿浸泡在温水中,其环境与胎儿在母体内的环境相似,所以新生儿会感到熟悉有安全感。而且还发现采取先俯后仰位沐浴时新生儿明显更为舒适。沐浴后及时擦干皮肤水分并涂以爽身粉,尤其是擦干皮肤皱褶处的水分,如腋窝、肘窝、大腿皱褶处及大腿根部。沐浴时还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安抚新生儿的紧张情绪。沐浴的优点:清洁皮肤,促进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而且方便父母观察新生儿的全身情况。

5抚触

时间安排在睡觉前,2次喂奶之间,在新生儿感觉舒适时进行,10-15min/次。调节室温为26-28℃,播放轻柔优美的音乐。抚触方法:家长取润肤油或爽身粉涂于双手,按头、胸、腹、四肢、背、臀的顺序以国际标准手法按摩,同时和新生儿语言交流。曲哲[3]等研究发现抚触有利于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提高免疫力,增加新生儿体重,增进亲子感情。

6视、听、触等感觉训练

新生儿的视、听、触等感觉,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大脑才能全面协调和发展。①视觉:黑白图形[4],对新生儿的视觉最具有刺激性。在床栏的侧面,挂上大小和人脸相仿的黑白脸形,供新生儿觉醒时观看。卧室内布置色彩鲜明的儿童画、气球、彩条等。各种视觉信号的刺激不仅有助于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更主要的是能有效提高其注视能力。②听觉:给新生儿播放轻柔、有节律的音乐,或模拟胎儿在子宫内所听到的声音或妈妈的心跳声,音量控制在55-70 dB,每次30 min。刘齐、陈京立[5]等研究表明新生儿在舒缓、优美的音乐中,通过听觉器官的信号刺激,能调节运动神经系统及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③触觉:手的训练。准备各种质地形状及颜色不一的手套,清洗消毒备用。当新生儿是清醒的时候,拿手套给其抓握,锻炼手的感觉能力。俗话说,心灵手巧。手的灵活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还有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如触摸、亲吻、拥抱等对于父母和新生儿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深远的影响。

7四肢训练

新生儿觉醒状态下,将其置于稍硬一点的床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父母轻轻握住新生儿的手或脚,随着音乐节拍做四肢运动;还可以将新生儿俯卧于硬床上,助其向前爬行。经常短暂性地练习爬行不仅锻炼新生儿四肢的协调能力,增加体能,为以后走路奠定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

8语言的情感交流

语言的情感交流应该渗透到新生儿的每一个护理中。只要新生儿是清醒的,就是语言交流的时机。多和新生儿对话,多对新生儿表示赞扬和微笑,鼓励新生儿发音。每次给新生儿洗澡或是喂奶时,妈妈可以说,“宝宝洗澡了”、“宝宝乖,吃奶了”,早上起床或晚上睡觉时,妈妈可以说,“宝宝起床了”、“宝宝乖,该睡觉了”,以此给新生儿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关注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及大脑智力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如何精心科学地护理好新生儿,是值得大家思考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张丽威.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新进展.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008-5971(2012)02-0381-03.

[2]莫春燕.新生儿沐浴中实施危机干预的研究 中外医疗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1674-0742(2012)12(a)-0012-02.

[3]曲哲.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的实施.吉林医学,2010年6月第31卷第17期.

篇1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症状,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 大于257μmol/L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后遗症或死亡。现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的红细胞多,血红蛋白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还有肝功能发育未完善,(Y,Z蛋白少,酶少排出少,)使血中胆红素水平高;还有新生儿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

1 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未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2]。所以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几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浑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3]。所以做好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的黄疸。

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

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吸吮,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吸吮不少于12次,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可间接增加肠蠕动[4],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排泄。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的分泌,教会母亲哺乳。对纯母乳喂养后的孩子新生儿仍哭闹,寻乳吸吮时说明母乳量不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乳旁加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促进肠蠕动,使其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增快,减轻黄疸。

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

4.1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蜡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对出生后12小时仍未排便,进行肛管刺激和人工排便。

4.2新生儿抚触可直接刺激胃肠道,增加食量及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从而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抚触室室温28~30℃播放优美音乐,时间最好安排在两次喂奶之间,淋浴后及新生儿醒时进行,抚触方法参照强生婴儿抚触手册进行,每天两次,动作轻柔,注意安全。抚触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哭闹,呕吐,肤色改变时暂停抚触,抚触后注意保暖。

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常用妈咪爱来口服,给药时必须做好三查七对,新生儿药量少,为防止药物浪费和保证药量准确,最好将药用温开水(温度低于40℃)溶化在小匙上喂。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的活性,降低疗效。服药后观察新生儿有无呕吐、大小便及睡眠并做好记录。

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比较显著,大多数患儿早期干预后一般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口服退黄汤,中药服用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影响疗效不可忽视的环节[5]。口服退黄汤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汤每日一剂浓煎成3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应减少剂量或暂缓服药。

7 光疗的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手段仍以光疗为主[6]。光照前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作用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蓝光治疗时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蓝光箱消毒后插电,调节箱温28℃~32℃。光疗前洗澡,清洁皮肤,勿扑粉或涂油,以免影响疗效。用黑棉布遮挡生殖器和眼睛,以免损伤生殖器和眼睛,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泻等常见副作用每2小时测T、P、R一次,若体温38℃以上,应查明原因酌情处理。勤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由于不显性失水和腹泻,光疗时应在按需方哺乳上加喂10%葡萄糖或静脉补液。蓝光结束后,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皮胆并做好记录,并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洗澡后足以保暖。

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重症新生儿溶血病得有效方法之一,可在短时间之内大幅降低胆红素浓度,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换血前做好解释工作并签知情同意书。完善各项检查,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给予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同时做好换血出入量术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和反应。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观察大小便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术后2~4小时如患儿情况良好可试喂糖水,如无 呕吐、吸吮正常可正常喂养。

9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以免核黄疸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使家属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4-117.

[2]伍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4-95.

[3]熊燕,石胜,彭图元.新生儿肺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7-88.

[4]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等.新生儿ABO溶血的早起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22-1023.

篇12

关键词 自然干燥法 新生儿 脐带 护理

新生儿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脐带处理不当,造成脐带脱落时间延长,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 继发腹膜炎。为了更好地探索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系统地回顾目前临床采用的脐带护理,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显示出生后脐带护理方式各有不同的意见。WHO 生殖健康部门有关正常分娩的实践指导中提倡自然干燥法(Dry and Clean)[1] ,强调出生结扎断脐时严格无菌操作,以后的日常护理中以保持脐带清洁干燥为主,不提倡包扎,不应用消毒剂。我科自2012年8月起,对新生儿脐带采用自然干燥法,并与传统方法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 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600例(除脐部有畸形不能正常结扎及转高危儿室需要治疗者),其中早产儿22例,足月儿578例,男319例,女281例,体重 2450g-4400g之间,孕妇均无严重妊娠合并症。

1.2 方法

1.2.1出生时脐带的处理 两组方法一致。具体方法:新生儿出生后用复合碘消毒脐带根部周围皮肤,在脐轮与皮肤交界处用气门芯( 健婴宝提供) 结扎脐带,残端留存1.5cm-2.0cm,并轻轻挤尽残端积血,用复合碘消毒断面,胎毒清脐带卷覆盖残端包扎。

1.2.2 具体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研究方法,将病人按床位的单双数分为实验组(自然干燥法)310例和对照组(传统法)290例。由专人操作,护士经过统一培训合格,但对操作人员事先不告知研究目的,两组对象均实时记录整个护理过程。实验组的新生儿出生16-24 h后,取下包裹脐部的脐带卷,暴露脐部,保持脐带及其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不涂消毒剂,不进行二次断脐,让气门芯始终保持结扎状态,并连同脐带断端结痂一起自然脱落,必要时(脐带被尿、粪污染)可用75%酒精消毒,同时住院期间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有关脐带护理的知识培训至掌握。对照组的新生儿采取二次断脐法即出生24 h后,取下包裹脐部脐带卷,48~72 h脐带残端干燥结痂后,用无菌剪剪掉结痂,复合碘消毒脐带后用胎毒清脐带卷包扎,每日脐带消毒次数1~2次,同时住院期间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有关脐带护理的知识培训至之其掌握。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炎性分泌物、脐出血、脐肉芽肿的指标并统一输入进行分析。

1.3 效果评价

1.3.1 脐带正常脱落时间及脐部脱落标准 新生儿出生后经无菌结扎,1d-7d脱落均为正常,局部无渗血、无渗液、无异味为脐带干燥[2]。脐带完全修复是指从断脐后,脐带残端经湿润、干燥、瘢痕、结痂、结痂脱落,最后脐窝形成[3]; 比较两组脐带完全修复需要的时间。

1.3.2新生儿脐炎的诊断标准 轻度 : 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可伴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中度: 脐轮与脐周中度红肿,有脓液渗出,伴有哭闹不安,厌食、呕吐、腹胀,全身皮肤轻度黄染; 重度 :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常有臭味或伴有全身症状[4]。

1.3.3脐出血标准 断脐后新生儿脐部有血迹(0.1ml∕d),则判断脐带残端出血。

1.3.4脐肉芽肿标准 新生儿脐肉芽肿主要是由于断脐后创面受异物刺激或感染在局部形成的肉芽组织增生,脐肉芽肿直径2-9mm。小的肉芽肿﹙直径5 mm﹚。比较两组脐部并发症的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3.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新生儿胎龄、分娩方式、体重、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

表1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脐带完全修复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脐炎、脐出血、脐肉芽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脐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都未发生重度脐炎。见表2。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脐带完全修复需要的时间与脐部并发症发生比较

3 讨论

3.1二次断脐法的弊端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二次断脐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 1)感染: 无菌操作不严格,剪脐后暴露的脐部创面护理不当,易造成感染; ( 2)脐带粗细不同,脐带内血管闭合时间不一, 剪脐时间不易掌握。 剪脐过早,发生脐出血的几率大。国外研究中未见有二次剪脐的报道, 国内外的教材中也未见此类文献。近两年临床上大部分已不支持二次断脐的做法。

3.2自然干燥法的优势 从结果中可以显示自然干燥法护理让脐带自然脱落大大减少了人为增加感染的因素,避免了修剪脐带后脐带卷再次绕腹包扎对新生儿腹部的束缚;避免了再次修剪脐带发生脐出血的可能;护理方便、操作简单、成本节约。

临床中以低感染率和高自然脱落率是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目标。出生时结扎脐带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断脐后,脐带会按自然规律脱落,造成脐带脱落时间延长的最主要原因是应用消毒剂。消毒剂减少了脐周正常菌群的形成,减少了白细胞的浸润,导致了脱落过程的延迟[5]。在随后的日常护理中,最主要的措施是保持清洁干燥,使其按自然的方式脱落。提倡在脐带护理中遵循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因素干预[6]。同时WHO关于脐带护理方式的指导原则也是“自然干燥法”,提倡在新生儿出生后严格无菌断脐,然后等待脐带自然干燥脱落。护理原则包括以下几点:①分娩过程严格执行无菌原则。②断脐时应用严格无菌的器械。③保持脐带及其周围清洁干燥直到脱落。日常护理用清水清洁擦干,不涂消毒剂。④在护理每个婴儿前后洗手。⑤让脐部暴露于空气中,或盖清洁、松大的衣服。⑥尿布要低于脐部。⑦如果有尿、粪污染,用清水清洁,否则,不做处理,让其自然干燥。⑧观察感染征象:如脐周红肿、脓性分泌物,发热等[1]。自然干燥法护理让脐带自然脱落能达到新生儿脐带护理的目标,也是最符合WHO的指导原则,最接近循证医学的理念。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在临床中推广及继续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Care in normal birth maternal and newborn health-Safe motherhood.Division of reproductive health[J]. Geneva:WHO/FRH/MSM/96.24.

[2] 陈吉庆,吴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6.

[3] 李亚兰. 不干预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058-2059.

[4]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96

篇13

早产儿及患病的足月新生儿通常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几周到几个月的治疗才能出院。6%-10%的新生儿在出院前经历过疼痛的刺激[1]。而每一个婴儿平均每日都要进行(14±4)次治疗措施,而这其中多为疼痛刺激的治疗,其可占83.9%左右。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比年长儿和成人更易受到疼痛负面效应。所有的疼痛刺激都会对婴儿今后的神经发育有很大的影响[2]。笔者现对住院新生儿疼痛的来源,疼痛对机体的影响及疼痛的干预进展综述如下。

1疼痛的具体原因

1.1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都会导致其出现疼痛,如在进行腰穿、尿管留置、留置胃管、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采血等操作都会对婴儿有疼痛刺激。另外日常的护理操作如测量体温、换尿片等也会对其有一定的刺激而出现疼痛。

1.2外国相关学者证明婴幼儿如果长时间地受到声音、光照等刺激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3]。

2影响因素

2.1近期不良影响①婴儿出现疼痛后会导致其有烦躁的表现,从而发生反应性下降等相关表现发生。②疼痛会对婴儿的交流、食欲、睡眠有很大的影响。③疼痛会导致早产儿出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的情况发生。④疼痛会导致婴儿的醛固酮、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血浆激素、血浆肾素等指标出现明显的上升表现。上述指标上升会导致婴儿内分泌系统出现明显紊乱的情况发生。⑤疼痛会致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表现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加快、心率增快等表现[4]。

2.2远期不良影响①长期的疼痛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有很明显的刺激,长期以往会让疼痛阈值出现降低的表现。②疼痛会对其今后的神经发育、心理等有不良影响。③疼痛还会导致其的认知行为出现一定的影响。

3干预措施

对于其进行干预的措施多采用行为干预、环境干预等措施,对其进行疼痛干预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3.1完善新生儿疼痛的系统评估,现今对其的评估措施比较缺乏[5],没有明确的标准,现今多应用新生儿疼痛评定量表(NIPS)对疼痛进行评定[6],通过观察其的觉醒情况、腿部、上肢、呼吸形式、哭闹、表情情况进行评定,通过分析以分值的形式对其进行疼痛的评定。这就需要对护士进行此项知识的普及,让其对疼痛评估有所了解,了解疼痛所表现的情况。护理人员在对婴儿进行各项操作时也应动作轻柔,避免过大的刺激对其产生疼痛。

3.2环境的干预

3.2.1噪音的控制,>60分贝的噪音可干扰新生儿的睡眠,增加心跳,导致周围血管收缩,突发的噪音可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哭泣、烦躁、颅内压升高;NICU的噪音来源:电话65分贝,监视器报警55-85分贝,人员说话80分贝;而平常家庭新生儿所接触的分贝量是40分贝。因而护理人员及时处理监视器报警器,靠近新生儿降低音量,彼此提醒,做好标志,控制噪音,以保证NICU的噪音

3.2.2光线来源,照光治疗自然光线、窗户、室内照明灯、暖床照明灯等。美国儿科学会建议NICU光线明亮度足60英尺烛光(foot-candles,照度单位),特殊治疗时100英尺烛光,通过降低光源可促进睡眠,减少肢体活动,促进喂食,增加体重,并可减少视网膜病变。

3.3抚触按摩、摇晃、拥抱及肌肤接触为无痛性的触觉刺激,可使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满足婴儿情感上的要求,使其身心受到抚慰,消除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系列的良性反应[7],减少应激行为。

3.4音乐+非营养性吸吮合用能新生儿能减轻新生儿的疼痛音乐能改变丘脑内自主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及网状细胞激活系统神经脉冲的传导,从而降低肾上腺素能的活性,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非营养性吸吮(NNS):是指在婴儿口中放置安慰,以增加其吸吮动作,但并无母乳或其他液体吸入。最初的研究显示,新生儿使用NNS后,体重增加,活动减少,心率下降,呼吸和胃肠功能改善。最近的研究发现,NNS还可以提高氧饱和度,减轻由操作引起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并无任何不良反应[8]。

3.5蔗糖水或葡萄糖水蔗糖水通过甜味刺激内源性阿片途径,产生镇痛疗效,在进行单一致痛性操作前口服12%-24%蔗糖水2ml或反复致痛性操作时予蔗糖水0.5-1.0ml持续口服,均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病情危重的有坏死性结肠炎症状的新生儿不宜口服蔗糖水),口服蔗糖水不应超过8次/d,葡萄糖水也具有镇痛作用,但疗效不及蔗糖水[9-10]。

4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以患者为中心,及时找出其发生疼痛的具体因素,并进行干预,以避免对患儿疼痛刺激。临床工作中各项操作都应注意,不可过于粗暴,操作中也应多加以注意,尽量降低疼痛的刺激。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意义重大,其可让新生儿的疼痛刺激有所降低,从而降低疼痛对新生儿的影响。干预措施有利于病情恢复,降低危害的不良影响。干预的研究为新生儿疼痛管理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丰富的内涵将激励护士不断学习探索,深入专业研究,使新生儿疼痛的管理更专业规范,让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Dollberg S,Stolik-Dollberg O.Prevention and pain management in tetm and preterm infants.Harefuah,2004,143(1):54-59,84.

[2]时亚平,刘江勤,王建光等.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6,22(7):11-13.

[3]杜琴,张静.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西部医学,2007,19(1):141-142.

[4]王晓东,罗先琼.新生儿疼痛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678.

[5]秦洁,王莹,赵继军.烧伤科护士有关疼痛的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6):29-30.

[6]张魏.新生儿监护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

[7]韩萍,沈萍.新生儿疼痛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73-74.

[8]Byers,Jacqueline ponents of developmental care and the evidence for their use in the NICU.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2003,28(3):174-180.

篇14

[关键词] 精益管理;适宜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推广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8-0111-04

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是国家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的重要举措。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伤残率,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作为浙江省首批妇女儿童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率先将精益管理(lean management)引入新生儿窒息复苏适宜技术推广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我院向基地外联合体单位推广该项技术,主要推广方式有:①举办讲座、小讲课及产科技术相关培训班;②接受相关人员在本科室进修;③基地人员前往联合体单位实地指导;④对联合体单位配备相关新生儿抢救设施(如新生儿咽喉镜、羊水吸引器、胎儿心率血氧饱和度仪等),配发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2]。考核方式: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相结合,2009~2011年共培训4轮,间隔时间6个月,确保各联合体单位全部相关人员通过理论及实践考核。2011~2013年我院将精益管理应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推广中,对推广方式进行革新。

1.2 研究方法

2011年年终考核时,我们派指导教师携带模型及复苏设备前往各联合体单位进行实践考评,采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第5 版)[3]中的“积分测评表”作为评判依据。所有医护人员随机抽签,每次由医生1名、助产士1名在模拟人及气管插管模型配合操作并录像。指导教师利用精益管理的原则,与医护人员共同对录像中抢救流程进行分析,群策群力进行讨论及改进[4]。通过分析录像,我们绘制出窒息复苏流程图,以改善窒息复苏为中心进行流程评估,重点聚焦复苏中应答时间和复苏效率等关键节点,提出了能够较快减小、短期内可改善的3个问题:①准备阶段器材准备失当。药品及急救物品摆放顺序欠妥,使用频率和摆放位置不一致,增加了获取物品时间。如早产儿窒息抢救时,应选取较小的呼吸面罩,在初期评估阶段未能提前准备,急救过程中需更换面罩时急救车中物品摆放凌乱,数种型号呼吸面罩摆放在急救车的最下方,在获取合适的呼吸面罩中发现时间浪费。未能仪器专用,在检测新生儿心率时,未有专门的听诊器,需另外获取。新生儿辐射台与抢救车之间距离失当,有的放置太近,在儿科、麻醉医师协助抢救时空间拥挤,不利操作。有的距离太远,药品配置及取放时间较长。②人员急救素质层次不齐。尽管经过2年推广,所有医务人员已经确保接受过至少1次复苏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较多医务人员难以完全正确地完成抢救。更有年轻的医务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犯诸如忘测心率、早产儿复苏中球囊忘记接氧气,仅予空气复苏,甚至ABC抢救程序颠倒等常识性错误,与经验丰富的小组存在显著差异。③团队合作欠佳。在复苏过程中助产士工作包括紧急呼叫医生,准备复苏设备、药品,医生到达后先评估、判断病情,呼叫儿科医生,评估病情并进行复苏抢救操作处理[5]。有些助产士或医生在抢救工作中分工不明,复苏设备、药品准备不及时,有的单位麻醉科、儿科未能有统筹安排,呼叫儿科、麻醉科医师到场抢救时间层次不齐。

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与联合体单位人员集中研讨,鼓励团队全体人员群策群力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①因地制宜。不同单位人员培训、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分娩量少,既往新生儿窒息主要集中于分娩过程的单位,培训主要集中于高危妊娠、产程异常的识别、助产士及产科医生的相互配合。对于分娩量大,既往新生儿窒息基于高危妊娠、妊娠合并症、早产、产程异常等多种原因者,除了相关知识培训,团队协作,尤其是助产士、产科、麻醉、儿科医生的团队协作的培训作为培训的重点[6]。②科学规划抢救设备放置 按照抢救中物品的应用频率依次摆放。对于面罩、气管插管按大小、型号依次排列,期间加用分隔便于取用,及时补充。抢救车内的设备、药品、物品做到“五定”(定位放置、定数量品种、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时消毒)[7]。根据使用的频率、有效期设计摆放位置,固定区域,标识醒目,方法统一,达到摆放目视化,使检查者过目知名知数知位,避免抢救患者时查找急救物品费力费时,耽误抢救时间。抢救车、辐射台最佳摆放位置予以标记固定,便于放置。为儿科、麻醉科配备24小时畅通的值班手机,确保呼叫时能够第一时间到达。③改“叫上来”为“走下去”,改“大班授课”为“小班指导”。不再在基地单位安排大规模集中培训,改由基地单位推广人员定期下乡现场指导,就在联合体单位进行模拟培训,每次培训均现场录像,培训后组织人员进行分析讨论,使每次窒息复苏过程做到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1.3 观察指标

收集2011~2013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占窒息的比例,窒息死亡占围产儿死亡比率[8]。应用精益管理后对培训人员的参与度、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参与度(%)=实到人次/应到人次;满意度:应用满意度调查表共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为参加人员评价满意度百分比[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评价标准数据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011~2013年在应用精益管理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指导老师共下乡指导6次,人员参与度96.3%,满意度10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明显,培训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2011年的16.86‰降至2013年的13.83‰,重度窒息占窒息的比例由2011年的10.57%降到2013年的5.88%,窒息死亡占围产儿死亡比率由2011年的10.00%降至2013年的4.76%。见表1。

表1 2011~2013年窒息情况

注::2011年vs 2013年χ2=2.23,P>0.05;:2011年vs 2013年χ2=1.59,P>0.05;*:2011年vs 2013年χ2=0.43,P>0.05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成功地完成一次窒息复苏,抢救者技术规范、抢救流程通畅、团队协作高效三者缺一不可[4],任何一环异常都会造成时间浪费,延误抢救时机,影响抢救效果。精益管理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其核心理念是“精细化管理”[9],强调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浪费。近年来,精益管理在医疗系统部门配合、统筹管理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4,9]。我院作为浙江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拥有联合体单位6家,年分娩率30~5 000例不等,分布区域遍布乡镇村落,联合体及基地间单位规模、技术力量差别巨大,窒息发生时抢救条件、人员配备也不同[10],既往粗放型一视同仁的推广方式效果不佳。精益管理通过观察复苏完整流程,发现并了解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延误、低效和浪费,绘制典型流程图,系统地识别浪费并加以归类,团队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提出改善方法,创造更好的新流程图。本次应用精益管理依次改进的不同节点有:①规范抢救技术。以往培训为粗放型模式,以大班授课、培训为主,培训后人员理论成绩达到90分以上,新生儿模型上能熟练完成呼吸道清理、呼吸球囊复苏、胸外按压等实践操作,但在年终考核仍有许多人难以完全正确地完成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分析原因,随着培训次数的增多,人员参与度降低。徐韬等[12]总结发现,科室、职称、培训时操作练习时长以及是否参与新生儿复苏抢救是影响医务人员操作考核得分的主要因素。练习时间越长、分组练习时每套教具使用人数越少,操作考核得分越高。国外研究也提示相同结论:以讲课为主的大班授课效果显著低于操作示教为主、每个教师指导不超过5名学员的小班授课[13]。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改粗放型培训为精细化推广,改“叫上来”为“走下去”,改“大班授课”为指导老师到联合体单位“小班现场培训”,提高了人员参与度及满意度(2011~2013年6次培训参与度达96.3%)的同时提高了培训效果,避免了集中培训引起的人员、时间及资源浪费。②考核中我们发现单个人员操作熟练的程度并不直接决定窒息复苏效果[13,14],流程通畅与否与抢救成功率密切相关。传统的急救技能培训注重单项技能的操作培训,医生、护士分开培训,缺乏协调性,不利于团队合作理念的培养,且在临床急救时,即使个人急救技能高超,人员充足,但具体分工不明,场面混乱,最终延误抢救最佳时机[15]。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仅有效指导了需要做什么,但是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怎样合作,也未指导如何进行有序、高效的团队抢救配合及培训 [16,17]。而优化工作流程,避免时间浪费,完成高效的团队配合正是精益管理的目标,群策群力,头脑风暴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强有力工具[18,19]。应用精益管理,在流程的执行阶段,重视职工个体的大胆尝试,鼓励他们寻找可以被广泛采纳并实施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以便其他职工面对相同问题时予以借鉴。这种通过试验方法形成、普及解决方案的过程,也是促使新的价值流图得到修正并获得一致认可的过程[19-22]。窒息复苏培训通过指导老师与卫生人员共同对复苏流程作出评估与改进,极大发挥了每名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人员都能认清并正确完成在复苏过程中的任务,流程顺畅、高效,抢救成功率提高。③窒息复苏过程是一个立体、网状、多节点的过程[23],往往要小儿科、麻醉科、妇产科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精益管理的思想也指出,仅仅追求单个部门绩效最优并非明智之举,只有优化整个流程,才能使医院真正得到实质性的持续绩效提升,而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各部门间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必须杜绝“急救属于某个单一部门”的部门思维方式。故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场操作不能局限于妇产科团队内部的流程改进,需要对相关科室的共同改进才能真正改善流程[22,23]。复苏过程模拟操作包含了对相关科室有效呼叫与应答的训练,形成一个执行、考核和反馈的精细化控制回路,控制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员错误和管理漏洞,循环改进[24-26]。

乡镇医院医疗机构人员匮乏,流动性大[27]。如何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持续有效实行是推广这一适宜技术的难点。精益管理概念的引入既改进了适宜技术推广模式,将粗放型的大班授课改为精细型的小班培训,也改进了适宜技术的学习方式。通过实地模拟,群策群力,运用各个联合体单位自身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了人力物力浪费的同时也维护了技术推广的可持续性。总之,精益管理可以增强团队协作的有效性,细化管理流程,使适宜技术推广更加高效、流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鸿瑁. 继续深入开展我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7):129-131.

[2] 徐韬,王惠珊,宫丽敏. 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中期效果评价[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9,12(6):409-412.

[3] 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 新生儿复苏指南(2011年北京修订)[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7):415-419.

[4] 耿仁文,林加兴,朱宏. 引入精益管理创新医院文化[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5):289-291.

[5] 陈青林. PDCA 循环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理论,2013,2(2):63-64.

[6] 李小勤,童本沁,唐兆芳,等. 医护合作模式在急诊团队高级生命支持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 31(5):852-855.

[7] 查冬云. 急救药品、物品一览表在抢救车内的管理与应用[J].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10,13(12):1888.

[8] 谭玮,丁香平,周锦龙,等. 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评价体系[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7):4765-4767.

[9] 易利华,赵阳,胡敏敏,等. 构建精益管理链提升我院管理品质和服务的探索[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3):174-176.

[10] Anne CC Lee,Simon Cousens,Stephen N Wall,et al. 新生儿复苏培训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效能分析:文献综述,meta分析与Delphi法的应用[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2,3(2):85-95.

[11] 杨伟霞. 遗忘曲线在护士单项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09-211.

[12] 徐韬,宫丽敏,王惠珊,等. 医疗保健机构80所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掌握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3):150-153.

[13] Kattwinkel J,Perlman JM,Aziz K,et al. Part 15:neonatal resuscitation: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2010,122(18 Suppl 3):S909-S919.

[14] 赵洁,潘曙明,董艳,等. 模拟案例教学在医学生急救团队技能培训中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9):10-11.

[15] 李怡,吴涛,王晓红,等. 模拟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3,2(15):171-173.

[16] 覃爱开,周宇凤,郭靖. 产科医护团队合作的急救培训模式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11,18(9B):17-20.

[17] 陈来舒,陈明黎. 交互式教学在新生儿科新护士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3):71-72.

[18] 杨骅,陈剑伟,潘耀良,等. 精益管理在大医院门诊检验流程改造中的应用与实践[J]. 中国医院管理,2010, 30(7):27-28.

[19] 朱群娥,李循,高峻珂,等. 构建医护合作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75-78.

[20] 陈险峰. 门急诊流程再造的设计与实施[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2):117-118.

[21] Ng D,Vail G,Thomas S,et al. Applying the lean principles of the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o reduce wait tim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CJEM,2010,12(1):50-57.

[22] Christopher S,Kim David A,Spahlinger Jeanne M,et al. 丰田汽车公司实施精益管理对医疗行业的启示[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2):77-80.

[23] 周全斌,芮永军,朱建栋,等. 通过精益管理优化急诊手术流程的实践[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31(2):116-119.

[24] 涂建锋,蔡文伟,张美齐,等. 院前急救培训课程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探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9):1057-1060.

[25] 朱宏,廖四照,王晋豫,等. 精益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5):292-293.

[26] Mclellan MB,Testimony of Mark B,McClellan MD,Administrator,before the house ways and means subcommittee on health on value-based purchasing for physicians under Medicare[M]. Washington,IX: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200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