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3 09:53: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启发式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篮球课程是现代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内容,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了目前篮球课发展的难题。启发式教学恰好顺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篮球课;启发式教学;实际运用;教学质量;分析
一、关于启发式篮球教学
(一)什么是启发式篮球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课堂教学任务,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出发,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为目的,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篮球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式教学具有较高的教学灵活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造一个适合启发式思考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篮球技巧方面的问题,在教师的点拨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答案,培养学生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篮球课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采取的普遍是知识灌输式教育,教师做为主导方向学生传授篮球技巧,而学生对篮球技巧的掌握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篮球技能和理解能力。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作为篮球教学中的主体要将自己对篮球的理解运用到实际练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启发式篮球教学的类型
1.情感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学生个人情感支配作用较强,当学生对篮球课程具有较强的兴趣时会表现得比较兴奋、积极,当学生对篮球课程兴趣不高时情绪容易低沉消极,学习能力下降,情感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篮球课程,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训练结果和教学进度。因此,教师不能仅依靠单纯的讲解,而应适当增加动作示范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基础传球规则时,可以先对知识点进行大致的讲解,让学生先了解传球的规则和动作技巧,接着从传球的力道和方向等方面进行示范性讲解,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让学生对传球动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初步讲解之后针对一些有难度的动作和技巧,需要教师真对其中的难点和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教师可以依靠视频动作分解,用慢镜头将视频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其中的要点。除了视频讲解以外,可以适当进行案例分析,比如拿一些犯规动作或者专业球员的精彩比赛视频进行参观学习。从专业球员的动作中进行深入分析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动作技巧,并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实际练习中提高自身的篮球技能。由于每个学生在个人学习能力、篮球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针对领悟力不高的学生,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理解进行指导和陪练。
2.团队激励式教学。篮球是一项讲宄团队配合的运动项目,每个学生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团队中的一份子,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篮球技能、运动天赋等,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团队,每个团队要有篮球水平较强的学生作为学习榜样,不同团队之间用相互比较学习的方式刺激教学,通过团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篮球技巧。团队激励式教学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的个人能力,还有团队协作能力和配合力,通过激烈的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教师从学生的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不足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学生也能从实战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其他学生的长处,在公平竞争和积极参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篮球技能。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作练习,并将学生的训练过程拍成视频作为后期学习参考资料,从学生的实际训练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篮球技能和动作要点的掌握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对篮球训练会产生一定的疑问,此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学生在训练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可以组织一对一辅导的形式或者两人一组作为陪同练习,让学生能够相互指导、相互学习。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篮球课中的运用实例
本次研宄随机抽选了某高校两个篮球普修班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启发式教学实验对象,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在实验之前先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投篮姿势、命中率、用力控制等,要保证两个班级的篮球水平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以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实验之前除了调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能之外,还需要调查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对篮球的学习态度,实验中对实验班级采用了情感启发式教学、团队激励式教学和视频讲解、动作分解训练等教学方式,教师改变了原本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在实验班内为激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在实验班内,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动态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验证明采用启发式教学的班级和对照班的学生相比较,实验班的学生在教学之后具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试验之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篮球技术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两个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启发式教学实验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在篮球动作技巧、投篮命中率、团队配合能力和学习兴趣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启发式教学在篮球课中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启发式教学在篮球课应用中的优点
启发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课堂中教师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拉进师生关系,并及时发现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从学生的训练情况和比赛情况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从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学习目标,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对篮球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可以将学习重点放在自身能力突破上,发现自己篮球能力上的不足,有重点地提高自身水平。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而言,可以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将重点放在基础巩固和能力突破上。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保持在集中、灵敏的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作者:耿恩虎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炬.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一体育篮球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5,(13).
[2]祝朝选.如何提高普通体育课中篮球课的教学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
[3]范旭山,高岩.浅谈如何搞好体育专业篮球课后进生的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4,(06).
关键词:职教语文;启发式教学;语文教学
一、职教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概述
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式教学理念一直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呈现出突出的作用和效果。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启发式教学是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性和充分发挥为条件,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主要手段,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用进行重新定位。职教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在学习的主体定位方面,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认知和安排不够彻底;在教学行为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强势地位和观念限制了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在心理方面,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性,导致了学生的畏惧和依赖;在情境方面,“填鸭式”、“直白式”的教师独白教学导致学生参与感的缺失。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贯彻执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思想的表现,能够更直接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积极主动性。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语文课文的创新性与不唯一性
由近些年来对职教语文教材进行统计分析可知,虽然教材时有修改,但从整体来看宏观变化不大,这使得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对教材课文逐渐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而将这种固有的理念在教学中展现给了学生,这显然不利于职教语文教学。从另一层面来看,语文课文具有较强的思考性,思维的发挥空间较大,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不唯一,因此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因此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文的创新空间优势,在主题上开辟新的“航路”,并且由教师设计问题呈现给学生,提供发散思考问题的机会,进而激发学生思考,完成启发式教学。
2.引起认知冲突的教学对话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冲突往往是激发人们思考的外驱动力,因此在职教语文启发式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小说类课文内容中的矛盾冲突,结合故事矛盾设计问题情境,然后以问题为引导,对学生展开逐步启发。学生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同,这也使其看待、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方式不同,往往对同一问题表达不同的想法。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设计矛盾与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欲望,然后通过逐步启发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3.创设启发教学情境
在职教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语言等教学工具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启发式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唤起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职教语文课堂教学中,基于启发式教学的启发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情境创设启发、生活化情境创设启发、多媒体及语言等融合情境启发、角色扮演情境启发等。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1.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语文教师在备课中,不仅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设计,而且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在该节课所学内容中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真正起到“启发”的作用。在语文课文的分析中,教师要总结归纳出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内容设计问题及学生的参与方案。
2.上课
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课上”环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5min):启发式导语,通常采用设疑导语启发,即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先通过语言将学生导入情境。比如在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通过播放电视剧《贞观之治》中有关魏徵谏唐太宗的片段,然后运用合适的语言将学生导入启发式教学情境中。这种借助多媒体和教师语言的导入方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尤其是结合视频片段的启发式导语,更能够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习、探索、思考的欲望。第二阶段(25min):启发式提问。教学实践表明,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关键在于提问,提问是教师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法。在提问阶段,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既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则使得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和探索的欲望,也不可太难,太难则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问题的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定,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或者对深奥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启发学生,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独立解决问题。比如在鲁迅的《药》一文中,教师可设计问题“在本文中,结合本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说一说药的作用”、“人血馒头在构思上的作用”、“解救中国的药在哪里”等。教师通过提问,一步步的启发学生,使其产生对全文的整体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对思想进行升华。启发性问题不仅需要启发性,还需要思考性,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第三阶段(5min):启发式板书,在启发式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板书应体现对学生的启发,字词不能过多,且关键词都是启发性的,要有助于学生预习、复习、背诵和思考。第四阶段(10min):启发式结尾,在启发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启发式结尾重在教学的延伸,多以作文的形式存在。比如在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布置练习如下:“以某个写景片段为例,请尝试采用‘发现自己的感觉→深化自己的感觉→独特的表达自己的感觉’思维写一个‘有我’之景的片段”。
3.课后
启发式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作业。一般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正确,教师可结合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遇到的难题等,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从侧面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在启发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马玉琴.谈职教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7)
[2]朱冬夏.愤启悱发:启发式教学法的传承与发展[J].学园,2010(4).
[3]武彦霞.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27).
关键词:启发式;讨论式;初中物理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一般的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
对于初中物理说,它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前提,所以,将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将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更新观念,引导学生讨论
观念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以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时,以往教学中,我们通常是一上课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授新课,抽象的物理知识使学生找不到探究的欲望。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鉴别外形相同的一枚纯金、一枚铜镀金”?有学生提出要比较质量;有学生提出:比较体积;还有学生提出测密度再比较等等。结合学生的不同方法,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要测量它们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等,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二、联系生活,启发由浅入深
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电、热、光都与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启发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最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压强》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1)大头针尖的一头更容易插入。(2)坦克的履带很宽。(3)装满水的瓶子在侧壁扎一小孔水会射出。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并结合教材的内容,解决上述现象,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开放课堂,启发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开放性试题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物理的本质,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解决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如,给你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源(电压不变)、一个定值电阻R(阻值已知)、两个开关、导线若干。你怎样测出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要求:(1)说明实验原理,画出测量所用的电路图;(2)指出需要测哪些物理量;(3)写出被测电阻Rx的最后表达式(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学生在练习一些开放性试题的过程中,启发其创新意识,发散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和讨论式教学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将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引入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绍武.“讨论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04).
关键词: 假设检验;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73-01
0引言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中两大基本问题,特别是假设检验问题,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1-2]。本文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同时树立主动思维与统计思想。
1介绍预备知识
在讲解假设检验问题之前,首先通过实例介绍小概率事件原理,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避免因直接给出抽象复杂的理论给学生带来困惑。
乘坐火车时,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乘坐,很少考虑安全问题,因为火车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小,而且在我们一次乘车中,这个小概率事件基本上不发生的。这个实例体现了人们根据长期经验所坚信的一个原则,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上是不发生的,我们把这一规律称为小概率原理。
2通过实例分析问题
结合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某工厂生产的一种螺钉,合格螺钉标准长度是32.5毫米,根据以往生产的螺钉实际情况,可以认为其长度X~(μ,σ2),σ=0.5现从该厂生产的一批产品中抽取6件,得尺寸数据如下:
32.56, 29.66, 31.64, 30.00, 31.87, 31.03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我们是质检员,那么我们能否认为这批产品是合格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现在这批螺钉长度的全体组成了问题的总体,产品合格的标准是长度为32.5mm,也就是判断总体均值μ=3.25 vs μ≠3.25,显然,这是对参数μ的检验的问题,即参数的假设检验。
为了检验哪种说法正确,首先要提出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
原假设H0:μ=μ0=3.25,备择假设H1:μ≠μ0,问题转化为检验假设H0是否成立。
怎样来判断是否接受这一假设呢?由于要检验的假设涉及总体均值μ,所以首先想到的是能否借助样本均值这个统计量来进行判断?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知道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无偏估计,也就是样本均值的观察值的大小应该集中在总体均值μ的附近,可以容许有误差,但误差不能过大,因此,如果H0是正确的,那么偏差■-μ■应该很小,如果结果与假设相符,接受H0,当偏差■-μ■过分大时,我们就怀疑H0的正确性而拒绝H0,这样判断的依据正是小概率原理。
假定H0是正确的,■-μ■应该很小,■-μ■?叟c,很难遇到这种情形,是小概率事件,经过一次抽样,若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可以根据“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上是不发生的”为理由,怀疑H0的正确性,而作出拒绝H0的决定,反之,如果小概率事件没有发生,就没有理由拒绝H0,从而接受H0。■-μ■的大小可以用来检验原假设是否成立,较小较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于多少算较大,小于多少算较小,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合理的数量界限c,当■-μ■<c时,接受H0,而■-μ■?叟c,拒绝H0。如果能求出c,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接下来问题的关键就是怎样确定c呢?即然■-μ■?叟c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我们将它发生的概率控制在一个较小的数α内,即■-μ■?叟c?燮α,为了确定c,即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最大值,令等式右端取等号,■-μ■?叟c=α,又由于当H0正确时,U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应用转化的思想,将一般分布转化为特殊分布,对于给定的α,由标准正态分布分位点定义,得c''=uα/2,只要我们将统计量U的观察值与c''=uα/2相比较,当U<uα/2,则称■与μ■差异是不显著的,接受H0,而当U?叟uα/2时,就拒绝H0。当U的取值落在两侧阴影区域,拒绝H0,所以称它为拒绝域ω=(-∞,-uα/2)∪(uα/2,+∞),最后做出判断,以上就是我们做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3两类错误
假设检验的过程带有反证法的意味,提出原假设,在原假设正确的条件下,经过抽样,如果导致小概率事件发生,拒绝原假设,这种反证法我们称为概率的反证法,让学生体会它与高数的反证法有何区别。小概率事件也有可能发生,并非绝对不发生,当原假设正确时,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我们错误地拒绝原假设,这样便产生了错误的判断,称为第一类错误,又称弃真,犯这类错误的概率就等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还有可能犯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也称取伪.当原假设不成立时,检验中小概率事件没发生,我们会接受原假设,这样也产生了错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在进行假设检验时,不论得到什么结论都可能犯错误,当然犯两类错误的概率越小越好,但这是不可能的,当样本容量固定,犯两类错误的概率是相互制约的。减小犯一类错误的概率,那么犯另一类错误的概率就会增大,如果要同时减小,只有增大样本容量,而在实践中,往往做不到。
因此,在做假设检验时,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原则下进行,“在控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不超过指定值α的条件下,尽量使犯第二类错误β小”,即取等号时,这一原则是由英国的统计学家奈曼-皮尔逊提出的,我们将按这种法则做出的检验称为“显著性检验”,α称为显著性水平或检验水平,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也掌握了假设检验的相关理论。
4结束语
本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并结合案例教学的方式,不仅向学生介绍了基本原理和方法,还重点阐述了问题背后的统计思想.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启发式;应用方法
引言
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一位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具有针对性。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讲课时上建立起良好而和谐的教学气氛,并能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进行科学引导。启发式教学法目前在国内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采用与研究,得到了教育界的极大重视,我国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
1.1自主性原则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当中体现出的主动性以及主体性,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填鸭式的讲课模式,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多开展自由的探究活动,将课堂交还到学生手里,使学生可以学会独自思考并探索相关问题。
1.2情感性原则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的一个过程,而该教学方法要求师生之间应当多做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情感的建设,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优良师生关系。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往往都是严肃刻板的形象,但是在崭新的师生关系中要求教师变成学生的指导者与朋友,在学生的学习中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让学生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1.3举一反三原则
生物知识和人们的生活是关系非常密切的,因此老师在使用这一教学方式的时候,要注意将生活实际与生物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将课本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中去,帮助学生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探索问题的更好思路和方法,便于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引用该教学方法,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验方法素养的养成。
2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情感建立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教师在课堂中要建立一个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生物知识的抽象性较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注重生物情感教育,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有性生殖”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物的有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演示出来,还可以同时播放“无性生殖”的细胞形成过程,让学生形成对比思考。多媒体的图像演示技术将抽象的生殖过程具体化,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对生物的学习也更有兴趣,将会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对生物学习有兴趣,才真正能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2.2课本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生物知识与人类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现在运用启发式的生物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教学给予了更高的重视,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生物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启发学生运用实际理论知识去解释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从而深化知识。利用生活实际来联系课本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生物的应用能力。例如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关注人类遗传病”的知识时,学生可以联想一下生活中身边遇到的各种遗传病类型的特点,或者从电视报道中看到的各种遗传病,将其与课本中学到的相联系,从而得到更深刻的见解。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疾病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生活中遇到,也能有更好的应对。
2.3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问题引导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学会选择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创设桥当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对新知识能有更好的突破。教师在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启发,对问题结果也要注意启发。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繁殖和育种技术”的“多倍体育种”一节时,教师可以先设置“为什么要用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用四倍体做母本进行杂交?”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在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循序渐进的提出其它问题,通过过程和问题的结合,让学生在过程中得到启发。
2.4多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是高中生物中的一个重要课程,因此实验手段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应用的重要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启发思维。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生物“酶”的实验时,教师通过实验示范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和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极大的推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符合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以学生的客观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为出发点,合理引导,采用科学的措施让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融入到生物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钥洲.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200.
[2]孟祥爱.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8):274.
[3]李燕.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5,(19):60.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用
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生物知识,基于此,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过渡较为平缓。高中生物教学应当依据新的大纲要求,调整教学方法和途径,积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研究合适的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因此,广大生物教师应积极研究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提高学生兴趣,引导独立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过去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更多地注重书本知识的直接讲解,通常是把知识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同时为了赶进度,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较难顾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生普遍失去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影响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启发式教学遵循新课标精神,要求高中生物课堂分清教学活动的主次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知识的理解和观点把握。积极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够对生物知识和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会的表现。高中生物知识点琐碎复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将每个知识点进行透彻讲解,忽略了给学生时间让其独立思考,结果出现学生“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题,但老师一讲解就能恍然大悟”的现象。有些教师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学生本身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殊不知,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这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教学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呼吸作用”时,生物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思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琢磨,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有关“呼吸作用”的知识点。启发式教学的运用,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运用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生物毕竟是一门理科类的科目,难免会有一些专业术语让人难以理解。如果生物教师一直使用呆板、沉闷、机械的语言为学生讲解,那么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会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高中生物课程时间紧,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生物知识,生物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生物教师要结合自身和学生的特点,将不易理解的生物知识,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生物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编一些生物知识口诀,以方便学生记忆。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中,有一节是“细胞的增值”,讲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生物教师就可以编成口诀,如“两消两现一散乱(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丝牵点排赤道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点裂丝牵向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变成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两消两现新壁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新的细胞壁出现)”。这样一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就能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些口诀的点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三、构建实物模型,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生物关于概念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点较为烦琐,知识点或者生物实验较为抽象。如果仅仅以生物教师口头教学的方法为主,那么学生很难理解、掌握生物新知识。高中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生物教学要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启发式教学效率。例如,教授必修一“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性模型时,生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生物膜模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磷脂双分子层”,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膜的结构,更加了解糖蛋白和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上的分布。在学习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时,学生很难想象沃森和克里克创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这时,生物教师可以利用曲别针、泡沫塑料、纸片、牙签、橡皮泥等常用物品,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这样,就能让学生透彻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提高生物课程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生物课程作为高中理科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高考成绩的提升意义较大。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其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师的新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引入启发式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兴趣、引导独立思考,运用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构建实物模型、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邹小红.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2014(15).
[2]孙艳娟.巧用多种启发教学法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J].学苑教育,2013(03).
[3]王雪梅.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启发式;体育教学;方法;练习
[中图分类号]G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71-02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目前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普遍采用注入式的而缺乏启发式教学方法,这在不同程序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而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将获得哪些效果?本文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体育心理学原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就启发式教学进行探讨。
1 启发式教学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作用相结合的统一体。采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传授知识,而且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注入式又称“填鸭式”,它是以教师的主观想象为依据,把学生置于被动状态之下,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他们的思维没有被激发起来。这种方法是与实际脱离的,它压抑了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窒息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展。从两者对比中,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注入式不看教学对象,不理教学效果而是一味照本宣科,而启发式则按对象的实际情况去制订施教方针和教学计划;注入式的教学效果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启发式的教学效果则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注入式的观点强调的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让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即让学生在学习和接受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为被动思维,启发式则认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性,只要善于调动他们,就能使他们原有储存的知识活化,增长才干;注入式以机械的讲授为主,启发式重视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基础,贯彻少而精原则,让学生有时间自己多想多练;注入式认为学生只需像听圣经那样深信不疑,但学而不问,实行抱着走的教法,而启发式则要求活跃学风,发扬民主,在提问、讨论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自学能力。综述对比,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在充分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较为民主而科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实现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感知与理解的统一,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良好的自学兴趣习惯,进而成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的人才。
2 启发式教学可采用的基本手段
一堂体育课效果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教材本身,而往往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目的。这些是决定体育教学效果的内部基础――学习者心理状态。唯物论指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通过实践的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弄清其本质和特点,找出客观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实践与理论相统一,这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根据这一心理基础和认识过程原理,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时,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要领、用力程度和方法等,经过反复实践和思维建立完整准确的技术概念,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进行的效果如何,基本上可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的程度和自学能力的强弱来衡量。但是启发式教学须按不同的实际性去灵活处理,没有机械模式可循。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一些基本手段,将从学生的看、听、想、练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2.1 看
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仪表态度和动作示范、直观教具的使用及场地器材的布置等实地观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教师的仪表。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指导者,他的穿着、仪表、态度,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注意仪表整洁、姿态端正、举止大方,对工作严肃认真、公正,耐心热情、平易近人,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型师生关系。
(2)教师的动作。示范是最生动的直观方式,它能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动作的正确形象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提高示范质量,做到示范正确熟练,轻松优美,使学生看了教师的动作示范后有一种美的感受,从而产生欣赏、羡慕、向往和跃跃欲试的强烈愿望。
(3)直观教具的利用。当示范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结构、过程、关键与细节时,如动作过程快、结构复杂、动作在空中不能停留或放慢速度等,这就需要借助于动作技术挂图、模型、录像、幻灯等间接直观方式,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动作的正确形象。
(4)场地器材的布置。在课前采取措施,把上课的场地器材准备好,如跑道的起、终点,跨栏跑的起跨点、栏间步点等课前标画好。
2.2 听
听是启发式教学中直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1)口令。口令能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教学效果。口令喊得好能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振奋,动作迅速,整齐而有力;口令喊得不好,不仅收不到上述效果,还会使教学纪律涣散,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发令时要精神饱满,声音洪亮,预令吐字要清晰而稍悠长;使学生能及时知道教师的口令意图。
(2)讲解。讲解是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本课教学的内容与目的、任务、所学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和做法,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技术、战术的方法。讲解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通过思维建立正确的形象概念,同时还能起启发教育的积极作用。讲解要符合学生接受和理解程度,目的要明确,态度要认真,不夸张,不庸俗,用词要确切、精练,口齿清楚,语言肯定,表达生动活泼,要使学生能听懂。如果讲解语言重复、冗长、枯燥无味,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3)提出信号。在学生练习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适时作出正确反应和正确动作,除可用手或旗来指示方向外,还可用口发出信号,提示学生的练习。
2.3 想
在体育教学中,要按照人的思维规律,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动脑筋,积极思维,边练边想,迅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提高教学质量。
(1)提问。老师在讲解时可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检查学生对讲解的理解程序和存在的问题。提问要准确、具体、适时,目的性明确并符合学生的理解程度。
(2)正误对比学生的错误动作。可由教师或学生作正误动作的表演进行对比,以启发学生建立正误动作的差别,了解产生错误的原因和改正方法,然后再进行练习,以使学生强化正确动作的形象。
(3)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利用学生已知科学知识,联系专项运动理论,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的道理。学生知道了这个所以然,并且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能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4)课堂评价。教师在体育课结束时做一个生动简明、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评,指出本课的教学优缺点,肯定成绩,表扬先进,明确下次课要改进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2.4 练
体育教学中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体育教学强调精讲多练、练要适合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训练程度,要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练什么、怎么练?初学阶段可结合完整技术多做模仿练习、分解练习,基本技术练习到巩固提高阶段、重点在于反复进行完整技术练习。同时,把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技术较难的动作应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原则安排教学。练习的方法主要有:
(1)重复法。即在相对稳定条件下,根据完成动作的基本要求,反复地练习同一动作。运用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及其任务要求、对象和项目特点来确定每次练习和重复次数、练习时间和具体要求。
(2)变换法。即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练习。如变换练习的场地环境,用越野跑来练习中长跑,变换练习的条件,器械的高低度、轻重量和动作的难度、速度、强度等进行练习。
(3)测验比赛法。在教学中组织各种形式的测验和教学比赛,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其中对有些比较枯燥的练习,如单足跳、双杠双臂屈伸等,由于动作单调,学生练习时往往不够认真,如用竞赛法组织,就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辅导诱导性练习。在教学中培养采用的一些辅导练习、诱导性练习,目的就是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和启发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5)保护和帮助。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安全措施。除了教师正确熟练地运用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应要求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去做好保护帮助,以保证安全,解除同学的害怕思想和依赖心理,以期增强学习信心,完成任务。
(6)课内、课外结合。体育教学仅靠每周两节课,没有课外体育活动的配合是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督促辅导,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
3 结 论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启发式教学 教学应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概述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法所指的就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目的与课程内容所展开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最终价值是为了能够通过活跃学生思维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提升生物教学整体水平。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一直采用的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生物课程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事实上,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所能够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教育者只有在结合教材学习内容的基础之上应用一些恰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将枯燥的生物理论知识与趣味性较强的生活实践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现出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让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到生物课程学习中。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优势和劣势。
在引入启发式教学法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育者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就如同是茫茫大海中灯塔一般重要,通过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会被全面激发出来,并且在熟练掌握课程基础的前提下更主动地思考由生物课程所带来的人生感悟;但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弊端,学生在此种学习状态下会变得愈发依赖老师,如果及时不加以改正就会容易产生惰性思维,继而逐渐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意愿。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探析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整体效率。
为了能够让启发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应用得更顺利,教育者可以从如下方面展开课程教授:首先,引入生活实例。生物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正是由于它与其他类型的课程有所不同,因此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更多问题和不理解之处。基于此,教育者应当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实例引入课堂中,通过将抽象理论知识具象化表现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其次,加强生物情感的教学内容。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情感细腻和思维缜密的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的学习信心不受打击,教育者要经常性地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关心和鼓励,运用情感激励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喜爱之情;最后,实施第二课堂。为了能够进一步巩固生物课程在课堂中所学知识,教育者应当细心地为学生安排相关课下辅导内容,并借助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帮助让学生逐渐掌握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的方法。
(二)运用直观性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自主性。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知,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在日常授课中会经常性地涉及有关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迹象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基于此,教育者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且帮助他们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对于自然与生物的认知水平。举例说明,在教授内环境稳态这一课时,教育者可以先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动手实验时间,让他们在初步得出研究结论后再展开小组之间讨论。通过此种方式,学生会对内环境稳态的课程内容产生更深刻的印象,进而有利于他们生物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运用生动且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教学,化深奥为简单。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仅需要教育者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在教学技巧的选择上也要表现得更为灵活。很多生物教育者在开展启发式教学时仍然采用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挫伤了学生对于生物实验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为此,高中生物教育者要一改往日的死板和沉闷,尽可能地将生物课堂的气氛营造得更活跃,让学生可以一直保持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授反馈调节这一课程时,教育者可以将这一概念比喻成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工厂,让学生在心中对反馈调节概念产生初步轮廓。此外,伴随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大范围普及,教育者也可以在日常授课过程中通过播放图片、音频、视频及电影短片的形式辅助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让学生可以对生物课程产生更高的兴趣和期待感。
参考文献:
[1]徐慧琴,曾丽霞,何振,张灿,杨雪,熊丽,刘德利.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启发式教学中以高中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营造舒适、和谐及民主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培养各方面学习能力。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已经累计大量教学经验,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中讨论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措施。
1.生物学科特点及现状
高中生物课程中,很多知识点都在揭示生命本质,解释生活中一些问题及发生规律,可以说学好生物学科知识有助于生活开展。古往今来,生物学生都是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入手开始研究,长期研究归纳发现生物学的奥秘,长久积累形成生物学系统。所以在高中生物学习时,可以结合一些生活现象,将其与知识点紧密联系,充分利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物知识相对抽象、理解难度较大,不但涉及到数字运算,还要分析题目中各数据之间的规律与相互组成关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知识点。这意味着生物涉及更高的知识层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后期学习夯实基础。这些问题都迫切要求生物教师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启发式教学原则分析
2.1独立思考原则。传统教学中独立思考一直是学生的弱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造成部分学生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并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生物作为定性理科学科,具有较强的理科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启发式教学坚持独立思考的基本原则,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2自主学习原则。学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启发式教学法提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而不是由教师牵着鼻子学习,只有独立自主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真正爱上生物课。教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通过问题将学习内容引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交流,达成教学目标。
2.3情感互动原则。生物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师生交流活动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调节学生情绪,提高知识掌握熟练度与教学质量。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与教师关系,培养学习主动积极性,让学生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看法与观点,拓宽学生思维与能力,实现师生情感互动。
3.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笔者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3.1结合实践启发学生思维。高中生物需要借助大量实验去证明,说明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在设计问题时,要做到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程度,对于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将之分解,分成若干个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进行铺垫性提问,再解答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内容中的知识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一个高个子、智商低的男人和一个矮个子、智商高的女人结婚了,那么他们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出现你们所说的结果呢?”通过层层设问、步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索与探究,最终熟练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一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完成与教师的互动,塑造良好课堂氛围。
3.2结合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倘若高中生物没有实验作为教学基础,则教学就是无效的教学。事实上,启发式教学与实验的相结合,能够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立体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只有利用启发式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重难点知识,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检测”这一实验教学时,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向试管中滴加2ml的样品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 A1ml,摇匀之后,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四滴,摇匀之后,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3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好奇转为学习欲望,形成一种推动学习质量的内在动机。如“光合作用”讲解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植物照片,做好相关铺垫。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底片,并将其固定在绿色植物叶子上,将植物放在充满阳光照射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将覆盖叶子的底片取下,同时剪下叶子,将其放入到煮沸的酒精溶液中,直到?~子完全褪色后将其从酒精溶液中取出;最后将碘液滴加在褪色的叶子上,叶子上就会出现照片影像。通过植物照片制作,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植物光线照射受到照片底片黑白颜色影像,造成不同部位产生淀粉出现差异,淀粉遇到碘变成蓝色,这就是植物照片产生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8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53
启发式教学法融合了各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手段,它主张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帮助。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配合教师的适时点拨,为其进行科学的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目前,启发式教学法已经被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自主性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知识灌输法,完全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有趣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适当鼓励,以此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必须学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充当课堂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因此,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时,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嫁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嫁接之后为什么会变异。这样学生就能在讨论时交换想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缺陷,拓展思维深度。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学生便会增强自信心,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应与学生和谐相处,将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不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榭翁玫闹鹘恰T谑导实慕萄е校教师应注重联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撷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见微知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生物知识。例如,在学习现代植物生理学第三章中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将“人类需要摄取食物维持身体运作”引入生物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思考植物时如何摄取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此外,由于高中生物以生命活动规律为研究主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实验室或者多媒体展开教学,向学生展示形象直观的生物运动轨迹,以此帮助学生增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启发式教学法的作用,让学生自愿进行自主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的问题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提前设计问题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所在。教师在预设问题时应注意两个问题:其一是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教材特点设计问题;其二是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依据,要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结合这两个要点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实现内在启发与外在启发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准确住把握生物知识的本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情景巧妙引入知识点。例如,在讲解“酶”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为什么临近中午就会感觉到饿呢,食物是怎么被消化的?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公布正确的答案,其实是胰蛋白酶和胆盐综合作用促进消化的。然后继续追问:为什么馒头越嚼越甜?待学生回答后引入酶的介绍,这是因为人体唾液中有淀粉酶,随着馒头在口腔中的时间越长,淀粉酶的效力就会越强,淀粉酶分解成低分子糖的数量也会增多,所以会越来越甜。当学生对酶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去证实酶能够促进消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品尝瓜子,然后问学生品尝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说感觉舌头有点麻,嘴唇很干。然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说这就是“细胞失水”的现象。利用真实情景创设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原有的认知结构,而且能够让学生将生活经历融入生物学习中,实现知识和经验的自然衔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内在逻辑和外在知识的完美结合。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途径,而发散思维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物教材增加实践操作活动。例如,在讲授“内环境稳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教材进行操作,也可让其与同学积极探讨实验操作细节,结束后让学生提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询问他们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实验达到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连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在讲授“多倍体育种”时,教师可以抛出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秋水仙素为什么能够让染色体加倍?无籽西瓜是通过哪几种植株的父本和母本形成的?然后学生就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学生也能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探索出的结果又可以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教材创设问题情境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式,有助于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语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96-01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成为知心朋友,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使教学活动达到真情交融,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境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如何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而奇妙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成长中的学生渴望沟通、理解、支持和帮助。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
高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但需要我们去挖掘、设计。表演导人新课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以生动的形式使信息直接输入大脑。“情景演示”则是把实物与语言直接联系,用实物与语言直接联系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思维的环境,使得实物概念与语言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景演示,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往往能在一种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如高中英语教材必修2,Module2,内容是NO Drugs,我把自画的关于Adam吸毒的图片带进课堂,用英语讲解Adam’s story。演示完后在黑板上板书:Adam’s story
1.Adamwas a boywho smoked call nabis,some day amanoffered him some crack cocaine.
2.Soon he was addicted t0 the drug.
3.He had n0 money t0 buy the drug,s0 he broke into a house.
4.He was taken to the police station.
5.He followed the doctor’s advice and worked for a treatment
同时把这些简笔画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贴在黑板上。这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两人一组看着图进行详细描述。最后,请每位同学写出Adam的经历,并建议他们课后上网查阅,还向他们提出问题:
1.Why are people addicted to the drugs?
2.How could we get away from the drugs?
学生在以上问题中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吸毒对人们来说百害而无一利,青少年应该远离”。这样探讨问题,可以让学生想象、思考,他们不仅学习巩固了新知识,还激活了已学的词汇和句型,促成他们进行创造性的组合与意义表达。
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演示启发,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望,使之成为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这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设疑启发,培养学生思维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讨论启发,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四、利用文中插图展开合理想象
利用插图不仅能学习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高中英语必修1.Module6,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可先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再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写一段关于网络的描写。
The Internet is the biggest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odd.Itconsists of millonsS of pages of data.It can provide us with a lot ofthings.and it call carry us to anywhere we llke.On the other hartd,theInternethasabadeffect,some students are addicted to it then they run away from schooL which makes their parents very worried.So weyoung people should be carefuL
通过这种合理的想象,既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问题启发式教学;问题情景;角色;多媒体信息技术
当前,围绕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方式和手段正在巨变。在此背景下,针对当代中职生的特点,根据新世纪的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启发式或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众多出色的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并且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比如文献[1]详细阐述了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的问题设置技巧、注意事项、教学要求等内容,文献[2-3]重点剖析了问题导向型课程设计的步骤、实施评价办法等内容;此外,众多教学工作者还探索了问题导向型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结合方法[4]。本文在传统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职教学的实践和中职师生的特点,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出了一套新型的教学方法,旨在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传统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概述
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授课者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也常常被称之为问题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与学等。根据目前学界对该教学方法的定义,问题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内涵的诠释主要包括下面三种观点[5-6]:
1.强调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性,教师使用问题作为“引子”善诱学习者积极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其开展网络搜索、提问、咨询等学习活动。
2.重视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置疑问,积极引导学习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持与引导作用,这种观点在学界认同度较高。
3.强调问题的中心地位,教学者精心安排问题,并同学习者一同参与到问题的背景分析、解决办法的思考、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中,从而使学习者构建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
二、教学方法改进分析
在传统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系中或教学者在运用此方法实施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1)教师在设置教学问题时,未能充分考虑问题的动态性,问题的情景服务性不够,学生没有参与问题设置过程。(2)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转换角色(“亦师亦生”的角色转换)。(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工具落后,缺乏视觉、听觉等立体性的刺激效果。
鉴于上述提到的不足,结合中职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本文在传统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下面给出新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教学措施及评价量规。
1.问题设置原则
问题设置是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问题设置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设置教学问题时,需要遵循如下几大原则:(1)导入问题情景,在明确学习项目和问题后,导入与一个问题相吻合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情景中逐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问题”与“情景”关系模型。(2)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状况、兴趣、智力等因素,问题设置难度适中,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避免把学生推入沮丧境地;问题的内容既要丰富又要有趣味,用质疑刺激学习。(3)问题具有一定的跨度和较强的探索性,有较大的发展余地,供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从一个问题中能够引申出新的问题;此外,问题还须与实际紧密相联。(4)突出问题解决的共同协作性,能促使学生在团体合作过程中解决问题。(5)依据学习共同体教学方法,从学生个体特征分析入手,寻求与教师直接对话的小组,让小组成员参与到教师的问题设置过程,有些问题甚至可以让学生自行设置。
2.教师适时转换角色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这种教学态度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阻隔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通道,学生难以与教师保持学与教的和谐统一,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中,务必要适时转换角色,要亦师亦友,转换为学生角色一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与学生同呼吸,共思考,教师的融入会给予学生无穷的激情和动力。甚至教师还需转换为用人单位、第三方等角色,以不同角色用户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总之,教师适时的角色转换是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助力剂。
3.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方式,其有形象生动、直观逼真、互动性好等诸多优势,因此,PPT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问题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和分析的教学活动,仅凭教师本人的口述和肢体难以完成,如果采用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工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重要的教学活动中,而且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听、视觉上的冲击,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高质量的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制作,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大胆让学生自主操作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其独立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4.教学评价量规
教学质量好与坏,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量规体系来评估它,而完善的评估体系是由一系列的结构化指标所组成,各指标被赋予相应的分值;根据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和当代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一套与新教学方法相匹配评价指标集,部分指标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改进后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设计问题,并在课堂中向学生抛出问题及相关解释说明;(2)引导和参与分析、解决问题;(3)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4)教学后的总结与反思;(5)教学评价与改进。
教学实施步骤及各步骤之间的关系直观表述如图1所示。
三、教学实例分析
下面以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为例,简述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企业在银行存款的财务清查。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银行存款清查内容,掌握清查步骤,能够对财务样本数据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方法及工具:问题启发式教学法,PPT教学幻灯片。
针对上述教学任务和说明,给出改进后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此教学实例上的应用说明。具体步骤如下:
1.设置问题
教师在设置教学问题这个环节中,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总结出企业清查银行存款的情景、原因和目的。然后,与部分学生代表一起讨论应该设置哪些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得出了“假如你是某企业的老板,是不是一定很关心存款?”、“那么该如何核对银行存款呢?”、“如果出现核对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问题。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又带有一定的趣味性,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2.精心准备教学辅助工具
制作多张集有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对象的幻灯片,通过一个个现实中的财务事例,使学生明白企业清查银行存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让他们意识到本节课很重要,也很有意义。力求承载声音、图文等多媒体对象的PPT幻灯片具有多维立体感观冲击效果,互动性好。
3.教学实施
首先向学生交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然后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财务事例幻灯片,借此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逐步采用提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企业清查银行存款的方法、清查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也应适时转换角色,尤其是进行到讨论的环节时,教师应加入到各小组中,同学生共同协作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进行财务样本数据实际操作时,教师置身于各小组中,用实际行动引导小组各成员注重团队分工合作。
4.总结与反思
在总结与反思教学阶段,仍然可以使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继续寻找问题,督促学生反思在实际操作过程存在的不足,教师可顺势使用“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呢?”再次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5.教学评价与改进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评价主体进行了严格的甄选,确定参与评价的对象有教学专家、学生、校级主管领导、教研室组长、教师。2013年,对《出纳》专业课程应用该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最终得出的评价结果分值为78.23,教学效果良好。最后,根据得分值较低的指标项,对应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此外,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把握好问题设置的“梯度”,要分阶段、分步骤训练,最后再把各个问题连贯起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结构,巧设疑难,恰当引导。
(2)不能盲目地认为“提问”就是启发,只有具有相当提问价值的问题才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问题不能过多,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
(3)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心中的答案标准要求学生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否则可能会陷入教师牢牢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境况,影响学生的主观发挥。
四、结 语
通过改进传统问题启发式教学法部分教学理念、教学措施等内容,形成了一套面向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新型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出纳》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例,进一步诠释了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实践结果表明运用新方法的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雷蕾.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4).
[2] 李文莉.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影响因素分析[J].职
业教育研究,2012,30(1).
[3] 曾敏.问题导向型课程设计的实施评价[J].无线互联科
技,2012,8(6).
[4] 阮群生,李豫颖,杨慧玲.项目体感式教学法在计算机
课程实训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11).
[5] 许璐,闫子鹏,等.对“问题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 主体性 民主气氛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实践,最早出现在距今两千多年的中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是“启发”一词的最早的来源。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师或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去继续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新课程强调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点,它与启发式教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如此说来我们可以赋予启发式教学新的内涵:所谓启发式,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也就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在学习时,对某些问题弄不懂,经老师一加点拨,就豁然贯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我个人有以下观点:
一、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是前提。
讲课是为了给学生“解疑”。“疑”是深入研究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思”;“思”而不解,才有“问”,有“究”;有“问”有“究”,才有所“得”。有“疑”才意味着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生有“疑”,实质上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何时启发激疑,引起学生思考呢·首先应是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要遵循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也就是既要考虑现有的水平,也要考虑可能的发展水平。着力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例如在讲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的一个词,desert
T: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is word”desert”·
S: It is noun ,it means “沙漠,荒原”。
T:Yes .,good. Is that all· Others·
S:I guess it can be verb ,
T:How about Chinese meaning·
S: sorry ,er..
T : It does not matter .I give you a sentence ,then ,you guess it .
She was deserted by her husband .
S:抛弃,丢弃。
T:Excellent !
不要急于说出答案,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断地启发,让学生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对于,desert 的形容词词性,可以视情况而定,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单一的罗列这个词的所有的用法,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让讨论,如果是以前学过的,检验彼此还记得多少,这就检验了现有的水平如果是从未涉及的,让学生观察,推测看看,它与我们曾学过哪个单词意思相近,用法相不相同,这就考虑到了可能发展的水平。我认为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进行启发激疑和揭示讲析。只有在关键时刻给学生画龙点睛的讲解分析,才能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之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学无所疑”或不敢“疑”又怎么办呢·千万别在一两次的尝试中受挫,就放弃,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在此情况下,教师首先就要教学生有“疑”,善于“激疑”。利用学生新旧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矛盾,认识矛盾,打开思路想问题。在一次公开课,我听一位生物老师的课,他的“激疑”对我很有启发。他讲《微生物》一章时,教材里原有个结论“细菌都是有毒的。”这个结论显然是不够科学的,但学生并没有质疑。于是这位老师就启发道:“大家都吃过腐乳,腐乳上的斑毛是什么·”学生说:“也是一种细菌。”教师又问:“为什么吃了这种细菌不会害肚子呢·”这一问,激起了学生的思考,从而深入探讨了酵母菌的知识,纠正了课本上不恰当的结论。可见,善于“激疑”犹如吹拂阵阵春风,“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使之波涛迭起,就能学有所得。
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是关键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在于兴趣。一个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高超,就在于他能善于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接受新的知识。因此,“寓庄于谐”、“寓教育于游戏”,就成为使课堂教学情趣横生,学得生动活泼的好方法。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不能自发的产生,也不是通过空洞口号,简单的说教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老师进行启发、教育和培养,把这种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工作中。比如在我们的英语课堂里,遇到有意思的词汇,又很难用语言表达,这时学生们也正昏昏欲睡,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表演出来,使学生在每学一项新知识之前,都处于迫切求知,跃跃欲试的精神状态,具有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与老师一道攻克知识堡垒的思想准备。
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重要条件
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公正的评价,并且在很多时候都在评价的最后给以鼓励,但同时也应该知道,赞美要“有节有度”而且“理由充分”,高中生的的思想已经相对很成熟了,“睁着眼睛说瞎话”会让他们很反感。其次,我们应该学会爱学生,这也是促进民主课堂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给予学生的爱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温暖,即使问题回答错了,原因是上课溜号,都应该用肯定的言辞,鼓励的眼神,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更愿意学好这门学科。
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还仍然有很多的需要探索的东西,我会在平时教学中认真进行启发式教学,自身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使启发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得以充分的运用。
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姜惠莉“谈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
第五红艳:“启发式教学的优化和创新”
论文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只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而忽视全面素质提高,只把学生看成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未把学生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人。而现代启发式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以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教学的实际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智能型人才为目标。经济学教学是经济学思维的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特别是如何让大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一切优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启发式教学虽源远流长却成熟迟缓,理论上的厚积却在实践中难以薄发,实践上难以找到规范性的操作。尽管启发式教学的真理性和魅力,人们无不称颂、提倡和憧憬,然而和其相悖的注入式教育仍然存在,甚至仍大量地占据教坛,阻碍着教育教学过程的人本化和优化。
一、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学摘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才是启发式教学之根本所在。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我们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也是现实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扶”着学生走,在中间阶段教学方法,教师要“引”着学生走,在最后阶段,教师只需“跟”着学生走即可。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从积极努力跟着教师学,慢慢过渡到自己主动钻研,独立探索,甚至达到有所创新的层面。“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思想情感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从而发挥潜能,培养能力。具体而言,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内涵如下:
一、学生兴趣的启发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经济学理论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兴趣,就是在学习中途,在学生遇到不断产生的各种程度的不同障碍、因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兴趣。当然还要培养一定的意志,使意志作用于克服矛盾之中。引起兴趣不是盲目地为引起兴趣而引发的,主要是为了发掘学习中的新问题。
二、学生想象力的启发
西方经济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与开拓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从经济假设到抽象化的数学模型,需要思维加工过程,为此要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勤思、独创,并采取措施保护想象的火花。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启发
创新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贵在创新。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因势利导,启发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四、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
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突出思维过程,展现思维策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控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数量分析方法,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要训练学生关注现实经济运行、研判宏观经济大势、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大四之前的三个暑假到社会中进行调研和实践,并撰写出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能够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论文。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工具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提问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对话,使学生巩固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经常表现为课堂提问方式。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但课外时间无穷。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经济理论,理解经济现象,有效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在课堂上,要经常性地布置探索性问题,如最近的经济运行的情况是怎样,目前的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等等。通过这些思索性的问题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利用更多课外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促进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最关键的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经济学案例种类繁多,其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编写相应的案例类型,然后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现实经济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实验经济学案例。当然,在应用现实经济学案例时可尽量采用本土化案例,例如在学习“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应用——价格干预机制”时,可引入我国曾实行的粮食保护价制度进行分析和验证;在介绍“机会成本”概念时,可让学生计算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实验经济学案例来验证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抽象的理论术语和动态的逻辑推导等知识。
三是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来认识规律,总结规律。这里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章节教学为例,比如在讲博弈论的合作与竞争时.就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成“海盗抓黄豆”实验。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五人一组,由这5个学生分别担任5个海盗的角色,教师担任法官。故事讲述5个海盗即将被处死刑。法官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从100个黄豆中随意抓取,最多可以全抓教学方法,最少可以不抓,可以和别人抓的一样多。最终,抓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要被处死。由学生运用理智思考进行判断得失,从而做出选择。思考思路是这样的:第一个人选20个,首先他不用担心他会是最少的(不包含所有人都拿20个的情况),因为除非所有人都拿20个,这样就一样多,只要有人拿的多于20个,就必定有人拿的少于20个,因为总共只有100个。接下来他要担心有没有可能会是最多的,因为题目的条件是可以不必把所有黄豆分光,可能会存在剩下4人拿的都小于20。接着要讨论:第一个人选了20,第二人会选小于20的数字吗?首先可以排除第二个人不能选择18及18以下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后面的人只要选择19第二个人就必死,第二个人有可能选19吗?也不大可能,因为第二个人选19的话,后面的人不可能选大于20或小于19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会成为最大或最小而被处死(比如第3个人如果选21,第四第五只要选20第3个人就成最大而被处死),因此如果第二个人选19,后面的人要么选19,要么选20,可是这样一来就分出最大最小了,最小19最大20,全部处死,因此第二个人也不能选19。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二个人也只能选20。同理,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五个人也都只能选20 。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选择20。实验结束,请学生自己来分析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多数同学在行为过程的实施中便理解了博弈论中体现的人的理性的重要性。
四、运用发现法。发现法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每天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教学当中就不能太多依赖数学公式,而是要贴近生活。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经济现象:世界上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老虎和鲸鱼而不是母鸡?是因为稀缺原理。为什么超市里各个收银台前排的队都差不多长?人们的这种自发行为源于理性经济人原理。学习经济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定,提高决策质量。比如说如何运用成本收益原理去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呢?一个理性的人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时才会去做某件事。对于玩电脑游戏,收益和成本又如何?人们每天面对的可能不是去决定是否该从事某项活动,而是如何把握它的度的问题。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最后一分钟玩游戏获得收益小于这一分钟付出的成本,游戏就应该马上终止。学生们都面临着大学毕业后选择方向的问题,如何在出国、国内读研和就业之间做出选择呢?先计算一下出国留学的显性成本是多少,隐性成本又包括哪些?如何确定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出国留学的收益又是多少?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原理却可以解决这么重大的问题。如何解读货币政策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改变实际利率就在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但在中国却效果甚微?因为中国人储蓄不仅仅有经济因素也有心理上的因素。如果政府想降低高储蓄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从经济因素人手,根据激励原理降低储蓄的回报,并采取措施鼓励消费。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解除储蓄的心理因素。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央行,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总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和解决间题。
参考文献:
[1]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139.
[2]王英姿,耿香玲.经济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初探[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6):99-101.
[3]黄秀猛.刍议商务经济学教学与培养经济学自然主义者[J]. 经济师,2007(12):140.
[4]高良.启发式教学探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