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走出误区 正确认识 家校同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2-02

素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不少人在思考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重视并行之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轨,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走出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家庭教育误区

1.走出认识观念误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个爱子女的父母的正常的美好愿望,但不了解社会形势,不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把升学、考高分当作权衡子女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却不知成功的新概念就是做“新个人”,也就是不仅对社会有贡献,而且活出生命的光彩,并不只是考高分,长高一级学校。不顾学生实际和个性差异,不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主体,认为“不打不成材”不尊重学生人格,不让子女享受生命的喜悦,剥夺儿童玩的权利;有的认为“谁的孩子谁心痛”“树大自然直”孩子现在有毛病算不了什么,长大后自然就变好了,失去了影响教育孩子的时机,这当是一种遗憾。

2.走出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

与错误的认识观念相应的是家庭教育方法的简单陈旧。有的溺爱过分,恨不得把孩子含在口中,上学、放学来回接送,不让学生外出,不让他们干一点儿家务活,为孩子穿衣、喂饭、洗脸,甚至作业,不让孩子动手动脑,越俎代庖,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有的放纵,对孩子挑吃挑穿任其自便,打闹玩耍不管不问,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迟到,逃学也不当回事;有的则剥夺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玩耍娱乐的权利,家庭教育缺乏民主性、科学性;有的动辄打骂嘲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形成仇恨心理和暴力意识;有的盲目夸奖,使孩子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如此等等错误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和综合能力,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3.对学校、老师的评价有误

认为加班加点,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给学生上课,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多,就是重视教学;组织旅游、参观、访问、小制作等活动,就是不务正业;只要学生分数高名次好,就一切什么都好。

以上这些家庭教育问题都影响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学生来自家庭,和家庭有密切联系,大多数孩子的命运决定于家庭教育水平。要实施素质教育,须调动家长参与,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正确认识社会特点和家庭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使学生家长正确认识这一重要性是争取家庭教育配合,促进素质教育所不可缺的,教育必须重视素质教育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时代特点要求家庭教育必须改变教育观、质观,人才观,成功观。配合学校,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自主发展,自由选择,让素质教育进入家庭,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往往对各种考试中的高分得主另眼相看,却不知高分出自高情商,高情商是性格的一部分,而性格不仅是要学校或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家长的工作性质、社会地位、文化程度、政治态度,家庭成员的个性特点,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等都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重大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居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都 是说人受环境影响而变化,久而被环境同化。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训,他们的性格形成能不爱到家庭的影响吗?性格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性格决定命运”,试想一个人太懒,怕吃苦,任性、办知道乱花钱的人,怎么会去努力进取呢?这些不良性格会影响孩子一生,因此可以说绝大多数孩子的命运主要决定于家庭教育水平。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生活上的精心照料,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贴近于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爱好和人格。

只学文化知识,没有健全的 人格,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是不行的。现在私营企业的出现与发展,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涌现,说明各行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时代特点要求有志者各显其能。而像牛顿、达尔文、郭沫若的事例不是也能给我们启发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郭沫若家乡的小学挂出了郭沫若当年的考试成绩,这不是更能给人们以启迪吗?通过教师家访,学校召开家长会,组织学生家长参加发展素质教育座谈会,广泛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篇2

摘要: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优势,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关键词:舞蹈教育儿童时期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篇3

关键词:人品塑造;早期教育;关系

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早期教育有了更多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婴儿人品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早期教育对人品塑造的体现

不同的年龄阶段,早期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为主,从而与儿童互动,周岁至3岁儿童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一)活动训练

各式各样的活动,对于早期教育中的人格塑造起着关键的作用,活动能够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具体的活动训练可有游戏设施、脑力活动与劳动活动等,儿童玩耍的游戏设施可以是一些滑滑梯、跷跷板、蹦蹦床等设施,游戏与玩耍可以很大程度上释放孩子的天赋,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儿童活泼的性格,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脑力活动可以让儿童搭建积木、教儿童识字、读书等,培养儿童的智力,劳动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儿童扫地、为花浇水、喂食小动物等,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人际交往

让儿童多接触同龄的儿童,通过建立伙伴关系,促进儿童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同龄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儿童形成孤僻、自卑、自傲等方面的心理,实践证明,不善于交友的儿童往往就形成了各种不健康、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心理,善于交友的儿童能够从对方身上进行一定的模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进而形成优良的品格,比如谦让、礼貌、自尊、自信、乐于助人等。

二、早期教育中塑造人格的重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塑造完美人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社会更加关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使每个人能够发展自己的才能与创造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二)素质教育的提倡

塑造完美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关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个人能力的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的教育,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下更注重对早期教育的人格培养,早期教育是最基础性的阶段,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塑造儿童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早期教育塑造人格的方法

(一)爱的体现

给予儿童温暖,让儿童感受到爱意,家庭的爱与老师的爱都很重要,幼儿刚出生时,抚摸他,抱着他,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孩子通过接受第一次情感交流,慢慢地发展成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时刻对孩子进行爱的引导,传达爱意,为塑造良好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二)情感体现

情感是后天形成的,大人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照顾老人,关心老人等,通过一定的模仿形式激发孩子对长辈以及同龄的爱,引导孩子用行动去表现爱,培养孩子的情感,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树立孩子的情感意识,带领孩子去感受外部世界,体验不一样的感受,增强孩子的情感认知。

(三)游戏体验

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孩子的群体意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为孩子提供游戏材料,让孩子自己选择玩耍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主动性;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履行规则义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扩大孩子的游戏场所,不要只局限在室内,组织孩子与其他同龄阶段的孩子一起去室外活动,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在进行游戏活动时,给孩子设立一些规则,或者由孩子自己设立规则,必须按照规则去进行游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制能力,给孩子安排一定量的竞争游戏,让孩子体会输赢的感受,并适当地教育孩子输赢不重要的理念,游戏对于塑造孩子的人格具有很大的作用。

早期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人格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塑造孩子人品的重要阶段,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未来的发展,人品塑造与早期教育相互作用,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高敬.早期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性、内涵与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11.

[2]扶跃辉,李燕.美国“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

篇4

关键词:舞蹈教育儿童时期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篇5

 

关键词:舞蹈教育 儿童时期 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篇6

关键词:舞蹈教育 儿童时期 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篇7

关键词:舞蹈教育 儿童时期 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篇8

关键词:舞蹈教育儿童时期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时代课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和第一启蒙老师在幼儿素质教育的推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观念、情感的反应,对孩子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中的教养态度不太令人乐观。因此,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家长在素质教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当前

幼教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

新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组织与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实践幼儿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十分关键。通过几年来的深入调查和总结,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还有许多偏见,具体表现在:一是重智轻能。一些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他们往往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幼儿的智力开发上,忽视能力的培养、品德的上升、情感的塑造,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差,自私心重,不关心他人,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二是求全责备。幼儿素质教育讲求的是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些家长对此总是片面理解,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将幼儿培养成全才、通才,一味求全责备。他们往往过多过滥的让幼儿参加各种兴趣班。结果是导致幼儿心力不济,产生逆反心理,对本来还有兴趣的单项班的学习也产生厌倦,适得其反。三是过专偏深。幼儿素质教育强调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有些家长把个性发展理解成“个别专长”,不惜耗费巨资带孩子拜名师,求高艺,全然不顾幼儿的自身特点,拔苗助长。四是超前教育。一些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同龄幼儿中出类拔萃,往往实施超前教育。他们或将孩子提前送入小学,或将小学的部分内容提前向孩子灌输。综观以上几个方面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误区,我们觉得加强家长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引导很有必要。

三、积极培训,正确导向,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在其中起着领导作用的幼儿园应将家园合作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进行,幼儿素质教育才会收到实效。如何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幼儿园特别是幼教工作者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1.要加强培训,促进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观的转变。要通过开设家长学校的形式,组织家长学习幼教理论,帮助他们掌握幼儿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程序。要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让他们真正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在幼儿素质教育教育中要智商、情商二商并重,性格、品格、人格三格同举,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要加强交流,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日常沟通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强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犹为重要。如传统的幼儿家庭作业是背几首儿歌、唱几首歌曲或做几道数学题,素质教育的家庭作业可以是回去洗一次手帕、给爷爷奶奶捶捶背等。在交流方式上可以利用手机发短信、网上平台、家校通、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

3.加强引导,促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主动参与。幼儿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园在此要发挥主导作用,但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要使家长从被动应付到积极参与。一是要主动让出时间,关心幼儿的成长,参与幼儿园的各项亲子活动。二是主动献计献策,多提合理化的建议,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三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唯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体育教育;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是幼儿踏入教育的第一阶段,它也是我国国民培养素质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是针对3到6周岁的幼儿所创办的正规具有保育教育的培养机构,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举步阶段,而体育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所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地位也是本文索要探析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从1990年开始到2001年,我国一共实施了三部重要幼儿园教育的有关规程与条例,从这三部重要教育文件中的规定与要求中幼儿园体育教育也占很大的一部分,这足以说明了体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地位,也能够探知到国家对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的重视,依此来了解体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育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对幼儿的身体协调有很大的帮助,若要全面发展,那么体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正是容易模仿大人行为与学习的阶段,这个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外来的直接影响而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小孩子的心理活动也容易受到影响与改变甚至停止。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幼儿会受到很多的教育与不断的成长的影响,可以不自觉的发展自己的各方面与行为,这个阶段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阶段,这种个性虽然不会一直保持直至成年,但是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性格在其以后的终身都会保留一定的痕迹,所以在这个幼儿园的教育阶段,体育教育则有利于启蒙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育观念,体育教育也会逐渐的推动婴幼儿生理与身体的健康发展,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的抵抗能力,有效防止生病,是幼儿在以后学习教育生活的正常保障。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个人的素质是属于先天就具备,但是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需要后天的学习从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优秀的品质。现在人们常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在普通的知识教育之外,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它也分为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德智劳美体、道德、思想上的素质教育。近几年,教育部已经有明确的规定,素质教育应该培养在幼儿时期,幼儿园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来启蒙孩子的智力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欲望、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行为和健康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观念

就目前的教育趋势来看,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可能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将体育教育当成自己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们对于体育教育的观念还没有真正的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当体育教育涵盖了许多运动训练,可以增强幼儿生理、身体以及心理等素质,所以这样一来,许多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可以说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幼儿性格、启蒙智力等许多方面都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对幼儿实施体育教育一方面要有机高效的统一幼儿的运动发展与学习知识的发展,从整体上平衡两者,另一方面来说,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也并不是单一的户外活动,而是在户外运动的同时结合一些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发展幼儿的心智等素质,推动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体育设备的健全

对于幼儿来说,一些好玩且安全的体育器材可以激发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情趣,如若幼儿园的体育设备完备,那么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对于体育意义的了解,也有利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与想法。但是,当前形势下幼儿园的体育设备都存在着不合理与不科学等问题,所以要健全幼儿园的体育设备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相关部分给予单独重视,督促幼儿园的负责人完善幼儿园的体育设备,实现幼儿园的发展要求,教育不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国民自己的责任,为幼儿园建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确保幼儿能够在幼儿园得到科学合理且完善的体育教育。

(三)科学组织体育教育

科学家表明,人体的生理机能的获得通常是梯字型的规律变化,先上升,然后平稳一段时间后下降,所以对于幼儿的体育教学也应该依照这个规律,但是根据多项调查表明,幼儿的生理机能规律通常是过山车形变化的,很快的上升,在到达一个顶峰之后维持短暂的时间之后就开始下降,这表明幼儿对于急剧的改变是难以适应的,所以要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避免发生对于幼儿不利的体育教学活动,安排适合且利用幼儿发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毕竟幼儿与成年人的机制是不同的,对于体育教育的运动负荷量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未来,科学合理的组织幼儿体育教育也是幼儿园工作者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总体上来看,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许多幼儿园工作者来说,需要全方位的结合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并且带着积极的目的去实施体育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与良好素质的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岩.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09,12(4):71-73.

[2]温婷.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改革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篇11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农村地区 青年家长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09-02

小学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 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乡村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50.32%。因此,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渭南是一个教育大市,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普通本科高校1所,专科高职院校2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77所,职业学校73所,小学1362所,初中313所,幼儿园575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全市各类学校在校学生89.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5.8万人,小学在校生34.3万人,初中在校生23.2万人,职业学校在校生7.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623人。

当今教育背景下,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主要有这几种研究方向及认知:一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与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息息相关;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要注重身教。二是从家庭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父母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但是留守儿童由于隔辈家长的溺爱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容易养成不良的思想和性格。三是从学校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良好的教学设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资金的投入是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部分学校还存在着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反思,去除应试教育的思想模式等等。关于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中,针对学生家长认知的研究较少,对于渭南地区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则更少。本文以渭南农村地区青年家长对小学素质教育的认知为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现状调查

通过对当下教育发展状况的了解分析,我们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素质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今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同阶段教育教学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差异,二是城镇和农村教育发展程度对于素质教育普及限制,三是教师和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差异。

针对以上素质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决定面向农村地区针对青年家长(即小学阶段学生家长)进行一次关于素质教育的认知情况调查并进行研究分析。

1.调查概况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研究小组在渭南市范围内选定五所农村小学作为调查点进行调查走访,同时针对渭南青年家长展开了关于渭南农村地区“青年家长”对小学素质教育认知的问卷调查。获取问卷500份,剔除无效问卷20份,并对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2.数据统计

3.结果汇总

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发现,调查小组总结出渭南农村地区青年家长对小学素质教育的认知如下:

第一,就农村青年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了解程度而言,只有13.3%的人了解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还有23.3%的人对素质教育完全不了解。

第二,就农村小学老师的教育水平认知而言,43.1%的青年家长对教师不甚满意,认为教师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第三,45.8%的青年家长认为,子女不听话的时候就应该惩罚,打骂后子女才会知错就改,同时有21.7%的青年家长认为应该请求学校老师帮助教育。只有7.3%的青年家长会采取思想教育的方式进行处理。

第四,在对学校好坏的评价上,有 42.3%的青年家长表示学校的升学率是决定学校好坏的关键因素。在针对当前小学教育模式方面,35%的家长认为当前的教育是以学生成绩为主,家长更愿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不过分注重成绩,全面培养,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在访谈过程中也有很多家长明确表示,农村素质教育还需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二、成因分析

通过深入访谈,认为渭南农村地区青年农民对小学素质教育认知的影响因素有:依赖教师的同时缺乏与教师的沟通;缺乏家庭素质教育意识和相关方面知识;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不够全面;农村教师教育水平不达标。

第一,针对依赖教师的同时缺乏与教师沟通的问题,在对渭南地区青年家长走访中发现,很多学生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仅仅停留在每学期末的家长会上,沟通渠道较为局限,无法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动态及教育情况。这种长期与教师缺乏沟通的问题,使得学生教育未能及时、全面进行。

第二,针对轻视家庭教育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青年家长普遍认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就算完成教育的义务。同时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于孩子品格的培养和素质的教育。这说明渭南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严重,而对家庭教育的不了解和不重视是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第三,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的问题,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农村青年家长了解素质教育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表现出知道素质教育是优于应试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但优越在哪儿却说不清楚。还有少部分青年家长认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推广虽然将孩子从应试学习中解放了出来,可相比于应试教育,孩子学习目标过于分散,从而导致孩子无法集中精力进行主要科目知识的学习,所学到的知识也变少了。

第四,针对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笔者在对农村小学实地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小学都配有班级必需的多媒体、民族乐器、体育器材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且各个年级排课情况也比较合理。但教学设备使用次数较少,教师力量薄弱,队伍老年化现象十分严重。

正因为这些现状,使得在大多数青年家长眼中,素质教育变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教育方式,从而对小学素质教育问题产生诸多误解。

三、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分析得出的关于渭南农村地区青年农民对小学素质教育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原因,调查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提出以下几项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于农村地区青年家长教育意识的引导

青年家长应该作为孩子教育的参与者,与学校、教师和社会共同完成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思想教育,及时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培养孩子探索学习的思维模式,提高孩子对于外界知识的吸收和转化能力。

(二)促进社会对农村素质教育的关注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素质教育,提高农村青年家长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正确认识,通过报纸、杂志等手段解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农村教师培训的方式,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政府可以定期组织人员进入农村家庭进行实地考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素质教育的推行扫清障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

(三)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会或打电话的方式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尽力消除家长对学校的依赖和误解。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作业,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使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四、总结

教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国家的根基。在广袤的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施行是实现全民高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因而,只有我们从根本上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重视起来,才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全民素质文化的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才.对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1,12(12):77-95.

篇12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素质;重要性

1 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是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目的,学校主要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及生活观念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种应试教育体制却一直存在,以及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我国教育并不能够全面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本来应该是快乐度过童年时光,但是因为学校和家长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补习和作业上,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 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另一问题。现阶段,尽管我国大力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要全面落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现状来说,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说的多而做的少,只是空喊口号,导致小学素质教育并不能及时的落实[1]。例如:教育部多次要求中小学应该减少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有趣高效的学习氛围,将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方面,但是,在学校具体执行相关规定的时候,往往还是以学业为重,学生们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学校、老师及家长仍然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2 小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未来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大,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他们总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对于未知的问题都会积极的去寻求答案。由此可见,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应该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加强对这个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推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创新思维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的走向,决定了他们是否强大。创新思维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逐渐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这个世界并不久,他们的很多潜力都有待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还没有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时期,学生们的各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阶段养成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出创新能力。

2.3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所要接触的事物将会更多,会涉及到各个方面,道德是他们主要注意的方面。要知道,道德是评判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因此,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教育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教育将影响到孩子们以后正确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学生道德观进行正确引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们进行不断的训练,让正确的道德观念烙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而为后来的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4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作为综合素质体现的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小学阶段,这是个关键的学习阶段,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学习, 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学习[3]。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每个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当他们犯错时应该给予纠正,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些对他们心理健康素养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也会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有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5 对学生智力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必经之路,这是一个人开始集体性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更重要的是高效培养孩子们智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就当今教育而言,小学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们的智力为主,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平时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智力。因此,小学教育对学生智力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

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们开始学习、了解学习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们主要是以小孩子为主,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的各方面的潜力都有待开发,这是他们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可塑性是这个阶段的重要讨论部分,此时的他们就像海绵一样,等待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汲取,这些对学生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秀芳.核心素养对当前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分析[J].中华辞赋.2019(03)

篇13

【关键词】任务;方法;幼儿;教育

一、前言

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人生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人在不同的阶段,有对生命的不同认识,也学会不同的生存的本领。在幼儿阶段,幼儿通过游戏与模仿建立起人际交往的能力。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时期,对人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儿教育的重点

(一)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

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也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展现出不同的能力。重视个人差异,在幼儿时期注意引导,建立起自信心,帮助一个人学习到自己成年以后赖以生存的本领。在幼儿时期,是素质养成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应该以认知是非、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为主。当前,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开展素质教育,我们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个性,首先要有宽容的态度,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对孩子的个性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保护儿童个性的前提下,纠正其错误的认识。为以后的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人类最好的想象力,也会问许多天马行空的问题,孩子的思维方式有很多时候,打破了成人所能想象的边缘线,对于孩子各种不靠谱的问题,成人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这些幼稚的问题,是孩子求知欲望的表现。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想象力。尽量解答孩子的疑问,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保护,这是及其重要的。

(三)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空间

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的人对同样的问题都形成统一的答案,而是帮助人们实现思想的解放,摆脱愚昧的想法。同时,也通过知识的积累,使思想更加自由。通过对一个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掌握知识,认识世界,对未知的领域勇于探索。无论是孩子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都不应该是被强制的。幼儿时期,还不具备学习的意识,他们通过好奇的模仿,带有自发的性质,学习到了许多本领。这样的学习是轻松的,愉快的。强制性的学习、灌输性的学习会使一个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产生逆反心理。

三、幼儿教育的常用手段

(一)叙事性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例证性思维,一种是叙事性思维。例证性思维的另一个名称是命题思维,例证性思维是运用数学、哲学、逻辑学等科学方式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叙事性思维主要依赖于情境经验,在具体的人与空间之间展示出独特的作用。幼儿时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叙事性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以情感为导向。儿童对于他们能够理解的具有情境的、形象的认知对象更容易接受。我国的幼儿教育还不成熟,也存在许多的误区,幼儿教育还在偏向于灌输性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儿童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受到限制,思维方式都趋向于单一。如果教育不当,孩子在发育的过程当中,容易产生的逆反心理,创造力枯竭。在儿童教育阶段,对个性差异的尊重可以使得孩子更加自信。运用叙事性思维的方式跟孩子交流,避免灌输性教育。将更多的趣味性强、知识性强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二)游戏教育

儿童在游戏中所学到的知识,其深远的意义超过课堂上的灌输性知识。我们不应该打着教育培养的口号,抹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童年失去童年的味道。游戏在孩子的童年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游戏的教育作用,游戏可以使孩子更为放松,对于孩子的教育功能也好不欠缺。在游戏当中,孩子可以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建立起单纯的情谊。游戏设计的科学性,可以对孩子的素质养成起到良好的作用。游戏设计的重要性,与教材的编写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我们带领儿童进行游戏,是希望能够使孩子获取快乐的体验。游戏环境可以简单、朴实。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进行手工操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我们重视儿童教育,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每一位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到科学引导的重要性。给孩子建立起自由轻松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双英.试论如何加强幼儿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4

篇14

关键词:家长素质 幼儿 素质教育 影响

一、素质教育与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2.幼儿素质教育的特点

幼儿的身心还正处于启蒙和发展之中,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这也就决定了幼儿的素质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1)幼儿的素质教育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或者唯一的教育形式,但是又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2)幼儿的素质教育主要应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游戏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也是我们幼儿教育的基本教育原则。

二、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影响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和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园的教育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1.家长的教养方式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

家长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素质,家长具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孩子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家长如果对孩子是过分的宠爱好甚至是溺爱,把孩子当作家里的小皇帝,什么事情都以孩子为中心,那么也就决定了孩子是娇生惯养的,什么事情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经受不了失败和打击。反之,若家长能够从小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从小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良好品质,那么孩子长大以后也必将会是独立、自主和坚强的。

2.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认识影响幼儿园的课程设置

认识决定态度。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决定了其对幼儿素质教育的态度,进而也就会影响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笔者曾在某些幼儿园里面看到,在很多教室里面都贴有幼儿的“成绩单”,考题一般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试题,如加减运算,汉字听写等之类的。在和该园老师进行交谈时得之,原来这都是家长要求,幼儿园迫于生源问题,也就只能违背幼儿教育的宗旨,很无奈的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3.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课程决策(decusion or decision-making)是指在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过程中对教育目的与手段进行判断和选择,从而决定学生学习怎样的课程的过程。即是说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决定学生达到什么学习目标,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习,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等(丁念金,2006)。从理论上来说,幼儿教师他们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课程决策的权利,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课程决策却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里面要多开设一些识字教学的内容,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教育内容方面的选择。

三、提高幼儿素质教育的策略

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者推进这幼儿的素质教育。因此,要想提高幼儿的素质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家长方面入手。

1.纠正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认识误区

笔者认为,目前家长对幼儿的素质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进行某一方面的技能的教育,如唱歌、跳舞、弹琴等,认为只要是具有了某一方面的技能特长那就是具有了较高的素质。因此,很多家长甚至不惜代价,花重金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有的家长甚至不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应纠正家长的认识误区,让他们认识到素质应是全方面的,是身与心的和谐发展、是基础与技能的全面发展,而非某一单方面的发展。而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更应该注重的对其兴趣的培养和良好行为方式的养成,而非专业技能的培养。

2.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素质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素质

现在,每个家长都已经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却也有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日常行为方式和习惯却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方式。很多家长都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习惯,但是却很少有家长通过改变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而给孩子做到示范。笔者曾接触到这样一位单亲家长,他问笔者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了解后笔者得知他自己却是一个不讲整洁,东西的摆放没有固定地点的人。因此笔者建议他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先让自己有了一个良好的习惯,而这样的良好习惯同样也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了孩子。

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让家长认识到,家长自身的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1997]29号文件.

[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