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范文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09:53: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篇1

1建立区域性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平台的可行性

1.1档案信息化为建立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数据库的发展和应用,我国档案信息化也已从技术导向、内容导向阶段,步入一个以服务导向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了以基础设施配置和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规范安全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世纪初,以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增量电子文档归档管理、基础档案数据库为主要内容的档案信息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数字档案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呈现出档案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结构趋于优化、配置日益合理的总体发展态势,信息化为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1.2档案服务模式的转变为建立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有效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模式全球范围内悄然发生变化。我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持续发展和改善,尤其是近年来在服务民生方面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通过新技术应用和管理创新带来服务效率的提升,是档案服务能力提升的一条新途径。而充分运用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覆盖全国的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无疑是加快提升新形势下档案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档案服务质量和效率,带来档案服务模式的历史性重构,既是新形势下顺应信息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档案强国"宏伟目标的现实要求。《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实现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并且提出了"实施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工程项目,打造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为社会、民生服务的广泛,成为我国档案事业实现新跨越的一项基本发展战略。

1.3医疗信息服务业务的开展为建立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医院都不同程度的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人才、到场所、硬件、软件以及网络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有的经过实践初步得到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区域性信息档案共享平台有了物质基础。

2建立区域性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意义

2.1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焦点之一。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诊疗患者聊聊无几。分析原因,除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交通便利、医疗资源不均衡,更重要的是目前各级医院独立开展医疗信息化业务,没有实现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如果实行区域性大医院和小医院、基层医院的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即依据患者病情轻重给予合理分流,可以大大缓解大医院一号难求,人满为患、到处排队等问题。另外,实行大医院与小医院的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就实现了医学专家和患者、大医院和小医院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实现网上医疗、网上会诊、网上转诊、检查化验结果共享。患者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程专家的会诊,指导基层医院医生的治疗护理,建立重症、疑难症患者转诊绿色通道。在为患者减少旅途奔波、吃住、交通费用的同时,避免很重重复检查化验的费用,大大减轻居民的经济负担,缓解看病贵问题。

2.2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提高抢救患者生命速度和质量。急症患者很多因错过急诊抢救的黄金时间,而造成愈后效果差,甚至失去生命。通过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在患者转诊过程中大医院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史、药史、过敏史以及小医院救治情况,并有针对性提前做好救治前的各种准备,避免重症患者无法询问病情,病史不明确,患者和家属说不清楚而导致救治不力的情况,真正把握抢救的黄金时间。此外,小医院可通过网上共享的医疗档案随时向各大医院请教,大医院可及时给与救治方案指导,大大提高区域医院的医疗质量。而大医院疑难重症患者经救治好转后,通过网上的共享医疗档案信息直接转给小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使大医院有更多精力和床位收治疑难重症患者,提高区域大医院的救治水平。

2.3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控制和降低各级医院医疗服务成本。各级医院常用的药品、耗材、设备等采购都是由各医院自己购买,由于采购量少存在价高、送货不及时等问题,建立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后,各医院之间可以实行统一捆绑式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的办法,这样,既使产品质量和配送时间得到保证,同时,又控制盒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区域医院硬件实力,为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提供设备技术支持。

3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技术路线

医疗档案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一定区域范围内分散、异构系统中的档案信息资源完整收集、妥善管理、长久保存,将各类档案信息系统有效整合,通过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信息生成与网络共享系统,提供不同层次的利用和服务的档案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即在建立集中地区域性医疗档案信息中心(云平台),信息中心由计算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存储管理系统组成。区域内各类医院根据统一标准和规范,将各类医院自己的信息服务平台与信息中心通过网络相连接,进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如图)

区域性医疗档案信息云平台

计算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 存储管理系统

区域内医院 区域内医院 区域内医院

4建立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议

4.1建立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网络化城乡基层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上述目标既为建立医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指明了方向,也为政府实现目标提出了要求。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落实政府责任,由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区域内处于分散、异构系统中的医疗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管理、保存、服务,将各类档案信息系统有效整合,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信息生成与网络共享系统,提供不同层次的利用和服务的档案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4.2成立医疗信息资源服务中心。由政府批准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对整体架构、规范标准进行统筹设计和实施。区域内各级医院作为用户,可以按不同权限级别便捷地使用各种设施,包括档案数字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系统通过统一的规范标准、运行机制、运维管理、安全保护等来保障运行,以达到区域性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整合、合理保护与使用,满足各类医院多方位需求目标。

4.3建立健全统一规范标准和制度。由政府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规范区域内各个医院统一网络,统一接口,打破物理隔离限制,统一档案共享平台。另外,医疗卫生事业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目前存在的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必须制定和出台有关法规政策,统一管理模式,规范医疗行为,明确界定各医院、各个环节的责任,减少医院之间、医患之间矛盾,处理好医疗纠纷。

4.4加强人员培训和交流。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要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等,对医院院长、科室主任、大夫、护士以及重点岗位医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通过一系列专家讲座、实习、现场会诊、查房和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的实用能力。另外,要加大医务人员的交流和实习锻炼力度,让大医院、名医生到小医院、基层医院坐诊指导,让小医院、基层医院的医生到大医院实习锻炼,通过多种形式使区域性各医院医疗资源得到共享,提高整个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是医疗信息资源缺乏整合。一方面,医院与就医者存在医疗信息不对称,且医院基本上为独立运作,医疗信息分散,难以互通,求医群众和医护人员均无法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多家医院的医疗信息动态和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PACS等设备或系统都属于大型医疗设备,购置价格十分昂贵,并非所有医院都有能力承担;目前既存在着需求旺盛、但因为资金短缺不能引进的情况,又存在某些医院盲目引进、导致资源过度配置的情况,不能充分为广大患者服务。

通过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整合,可满足就医、治疗、科研、管理、提高五位一体的医疗服务的目标:

病人是信息资源整合的最终受益者。实现“整合”后,病人可以享受到更透明、便利、高效、便宜的医疗服务。病人可以提过网络共享平台,了解各医院包括医生、床位、单病种治疗价格等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病人可以享受预约、咨询等互动式服务;更全面地掌握自己的诊疗记录;甚至病人能够在A医院就医,同时享受到B医院的特色服务,形成“一站式”服务模式。

医护、医技等临床医疗业务人员是医疗信息资源整合的直接参与和受益者。诊疗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被共享;在诊疗中也可以即时参考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包括其它医院的相关诊疗记录,影像存储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放射信息系统(Radi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RIS)、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等系统中的相关数据等等,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准确的专业服务。

医学研究和教学人员也是医疗信息资源整合后的受益者。建立一个成熟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后,科研和教学人员可以在不影响在线临床医疗活动和不侵犯病人隐私的前提下,利用更为鲜活的临床信息资源,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不仅如此,进一步社会化的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还可以用于除临床医疗以外的相关研究领域,如药学研究、疾病控制等等。

管理部门在信息资源整合后加强并方便管理。管理部门可以更准确、及时掌握卫生资源的总体和个体状况;通过医疗信息资源整合增强管理的精准性,为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提供服务支撑;可以随时掌握管辖区域内医院床位、设备、专家等临床医疗资源;按照需要对特定病人的治疗细节的跟踪,以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进行持续的疾病预防控制;可以对各个领域进行精益化的管理和决策,实现精确的病种质量控制、对专业人员和医院实行统一的监督、考核等。

基于国际标准的医疗信息资源整合有利于跨区域甚至国际医疗合作。共享平台建设后,可以通过统一的标准实现国际的医疗合作;同时,社区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联入共享平台提高自身医疗能力,充分发挥共享的优势。

建设内容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可包括一中心、五库、八系统、X站。

一中心: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中心。

五库:病例数据库、医疗人才库、医疗资源库、医疗知识库和基础数据库。

八系统:共享门户系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医疗资源共享系统、人才资源共享系统、医疗图书文件资源共享系统、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共享系统、医疗设备共享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共享系统。

X站:远程及社区医疗站点。

五库建设内容为:

病例数据库:包括病人的个人信息、就诊信息等。

医疗人才库:包括各医院的专家、教授及医护人员信息。

医疗资源库:包括各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信息。

医疗知识库:包括各医院的教学科研图书、论文等信息;医院所拥有常见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手段、家庭药箱、家庭急救以及家庭病人护理等知识。

基础数据库:包括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信息在内的系统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

八系统建设内容为:

共享门户系统:

公共服务信息网:为不同一般用户提供访问共享平台中整合资源的统一入口。

资源管理系统:为卫生监管部门的不同功能级别的用户提供资源维护、管理、决策分析的平台。

信息交换平台:信息交换平台提供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与各医疗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入口。信息交换平台能够整合的资源包括:医院管理系统整合、临床医疗信息资源整合和影像、检验检查等医技信息资源整合。

论坛系统:建设面对社会公众和医疗相关人员的论坛,丰富公众和专业人员的互动。

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对医院管理系统,包括对门诊系统,住院系统,设备管理,医务人员等系统的信息共享。

医疗资源共享系统:临床资源共享包括医嘱系统,门诊医生,住院护理系统等在内的信息共享。

人才资源共享系统:将医院研究人员、医护人员、专家资源进行共享。

医疗图书文件资源共享系统:对各医院、直属医学高校图书、论文资源系统进行共享。

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共享系统:对医技类信息系统是指影像存储通讯系统、放射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等医疗检验影像系统进行共享。

医疗设备共享系统:对各医院自身拥有的贵重医疗设备进行共享。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共享系统:对各医院检测的不良反应检测结果共享。

X站建设内容为:

国际合作站点:建立国际合作站点,提供接口从8大共享系统中抽取经过授权的信息资源,同时提供接口以接收来自国际医疗单位的资源。

国内跨省市医疗合作站点:建立国内范围内跨越省市边界的医疗合作、资源共享平台。

社区医疗系统:对社区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社区医疗信息系统。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规划

系统架构规划:基于国际标准的HL7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可使医疗资源共享平台中的资源与各医疗单位现有应用进行无缝的数据交换,保持两者数据间的同步。共享平台中普通用户通过公众服务网,访问共享平台中的资源。而卫生监管单位用户通过共享资料管理系统,访问系统资源进行决策支持,监管调度和应急指挥。同时集成总线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与系统,包括医疗保障系统,卫生防疫系统等的接口。

阶段性目标:可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建设和完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议可分为三步来实施:

建立区域内直属各医院和机构的信息交换平台:整合各医院的信息系统,将各医院自身的HIS系统集成到共享平台,使其能访问到共享数据库,实现跨医院资源共享。

辐射共享系统到社区医疗机构:为区域卫生局提供的对共享资源进行管理的系统。可实现对区域内医院进行统一监管,统一调度,并能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供决策支持。

完成X站点建设并实现面对社会公众的全部共享系统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实施模式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可采用服务外包的模式实施,服务外包商作为总集成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实施细节规划。服务外部厂商需提供平台的运维管理服务,包括对机房管理、服务器管理、存储系统管理、数据安全设备管理,各种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应用系统软件,所有系统上线的测试服务等,作为业主,可直接使用共享平台的各种应用,并监控和管理服务外部厂商公司的运维情况。

篇3

各级医疗机构普遍没有图书馆(室)和电子数据库等,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设有图书馆(室),但是缺少专业文献资源,而且更新缓慢,信息陈旧,且没有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其提供的医学信息资源远不能满足本单位医务人员更新知识的需求。这严重制约了本地区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另外,赣南地区几所条件相对较好的医疗机构,在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各建各的,没有形成共享,重复建设,导致本就稀缺的资源浪费。综上所述,建设赣南医学信息服务中心,并利用这个平台实现本地区医学信息资源共享是很有必要的。

二、赣南医学院图书馆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赣南医学院图书馆作为本地医学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其在医学文献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是本地区其他信息服务机构所无法比拟的。赣南医学院图书馆藏有大量的医学专业文献信息资源,有高素质的文献信息服务人员,有先进的管理设备和服务技术,有丰富的信息素养教学实践经验,利用这些优势能为本地基层医务工作者及时有效地获取医学信息提供极大的便利。1.丰富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目前,赣南医学院图书馆所藏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各种纸质文献资料,共有图书70余万册,期刊980余种,报刊数十种,此类资源比较全面、系统,种类较为丰富;(2)大量的电子资源,含220余万册电子图书、3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等,这类资源不仅丰富,而且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3)与其他兄弟院校建立的数字图书馆联盟,这种基于资源共享而建立的馆际联盟,大大丰富了赣南医学院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2.专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管理人才赣南医学院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赣南医学院图书馆在长期的服务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文献信息服务、管理人才。人员涵盖图书情报、医学、英语、中文、计算机等各学科专业范围,知识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多层次多学科的图书情报队伍。他们中既有文献开发、情报加工及咨询服务方面的专家,也不乏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方面的人才,他们能熟练地查找医学文献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并能根据需要开发特色数据库资源。3.先进的管理设备和多样化的服务赣南医学院图书馆既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又是学校信息网络化建设的枢纽。目前,赣南医学院图书馆拥有金盘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信息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在服务方面,赣南医学院已形成以纸质、电子、网络等多型式并存的结构服务体系,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科技查新、信息检索等多样化服务方式。

三、构建赣南医学信息服务中心的相关举措

篇4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的社会管理条件下,根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研究并运用新的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及方法进行改进、改造,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达到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过程。总体来看,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创新社会管理理念

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基础。要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就必须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社会管理理念,推进社会管理理念的现代化。具体地说,就是要把维护公共利益作为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把政府和社会纳入到同一价值体系中,并发展为一种集体行动意识,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完成协同治理的社会发展目标。

(二)创新社会管理法制

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法律制度。应当不断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社会规则,明确各方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责任、权利、义务的边界。从政府来说,主要包括各个层面管理上的总体制度的设计和改革。从公民来说,需要以制度化方式确立利益表达的有效渠道。

(三)创新社会管理手段

社会管理手段上的创新,面临着制度推行、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组织变革等难题,都将产生“执行”上的障碍和瓶颈,而问题的核心却不仅仅是管理思想的本身,更多的是如何落实执行管理思想的问题。这些工作单纯靠人、靠思想都是很难实现的,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有效解决信息难以互通、责任难以落实、统计难以进行、制度难以维系、执行难以保障等等社会管理问题。

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等民生领域有广阔空间,以信息资源的应用推动民生服务高效方便,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首先,在服务领域方面,除社会和经济领域以外,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劳动就业、法律等领域都能够应用电子公共服务。不断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公共服务各领域的应用范围,可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办理”。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全方位融合的基础上,能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使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进社区、到家庭、惠民生。其次,在服务方式的方面,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创新了政民之间信息交互方式,达成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时性和信息采集、处理的电子化等。

(二)提高行政效能

社会治理的效率理念要求政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首先,在政府办事效率上,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能够优化和扩展政府部门的业务管理模式和工作服务方式,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快速传输信息,可以通过无纸远程办公方式,提高政府对公众需求的反馈速度。其次,在政府治理成本上,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大大降低了政府治理的成本。一方面为政府管理减少冗余环节,降低人力、资金、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政府对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了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促进了政府的有效运作。

(三)实现“善治”目标

当代社会治理的一个首要方向和目标,就是把社会、政府、企业、公众视作平等契约主体,使用信息技术达成各方的交流与互动。第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条件。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各类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不仅可以公开,公民还可以进行实时信息反馈。第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有助于推进社会治理民主化。政府拥有大量信息资源,并且有权调配、调节、引导信息资源,因此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消除公共管理中信息的不对称性,推进社会治理民主化。

三、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我国政府已经完成了海量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庞大的设备投入急需转化为实际应用效果。笔者认为,构建我国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应该是一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既要能适应国情,符合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普遍适用,并能灵活变动。因此,我们提出了目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模式

(一)信息公开政府的信息公开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政府的各类文件、数据、资料都将通过这一渠道进行公开,这也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主要的渠道。

(二)增值业务开发简单来说,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就是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一是对内部的增值服务。集成和利用政府内部信息资源,为政府部门和首脑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二是对外部的增值服务。通过委托、采购的方式方法进行政务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应用。

(三)公共数据库公共数据库主要是是利用新型网络技术,通过需求分析和建模后,或是对政府基础数据库进行整合、加工,或是根据政府业务部门的需要归集特定用户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分析,有系统、有组织地把这些具有全局性影响的数据存储在在数据库进行来统一管理和维护。针对社会管理中的差异性需求,可以建设卫生、教育、金融、信用等公共数据中心。

篇5

【关键词】医学院校;数字化校园;物联网

1 医学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目前我区的医学教育信息化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使用效率、应用效果及投资效益与人们的预期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医学信息化初级阶段,学校以及相关医院非常注重硬件的投入和建设,很少注意到医学资源的建设信息化进程中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而且资源分散,难以共享,加上分散孤立的现代远程教育点、校园网、局域网以及各自为阵的多媒体资源等,形成一个个“资源孤岛”、“信息孤岛”,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如何消除孤岛现象,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开发,节省人力、财力,是需要解决的课题。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中西部,并提出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宁夏医科大学拥有10所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90余实习医院和实践教学基地,如何将优质的医学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一直是宁夏医科大学的努力方向。近年来,宁夏医科大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着力加强教育资源与教学平台建设,构建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网络体系。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理念核心是提供应用与服务,平台以服务总线为核心的服务支撑方式,共同构成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内容。

宁夏医科大学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利用虚拟存储技术建构智能化教学,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伴随着校园网硬件建设的同时,网络资源建设及应用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软硬件同步发展的需求。

目前由于社会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的提高,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明显增加,参加各类在职教育的各级医护人员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往往无法抽出一个有规律的时间参加系统的学习,远程医学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无疑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和环境。但由于医学教育课程信息量大,对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要求高,实验教学及实习的内容较多等特点,使医学远程医学教育与其他学科远程医学教育有所不同。远程医学教育可满足学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

2 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校园设计实现

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校园按“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广泛共享、深化服务”的原则,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医学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战略重组,构建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校园,以服务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服务社会,作为全区卫生系统教学、科研、临床的信息资源支撑,满足医疗人员对相关文献阅读查询及其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宁夏医科大学医学教育资源及网络设备为基础,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软硬件平台建设为重点,充实医学数字资源库,搭建 共享平台,整合异构数字资源,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检索系统和互动数字参考咨询平台,全面提升宁夏医科大学及教学医院信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目标是搭建一个资源丰富、结构合理、资源共享、技术手段先进、服务优质快捷的医学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宁夏医科大学及各教学医院的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医学信息资源,改变教学医院资源匮乏的现状,消除宁夏医科大学与各教学医院间获取信息资源的不平等现象,促进宁夏医科大学与各教学医院教学科研医疗水平的提高。

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课程平台将实现以下目标:

1)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于提高优势医疗资源的服务范围、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整体配置水平、促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及优化区域内整体医疗资源服务质量和水平使用将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只有及时掌握最新的医学理论医学技术管理经验,才能提高医疗科研水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医学人才。

2)该平台从综合文献检索、个人信息服务和互动参考咨询三方面入手,以整合异构资源,建立统一检索系统为基础,以个人数字图书馆和互动数字参考咨询平台建设为方向,开展网络资源导航、数字资源统一检索、信息推送、课题查新、课题跟踪、联合参考咨询等服务项目,为学校及教学医院师生提供一站式的文献资源和服务。

3)远程医学教育功能:通过与各大医疗及教学机构医学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远程医学学历教育、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全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培训、重点专科建设等项医学培训服务。为各类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权威的医学继续教育精品内容。

宁夏医科大学数字化校园在建设过程中,以基础平台的搭建、资源信息标准的统一为建设核心,应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项目实施。第一阶段建设医学资源门户平台,实现医学数字资源信息标准统一,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第二阶段利用该平台对资源整合、采集、建立媒体库;第三阶段利用该平台优化扩展,实现远程教育和远程临床培训,支持实时交互和课件点播两种培训模式。支持课件点播服务,具备新增、删除、上传、查询等课件管理功能。

3 数字化校园设计功能实现

平台架构设计合理,考虑对于未来的发展,设计充分考虑今后扩展的要求。包括与其它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系统的扩容能力等,在满足现有资源系统互联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的适应未来信息系统增长的需要。在平台软设计与建设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安全,管理安全等。我校网络基础建设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有线、无线等方式建成一个高稳定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覆盖校园内每个角落。我校在2011-2013年数字化校园系统应用的建设中,已经建立了共享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服务平台,规范了学校的各类信息标准,实现单一数据源管理和授权访问,保证全校数据的一致性、实时性、有效性。

篇6

【关键词】医学信息;资源网络;共享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25-01

随着世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信息技术的交流已经成为了必然性发展趋势[1]。因此建立起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和共建主要是将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部门按照用户需求将雪藏的医学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实现对医学的共同开发和使用活动。下面本文就构建起医学信息资源网络的基本趋势、共享的因素和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1医学信息资源网共建前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采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对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势在必行[2]。同时加之公众对于医学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且还急需要对医学信息资源进行全面、完整、广泛的整合。医学信息资源是一种公众性的知识,而其发展却是永无止境,那么针对医学信息资源则要进行共享,以求解决当前存在的医学科学研究局限性,不断为医学的发展提供条件。目前很多的医学信息资源被雪藏,而雪藏信息资源自会限制其发展,不能够发挥其作用,那么则显得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损失,因此加强医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异常重要。这也是近年来,解决将医学的文献资源逐渐进行共享,解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矛盾,从而发挥出更多医学信息资源的作用。

2 构建医学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机制影响因素

2.1 网络环境

由于当前internet网络的发展以及国内信息网站的公开,为医学信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为构建起共享医学信息资源网络提供有利的条件[3]。Internet网络通过TCP/IP协议进行数据交换,这就解决了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信息的交流。PC机器通过计算机网络协议建立起相应的通信通道,然后通过这个通道进行数据交换,形成了大规模的互联网络交换,那么就可以将医学信息资源进行网络共享,从而解决以前的网络共享难题。

2.2 管理机制

医学信息资源的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对整个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等,因为管理将决定着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其管理的效果直接会影响到医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活力,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个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制度、特色等。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拓出一套非常崭新的管理观念,并且还具有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可以彻底的解决目前医学信息资源管理现状,所以需要构建起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同时需要对其管理机制进行革新。

2.3 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影响医学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而且它直接会制约着整个系统的发展,因此为网络环境下管理医学信息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素质。不仅需要对医院信息资源网络中的知识进行分辨,而且还要对收藏的资源进行开发,尤其是要做到去伪留真。而从事医学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大多是非医学的人员,其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有限,因此这是对整个医学信息网络资源共建和共享建设的重大考验。

3 网络环境下共建和共享医学信息资源措施

3.1 构建完善法律体系

构建起完备的法律体系可以为医学信息共建和共享建设提供法律保护,同时还能够对其建设过程中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由于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一个协作的过程,在不同行业之间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利益,需要构建起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整个行为进行规范,从而起到对双方的利益规范,解决权益受侵害的问题[4]。

3.2 健全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保障措施

建立起规范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的资源管理职能,将医学信息、医学布局、医学信息建设以及共享进行整体规划,开展全国统一管理,地区各个医学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完成对医学信息资源网络统一协调,同时构建起的制度可以实现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

3.3 推进网络建设促使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

加强医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则需要对各级医院的信息进行统一建设,建设过程中要对软件和硬件环境进行统一;然后构建起医学信息资源数据库;接着将建立起公共查询系统,方便各个医院对于医学信息资源的查询;最后则是要建立起规范的电子交换目录,将注册、登陆、查询、催缺、预定等置入系统之中,从而实现对整个医学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统一协调管理。

3.4 普及新技术

为了实现对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在整个网络体系中构建起实体信息和虚拟信息配套处理,可以实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同时段进行数据查询和咨询。因此在构建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新型技术,实现数据存储、交流等功能,并且还要对其不断进行优化。

4 小结

医学信息资源是一种公众的资源,但是其发展需要进行不断地传输,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不断的交流和研究,根据目前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构建起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是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共享网络将医学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不仅可以实现技术交流,还能实现对技术知识的总结和收藏,切实落实医学信息资源构建的的措施,不断完善构建网络制度和法律体系,为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还能够对信息资源共享提供统一管理和规范。本文就主要的影响医学信息资源网络的共建和共享因素进行研究,同时还对其前景发展进行展望,并且为医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敬云. 共建共享公共卫生医学信息资源的思路和方法[J]. 新疆医学,2012,07:175-177.

[2]于亚军. 试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J]. 黑龙江史志,2010,03:64-65.

篇7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病案资料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单纯的量化数据、单病种、单系统转变为回顾性统计数据、多病种、多系统的综合要求;由过去单纯为复查病人疾病、临床病种统计、医院科研调查转变为医疗质量指标分析、设备资源评价、医院效益监控、新药物及尖端科技论证;由单纯为满足医院及相关科室的需要服务转变为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服务。从目前的病案管理现状来看,不管是科研课题的资料统计,还是临床经验的总结,以及新技术、新药物的鉴定等,都是由需要病案资料的临床科研人员提出申请,由病案管理人员抽调病案,这既无法使病案管理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管理,同时也使病案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病案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必须扩大信息的提供,实施科间、院间和院外协作服务,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这对促进医院病案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病案的最大价值是实现有效的资源利用

        由于传统的病案管理服务只限于医院内部利用,只求保管病案,不求病案信息开发和利用,“重藏轻用”的思想严重,被动式服务,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和提供多种服务功能的能力。如今病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更新传统的病案管理理念和原则,使原来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作业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变,提高创新服务的意识和观念。从以往的“保管型”向“开发利用型”转变,而病案管理人员也要顺应这种转变。近年来,我院病案管理工作的环境有所改善,尤其是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为病案管理与服务带来强大的技术支持。近年来,病案信息采集实现快速、准确,病案信息量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应加强病案信息资源管理,有效快捷的利用病案信息资源,是病案管理人员面临新时期的工作要求,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让封存的病案活跃,实现病案信息资源最佳利用效果,为医学事业、社会科学发展服务,显示病案信息的真正价值。

        2拓展了病案信息服务功能

        当前病案信息服务对象发生了变化,过去只为医护人员服务,主要用于了解既往病情,进行科研、撰写论文及教学。而现在服务对象已延伸至社保商保、公安局、检察院、司法领域、办理出国或继承财产等,病案室已成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之一。每天必须面对各类不同需求的人员,做好接待、审查、调阅、复印、归档等工作。目前,复印病案的服务工作已占到病案室日常工作的1/3。

因此对于提取医院数据库资料的相关机构或部门,在征得医院领导同意的前提下,必须告知“保护患者隐私权”后,方可进行有关服务。

        3实现了病案信息资源共享

        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病案管理转向病案信息管理,由单纯为医疗、科研和教学服务,拓展为卫生经济、考核、决策、管理以及司法诉讼、出生证明、财产纠纷等方面形成资源平台,特别是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把病案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实现各部门对病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如:我院开设的“远程医疗会诊”,通过网络,聘请全国各大医院的专家会诊,并能快捷、方便地为病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病人赢得时间,得到及时的救治,挽救病人的生命。

        4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篇8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存在的问题,建设性提出了建立区域性放射性诊断中心实现影像信息资源区域共享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影像 区域共享 社区

国务院在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提出把医疗资源共享和协同医疗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区级医院联动区域下级医院的模式,实现影像信息资源区域共享和一体化管理,集中诊断和审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检查报告,既是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区域化的重要表现,也是提高乡镇卫生院放射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放射检查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服务中心放射科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且参差不齐。医师的学历相对集中在大中专层次,硕博等高学历人才少;其次,社区放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压力较轻,接受继续教育机会较少。一方面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实力较弱,继续教育的经费有限,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放射专业技术人员基础较差,接受先进技术较为困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状况也决定了其所学难以致用;最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的管理相对落后,对病人资料管理还停留于纸张书写,报告诊断修改率及误漏诊率较高 [1]。

二、 建立区域性影像诊断中心初探

为提高区域放射检查的质量和效率,区域内的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尝试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软件(如通信系统(PACS)技术)建立区域化放射诊断中心作为统一的平台来实现影像信息资源的共享。

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R或DR系统等数字化成像设备,完成对放射检查影像资料的数字化改造。另外,要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建立卫生信息网络(简OA网)实现数据的传输。

其次,从软件应用的角度来说,区域性影像诊断中心需要成熟软件公司的技术支持,实现影像中心与各入网社区服务中心的影像存储。软件设计对各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编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凭密码进入网站系统登录和进行检查报告的书写和在线交流。另外,图像数据在各入网医疗机构和中心数据库双重备份,以方便数据的调阅,同时保证确保影像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再者,就其经营方式来看,区域性影像诊断中心根据各社区服务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完成诊断报告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绩效的评价和奖金的发放。

最后,就管理方面而言,为了便于工作和检索,所有联网医疗机构放射拍片检查者都要拥有统一编号和当地医疗机构的各自编号,病人检查申请采用电子申请单或申请单扫描或申请单摄像录入PACS系统内,各入网医院放射检查统一、规范,审核医生监管图像质量,所有拍片检查可以异地书写并对诊断报告的质量二次把关,由授权医生审核签发后电脑打印(值班时急诊临时报告除外,并按规定换发正式报告)。报告审核医生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经诊断中心考核及卫生局备案授权,并实行动态管理,诊断中心根据工作质量考核可以续聘或解聘[2]。

三、 影像资源区域共享,建立区域性影像中心的优势

首先,通过共享应用软件,利于提高放射质量。区域性影像中心所采用的PACS/RIS系统具有强大的数字处理功能,使用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另外,医师对放射拍片检查报告复核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报告诊断修改率及误漏诊率;可以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科的医师习惯对图像进行处理, 体现新医学模式下的人性化[3]。

其次,发挥区域人力资源资源共享的优势。区域性影像诊断中心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射诊断人员相对较少的弊端,实现了对职业医师和放射诊断医师的双重要求,既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也有利于实现管理的专业化。

再者,有利于提高放射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区域性影像中心为放射诊断医生提供了工作和培训的双重平台,增加了放射技术人员的学习机会和工作压力,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完成区域内联网的其他医疗机构检查报告的同时,提高了其专业水平。

此外,利于提高社区病人服务水平。区域性影像中心通过医疗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可以为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医学影像的存储、传输、检索、显示、图像处理、诊断报告生成等综合信息服务,可以实现医学影像的互传、互诊,不但为患者节省了再次拍片的费用,同时也满足群众就医方便、负担减轻、质量提升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最后,利于实现区域影像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效益。一方面,区域性影像中心保证图像规格的统一;另一方面,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优化了区域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结论:

本文提供了针对社区服务中心的实现影像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案。通过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的网络环境来实现共享医疗资源和信息,建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放射科作为上级医院放射科的延伸,提高当前病人影像诊断质量和就诊效率,必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运行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孙蕴,李英亭,要文娟,等.PACS在清华大学社区医院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2):73-75

篇9

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段润保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合作协议的出台旨在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信息化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三个重要文件,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来更有效、更科学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落地。他说:“从北京经信委发起相关倡议到合作协议的最终签订,三地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了多次研讨和磋商,充分了解和考虑各地实际和需求,最终形成一个框架性协议,因此具有非常强指导性。”

根据合作协议,三地共建合作的内容涵盖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协调发展、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信息数据共享和利用、支撑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支撑区域服务管理协同、加强信息消费环境保障协作、加强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协作、加强冬奥信息服务保障协作等方面。其中,作为首先推进的合作内容,京津冀三地有关管理部门和企业机构还签署了4个细项合作协议。一是工业云共建合作协议,推进建设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工业云,发展互联网协同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协议,促进政务数据共享和开发,为信息系统业务协同奠定基础;三是电子证书结果共享和互认协议;四是北斗导航应用服务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北斗卫星区域示范应用,推动北斗导航产业发展。

对于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工作以及面临的困难,段润保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更何况我们已经迈入信息社会的门槛。三地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我们河北是短板,这一点必须承认。所以需要通过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建设来提高河北省的信息化水平,这样有助于河北省更好的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京津冀信息化协同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的,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只是手段,其推进的难点和挑战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所遇到的难点与挑战,困难的克服需要三地政府的胸怀与担当。在信息化层面,三地是这样考虑的:基于服务国家战略决策和老百姓具体需求这一原则,从三地共同关注的环境、交通和医疗等领域切入,形成示范后逐渐辐射到其他领域,最终真正形成全面协同效应。”

根据记者从三地经信委获得的最新材料,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建设当前工作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

建立统一的人口、空间地理、法人、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整合京津冀数据为政府决策、社会服务提供数据资源支撑。促进京津冀政府审批及政府公共服务一体化,整合京津冀在线审批及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信息系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数据共享,统筹京津冀各行政机关可供共享的信息和共享需求,组织编制《京津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标明可供共享的信息名称、数据格式、提供方式、共享条件、提供单位和更新时限等,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评估机制;建立政务信息共享协商机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统筹建设机制;建立信息安全保密协议机制;制定完善政务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和配套措施。做好公共服务云平台启动工作。建设一批京津冀联动的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监控、气象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汇总京津冀三地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和集约化建设要求,整合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项目。项目按照“云计算”模式设计,通过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减少财政投入,满足三地党政机关现有服务器及信息系统的迁入,并预留出未来的发展空间。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范要求,建立京津冀统一的云灾备中心,集中提供规范、专业化灾备服务,各地党政机关分等级、按需申请灾备资源,不再单独新建容灾备份系统。

加强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积极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加快推进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将大量聚集在中心城市的优秀教育资源,包括专业化教学设备、图书资源、电子信息资源、选修课程资源、师资力量等等,通过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手段,应用到其他地区,为区域内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与学习资源,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在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京津冀教育紧密结合,逐步缩小乃至消除三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别,加快推进京津冀教育融为一体共同并协调发展。

篇10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活动为载体,统筹城乡档案事业发展,大力加强资源体系建设、利用平台建设、发展环境建设,科学构建覆盖城乡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利用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农民查阅档案信息一般不出村的目标。

创新内容

1 夯实基础,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共享的资源体系

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室是基础,档案资源是保障。全市所有涉农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机关、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加强了档案室建设,实现了村村建档,达到了有档案室、有陈列室、有档案装具、有档案、有制度、有人管、有电脑查询系统的“七有”目标;乡镇档案管理全部达到省级目标。一是建立农村改革档案。内容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林权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合村并组等内容。二是建立农业科技档案。内容涉及波尔羊繁育、农业综合开发、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人畜饮水、果树苗木繁育、退耕还林、天保林、水产养殖、柑桔营销、茶叶种植、国土资源保护、生态农业等项目。三是建立新农村建设专门档案。内容涉及农民信贷、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村级财务、科技示范户、文化中心户、农村经营大户、文明创建、扶贫救灾、合作医疗:民情档案、党员档案和村民档案。四是建立农村特色档案。相继建立了名产名品档案、专业大户及名人档案。五是建立社保民生档案。先后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环保、移民安置等档案资源体系。

2 强化功能,科学构建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共享的利用平台

依托中国宜都政府门户网、宜都档案信息网和党员远程教育网构建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利用平台,通过市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实现市、乡、村三级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全市所有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规模企业在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实现了发文、收文、存档、借阅流程化管理,为农民共享档案信息提供了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

一是市档案馆政府信息查阅大厅提供“超市”服务。通过馆藏档案、现行文件和电子文件中心提供的档案信息供老百姓免费查阅。二是依托“三网”提供网上在线查询服务。市乡政府、各部门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和馆藏开放档案目录通过数字化处理后在“三农档案”、“惠民政策”、“业务指导”等专题栏目,农民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享受快捷方便的涉农档案信息服务。三是基层综合档案室就近提供便民服务。各乡镇、市直涉农部门、乡镇站所、行政村、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充分利用自身的综合档案室,通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电脑查询系统及时各种惠农政策、信息,开放惠农档案,方便农民查阅,实现了农民查阅利用档案一般不出村的目标。

5 高度重视,合力营造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共享的发展环境

一是领导重视。宜都市委、市政府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在陆城太保湖、枝城九道河村亲自办点,示范推进,推动了共享工作向纵深开展。二是部门配合。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各司其职。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市直组织、农业、林业、水利、劳动、民政、财政、教育、卫生、交通、城建、房产等部门积极与档案部门配合,着力打造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营造服务环境,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了强大合力。三是加大投入。全市整合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扶持资金、档案工作专项经费、企业档案扶持资金、部门项目档案资金、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经费等多种资金来源,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为所辖村及社区统一配备电脑及档案设施设备。全市市、乡、村三级累计投入档案建设经费800万元。四是加强指导。市档案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乡村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手把手培训,不断提升村乡两级档案信息化服务水平;通过“中国宜都”政府门户网和“宜都档案信息网”开辟的“业务指导”专题栏目实行网上业务指导,实现了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和利用信息化。

效果及影响

篇11

【关键词】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大幅度提升。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建设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的有效手段,能够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缓解国内相对紧张的医疗卫生状况。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设计与建设将居民的健康管理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通过建设完善的区域卫生医疗规划项目,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实现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区域性共享,提高卫生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信息化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无线通信技术的完善,给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具体来说,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将一定区域内的相关卫生医疗信息和数据进行共享,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完善、高质量的服务。

一、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卫生医疗平台设计和建设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卫生医疗环境的需求。信息化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有限的卫生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我国国内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已经开始了信息化改造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试验,将公共卫生服务系统、数字化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卫生决策信息系统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共同完善区域卫生医疗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化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建立之后,可以为医生提供患者过去的病诊记录,居民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预约专家、自我保健管理等。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医疗科研部门也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调用分析,为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二、完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设计与建设的策略

1、加强对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信息化在提高区域卫生医疗平台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以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要正确认识信息化在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中的战略位置。信息化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设计与建设还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能够协调整个体系中相关者的利益。具体来说,完善区域卫生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需要从最基本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入手,对区域覆盖下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进行信息化设计与建设理念普及。借助于数字化的操作与信息整理软件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综合信息查询平台,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2、完善卫生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卫生医疗资源的共享是完善信息化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基础和前提,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缓解现阶段我国出现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机构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将卫生医疗信息和数据共享到区域平台之中,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可以按照各自的操作需求进行查阅和下载。具体来说,通过对一定区域内部各个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经过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整合,逐步实现区域卫生医疗信息的互通。政府部门也可以对各个医疗服务机构的运行状况进行适时的监控。另外一方面来来说,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需要政府医疗卫生管理保障部门以及各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大力配合。

总体来说,区域卫生医疗平台的信息化设计与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各级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通力配合,更需要广大人民的支持与自觉维护。

参考文献

[1]罗爱静.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1(32)

篇12

智慧城市的顶层架构设计着眼于整体的城市规划、布局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整体框架建设。从整体上对城市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完整性的规划,能够前瞻性地确定可实施的整体战略目标,可进行统筹对管理和整体运营设计考虑,能够实现整体的最佳效果,提高投入产出比。

大唐电信“智慧城市”顶层架构设计解决方案将通过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与公众服务与体验中心的组合,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城市建设手段,加强政府机关、企业以及公众间的信息交互与协同,从而整体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便民服务,树立新形象,打造城市新品牌。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社会成本的浪费,打造城市级运营环境的良性循环。

年度“智慧城市”奖IBM智慧城市——“慧典先锋计划”

IBM软件集团基于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这三大优势,针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切实建设需求,推出了全新的“慧典先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整合全球可复用的最佳实践模型,以及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信息化水平的IBM智能运营中心、智能交通、智能水管理、和谐城市、应急等解决方案,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最佳的智慧城市软件和服务支持,全面促进全国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真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运营效率。IBM软件集团将针对当下与即将实施的智慧城市发展工程,注入五大智慧源动力,全面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年度“智慧城市”奖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遵循“总体规划,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资源共享智慧应用为主线,构建区域发展总体框架,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应用系统建设,通过应用系统建设促进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

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从“智慧城市”全局出发,以地理空间为框架,整合城市的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自然资源、市政设施、税务工商、人口、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以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为基础,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网络服务一体化;以资源共享、网络互通为基础,全面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全过程的一体化,实现城市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打造透明、安全、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达到业务大协同的目标。

年度“智慧物联网”奖大唐电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炭综合自动化系统

大唐电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利用工业以太网形式在煤矿构建具有环网冗余技术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模式,根据我国煤矿井下采煤实际情况,选用1000Mbps工业以太网构建煤矿井下自动化控制网络平台,并采用环网冗余技术,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其次,井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安全监测与生产监测两系统的合二为一,实现了生产方面各类重要设备运行状况的自动实时监测。

再次,通过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实现各系统的互连,保证了原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最后,以信息集成平台为核心,基于分布式实时数据库、OPC技术、工控组态技术,自主开发了组态软件,实现了各子系统的无缝集成和安全生产实时数据的web浏览。

目前,西安大唐电信公司的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已应用于多个项目:包括宝钢南京梅山铁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煤西川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神华宁煤汝箕沟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山东古城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

年度“智慧医疗”奖戴尔医院集成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医疗机构更好的应对挑战,戴尔遵照中国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结合在国内外医疗行业的深入实践与技术能力,提出了医疗信息领域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戴尔医院集成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能够对医疗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管和优化,能够以病人为中心整合与利用信息资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设医院数据中心,以临床路径和知识库为基础支持临床决策,以医疗与人财物运营为内容支持管理决策,以信息交换与共享为支撑协同区域医疗,全面支持医院管理和业务提升。

篇13

【关键词】云计算 卫生职业教育 资源共享 应用分析

自我国2008年引进云计算,云计算就受到国内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已成为新兴研究领域,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新一代IT产业研发的领域之后,引起了社会界的广泛关注。云计算凭借着其虚拟化、通用性、超大规模、可扩展性等特点,可以突破当前教育资源共享的局限性,给卫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提供新途径。

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一种能通过网络以便利的、按需付费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所有资源选自共享、可配置的大型资源数据库,以无人管理和省时省力的方式获取,在网络应用中云计算具有超强的计算功能,在普通用户使用过程中能为其提供10万亿次每秒的运算速度,可以使用户便利地完成各项业务需要。相比传统服务模式,云计算是按需收费,为用户提供可用便捷的网络资源访问,并且其需要的管理工作少,无需与服务供应商交互。

云计算为最终使用者提供一种服务,而这种服务是通过共享实现的,云计算系统框架由云用户、管理系统、服务目录、部署工具、资源监控统计和服务器集群组成。不同的用户通过云用户端从资源列表中找到所需服务,通过管理系统调度需要的信息资源,通过部署工具请求、配置Web应用,资源监控按照监控和计量云系统资源使用状况做出反映,完成配置,将用户所需资源分配给用户。

2 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云计算的应用

当下的卫生医疗行业发展迅速,有着丰富的临床数据、居民健康档案以及案例资源,卫生职业院校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但是卫生职业院校受资金和规模限制,很难购买专业化应用软件。所以将云计算引用到卫生行业机构和卫生职业院校的现有服务器,利用云计算的建设公共教学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库,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油画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

2.1 共享框架模型

云计算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伸缩性资源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资源需求,根据云计算体系结构,再根据卫生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建设适合卫生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共享框架模型。这个共享框架模型主要包括应用层、管理层、虚拟化层、物理 资源层,利用统一的管理中心为四个层次提供安全管理和活动监控。开发者只需要将应用程序部署在云平台上,就可以共享云服务,不用关注系统地步资源的管理问题,不仅有效的整合教育资源,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2.1.1 资源层

资源层是支撑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平台的基础,主要是由物理资源层和虚拟资源层组成。物理资源层主要作用是整合卫生职业院校及医疗行业机构现有的服务器群,将已有的实验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计算机资源和数据资源采用虚拟技术加以整合,对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云计算服务。用户可以使用资源层的各类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和各类数字换学习应用软件,解决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信息化问题。

2.1.2 管理层

管理层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确保每个用户使用资源能够高效、安全的运行,是资源得以共享的核心。管理层需要做的是将云计算资源实体注册成资源服务,然后根据应用层不同的资源请求,提供资源,协助用户检索可用的资源服务,同时,在用户检索资源时,管理层还要自觉进行资源匹配和调度,将用户所需的、适合用户选择的资源提供给各个用户。

2.1.3 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两个,一个是资源共享应用层,另一个是应用接口层。用户不但可以使用应用层的各种资源和服务,还可以利用中间件系统开发用户的个人空间,将自己的教学资料、课件等文件放置在个人空间中,在个人空中与他人共享。

2.1.4 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即是统一管理中心,贯穿于整个体系架构,最为常见的用户管理,包括帐号管理、用户环境配置、用户交互管理和使用计费;还有必不可少的安全管理,这在云计算中应用很重要,包括身份认证、安全审计等,剩下就是监控管理,主要是对资源应用状态的适时监控。

3 服务对象

教育共享资源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学习者以及其他机构。其中,云计算对卫生职业院校的师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有利于各个教育工作者的相互交流,从而达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的目的,对推进卫生职业教育与卫生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云资源实施开放性直播课堂,促进远程教育发展。对学习者来说,通过云服务平台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程度不同,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利用互联网进入云资源平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都可以随处学习,还能与教师实时互动。有力的促进卫生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区域内各类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发展。

4 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在目前已投入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为了为更多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建提供了更为便捷服务方式,将云计算融合应用。云计算它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商业模式,它以低成本为超级计算提供服务。云计算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一个新的契机。云计算在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可以改变数字化学习资源标准,实现教育教学资源自成体系,从而促进区域内各类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是实现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的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1]安海涛.云计算技术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06).

[2]童亚琴.云计算在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3(10).

作者简介

薛继成(1978-),江苏省淮安市人。研究生学历。现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计算机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篇14

【关键词】 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必然性

在网络环境下,人类传递信息、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图书馆是社会的产物,进入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全面普及,图书馆逐步从传统纸质模式向数字模式转变,成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图书馆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字图书馆,就是以数据存储检索文献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因特网上的图书馆,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不受区域时空限制、共建共享的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网络系统。数字图书馆具有信息查阅检索方便、远程迅速传递信息和同一信息可多人同时使用等突出优势。我国于1998年将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列入“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开通了几百家数字图书馆,影响比较大的包括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等。

一、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特征

1、整体性与开放性

长期以来,传统图书馆各自为政,各馆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和整体协调,资源共享难以实现。数字图书馆打破行业系统的隔阂和地域的局限,制定统一的政策和发展目标,开发统一数据库,提供开放的信息环境,形成网上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数字图书馆的最大优势是打破了部门彼此封闭、条块分割的格局,加强了各行业合作,实现了统一管理,呈现出整体性和开放性。

2、标准化与共享化

由于数字资源的生产速度远远快于纸质资源,读者获取数字文献的速度快于传统资源,所以数字图书馆呈现标准化、规范化、共享化,即软件系统标准、资源建设标准、数据文献标准、服务系统标准、管理标准,通过统一标准、规范,实现了信息资源标准化共享化。

3、新技术、新数据

数字图书馆应用最新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组织、链接和管理,进行多向的、交互的信息交流,即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知识信息。数字图书馆不仅为读者组织数字信息资源库的多方面查询检索,还可根据读者的需求将检索结果用微信、微博、QQ、E-mail 等方式传送给读者。

二、数字图书馆的应用领域

1、教育领域

(1)教学空间开放性。现代远程教育借助互联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在时间距离上的开放使远程学生所接受的远程学习计划能够突破和超越传统课堂的限制,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读大学课程,实现了师生异地同步教学。

(2)教学对象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是最新型的教育形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远程教育使学习者不受职业、地区、年龄限制,实现了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全开放。自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首批远程教育试点院校以来,已经相继批准了近百所高校进行远程教育,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学习”的愿望梦想成真。

(3)教学方式多样化。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是将传统的纸质教材用现代数字技术制作成集文字、表格、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让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丰富有趣。而且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交互性,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4)学习主动自主化。现代远程教育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学习模式变成以“学”为主的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被动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受教育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主性。这也是远程教育受到学员空前欢迎、迅速发展、在线学员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5)资源共享大众化。现代远程教育体现出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资源共享的便捷性,网络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节约了教育成本,以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资源共享性、教育大众化优势突出。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使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和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加入远程教育,将图书馆和教育功能衔接起来,把信息资源整合到教学资源中,将课件开发人员整合到教学课程中,为远程教育提供网络信息资源,为远程学习者搭建网络平台,加速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

2、医学领域

(1)远程医疗系统。在“互联网+医疗”时代,连通优质医疗资源,造福千家万户,大力发展远程医疗线上服务,实施具有自身特色的远程医疗模式是目前解决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有限、而患者对健康需求急剧增加的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医院建立基于数据交互平台的远程医学服务系统,可以实现远程医疗造福千家万户。

在拥有1亿人口的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了远程会诊的平台化运行,它采用业界最领先的端到端的智真系统,打造了集通讯、应急指挥、远程会诊、影像数据传输、视频会议、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教育培训、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享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区域协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了包括协同医疗管理平台、远程综合会诊等15个子系统。该中心的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图书资源共享等业务均为免费,基层医务人员都可以免费接受远程教育培训、免费使用该院的数字化图书馆。去年通过该中心平台,远程图书馆资源下载达30余万次,远程教育基层医生30多万人次。对区域协同医院推出无偿提供宽带、远程会诊设备、信息共享、双向转诊等,实现了医院之间的无缝数据集成和交换及远程会诊、教育、手术指导、数字资源共享,成为全国远程医疗的示范区域。

(2) 注重网络新技术应用。国内各大医院充分运用网络新技术,移动医疗――支付宝完成预约挂号、查询就诊记录、检查结果、支付就诊费用;徽章大的“掌上心电”连接手机就可以进行心电监测。建立全院各病房与辅助诊断科室之间传输系统的智能化中央运送系统,使血样、病理标本、化验单等通过智能传输系统完成,省时、省力,准确。利用医院网站论坛、微信、QQ、E-mail、博客、移动手机飞信等新媒体通信互动技术运用到患者的医疗服务、咨询指南、互动交流,实时解答患者问题,随时更新医院的医疗动态、新技术、新业务、医学科普知识,接受患者的需求与建议,开展网上满意度调查,形成互动平台,多途径、多元化为患者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引领未来“数字医院”。

3、电子商务

数字图书馆和电子商务在营销理念和技术上有互通之处,以网络为支撑平台,借助计算机打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

(1)全新时空服务。传统图书馆是以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为用户被动地服务,而数字图书馆没有任何地理、时间上的障碍。电子商务提供以信息库为特征的网上信息服务,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无限的信息空间,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满足了读者查找信息的需求,改变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分割性和不协作性。

(2)密切用户关系。电子商务实时互动式沟通,提供即时主动式沟通,使用户拥有更加丰富的交互手段,表达对信息提供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有利于工作人员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提升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创造快捷、高效、便捷的电子网络共享平台,满足个性化要求,实现对口服务、精细服务、精深服务,密切用户关系。

(3)信息增值服务。数字图书馆是以开发信息、使信息增值为主要功能的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通过开发信息资源,将大量分散无序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贯通、开发,组合,整合为二次文献或通过深度开发,将原有信息增值,实现智能优化管理,提供传统图书馆无法实现的信息增值服务。

(4)实现互补互赢。在互联网环境下,美国的部分图书馆已开始为数字图书馆用户开通网络订购、销售等业务,为电子商务实施和信息服务提供交易平台,让进入图书馆网站的机构和用户获得更方便的服务。用户坐在家里轻点鼠标,便可很快获得所需信息。真正做到了“价廉物美”,实现了互补互赢。用户不仅成为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成为信息的提供和创造者。

三、数字图书馆――从自助到智慧

彻底改变传统服务模式,让服务无所不在,让读者更方便快捷。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成面向视障人群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平台――盲人数字图书馆,青岛、济南、潍坊等多地推出24小时自助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在西宁社区投放10台电子图书借阅机,每台借阅机中有3000余册图书,每本书都编有二维码,透过玻璃门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本书,想阅读哪本书,只要用手机扫描该书的二维码,即可将书的内容下载到手机中进行阅读。工作人员每月定期更新200余种图书,让读者及时阅读到最新图书。

上海图书馆推出全天候自助图书馆,让读者自助完成借书证办理、图书借还、续借、书目查询等多项服务,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供数字阅读器,是信息时代的又一种服务方式。数字阅读器存储量大、体积纤薄、方便携带,读者犹如随身携带了一个小型的数字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上海图书馆的360台数字阅读器外借服务供不应求,极大地提高了数字文献的利用率。

此外,上海图书馆购置制图设备安装相关设计软件,引进Pad+数字图书馆互动服务终端,融入移动技术,配置会议用投影仪、音响设备,开展学术讲座、沙龙、多媒体教学、作品展现,将图书馆的平面化信息立体化、感性化、多元化。

下一步上海图书馆将推出最新版手机APP。APP是Application的简称,是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统称“移动应用”,也称“手机客户端”。读者走进图书馆,APP自动弹出,显示所在楼层、阅览室相关信息,最新读者活动,快速定位外借图书所在的书架位置。

从专注图书管理到专注数据管理,从聚集书到聚集知识,抛弃传统的线型思维,保障普遍均等的知识信息服务,开展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有效解决信息素养的不均衡发展,由读者主导式采购的藏书模式变为让读者真正体验到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目前已被许多欧美大学图书馆采用,将成为传统图书馆转型升级的趋势。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图书馆逐步从传统模式向纸质与数字并重的复合型模式转变。数字图书馆,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它让每一位读者消除空间、地理、语种、文化的限制,通过互联网迅速高效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人类的所有知识信息,实现了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未来的发展中,图书馆将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把图书馆拓展成为海量的数字文化综合体,使图书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从单向向互动转变、从平面向立体转变,营造一个学习、信息共享、跨界合作的复合型新空间。目前已有民营阅读推广机构“青番茄”与咖啡馆跨界合作,将零散的公共空间变为一个个小型图书馆,读者通过APP,就可以快速查询身边的咖啡图书馆及其藏书信息。可以预言,未来的图书馆不仅是信息中心、学习中心,还将是休闲中心、交流中心。从数字到自助到智慧,图书馆迎来了一场翻天覆地全新的变化,这是当今数字化、信息化时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屈芳等.让远程医疗造福千家万户[N].河南日报,2015.5.14.1.

[2] 上海图书馆运用新数据新技术―让图书馆变聪明[N].光明日报,2015.3.8.

[3] 康明.电子商务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

[4] 尹爱蓝.电子商务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2).

[5] 欧穗东.试论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J].图书情报,2003(3).

[6] 赵秋丽,李志臣.山东: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让知识不打烊[N].光明日报,2015.11.14.

[7] 孙薇.高校图书馆为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的探讨[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6(3).

[8] 范凤卿.试论电子商务在数字图书馆中应用的必要性[J].学理论,2011.05.20.

[9] 韩业庭.“网”聚资源让图书馆“动”起来[N].光明日报,2015.12.26.

[10] 靳艳华.数字阅读时代的图书馆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