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环艺设计范文

建筑环艺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09:53: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环艺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环艺设计

篇1

关键词:建筑装饰;环艺设计;运用

现代环艺设计指的是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很多人认为要实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融合是非常难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传统建筑装饰的使用对现代环艺设计来说非常重要,并且其所呈现的效果也是独树一帜的,传统建筑装饰为相关的设计人员带来了非常多的设计灵感,能够促进环艺设计的发展。

1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概述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其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传统建筑在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饰艺术在传统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项艺术的主要创造者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和很多的艺术大师,通过无数次的实践和创造来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建筑装饰经过了多次的锤炼和演变,一步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传统建筑艺术的个性。在历史不断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装饰艺术形式不断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不同朝代中的建筑装饰艺术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个性。不过,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各种装饰艺术的起源和灵感都是人民群众的生活。

2现代环艺设计的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各种现代技术的应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对于很多的东西的要求都包含了简单这一特性,对于过多的装饰并不喜欢。同时,材料和设计工艺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将很多西方的先进理念应用到了我们的现代环艺设计中,其使用的新型材料和工艺与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进程相适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有一定的问题和劣势,这就使得现代化的艺术设计和传统的文化之间有了很大的断层和鸿沟,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现代人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淡漠。因为对其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知,与此同时,现代环境设计变得更加外在化,所以其内在的含义逐渐被外在的形式所取代。目前,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很多的传统优秀文化被埋没了,那么,要改变现状就需要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现代环艺设计和传统建筑装饰的结合。

3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能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的资源被使用和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必须重视环境保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其中的问题,使其恢复的越来越好。从现代环艺设计的方向出发,对其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便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和发现。从中可知,人们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活动方式和对生活空间进行设计的思维模式。同时,可以将人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对环境设计进行充分的应用,以此来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有力地保护环境的优势和特性,主要是环境的多功能性,从而将经济效益、环境氛围和使用功能等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当现代主义时尚不断发生变化的时候,我国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现代环艺设计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民族内涵,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环艺设计进行了充分的结合,进而实现了全面发展。[3]在此过程中,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应用:其一,在建筑材料的原色上,现代主义设计材料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是简洁性。不过,传统的建筑装饰也有相应的特性,在建筑材料上、在漆绘上用丹青彩画来进行装饰,并且它的内容题材都有很大的丰富性和完善性,不同的东西也寄托了不同的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其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现代环艺设计对秩序美的追求和向往,将自由化作为了重要的基础和前提,进行了相应的规矩制定和寻找。首先要从细节方面进行相应的探索和考虑,通过这种的手段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整个环境,使其更加饱满。其三,对于东方式的精神追求进一步增加。从具体的表现出发,传统艺术对借物抒情的方式进行了充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相应的观念和内在含义,同时非常重视色彩的应用,通过对其的应用和搭配来表达一定的象征意义。将传统建筑装饰应用在结构上。在传统建筑中,对木材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并将其作为了主要的原材料。建筑结构本身就有非常好的装饰性,建筑结构中的斗拱、榫卯穿插以及内部梁柱、橡等形成的功能结构性装饰,是结构和装饰的完美统一。很多地区的传统建筑装饰在梁架和柱子等结构上都进行了精美的浮雕装饰彩绘。同时,相应的梁架和立柱等如果没有进行雕花或者是彩绘,也会对色彩进行充分的应用,对其进行粉饰。首先要做的是有效保护木料,在此基础上,将其大气等特点进行充分的展现和表达。在背景墙的装饰上,有的砌上了灰塑和砖雕,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实墙面,避免了单调的感觉的出现。很多建筑装饰的手法和技术经常被应用到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在很多现代化的建筑中都采用了大量的色彩对墙体表面和建筑结构中的横梁、立柱等进行色彩粉饰,由此来展现传统建筑艺术的特点,主要包括其大气和华贵等。同时,南方和北方的建筑艺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其展现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别。与此同时,在现代环境艺术的设计中,其室内部分有很多的吊顶和立面装饰对这种传统的结构装饰手法和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应用,有的不仅是将木材作为主要的原材料,而且也对传统木结构的手法和技术也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在建筑外的环境设计中,很多的亭榭或是廊道的设计中对于榫卯穿插的方式也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并且和西方的现代构成设计的理念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很多的优秀设计。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对于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是非常重视的,其不断强调人和物融为一体。对于单体建筑来说,需要和环境进行充分的融合,同时,建筑装饰也要和建筑进行有效的结合。很多的建筑中对建筑装饰和建筑环境的统一性进行了高度的强调,这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结语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环艺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将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和现代环艺设计进行充分结合的过程中,对传统的优秀文化也进行了非常好的继承。同时,对于现代环艺设计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手段和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并为其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金施谕,佟建.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2):90.

[2]…周大鹏.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08):47+50.

[3]…杨文韬.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04):307.

篇2

建筑设计工作除了要设计出建筑物本身的优美形态以外,还要确保所设计的配套设施、生态绿地系统能够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改善城市的面貌,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其中,绿化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做好绿化设计的工作,才能创造出舒适、优美、健康的居住环境,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才能保护好城市的生态。同时,在确保建筑具有环保性能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出建筑的艺术美,将环保与艺术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艺术是建筑设计师必须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起保护城市环境的观念。

2环境保护观念下的建筑设计思路

2.1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建筑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在建筑活动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物质和能量,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建筑活动中,没有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思路必须要从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资源等层面出发,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

2.2利用可再生资源建筑物的整个寿命过程都在消耗着自然资源,然而自然资源存在着循环性和有限性的特点。有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比如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但是更多的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比如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建筑设计师在充分考虑建筑作品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还要合理设计建筑物在寿命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此降低建筑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和影响。

2.3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人类在创建居住小环境的同时,必须要处理好自然要素与建筑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要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放在设计工作的首位。生态建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很高,是一项综合性特别强的系统工程,要求最大限度的回归自然。不论在使用何种建筑技术,都必须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3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理应顺从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建筑物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它必须要在服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布局,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绿化是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必不可少的工作,绿化工作所使用的绿色植物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能够增加建筑外部空间的美感。同时,绿色植物容易修剪,可以营造出绿化空间的不同形象。自然植物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民族文化喜好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情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与否的表现。优秀的建筑物不仅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使得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渐趋同化。建筑风格也是如此,很多城市建筑物的风格雷同,显得毫无新鲜感。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能够造就城市独特的艺术形象。

从美学角度来讲,在营造建筑艺术性的时候,必须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深度剖析,使建筑融于周边环境,用周边环境衬托出建筑的艺术美。建筑设计工作会受到城市的规划布局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设计新建筑的整体轮廓时,必须要做到与已有建筑相呼应,色彩处理要与环境的格调相协调。在建筑的外观上,给人的感觉要舒适,降低建筑对人们的压迫感。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建筑环境艺术;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简单的建筑物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人们对于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环境艺术的发展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处理该矛盾有着积极地作用,在新的时期,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改进。

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述

1、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的变化过程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即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变为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再到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以及发展需求的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设计师在设计人居环境艺术中,无论是空间环境到家具设计,还是到装饰品的设计等都要运用大量的材料,通过不同的工艺构成具有视觉意义的空间艺术形体,为人们的视觉、触觉以及感觉提供了满足不同层面的精神需求对象即审美感知对象。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国的当代环境艺术开始起步,目前已经进入了而立之年。从建筑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开辟了环境建筑哲学的新时代。我国正是在其的启发下才开始逐渐将建筑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等看成环境艺术设计,并且大幅度的提升了建筑哲学理念和设计理念。建筑学是一门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学科,为了提高城市面貌的质量,建筑师的责任就是把旧有的和新建的、自然地以及人造的因素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人类的尺度空间,从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也就登上了时代的舞台。

2、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家装设计、建筑内部设计以及管道、灯管和负数花卉设计等)和室外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绿化设计以及建筑外观设计和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园林设计等都是今后环艺设计专业的就业发展方向。分析客户的需求、目标以及对方案的具体要求;融合了解到的情况与设计专业知识,形成创意;形成最初的设计理念适合顾客的要求、满足顾客功能和美学上的要求;通过适当的表现形式把最终的设计方案展现出来;绘制施工图纸并负责工艺的选材;负责结构、水电、暖通,植栽等相关技术人员之沟通协调;按照客户及公司的设计要求、进度完成设计方案。同时,环艺设计对技能技巧也是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对室内家具、装饰品配套工作有很强的理解力和把握能力;具备优秀的手绘表现能力,能采用手绘设计方案;使用相关设计绘图软件,可以独立完成建模、效果图等工作。

二、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

1、积累民族文化的标志

现代文化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最终成果。在欧洲发达国家,文化建筑是国家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继建设了代表本国文化发展的文化建筑。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结晶;中国举报奥运会的鸟巢体育馆,也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面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然而,这些现代文化建筑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产生了一定影响,不断促进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蓬勃发展。

2、有助于美化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变,创造具有使用功能以及丰富文化审美内涵以及环境设计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新领域。环境设计随着人们的需要,逐步从室内、家居以及商业场所逐步延伸到街道、广场和湖畔等。随着休闲、旅游以及购物行为的不断增长,人们需要更多舒适、放松以及稳固美观的公共户外家具。当代设计师不断的创造新的理论和实践外,还应当将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作为整体规划设计的一部分,确定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并创造具有人文魅力的都市景观,从而表达环境设计师对社会文明以及社会经济等诸多问题的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1、文化传达的模糊性

环境艺术设计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当表意不清晰时,可以由人自由地想象和补充,从而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模糊的文化信息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本身造成的,由于室内建筑设计和室外建筑设计是对人与内部关系构建的交叉学科,人类又是复杂的整体,因此必然存在大量的模糊性思维。难以使用精准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室内和室外学科设计的因素复杂,这些因素越复杂就代表着精确化的程度越低,人们既无法完全捕捉这些不利因素,也不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只能重点突出主要部分,忽略其他次要部分。

2、信息传达的发散性

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不仅仅是依靠语言文字,主要依靠的是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视觉和听觉体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观察体验方式。由此,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的视觉传播可以跨越不同国家、穿越不同时间,打破传统的社会群体由上至下的传播模式。转变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交流模式,使文化传播向着便捷式的世俗方向发展,文化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独立的群体向另一个独立的群体传播,而是社会中所有群体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获得所传播的文化信息。文化信息不再是单一的线性传播,而是以覆盖范围广泛的网状方式传播,社会中的群体生活在多维度空间中,每个人都处在社会集体网络中,随时拥有发散变异的可能性。

3、审美主体的大众性

文化建筑应该为社会公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创造新的空间。“一切都是艺术”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就是艺术。文化建筑就是向人类展示环境实物的才场所。人们日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物就是文化建筑体现出的人文景观。据调查,大部分文化建筑都建设城市中,主要为社会大众提供生活服务。由此,现代文化建筑通过公众切身的情感体验实现社会文化的深入传播,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文化建筑布局结构应该易于接近,容易理解,使之成为公众交流的环境场所。随着当代城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复兴的过程中,文化建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吸引社会公众,创建社会文化中心。

四、建筑环境艺术与色彩的关系

对于城中大量建筑而言,不同的色彩不仅有不同的吸热效果,更要看它的反射率,而物质的反射率越高,表面温度就越低。相关研究表明,物质反射率提高 0.25,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 10℃。白色的反射率最高,达到 84% ,意味着可以使表面温度降低 30℃以上。随着色彩纯度提高,反射率也逐渐降低,黑色最低,仅为 2.9% 。根据这个原理,为了避免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应当减少物体表面传导太阳辐射热,因此,在太阳辐射强度较大的地区应当选择浅色调装饰城市建筑等人工要素。如:希腊雅典位于爱琴海边,由于终年天气晴朗且夏季炎热干燥,因此,城市内的建筑的表皮色彩多以白色为主,自古享有“白色城邦”的赞誉。与之类似,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行了“白色屋顶”行动。屋顶变白可以散热,街道同样如此。美国伯克利实验室研究炎热天气的专家指出,用白色等色调的涂层刷过后,路面能反射多达 30% 到 50% 的太阳能量,是普通沥青路面的 6 到 10 倍。用颜色较淡的传统路面材料如水泥混凝土铺路,也能取得较理想的反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属于一种实效性比较的艺术,它的实践与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努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建筑装饰水平,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环境的变化。所以运用好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有助于营造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坤. 从审美心理角度看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肖丽容.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思考[J]. 中国勘察设计,2007,05:51-53.

篇4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实践 教学 现状 方法

一.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专业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为仿效日本。而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环境艺术设计”,但专业名称一直称为“艺术设计(环境设计)”这8个字,就是俗称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一时间,全国众多设计院校步其后尘、纷纷效法。环境艺术设计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室内外墙柱面、地面、顶棚、门窗等)进行艺术处理(形态、色彩、质地等),运用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的布置、造型等设计语言,以及植物花卉、水体、小品、雕塑等的配置,使建筑物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一定的风格,来满足人们的功能使用及视觉审美上的需要。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城市规划、园林景区设计、小区与建筑企业、设计院的。具有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养护与管理、园林生态学等方面的能力。并具备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牢固掌握城市园林专业必须的专业文化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从事城市园林设计、管理、经营、销售及生产等工作的高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的环艺专业的构成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课题练习上都有一定的不合理性,特别是没有注重实践性教学过程。

1.课程内容设计有待完善。目前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内容多注重几何计算和公式,实践环节没有纳入计划。对一些需要学生重点感悟和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很少提及。而且课堂教学很多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二维模型制作,对于各种设计工艺鲜有提及。

2.教学安排缺乏合理性。构成课程通常安排在本科一年级教学中,许多学校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和专业素描、专业色彩课并行。这个阶段学生还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也没有安排专门实践的过程。构成课程在整体教学体系中的位置不合理,并且各种构成类型被分成单独的各个教学模块(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等),模块之间缺乏连贯性,不利于学生把构成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学习。

3.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般性介绍讲授构成理论,然后布置做授课理论相对应的图形构成练习。抽象枯燥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思维。

4.实践教学设备和投入资金不足。尽管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人数逐年递增,但其相应的实验投入资金几乎没变。部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在课堂讲授课本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实践教学方法

1.调整课程体系。可将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列表,让授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重视实践课的教学与指导。环境艺术创新设计的课程体系改革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中,能进行实际课题设计任务的机会是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这种局限性给设计教学带来另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概念设计。通过对国内外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教学实践的比较分析,概念设计围绕设计创意、设计逻辑展开,更注重概念与创新,设计思维与方法。

2.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组织基本的设计语言符号,这个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新观念的基础上的。只能运用基本的设计语言,才能超出想象之外。这种教育过程要求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无比的耐心,同时还要熟悉学生的个性、喜好及他们的生活习性。在设计教学中,教师作为授课者和设计思维的启发者,不仅要确立标准的设计语言,还要在设计过程中铸造人的职业品行。

3.空间教学在构成实践中的运用。空间教学指以塑造建筑空间为设计造型的主要关注点的教学方法,也是更为接近建筑学科本体特征的教学模式。如一项经典的以空间为核心的练习是设置三乘三的九个相同的立方体作为基本网格,在此网格线上摆放一定数目的灰卡纸板,以一整套预设的形体和结构要素来进行练习,围合、限定或分隔出各种基本的空g组织。它既反映模数比例和形体空间等形式结构关系,又包含装配建造等具体建筑要素。

篇5

关键词: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历史文脉及风貌;建筑性质;绿色;环保;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7-0122-02

对于现今的中国来说,经济及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使城市的模式、形态相应的得到很大的改变,大型建筑物及高层建筑的大量崛起,标出了城市轮廓,这样的结构对于环境影响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环境是表现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建筑的生存空间,每座建筑各有自己的特定环境和空间,建筑要有相应的形态与之融合,和在城市中所处位置、空间相联系协调:建筑设计要重视环境意识和城市意识,按照这样的理念设计,建筑才能与环境和谐共生,城市会更丰富、生动,给人们一个完美的视觉形象。建筑也通过人、城市环境交互关键点而提升自身的价值。

湖南省财政厅信托大厦、政务大楼工程,就是能改变区域环境和城市轮廓的一座高层建筑,占地1.8万m2,基地位于财政厅原有办公楼西侧,新征购一片土地,基地南依回龙山主脉,接长沙市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体育场北向通道,东靠芙蓉中路,西邻天心阁和即将建成的简牍博物馆,所处地域既是长沙历史文脉的灵毓之地,也是湖南省财政金融的心脏地带,构成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的重要区域。

1 环境是规划设计依据之一

建筑设计的构思必须要从基地周围的特定环境、区域和城市传统的文脉中得到启示,寻找蕴涵的秩序和灵感,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新建筑,在建筑体量、造型、质感、色彩以及开放空间、围合空间的具体设计要与周边建筑及城市道路相协调,同时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省财政厅信托大厦工程规划设计,在总体布局上从两个方面人手,首先是在尊重现有财政厅大院格局的基础上,将西侧新增的地块一起重新组织,一方面要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并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和建筑的景观关系结合考虑,又要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提升城市空间品味。基地的东侧为原有办公楼,新建的信托大厦尽量拉大与原办公楼的距离,布置在西北角,二座建筑之间设置与二者有互用功能的政务大楼,政务大楼设置在二座建筑的南侧,使东西二座建筑连接在一起,相互贯通,在政务大楼的中轴线上为财政厅的主入口,形成以入口广场为中心的三面围合空间,这是面向城南路的一个绿色开放串间,将舒畅优美的内环境与城市外环境贯通在一起,减轻了城市交通环境的压力。为城南路的人们开拓了视野,增添了城南路的景观效果,通过入口广场联系了城市空间,优化了城市环境质量。

其次是尊重历史文脉、历史风貌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天心阁是长沙这座文化历史名城的标志之一,它体现着长沙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要给更多的人,在更多的角度能观赏到它的形象,为开敞东、西向可望天心阁的景观视线廊,同时为保证回龙山路与城南路相交处具有相对开阔的空间视野,便于体育场的人、车流的疏散要求。在总体布局上将信托大厦布置在基地西北角,并后退城南路较大的距离,以适当的建筑退让和空间联系来体现对城市和天心阁的谦让和关联,形成背依回龙山的南北座向轴线和指向天心阁的东西景观轴线,让新的规划结构统一到城市的整体空间秩序中,与环境相呼应。

2 绿色生态建筑的创造

信托大厦是一座功能性质相对独立的商务综合大楼,集办公、酒店、休闲、餐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层建筑,大厦的建成可增加所在区域的城市活力和商务接待能力,设计一座富有文化气质、充满生机的新建筑,对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建筑所在的区位,其周边为城市干道、体育场地和城市绿地天心公园,可视空间很大,建筑造型必须满足多角度的景观效应,另结合基地环境和建筑性质,建筑平面采用简洁的方形,使更具有全方位的视觉形象,方形建筑平面的组合关系,暗含着中国古钱币的形式,体现了财政厅这座建筑性质的特征。

在建筑设计中要贯彻绿色生态技术,这是当今发展的趋势,并应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建筑中引入“阳光”、“绿化”、“空气”,也就是在建筑室内要具有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创造“健康建筑”,因此在方形平面设计中,把建筑的主体设计成“工”字形,南北两向为带有单边走道的使用区域,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核设置在“工”形平面中间的连接部位,东西两向的开口部位每层设置绿化平台,且每三层设大型观景平台,由观景平台把“工”形的开口补齐,使建筑平面呈方形,观景平台为嵌入式的半开敞空间,充满着阳光、空气和绿化生态,给南北向的使用区有足够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这也是近年来国家实行“节能环保”的有效措施。人们一走出封闭的交通核立即看到自然和阳光,增添了人和绿色生态的亲和力。层层的绿化平台和每三层的大型观景平台为商务办公人员、酒店游客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共享交融空间,在这舒畅、意的开放空间里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和交往,这是现代化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3 内外环境的和谐共生

基地东侧在城南路和建湘路交汇处,有一段呈弧形的旧城墙,抬头望去,雄伟的城垣上面高阁凌云,黄瓦飞檐,这就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标志之一的天心阁,天心阁的“雄镇”和“壮观”之气渗透到信托大厦的造型设计理念中,并结合四周特定环境,信托大厦运用了简洁的几何形体和纯净的立面用材,使造型中融入严谨、稳健更显出丰富、多变和生动的视觉效果;信托大厦在临街立面中舍弃裙房,直接拔地而起,使建筑形体显得庄重有力,且运用垂直线条分格玻璃,顶部的架空构架,使立面更显高耸挺拔、雄姿勃勃:东西两侧立面,层层绿化平台和隔层的大型观景平台,使建筑立面造型虚实相交,层层升高的观景平台将人们的视线引至建筑顶部,顶部巨大的开口部位,带来通透空灵的神秘感,顶部面向天空的巨大圆洞,隐喻“为天地立心”的理念,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东立面的观景绿化平台,面对主入口绿化广场,西立面的观景绿化平台,面对天心阁和天心公园,东西形成一条空中的景观视线通廊,层层绿化平台将绿色生态引入高空,主体垂直绿化与天心公园和主入口广场的绿化相映相融,遥相呼应;“工”形平面使高层建筑的空间更加灵活而生动,在人们的视野里,尤其从天心阁视野所及的信托大厦是一座真正的生态建筑,既丰富了人们的绿色视野和生动的景观,又增添了城市空间的生态环境。

信托大厦大堂由东向入口,吞饮东来紫气,这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正符合财政厅建设方的心意;入口大堂高三层,采用支点式玻璃幕墙,透过玻璃内外视线通透,人们视觉上的联系,把主入口广场上的雕塑、绿化与大堂中庭中的水体、绿色植物融汇在一起,自然景观充分引入到人们视野里,建筑环境因水而动,因绿化而生动,创造了富有文化气息的内外共享的交融空间,财政厅信托大厦的办公人员得到了一个舒适、惬意的绿色环境。

4 结语

篇6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绿化;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6-0278(2013)05-156-01

一、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性

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建筑与环境的空间在形式和功能上分别具有拓扑性和互补性。从空间结构看,在设计中也是要求从总体来把握,处理好建筑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因为建筑与环境依靠建筑的围合存在,其空间意义也是通过建筑的围合来表达的;从绿化系统看,其绿化景观往往通过总体统筹设计把握,因为建筑绿地的面积往往可以占到居建筑区用地总面积的很大比例,是建筑区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道路系统看,建筑与环境连接所处建设区域的道路和入口,对于设计有地下停车场所的建筑与环境还具有着立体交通的联系,具有交通的连续性。

二、建筑与环境艺术功能的互补性

建筑空间往往强调家庭内部的交往,而建筑与环境则为不同家庭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场所。由于建筑空间多数是私密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建筑与环境则成为人们公共生活的空间。建筑与环境的形式与功能的辩证统一决定了建筑与建筑与环境功能上的互补性。良好建筑与环境设计也为建筑的通风、减噪、净化空气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三、空间个性

居住区绿地,尤其上小区小游园,会受到居住区用地的限制,不可能象城市公园那样有开阔的场地,因而需善用绿化加以改进。当绿地向一面或几面开敞时,应在开敞面用绿化等设施围合,使人免受外界视线和噪声的干扰:当绿地被建筑所包围时,宜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造成一种软质空间,抹去绿地与建筑的边界。植物的形态和高度对空间的私密性控制有很大的影响。竖向界面的高度在30~60cm时,空间被隔开但仍连续,无封闭感;高度在90~170cm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反映出隐蔽、防卫的特征。联排式住宅之间多植绿篱和树墙,就避免了实体围墙的生硬与冷漠。

四、主体情调

设计始于对空间或物体特性的立意,植物的择取便会框定居住区环境的总体意象。上海“万里城十四街坊”在植物的种植上依据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对应人体五脏配置,内设的四大生态景点:太极花园、五行保健植物园、九九归一银杏树阵广场、水中树阵,共同构成具有保健意义的植物场所,导引出生态城市森林一银杏保健林的设计主题。

五、花卉添彩

所有造型要素中,没有谁能象色彩这样强烈而迅速地诉诸于感觉。如金钟花成群配植亭旁、篱一下,黄花满条,灿烂夺目,良好的艺术效果极易模糊人与自然的距离。“绿”色是一般植物的基本色调,而粉色的牡丹、大红的贴梗海棠、粉白带香的探春等花卉,其色均异于“绿”色。所以在绿地中,少量的花卉就能打破大片绿色的单一色感。花卉也是最易掌握的自然素材,它的栽培形式很随意,或直接栽在地上,或用木桶、小船替代,能适应于各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法。

六、天然氛围

生态居住区绝对不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环境孤岛,一个在环境上封闭的世外桃源。绿城一九溪玫瑰园掩映于杭州五云山17公顷的森林中,建筑群及道路避开古树,依据山谷地势修造五云湖与瀑布,其规划尊重已存在的自然生态,保留了原全十原味的景观美,“环境造人”的理念使住区环境与周边葱郁的森林心照不宣地融为一体。

七、活动场地

建筑区的活动场地主要包括健身运动场和儿童游乐场等主要功能区。健身运动场包括运动区和休息区,运动区地面宜选用平整防滑适于运动的铺装材料,同时满足易清洗、耐磨、耐腐蚀的要求。休息区室外健身器材要考虑老年人的使用特点,要采取防跌倒措施。休息区布置在运动区周围,宜种植遮阳乔木,并设置适量的座椅,供健身运动的居民休息和存放物品。

八、绿化种植

建筑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的道路,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设置适量的硬质铺地;建筑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为了避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便于对设施的管理维护,必须重视对种植位置的选择设计;在建筑物的西面,为了在对夏季达到降温的明显效果,适宜栽种一些高大阔叶乔木的植物;在窗户的附近不宜栽种高大的灌木植物;建筑物旁边的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架空层内宜种植耐荫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架空层作为使用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篇7

工程技术能力是指以建筑设计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技术能力,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程技术能力除了建立在科学原理及其特有的经验技能的基础上,还包括技术组织化程度等重要因素。具体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其与建筑学辅车相依,有着不解之缘。因此,与建筑设计相关的材料、预算以及施工技术等知识,便是对比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所特有的专长。多数学生在学习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以后,对构造图纸的制图技能已经游刃有余,但将图纸转换为真实施工项目却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故而在此基础上增进工程技术类实践课程刻不容缓。如木工实习、模型实习等,通过动手实践将课堂所述的设计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技术能力。

二、当今环境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三重”

表达能力,缺一不可表达能力是指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见解与他人交流或公之于众的能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纸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等。其中,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所需强化训练的主要包括图纸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此“三重”表达能力是学生所应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对应体,更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

1.图纸表达能力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表达

就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绘制本专业各类图纸的图纸表达能力,是在学习期间要研习的基本能力,更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的效果图越来越受到绘画基础薄弱学生的青睐,学生手绘图纸的实践表达能力是亟待突破的难点。目前,仅利用专业设计表达课程对效果图进行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无论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水平还是在各系列设计课程的表现环节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显得十分欠缺,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实际上,设计草图的推敲就是学生锻炼快速表达的良机,徒手勾勒流畅线条是设计思维的直接表现,随时都可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2.文字表达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

文字表达能力即文字水平的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设计思想,使其更为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无论是书写设计说明还是撰写相关论文及调研报告等,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以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调查研究、积累材料、积极阅读的习惯,从而加强理论修养,捕捉设计灵感。

3.口头表达能力是创意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统一体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diversified art design languag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ny has been to make people in the aesthetic emotion produce resonance, and therefore the environment art designers must cater to people is changing cultural buildings aesthetic demand, in order to create more excellent culture building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work.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and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relationship

一、建筑设计概述

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建筑设计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上述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通过长期的实践,建筑设计者创造、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或其他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才能充分暴露隐藏的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交换意见,使矛盾得到解决。此外,为了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还需要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比较,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从整体到每一个细节,对待每一个问题,设计者一般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即或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也还要不断设想有无更好的解决方式,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分为几个工作阶段,循序进行,这就是基本的设计程序。它因工程的难易而有增减。

设计者在动手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掌握各种有关的外部条件和客观情况: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地质、自然环境等;城市规划对建筑物的要求,包括用地范围的建筑红线、建筑物高度和密度的控制等,城市的人为环境,包括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燃气、通信等各种条件和情况;使用者对拟建建筑物的要求,特别是对建筑物所应具备的各项使用内容的要求;对工程经济估算依据和所能提供的资金、材料施工技术和装备等;以及可能影响工程的其他客观因素,这个阶段为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在搜集资料阶段,设计者也常协助建设者做一些应由咨询单位做的工作,诸如确定计划任务书,进行一些可行性研究,提出地形测量和工程勘察的要求,以及落实某些建设条件等。

在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中,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不断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各种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中的精品已成为人类文明的标志而载入史册。保留至今的很多已经成为著名旅游胜地的标志物,其中有的还成为一些城市甚至国家的标志和象征。

二、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的新兴专业,在带给人们舒适、适用、美观的同时,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建筑环境,而是综合的文化生态环境系统。针对目前环境设计与环境生态学在发展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环境设计师需要在思想中树立环境生态的观念,在对系统的环境设计中,培养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审美体验,做到美学与生态相得益彰。当代及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态可持续的环境艺术设计,倡导人们以生态审美意识去运用科学技术,创造融自然美、精神美和技术美为一体的环境,从而为促进人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增加,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将更加快速并迈上新的台阶,城市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莉;;论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与表现[J];广西轻工业;2007年09期

篇9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表现;应用

随着近几年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设计水平。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艺术设计体系,但是却已经得到了建筑设计者的重视,并且在建筑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特征

1.1追求个性的设计风格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确保在设计建筑物时,要跟周围的环境保持相同的风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设计开始摒弃传统环境艺术设计,转变为追求自身个性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即在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建筑物设计风格跟其功能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建筑主人的想法和追求,另一方面还能够使人们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1.2注重建筑的环境艺术的整体性

上述分析我们了解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非常注重个性化的发展,但并不是一味准求个性而忽略了美的享受,每个人都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人们在掌握事物形象时,并不是一味过问一些细节问题,而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效应来实现,大体过程为先整体、再局部最后再到整体的一个认知过程。另外,对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其本身对任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就要求设计者必须通过不同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只有熟练掌握以上信息,才能够确保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各个单元非常巧妙的衔接在一起,最终实现建筑物跟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追求了建筑物的个性化发展,又突出了建筑的整体性。因此,突出建筑整体性已经成为当前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主要特征。

二、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

2.1环境艺术设计是衡量建筑设计美的重要标准

建筑是城市的标志,建筑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进化史。人们在对建筑进行评价时建筑物本身以及其内在与外部环境的建设塑造都是重要的参考标准,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和应用由此体现。融合环境,自然之美是人们对建筑之美的基本要求,从古至今无论哪个伟大的建筑设计它的内部环境必然是美丽动人的,它与外部环境必然是和谐统一的。以北京的故宫为例,作为我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建筑群之一它将建筑设计之美与环境的和谐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整个建筑群以红黄色作为基调,既体现了皇家的高贵也营造出一种森严庄重之感,符合故宫在古代的定位。太和殿作为清代最高权力与最高等级的体现位于故宫的正中心,且前面有矩形的进三万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而御花园则是营造一种自然与设计相结合的亭台楼阁的园林之美,整个故宫通过周围环境的烘托使得其建筑本身的特色更为显著。

2.2有效将建筑跟周围环境结合在一起

建筑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一般指人造环境,也就认为地进行的室内外环境的装修和美化,室内设计就是典型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要求建筑物的舒适安全性的同时对其美观性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时通过环境设计艺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良好的结合。设计本身就是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只是与环境艺术设计相比建筑设计更偏向于后者,因而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情感特征,为人们营造更宜居且与周围环境更融洽的室内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体验。以往人们在谈论建筑物的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其外形,而现如今人们对于其内部构造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应运而生。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使用价值仍然是其根本,因而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以实用作为基础,切不可哗众取宠,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相背离。

2.3通过协调建筑物之间比例,实现跟自然环境和谐之美

通过对建筑物之间比例的修整和协调使其与环境更加融合,有利于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这里的比例包括建筑物自身的各项参数长、宽、高结合的协调性也包括建筑各个组成部分以及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前后比例、虚实结合等的协调性。我国一直以来将建筑作为一种技术,但需要意识到的是建筑也是一种艺术,现代建筑设计也是为了使其在兼具使用性能的同时尽可能美观,建筑处于大环境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对建筑物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相通之处,都是通过点、线、面、体的融合将设计师的想法利用手绘或者计算机绘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设计图都是作为实际施工的指导。将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于建筑设计一方面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艺术性与环境的和谐感,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展示建筑设计的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改造有利于对建筑主体进行烘托。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建筑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运用一些环境艺术设计,能够使得建筑物跟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美的效果,同时也使建筑物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建筑设计者一定要加大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最终实现环境艺术设计跟建筑设计完美融合在一起,满足社会公众对建筑居住、使用以及欣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宇翔.浅谈建筑外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J].河南建材,2014(05)

[2]曾艳.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评《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际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5(16)

篇10

1建筑设计

所谓的建筑设计就是对建筑进行规划,达到一定的美观效果,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使用价值。另外在进行外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出周围的环境特点,并且和城市的特点相符合。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建筑设计,只有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关系,才能体现出建筑设计的最终意义。在传统的意义上,建筑属于空间的范畴,也有相关的学者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可见,建筑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广,建筑设计的深度也相对较大。

2生态环境艺术

现如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趋严重,在建筑设计中也会融入一些生态环境艺术在其中。建筑的美除了包含建筑本身的设计之美,还包含其基本的设施。对于建筑来说,城市的绿地设施可以在改善城市面貌的基础上,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在城市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才能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因此,建筑设计者们应该从生态环境方面入手,将生态环境艺术和建筑设计相融合。

3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建筑设计的宏观思路

3.1基于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的设计是在小环境中进行的,虽然建筑的美感可以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本着保护自然地原则,可能会出现整个自然环境的恶化现象。因此,在建筑的施工中,要以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中需要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尽量避免有害的物质进入周围的环境中。要将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3.2基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的设计实质上也是对周围的物质和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同时自然的物质的主要特点就是存在着一定的循环性。建筑本身就是集合能源、材料以及环境于一身,因此建筑材料也应该具有循环利用的特点。为此,建筑的设计师们应该根据自身的设计经验以及灵感将建筑和材料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对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进而实现建筑设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3基于环境保护思想的生态建筑设计内涵

在进行建筑的设计中,需要适当地引进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主要是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是环境的局部,因此需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调整局部的同时对整体的大环境进行保护。

4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要实现这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首先需要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为建筑来说,其本身就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的美感对环境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但是建筑本身的不可移动性使得其在展现设计造型的时候不得不依托与周围的环境。所谓的周围的环境就是一些绿色植物。它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为建筑物营造较丰富的外部空间。可见建筑设计和环境艺术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另外,建筑和外部环境的相互结合,正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体现,进而形成了完美的地域景观。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

5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增加,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达690亿耐,推进建筑节能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6结束语

篇11

【关键词】人本主义;建筑环境设计;具体运用

在城市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的情况下,人们在居住条件方面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希望居住的环境能够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建筑环境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的生存空间。而人本主义则是一切以人为本,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运用人本主义的理念,将生活的空间更加全方面的贴近自己的需要。建筑设计师要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的相关结构以及人们在这个空间中的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运用人本主义,创建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生活空间。

一、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运用人本主义的作用

人本主义下进行建筑环境设计已经有很长的发展时期,在初期阶段,建筑空间的设计只是为了达到基本的体积需要,再到后来内部的空间需要有更多的合理空间。再到后来人们的审美意识有所提升,同时对空间的审美也有了需要。发展到现在,人本主义在建筑环境设计中成为了第一需要的元素。人本主义就是将人的需要放在首位,在多个角角度进行思考,依据一定的功能关系进行协调与组织,建筑环境是生存的空间,人们依据自己的生理心理需求进行选择,在这个基础上建筑环境设计就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改变由于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的提高,其每天生活工作以及娱乐都和周围的环境紧密相连,好的环境能够让人的心情愉悦,并且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太差的生活环境就会让人们产生心情烦躁等消极的情绪。环境质量的提高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提高社会的生产力。而让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提高提升的有效方式就是环境设计以人为本。

二、人本主义视野下的建筑环境的具体设计方式

有专家指出,人的需要可以组建成一个层次性的系统,人类的需要层次中有生理需要、安全保障以及自我实现等几个层次,要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原理进行一定的掌握,能够在建筑环境设计上更加符合大众的喜好和需求。在目前的情况上看,人们对生存环境空间的要求分成了自然性、安全性以及归属感这三个方面,而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环境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从这三个方面出发。

1.自然性是原始的本真。人们对自然的美景总是无法抗拒。在现代的钢筋森林中,人们在大自然方面的需求逐渐强烈,人类希望自己居住工作的环境能够到处都是绿色,鸟鸣清脆,同时还希望有轻松闲适的生活情调。因此现代建筑环境中的纯自然设计倍受人们的喜爱。相关的地产开发商就对人们的这一心理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从投资的初期阶段就在这方面开始入手。一些原始生态环境本就不错、植被的面积大以及有水体的地产成了开发商相互竞争的宝地。在这种地块进行房产开发成本很低,同时呈现出来的成品在生态上也有卖点,很受业主的喜爱。有些楼盘甚至连名字都改成自然环境,比如某市的一个名为荷塘月色的小区,这个小区的设计是以自然性为设计的基础,在设计的时候让业主处在一个自然湖公园中间,业主在家中就可以欣赏到中庭的优美风景,下楼之后就有新鲜的空气,在湖边散步的话,周围种植的一些花就会散发出好闻的气味,在湖边高出道路2厘米的地方安装了木质的平台,然后安放可以摇动的沙发和茶几,为业主创建了一个自然悠闲的生活环境。

2.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安全感。在建筑环境中进行安全感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限制,在环境空间、道路以及向的广场上进行安全感的设计,比如在进行道路设计的时候,设计是要在道路转弯的地方安装照明设计,这样能够避免人们对环境不熟悉的时候产生一些安全事故。在一些高差相距小的路段要设计一定的缓坡或者台阶,这些都是基于安全性能的考虑。若是在道路和水体需要交叉的地方,若是仅仅只有汀步的话,老年人和小孩在通过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晕眩感,这时可以使用圆桥加上汀步的结合手段,让人们经过水体的时候有多项选择。

3.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进行建筑环境设计的时候,设计师要对人性进行一定的认知。人需要交流并且不喜孤独,也需要展现自己;同时也需要静下来休息,这种各方面都符合人们需要的场所能使其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因此,在进行建筑环境设计的时候,基本的结构特点是:其一是需要围合与屏蔽。其二是界缘和依靠。人们都希望身边有一些树或者墙体等事物,让人们有所依靠。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在公共的场所建设一些公共的设施,比如座椅、凉亭以及健身的小器材等,方便人们进行交流或者休息。

三、结束语

建筑环境有设计要以人为本,设计师必须要抓住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人们满意的生活空间环境。

作者: 单位:邵阳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字】建筑景观;一体化;环境设计;研究与实践

【 abstract 】 buildings and landscape in a certain degree of coordination use of the u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aesthetic, so in contemporary buildings and landscape design, the designer to clever desig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between the position relations, set up the integ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to do environmental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between the coordination.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mainly explains architecture landscape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the design of the ma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 key words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gration; 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单单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有更多的人涌进了城市,开始生活、工作、学习,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条件和日益增长的精神领域的需求,有更多的建筑矗立在大都市里,繁华的大都市变成了寸土寸金的地方,使用面积也不断的缩小,各种建筑物的密度不断的加大,车水马龙,这样本来在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挣扎的人们无论是从心里还是感官上未免会产生一种疲劳,这样就完全的失去了整个城市的使用功能,以及城市环境的使用价值了,所以在当今繁华的大都市有限的空间中,如何做到建筑和景观的相协调,从而在视觉上达到扩展空间,突破建筑物的边界的要求,想更深更广的空间发展建筑物,实现建筑景观的一体化,更多的满足人们的居住条件,本文主要就是在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理念的知道下,对设计师做好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做出简要的分析。

一、我国大都市建筑景观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36%,根据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标准,城市化的水平达到了30%以上,城市化进程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我国现在正在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我国家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所以更多城市和地区顺应这个历史发展的潮流,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有更多的人涌进了城市,开始了新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所以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也是不断的加大,因此在大都市里有更多的建筑物林立,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建筑物的建设数量也在不断的加快,并且城市的使用面积不断的减小,建筑物的密度不断的加大。街道的车水马龙,拥堵现象十分的严重,随着人们对于物质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情况下,更多的是追求精神的享受,因此人们对于居住条件和环境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但是就目前城市化的发展来看,城市建筑和景观处在了严重的不协调的情况中,这显然是和人们要求的生活环境是相悖的,而且也严重的阻碍了城市建筑功能的发挥和城市建筑景观的价值,因此合理的设计建筑景观,突破建筑物的边界,在建筑景观一体化的指导下,使得城市建筑和景观更加的协调,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的需求。

二、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以上介绍的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快速发展中,城市中的建筑和景观出现的不协调的现状,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和视觉享受,苏珊.朗格曾经说过:“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件表现的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知觉或是供我们想象的,而他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所以在现代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理念下设计出的城市建筑景观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感官和表达人类的情感。

1、 建筑景观设计的误区

在当代的城市建筑景观中,人们的认识就存在很大的误区,综合解读当代的城市建筑景观,不仅仅存在着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不协调的现象,还存在着,在景观的设计中,缺乏严重的主题概念,却反审美的情趣,缺乏人们的情感和信仰,在现代的繁华的大都市里,更多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住房和居住环境的要求,所以对于传统的景观寓意和美学准则就很难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上运用了,新的文化的精神和形式的建筑景观还没有形成;在对于建筑景观的设计中,景观的科学和高科技的应用还处在尝试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景观被迅速的商业化,郑智化,所以个性化不断的消失了,所以作为城市开放部分环境的建筑景观,所以更多的时候是被带入了城市的形象工程的建设,所以对于生态的破坏也是很严重的。

2、 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的主要的策略

1)设计师的理念是建筑景观一体化设计的关键

无论是城市的建筑师、城市的规划师、工程师还是城市建筑景观的设计师,其主要的职责就是寻找沟通城市建筑和景观之间的鸿沟的途径和方法,更准确是是城市景观的建筑师要把城市中的砖瓦、沥青马路、千奇百怪的建筑以及静谧清幽的草地、海滩等之间的对立更好的进行协调,所以城市建筑景观的设计师就要树立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把城市的各个部分有效的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设计,既满足人们的需要又要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为城市未来在经济建设、人文景观等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2)突破传统的艺术限制,利用艺术新领域展现景观个性化设计

对于城市建筑景观设计来讲是一门艺术,所以它就和其他的所有的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当代的建筑景观的设计中不但要吸取当下最流行的时尚设计的元素,更多还是对现代艺术的丰富的表现形式中吸取丰富的设计源泉。所以建筑景观的设计者要突破传统的艺术得限制,在艺术层出不穷的今天,在纯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的界限已经相对模糊了,所以设计师们在充分的考虑到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多的是要吸收电视、电影、戏剧、音乐、建筑等等的创作手法,于当代的艺术相结合,保持建筑景观的设计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环境中的视觉享受了。

3)转化思维,扩展更广阔的新空间

随着更多的人流涌进大城市发展,大都市的土地在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也不断的减少,建筑物的密度越来越大,城市的承载能力不断的下降,在这样情况下,城市的建筑景观设计就面临着很大的考验,所以针对我国目前城市里人口多,面积小的问题,建筑的建设突破了传统的站地位置的限制,向着更宽广的空间拓展,因此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建筑不断的向更高处的空间和地底下的空间发展,低矮的建筑物变成了高层建筑,大型的停车场建在了建筑物的地底下,地面上的公交车开始慢慢的由地底下的地铁代替,这样既节约了建筑面积,又减少了城市的拥堵现象,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以此就会留出更多的城市面积进行绿化,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

三、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城市中建筑景观设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的理念下,给出了建筑景观设计的主要策略,旨在通过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合理设计,达到建筑和景观的协调性,最大限度的实现城市的功能和人们的需求,并且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焦健.多元化背景下地域对城市景观的影响[J].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篇13

关键词:现代医疗;建筑发展;空间

环境设计建筑是现代人类对艺术的最好评价,因为建筑的美观会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在科学技术领域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下,建筑物逐渐将科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医院作为人类生病,生存的重要场所,对生命的保护以及生命的挽救和健康的维护,抵抗疾病等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医院的建筑好坏与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研究都有很大的关系,也会让人们的感受更加亲切。

1现代医疗建筑发展

我国目前医院建筑是一种以比较古老的建筑方法为主的建筑类型,时间久了以后在建筑类型,生存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设计体系,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水平没有对建筑的功能和性质提出更多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其他自然的科学研究得到成功以后,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治疗过程中都有应用。所以对诊断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医疗建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这样就使医疗建筑设计方法慢慢的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设计体系。也就是说,以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医疗建筑设计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而现代医院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医疗建筑设计成为一种独特的设计体系。在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和设计当中,医疗建筑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2现在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与布局分析

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医疗中心和大型医院来说,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医疗建筑平面布局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建筑的设计者必须对医院的流程烂熟于心,对各个诊疗部门的运作特点有着详细的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的交通流程进行设计,防止院内的建筑以及交通互相交叉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根据医疗活动的顺序以及其过程作为准则,对其进行主要的设计。大型医院建筑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建筑师的专业性,所以每一个大型综合医院的设计方案都是在建筑师,医院的管理者以及专家和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共同协商合作下得出的设计方案[2]。所以一个合理的医院建筑设计方案,一定要满足医院管理工作的需求。以高级的医疗设备和严格的医院路线为特点,对现代医院建筑以一种理性的科学设计方法来进行设计,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过程当中医院的运作。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大型医院更多的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证患者都可以满足医疗需求的前提之下,把患者的健康作为第一需求。在调查过程当中,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印象可以决定日后对医院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所以只有为患者考虑,把患者当作工作的重点,才会使医院的声望得到提升,而医院建筑才会接触到更加全面的设计手法。不单是规模变大,还会在空间的处理当中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好感。医院建筑的室内设计得到了重视,才会使医院的服务更加全面。医院的建筑外观现在都采用高科技材料,会表现出其高科技的形象[3]。对于一些小型的诊所或者医院来说,医疗技术水平并不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对这些医院来说,不要求建筑师具备对医院的构造十分了解,在空间和平面的设计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只要保证了建筑的各种性质得到满足,就会让患者得到好的治疗体验。而对于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和医院的经营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医院的规模渐渐变大的时候,其内部复杂的构造和昂贵的医疗设备,会使其经济维持成本大大增加[4]。所以现在医院非常注重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相互联系,这样才能使其医疗服务的层面慢慢扩大,方便各种患者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对成本的维持带来更好的帮助。现代医院一般都希望建立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市区之内,为了使其土地价值更高的利用,所以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十分关键,做到更好的建筑布局,设计效果才会使土地价值的利用率增高。一些高科技的使用在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当中为医院的各种指标带来很高的提高,比如中央空调技术的使用和人工照明技术的应用,使医院拥有一个可以人为控制和调节室内环境的能力,摆脱了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对医疗环境带来改变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电梯和扶梯的运行技术得到了发展,在医院对患者进行转移或者进行住院管理等时,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说现代医院的体型越来越大,而且其内部的布局也越来越简化,使现代医院的发展效率更高,对现代医院外部造型和建筑形象提高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把患者作为中心的原则发展下去,并且要使其成为现代医院主导思想。所以现代医院更加重视室内空间的设计和改进,是为了使艺术效果更大化,让患者可以更加容易的接触。所以各种各样的装修手段用在医院建设当中,改变了人们对医院原有的混乱拥挤的紧张氛围的概念,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畅的医疗治病的环境,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医疗环境的改善还有利于扩大公共活动空间和交通空间的面积,但是只有满足了患者的空间感需求,才会保证建筑的质量[5]。最后我们要谈的就是医技科室的设计。医技科室的发展是因为人们关于疾病的现代化概念而引出的,在现代化的概念当中疾病是被看作为一种实体。并且通过各种生物实验的手段证实了其是真实的存在。简单的说,就是每一种疾病都是有一种客观原因所引起的,要想完全的康复或者摆脱疾病的纠缠,必须要寻找出这个原因,这样才会使疾病得到控制。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各种科学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系列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来对疾病进行治疗和诊断,现代医院对医技科室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高科技的诊断治疗方法为医院治疗疾病的能力带来了帮助,无论是医院的管理人员还是医护人员,或者是从事医院建筑设计的建筑师都会对高科技的医疗设备的现代化使用进行重视。所以,医技科室的功能安排和技术要求是建筑师设计的难点,在一些放射线诊断治疗部门,要让建筑师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对不同设备的空间建筑摆放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建筑师必须要对医疗设备的型号以及详细资料进行研究,并且把医疗设备的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一定要更加认真的对医疗设备的安放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师的科学观念在实践中应用[6]。

3结束语

以上就是对现在医疗建筑发展和空间环境的设计的分析。为了让现代医院的设计更加合理,建筑的艺术感更加强烈,满足患者到内心精神需求,就要把上面提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当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从被单纯的是为提高医疗活动的空间变成了一个用医疗环境形容的空间。追求医疗建筑环境好坏的患者,喜欢把生活当中的氛围引入到自己的精神需求当中,为了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现代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英华.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6(4):20-23.

[2]张锡辉,范小江.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C].2016北京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2016.

篇14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前 言

一般运用于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它是将上部剪力墙落在框支梁上,再由框支柱支撑框支梁的结构体系。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则采用双向梁布置。梁式转换层的设计和施工均较为简单,传力较为明确,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转换型式。它的缺点在于,当上下轴线错位布置时,需增设较多的转换次梁,空间受力较为复杂,此时应对框支主梁进行应力分析。

一、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要点

1. 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

工程转换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以上为纯剪力墙结构,是多种结构形式共存的复杂高层建筑,因而不能象单纯的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那样笼统地确定抗震等级,而应该严格按照现行规范的不同章节,有针对性地分别确定结构体系各部位不同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该工程实例属“框支剪力墙”,高度61.2 m,7度抗震设防,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为二级。转换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般框架梁和框架柱及转换梁的抗震等级为二级。由于工程转换层设在建筑4层楼面即结构3层,已属于“高位转换”,框支柱及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因此,框支柱应定为一级抗震,转换层以下落地剪力墙定为一级抗震。转换层以上部分,框支层以上两层仍属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因此,该两层抗震等级定二级,其中落地的那部分剪力墙由于是“高位转换”,还要提高一级,故其抗震等级应定为一级;而加强层以上的纯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可定为三级。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过程中发现了SATWE的一个隐含功能,即在第一项“参数输入”中,若将“转换层所在层号”定义为≥3层(不含地下室),则计算结果中,所有框支柱的抗震等级会自动提高一级,在WPJX。OUT文件中可查阅。这从另一角度亦可反映“高位转换”中,加强框支柱的必要性。

2. 结构竖向布置

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且应避免刚度突变。然而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显然有悖于此。对该工程而言,属于“高位转换”。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接近于1,不应大于1.3。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归纳起来,就是要强化下部,弱化上部。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与建筑专业协商,使尽可能多的剪力墙落地,必要时甚至可在底部增设部分剪力墙(不伸上去)。这是增大底部刚度最有效的方法。除核心筒部分剪力墙在底部必须设置外,还与建筑专业协商后,让两侧各有一片剪力墙落地,并且南部还有一大片W形剪力墙也落至基础。这些无疑都大大增强了底部刚度。

(2)加大底部剪力墙厚度。转换层以下剪力墙中, 核心筒部分的厚度取为400 mm,其余部分的厚度取为350mm。

(3)底部剪力墙尽量不开洞或开小洞,以免刚度削弱太大。

(4)提高底部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混凝土。

(5)适当减少转换层上部剪力墙数目,控制剪力墙厚度,并可在某些较长剪力墙中部开结构洞(结构施工完毕后再用填充墙填实),以弱化上部刚度。弱化上部刚度不仅对控制刚度比有利,还可减轻建筑物重量,减小框支梁承受的荷载;增大结构自振周期,减小地震作用力。工程综合采用上述几种方法后,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在X方向为0.809,在Y方向为0.997,满足规范要求,效果良好。虽然上下部刚度比满足要求,但毕竟工程仍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转换层及其下一层无法满足要求,形成了结构薄弱层。因而应将该两层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3结构平面布局

该工程底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型简单、规则;上部为纯剪力墙结构。在剪力墙平面布置上,东西向完全对称,南北向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差不超过2m,结构偏心率较小。除核心筒外,其余剪力墙布置分散、均匀;且尽量沿周边布置,以增强抗扭效果。查阅计算结果,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为0.83,各层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比值不大于1.4,均满足平面布置及控制扭转的要求。可见工程平面布局规则合理,抗扭效果良好。

二、转换层结构构件设计

1. 框支柱

框支柱截面尺寸主要由轴压比控制并应满足剪压比要求。为保证框支柱具有足够延性,对其轴压比应严格控制。工程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一级,轴压比不得大于0.6,对部分因截面尺寸较大而形成的“短柱”,不得大于0.55。柱截面延性还与配箍率有密切关系,因而框支柱的配箍率也比一般框架柱的大得多。箍筋不得小于Φ10@100,全长加密,且配箍率不得小于1.5%。在工程中,个别框支柱还兼做剪力墙端柱,所以还应满足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不小于0.2的要求,折算成配箍率(C40混凝土)即为1.82%。框支柱为非常重要的构件,为增大安全性,对柱端剪力及柱端弯矩均要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的30%。因为程序计算时,一般假定楼板刚度无限大,水平剪力按竖向构件的刚度分配。底部剪力墙刚度远大于框支柱,使得框支柱剪力非常小。然而考虑到实际工程中楼板的变形以及剪力墙出现裂缝后刚度的下降,框支柱剪力会增加。因而对框支柱的剪力增大作了单独规定。另外,为了加强转换层上下连接,框支柱上部墙体范围内的纵筋应伸入上部墙体内一层;其余在墙体范围外的纵筋则水平锚入转换层梁板内,满足锚固要求LaE。

2. 框支梁

框支梁截面尺寸一般由剪压比控制,宽度不小于其上墙厚的2倍,且不小于400mm;高度不小于计算跨度的1/6。工程框支梁梁宽统一定为800 mm。框支梁受力巨大且受力情况复杂,它不但是上下层荷载的传输枢纽,也是保证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受力构件,因而在设计时应留有较多的安全储备,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支梁纵筋配筋率不得小于0.4%。框支梁在满足计算要求下,配筋率不小于0.8%。框支梁一般为偏心受拉构件,梁中有轴力存在,因而应配置足够数量的腰筋。腰筋采用Φ18,沿梁高间距不大于200 mm,并且应可靠锚入支座内。框支梁受剪很大,而且对于这样的抗震重要部位,更应强调“强剪弱弯”原则,在纵筋已有一定富余的情况下,箍筋更应加强。箍筋统一采用Φ14@100六肢箍全长加密,配箍率达到1.15%,远大于文献对二级抗震条件下框支梁的配箍率要求。

3. 转换层楼板

框支剪力墙结构以转换层为分界,上下两部分的内力分布规律是不同的。在上部楼层,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大体上按各片剪力墙的等效刚度比例分配;而在下部楼层,由于框支柱与落地剪力墙间的刚度差异,水平剪力主要集中在落地剪力墙上,即在转换层处荷载分配产生突变。转换层楼板承担着完成上下部分剪力重分配的任务;并且由于转换层楼板自身平面内受力很大,而变形也很大,所以转换层楼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作保证。转换层楼板采用C35混凝土,厚度200mm。Φ14@100钢筋双层双向整板拉通,配筋率达到0.28%。另外,为了协助转换层楼板完成剪力重分配,将该层以上两层及以下各层楼板也适当加强,均取厚度1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