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常识范文

经济常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22 10:30: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常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常识

篇1

很多时候,人们的愿望是对的,但是主张的手段却不能达到愿望,甚至和愿望背道而驰。那些手段看起来符合人的常识,可能只是符合直觉常识,如果用经济常识更理性地审视一番,往往就会发现是错的。

前几天和一位当医生的同学聊天,我问她对医生收红包的看法,她表示反对。这可以理解,在社会主流舆论的影响下,很多好医生都把不收红包看成医德的一部分,当然,也有避免上司处罚的现实考虑。而消费者又为何呼吁禁止医生收红包呢?直觉上看,这是为病人省钱,为了避免医生不救那些没钱的病人。但是,禁止红包的结果和这个愿望是相反的。

当然,如果解除医疗价格管制,让医生名正言顺地按市场供求关系收费,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有医疗价格管制的情况下,禁止收红包会出现什么结果?一个医生本来每天可以做三个手术,但是既然没有多少经济利益,他可以宣称,做一个手术就已经很累了,那么病人就只好排队等待。很多时候,排队等待付出的住院费用、护理费用比手术费用还要高。更有很多人,根本等不到那一天就悲惨地死去了。因此,禁止收红包的初衷是替病人省钱,其实,第一,它有可能让病人付出更多的钱;第二,它其实是禁止病人用利益吸引医生救他们的命。

经济常识和直觉常识是如此相反,而其关键在于理解“禁止医生收红包”的另一面是“禁止病人用利益吸引医生救命”。假如病人理解了这一点,自然不会再呼吁禁止收红包。要理解这一点其实也不难,但道德感常常会影响人对因果关系的思考,所以很多简单的经济常识也不为人所知。

再比如最低工资法,从一个方面看,它是为了防止老板给员工的工资过于低,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它的意思是:如果某人的能力不足以拿最低水平的工资,就禁止老板雇用他。这对那些能力较弱的人岂非是狠狠一击?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归结到一点就是: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什么办法比市场经济更能造福人类。

传播经济常识的人常常会面临这种指责:你们的思维如此简单,不管什么问题,你们都主张市场来解决。甚至会有很多人对市场经济支持者做出道德攻击。比如,讨论免费医疗的时候,他们会指责市场派不顾穷人死活、支持官员特权……其实,很多时候,市场派不是不赞同他们的愿望,而是指出,他们所要求的手段无法达成他们的愿望。

人们为什么要求免费医疗?如果不管死活,就是不想付钱,那么,有一部分人确实能不付钱而得到医治(也许是善于排队的人,也许是跟医院关系较好的人),但更多的病人会更惨。

篇2

我们曾经目睹了很多次的金融危机,一些相对短暂温和,而另一些则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必要在恐惧中盲目前行。为了防止经济危机再度上演,我们也可以从危机中学习经验以使我们在日后提早发觉相似的潜在危机。也许最让我们受益的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恐惧在金融混乱中所扮演的角色。此书为大家解释了目前的经济形势,同样也详细地阐明了恐慌的过程,以使我们能够正确处理那些引起我们恐慌的因素,这样我们就能在关键时刻保持理智。

《知道力》

人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我为什么要做?我怎样做更好?怎样达成最佳效果?”这些正是本书要说的几大话题。

书中提供了一套解决个人职场生存和发展困惑的系统性方案――知道力。作者基于自身多年工作的宝贵经验,以活泼的形式,独特的视角和内容,阐述了凌驾于执行力之上的25条职场新思维。作者是这样表示的:谨将此书献给那些务实的、好奇的、爱思考的、脱离了刻板教条的、有志于自我提升的朋友们。

《人事经历职场笔记》

你为什么没有好工作?因为你不知道人事经理的选人标准!你为什么得不到晋升?因为你不知道上级甄选人才的喜好!你为什么不能成为领导身边的大红人?看看一个人事经理的笔记,你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为什么你总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为什么你总是留不住你想留的千里马?为什么你的员工不能达到你的要求?为什么你的人员没有活力和激情?看看一个人事经理的经验,你能找到所有的答案!一部100天的职场升职传奇!一部实战型的励志作品!一部精彩的职场奋斗故事!一部菜鸟升职的秘籍!

《反常识经济学》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4-0084-01

近几年。经济常识计算能力已成为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商品价值量计算

【原题】(2008年全国文综Ⅰ卷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第一步,计算出2008年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依据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原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5÷(1+50%)=10(元)。

第二步,计算出2008年该国单位货币的实际价值。2008年该国货币贬值20%,则意味着等量货币只具有原来(120%)的购买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0÷(1-20%)=12.5(元)。

【原题】(2009年全国文综Ⅱ卷24题):某国2008年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为6元,若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国本年的价值总量和该商品的价值量各为多少?

【解析】第一步,计算出2008年商品价值总量为:6x100=600(万元)。第二步,根据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的原理,设2009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x。则600=X・100(1+20%),X=5(元),或用另一种算法:6÷(1+20%)-5(元)。

【点拨】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必须搞清楚几个概念及其关系。商品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很明显以上两题都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所以2009年24题中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2008年全国文综Ⅰ卷25题难度较大。除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还涉及货币的贬值、商品的价格等问题,这些课本只简单提了一下。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货币价值和商品价格是反比例关系,货币贬值所支付的商品的价格就会越高。

二、纸币发行量计算

【原题】(2007年四川26题)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解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此题的计算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直接从理论上推导出,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由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则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也增加10%,即为2x(1+10%)=2.2(万亿元)。第二种用公式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某国货币流通次数为16/2=8(次),当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时,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16×(1+10%)/8=2.2(万亿元)。

【点拨】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牢记公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数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如本应发300元,而实发了600元,则此时1元相当于0.5元。

三、股票价格计算

【原题】(2006年全国文综Ⅱ卷)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可以获得5%的利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理论上最多能购买的股票数为()。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篇4

关键词:经济常识;探究式学习;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171-01

一、探究式学习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作用

1.探究式学习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手段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探究式学习激发的创新精神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探究式学习不但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求,而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的创造性表现。在探究式课堂中,创新教育完全可以有机的穿插其中,教师不要抓住一切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的契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受益。

3.探究式学习生活中要求的实践能力,是经济常识教学的根本要求

探究式学习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经济常识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只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体现经济常识课的生命力。因此,是学生在实践中并提出并分析解决的方式,学以实用,既能使其学到政治知识,又能锻炼其实践能力。这也正是经济常识课程改革的目的所在。

二、探究式学习在经济常识教学中运用

1.要营造适宜的课程氛围,是学生敢于探索

建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宽松的课堂环境,是实现探究的沃土。在经济常识的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允许学生讲错,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同的见解,注重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

2.要精研教材,善于发掘可探究的问题

探究是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展开,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师要在精心探究教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可探究的问题。问题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探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时所设计的问题准确地反映教学目标。(2)可知性: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探索且必须努力探索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循序渐进,设计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接近接近到“最近发展区。(3)开放性:教室设计的问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这样的问题能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创造的空间。(4)新颖性:所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鲜、奇特,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要了解学生心理,激发他们谈就热情

探究本身就是探究者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只有心理上主动的,结果才有意义,教师要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内在的积极性。我们应在学生陷入认识的困惑状态而迫切需要解决是提出问题,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点,作为他们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切入点。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很好的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4.要教给学生探究方法,形成探究式学习能力

经济常识教学中,学生探究式学生活动不是在自由放任中盲目进行的,老师要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要给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探究式学习的一般途径和方法是学生形成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教方法、指路子,启发他们思考。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途径,经过一定的探究是学习锻炼,就会形成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在经济常识教学中的局限性

篇5

现在的硅谷和北京中关村都已经变成了庞大的分散式的公司,那里的员工频繁跳槽(有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从业者跳槽频率相比其它行业是最高的),甚至有人调侃说,虽然工作换了,但以前一起拼车的小伙伴都不需要换。他们会更忠于现金的技术或是整个区域位置,而不是某一家特定的公司。如果有更新更酷且前途更好的公司创立,他们以前的老同事甚至会一起跳槽到一家新公司(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发生得还挺多的,欢迎关注微信公号“数字弥母”ID:Digital_meme了解更多)。硅谷和北京的中关村是工作网络,而不仅仅是一个个工业体系下的独立而分散的公司。

网络经济下的员工和消费者更忠于网络而非某个公司,某种程度上而言,硅谷和北京中关村最伟大的地方并不是它们发明的那些令人赞叹不止的硬件或者软件,它最伟大的产品是其中各个公司的社会组织,以及更重要的区域性结构——以往的工作关系、亲密的同事、公司之间的信息互通、快速迭代的公司生命周期以及快捷而相似的公司文化。而这一切,都是网络经济带来的好处。

附:网络经济10原则

1蜜蜂比狮子重要当力量逐渐远离中心,竞争优势属于那些知道如何拥抱分散的控制点的人。

2级数比加法重要当人与物之间的连线数目增加时,这些连线造成的效果会呈倍数增加,所以初期的成功不会自我设限,而会自我滋长。

3普及比稀有重要当制造技术已臻完美,副本可以大量流通时,产生价值的是普及性而非稀有性,改变了传统的商业定律。

4免费比利润重要当资源变得充裕,慷慨可以孕育财富。追求免费,提前迎接无可避免的价格滑落,而且运用唯一真正的稀有资源――人们的注意力。

5网络比公司重要当网络吸纳进所有的商业,一家公司的主要焦点从尽可能扩大公司本身的价值,转移到尽可能扩大网络的价值。除非网络存活下来,否则公司也会跟着灭亡。

6造山比登山重要当新的速度加快,放弃高度成功的事业或项目以避免它最终过时,遂变成最困难但重要的任务。

7空间比场所重要当实质上的邻近关系(场所)被不分何物、何时、何地的多重互动关系(空间)所取代,中介者、中间人及中等利基(指获利的基础)市场的机会将大幅扩张。

8流动比平衡重要当激扰及动荡成为商业的常态,最有用的生存策略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持续混乱,我们称之为“创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