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措施范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22 10:30: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措施

篇1

一、家庭教育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 奖励内容单一与目标过高

根据访谈的结果,大部分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家长只把孩子学习成绩的较大提高作为奖励目标。这一奖励目标,不但内容单一、缺少丰富性,而且较难实现。

在奖励目标的内容方面,大多数家长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孩子身上其他的优秀品质和学习社会知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只有近期目标,而没有长期目标。90%以上的家长只是期望孩子能顺利地考上大学,至于对大学毕业以后的期望,基本上没有或是很模糊。这种狭隘的家庭教育奖励目标,不利于孩子以后的长远发展。

学生的学习成绩受众多因素影响,比如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家庭环境、学习策略、学习强度、学习主动性、课程作业的完成状况等。因此,如果只是奖励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调整和改进上述诸因素,孩子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较大的提高。其次,在奖励实施的结果方面,访谈中80%成绩中下游的学生认为家长没有学习奖励,而100%的家长都认为有学习奖励,原因是那80%的学生从来都没有实现目标,也就从来没得到奖励,这说明这一目标过高,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

2. 奖励形式单调

大多数家长都是运用物质手段奖励孩子,或是一定数额金钱的直接奖励,或是物品奖励,或是出外旅游奖励等,缺乏情感、精神、表情等方面的奖励。而这些非物质奖励对于孩子的细微进步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而有效的作用。实际上,一些家长工作繁忙,和孩子沟通的时间不够;一些家长职场压力较大,把家变成缓解压力的场所,对孩子的关注减少;还有一些家长缺乏丰富的生活,和孩子沟通的方式简单。

二、家庭教育惩罚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 没有惩罚的家庭教育

在访谈中,70%的家长都表示没有惩罚措施。他们认为孩子大了,不适合打骂了,在他们的心中,惩罚就只有打骂;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没有针对其它教育目标的惩罚措施;大多家庭经济条件很好,觉得没有必要在孩子的教育上采取惩罚措施;父母在惩罚措施的使用上存在分歧,一方的惩罚被另一方所阻止,惩罚无法实施,时间一长就没有了惩罚措施;一些家长没有正确理解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等教育方法,一味赏识和鼓励;家长工作繁忙,不能适当关注孩子的教育。没有惩罚措施,孩子在学习方面及其它行为方面的不良表现或是缺点,不能得到有效的矫正,甚至是越积越深,养成习惯,最终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 极端打骂的家庭教育

一些家长文化素质低,想不出除打骂外的其它的惩罚方法;一些家长工作繁忙,在家庭教育中倾向于使用打骂这种“立竿见影”的教育措施;很多家长崇尚传统家庭的教育方法,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极少数家长工作压力大,打骂孩子成为其缓解压力的手段。这是最严厉的惩罚措施,经常使用它,不但失去了其应有的严厉性,而且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助长了孩子不适当的反抗行为。

三、建立家庭教育中有效奖惩机制的对策

1. 家长必须调整自己。如果家长自身不做调整,只是一味期望孩子进步,这是难以实现的。在访谈中,很多对孩子不够满意的家长,关注的中心始终是孩子的缺点,而不反思和调整自己,结果也就是父母对于孩子长期无法改正的缺点,一筹莫展。

2. 家庭教育目标需要多样化。家长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培养孩子能够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诸多优秀品质,包括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家长在实际的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中,如果能不断发现并善于总结别人身上的优点,并将此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个目标,在家庭生活中善于发现能够培养孩子此品质的机会,那么,通过这些机会便可锻炼和塑造孩子的优秀品质。同时,家长还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与缺点,及时限制与约束他,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制止乃至杜绝缺点的形成。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69-01

现阶段的教育发展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温暖的港湾。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中,由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不足,就没有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出现。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分析,就能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以及教育指导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分析

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实施,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就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措施实施,就比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在内容上也涉及到多方面,其中的学习指导就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关注,但是对学生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就需要改善,在学习指导方面涉及到学习习惯以及家庭的学习氛围[1]。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需要家长在长时间的实践当中获得经验,而学校也有必要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要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比较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完善。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当中的情感品德指导,也是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对孩子的个性倾向以及挫折教育等,都比较有利于孩子的进一步成长和健康身心的发展。对孩子加强道德品德的教育指导,对孩子的品德完善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当中的生活指导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健康知识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性教育知识等进行教学,这些都是生活指导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对性教育方面,一直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点,我从哪里来?常常会是停在孩子脑中的一个问号,而一些家长并没有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指导提供有效的措施[2]。在生活教育指导中的多动症知识以及科学用眼的知识等,也是重要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就要加强重视。

2、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当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化。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要求也有着提高,但是一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从而就出现了重视只是而忽视了道德品德的教育指导现状,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有着诸多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指导问题中,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比较重视,但没有重视孩子的个性养成。一些家长为了追求孩子的成绩分数,就划分心思为孩子找好学校以及好班级,不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以及个性养成没有重视[3]。忽视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过高的期待心理造成孩子的负担比较中,这些教育指导问题,都从不同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实施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要对孩子的健康个性的培养充分重视,表扬以及批评孩子要适度。在家庭生活当中,对孩子的态度要以表扬以及鼓励为主,在对孩子进行批评的时候也要注意措辞,要以积极的批评为主。不能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同时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挫折磨炼,让孩子在自身的能力上不断提高,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就有着积极作用。

家长方面要注重教育观念的及时性转变,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儿童观念,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教育指导。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就要对孩子的健壮体格以及品德和健康的心理进行培养,培养孩子的多样化能力[4]。家庭教育指导要面向未来,对孩子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加强重视。家长不能将孩子作为附属品,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及自身的需要。只有从教育指导的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才能有利于教育指导的效果良好呈现。

注重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中,需要按照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进行规范化的落实。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正规终身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很深的学问,只有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方面进行完善建立,才能更好的按照体系步骤进行实施。这就需要政府以及学校和社会组织等进行配合,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密切的合作,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得到了重视,才比较有助于教育指水平的提高。

为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良好呈现,家长自身就要加强素质修养,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家庭教育是综合性的科学,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所能完成的,所以家长自身就要注意自身的素质水平提高,正确的进行言传身教,这样对孩子才有说服力[5]。在教育指导的方法选择上要注意,通过教育艺术科学化的处理方式,让孩子乐于接受,这样才能为家庭教育指导的顺利进行加以促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多方面着手。而家庭教育指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站,如果在这一层面没有得到加强,就必然会影响孩子在未来的发展。通过此次在理论上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分析,以及提出几点措施,希望能有助于对解决实际的教育指导问题提供又一发展思路,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丽萍,徐慧珠.家庭教育: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J]. 青年教师. 2014(07)

[2] 肖国玲.家庭教育中谨防语言伤害[J]. 青年教师. 2015(05)

[3] 于 梅.家庭教育的误区与改变策略[J]. 青年教师. 2014(03)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措施

前言

现代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家庭带给学生什么样的环境,注入什么样的思想,小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思想。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教育思想落后、方式陈旧、不能够正确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现今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发展教育思想、提升教育手段、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看待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现在我国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自古以来,中国的家长都秉持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来进行子女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从根本上是为子女着想,但是一味要求成绩的思想观念会损害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一些四五年纪的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的时候,他们喜欢去拆解自己游戏机,家里的电器,这个时候,家长不仅不会对孩子进行引导,而是进行苛责,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失去研究的兴趣,更有可能导致对学习的反感情绪。2.家庭教育手段陈旧。“棍棒出孝子”这是中华几千年来一直奉行的教育手段。不仅如此,在家庭的教育之中,很多的家长也急功近利,希望能够快速的提高孩子的成绩。例如为三年级的孩子报四年级甚至是五年级的补习课程,为孩子报课外舞蹈班、绘画班、外语班。希望能够更多更快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事实上,“棍棒下出孝子”的做法会很大程度上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过度为孩子补习,更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消极的影响。3.家长与孩子关系处理不当。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家长不能够期望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一样。每个孩子,就算是小学生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一直以较高的姿态俯看孩子是现今大多数家长的做法,这样处理与孩子的关系会导致双方关系的恶化,进而对小学生未来思想和学习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思想观念。时代进步,家长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家长应该更加注意和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不能够单一的以成绩衡量孩子的发展状态。例如在孩子调皮的时候,要找到他调皮的原因。在看待拆解玩具的情况,要看孩子在拆解之后能否自己再次组装,当孩子组装出现问题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帮助,这样更加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2.改进教育方式。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第一应该做到冷静对待,不能够打骂解决问题。尤其是中高年纪的小学生,自尊心非常强烈。当不得不为孩子报课外补习班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孩子自身的选择,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结果自然会事半功倍。3.正确处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要做到适时而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转变,不能一直强硬或者一直的宠溺。例如在小学生犯错时,要充当教师的角色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孩子游戏的时候,可以与孩子成为伙伴;当孩子有心事的时候,可以变成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进行对话、谈心。在不同的时刻,家长应找好自身的定位,真正做到与孩子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这样家长能够做好与孩子的交流,就能够更加了解小学生内心的想法,能够根据小学生的思想变化做出教育方式的改变,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最终提升小学生的水平的提高。4.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在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家长的影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之中,家长要不断的替身自身的素质,多补充知识,在孩子面前建立榜样。对于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家长可以多补充小学科目内的知识和课外应用知识,对孩子进行教导。此外,家庭还要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小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起点之处,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解决的策略,找到家庭教育的正确发展之路。在未来家庭教育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如何将家庭教育的效用最大化也是一门学问。积极发展家庭教育,让小学生更够更加快速的适应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和水平,为我国培养未来的发展人才,助力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立敏.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7:6.

[2]伍青.新时期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34-35.

篇4

关键词:激励教育;家庭教育;运用

一、激励教育

激励,简而言之,就是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之意。它产生作用的心理根据在于,人的行为由动机决定,而动机由需要决定,激励的实质就是根据人的需要设置某些目标,并通过目标及其附带的利益导向使个人出现有利于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激励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通过满足孩子需要而创设各种激发孩子动机的条件,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与其他激励活动相比,其特殊性体现在:激励主体和激励对象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他们之间情感的考虑压倒一切,不具有其他社会活动的功利性,激励不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孩子的成长进步。教育激励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精神激励、感情激励和物质激励。就教育而言,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为重要,过分强调物质激励可能会使孩子误入拜金主义的歧途,变得庸俗、势利,而精神激励则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感情激励就是以情感交流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孩子身心依赖性强,特别需要父母的和关爱,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满意的微笑,孩子都会感受到一种莫大的鼓舞。教育中的物质激励一般都是象征性的小奖品,如书、本和笔等学习用品。教育激励的模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模式、典型激励模式和信任激励模式三种。目标激励,如,成就目标、道德目标和信仰目标。典型激励是用典型的人或事对孩子进行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榜样有好有坏,好榜样可以激发孩子向上向善的动机和行动,坏榜样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反面教育。信任激励就是用信任、尊重、支持和关怀的情感对孩子进行激励,具体包括能力信任、人格信任和成就信任。家长的信任,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激励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奠定人生之路的最基础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力配合。实施激励教育,家庭和家长比学校、老师具有更加有利的条件,更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种激励手段和措施。由于孩子与家长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较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而且家庭激励教育是建立在血缘、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之上,因而家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都对孩子影响极大。激励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孩子的积极因素,成为一种主要的家庭教育手段。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激励教育,首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家庭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激励措施效果的大小。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为孩子做出表率,这是营造一种良好育人环境的第一步。其次,多表扬,少批评,激发荣誉感。孩子的好胜心比成人更强,更易受荣誉感的驱使,特别是对于枯燥无味、不感兴趣的事,更需要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才乐意去做。孩子依恋父母,渴望父母的爱;父母对孩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和肯定,就能使孩子受到激励,得到满足,这种效果远比一定的物质激励效果要好。而对孩子做的事情一味地挑剔、批评,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注意激励和去激励措施相结合。奖励和惩罚对孩子行为能够产生外部强化和弱化作用。鼓励和信任,往往更能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的原则应该是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不然容易造成“为钱而学”和“为父母而学”的错误心态。当然,必要的惩罚,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不良行为,但惩罚要适度,就事论事,最重要的是要使孩子明白为何受罚和如何改过。第四,积极引导,对孩子进行开导、说服。孩子没有稳定的自主意识,特别需要家长的引导。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确定任务目标,通过积极的导向,使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接受和完成学习任务。要特别注意强化孩子的优点、长处等激励因素,弱化缺点和不足等去激励因素,即扬长避短,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第五,激励要实事求是,贴合实际。在家庭激励教育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把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事求是地对孩子的发展做出定位,不仅仅把考分、成绩作为成功的标准。总之,激励教育是家庭教育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中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特别要注意进行科学的激励教育,不把激励作为引诱,更不用引诱实施激励。

三、家庭教育中实施激励教育的偏颇

1.偏重物质激励,少用或不用情感和精神激励。的确,金钱奖励,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养成对金钱的依赖,缺乏自我能动性。最可怕的是孩子养成拜金主义思想,认为金钱可以摆平一切,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激励教育中,情感激励和精神激励应该得到更多的运用。这是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不断提高自己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追求精神世界里的满足,而适时对孩子作积极的肯定,比如称赞、鼓励、关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或许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让孩子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使好的行为得到巩固而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2.教育目标太高或太低,脱离孩子的实际。家庭中进行激励教育,设置激励目标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具体实施中,家长对目标的设置却不尽合理,要么太高要么太低,不能体现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完美心态或好胜心强的父母往往会把激励的目标定得过高,只有孩子实现高目标才实施激励,这样容易使孩子走向功利的极端。溺爱的父母会把激励的目标定得过低,孩子只要有些许进步就夸奖、奖励,这样孩子就会形成不求上进的满足感。

篇5

关键词:幼儿 攻击 行为分析 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60

具有攻击的幼儿群体是否大量存在,是未来知识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有攻击的幼儿,由于自身行为导致与同伴关系产生距离,大多数小朋友会对其持有拒绝态度,持续下去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心理成长,引发家长、老师和学校的担忧。这就要求幼儿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士积极研究教育措施,纠正幼儿的这种不被社会所认可的攻击。

1 影响幼儿攻击产生的原因

1.1 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幼儿阶段的小孩非常淘气,会经常做些在大人眼里是错误的事情。父母的惩罚方式有些是不值得提倡的不科学方式,这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阴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另外,父母在孩子面前打架和争吵,也是导致孩子具有攻击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父母的溺爱,个别孩子在家里成了“小皇帝”。时间一久,造成了他唯我独尊的性格,导致那些打人、抢玩具、搞破坏的不良行为发生。

模仿他人行为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开发的行为方式,由于家长没有树立“榜样”意识,易导致孩子学到了一些不值得提倡的行为表现。除此之外,家长盼望自己孩子成才心切,从胎教开始对孩子进行各种才能培养,幼儿时期就感觉学习压力巨大,逆反心理就会促使孩子不服管教,出现乱发脾气等不听话的行为。当孩子心理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导致攻击发生。

1.2 误用肢体语言

由于幼儿年龄很小,处于意识形成阶段,在情绪上波动幅度较大,没有规则意识的幼儿没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在生活中,孩子往往会运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用来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这些基础语言往往不被大人们所理解,或者是误解。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诱发攻击的出现。除此之外,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攻击时不及时制止,宠溺孩子,这样便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

2 控制攻击的教育措施

2.1 加强观念意识

幼儿的这种攻击一旦发生,就要及时遏制。家长和老师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要加大对这方面的宣传,借用媒体等力量对其加强管理。对于与孩子接触的人群里,当我们看到一个经常表现攻击行为的孩子跟别人玩得很融洽、乐于助人时,要抓住机会大力表扬孩子的行为,因为对其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是对其不良行为的抑制。孩子正确的待人方式得到家长或教师的肯定,就会慢慢向好的方面进步。从孩子的情感入手,增强幼儿做一个能干的好孩子,是帮助幼儿提高自控能力的策略之一。

2.2 家庭要正确引导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攻击的时候,对幼儿适当地进行小惩罚是可行的办法之一。首先,惩罚要及时,在幼儿犯错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的不同错误有不同的惩罚方式,这样孩子在印象里会记得他做了什么样的错事会受到家长怎样的惩罚形式,进而会自己克制行为的产生。家长在进行惩罚孩子时,千万不要以“打”为主,重在说服教育上,以免给孩子留下阴影,即惩罚强度要适当。加强和孩子的沟通行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时表扬和及时惩罚的尺度,家长一定要控制得当。此外,家长要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和伙伴们之间相处的表现行为。

2.3 学校要正确引导

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要针对于个别幼儿的情况加强引导,对课堂环境的轻松性加以优化,避免因环境带来的不利刺激因素。比如可以给孩子播放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不提供具有攻击性能力的玩具给孩子玩耍等。在提高幼儿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行为上和知识上相统一。老师要对个别有攻击的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和感受别人行为的意思,让学生能够懂得要充分尊重别人的意见,别人不喜欢或是伤害到别人的事不能去做。多带领孩子参与积极健康的游戏活动,令孩子在刺激感和心情上同时得到满足,根据游戏中的很多规则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老师通过种种办法可以改变具有攻击性的幼儿的不良行为,可以让他在孩子中拥有一定的威信、让大家真正地亲近他、接纳他。此外,孩子进行攻击时,一定有其自身潜意识里存在的理由,如孩子受到心理或是生理上的伤害等因素。教师要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时候孩子攻击的对象往往是弱者,有的是部分对象的任意攻击,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加以改正。

2.4 鼓励性教育,以孩子为主角

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该名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他的攻击,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优点,使该名幼儿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阶段目标也有所区别,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第一阶段通过老师的观察,正确对待该名幼儿的攻击。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第二阶段要做到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运用多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他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3 总结

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以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要对孩子进行随时随地的引导,在孩子身心发展的形成阶段,更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教育措施。通过引导,使孩子正确的待人方式得到家长或教师的肯定,幼儿就会慢慢向好的方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田炼.小班幼儿攻击及矫正策略[J].师资建设,2013,(2).

[2]王爱萍.小班幼儿对同伴发出攻击犯行为的案例分析[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2,(7).

篇6

教育是家庭的一个主要职能,家庭教育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从家庭产生的那一天起,家庭就担负着子女的教育任务,只要家庭存在,就必须行使这种教育职能。因此,家庭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现象,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子女,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人,是每一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条件,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家长用心,孩子不用心,不成;孩子上进,家长不合格,也不成;只有当家长的良苦用心与孩子的个人努力有机结合,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使子女成才。

1、父母的榜样作用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总之,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孩子以生理基因优势的遗传,而且给其以人格品质的塑造。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学会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

有人说:子女是父母的折光镜。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事的哲学和做人的准则,的确如此,一个自私自利的家长很难培养出一个甘于奉献的孩子,一个心胸狭窄的父母也很难培养出一个宽宏大量的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示范应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

2、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开始

一个乐观向上的母亲,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美好的影响,而一个整日陷于忧郁情绪之中的母亲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可以肯定的说,凡是成功的孩子都有一位优秀的母亲给予了完美的教育。母亲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忽视母亲教育,我们的一切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

因此,做母亲的应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强不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是在事业上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但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教育和激励。

3、家庭教育中夫妻应做到一致

家庭教育中,母亲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而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母亲,孩子同样需要父亲,父亲在家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一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喜欢以父亲为榜样,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从父亲那里,孩子可以学到刚强、自信并获得安全感;从母亲那里,孩子学到善良,更多的体会亲情。所以,父母双方只有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使孩子得到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

因此,父母双方一定要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任务,主动走进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在父母的双重教育下健康成长。

4、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帮助他从小立志,让他逐步养成一种不甘落后、争先向上的精神。要重视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孩子上课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字要写得工整。针对性孩子学习上容易马虎的特点,我们要求他从小在学习上就要认真,做到心要静、坐要稳、看要细、定要清、算要准。使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辨别是非。

5、用激励法教育孩子

自信心如同孩子发展的原动力,具有坚定自信心的孩子,一般来说他们的智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一旦对自己失去信心,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做父母的哪怕是只言片语,哪怕是一个眼神,也应仔细斟酌,绝不说挫伤孩子自信心的话,绝不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还给他脸色看,要精心呵护孩子的自信心。

6、施教要善于抓住时机。

对孩子施教要注意研究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愿望、孩子的情绪,从而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方法,进行恰当的教育。一是善于捕捉孩子容易发生特殊心理或情绪变化的时机。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遭受到失败,家长切莫训斥,应给以鼓励,增强信心,进行分析点拨,可以带其走出“困境”。二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带有规律性的时机。比如新

学期开始时,孩子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学习冲动,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此时若因势利导,孩子便会取得新的进步。家长应主动与老师沟通,既告诉孩子的长处,也提出孩子的不足,要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寻找帮助孩子上进的措施和方法。

篇7

班主任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沟通能增进了解,沟通能更好地合作。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距离,赢得了家长对学生工作的支持,使班主任在广大家长中有了较好的口碑,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效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就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是沟通的必要前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一个学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这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其所在家庭或是其父母的缩影。人人都有心理障碍期,也有情绪化或心情不佳的时候。因此,与家长沟通,应先间接地向学生了解其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二、真诚和尊重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求意见,真诚和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人的认同和好感就夸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伤害一个人,使你们的关系中止就责骂他的孩子吧。”这一句直白的话揭示了人际交往的原则。

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家长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常用的句式是“您看这一行不行”、“您觉得这样好不好”等。这样,让家长感觉到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诚意,从感情上拉近了距离,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与家长的谈话自然就轻松多了,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就能很愉快的被家长接受,家长也就会经常主动联系和沟通了。

三、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多数学生在学校做了错事之后是不会向家长坦白的,反而说别人怎么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学生。这往往引起学生家长的误会。所以班主任必须在学生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驾驭好批评的艺术,用爱心感化家长,使家长能理智的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事实表明,家长能理智的、忠肯的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也会相对较好。所以班主任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我就在家长会上开辟时间让其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然后再用委婉的方法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满足家长欣赏孩子优点的荣誉感,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热情、有力度地尽量发掘其闪光点和特长,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要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篇8

关键词:家长;幼儿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起着想当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家长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即使发现自己在教育中出现问题,并作出改进。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是幼儿智力、思想、性格和品质等方面初步成型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进行初始教育的过度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可是使孩子们更容易的接受小学教育,促进他们能够愉快的学习,更加快速的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知识。此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定型时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必要的,作为家长,孩子生活和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应该认识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指导。

二、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强调自己的长辈身份,沟通教育不够

作为一个长辈,孩子是不能不听话的。在幼儿教育中,最怕家长以长辈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试图沟通,而是一味的去要求,比如妈妈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要听话等等。又例如,你不听话让爸爸打你啊。这些都是在用他们的身份去镇压孩子的调皮捣蛋,一次两次或许有用,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就皮实了,再也被吓唬不到了。

(二)教育中过多的溺爱或者过多的管制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都会格外的宠溺现在的孩子。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孩子们生活的就富裕,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过分的宠溺导致孩子出现坏脾气,养成不好的性格。还有的孩子被过多的管制,现在的家长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过早的接受小学的教育,不利于以后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是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的教育发展。

(三)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以身作则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太随意,有的时候就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示范作用,孩子学习的能力不交强,偶然间就学去了。家长带着孩子闯红灯,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这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学习到了不好的作风和生活习惯。父母要以身作则教授孩子正确的。

(四)过分强调学习,忽视孩子的欢乐

起步要高出别人一截,把小学内容拿到幼儿来讲,过分的要求孩子学习不是他年龄段该学到的东西。忽视了作为孩子,应该解放天性,应该愉快的过完孩提时代的重要性。孩子过分的承受学习带来的压力,不能痛痛快快想过完自己的幼儿时期。

三、解决措施

家长应该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自由的切换不同的角色,家长即是有威严和有耐心的家长,也要是可以沟通的朋友,是富含责任心的老师。当孩子到做错事,可以适当拿出自己当父母的威严,严厉的批评,也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家长也要扮演好孩子知心朋友的角色,让孩子跟你们更好的沟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个活泼可爱大方的孩子,培养她们良好性格的形成。家长也是老师,要从生活中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等优秀的品质。不可以过分的溺爱孩子,不不事事包办,不能形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毛病。要让孩子学会有计划的合理的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能要什么给什么。让孩子不断的锻炼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准备第二天上课的用品。平时让孩子多多动手做家务,勤动手动脑,让孩子从小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能过多的约束孩子,让他们形成逆反心里。现如今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的严重,每个家长也是以对孩子好的名义,不正确的教育孩子,让幼儿学习,在该玩的年龄,家长应该放开对他们的束缚。孩子应该适当的学习简单的东西,主要还是以玩为主,让孩子快乐成长。

四、结语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长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这孩子的成长发展,作为有责任心的家长,应该创建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孩子身心以及智力的健康发展,让他们保持快乐的心来面对生活,这才是重点。

作者:褚庆贤 单位:大庆市肇源县新站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赵康,徐海东,王家铭等.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12).

[2]杨志强.思维——学习能力的核心[J].家庭教育(幼儿家长),2010,(05).

篇9

一、注重入园和离园两大环节

家长送孩子早入园时总是匆匆地离去,但有时也有家长逗留在幼儿园门口。这给了我们一个讯号:有事要交代老师。碰到类似情况时,我们会主动迎上前询问,让家长感到老师的一种主动负责和关怀,也会拉进我们之间的距离。孩子进教室以后,我们可以亲亲孩子的脸,主动地向他问早,那么孩子一天的心情会因为我们的一声问候而快乐一天。然后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教师主动地招呼孩子做做值日生、参与自然角的管理、整理物品。在劳动的过程中,与幼儿交谈,启发孩子之间交往,使幼儿的精神始终处于愉快之中,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劳动的快乐。总之,教师的精神风貌、言谈举止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和一天的精神,反射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

如果说入园、晨间活动的是幼儿在园一天活动的良好开端,那么离园是幼儿在园内一天活动的延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园前,我们为幼儿整理好服饰;送孩子到指定的接送点,我们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家长,主动、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向家长反馈孩子一天的学习、游戏情况,和家长探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班主任 )并主动和家长孩子再见。另外组织好晚离园幼儿的活动,使幼儿在高高兴兴的度过一天,在离园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树立安全意识。

二、家长工作目标

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和配合,在相互合作,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与家长建立适当的、有效的合作配合与指导工作的关系,深入开展家长工作,使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园合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本学期重点围绕家园工作的深入合作而展开。

1、继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选择适当的教养方式。

2、指导家长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3、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交流,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了解。

三、完成目标措施

完成目标1的措施:

1、多渠道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纠正改变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培养的思想。

2、通过随访、电话访问等方式了解家长们现有的教育方式,指导家长学习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善于在各种情境中妥善处理问题,提高家长了解子女合理孩子的能力。

3、指导家长理智的爱孩子,善于分析孩子过失的原因,坚持说理教育。

4、能运用说服教育,因势利导,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教育孩子。

完成目标2的措施:

1、家庭环境美观整洁,留有供子女活动的空间,为孩子添置玩具,图书等物品,并让孩子有自己整理的机会。

2、家庭关系融洽,生活作息时间有规律,能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游戏,郊游。

3、家长以身作则,按社会规范塑造孩子,言行起表率作用。

4、和孩子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摒弃不良习惯

完成目标3的措施:

篇10

一、农村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家长素质低,负面影响大。《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说文解字》也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作用之大。然而在农村,部分家长不注重个人修养,其言行举止中存在着不遵守交通规则,卫生习惯差,盲目攀比,公德意识淡薄,随口说脏话,自私自利,不讲礼貌,不孝敬老人,取笑残疾人等不良现象,这些都很容易对子女造成负面影响。

2、家教无原则,习惯养成差。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没有明确的家庭规则,无法合理地约束家庭成员。具体表现在:家庭成员没有共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无规律,做人无原则,做事无节制,好坏无标准;祖、父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意见不统一,立场不一致,对孩子的褒贬奖惩比较随意;生活品味不高,做人做事随便散漫;爱聚众酗酒、赌博、结交狐朋狗友等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读书学习少,文化底蕴浅。中国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但在当今的农村,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青壮年都常年在外打工、经商,留守老人和妇女又忙于种田劳作,家长根本无暇读书看报,更不用说是学习了。农村家庭精神文明投入少,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和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许多家庭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但精神生活却空虚了。许多家长只注重穿着打扮,贪图享受,根本不在乎子女良好习惯的养成。

4、尊重孩子少,粗暴当法宝。在农村,一些家长封建等级观念强,要求孩子对父母必须绝对服从,根本不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孩子一出现问题,就一味地批评责骂孩子,甚至拳脚相加。还有一些父母家教观念陈旧,总想让孩子考大学“跳龙门”,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演变为“逼子成龙”“逼女成凤”。家长在教子上的粗暴和威逼,很容易让孩子形成打骂同学,顶撞老师,仇恨社会的恶习。

5、教子无良方,溺爱还护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冷一阵热一阵,心情好、事务少了,就事事关心,心情不好、事务一多就撒手不管。有些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然直”,放弃了家教的责任。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事事包办代替,不让孩子做一丁点事情。甚至还有些家长过分“护犊子”,一有问题总是护着自己的孩子,找别人的缺点等等。所有这些现象,都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由散漫,不服管教的习性。

二、学校在改进和推动家庭教育方面应当做的事情

(一)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平台。学校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安排丰富的内容,采取多样的方式,组织家长学习政策法规,听取专家、名人的专题报告和领导、教师的工作汇报。还可向家长推荐介绍优秀家教读物和音像教材,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通过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把“学、讲、听、看、谈、想、做”七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家长有备而来,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所收获。

1、教育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以身作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因此学校要定期召开专题家长会,进行专题讲座,就“如何做一个合格家长?农村家庭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家长?”等问题等展开讲解和讨论。要让家长明白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只有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有度、严以律己、知过必改、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才能让孩子信服,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2、帮助家长建立合理的“家规”。很多家庭中孩子缺乏良好习惯培养,与缺少家庭规则有直接的联系。为此,学校要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在普及推广《三字经》、《弟子规》、《诫子书》等国学经典的基础上,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学生制定基本通用的家庭规则,在生活起居、礼节礼貌、学习娱乐、勤奋节俭、时间管理等方面约束全体家庭成员,让家庭成员有章可循。

3、指导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应当有能力,更有责任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学校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宣传“与时俱进,以学修身”的理念,在学习理念、学习设施、学习内容、学习氛围、学习成效等方面对每个家庭给予指导。经常性开展展示和交流活动,促使家长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

(二)告诫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1、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受亲缘关系和封建伦理的影响,农村的家长不懂孩子从其一出生开始,就具有与成人相同独立的人格。要告诫家长,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把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与个性、年龄、智能等因素结合起来选择最佳方法,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做到以身作则。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自身的人格、素质与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长远的。要告诫家长,必须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言行,用规范的行为影响孩子。家长要求孩子相信的道理,自己首先应该践行;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明辨是非,养成实事求是、知错必改的性格。

3、注意调动孩子接受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不能调动受教育者积极性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教育。要告诫家长,家庭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鼓励教育为主,灌输正确的、浅显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孩子能理解的做人道理。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力戒孩子的惰性和随心所欲,更要避免家教的虎头蛇尾。制定一些奖罚措施,孩子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或奖励。

(三)建立促进家庭教育的长效机制

1、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可分为班级家长委员会和校级家长委员会,学校要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家长委员会的权利、义务和工作任务,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检查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2、收集交流“家长教子记录”。以家长委员会为依托,按照班级把家长分组,每组家长共用一个笔记本,轮流撰写“教子记录”。一周班级在各组之间轮换交流一次,每月在班级之间交换交流一次。通过“家长教子记录”,让学校了解家长的家教情况,也让家长把教子的喜怒哀乐和大家分享,共同想办法解决教子中的困惑。

篇11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六大弊端:

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

农村家庭教育优劣悬殊较大。在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好于文化素质低的,富裕家庭好于贫困家庭。

农村家庭成员中对子女教育方面观念、立场不统一。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在教育子女观念上存在严重分歧。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农村普遍存在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农村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农民为子女大多提供的只是物质条件,而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过于依赖学校对孩子的教育。

农村家庭教育中分数代表一切。目前农户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但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

据调查在农村家长中对家庭教育的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仅占百分之二十四。从教育方式看:对孩子实施“打骂”式教育的约百分之三十二。只有不足百分之二十的家长能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他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约百分之约百分之三十八的家长提倡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但据他们自己说,有时家长自己做得就不够,不能以理服人,所以根本说服不了孩子;另外,还有约百分之十的家长干脆不管孩子,听之任之。

这样的家庭教育更本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对于基础教育的促进更是无从谈起。

(二)目标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农村的家长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支持教育,投资教育。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村家长知识水平有限,让他们完成家庭家教育的重任,却是勉为其难。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因此,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⒈开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大力宣传,使农村家长知道和懂得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使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自己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⒉学校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

⒊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⒋设“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发送到家长手中,并回收反馈信息,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篇12

(一)概况:

(二)班级优势分析:

1、 大多孩子能听懂老师简单的要求,能学习按简单指令行动。

大多孩子已经具备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他们在成人的引导和督促下,已经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时所必须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会自己洗手、自己入厕。当听到成人简单指令的时候,能试着做相应的动作。

2、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大多孩子拿到新的玩具时能主动地操作与摆弄,有动手尝试的愿望。

3、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与老师,愿意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大多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已经与老师形成了较稳定的依恋。大多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愿意参与各项活动,喜欢操作与摆弄各类材料,逐渐从依恋老师、依恋某个同伴、转化到依恋某项活动。

(三)存在问题:

1、孩子的自理能力薄弱,没有自我服务的意识。

由于班中家庭多为结构家庭(祖孙三代共同生活),老人包办的过多,孩子根本就没有自我服务的意识,自理能力有待与加强,表现为:孩子没有独立进餐、独自入睡、每次活动结束的时候,玩具随意摆放,甚至随手一扔的习惯等。

2、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大多孩子没有阅读习惯,倾听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教育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直接导致了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表现为:语言发展水平较好的孩子能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意愿,而语言发展水平较迟缓的孩子则只能用单词回答老师简单的提问。其次,由于班级孩子大多比较好动,不愿意安静下来尝试阅读活动,因此直接导致了孩子的倾听能力比较薄弱。

(四)班级工作人员情况分析

1、班组成员分析

本班由一位经验比较丰富的高级教师、一位刚从事幼教工作的青年教师和一位从事保育工作一年多的初级保育员承担保教工作。班组人员颇具爱心,也比较由责任心。

2、班务工作设想

本学期我们将倡导组建和谐、共进的班组;构建民主、宽松的工作氛围;努力做到工作组成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其次,班组将根据班级幼儿弱势,将工作重心放在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上,重点培养幼儿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鞋子和裤子;能有序地摆放各类玩具和学具

二、班级重点工作:

1、采用分阶段递进的方式,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学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吃饭、独立入睡等。

措施:

a、通过“我长大了”“我会……”等主题活动Ji发幼儿学习服务自己的愿望。

b、积极利用家长资源,通过“爸爸妈妈眼中的小明星”等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坚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2、注重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措施:

a、创设主题化的语言区域环境,鼓励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大胆地说。

b、指导家长用规范的、简短的语言与孩子交流,丰富幼儿的语言刺Ji。

3、将常规要求直观化、形象化、图示化、研究幼儿对规则的认同行为。

措施:

a、根据小班孩子的认知规律,将常规要求以形象化、图示化、直观化的形式进行表现。如:教师的演示、图示的模仿等。

b、将常规要求用图示的形式,布置在相应的位置。如:将入厕的要求(排队、不浪费水等)用孩子们能看懂的图示进行表现,并贴在厕所的墙上

三、家长工作:

1、家长情况分析

班中65﹪的孩子是由祖辈负责日常的教育和养育工作的,这些家长大多比较溺爱孩子,喜欢包办。只有35﹪的孩子是由父母直接负责日常的教育教养工作的,这些家长再教养方式上就相对就显得比较开放,因此就直接导致了幼儿的发展的差异性较大。

其次,班级家长的学历层次、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上普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再者,再家庭教育方式上普遍缺少科学性,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分严格,缺乏对孩子年龄特征的了解;有的家长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听之任之;还有的家长只关注幼儿的保育工作,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2、家长工作要点

开拓家园联系的多种途径,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努力做到家园教育同步。

措施:

a、通过家园互动的各种形式,使家长能及时地了解到幼儿园近期活动的内容,及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

b、帮助家长认识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尊重儿童的合理需要,支持儿童从事感兴趣的活动。

c、保持与家长的定期沟通,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

d、经常开展各类家长讲座和家长访谈活动,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

四、幼儿培养目标

篇13

[关键词] 幼儿家庭德育;教育理念;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87-1

一、幼儿家庭德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一)幼儿家长错误的价值取向,不能对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在新时期,人们的物质观念不断对传统道德观念产生冲击,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被逐渐淡化,发生扭曲变形,幼儿家长作为社会一员,社会道德的滑坡现象必然会对孩子的家庭德育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家长自身不能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无疑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二)家长不能适度控制与利用电子媒介,家庭教养环境不健康

伴随各种电子媒介产品的迅速普及,互联网在家庭的广泛使用,大量丰富了孩子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媒介能提高幼儿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但同时由于孩子不具备良好的辨别能力,而接受了很多不利于成长的东西,严重污染了孩子幼小的心灵。面对此情况,家长所采取的措施出现两个极端,过度依赖媒介和过分排斥媒介。

(三)忙碌的生活节奏,父母与孩子缺乏心灵沟通

当下快节奏生活方式,促使了生活方式发生极大变化,父母多为家庭而疲于奔波,忙于事业,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便得比较冷漠。在当今众多的家庭之中存在着严重的沟通障碍,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孩子自身的道德行为上存在的优缺点,根本没有机会在父母面前得到展现,父母认识不到孩子的道德缺陷,要进行教育更是无从下手。

(四)独生子女家庭之中,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是城市家庭的典型形式,独生子女家庭地位更高,备受家人关注和疼爱,如果这种行为过度,就会形成溺爱。父母认为现在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种不惜一切的给予,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会误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关心是应该的,会养成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并且不懂得关心、爱护他人,造成孩子品德上出现严重缺陷。

二、解决幼儿家庭德育的有效途径

(一)幼儿家长要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

家长自身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规范,能够使子女的道德情操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父母自身的行为决定了幼儿教育成功与否,家长对自己长辈的尊敬、言行举止,都会被孩子模仿,这种耳濡目染的作用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弱是随着年龄变化着的,年龄越小,受到榜样的感染就会越强。首先,家长从经济方面进行行为约束,不奢侈浪费,合理支出,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其二,家长应当正确按照道德规范做人做事,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融洽,互相尊敬,在这种幸福愉快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会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人。第三,家长应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让孩子明白财物与人比起来,并不重要,要怀着乐善好施的心,热爱生活帮助他人,这样的事情才是最应该做的。

(二)适当利用媒介进行开放式家庭教育

面对电子媒介的广泛使用,给幼儿的成长带来的影响因素,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指导,第一,父母应为孩子筛选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节目,加强引导幼儿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之受到教育启迪。第二,家长应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生活的条件下,让孩子更多的接触社会,尽量多带孩子去文明场合,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这样既避免了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又扩展了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亲身参与在内,领悟到讲道德的美好,激起孩子们的模仿欲望。

(三)家长与孩子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情感交流

父母的关爱是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基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行为,流露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家长多与孩子谈话、玩耍,一旦发现孩子有错误,家长首先要细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然后,采取商量的口吻,积极地与孩子一起谈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的很出色,应当给予奖励和表扬,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四)坚持爱之有度,教之有方的幼儿德育方法

在幼儿家庭德育模式中,没有什么固定的章法可循,但总体上一定要以自由、平等、宽容、信任、诚实等作为教育的原则。在爱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做到爱之有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采取愉快活泼的态度,生动的言语与肢体动作相配合,对幼儿科学诱导,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尚红.试论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35):279.

[2]姚昕.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误区[J].职业圈,2007,(15):69,106.

[3]官旭琼.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39):222.

篇14

关键词:家庭教育;贫困农村;问题;对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是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为教育之源。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指导人生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家庭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前途与家庭的幸福,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国家的兴旺发达。

一、贫困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农村教育得到了发展,但贫困农村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

非常有限的土地难以留住这么多的农村劳动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进城经商打工。农村劳务输出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夫妻双方外出务工的相当普遍,他们的小孩大多为2岁到15岁之间,由于城市生活的支出高,特别是借读费高,他们的务工收入不足以在城市生活,因此绝大多数孩子被留在家里。据调查,一所农村学校有203名学生,其中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的学生有143名,占学生总数的70.4%。大多数父母外出,其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较多的弊端。他们在监护和施教时,较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缺乏在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即使明知不对,大多也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总是认为“孩子还小,由他爸妈回来管”。导致孩子们从小就变得骄娇之气严重,放任甚至放纵的性格特点。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特别是那些老年人,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重任。在孩子学习方面不能提供任何帮助。再说,这一代老人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都比较落后,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有些父母把孩子托给亲戚朋友来监护,尽管亲戚朋友对孩子非常关心,但他们的关心也主要体现在物质上,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较少关注。这样极易形成孩子的我行我素和任性的心理行为特征;或者使孩子产生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等过分内向的性格特征。还有一些父母因受各种因素的限制,把孩子留在家里让孩子自我监护。因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均不强,这就等于没有监护。再说这些父母一般认为自己长期在外,又无人照顾孩子,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金钱上就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奢侈、浪费、不知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不良行为习惯,而且由于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的自我约束力较差,容易沾染上打牌赌钱等坏习惯。

(二)家庭教育设施严重缺乏

孩子的家里除了学校分给他们的教科书以外,再没有其它书籍了。根本见不到诸如激励孩子认真学习、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有益孩子身心发展、发展孩子艺术素质的娱乐设施极少,娱乐活动场所几乎见不到。由于没有健康的娱乐设施与场所,孩子们一旦放学回家,就三五成群在外面玩耍,玩一些玻璃弹子、跳皮筋、你追我赶等简单游戏;有些孩子整天沉溺于电视剧里;还有一些男孩子一有空就召集伙伴去打牌赌钱。导致孩子们沾染打赌、吸烟、打架、偷窃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大部分家长认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笔者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费劲。

二、贫困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

鉴于以上问题,究其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贫困农村经济落后

受经济状况影响,大部分农村家长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抛下子女离开农村到城里去经商打工,将更多精力用在赚钱养家糊口上。有些留在农村的家长也是整天忙于劳动,很少有闲暇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教育孩子,也就导致了许多家长将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学校和教师。因农村经济落后,大部分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温饱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为力从事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农村家长素质偏低

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笔者抽取某农村小学100名三年级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家长的学历、教子态度、方法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文化程度

高中

毕业

高中

肄业

初中毕业

初中

肄业

小学

毕业

小学

肄业

人数

1

6

18

27

35

13

教育方式

经常有意识

教育 子女

偶尔有意识

教育 子女

放任不管

子 女

粗暴教育子 女

百分比

3%

11%

59%

27%

由于文化水平低,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都非常低,远远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作为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自己的条件,扬长避短,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贫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现就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家庭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要认真做好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督查工作,使家庭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

政府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投入,设立农村家庭教育基金,应付必要的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确保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正常运行。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创建有益孩子身心的娱乐活动场所。尽最大努力发挥农村的家庭教育功能,使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广大民工在城里做工,工资低,无力支付高额的借读费、赞助费等,再加上城市学校仅凭一纸户籍就把儿童挡在校门之外,致使广大农村儿童不能跟随父母一起进城学习、生活,难以得到基本的家庭教育。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家长要想方设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来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其探索的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家长可以利用电视机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节目,指导孩子收看;可以带孩子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以为孩子选购有关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并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

要办好寄宿制学校,为孩子创设安心学习、快乐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能放心地把孩子委托给学校管理,由教师负责孩子的学习、衣、食、住、假日生活等内容。学校教师要当好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教师应该多奉献一份爱心,给孩子多一些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应多多留意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生活中的烦恼,在感情上的困惑等,以弥补家庭教育责任缺位及远离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亲情缺失。

(二)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质

农村中小学应注重宣传发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学校章程,规划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农村学生家长整体素质。

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将提高家长素质当成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忌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学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出提高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根据家长的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定期组织家长来校学习,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素养。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家庭教育论坛内容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包括家长发言、提问,使家长、教师形式互动,在互动中交流经验,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将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侧重培养家长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总之,处于经济落后,家长素质偏低条件下的农村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关注,努力创建优良的家教环境,切实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农村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并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育人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