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2 10:30: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家庭教育奖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 奖励内容单一与目标过高
根据访谈的结果,大部分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家长只把孩子学习成绩的较大提高作为奖励目标。这一奖励目标,不但内容单一、缺少丰富性,而且较难实现。
在奖励目标的内容方面,大多数家长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孩子身上其他的优秀品质和学习社会知识。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只有近期目标,而没有长期目标。90%以上的家长只是期望孩子能顺利地考上大学,至于对大学毕业以后的期望,基本上没有或是很模糊。这种狭隘的家庭教育奖励目标,不利于孩子以后的长远发展。
学生的学习成绩受众多因素影响,比如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家庭环境、学习策略、学习强度、学习主动性、课程作业的完成状况等。因此,如果只是奖励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调整和改进上述诸因素,孩子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较大的提高。其次,在奖励实施的结果方面,访谈中80%成绩中下游的学生认为家长没有学习奖励,而100%的家长都认为有学习奖励,原因是那80%的学生从来都没有实现目标,也就从来没得到奖励,这说明这一目标过高,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
2. 奖励形式单调
大多数家长都是运用物质手段奖励孩子,或是一定数额金钱的直接奖励,或是物品奖励,或是出外旅游奖励等,缺乏情感、精神、表情等方面的奖励。而这些非物质奖励对于孩子的细微进步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而有效的作用。实际上,一些家长工作繁忙,和孩子沟通的时间不够;一些家长职场压力较大,把家变成缓解压力的场所,对孩子的关注减少;还有一些家长缺乏丰富的生活,和孩子沟通的方式简单。
二、家庭教育惩罚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 没有惩罚的家庭教育
在访谈中,70%的家长都表示没有惩罚措施。他们认为孩子大了,不适合打骂了,在他们的心中,惩罚就只有打骂;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没有针对其它教育目标的惩罚措施;大多家庭经济条件很好,觉得没有必要在孩子的教育上采取惩罚措施;父母在惩罚措施的使用上存在分歧,一方的惩罚被另一方所阻止,惩罚无法实施,时间一长就没有了惩罚措施;一些家长没有正确理解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等教育方法,一味赏识和鼓励;家长工作繁忙,不能适当关注孩子的教育。没有惩罚措施,孩子在学习方面及其它行为方面的不良表现或是缺点,不能得到有效的矫正,甚至是越积越深,养成习惯,最终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 极端打骂的家庭教育
一些家长文化素质低,想不出除打骂外的其它的惩罚方法;一些家长工作繁忙,在家庭教育中倾向于使用打骂这种“立竿见影”的教育措施;很多家长崇尚传统家庭的教育方法,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极少数家长工作压力大,打骂孩子成为其缓解压力的手段。这是最严厉的惩罚措施,经常使用它,不但失去了其应有的严厉性,而且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助长了孩子不适当的反抗行为。
三、建立家庭教育中有效奖惩机制的对策
1. 家长必须调整自己。如果家长自身不做调整,只是一味期望孩子进步,这是难以实现的。在访谈中,很多对孩子不够满意的家长,关注的中心始终是孩子的缺点,而不反思和调整自己,结果也就是父母对于孩子长期无法改正的缺点,一筹莫展。
2. 家庭教育目标需要多样化。家长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培养孩子能够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诸多优秀品质,包括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家长在实际的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中,如果能不断发现并善于总结别人身上的优点,并将此作为教育孩子的一个个目标,在家庭生活中善于发现能够培养孩子此品质的机会,那么,通过这些机会便可锻炼和塑造孩子的优秀品质。同时,家长还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与缺点,及时限制与约束他,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制止乃至杜绝缺点的形成。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69-01
现阶段的教育发展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温暖的港湾。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中,由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不足,就没有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出现。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分析,就能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以及教育指导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分析
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实施,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就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措施实施,就比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在内容上也涉及到多方面,其中的学习指导就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关注,但是对学生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就需要改善,在学习指导方面涉及到学习习惯以及家庭的学习氛围[1]。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需要家长在长时间的实践当中获得经验,而学校也有必要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要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比较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完善。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当中的情感品德指导,也是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对孩子的个性倾向以及挫折教育等,都比较有利于孩子的进一步成长和健康身心的发展。对孩子加强道德品德的教育指导,对孩子的品德完善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当中的生活指导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健康知识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性教育知识等进行教学,这些都是生活指导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对性教育方面,一直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点,我从哪里来?常常会是停在孩子脑中的一个问号,而一些家长并没有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指导提供有效的措施[2]。在生活教育指导中的多动症知识以及科学用眼的知识等,也是重要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就要加强重视。
2、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当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化。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要求也有着提高,但是一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从而就出现了重视只是而忽视了道德品德的教育指导现状,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有着诸多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指导问题中,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比较重视,但没有重视孩子的个性养成。一些家长为了追求孩子的成绩分数,就划分心思为孩子找好学校以及好班级,不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以及个性养成没有重视[3]。忽视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过高的期待心理造成孩子的负担比较中,这些教育指导问题,都从不同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实施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要对孩子的健康个性的培养充分重视,表扬以及批评孩子要适度。在家庭生活当中,对孩子的态度要以表扬以及鼓励为主,在对孩子进行批评的时候也要注意措辞,要以积极的批评为主。不能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同时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挫折磨炼,让孩子在自身的能力上不断提高,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就有着积极作用。
家长方面要注重教育观念的及时性转变,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儿童观念,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教育指导。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就要对孩子的健壮体格以及品德和健康的心理进行培养,培养孩子的多样化能力[4]。家庭教育指导要面向未来,对孩子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加强重视。家长不能将孩子作为附属品,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及自身的需要。只有从教育指导的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才能有利于教育指导的效果良好呈现。
注重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中,需要按照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进行规范化的落实。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正规终身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很深的学问,只有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方面进行完善建立,才能更好的按照体系步骤进行实施。这就需要政府以及学校和社会组织等进行配合,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密切的合作,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得到了重视,才比较有助于教育指水平的提高。
为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良好呈现,家长自身就要加强素质修养,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家庭教育是综合性的科学,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所能完成的,所以家长自身就要注意自身的素质水平提高,正确的进行言传身教,这样对孩子才有说服力[5]。在教育指导的方法选择上要注意,通过教育艺术科学化的处理方式,让孩子乐于接受,这样才能为家庭教育指导的顺利进行加以促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多方面着手。而家庭教育指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站,如果在这一层面没有得到加强,就必然会影响孩子在未来的发展。通过此次在理论上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分析,以及提出几点措施,希望能有助于对解决实际的教育指导问题提供又一发展思路,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丽萍,徐慧珠.家庭教育: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J]. 青年教师. 2014(07)
[2] 肖国玲.家庭教育中谨防语言伤害[J]. 青年教师. 2015(05)
[3] 于 梅.家庭教育的误区与改变策略[J]. 青年教师. 2014(03)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措施
前言
现代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家庭带给学生什么样的环境,注入什么样的思想,小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思想。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教育思想落后、方式陈旧、不能够正确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现今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发展教育思想、提升教育手段、用正确的思想观念看待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现在我国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自古以来,中国的家长都秉持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来进行子女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从根本上是为子女着想,但是一味要求成绩的思想观念会损害孩子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一些四五年纪的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的时候,他们喜欢去拆解自己游戏机,家里的电器,这个时候,家长不仅不会对孩子进行引导,而是进行苛责,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失去研究的兴趣,更有可能导致对学习的反感情绪。2.家庭教育手段陈旧。“棍棒出孝子”这是中华几千年来一直奉行的教育手段。不仅如此,在家庭的教育之中,很多的家长也急功近利,希望能够快速的提高孩子的成绩。例如为三年级的孩子报四年级甚至是五年级的补习课程,为孩子报课外舞蹈班、绘画班、外语班。希望能够更多更快的对孩子进行教育。事实上,“棍棒下出孝子”的做法会很大程度上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过度为孩子补习,更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带来消极的影响。3.家长与孩子关系处理不当。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家长不能够期望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一样。每个孩子,就算是小学生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一直以较高的姿态俯看孩子是现今大多数家长的做法,这样处理与孩子的关系会导致双方关系的恶化,进而对小学生未来思想和学习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思想观念。时代进步,家长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家长应该更加注意和理解孩子的一些做法,不能够单一的以成绩衡量孩子的发展状态。例如在孩子调皮的时候,要找到他调皮的原因。在看待拆解玩具的情况,要看孩子在拆解之后能否自己再次组装,当孩子组装出现问题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帮助,这样更加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2.改进教育方式。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第一应该做到冷静对待,不能够打骂解决问题。尤其是中高年纪的小学生,自尊心非常强烈。当不得不为孩子报课外补习班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孩子自身的选择,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结果自然会事半功倍。3.正确处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要做到适时而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转变,不能一直强硬或者一直的宠溺。例如在小学生犯错时,要充当教师的角色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孩子游戏的时候,可以与孩子成为伙伴;当孩子有心事的时候,可以变成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进行对话、谈心。在不同的时刻,家长应找好自身的定位,真正做到与孩子的良好有效的沟通。这样家长能够做好与孩子的交流,就能够更加了解小学生内心的想法,能够根据小学生的思想变化做出教育方式的改变,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最终提升小学生的水平的提高。4.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在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家长的影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之中,家长要不断的替身自身的素质,多补充知识,在孩子面前建立榜样。对于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家长可以多补充小学科目内的知识和课外应用知识,对孩子进行教导。此外,家庭还要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小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起点之处,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解决的策略,找到家庭教育的正确发展之路。在未来家庭教育的作用将会更加重要,如何将家庭教育的效用最大化也是一门学问。积极发展家庭教育,让小学生更够更加快速的适应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和水平,为我国培养未来的发展人才,助力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立敏.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7:6.
[2]伍青.新时期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34-35.
关键词:激励教育;家庭教育;运用
一、激励教育
激励,简而言之,就是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之意。它产生作用的心理根据在于,人的行为由动机决定,而动机由需要决定,激励的实质就是根据人的需要设置某些目标,并通过目标及其附带的利益导向使个人出现有利于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激励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通过满足孩子需要而创设各种激发孩子动机的条件,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与其他激励活动相比,其特殊性体现在:激励主体和激励对象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他们之间情感的考虑压倒一切,不具有其他社会活动的功利性,激励不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孩子的成长进步。教育激励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精神激励、感情激励和物质激励。就教育而言,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为重要,过分强调物质激励可能会使孩子误入拜金主义的歧途,变得庸俗、势利,而精神激励则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感情激励就是以情感交流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孩子身心依赖性强,特别需要父母的和关爱,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满意的微笑,孩子都会感受到一种莫大的鼓舞。教育中的物质激励一般都是象征性的小奖品,如书、本和笔等学习用品。教育激励的模式主要有目标激励模式、典型激励模式和信任激励模式三种。目标激励,如,成就目标、道德目标和信仰目标。典型激励是用典型的人或事对孩子进行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榜样有好有坏,好榜样可以激发孩子向上向善的动机和行动,坏榜样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反面教育。信任激励就是用信任、尊重、支持和关怀的情感对孩子进行激励,具体包括能力信任、人格信任和成就信任。家长的信任,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激励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奠定人生之路的最基础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力配合。实施激励教育,家庭和家长比学校、老师具有更加有利的条件,更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种激励手段和措施。由于孩子与家长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较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而且家庭激励教育是建立在血缘、情感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之上,因而家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都对孩子影响极大。激励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孩子的积极因素,成为一种主要的家庭教育手段。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激励教育,首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家庭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激励措施效果的大小。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为孩子做出表率,这是营造一种良好育人环境的第一步。其次,多表扬,少批评,激发荣誉感。孩子的好胜心比成人更强,更易受荣誉感的驱使,特别是对于枯燥无味、不感兴趣的事,更需要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才乐意去做。孩子依恋父母,渴望父母的爱;父母对孩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和肯定,就能使孩子受到激励,得到满足,这种效果远比一定的物质激励效果要好。而对孩子做的事情一味地挑剔、批评,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注意激励和去激励措施相结合。奖励和惩罚对孩子行为能够产生外部强化和弱化作用。鼓励和信任,往往更能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的原则应该是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不然容易造成“为钱而学”和“为父母而学”的错误心态。当然,必要的惩罚,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不良行为,但惩罚要适度,就事论事,最重要的是要使孩子明白为何受罚和如何改过。第四,积极引导,对孩子进行开导、说服。孩子没有稳定的自主意识,特别需要家长的引导。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确定任务目标,通过积极的导向,使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接受和完成学习任务。要特别注意强化孩子的优点、长处等激励因素,弱化缺点和不足等去激励因素,即扬长避短,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第五,激励要实事求是,贴合实际。在家庭激励教育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把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事求是地对孩子的发展做出定位,不仅仅把考分、成绩作为成功的标准。总之,激励教育是家庭教育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中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特别要注意进行科学的激励教育,不把激励作为引诱,更不用引诱实施激励。
三、家庭教育中实施激励教育的偏颇
1.偏重物质激励,少用或不用情感和精神激励。的确,金钱奖励,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养成对金钱的依赖,缺乏自我能动性。最可怕的是孩子养成拜金主义思想,认为金钱可以摆平一切,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激励教育中,情感激励和精神激励应该得到更多的运用。这是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不断提高自己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追求精神世界里的满足,而适时对孩子作积极的肯定,比如称赞、鼓励、关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或许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让孩子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感,使好的行为得到巩固而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2.教育目标太高或太低,脱离孩子的实际。家庭中进行激励教育,设置激励目标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具体实施中,家长对目标的设置却不尽合理,要么太高要么太低,不能体现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完美心态或好胜心强的父母往往会把激励的目标定得过高,只有孩子实现高目标才实施激励,这样容易使孩子走向功利的极端。溺爱的父母会把激励的目标定得过低,孩子只要有些许进步就夸奖、奖励,这样孩子就会形成不求上进的满足感。
关键词:幼儿 攻击 行为分析 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60
具有攻击的幼儿群体是否大量存在,是未来知识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有攻击的幼儿,由于自身行为导致与同伴关系产生距离,大多数小朋友会对其持有拒绝态度,持续下去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心理成长,引发家长、老师和学校的担忧。这就要求幼儿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士积极研究教育措施,纠正幼儿的这种不被社会所认可的攻击。
1 影响幼儿攻击产生的原因
1.1 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幼儿阶段的小孩非常淘气,会经常做些在大人眼里是错误的事情。父母的惩罚方式有些是不值得提倡的不科学方式,这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的阴影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另外,父母在孩子面前打架和争吵,也是导致孩子具有攻击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父母的溺爱,个别孩子在家里成了“小皇帝”。时间一久,造成了他唯我独尊的性格,导致那些打人、抢玩具、搞破坏的不良行为发生。
模仿他人行为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开发的行为方式,由于家长没有树立“榜样”意识,易导致孩子学到了一些不值得提倡的行为表现。除此之外,家长盼望自己孩子成才心切,从胎教开始对孩子进行各种才能培养,幼儿时期就感觉学习压力巨大,逆反心理就会促使孩子不服管教,出现乱发脾气等不听话的行为。当孩子心理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导致攻击发生。
1.2 误用肢体语言
由于幼儿年龄很小,处于意识形成阶段,在情绪上波动幅度较大,没有规则意识的幼儿没有极强的表达能力。在生活中,孩子往往会运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用来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这些基础语言往往不被大人们所理解,或者是误解。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诱发攻击的出现。除此之外,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攻击时不及时制止,宠溺孩子,这样便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
2 控制攻击的教育措施
2.1 加强观念意识
幼儿的这种攻击一旦发生,就要及时遏制。家长和老师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要加大对这方面的宣传,借用媒体等力量对其加强管理。对于与孩子接触的人群里,当我们看到一个经常表现攻击行为的孩子跟别人玩得很融洽、乐于助人时,要抓住机会大力表扬孩子的行为,因为对其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是对其不良行为的抑制。孩子正确的待人方式得到家长或教师的肯定,就会慢慢向好的方面进步。从孩子的情感入手,增强幼儿做一个能干的好孩子,是帮助幼儿提高自控能力的策略之一。
2.2 家庭要正确引导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攻击的时候,对幼儿适当地进行小惩罚是可行的办法之一。首先,惩罚要及时,在幼儿犯错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的不同错误有不同的惩罚方式,这样孩子在印象里会记得他做了什么样的错事会受到家长怎样的惩罚形式,进而会自己克制行为的产生。家长在进行惩罚孩子时,千万不要以“打”为主,重在说服教育上,以免给孩子留下阴影,即惩罚强度要适当。加强和孩子的沟通行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时表扬和及时惩罚的尺度,家长一定要控制得当。此外,家长要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和伙伴们之间相处的表现行为。
2.3 学校要正确引导
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要针对于个别幼儿的情况加强引导,对课堂环境的轻松性加以优化,避免因环境带来的不利刺激因素。比如可以给孩子播放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不提供具有攻击性能力的玩具给孩子玩耍等。在提高幼儿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行为上和知识上相统一。老师要对个别有攻击的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和感受别人行为的意思,让学生能够懂得要充分尊重别人的意见,别人不喜欢或是伤害到别人的事不能去做。多带领孩子参与积极健康的游戏活动,令孩子在刺激感和心情上同时得到满足,根据游戏中的很多规则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老师通过种种办法可以改变具有攻击性的幼儿的不良行为,可以让他在孩子中拥有一定的威信、让大家真正地亲近他、接纳他。此外,孩子进行攻击时,一定有其自身潜意识里存在的理由,如孩子受到心理或是生理上的伤害等因素。教师要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时候孩子攻击的对象往往是弱者,有的是部分对象的任意攻击,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加以改正。
2.4 鼓励性教育,以孩子为主角
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该名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他的攻击,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优点,使该名幼儿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阶段目标也有所区别,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第一阶段通过老师的观察,正确对待该名幼儿的攻击。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第二阶段要做到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运用多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他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3 总结
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以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要对孩子进行随时随地的引导,在孩子身心发展的形成阶段,更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教育措施。通过引导,使孩子正确的待人方式得到家长或教师的肯定,幼儿就会慢慢向好的方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田炼.小班幼儿攻击及矫正策略[J].师资建设,2013,(2).
[2]王爱萍.小班幼儿对同伴发出攻击犯行为的案例分析[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