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制瓷工艺范文

传统制瓷工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22 10:30: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传统制瓷工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统制瓷工艺

篇1

关键词:传统制瓷;术语;英译

1.前言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成功地实现其中西跨文化交流必然涉及其行业术语的英译问题。然而科技领域行业术语翻译的混乱现象一直存在,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术语的英译当然也不能例外。

2.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术语内涵及英译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虽流程复杂,但仍可将其大致分为原料精制、成型、装饰和烧成四大步骤。为抛砖引玉, 经过考证搜集和归纳整理,下文将一一从其流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术语入手,试图挖掘其确切内涵以便准确流畅地英译。

2.1原料精制

坯坊:传统景德镇制瓷作坊, 是成型操作的主要场所。

英译:biscuit house (traditional porcelain workshop)

廒间:为原料仓库,是泥料陈腐和精制之地。

英译:granary (a storehouse of raw material)

踩莲花墩:用赤脚有规则地踩炼泥料,沿边缘打圈向中心方向踩炼,要求一脚压一脚。

英译:tramping “the lotus mound” (tramp around the clay in proper order by feet from the edge to the center of the clay and the workers are required to tramp foot by foot closely)

2.2成型

把正:将泥团摔搭在陶车转盘中心,双手蘸水将泥团抱紧。

英译:centering (throwing the clay to the center of the potter’s wheel, then wetting hands with water and pressing the clay by hands)

栽坯:拉坯成型后,在碗的底部用手指把碗坯与余泥捏断,斜放在长形料板上。

英译:zaipi (when shaping is finished, separate the bowl biscuit from the excess clay at the bottom by pressing with fingers and put it on the long board)

挪泥:在拉坯之前,需先将泥房内经过陈腐的泥料取出踩炼,踩炼的第一步为踩泥,俗称“踩莲花墩”。然后,再以手工揉泥,景德镇称“挪泥”。

英译:hand kneading

卷羊头:揉泥大约有两种方式,一种类似揉面泥形呈旋涡状,另一种形似羊头俗称“卷羊头”。

英译:crinkled head of sheep(The shape of the kneading dough is like the head of a sheep.)

码头:用于揉泥操作的一条长板凳或平整的青石板。

英译:pier( a long bench or a bluestone table for hand kneading)

釉头:过厚的釉层。

英译:being glazed thickly; over-thick layers of glaze

2.3装饰

铜花:即氧化铜,釉里红的主要呈色剂。

英译:the copper motif; the copper oxide (the principle coloring agent of the under-glaze red )

生料:即朱明料,主要发色剂是氧化钴。

英译:“zhuming” pigment; green pigment (Its main coloring agent is cobalt oxide and it generates black in color after fired.)

老油:即乳香油,色料在釉上彩绘之前需用它搓调至适用。

英译:old oil; frankincense oil (Before over-glaze decorating the color pigments should be mixed with it to a full extent)

2.4烧成

理想区:景德镇窑的低温区,为普通瓷器或低温颜色釉瓷器装烧处。

英译:ideal zone; low-temperature area ( It is for ordinary porcelains or low-temperature color-glazed porcelains. It has a low firing temperature, only between 1170-1260℃)

渣饼:烧碗用的垫饼。

英译:fireclay cake (bedder for firing bowl)

火膛:大匣钵内用于装烧瓷器。匣与外层耐火砖之间的空隙为烧木炭之处,俗称火膛。

英译fire chamber(Porcelains are loaded and fired in the larger sagger and charcoal is put into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sagger and the outer refractory bricks. The separation is the fire chamber)

满窑:即装窑。

英译:filling a kiln; loading a kiln

3.结语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行业术语具有独门和难懂的特点,在对外传播景德镇制瓷文化中成为一个不小的障碍,只有突破行业阻隔, 深度挖掘其真实内涵才能实现准确流畅的英译。(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兴华. 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变奏中选择与重构. 中国陶瓷. 2003年10月

[2]廖传铭. 瓷都如何领航中国瓷器. 景德镇陶瓷. 2010年3月

[3]孙静艺, 王伦. 从景德镇四大名瓷的翻译看陶瓷术语的英译统一问题. 学习札记. 2010年10月

篇2

引言

一千多年来,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有序,并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文化中形成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本土风格,是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不可避免地受到景德镇地域文化的深重影响,并在此影响下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这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索。

景德镇地域文化和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略述

景德镇地处江西省鄱阳湖流域的昌江中游沿岸,群山环抱,在长期的相对独立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景德镇以陶瓷文化而闻名世界,被誉为瓷都。从总的文化圈来看,景德镇自古处于江南丘陵地区,属于江南文化圈范畴,自古有江南雄镇之称。从民俗文化上来说,景德镇的文化为江南文化圈中的赣文化与徽文化的融合,同时也涵盖了大量其他外来人口文化元素,具有显著的兼容并存的多元化特征。景德镇地域文化带有浓厚的陶瓷文化气息,其他文化大都围绕陶瓷文化来展开。景德镇早在东汉时期即开始制陶,景德镇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单一的传统手工制瓷而支撑了上千年经济发展的手工业城市。景德镇的民风民俗、、城市格局、建筑形式等等,都与陶瓷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中国手工制瓷史中,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发展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猛,在宋代时即已经跻身于中国六大窑系之列,以青白瓷而闻名天下。而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枢府白瓷、颜色釉瓷开始兴起。经过元代过渡以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宫廷在景德镇设立官窑进行皇家用瓷的烧造,景德镇一跃而成为天下瓷都,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手工制瓷技艺达到巅峰状态。与其他产瓷区相比,景德镇是唯一自瓷业兴起后一直保持繁荣的城市,在2006年,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列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分工极为细密,主要工序达到七十二道之多,核心工序主要为拉坯、利坯、施釉、彩绘和烧造。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其延续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上地域文化对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的影响

首先,地域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造就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体系的独特性。景德镇地处江西东北部的江南丘陵地带,相对稳定的环境和独立的文化环境造就了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景德镇工匠代代相传的手工制瓷技艺的完整性与独立性是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所绝无仅有的,其中的许多为景德镇所创烧,如古彩、粉彩、青花玲珑、颜色釉等技艺.其次,多地文化所形成的行帮文化,造就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承方式的二元化。在历史上,各地工匠为谋生而大量到来并聚居在景德镇,成为各地文化杂处地带,各种文化以陶瓷文化为中心,互相融合影响,为了维持手工制瓷技艺的稳定传承,二元化传承方式是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得以精确传承的重要保证,但同时也使技艺传承被限制于较小的范围内。而行帮还对技艺传承设置了大量的规矩,这也大大限制了技艺传承,使部分技艺因此而可能失传。最后,皇家用瓷烧造所形成的官窑文化体系,造就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承内容的丰富性和先进性。明清时期设立更具权威的御窑厂,打破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承的单调性,官窑带来了丰富而先进的技艺,民窑通过效仿官窑,模仿学习了大量新的技艺并进行传承,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传承内容。

新时期地域文化变迁对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传承的影响

篇3

温: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

崔:亲爱的战友们

合:大家下午好!

崔:这里呢是——辽宁省通信公司沈阳市分公司、沈阳市公安局 巡警支队团委“青春放歌”新春联欢会的现场,首先,自我 介绍一下,我是来自沈阳通信公司的红牌主持人,我的名字 叫--

温:我是来自沈阳市公安局巡警支队的黄牌主持人,温明就是在下。

崔:这次活动我们得到了两家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 感谢,谢谢你们(鞠躬、掌声)

温:首先介绍一下到场的各位领导。

崔:沈阳通信公司×××.....

温:巡警支队×××......让我们再一次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 迎。(崔领掌)

温:我们欢聚在福瑞“猴年”的前夕,

闪烁的霓虹告诉我们:

神州大地处处都在洋溢着青春的喜气。

崔:我们心花怒放在,新世纪的盛事里,

兴奋的笑脸告诉我们:

“一心一意搞建设”“与时俱进奔小康”

以成为人们心中不灭的真理

温:我们巡警支队的广大干警,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 支队班子的带领下捧出满腔的赤诚,为了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幸 福,无私无畏的将头高昂!

崔:回首过去的一年,沈阳通信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公司 上下认真贯彻集团公司、省公司的战略部署,圆满完成了全年的 各项任务。

合:现在开始!

温:请欣赏舞蹈《壁虎漫步》演出单位沈阳通信公司,客服中心。

温:火爆的舞蹈过后,你有没有想动的感觉,

崔:有啊,

温:那就让你的嘴先放松一下,跟我学说绕口令,如何?

崔:行啊,这你可难不倒我,当年在托儿所,我说得可是最好了。

温:那好,来吧,说——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 把标兵碰。。这你也会?!这个不算,在来一个,说..(被打断

崔:算了,还是让大家说个绕口令吧。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学说绕口 令”由温明来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温:。。。。。

崔:温明你平时爱看电视吗?

温:爱看。

崔:看过黄日华和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传》吗?

温:特爱看,(唱:)

崔:打住,打住,我只问你爱不爱看,唱歌我们有专业的歌手,下面 我们掌声请出《射雕英雄传》的主唱——罗文和珍妮--的接班 人,来自巡警支队的刘峰、戴武威。掌声有请!

温:怎么样我们巡警支队有人才吧!下面来做个游戏吧?

崔: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友情。

温:这个游戏是这样的,大家听好了.......

温:下面请欣赏小合唱《一千零一个愿望》演出单位--沈阳通信公 司,客服中心。唱的太好了

崔:温明新的一年里你有什么愿望呢?

温:实话实说啊?!

崔:嗯那!

温:我的愿望是———今年呀,你要是再有什么“卖小灵通啊,安装 宽带”啊这样的任务,可别再来找我了!害的我整天向人推荐小 灵通,人家都以为我吃了多少回扣呢!那你的愿望呢?

崔:我希望今年小灵通市场越做越好,今年过节不收礼,

合:要收就收-小灵通!

崔:温明你爱吃苹果吗?

温:爱吃,特别是那个“红富士”我一口气能吃杀(3个)

崔:可是那得分怎么个吃法,先找个人给你作个示范(叫人做示范)...........

崔:下面请欣赏舞蹈《浪漫樱花》演出单位沈阳通信公司,客服心。

温:下面我们再来作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一个很美的名字、很雅的 名字、很靓的名字、很......

崔:得,别拽了,快点说!

温:双飞燕!!!

崔:怎么飞?

温:。。。。。。。

看看时间

崔:看了这么多的节目,温明啊,你有没有注意到你们巡警支队的小 伙子节目演的不错,

温:过奖了,还是你们通信公司的女孩子们演好

崔:不如我们合唱一首歌吧?

温:行啊,咱俩唱什么?

崔:别误会,不是我们两个人唱,是他们二位--有请沈阳通信公司 无线分局的梁琪

温:巡警支队直属一大队的刘峰,有请!请欣赏男女合唱《只要有 你》。

鼓掌上场

崔:我们这次举办的新春晚会到这里就快要结束了,最后我们一同跳 个集体舞吧(规则)下面有请沈阳通信公司的张晶给大家领 舞。。。。

温:辽宁省通信公司沈阳市分公司、沈阳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团委“青 春放歌”新春联欢会到这里就结束了

崔:希望在场的每一个人猴年交好运!让我们明年在相会!

温:朋友们再见!

篇4

【关键词】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无水乙醇;米非司酮

Effects of Mifestone and Puncture treatment on abdomina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CAI Shaoyu,HE Qingrong,LI Xueling,et al.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oming district, Foshan 528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bdomina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treated by Mifestone andultrasonographic guidancePunctureMethods From August 2009 to March2011, 65 cases of abdominal incision endometri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3 cas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treated by ultrasonographic guidance Puncture and Mifestone,32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ultrasonographic guidance Puncture,and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Results Two groups after Puncture,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and recovered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occurrence rates were 10%(3/31) and 38%(11/29),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bdominal incision;Endometriosis;Dehydrated alcohol;Mifestone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剖宫产术的增多,近年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发病率为003%~17%[1]。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切除病灶。手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 且有一定创伤。单纯硬化治疗操作简单, 创伤小, 可重复, 但其复发率较高。本文在硬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辅助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其治疗与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选择65例经超声及临床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年龄21~39岁, 平均335岁,均有剖宫产病史, 其中有40例有两次以上剖宫产病史, 所有病例均诉腹壁切口局部周期性痛, 体格检查发现切口瘢痕处有肿物, 直径大小10~45 mm, 平均275 mm, 且肿物随着月经周期性增大。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公司LOGIQ S6高分辨率的超声仪及7~11 MHz的高频探头、穿刺导向器、9号穿刺针和探头无菌套。两组病例治疗时间均为月经干净的第1天, 异位结节最明显时, 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经超声实时引导下从腹壁异位结节中间穿刺(如果结节内出现低回声或无回声区,以针头进入低回声或无回声区最佳),抽出囊内巧克力样液体后,反复注入生理盐水冲洗至囊液为清亮后抽尽,先注入2 g/L利多卡因5 ml,停留3~5 min后抽出,分两次注入无水乙醇,量为2~5 ml,各停留10 min后抽尽,最后穿刺点消毒后,用创可贴覆盖。其中治疗组当日起加服米非司酮(125 mg,1次/d)3~6个月,穿刺半年内每月复诊1次,半年后每3个月复诊。记录体征及症状改变情况,服药组每一个月查肝功能一次,随诊1年。

13 疗效判定 穿刺治疗6个月后超声复查,评定疗效标准:①治愈:月经期局部病灶无疼痛, 异位结节消失。②复发:异位结节明显缩小后直径又增大或异位结节消失后重新出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穿刺后两组检查异位结节均消失。两组平均年龄及肿物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复发率 65例均随访至少1年(5例失去随访), 治疗组及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各为10% (3/31)及38% (11/2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复发时间 两组共14例复发, 治疗组3例各为硬化治疗后6,8,10个月;对照组11例为3~12个月。

23 月经改变 治疗组服药期间30例闭经,1例月经稀发, 月经量少, 所有患者停药后2~6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服药期间症状消失,对照组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

24 服药副反应 治疗组3例下腹隐痛,9例轻度恶心,均自然缓解;9例服药后第3~5个月B超观察到子宫内膜增厚,其中6例行诊刮为增殖内膜,停药后均恢复自然月经;服药期间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无一例肝功能受损。

表1

3 讨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用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切除病灶。但国内宋春蕾[2]等采用局部注射孕激素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并认为此方法既减少手术机会,又减轻患者痛苦,简便不受条件限制。另外党洁明[3]对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疗效满意,但这些报道多数存在样本小和缺乏对照的缺陷,治疗的可行性评价不一。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或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已多有报道[46]。另外周夏伶[7]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结论是: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改善明显,对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轴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对提高妊娠率有一定帮助。Kettel[8]研究表明长期低剂量使用米非司酮可以有效造成闭经、改善痛经和缩小病灶,对用于辅助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硬化治疗具有独到之处,并且无低雌激素症状及其他代谢方面的副作用。大多数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复发。有报道,甾体激素对于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以腹壁切口病灶最差,可能是由腹壁切口周期性疼痛,愈合过程,形成坚硬瘢痕,病灶被大量结缔组织包围,药物难以进入有关。米非司酮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用于治疗异位症,通过多个环节起治疗作用,主要是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病灶萎缩、闭经、疼痛缓解[9]。另外,米非司酮还可以影响卵巢功能,连续服用米非司酮可减少FSH和LH的分泌,抑制卵泡发育和延迟排卵;同时通过竞争性占据子宫内膜的孕酮受体而产生较强的孕酮拮抗作用,使子宫内膜腺体分泌活动减少进而萎缩,服药期间尽管雌、孕激素分泌下降,但体内仍可保持早卵泡期的雌孕激素水平[10]。对于超声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应用于浅表囊性肿块的硬化治疗已有报道[11],并认为超声引导下行浅表肿块硬化治疗,肿块图像清晰,超声定位准确,能避开大血管及重要组织器官,创伤小,术后不留瘢痕,具有安全、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等优点。另外徐建来等[12]报道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以及孙育海等[13]报道皮下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腋臭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作者应用无水乙醇注射硬化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无水乙醇可使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内的内壁细胞脱水、变性、坏死, 并丧失分泌功能, 继而使囊壁皱缩粘连, 最终消失。文献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硬结治疗复发率为7%~66% 本治疗组中在异位结节穿刺硬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米非司酮, 结果显示加用药物治疗后异位结节的复发率显著降低, 证实了通过药物辅助治疗, 可从不同的作用途径使异位结节内残留的异位内膜进一步萎缩、坏死, 异位结节囊壁粘连闭合, 使治疗更彻底。且长期小剂量服用米非司酮可有效造成闭经, 改善痛经和缩小病灶, 用于辅助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硬化治疗有独到之处, 并且副作用小, 值得推广。

目前本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随访病例的流失:有些外地患者因各种原因或部分患者选择在其他医院治疗难以进行追踪随访工作;②注射无水乙醇过程中由于定位不准误渗入腹壁其他组织或病灶内无水乙醇外渗入腹壁其他组织引起剧烈疼痛或腹壁正常组织的坏死。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项目组将加大定位的准确性并在必要时采用局部麻醉或硬外麻的方法止痛;③腹壁切口异位症瘢痕坚固,周围结缔组织较厚,导致无水乙醇渗透性差,使到病灶残留复发,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解决;④对于无水乙醇注射的量及次数较经验化或随意化,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对无水乙醇注射的量及次数与病灶的大小进行对比研究;⑤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能否建立,也是项目组关注的问题,如果动物模型能够建立,那么对于了解治疗前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将起到关键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香平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和病因探讨(附17例报告)中国综合临床,1996,12(2):97.

[2] 宋春蕾,任秀冬局部注射孕激素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80.

[3] 党洁明,李卫红用5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切口瘢痕宫内膜异位症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6):554.

[4] 贺青蓉,唐桂波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和硬化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0例分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2):101103.

[5] 徐颖,军,张蔚,等超声引导下穿刺加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1):120122.

[6] 陈若南,谭卫红,谢红宁,等口服米非司酮配合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8例观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4546.

[7] 周夏伶,许剑利,乔林,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3638.

[8] Kettel LM, Murphy AA, Morales AJ, et al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with the antiprogesterone mifepristone (RU486) Fertil Steril,1996,66(4):669670.

[9] 尚慧玲,李光仪,刘海虹,等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5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3):175176.

[10] 杨幼林,郑淑蓉RU48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5,224:219221.

[11] 周家保,方成,杨敏,等 超声在浅表囊性肿块穿刺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5):310311.

篇5

【关键词】视频影像;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

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是享誉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探讨多途径、立体化的保护方式非常重要。作为影响广泛的视频影像,对于表现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分析了视频影像的特点,并提出了视频影像表现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想与思路。

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现状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景德镇“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全国技艺之精华”,以“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而闻名天下。景德镇瓷业辉煌与其先进的制瓷工艺密不可分,在长期制瓷过程中,历代陶工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改革创新,形成了一整套严谨的传统制瓷工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陶瓷。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工艺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然有如此荣耀,但是景德镇制瓷手工艺却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后继乏人,面临失传。手工制瓷这一传统工艺,挣扎在被现代化工厂制作所取代的消失边缘,[1]目前仅在个别旅游景点和私人作坊,人们才可依稀见到并不完整的手工传统制瓷工艺的存在。保护、抢救、挖掘这一宝贵遗产刻不容缓。

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方式:

一种是存在于纸上,以纸质媒介为载体、文字图片为表现形式的图书资料。历史上许多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学者都涉论或专论过景德镇陶瓷,如南宋蒋祈,明朝宋应星,清朝朱琰、唐英、蓝浦等。其中蒋祈的《陶记》是较为完整的研究景德镇陶瓷工艺、文化的重要古籍文献。明代宋应星曾亲临景德镇考察,把景德镇制瓷技艺写进《天工开物》一书。其中“共计一杯功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成为叙述总结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名言。书中还配有“造瓶”、“过利”、“汶水”、“过釉”、“打圈”、“烧窑”等插图。清代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按宫中提交的二十幅制瓷图画,编写了《陶冶图说》,对景德镇清代制瓷工艺作了较形象精辟的说明。

另一种是生产性保护。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生产有陶瓷博览区的古窑制瓷表演和民间生产两大群体,成为展示景德镇灿烂陶瓷文化的窗口。由于传统陶瓷工艺的制作工序较为繁杂,制作成本较高,年轻人不愿涉足这个领域,制瓷人员都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再者,两大群体生产存在的目的与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是有距离的。古窑的手工技艺生产是以休闲旅游为目的,其生产都是表演性质的,没有技术上的要求,不是以生产产品为目的,而手工技艺的经验和技术需要在具体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体验和掌握,[2]所以这样的生产方式达不到传统陶瓷工艺的活性保护要求。民间的传统陶瓷生产虽然以生产为目的,但由于经济利益的趋使,许多生产工艺已经进行了改良,简化了生产程序,没有完整展示传统陶瓷工艺的精髓。

视频影像表现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视频影像的特点适合表现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影像凭其受众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媒介特性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它五彩缤纷的画面、绘声绘色的视听冲击、逼真感与想象性的高度融合,创造出一种集空间与时间、视觉与听觉、表现与再现于一体的艺术样式,从而成为传播领域的新宠,非常适合表现传统陶瓷工艺。

现场性:电视摄像是根据现场创作的,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对现场中的一切进行选择。这种记录具有“现在进行时”的形态,以“我在场”的方式完成了对形象的拾取。[3]当再次通过视频把精妙绝伦的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呈现给观众时,必然产生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受。

直观性:电视摄像记录的视频画面成了“视觉世界语”,直接以声画统一的形式作用于观众的感官,轻易地做到了能指和所指的统一。观众通过视频,能轻易理解各个工艺环节。

形象性:传统的艺术思维主要有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而视频影像是以活动画面作为思维材料的,用运动着的画面完成内容的表达。这种表达形式有着通俗化的外壳,更易让观众接受。

永恒性:电视画面的数字化表现,使得视频影像的保存变得轻而易举,后人可世代享受并回望人类千年的文明成果。

视频影像比纸质媒介表现更直观有效。纸质媒体的信息载体主要为文字和插图,遵循一定语法规范并借助一部分虚词进行组合搭配。表现的东西是间接再现的,需要读者进行二度创造,把文字和插图转化为内视形象,往往具有模糊性、间接性,不易于理解。

诚然,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对手工技艺可以作一定的描述,配上图片也有一定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由于是静态描述,对过程反映不出来,难以揣摩其中的要领。2004年,景德镇陶瓷学院退休教授祝桂洪根据多年研究与总结,完成了《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一书。书中图文并茂,数据文献翔实,对工艺研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由于过于专业,受众面窄,工艺过程的再现只能凭空臆想,难以承载动态再现传统陶瓷工艺的重任。

而视频影像在信息传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的语言是电子互动语言,能够把一切都变成直观的对象,变成流动的画面,以直观的感性形式诉之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而且配有音乐和色彩,以丰富的表现手段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在表现方法和形象内涵上较纸质媒体更为观众所接受和认可。以视频影像表现陶瓷工艺,观众更能领会其过程和要领。东晋时的赵慨被尊为景德镇制瓷的“师祖”,说他“以其神异足以显赫古今也”。制瓷技艺已经达到“神异”的水平,而这种“神异”也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后人无法揣摩并感觉这种“神异”,更遑论学习与继承。如果赵慨在世,其神异之技当可通过视频影像还原真实。

视频影像是生产性保护的必要补充。鉴于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方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点,采用生产性方式保护,是传承传统技艺的最佳途径。然而仅有这个还不够,还必须利用现代科技的文明成果来加强保护这份遗产,形成多途径、立体化的保护态势。应该说,视频影像是生产性保护的必要补充。

同时,生产性保护在现代化的作业竞争下往往处于劣势,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赢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往往输了经济效益。以视频影像表现的方式则是一次性投入,成果则经年共享。

视频影像如何表现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

视频影像对传统陶瓷工艺的表现是个时间跨度较大、制作较大的工作。如何以视频影像表现传统陶瓷工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内容要客观真实。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表现是纪实性的文化艺术影像,是以传承作为目的的,因此其教育教学功能应该得到体现。这一功能决定了其表现的内容必须科学准确,真实还原传统陶瓷工艺,不能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歧义的理解。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首先要真实还原传统陶瓷工艺,其次要摒弃所谓的表演,而是真实的原始的传统制作。

工艺表现系统全面。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精妙复杂,有时我们通过电视媒体也能看到一些视频图像,但仅局限于对传统陶瓷工艺中个别环节如拉坯、利坯、和泥、画坯、烧窑等形式上的零散记录,并且局限于形式上的表现,没有进行工艺和技艺上的解读与整理。还有许多工艺环节得不到彰显,如传统的制釉技术、传统的工艺装饰手法、高岭土的加工等没有表现过,没有全面展示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的各个环节,不利于保护这份宝贵的遗产。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著名的《天工开物》一书中描述:“共计一杯功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由于工序要求不同,不同品种的陶瓷制作工序不尽相同。[4]按照景德镇大家普遍公认的必不可少的工序和景德镇特有的几个陶瓷品种考虑,我们可将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视频化呈现的内容确定在以下几个部分:(1)景德镇瓷石开采加工制■(dǔn)传统工艺;(2)高岭土开采加工制■(dǔn)传统工艺;(3)景德镇釉灰制备传统工艺;(4)坯料制备传统工艺;(5)釉料制备传统工艺;(6)手工成型(圆器、琢器)与施釉;(7)手工装坯(装钵)传统工艺;(8)景德镇柴窑及其装烧传统工艺;(9)景德镇瓷器的青花装饰传统工艺;(10)景德镇瓷器的青花玲珑装饰传统工艺;(11)古彩装饰;(12)粉彩装饰;(13)新彩装饰;(14)薄胎制作;(15)颜色釉;(16)雕塑;(17)大件瓷器制作。

表现形式要有美感。视频影像是空间与时间的综合艺术,空间造型与音乐时间流的韵动构成视频影像的和谐感与节奏感。一些形式感强、画面美的东西更易于大家接受。我们应该从镜头的运用,如构图、景别、色彩、光线、镜头运动、拍摄角度等入手,寻找利用画面揭示理性形象的规律。尤其针对不同工序的特点,创造性地发挥画面表现能力。如对圆器成型、雕塑作品的形式美表现,对古彩、新彩、粉彩、颜色釉的色彩表现,对薄胎的光线运用等,都要切合工艺内容,极力营造一份赏心悦目的视听享受。

视频影像表现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想

成立精干的摄制组。这个摄制组不要求人多,但必须是能打硬仗能吃苦耐劳的团队。不仅要有懂电视的摄录编人员,也要有懂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有懂陶瓷装饰的艺术设计人员,甚至还要有工作协调人员等。在这个集体里,形成以编导为核心的团队,大家分工明确,精干灵活,又通力协作,确保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

制订周密的拍摄计划。作为一项庞大的视频化工作,如何对所有的拍摄资源进行系统的安排,将时间、资金以及人员以最高的效率安排好,是十分重要的。可从制作前期、中期、后期几个阶段统筹考虑,设定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如在前期阶段,稿本的撰写显得至关重要,可由多人讨论撰写完成,同时要考虑到稿本的具体要求,并由编导撰写出分镜头稿本,制订拍摄方案。在拍摄中期,应考虑到景德镇陶瓷行业的转制,一些配合单位与人员的联系与协调工作非常关键,同时拍摄过程中要确保图像质量,尽力做到图像清晰唯美。在制作后期,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的数字化视频制作处理也是非常复杂的,声画的合成统一、图像的特效处理要达到什么要求等。

明确基本思路和方法。清晰的思路与方法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电视传媒,可以系统呈现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并着重于操作技法的细致描述,强调泥、釉、火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掘和总结千年瓷都丰富的传统陶瓷生产的宝贵经验和技艺,为发展现代陶瓷理论和工艺技术服务。将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以电视艺术的形式进行拍摄、编辑、制作,形成一套完整的反映传统陶瓷生产过程的视频影像,充分反映景德镇瓷工精湛的陶瓷技艺,表现景德镇灿烂的传统陶瓷文化和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为我国陶瓷文化、陶瓷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实现陶瓷文化的伟大传承。

视频影像表现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优秀的陶瓷文化,为后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有益探索。这不仅是展示陶瓷历史文化个性和积极要义,更是积极推动陶瓷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宣传。

参考文献

[1]焦小惠.纪录片的再现与表现[J].电视研究,2001(10).

[2]祝桂洪.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3]周荣林.论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EB/OL].省略/html/info/1373/news_19396.html.

[4]王姝.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现状调查[N].陶城报,2011-03-18.

篇6

关键词:中国文化;传统工艺;现代陶艺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154-01

一、引言

毕加索曾经说过:“陶艺创作和绘画创作一样,艺术家可以证明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发明能力,不过,陶艺创作还需要保存自然发生的具体而物化的结果。我的陶艺爱着世界。泥土如同老人的生命母体,而这个老人不断地在体会着生命的流程。”

现代陶艺作为一门自古就有且不断被更新的艺术,对于现代人生活产生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它的存在是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出发,在引入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展开的。所以在中国,陶艺的本质还是与民族文化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不能忽视的一点。我们知道,时代精神可以直接反映于实践中,我国陶瓷艺术创作风格便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创作意识。

“传统”与 “现代”通常都是相对而言的。“现代”往往是从“传统”中汲取灵感,而“传统”正在不断地影响着“现代”。这一点在艺术创作中尤为明显,远至石器时代的壁画,近至我们当今世界的现当代艺术。时至今日,在陶瓷这一在我国有近万年历史的艺术门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史上,中国陶瓷艺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的纯熟的技术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艺术体系,数千年来绵延不息。

传统的制作工艺,以景德镇的陶瓷制作为例,可分为泥料的选择、成型工艺,施釉工艺、装饰技艺与烧成四个方面。由于出于对可操作性的把握,本文以除了烧成之外的另四种制作工艺为主要论述对象。

二、泥料的选择

传统的陶瓷制作上,会选择质地细腻,烧成后表面效果光滑的泥料。但是现代陶艺创作并不单独看泥料的粗细,其更加关注的是泥料的质地和个性,以及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跟其它工艺程序之间的配合。按照这种需求来选择泥料就会显得自由许多。

三、成型技法

景德镇的陶瓷制作的成型方式基本上以拉坯成型和镶器成型为主。这种成型方式用于传统茶壶还有其它规则的碗、瓶罐类的器皿中,优点是拉出来的形状完整、顺滑、优美,比较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现代陶艺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份子,其追求的是创作上的自由,艺术家思想感情和个性在陶土上得到的充分发挥,并且非常重视与观者情感上的互动。因此作为传统的制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审美的需求。但是,这并不是说现代陶艺就可以只在概念上做文章而无需精心的制作。虽然现代与传统在概念上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但作为创作的第一步,成型工艺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们可以从这一步开始借鉴国际流行的其它的成型工艺,如盘泥条和泥板成型的方式。陶瓷造型看似简单,实际上现今的陶瓷造型多不以传统的圆器为主,反而是以各种多变的几何形态,或者仿生造型为主,再加上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堆、捏、刻。这样的做法主要是可以满足现代人追求新鲜的想法,和为真正的艺术创作打破限制条件。像盘泥条和泥板成型这类制作工艺,也许与传统的拉坯成型的器皿具有的细腻的质感有些相悖,却可以制造更加丰富的肌理效果,也给接下来的创作步骤酝酿更为丰富的基础形态。

四、施釉工艺

施釉是陶艺创作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釉彩与造型的相得益彰,最后的结果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施釉的工艺不仅重要,而且在把控好釉的厚薄和流动上是需要熟练的技艺的。主要的施釉方式有将器皿直接放入釉色中浸没、用笔刷为器皿上釉,以及人工吹釉或借助工具喷釉等方式。成功与否在于对速度和时间的把握。作为传统的制作方式,讲究的是釉的厚薄适宜,且烧成之后不能有起泡或龟裂等现象,否则就以失败作品论。但是在现代陶艺中,许多艺术家追求的是表现方式的丰富,因此在熟练掌握施釉的技艺基础上,不应拘泥于表面的光滑规则,应该以其最终的整体美感为重。这是一个实验探索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传统标准的取舍,也是非常考验艺术家的审美眼光的。

五、装饰技艺

陶瓷的装饰工艺经过中国历代的探索和不断改进,已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装饰方式。景德镇传统的装饰工艺有釉下彩绘瓷、釉上彩绘瓷。颜色釉瓷,是使用了配有不同金属氧化物为不同着色剂的釉料,经适当温度的烧制后呈现出不同色泽的釉面。釉下彩绘是用色料在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各样纹饰,然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便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住,光滑透亮的效果,青花即属于此项。釉上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在已经烧成的素色器皿上用彩色釉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烧制,低温固化彩料而成,粉彩瓷属于此项。因传承着悠久并独特的陶瓷文化与技艺,青花、玲珑、粉彩、颜釉四大工艺成为景德镇传统名瓷的代表,其制作工艺一直影响着今天的陶瓷艺术家们。其实单纯从装饰这件事情上看,就是一个量体裁衣的过程,由于中国传统的装饰技艺已经较为丰富,因此我们亦可将这点与前面三种工艺程序结合起来。以传统装饰工艺配以新的器物形式或者施釉工艺,或者加上一些雕塑中的刻绘技巧。在这样较为崭新的创作形式中,作为艺术家本身也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新的启发。在已故英国著名的陶艺家Lucie Rie的陶艺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对表面装饰的处理与器皿本身的造型与釉色的完美结合,完全将陶艺这种“泥与火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六、结语

我们看到陶艺是受到现代艺术影响的传统艺术门类,它摆脱了传统陶艺对实用功能与装饰标准的严格要求上的束缚。是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衍生出来的艺术形式, 更接近艺术的本质。现代陶艺不仅突破了程式化的制作工序,而且倾注了艺术家自己的思想情感,具有丰富的个性和独特的语言。是这个时代新的审美标准的体现。

作为今天的中国陶艺家,感受到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以西方艺术文化的趣味或标准进行艺术创作的探索实验虽无可厚非。但是也必需深刻意识到,如果只是一味按照西方的思维角度来创作其实无法给土生土长的中国艺术带来全面、深刻的改造。而且如果以一种对传统制作工艺全盘否定做法,也浪费了本身的传统积淀。因此,传统的制作工艺是完全可以与现代陶艺创作相结合,发展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陶瓷艺术。

参考文献:

篇7

景德镇因瓷而名,陶瓷产业支撑着这座城市走过了千年。传统制瓷工艺有过七十二道工序的说法,其中,拉坯、利坯、画坯等任何一道工序,没有数年的功力,均难成气候。

两千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融工艺、书法、绘画、雕塑和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

景德镇瓷业的每一次发展、每一次飞跃,无不伴随着创新与突破。在制瓷技艺上,宋代创烧了白里泛青、莹润素雅的“影青瓷”,使“景德窑”“不胫而走、天下皆闻”,从此跻身于全国名窑之列。元代创烧了青花与釉里红两种釉下彩绘瓷,结束了我国只能烧素瓷的历史。明、清两代先后创烧了斗彩、五彩以及郎窑红、美人醉等一系列名瓷,显示了不竭的创新活力。民国时期“珠山八友”将中国画的技法运用于陶瓷装饰,领风气之先。在生产管理上,元朝设立“浮梁瓷局”,开创了瓷政先河。明朝创办御窑厂,对陶瓷生产进行明确而又细致的分工,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按照流水线作业完成,催生了我国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清朝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将一定数量的宫廷御用瓷放入民窑中搭烧,促进了民窑的较快发展。正是这种“技术革新精益进、前驱不断再前驱”的创新精神,使景德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景德镇瓷业之所以历千年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门户开放、兼收并蓄。

篇8

2、表层釉老化后的亮度和脱釉处的亮度差别大不均匀,细看可见到脱釉处像苍蝇翅膀纹一样的小块块,俗称蝇翅纹,气泡上层比下层的大,上层是有亮度的水泡像鱼籽大小,下层是小干泡。釉面有点像油漆刷过的。有的件几乎全是干泡。

3、真的定瓷泡光亮不见泡底,虽然真定釉面无贼光,防定贼光纹呆拙。泡大小稀疏差不多,但是单个的看一个泡的形状色泽是不一样的。假的从泡的外层能看到泡底部,而真的是不能看到泡底的。从器件的外壳也可看出色泽是否有贼光,真的纹饰竹刷,泪滴显活泼,假的呆板明显有假相。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原属今定州市)的涧磁村、野北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篇9

中国是瓷器的祖国。夏商之际,在黄河中游地区首先发明,接着蓬勃于长江下游一带的早期青瓷烧造,这是我们祖先源自制陶技艺,而在本质上又有别于制陶的伟大发明。经过两汉之际的青瓷复兴,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基本上出齐了瓷质、瓷色的各个品类。经过唐五代和宋辽金时代,达到了古代瓷器审美的最高阶段。直至元代,在配方和高温烧造技术改进之后,中国率先在世界上达到了近代瓷器的标准,并为以明清“御窑”“官窑”为代表的制瓷业繁华鼎盛作了必要准备。

中国瓷器在古代世界一路领先,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保持着传统。

名窑名瓷的优秀传统

从瓷器诞生时起,中国瓷器就走上了关平实用、注重审美、精益求精的相对独立的道路。早期青瓷工艺脱胎于成熟的制陶业,但迅速地和制陶业拉开了工艺上、品类上、造型上、装饰上的距离,使得陶瓷分家。早期瓷器是有模仿青铜器之处,但从总体上看,一小部分青瓷模仿的是礼器、酒器性质的审美情趣比较高的青铜器,大部分青瓷即使在配套使用时有比拟青铜礼治的情况,但是单就器形本身,表现了基本不同于青铜器的器形。这种相对独立的工艺要求,为名窑名瓷的出现作了最早的铺垫。

如果不拘泥胶着于“唐代”“越州”等后起的概念,作为最早的中国名窑,就是不晚于东汉出现的“越窑”了。它在浙江东部烧造成功,千百年发展使它独领,东汉时的一枝独秀,魏晋六朝时南方诸名窑之宗,直到唐时越青邢白的二分天下,唐五代时秘色瓷的绝峰突兀,越窑成功地占有了中国瓷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唐、五代,而下两宋,名窑林立,名瓷迭出。若名窑,有越、邢、定、寿州、洪州、长沙、邛崃、鼎州一耀州、磁州、饶州一景德镇、建、吉州、龙泉、潮州,等等,各具特色,各据一定的时空占有。若名瓷,秘色、柴、官、汝、定、钧、哥,等等,各擅风流,达到了瓷器艺术审美之高峰。

元、明、清时代,虽然磁州、耀州、龙泉、德化、玉溪等地还有瓷器烧造,但全国的瓷器烧造中心已经集中于景德镇,这里已形成名副其实的“瓷都”。这时,由中央到烧窑工匠,对制瓷业不断提高工艺水平,继承历史传统,借鉴其他手工艺,推陈出新。虽然就瓷器最本质、不加其他装饰的审美情趣不如宋代,但结合丰富的创作语言和装饰手法,展现了古代瓷业的最后的辉煌盛世。就造型而言,这时是圆器、琢器集大成,并有极小或极大器物之出现。陈设瓷、瓷雕、瓷塑、仿其他工艺品,等等品类,更是琳琅满目无奇不有。就釉彩装饰而言,一色釉、装饰彩釉、釉下青花、釉下青花釉里红、釉下与釉上彩的结合(如五彩、斗彩)、仿其他材质及工艺品的彩饰、粉彩、珐琅彩(景德镇制胚,宫中烧造)、多种彩瓷工艺的集中施用,等等,五色炫目已达极致。满足御用、一般文人情趣、外销等不同需求,也出现了风格迥异的各类精品。

从清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国内国外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种种原因,中国的国力民情,一路披靡,这也导致了传统制瓷业开始衰落。

在近现代的衰落

瓷器作为中国的创制发明,作为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东方审美的重要承载物,它的盛衰与否,与国力的盛衰息息相关。清代中晚期之后,中国由一个泱泱大国,跌落到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制瓷业也由此一蹶不振。实用瓷器市场,中国产品的份额日益缩小;瓷器艺术的重心,也日益向日本、欧美倾斜。拿这一时期的作品和吴晋时青瓷精品相比,和唐五代越窑、邢窑、耀州窑精品相比,和两宋名窑名瓷相比,和元青花、明御窑、清三代作品相比,无论从气韵、造型、彩釉,都大为逊色。

尽管如此,作为一项衰而未绝的工艺产业,因为一些特殊的需求,还是有一些“名瓷”面世,如石湾美瓷、洪宪瓷、珠山八友瓷绘、汪伪时期“双照楼”瓷、不同窑场生产的“毛瓷”,等等,这些所谓“名瓷”,在一部完整的中国瓷器史上,无论从工艺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甚至在瓷器发展史上的价值,实在是论不上什么高档次,但它们在延续香火上,起到一定的特殊作用。

以上简单地回顾了中国名窑、名瓷的大致发展脉络。从中,人们应当总结出一些名窑与名瓷的品评标准。

名窑名瓷的品评标准和品评机制

说到历史上名窑名瓷的品评标准,这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个品类(主要指瓷质、釉质)、一个作者的代表性作品的品评标准(到明清时代之后,可能是)。但因为中国瓷器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历史发展,其中就产生了一些复杂的要素。例如,对于文献记载,应当有考古和文物实物的检验印证,可书本上的“名窑、名瓷”,有一些至今也未能完全坐实,像六朝时的“缥瓷”,像“哀哉可怜”的唐大邑瓷,像五代“柴窑”,像北宋官窑,像宋哥窑,仅凭文献使人们还是长期地蒙在五里雾中。

再例如,对于名窑和名瓷,还是有所区别的。冯先铭在首创宋瓷“窑系”之说时,提出对于汝瓷、官窑,其实并不能成系。这个思想值得人们很好琢磨。依照相仿的思路,可以看到,作为名窑的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建窑,都不是各个具体的窑口(烧造点),但其每一件产品,又都能够得上名瓷的标准。而至于像景德镇青花瓷器,除了御窑之精品,大多又都够不上名瓷标准。

篇10

汝窑盏(北宋)

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的青瓷色泽青翠滋润,釉汁晶莹发亮,内涵玛瑙,所以便有“宋瓷之冠”的美称。尤其是天青、豆青、粉青诸品,天下佳绝。图一所示盏便是汝窑精品,产于北宋年间。盏恰如盛开的,弥漫着芳香,而器皿古朴典雅,光洁适度,摸起来滑如凝脂,有似玉非玉之间,美丽异常。“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故汝瓷贵为名窑之冠。

粉彩盘(清代)

粉彩可谓是清代对于瓷器的一大突出贡献。粉彩也叫软彩,它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也就是在烧好的素器上进行彩绘,之后入窑进行高温烘烤的一种烧瓷方式。因其层次分明,色泽艳丽,宛如国画而受到大家的喜爱,是清代瓷器的主打品牌。图二所示盘为清代烧制,俨然一幅意境悠远的花鸟图。

名家瓶(民国)

民国成立以后,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始对古往今来的各种瓷器进行仿制,其中,色泽柔和,色彩华美的康乾时期的粉彩自然也纳入仿制之列。尤其是民国早期的“洪宪瓷”更是因为仿制取得极大成功而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故而名噪一时。图三所示瓶便是民国年间制瓷名家王步所制,只见其上花团锦簇,盛开,美艳异常。王步是近现代的一位制瓷大师,他在吸取传统制瓷工艺的同时,又结合国画泼墨的特点,创造性地发明了画上去会流动也会停住的颜料,使作品色泽鲜润而有光亮,画面活泼流畅。

篇11

陶瓷艺术教学有感

陶艺创作中的材料语言与人文精神——关于陶艺专业毕业创作的若干思考

寻找女性——左正尧创作说略

茶境——首届中日茶文化交流展

高森·晓夫红星画廊开幕展

窑炉烧制技术新法己见

静候尚未莅临的时代

“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前言

谢拉·艾莉(XecaArea)作品

马克·路佛德(MarcLeuthold)作品

城市印象与陶瓷——旅日有感

嘉斯·基特森(JuzKitson)作品

罐容万象——七月流火陶艺社2011作品巡展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作品征集

再生与回归——写在远宏陶艺作品展之际

瓷画意境黑白精神

IAC主题展:法国卢浮宫装饰艺术博物馆

双重压力下的陶艺本科教育思考

艺之维新——陶瓷展示篇

ASU艺术博物馆收藏展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

谈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

2008上海国际陶艺家邀请展

龙泉青瓷的古今发展

塔皮奥·耶利——维依凯利谈陶瓷

后工业社会语境下的陶瓷手艺

阿尔内·艾塞(挪威)作品创作技法

清华美院07届陶瓷系毕业作品

物质的转化——马克·路佛德自述

集评——关于白明的陶艺创作

墨西哥当代陶艺展

浅论紫砂艺术的视觉美

于长敏作品

关于中国现、当代陶艺的思考

悟化的陶——郭旭达的抽象艺术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艺作品展前言

令人欣喜的开端——记2014首届江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陶瓷艺术设计大赛

道寓于器——寄语2014中国美术学院陶艺作品展

与瓷同质——关于耿雪个展

“一砖一世界”——雅克·考夫曼实验陶艺展

露西·莱考斯特画廊柴烧作品选登

韩美林艺术馆南展区开馆仪式暨五周年馆庆

“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前言

凝土为器,用而非用——写在“第八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之前

泥性实验与视野宽度——从“中国当代实验陶艺家邀请及提名展”看策展的学术指向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年度展

碰撞与对话——记2011“ISCAEE”日本国际陶艺教育交流年会

篇12

关键词:德化窑;瓷塑;形式美;特色

0引言

瓷塑作为一种瓷器品种,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比比皆是。然而,就材料固有性能所展现出的材质美、造型美、艺匠美,德化窑瓷塑的传统工艺美术特色是十分显著的。不仅如此,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现代德化瓷塑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和发展前景。

1以优良瓷质与独特造型手段形成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文化语义,奠定了德化陶瓷审美发展的基础

早在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国工艺美术审美文化的基础。长期以来,陶瓷生产及其创造性的发展,不仅丰富了这一思想,也在自身领域中形成了完整的审美基础。中国传统陶瓷审美的文化体系,是由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各个瓷窑的陶瓷审美内容共同构建的。

图1

明代,德化窑白瓷成熟,并成为全国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一是德化白瓷瓷质优良,不仅瓷质白细致密、胎体通透,而且,可塑性特别好;二是随着白瓷材料及其工艺的发展,在德化窑陶瓷制作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手工成型技法,这就是后人总结的“瓷塑八法”,即“捏、塑、雕、镂、贴、接、推、修”[1]。实际上,这“八法”就是“工有巧”在德化窑瓷塑表现中的具体反映。从当时的白瓷制作来看,许多瓷工热衷于佛教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活跃在十六世纪的何朝宗。此时,何朝宗结合德化窑白瓷材料与古代造型手段,制作了一系列有关佛教内容题材瓷塑作品,作品中蕴含着中国历史上陶瓷、石雕,以及国画线描的造型因素,尤其“佛教摹本”中线描所折射的线条美的特征十分鲜明,如图1,就是这样一尊观音塑像。它是“中国白”材料可塑性与瓷工精巧技艺的反映,并且,形象典雅,神态自若。

随着文化发展与陶瓷生产技术的进步,工场手工业时代,德化白瓷瓷塑的制作技术水平、表现内容和形式,以及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等,都有了很大进步。尤其19世纪末期,德化瓷塑的技术水平在商品经济刺激下更加长足进展。此时,以“蕴玉瓷庄”瓷塑作品为代表全面反映了传统“中国白”瓷塑造型特征的成熟。如右图,是“蕴玉瓷庄”创建者苏学金创作的《达摩悟禅》,该作品在继承明代何朝宗工艺美术风格的基础上,反映了佛教文化世俗化的成果。不仅如此,苏学金还从当时多种手工制作的技术中吸收了技术和技巧,进一步充实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制瓷技术。至此,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美术在各地发展成熟,并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

2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瓷塑的多种多样的造型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德化陶瓷文化的审美内容

进入现代大工业生产时代,德化陶瓷基本上从管理到生产建立了适合现代陶瓷生产与人们文化生活的陶瓷文化发展体系,这个文化发展体系包括陶瓷生产技术、管理体制、陶瓷产品的生产与营销,以及与陶瓷生产和消费有密切关系的其他文化因素,共同构成了陶瓷文化的运作环境。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水平因为现代陶瓷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经济文化生活提高的过程中,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十分活跃。这样,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化陶瓷生产的同时,传统陶瓷工艺美术也随之繁荣起来。

德化传统陶瓷工艺美术有着深厚的基础,不仅物质材料优良,而且,长期以来,手工制作技术也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于是,德化现代陶瓷工艺美术在传统审美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形成多种多样的造型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德化陶瓷文化的审美内容。从德化现代陶瓷工艺美术发展的现状看来,一方面,它全面继承了传统文化语义上的“中国白”瓷塑的陶瓷造型形态,显示了传统陶瓷文化审美的生命力。在此,最具有说服力的是“蕴玉瓷庄”陶瓷工艺美术的技术传承与延伸。从“瓷庄”第二代传人苏勤明开始,不仅在制作技术上引进石膏模具法替代了“土模法”,使陶瓷产品整齐划一,商品价值上升,而且,还与现代文化环境结合起来,表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例如,苏勤明所创作的《苏武牧羊》,就是以现代造型特征反映时代精神的典型作品。此作品以现代人对写实主义的追求,塑造了一个民族英雄的形象,他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一代抗异族侵略的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他以“为奴牧羊”求生方式保持了民族气节,是典型的传统文化精神审美的代表。此外,苏勤明还塑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众多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如讲故事一样,用瓷塑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历史的片段。继之之后,“蕴玉瓷庄”的第三、四代传人,尤其是第四代传人,将传统家法与现代学院派艺术结合起来,为德化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做出积极有益的贡献。如图3,是“蕴玉瓷庄”第四代传人苏珠庄的一件现代瓷塑作品,此作品不仅造型具有现代特征,而且所利用的陶瓷材料也突破了德化传统白瓷的界限――它利用颜色釉为造型形象塑造了丰富的色彩表现,弥补了白瓷单调的不足。另一方面,从传统陶瓷制作技术和造型形态中衍生出有关适合现代文化审美的新型的造型形式。事实上,德化瓷塑是技术的很好展现,传

统“瓷塑八法”,即“捏、塑、雕、镂、贴、接、推、修”中的技法,有不少可以独立使用,并创造出颇具个性风格的作品。例如,德化现代的捏塑作品,就是利用八法中捏、塑、雕等技法,并集中体现以“捏”为主的手工特征的现代瓷塑风格。当然,在陶瓷制作中,人们不可能机械地利用一种技术或技法来进行制作。尽管如此,以一种制作技术为主进行创作,并形成个性特色,是现代德化工艺美术发展的一大亮点。例如,以“镂空”为技术,乃至技巧,人们创作了技术难度特别大的工艺美术品,将传统制瓷技术发展到了极致。如图4,是本文作者利用镂空技术创作的一件陶瓷工艺美术品,它采用德化现代白瓷材料,并结合造型的形式,以及镂空处理技术,塑造了一个整体形象与镂空部分对立统一造型形式。在整体上进行镂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选择的部位要特别合适,那就是必须根据烧成难度和审美意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否则,因为烧成影响了作品的制作成功,审美也就会荡然无存在了。因此,采用镂空技术来体现造型形象美,首要的问题的是技术必须精湛,这是陶瓷形式美的必然要求。总之,德化现代瓷塑形式美的特色仍然集中表现在材料美、技术美、艺匠美等传统美与现代创造意识的完美结合上。

3结论

德化陶瓷工艺美术,尤其是瓷塑形式美的特色是通过优良瓷质与独特造型手段相结合表现出来的。它是陶瓷材料、制作技术、审美观,以及时代精神的写照,尤其造型形式美是它审美特征的集中体现。

参考文献:

[1] 郭其南.瓷都群星――德化瓷坛古今百家[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0.

篇13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景德镇在古代生产的青花瓷器,其质量之精,器物之美、规模之大、销售之广、影响之巨,可以说都达到了世界制瓷手工业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景德镇古代青花瓷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水土宜瓷的自然资源;二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三是古代窑工善于继承与创新,能够根据时代的变换发展不断创造出适应國内外市场需要的青花瓷产品;四是民窑与官窑的共同推动;五是分工细密、技艺专精工艺基础。基于这些条件和因素造就了当时景德镇青花瓷的辉煌。

自元代出现之后,历明至清代中叶,几乎都有名品问世,特别是从明代开始,它一直是景德镇产量最大的制品。但是从18世纪末开始,特别是以后,景德镇的近现代瓷业在國际上的地位几乎是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固然与近现代外國列强的不断侵略、國内社会政治的动荡、经济的衰退等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但是有如下三点原因更是直接和根本的原因。

1、传统青花瓷器垄断性的地位丧失。随着粉彩瓷器在景德镇的出现,它色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迎合了清代流行的追求富贵、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它严重影响削弱了青花瓷器的市场地位。

2、世界制瓷业进入了多元争霸和多元发展的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达,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的作用就没原来那么大了,而资本、技术、人才、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则构成了陶瓷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18世纪后景德镇青花瓷的逐步衰落与这样一个时代的历史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3、近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技艺的传承力与创新力大大下降。18世纪后的近现代,由于各种守旧的习惯势力和开拓市场的青花瓷新产品不多,而且原有景德镇优秀的青花瓷传统技艺也没有得到好的传承。因此18世纪后的景德镇青花瓷器除了个别的例外几乎是每况愈下。

篇14

据陆羽《茶经•六之饮》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饼茶,是指将鲜叶用甑蒸后,再经捣碎、拍压、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一种蒸青紧压茶。而粗茶、散茶、末茶与饼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大致相同,都是蒸过的不发酵茶,其差别仅在于所用原料的老嫩,以及成茶外形的整碎和松紧程度。也就是说,末茶在唐代即已产生,其制作过程较饼茶简单,只需将鲜叶干燥后入磨细碾即可。由于末茶未经拍压成型,因此烹煮之前无需再进行炙烤、研磨,极大简化了烹煮程序。生产和烹饮的简化既得到茶叶生产者的认同,又符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类型的需求。因此,末茶在入宋以后逐渐成为茶叶市场上的畅销产品,不仅茶户纷纷自发开设磨茶坊,连官府亦“修置水磨”,并规定“凡在京茶户擅磨末茶者有禁,并许赴官请买”,2以此垄断磨茶和出售末茶之利。元代“金字末茶”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字末茶产于宜兴与长兴交界处,与紫笋茶同产区,是元代著名贡茶之一,位于长兴县北水口镇的“磨茶所”即是元朝统治者为督贡金字末茶而专门设立的贡茶官署。金字末茶的制作方法与唐宋时的末茶制法相同,即将鲜叶用甑蒸杀青,然后以茶磨碾磨成末状而成,如王祯《农书》所载,“先焙芽令燥,入磨细碾”。3据方志记载“,元贡荐新茶九十斛,贡金字末茶一千斛,芽茶四百一十斛。”4表明元代金字末茶在江浙贡茶中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明洪武八年(1375),磨茶院(即磨茶所,明初改为“磨茶院”)罢院,金字末茶随之被芽茶、叶茶彻底取代。

岕茶是产于宜兴和长兴一种蒸青绿茶的总称。“岕”,是指两山之间的凹陷部分。就产地来看,岕茶与紫笋茶同属宜兴与长兴交界处的茶区,其茶树资源应属同种。据屠隆《茶笺》载“,阳羡,俗名罗岕,浙之长兴者佳,荆溪稍下。”5《茶疏》亦有“长兴之罗岕,疑即古之顾渚紫笋也”6的记载。表明岕茶与紫笋茶确实同种,仅在加工方法上有所差别而已。岕茶制作工艺精湛细致,主要包括采摘、摊凉、拣茶、蒸茶、焙茶等程序。岕茶的采摘有别于他茶的“以初出雨前者佳”,而是“非夏前不摘”,必待“正夏”时才“开园”采摘,称为“春茶”;也有在“秋七八月重摘一番”,称为“早春”。7采茶需要在“风日晴和,月露初收”的清晨进行,如果在烈日之下,则“须伞盖至舍”以防止“篮内郁蒸”;采回的鲜叶需要迅速摊凉,并“细拣枯枝、病叶、蛸丝、青牛之类”。鲜叶在经过摊凉、萎凋和挑拣之后才能进入到蒸茶工序。蒸茶时“须看叶之老嫩,定蒸之迟速。以皮梗碎而色带赤为度,若太熟则失鲜。其锅内汤须频换新水,盖熟汤能夺茶味也。”蒸茶之后需焙茶,即将茶叶干燥。据《岕茶笺》记载“,茶焙每年一修,修时杂以湿土,便有土气。先将干柴隔宿熏烧,令焙内外干透,先用粗茶入焙,次日,然后以上品焙之。焙上之帘,又不可用新竹,恐惹竹气。又须匀摊,不可厚薄。如焙中用炭,有烟者急剔去。又宜轻摇大扇,使火气旋转。竹帘上下更换,若火太烈,恐糊焦气;太缓,色泽不佳;不易帘,又恐干湿不匀。须要看到茶叶梗骨处俱已干透,方可并作一帘或两帘,置在焙中最高处。过一夜,仍将焙中炭火留数茎于灰烬中,微烘之,至明早可收藏矣。”焙好的茶叶在贮藏时需要用干净的新磁坛,坛周用干燥箬叶密砌,将茶叶装进坛中并摇晃扎实,再以干箬叶覆盖,并用干燥木炭铺在坛口扎固以吸湿气,最后需在坛口压上“火炼候冷新方砖”才能放置在干燥阴凉处保存。1岕茶采制工艺精细,且因无需像饼茶、末茶一样经过拍捣、碾末等程序,从而保留了茶叶原本的清香淡雅。明代周庆叔曾作《岕茶别论》感叹,“恨鸿渐、君谟不见庆叔耳,为之覆茶三叹”;2清代冒襄对其亦有“味淡香清,足称仙品”的高度评价。3

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吴中区境内的太湖洞庭山。洞庭山包括东山和西山两部分,两山遍布数目众多的山坞,即为碧螺春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杀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4《太湖备考》载“,茶,出东西两山,东山者胜。有一种名碧螺春,俗呼吓杀人香,味殊绝,人矜贵之。然所产无多,市者多伪。”5另据王应奎《柳南续笔》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争呼吓杀人香。吓杀人者,吴中方言也,因遂以名是茶云。自是以后,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长幼,务必沐浴更衣,尽室而往。贮不用筐,悉置怀间。而土人朱正元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康熙己卯,车驾南巡,幸太湖。巡抚宋荦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6

由上述史料分析,碧螺春为洞庭东、西两山所产之茶,以东山为胜,因其香气特异,故俗称“吓杀人”。清圣祖康熙于三十八年(1699)南巡至太湖时,江苏巡抚宋荦进此茶,康熙因其名不雅,而题“碧螺春”。此后,每年“谷雨节前,邑侯采办洞庭东山碧螺春茶入贡,谓之茶供。”碧螺春属炒青绿茶,其采制工艺在清末民初朱琛的《洞庭东山物产考》中有详细记载,“茶有明前雨前之名,因摘叶之迟早而分粗细也。采茶以黎明,用指爪掐嫩芽,不以手揉,置筐中覆以湿巾,防其枯焦。回家拣去枝梗,又分嫩尖一叶二叶,或嫩尖连一叶为一旗一枪。随拣随放,做法用净锅入叶约四五两,先用文火,次微旺,两手入锅急急炒转,以半熟为度,过热则焦而香散,不足则香气未透,炒起入瓷盆中,从旁以扇扇之,否则色黄香减矣。碧螺春有白毛,他茶无之。碧螺春较龙井等为香,然味薄,瀹之不过二次,饮之有清凉醒酒解睡之功。”7可知碧螺春茶的采摘时间为清明至谷雨,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采摘后的鲜叶需先拣剔去不符合标准的芽叶之后再进行炒制。碧螺春茶的炒制方法较为特殊,需“两手入锅急急炒转”,以“炒转”的手法使茶叶卷曲如螺、显露白毫,与当代碧螺春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8的炒制特点极为接近。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香气浓郁,滋味鲜醇。清代书法家梁同书曾题《碧螺春》诗赞之“,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气不关火焙足。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纤褂不惜春雨干,满盏真成乳花馥。”时至今日,碧螺春茶以其独特的制茶工艺和“吓杀人”的香气,仍为传统名茶中的珍品。

云雾茶产于连云港东北部的云台山。连云港,古属海州,据《宋史•食货志》载,“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府、曰真州、曰海州……海州、荆南茶善而易售,商人愿得之,故入钱之数厚于他州。”1说明早在宋代,连云港所产之茶即因品质优良而易于贩售,朝廷还特此向海州茶商征税诏书,而海州也成为当时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据清代方志载“,茶,出宿城山,味似武夷小品,以悟正庵者为最。”悟正庵位于宿城山顶,“庵多茶树,东海茶以此地为最”。2表明嘉庆年间(1796-1820),云雾茶仍为海州所产茶中之精品。至道光末年,据许乔林在《海州文献录》中记述,“今惟宿城山有云雾茶,岁采不及一斤,山麓居民则以山楂之叶代茗藓,别无茶树也。”3表明在之后,云雾茶品质优良、易于贩售的盛况已不复存在。直至清末民初,广东候补直隶知州宋治基联合海州士绅沈云霈等招商集股成立“树艺公司”,并于云台山择68处向阳山地栽种茶树,其所出云雾茶获得南洋劝业会奖,云雾茶才又恢复往日辉煌。云雾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采叶需在清明前后进行,选择一芽一叶初展芽叶为原料,经摊放、拣剔后,进行杀青、揉捻、做形。做形包括理条、搓条和抓条三个过程,成形后的云雾茶形似眉状、条索紧结浑圆、锋苗挺秀、白毫显露。云雾茶以其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色绿而清澈,叶底细嫩成朵、匀整、明亮的品质特征,与洞庭山碧螺春茶、南京雨花茶并列为江苏三大名茶。

雨花茶原产于南京中山陵园茶场和雨花台,是1958年江苏省委为纪念革命烈士而组织人员研制的一种针形炒青绿茶。虽然雨花茶的历史较短,但自其问世以来,曾多次获国家和部省级优质名茶称号,并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标准的地理标志产品。制作雨花茶所用的茶树品种主要有祁门槠叶种、宜兴小叶种、鸠坑种和龙井43号等,加工流程主要包括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整形干燥等。雨花茶在清明前后开采,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要求芽叶嫩度均匀,长度约2~3cm,通常500g特级雨花茶约含芽叶50000个。鲜叶采回后,需拣剔不符合标准的芽叶,然后在室温20℃左右的条件下,以2~3cm的厚度摊放3~4h,使鲜叶散发部分水分,促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发生轻微变化,从而消除成品茶的青涩味,增加鲜醇度。将摊放后的茶叶以“高温杀青、嫩叶老杀、老叶嫩杀、嫩而不生、老而不焦”的原则进行杀青,杀青采用“抖闷结合,以抖杀为主,适当闷杀”的方法,锅温约140~160℃,历时约5~7min,至叶质柔软,折梗即断,透发清香时即起锅摊凉。4杀青后的芽叶需进行8~10min的揉捻,目的是使茶汁微出,并达到初步成条的效果。整形干燥包括理条、搓条和抓条,是形成雨花茶独特外形的关键工序。整形干燥的初始锅温为85~90℃,待茶叶稍干时降至60~65℃,待六七成干时再提高至75~85℃。1在此过程中,茶叶在锅内被反复拉条、摩擦、搓紧,从而形成细紧、浑圆、光滑的外形,历时约10~15min。成型的雨花茶毛茶还需进行分级,并用50℃左右的文火烘焙30min,至足干后才为成品茶。雨花茶的品质特点是“紧、直、绿、匀”,即形似松针,条索紧直、浑圆,两端略尖,锋苗挺秀,茸毫隐藏,色泽墨绿,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经过50多年的发展,如今雨花茶产区已扩大至雨花、栖霞、浦口、江宁、江浦、六合、溧水、高淳等三郊五县。其中,南京市城区、江宁区、浦口区、溧水区、高淳县等被列为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生产区域。雨花茶成茶品质和产量亦逐年提高,其制作技艺已收录于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强调技艺、经验、精神的活态流变。传统制茶技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则必然具备活态流变的特征,因此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此外,传统制茶技术亦属于茶文化的研究范畴,因此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而且茶叶本身也是一种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其质量取决于特定原产地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2综合上述特征,江苏传统制茶技术的传承价值主要体现在地域和历史文化两个方面。

1、地域文化传承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属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适于多种作物生长。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江苏自古即是产茶重地,六朝时期其茶叶种植和生产已闻名全国,唐代江苏的茶树种植以近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最为密集,种植范围一直北延至连云港。植茶、制茶历史悠久的江苏更是名茶辈出,如宜兴的岕茶,苏州的虎丘茶、天池茶,扬州的蜀冈茶,南京的栖霞寺茶等。这些历史名茶不仅在品种和名称上带有茶文化固有的鲜明地理标志性,而且在其传统的制作技术和工艺演变中也蕴含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元素和内涵,具有珍贵的地域文化传承价值。例如宋元时期,在其他茶区仍限于饼茶生产时,江苏的制茶技术以当地茶树品种所适合的茶类生产为依据,率先完成了由传统饼茶向芽茶方向的转变和发展,并通过较高的制茶技术水平创造出多种优秀名茶品种。以此为基础,在明代“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的贡制转变之际,江苏制茶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其工艺更加先进、精细,炒青及蒸青技术均达到传统制茶工艺的最高水平。江苏传统制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漫长历史时期中所取得的成就,均是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因此在其千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必然伴随了地域文化的传承。

2、历史文化传承

传统制茶技术作为茶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和演变是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因此在其传承过程中保存并积淀了大量历史信息。仅就饼茶至芽茶制作技术的转变而言,即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政策变化,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普通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水平和日常基本需求,此外,由传统制茶技术衍生出的饮茶文化、茶具文化、茶诗词曲赋以及丰富多彩的茶俗文化等内容,也极具历史文化传承价值。例如,专著宜兴岕茶的茶书即有明代熊明遇的《罗岕茶记》、明代冯可宾的《岕茶笺》、明代周高起的《洞山岕茶系》、明代周庆书的《岕茶别论》等,而涉及传统制茶技术的史料更是不胜枚举。再如历代文人墨客以茶为题,将茶事内容用诗词、绘画、歌舞等茶文学、茶美术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茶文化吸收并向其他传统文化浸渗的直接反映。这些茶文学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无疑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制茶技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条件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的文化资源之一,它不仅为现代制茶工艺的发展提供了详实的借鉴依据,而且还为当地旅游开发提供了珍贵的文化资源,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1、为现代制茶工艺发展提供借鉴

结合不同茶树品种及其适合生产的茶叶品类,我国古代劳动者创造了众多细致的茶叶加工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在史籍资料中得以沿传至今,有些方法在当今的制茶工艺中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甚至仍然保持着最初的工艺流程。以洞庭山碧螺春茶为例,清代传统工艺流程为:采茶,拣去枝梗,用净锅入叶,两手入锅急急炒转,炒起入瓷盆中,从旁以扇扇之;现代碧螺春茶制作技术(包括手工和机械)的主要流程则为:鲜叶采摘、拣剔摊放、杀青、揉捻、做形、提毫、足火提香。对比现代与清代的制茶方法,从杀青、揉捻、干燥的工艺原理,到茸毫显露、卷曲如螺的成茶品质特征都基本一致。而且在机械制茶中所使用的碧螺春茶成型机,也是依照传统工艺中“成形提毫”这一形成碧螺春茶外形关键工序的技术原理而研制开发的,充分体现了传统制茶技术对现代制茶工艺发展所起到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为茶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文化资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大幅扩大,因此以茶与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青睐,并成为多地旅游业与经济开发的新热点。以碧螺春茶产地苏州吴中区为例,全区从事碧螺春茶种植的农户约1.7万;碧螺春茶产量和产值为154.5吨和13564.0万元,分别占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49.5%和75.5%。22010年,吴中区茶文化景区接待游客数量高达110.99万人次,3极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随着茶文化旅游的不断升温,人们对其内容的要求也不再满足于仅是参观茶区景观或购买相关产品,而是更加注重从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达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在此趋势下,挖掘和开发既具有文化内涵,又能使人们参与其中的旅游资源就显得尤为迫切,而集教育功能、科研功能于一身的传统制茶技术则完全符合人们对新型旅游资源的要求。首先,传统制茶技术是在数千年的茶业与茶文化发展过程中慢慢积淀下来的,其中所蕴藏的文化价值是茶文化旅游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资源,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此外,传统制茶技术又是一种可以再现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体验型的旅游产品。我国茶叶种类繁多,每种茶叶的制作方法都有其独特性,人们可以参与其中,从不同茶叶的制作过程中切身感受传统制茶技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与魅力,在达到对旅游产品体验和参与目的的同时,获得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江苏传统制茶技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代表性的有唐代宜兴阳羡茶制作技术、元代金字末茶制作技术、明代宜兴岕茶制作技术、清代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术、近代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术以及当代南京雨花茶制作技术等。其中,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术、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术和南京雨花茶制作技术已收录于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碧螺春茶制作技术更于2011年被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