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教育的方法范文

护理教育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护理教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护理教育的方法

篇1

护理教育学是由护理学和教育学交叉结合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1]。目前在我国护理学专业的教学中已逐渐开设了《护理教育学》,作为实现高等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中“学生应具有护理教学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2]。此课程以培养学生解决护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3]。介绍了在《护理教育学》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具备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我院在《护理教育学》教学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已尝试性的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一定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以我院2007级――2009级护理专业本科生(1507名)为教学对象。

1.2方法

1.2.1选用教材:我院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姜安丽主编第2版《护理教育学》[3]。

1.2.3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是护理教育学的课程主要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再结合学生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兴趣,需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学生小讲课实践、课堂讨论、教学演示等。

1.2.3 考核方法:本课程的评价强调能力的测评,因此采取综合评价。评价方式:①教育综述的撰写,占总成绩的20%。用于考核教育学理论及应用,文献综述格式统一要求,参考文献近5年不少于5篇,字数3000字以上。②教案与备课笔记的书写,占总成绩的10%。要求每位学生按规定格式书写一学时的教案及备课笔记一份。③授课实践,占总成绩20%。用于评价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应用情况,要求每位学生进行1次10分钟的多媒体授课。④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以论述题的形式考核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临床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书上没有直接的答案。以上考核贯穿于整个《护理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分阶段进行。

1.2.4 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于全部考核完毕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包括学生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评价及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发放问卷1507份,回收有效问卷1484份,有效率为98.4%。

2 结果

2.1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93.1%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84.2%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依次为小组教学法(98.7%)、学生小讲课实践(87.6%)、课堂讨论(81.2%)、教学演示(73.9%)、课堂讲授(69.4%)。

2.2 学生对考核方法的评价

83.5%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考核的很全面,87.3%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考核能有效地检测出学生的能力。79.2%的学生认为在写讲稿的过程中收获最大,71.4%的学生认为在写教案的过程中收获最大,57.3%的学生认为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收获最大,55.1%的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收获最大。但有74%的学生认为现有知识不足以完成教育学文献综述,67.2%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对文献的整理及归纳能力,80.8%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育学文献综述写作上给予指导。

2.3 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使其掌握常用的教育学理论(67.3%)及教学技巧(57.9%),培养了沟通交流能力(58.7%)、文献收集和综述的能力(42.6%)、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33.6%)。

3 讨论

3.1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当前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是:推行启发式教学方法;由教给知识变为教会如何学习;由讲授为主转变为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为主[3]。教师在以教学目标为根据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的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小讲课实践、课堂讨论均可训练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实际教学能力[4]等。小组教学可训练学生的自学和收集资料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5]。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肯定证明了该课程采用综合教学方法顺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如此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观摩讲课的一个有效的过程[6]。

3.2综合评价考核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护理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目,课程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评价。本课程采用撰写教育综述、书写教案和备课笔记及开卷考试的考核,既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给予学生适度的压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3.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这样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更高。作为《护理教育学》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和教育学知识,将护理教育与临床教育密切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综上所述,我们在《护理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综合考核方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01.

[2]戴世锋,陈明霞.本科生《护理教育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中华护理教育, 2003, 1(2): 68.

[3]姜安丽. 护理教育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张华,季坚,季全兰等. 促进能力培养的《护理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护理研究,2007,21(10):2610~2611

篇2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教育; 运动疗法; 中医

[中图分类号] R248.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10-01

糖尿病是一组糖耐量减少、血糖升高、尿糖阳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多见于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多尿、形瘦为主症。也有无明显的三多症状者。属“消渴”病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重则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中风等症。目前,其已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临床上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应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

1 中医饮食疗法的教育 祖国医学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所以饮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教育患者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定时、定量饮食可以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提倡少食多餐,指导病人及家属据自己体重、工作性质及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掌握每日总热量的计算方法,根据饮食习惯具体量化饮食标准,合理搭配,糖尿病饮食宜更清淡、低脂、低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可多食粗粮、麦皮制品、绿叶蔬菜、鱼肉、黑木耳、蒜等。目的在于维持体重、控制高血糖和预防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和降低高血压。才能更好地补益精气血津液。

2 中医运动疗法的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国家。著名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糖尿病饭前“先行一百一十步,多者千余步,然后食之”,唐代医家工熹提出:糖尿病病人应“食毕即步行,稍畅而坐”,并指出“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加速脂肪分解,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所以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对运动的时间、程度和方法有独到的认识。

2.1 运动有度 运动要遵循适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开始锻炼时,应先从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开始,随着体质的增强,逐渐增加运动量,延长活动时间。特别是对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不可单独进行运动,尤其爬山、游泳、远足等。

2.2 运动多样 在运动形式上可多种多样,通常采用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气功等传统身法。建立“动中求静”协调身心的演练功法。通过运动健身可以舒筋活络、形神兼备、调和气血、充实脏腑、阴阳平衡,也可采用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方式。 另:运动时应注意预防意外的发生:运动时不宜在空腹时进行,防止低血糖发生。运动中需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有不适感暂停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有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预防意外时提供方便。

3 中医情志调护教育 糖尿病又是一种与情感应激相关的躯体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情感应激反应有密切关系。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力戒不良情绪应激反应,忌大喜大悲,因此家属应多加体贴关心,为其排忧解难,使其心情平静,善待一切,树立起乐观积极、健康形向上的生活态度。

4 中医生活起居的护理教育

篇3

一、护理基本技术的发展背景

护理基本技术是基础护理学的前身,最初本门课程的建设主要集中于基本的注射技术、输液技术以及卫生环境技术等基本护理技术的学习。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对护理专业的重视以及大力支持,护理基本理论体系、护理临床实验技术、护理教育教学体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与发展。近年来,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国家、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护理基本技术与护理理论体系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过程中,护理健康教育理念、护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护理系统理论体系、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护理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已经成为了目前护理专业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护理基本技术课程介绍

1.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开设目标。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开设符合国家护理开发项目的发展方向。从宏观看来,通过开设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旨在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应用型实干护理人才,不断丰富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管理方式,争取将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建设成为高校护理专业的一流学习科目。从微观看来,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开设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医院以及护理相关专业输出专业化的护士人才,建立一支技术过硬,自身素质强,服务贴心到位的应用型护理队伍,不断开拓护理行业的建设道路,描绘护理行业的发展蓝图。

2.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发展特点。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的医科类学习科目,它虽然没有临床专业的缜密性,也没有医院管理专业的全局性,但它却拥有自身发展的显著特点,具体特点概括如下:(1)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统一。护理基本技术课程不同于一般的高校专业课,护理专业的从业对象是相对弱势的疾病患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以及更加贴心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一定的职业操守和自身素质,要切实对护理对象付出真心,不可敷衍了事,态度不端不正。(2)护理教学资料完善全面。护理基本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习科目,要想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以及完整化,护理教学资料的完善与全面是学好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前提条件。这里所说的护理教学资料并不单单指护理专业的配套指导教材,还包括先进的实验器材、丰富的模拟资源库、全面的文献查阅资源以及高质量的护理教师团队等辅助学习资料与对应学习手段。(3)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基于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建设特点,本课程以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实现手段。在教学理念建设过程中,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操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护理手段的创造创新,注重合作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使用。

三、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本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师、学生、实际应用实践三者强行的融合到一起,而是将三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穿插,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加入适当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还要有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但要掌握所学知识,还要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具体的实际操作能力。(2)具体实施步骤与实施方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有规范的实施步骤和正确的实施方法,这里针对具体的临床案例,提出了基本的三步运行法。①课前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以教师为实施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和教学基本内容设置不同的案例对象,在上课之前提前将设计好的案例交给同学们进行预习、思考,让学生自行设计护理步骤,找到护理方法,以备课上讨论实践。②课堂及时修正。采用流水化作业的实施步骤,学生提出护理意见,教师在学生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护理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及时的改正,并为学生演示正确的护理步骤,以此加深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③严格考核与评估。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真正走上护理岗位前,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与评估,考核分为笔试、临床实践和面试三大部分的内容,笔试试卷采取百分制,学生要达到80分以上的优秀成绩才能进行临床实践项目;在进行临床实践考核时,考核队伍由专业的医师和授课教师组成,学生达到各位评审的平均成绩才可以通过考核,最后面试通过才能最终走上工作岗位。(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形成专业的护理技能。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图片的展示以及视频模拟实验增加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而针对具体的临床案例,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进行充分的研究思考,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探索以及团队交流,切实改正自身的错误实践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动建设精品课程体系。针对护理基本技术教育教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我们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体系。所谓精品课程就是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配套设施进行改革与完善。(1)完善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的完善主要在于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在每一章节的护理学习中加入实践操作和护理技??的人际沟通交流等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和做好必要的准备。(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许多高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都提出了加强实践化教学的教育方法,但如何实现实践化的教育教学发展要求,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关键问题所在。要增加实验的设计性,学生在进入医院实习之前,可以独立设计护理小手册,把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护理常识写入手册,通过一定的宣传与推广,让人们了解基本的护理知识,这也是实践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3)引进先进设备,拓宽实习渠道。由于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特殊性与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之一般课程要高的多,因此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教学模拟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基础学习条件。同时,要加强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除了学生课上的模拟实验,实验室的实际操作,学校还应该与更多的医院基地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医院等相关场所感受真实的操作环境、学习真正的操作技术,增强自身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护理基本教学。(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护理基本技术教育教学中充分引入多媒体技术是指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视频等具体先进网络技术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视频进行实际护理案例的动态实验过程演示,可以将专家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视频的方式制作出来,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在学生面前,实现学生与专家的近距离接触,方便学生学习先进的操作手法以及独特的教育理念。(2)建设专门的知识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传播平台。专门的知识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传播方式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推广的关键手段之一。在实际的护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专门的护理网站向人们传播基本的护理知识,以此丰富人们的护理常识,而网站的维护者可以由护理专业的学生担任,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护理知识体系,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意,了解人们基本的日常护理需要。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护理知识和护理常识,可以有效引起人们对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视,扩大护理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便于从侧面稳固护理专业的发展地位。

篇4

关键词:护理;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6-01

将双师型教师引入护理教学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双师型人才融入到教学中,为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了一次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探索。

一、关于双师型教师的介绍

双师型教师是取得高等教育法规定的教师资格。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广泛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1、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方法

将双师型人才引入护理教学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性,而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名现任的双师型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将我所熟知和运用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1)角色扮演、模拟场景法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多的学习的是纯理论,采用模拟场景、模拟患者,让学生在模拟患者身上反复练习,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将学与用相结合。

(2)案例教学

在护理教学中有些病例是不能模拟的。可以以真实的病例为主线设计教案,确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把自己置于临床实践的特定环境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并且可以将自身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反馈讨论训练

要求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按操作程序完整的完成一套操作,在所有人操作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都需观察他人的动作获得信息,然后反馈讨论别人的操作手法、操作的规范性、操作的 效果及省时省力原则,最后由老师总结讨论结果,依据最佳程序反复组织训练,不断地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二、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本次问卷调查表共118份,收回111份。93.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护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78.7%的学生认为反馈讨论训练方法不仅锻炼了个人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更好的理解和熟悉各项护理工作的操作步骤;95.7%的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模拟场景法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为未来在工作岗位的临床操作增强了自信心。

2、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

带教老师认为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知识要比医院的护理人员扎实,与病患有更好的沟通能力,通过在医院的实习能将更先进和更实际的操作技能与方法受教于学生,是优于传统的护理教学工作者的。

“双师型”教师是护理教育工作发展的创新,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广泛、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更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现任的“双师型”教师,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我国护理教学工作的进步,是每一个护理教师未来的研究方向与任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教育;方法;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5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07-01

手术室是一个专业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需要全面强调无菌技术的特殊科室。手术室护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手术室的常规护理工作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能较快的适应和熟悉手术室环境,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熟练掌握手术室护理技能。我科多年来实行一对一带教,现将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实习生320人(本科生120人,大专生200人;带教老师25人(主管护师15人,护师10人。

1.2方法根据实纲的和实习时间的要求,由手术室带教负责人、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共同制定带教计划。将实习任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见习期:学生听、看,老师讲解、示范。第二阶段为训练期:学生练习并能独立操作,老师监督并规范化训练。第三阶段为考评期:学生测验,老师考评。可根据个人水平进行调整,确保带教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最终目的为实施正规化的手术室教育。

2具体实施

2.1见习期初入手术室,实习生对手术室的环境既陌生又充满好奇心。但由于缺乏实践,没有建立无菌原则,很易造成手术污染,这常常对手术室的日常工作造成不便。在这一阶段,带教老师要从心理和技术上全面引导。避免学生越错越怕,造成机械性的重复工作,不能理解实习中学到的临床操作技能。在此期间,要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手术室基本知识、专科特点、规范化操作技术、各级人员工作性质与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岗前培训力度。在操作上,帮助学生了解手术间内各种用物的名称、作用和保养方法,手术间内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讲解与示范结合,示范时一切按正规手术操作程序进行。着重要求实习生动手练习穿针、打结、传递器械、正确消毒、穿无菌手术服、戴无菌手套以及常规手术的消毒与铺单。要求实习生尽快熟悉并适应手术室的环境,分组加强练习,加深印象。

2.2训练期见习期后,学生已经基本熟悉了手术室环境以及常见手术护理操作程序,此期,老师应指导和督促学生加强练习,提高熟练程度。

2.2.1带教为洗手护士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的讲解和示范术野的消毒范围以及无菌区域的保护,各种手术器械的摆放与传递。在术中,随时讲解手术不同步骤时的操作技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

2.2.2带教老师为巡回护士时,应讲解巡回工作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对术中各种物品的供应、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监测病情,监督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的能力。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包括与洗手护士核对术前与关闭体腔前后的器械纱布等数目,与麻醉医生核对术中输液输血以及用药。术后要认真清点物品。

2.2.3独立完成阶段,带教老师要认真操作,以身作则,勤于监督,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时,除了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面对急诊的风险较大,直接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机会较多,锐器刺伤率高,因此,正确的培养实习学生的防护操作愈加重要。

2.3考评期由护士长与各带教老师对实习学生进行定期考评和随机抽查。其中随机抽查占20%,定期考评占80%(笔试40%,操作40%。在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实习学生320人,总平均成绩为92分,成绩均达到优良。实习学生亦对带教老师反馈良好,满意度高。

3注意事项及经验体会

3.1选择称职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是实习学生了解科室的第一线,是科室教学能力的代表,一名技术过关,态度端正的带教老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科均选择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业务扎实,技术熟练、职业道德和带教能力双优的护师带教。这为实习学生以后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3.2反复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练习无菌技术直接关系到手术的结果,与病人的预后息息相关,因此,首先训练和最严格要求的就是无菌操作。在学生反复练习无菌包的打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以及术中无菌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3.3适当训练应急能力手术室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准确判断,争分夺秒,是一名手术室护士的基本能力。因此更应该在实习中适当的训练应急能力,有助于实习生尽快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但应注意加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严防差错事故,将可能引起事故的高危因素降到最低,注重台下基本功的训练。

3.4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学不应该是机械性的,应注意因材施教,对有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耐心辅导,反复加强联系。学生与带教老师、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尤其是病人之间的沟通因此至关重要。良好的沟通不仅能了解手术情况,还可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医院的工作,更好的参与实习操作。

总之,手术室护理教育,不只增强了老师的责任心,扎实了基本功,更提高了教学能力,促进每位护师进一步自我提升,更督促和知道了实习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和熟练手术室基本操作与技能,全面扎实的巩固了护理理论知识,学到了怎样关爱和保护患者,帮助患者解除紧张和恐惧心理,提高手术适应能力。正确规范的手术室护理教育,对于每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刘秋秋,李思.手术室护士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53.

篇6

【关键词】 美学;护理美学;教学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实施,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护理教育正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这一需要,而开设《护理美学》课程。

《护理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从而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形象、塑造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交叉学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概括地分为美学的基本原理(简称“基础理论教学”)和美学在护理学中的实际运用(简称“实践应用教学”)两大部分。教师应根据两部分内容侧重点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基础理论教学阶段,应采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认同感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护生美学基本知识的储备

基础理论阶段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要求护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为实践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较为抽象、枯燥,容易让护生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改进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综合采用一些能够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以避免厌学情绪,增强其内心的认同感,化被动为主动。

1.1 以讲授式教学为基础

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多采用讲授式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灌输。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意自身的言传身教。讲课时,教师要衣着得体,化一点淡妆,精神状态要饱满;要在确保表达准确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语言的艺术性;精心设计板书,尽可能让书写不但规范而且美观;同时,教态要自然端庄,多运用眼神、手势等充分展示形体语言的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言行举止是最直观的美的体现,学生在观察、欣赏的同时,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增强。

1.2 以电化式、讨论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为辅助

《护理美学》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课堂讲授往往比较抽象和空洞,如果教师能在讲授的基础上辅以电化式、讨论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必然能够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让学生认识到美不是抽象的、遥不可及的,而是普遍、客观存在的,从内心深处去信服和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学习的效果才会有显著的提高。

具体而言,电化式教学可以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教片,可以是经典唯美的影片、MTV或工艺品的欣赏。这当中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还可以通过展示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来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尤其可以播放一些护士形象和行为规范的电教片,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怎样的护士形象是美的,怎样的护士言行才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除了电化式以外,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辅以讨论式、引导式教学。护理美学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发现美、欣赏美,继而创造美,讨论式、引导式教学恰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美学基本知识,提出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行为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提出“你认为怎样的行为才能称得上美”;又如在“美与审美”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针对“如何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展开讨论等。值得指出的是,讨论式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参加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讨论,并且在讨论告一段落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在互动互助中实现教学的相长。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对现阶段美学研究的结论进行质疑,勇敢地说出经独立思考后的个性化的观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创新的学习氛围。

2 实践应用教学阶段,应采取各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生在实践中运用美学 基本知识的能力

众所周知,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护理美学》教学的主旨是将美学的基本原理与护理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如何去提高护生在实践中运用美学知识的能力是教师在实践应用教学阶段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而言,教师应该采取各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式、临床见习式、讲座式等。

2.1 提倡情景式教学

在实践应用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多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护理的美离不开护理活动本身,情景式教学可以模拟各种护理活动,让护生在护理的职业环境中运用美学知识,以展示护理人员的美、护理活动的美以及护理人际关系的美。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运用美学知识的能力,为其临床实践打下基础,教学效果明显,值得提倡。

2.2 辅以临床见习、讲座式、社会问卷调查等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虽然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一定的弊端,如情景设计过于理想化,欠缺灵活性,和临床实际有所出入等,所以教师可以辅以临床见习、讲座式、社会问卷调查等来弥补其不足。组织护生进入医院、走入病房,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一下护理活动的氛围,观察护理美学在临床工作中被运用的现状,亲身去实践一下如何在护理活动的中展示美、创造美,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结合。教师还可以指导护生进行一些关于大众对护理职业形象的要求的问卷调查,让护生认识到护士在人们需要怎样的护士形象,这种教学方法更能增强学生对护理美学学习意义的认识,而且也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可以邀请有关的专家做一些诸如“护士职业妆的化法”、“护士礼仪”之类的讲座,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增加其学习兴趣,而且对护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实际意义。

概括而言,教师在《护理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此外,《护理美学》必须顺应社会和医疗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急救护理;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急救护士的培养是护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然而,传统教学以讲授、演示、练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制约因素,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特点对急救护理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并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1 任务驱动教学的涵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2 急救护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的实践环节

2.1 创设情景

我们在《急救护理》课程中创设三大学习情景:院前急救、急诊科救护、ICU救护。三大情景中包含急救护理中最常见的18个工作任务,并创设每一具体工作任务的情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合适的任务,可有母任务和子任务。以心脑肺复苏教学为例,设计母任务为徒手心肺复苏,子任务包括现场评估有无心跳呼吸骤停、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评价急救效果。在心肺复苏的学习中创设交通事故现场心跳呼吸骤停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提出任务

在上述情境下,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教师要注意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学习领域的任务。任务应综合新旧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留以创新的空间。在上述情景下,提出母任务和子任务。

2.3 自主学习、协同学习

提出任务后,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而向学生提供解决任务的有关线索。如现场评估有无心跳呼吸骤停时,教师提供心跳呼吸骤停最主要指征为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让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分析任务,得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以及还存在哪些困难,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急救护理学操作技能要求高,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如心肺复苏中气道的畅通、心脏按压等;对于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学生进行演示,如环形包扎、骨折现场固定等。

最后进行自我评价,其他组代表对该组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最后对各组的表现作鼓励性评价和补充说明。这样,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2.4 巩固与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或技能并请学生用自己最熟悉的急诊病例来模拟演示接诊和分诊工作进一步巩固与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3 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分析

3.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任务驱动学生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景,唤起学生好奇心,并以此导入具体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于急救护理学是一门操作技能要求高、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正是要求学生完成若干个具体的任务来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学习新知识时用旧知识做铺垫,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台阶,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这种良性循环使学生更有信心主动学习。

3.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设计分诊情景病例时,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学生担任护士、病人角色,进行分组讨论,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全组成员共同努力,是医疗护理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在协作的环境中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不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提高了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3.3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评判性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复杂心理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而需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亲自实践体会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的自评、他评法营造平等、开放的教学氛围;通过问题场景的设置,鼓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运用批判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专业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其分析思维能力。

3.4 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及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导入具体任务后,只提供线索,学生要完成任务,必须整合各学科已学知识,思考讨论需要的新知识,因此促使学生不断查找、收集最新资料以获取所需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并加以应用,使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用较常规教学法更多的时间、 精力备课;要求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备解答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促使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学习创新,提高教学能力和组织指导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贾殿燕.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31.

[2] 张理科,石湘伟.运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7,39-40.

[3] 孙雪洁,张迎霞.急救护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护士进修杂志 2007,22(9)836.

[4] Glen S.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higher

ducation[J].Nurse Edu Today,1995(15)170.

篇8

金一

(杭州市余杭区妇统幼保健院 浙江杭州 311100)

摘 要:目的:分析凸显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的学生120例进行研究。将120名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60名,对照组60名。对照组的学生采取常规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实验组的学生采取以凸显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护理学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向两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且进行理论考试检验学习成果。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对新型的教学方法满意度比较高,理论课程成绩为(87.2±12.4)分。对照组患者理论课程成绩为(71.5±11.6)分。实验组患者理论课程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掌握好健康教育的技巧,培养基本的沟通交流的能力,也是临床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护理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技能。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凸显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外科护理;护理教学

掌握好健康教育的技巧,培养基本的沟通交流的能力,也是临床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护理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技能。随着我国临床护理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护理人员成为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人员,但是,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对健康教育的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教学现状并不乐观[1],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作为唯一的重点,对健康教育的教学大多都是一带而过,从而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非常弱,护理人员如果意识不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就会造成严重的医患关系[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的学生120例进行研究。将120名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60名,对照组60名。实验组学生有女生54名,男生6名,年龄在17~19岁之间,对照组学生有女性55名,男生5名,年龄在17~20岁之间。两组学生日常考试成绩和年龄等方面均无较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120名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60名,对照组60名。对照组的学生采取常规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实验组的学生采取以凸显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护理学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向两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且进行理论考试检验学习成果。

1.2.1对照组教学 对照组学生采取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把教学重点放在护理的操作能力培养中,将健康教育的教学排在学习的最后,并且简单讲解。

1.2.2实验组教学 实验组学生采取凸显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主要内容就是健康教育,在重点讲解护理操作技术的同时,也要详细讲解健康教育内容,理论教学结束后,可以引用一些比较经典的病例,培养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可以将实验组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10名学生。老师在上课前一周将病例发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先通过查询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后,然后每个小组模拟进行健康教育练习,然后老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纠正,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 向两组学生发放我校自制的调查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20份。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4-5]。见表1。

3讨论

掌握好健康教育的技巧,培养基本的沟通交流的能力,也是临床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护理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技能。随着我国临床护理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7-8],o理人员成为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人员,但是,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中,对健康教育的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作为唯一的重点,对健康教育的教学大多都是一带而过。

研究发现,实验组的学生理论课程成绩为(87.2±12.4)分。对照组患者理论课程成绩为(71.5±11.6)分。实验组患者理论课程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并且,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的学生,在学习兴趣,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方面的满意程度明显较高[9]。

因此,外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凸显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10],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洋.健康教育路径表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7):89-90,91.

[2]丛小玲,杨艺,许苏飞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28(8):69-72.

[3]付晓丽,项安华,刘艳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J].医学信息,2014,(14):19-19.

[4]丛小玲,杨艺,许苏飞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成人外科护理学教学情境设计与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50-52.

[5]丛小玲,杨艺,李璐寰等.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外科护理学情境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护理研究,2016,30(16):1977-1979.

[6]顾莉莉.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0):276.

[7]陆梅,巫慧敏,邓秋平等.健康教育路径在骨科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中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3):1810-1811.

[8]陈志英.社区护理教学中培养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14,(19):114-115.

篇9

1创伤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1护生因素 ①理论知识不扎实,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随着大学的扩招和人生出路的多样化,护生的教育质量有下降趋势,特别是中专生和部分大专生,在实习过程中暴露出基础知识不扎实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等问题。②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护生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1.2带教老师因素 ①教学目标不明确:带教老师教学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教学内容及进度皆由带教老师主观决定。②能力和素质不足:临床护理人员所受的教育基本上是为满足患者和社会需要,很少接受与教学相关的规范化培训。多数带教老师缺乏正确的带教理念和方法,传授知识能力差,自身理论水平不高,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③缺乏对护生情况了解:护生来源和构成的复杂性、带教老师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和缺乏责任心的态度,使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了解不深。

1.3患者因素 创伤科患者就诊的时间、数量、病种不固定且危重的随机性都很大,表现在突发性事件如工伤、严重车祸等。由创伤、失血、疼痛、胸闷等不良刺激,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大多数患者一到医院,就急于获得有效救治,以解除病痛和不适。面对这种情况,临床带教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的患者会表现为不耐烦、不合作,接诊时稍有不慎,患者就会怨言很多、脾气暴躁易怒,拒绝配合而影响就治的顺利进行。

1.4法律因素 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实习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2 对策

2.1加强创伤科理论知识培训掌握创伤科护理常规,入科后每个护生必须认真复习创伤科理论知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按时完成1次/w的小讲课,内容为临床常见病的护理知识,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组织每轮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护生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护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2]。因此,我们通过公开竞聘,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

2.3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3.1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 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

2.3.2以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 科室进行1次/月的护理教学查房,充分发挥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此模式采取护生备课主讲,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结合具体病例,除探讨疾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对患者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以及改进措施,都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2.3.3体现"人性化"带教 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3]。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身为带教老师,既担任长辈的角色,又有老师的义务,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4]。

2.3.4采用双向评价法 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护生对教师,教师对护生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出科前召开实习生座谈会,重视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促进带教水平的提高。

2.4课程安排适当调整和增加创伤科护理内容希望各医学院校能经常开展社会调查,对各种新发病要及时补充相关教育材料。同时要教育学生明白,学习途径不能限于教材、教师和课堂,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5强化护生规范操作和法律意识:带教老师向护生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对一些听到或看到的护理事故作分析,使护生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认识到各种规定和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把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义务去履行,不仅要学法、懂法,还要更好地保护自己。

篇10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政治老师或班主任的职责。卫生类职业学校开设有德育实践课、职业规划等课程专门对学生施以职业道德教育。但是目前的相关课程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学生道德体验与实践,忽视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远离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需要,而且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有效解疑答惑,导致学校德育实效性差,针对性弱,体验性浅的问题。② 

笔者发现,在护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将护士职业道德素质及相关德育内容渗透融合入专业课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相关的教育,其效果良好。 

1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朱小蔓认为:“德育不仅仅存在于专设的品德课程中,而是同时存在于各个学科课程中。因为不同学科课程中的学科内容与方法都蕴含着特定的道德价值”。③因此,在专业课中适当穿插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非常必要。在坚持职业道德课堂主阵地的同时,应把握教育时机,利用各专业课教学渗透、融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职类卫生学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讨如下。 

1.1 直接渗透 

教师在“护理伦理学”、“护理学基础”及“护理心理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医院、家庭、社区、社会中报道的真实病案、伦理、医患纠纷等内容,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爱伤观念。比如在讲解《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时,护士给女病人测量体温,没有让男家属离开病室或者屏风遮挡病人,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患者,隐私暴露,就医体验差,感到羞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希望医护人员如何对待?笔者发现,在教学中信手拈来的案例引发的思考比简单的道德说教要有效得多。又比如在临床操作中,护士在给病人进行肌内注射时,病人常常感到很疼痛。因此我们在进行肌内注射等相关教学时,要重点教会学生无痛技术,比如分散注意力、松弛肌肉、绷紧皮肤等。 

1.2 间接渗透 

教师通过介绍“护理学基础”、“护理伦理学”等科目的发展历程,介绍护理前辈们艰苦奋斗、忘我服务的工作态度,阐述前辈们的奉献精神、职业追求,从而达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在“5.12”护士节等特殊节日中,邀请本市三甲医院的临床护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专业思考、案例分享等内容,让学生们感悟专业思想,深化职业情感,逐渐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让榜样在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来,加深职业理解,内化职业情感。在讲授“老年护理学”时,通过特殊的“家庭作业”。比如:每周给远在外地的父母打电话、周末帮助年迈的婆婆爷爷做家务,为他们按摩、洗脚等;在特殊的节日给家里的老人购买小礼物或者送上温馨的祝福等,让学生转变原有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关心、照顾、帮助身边的人,感受到“给予”的快乐的职业的崇高。 

1.3 随机渗透 

专业课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熟悉专业,掌握“三基”。在教学中贯穿职业道德的理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非常重要。比如在学生在刚接触护理专业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哪些,在临床上做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工作对病人康复的重要性。比如在“内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课程的讲授中,我们要随时强调护士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要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帮助表现出来,将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随机贯穿,通过随时引导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1.4 时事渗透 

护理教师要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卫生行业护理专业以及护理工作者的新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新闻时事让学生们感知到职业特点,形成职业认知,内化职业道德,树立职业行为。如果所有专业教师都将职业道德教育当成自己的一份责任,并将教育内容穿插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借助专业课教学丰富多彩的教育途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PPT教学、微情景教学等方法,多学科教学渗透必将对职业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助推作用。比如杭州一实习护士在其微博上多张虐待婴儿照片,她拼命摇晃婴儿脆弱的头部,还称“2B孩纸”“小孩装死”,并在熟睡婴儿鼻头贴猪鼻子。可以把这种事件作为反面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 

1.5 苏格拉底式诘问 

在临床实践中,会遇到有的护士服务态度很差。因此可以根据她们的行为提问。比如:她们的行为有违护理职业道德吗?如果有违,哪些地方不对?你以后在临床实践中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诘问中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边思考边找出正确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同时完成了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 小结 

德育(思想道德)描述的是“大德育”,护士职业道德描述的是护士应具备的专业领域里的“小德育”。“大德育”包含“小德育”,“大德育”是基础,是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能力。“小德育”是“大德育”的延伸和特殊化领域的具体表现。可以这样说,一个思想品德不好的护生,是不可能具备良好的护士职业道德的;反之,一个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生,也一定会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二者呈正相关。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渗透的基本意思为渗入、透过,指液体渗透多孔物体。延伸意义比喻某种思想、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⑤笔者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将德育与职业教育的内容以多种方式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对稳固学生的职业思想,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注释 

①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 

②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的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7. 

③ 钟晓琳,朱小蔓.德育的知识化与德育的生活化:困境及其“精神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5:76. 

篇11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 与临床接轨 培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5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护理教育的层次也在不断完善,护理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与此同时,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的加大,护患关系也越来越向人性的化的新模式发展[1]。近年来,我校护理专业在实验教学中结合上述情况,对教学与临床的顺利接轨找问题想办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 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应用之间存在的脱轨问题及原因

1.1 学生临床见习难度大,理论和实践结合机会少

在当今社会,护患关系悄然的发生着改变,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高,很多医院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不愿接收实习学生。另外,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也经常出现患者拒绝接受学生进行的体格检查和尚不算熟练的医技操作,这就导致护士生在病人在患者身上的体验式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2 实验教学条件难以达到临床仿真效果

(1)临床模拟教学硬件配置赶不上临床发展。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很多设备的更新换代远远超出了学校教学配置,护理实验教学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当下临床实际工作需要。

(2)缺乏专门的教材和客观统一的考核标准。长期以来,我院护理实验教学缺乏专门的教材。教师一般都是自编为主,每一个带教教师都有不尽相同的临床经验,实验授课的侧重点和示范手法会有所区别,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别外,护理实验教学也缺乏规范统一的考核标准,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正学习效果。

1.3 欠缺与病人交流的能力,面对临床工作有胆怯心里

现在医院都是采用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概念,与患者的正常交流、沟通能力直接决定着医患关系的走向[2]。很多学生不知该怎样与患者交流,甚至一些学生不能体谅患者,产生沟通障碍乃至医患矛盾,这也是很多医院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的主要原因。

2 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应用接轨的几点方法

2.1 打造全真护理模拟实训基地

护理教育这门学科实验项目多,要求高,对设备依赖性强。只有学生能动手、常动手、勤动手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自2008年起,我校陆续投入巨额资金打造专业全仿真型护理实训基地。各类先进仪器比照临床配置,如电动吸引器、心肺呼吸机、动态心电监护仪等。在外科护理实验室又建立了全仿真手术实验室,全部设备基本按照三甲医院普通手术室配置。当学生步入实训中心,安静、清洁、专业的医疗用具一应俱全、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仿佛置身于临床情境,这无疑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操作信心,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经过严格训练,学生在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初期,技能操作正规、无菌观念强,较其他院校学生显得稳重、自信、干练,受到了所在医院的领导、工作人员及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2.2 编撰统一护理实验教材

我校于2008年起,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聘请临床护理专业人员及全体实验课相关任课教师统统编撰符合护理专业特色及具备现在临床工作要求的实验指导教材。每名教师人手一册,每个学生人手一本,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课前自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3 构建统一、科学的实验教学考核标准

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不应是单方面以理论为主的评价,应从学、说、做等多方面着手考察,诸如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能力,病情判断及护理诊断的准确性,对待患者的态度,专科护理操作实施的正确与否,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等等,当然也包括医技试题的应对能力[3]。基于上述几点,我们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体系,每个学生在基础知识、心理护理、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打分。

2.4 丰富和更新实验内容

整合临床护理实验教学内容,根据不断发展的临床需要,优化重组临床护理技能课,改变传统内、外、妇、儿等学科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课教学的历史。选取临床因设备更新而导致技能更新的改进方法,通过教师演示,深入学习掌握临床进展。在传统理论与现在临床实际发展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2.5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式及医患沟通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用临床思维方式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设置不同临床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所学知识与护理技能进行操作。如,护士给患者下导尿管,术后患者,截瘫患者,昏迷患者的不同处理方式,让学生尽早的融入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向学生灌输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邀请临床医护人员及毕业学生为在校护生讲述切身工作经验及体会,在实验教学中,结合内、外、妇、儿等学科的典型病例,有教师设置小情景,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演绎临床工作中医患交流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为日后具体工作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基础。

2.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力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原则,在一方面聘请临床高年资医护人员来我校作报告、甚至是兼职教师,担任一定数量的临床课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每学期,我校总会选派大量青年教师进入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学习,进而积累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和见识,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护理实验教学要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下,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前,建立起对未来工作的认知和信心,培养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沟通能力,及早适应临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时代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的优质护理人才。

参开文献

[1] 马小琴,沈勤高,等.护理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7):1771-1772.

篇1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根据本科特点,采用了口头讲解、个别交谈、讨论、张贴宣传书报、发放健康小手册、健康教育板报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的方法介绍如下

1 评估患者的需要

1.1 为患者提供有关健康的知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为其提供有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信息,把健康知识传播给患者,唤起患者对自己及社会的健康责任感,使患者投入到卫生保健的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1.2 帮助患者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及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面等因素。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护士应帮助患者认识危害健康的环境因素及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患者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鼓励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患者的健康素质。1.3 帮助患者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 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帮助患者认识其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恢复和保持健康。1.4 指导患者采纳健康行为 护士为患者提供有关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运用以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从而增进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如教会冠心病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等。

2 为患者制定教育计划

根据本科病种复杂的特点,为了帮助护士为患者更好地建立教育计划,节省时间和精力,我科将内科常见的疾病进行了分类,并分别制定了标准的教育计划手册,其手册内容包括:(1)入院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及病房的情况,介绍认识管床医师、管床护士,讲解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解释各项检查及治疗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必要时,还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充,防止教育内容的遗漏。(2)做好出院指导:其中包括提醒患者出院后的服药、锻炼身体及精神状态的调节等。3 采取最佳的教育方式3.1 发放教育资料 为了使患者尽快熟悉科室的规章制度、工作特点和病房环境,让患者了解常见病的预防保健措施,加快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促进医患配合、护患配合,可给同一病房的患者发放同类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让患者翻阅,护士并针对其中重要的事项及患者有疑问的地方加以详细解释,并要求管床护士对那些不认识字的患者及家属给予阅读并详细讲解。3.2 组织患者讨论或有针对性辅导 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患者关心的内容,组织患者一起进行有计划的小组讨论,以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对某些特殊患者,护士则应有针对性的、及时有效的个别辅导,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学习需求。通过不断、持续的学习,促进患者的康复。3.3 计划教育与灵活教育相结合 除了对患者进行计划教育外,大量的教育工作还需随时进行。如护士在进行护理时,随时向患者讲解一些必要知识,这些灵活性的教育,尽管不是系统的,但能使患者不断获得相关的知识,通过对患者当时的心理和知识需要作出的灵活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心理支持,而且保证了教育质量。

4 教育效果

篇13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是脑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表现形式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现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同时,脑梗死是一种高致命、高复发的危险疾病。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需求也随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增加,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所以,如何做好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脑梗死的复发,这是我们护士的重要职责。我科从2013年9月开始对4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跟踪,并与同期42例未进行健康教育跟踪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取健康教育跟踪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复发,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住院脑梗死初发的患者85例,其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3.8岁。对这85例首次脑梗死患者设立健康档案。同时,按随机原则对该85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健康教育跟踪组(n=43)和无干预对照组(n=42)。

1.2研究方法

无干预对照组除医师出院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宣讲外,不给予任何的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跟踪组,给予患者以下健康教育宣教内容,并打印成书面内容下发给患者;同时保证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电话健康教育的跟踪护理,跟踪周期为1年。

1.3健康教育跟踪的内容

1.3.1健康教育护理培训

为了保证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对科内1O名护理人员进行脑梗死专业知识及如何实施健康教育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使考试达到标准要求,具备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素质。

1.3.2建立健康教育计划

以护士长、主管护士、责任护士为系统,针对每一个脑梗死初发患者的各自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全面但重点突出的健康教育计划。

1.3.3健康教育内容

患者入院后, 应给予热情接待,

(1)做好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绍负责护士、主管医生、科室情况、住院环境等。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和要求,可找医护人员帮助解决。向患者介绍所患疾病性质和治疗方案。鼓励患者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定能取得好的结果,同时让患者充分信任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在与患者的交谈中,应尊重患者、同情患者、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轻松环境,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安心养病。(2)基础知识教育:利用宣传栏、疾病专题讲座、个别教育指导等方法向患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脑梗死的概念、病因、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病意识、康复意识,丰富其保健知识,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主动配合康复治疗,提高从医性。(3)用药指导教育:脑梗死病程相对较长,很多患者有长期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长期的药物治疗往往对治疗缺乏耐心,并且由于文化程度、家庭支持、职业、经济条件等原因,导致服药依从性的下降。护士通过耐心地指导、讲解遵医服药的重要性。(4)心理教育:患者突然由健康变为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预料不到的打击使脑梗死患者常存自悲、孤僻、焦虑、抑郁、急躁、固执甚至强制性哭笑等病理心态[2]。①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交谈,掌握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情况及心理反应和情绪状况。 ②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 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知道心理因素对疾病转归和康复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帮助患者减轻和克服消极悲观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情,以主动、积极、健康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5)饮食指导:①给患者宣教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动物脂肪、甜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鱼虾类。②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喝茶。注意早晨起床后先喝一杯水后再活动,以减少血液黏稠度,有利于血液循环。③指导患者饮食应有规律,勿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④告知患者应戒烟酒, 以免引起血管改变,而致血压升高,不利疾病康复。(6)出院指导患者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休息,保证睡眠,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情绪,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同时,建议患者合理的膳食,坚持锻炼;叮嘱患者定期复查血糖,血脂,血压,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最后对患者强调注意脑梗死再发的先兆,如出现手指麻木,短暂的失明,说话困难,眩晕,步态不稳等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7)对出院的患者采取每两月一次的电话健康教育的跟踪护理,强调上述健康护理内容,同时根据当前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整改,并记录在案。

2 结 果

2.1健康锻炼的情况

对照组自觉进行健康锻炼率为21.43%(9/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81.40%(35/43),健康教育跟踪组健康锻炼率高于对照组(X2=18.95,P

2.2治疗依从性情况

对照组定期门诊随访并按时按量服药率71.43%(30/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95.35%(41/43),健康教育跟踪组按时按量服药率高于对照组(x2=3.84,P

2.3再入院情况

对照组患者有47.62%(20/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11.63%(5/43),健康教育跟踪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x2=8.32,P

2.4脑梗死再况

对照组患者有21.43%(9/42),健康教育跟踪组为4.65%(2/43),健康教育跟踪组脑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9.32,P

篇14

【关键词】社区护理学;教学方法;体会

【Abstract】Community Nursing is a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very strong discipline, to highlight the ”based on the job, community-oriented“course system, according to nursing profession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nursing in the modern nursing philosoph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o people’s health care center, around the nursing care tasks and processes, will combine a variety of methods used in community nursing teaching process,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 learning, more Reflec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edic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practical work, openness,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ommunity Nursing;Teaching methods; Experience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社区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中国将有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1],因此,培养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社区护理学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面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时间短、带教师资力量薄弱、社区护理实践资源较少的特点[2],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趋于合理,培养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笔者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社区护理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素质,深受学生欢迎。

现报道如下:

1教师讲授法

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学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照顾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抓住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要传授的知识讲清楚,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本门课程中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社区护理概论,使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

2体验式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实践主题不同,安排学生到西来寺社区、南街社区、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进行社区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织结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布局、服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病案教学法

社区护理中居家病人的护理、社区灾害及其护理管理部分内容多,涉及面广,不仅包括内外妇儿知识,还包括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的知识。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医学知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领悟,根据临床资料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并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案例,运用临床病案的导入引出本次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不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对以后的临床工作也有借鉴意义[3]。

4PBL教学法

为突出社区护理岗位能力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激发护生学习的动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如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每一组以一种社区常见慢性病典型案例展开学习,动态评估护生知识学习的关注点,在点评时以案例为主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护理专业学习的侧重点,结合案例突出系统疾病护理的共性和不同,总结归纳各种社区常见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健康教育技术,使实践教学更突出实用性。根据每次讨论会学生发言的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书面报告进行综合评估,从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进行客观性考核。PBL教学法的开展使学生善于探索、概括,能娴熟应用现代图书网络信息,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 学生可在讨论中分享他人的意见和见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胆量。除此之外,PBL教学使学生更易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择业意识。

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学生通过在社区护理实训室模拟家庭环境下,教师根据学生数量进行分组,课前布置每大组同学不同主题,每大组间自行分配角色,课前充分准备资料,课上分组进行仿真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学习特定专业场景中所需护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对每组的表演穿插点评后安排小组讨论,讨论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角色扮演既可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一改以往教学中学生带着课本进课堂被动接收的局面,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除涉及到基本理论、技能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观察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护理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临床实习或工作时很快适应环境,适应临床工作。

6模拟健康教育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社区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方法与实际相结合,充分体验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模拟“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各种不同主题的模拟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将社区护理学习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意识,并在模拟表演中体会了社区护理的工作价值和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和探索永无止境。通过运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步入临床夯实基础;又可促进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优化教学效果。在今后《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中,我们依然既要注重学生“三基”的培养,又要注重知识内涵的挖掘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应用、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研究,使《社区护理学》教学逐步向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王树山,王佐卿,高伟勤,等.开展全科医生和护士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5):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