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0 09:52: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茶艺精品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建设
中图文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24-04
一、精品课程与精品视频公开课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将精品课程定义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教育层次主要包括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课程级别包括国家、省、校三级。[1]2010年度评选出最后一批国家精品课程。[2]
继精品课程项目后,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指出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定义为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则主要由已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升级改造。[3]精品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三个网站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形式免费向社会开放。文章在比较两者差异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精品视频公开课提供见解。
二、两类课程建设现状
1.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持续时间为2003年至2010年。截至2013年10月,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官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累计了各级(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精品课程20283门,其中本科课程14446门,高职高专课程5837门。本科、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如表1、表2所示。
2.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1年10月12日,《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2012年4月26日,《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教高函〔2012〕10号)确定43门课程为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并给与相关高校经费支持。2012年12月17日,《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教高函〔2012〕22号)确定62门课程以及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戏曲史话》、《数学文化》两门课程的续拍部分为第二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并给与相关高校经费支持。2013年2月6日,《关于开展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13号)启动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计划组织建设350门左右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专业导论课类和就业指导类精品视频公开课。[4]截至2013年10月,官方网站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网(爱课程网,)已收纳266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如表3所示。
三、精品课程与精品视频公开课差异分析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精品课程在“十二五”背景下的继续和延伸,与精品课程存在一定差异。
1.教学对象定位差异
精品课程定位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目的在于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因为是示范性课程,定位在于在校大学生和课程的示范性作用。
精品视频公开课定位为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教学对象的范围由大学生扩展到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这是在处理大学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为满足社会公众继续学习、终生学习的需求而做出的适应性改变,能引领高校主动适应时代需要,迎接全球化和网络化所带来的新挑战。
2.教学内容差异
精品课程选择原则上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5]课程要求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内容要先进,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6]
精品视频公开课选择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华中师范大学对中国视频公开课的调查指出,视频公开课的学习群体多为21~30岁的年轻群体,“淘课”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升技能,更多的是对这一类公开课感兴趣。[7]学习内容方面,较之自然科学,学习者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类实用性、启发性、趣味性强的课程更为偏爱,以哈佛大学TalBen Shahar的“幸福课”,湖南大学袁涤非的“现代礼仪”为代表。面向社会公众,不需要较多专业基础的普适性课程较为适合,专业性太强或需要较高基础水平的课程不利于公众的学习。
3.资源表现形式差异
资源表现形式方面,精品课程以课程网站形式展现,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一级指标包括教学队伍(20分)、教学内容(20分)、教学条件(20分)、教学方法(20分)、教学效果(20分)、特色和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加分项)。课程相关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内容上网也受鼓励。
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表现形式主要为视频,从目前已有课程来看,有些学校为课堂实录,如周人气榜冠军课程“心理学与生活”(南开大学,管健),有些学校则使用专门建设的录播室,如总人气榜冠军课程“现代礼仪”(湖南大学,袁涤非)。这些视频质量都比较高,符合《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当然,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也有主讲教师录像。但单就教学视频来看,正因为视频公开课将视频单独剥离出来,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课程开发单位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视频建设方面,对其深度挖掘。
4.教学理念差异
精品课程资源丰富,多而全,这是它的优势。可在这样的情况下,授课录像仅作为精品课程的一部分,限于时间精力有限,细节要求没有那么高,与平时授课差不多即可。精品视频公开课将教学视频单独提出后,其重要性提升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同时加入了社会学习者,将教学对象的范围进行扩展。这些变化引起了教学理念、教学重心的偏移。
教学理念上关注学习者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更有对象意识,不唱独角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明确教学有没有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另外,为适应富有生活经验的社会学习者的需求,增强了课外内容的权重,教学内容重心的选取更贴近学习者学习、工作和生活,注重与学习者的深层次交互。
5.资源公开力度差异
精品课程资源主要由官方网站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进行(有些精品课程也挂靠在对应学校的网站),课程资源的公开状态为半公开。用户浏览在未登录状态下可以浏览文本资源的前两页,音视频资源的前一分钟;下载资源需要扣除相应积分,每个资源下载积分默认为10分(约折合人民币1元)。浏览完整教学录像同样需要扣除相应积分。
精品视频公开课视频由官方网站爱课程网进行,浏览者不需注册,不需积分,点击即可浏览,也就是课程资源是完全公开的,没有用户、积分限制。从浏览者的角度,浏览者人群多为在校学生、自学者、大学教师、白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完全公开,为这些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完全免费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点击想浏览的视频课程就能够看到而不用担心费用问题。这在想通过这个平台学到点东西的人群中是一大诱惑。
6.建设模式差异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8]由有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网上进行,特殊情况也可到校检查,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取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停拨维护升级费。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采用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师生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的建设模式。实行严格的课程内容审查制度,高校和主讲教师承担遴选确定的选题建设任务,并肩负保证课程质量的社会责任。教育部以适当方式组织专家和师生对完成建设的课程再次评价遴选,课程择优上网展示,上网展示后社会反响良好的课程,给予荣誉称号和经费支持。
7.制作技术标准差异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要求包括音、视频素材采集和录像上网共享的基本技术要求,它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为参照的,满足适合网络基本使用。[9]要求录像环境(即讲课教室)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音频采样频率不低于11kHz,视频采用至少总比特率为300kbps、大小为320×240。基本上标清即可。
视频公开课的制作技术标准比精品课程要细致、严格得多,增加了对PowerPoint制作、片头片尾、外挂唱词、课程元数据等的要求,文件要求清晰度也推荐使用高清格式。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10]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需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录音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四、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策略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2012至2015年建设900门。现已建有266门,2013年计划组织建设350门。基于精品课程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差异比较,完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有以下建议。
1.准确定位教学对象
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者多为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平时教学工作是给本科生、研究生授课,一课时一课时的教学容易产生教学惯性,特别是有较长教龄的教师更是对这样的教学对象特点了如指掌,发现学生的细微反馈便能做适当的调整。然而精品视频公开课教学对象定位为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增加了社会公众后,教学对象的群体特征就发生了变化,社会公众的学历结构、年龄层次、学习动机、学习内容选择、对授课方式的偏好会有所差异,教师在满足高校学生的基础上,应兼顾社会公众群体,才真正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共享。
2.把握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源自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精品视频公开课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社会热点类课程,文化素质教育类、专业导论类、就业指导类。尽管都是量大面广的课程,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以高等学校培养计划课程类别为基础,具有明显的高校学科痕迹,精品视频公开课打破了大学的课程类别,注重考虑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特征,不苛求课程的完整学科性和前沿性。
3.深度挖掘课程教学设计
精品视频公开课将精品课程的教学视频单独提出,凸显其重要性,让教师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对教学过程进一步挖掘。其间课程教学设计首当其冲,深刻理解教学目的(为什么教),恰当选择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什么),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如何教)是增强课程教学有效性,发展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提升视频公开课质量的有效方法。可先小范围试用,根据试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对课程结构各环节进行修改、调整、增删,确保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4.优化教学资源
视频公开课在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增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使用专业教育技术学团队增强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服务,考虑多媒体课件色调统一、意象切合主题、文字量合适、排版富有美感、动画优质适当(符合戴尔经验之塔原理);教学场景光线充足、环境优雅、设备齐全效果好;后期制作视频清晰、稳定、构图合理,伴音饱满、圆润、富有磁性等因素,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品质,提升学习体验。
5.提升教师能力
视频公开课为全国范围使用并向国际推广,这就需要课程所在高校在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具有优势地位和影响力,授课教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授课效果,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优质性和前沿性。在部分高校争创一流大学、知名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的同时,激励教师关注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重点的领域和重大需求,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教高20031号.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
[2]教高司函2010107号.关于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公示的通知[Z].2010.
[3]教高司函2011105号.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Z].2011.
[4]教高司函201369号.关于开展2013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Z].2013.
[5]高等教育司.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EB/OL]. /policies?start=161.
[6]教高20031号.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
[7]李益,范雅琳.对中国视频公开课的几点建议――基于淘课族的视角[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2):77-79.
[8]教高厅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2003.
关键词 茶事服务与管理;精品课程;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78-01
课程建设是任何一个层次的教学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的内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该《意见》指出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提升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契合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改革及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和重点。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围绕该目的,体现专业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课程建设者通过长期实践和积累,建设具有“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2]。本文以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建设为例,探索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内容建设和教学组织形式实践。
1 课程内容理论构成――重基础、宽知识、适理论
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是旅游、交通、餐饮服务专业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交通运输服务、旅游管理、导游等专业而设置,也可作为校级公选课设置,不H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职业人才的需要,也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起着积极作用。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涉及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经济、医药养生等诸多领域,具有历史性、社会性、服务性等特点。在“重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指导下,高职院校的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应偏重实践、以培养能力为主,这也是促进高职院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2],与高职院校“宽知识、重实践”的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3]。
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理论课程包括茶叶基础知识模块、茶艺模块、茶事服务模块、茶文化模块四大模块;实践内容包括茶园参观、茶艺礼仪、绿茶茶艺、红茶茶艺、乌龙茶茶艺、花茶茶艺和黑茶茶艺8个部分内容。教学内容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职业教育、茶馆参观等有机地融为一体。
2 教学内容实践构成――养素质、强能力、重实践
2.1 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目标,制定适宜的课程教学大纲,再结合课程特点制订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茶事服务与管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采取课堂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其课程课时分配为理论授课3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表1)。
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力求完整地、深入浅出地传授茶文化及茶事服务基础知识,同时有利于不断夯实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知识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服务性[4]。茶事服务与管理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除传统讲授法之外,探索采取课堂小讲座、小组竞赛、小组讨论、慕课、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并辅以作业、课外阅读、调查等形式。比如:①在教学“少数民族茶俗礼仪”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不同民族的茶俗礼仪,在课堂上分享,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②举办“中国的茶文化”“日本茶道文化”“中国茶馆文化及发展”等课堂小讲座,辅助以现场表演示范,让学生感受别样的学习体验。③采用慕课的方式教授重要知识点,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名优绿茶介绍”“茶艺表演流程”“茶点搭配”课件制作比赛活动等,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巩固知识。⑤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超市出售的产业产品,并将产品分类,以小组形式介绍其特点,模拟与客人介绍茶叶的场景。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其根本都是从学生的思想需要、心理动态、学习习惯出发,因势利导地采用适当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茶艺、茶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以及服务他人的能力。
2.2 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形式
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2个方面。一是实践练习。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在茶艺实训室进行4个茶艺表演专题的教学和训练,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己练习;以小组为单位互助练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参观教学。集中安排学生到茶园、茶馆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认识了解茶树的形态特征、了解茶馆服务内容和经营形式。以便学生了解茶文化相关的丰富文化内涵,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实践基础。
模块化的教学内容结合多样的实践组织形式有利于师生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茶叶知识、茶艺技能等的热情,帮助他们提升动手能力、表演能力、服务能力,从而使教师从一个讲授者、解惑者转化为一个参与者、协调者的角色。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充分反映精品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探究学习能力的特色。
3 结语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统计发现,目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已达5 638门,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建设一门优质的精品课程需要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及课堂组织的灵活性、趣味性等方面着力,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5]。茶事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教学主线,然后在此主线上具体展开其他各部分内容是建设精品课程的主要路线;二是实践课程灵活多样。本课程实践以参观学习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寓教于乐,营造一个充实、多样、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实践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教师应能总结学生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在日后的教学中提前引导,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课程建设者们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同时改进教学内容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想。
4 参考文献
[1] 闫晓红.高职院校综合英语课程群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7(5):137-138.
[2] 刘德华,刘志森.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问题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6-9.
[3] 白俊奎.浅谈《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47-49.
关键词:酒店专业 设置 茶艺课 意义
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中、高等职业学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茶文化起源于上古神农氏,兴盛于唐宋,近现代传播到全球,讲究和静清寂陶冶身心,与咖啡、葡萄酒齐名为世界三大名饮。中华茶艺不仅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同时能体现职业教育修身立德,德技双馨的办学理念。所以,酒店专业设置茶艺课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塑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都必不可少。
一、茶艺可以弘扬时尚健康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漫长岁月,几乎从每一页历史文卷中都可以闻到茶的清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深厚绵延的文化,历久弥新的艺术。
人们走进茶馆,不为解渴,而为宁静的气氛、高品位的娱乐,是最时尚的文化消费。在选茶、择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用心体会精神的美。唐代刘贞亮曾有诗言:“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人心浮气躁,学习、工作、家庭等等压力破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导致各种心理失衡。茶文化提倡的和诚处世、不分尊卑、奉献爱心为现代人灵魂的解脱提供某种出口。
另一方面,茶本身的保健功效也令现代医学惊叹不已。经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是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如咖啡碱,一般每150ml的茶汤中含有40mg左右,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消除疲劳,抵抗酒精、烟碱的毒害。如茶多酚物质,在绿茶中的含量一般为干茶重量的15%~35%,可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抗衰老、抗辐射。如丰富的维生素B族、C族,在边疆少数民族生活中离不开茶饮,正是因为茶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抵抗力,维持消化系统正常机能。此外,多种矿物质如钙、镁、铁、锰,以及氨基酸等,都是健康身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二、茶艺课培训提高学生新兴的就业技能
茶艺作为茶文化表现的具体载体,是当下新兴的服务项目,酒店专业增加的精品课程,可以拓宽学生就业技能和职业选择。但是做好一杯茶,使其成为艺术,让客人赏心悦目,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首先,茶艺是一种礼仪,不同于普通的商务礼仪培训,茶艺服务讲究的是清新淡雅,不卑不亢。比如服装不宜鲜艳,要与环境、茶具相配。春天要穿淡淡的衣衫,冬天要穿暖暖的小袄,着旗装改良或者汉唐风格的服装。
其次,茶艺注重手的保养和手势的柔美,茶艺工作要求从业者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手上不要戴戒指,最多带玉质的镯子,一定不留长指甲,更不能涂甲油,因为在泡茶过程中,客人的目光始终停留在茶艺人员的手上,看泡茶的全过程。另外手的熟练操作以及动作柔美自然程度也会影响客人饮茶的心情。温壶、温盅、置茶、冲水、分汤、敬茶都需要长期坚持练习,除泡绿茶的水温需80℃外,其他茶类多需95℃以上热水,初学者被热水烫伤是经常的事。
最后,茶艺还是一种讲学,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温婉并且善于倾听。做茶过程中,茶艺人员要为客人讲解茶的名称和产地,沏泡的工具和步骤,以及品茶的技巧,及时解答客人询问。
三、茶艺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仁义礼智信,茶艺培训正是这种处世态度的继承,体现在就业教育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三十多年,各行业生产蓬勃兴旺,但是在金钱面前有很多人迷住双眼,不讲操守,没有底线。如果学校的毕业生不知敬畏,到企业不守制度,对客人的服务没有真心,那么职业技能培养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学茶艺,就是叫人把利益放下,把心放下,淡泊从容地面对世界。在一期一会中,珍惜当下的人、事,不强求过往,不辜负期望。通过茶艺课训练,学生塑造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德行基础。
四、茶艺课技能训练为学生开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茶艺服务可以跨界融入餐厅和康乐服务部门,也可以独立经营,茶艺师已成为高档酒店和一线城市的热招人才。学生通过茶艺技能训练不仅了解茶的制作与品饮,而且对诗词经典、历史风俗、养生保健、心理健康都要有一定涉猎。学校培养的茶艺师可以经过国家初、中、高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茶艺师的基本素养和职业技能,就可以为就业广开新途径,也可以为服务行业中这一朝阳项目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资源类型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所收藏的电子信息资源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报刊、各种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图书是指各种电子版或光盘版的图书,如光盘版《四库全书》、《百科全书》等。许多图书经数字化之后被收入电子图书数据库,如超星电子图书。另外电子图书有时也泛指所有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期刊是指各种电子版或光盘版的期刊,许多电子期刊也同时被收入电子期刊数据库,如《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各馆自建或多馆联合建设的馆藏书目数据库、联合书目数据库、各种专题数据库以及社会上公司企业生产的各种数据库产品。网络信息资源则是计算机网络上可以利用的各种电子资源的总称。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笔者以我校图书馆为例,介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
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应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它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的基础。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并连接校园网,高职院校师生读者就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检索图书馆馆藏图书以及查询个人借阅情况,并可以办理预约和续借手续。馆藏书目数据库是由本校图书馆自建,要对图书馆藏书手工输入书目信息,工作量较大,所用时间较长,因此可以利用有关图书数据提取和转换。现在出版社都会定期将新出版的图书书目电邮给图书馆,各图书馆可以将自己所购买的图书书目信息提取出来,添加到本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中,或从其他有关书目数据库中下载自己所需的书目数据。我校图书馆现已建成23万册馆藏图书的书目数据库。
各馆可以直接购买现成的电子期刊数据库,中文期刊和论文数据库常见的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学位数据库》等;外文期刊常见的有SpringLink英文数据库、EBSCO-ASC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ProQues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笔者上网查阅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福建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及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黎明职业大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等37所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有90%的高职院校使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2%的高职院校使用《万方学位数据库》,我校图书馆也购买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使用较少,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外语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本科院校常用的是SpringLink英文数据库。
近年来,许多新出的图书都配有随书光盘,包括对本书的作业解答、视频讲解、例子、图文资料等等,随书光盘已经成为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市面上还出现许多光盘版图书。由于光盘容易损坏,因此图书馆收藏的随书光盘或光盘版图书一般不能像纸质图书那样借给读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图书馆将光盘制成压缩文件,存放在图书馆光盘镜像数据库中,供读者从校园网上下载观看。同时图书馆还配置了一些刻录机,为师生读者提供光盘刻录服务。
由于音视频文件容量巨大,我校图书馆将其单列出来,建立音视频数据库。各高职院校都拥有大量与本校专业相关的特色专业音视频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外语听力磁带等。对于音视频教学光盘,可以将其压缩成RM、MP3等媒体格式,存放在图书馆音视频数据库中。对于教学录像带、外语听力磁带等,需要进行数字化加工,把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压缩成RM、MP3等媒体格式放到图书馆音视频数据库上,以实现教学音视频资源的共享。我校图书馆购买了一套CanopusDvstorm影视采编设备,已将所有教学录像带和四六级外语听力磁带等影音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转化为RM、MP3等媒体格式,存放在图书馆音视频数据库中,供老师上课时在教室通过校园网进行视频点播,配合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室要设置录像机、录音机、VCD机、DVD机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状况。同时学生也能在宿舍通过校园网进行视频点播,丰富了校园生活,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教师成果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我校的教师成果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精品课程建设上,共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院级精品课程。学校高度重视精品课程上网工作,特别为此给图书馆购置了服务器。精品课程建设先是由专业老师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团队进行建设,完成后交由图书馆收入精品课程数据库中,由图书馆负责管理和维护。精品课程是本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精华和办学特色的体现,它搜集了该课程的全部资源和内容,如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验指导、试题库、在线模拟试题、多媒体教学视频等等,是集文字、动画、音频、视频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在文件数量、质量、种类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大大方便了师生对精品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是师生最经常访问的资源,具有很高的利用率。
一、共同规划与组织
以合作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为主要成员的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帮助专业聚焦酒店服务行业的“瓶颈”和“潜力”,给学校带来先进的理念,通过审核每一学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关注专业教师队伍的成长,亲临教学一线培养学生等形式,帮助专业进一步优化办学定位和教学模式。南沙大酒店总经理杨结先生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和专业带头人。杨总经理原是中山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创始人,后被霍英东先生钦点担任霍英东基金会下多个企业总负责人。他以本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己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支持专业发展:深入学生的专业教育,分析与帮助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亲自组织培训专业教师,亲自参与课程建设。二、共同建设与管理合作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管理,共同培养学生,实现学生由“社会人”到“职业人”,由“大学生”到“准员工”的顺利过渡。
1.共同开发“顶岗实习”课程
顶岗实习是深化酒店管理专业“从服务到管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酒店管理专业与校外合作企业共同开发“顶岗实习”课程。共同探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标准,并根据合作酒店经营淡旺季特点,共同安排课程开设时间。
2.共同管理实习生———“五定”模式
酒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是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提高专业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必要环节。为达到实习目标,需加强对实习过程的管理。实习生的学习与生活由校内指导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管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实践与交流探讨,现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共同管理实习生的模式———“五定”模式(图1),即定学时、定岗位、定校内外指导老师、定工作任务、定考核标准。具体如下:
(1)准备阶段管理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实习企业共同定学时,定实习岗位,并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为:实习成绩由综合实习鉴定表(30%),实习实践手册(10%),个人实习作业(30%),实习成果交流(30%)等构成。其中,个人实习作业包括:写一个发生在实习期间的典型小案例,案例由两部分组成:实习期间某案例陈述+你的点评及思考;画出所在部门的组织结构图;描述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实习成果交流要求:以每个实习点为单位,团队作业;内容由实习点介绍、成员从事岗位介绍、典型案例表演及实习感想与启示等几个部分组成;所有内容制作成PPT;汇报完毕后,将接受其他实习点同学或老师的提问。学生正式上岗前,将进行一系列的培训,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体包括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等。由兼职教师进行岗前业务培训,为学生顺利的定岗实习做好心理与行为上的准备。
(2)实习过程管理
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与素质特点,与实习企业共同制定每位学生的工作任务、校内外指导老师。每位学生分别由一位校内、校外指导老师进行业务能力、职业素养、个人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跟踪指导,及时了解,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实习队伍的稳定性以及实习效果的实现。
(3)实习考核管理
举办实习汇报成果交流会。合作企业派代表参加,观看学生的实习所感、所悟与所得,并进行点评,共同评选优秀实习生与优秀实习团队,促进校、企、学生三方的相互理解与配合。实习期后,双方共同进行实习成绩评定。分阶段管理框架如图2:
3.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近几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先后建成“中西餐厅实训室”、“茶艺室”“、酒吧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其中凝聚了合作企业的智慧与心力。原南沙大酒店餐饮部经理专职指导中西餐厅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南沙大酒店酒水部经理指导酒吧整体设计与吧台功能布局;星河湾酒店管理公司餐饮经理指导厨房设施的设计与布局等等。保证学生在校内的仿真工作情境中进行学习,实现校园资源与企业的零对接。
4.共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并评为精品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与餐饮部经理合作,共同建设《餐饮管理》精品课程,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与酒水部卞广志经理合作,共同建设《调酒与酒吧管理》课程,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与前厅部汤少鹏经理合作,共同建设《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该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促进了业务交流,提高了校企双方的教学与培训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5.成立长隆服务队,由长隆酒店的业务骨干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
应长隆酒店要求,为满足营业高峰期用人需求,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酒店管理专业成立长隆服务队。在长隆酒店人力资源部的设计组织下,进行一系列不同板块的培训,让学生了解酒店文化,熟悉酒店业务要求与规章制度等。使学生较快地融入酒店环境,为提前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共同组织、开设酒店管理系列专题讲座
南沙大酒店的杨结总经理组织行业成功人士与我专业共同组织、开设酒店管理系列专题讲座,结合众多在酒店行业专业人士的经营与切身体验,主题分别为房务工作的系统性和技术性、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规划、南沙大酒店政策与程序、五星级酒店公关销售业务及技巧、英式调酒技巧、酒店管理专业人员基本素质等,开拓学生的职业视野,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培养学生对酒店服务工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