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流动资金的概念和特点范文

流动资金的概念和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9 10:05: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流动资金的概念和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流动资金的概念和特点

篇1

[关键词]流动资金贷款 管理要求 需求测算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在商业银行的各类贷款业务中,流动资金贷款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一个基础贷款品种。作为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融资工具,它具有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针对此类贷款,银监会专门出台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1号,下称暂行办法)进行规制,本文结合该暂行办法的规定,拟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概念、管理要求、需求测算的意义、方法等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在实践中能够有所借鉴。

1 流动资金贷款的概念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

正确理解上述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这里的借款人是指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并不包括自然人。但在实践中,以自然人名义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所在企业经营的,也多参照适用该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第二,流动资金贷款系用于借款人的经营周转,期限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1年,主要用于满足借款人的短期资金需求,当然也可以用于满足借款人的临时性、季节性等资金需求;第三,贷款的用途限于借款人的日常的生产经营,不能挪用于固定资产项目或股权投资等,并且贷款金额不应超过借款人的实际资金需求。

2 银监会对流动资金贷款的管理要求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银监会对流动资金贷款主要提出了以下管理要求:

2.1 全流程管理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要全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包括各种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建立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贷款从受理到收回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2.2 资金合理测算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规模和周期特点,合理设定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品种和期限,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该办法明确规定,超过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发放贷款的贷款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银监会可采取监管措施,并进行处罚。

为便于管理和实际应用,暂行办法在附件中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提供了参考方法。

2.3 统一授信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应将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及其所在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并按区域、行业、贷款品种等维度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制度,以防止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过度授信、多头授信。

2.4 用途合法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与借款人约定的流动资金贷款用途必须明确、合法,并作了一些禁止性的规定,如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等,流动资金贷款不得挪用等。

3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的意义

3.1 遏制借款人的盲目扩张,防止过度负债。

借款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经常会有盲目扩张的冲动。为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这些企业往往通过流动资金贷款的形式快速获得所需资金,极易导致过度负债的问题。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进行测算,客观上会促进企业了解、评价自身的营运资金周转、财务状况等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利息费用支出。

3.2抑制贷款人的放贷冲动,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充分发挥贷款业务的龙头作用,带动其它业务的全面发展是各家银行的普遍做法。为完成利润等指标,受各种利益的驱动,各银行争相向所谓优质客户发放流动资金贷款,造成风险的不断累积,而在实践中,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却经常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进行测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银行通过量化的指标将借款人的资金需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合规的形式抑制贷款冲动,提高其授信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其形成健康的信贷文化和理念。

3.3控制贷款资金的流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实践业务中,企业挪用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领域等现象并不鲜见,商业银行对借款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合理测算以及对贷款资金流向的控制,可以确保企业将贷款资金真正用于其实体经营,防止借款人任意予以挪用。为此,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并对贷款支付方式、资金的回笼等作了明确规定,贷款人放任借款人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以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的,会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4现行测算方法及存在缺陷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该办法认为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4.1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4.2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上述测算方法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所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在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的正常资金需求、提升贷款人的信贷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实践情况看,该方法还存在以下缺陷:

(一)适用前提的缺陷。该方法适用的前提是企业所编制财务报表须具有可用性,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国内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规范,提供财务报表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测算出来的资金需求量可能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从而失去其测算的意义。

(二)适用范围的缺陷。该方法以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作为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对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一般制造类企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对新成立的企业、特殊行业的企事业组织,如医院、学校、建筑业、娱乐业等可能难以直接适用。

(三)取值标准的缺陷。因缺乏统一标准以及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计算公式部分因素的取值标准和范围存在不同的理解,造成实践执行中的较大争议,调节空间过大,测算数据易纵。例如,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如何取值?以前年度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是否可以不考虑?自有资金如何取值才算合理?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具体可以包括哪些?等等。

(四)选取因素的缺陷。计算营业资金周转次数时,测算公式选取了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等五个与流动资金需求密切相关的因素,但是各行各业的企业面对的经济环境不同,经营模式、资金结算方式等也有较大差异,完全照搬上述因素未必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例如,有的企业的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在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中占比较大,是否应该考虑?在达到什么程度时考虑?又比如,很多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一些正常经营的应收、应付款项,甚至对外借款等都计入了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上述情况也有可能造成资金测算的偏差。

5几点建议

(一)建议修改暂行办法的附件,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贷款用途等提供多种测算方法(不局限于财务报表)进行参考和选择,增加灵活性,赋予商业银行更多的业务操作的自利。

(二)完善现行流动资金贷款的资金需求测算方法,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相关概念的含义和范围,或另行出台相关文件予以解释,缩小计算公式中取值可调整的空间,避免为达到目标数值而任意进行调节的现象。

(三)商业银行在实务操作中还存在运用上述公式过于机械和僵化的现象,建议充分利用附件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例如银行在预测周转天数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等情况,可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等。

(四)资金需求测算本身即含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并受企业对外投资、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估计数、预计数来完全准确预测借款人的流动资金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实务操作中,为避免受到监管处罚,资金需求测算在某些范围或程度上已经流于形式。笔者认为,手段与目的要进行区分,不能为了测算而测算,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贷款管理理念,切实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过于纠缠数字的精确是得不偿失的。建议在暂行办法中也可以考虑删除关于具体测算方法的相关规定,适当减少行政介入,而由各商业银行自行制订测算方法并报送监管机构备案。

参考文献

篇2

一、营运资金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企业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用于日常营运周转的资金。营运资金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包含了企业所有的流动资金,是对所有流动资金的管理。而狭义的营运资金则主要指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部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现代企业的营运资金包含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这两方面也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充分考虑和协调好二者,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二)营运资金特点。营运资金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营运资金周转周期短。由营运资金概念可知,营运资金针对的主要是短期的资金流动和流动负债,其周转期限一般只在一年左右,因此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短期的影响。2.营运资金变现较为容易。变现较为容易是营运资金的主要特点之一,因为营运资金的周转周期短,营运资金会在短期内被消耗掉或者被出售,而存货部分也会被转化为应收账款,从而实现资金的变现。3.营运资金的存在形态较为灵活。企业的营运资金主要是以货币、存储、生产结算等资金形态存在,在这样的形态下,企业的营运资金可以进行灵活的变动,在运用和储存的时候也变得更加有效、方便。4.营运资金具有多种多样的资金来源,企业可以以多个渠道筹集到营运资金,如商业信用、贸易等。营运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也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利用其特点,再充分规避风险的情况下对运营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运用。

二、营运资金管理

(一)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鉴于营运资金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因此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也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广义的营运资金管理是指对某个特定的时期内企业所有的流动性资金进行管理,其中,流动性资金包括有价证券、现金、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等等。广义下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够呈现出管理对象的变化和发展情况,企业能够依托这种变化,来掌握企业流动资金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而狭义的营运资金管理则是对企业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流动资金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进行管理。(二)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1.应收账款管理。当前的市场大环境下,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销售更多的产品获得更多的收益,这要求企业制定一定的方法来获得销售增长点,而赊销就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企业的应收账款就产生于此,很多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增加销量,往往会对外赊销产品、提供劳务。而由此造成的应收账款,存在着很大的坏账风险,也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构成影响。2.应付账款管理。企业应付账款的管理是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对应付账款的合理、高效的管理,不仅能够节约企业的营运资金,同时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对应付账款进行管理时,应该把应付账款的周转次数作为衡量依据,对应付账款的时间和付款数额进行合理地把控充,分利用好企业资金为其创造更大的收益,同时要注意不能将付款期限无限期拖延以免影响企业的信用。3.存货管理。存货管理是指企业在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充分考虑和衡量后确定其合理存货量的一个过程。企业的存货量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存货远超于销售需求时,企业的营运资金、仓库成本、管理费和人工成本等等都会增加,从而加剧企业的资金成本压力。而当企业的存货量较少时,企业不足以应对新的销售机会,而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三)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1.保持资金的流动性。营运资金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其在企业资金中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是企业资金中流动性较强的,是确保营运资金流动性的重要手段。因为企业营运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关系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对企业的资金周转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在对营运资金的流动性进行管理时,要对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量、期限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配,确保资金的正常流动。2.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营运资金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虽然流动资产本身不具备创造现金流的条件,但营运资金的管理有效与否仍会对企业价值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营运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营运资金能够在企业有效地运用,能间接地提升企业绩效,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三、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通过相关实验得出的数据可以知道,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产渠道营运资金、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和营销渠道营运资金三个方面。下面做具体说明:(一)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相关数据可知,在影响企业绩效的三个营运资金管理因素中,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程度是最大的,且呈现出正面影响,也就是说加强对企业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能够提升企业绩效的整体水平。这是由于企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于业务发展推进,由此带来的企业流动资金减少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尤其注重对营运资金的管理,特别要提高对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部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而会占用到企业的流动资金。企业需要提前规划好一定时期内的物资采购量,如果某一时间段内的物资采购量远远超过计划范围,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大量占用到企业的流动资金,使企业能用于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减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因此,加强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在分配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时,要以物资采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对采购渠道营运资金进行管理时,要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尽可能地降低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可以更多地投入到生产经营环节或投资活动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三)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相关数据表明,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越高,企业绩效也就越高,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与企业的绩效呈现正相关。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不断调整企业的业务发展形式,以此强化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从而帮助企业营销活动的更好开展,以产品销量来提升企业的绩效,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此外,对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的高效管理也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因为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越高,也就意味着企业的营销渠道和产品营销活动越多,这能够帮助企业增加市场占有率,同时提升企业的曝光率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从而间接地为企业提升绩效创造条件。

四、基于绩效视觉下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强化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的绩效是产生正向影响。所以,企业要提升企业绩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就需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具体措施如下:(一)调整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大环境下,企业要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首先需要调整优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具体而言,就是企业在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前提下,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将自动化、智能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同时引进相关科学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管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营运资金的全力支持,相信在营运资金有效合理的管理和支配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企业绩效也能长久稳健地提升。(二)建立健全营运资金管理制度。企业要使营运资金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不断健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制度制约是一切资金管理的保障,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商定和确立。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适用于企业的日常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其中,营运资金管理制度需着重对企业的应付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进行约束和规范,尽可能地规避其对企业产生的风险并使其最大化地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篇3

财务公司流动资金的管理、运用是整个公司经营的关键,财务公司流动资金既要保证成员单位资金的正常支付,防止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又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财务公司未来资金的预测对资金的有效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预测,为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资金合理运用提供帮助。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以及是否使用得当对财务公司的未来业务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及构成

财务公司流动资金是指存放在各商业银行的同业存款的可用资金。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自有资本金以及财务公司各种融资业务所增加的存款。资金的使用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需要缴存的法定准备金;第二部分:保证成员单位正常业务支付的资金;第三部分:除上述资金外财务公司自身能够支配的剩余资金。其中,第二部分资金预测的准确性是资金预测方法中的关键部分,也是预测中的难点。因为这部分资金是由成员单位控制的,而且资金金额可能巨大,它的变动会对财务公司资金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财务公司流动资金的影响因素

(一)成员单位的资金结构。财务公司流动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单位的存款,成员单位的存款结构及资金波动等因素是影响财务公司流动资金的主要因素。

1、成员单位的存款结构。成员单位存款按照存款期限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为成员单位日常经营活动使用的资金,这类资金流动性强,每日资金流量大,财务公司必须存有一定量的备付资金保证单位资金正常运行,这类资金是财务公司流动资金预测的重点和难点。定期存款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限,这类存款存期长、资金稳定,是财务公司资金可利用的最佳资源。

成员单位存款按照存款金额分为重点大客户存款和一般客户存款。如果存款余额高度集中于重点大客户,则单位大额资金支付现象将会增多,引起资金波动较大,导致资金不稳定;相反,存款余额分散在一般客户,其分散度越大,资金则越稳定。

成员单位存款按照存款用途分为日常性生产经营存款、特殊存款。日常性生产经营存款指成员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货款、税费、工资及其他生产经营性费用等存款。特殊存款指成员单位临时性倒贷、投资、其他特殊性存款。日常性生产经营存款资金变动有一定周期性规律,资金相对稳定;特殊存款具有金额大、留存时间短、无规律性等特点,财务公司很难利用该类资金进行有效运作。

2、成员单位资金变动流量。财务公司运用资金进行投资、融资的首要条件是必须保证成员单位资金的支付,结算资金的变动是由成员单位所控制,其资金变动额越大,所需要备付的头寸就大,沉淀资金就越少,因此,它的变动对财务公司的头寸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财务公司合作银行分布数量。财务公司合作银行分布数量对财务公司资金流动性也会造成影响,合作银行数量越多,同业资金越分散,使用效率降低,流动性越差。所以,要按照成员单位存款结构等因素合理分配资金,防止因个别合作银行资金不足造成员单位资金无法支出。

(三)财务公司资金管理。财务公司在保证成员单位支付资金正常运行的同时,还承担着增加资金收益,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职能。财务公司选择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强弱、是否精细化,将直接决定财务公司流动性资金的风险,所以除了要提高资金计划工具的精细化程度外,还需要合理地运用贷款、票据贴现、法人账户透支等金融工具,否则,将会加大流动性风险。

(四)外部环境影响。成员单位的存量受外部经济环境及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宽松、企业经营良性循环时,成员单位资金相对充裕,存量稳定,财务公司可利用的沉淀资金也会增加,反之,成员单位资金存量降低,增加流动资金风险。

四、流动资金预测方法

财务公司流动资金预测是以历史数据和现实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未来流动资金的需求量所做的推测和预测。

(一)历史数据分析

1、成员单位存款结构分析。财务公司流动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单位存款,其中,活期存款是影响同业资金变动的主要因素,重点大客户的存款变动情况是活期存款变动的关键部分。

2、资金变动情况分析。财务公司流动资金预测的目的,是能够保证财务公司资金达到最佳持有量,既能保证成员单位的资金正常支付,又可将资金得到充分合理运用,从而使价值最大化。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掌握成员单位日常业务和特殊业务大额收支净额变动情况,寻找留存资金最佳持有区间。

成员单位资金在收入、支出过程中,成员单位资金净额(当日现金流入量-当日现金流出量),是财务公司必须要保证的最低资金支付量。成员单位收付资金包括特殊业务资金(包括贷款、投资、其他特殊资金)和日常性业务资金。特殊业务资金变动无规律、金额大、存期短、必须在一定期间内保证支付,很难利用;日常性业务资金,反映成员单位日常性业务资金变动情况,主要包括成员单位货款、税费、工资及其他生产经营性费用、销售收入等,具有一定的变动规律,资金可以长期沉淀,是财务公司基础存款额的重要组成因素。

另外,在成员单位资金收、支变动过程中,除上述保证成员单位净额外,还需要备足一定的资金,以预防特殊情况发生。

(二)成员单位未来资金计划。掌握成员单位未来的资金收支计划,是财务公司预测流动资金的重要因素,是保证预测资金准确性的前提条件。财务公司需制定成员单位资金收支计划表,周期性了解重点大客户的大额资金收支计划,为财务公司下一周期的资金合理运用提供依据。

(三)资金预测方法

1、通过以往历史数据分析,按照周期性资金变动掌握成员单位日常资金收支净额及预防特殊意外支出的备付金,确定财务公司资金基础存款额作为资金最佳存量。

基础存款额=单位日常收支净额+备付金

2、以上一周期财务公司资金余额为起点,在基础存款额的基础上,根据下一周期成员单位大额资金收支计划,预测出下一周期财务公司余额。

预测的资金余额=上一周期资金余额±单位计划大额收支净额±预缴法定准备金

3、根据财务公司预测资金存量的结果,若低于基础存款额,通过拆借、票据融资等手段补充资金,保证单位正常支付;若超出基础存款额,超出部分可进行合理运用。

财务公司可运用的资金=预测的资金余额-基础存款额

五、存在的问题

财务公司资金预测是否准确主要依赖于成员单位资金计划的准确度。成员单位因自身掌握的信息不及时、不全面,未形成制度化,缺少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为财务公司预测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篇4

关键词:供电企业;营运资金;企业财务;实现

一、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初的和最终的目标都应该与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同,就是实现供电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通过合理的营运资金管理,在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周转的需要并充分考虑到供电企业财务安全性的基础上,首先,保证供电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比较充分,可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够保持好的偿债能力、增强供电企业筹资以及防止供电企业破产能力;其次,减少持有成本,加快营运资金周转速度,尽量实现更好的持续、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量,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有了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可以不断提高营运资金的周转能力和利用水平,提高供电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意义

在1993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开始使用营运资金的概念。但由于所有制的局限和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企业管理者的知识、思想和经验的不足,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普遍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观念、方法和手段存在着显著的差距。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系统有序的管理。具体表现为:

2.1流动资金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基本都会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状况,面临着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资金作为社会资源的一种体现,流动资金的紧缺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流动资金的紧缺情况已经超出了极限,各种不合理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各企业个体和全社会总体的营运资金的流通运转。

2.2营运资金低效运营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营运资金低效运营的情况非常多,主要表现为:(1)流动资产质量差,流动资金周转缓慢,不良资产比重较大。应收账款数量基本增高,且各个公司相互拖欠情况非常严重,拖欠时间也增长,有很大一部分的应收账款中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很大。(2)应付账款使用率差距大。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部分大企业利用本身的信用优势,过分地依靠应付账款融资,导致应付账款的周转率极低。在各供电企业中应付账款融资方式没有达到很好的利用,营运资金的运营效率很低。(3)流动资金周转缓慢,导致供电企业借入大量流动资金,很高的利息加剧了企业的亏损状况,导致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2.3营运资金管理弱化

(1)现金管理混乱。现金资产的特点就是获利能力最低、流动性最强。现金不足或者过多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现金管理有很强的随意性,普遍存在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费用和货款或现金过剩现象。现金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是不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竞争趋势的。(2)应收账款控制不严,很多企业业务收入的连年增长并没有带来利润的持续增长的原因就是资金回收困难,同期应收账款数额增长的比例更大,而且账龄结构逐渐趋于恶化,经营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3)存货过多。大多数企业凭多年的经验进行管理,缺少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方案,没有有效的定期监督检查和可行的存货计划,而且又没有相对应的责任部门,导致存货资金占用过多,造成资金成本高、资金停滞、周转迟缓。

三、供电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1供电企业现金周转速度减慢

现金循环周期的变动会影响企业所需营运资金的数目。假如现金周转速度减缓,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一旦增加,如果此时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很少,就没办法增加资金投入,原本的营运资金规模就会因此而导致无法满足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

3.2缺乏对营运资金结构管理的研究

目前,供电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倾向于强调企业资金安全方面,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等,恰恰忽略了对营运资金结构的管理。如:减少应收账款占用,强调积极回收货款,减少存货占用,降低盈利性差的货币资金的持有量等,但怎样合理地安排营运资金以及处理好营运资金与其他形式资金的关系研究缺乏,这就造成企业资金流动的不协调。

3.3缺乏营运资金管理观念

目前,大部分供电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还比较淡薄,管理手段也相对比较落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不能全面考虑问题,经常使简单问题变严重。供电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实现的措施资金集中管理是目前很多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上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施工集团的企业来说,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实现资金营运管理额重要途径。

(1)供电公司额高层领导要始终关注资金的运营实行资金的高度集中管理,实行重大资金支付的集体决策战略。资金的集中管理首先要有公司高层的支持和推动,从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资金集中。

(2)要建设好资金管理中心,做好资金精细化管理服务的平台。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介质就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心,它是在集团企业财务部门内部设立的、办理内部成员单位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

(3)严格控制银行账户数量,避免资金闲置分散。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很多大型集团施工企业往往很多都规模庞大,地域分布广,承接工程项目也很多,开立银行账户也多,且分散在全国各地,资金分散闲置占用情况问题严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这在大型施工建筑企业显得更加突出。

(4)全面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做到资金有更有计划的使用,提高资金的流转效率。资金预算必须在集团公司总部牵头组织下按照要求编制,企业资金集中和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就是资金预算,应充分本着优化资源配置、量力而行、收支双控的原则,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对资金实行全过程管理。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的理财工作中,营运资金的实践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经营不可或缺的,营运资金的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获利能力。对于供电企业而言,营运资金的管理是其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隋晶.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财会,2004,(3):P32-33.

篇5

1、涉及面广。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其次,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的过程中与各种利益主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包括:企业与其股东之间,企业与其债权人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其客户之间,企业与其内部职工之间等等。

2、综合性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诚然,其它管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并大多采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一个部分实施组织、协调、控制。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只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局部起到制约作用,不可能对整个企业的营运实施管理。财务管理则不嗣,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正因为是价值管理,所以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的收付及流动的价值形态,可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商品物资运行状况。并可以通过价值管理形态进行商品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所以抓企业内部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通过价值管理来协调、促进、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灵敏度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投入资本实现保值增值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所决定的。因为,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能蹦收抵支、到期偿债。企业要发展.必须扩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着人、炯、物相应增加,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因此,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抓好财务管理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管理也就落到了实处。

4、财务管理是一种法制管理。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要依据国家的经济法规、财经政策,尤其要遵循《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及部门财务管理法规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地进行。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

1、资金筹集和管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了多层次、多渠道集资办电的政策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这些措施对壬新建电厂和电力设施、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更新、电力企业的生产和建设、多种经营产业都带来了极强的推动力。也提出了开发资金、生产经营资金的筹措与管理的重要课题。

1.1筹资渠道和方式。电力企业的筹资管理.赢按照电力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准确预测资金需要量,坚持合理运用筹资方式,讲求经济效益,熟悉并通晓国际、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度程序,严格执行各类合同条款。电力企业的筹资渠道有:国家拨给、银行借入、企业内部形成、社会集资、利用外资等。还可采用企业债券、股票、商业信用等。

1.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也是电力企业筹资管理的主要内容。由于电力行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有同时具有资金密集性、设备性特点,在短期金融市场上,必须加强票据的承兑、贴现、再贴现和银行同业拆借等业务的管理。

1.3筹资决策。筹资决策是筹资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注意方法和内容的配套。此外,还要考虑筹资结构的选择和还款方式的选择。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资金成本.筹资结构的最优组合才能始终资金成本率最低。对于不同的还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利息支出,子哟啊进行不同还款方式的测算,就能选择出最低利息支出的还款方式。

1.4流动资金管理

1.4.1电力企业流动资产的构成。电力企业流动资产由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构成。

1.4.2流动资金的特点。流动资金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形态多样化、其占用数量的波动性等特点。

1.4.3流动资金的管理内容。流动资金的管理内容有现金的管理、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存货管理。

1.5固定资产管理。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规格不一、金额大、较为分散的特点.如果不加强管理,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固定资产管理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归口管理与分配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谁使用,谁维护,谁保管。对设备管理要逐级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定期检查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卡物相符情况。

1.5.1固定资产的基本特征。固定资产的基本特征有:使用年限长、单位价值大、价值转移与实物更新是分离的、周转时间长。

1.5.2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内容。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内容有: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核定、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加强资本支出预算、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控制和管理体系。

2、成本管理。

电力产品成本概念及构成电力成本是指电力企业中发电、供电、输电变电等环节发生的全部劳动消耗.也就是说为了生存和销售一定数量的电能而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它包括发电成本、供电成本和售电成本。电力企业由于电热产品的特殊性如单一性,电力、热力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划分为燃料、购人电力费、税费、材料、工资及福利费、折旧、修理费用和其他费用等,而供电局的成本项目中不包括燃料和水费。

2.1成本管理的原则

成本管理的原则有:经济性原则、责权结合原则、全面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例外管理原则。.2.2电力成本管理的的特点2.2.1成本计算对象单一。

2.2.2成本计算按生产经营不同环节分别进行。

2.2.3电力成本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生产者,而且受到用户用电条件的影响。

2.2.4电力成本的购成按要素与生产费用要素是不一致的。

3、销售收入与利润管理

3.1基本概念

3.1.1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它由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组成。

3.1.2利润是指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3.1.3电力企业营遂收入构成。主要包括:售电收入、售热收入、修造产品销售收入,修造企业对外承担的修理、试验等工业性劳务收入、非公也行劳务收入、其他销售收入等。

3.2销售管理

3.2.1电力企业销售收入的原则:政策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盈利性原则。

3.2.2收入管理的基本要求:编制和执行电力企业的营业收入计划、加强对营业收入的日常管理。

3.2.3电力企业收入管理的内容。电力企业产品特点是产、供、销瞬时完成,没有中间产品,而且产品不能储存。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力企业收入管理的复杂性。电力企业收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电价及电力销售收入管理、热力销售收入管理,即售热收入的管理、修造产品销售收入管理、其他销售收入管理。其中其他销售收入包括材料及燃料转让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治理三废产品销售收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收入和其他工业性劳务收入。

3.3利润及分配管理

3.3.1利润分配管理的内容。企业实习的利润总额,要按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利润分配应兼顾国家、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具体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缴纳所得税、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3.3.2电力企业增加利润的途径安全多发点多供电是增加销售收入.进而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加企业利润;加强销售管理,搞好电费的回收工作:减少流动资金占有量,节约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严格控制营业外支出,增加营业外收入,都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

篇6

【关键词】 流动资金; 趋势分析法; 资金需求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流动资金对一个企业意味着什么。很多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轰然倒下,大部分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2008年上半年我国有6.7万个中小企业关闭、停业、破产,各方分析认为,这些企业同样是由于缺少现金流而被推出了市场。可见,流动资金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一、流动资金对于企业的重大意义

(一)流动资金的概念

流动资金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金,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具有周转期短、形态易变的特点。其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

(二)流动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

流动资金的重要性在于每一次周转可以产生营业收入及创造利润,因而流动资金的周转是企业盈余的直接创造者。流动资金作为一种投资,是一个不断投入、不断收回并不断再投出的循环过程,其管理好坏对企业资金周转是否顺畅、对企业的资产组合和经营成果都有重要的影响。

流动资金的变现能力非常强,如果不加以严格控管,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将不能应付业务开支,使企业蒙受损失;但滞存过量的现金,又会因为这些资金不能投入周转无法取得盈利而遭受另外一些损失。

因此,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可以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经营核算,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二、运用趋势分析法分析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

趋势分析就是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项目金额的对比。趋势分析法又称为比较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它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类相关数字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将一个时期的财务报表和另一个或几个时期的财务报表相比较,以判断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演变趋势及其在同行业中地位变化等情况。

通过对流动资金中有关项目(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分析期与前期金额的对比,可以从差异中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改进工作。连续数期的流动资金项目的比较,能够反映出企业流动资金的动态,以揭示当期现金流、财务状况和营业情况的增减变化,判断引起变动的主要项目是什么,这种变化的性质是有利还是不利,以发现问题并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趋势分析法的实际运用

本文运用趋势分析法从某公司的流动资金分析其资金需求,主要对货币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历史数据和图表进行分析、研究。

在日常经营中,集团公司经常会遇到,当子公司的流动资金不足时,即资金不够周转,就向集团公司申请资金贷款或对外融资。作为集团公司如何才能确定是否应该借款,或应该借多少款才合理?这就要对子公司的资金存量与资金需求进行分析。

例:A公司为解决货款的结算问题,在已向集团公司借款3 000万元的情况下,再申请借款至6 000万元,作为集团公司该如何审批?

说明:货币资金、存货和应收账款数据来源于A公司2005年至2008年6月的会计报表和2007年至2008年6月的银行对账单。

(一)真正反映企业实际资金存量的是银行对账单的余额

《资产负债表》项目货币资金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银行存款余额一般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由未达账项的差异造成的。主要有:企业已收,银行尚未入账;企业已付,银行尚未入账;银行已收,企业尚未入账;银行已付,企业尚未入账四种情况。A公司大多数情况是业务经办人员将已办好付款手续的借款单(三联根)给出纳付款,出纳先出支票,银行办理了支付,隔了一段时间后,会计才根据支票头或银行回单出付款凭证进行会计核算。因此,银行对账单的数据真正反映的是企业实际资金存量。

从图1可以看出: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与银行对账单余额每月的差异在±1 800万元之间波动,这种长期较大金额差异状况造成报表反映不真实,资金存量的信息不可靠。另外,货币资金从2007年11月份的6 697万元到12月份的1 332万元,减少了5 365万元,主要是归还了6 000万元的借款。

(二)货币资金与应收账款,两者呈反比关系

一般来说,企业进行产品赊销后,应收账款会增加,当收回赊销款项时,货币资金会增加,应收账款会减少,两者呈反比关系。

从图2可以看出:A公司的应收账款2005年及2006年基本在2 500万元至4 500万元的区间波动。

2005年月平均应收账款6 506万元,2006年月平均应收账款5 050万元,2007年月平均应收账款4 087万元,而2008年上半年月平均应收账款5 364万元。如果A公司能加强应收账款的追收工作,力争把应收账款控制在4 500万元左右,应该可以增加将近1 000万元的资金流量。

(三)货币资金与存货,两者呈反比关系

一般来说,企业购买原材料时需要直接支付现金,因此,货币资金减少,存货增加,两者呈反比关系。

从图3可以看到:A公司的存货从2006年12月的1 807万元开始逐月上升,至2008年2月的6 647万元达到高峰,然后回落至5 000多万元以上。

2005年月平均存货3 501万元,2006年月平均存货2 964万元,2007年月平均存货3 448万元,而2008年上半年月平均存货5 733万元,比前三年3 304万元增长了2 429万元,增长了73.51%。如果A公司能加强存货的管理,力争把存货控制在4 000万元左右,应该可以增加1 000万元的资金流量。

据了解,A公司于2004年底借款6 000万元,经过1年的运作,已步入正轨,2006年月平均货币资金6 219万元,2007年月平均货币资金6 445万元(如果2007年底未还款6 000万元,则2007年月平均货币资金6 945万元),因此,借款4 000万元应该可以满足其日常的经营运作。

(四)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

从图4可以看到:近几年的存货周转率,由2004年的9.08%下降到2007年的4.36%,下降了一半多。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05年和2006年回落的情况下,2007年稍有上升,但指标并不理想。

如果A公司能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减少存货积压,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努力提高存货周转率,促进资金回流,同时,加强货款的催收力度,压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加快货款的回笼,则可以增加资金存量以备到期应付账款的支付。

(五)职工人数和产品销售收入变化不大,但存货存量上升

据了解,A公司近几年的职工人数无多大变化。(见图5)

其产品销售收入也变化不大。(见图6)

从图5、图6可以看到:A公司职工人数和产品销售收入变化不大。2005年产品销售收入历年最好,达到22 100万元,其存货最高才到4 550万元;2008年度预算产品销售收入19 581万元,现预计至年末产品销售收入将达到25 000万元,但2月份存货已高达6 647万元。存货积压的资金过大。

(六)当期银行存款利率和A公司利润率对比

2008年的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4.14%,而A公司预算的利润率为3%。可以说第一次借款3 000万元对其资金利用率不高,如果集团公司再将借款额度增加到6 000万元,就会加大财务风险。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对于A公司的借款申请,集团公司应将借款额度控制在4 000万元以内,同时要求其加强经营管理,严格控制经营成本,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以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四、加强流动资金管理,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的建议

(一)优化资本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

通过充实资本金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有效增加流动资金,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和抗财务风险能力。A公司2008年期末的短期借款为3 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77.77%,如果通过债转股或注资3 000万元,则资产负债率降至61.42%,比未优化资本结构前下降了16.35%,同时每年可以少支付借款利息约180万元(借款利率按6%计算),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压力,增加净利润。

(二)科学地进行股利分配,增加资金存量

科学合理地确定投资者利润和保持盈余的比例,减少企业的股利分配,积累发展资金,增加资金存量,以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A公司2008年股利分配600.12万元,占净利润666.93万元的89.98%,三年累计股利分配916.64万元,占三年累计净利润1 548.94万元的59.18%。如果A公司能科学地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将股利分配控制在净利润的20%以内,则三年内可以增加企业资金存量1 200万元左右,加强了资金的流动性。

(三)严格执行刚性化预算管理,控制经营成本

按照年度经营预算,通过成本精细化管理,对主要产品的元器件组成进行细致的成本分析,严格控制经营成本,每月提前进行资金使用量预测,增加资金存量和流动性,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本运营。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由业务部门每月整理签订合同的数据,分析下月应收款项,落实专人负责催收。建立客户信息资料库收集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和信用记录等重要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价。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对逾期账款采取不同的对策,制定相应的定价政策和收账办法。

(五)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周转率

加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占用资金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库存数量,如能实现零库存则更好,避免其对经营资金的占用,提高存货周转率,并减少存货的损失。建立原材料供应商信息库,及时了解各供应商的供货信息,通过大物流管理,进行统一招投标,降低原材料购入成本。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在产品、半成品的数量,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使在产品、半成品等在各个工序间顺利地流转,减少生产过程的停滞。同时要对销售量没有增长但存货却持续增长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六)引入战略投资者,提升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入高新技术的战略投资者,对产品进行革新,形成自主研发核心产品;生产高科技、高端产品,缩短产品的生产时间,建立灵活快捷的销售网络,扩大产品销售量,增加销售收入,从源头上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流动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4-0151-02

一、存货管理概述

(一)存货管理的概念

存货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贯彻经营方针和决策,维护流动资产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收支合法、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种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监督的控制系统。存货的管理不仅有助于防止存货业务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发生,还能使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实施低成本战略。

(二)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性,企业必须有计划地购入、消耗和销售存货,它是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产,也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连续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企业对存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存货平均占用资金的差异是很大的。

实施存货控制和管理关键在于控制存货的占用总额是否合理,构成存货总额的各项存货所占比例是否恰当,分析查明企业存货占用不合理和形成积压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控制存货储备,降低企业存货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的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现阶段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二)存货管理的现状

第一,存货储量不合理,资金占用过大。根据分析提供的资料,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存货资金平均占用为流动资产总额的40%-50%,也可因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企业往往从最初忽略存货的管理,不在乎库存占用资金的多少,发展到企业存货积压,流动资金严重紧缺,无形中积压了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减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控制存货成本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难点。

第二,存货管理不规范,账实不符,信息失真。某总公司在2003年初,聘请了中介机构对其所属60多家企业进行全面审计和组织开展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达标检查,在检查和规范达标过程中,反映出部分企业不定期进行物资盘点,保管员岗位职责不到位,进出库物资手续不够完善,单位产成品材料、人工费消耗等不够准确,使得会计核算不清,存货账实不符,成本不实,会计信息失真。

(三)形成以上混乱现状的原因

第一,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双方不签定代销合同,代销或赊销商品不如实计入库存,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还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第三,流动资金占用额高。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四,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

第五,管理不到位。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在每年一次的清产核资中都要作为重点问题进行上报,但每年都是只上报,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没有处理结果,致使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某公司所属部分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建议实施以下存货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存货内控制度的作用

中小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公司法》健全法人制度,履行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组织建立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从严格采购、销售制度,规范存货采购、消耗、销售环节,建立供应、销售方的信息档案,加强对其信誉、资质等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发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作用。

(二)注重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据资料反映,我国中小企业的形成基本有两大类,一是在90年代初期,部分国有企业为解决职工家属、子女就业而成立的集体企业,规模比较小,以不亏养人为主;二是改革开放后部分首先富裕起来的个人而进行投资的乡镇、民营企业,也同样是规模小、基础薄弱、经营方式较灵活的特点,一般采用家族式的传统管理模式。

因此,中小企业存在着生产技术靠摸索,内部管理无章法、企业盈亏不分析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法人或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永远停留在“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经营理念上,要实现从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跨越。必须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选拔或任用思想品德好、能为企业尽职尽责服务、具有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担任存货的采购、进出库、销售、财务管理的关键岗位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激励人,要选好人、用好人,充分调动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三)加强存量信息追踪分析,严格存货控制管理

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合理确定一定数量的基本存货为管理原则,勤进少购,以免大量资金积压在存货上,采用现代存货管理手段,及时了解追踪存货量的变化,详细分析并尽量以能使存货的存储成本、存货不足引起的短缺成本、订货、装运和提货成本三者之和为最低时,确定企业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要尽量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目前中小企业在存货管理的投入相对比较少,加强存货控制管理所能带来潜在的效益尚未得到重视,企业既要重视存货内部软件管理,也要逐步加大对存货管理硬件的投入,这是进一步加强存货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措施。

(四)增强自律观念,营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企业在抓好自身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加强与各级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职能部门在政策、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针对企业规模小、经营范围广、涉及税收、工商、银行政策多的特点,加强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举办相关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班,提高了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高了财会人员业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增进与社会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了解,营造了良好的宽松的经营环境,取得对企业的支持和发展,实现国家、企业和员工利益的三赢。

参考文献:

[1]章香球,对公司存货管理现状思考[J],财经界,2007,(2)

[2]王岚,关于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篇8

一、会计的度量

会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对记录经济活动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以货币为度量尺度,报告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过程、结果和一定时点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会计计量是衡量各个利益相关方利益实现或受损的重要依据,其准确性受到度量尺度和度量方法的制约。度量尺度受制于货币价值及其变化,度量方法受制于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1.价值的计量尺度

货币是会计用于计量经济活动的主要尺度,同时又是支持会计体系的四个假设之一,其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以货币为价值衡量的尺度及记账的单位;另一是假定货币价值不变,或变动不大而可以忽略。对于第一层含义这是历史的选择,大家达成了共识,在此不再表述;第二层含义“假定货币价值不变”就值得商榷。货币价值不变是一种理想的状况,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货膨胀是社会的一种常态,反映在货币方面就是货币的持续贬值。通货膨胀有轻微通货膨胀和严重通货膨胀的区别,对于轻微的通货膨胀,根据经济统计资料显示,其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严重通货膨胀会对社会经济造成破坏。但是,即使轻微的通货膨胀,长期观察,也会使资产的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1元钱2%的复利30年之后也会变成1.8114元,增加了81.14%,也就是说,长期的每年2%的通货膨胀30年之后也会使资产的价格增加81.14%。事实上,我们的经济存在周期性的恶性通货膨胀,长期来观察,更会对资产的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货币价值不变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事实上货币价值的不断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在理论和实践的应用中需要对于这一情况做出客观的反映,还原其本质。

2.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就是对各项经济资源的计量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计量办法,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具体的会计文件,多种理论和计量办法的存在使会计在计量具体的经济业务时有了可选择性,这就使同样一笔经济活动可以有多个计量结果,那么哪个计量结果更符合经济活动的客观本质呢?如“公斤”是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它有标准的“一公斤”的标本,大家都知道一公斤应该是多少,但如果有“八两、九两、一斤”等几种标准同时存在,我们就无法知道一个物体的真实重量。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就好比“八两、九两、一斤”同时存在一样,因此,我们有必要组织相关人员对经济规律和与之对应的会计计量进行研究,使其与客观实际相吻合。对于现在可以研究清楚的部分,采用其作为会计计量办法,对于现在不能研究清楚的部分,在现有的计量办法中选定最接近客观实际的一种方法作为其计量办法,即将会计核算方法予以统一。

二、生产要素计量的特点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共同构成企业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企业之外别的企业或个人创造的价值,其价格是在交易过程中供需双方遵循市场交易规则公平交易的结果,对于三个要素的计量特点分述如下:

(1)劳动资料的特征是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根据其使用期限的长短、价值的大小又将其分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在其存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将其多少价值转移到产品或商品中去,就存在一个估价问题,对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的估价方法(即折旧计提)有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在这么多的方法中哪一种更能符合其价值变化的规律呢?在选择折旧方法时更多的是应该考虑资产自身价值变化的规律还是我们希望其价值变化的规律呢?对于一个新建企业来说,筹建阶段的投入是全部资本化还是有选择的资本化?如果全部资本化是对企业形成过程价值的一个完整计量,而部分资本化则反映出来的是一部分投入,是一种负投资而非企业在筹建过程中一部分必须的投入。我们现行会计准则对其有选择的资本化是人为的干预对其进行扭曲,这与客观现实是不相符的。折旧方法的选择,也应该以其价值变化的客观规律作为选择的标准,研究、制定符合价值变化规律的折旧方法。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与固定资产采取相同的办法对待。

(2)劳动对象的特征是其价值随着加工、销售的进行而一次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或商品中,其在购买、运输、储存、加工、销售过程中均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对相应存在形式下的价值进行计量,同时在完成销售之前也存在受货币价值变化、劳动生产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其价值也存在变化,但是以购买时的市场交易价作为其转移价值计量的基础,是适当的,虽然货币价值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是在交易的当时其价值就是那么多,并且其价格的变化也会反映在产品或商品的销售价格变化中,也是社会对各种产品、商品价值综合平衡的反映。

(3)劳动者是产品或商品价值的创造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价值是劳动者过去创造的价值,是当时货币计量标准下已经实现的价值,进入新的生产、交易、服务的环节时,劳动者又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添加到新的产品、商品、服务中。企业是社会中独立存在的经济体,通过交易的形式购买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对其劳动成果的补偿方式是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福利等多种方式体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通过合同的方式购买了劳动者一定期限的劳动成果,但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是通过劳动的方式逐渐添加到产品、商品、服务中的,对劳动者的报酬也是以工资薪金等方式按月或年等约定方式支付,这是一个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因素,会计计量选择应该按实际支付工资薪金的数额对其确认计量,其价值也同劳动对象一样一次性做出补偿。

三、收入结构表的设想

生产要素由三部分组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会计核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其成本价一次性转移到产品、商品、服务中,另一部分是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的办法将其价值分批转移到产品、商品、服务中。本文以此作为构建收入结构表的基础,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企业价值的变化、收入的构成。下面就收入结构表的设想进行阐述。

收入结构表的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生产经营活动和持有资产价值的变化。生产经营活动的构成又分为生产经营收入、转移劳动对象的价值、摊销劳动资料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三部分,转移劳动对象的价值、摊销劳动资料的价值是对过去劳动价值的补偿,新创造的价值反映其价值增加总量及分配情况。持有资产价值变化部分又分为两部分:利得或损失、持有损益,利得或损失反映企业以非正常经营的方式对其持有的资产处置的结果;持有损益反映在目前货币计量标准下,企业存量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是对存量资产过去计量结果的修正。具体内容为:

(1)经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企业利益增加的、与资本和借贷无关的总流入。

(2)转移价值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购买的其他企业或独立个人的劳动成果,包括一次性商品的消耗和可以重复使用商品的消耗。一次性商品指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材料,有助于产品实体形成的辅助材料,购买的服务等。重复使用商品是指可以多次使用的商品,具体是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分次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等。

(3)新创造价值是指企业经营收入减去转移价值的余额。

(4)利得是一个时期内除那些导致经营收入或所有者投资等经济业务之外,由企业营业外的偶然的经济业务,或者由一切影响企业的其他经济业务和其他情况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增加。

(5)损失是一个时期内除那些导致营业费用或派给所有者等经济业务之外,由企业营业外的偶然的经济业务,或者由一切影响企业的其他事项或情况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减少。

(6)净利得或损失是指利得与损失的差额,差额为正是净利得,差额为负是净损失。

(7)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支付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8)财务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各项融资费用。

(9)各项税费是指企业因各种原因向政府上缴的各项税款和费用。

(10)资本使用费是指企业分配给股东的利润或股利。

(11)持有损益是指企业持有的资产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按照现在市场价格重新计量的价格与企业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是对历史成本法的修正,差额为正,则是持有收益,差额为负,则是持有损失,全部资产的持有收益与持有损失的差额为持有损益,差额为正则是总资产的持有收益,差额为负则是总资产的持有损失。

对于上述内容用表格的方式反映见表1。

四、收入结构表的应用

下面以举例的方法对收入结构表应用加以说明。

1.收入结构表的编制

【例1】甲公司是一个一般纳税人的商品流通企业,2009年1月1日的情况是:商场一个,是2006年12月建成并投入经营,建筑成本是500万元,可以使用50年,计提折旧采用直线法,不考虑净残值,2009年1月1日该商场建筑物价值是5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商场建筑物价值600万元,不包括装修费用;装修成本是50万元,可以使用5年,摊销方法采用直线摊销法,不考虑净残值;期初货币资金350万元,期末货币资金812.74万元;商品一批,价值600万元(含增值税);员工30人,月平均薪酬2000元。2009年购进商品3000万元(含增值税),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含增值税),2009年12月31日库存商品的价格是700万元,假定期初库存全部取得17%的进项税票,并且尚未抵扣,购进的商品全部取得税率为17%的增值税发票,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是7%,教育费附加的税率是3%,所得税税率是25%,没有其他税费,也不考虑纳税调整项目;本年度发生的办公、招待、差旅、运输等经营费用100万元;以本年度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0%分配股利,企业2009年1月1日从商业银行取得利率是8%的贷款500万元,股东投入的资本是1000万元,没有应收及应付账款。

甲企业2009年收入结构表编制如表2。

对以上计算的说明:

(1)对于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均采用含税计价,即包含增值税,因为增值税实施条例中规定的是计算应纳增值税的一种方法,这里对收入和成本采用含税计价更符合大家的习惯;

(2)转移价值=一次性使用资产转移价值+重复使用资产的转移价值;

(3)一次性使用资产转移价值=存货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期末余额+经营费用;

(4)重复性使用资产转移价值=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

(5)新创造价值=经营收入―转移价值;

(6)应纳税所得额=新创造价值―职工薪酬―财务费用―税费(不含所得税)+纳税调整;

(7)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8)新创造价值分配=职工薪酬+财务费用+税费(不含所得税)+所得税;

(9)经验损益=新创造价值―新创造价值分配;

(10)净利得或损失=利得―损失;

(11)可供企业支配的损益=经验损益+净利得或损失;

(12)股息红利=可供企业支配的损益×股息红利分配率;

(13)留存收益=可供企业支配的损益-股息红利;

(14)持有收益=∑单项持有资产的重置价-按照重置价应当计提的折旧摊销等-持有资产的净值-持有资产已经计提的持有收益+持有资产已经计提的持有损失;

(15)持有损失=∑单项持有资产的重置价-按照重置价应当计提的折旧摊销等-持有资产的净值+持有资产已经计提的持有收益-持有资产已经计提的持有损失;

(16)持有净损益=持有收入-持有损失。

2.几个经济指标

(1)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长期资产期初原值+长期资产期末原值)÷2÷职工人数=(500+50+500+50) ÷2÷30=18.33(万元/人);

(2)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流动资产期初余额+流动资产期末余额)÷2÷职工人数=(600+350+700+812.74)÷2÷30=41.05(万元/人);

(3)单位员工使用的资产=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18.33+41.05=59.38(万元/人);

(4)单位员工创造的税费=[税费(不含所得税)+所得税]÷职工人数=(63.93+201.02)÷30=8.83(万元/人);

(5)员工平均薪酬=职工薪酬÷员工人数=72÷30=2.4(万元/人);

(6)单位员工创造的利润=可供企业支配的损益÷员工人数=603.05÷30=20.10(万元/人)。

3.企业的纵向比较

继续“例1” 2010年的情况如下:

【例2】甲公司是一个一般纳税人的商品流通企业,2010年1月1日的情况是:商场一个,是2006年12月建成并投入经营,建筑成本是500万元,可以使用50年,计提折旧采用直线法,不考虑净残值,2009年1月1日该商场建筑物价值是5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该商场建筑物价值600万元,不包括装修费用,2010年12月31日该商场建筑物价值700万元,不包括装修费用;装修成本是50万元,可以使用5年,摊销方法采用直线摊销法,不考虑净残值;期初货币资金812.74万元,期末货币资金1,220.16万元;商品一批,价值700万元(含增值税价,进项税额已抵扣);员工32人,月平均薪酬3000元。2010年购进商品3500万元(含增值税),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含增值税),2010年12月31日库存商品的价格是750万元,购进的商品全部取得税率为17%的增值税发票,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是7%,教育费附加的税率是3%,所得税税率是25%,没有其他税费,也不考虑纳税调整项目;本年度发生的办公、招待、差旅、运输等经营费用120万元;以本年度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0%分配股利,企业2010年1月1日偿还上年从商业银行取得的贷款500万元,同时从于2010年2月1日从商业银行取得利率是9%的贷款300万元,股东投入的资本是1000万元,没有应收及应付账款。(编制方法同2009年相同,具体见表3)。

2010年甲企业的几项指标如下:

(1)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长期资产期初原值+长期资产期末原值)÷2÷职工人数=(500+50+500+50) ÷2÷32=17.19(万元/人);

(2)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流动资产期初余额+流动资产期末余额)÷2÷职工人数=(700+812.74+750+1,220.16)÷2÷32=54.42(万元/人);

(3)单位员工使用资产=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17.19+54.42=71.61(万元/人)。

(4)单位员工创造的税费=[税费(不含所得税)+所得税]÷职工人数=(199.79+217.57)÷32=13.04(万元/人);

(5)员工平均薪酬=职工薪酬÷员工人数=115.20÷32=3.6(万元/人);

(6)单位员工创造的利润=可供企业支配的损益÷员工人数=652.69÷32=20.40(万元/人)。

几项指标的比较:

(1)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的变化=2010年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2009年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17.19-18.33=-1.14(万元/人),该指标的降低是由于人员增加引起的,长期资产并没有变化。

(2)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的变化=2010年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2009年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54.42-41.05=13.37(万元/人),该指标的升高是由于流动资金的增加引起的,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分析流动资金是否过剩。

(3)单位员工使用资产的变化=2010年单位员工使用资产-2010年单位员工使用资产=71.61-59.38=12.23(万元/人),该指标的升高主要是由于流动资金的增加引起的。

(4)单位员工创造税费的变化=2010年单位员工创造税费-2009年单位员工创造税费=13.04-8.83=4.21(万元/人),该指标的升高是主要由于流转税的升高引起的,2010年的流转税比2009年的流转税增加135.86万元(199.79-63.93=135.86(万元)),而流转税增加的原因是2009年存在起初进项税额,而2010年没有期初进项税额。

(5)员工平均薪酬的变化=2010年员工平均薪酬―2009年员工平均薪酬=3.6-2.4=1.2(万元/人),该指标的升高是由于职工薪酬增加引起的。

(6)单位员工创造利润的变化=2010年单位员工创造利润-2009年单位员工创造利润=20.40-20.10=0.30(万元/人),该指标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销售额的增加。

4.同行业之间比较

假如甲企业所在行业2010年六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是: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25万元/人;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38万元/人;单位员工使用资产63万元/人;单位员工创造税费12.6万元/人;员工平均薪酬3.8万元/人;单位员工创造利润19.8万元/人。甲企业与行业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如下:

(1)2010年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与行业之间的差额=2010年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行业2010年单位员工长期资产平均使用额=25-17.19=7.81(万元/人),企业单位员工长期资产使用额比行业低7.81万元/人,企业具体分析公司的长期资产是否能满足企业发展和员工工作需要。

(2)2010年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与行业之间的差额=2010年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2010年行业单位员工流动资金平均使用额=54.42-38=16.42(万元/人),企业单位员工流动资金使用额比行业平均值高16.42万元/人,企业分析自身的具体情况,是否存在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个别环节或几个环节存在效率较低。

(3)2010年单位员工使用资产与行业之间的差额=2010年单位员工使用资产-2010年行业单位员工使用资产=71.61-63=8.61(万元/人),企业单位员工资产使用额比行业平均值高8.61万元/人,具体分析企业各类或各个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否存在闲置等。

(4)2010年单位员工创造税费与行业之间的差额=2010年单位员工创造税费-2010年行业单位员工创造税费=13.04-12.6=0.44(万元/人),企业的单位员工税费负担高于行业平均值0.44万元/人,具体分析企业是流转税、所得税或其他税费的负担高,查找原因,需求解决办法。

(5)2010年员工平均薪酬与行业之间的差额=2010年员工平均薪酬-2010年行业员工平均薪酬=3.6-3.8=-0.2万元/人,企业的平均职工薪酬比行业平均值低0.2万元/人,具体分析差距的原因,是否不利于稳定职工队伍。

(6)2010年单位员工创造利润与行业之间的差额=2010年单位员工创造利润-2010年行业单位员工创造利润=20.40-19.8=0.6万元/人,具体分析企业单位员工创造利润比行业平均值高0.6万元/人,是企业工作效率高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5.不同行业之间比较

篇9

医院大部分物资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采购和管理模式,即先从供应商处将物资、医疗耗材和药品等采购入库,再根据各病房和部门的需要将其配送到相应的部门或由各部门安排人员来取,所以很难真正做到“零库存”。而且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采购、配送与使用要求不够协调,易形成库存积压。(2)信息在使用部门、采购部门、保管和配送部门之间的传递采用传统的纸质传递模式,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错。(3)信息的反馈途径单一且不及时,采购的数量和质量会出现不能满足使用部门要求的情况。(4)科室从库房领出耗材后,全部计入该科室成本,科室用了多少,是否有结余,财务是否确认收费等环节存在一定漏洞。此外,某院的物资、设备和药品供应实行独立采购、分开仓储、独立管理配送,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空间资源。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运用现有的采购和管理模式,只会使库存物资不断增加,占用的流动资金也不断增多。

二、改进医院物资管理现状的建议

(一)尝试实行“零库存”管理“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并不等于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所谓的“零库存”,是指物资在采购、保管、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物流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是处于周转的状态,把原来属于自己的库存转为其他企业管理[1]。所以“零库存”并不是指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利用信息共享技术,实现供应链上库存量的最小化,即不保存经常性库存,它是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证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供给方式。尝试实行“零库存”管理,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量,提高医院物流运作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库存占用资金的减少,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管理成本,以及规避市场的变化及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产生的风险等等。以2013年度数据为例,“零库存”管理模式意味着全年将有3.4亿的现金可用于医院的其他投入,提高医院的营运能力。

(二)建立医院的“物流中心”建立医院的物流中心,将供应商、医院、病人最终消耗关联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物流中心体现医院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一个将物资的采购、入库、申领、出库、追踪、结算、统计与核算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物资管理中心,实现了医院物资管理各环节的业务流、财务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2]。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医院物资以管理属性划分为不收费物资和收费物资,以价值高低划分为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对于不收费物资,重点管理采购环节,通过定额的方式控制采购量,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例如,针对一些不能收费的一次性耗材,还有碘伏、酒精等耗材,可根据病员数量、工作量的多少进行每床日(每人次)统计,核定基数和定额。而收费物资重点控制病人消耗环节,尽量实现实耗实销。高值耗材,主要是高值医用耗材,在医院医疗材料支出中占的比重较大,能够达到60%以上。在管理上,改变传统的由科室直接向厂家要货,验收保管,使用后通知器械管理部门进行结账,而导致医院物资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的管理方式,代之以收费代销的管理模式。代销是一种商业化的销售方式,即货物销售后进行结账。代销模式真实地反应了高值耗材的使用特点:代销入库的时候,不会增加医院的资产,不需要在财务账上体现;实际使用后通过专购品“入库即出库”的管理方式,在做医院资产增加的同时,反映高值耗材的支出消耗。通过这个管理功能,不仅能够减少高值医用材料占用医院流动资金,同时能够在财务上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资产及成本支出,同时为与供应商往来结算也提供了便利。收费代销的物资流通的全过程如下:(1)科室可以在网上提交需求计划,并可以查询每月支出情况。(2)物资器械管理部门收到需求计划后,进行汇总整理,自动产生定单,发送给有资质供应商。(3)库房管理人员在物资到货后,进行验收,并做代销入库,还可以在库房之间进行移库处理(移入和移出库房需要进行双向确认)。(4)科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借用,或实际领用消耗。(5)库房和物资管理部门在实际物资支出消耗后,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科室物资支出汇总和明细表,与财务及供应商对账。科室、库房、采购、供货商之间形成了一个闭合的信息网络,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闭环式的管理系统。收费代销达到高值耗材统一管理、安全使用、专业服务、支出透明的目标,并以最经济的资金占用率,保证物料的充分供应,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加快库存资金周转速度,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三、结语

篇10

财务评价指标是反映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评价企业面临风险的概括性指标。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最终都会反映在财务评价指标上,它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绩效、资本运作、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所有重大方面息息相关,是企业运营的目标内容。

在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市场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度后,业主招标文件中普遍要求投标人提供上年末的审计报告,并对财务评价指标进行考核打分排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投标的成败。因此围绕财务评价指标加强财务管理,控制企业风险,成为各勘察设计企业的一项长抓不懈的关键任务。

根据财政部颁发的《勘察设计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考核勘察设计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共十项,即: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其中与招投标活动密切相关的有: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四项。

一、关于四项主要财务指标的概念和评价

(一)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总资产中负债总额所占的比重,它直接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

评价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以下两个衡量标准:

1.从理论上衡量,资产负债率以不超过50%为宜,如果大于50%,说明企业负债高;如果小于50%,说明企业利用外部资金不够。但从实际情况看,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0%~70%之间也属正常情况,若大于100%,表明企业已资不抵债,达到破产警戒线。

2.从行业特点上衡量,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量不大,所以评价勘察设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低于上述标准。现在由于勘察设计招投标起步时间不长,财务专家参与度不深,一般要求投标人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等于或低于30%才能给出满分,否则扣分,其实这样要求只侧重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忽视了企业利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和总体资金实力,忽视了预收账款余额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这种评价导向会制约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应该适当提高。

(二)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主要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是企业资产总额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它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是企业寻找利润的必要手段,哪里有利润,它就会流向哪里,但是这种流动必须是以偿还流动负债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仅够或不够偿还流动负债,那么这种以寻求利润为目的的流动性就谈不上了。因此,流动比率越大,企业寻求利润的能力就越强。

评价流动比率的标准:

1.从理论上讲,好的流动比率要求在2以上,但由于行业环境的不同,对资产流动性的要求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从理财的观点来看,过高的流动比率不能说是好的现象,因为一个经营活动正常的企业,资金应当有效地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运转,如果过多地滞留在流动资产形态上就会减低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2.从行业特点考虑,勘察设计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不大,对流动比率的要求低于资金密集型的工贸企业,流动比率的合理范围应在1.5左右。小于1,说明流动性差,难以应付日常经营开支之需;大于1.5,说明流动资金存在闲置现象。按招标要求,流动比率在大于等于2时给予满分,要求偏高。

(三)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变成现金的流动资产,它反映的是企业现时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和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指标。

评价速动比率的标准:

1.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当中,速动比率一般要求在100%以上,最低不低于50%,否则说明企业存货过量,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弱。

2.从行业特点考虑,勘察设计企业比工贸企业存货少,所以速动比率要求应该超过100%,略低于流动比率。在招标时,大于等于100%时给予满分,要求比较适宜。

(四)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反映企业业务经营回报的高低,也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无论在哪个行业,营业利润率都是越高越好,但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的利润率应趋于一致。

衡量营业利润率指标应当以银行贷款利率和行业内先进企业、行业平均利润率为参考。在我国,目前银行贷款利率约6.39%,而勘察设计行业属于回报率较高的行业,营业利润率应明显高于银行贷款利率,应在10%以上为较好,在招标要求中大于等于10%时给予满分。

二、关于其他财务评价指标

(一)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反映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该项指标越高越好,在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后,资本收益率将作为一个反映股东投资回报高低的指标日益受到重视。

(二)资本保值增值率

对于国有资本,这项指标表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的高低;对于其他股本则表明其股份的保值增值情况。该指标等于100%时为保值,小于100%时为贬值,大于100%时为增值。

(三)总资产报酬率

该指标的分子用“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是因为从资产的角度来看,利息支出也是企业运用负债所形成的资产创造出来的收益,这样才能真实反映企业全部资产收益水平;而且由此计算出来的“总资产报酬率”是形成全社会资本平均成本或平均收益水平的基础,可为国家宏观经济预测或决策提供依据。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快慢的指标。从道理上讲,应该是企业营业额越多而应收账款越少是最理想的。因此一般认为周转率愈高愈好。如果比率过低,则说明营业额大量被其他单位占用,资金回收慢。但勘察设计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体现在账外且作为商业机密,所以这项指标不易测算出标准数,只能与历史数据相比其增减变化情况来评价。

(五)社会贡献率

企业社会贡献总额指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净支出、营业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其他税收、净利润等。

(六) 社会积累率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营业税+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其他税收

社会贡献率衡量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有多少用于上交财政,反映企业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三、根据勘察设计单位实际情况可增设下列内部评价指标

(一)产值回款率

目前国内勘察设计企业被业主拖欠的合同款较多,为保证资金需求,要款力度必须加大。产值回款率的高低反映了资金回笼情况,直接影响着勘察设计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营业利润率的高低,对整个财务评价指标的好坏起着主导作用,在管理中应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待。

(二)生产成本利润率

这两项指标反映的是每一元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所产生的利润,纵向比较可反映出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开支的控制情况,为编制年度预算提供依据,也可以为一线人员与机关人员之间收入分配比例的确定提供参考。

篇11

一、负债结构的概念小微型企业的特点

1.负债结构的概念

负债结构指各种负债及其构成的比例关系。既包括负债与资产的关系,也包括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 关系。负债结构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核心。

2.小微型企业的含义及特点

小微型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小微型企业具体标准如下:

(1)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其主要特点有从业人员少,营业收入低,资产总额不高。借贷困难,融资困难,资金链容易断裂。

二、小微型企业负债结构的重要性

资金结构中的负债比例对企业有重要影响表现在:负债比例影响企业财务杠杆作用、负债比例影响企业资金成本、负债比例反映企业财务风险。鉴于小微型企业的特点,小微型企业合理的负债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财务杠杆的作用,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减小企业财务风险。

小微型企业资本总额不高,资本不够充足。因此,对于小微型企业而言,使负债中得各种负债的数量比例关系维持在一个恰当的数量是及其重要的。短期负债资金的比例更为重要。短期负债是资金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同时也是风险较大的融资方式。所以短期负债的比例会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企业的价值。小微型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面对超额的负债偿还压力,极易形成经营问题。

三、影响小微型企业负债结构的主要因素

1.小微型企业负债结构的主要财务指标

负债的结构分析,主要是研究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反映了上市公司自有资金负债率)、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相应的,主要有自由资产负债率和负 债经营率两个指标来进行衡量。(自有资金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负债经营率=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1)自有资金负债率

自有资金负债率也称为企业投资安全系数,用来考核投资方还清债务能力,自有资金负债率越小,债权人得到的保障就越大,获得的信任会越大,从而获得借款,相反,自有资金负债率越大,债权人得到的保障就越小,合作伙伴就会保护自身利益,放弃继续提供资金,终止合作。并加紧催促企业还款。在这种情况下,小微型企业很可能陷入资金困境难以维持生存。

当然,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限度。对于小微型企业而言,自有资金负债率过小,说明企业经营过于保守,自有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自有资金负债率的最佳值为100%,即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此外,对这一指标的分析,也要同行业间横向比,同企业不同报告期末纵向比,另外,还要结合公司其它情况来综合分析。

(2)负债经营率

负债经营率一般用来衡量企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长期负债,为自身发展获取资金,大量的抵押和借款,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胀,但是,如果借款负债过大,经营利润不能满足利息,一旦出现突发状况,货款收不回,现金流出现问题,流动资金不足等情况,长期负债就会变成企业的压力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为了避免投资这样的企业,在我们考察时需要考核企业的偿还能力,获利情况,企业利润,当其中有条件不能满足时,我们就需格外留神了。从理论上说,负债经营率一般在1/4--1/3之间较为合适。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独立性差,比率低,说明企业的资金来源较稳定,经营独立性强。

2.小微型企业负债结构的影响因素

在企业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究竟哪种结构是合理的?我们无法也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需要考虑如下因素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方案:

(1)销售状况

正常情况,企业的销售业绩需要稳定增长,且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状态,有充足的现金保障自身偿还能力,反之,如果存在的波动性大,借款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需要减少自身负债。

(2)资产结构

负债结构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对于微型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相对大时,就应该放弃短期负债,多利用筹款方式,当流动资产比重较高时,选择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更具有保障。

(3)行业特点

各行业的经营特点不同,企业负债结构自然存在较大差异。利用流动负债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存货和应收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占用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行业。

(4)企业规模经营规模

企业的负债结构也受企业现有经营规模的影响,小微型企业的规模小,获利状况不稳定,难以获得信任,不能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长期资金,因而,根据小微型企业的特点,应较多的使用短期负债。

篇12

张玲玲,一个聪慧的女子,没有富二代的光环,和丈夫白手起家,三十出头的年纪已经成为各大银行的高端客户。得益于丈夫在事业上的精干,现在,她已经渐渐淡出家里的生意,而在投资理财上颇有建树。

“我有一个毛病,干什么都喜欢把它研究透了。”玲玲作为一个外行人,经过几年的积累,对于股票、基金等金融理财产品的认识与专业人士相比毫不逊色。特别是在投资股市方面,她已经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准。在2008年股市严寒之际,她不仅没有亏钱,反而有所盈利。在好年头,她更是收获颇丰。

炒股历程耐人寻味

玲玲有三大炒股原则:1.顺应趋势;2.建立自己的股票理念和操作原则;3.严格遵守操作原则。她认为,只有顺应趋势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在理念和操作原则上,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知识和意识不同,会有不同的认知理念和操作风格,所以每个人都要建立自己的股票操作原则,没有原则经常跟风操作不会是长期的胜利者;而且一定要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操作原则,比如选股以及何时止损止赢。“牛市要持股,熊市做波段;牛市做热点,熊市做价值。”她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炒股经验。

实际上,玲玲的股票史并不长,经历了从一无所知、跟风,到认知、实践,最后到领悟的过程。她很幸运,在刚刚踏入股市跟风的阶段,正是2006年末到2007年中的大牛市时期。当时,她跟风的媒体是CCTV-2,跟风的人是一个从事证券投资的专业人士,同时也是她的炒股启蒙老师黎仕禹。

跟风阶段,玲玲与一般的人不同,她很有耐心持股,又刚好赶上牛市,所以收益丰厚,这也坚定了她继续投资股市的信心。认知阶段,她学习了一些技术,结合媒体或个人的分析推荐,做一部分短线和概念。实践阶段,她在之前认知的基础上,专门进行热点的波段操作。领悟则是她现在做价值投资时的感受。“眼观手不动心动,我最近才领悟‘心中无股’,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做到心中无股,便会客观理性而淡定。”显然,她对股市的领悟已经上升到一个境界。

玲玲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具体操作风格转变的原因,除了自我时间的因素,及某阶段遇到的股友和老师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自己认知的变化。“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可以认可、赞赏、崇拜很多人的操作和能力,但你自己未必去效仿他,所以说建立适合自己的操作模式才是最主要的。现在的盈利未必是最大的,但心里是最轻松的。”她非常强调个人操作的特点。

玲玲认为,股票本来就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选股最好是多方面的研究。操作是要靠技术的,但只靠技术或者不懂技术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她觉得纯粹的技术派,纯粹的价值派或者其它非技术派,都不会是最大的赢家。“高手们大多是综合多方面技术和理论来战胜股市的,”她说。

作为一个散户,玲玲的幸运是在2008年以来的这几次大跌中都没有亏损过,随后的学习与研究,更是让她在股市中游刃有余。她认为,对于散户而言,一定要顺应趋势,严格止损止赢。不要去听那些所谓的评论家的妄论,自己要多学习。学习才是最重要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永久的财富。

理财配置极富个人特色

如果不算房产投资,玲玲大部分资金都在股市里。她在股票、基金、流动资金(包括小部分银行短投产品)的比例大约为6:1:5,同时,她也购买了投资型的保险产品,但由于在保险产品上的资金量很小,相比其他可以忽略不计。

基金、保险和银行短投产品对于玲玲来说,都是作为资产配置与股票资金相搭配的,比例相对股票要小很多。对于这种资产高风险的比例配置,她表示,因为现在年轻,有风险承受能力,等老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比例慢慢转换过来。

就基金而言,玲玲是2008年开始购买。由于当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盘跌幅很大,基于调整资产配置的想法,她认为此时正是买入基金的好时机。刚开始,她并没有给予基金过多的关注,直到2009年,她才开始研究基金的相关专业知识。目前,她持有的基金全部都是从交易所购买的LOF基金。之所以从交易所购买基金,原因有三,一是方便;二是通过看基金的历史净值变化,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基金经理的能力;三是费率低。选择LOF基金则符合其历来的风险偏好。

玲玲的选基思路,基本上是先看基金公司,再了解基金本身的投资方向。一般来说,她会选择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比如目前她持有的华夏系列基金。在此基础上,她会选择投资思路与自己本身的投资思路相吻合的基金。她认为,既然基金配置一般是要长线持有,不会频繁操作买卖,就应该选择具有价值成长投资方向的基金,比如偏重投资成长性企业的基金。“认同基金的投资思路很重要,如果自己不认同,就不会去选择。”她再次强调投资思路的重要性。

就保险而言,玲玲是以更长期投资为出发点。她表示:“我买保险也是出于投资的想法,并不是为了保障。我总觉得自己年轻,不需要太过于关注保障的概念。”基于此,她购买了分红险。通过比较研究,她发现,不同保险公司分红险看似差别不大,其实内有玄机。很多分红险在宣传时是按照高等红利来计算,但这些都是虚拟的,实际分得的红利不可能总是最高的。应该观察保险公司该系列产品的历史收益情况,这样才能发现不同保险公司产品的差异。

她说:“都说‘新华的产品,人寿的保障,平安的人才’,据我了解,在这种分红型的产品中,相对历史分红最高的就是中国人寿。”她建议,对于长期不用的资金,如果本身没有能力炒股或炒基,也没有那么大的资金量投资房产,与其存在银行收取固定利息还不如买保险,这样既有保障且相对收益更高。

就流动资金而言,玲玲基本上不做规划,只是会不定时购买一些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有一点她很坚持,就是不存定期。对于银行短投产品,由于其风险性很低,她也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

显然,玲玲的资产配置相当具有个人特色。无论是各项投资理财产品的配比,还是选择产品的思路,都符合其高风险偏好和投资风格。

房产投资的小小遗憾

对于房产投资,玲玲把它划分为固定资产投资里,并没有放在理财中考虑。

她第一次想到房产投资的时候是2004年,因为北京某些区域的房价比她预料的要低。她经常看中央二台的相关经济栏目,有一次恰巧看到谈上海人炒房的节目,炒房人指出“月房租与月还房贷的比率大于1.3,就适合投资房产”。一听到这句话,投资意识敏锐的玲玲就意识到“北京的房子可以投资”。

随后,她通过了解,得知上海和北京的房价差距很大。于是她判断,北京的房价还相当低,可以买房,因为北京是首都,首都是集聚人才的地方,首都的房价还没涨起来,肯定有很多人要来买。目前,玲玲在北京已经拥有几处房产。她表示,她买房属于收藏型,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理位置和规划,以及小区内部环境和容积率,即使投资也要符合自己的居住要求。

不过,对于房产投资,玲玲仍有遗憾。她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初,房地产寒冬时期错过的投资机会。当时沙河某新楼盘,实行买一送一的优惠措施。她计划购买18万两套的公寓,和两套4.9米层高的复式楼(复式上层面积是赠送的)。尽管这些都是在计划和预算内,但她当时实在太忙了,没有在第一时间确定。一个月后她联系售楼处时,房子已经售罄。

2009年6月,她又看中一套联排别墅区的二手房,由于没有意识到北京的房市尤其是这个区域的联排别墅已经开始快速升温,一步之差这套二手房也没有买上。她说:“记得那是周五的晚上,对方打电话问我们是否要那套房子。我们回复说资金在股市里,要周一才能付款。对方说只要付几万定金就行。但当时我们没有立即确定付款时间,周一决定付款再联系对方时,对方说以为我们不要了,房子已经在周末卖了。”

后来总结这些失误,她认识到这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别人看房都是周末去,我们是周一到周五,周末是用来度假的,什么都不管,所以错失了很多机会。”她也很无奈。对于现在的房市,玲玲没有再做投资计划,她表示:“看看形势再说吧。”

总的来说,投资股市的成功,使玲玲成为一个风险偏好者。她说:“我年轻,有承受风险的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资金都投入股市。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周密的理财者,因为我被股市宠坏了。”

加强流动资金管理

篇13

关键词:医药行业 财务风险 资本结构 资金回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通俗点说它是指相关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不确定性的因素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很大的偏差使企业处在亏损的状态。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财务风险是必然产物。它是客观存在的,是各个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只能通过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来降低它对企业财务带来的损失与风险,却不能完全避免它的存在

二、引起医药行业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

1.资本结构不甚合理

这里所说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权益资本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关系。据我国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显示,医药行业资产负债率与带息负债率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与此同时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由此几项比率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医药行业虽然盈利在不断的上升,但是是在高成本的融资下达到其目的的,换句话说医药企业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并运用财务杠杆原理中低成本的外源债务筹资,而偏向于融资成本较高的外源股权筹资方式,这大大的增加了医药行业平均融资成本。医药行业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资产负债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悬殊,出现两极分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些医药企业由于负债比例结构太高,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而有部分医药企业由于低负债资本结构承担着超出他们能力的资金使用成本。

2.资金回收方法错误,忽视应收账款的重要性

鱼儿离不开水,企业生存发展更离不开资金保障。当我们的产品销售出去以后,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它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货币资金上,但由于这一系列转化中时间与金额的不确定性,于是有了资金回收的风险,这往往也是我们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财务风险之一,医药行业也不例外。

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部分财务风险意识不高的医药企业基于赊销能吸引大量的客户增加市场占有率,采取赊销结算方式,导致企业账面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其次,部分医药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带来财务风险。只看中眼前利益缺乏商业信用意识,盲目扩大市场,并未对应收账款正确评估,导致大部分货款难以回收。再次,因为考核机制不健全的内部激励使资金难以收回。利益永远都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然而企业没有考虑到应收账款在考核体系的重要性,盲目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一味强调规模,而忽视了回款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坏账死账,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

3.内部财务控制结构不严谨

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医药企业集团是通过对中小医药企业联合或参股控股或兼并收购的资本运作方式形成的。经过层层的收购壮大,使得企业高管不能详细了解公司的各个部门情况,导致包括财务部在内的各部门管理存在漏洞。企业集团与企业各个成员之间内部财务控制结构缺乏严谨性。一个集团内部各成员在财务问题方面缺乏沟通只单方面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话,那么将难以规范和协调他们的责与利。这种不严谨的内部财务结构必定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

三、医药行业解决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立足自身基本实情,优化资本结构

医药行业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实情,从根本出发,在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掌握好负债结构的平衡性,避免出现资产负债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太多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加强筹资的控制,避免或减少一切非系列风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投资环境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适中的风险理念、考虑投资组合,采取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筹资方式如租赁,发行股票等。

2.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制度 ,防范资金运作风险

利润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医药企业不仅要控制或减少资金占用,还应使资产周转速度加快,让其更快的转化为货币资产,达到利益的最终目的。为了避免坏账及死账的应收账款产生,企业应制定相关的流动资金管理制度,防止资金运作的风险,做到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效益性。明确资金管理,让企业中不同职务的不同成员责与利得到合理的规范。在此制度的调整下才能达到企业成员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共同发展。

3.制定与完善相关财务政策,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利益

通过对财务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使成员企业必须按照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要求,明确且了解资金的筹集、投放、及收入与利润分配。同时,制定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用人制度,使企业成员个人利益跟企业共同利益相挂钩。

四、总结

综上所述,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更应把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当作重点来抓。在意识到资本结构、资金回收、及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结构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同时,企业更应立足自身基本实情,加强对筹资的控制,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其次要加强资金回收策略,制定流动资金管理制度;再就是要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财务制度。在我们日益重视并加强相关管理的努力下,相信医药行业会更加稳定长远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谢恒.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篇14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的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具体如表1所示:

(二)科技型企业的界定 我国国防科工委对科技型企业的定义为:“科技型企业又称科技开发企业,是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但不包括单纯经销科技产品的组织。”具体如表2所示: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即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中小企业,与一般中小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高收益性、无形资产占比较高、生命周期较为明显以及企业信息透明度低等特点。按企业生命周期来说,其产生发展会经过五个阶段:(1)种子期。这一时期,创业者拥有一定技术,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技术产业化的效率、管理团队是否具备相应的素质,总体来说,这个阶段的不确定性最大,风险最高。(2)初创期。这一时期,技术已经转化为产品,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有市场开发、资金筹措、企业管理等问题。(3)成长期。企业步入正轨,主要面临进一步开拓市场稳定客户以及筹资资金发展壮大等问题。(4)扩张期。这一时期,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迅速扩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和高素质人才短缺。(5)成熟期。这一时期,企业风险已大为降低,表现在:市场份额稳定、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市场知名度与认可度提升,企业由此进入成长稳定期。

二、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竞争、实现科技化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受制于自身不足,或者外部融资环境的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极易陷入融资困境,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中小企业得到了良好发展,为全省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08年中,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家数达18.6万个,占全省企业家数的比例超过60%;产值占全省GDP的38.2%;缴纳税金占省财政收入的35.6%。此后虽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单位仍达19.3万个,同比增长3.29%;实现增加值1792.8亿元,占全省GDP的11.2%;上缴税金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5.3%。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那么,这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笔者以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内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问卷,主要从企业的规模、所处发展阶段、所在行业对其进行分类,旨在发现其对资金的需求量及使用用途的要求。

(一)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分析 从有效回收的92份问卷情况来看,首先,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企业规模的划分依据,2010年主营业务在100万元以下的有25家,100万-1000万元的有42家,1000万-1亿元的有20家,1亿元以上的有5家(见图1)。其次,按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分,处于种子期的企业12家,处于初创期的10家,处于成长期的46家,处于扩张期的22家,处于成熟期的2家(见图2)。最后,按所在行业分,从事电子信息的企业有18家,从事生物医药的17家,从事新材料的24家,从事光机一体化的16家,从事资源与环境保护的7家,从事节能减排的7家,从事服务类的3家,无企业从事航空航天业务(见图3)。

(二)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分析 主要表现在:

(1)不同规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分析。通过对92家样本企业问卷的汇总,不同规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资金需求量存在差异(见图4)。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科技型企业都有资金需求,资金需求量与企业自身规模成正相关关系,这也与企业本身的风险承受力相符。

调查结果显示,就所需要的资金用途而言,补充流动资金是各种规模企业的共同诉求,除此之外,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还需要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随着主营业务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开拓市场的资金需求量不减反增,同时用于资产重组的资金需求明显上升。

(2)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往往与其规模成正比,越处于发展的初期,企业规模越小,反之反是。从调查结果来看,种子期的企业有100万元资金就能支撑企业正常发展,随着企业发展日渐成熟,所需资金量也逐步增大(见图5)。需要注意的是,样本中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仅有2家,样本数过少代表性较差。

(3)不同行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分析。笔者认为,科技型企业所处行业同样会对其资金需求量产生影响。调查显示,在92家样本企业中,电子信息类和服务类企业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前者所需资金多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产品研发,后者则集中将资金使用于市场开拓。生物医药类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投入多,资金需求量相对较高,大量资金被用于投资固定资产与开拓市场。新材料和光机一体化企业属生产性企业,资金需求规模在千万元左右,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市场开拓。资源与环境保护类和节能减排类企业资金需求量不大,基本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见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