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范文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8 10:10: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

篇1

【关键词】儿童绘画;自由;纯真;颠覆

一、儿童绘画的定义及特点

儿童绘画是指儿童通过观察、认识外部世界后,尽情发挥想象力,绘制出来的美术作品。

儿童的绘画活动是儿童真实的自我表现。孩子喜欢的、厌恶的都在绘画过程中直接地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儿童的绘画活动其实就是孩子对自我兴趣的自然展现过程。而兴趣也是促使儿童进行绘画活动的内在动力。同时,孩子在进行绘画活动时,并不像成人那样把绘画当作一种需要认真应付的工作或者活动来看待,他们更愿意把绘画活动当成一次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以游戏的心态对待绘画活动,对于任何一个成年画家来说都是很难得的,只有抛弃现实的功利心,才能画出最感人的作品。在游戏中,孩子纯真的天性和真实的自我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儿童的想象力在绘画过程中得到彻底的解放,使他们的美术作品具备如此强烈的感染力。

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正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是粗浅的、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偏差的。他们并不具备成年人所拥有的一套以客观现实为标准的评判逻辑或观念。换句话说,由于孩子不具备成年人的逻辑思维和观念,所以他们在绘画活动过程中,并不受到这些逻辑思维、观念的束缚和左右,使他们的想象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画面大胆、纯真、夸张、毫不掩饰。使得孩子的绘画作品更贴近人们的心灵,也更容易与观众的内心产生共鸣而令人们感动;这是绘画创作中最难能可贵的,这也是成年画家无法企及的。

作为一名成年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早已脱离了儿童时代的稚嫩,童年时代的自由率真、天真烂漫被成熟的理智取而代之。当他们进行儿童美术作品的创作时,如何创作出符合儿童审美要求的绘画作品,视乎成为横亘在眼前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鸿沟”是每一位成年人都无法逾越的,就连毕加索都说:“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画得像一位大师那样,但却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会画得像孩子一样。”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儿童绘画时束手无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专业的美术院校学生在儿童绘画创作方面也有其天然的优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美术专业基础训练,在绘画造型、色彩应用等方面基本保存孩童时代的稚拙和朴素,这使得他们绘画作品中的造型、色彩更接近儿童的趣味和审美。而他们所缺少的就是儿童的想象力和表现欲。

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联想,解放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符合儿童审美要求的美术作品,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必须重视的一道教学难题。

二、儿童绘画创作原则

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接触儿童绘画的最初,带有一定的个人偏见或误解,他们会以自己的审美观念去衡量儿童天真的作品。他们会认为,儿童绘画作品简单粗糙,仅仅是儿童随手草率的涂鸦而已,没有真实的造型空间和色彩质感。如果以写实的标准和手法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偏离了孩子的兴趣趋向和审美喜好,会得到怎样的教学效果便不言自明了。因此,培养学生的儿童绘画创作能力,要注意一下创作原则:

1.稚拙原则

首先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强调要以儿童的审美需求为创作的出发点。摈弃以写实再现客观存在为目的的绘画理念和手法。写实的绘画作品,力求在二位的平面上塑造三维立体的真实错觉,创作这样的作品需要作者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和细致理性的观察分析能力。

儿童的身体及智力发育还不成熟,他们是依靠直觉认识外界的,因此,不能仔细理性的观察外界的事物。而那些被孩子见到过或者观察过的事物,仅仅是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了物象特征的模糊的概念。过于严谨、理性的写实绘画很难引起孩子的兴趣。这一时期教师和家长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顺其自然,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使儿童纯真的天性得到保存。

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童年时代,尝试以孩子的眼光进行创作。不追究像与不像,真实不真实,只追求稚拙的趣味和奇幻的想象。尽量不以真实的客观规律作为衡量作品的尺度和标准。

2.题材兴趣趋向原则

认真留意儿童的绘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作品比较活泼、可爱。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画到作品中。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创作的绘画作品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以孩子最熟悉的生活内容为创作的题材,这样更容易与孩子产生共鸣,也更利于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3.颠覆性原则

颠覆性原则是指在儿童绘画创作过程中,尽量颠覆正常的逻辑关系、物理关系、比例关系、色彩关系。这样可以打破正常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彻底的解放。

颠覆逻辑关系是指在创作中,把本来毫无关联的两种绘画素材进行巧妙结合,形成独特的画面内容,给人以奇特的新鲜感。例如,动物和植物结合。我们可以画出一棵高大的树,但树上结满的不是果实和鲜花,而是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鱼。我们也可以画一头长颈鹿,而长颈鹿身上开满了各种鲜花、生长出各种瓜果。

颠覆物理关系是指以正常的物理关系在画面中进行相反的处理。这种方式可以使观众产生无限的联想。例如,鲸鱼本来应该在水中生活,但在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把鲸鱼画在天上飞翔;火车在陆地上奔跑的交通工具,我们可以把火车画在树干上和花瓣上。我们还可以把人画在云朵上,与小鸟一起翱翔。

颠覆比例关系是指把原本正常的物体比例关系进行放大、拉长,使画面中物体的比例形成强烈的反差。比例关系的应用最容易使一件作品贴近儿童的审美,因为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会在意画面中个主体的比例关系的。例如,把西瓜画得比汽车大;把长颈鹿的脖子画得更长;可以把一群小朋友画在向日葵上做游戏等等。

篇2

【关键词】彩色铅笔 儿童绘画 简便 优势 方法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辅导学生画画,因为学生没有带颜料,便顺手拿了我平时备用的彩色铅笔,让他用彩色铅笔来涂色,没想到,画了以后,效果特别好,画面不仅色彩饱满、色调清新、而且笔触细腻丰富,也很有层次感,更重要的是学生特别喜欢这种绘画工具,一画就停不了笔,因为其细腻、丰富、且操作简便的特性,让孩子们大大增强了对绘画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彩铅儿童画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进行儿童彩铅画教学的特点优势及可行性

1.彩色铅笔特点和优势

彩色铅笔: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像运用普通铅笔一样自如,同时还可以在画面上表现出笔触来,对于学生来说作画工具相对简单,便于掌握。彩铅为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技法的多元性和较少的束缚,能够使学生自由地表达,一封信或一个贺年卡、一个笔记本,他们都可以用便于携带的彩铅画、漫画或者卡通画来装饰,也可以在卡通画中刻画他们的故事,通过它来反映愿望,与同龄人交流。

彩铅画教学不需要投入过多资金,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中小学都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因此,彩铅卡通画易于推广与普及。

2.彩铅儿童画是极富吸引力的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努力使美术课变得更有吸引力,但常使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是美术课学生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带作画工具,甚至干脆做其他科目的作业等,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学生。一方面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正进入美术学习的“危险期”;另一方面由于美术非考试科目,学生忙于应付考试;再一方面与学生不能有效地欣赏美术作品,美术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等等因素造成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相继出现,使得原有的一些美术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深入挖掘美术教育资源,使其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在美术课中引入操作简便、表现丰富的彩铅画来进行儿童画的创作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使学生方便操作,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绘画,而且由于它的简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体会到其中的美感,从而创造出更加生动的作品。正是由于彩铅画的这些特点,所以深深地吸引着几乎所有学生,学生在欣赏、创作彩铅画的同时进行交流和表达,在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绘画技能得以较快增强,正确世界观得以逐步形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儿童彩铅画教学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极富吸引力的课程资源,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如何实施儿童彩铅画创作的辅导

由于儿童彩铅画这个领域一直鲜有人涉及,所以,这个方面的教学方法几乎没有任何的借鉴,以下便是我参考其他领域的绘画方式和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尝试所得来总结一下儿童彩铅画的辅导方法:

(一)由技法入手,掌握作画技巧

1.让学生认识彩铅、了解彩铅的特点

学习彩铅画必须首先了解和熟悉彩铅的工具性能,然后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它。我们目前比较熟悉的是普通的彩色铅笔,有马利、中华等,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象运用普通铅笔一样自如,同时还可以在画面上表现出笔触来,但是国产的质地比较硬,所以,笔芯很容易断,作画的时候,需要提醒学生掌握适当的力度。

能够同时画出像铅笔一样的线条和水彩一样的功效的画具就是水溶性彩色铅笔,质地相对来说比较软。使用方法相当简单,就像普通的铅笔一样,画好后用蘸水的笔在上面涂抹, 颜色就会溶化。如果用彩色铅笔的笔部直接蘸水画, 可以画出很利落的线条,还可以在画面上自由混色,是水溶性彩色铅笔最大的魅力,用含水的笔涂抹画面 上的颜色时,颜色会互相混合,能表达出你所想表达的色彩,创造出独特的绘图风格!如图:

2.结合素描的线条来进行塑造

彩色铅笔和普通的铅笔有很多共同点,所以在作画方法上,可以借鉴以铅笔为主要工具的素描的作画方法,用线条来塑造形体。

一般画轮廓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彩色铅笔打底稿,但用笔可以略微轻些,握笔的姿势可以用平时写字的样子,笔与纸的角度大约为90度,此时刻画出来的线条会比较硬、细,适合小面积的涂色。

如果涂色面要大些,线条也可以更为松软些,我们可以把笔倾斜,笔杆与画面大约是45度,笔尖与纸接触面积大,所以涂出的线条就粗了。由于彩铅是有一定笔触的,所以,我们在排线平涂的时候,要注意线条的方向,要有一定的规律,轻重也要适度,否则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另外与运笔也有关系,需要粗的时候我们用笔尖已经磨出来的楞面来画,需要细的时候我们用笔尖的楞来画,就可以粗细掌握自如了。如图:

当然线条根据画面需要还可以有更多的表现方式,因为艺术的本身就是自由不是约束!

3.利用彩铅的特性,借鉴水彩画的表现方法

彩色铅笔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色彩丰富且细腻,可以表现出较为轻盈、通透的质感,这与水彩画的绘画风格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彩铅相对孩子们来说,更容易掌握,巧妙地借鉴水彩的特点──颜料色粒很细,与水溶解可显示其晶莹透明;把它一层层涂在白纸上,犹如透明的玻璃纸迭落之效果,我们可用不同的力度,用彩铅进行排线,反复上色,也能刻画出如水彩般梦幻、诗意的境界,如果用可溶性彩铅与水彩相结合的方式来做画,并且利用彩色铅笔对水彩的部分再加以细部修正,画面会产生更微妙的感觉。如图:

(二)充分利用彩铅的特点,让画面具备彩铅画的“独特性”

彩铅画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有一些特别的地方。这些“特别”,是其他工具、材料所不能达到的,只有充分利用了彩铅的独特性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才算是彩铅画,正是这“独特性”使得彩铅画成了真正意义的彩铅画。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彩铅绘画技巧的基础上,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的:

1.利用彩铅工具简单、便于绘制的特点,捕捉灵感

利用彩铅的变携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捕捉灵感,随时写生,为以后的创作累积素材。

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彩铅画画图画日记,我带领学生参与图画日记的形式时发现通过绘画的过程增加了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力,对于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都有了一个很具象地表达和描绘,学生的记忆力也得到了锻炼,当然还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那画面的内容就可以不受真实内容的限制,可以夸张,变形,随心所欲,由感而发,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

2.巧妙运用彩铅特点和技法进行表现

在绘画中,引导学生巧妙运用所学彩铅绘画技巧进行绘画表现,会有惊喜发现。如:

画云:如果画的云类似于棉花,看起来弯弯曲曲的,就可以先用蓝色的彩铅笔比较重的刻画一下,然后用同一种颜色沿着轮廓,由重及轻的往外画,这样云不仅漂亮,而且把云绵软的质感表现得很形象。

画草地:用排线的方法,留出彩铅的笔触,更显简洁生动。

画天空:用些斜线画出松软的线条,并留出些空白作云,使天空看起来更为通透,明朗。

画水:用平涂加重点刻画的方式,可以表现出生动的倒影。

画花:采用彩铅接色的方法,能生动表现画出花的色彩关系和虚实感。

用色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色彩不仅是为了画面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色彩可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情感。比如,画面上鲜花盛放、到处充满嫩绿,那表达的当然是春天的气息。而表达寒冬自然就需要用冷的色调,如紫、蓝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做到根据画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色彩运用得当。有时可把色彩画得鲜艳,有时也可以色彩淡雅。哪里可多用色彩,哪里可少用色彩,并注意到色彩可互相衬托对比,创作时,很多时候画面就是靠用合适的色彩,利用色彩之间的衬托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大胆处理好色彩的关系,最后还要进行“收拾”整理,完善画面。

最后根据画面的需要,还可以适当加入其他绘画工具如:水彩、水彩笔来点缀,使画面更富有表现力。

3.利用彩铅表现力丰富的特点,结合卡通进行创作。

卡通是是英语“cartoon”的汉语音译,原指政治讽刺漫画,后来也指动画片、连环画。卡通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它本身又具有幽默的特点,使真人实物难以表现的东西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它多以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方式,强调讽刺、机智和幽默,它所包含的形式比一般意义上的漫画还要广泛,涵盖的内容比文字还要丰富,因此,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

彩铅的特点:彩铅作画工具相对简单,色彩丰富、细腻,便于学生绘制。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但都有线条简洁,表现丰富的特点,同时也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二者相结合,相得益彰,具有生动、新颖、简便的特点。

比如,有一次,某个比赛要求让学生用卡通的形式画自画像,我便让孩子们用彩铅来表现。在我的简单启发,大胆鼓励下,孩子们很快抓住了自己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并结合彩铅的绘画特色,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加上细心的刻画,很快把一个个可爱的形象塑造的惟妙惟肖。

《搞怪大王》

顾裕成

《小百灵》

张薇

《大头儿子》

邱驰磊

《我爱大自然》

庄葳

在学习中,还要注意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并要细心的“导”。作画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用笔,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出不了好的效果,如果反复涂抹还会损害画面效果。所以,整体要画得大胆,局部及细节要画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胆用笔,细心“收拾”。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彩铅画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极富吸引力,也是很独特的课程资源,其本身的操作简便、表现丰富的特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它是提高少儿整体素质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学习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美术学习应以“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因此,在小学美术课中进行彩铅画教学是很值得尝试的,这也体现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理念。在彩铅画学习中,学生兴趣极浓,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高兴,整个过程使学生在学到彩铅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审美素养得以逐步提高,创新思维得以有效训练,整体素质得以稳步发展。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国家的希望,重视和发展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就是造就一个开放、文明的未来,展望前程,我们任重道远!

部分学生作品

《水乡》

徐福小学

《童年的秋千》

徐福小学

《悠闲的大象》

顾裕成

《欢奔》

《助人为乐的长颈鹿》

方偲

主要参考书目

《全日制义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7

《全日制义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5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前儿童;内心成长;欣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523-01

赏识是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肯定,更是开发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催化剂。学前儿童的作品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只要有益于发展创造力就应当受到认可、肯定和赏识。教师欣赏的目光,满意的点头,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给学前儿童带来莫大的快乐,能较好地激发学前儿童创造的兴趣。教师用尊重接纳、赞许的态度、发现学前儿童作品中的精华所在,使学前儿童在满足中产生,受到激励,在无声的交流中促进学前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提升学前儿童面对困难的信心。

1.用稚气的眼光看待

学前儿童各自独特的生活经历在他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形成了他们特别的体验和感受。学前儿童的绘画总是强烈地透着一股浪漫天真的稚气,他们获得的是成人所不能体验的生活情趣。在一幅作品总,学前儿童用独特的视角表现桌子的四条腿,并没有受过专业的透视教育,却在桌面上是一个俯视角度的茶杯。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穿透冰柜看到里面的雪糕,并且配有文字"哥哥你的个子真大",大冰琪淋回答到:"你是个小弟弟"。这都是学前儿童生活经验的反映,充满了学前儿童对生活无限的W想。

很多教师看到儿童画里一朵绿色的花、红色的叶子,就会马上告诉学前儿童:"花是红色的,叶子才是绿色的。"这真的是教师读懂学前儿童的画后做出的指点吗?也许学前儿童画的是一朵绿牡丹,只是没有达到形似罢了;也许学前儿童只是想画几片秋天的枫叶,只是他不知道绿牡丹和秋天的枫叶不会同时出现罢了。教师可以把每一幅儿童画表现的内容看作是学前儿童心灵的一次旅行,不仅穿越了季节的变换,而且穿越了空间的距离。学前儿童的绘画是不讲"画理"的。教师不经意的一次指点,也许从此就扼杀了学前儿童的想象力,以至于学前儿童以后不愿意画,到长大后的不敢画。所以对儿童画的评述不能以成人的固t有观念和要求去看待,只有理解学前儿童心理,怀着一颗童心草能儿童画做出恰当地评价。

2.用想象的思维倾听

绘画对许多学前儿童都有强烈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令很多教师感到惊叹。当学前儿童拿起笔绘出第一幅图画的时候,在成人眼里看来无论多么的不合常理,不合逻辑,都是学前儿童心灵的真实写照。儿童画以单纯、稚拙的方式认知世界,这种天性通过饱含感情,大胆无顾忌的手法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教师通过认真地倾听学前儿童的绘画,就会发现不管是一条平直的线,还是一方简单的图案,那里都有学前儿童最真实的内心世界,有对生活的最独特的感悟,也有对未来最独特的向往。每一幅学前儿童的绘画都表现出一定的主题和情节。虽然绘画语言还不够成熟,画面构图与构成上还不够完善,但画面背后的内容中充满着很强的想象力,凝聚着对具有生活感受的形象思维表达方式,这是较高创作水平的一种体现。使学前儿童的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想象是儿童画恒久不变的主题,教师不仅仅停留在指导学前儿童画的层面上,而是能够和学前儿童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进那梦幻般的世界。

3.用赏识的目光观赏

学前儿童以"无师自通"的方式,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画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只是通过绘画进行情感表达,学前儿童画不具有任何"功利"的目的,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是学前儿童想象力表达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学前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每一处细小的表达,都传达着内心世界对现实生活不同凡响的理解。要鼓励学前儿童大胆地进行各种形象绘画的尝试,对学前儿童绘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意识及时肯定,鼓励学前儿童进行自由地创作。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艺术表现语言,教师大加赞赏的评价,会唤起其他学前儿童的表现欲,也希望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获得副教授的肯定,养成学前儿童"一物多写"的发散思维模式,为成为创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根基。教师欣赏的目光、用积极的态度使学前儿童确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学前儿童的情感在自由绘画中抒发,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是自主学习的开端,自信与形成的起点。在每一次激励与肯定的过程中树立学前儿童以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面对生活的态度。

4.用疑惑的意味指导

教师是学前儿童的第一任副教授,是学前儿童最亲密的"伙伴",是学前儿童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而家人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前儿童一生的发展,教师的影响力远远胜过学校的教育。当学前儿童提出"给我画……"的时候,教师开始"示范教学",会使学前儿童养成依赖的习惯,不愿意独立思考,自信心在教师的"规范教学"逐渐中丧失。过早的介入与干预,就是剥夺学前儿童体验天马行空想象的自由,使学前儿童绘画可贵的原创性逐渐丧失。成长是一个奇特的过程,当学前儿童的认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自然会开始逐渐画得像。

要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使思维扩散开来就要少干预,重视创造的过程,尊重学前儿童的情感体验,轻视创造的结果。在交流中了解学前儿童,善于观察、分析学前儿童对各种情况准确把握,为学前儿童"设置绘画障碍",让学前儿童在探索中独立思考,尝试探索。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是不能被否否定的,教师的指导可以建立在儿童的兴趣之上,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学前儿童技能技巧,教师适当的"引导",虽然学前儿童对周边表现的漫不经心,但已经有内在的吸收心智。

对美的欣赏和理解不是教出来的,美的修养是在充满智慧的引导和启发中培育出来的。发散性的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一种无中生有,不能教也无法学。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需要的是认真地倾听、合理地引导、睿智的启发和衷心的赏识。并让学生在乐学与好学中自主地体验。学前儿童的绘画在于满足学前儿童创作的欲望,这是一种本能。尊重学前儿童、善于发现学前儿童、善于发现学前儿童作品中传达的思想与感情,帮助学前儿童树立自信心,在轻松的氛围中打开思维的束缚。用接纳与赞许的态度去对待儿童的每一次创作,鼓励他们去表现自我、表达自我,在交流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钊,作.幸福孩子从画画开始[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 林菁菁[著].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篇4

学前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对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大学前儿童的自主想象空间,加强其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美术活动,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创造想象力的发展,进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达到培养学前儿童创造能力的根本目的。因此,笔者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对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能力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1 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笔者通过对大量学前教育数据的分析,提出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以期做好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工作。

第一,在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应遵循层次性原则。也就是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实际能力、实际水平、自身基础优势等多方面因素,将其划分为多个层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培养。例如: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如若让学前儿童以大树为绘画主体,进行绘画活动,则可以先根据学前儿童的自身学习能力、基本水平,分为两个层次,即绘画能力较强与绘画能力较弱两组,在针对两组幼儿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能力较差的一组幼儿运用学过的方法把心中所幻想的大树表现出来,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而引导能力较强的一组幼儿结合所学过的方法,大胆想象、大胆创造。这样每一名孩子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二,在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应遵循基础性原则。创造力的形成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与发展都必须具有坚实的能力基础做保证。而这里我们所说的能力基础,主要指的是:生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以及相关的知识经验。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想更好的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能力,就必须加强这些能力基础的积淀。也正因如此,在实际教育中,就应该多给学前儿童提供一些接触美术、了解美术的机会。同时,多利用日常生活活动去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随时随地的引发孩子们去欣赏身边的景物,让人们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时,丰富自身经验,产生联想。

第三,在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应遵循示范性原则。示范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去带动与感染学前儿童,让学前儿童在一个拥有创造性课堂氛围的条件下,逐渐培养创造能力。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美术形象的浓厚兴趣,对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大胆创新、添加联想,从而增强孩子们的创造欲望,这笔单纯的“教育”对学前儿童的作用力会更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第四,在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中,应遵循主体性原则。这里我们所说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主体的本质规定性,也特指人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尤其是对学前儿童而言,他们更是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体,拥有很强的潜在创造性与能动性。所以,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前儿童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的创造性,进而让孩子的思维更加跳跃、更加宽阔。例如:在进行绘画时,可以制定一个绘画主题,而不是直接提出范本让孩子们模范,因为范本势必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而指定主题让孩子们自己作画,通过教师的辅助指导,孩子们的思维会更加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

2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创造能力的具体措施

创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需要教育者在教育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帮助学前儿童去积累、去积淀。以下笔者即结合美术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归纳几点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创造能力的具体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从自身做起,成为创造型教师,热情引导学前儿童发挥其创造性。成为创造型教师,是培养拥有创造能力的学前儿童的重要基础。因为,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创造型教师很容易将自己身上的创造性,加以发挥。特别是每一名学前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创造意识,他们喜欢夸大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所以,创新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做到高高在上的控制他们,更是应该和他们和平相处,尊重和爱护他们富有个性的表现,鼓励他们多进行创造,哪怕是再“离谱”的创作想发,也要在给予充分的肯定加以指导的前提下。这样,幼儿的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自我意愿才能得以实现,其创造力才会不断提高。

第二,为学前儿童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学前儿童从事艺术活动要有合适的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创造性。这里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创设要富于艺术性,如在活动室挂置名画、幼儿作品等图片,摆放雕塑等艺术品,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进行美术活动的材料。心理环境是指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教师激励、欣赏、接纳幼儿的创造等。

第三,多开展创造性美术活动,丰富学前儿童的创造性经验。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学前儿童创新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美术活动。例如:目前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常使用的创造性活动,主要有:意愿画、主题画、手工制作、美术欣赏等,而恰恰是通过这些创造性活动,增加学前儿童自我动手能力,加大动手机会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学前儿童的创造性经验,为创造性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能力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共享,直接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发展。也能正因如此。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前儿童创造能力的重要教育模式,更应该对美术教育去不断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完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为学前儿童营造一个更为轻松,更为健康的心理发展环境,真正发挥其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莫妮.论幼儿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

[2]章锦.浅探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1(0 1).

[3]郭庆.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

篇5

关键词:电脑的普及;创新绘画;优秀作品

学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开拓者,他们的发展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今天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必须有助于将来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成长。要充分发掘学前儿童的感性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主张在自由气氛中,在师生的相互信赖和尊重的条件下,摒弃教师的强制性教学,以学前儿童为主体,把学前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摆在重要地位.

当前,随着电脑的普及,在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我们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们购买了规格不同的电脑。许许多多的学前儿童凭自己的兴趣、需要也因此迷上了电脑。众多的学前儿童就在电脑中玩游戏,看影视节目,却没有注意到电脑中也有展示自己创新的天地——在电脑中学习绘画。

在电脑中学习绘画。它将引来更多的有志小朋友,大胆发挥,大胆地创新绘画的天地。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电脑绘画兴趣,是我们当前学前教育不能忽略的问题。

那么,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电脑绘画兴趣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电脑绘画的优势:

第一、我们打开电脑,点击程序栏,再点击附件栏,再点击画图栏,便出现我们的电脑绘画天地。

第二、在绘画天地里,我们利用绘画工具栏里的铅笔、橡皮、刷子、涂笔等,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电脑里画出自己想画的图,自己想画的物,自己想画的景。

第三、如果想快速地画规范的几何形状,就从形状栏点出你想画的几何形,既快速又方便,可以正拉、斜拉、倒拉等,便出现你想象中的几何形。

第四、画完图形,画完物品,画完景物,你想给它们上色,便可以从颜色栏中选出自己想涂上的颜色,方便、卫生、快速,不用调色盘,不用水来调色。

第五、图形画完,颜色上完,如果要作修改,就可点击工具栏中的橡皮来修改,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第六、图形修改完后,就可点击文件栏中的保存窗口,进行保存,电脑保存作品储量大,方便查找,不占空间。

第七、如果马上需要打印,点击文件栏中的打印窗口,便可打印。

第八、方便易学,特别对初学绘画者来说,操作轻松。它打破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绘画的传统做法。

其二、我们如何指导学前儿童在电脑中绘图,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指导学前儿童学会绘图的方式

建立图形的方法:一种是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绘图按钮,利用绘图工具栏直接在文档中绘制图形,另一种方法是单击插入—对象命令进入到指定的绘图软件中去绘图。

(2)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绘制自选图形

在绘图工具栏上单击自选图形按钮,打开自选图形菜单。将鼠标指针移动到要绘制图形的菜单项上单击,此时将打开其对应自选图形列表,单击需要的图形。在要绘制图形的地方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到达需要的位置时放开鼠标键结束绘制工作。

自选图形中包括的图形有7种:直线、基本形状、箭头总汇、流程图、连接符、星与旗帜及标注。

(3)指导学前儿童如何改变图形形状

如果对绘制的图形形状不太满意可以进行更改,首先选中图形,然后移动鼠标到要改变大小方向的一个控制柄上,可以看到指针变为双箭头形状,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图形,此时,一个虚线框随着鼠标的移动而改变大小及形状,对图形大小满意时放开鼠标键。

(4)指导学前儿童在图形中如何添加文字

对于任何一个封闭的图形,都可以向里面添加文字。添加的文字可以进行字符格式设置,也随着图形的移动而移动。用右键单击要添加文字的图形,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文字命令,此时将自动出现文本框,然后进行文字输入便可。

(5)指导学前儿童怎么设置图形格式

对矩形类绘图工具,圆形类绘图工具,以及一些有封闭区域的自选图形,可以更改图形的填充颜色,甚至是向里面填充纹理、图案等,产生特殊的效果。这需要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颜色和线条选项标签的填框进行设置。

在颜色下拉列表中,有各种颜色块,单击其中的一种颜色,便将对象以这种颜色进行填充。如果选择无填充颜色即不进行填充,图形对象是透明的。

在颜色下拉列表中,选中填充效果,将出现填充效果对话框。根据需要选择过度、纹理、图案、图片选项标签下的选项。

类式的,也可以对图形进行线形、线条等格式设置。

(6)指导学前儿童如何旋转或翻转图形

选定要旋转的图形对象,单击绘图工具栏自由旋转按钮,图形对象的周围出现绿色圆点,拖动任何一个圆点到需要的位置便可以旋转图形。

另外,还可以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绘图按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旋转或翻转,然后在出现的子菜单中选择需要的选项。

(7)指导学前儿童怎么加“阴影样式”

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阴影样式”按钮,从弹出的面板中选择“阴影样式”,然后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取消选择状态。这样,整个流程图就全部绘制完成,整个绘图工作全部完成。

其三、我们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全面的认识电脑绘画给学前儿童带来的方便。多倡导、多鼓励学前儿童学习电脑绘画。

其四、幼儿园领导和幼儿园一线艺术教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宣传教育,正确认识科技成果给我们学前儿童带来的益处。让他们在自己的引导下,利用电脑绘画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更好地发挥学前儿童的聪明才智,为世界的文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五、作为学前儿童的家长,也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偏见。多多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什么都应该去学一学。电脑绘画也是一门学问,只要你努力去探索,你将会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学到本领。

综上所述,电脑绘画对学前儿童来说,需要多方协助,多方鼓励,对学前儿童提供条件。这样,学前儿童对电脑绘画就会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在电脑绘画的天地里,画出他们心中的艺术作品。本着这样的认识,我们的目的在于从审美艺术教育入手,推进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审美创造型人才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兴趣 想像力 创造力 作品评价

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强调:“给幼儿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幼儿在创造中感悟创新,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幼儿内在精神的创造性显现。”回望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不能不承认,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沿着反儿童绘画发展规律之道而行的,从一入园就把孩子们置入“依样画葫芦”的写实牢笼里。贯穿在《纲要》中的幼儿教育改革精神,被颠倒、被曲解。我们怎样在教育方法上打破原来的禁锢,打破“依样画葫芦”式的美术教学呢?

一、目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观念比较落后。常常听到家长在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画之后就大声地斥责孩子:“你画的是什么呀?”“你看看人家画得多好!”许多教师也仍然以“像不像”“颜色合理不合理”“构图饱满不饱满”来给孩子的画定位,这是学前儿童美术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2.孩子对美术活动没有兴趣。在绘画活动中,常有一些孩子找老师说:“老师,我不想画。”一些画画还不错的小朋友却说:“老师,我不会画。”是什么让这些孩子对绘画有这么大的抵触情绪呢?

3.注重绘画技能教学。在大多数幼儿园的美术教学里,幼儿教师们教给孩子一些经过成人简化了的形象,一笔一画地按顺序让孩子来记住这些形象的画法。在教学过程中先示范画,将较长的时间用在讲解范画上,幼儿开始绘画,教师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孩子们无言的模仿牢牢地禁锢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定位把握不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重点仍然在知识与技能上, 让幼儿进行模仿绘画,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将学前儿童美术置入了“依样画葫芦”中,束缚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没有将美术作为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

在一次中班美术活动《大树》中,看到此景:“政政,你怎么把树涂了这么多种颜色?一点不好看。”政政放下手中的笔茫然地看着老师……这则典型的案例说明,我们在幼儿美术特别是绘画教学中,仍旧存在着明显的知与行的分歧,致使幼儿认为绘画就是按着教师的想法进行模仿,很枯燥。

2.成人的态度影响孩子的绘画兴趣。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孩子语言发展得好,有的孩子动作协调,有的孩子喜爱唱歌……因此,不能要求孩子方方面面都优秀。有些家长和老师不理解孩子的画面,常常无视孩子精心绘制的作品,错误的评价会让孩子变得沮丧,并且对绘画失去信心和兴趣,慢慢产生厌烦和逆反的心理。

3.提高想像力的误区。绘画是以观察为基础的造型艺术活动。幼儿由于年龄限制,生活经验贫乏,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制约着他们想象、创造力的发展。孩子自信心的不足,成人的激发没有引起孩子的共鸣,新奇的观念得不到认同,造成孩子的从众心理。教师和家长发现孩子不敢大胆想象创作时,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自信,更不敢下笔了。

三、对策研究

幼儿个性化的创造表现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幼儿的创造能力一旦被挖掘出来后,会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我们的教育任务就是激发幼儿的这种创造潜能,真正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那么目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从何处入手,该如何把握呢?

1.幼儿美术兴趣的激发。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美术题材。⑴教师在组织美术活动时,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题材。那么如何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美术题材呢?孩子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熟悉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所以题材要生活化,选择孩子身边最熟悉、刚接触的事物,往往能抓住孩子的兴趣。⑵使用拟人化的语言激发绘画兴趣。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肢体语言的参与能让美术活动更加生动起来。通过探究美术教学策略与游戏的关系,以“玩”为枢纽,启迪并开发幼儿的美术创新潜能。将美术教学活动游戏化,有机融合各种游戏因素,让幼儿带着游戏精神充分地体验、表达和创造,让幼儿画得快乐、画得有意义,能很好地发挥孩子的表现能力。

篇7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问题

1.教育目标方面,强调“技能”学习的儿童美术教育仍然占主流地位

过分强调绘画技能的教学,缺乏对儿童情感的关注。当今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家长和社会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完善,很多家长就以儿童作品的好坏来评价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成败。这就迫使幼儿园不得不教授更多的技能技巧,以此来获得好的作品,呈现所谓的“优秀作品”来吸引家长的眼球。但是,那些看似优秀的作品却失去了孩子本身的童趣。学前儿童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儿童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享受其中的喜悦,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儿童的很多心理活动或者心理问题都可以从绘画中反映出来。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注意到儿童内心真正的想法。

2.教育内容方面,绘画内容过于刻板,强调模仿和再现

教师的选材常常不能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点,很多都是让儿童按照教师画的或者是画册上的样本来临摹。经常都是教师做一个示范,然后所有儿童画的画基本上都和教师的大同小异。这样做以后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在同一个幼儿园、同一个班集体里,甚至是在同一个画展里,从各式各样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很多模式化的形象。这样做不仅束缚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使儿童的思维僵化,导致他们失去了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阻碍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虽然现在的美术教育相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大多时候,教师还是会给出几个示范,然后教儿童自由按照这个主题画画,结果常常是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基本上都是教师给的几个范例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的简单组合,很少有自己创新的东西。换句话来说,这样的教育也只是教师多给了儿童选择的空间而已,还是没有真正达到让儿童自由表现自我的目标。

3.教育过程方面,儿童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足够尊重

在美术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纪律,强调统一,限制了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总是怕课堂纪律不好,总要求孩子们要统一行动,同时开始画画,同时停止画画,没有考虑到不同儿童之间的差异性,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如:有的儿童刚刚有新想法正动笔要画的时候,教师一声令下马上要他们停止动笔,把手放桌上。这个时候要是他坚持画自己的东西,大多会招来教师的批评,说他不听话,不是好孩子。如果要做好孩子,他就必须放弃他的想法。在很多美术作品制作的过程中,缺乏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即使分享也只是因为教具不够才相互分享教具,儿童很少能和同伴分享想法,因为教师要求大家要保持安静,自己画自己的,自己做自己的。

4.教育评价方面,成人对于儿童艺术活动的重视往往源于某种短效的功利性

家长的功利心表现为,培养孩子的一门特长,方便以后找工作;参加中、高考加分,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等。所以他们不顾孩子审美经验的获得和审美素质的培养,而让孩子早出作品,快出作品,出好作品。家长常常只以是否出现好作品为标准来评价美术教育的成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视了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而且在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常常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常常以画得像不像来评价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在画中所表现出的创意和感情。

二、相应的对策

1.重新认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处理好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儿童身心的可持续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是培养学前儿童的健全人格和审美素质。同时,由于学前儿童主要是发展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能力没有发展成熟,受身体发展的限制,对其的美术教育应该重点放在打基础上,重点在于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让儿童喜欢并乐于参与美术活动。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儿童愿意、乐意参加某项活动,才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最好的发展。我们主张审美先行,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必定会带来表现技法上的进步,待孩子的身体条件发展充分以后,再对其进行更多更系统的技能教育,这样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学会等待,不要急于就成。追求快出作品,以作品来评价美术教育的好坏,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对儿童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把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作用和规律,积极配合教师为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

2.以人为本,重视兴趣

教师在选材方面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准,选择大多数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同时,选题还要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按照低控制原则(低控制原则是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地体验和表达),教师应该给学前儿童充分的选择机会,使他们能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使他们对美术充满好感。最好把命题画和自由画相结合,既关照学前儿童生活中大的主题,又关注学前儿童个人生活中的小愿望。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艺术活动本来就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儿童只有在精神放松和愉悦的状态下,才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如果在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过多地干预,过多地强调整齐和统一,过多地对儿童不一致的行为进行责难和训斥,把教学秩序看得至高无上。这样会使得儿童处于纪律的“高压”之下,一举一动都小心谨慎,又怎么能获得好的发展呢?

4.注意对作品的评价方式

首先,教师应该改变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评价方式,不要只以作品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儿童能力的高低,要积极维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他们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对学前儿童的作品应该多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尊重他们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性,鼓励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语言表述,让他们多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次,教师应该和家长多沟通,把家长对美术教育的传统评价方式改正过来,使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教师趋于一致。只有正确地认识美术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赵俊婷.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和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篇8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人终身发展的起点,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音乐、舞蹈、美术、队列操练及口语表述等基本技巧和能力,是决定教育活动开展成败的重要因素,尤其美术教育,直接影响着儿童对美的感知。有关美术能促进人发展的研究,一直是众多专家所关注和研究的。而作为人的发展之启蒙阶段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是备受关注。从美术活动能全面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基本假定出发,心理学家们运用各种实验结果、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我们尝试对学前美术教育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进而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

1.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以发展人格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强调美术教育的教育价值,通过美术创作促进儿童健全发展。这是工具论的倡导者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和英国美术家里德提出的。罗恩菲尔德对创造性推崇备至,里德主张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就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教师应按儿童的类型进行指导,以发展儿童个性。奥地利的儿童美术教育家齐塞克将注重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注重儿童人格的发展,作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

楼必生和屠美如指出美术教育有助于一般智力和创造性的发展。美术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所发展出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一般智慧的发展。杨黎明、刘志红、李建春和陈彤都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是智能培养,更在于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儿童自己,促进儿童完整、健康人格的发展,可以对儿童在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方面产生潜在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学前美术教育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独特优越的功能,因为在教育情境中美术活动可以将儿童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美的世界,使他们从感受领悟中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的潜能、智慧、价值和乐趣,获得真、善、美高尚的人格素质的熏陶和锤炼。

2.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儿童美术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美术学习由创作、批评和历史三方面构成;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而严格的课程设计是美术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对美术教学效果要尽力进行评价。这是本质论的提倡者艾斯纳提出的,与他观点相似的格里主张以美术学科的基本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W・迪文格内尔的观点与艾斯纳相近,格内尔倡导DBAE大纲,他曾在文章《一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将美术作为一种学科研究的方法》中首次使用了“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The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的术语。这一流行的教育思想简称“DBAE”。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1.以传统的技能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1)国外的教学方法

在古希腊时代,儿童学习美术主要在文法学校中进行,儿童模仿教师描画字母轮廓。在20世纪早期,英国美术教师史密斯他认为绘画教学要像书写一样,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德国的美术教育和英国、美国的教育实践在形式上基本相同,教师示范,让儿童模仿和练习线和形。日本在明治初期,美术教育也十分重视实用功利,绘画局限于用笔描绘正确的图形。

(2)我国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最主要的方法是临摹和记忆,不能发挥幼儿创造性及自我表现的价值,重结果,轻过程,讲究功利性目的。传统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出示范画、讲解、示范。上世纪70年代风行的简笔画教学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以培养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国外的教学方法

教育家杜威采用进步主义教学法,指出在美术课中应让儿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认为应重视和欣赏儿童的发展过程的有限经验,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不必提供指导,更不应干涉,他提倡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智能。卢梭、德国柯思修泰纳和齐赛尔提倡让儿童到优美的环境中去,反对临摹。视觉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不以一条准则、一门学科、一些抽象的技巧,或被视为其他任何关注技巧本身的方式教幼儿。在瑞吉欧・艾米利亚学前学校,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对于还没有具备正式书写和阅读能力的幼儿,使用视觉和图像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解是很容易的。但这并不表示在幼儿使用工具、材料和图像、视觉表现方式时,不给予任何指导。在开始画画前,交流他们真实看到的事物,交流他们的想法和观察的早期经验,能为孩子的绘画和创造带来一定的好处。儿童的作品被谨慎地储存和展示,让幼儿们感受到成人对其作品的重视,激励幼儿更投入和认真地进行他们的创作。加登纳也认为,那些已经掌握了符号系统而又能不受其束缚的人,“易于获得最新鲜的概念,最原初的行动和最独特的情感组合”。幼儿园应任凭儿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而不是过早地教导儿童线和形的画法。

(2)我国的教学方法

朱家雄和孔起英认为,学前美术教育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和欣赏来开展。通过欣赏来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感知力,通过绘画、手工来培养审美创造能力,通过绘画、手工和欣赏来培养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在情感方面的教育,孔起英指出应通过美术教育对幼儿进行审美情感教育,重视儿童审美经验的积累,她认为技能与创造性的发展不矛盾,技能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在个性方面的教育,刘志红、李连春和高明认为,学前儿童教育活动应从儿童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入手实施美术教育,根据儿童个性发展特点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儿童个性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2]王洋,赵英辉.从彼此颉顽抗衡到相互借鉴发展――对工具论与本质论的评价及二者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网络财富,2010-11-23.

[3]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4]苏慧红.高等学校美术教育如何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探索,2006-12-30.

[5]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学;色彩教学;策略

在美术学习中,色彩的正确运用是提高绘画水平的基础。学前教育对儿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前儿童在这一时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尤其是对于五颜六色的现实世界,兴趣颇大。因此,学前儿童对于色彩的认识、辨别都存在较为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学前美术教学中,要重视色彩教学,不仅让儿童懂得辨识各种色彩,还要懂得如何运用色彩作画,用色彩来体现自己眼中的美。

1.学前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分析

美术是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我国目前教育改革来看,学前教育对于儿童艺术方面的培养更加重视[1]。色彩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也是美术构成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所代表的事物、情感等都有所不同,给人们视觉上的感受也有很大的差异。学前儿童对各种色彩存在者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五颜六色的色彩来了解世界。学前美术教学的教师承担着带领儿童认识色彩、运用色彩的重任,不仅要让儿童认识到各种色彩,识别各种色彩,并能够培养儿童对色彩的美感认识,使儿童能够正确运用色彩来表达个人对美的认识,从而能做绘画中进行再创作。

2.学前美术教学的色彩教学策略分析

2.1以情境来展示色彩

不同的色彩将会体现不同的情境,并给儿童带来不同的感受[2]。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儿童进入学习情境中认识色彩,感受到色彩的美感。例如对于“绿色”,教师可以利用草原、深林等图片,来展示绿色的美,让儿童在绿色的景物中感受到绿色的特点。还可以带领儿童观看周边的绿色景物,如花草、树木,让儿童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感受到绿色的特点和美感。在播放图片时,还可以添加一些有趣的儿歌做背景音乐,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美术的乐趣。

2.2以视觉来感受色彩

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主要以来于视觉。教师可以利用视觉上色彩的冲击和变化来体现色彩的美感,让儿童感受到色彩的美。学前儿童对于复杂的色彩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选图时要采用大面积单颜色的图片和颜色层次分明的图片。例如教师可以展现不同色彩的图像,以单一色彩图像为主,如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沙滩、黄色的沙漠等,以单一色彩的图片给予儿童视觉上的冲击,让儿童去感受某种色彩的美。之后,教师再使用包含多种色彩的图像来展示多种色彩组合的特点,多个色彩要层次分明,对比明显,例如黄、红、黑相间的图片。由于儿童的辨别能力有限,可以选用有多种颜色但不复杂的图片。在不同图像的观察中,给予儿童视觉方面不同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单一颜色、多种颜色体现的美感。

2.3以文字描绘展示色彩

在各种儿歌、诗歌中不乏对色彩的描述。在学前儿童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文字描绘来展示色彩。例如“小白兔白又白”是很多儿童都唱过的儿歌。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索关于白兔、胡萝卜等的图片,网络上也不乏关于这首儿歌的图片。教师下载这些图片让儿童观看,并引导儿童将文字与图片结合,理解文字中所描绘的色彩,感受到色彩的特点和色彩的美感。

2.4在表演中感悟色彩

学前儿童好玩、好动,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儿童进行玩表演。而且儿童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单独表演,还有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表演,有助于增进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他们的感情和友谊。表演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玩游戏也是在学习。因此,利用表演来让儿童感悟色彩的美,是完全可行的。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演,让一名儿童表演蜜蜂,其他儿童表演花朵。表演花朵的儿童带着红色的花、黄色的花、紫色的花等,每人戴一种颜色的花儿。教师在一旁进行导演,例如教师说密封停留在红色花儿上采蜂蜜,然后表演蜜蜂的儿童就和表演红色花儿的儿童拥抱,表演。在游戏中儿童们不仅觉得有趣,而且能认识到各种颜色,并有利于促进儿童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2.5在绘画中感受色彩

学前美术教学绘画可以说是简单的涂鸦。教师在指导儿童绘画时,对于儿童的模仿不可有过高的要求,而应侧重于儿童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在绘画时,主要是将画好的画来让儿童用喜欢的颜色进行填充。例如在填充景色的图画中,对于树叶可以填充绿色(春天和夏天)、白色(下雪)、黄色(秋天),草地填充绿色、水填充蓝色等。让儿童在填充颜色中理解各种色彩的特点和运用。在色彩的填充之中,教师可以利用色彩和景色、季节等联系起来,并用图片来展示补充说明,让儿童加深对颜色的感悟。

3.结束语

学前儿童年纪小,交流能力、理解能力、智力开发等有待加强。教师可以利用学前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具有趣味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营造学习情境、视觉感受、文字描绘、表演等策略,来引导儿童认识色彩,利用色彩,提高美术中色彩的感悟和利用能力。总的来说,学前美术色彩的教学重在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依靠教师采用趣味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儿童的关注和参与,让他们喜欢上色彩,积极去感悟和运用色彩。

参考文献:

[1]辛新.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教学实践能力实施策略[J].亚太教育,2015(19):176.

篇10

    学前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富含深刻的情感内涵,传递着优良的传统美德,对学前儿童进行相关方面的音乐作品教学,能够让学前儿童深切领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甚至能够促使儿童在行动上进行效仿。如《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很有寓意的儿歌,歌词很朴实的记叙了小乌鸦照顾年老妈妈的细节,歌词简单易记,同时传达了浓浓的亲情,学前儿童通过学习这首儿歌在生活中会效仿小乌鸦的行为,学会关爱父母。再如《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同样传达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学前儿童会在潜意识中受到歌词的影响,并付诸到实际行为中。如此,这样的学前音乐教育有利于实现品德教育,从而使学前儿童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情趣,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才能学前音乐教育,既是一种纯粹的音乐教育,又是一种审美教育。在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让儿童能够充分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美及音乐所带来的欢乐,教师会选择一些具有审美趣味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并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前儿童与老师一起参与到情境中感受音乐作品中美的意境,实现审美教育,进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情趣。如《春天在哪里》是一首非常有意境的儿童歌曲,老师在教授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审美教育目标来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让儿童熟悉歌词内容,然后让儿童动手绘画出歌词中提到的大自然物种,如红太阳、小燕子、小花、小鸟等等,绘画完之后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种并扮演这个角色。教师可以一边教儿童演唱这首歌,一边与儿童一起随着音乐自由舞蹈。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变得丰富多彩,儿童能够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同时儿童还能够在学唱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欢乐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情趣,又在情境活动中挖掘与培养了儿童的其它艺术才能。(三)拓展学前儿童的认知领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虽然通俗简单,但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融入了一些关于自然、社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学前儿童可以通过学习儿童歌曲来增加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学校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学前儿童的认知领域,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常识。此外,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还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创作歌词,这样的儿歌能够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并将这些想象与现实生活相衔接。如在歌曲《飞呀飞》中,歌词的创作就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在歌词中有这样的提问:“小鸟怎样飞?飞机怎样飞?飞船怎样飞?”教师在教儿童唱这首歌前可以先让儿童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并且让他们对其进行模仿,以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然后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给儿童具体的展示,这样有利于调动儿童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四)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各方面的健康、协调发展音乐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因此在实际的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适合学前儿童的音乐作品。而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选择那些欢快、抒情、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进行教学,这有利于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在教学中也不是纯粹的歌唱教学与理论分析,而是采用教师与儿童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边弹奏歌曲边鼓励儿童跟随音乐随意舞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此外,对儿童进行听歌、唱歌的训练,能够提高儿童的听觉能力,在歌唱过程中注重技巧与姿态,能够调整儿童的呼吸节奏,有利于儿童身体的健康成长。

    学前音乐教育中要遵循的教学原则

    在音乐教学中,应以感性原则为辅助,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来设计教学模式,利用感性的教育方法、手段、活动来进行教学。音乐是一种抽象化与形象化的艺术,学前儿童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应先采用感性的教学方法让儿童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循序渐进,也让儿童将音乐放到实际的生活体验中,从而对音乐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最终从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实现理性认识的目的。遵循全面发展原则音乐教育具有多种教学属性,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音乐性与技能性的教学,而且要求与知识性教学相统一,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因此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与表现能力。教师应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儿童主观能动性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儿童在课堂上发散思维跟随音乐一起律动,从而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遵循开放式、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学前儿童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需要遵循开放式的教育原则,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的音乐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来开展音乐教学,创建各式各样的集体音乐活动,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并在活动中学习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还需要教师遵循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在学的过程中注重儿童的个性化发展,以鼓励儿童为主,使儿童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加大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力度。同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教学背景下,发展学前音乐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枢纽,因此需要学校及教师共同努力实现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前音乐教育形成了自身的独特规律,在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严格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教师应当将音乐性、知识性、技能性相结合,既要注重对儿童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又要注重将音乐教学与其它科目的教学相衔接,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学前音乐教育儿童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演唱技巧,而且还能促进对儿童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及课外知识的拓展,这对于儿童的后期发展具有极大的益处。

篇11

是全国教育“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作者从自然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角度,汲取其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观念,对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概念、特征,幼儿科技创新能力,幼儿科技活动的实施、评价进行了探讨;在实践方而,体现理论研究于幼儿科技活动教育教学实践中,设计了十一个主题系列150个活动方案,构成了幼儿科技探索发现――应用科学知识的主题系列活动。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材和参考书,也是幼儿师范学校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学生用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罗家英

推荐理由

本书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一方面突出了基础性的特点,各章内容的组织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线,力求全面呈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突出了实践性的特点,本书的编写密切联系学前儿童教育的实践,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融入教育实践之中,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本书还适当吸收了近年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新成果,增强了本书的适用性和时代特色。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幼儿教师、幼儿园园长培训教材,同时还可供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参考书使用。

幼儿园建筑设计(含光盘)

付 瑶

推荐理由

本书为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专业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用书之一。本书的书稿部分介绍了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概述、幼儿生理、心理及行为特点、总体环境设计、平面组合设计,建筑造型设计以及托幼建筑设计规范等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专业学生的建筑课程设计的教学用书,内容精炼、要点明确、课件表达生动,也可供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

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

李文馥

篇12

关键词:儿童 美术作品 评价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98-011 学前儿童美术评价的含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价即有目的地对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和活动过程进行客观的了解和判断,为进一步进行美术教育活动和指导提供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力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2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评价的现状

2.1 结果第一,过程第二

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教师往往就事论事,就作品评作品,而对于作品的来龙去脉置若罔闻,忽略了对于作品创作过程中儿童的发展和进步,片面的以结果来评价儿童。并且在幼儿园中并非所有儿童都可以达到每个年龄阶段应有的水平,在横向比较之下,一定有一部分儿童达不到老师心里的水平,那么这部分孩子得到的评价也是不尽人意的。或者在创作过程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会干扰幼儿的创作,那么单纯以作品结果判定优良的话就更不合理了。

2.2 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评价主体的单一化是评价主体单一化换句话说就是权威化,就是指在评价儿童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往往是听教师的一家之言,而忽视了儿童才是美术创作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的必要性。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并不同于科学领域上量化的要求和不容撼动的真理,所以创新性和想象力是儿童美术创作最应该达到的理想状态,而每个人的审美有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和哈姆雷特”仅以教师个人喜好和审美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对儿童来说并不公平,教师俨然一副“我说了算”的态度并没有做到充分尊重幼儿,使儿童被排斥在评价活动之外。

2.3 评价内容实证化

实证化也是在评价儿童绘画作品中常见的现象,就是从作品元素中找现实依据,且有 统一的量化标准,《小王子》中“我”的“绘画作品一号”、“绘画作品二号”就是鲜活的案例。“我”画的明明是一条吞了大象的蟒蛇,而大人们非要说它是一顶帽子。从此之后“我”便不再爱画画了。教师的这种做法这对儿童的影响就是忽视了儿童创作的个性化和想象力。绘画创作活动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不一定非要实证化。虽然艺术来源于生活但是也要高于生活才能实现发展和再创造。教师的这种误区会使儿童的作品缺乏绘画情节中的趣味性,致使评价标准化,造成儿童绘画画风单调、临摹照抄现象普遍,压抑儿童的创造性和个性。

3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的有效评价方法

3.1 “三味”评画,调动五感

笔者认为的“三味”评画属于一种采用“听、说、写”三种评价方法,力求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结果反推过程的目的的评价方法。“听画”即充分站在儿童的立场,倾听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悟,通过幼儿的诉说结合作品体会儿童的思想感情和童真童趣,听听作品的来龙去脉,事情原委,多给儿童用语言表达自己创作的想法;“说画”就是在传统教师评价儿童作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再是简单的“贴标签”式的优良中差的评价方式了,而是以儿童发展作为评价的主线,采用鼓励式的言语对儿童的作品进行全面立体的分析,可以体现在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主题的创新性等多元化角度,不追求“画的像不像”、“捏的好不好”等方面,充分激励幼儿发挥美术天分和创造力;“写画”是指在儿童的作品上粘贴我们写下评价的相关话语,在作品展览之后采取的是档案袋整理的手段,这样我们就对儿童更多的是阶段性的评价,纵向的评价,家长和儿童从儿童的每幅作品上都能看到教师的一番苦心,更能看到的是儿童的进步和发展。那在教师冲破了原有只是“看画”的束缚,以“听画”“说画”“写画”三味评画法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有效的支持儿童热爱美术。

3.2 让孩子们之间用欣赏的态度评价彼此

教师和创作主体儿童之间不仅双向沟通评价,教师还可以促进创作主题之间的评价,要注意的原则就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对方的美术作品,学会尊重评价对象的感受。学生间的互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别人作品中的优点,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互相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能够学会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当然这也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善于从同伴身上发现优点和长处,并且学会不吝惜自己的对别人的赞美,用欣赏的态度评价同伴之间的美术作品。

3.3 “我”的画里有“话”

除了教师评价,同伴互评之外,发展儿童自我的评价,也是实现儿童的感知力、创造力、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会使儿童形象思维形成和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评价建立在对具体儿童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师选择不同的评价作为尺度解密儿童的心灵、融入儿童的生活空间, 感受儿童的需要和情感传达方式。在绘画活动中, 儿童的行为都在教师的视界之内, 评价是使成人的期望与设计目标变成儿童吸收并内化的主要原因。促使儿童成为评价主体, 需要建立儿童自己的评判标准。在作品完成之后,让儿童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维度和标准则要求儿童自己建立,不断培养儿童自我认识的能力,以及在让儿童养成在每项作品完成后能够反思的可贵态度。

4 结语

安东尼・德・圣爱克苏佩里说:“本质的东西眼睛看不到,只有用心才能看的清。”对于儿童作品的评价,既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又要充分用心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体现他们的创造力,让儿童着眼于对事物特征的观察,适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及时的评价。让年幼的儿童保持着自己对于世界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天赋的视觉本能,让儿童时期的绘画中表现出的天真与童趣,成为能作用她们一生的创意源泉,让他们用纯真的眼睛去描绘属于自己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中的生存论建构[M].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篇13

幼师毕业生简历范文(一)

名: xuexila

籍 贯: 中国

目前住地: 广州

族: 汉族

户 籍 地: 汕尾

身 高:168 cm

体 重: 43 kg

婚姻状况: 未婚

龄: 22 岁

学历:大专

月薪要求:面议

求职意向:

学前教育,育婴师等与本专业或特长相关行业。

希望可以到一个重视人才的单位里,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教育背景:

2005年9月–2008年7月于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艺术系就读

主修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史、游戏理论与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儿童文学、美学、学前艺术教育概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制作、声乐、绘画、舞蹈

辅修课程: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书法修养、大学体育、哲学原理。

专业技能:

本专业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扎实掌握了有关学前教育方面的知识并可以自如运用,美术技能突出,并有实践经历。

英语水平:英语三级,山东师范大学继续学院吉的堡英语口语证书。

计算机水平:可以很好的运用Windows Xp、Microsoft Word/Excel等程序,可熟练制作幻灯片等。

其他:中级育婴师证

擅长绘画、写作,文章多次发表在校刊。

思维敏捷,逻辑缜密,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手绘能力。

善于沟通,具有团队精神,有毅力,不惧困难与失败。

面试自我介绍:

我热情大方,认真诚恳,热爱生活,喜欢运动,自信自律,善良上进,擅长绘画,喜欢音乐;积极进取,思维活跃,吃苦耐劳,有责任心,想寻求一个锻炼发展自我的空间,踏实进步,发光发热;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您给我一份信任,我将回报您十一分喜悦!

实践经历:

2006年4月—5月济南东关幼儿园。

2008年3月——5月农科院幼儿园。

幼师毕业生简历范文(二)

姓名:XXX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3年9月10日

婚姻情况:未婚

身高:160cm

体重:44kg

户籍:安徽安庆

现所在地:广东广州

毕业学校: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学历:本科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毕业年份:2006年

工作年限:二年以上

教育经历

时间所在学校学历

2002年9月-2006年7月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本科

工作经历

工作地点1:南京市景明佳园小学

时间范围:2006年9月-2007年7月

担任职位:中小学类-小学语文教师

工作描述: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生涯至今历历在目。走上讲台的老练,上课的行云流水让我不禁感谢大学时艰辛地付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来班主任这个角色使我更坚信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使我更坚信了此生我就爱上了你—-教师。我将为此付出毕生!

工作地点2:桐城市石河高中

时间范围:2007年9月-2008年12月

担任职位:中小学类-高中语文教师

工作描述:

从小学到中学,角色的转变更使我如鱼得水,欢乐畅游。这个平台的设立更使我觉得知识的重要,于是我认真备课,精心教学,虚心请教,刻苦钻研。果然出彩了,一年来我带的两个高一班每次测试都高居榜首。我和同学紧紧地拥在一起,他们笑得是那样舒心,那样洒脱。我更乐不思蜀。我快走了,他们都不舍,都哭,都闹,最后静了,含着泪"拥有并不就是最幸福的,还是我们默默地祝福你,你的顺利就是我们的幸福,下一个不管是谁接替,我们还是努力,因为你永远烙在了我们的心里"。我无语,无奈—-但还是默默祝福就象他们祝福我一样。

幼师毕业生简历范文(三)

基本资料

姓名:xuexila

出生年月:1993-7

性别:女

身高:158

婚姻状况:未婚

籍贯:浙江东阳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目前所在地:东阳

求职意向

期望职位:幼师

职位类型:全职

工作地点:东阳市

工资待遇:面议

住房要求:包吃住

工作经历:

在义乌市稠州幼儿园实习了将近一年,准备下半年在东阳找一份工作。

教育背景

最高学历:大专

毕业院校:东阳教师进修学校

所学专业:幼儿教师

毕业时间:2010-7

第一外语:

英语水平:熟练

计算机能力:熟练

其它能力:普通话流利

所获证书:

普通话证书

计算机证书

自我评价

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努力,比较负责任的。

看过“幼师毕业生简历范文”的人还看了: 1.幼儿园幼师求职简历范文

2.幼师求职简历范文

3.幼师个人简历范文

篇14

个人信息

姓名

女 23岁 (幼教,3000-5000元)

学历: 大专

工作年限: 2-3年

期望薪资: 3000-5000元

工作地点: 广州 - 不限

求职意向:幼教 | 教师

沟通能力强 学习能力强 有亲和力 诚信 正直 责任心强

工作经验(工作了2年4个月,做了1份工作)

穗石童星幼儿园

工作时间:20XX年8月 至 20XX年12月[2年4个月]

职位名称:幼师

教育经历

20XX年1月毕业肇庆学院学前教育

自我描述

工作经历

20XX年在工贸幼儿园实习一个星期

20XX年在肇庆市一幼实习一个星期

20XX年在肇庆市一幼当实习生一个月

20XX年在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穗石童星幼儿园工作(班主任)

教育背景

20XX年9月在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就读20XX年9月在肇庆学院就读

主修课程:

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史、游戏理论与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儿童文学、美学、学前艺术教育概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制作、声乐、绘画、舞蹈

辅修课程:

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书法修养、大学体育、哲学原理。

本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