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8 10:10: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1

艺术教育美育审美情感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早在2000多年前,以先秦时期的孔子和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为代表,东西方的大思想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艺术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它一方面说明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具有某种惊人相似的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也说明艺术由于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确实能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一、艺术教育的意义以及在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一方面,造成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舒适和富有,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消遣需要;另一方面,高科技社会,又使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和职业化,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被程序化和符号化,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加重了人们的精神压力,物欲横流更加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反而变得更加焦虑和不安。席勒早在18世纪时发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分裂、“情感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冲突,在当代社会中变得更加尖锐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格外受到当代人的青睐。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与理性的分裂,在艺术田地里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通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达到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例如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喜爱音乐、精通文学,他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奏钢琴,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1993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召开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二、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艺术教育空前重视。在前苏联,艺术教育也受到相当的重视,除传统的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外,还兴起和发展了“工业艺术设计”等新兴艺术学科,将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融合在一起,使艺术的范围,从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扩大到物质生产领域。在美国,近40年来艺术教育也发展的很快,仅影视艺术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仅有几所大学设立了电影电视系,到了80年代末期,开设电影电视课程的大学已近千所,在其中攻读各种学位的学生达数万人之多。开设出门类齐全、种类繁多的艺术课程,内容除涉及各门艺术和艺术史外,还涌现出一批新目前,的艺术边缘学科,如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教育学、艺术符号学、甚至艺术理疗学(如音乐疗法)等。

我国近年来艺术教育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艺术教育的实施逐渐得到推广。仅以高等学校为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重点院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校内推行艺术公选课学分制,后迅速在全国高校中普及开来。截止2005年,全国1000余所高等院校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相继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艺术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热烈欢迎。在此基础上,许多综合大学,师范大学乃至理工院校,纷纷成立或筹备承立艺术中心、艺术系或艺术学院,全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也蓬勃发展。这一切标志着我国的艺术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当代社会几乎人人都离不开艺术,但是真正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还需要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艺术欣赏中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把欣赏中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知。因为艺术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和再评价,只有欣赏者具有较高的欣赏能力,通晓艺术的基本知识,才能从更高的起点上去欣赏艺术作品,更充分的发挥艺术的审美功能和现实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教育正是要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人们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真正的、充分的得到艺术的享受。

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它可以培养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优秀科学家”的问题时,认为包括艺术在内的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例如多读小说就可以帮助提高人的想象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这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中,人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十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强调音乐艺术对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他晚年甚至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美学与艺术方面的问题。

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由于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艺术教育对人的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历来的思想家、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艺术对人的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强调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人们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构建。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正是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所以,艺术教育既是一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保证,也是社会实现全面进步的基础,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艺术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提高,对于人文精神的高扬,都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睿,李忠伟.艺术教育在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教研,2007,(20).

篇2

关键词: 艺术教育大专生综合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而广义的素质又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艺术教育在育人方面,特别是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活处处是艺术,处处有艺术;艺术就是生活;衣食住行、举手投足皆艺术,接受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的生存状态、生理品质、潜力开发的有利因素。

一、从学生个人方面来看

(一)道德素质

人的品德素质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德育来实现的,德育是培养人们优良品德的主要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对德育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艺术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艺术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政治功能,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艺术教育对培养人的坚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的理想有着巨大的作用,对人的政治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艺术教育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艺术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人涵养德行和调节性情,塑造完美人格。艺术教育是陶冶性情所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也是促进美的人格形成的必修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为明确,他指出:“赋予学生的认识和创造活动以及他在各种活动中的精神需求的发展和满足以特定方向的审美教育,涉及正在成长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可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感化功能,可以增强德育效果。这种效果往往是德育自身所不可及的。中央实施“五个一工程”正是运用艺术教育手段来教育人民、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具体体现,因为,艺术教育“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3.艺术教育具有陶冶功能,对人的心理素质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激发人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坚韧顽强的意志和健全的性格。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亚里士多德以音乐为例指出:“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着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教育、净化、精神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美是一种心灵体操—他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二)智力素质

以开发智力为主要形式的科学知识教育侧重于理性,较为单调、枯燥、刻板,逻辑性较强。艺术教育则具有形象性、创造性、感性的特征,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开拓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钱学森在科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因为他的夫人是艺术家,常给他介绍音乐艺术。正是由于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使他视野更加开阔,想问题也更宽一些。他说:“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所以他非常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马克思认为:精神活动是最使人向往的一个活动领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的智力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从脑科学、生理学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实施的是一种全脑教育,它对于大脑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具有启智、增识功能。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它能帮助人们从审美的角度获得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认识,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才智素质的重要方式。

1.艺术教育的内容博大而精深,艺术教育是获取文化知识的窗口,艺术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广泛的,无论从艺术的哪个门类来讲,无一不是深厚文化的结晶。仅就《诗经》而言,它是一部包含丰富的自然知识的著作,仅涉及动植物名称的就有300多处。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的结晶。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一不是厚积而薄发的文学艺术家的知识积累的产物。文化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艺术教育。

2.艺术教育在培养智力和能力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的智力和能力素质包括很多方面,艺术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其每一个方面,较突出地表现在对审美和创造能力的作用上。人的审美能力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美是具体的,具有最确定的感性形式。另一个层次,美是超越感性形式的最抽象的表现形式。艺术教育,就是要是人对美的理解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二个层次,并使这两个层次统一起来。人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他的智力素质及文化人格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人的审美能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激发和丰富个性生命,使之具有自发涌动的创造欲望和动力,高度敏捷与发达的创造能力和自觉的创造意识,为思维和实践等方面的创造力提供不竭之源。

(三)身体素质

1.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实施美育,因为体育应该是健与美的结合。各种体育活动都要求人体各部位动作协调,优美雅观,富有节奏感。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会使体态更加健美、更加匀称。在大学各项体育活动中,学生都很喜爱艺术体操,它既是艺术教育,又是体育,是二者的结合。可以说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最能充分体现艺术体操的韵律和节奏,优美的乐曲可以激发观众的审美情感,惊险的动作又强化了音乐艺术效果的表达。在体育竞技中加入音乐会使体育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体育训练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力量,艺术教育对情感的愉悦能够将意志力量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的目的。除了在运动中要求人的动作要协调灵敏外,在生活技术操作中也需要人的双手、形体和大脑变得灵活协调。

2.艺术教育是身体素质提高的有力助手,二者有着目标的统一性。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的手段是运动。人们发现通过接触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美可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这便是艺术教育的功能之一。几乎每一项运动都离不开艺术美的内容和形式,因为运动本身就是美,运动的目的在于追求特定意义上的美。

(四)审美素质

学生通过接受艺术的教育,能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艺术教育凭借着特殊的审美教育方式,引导人们在美的感受、鉴赏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个体人格的完善和促进自我意识的健全,它不带有一般教育的强制性,而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情感的激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从本质上讲,艺术教育就是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能更加全面、更加具体地感受现实生活。艺术通过审美方式的教育,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劳动技能素质

艺术教育还要使学生成为审美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要引导学生参与制作过程,在身心运动中体验审美的乐趣和把握各种活动的审美特征。这就是一种劳动技能的锻炼,例如:绘画、工艺美术、剪纸、雕刻雕塑、写作、演奏乐器、创作音乐、练习书法,等等。这些具体的教育课程,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获得对艺术创造的亲身体验,以及培养一种劳动的技能。

二、从学校方面来看

艺术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服务,还要为学校服务;不但要体现高职高专特色,而且要具有每所学校不同的鲜明特征。这样才会让学生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托高校文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每所院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校徽、校训、校歌等是高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艺术教育可以与其相结合,可以通过举行唱响校歌、诠释校训等相关的艺术活动,让学校的办学宗旨牢牢印在每位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为学校而自豪。通过艺术教育多方面的努力,学校的形象在不断提升,品质在不断改善,而艺术教育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高职高专要有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以实用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把传统艺术教育模式进行具体化、多元化处理,让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更接近社会需求,提前使学生感受到相关就业信息,为顺利踏入工作岗位,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准备。同时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使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呈现出自己的鲜明特征,更好地突出了高职高专院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强大的、不可替代的,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建新.新时代环境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再认识[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于娜,万彤.加强艺术教育创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5).

[3]陈林.新世纪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

[4]谢成武.对当代大学生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城市经济,2010,(8).

[5]王毓.浅析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积极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2).

篇3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文化价值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蕴藏丰富,它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成了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同时也具有每个民族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个性。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具活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强化民族音乐教学,必将对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继承和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主要途径。在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中,让学生从学习我国各民族音乐艺术这个窗口了解各民族的风俗民情、艺术风格、历史文化,这对于增强大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各民族团结,建立和谐民族大家庭,培养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的观念和意识

学校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高校是教育的摇篮,加强和改进民族音乐教育,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民族音乐教育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加深对民族音乐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音乐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受教育者通过对民族音乐高度成就的理解,认识其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增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发展创造力。在“十六大”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了解它,也更没有理由不去发扬它。西洋音乐固然要学,然而本民族的东西我觉得更应该加强学习。泰格尔说得好:“音乐和美术是民族自我表现的最佳手段,没有自己的音乐或艺术的国家,只能永远当哑巴。”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这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拟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明镜,集中着我国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民族的艺术精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民族音乐内容中所呈现的民族、地域、风俗习惯、语言特征,亦成为研究各种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极为重要的旁证。为了使民族音乐健康发展,为了发展中国音乐的根基,我们不但要主观上主动地学,而且还要建立科学的、完整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提高广大教育学者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和民族音乐价值的正确认识。探索民族音乐对于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和大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需求以促进高校文化的建设, 推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传播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应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任务之一。柯达依说:“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不把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就会像飘莲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的系统工程,它对陶冶道德情操、美化身心、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重视民族音乐,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热爱和重视民族音乐的风气,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能力和欣赏能力。对民族音乐文化亲身体验,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积累,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应该立足于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把民族音乐教学融入到艺术教育中,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提高,使之成为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中国民族音乐有其巨大的自身价值。只有重视和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系统学习,才能了解民族音乐独特的语汇,才能正本清源,为民族音乐的学习、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民族音乐教育是任何一门教育所替代不了的,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应该以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让大学生树立起民族审美理想和民族文化价值观念,为弘扬本民族文化而努力。达到音乐教育人的目的,以促进民族素质,提高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热爱本民族的音乐艺术,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不断的完善,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才是它的根本目标之所在。

三、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设想与建议

篇4

关键词:电子技术;音乐教育;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电子技术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很多的学校都引进了运用电子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当然在音乐课中采用电子技术进行教学也是顺应时展潮流的表现,可以有效地提升音乐教育的水平,让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得更为完善,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子技术可以为音乐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师大多采用书本与白板有效结合的教学,即让学生根据书本学唱歌曲或是在黑板上写下歌词、五线谱,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还无法让学生领略音乐的有趣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音乐教学的发展。将电子技术运用到音乐教育中,可以突破原先音乐教学只能依赖课本的窘迫现象,让音乐教学更为直观、形象化,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两只老虎》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技术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这首歌曲的视频,使得学生边学习别人的舞蹈边学唱这首歌曲,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得学生熟练地学会这首歌曲,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手脚协调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运用电子技术教授音乐课程还可以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唱跳表演录制下来,让学生在能观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加努力认真地学习音乐,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将其录制下来也是一场特别的体验,可以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

二、电子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要地位,音乐的教学内容、方法、步骤等学生都得听从教师的安排,音乐课堂的形式过于呆板沉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采用电子技术进行音乐教学以后,可以让课堂的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的多样化,有效打破传统课堂中的沉闷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金蛇狂舞》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利用电子设备将这首歌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歌曲里面热闹欢快的气氛,在学生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后学生学习歌曲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教师也可以通过PPT制作的方式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及一步步完善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明白这首歌曲的重要意义。教师也可以自己选用一些电子乐器在课堂上演奏这首歌曲,让学生在现场真切地感受这首歌曲的魅力,这样就会让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有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成果。

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感官能力

在幼儿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孩子还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对于很多事物充满着好奇却无法有效地理解,利用子技术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感染力,培养学生对情感的认知能力和不断学会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歌曲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革命者的不易,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技术让学生观看一下关于革命伟人们浴血奋战、抵御外敌的英勇故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赞扬五星红旗以及五星红旗的伟大意义,这样学生在心里就会油然而生一股崇敬感,从而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时就能将歌曲中慷慨激昂的情绪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本来展示给学生的只有歌曲,可是采用电子技术就可以让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歌词里面表达的情感,学生学唱这首歌时就能表现得更好。

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我国的教育一直提倡的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采用电子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慢慢地对音乐进行鉴赏,从音乐的不同方面去寻找、发现音乐的美感,这可以为学生在艺术欣赏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粉刷匠》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吉他为学生反复演唱这首歌曲,或是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观看动画片里的儿童是如何对这首歌曲进行演绎的,采用声音、动画、图像等多种形式来对课堂氛围进行烘托,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理解这首歌曲的重要性,同时在歌曲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教育学生做一个热爱劳动、积极向上的人。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使用电子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教育行业里的一种趋势。在音乐教育中采用电子技术教学不仅能为音乐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也是有效践行新课改理念的表现,它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美术教育;版画教学;独特作用;重要意义

一、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一直是借鉴,甚至是沿用美术学院现有的培养模式,多侧重中国画、油画等专业,而忽视了版画教育。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例,其美术教育专业中有五个专业方向,分别是中国画、油画、水彩、综合材料以及工艺设计专业。而版画课程则仅仅安排为二年级的基础必修课中,总课时量为64节,本课程开设的主要内容为版画历史的认识和作品的鉴赏,同时安排少量的课时来学习丝网版画的技法。专业美术学院在版画教学方面有着优良的资源和硬件支持,条件非常优越,然而其美术教育专业才得以开设了版画基础课。那么其它普通高校美术教育在版画教育方面的投入就更不用说了。据笔者调查,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版画通常为基础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而已,课时量在50课时左右,能够开设版画专业方向的院校只有极少数。即使在版画实验室建设相对健全的学校里,其版画教学也是形同虚设。这些主要是高校自身对版画教学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版画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1.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版画是一种充分应用媒体平、凹、凸、漏等原理,采用化学或物理性质的处理手段,间接或直接地在视觉上展示出有别于其他(架上)美术特征的艺术。①在这里对版画的定义可以看出版画与其他绘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间接的绘画形式,需要通过制版、印刷等技术手段来完成作品。例如黑白木版画,在制作过程中,它不能像油画或者国画那样用画笔直接地真实地描绘对象,而是通过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后再拓印出来的。木刻刀在木板上刻下去的那一瞬间,注定不能完全真实的、客观的表现对象,在这里存在着很大成分的主观表达要素。那么其在点线面的构成、黑白色块的经营上都蕴含着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创造性思维不同于常规思维,它具有创见性、巧妙性、流畅性、突发性、整体性等特征。往往学生在版画教学中通过对技术的探索和创新时,如在对实物拓印技术上的实验,不经意间的偶然效果的突现,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同时在鼓励学生对新材料的实验过程中,也常常带来创造性思维。当然,版画教学既离不开技法的讲解,还要注重对学生创造精神内涵的发展。因此版画教学就具备了比其他画种更丰富的教学内容。版画自身具有的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需要,体现出灵活多样的教育面貌。所以,在版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从实验中吸收有益的启示和鲜明的借鉴,发展学生的潜力和个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学生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者、引导者和建设者,通过实验不断培养和完善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

2.动手能力的提高和意志力的训练

版画创作需要通过制版、印刷才能完成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制版的复杂性、技术性、多样性以及整合画面的能力,都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国内现阶段的版画创作过程,一张作品从构思到制版再到印刷完成都需要艺术家亲手完成。可以说作品是否能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能否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当今发展迅速的“三版”,更加需要脑力与手的协调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获得身心一致的艺术体验,理想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还会对学生的耐心、耐力等意志力起到很好地训练。如在印刷铜版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极其严谨,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先制定的工作进程安排好每个步骤,最后循序渐进地完成作品,做到一丝不苟。版画制作的周期性长、劳动强度大,只有在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耐心地处理好每一个细小环节,稍有马虎,就会前功尽弃。

三、版画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版画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符合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省、地方的高校都在狠抓综合素质教育,艺术素质教育更是备受重视。版画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的随机应变的综合能力是培养一个人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当今社会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各领域目前急需的是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人才。版画专业毕业的学生大都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归根于版画本身具备的特点,版画的生命就在于创造,且总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不论在技术还是观念上,总是紧跟时代步伐。正是因为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而且还学会了观察、认识世界,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其中对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起了关键的作用。目前国内大学生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迫使许多版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得不改行。据了解,版画专业毕业生在走上非专业岗位上能很快地进入状态,胜任工作,适应能力极强。可见学生通过对版画的学习,不仅仅学会的是一门技艺,更多的是对自己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

2.对热爱版画的人群起到提高、普及与深入研究版画的作用

中国版画艺术有过辉煌的历史,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样式的多样化,版画渐渐被社会“边缘化”,甚至受歧视。主要原因是版画教育在我国的普及性不够,从而导致全社会对版画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版画。中国的版画教育没有继承传统,没有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教育从小抓起,因而版画艺也不能不断创新。而我们对它所采取的态度是自生自灭,甚至就连举办的各类版画展览也是圈内人士孤芳自赏,从而导致国内版画艺术市场低迷,版画日益衰落。所以通过版画教学,可以培养热爱版画的人群认识版画甚至深入研究版画。还有,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后备力量的基地和摇篮,毕业生将要面对的是广大的中小学生。如果要改变版画在现今社会中的尴尬局面,应该让孩子从小就要有这样的教育,不要让版画成为无根之树。随着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版画课程随之得到重视。而中小学生从小对版画的了解程度,无疑又关系着全社会对版画的认知程度。故而美术教育中重视版画教学也是大力普及全社会版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高校美术教育中加强版画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对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的论述后,笔者认为版画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很大的益处,更重要的是对版画艺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美术教育中加强版画教学势在必行。如何加强版画教学,根据笔者在高校教学一线的亲身体会,以为可以在四方面改进:首先,必须对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传统的培养方案对版画课程的设置是有歧视的,课程结构中版画所占的比重太少。可以在学生低年级版画基础必修课中适当加大课时量,随后在高年级阶段设置版画创作选修课,甚至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开始版画专业方向。这样就可以满足热爱版画的同学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其次,高校应注重引进艺术院校版画专业毕业的人才来讲授版画课程,以此保证版画教学的质量。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要进行适当地改革和调整;再次,高校自身应投入更多资金建设版画实验室,在硬件上为版画教学提供方便。版画教学对实验室的硬件要求极高,所以高校对版画实验室建设的好坏必然影响到版画教学的效果;最后,全国性的版画展览、年会、学术论坛等活动,应当多考虑普通高校版画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这样有利于他们建立信心,又有利于提高他们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以及自身的专业水平。

通过了解和认识到版画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以后,各高校应该积极调整心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以版画教学改革为契机,为培养一批具有创造力和全面素质人才做出贡献,这些也是笔者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所在!

篇6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教育 重要意义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深刻地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对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因此,高校师生有义务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出力。

一、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来源及表演形式

我国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音乐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结果。少数民族音乐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来源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是在中原音乐、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间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三大来源。

1、中原音乐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相互交融。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派乐官伶伦到新疆,“取竹于嶰谿之谷”制造了十二根律管。这虽然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地区已有音乐文化交流,则是可能的。

2、四域音乐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鼻祖。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外的中华大地上其他音乐文化,如长江中游的楚文化音乐、珠江流域的粤文化音乐、西南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西北古代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等。

3、外国音乐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来源。外国音乐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如在汉代,伴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教音乐和天竺乐也传入中国,自然影响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表演形式

1、民间歌曲。民间歌曲主要包括了山歌、情歌、劳动歌和习俗歌,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如藏族山歌《幸福的家乡》,其音域宽广、旋律优美,演唱时高低婉转自如,常常给人一种美好、空灵的意境。情歌多由年轻人独自吟唱或男女相互对唱;劳动歌则是生产劳动中或建房时的独唱、齐唱,有“歌能解除日常劳作的疲劳与寂寞”、“一唱起歌来,干活就不觉劳累”等俗语;习俗歌主要有婚礼歌、酒歌、情茶歌、告别歌、猜歌等多种形式。

2、民间器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种形制的乐器达五百余种,有拉奏、吹奏、弹奏和击奏等类别,其表现性能丰富多样。各民族的民间乐曲均含有独奏曲和合奏曲。合奏曲又分吹奏乐、拉奏乐、弹拨乐、锣鼓乐以及丝竹乐、吹打乐、弦索乐等。少数民族的乐种也颇具特色,代表性的如藏族的鹰骨笛、牛角胡、热巴鼓等,蒙古族的马头琴、四胡、火不思等,维吾尔族的手鼓、巴拉曼、塔什等,回族的泥箫、口弦、角笛等。

3、民间歌舞。民间歌舞是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乐、踏歌三种类型。鼓舞是采用击乐伴奏,合节起舞。如傣族的象脚鼓舞,以鼓点的丰富与否、打法是否多样作为衡量舞者优劣的标准,此外还有壮族的扁担舞、佤族的木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等。跳乐是一种完全用乐器伴奏的舞蹈,最有名的得数彝族的跳乐。每逢火把节、插花节或三月会等传统节日,人们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阿细、撒尼人称这种歌舞为“跳乐”,闻名国内外的《阿细跳月》就是。踏歌,即在歌声和乐声中踏着舞步欢跳,如蒙古族的安代、维吾尔族的来派尔及赛乃姆、壮族的采茶舞、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彝族的甲苏、白族的大本曲、侗族的琵琶歌等。

4、民间戏曲。戏曲综合了民歌、歌舞、器乐、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剧种曲种,如藏族传统的说唱音乐有“仲谐”、“折噶”、“喇嘛玛尼”等,漫瀚剧(蒙古剧)有《乌云其其格》、《云良》、《参姑娘》等,朝鲜族有《春香传》、《沈清传》、《兴夫传》、《兔鳖传》、《阿里郎》等。

二、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音乐引入高校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观念与认知的世世代代积淀。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传统,需要个性与多样性并存地发展,势必包括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1、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开设少数民族音乐,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进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好人才和文化准备。

2、有利于个性与多样性并存。“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民歌曾经是中华民族最为普遍的精神食粮,对各地域、各兄弟民族民歌的合理开发,有利于维护我国音乐文化品种的个性与多样性。如杨丽萍对云南各少数民族音乐的依恋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有利于丰富高校的教育教学

1、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入校园,不但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教学,也能到课堂外开展活动。这些少数民族音乐与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民族特点,学生喜欢,也相对容易接受,这样就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减缓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充分挖掘每个人热爱音乐的天性和学习音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并将其逐渐提升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质,成为生活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音乐教育中,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可以通过直观的艺术手段吸引、感染和鼓舞学生去探究、去感知、去实践,学生在感受、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时,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有利于学生民族意识的增强。民族意识作为精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构建新一代人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人格定位及各种精神气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先人和现代人音乐才智的结晶,是我国未来音乐发展的最好参照物。大学生只有通过了解、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更多地感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及蕴藏其中的强悍、进取的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增强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心理素质。如在欣赏藏族《格萨尔王》时,给学生介绍藏族人们的生活习俗、服饰打扮、居住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这样不仅进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乐教育与其他多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久之,学生会变得更加开朗、阳光、自信,心理素质也就随之提高。

三、 在高校中弘扬少数民族音乐的途径探索

要更好地弘扬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高校的音乐教育。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怎样完善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的运用。   (一) 要进一步完善高校音乐课程设置

在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上,要立足本土音乐,加大民族音乐课程量,建构民族音乐门类、形式、风格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首先要有理论课,如《中国民乐鉴赏》、《中国民歌鉴赏》、《中国民乐演奏基础》、《中国民乐演唱基础》、《中国音乐简史》、《民族民间音乐》等;也应该有民族采风等实践课程,如有计划地安排师生深入到田野工作中,主动去体会各民族音乐的产生、艺术形式、对本民族的影响,再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就会让学生受益良多。另外,也可尝试邀请当地的歌手、乐手走进大学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要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1、以听赏为基础。首先,听赏各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如东北民歌《小看戏》、《小拜年》,山西民歌《绣荷包》,陕西民歌《三十里铺》,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安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其次,听赏民歌器乐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笛子独奏曲《早晨》、《扬鞭催马运粮忙》,二胡曲《空山鸟语》与《二泉映月》,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等。然后,听赏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及民族歌剧,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如黄梅戏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豫剧《花木兰》中的《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越剧《梁祝》中的《楼台会》等,都是戏曲艺术中的经典。

2、以实践为升华。在教学中可选用各少数民族上口、动听的民歌作为学生的练习曲,如彝族的《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蒙古族的《辽阔的草原》,维吾尔族的《达坂城》等。学生学习教材外,每节课再练习1-2首民歌,个别曲目要求背唱,以加深其印象。在练唱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唱出各民族的特色。在教学中,还可选择一些歌剧及戏曲片段作为学生练声及视唱曲目,如傣剧《千瓣莲花》,苗剧《龙宫三姐》,白剧《血汗衫》等。练声的歌剧和戏曲片段要难易适中,使学生不仅掌握声音技巧,而且掌握其风格。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高校的音乐教育有方法、无定法,可视各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的需要,教学方法应该向“开放”式转变,向“民主”式转变,向“创新”式转变,这样才能与新世纪音乐教育发展相适应。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可采用讲座式、鉴赏式、讲授式、实践式等,尽量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的诉求。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文化瑰宝。我们在学习民族音乐的时候,需要秉承民族音乐的传统,在其基础上继承与创新,以丰富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让民族音乐健康发展的环境,普及民族文化,让人们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努力为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杜亚雄.少数民族音乐史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音乐,2005(2) .

2、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2004(4) .

3、杨秀,赵全胜.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引入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8(3) .

4、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的传承[J].唐都学刊,2002(3) .

5、钟丽芳.论少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J].中国民族教育,2007(5) .

6、许玮.论多元视野中的我国民族音乐教育[J].西北师大学报,2010 (9) .

7、黄凌飞.云南高等艺术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展望[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1) .

8、伍国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9、陈四海.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

篇7

关键词:艺术教育 人才培养 文化素质

一、艺术教育的根本在于对人全面素质的培养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施教者与受教者双方共同参与、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系统教育活动。狭义的艺术教育是通过系统理论与技能训练,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专业艺术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是指通过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和内容,对人进行培养和熏陶,使人具备正确的审美观的教育活动,也可称为公共艺术教育。本文所阐述的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起重要作用的艺术教育是指广义的艺术教育。正如道德理想主义者费希特所说的:“国家是一个艺术机构,其目的是文化。文化是一种过程,凭借这一过程,人可以真正成为人,最充分地实现他自己,并且,正是这种实现才是完美的自由。”因此,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培养的能力,并运用艺术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从而获得健全的人格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目前,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各高校文化建设的根本。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兼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之目的是要创造美好、和谐的个体和社会环境,这与在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环境下的艺术教育本质相吻合,都是以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一方面,艺术教育在根本上是审美教育,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审美功能。正是通过其审美功能的独特魅力对德育、美育、情感、社会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发挥作用。因此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德育的功能、智育的功能、审美的功能、情感的功能、社会的功能以及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艺术教育的根本在于以优秀的人文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内在气质,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培养具备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最终目标。

二、加强艺术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力保障

艺术教育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十分紧密,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教育的成效,只有通过其培养的人才的未来创业实践来检验;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依赖于个人创新素质的扎实程度。艺术教育既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启人的心灵的重要途径。既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又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智。正是因为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才使艺术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因素,所以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是任何学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艺术教育既可以看作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动机,也可以看作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催化剂。艺术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除了具有其最基本的培养审美能力以外,也对人的道德品质、智能发展、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愉悦生活、提升品位。规划合理的艺术理论、结合多元的艺术实践、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作用,是推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强大动力。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造就少数的艺术家和大师,更要通过艺术教育帮助更多的学生发掘潜能,完善他们的人格,拓宽他们在行为、社会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他们开拓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一方面,这种教育的培养目标正适应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在高校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使他们具备个性化的创新思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观察的能力、综合实践的能力、多元文化的知识、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因此,建立并加强以创新为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就成为提高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

三、东北大学在艺术教育对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一)措施

东北大学围绕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努力实践培养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促进本科教学工作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构建了以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为基本内容,以提高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格完善为基本目标,以普及型艺术教育与提高型艺术教育相结合为基本模式的教育教学体系。利用联合基地学科专业多样性的特点,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积极探索普及型艺术教育与提高型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将艺术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增设了以艺术类课程为主干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人文选修课群。

1.普及型艺术教育

普及型艺术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面向全体学生、以学分制形式加以限制的选修课程。2学分(32学时)艺术类课程作为普及艺术教育的指定性选修科目,每周授课3学时,着重提高和培养学生对各种艺术的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如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门类的理论、发展史和艺术欣赏的教学,使学生对所修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较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改善学生的思维结构。2学分艺术类选修课程的设置,使东北大学在校本科生人均艺术课教学计划达到32学时。

2.提高型艺术教育

提高型艺术教育是针对在校大学生中有艺术特长或个人爱好的特点而设置的选修课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的艺术类专项选修课程。艺术类专项选修课程一般为8学分、128学时。提高型艺术教育所采取的基本教学模式是第一课堂教学(选修课)与第二课堂实践(社团、艺术团、专项班)相结合,专项艺术教育课以学生为主体,追求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使学习与创造得到很好的统一。目前,东北大学已开设合唱艺术、民族舞蹈、书法、陶瓷欣赏与制作、三维动画艺术与制作、话剧表演、竞技体操等艺术类社团和课程。

(二)成效

1.学生素质显著提高

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艺术展演、创新竞赛等均取得多项佳绩。众多优秀学子的涌现和优异创新成果的取得推动了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引领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进程。

2.硬件设施得到改善

建成形体教室、音乐厅、体操房、多功能厅、欣赏教室、合唱教室、舞蹈教室、陶艺教学中心、动漫教学中心、版画教学中心、日本文化体验教室等文化素质教育专用教学场所,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撑。

3.学生社团不断丰富

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设计并组织了社会科学型、科技学术型、文化艺术型、体育娱乐型、公共关系型和社会实践型六种类型的学生社团100多个,社团成员达1万多人,占在校本科生总数的60%。繁荣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4.校园文化节更加多样

已形成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节和大学生创意节等校园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站在新的起点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收到很好的效果。

5.校园文化风格持续提升

把精品艺术引进校园、把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引进校园、把国外高雅艺术引进校园,使校园文化形成高起点、高品位、高格调的特点。

结语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任。同时,高校教育更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通过价值导向、思想凝聚、行为约束、素质提升等功能的发挥,保证学生健康成长。而艺术教育的过程,是激发创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它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不仅是推动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把坚持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加强艺术教育,努力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丽.浅析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0).

[2]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孔宪峰,周秀红.公共艺术教育的特质及其载体意义[J].高教论坛,2008(11).

[3]方露娜.略论校园艺术教育的价值意蕴[J].江苏高教,2008(5).

篇8

关键词:艺术教育;科学发展;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在当今的院校管理制度方面有着具体的针对性的教育方针,艺术教育中存在一种非常突出的培养方向就是素质教育的培养,他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性的教育,在其中的教育管理方针中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逐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的艺术教育发展方向的进化与改革都面临着建国以来非常难得的一次发展和机遇的挑战。在整个的教育管理的事业中,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具有最直接的方面,不断可以从学习中得到知识还可以从社会的实践中得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正是因为艺术教育本身具有自身的特性,所以在培养人的优良传统的方面上也是具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的,它有着其它教育科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但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增加一些艺术方向的知识,还可以发展人的全面的思维方向,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在学校中可以提高和加强德育的工作,以美辅德,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的中国艺术教育管理中逐渐的在学校中已经开始重视着素质教育,针对这一种现象我们应当更加进一步的去明确艺术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作用,能够进入有质量的研究,形成艺术教育自身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的评估体系,更好的促进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出来真正的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分析艺术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培养方向与目标,而且在当今社会中具有着怎么样的发展前途与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有史以来就是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体现着人类的情感和知识文化,和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教育的方针来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本质和社会的价值。现阶段中国的艺术教育管理要非常强调构建和谐的艺术和良好的环境与教育,才能进一步的存在当代中国整个的艺术世界。高度的谋划艺术、艺术教育、艺术管理教育的科学发展。我们要构建科学、和谐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在改革中需要改革现有效的高校的艺术教育模式。全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上涉及了整个教学的范围,在每一种教学的课程的模式上都与教材的规划是既有效又互助的教学模式。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管理可以促进高校艺术文化的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和谐化为主要的前进方向。全面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任务,增加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与知识,改变攒同的艺术课程教育,这样可以有利于促进艺术教育的人性化、多样化、灵活化、建立起来一种艺术审美和艺术创造的文本创作学分的体制,在教学的体系中我们不但促进了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上中心教育的方向的转变,还在艺术教育管理的发展上有着不断的完善与更新。

艺术教育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中要非常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施教育的均衡的发展。我们在实施教育方针的时候要遵循教育均衡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科的状态。我们在实施艺术教育管理中的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非常注意的重视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重视一些教育资源的均衡的配置,重视一些政策和舆论的导向,重视教师资源的均衡组合。能够在政策与措施上从宏观到微观上实现一些真正的教育意义的均衡分配,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一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分配。艺术教育是教育均衡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教育是均衡教育的重要的指标,有了这种指标的出现均衡,可以在素质教育中更加直接的去推进一些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积极意义。所以我们说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构建一系列的综合性质的人才。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有在教育均衡的背景下才会有着非常确切的实施的目标。

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具有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功能具有着其他教育实现不了的。我们要从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人的全面的发展高度,充分的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教育均衡中的积极作用。首先,艺术教育非常有利于人的健康的成长,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的途径。艺术教育在众多的行为中是非常具有独特的重要的途径,艺术教育在诸多行为中以其独特的作用,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健全人格的修养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艺术的教育,开展那些非常丰富的课外活动与音乐和美术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形成人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人的生活品味和行为。艺术教育也是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的资历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感知觉和观察力的发展。在艺术的教育中,通过一些外界的文化的传播可以让艺术教育更加的普及了艺术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可以充分有利于人健康的发展功能。其次、艺术教育可以有利于人的情感的培养。艺术本身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文化,它具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的表现,而且情感教育也正是艺术教育的主要的功能之一。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增强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具有独特的作用。无论是音乐的作品还是美术的作用都蕴含了非常多的情感的意义所在。艺术教育运用了自身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能够是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中自然的感受到了美的形象与内容的统一,成为情感表现的重要的途径。最后、艺术教育管理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轰动,他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结合成的。在教育中我们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将人类的情绪慢慢的发泄出来,还会形成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所以艺术不断可以增进人的情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提高艺术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前途。

首先、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改革,艺术教育也逐渐的在教育均衡中突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施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接受艺术的教育,让艺术教育逐渐的走进院校的教育中去,让其中的认识功能和教育的功能都能够充分的得到实现,这就是均衡发展的重要的标志。在教育的均衡发展中,要充分的去发挥艺术的认识的功能。而且他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全面能动的反应,通过艺术教育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感性或者是理性的认识,非常有助于人的智力的形成和性感的发展。所以在学习或者是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了解才能更加的掌握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艺术教育的发展中,艺术的教育不是单纯的讲说模式的教学,而是大多数都是通过一些形象的动作和肢体上的教育的模式。艺术教育在本身的特性上就具备着形象性、直观性和情感性的相关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感受到了一种美的形象与内容上的统一,也成为了一种德育渗透和一种重要的载体。逐渐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能力提高的重要的途径,艺术教育有助于调剂紧张的学习生活和构建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

最后,在艺术教育管理的发展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含量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欣赏艺术能力的水平。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当中或者是生活中可以更加清楚的进行决定事物的真实与虚假。艺术教学当中的艺术教育管理方向是通过审美艺术教育来强化学生的观念的。审美艺术它是一种最本质最普遍性的功能,让学生能够欣赏每一部审美的感受和审美的观念。艺术教育在继承传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中,拓展学生审美的事业,丰富审美经验。能够在艺术的实践中突出审美艺术的重要性和能力,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和理解这一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增添学生知识文化的增长还可以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方面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是学生丰富的学习实践的体验基地,可以参与一些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一些重要的审美方向的教育。艺术教育可以重视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的培养,逐渐的陶冶情操和提高生活的品味。科学的运用艺术教育的贯彻方针,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来进行有关的艺术教育管理。不但艺术教育中具有非常针对的教育意义,而且还有提高综合能力水平的潜质所在。艺术教育是教育均衡的重要的标志,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教育均衡的推进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艺术教育的地位与功能,让艺术教育成为均衡教育的支撑点,来提高和加强中国的艺术教育管理的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 普及中提高 实践中创新――努力开创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新局面[J]. 艺术教育 , 2006,(04)

[2] 韩梅. 论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模式[J].美与时代 ,2004,(12)

[3] 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扬起风帆[J]. 中国音乐教育 , 2004,(01)

篇9

一 高校的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对这一点有深刻认识的首先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在一切教育中,艺术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因为审美的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应试教育”恰恰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束缚,而且是很大的束缚。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大脑的健全的思维,要很好地研究。钱学森说: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正因为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使他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很重要,如果缺少它,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一个人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创作。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教育不能够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不仅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现在的大学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少了,疏远了,淡漠了。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所以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篇10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校;美术教学;意义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性的延迟性,使得高校的美术类专业与社会所需要的美术类人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在具体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时刻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同时,对于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地尝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探究式学习我认为是可以促进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含义

所谓“探究式学习”,也称为研究性学习,亦或探究型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一般是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对于主题的选择与确立时,需要对于学科领域之中的具体问题与现实生活之中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同时,通过主题的最终确立,教师就可以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指导地促进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加深对于主题的最终领悟,进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挥、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以及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之中,对于学生与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整体探究式学习过程之前需要进行有理论指导的假设、在学习实践过程之中需要进行有逻辑和批判性的思考,最终促进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其中,在整个过程之中,达到的目标具有隐性目标与显性目标之分。

二、探究式学习对于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众多手段,而根据笔者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探究式学习对于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实际概况来看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的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可谓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于美术理论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其他学生略胜一筹,但是文化艺术的修养可能差一些。而有些学生相反。如果对于所有的学生进行传统式的、整齐划一的美术理论课堂教育教学,那么对于许多美术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而言,则是一种资源浪费。在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探究式学习时,首先可以针对目前对于社会上普遍较为关注的美术领域的知识结合课程的基本进度与基本要求进行认真的研读,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出一个主题。同时,结合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依据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进行互补式)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美术专业学习过程之中,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而且,由于许多学生在入学时文化课成绩偏低,这样合理的安排,可以加大他们之间的团体合作性,从而有利于集体教育作用的发挥。

2.从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来看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在于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实践活动。对于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而言,探究式学习的这些特征对于日后学生学习、工作与就业都有重要的意义。探究式学习可以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趋向于综合化与多元化,使得学生无论是从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方面、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初步运用方面、对于日后从事的职位之中专业与实际社会需要方面相结合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性可以促进学生在对于美术的创作过程之中,不完全拘泥于对于理论的照搬,而突出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动手能力不仅仅表现在对于传统美术的学习过程之中,也包含于通过计算机技术、软件的自我学习与运用等方面。教师则可以主要在旁边对他们的创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对于许多问题的分析,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采用类似于苏格拉底法的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指导性解答,最终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当然,任何教育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其优势与劣势、不同高校的美术专业、同一学校的美术专业的不同学生又具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不仅仅承担着培养美术专业型技术人员的重要使命,同时还兼具着对于美术专业人员人文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果我们的美术教育仅仅培养出来一批具有美术专业特长但是有着较差的综合素质的学习者,那么无论是对于学生、家庭还是社会而言,都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在具体的高校美术专业教育过程之中,不要选择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够照搬特定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各种教学方法发挥其优势,进而才能够最终达到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斯.探究式学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1).

[2]陈兵.透析高校美术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J].教育与职业,2006(27).

[3]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1).

[4]孙明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篇11

【关键词】音乐艺术培养;美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8-01

我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在文化艺术的发展、传播上却仍处于缓慢摸索前进的阶段。这在专业的音乐艺术类院校中亦是常态,在非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中更是成效甚微。再者,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对于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重视“理工”技术,轻视“人文”艺术的现象,因此更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挽救音乐艺术培养与教育的颓势!

一、音乐艺术教育于高校之现状

1.低存在感应试教育模式之下,音乐艺术课程常常无人问津!大学阶段,虽然学校环境更加开放,人才培养从单一的应试教育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途径。然而思维定式的严重侵蚀还是使得学生对于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课程漠不关心,难以取得应有的艺术教育培养和熏陶的目的,提高全面素质更无从谈起。然而更加致命的是,学生对音乐艺术兴趣索然的时候,作为校方,却大都对音乐艺术教育持有一种忽视的态度。这就使得学生根本没有途径接触到更多的音乐艺术,就更别谈培养艺术兴趣,提升艺术修养了!音乐课程边缘化,冷淡化,校方下意识的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将音乐艺术教育排在了较靠后的位置。而且放任学生的漏课、逃课行为,在课程制度管理上根本没有做到像其他学科一般重视,造成极低的“存在感”,作用全无!

2.低“出场率”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情况来看,虽然在校内开设有各种与音乐艺术相关的选修课或者活动,但是却几乎都只浅尝辄止,根本无法真正展现音乐艺术的全部内涵。而且校方在高校音乐教育第二课堂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进程缓慢!使得在工科技术氛围极为浓郁的大学校园,几乎难觅音乐艺术的踪迹。除了每年必备的元旦文艺汇演之类的活动,便再也没有可供学生表现艺术,分享音乐美感的平台。多元化的舞台就是音乐的第二课堂,多样音乐活动就是音乐艺术交流和发展的“东风”!然而现状令人堪忧,普通高校的音乐之风至今还在沉寂之中。

3.难“发展”音乐艺术的低存在感、低出场率,两者双重影响之下,直接造成了音乐艺术教育在艺术氛围本就稀薄的普通高校中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更灾难的是,普通高校中音乐艺术发展似乎走入了死胡同,发展艰难!其一,教育资源缺乏!长久以来,以工科为主的普通高校并没有足够的教师资源和音乐教育资源储备,更没有给相关学科教师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就陷入了即便想教好音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其二,校方对音乐艺术文化氛围如何建设,经验缺乏,也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再加上各高校和艺术类院校没有交集,短时间难以形成合作,也难以寻求到足够的教育帮助。重重影响下,高校音乐艺术建设举步维艰!

二、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意义

音乐艺术并不是专业艺术类院校的专利。恰恰相反,对于普通的非艺术类院校来说,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更加不容忽视。音乐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今传播最广,也是最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艺术形式。相较于其他的艺术门类,音乐艺术以其丰富性、直观性和大众性,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易在学生中得到推广。另外,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可以起到对高强度的理工学科的缓冲、中和作用。同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挖掘出学生深藏的潜能。音乐艺术教育还能陶冶情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之外的感性思维,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世界,体悟从其他学科无法感受到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1]因此,音乐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具有非常高的美育价值,对大学人才培养,素质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教育的转变与革新迫在眉睫。

三、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

1.从思想层面的转变、革新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激发出人们心底的共鸣。而普通民众却总将其定义为一种贵族文化,认为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真正走入其中的世界并了解音乐艺术。这种思想已然陈旧!当今的新时代,信息交流广泛、频繁,音乐借此能够毫无国界的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所以高校应该从教育思想层面做出根源性改变,抛却那些将音乐束之高阁的言论,真正将音乐艺术的精髓通俗的表达出来,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从源头做起,设立音乐教育公开课,开展音乐艺术交流活动,强化音乐艺术在校园的普及,提高“存在感”,“出场率”,让同学们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塑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在课程教授,老师引导学生更多的接触音乐艺术的同时,校园音乐艺术的氛围塑造也不容忽视。校方可以通过组建艺术社团的方式,鼓励同学发展艺术特长。也可以在校园布局建设上多多引进音乐艺术元素。由老师带领普及校园音乐交流,传递前瞻性的音乐艺术,同时激发学生的共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艺术的学习中来。最后,通过创立新的素质评定体制,将音乐等艺术素质纳入到综合学业考核中来,使学生重视音乐艺术,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动力。[2]音乐艺术教育是一项特殊的素质审美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这是一次好处难以估量,对品格修养、气质塑造、陶冶情操乃至性格的形成有着正面的良好作用的精神洗礼。音乐的世界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没有固化的逻辑,没有死板的框架。在普通高校推行音乐艺术教育,就是要让我们在这样的音乐世界中解放天性,训练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感”,从而达到音乐艺术教育的真谛。[3]与专业的学科教育相辅相成,彼此促进。从而培养出当今时代真正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彪.许静实施音乐类卓越艺术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必要性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7).

[2]黄静.浅析非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中的音乐艺术培养与教育[J].音乐大观2012(5).

篇12

[关键词]中小学 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 书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132-02

书法是中国艺术中最高级的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熊秉明先生把它称之为“艺术中的艺术”一点也不过分。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书法的教育学习。尤其是在这个电脑时代,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电脑打字又快又好,但书写能力一再降低,一代不如一代。这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及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士澍在发言时呼吁,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汉字书写,是孩子较早接触的一项考验。随着电脑的普及,一手好字的“实用”价值也许降低了,但幼年阶段,因练字养成的许多习惯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书法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书写水平,还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发展现代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夏商开始的甲骨文,就与书法紧密相联。晋“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云:“夫三端(文士之笔端,武士之剑端,辩士之舌端,是为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即孔子所说的礼、乐、御、射、书、数)之奥,莫重乎银钩(此银钩代指书法)”,这句话告诉我们:“三端”之中,书法是最为奇妙的,六艺之中,书法是最为深奥的;在汉代国家设有专门的书学博士;在唐代,书法是考进士的必考课;书法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现代著名哲学家、艺术家、法籍华人熊秉明语)”,是“不朽之盛事(唐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语)”,也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语)”。近代汉字拉丁化的失败,现代汉字数字输入法的成功,说明汉字不仅能与时俱进,而且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生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宣传和发展现代中国先进文化。

二、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世界上曾经有多少文明都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惟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不衰。在当时领先于世界,即使在工业文明的今天仍然放射着异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而书法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更是中国艺术的主流。而作为在校学生,学好书法、写好汉字理应成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人人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标志。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

在书法教学中,其首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上海一所学校的校训“一笔一画练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道出了学字和做人的关系。我国自古素有“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之说,人品重于书品。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有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现代黄宾虹先生说:“人品的高下,最能影响书画的技能。讲书画,不能不讲品格;有了为人之道,才可以讲书画之道,直达向上以至于至善。”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书写训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的锻炼,对思维能力、语言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的培养,对人的意志力、耐力、毅力的提高,对人的气质(镇定、平和、深沉、处变不惊等)和良好行为方式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习书的过程中,养浩然之气,去甜媚之俗,学书的过程与培养德育的过程是一致的。

中小学生是富有热情的,但缺乏恒心。书法艺术,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些精辟之论,都充分指明了研究任何学问都需要日积月累,一曝十寒。练习书法也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由笔画到偏旁到结构再到章法,多临摹多创作,广取博收,拓宽视野,记之于心,达到心手相应,忘我创作,方为最佳境界。教师通过及时批改、发放、展评学生每天上交的有质量的作品,让学生始终保持乐学情趣,培养耐性,促其养成毛笔字或钢笔字天天练的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培养起他们洁身自好、锲而不舍和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与艺术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艺术不仅是科学大师应具备的素养,更是科学创新所必备的素质。在艺术与科学互动发展的同时,人自身机能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从而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活力的创造源泉。古往今来,世界上那些顶尖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如张衡、郦道元、沈括、徐霞客、伽利略、笛卡儿、帕斯卡、达尔文等,莫不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艺术可自由人的思想,丰富人的想象力。科学可使人逻辑严密,锻炼人的推理、概括和抽象能力。具备这两种素质的人,就完全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材。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无疑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大量的事实和科研史料表明,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书法教学有利于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都会得到开发和培养。

五、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艺术化人生

“书之为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书法源于象形,是人之自身及世界万物形象的高度浓缩和抽象,范曾在央视《我们》栏目中谈中国书法之美时说,“中国书法是自然的,中国的书法家在观察自然的过程里,他发现了自然、宇宙万物的变化,是那样的神奇,是那样的博大,而表现方式又是那样的万类纷呈。中国的书法家,他想到我应该通过一个最简洁的手段,来把这些现象透露出来的信息,在自己的点画之中破译出来。这是书法家的天职。因为宇宙万物有它的生、发、枯、荣、粗、细、长、短,它的行动的缓急快慢。它在整个的运动过程、生命状态中,这个在中国书法家看来都是可以通过点画流美表达出来的,这个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所以美妙绝伦。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它可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它可能是一幅怡人的风景画,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抒情诗,一段美丽的神话传奇,一幕动人的歌剧,一段美妙的音乐,一幕激情飞扬的芭蕾……但它同时还可能是一个曼妙的天体阵列,一幅神奇的元素图,一个有序的电子矩阵……因此,书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审美意义,具有丰富的、多种多样的审美属性,它给人的感受应该是多方面的情绪上的、品格上的、为人上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到抽象地去感受它,欣赏它,品味它,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感情,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书法教育既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各种艺术教育相贯通,应成为推进艺术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因此通过书法来敲开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之门是完全可能的。

篇13

一、 艺术教育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使学生的人格、道德趋于完美

教育不能离开感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以感情作为桥梁、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少了、疏远了、淡漠了,感情世界非常贫乏。艺术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在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情感丰富、音律优美、寓教于乐的功能,引导学生演唱优秀的历史及现代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培养他们表现声音美的能力,是指养成“音乐的耳朵”,而且能够激发他们高昂、欢快的、振奋的情绪,使优美崇高的“音乐形象”伴随着节奏旋律有力地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给他们美的意象和感受,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情操得到不断的净化和升华。

二、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商不是一切”、“智商之外有情商”,使智商和情商得以同步发展

所谓”智商”,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钻研能力等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情商”又被称作是人的一种心灵力量,人的一种为人的涵养,也被视作人的性格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人的情绪、情感、兴趣、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包含了人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品质,培养自我激励的心灵动力,是指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它能对智商起到启发、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是人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它是以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能否满足其需要为中介。而艺术教育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是最能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教育,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表现中获得心理感知;在欣赏中陶冶情感;在交流中培养情感;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多种评价中认识自己。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的陶冶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三、艺术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是激发人强大的创造力的动力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维,它可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有不少人认为,艺术教育只适合艺术类或文科学生,学理工的去学艺术是不务正业,劳民伤财。实际上并非如此。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分别侧重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一大优点便是可有力地启动思维,增强想象力,有利于使学生成长为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离开了这些,没有童心,没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难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同时,注意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思维健全的高素质人才。使其思维得到均衡发展。

篇14

一、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艺术传承不息,成为中华五千年传递的重要组成之一。艺术教育具有的陶冶人的情操,在塑造人的人格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坚信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完善学生人格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艺术教育注重学生技能学习与基本素质,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的同步发展,担当其人格塑造的责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最终和根本目的。良好的艺术素养对于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事任何一门专业学习,除了勤奋与努力之外热情兴趣与天赋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可贵品质,所以抱着对艺术的无限热情投入到艺术学习中是一件快乐而又美好的事情。学校要摒弃功利心

高等学校艺术教学目前普遍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学生普遍素质低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此之前只把艺术教育作为升学的手段和桥梁,并没有真正掌握艺术的精髓。必须做到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教育长远大计。近几年来的高等学校招生在这方面有所忽视。艺术教育有其基本规律,专业考试的本意是对有志于进行艺术专业学习的考生进行专业能力发展潜力和基本文化素养的考察,从而发掘艺术专业培养对象。艺术教育具有强烈的情感和德育功能,对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艺术教育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文素养,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才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类艺术教育新课标的宗旨所在。

二、艺术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放眼当今艺术类教学特别是高考美术教学呈现出一种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特点。与之相反的,现今的高考艺术类教学并不是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而是跳跃式的跑步前进。忽视学生的自身条件,统一模范化得教学更是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以当今高考美术教育为例,作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素描学习,由几何形体直接过渡到人像学习,基本的知识掌握几乎成了一句空话,学生只是在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该学什么,该怎么做;色彩学习则直接死记硬背几种静物的画法。本该三年时间来掌握的内容,半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强行的灌注使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储物罐,根本没有可能进行创新发展。社会上各种美术高考强化班不断涌现,培训模式更是追求以快为主。一个月专业包过,省统考三个月包过等这样的广告词屡见不鲜。课堂上老师总是争分夺秒卡时间赶进度,做范画,讲方法,评作业。学生总是在一味地画画画,没有创新性和趣味性可言。诚然美术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单位时间内的质量和效率,但一味求速度看似提高了课堂效率实际上却是在拔苗偃长。学生学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三、艺术教育如何为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增值

改变对艺术教育的观念认识,艺术教育不是差生进入大学的垫脚石,也不是为学生进入重点大学保驾护航的利器,我们不应该忽视艺术教育本身的意义。每一位考生都应该真心实意的喜欢这门学科,对这门艺术有着积极的兴趣,在学习时感受快乐。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在极端的煎熬中学习。这样艺术教育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这样学成的学生才更具艺术才能和艺术素养,而不是成为艺术的附属品。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不同学生的美术水平不同。,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组,对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逐步实现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给予正确的评价,独特的风格往往会使其脱颖而出。

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表明,深厚的艺术积淀始终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高考美术教学在教材与课时安排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对视觉艺术的感知力,要求教师严格控制自己教的时间从而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的时间。艺术的感知不在于别人的教而是靠自己的感受进行感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