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7 10:51: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手术室护理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胰肿瘤; 手术切除; 护 理
近年来,胰十二指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并做适当的化疗是目前治疗胰十二指肠肿瘤有效方法。患者全身情况差、手术范围大、并发症多、危险性大。为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术后的化疗及护理,对完成治疗十分必要。我们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1月,共行根治胰十二指肠肿瘤手术36例,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和化疗治疗的细致观察、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疗效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6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在39~81岁,其中80岁以上2例。临床表现:上腹痛和上腹部饱满不适、进行性黄疸(无痛性)、消瘦乏力、发热、腹部可触及肿块。
1.2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增高50%(18/36)、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5%(2/36),CEA、CA19-9均增高100%(36/536)。定位诊断:B超:可见胰胆管扩张100%(36/36)、CT和核磁共振100%(36/36)。36例患者根据肿瘤生长位置和肿瘤浸润情况,施行了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22例无并发症、12例有并发症,36例病人其中30例做了FAM、MF、GP、FOLFOX4、方案化疗,完成四个周期11例,三个周期6例,1~2周期13例。在围手术期进行妥善处理和仔细的护理下,并分别完成一定化疗后出院。
2 观察和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比其他肿瘤术前心态更差。除了手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恐惧忧虑之外,由于频繁呕吐、腹胀、腹痛、皮肤瘙痒,使患者的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护理人员向病人家属清楚交代施行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手术的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向病人介绍成功的病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2 营养支持:补充营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大部分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凝血功能差、手术危险大,为了提高手术耐受力和减少并发症。①术前要进行1周的充分准备,包括补充血容量,慢性脱水、低钾的纠正,输入人体白蛋白、新鲜血浆、胃肠外补充维生素K1以改善凝血机制、纠正低蛋白血症,口服胆盐减轻内毒素血症,如有贫血,则予以输血。②对于高消耗分解代谢的病人使用氨基酸、20%脂肪乳剂。③胰十二指肠肿瘤病人糖尿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一旦检查证实,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7.2~8.9mmol/L、尿糖(+)~(-)范围内,要避免胰岛素过量,因为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险更大。
2.1.3 呼吸道的准备:胰十二指肠肿瘤术后肺部并发症机会多,术前应采取预防措施。严格戒烟最好2周以上,教会病人进行胸式呼吸锻炼,有助于防止术后膈萎陷、肺部感染和低氮血症。36例患者有吸烟史19例,术前、术后进行深呼吸锻炼者,术后肺部没有并发症发生。
2.2 术后护理: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神志清晰取半卧位。24h心电监护、监控血压、脉搏,保持各种引流管有效吸引,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口腔和皮肤护理,此外,还需做好以下护理:
2.2.1 腹腔内出血的观察及处理: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因手术范围大、吻合口多,最易出现腹腔内出血。早期应密切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应注意腹腔内出血往往不能通过腹腔引流表现出来,因此不能完全依赖腹腔引流。本组12例出现并发症,出血占4例,其中2例腹腔大量出血,而腹腔引流量不多,甚至没有。所以必须结合病人全身情况进行分析,一旦患者在术后出现烦躁、口渴、脉快、低血压、失血性休克表现时,首先应考虑腹腔出血的可能。一旦明确诊断,予以止血药物,如:立止血2~4u静脉点滴、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立即手术探察、止血。
2.2.2 应急性溃疡观察及处理: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后5~7d,最易发生应急性溃疡。应急性溃疡的出现与手术创伤较大、病人应急程度较低、体内激素分泌增加有关,因此,为减少应急性溃疡的发生,在手术前应使病人做好充分准备,以减少精神应激,术中尽量缩短时间,术后予以营养支持和代谢调理,以降低应激程度和增加组织修复能力。予以雷尼替丁0.15+NS20mlBid静脉注射或信法丁40~60mg+NS20ml Bid静脉注射等酸药物,并给予抑制胃肠道、胰胆等激素分泌和对胃肠道粘膜有保护作用的生长抑素。本组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经过以上述处理都得到满意效果。
2.2.3 胰瘘的观察及护理:胰瘘是胰十二指肠根治术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根治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胰吻合技术的提高,胰瘘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本组36例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发生2例胰瘘。胰瘘不仅与患者全身情况、医生的操作技能有关,而且与感染有关。感染可以增加胰瘘的发生,胰瘘也与增加感染的程度有关。一旦发生胰瘘,早期应保持胰液引流通畅,可使用善得定0.2mg q8h皮下注射,或用施他宁3000u+5%GS500ml维持24h,并予以肠外高能量静脉营养等支持疗法,合理使用有效抗菌素。
2.2.4 腹腔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胰十二指肠根治性手术术后发生腹腔感染3例。腹腔内感染主要是由于术中胃肠、胆道细菌感染所致。另外病人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也有一定因素。如:高热、营养障碍、低蛋白血症等,所以除做好术前准备外,手术医生无菌隔离,防止感染非常重要。术后护理人员各项操作都必须按无菌操作完成。术前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予以足量合理抗菌素预防感染。
2.2.5 术后饮食护理:胰十二指肠根治术后患者进入恢复期,护理人员做好饮食和保健指导相当重要,鼓励患者床上适当活动,进易消化食物、少量、餐避免过饱造成腹部不适,尽量色香味形俱全和多样化,创造良好的、合理的膳食营养:原则上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主,如蛋、乳类、鸭、肉类等,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如香菇、弥猴桃。食物不必过精过细。化疗期间常有厌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时应少量多餐,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过甜、辛辣、油腻的食物。饭菜要环保,放松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的食欲。术后d10左右可在床周围活动。
2.2.6 术后心理护理:对胰十二指肠肿瘤的治疗,目前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化疗、中医中药和免疫治疗。因此,对癌症患者的护理首先是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手术后容易出现一些消化道的并发症,病人很容易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化疗引起的脱发等都会影响病人的自身形象,使病人产生自卑心理。这些情况病人家属都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使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和乐观,正确对待疾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胰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术后黄疸往往消失较快,多以此项指标鼓励病人,可取的较好的效果。在整个诊治,康复过程中,多伴随着较大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多种不良心态,这些心理的失衡或障碍可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对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不仅是医生、护士所进行的工作,也需要病人家属及周围的亲友一同参与。
3 小 结
胰十二指肠肿瘤是难治性肿瘤,经过手术、化疗痛苦较多,患者对生存的渴望是最强烈的,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要求明确自己在人生的旅途还有多少时间,只要其生命价值仍将存在,就足以使他们承受一切治疗中的不适和疾病的折磨。此时病人需要理解与支持,护理人员对待病人要热情,要有耐心,应主动解决和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肿瘤病人还需要得到安全保护,希望有一个舒适、清静、空气流畅、阳光充足的有利环境,更需要有医术精湛,态度和蔼,尽心尽责的医护人员为其治疗。
总之,对病人术前、术后及化疗期间精心护理是胰十二指肠肿瘤治疗成功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毛惠芳,裘丽君.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7.
【关键词】 手术;胰十二指肠肿瘤;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49-02
胰十二指肠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引起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胰十二指肠肿瘤唯一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创伤大,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含钩突)、远端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并且需做胆总管、胰管、胃与空肠的吻合,为此,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极为重要。所以针对此种反应,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可以减少术后死亡的发生。本文对我院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在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对具体的护理措施及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346例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3例,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173例,年龄24岁至65岁,平均年龄(44.5±20.5)岁。治疗组患者173例,年龄29至66岁,平均年龄(47.5±18.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上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预防性护理方法
1.2.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如:术前准备工作、麻醉方式、手术大概的时间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术后效果,以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详细介绍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给与适当的鼓励,使其保持放松的心态。
1.2.2 术前腹部皮肤护理 清除肚脐处污垢,剔除皮肤表面的汗毛,动作要轻,切勿擦伤皮肤。术前让病人沐浴更衣,但要避免着凉。
1.2.3 术前指导 患者做一些适当的动作,如何才能不会使手术后影响切口的愈合。
1.2.4 术前饮食的准备 建议患者多食纤维类食物,增强手术耐受能力。同时补充维生素高蛋白类的营养以促进术后切口的愈合,增进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术前低蛋白的病人可酌情输入白蛋白,纠正营养状况差甚至营养不良的状态;糖尿病病人监测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之下,并根据血糖的进食;贫血的病人积极纠正贫血,必要时给予药物补充铁剂。
1.2.5 术后的护理[2] 术后待全麻患者清醒后或局麻患者手术结束3小时后,由于多数患者精神过于紧张,刀口疼痛等原因,致使刀口难愈合。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安慰,纠正不良心态。术后3天应每30-60 分钟给患者测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每4 小时测量1次,持续1周,并做好记录[3]。准确记录出入量,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术后48 小时内腹腔引流液比较多,若未及时补充,将会造成循环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每日准确记录引出的胆汁、腹腔渗出液和胃肠减压吸出的液体量,并根据尿量估计入量是否充足,术后每4 小时指测血糖1次,并根据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
1.2.6 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由于该手术复杂、创伤大,会因为患者自身条件及护理的不到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胰瘘、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为术后经常出现的并发症,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 护理效果 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的病例数,计算发生率,用以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比较如下:
结果显示:经预防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0%,而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4%。两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计算,p
3 讨论
对于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患者的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都很重要,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和饮食护理[4],对于那些糖尿病患者应予以重点监测。以便尽可能的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者出现了,则应采取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以便为患者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 陈雪梨.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63例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06,7(6):145-146.
[2] 邹彩容.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6(6):21-22.
[关键词] 循环护理模式;普外科;术前恐惧;围手术期生存质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159-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影响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护理新型方式,即护理人员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尽早发现患者的生理或心理的异常,并找到科学依据,进而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的过程。围手术期病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表现为各种焦虑,患者生存质量差。而护士作为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其护理方法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循证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的术前焦虑,还能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存质量,值得引起临床重视。为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消除患者术前恐惧及提高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疗效,选取2010年6 月―2012年6 月于该院普外科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消除患者术前恐惧及提高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普外科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消除患者术前恐惧及提高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肝肾功能正常、心肺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并发症;80例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1~72岁,平均50岁左右;其中,15例需行肝部分切除,42例需行胆囊切除,23例需行胰腺切除。将所有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术前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手术相关情况介绍,心理等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术前充分利用各种医疗信息资源,了解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初步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其间每一个步骤,都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作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相互交流等途径解决。术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术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并相应护理;术后要继续进行必要的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
1.3 评价标准
术前恐惧采用FAVS评分进行测评,满分是10分,1~3分为轻度恐惧,4~6分为中度恐惧,7~10分为重度恐惧;围手术期生存质量采用QOL评分进行测评。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整理后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内镜下止血夹治疗各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数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术前恐惧发生情况
对照组40例病人中,有11例轻度恐惧,12例中度恐惧,9例重度恐惧,恐惧总例数为32例,术前恐惧发生率达80%;而治疗组有17例轻度恐惧,6例中度恐惧,3例重度恐惧,恐惧总例数26例,术前恐惧发生率仅为65%。两组患者术前恐惧发生率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情况
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病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而手术本身对病人也是一种创伤。同时,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而患者不能很好的理解手术的过程,术后的效果等问题。因此,围手术期病人,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很容易产生各种紧张焦虑,这不但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效果,而且对于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极为不利。因此,如何消除患者的术前恐惧和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成为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3]。
作为近10年内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护理方法,循证护理模式受到了临床上广泛的亲睐。循证护理模式以科学的依据作为基础,结合众多的护理发展经验作为指导,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效果。循证护理的步骤为循证问题,即通过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循证支持,即已大量的科学研究结论为基础,并融入丰富的护理经验,再决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循证观察,即对前述的效果进行分析,再行制定后续计划;循证应用,即正确的护理计划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整合各种医疗信息资源,有科学的依据作为基础,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给予护理措施,切实完善了临床护理[4]。
本研究中,治疗组在患者术前恐惧评分、围手术期生存质量均有明显的改善。最终得出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患者术前恐惧及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改善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建通,姚乐野,李幼平,等.循证医学学科知识可视化研究之二:循证医学作者关系结构图[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7):743-752.
[2] 杨丽君,何庆.以循证医学方法为百草枯中毒制定治疗方案[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0):581-584.
[3] 白永菊,王亚丽,闫红,等.循证护理在腹外伤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9):95-96.
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一站式”的分层培训与考核,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能力,达到手术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方法:将手术室护士培训划分为初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高级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室专科护士4个层次,对12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这4个层次“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和考核,比较培训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实施“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护士及医师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和论文投稿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可帮助手术室护士提高业务水平和学习积极性,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使护士长能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保障手术室安全运作,有利于手术室人才建设。
关键词 一站式分层培训;手术室;护士;分层考核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33
专科护士培养是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贯彻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2010的重要策略和方向[1]。随着医疗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手术医师专科化的深化,对于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我国各个层面都在开展专科护士培训,手术室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护士的培训时间漫长,工作5年的手术室护士只能掌握手术室基础理论和技能,这一现状与外科手术专科化是不相匹配的。随着近年来的医疗机构飞速发展,手术室护理人员年轻化,年轻护士的培养是手术室面临的新问题。根据我院手术室的情况,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手术室护士培训采取了“一站式”的分层培训和考核,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手术室护士123名,男11名,女112名。年龄20~55岁,平均(33.1±0.5)岁。职称:护士42名,护师43名,主管护师30名,副主任护师8名。文化程度:中专28名,大专46名,本科46名,硕士3名。其中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室新进护士30名。获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证书5名。
2方法
2.1不同层级的人员划分将手术室123名护士根据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分为初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高级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室专科护士4个层次。
2.2师资队伍的建立
2.2.1专职教学老师每年采取选拔的方式由核心小组推选出1名手术室专职老师,负责手术室人员的建档、授课、考试等各项工作。
2.2.2理论授课老师要求具有丰富的手术室理论、操作技能和临床、教学技能,由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一般由总护士长、护士长和专科护士组成。
2.2.3技能操作老师由手术室专职操作老师担任,要求形象气质佳、沟通能力强、操作娴熟,并在护理部操作队经过培训方可担任。
2.3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一览表(表1)
2.3.1初级手术室护士针对初级手术室护士,应该注重于手术室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或转岗。
2.3.2工作5年内的手术室护士针对低年资护士应着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专科护理技能的提高。每轮转一个专科完毕进行专科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我院手术室自行编写的专科理论培训习题集[3]中抽取考题进行考试,同时由专科组长根据手术配合考评表进行打分作为操作技能成绩,成绩在80分以上的才能轮转下一个专科。对于成绩不合格的护士,则相应的延长专科培训时间。
2.3.3中级手术室护士中级手术室护士是经过一轮完整专科培训的护士,必须对手术室专业有全面的认识,需要进行更深层的专业强化训练、手术和新技术的相关配合等。每轮转一个专科完毕进行书面考核和讲课考核,其中讲课考核为将所在专科手术前沿知识和护理配合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讲解,由专科组长和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评点给出成绩。对于不合格的护士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3.4高级专科护士对于高级专科护士基本采取固定的专科配合,同时承担专科组长的工作。培训的重点在于专科管理与应急能力。从科研、论文和本专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3.5手术室专科护士对于手术室专科护士提供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其次,在专业水平上不断的进行自学。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处罚或降级处理。
2.4评价方法
2.4.1手术医师、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由专职教学老师调查分层培训前后手术医师和护士的满意度。培训前于2009年12月发放护士问卷123份,随机对手术医师发放问卷123份;培训后于2013年1月发放护士问卷123份,随机对手术医师发放问卷123份,均有效回收。
2.4.2统计培训前后护士数。
2.4.3对比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综合理论成绩及英语由护理部统一出题进行笔试考核,其余由科室核心小组进行考核。成绩计算方法:总分100分,其中护理部综合考核20分,专业英语5分,手术室理论考核20分,手术室专业操作20分,医德医风5分,手术室授课考核5分,继续教育学分25分。总成绩<80分为不及格,80~84为一般,85~89分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将每年的总成绩纳入年终考核和绩效考核。
2.5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分层次培训前后手术医师对护士满意度比较(表2)
4讨论
手术室是外科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场所,职业风险高、专科性强。专科护士培训是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专科培训非常有必要[4]。手术室护士专业培训在我国现阶段都是在入职后进行,手术室护士缺乏系统的护理知识培训。
“一站式”分层培训依据手术室护士不同的年龄、学历、职称、技术水平等指标进行层级对应,将手术室的培训变得连续、系统和规范,转变了以前手术室传统的统一培训方式,更是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使手术室护士能根据自身的水平由浅入深进行相应的理论和技能学习,不断强化专科技能水平。表4显示,培训后护士考核成绩优于培训前,“一站式”培训达到了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
在职护理教育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而及时对护士进行考试考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站式”分层培训和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如讲课、科研论文的数量等,能在考核中发现和培养人才。而将分层考核的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帮助手术室护士克服惰性思想,提高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层考核使得护士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手术室护士培训后所处的阶段,帮助手术室护士长能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做到人尽其能,更好地保障手术的安全。
我科5年来的这种“一站式”的培训和考核方便了对手术室人力资源的管理,保障了手术护理的安全,但培训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需要在今后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我们将在今后的培训中充分考虑到不同护士的性格特征、培训需求等其他因素,建立和完善适合手术室分层培训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江琴,李萍.新疆地区ICU专科护士状况及培训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2):62-64.
[2]李秋,温小红,李权辉,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层级式核心能力培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0,25(12):56-58.
[3]高兴莲,田莳主编.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与考核[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27.
[4]高兴莲,田莳,胡娟娟.湖北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14):21-23.
从专科护士培养需求角度,安徽省护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集中我省优势临床医疗、护理资源与高等护理教育相结合,培养高级护理实践人才,发展专业护理[2]。因此我校护理学部自2008年起,在普通护士培养的基础上,后期进行了专业方向培养,如手术室护理专业方向、急救重症护理专业方向,老年与社区护理专业方向等。这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选择适合自己专业方向的机会从而利于其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促进学科专业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手术室护理专业方向培养的护士是面向国内外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具备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手术室护理专长,能从事护理专业领域、擅长手术室护理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手术室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岗位定位
1.1行业调研
在确立手术室护理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及培养内容之前,充分发挥外聘师资的优势,召开“护理专家指导委员会”,请临床护理专家论证,提出意见及建议。确立手术室护理专业方向护士的核心能力。包括:手术室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消毒隔离管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围手术期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是一组专业行为,阐述了专业护士应有的标准及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3]。护理领域需要核心能力、核心知识和相应的课程设置及教育,以提高和保证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增强护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及自我成就感[4]。在此基础上确立开设课程及选用师资。1.2确立主要岗位培养的护士主要从事各级医院临床科室的护理工作,尤其是擅长手术室护理工作任务。
2创新手术室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建设思路
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护理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院合作、产学合作,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平台,二个注重、三个交替、专业分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一个平台”是指以护士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平台;“二个注重”是指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三个交替”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通过“课间见习、课间实习、毕业实习”三个工学交替过程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专业分化”是指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的进行手术室护士专业分化。
2.2初步形成“校-行-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学部每年进行2次以上集体备课,请临床专家到护理实训室指导、示范;教师联系临床2~3个月,专任教师走近行业,与护理专家沟通,了解临床护理岗位设置、岗位任务、岗位要求以及岗位发展动向。加大了与临床在专业人才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深度合作力度。
3建设内容
3.1师资队伍的建设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专任与兼职结合的建设措施,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中具有临床工作经历的比例,经过几年的培养,手术室护理专业方向达到了专业方向课程50%以上由临床医疗及护理专家讲授。专兼比例:专任师资33%,临床师资67%。年龄构成:20~30岁:16.5%;30~40岁:67%;40~50岁:16.5%。职称构成:中级:83%;高级:17%。学历构成:大专50%;本科17%;硕士33%。
3.2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
3.2.1专业方向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
手术室护士专业方向课程在普通护理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方向课程,包括:《手术室管理》《常用手术配合方法》《麻醉护理学》。《手术室管理》内容涵盖了手术室设施管理、手术室基础护理技能管理、物品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手术室的设施和组织结构;掌握手术室基础护理技能、物品消毒灭菌方法;能够了解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电外科设备及精密仪器的安全使用;熟悉外科伤口感染监控、基本器械和用物的用途及使用。《常用手术配合方法》内容涵盖了各个专科共达百余种手术的手术基本步骤和护理配合,体现新概念、新理论、科技创新及新举措,普通手术与高、新、尖手术护理配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各个外科基本手术麻醉方式和手术;能够了解各个外科手术的特殊器械和基本物品准备;掌握常见手术的主要步骤及护理配合、配合注意事项;熟悉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增强护理工作中的职业责任感。《麻醉护理学》的任务是掌握麻醉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麻醉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对需要麻醉的患者提供综合性的、广泛性的护理,负责观察病情,进行麻醉前准备工作,参与术中麻醉维持的管理,从事麻醉恢复室(RR)和重症监测与治疗病房(ICU)中病人的监测与护理工作及术后镇痛随访,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和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3.2.2专业方向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以理论讲授、示教、实验、自修、电教、小组讨论、临床实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以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课堂参与、个人作业等形式进行评价。在手术室专业方向课程授课上,因授课教师大部分来自省级三甲医院手术室的护士长及资深护士,这些外聘师资发挥行业优势,定期带领学生深入临床手术室,实地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学生手术室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3本专业方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3.3.1配套实训室的建立
在中央财政、省财政、省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安徽省立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专家指导下,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卓有成效,目前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建筑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其中建有现代化的模拟手术室。通过多年摸索,集思广益,建立护理专业方向课程配套实训教学环境。同时在手术室建设设计中开辟玻璃隔离教室:老师手在手术室示教,学生在玻璃隔离教室观看;即模拟了临床手术室情境,又培养了学生手术室的无菌观念。手术室专业方向课程授课67%由临床资深的护士、医师进行教学。整个教学以实训为主。实训教学采用多种方式。护理操作演示在配有阶梯椅、黑板、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仿真护理实训室内进行护理操作演示,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临床护理见习包括集中见习和教学实习;学生学完专业课及临床见习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模拟临床真实的诊治、护理过程,进行护理综合实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临床真实的环境训练,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处理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为迅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