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10:27: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强化纪法意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三增强三提高”的工作目标,大力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宣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扎实推进依法治理,规范和促进依法行政,巩固和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为建设“法治*”、“平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安排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按照十七大对普法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宪法和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有关国家宏观调控、节能减排、资源环保、突发事件、知识产权和劳动、就业、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在普法依法治理的各方面。下半年,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市直部门在去年底市人大调研督查普法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五五”普法以来的成绩和经验,做好“五五”普法的自查和互查,认真迎接上级的中期检查。
(二)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推动全民普法深入开展。以提高依法执政意识为重点,推进领导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增强引导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为重点,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农村“两委”干部和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加强农民和外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落实市长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理论中心组学法等制度,推进新任市管领导任前法律考试和公务员学法考试考核等制度;加强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队伍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优秀法制副校长评选活动,参与省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评选活动;认真抓好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法律服务工作。
(三)创新方式方法,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丰富和改进传统宣传手段,创新现代宣传形式,增强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群众的参与性,使法制宣传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服务和谐宜居城市建设活动,认真组织“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各项法制宣传活动,结合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节日等,开展知识产权、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妇女儿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统计法制等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以“人文奥运、法治同行”为主题的奥运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乡镇(街道)法制辅导站等学法阵地的建设,实施农村法制宣传阵地“五个一”(有一个固定法制宣传栏、一所法律学校、一个法律图书阅览室、一个法律服务室、一支法律宣传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法制阵地“六个一”(有一个法制宣传栏、一所法制学校、一个法律图书阅览室、一个法律服务室、一支法制宣传工作队伍,每户居民有一本法律知识读本)活动,年底实现农村法制宣传栏拥有率达90%。继续向农村、社区赠送实用法律资料,充实法律图书角,做好开设法制学校等工作,促进农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与公益性法律服务的有机结合。
(四)继续深化依法治理工作,拓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新领域。在巩固以往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上级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农村(社区)实际,组织开展新一轮(20*-2015年)“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调整完善创建内容和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创建质量,实现由注重覆盖面到注重创建质量的转变,不断推进和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市、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认真抓好“法治乡镇”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企业、学校等基层依法治理和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活动。(五)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提高普法工作者的法律素质。发挥各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普法领导机构的专职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各级普法讲师团的职能作用,为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开办法制讲座,参与重大的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活动。积极倡导和推进法制宣传志愿者活动,指导和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面向基层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开展多渠道的法制培训,提高志愿者宣传水平。充分发挥法制新闻工作者的作用,组织法制新闻工作者围绕当前中心工作开展法制新闻宣传。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正确认识在组织实施普法规划和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普法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组织、指导和督查,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领导体系,保证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宏观有人管,微观有人抓。完善运作机制,市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市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市依法治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要求,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制定《*市法制宣传教育“五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试行》书,使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运行。落实领导责任制,要把依法治市普法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内容之一,增强领导干部抓好依法治市工作的责任感。
关键词: 初中化学知识 记忆方法 化学教学改革
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一个人记忆的强弱固然与天赋有关,与生理上大脑的生化机制有关,但后天的训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以便记住更多东西。初中要记的化学知识繁多,就记忆而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如下几种常见记忆方法。
一、理解记忆
这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记忆。记忆时,学生要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要结合生活实践和直观形象理解知识的内涵,然后定向地加以复习记忆。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牢固,例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的记忆。m表示什么?(溶质的质量)M表示什么?(溶液的质量即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W表示什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尝试记忆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记忆方法,就是对要记忆的知识,在理解了但还没有记住的情况下,就尝试记忆和背诵,从而逼着自己开动脑筋记住该记忆的东西。这种记忆方法可分成这样几步完成,第一步,对刚学过的化学知识,主动在头脑里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使其再现;第二步,对再现过程“卡壳”的地方,再看看书,做温习补课工作;第三步,全面尝试背诵一遍,请同学们检查或看书对照。例如笔者在上课中讲到“物理性质”时,让学生都自由地说一遍,看到不少学生用尝试记忆法记住这一性质。坐在前面的一位同学离我很近,她将书合上将物理性质记为“颜、态、味、熔、沸点、延展性、导电、导热性、溶解性、稳定性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紧接着翻书发现自己刚“过电影”时,“挥发性”记成了“稳定性”,这样一对照更正,这个学生很快就牢固地记住了“物理性质”。
三、脉络记忆
在记忆时,从整体入手,先抓主干骨架,再抓枝节和单叶,此种方法常用于复习课。在整个一块知识学完后将学过的知识以这种脉络的样式展示和记忆,能够增强记忆的广度,能够将知识系统化,也大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衔接。例如在复习物质类别时,只要记住混合物、纯净物、单质等主干和骨架的概念,便可记住其他的枝节和单叶的概念。
四、口诀、顺口溜、谐音记忆
化学内容繁多,将要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进行记忆。这种记忆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都喜欢用,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所以笔者搜集不少化学这方面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效果非常好。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笔者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顺序记忆,制取氧气时,把制取的步骤总结为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移、熄”,并且告诉学生记忆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记忆学生感觉特别有意思,很容易就记住了。在记忆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时可用这几字概括: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滤纸要低于漏斗口,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要紧靠三层滤纸边缘,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
五、联想记忆
记忆新内容时,想到与之相关的旧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然后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记住新知识。这种记忆方法在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例如,在记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可提示学生联想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制取过程。学生不但很好地记住了新知识,而且很好地将旧知识复习了一遍。
六、字谜记忆
把要记住的化学术语编成字谜帮助学生记忆,这种方法学生特别感兴趣,在记住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更爱学化学,更爱记化学知识。例如,为了记住“分子”,就可以编成字谜:老两口争儿郎。为了记住“干冰”的特点,就可以编成字谜:似血没有雪花,叫冰没有冰碴,无冰可以制冷,细菌休想安家。
七、比较记忆
用确定思维对象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发现物质的本质属性,然后记忆。在初中化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记忆,如:分子和原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等。例如,从记忆“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这两个概念的不同要素入手,使用“同异综合比较”。
能够比较的知识像这样让学生记忆效果好,学生理解较透彻,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点。
八、推理记忆
现在有很多学生,遇到被人欺负,敲诈时不告诉家长,老师,而是自己出面摆平,我有一个学生,平常在班里表现很好,又是小组长,打扫卫生从不用老师操心,在班里人缘也好,就是这样的一名学生,在被其他学生敲诈后,没有寻求学校、老师、家长的帮助,而是自己在社会上叫了几个人来帮忙教训敲诈着,结果造成了对方一人肠子被刀捅伤。俩人头被打伤,多人受轻伤,给学校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伤,本人自此失学在外流亡了3年之久。这个例子说明处在青春期的技校生自控能力差,遇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心理承受能力差,法制和道德意识淡薄,极易陷入犯罪的深渊。因此,如果在学校教育阶段,对广大技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自身具有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个性、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等于在每个人的心灵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这样社会的文明与和谐才有基础,安定与团结才更有保障。
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使学生身处其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从而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知能力。首先,学校应利用墙报,黑板开办法制宣传栏,在其中登载和张贴一些与学生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案例启示,从正面宣传引导学生使其处在遵纪守法的氛围里,促使其提高法律意识。其次,对社会上大家比较关注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当你开车把人撞伤后,当班里或宿舍同学欺负你时,看到别的同学花钱大方而你家比较困难时,你会怎么办?等等。使学生从案例讨论中真正学到知识,了解法律,增强法制观念,增加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第四,加强课堂讲授法律常识的作用,这是提高技校生法律常识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80%左右,大多数都是法盲,例如西安某大学生,2011年10月20日23时许驾车将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一位妇女撞倒,后下车查看,发现其倒地,因怕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自己的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对受害人连捅数刀,致受害人当场死亡。本来只是一起简单的交通肇事案,结果演变为触犯刑法的杀人案,类似于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犯罪事例有很多,都是不知法,不懂法的结果。因此,应加强对在校生法律常识的学习,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高明。
作为技校生,首先要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我认为这个法是对每个人行为的一种约束,包括技校生在内,它明确的告诉我们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否则就违了法,那么教师在讲授时应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做到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使我们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其次,应学习刑法常识,通过对刑法常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犯罪,犯罪与违法的区别,什么是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以及我国刑罚的运用和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等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刑法》产生敬畏之心,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再次,技校生最终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企业,那么他们还应该学习《劳动合同法》,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新的《劳动合同法》是2008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这是一部被普遍认为倾向劳动者的法律,保护劳动者是这部法的灵魂,作为一名技校生,将来的劳动者,当然有必要来学习这部法的全部内容,从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以便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使自己能体面的劳动。对即将走上工作的技校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实用性。
当然,技校生需要学习的法律方面的知识还很多,但笔者认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劳动合同法》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认真学习。总之,技校是培养广大技术人才的基地,一方面技校要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技校也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对于完善青少年品德和人格,防止他们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切实加强技校的法制教育,提高技校生法律意识是一项需要全社会每个人、每个教师、关心、支持和努力。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使技校生真正树立唯法是从、法律至上的理念,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作者:蔡娟 单位:西安市工业技工学校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班级 多元管理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促进一时的发展,不只是以学生暂时取得好的书面成绩为依据,更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中职班主任,实现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而发展,做学生人格塑造者、学生思维的开发者、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学生创新精神的引导者。
一、做好师生沟通,开启心灵之窗
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非常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中职班主任,要如何做才能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呢?根据本人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作中要多问,可以通过班会,个别谈话了解等方式,问问他们有什么打算,学习上有没有困难,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谈话场合可以选择非正式场合,也可以选择正式场合,但不管在什么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最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同时班主任也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2、“四新”教育引导学生
“四新”即爱心、恒心、匠心、责任心。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然而,光有爱是不够的,班主任还要有恒心,即坚持不懈的爱你的学生,爱你的教育事业,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俗话说“班级无小事,事事关系大”,有时看似一件小事却会引发大矛盾,这就需要班主任有责任心,第一时间做好判断处理,才能把矛盾化为乌有。另外,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班主任只有通过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并具有灵活有效的教育艺术,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学生。
3、奖惩分明,促进疏导顺利进行
严格要求学生,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班干部、后进生和优等生。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后进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对优等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优越感”,甚至无视老师的教育。
二、管理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素质
1、管理制度化。制定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在班级管理中渗透量化,量化考核学生,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用量化的形式,予以约束,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当然中职班主任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感觉到制度是人定的,同时也存在着人情味,不至于学生产生叛逆心理。
2、人文教育化。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倡导的理念。班主任要搞好人文关怀,贯彻人本观念,就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来看待。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就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关心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贯彻民主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富有智慧,思维敏捷的优秀学生。
三、营造多元教室文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会给学生以改造、决定和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在教室的墙壁设计方面,应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一切从学生出发,共同参与,让墙壁也会说话。
1、从培养学生情操入手。在墙面设计时留下一角,让学生写上赞美和感激的话,或者是“成功的轨迹”、“存好心,说好话”、“静夜思”等,鼓励学生学会赞美,学会共同分享,学会静心思考问题,从而净化心灵。
2、强化专业知识,放眼天下。让学生多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积累祖国文化精华,强化学生专业知识。
3、自我展示,张扬个性。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塑造自我、表现自我,描绘自己的梦想,相互观摩、相互激励,放松自己、宣泄不良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怀。
四、“点、心、情”教育三大法宝
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蛮横教育在现代法制社会行不通,因而我认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握“点、心、情”这三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学生说理时,不能只看到学生缺点,或者是所犯的错,还应该看到学生的优点,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从学生的长处入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受到教育,而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职校班主任要发挥这种教育功能,让多元管理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增长能力。
参考文献:
[1] 主编 杨章宏.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 .北京:科技 出版社,2004.
[2] 主编 杨九俊、吴永军.走向校本发展[M] .江苏:江苏教育 出版社,2005.
[3] 《宽容的魅力》 作者:陈耀宇 徐立凤《班主任之友》 2001/7
[4] 《学生为何体会不到老师的爱》作者:阎旭蕾 《班主任之 友》 2001/9
一、板报展示:物化形态下的成功分享
板报分享,简单地说就是将每一次作文的优秀文章打印出来,贴在黑板上展示。这种简单的展示方式,使得每一次作文展示成为每个人的舞台,充分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但是,如果没有具体的任务单分配给学生,有时欣赏作文就变成了大家一起来找茬的“游戏”了,对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毫无意义。为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去完成,使学生成为评价者。例如:某单元作文需要让学生关注语言、动作描写,那么就让学生在展示的作文纸上画一画相关的句子,评一评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某单元的作文要求是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那么就让学生在展示的文章上画出联想的句子,评一评,这些联想合理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画过或者写过评语签个名。这样一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学会如何去欣赏他人的作文。
这样,学生在展示中自我肯定,激发了写作兴趣,而且在欣赏别的同学优秀作文的同时,也无形中学习到了写作方法。因为触动了学生情绪,触及了学生的精神需求,被肯定的需求。
二、课堂笔会:角色仿真中的欣赏甄别
“班级笔会”制度的建立,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和其他学习伙伴充分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讨论、切磋中相互启发,有力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主动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先以同桌为单位,大声朗读自己和同桌的作文,“念,再念,再念”,然后找出同桌作文中至少一处精彩,当然也可以推荐自己的作文中至少一处精彩。再由3到4名学生轮流做主持人(也称小作家)负责组织班级作文笔会,带领同学逐一反馈精彩处。可以采用归类反馈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推荐的精彩点是否和同学反馈的优点属于同一类型,同一类型优秀的作文就一起展示。主持人(小作家)可以根据每一次作文的要求以及同学们的反馈整理一下笔会的成果:有时可以是作文题目秀,有时可以是细节描写秀,有时可以是材料的选择秀,或者是开头秀、结尾秀甚至是文字的好坏秀。当然,反馈的重点、主要的决定由主持人(小作家)自己定。这样学生成为评价者和欣赏者,促进读者意识的增强,不断提醒学生作文是为了表达和交流。
以“小作家”的身份参与交流,使得学生自信心倍增,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展示中揣摩品味,欣赏辨析、合作分享、学会尊重、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习作的兴趣和动力。
三、父母共读:亲子环境下的心迹流露
家长这一读者群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可以促进学生读者意识的深化——写作是为了交流和表达。如果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本次作文优秀,可以主动申请展示,把优秀文章打印出来和大家分享,或者挂在教室里请大家主动评价。及时的展现,自我的激励、家庭的支持,不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也使家长分享到自己孩子作文被展示带来的成就感。有了家长的支持,扩大了读者群,无形中分散了教师的“权力”,弱化了教师的主导者权力,评判面更广了,评判更为多元。直接的效应就是让更多的作文得到展示,让评价更多元。
小学生与中学生,区别最大的是对被父母认可的渴望,心理年龄决定了深层的渴望,渴望被父母认可,渴望被父母赏识,来自父母的肯定、信任、激励是教师所不能取代的。此时的教师顺应儿童的心理,为其搭建一个展示和沟通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父母表扬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无形中将写作对象的范围扩大了,会揣摩更多人的想法,会从更为广阔的角度去思考作文的意义。
四、 小组协商:竞争合作中的交流激励
小组合作式教学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迁移到习作教学中,可以形成习作创作组,小组成员由4至5人自由组合,小组内共用一本作文本共写一个故事。每个小组写的故事内容都是同样的,但是小组成员可以自行协商确定作文的读者是谁,也就是写给谁看。例如:创作故事“小白兔的一天”,有的小组写给父母看,有的小组写给幼儿园的小朋友看,有的小组写给数学老师看……每一位组员在完成自己习作的同时,都可以阅读其他组员的文章。这种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展示,更是一种读者意识的培养。内容相同,作者不同,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小组创作形式将学生搜肠刮肚写作文的苦痛变成了交流的快乐,使他们成为文字的主人。
我们的习作教学在大部分时间让学生成为旁观者,而抛弃了情绪性与行动性,在此方法的展示和交流中,学生获得了两条腿走路的学习方式,既学得同学的写作方法,沉浸于欣赏同学的佳作之中,又激发起自己创作的热情,在揣摩读者心理的同时,不但增强了读者意识,更是淬炼了语言表达,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
五、编制选集:模拟出版下的成就体验
到了学期结束,可以把平时展示过的优秀作文整理出来编制成册,以这种形式将自己的文章保留下来。不但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热爱,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童年,同时,更是促进了一种新的教育资源生成。在整理和展示中,学生更好地习得优秀作文的要求,重温积极的情绪体验,挖掘出自己的习作潜能。再次明确了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再次强化了学生的读者意识,反思自身的写作能力。
马正平教授在谈到作文能力时指出: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图,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才是写作技能。作文成册,记录童年的成长足迹,不仅是班级文化的传承,而且是长期内在兴趣的激发。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可以分成短时和长期,而长期的兴趣加入动机因素后,成为稳定的因素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记录成册的作文集使得童年时光和对写作的兴趣转化为可见的外在物品,这本身就是作文能力的一部分。读者意识的树立使得学生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并逐渐成为一名真正的读者。
六、互定成绩:读者评改中的自我提升
经过一段时间的展示分享,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读者意识经过逐步引导、培养,这时候的学生就具有了一定的评价特质:成为自己作文和他人作文的最终评价者。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样,熟读同学佳作一大段,好作文的标准不再是教师笔下的评语,不再是教师手上的分数,而是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读者意识的真正树立,使得全班性的作文互改和评价成为可能。走到这一步,教师完全可以把评改文章的权力完全交给学生。操作时要注意:一是规定一个学生至少要评价五位同学的作文,二是要求写出评价分数、评语或者叫推荐理由,当然也可以写修改建议。最后,再次把作文本还给学生,学生认真读一读同学给的建议评语,想一想,我该如何改,下次写作我需要注意什么?
此时的反思是一种自我提升,学生再次思考词语增减、调整、构思。学生学会跳出自己的文章之外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这时候的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让学生跳出原来的思考模式,再次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文,从而真正提高写作能力。
就这样,学生成为评价自己文章的主人,成为其他同学作文的“重要读者”。此时的文字因为有了读者,就有了生命力,成为有灵魂的作文。此时的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指导者、合作者与友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