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10:27: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康复护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偏瘫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脑膜炎等颅内病变引起的以同侧肢体的上下肢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患者主要表现为运动和感觉障碍(如偏瘫和深浅感觉丧失),言语和交流障碍(如失语,构音障碍训练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心理障碍等。据统计此类疾病约75%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康复护理的临床介入和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或改善患者的功能、交流和心理障碍。
1 康复护理特点
1.1 早期介入 有些时候患者之所以恢复速度快,除了因为手术本身很成功之外,还有就是康复护理工作的早期介入。一般神经系统症状稳定后即可介入。
1.2 自我护理 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不再是单一的过程,一定要教会患者学会自我护理。
1.3 功能训练 从良肢位的摆放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这里的功能锻炼,一定要要求患者、患者家属、康复治疗者共同完成,尤其是患者本人的参与积极性,直接决定着后期恢复效果。
1.4 患者心理干预 刚刚挽回生命的患者很难接受目前的自己,大多情绪波动,比较痛苦和担心,要积极给予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使其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减少心理负担。康复之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康复,心理护理贯穿康复护理的始终。
2 康复护理的基本目标
2.1 维持与改善患者残余机能 充分活动肢体,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
2.2 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早期卧床患者一般活动少,康复护理人员要帮助其活动,以减少机能的丧失。
2.3 告知家属患者的情况及需要 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具体康复措施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并要求家属必须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护理与康复治疗中来。
2.4 充分发挥患者本人的潜能 积极的鼓励患者,使其主动参与各种机能训练,最大化的发挥其潜能。
3 康复护理的基本措施
3.1 一般基础护理和康复护理 见表1。
3.2 预防畸形和并发症
3.2.1 变换和姿势 早期变换和姿势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褥疮,肺部感染等,还可预防因患肢长时间受压,不感痛苦,而造成的患肢肩、髋关节的疼痛与挛缩。
3.2.2 预防压疮 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还会增加精神负担,严重时甚至引起全身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护理中要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按摩背部及受压局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等。
3.2.3 气管切开护理:保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通风、清洁。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床头抬高15°~30°,定时翻身扣背,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2.4 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长期卧床或者运动受限制者,由于关节、软组织、肌肉缺乏活动或被动运动范围受限而出现关节挛缩。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各个关节、各方向的全范围被动运动,预防关节挛缩,也要注意保持主要关节的合适,矫正患者不良姿势,以防止髋外展、外旋畸形、膝屈曲畸形、足下垂等挛缩畸形的发生。
3.2.5 功能训练 协助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加强各大小关节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等,在训练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克服恐惧心理和疼痛顾虑。
3.3 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护理
3.3.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帮助或引导和患者进行床上活动、进食、洗脸、个人修饰、入浴、穿衣、下床、入厕、整理床铺、使用家庭用具,移动、户外活动等日常生活动作。
3.3.2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蛋白,禁食辛辣刺激、冰冷过硬的食物。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食时应选择质地较粘稠的食物,采取端坐位,避免呛咳。若每日进食不能保证总摄入量,应留置胃管进行鼻饲饮食。
3.3.3 排尿护理 训练尿潴留或尿失禁的瘫痪患者排尿,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可采用诱导排尿法,如用温水冲洗会阴或让患者听流水声,以引起排尿反射,也可采用定时按压下腹部(3h一次)等办法,若无效则进行留置导尿。对后期截瘫患者应教会其自我清洁导尿法。
3.3.4 排便护理 指导患者者建立合理的食谱,增加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建立有规则的排便功能,并定时排便。必要时可口服缓泻剂、或使用通便剂、灌肠等。长期腹泻患者,便后用软纸轻擦,用温水清洗,并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的皮肤;对结肠造口术的患者,要教会他们自己进行冲洗处理,正确清洁造口和使用假肛袋等。
3.3.5 姿势转移及步行训练 步行前要对患者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姿势转移训练,如从床上转移到椅子上,再从椅子上转移为站立,或者指导患者使用轮椅或拐杖、手杖等。
3.4 观察患者病情及康复训练过程的变化 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活动能力、心理反应以及失去的和残存的机能及机能恢复情况等,并认真做好记录。
3.5 学习和掌握有关对病、伤、残者的功能评价:并定期参加康复团队的初期、中期、后期评定会,以更好地了解患者情况。
3.6 实施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的对象有其特殊的、复杂的心理,往往表现出精神抑郁、忧愁、焦灼、烦恼、感情脆弱,甚至出现精神障碍和行为异常。应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特点及不同表现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同时要以良好的语言态度,仪表行为去影响患者的感知和认识,帮助他们改变异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躯体症状。使其重新认识自我价值,激励其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和进行积极主动的康复训练,从而保证康复计划的顺利实施。
3.7 康复病房设施和环境,要求应与一般病房有所差别。
3.7.1 无障碍设施 要以坡道设施或电梯替代阶梯,以方便使用轮椅者的活动,一般要求坡道的坡高与坡长的比例应为1:12,最少也应控制在1:8,坡道两侧应设0.85米高的扶手,各种设施均以适应患者的需要为准:如门把手、电灯开关、水龙头、洗面池等的高度均应低于一般常规高度;病室、厕所的房门应以轨道推拉式门为宜;卫生间的过道不应小于120cm,墙体阳角部应做成圆角或切角;在厕所、楼道的一侧或两侧要安装高度80cm~85cm的扶手,以便于康复对象的行走、起立、入厕等训练的扶助等。
3.7.2 病房布置要安静、温馨、整洁、舒适、安全。
3.7.3 适当放宽探视条件,便于家人和陪护学习掌握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技能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3.8 患者出院后往往带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故返家后的康复护理工作并未终止,接下来的护理活动主要是如何帮助他们真正成为家庭、职业单位或社区的一员,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环境。出院后对患者可进行必要的自我生活护理和有关疾病康复知识的卫生宣教,也可采用家访护理方式进行,由此提高和巩固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回家后的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计划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和帮助,因此必须向家属讲授有关的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患者能够得到家庭成员的最大帮,为其进一步恢复做好基础。
4 讨论
康复护士的职能是保存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而目前从事康复护理的人员多半是具有注册护士资格证书和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而且复护理在我国只有10多年的历史,对其学科研究尚无统一认识。康复护士在治疗中有多种角色:护理者、协调者、督促者、教育者等。康复护理有着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服务性,需要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较强的护理人员来担任康复护士。护士专业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尚未被十分重视,目前国内在护理教育中设置康复护理教育专科院校不普遍,多数护士对康复护理认识少、康复护理技术缺乏,不能够娴熟的将康复护理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康复护士康复知识水平高低和对康复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了康复的疗效和质量。因此,培养康复护理学科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领域将有许多新的课题有待我们去研发,如何促进康复护理的发展、如何改善康复护理品质、如何推动康复护理与康复治疗的交融等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山西新绛县人民医院 山西省新绛县 043100
【摘 要】目的:分析产褥期妇女保健及康复护理的一些新方法。方法:以本院从2013 年11 月到2015 年1 月153名一胎顺产产妇为例,应用我院新的产褥期保健及康复护理标准,对产褥期妇女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按照产后健康评估,制定护理方案、制定专职护士 、出院上门服务、电话指导等要求进行。结果:153 名产褥期妇女经过精心的保健及康复护理以后,7 名产妇出现产褥感染,包括侧切刀口感染和子宫内感染;18 例无乳汁分泌,55 例乳汁不足的患者经过按摩等保健的措施,49 例乳汁分泌达到达到平均标准,28 乳房胀痛和皲裂患者出院之前均以痊愈,3 例产后抑郁得到良好的纠正。结论:通过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产褥期保健及康复护理水平,让产妇能够适应母亲角色,做一名健康合格的母亲。
关键词 产褥期;保健;康复;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从2013 年11 月到2015 年1 月153 名一胎顺产产妇为例进行研究,所有产妇均为初胎,采用顺产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后有侧切小手术。其中,最小17 岁,最大42 岁,平均年龄28(±4.25)岁。产妇在产前经过顺产评估,都达到顺产的心理和生理标准,所有产妇产前没有出现产前抑郁等问题,产前心理状态良好。
1.2 护理方法
1.2.1 产后护理评估
为了准确的评估每一个产妇产后健康状况,我科由责任护士,护理骨干对产后健康进行评估,主要负责对每一个产妇产后健康的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两大方面,生理状况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或产后的并发症,心理评估主要评价产妇的产后心理状态,是否能够适应妈妈的角色。根据评价标准,打出相应的分数,汇总以后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并将健康状况分为优良、一般和较差三种类型。
1.2.2 制定护理方法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产后护理方案,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确定护理的内容。对照优良、一般和较差三种评价结果,对应一般护理、精心护理和个性化护理三种方案。一般护理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评价结果优良的产妇进行护理;精心护理主要针对评价结果一般的产后,针对他们产后健康问题提供专业护理;个性化护理针对评价结果较差的采取多种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增强护理的效果。当然,在制定护理方案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向家属说明,征得家属的同意,并且护理费用上有差异。
1.2.3 护理工作要点
一是预防产后并发症;二是做好乳房护理;三是功能恢复;四是心理干预。
1.2.4 出院上门检查与电话指导
产妇出院以后,在前两周之内,三天上门检查一下,主要检查产妇及婴儿的健康,回答产妇及家属在照顾孩子和产后恢复中遇到的问题,如发现健康问题,要建议产妇及孩子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同时,要预留各科室的电话,让产妇能够在出院以后,随时电话资信,给予她们便捷的电话指导。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7.0 对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53 名产褥期妇女经过精心的保健及康复护理以后,7 名产妇出现产褥感染,包括侧切刀口感染和子宫内感染;18 例无乳汁分泌,55 例乳汁不足的患者经过按摩等保健的措施,49 例乳汁分泌达到达到平均标准,28 乳房胀痛和皲裂患者出院之前均以痊愈,3 例产后抑郁得到良好的纠正。
3 讨论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到妇女的各项身体功能恢复正常状态的一个过程,一般是6 周左右,在这一时期的产妇的生理、心理都比较脆弱,这对于产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同时,产后因为生产、辅助生产方法等,可能会出现一些产后并发症,比如说宫内感染、阴道侧切感染、乳房感染等等,这就要求在产后要认真做好感染预防和抗感染治疗。在产后的护理当中,要将产妇的乳房护理作为重点,预防乳房胀痛、皲裂,做好催乳工作。我科由责任护士,护理骨干对产妇的健康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为每一个产妇制定护理方案,有效的保障了护理方案的针对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实效性,值得在护理实践当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蕾. 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需求现况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2005(02).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康复护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66-01
在现代社会中,精神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较大的社会性问题,精神病患者患病的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复发可能性。所以,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质量,以防病情的反复发作,现对我社区筛查出的16例精神病患者通过护理与管理取得的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的16例均为我社区筛查出的精神病患者, 男9例,女7例,年龄17~76岁,平均40.3±4.1岁。通过对所有患者的病理情况、生存质量水平等进行基线测量,然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1.2康复护理与管理措施: (1)药物治疗:在整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药物治疗,它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作为社区医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去精神病患者家进行家访活动,与此同时给予药物的发放。在药物治疗之前,必须要向患者家属讲明药物治疗作用的效果,使他们认识到药物治疗的好处,这样在他们的帮助下患者才能良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要叮嘱家属监督患者的及时的服药,对患者藏药的现象给予及时的纠正。同时,社区要安排专门人员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定期进行家访活动,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情况,使患者和家属认识到药物的一些副作用,同时叮嘱家属和患者不要随意对用药量进行更改,更不能随便的停止服药[1]。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形,要将患者及时的送到医院就诊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情绪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防疾病的复发。(2)心理治疗: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逐渐的树立患者的自尊自爱意识,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社区医疗机构设立心理治疗部门,安排心理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和咨询,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人发病的原因,逐渐树立起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积极的鼓励患者与病魔做斗争。在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以让患者参与简单的劳动中,使患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3)工疗、行为治疗措施。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那些病症不是很严重并具备劳动能力的病患,可以在其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劳动如养花或简单的家务劳动。此外,在整个社区中还可以建立工疗站,通过集体的培训改善患者的病症。(4)家庭护理措施:在家庭生活中,精神病患者可以在其家属的帮助下改善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规律以及读一些具有愉悦身心的读物等,帮助病人恢复。患者家属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掌握一定的技术,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院要针对不同的病例采用不同的方式,并建立康复记录。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护理与管理前患者的病情改善率为25.00%(4/16),护理与管理后的病情改善率为56.25%(9/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将社区作为整个精神病患者治疗的基础工作点,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定期的培训,积极的寻找有利于精神病患者恢复的力量,为患者的康复创造各种条件。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定期的康复治疗,减少患者身边的不利因素,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在病情的治疗过程中的恢复情况不仅与患者所使用的药物有关,其他相关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态度也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有着一定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以及各个医院的调查资料表明[2],现在社会中医院的专业化治疗措施不能满足医院中所有精神病患者的需求。所以必须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设置专门的管理和护理机构,该机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社区参与的
时,相关专业人员还要与患者亲密接触,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况,在患者病情恶化时进行及时的治疗。
总之,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管理和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精神病患者康复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病症,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提倡在各个医院中设置管理和护理精神病患者的专门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冠心病治疗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4-02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虽然经过正规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免于病症的威胁,但是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所以在当前的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到2020年左右会迎来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高发期,因此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对于冠心病的护理研究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也是当前医护工作的核心基础。
1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经过时间的长期积累而逐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多,从而造成动脉腔狭窄,使得血流受到制约而出现减缓,引起心脏缺血和心绞痛病症。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主要作用就好比一个永不停止的工作泵,随着心脏的收缩来促进血液的循环,从而使得血液之中存在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身体各个器官,以供各组织和细胞代谢的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心脏自身的影响与氧气又是如何补充的呢?通常都是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了两条动脉,从而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条血脉也被称之为冠状动脉,但是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各类脂质代谢不正常,使得血液中的脂变较为严重,使得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逐步产生了一些类似于粥状的脂类物质,从而使得动脉管出现硬化病变,进而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心脏堵塞病症。
2冠心病护理措施
2.1心脏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运动治疗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治疗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恢复门诊治疗阶段和社区家庭治疗阶段。急性住院治疗阶段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早期康复治疗方式,通常都是在监护病房进行的治疗过程。在这个阶段的治疗中主要包含了早期活动和早期离床治疗两个方面,在这个环节一般要对病人的活动强度进行控制,使得代谢当量约为(METS)[1METS=3.5ml/(kg・min)],在这环节的病人活动中,主要包含了生活、进食、大小便以及简单的上下肢运动等。而活动的时候所引起的血脉流动通常都是以力学性质进行改变的,同时心率不能够低于50次/min或高于120次/min,一般在这个环节之中,是不能够出现其他任何症状的过程,心电图也没有缺血现象进行改变的模式。
2.2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2.2.1焦虑心态下的心理护理。这种心态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生的患者,而且可能通过急活交感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并发症和多发症,进而造成了不良后果与影响。由于现阶段的冠心病分析中,常常会出现患病者由于脑力过渡、精神疲劳和对自己病症是否能够得以治疗出现焦虑心态,这就造成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等心态的产生,使得原本不怎么严重的病症变的更为严重。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要在工作中充分的了解患者的个性心理,讲述有关本病的认识,从而消除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稳定情绪,使得病人能够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
2.2.2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患者在被检查出患有冠心病时都会有一种紧张恐惧的心理,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极不稳定,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从而表现出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正确的诊断是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康复的前提。首先是病史采集,尤其注意排尿功能的异常;其次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包括意识、精神状态、运动、感觉及反射功能检查;最后采用相应的辅助检查如X线、CT、超声、膀胱造影、尿流动力学等进一步明确诊断。膀胱造影能客观反映膀胱和膀胱颈部的改变,确定是否有输尿管反流及肾积水现象。
一,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措施
1,神经肌肉电刺激
盆底肌电刺激:盆底肌群影响尿液的储存与排放,尤其是膀胱。传统方法采用小腹放置电极片,目前多采用经或阴道置入电极,通过刺激阴道粘膜或直肠壁间接刺激部分盆底肌群。盆底肌电刺激因其操作简便,未见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应注意其适应症以及电刺激的输出频率及刺激时间的不同导致治疗效果差异。
骸神经刺激和骸神经调节:等研究显示骸神经刺激可以显著改善部分患者尿频、尿急症状。骸神经调节用较低强度的电流持续刺激骸神经的传入纤维,经脊髓和脑皮质反射后再作用于排尿器官,改善排尿功能障碍-急迫性尿失禁和尿储留。
经尿道的膀胱内电刺激:经尿道的膀胱内电刺激主要用于膀胱收缩功能低下或膀胱感觉功能障碍的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它能够诱导和改进膀胱感觉。
神经调节:神经由起自S2-S4神经根的体神经纤维组成,是支配盆底肌、外括约肌、尿道外括约肌与盆腔器官的主要神经。国外对于其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较多,而国内相关报道鲜见。
2,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是根据学习条件反射理论,通过患者的主观意识活动或功能锻炼来提高或恢复高级中枢对膀胱的控制及调节从而改善膀胱的功能,使下尿路功能部分恢复,减少其对机体的损害,包括饮水计划、排尿习惯的养成,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等。
饮水计划:临床应用中由于患者要进行康复训练,很难严格保证每2小时饮水,而且输液量的不同及患者个人饮水习惯的不同饮水量也存在明显差距,需要制作个体计划。
排尿习惯训练:苏善英等将“运动想象”理论应用于留置尿管患者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方法为置患者于安静的环境中,全身放松,想象自己试图排尿,同时由他人缓慢开放导尿管,也可仅有想象而不开管。该方法因其简单便于操作适宜在临床康复护理中广泛推广。
膀胱训练:常保东等研究显示,综合性膀胱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恢复膀胱控尿能力。由此可见神经源性膀胱的膀胱功能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依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因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尽早开始膀胱功能训练。
盆底肌训练:研究报道多配合电刺激、生物反馈、针灸治疗效果明显。由于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不受场地局限等优点,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治疗效果无具体数据支撑,还需进一步研究。
二,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措施
1,导尿护理
导尿方式从传统的长期留置尿管转变为间歇导尿,现阶段无菌间歇导尿逐步被清洁间歇导尿取代。
留置导尿:留置导尿的目的在于解除尿储留,适用于原发神经系统疾病急性期,生命体征未平稳时,短期内留置尿管是安全的,但若长期留置增加感染风险。黄瑞瑜等回顾性分析62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现留置导尿管4周内发生尿路感染45例,感染率达到72.7%。
无菌性间歇导尿:国际尿控协会推荐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为间歇导尿,分为无菌性间歇导尿和清洁间歇导尿。何莉等对6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无菌性导尿,观察结果显示治愈率为67.1%,好转率25%,感染率为1.25%。虽然无菌性间歇导尿弥补了留置导尿的许多不足,例如降低感染率,提高治愈率等,但它不是最完美的方法,有关导尿频次对尿路的影响、尿管的选择等需要进一步研究,还有实际应用中的人为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再做判断。
清洁间歇导尿:清洁间歇导尿属于间歇导尿的一种,是在清洁条件下而非无菌条件下,主要由患者操作间歇导尿的方法。Moore等对照实验表明患者采用清洁间歇导尿与采用无菌性间歇导尿最终尿路感染率无差异。因此只要掌握具体操作,患者可自我清洁间歇导尿,而提高患者依存性则需要医务人员向其做好宣教,让患者了解并掌握清洁间歇导尿的每一个细节。
2,护理管理工具的应用
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各种护理理论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王桂荣等通过路径化健康教育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的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显著降低。艾艳等对65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也取得了满意效果。刘文伟等运用PDCA管理模式对患者实施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训练组残余尿量少80m1者4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4%;训练组尿路感染率4%,对照组46.4%。可见,应用护理工具来管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对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3,心理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