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10:27: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对茶道的理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茶马古道;理解;分析
一、茶马古道的形成
茶马古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茶马古道是以云南、四川为中心,同时包含、湖南等省份与缅甸、印度、老挝等东南亚的商路和南亚国家之间的传统交通运输线路。狭义上来说,在传统的茶叶贸易中用马帮等载体运输茶叶到藏区以此来换取藏区的皮毛,故以此而得名,茶马古道的范围还可进一步延伸到青海、甘肃等省区。因此,在茶马古道的分派上有三个部分,如川藏线,滇藏线与青藏线。它绵延于巍峨壮丽的横断山脉,盘旋在高山峡谷之中,随着历史的侵袭,时间的流失许多古道已消失殆尽,如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地段有丽江古城的拉市海、大理州剑川县的沙溪古镇、祥云县的云南驿、普洱市的那柯里。
从历史因素方面来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天府之国四川就是中国茶的原产地,当时茶已经作为商品进行贸易。蜀郡的商人们常以本地特产与大渡河外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简单的物物交换。而这一时期,由于牦牛在这一通道的重要性,因此又古称“牦牛道”,它也是最早的“茶马古道”。“其路线是:由成都、临邛出发,经雅安、渡大渡河,经磨西,至木雅草原。”[1]以邛崃为例,由于其是当时蜀郡的商贸中心和茶、铜铁器的主要产地,故成为汉代茶马古道的起点。这条最早的茶马古道,实际上即“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一段,只不过“南丝路”由成都、邛崃至旄牛县后,不是向西进入康、泸地区,而是转向南,进入邛部(西昌地区),然后进入云南,再通往印缅。到了唐宋时期随着茶叶的盛行,西南地区的茶叶流入藏区,同时也开启了藏族人民饮茶的历史。在唐代,吐蕃王朝对外扩张,由于其军事扩张,导致线路受到影响,因此只能通过由天水、大非川、暖泉、河源、通天河到逻些(今拉萨)。因此唐代与地区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青藏道。随着吐蕃王朝的瓦解,宋代藏族地区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原先的青藏道已失去了固有的军事要道之用。宋代中央王朝将大量的茶叶运往甘肃,青海的同时,并开设茶场与马市,并规定茶叶贸易只能依靠马匹兑换,因此青藏道由军争要道变为茶道。从明朝开始,才使得川藏茶道正式形成,明朝政府规定四川、陕西两省是分别接待的入贡使团的主要省区,而明朝使臣也亦分别由四川、陕西进入藏,因此在地理位置上四川与陕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地点,通过这两条线在茶叶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西北输入藏区的茶叶仅占全川产量的十分之一,数量有限,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四川进入藏区。到了清代,清政府进一步巩固了明朝政府的经营,放宽了茶叶输送,并设置台站,使川藏道进一步走向繁荣。因此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由雅安、泸定到康定的大路茶道与北路茶道,这两条支线,方便了茶叶的运输以及进入藏区的贸易与效率大大得到了提高。
在茶叶的运输中,由于由雅安至康定,康定至拉萨的茶道崎岖陡峭,只能依靠人力进行背负,因此产生了背夫,随着入藏茶叶数量的大大增大,又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叶运输团队“马帮”。同时通过茶马古道多民族在该地融合,多宗教在此地传播,中原王朝也通过该道到达对藏区进行管理,或通过改道与东南亚、印度取得联系,因此它既是一条经济运输线路也是重要的国防线路,将内地与地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二、茶马古道的形成渊源
从自然因素来说,茶马古道的形成与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息相关,“在我国广大的西部边疆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牛羊肉,奶制品作为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具有较高的热量,食奶酪,牛羊肉制品包括性热的高原作物青稞都会产生消化不良,油腻等生理问题”。[2]而地处高原山区的西南边陲不盛产蔬菜等绿色食物,这时候饮茶恰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喝茶能够促进消化,也能够促进动物油脂的消化与吸收。对于茶的渴望,进而产生了需求。
从政治因素上来说,出于对边疆稳定和统治的因素考虑,从唐宋开始历代中央王朝都设置了各种制度来巩固茶马贸易,“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逐渐走向成熟,其不仅仅简单的是进行茶叶贸易的交换,也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文化交往的走廊,我国著名民族学学者教授,曾经将西北的文化沟通线称之为河西走廊,将广东地区文化交融地点称之为南岭走廊,而茶马古道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横断山脉,以及与、东南亚之间的联络,途径藏族、彝族、瑶族、羌族等,因此称之为藏彝走廊。
因此可以说茶马古道是一种传统的以茶叶作为主要交易内容的商业往来道路,在这条道路的使用与发展中还兼有文化交融以及政治管理的作用,是中原王朝对于藏区、东南亚联络的大要道,因此也可以说茶马互市也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的写照。
三、启示与解读
古云:“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与丝绸之路同样孕育发展中华文化,以及联络藏区、东南亚、印度兼有贸易、文化、外交的重要通道,当今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交通业的发达,它逐渐湮退出历史舞台,消失在茫茫的历史尘埃中,但它的历史作用与价值依然熠熠生辉,众多学者以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调查。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茶马古道是在唐、宋时代汉、藏两族通过茶马贸易而兴起的贸易通道,后被逐渐发展和利用,并在贸易的基础上加上了其他的功效,并相当繁荣,对于藏区的贸易往来、文化交通以及政治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它的开发过程中,历代王朝对于其功效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了中原王朝连接藏区的要道,以及中原王朝陆路联通东南亚、印度的重要外交之道。在茶马古道沿线历经无数少数民族,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的存在,其更是一条文化交流融合的通道,因此是对于连接和沟通今川、滇、藏三地古代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同时卫藏地区与今川滇地区之间的民族迁移,大都通过此通道迁移流动,在四川、云南形成了民族分布广且多样的状态,因此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通道。
茶马古道也是一条宗教传播大道。“随着茶马贸易的发展,茶马古道的不断进行延伸,藏传佛教的传播也沿着这条古道广泛在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进行传播,佛教从内地传入,通过本土化的过程形成了藏传佛教,随后又向北向蒙古草原传播,向东的内陆进行反向扩散传播,因此其是一条宗教沟通、传播大道。茶马古道是一条民族融合的通道。”[3]各民族人民通过茶马古道加强了联系与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间情感的联系,加强了对于各民族的认识与了解,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茶马古道的拓展,以及茶马贸易的兴盛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定和巩固。唐宋中原王朝进行茶马贸易的目的除去获取战马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实现其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羁縻”的目的。明清时期的茶马贸易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安疆固边。茶马贸易所具有的安边固疆的作用到了现代还在显现。
当今茶马古道虽然已经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当今是一条旅游致富的大道,茶马古道各个省份以此打造旅游线路。茶马古道这条道路富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马帮留下的斑驳杖痕,驮队踏出的蜿蜒小径,沿途古老的村寨、宗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奇异的民风民俗映射着中华古老文明的绚烂多姿,这都是茶马古道形成与发展中留下的历史印记。同时在川藏道、滇藏道途经的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是我国地理、地貌最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其属于我国第二、三阶梯的地理分界地带,对于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有着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大力发展茶马古道沿线旅游业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有益于提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四、结语
千年过去,马铃声依旧在耳边回荡,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交流融合入的历史见证,同时也留给我们后人数不尽的物质精神财富,它就像一张网,使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和南亚与东南亚各国民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通过对茶马古道初步的了解,笔者认为,研究茶马古道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完成这篇文章使自己对民族融合,民族交流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注 释】
[1] 张永国.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J].大学学报(汉文版),2006(2).
[2] 周重林,凌文锋,张娟.茶马古道的范围与走向[J].中国文化遗产,2010(4).
[3] 任新建.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J].中华文化论坛,2008(S2).
关键词:消化道;内镜;检查;特征;探讨
中图分类号:R18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3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因此老龄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然而随之一些问题也都慢慢出现,临床医师们也在面临新的疾病,消化道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器官也在不断衰退,尤其是老年人的肠胃遭到了各种疾病的侵袭,常见的疾病有:胃癌、消化性的溃疡、胃食管的反流病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时刻检查肠胃很有必要。本文主要针对这个问题对老年人消化道内镜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具体的资料以及方法
1.1具体的资料
在1996年到2006年几年之间我院一共接收患有缺铁性贫血的老年患者有201例,保留下完整资料的则只有120例,在这120例患者中男女的比例大概为1:2.44;年龄上则是偏大一些,大都在60岁之上,82岁以下,平均起来为63.3岁;如果要对这些患者分类的话,可以按照贫血的程度分为轻、中、重、极重,具体的标准如下:HB值大于90g/L的成为轻度患者,在60g/L与90g/L之间的称为中度患者,在30g/L与59g/L之间的称为重度患者,如果HB至小于30g/L,那么就称其为极重度患者;在这120例患者中都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其中有26人为轻度患者,57人为中度患者,44人为重度患者,3人为极重度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61人带有腹痛、恶心、难以下咽等症状,有71人大便潜血检查为阳性。
1.2具体的方法
采取患者的血液来进行相关测定,我们所需要的指标包括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在红细胞中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所有血红蛋白的值,红细胞中平均血红蛋白的浓度,血清中铁蛋白的含量,红细胞的比容,血清总结合铁的能力和血清铁的含量,网织的红细胞计数;在对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检查,如指检时,对于大便是否潜血一定要反复进行观察,对84人的骨髓进行铁染色,当然每个患者所做的检查都在1个以上,其中有109人做过胃镜检查,有92人做过肠镜检查。
2结果
2.1对120例患有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人进行肠胃镜的检查结果
21人吸收铁的能力很弱,占总数的17.1%:在具体对其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分为,11人患有慢性的萎缩性的胃炎,有6人做过胃切除的手术,有4人是结肠炎。
44人在消化道发现肿瘤,占总数的36.8%:对所有患有胃癌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可以发现他们多数为进展性质的胃癌,因此肿瘤的表面就大多凹凸不平,同时伴有污秽苔,糜烂,在检查时还比较容易出血;也有人呈现深度达大溃疡,底部还有一些灰白色的苔状污垢,这种胃癌患者总共有14人。有6人患有直肠癌,有11人患有食道癌,有3人在胃切除手术后感染口癌,有10人为结肠癌。
有40人伴有胃肠道出血,但并非是消化道肿瘤引起:在这40例患者中有11人患有十二指肠溃疡,有4人患有胃息肉,有17人患有胃溃疡,有2人患有结肠息肉,有4人患有痔疮,在肠胃道疾病中息肉现象发生最为广泛,而且在息肉的表面还伴有不定程度上的糜烂。还有3人患有反流性的食管炎,在内镜下显示B、C、D级的食管炎各有1人。在内镜下可以看到食管炎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溃疡、潮红以及糜烂。
有15人没有任何异常情况。
2.2经过内镜检查后胃肠道的结果与贫血之间的关系如下:
3讨论
老年人身体内器官的机能都在慢慢衰退,很多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同时在对待疾病上他们与非老年人的表现还大不相同。老年人生病之后症状以及发病的类型都没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并没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可以借鉴,同时在进行化验时也会因为各种外界因素而产生干扰作用从而得到不准确的结果,对于各项身体的指标也没有一定的标准,一些恶性的肿瘤疾病也随之增加,如此导致在检查时误诊现象较为频繁。
经过内镜检查后发现在120例患有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人中有44人患有消化道的肿瘤,这足以表明引发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就是消化道肿瘤,在这些病因中较为常见的为几种消化系统中存在的肿瘤,比如说,食道癌、胃癌、直肠癌以及结肠癌,这些患者皆有明显的贫血症状,与之相对的并没有很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也可以说没有症状。有相关的报告表明,在一家280多万人口的综合性医院里,从其7年间的病例中可以看出由于贫血或者体重下降等原因检查出肠胃癌的
患有有300多例,他们的年龄大都大于55岁。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起消化系统的一系列检查;由于消化系统而引发的多为较为慢性的失血,其中大都是由消化道肿瘤引起。除此之外,消化道肿瘤还能够引起老年人身体内其他系统的失控,比如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如此一来人体内对铁的吸收以及利用就会大大下降;同时老年人体内很多的细胞以及体液都有异常现象存在,因此对于很多疾病的免疫能力就大大下降,从而感染各种疾病,这些都能够影响到新陈代谢,从而对检查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从上面的表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这120例患者在初期检查时就有80%的人为中度以上的贫血,在这之中,大部分的肿瘤患者在早期的检查中表现为中度以上的贫血,有一半的为重度的贫血。这些都能够反映由于老年人身体的反映能力比较差,对于贫血有很强的耐力,因此在检查的时候不能及时作出诊断。
由结果可见表明有40人是由于非肠道肿瘤为引发的肠胃道失血,其中较为常见的病例有胃息肉、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这也可以引起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第二因素就是消化道疾病。
经检查有21人是由于没有办法好好吸收铁而造成贫血,其中还有胃切除、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等病症。由于老年人的肠癌经常被痔疮出血所掩盖,因此在对老年人检查时不能只检查痔疮出血,在本组的检查中可以发现有3人开始检查为痔疮出血,后来才经过肠胃镜才发现其为结肠癌。在对老年人的贫血症状进行检查时一定要了解其病因,铁吸收不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胃切除等,因此经过胃切除的患者应该服用一些口服的铁剂作为治疗。
有15人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可以认为他们是不明原因的贫血,这应该跟老年人的日常饮食以及其消化系统有关,因此只要在平常饮食上多加注意就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总而言之,本人认为对老年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一定要多加注意他们的肠胃系统疾病,在检查的时候肠胃镜以及必要的内镜检查必不可少。因此对老年人的消化道进行内镜检查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艳敏.卢岩.李乃静.王孟春.彭扬.李慧.何平.269例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内镜检查与临床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7.(3).
[2]方机.罗光辉. 中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对比研究和内镜观察(附281例临床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1.(7).
[3]余建新.方机.中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内镜观察与临床分析.河北医学.2004.(9).
关键词:护理干预;便秘;结肠镜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而肠道准备的情况对检查和治疗是否顺利完成、检查结果是否可靠至关重要。但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功能低下,肠蠕动减慢,粪便下行迟缓,从而延长了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加之老年患者心功能及机体耐受性差,常导致肠道准备不理想,2015年1月~6月我们对在消化科接受肠镜检查的老年便秘患者肠道准备过程采用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6月在消化科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老年便秘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1~87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排除肠梗阻、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患者,无结肠检查禁忌症。
1.2方法
1.2.1检查前准备 结肠镜检查前患者常规服用乳果糖3d或检查前1d加开塞露助排便。详细交待服泻药的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剧烈腹痛、严重腹泻等,应及时予停药处理。糖尿病患者检查当日晨停用降糖药,监测血糖;高血压病患者检查当日晨可服用降压药,注意监测血压。
1.2.2 评估患者 结肠镜检查前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近期排便情况,排除肠梗阻症状。本组有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经静滴葡萄糖水等处理后完成检查。
1.2.3心理护理 结肠镜检查为置入性操作,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针对患者的不同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预约时护士应热情主动,详细讲解有关检查知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介绍肠镜检查目的、方法、过程,通过交谈使患者正确认识检查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主动配合检查。
1.2.4饮食指导 有研究显示,饮食调整对肠道准备的清洁度及患者的舒适度存在一定的影响[1],检查前2d进无渣半流饮食,不吃蔬菜、水果、鱼、肉类、蛋等。检查前1d进流质饮食,20:00以后禁食,检查当日晨禁食、禁饮。提前做好饮食调整,可以使患者的肠道清洁到达优良状态,又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对肠道检查的耐受性。本组患者均能按要求进行饮食准备。
1.2.5用药指导及服用方法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目前国内外结肠镜检查前最常用的肠道准备方法[2]。所有患者均于术前4h将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盒溶于2000ml温开水,首次服用600~1000ml,以后每隔10~15min服用250ml,2~3h内喝完,直至排出清水样便。服用过程中应指导患者经常走动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加速粪便软化,否则会影响清洁肠道效果。
1.2.6观察服药后排便情况 指导患者服药后注意观察并记录开始排便的时间、次数、性质、量及颜色,了解患者的肠道情况,一般排便6~8次,直至排出水样便为止。
1.2.7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头晕、心悸等不适,少数可能出现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故应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年老体弱者,糖尿病患者遵医嘱监测血糖,必要时给于静脉输液,对已服泻药仍无大便或大便排出少者,检查前给予补救性灌肠或改期检查。
1.3评价标准
1.3.1肠道清洁效果的评价 肠镜到达回盲部后由内镜医生判定,通过镜下观察肠道准备效果。按清洁程度分4级。1级:肠道准备良好,全结肠无粪渣或潴留较少量清澈液体,视野清晰,不影响进镜及观察;2级:肠道准备较好,可有少量粪渣或潴留较多清澈液体,视野尚清,不影响进镜及观察;3级:肠道准备欠佳,有较多粪便粘附于肠壁或潴留较多混浊粪便液体,视野模糊影响进镜及观察;4级:肠道准备不佳,肠壁积满糊状便或粪水,很难进镜与观察。1级和2级为有效肠道准备,3级以上为无效肠道准备。
1.3.2肠道清洁后舒适度评价 以患者肠道准备后的不良反应程度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判断。优:无恶心、呕吐、腹胀、头晕、心悸等不适感;良:稍有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感;中:有较明显的不适感和头晕、心悸;差:不能耐受。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患者肠道准备清洁效果情况 1级25例(50%),2级21例(42%),3级4例(8%),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合格率为92%,4例肠道准备不清洁通过清洁灌肠后完成结肠镜检查。
2.2患者肠道准备后舒适度情况 优26例(52%),良21例(42%),中3例(6%),患者肠道准备舒适度优良率为94%。
3 讨论
影响肠镜检查及肠镜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肠道准备的满意程度。因为其不仅直接影响肠镜的进镜、视野及观察准确性,肠道准备欠佳,肠腔中残留的粪水,粪块影响对结肠粘膜的观察,易造成漏诊、误诊,并影响内镜下治疗工作的开展。有研究表明30%~40%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胃动力异常,胃动力障碍致胃排空延迟,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液体易引起患者腹胀、呕吐[3]。老年患者活动少,代谢慢,多有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患者胃肠动力差,肠道清洁采用常规方法难以到达肠道清洁的目的,特别是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指导正确服用药,合理的饮食方式、适量运动和腹部按摩相结合,帮助患者增加肠蠕动。同时多关心、安慰患者,给于人文关怀,提高老年患者肠道清洁配合度,达到肠道清洁的目的,从而提高肠道检查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黄歆.不同饮食准备对肠道清洁度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1,11(2):44-41.
关键词:护理干预;便秘;肠道准备
现代人学习、就业、工作及生活压力增大,便秘发生率日趋增高,排除器质性病因引起的便秘首选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是关键,肠道准备不充分,会影响检查效果,可发生漏诊,误诊,甚至可能发生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便秘患者相对正常人群肠道功能降低,在肠道准备时更易出现腹痛、腹胀、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肠道准备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我科于2014年4月起在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4月~12月来我院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200例门诊慢性便秘患者,病例入选参照ROMEⅢ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大便≤3次/w,伴或不伴排便困难,病程>6个月,除胃肠梗阻、疑似肠穿孔、严重结肠炎、精神障碍及超高龄患者[1],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入选实验组的100例患者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30~75岁,平均(52±3)岁;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31~70岁,平均(53±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医生开出医嘱后,我科行书面告知其服药方法及时间,口头简要叮嘱,患者回家自行肠道准备,隔日检查。
1.2.2实验组 患者来我科预约时即介入护理干预,全程跟踪。
1.2.2.1预约时,热情接诊,轻声了解病情、病程、是否有基础性疾病及近期排便情况等,针对性给予清肠药物,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结肠镜检查目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因不了解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叮嘱检查前一天低脂饮食,避免食用各种粗粮、整粒豆、硬果、油炸、油腻食品、刺激肠道的食品及浓烈刺激性的调味含纤维素的食物及颜色混淆的食物等,以免影响检查进程及结果。
1.2.2.2个性化肠道准备,全程干预。服药前,详细询问病程及有无合并其他疾病等。超过6个月的慢性便秘患者给予果导通便3 d或准备前1 d加开塞露协助排便。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服用泻药前1 h服用降压药和冠心病药,避免因停药加上肠道准备的刺激而发生意外;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口服泻药推荐甘露醇、磷酸钠盐及聚乙二醇三种,患者根据病情选择[2]。仔细向患者交待服用泻药的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服药时指导患者控制喝水速度,喝水过快可致胃突然扩张,胃内压力增高,反射性引起恶心、呕吐;过慢则被小肠吸收,刺激肠胃蠕动减慢,达不到清洁肠道的目的。指导患者分时段饮用,服用泻药后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提高肠道清洁度。无便意后,根据排便次数、量及性状判断准备效果,如不理想可再次行药物肠道准备或清洁灌肠。
1.3评价标准
1.3.1肠道准备效果 肠道清洁度分级标准:Ⅰ级:肠道准备良好,全结肠无粪渣或潴留较少清澈液体,视野清晰,不影响进镜及观察;Ⅱ级:肠道准备较好,可有少量粪渣或潴留较多清澈液体,视野尚清,不影响进镜及观察;Ⅲ级:肠道准备欠佳,有较多粪便粘附与肠壁或潴留较多混浊粪便液体,视野模糊,影响进镜与肠壁观察,有经验的术者勉强可进境至回盲部;Ⅳ级:肠道准备不佳,肠道积满糊状便或粪水,很难进境与观察。I级和Ⅱ级为肠道清洁,Ⅲ级及以上为肠道不清洁[3]。
1.3.2患者耐受程度 以患者行肠道准备后的不良反应程度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判断。优:无恶心、呕吐、腹胀、头晕、心悸等不舒适感;良:稍有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感;中:有较明显的不适感和头晕、心悸;差:不能耐受。
2结果
2.1对照组 患者肠道清洁合格率为70%,Ⅰ级40例(40%),Ⅱ级18例(18%),Ⅲ级12例(12%)Ⅳ级30例(30%)。患者耐受率为75%,优45例(45%),良17例(17%),中13例(13%),差25例(25%)。
2.2实验组 患者肠道清洁合格率为95%,Ⅰ级75例(75%),Ⅱ级 15例(15%),Ⅲ级5例(5%),Ⅳ级5例(5%)。患者耐受率为96%,优74例(74%),良14例(14%),中8例(8%),差4例(4%)。
3讨论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7%,表现为: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4]。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壮年。
从病因上,便秘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①器质性 可能因素有肠管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直肠、病变;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药物性因素等。②功能性 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①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②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③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④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⑤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⑥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或由于结肠冗长所致。根据临床需要鉴别是否器质性或功能性便秘,应做必要的检查,而结肠镜检查是目前最直接、准确的检查方法,对肠道肿瘤性病变及时确诊,也能对肠粘膜出血、肠息肉等病变及时诊治。
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是检查结果准确与否的关键。常规肠道准备是给予患者清肠药物,告知服药方法,患者的依从性差,肠道准备往往不理想,便秘患者相对正常人群肠道功能降低,在肠道准备时更易出现腹痛,腹胀,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肠道准备效果往往更不理想。本组研究在便秘患者肠道准备全程实施护理干预,患者依从性好,肠道准备效果好,利于顺利进行结肠镜检查及诊治,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万岱.功能性胃肠病罗马标准的简介和解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120-124
[2]李静娴,赖敏莉,冼笑儿.聚乙二醇联合开塞露提高便秘病人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4,8,中旬:125-12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问题为导向教学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0166-0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如精神科医生缺乏等不足之处,因此临床精神医生的培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教学查房是一个培养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不可少的阶段,是培养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诊疗以及学习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1]。传统的教学查房多以带教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尽管也有提问,但仍未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桎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一般流程是带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讨论-总结,目的在于避免死记硬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2-3]。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1870年美国哈弗大学法学院院长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 dell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而首创的,并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4]。案例式教学重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知识举一反三,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4]。本研究旨在探索CBL结合PBL在精神病学教学查房中的作用,优化教学模式,培养拥有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知识结构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精神科医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调查对象来自2010年3月~2012年2月年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实习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均处于毕业前实习阶段,已学习过精神医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课程,共365人,男161人,平均年龄(23.13±1.57)岁,女204人,平均年龄(23.15±1.68)岁,其中五年制本科生215人,7年制本硕连读生82人,8年制本硕博连读生68人。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365名同学分为两组,A组181人参加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查房模式,B组184人参加传统讲座式查房模式。
1.2.2 教学方式 两组由同等资质的副高及以上临床带教老师教师根据本实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选出选择合适内容进行教学查房,每周1次,每次2个学时,共进行2周。CBL和PBL带教查房流程为:选择病例-备课、撰写教案-主持查房讨论会-指导学生讨论-讲评、补充-总结归纳;学生查房流程为:熟悉病例-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分工查阅资料文献、提出解决方法-参加查房讨论-互动提问-评价反馈-回顾与自我总结。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主要针对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根据专科特点和教学计划选择病例,查找资料,不对实习生做特别的要求,按课堂教学方式讲授疾病相关理论并进行提问。
1.2.3 评定工具和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问卷依据教学查房实施情况和研究目的设置相关问题,以封闭式问题提问,提供假定的被试行为或态度备选,主要采单选,并呈等级式排列,采用5级评分方法,对总体满意度、查房质量、准备工作、上课效果、语言表达、选择内容、参与性、处理问题能力8个方面进行评定,回答“非常满意”计5分,回答“较满意”计4分,回答“一般”计3分,回答“较差”计2分,回答“差”计1分。调查前,经过20人预调查后由相关专家组对部分不适合条目内容进行修订和删节。查房完毕后由经过统一专业培训的人员发放问卷,采用同一问卷和匿名方式,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后统一收回。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考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两者性别、实习生来源分布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组、B组得分差异。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 两组临床实习成绩比较
A组临床实习生成绩为(93.4±6.2)分,B组实习生成绩为(91.7±7.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临床诊治要求有“循证”依据,这就对我们培养精神科医师提出新的挑战,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而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将事半功倍。精神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和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及疾病作用的影响。如果没有有扎实、广泛的精神病学知识基础,很难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非常准确的诊断,从而制订出一整套完整、有效的治疗计划,往往会延误患者病情。医学生临床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教学查房则是达到这些目的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精神科医师培养的需要。CBL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实习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形式,传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它侧重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观念的培养,局限性在于耗时多、知识系统性差等[5]。而PBL可使实习生善于分析、系统综合,掌握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PBL教学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容易出现“闭门造车”、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设计相应的问题[6]。采用CBL结合PBL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突出各自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但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带教老师的“一言堂”形式,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分析发言的积极性,而且老师针对学生在思考问题上的某些不足之点予以纠正,加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从临床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本研究中发现在精神科实习中,采用CBL结合PBL的教学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更多地获得实习生的认可,实现了教师-学生、学生-学生间的互动,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实习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潜在地加强实习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本研究中参加CBL结合PBL的教学查房模式实习生与参加传统讲座式查房模式的实习生临床实习成绩虽然较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的一些报道不同[8-10]。这可能是因为两组实习生得分均较高,不利于准确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且两组实习生参加不同教学查房模式的次数较少、时间较短。
虽然对教学查房模式优劣的评价尚缺乏较科学系统的指标,主要是实习生的主观感受,但仍需要勇于打破思想的桎梏,不断探索,建立新的、更符合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查房模式。CBL结合PBL的教学查房模式有利于培养新一代更具有创新能力、参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医学生,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平,杨波,王魁英,等.注重见习教学改革提升临床教学质量[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424-425.
[2] Lohfeld L,Neville A,Norman G. 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views of Canadian residents [J]. 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5,10(3):189-214.
[3] Prince KJ,van Eus PW,Boshuizen HP,et al. 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 [J]. Med Educ,2005,39(4):394-401.
[4] 李雅轩,赵昕,张飞雄,等.案例在遗传与优生教学中的应用[J].遗传,2012,34(5):647-650.
[5] 朱焱,祝峙,郑建明.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8):1660-1661.
[6] 胡明冬,徐剑铖.医学教育实施PBI 教学法的优缺点[J].重庆医学,2010,39(16):2145-2146.
[7] 于世勇,陈剑飞,宋明宝,等.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36):3736-3737.
[8] 于爱军,张学军,刘金龙,等.PBL教学方法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00-101.
[9] 陈梅唏,覃泱,曾锦荣.内科临床实习中教学法的改进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