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10:27: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校园饮食安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为保障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进一步促进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预防食品中毒和食源性病患事件的发生,经研究,决定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针对学校内的食堂及周边的饭店、饮食摊点、食品经营店,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食品安全整治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整治内容
学校内食堂、周边饭店、饮食摊点、食品加工作坊及经营食品的商店。内容包括:
1.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与责任制度情况;
2.落实食品卫生管理措施和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机制情况;
3.承包食堂的监督与管理情况(承包食堂的准入制度和承包者资质、学校、承包方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4.食堂内外环境卫生,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留样、餐具消毒等各卫生管理和索证管理情况;
5.食品安全日常检查、记录情况和食品安全许可、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情况;
6.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情况;
7.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情况。
二、检查时间
9月16日至10月16日。
三、具体要求
1.各单位要密切协作,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县教育局要组织各学校认真进行自查,建立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该措施,坚决杜决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对学校内食堂、周边饭店及饮食摊点的食品卫生进行认真检查,特别是对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卫生隐患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并及时督促整改,要督促学校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工作到位,责任到人;工商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地区食品经营单位的检查整治力度,对非法无照的经营的,采取切实措施,坚决予以清理与取缔;县质监局对学校周边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进行认真监管;县市容局对学校周边无证流动的饮食摊点进行取缔;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协调与配合,及时互通信息,实现无缝监管,确保学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落到实处。
2.各学校要坚持上好健康教育课,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要利用健康教育活动、校园板报、广播等多种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增进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食品安全 高校 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14-02
高校食堂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师生提供饮食保障的重要任务。在高校后勤改革中,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经验,经营者重经济效益,高校食堂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地,近几年,各地高校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更是频频发生。高校食堂就餐人人数较多,食品供应量大,使得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关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已成为迫切需解决的问题。
1 高校校园食品安全现状
食物中毒是高校园食品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据报道2001年北京某高校发生食用银耳汤中毒事件中毒168人,吉林省某地区所属12所学校发生饮用豆奶食物中毒中毒人数2698人;2005年第三季度在学校食堂发生食物中毒占全国重大食物中毒总数的14%,第四季度则上升22%。2013年,西北某大学43名学生,在食用食堂的“土耳其烤肉”出现食物中毒,2003年,西安某大学167名大学生食物中毒事件,2010年河南某大学60名学生食物中毒,2004年,长春某高校139名学生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在各地高校报道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的食物性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食用了受细菌污染、腐败霉变的食品而引起与食品加工、食品储存、销售环节卫生条件差公众的食品卫生意识淡薄等密切相关。另外,因化学性食物中毒、豆角未炒熟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也是高校食堂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除食物中毒之外,部分高校也存在着向学校提供腐败变质食品的问题,如云南某高校食堂采购病死猪肉事件,经媒体报道后造成恶劣影响。
近几年,尽管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重视,但各级政府和社会学校食品安全(包括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学生集中就餐情况、饮水安全等)多次的检查中发现,学校食堂卫生和学生集中用餐等情况依然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2 高校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1 高校扩招,食品安全管理压力增大
高校扩招,是指中国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在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只在8.5%左右。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每年我国高校都保持两位数的扩招比率。放缓扩招比例至5%。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数量增加了4.2倍,经过持续长达13年的本科扩招,现在,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接近3000万人左右,相对20世纪90年代末,几乎增加了十倍。
全日制高校在校生明显增加,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高等,职业教育等的在校生也大幅度提高,大多数高校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难以容纳大批增加学生的就餐任务,与学生集中用餐人数不相适应,致使饭菜质量、饮食卫生难以保证部分大学生外出找小食摊就餐的现象已很普遍。许多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由于食堂小,许多食堂操作间没有功能分区或分区不明显,地基础设施差,面脏、潮湿但目前各高校财政十分困难,投入非常有限,解决这个问题难度大,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压力明显增大。
2.2 高校餐饮服务经营模式改变
高等学校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负担沉重的状况,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1999年,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开始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办学活力的提高。高校后勤实体逐步与市场相融合,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措施实施以后,学校基本上不再直接经营餐饮服务,而是把学生餐饮服务向社会承包,且经营者多数外地人员,员工素质低、队伍不稳定,虽然每年卫生监督所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组织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但一般都只针对承包人本身,承包人不对聘请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加之所聘人员基本来自农村,卫生意识、卫生习惯都很差,导致食物制作操作不规范。
部分学校对承包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管理。目前高校餐饮服务经营者成分越复杂,变化较大,加之近年来,因物价上涨,许多承包经营者片面考虑经济效益,忽略了食品安全问题,因品种少、花色少、价格贵,也导致学生校外就餐情况严重。另一方面,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行,使得高校饮食服务人员流动性加强,技术人员不再稳定,新上岗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缺乏有效考核和监管,品安全质量越难以保障。
2.3 对高校食品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在部分高校中,相对于教学科研而言,学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多年来就是这么过的,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有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有些学校虽然有专人负责,但管理工作运行不力,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表现为未成立以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没有配备专门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堂工作制度或者是根本没有落实已经制定的工作制度。加之长期以来,后勤部门在吃“财政饭”的动作方式下,我们的部分后勤职工,无论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工作视野、还是工作方法都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伴随着高校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正日益加大。比如,有的学校食堂没有严格执行大宗食品(粮、油、肉)定点采购和索票索证制度,食物留样未作记录和留样样品过少、食品储存间凌乱堆放杂物,餐具消毒保洁工作未跟上。多数学校食堂缺乏餐具消毒设备设施,也只为应付检查(笔者在检查中曾问过食堂从业人员如何使用,多数不能回答);食堂虽然有“三防”(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但是餐具保洁工作较差;承包经营者素质较差,管理和操作不规范等,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与缺乏必要的管理员制度,或有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此外,大部分学校学校外小卖部、餐馆较多,大多都是无证经营。所卖食品以 “三无”小食品较多,无购进记录台帐,食品安全风险高,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无法追踪溯源。但相关部门和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难度大。
3 高校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思想上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工作事关师生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职能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高校食品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校健全了食品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高校应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构建从学校到食堂完整的食品安全组织机构框架图,从组织上充分强调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落实了学校是食堂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内餐饮服务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食堂都有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建立公布了新的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推动了岗位责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应明确了食品生产各环节、岗位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责任,并且制成制度牌悬挂上墙。
3.2 管理更加规范,强化制度落实
食堂物资实行统一购进,采购工作中充分发挥规模采购效益,尽可能与蔬菜基地、食品公司签订供货协议,努力降低食品原材料价格,提高了原料食材的质量,同时加强市场调查和检查监督机制,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原料“物美价廉”。所有购进的食品原料均经过验收,查验票证,并建立了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购进记录制度,每天登记台帐,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保质期等内容。在验收环节,实行三级验收制度,进入食堂的原料经过保管、班组长和经理的层层验收把关,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加工制作上严格按照食品加工和储存要求,操作流程合理,生熟分开,成品、半成品分开,菜品烧熟煮透;餐具的清洗消毒上,采取蒸汽消毒,洗消规程为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和五保洁,并根据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洗消过程实施重点监控,洗消过程每餐进行记录、检查;食堂基础卫生上,划分卫生责任区域,落实到人,做到每天每餐清洁,每周一次搬家式大扫除;做好防蝇、鼠、蟑和其他有害昆虫工作,消灭其孳生条件。
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管理。食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相应的业务能力,坚持持健康证上岗制度。从业人员实行“五病”调离,每年召集所有员工统一进行体检,从业人员均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建立健全食堂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上墙公布,严格按规范操作。
通过经理现场接待、留言本、师生意见调查、学生座谈会和校长接待日等多渠道加强与就餐师生的沟通,食堂经常听取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伙食质量和服务质量。主动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接受监督部门监督,建立食品安全自查检测制度,经常对食堂卫生、食品安全进行检查。
同时,建立和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和信息上报工作,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再次学习,同时饮食中心召开的各类安全会议、检查和培训,都以通讯的形式在网站上予以。
3.3 应加大餐馆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
应制订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利用好寒暑假这段时间进行食堂的重点改造;使学校食堂逐步做到有与其规模相配套的食堂基础设施和面积;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食堂的指导。对房屋陈旧及工艺流程、布局不合理的食堂进行改造,对老化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增加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和设备,使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加强食堂“三防”设施配套,配备数量、动力足够的风幕机、纱门、纱窗或者塑料门帘,设置诱灭蝇灯,各场所设置了丢置废弃物的密闭容器;在卫生用品方面,配有足够的工作衣、帽、围裙,打扫、洗涤、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用品作。
3.4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为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氛围
定期举办系列宣传、培训和教育活动,充分动员和督促食堂管理人员、员工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食品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网站、内部刊物、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强调食品安全重要性,并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根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文件(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2019年“校园食品安全守护”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食安办发〔2019〕4号),我校于4月1日,对食堂和服务部食品安全进行了安全隐患全面排查,现将我校食品安全自查及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x年x月,是一所具有民族文化、体育运动和勤工俭学特色的普通初中一级三等学校。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84人,现有教职工74人,食堂从业人员有22人.
二、自查情况
1、学校组织健全。我校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安全的副校长和总务主任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值日教师、班主任和食堂管理员为组员,制订了工作计划,对学校食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工作。
2、健全制度、责任到人。校长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堂管理员负责具体的食堂管理工作,总务处负责监督管理。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餐饮卫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食堂消毒制度、食品采购制度、采购索证制度、食品验收制度、食品仓储卫生制度、粗加工间卫生制度、烹调间卫生制度、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等。
3、抓好源头管理。为确保师生饮食安全,把好食品采购关,严防食物的中毒事故的发生,食堂与各食品供应商签订了食品供货协议,认真做好取证,索证工作,坚决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蔬菜。
4、把好食品蔬菜的验收关。仓库验收员工作认真负责,每次购进的食品、蔬菜和调味品等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验收,严格保证食品蔬菜的质量,保证劣质食品与“三无”食品不进仓库。
5、把好食品卫生关。在保证食品蔬菜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消毒、清洗等食品卫生工作,确保师生吃上“放心菜”,洗菜按照流程进行,从洗菜到烧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学校不提供凉拌食物。
6、坚持留样制度。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均不少于200克,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
7、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食堂从业人员定期参加卫生防疫部门体检与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能做到不留长发,不留长指甲,不戴手饰,注意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有专用衣橱,个人衣物不带入食品处理区。每天不定期进行垃圾清理,食堂各个区域的卫生情况良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
8、食品仓库防鼠,有食品存放架,做到分类存放,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9、坚持实行消毒制度。餐用具使用后能及时洗净、消毒,消毒后存放在专用保洁柜中,保洁柜能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10、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员要建立健全收支流水帐和采购、支出明细账,做到收支平衡。
三、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的部分问题。例如:学校储藏室狭窄,致使物品摆放难以达到标准;食堂操作间不够宽敞,布局不合理,导致加工餐具难以摆放,操作起来显得比较拥挤。
四、整改措施:
1、建立责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更新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定期召开食堂工作人员的会议,经常组织学习食品卫生以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2、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对食堂的全面工作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从人员、采购、保管、加工等所有管理环节进行细化并狠抓落实。
3、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经常利用班会、校会、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学生购买食品做到三要和三不:一要看好食品色泽,二要嗅一嗅食品气味,三要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不喝生水,二不买过期食品,三不吃发霉变质食物。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晒衣被,懂得季节性病菌、病毒的传播与预防。促进学生养成较强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校园;安全;成因;反思
事件回放:2010年4月28日下午2时55分左右,雷州一小发生了严重的歹徒伤害师生案件,一中年男子(陈康炳)闯入五(5)班教室,抽出暗藏的利刀挥刀砍向正在埋头指导学生的符堪章老师和几名学生身上,但受伤的符老师并没有被打倒,而是挺身而出,临危不惧与歹徒搏斗,头部连挨三刀,强忍伤痛,最终将歹徒推出教室,保护了学生的生命。此次事故,对湛江市雷州一小来说是一次不幸中的万幸,万幸的是没有师生死亡。但是对于该事故我们应该进行反思,从学校自身找漏洞,杜绝其他安全事件的发生,学校安全事故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的缺失
1.来访制度的缺失。对赤坎区四间学校安全制度的调查发现,学校都缺少来访接待制度。在雷州一小事故的教训中学校的漏洞就在来访制度的缺失。走访发现雷州一小实行的封闭式管理,平时对校门的把关是很严格的,事故发生的当天恰好是学校教学开放日,但对外开放并不等于放任,学校可以对兄弟学校发放听课邀请卡或凭教师本校介绍信进入参观学习。如果实行这一制度就不会出现前面那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另外,在接待程序上可参考以下过程:接待—登记—询问—通报—带领。
2.关注学生上学和放学的安全管理。2010年3月23日,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被辞退的社区医生郑民生连续砍杀13名小学生,造成8人死亡5人受伤。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要让学生高高兴兴的上学,平平安安的回家,就必须要对学生的上学和放学进行管理。在校门外一定的范围内派专人迎接学生上学和疏导学生放学。与相关的交通部门共同在校门外的主干道马路对学生的上学和放学进行交通安全的管理。此外,要严禁学生自驾机动车和电动车。其次,可规定晚修放学后的清场时间,严禁学生在校逗留时间过长,以免增加回家途中的安全风险。
3.加强宿舍的安全管理。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隐患。因此,我们要制定并完善学生在用电、防火、防盗、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检查与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常态防范、全面整治、重点排查相结合,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建立值班、门卫和巡查制度。
二、安全教育课时分配不合理与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1.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学校安排安全教育课时。根据教育部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交通事故、校园伤害等排在前三位。以上数据告诉我们为什么天天讲安全,但是安全意识还是渗透不到学生当中呢?其中的一方面原因是没有安全教育课时计划,没有设置专职教师。学校应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开设由专职教师指导的校园安全教育课程,并进行教育实践和模拟演练,积极修订安全教育教材,增设自救自护安全实践内容。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的提升。
2.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这里包括了教职工和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在校园里教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经验对于应对突发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雷州一小符堪章老师的行为意识让伤亡降到了最低,师生的这种勇敢和机智是值得我们欣慰和骄傲的。与此相反的是2011年我区一间农村学校发生的一起学生溺水事故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却很值得我们反思。5月18日上午三位学生在课间溜出去游泳,其中一人溺水,其余两人由于害怕不敢求救也不告诉家人和老师,下午还若无其事回校上课,遇溺水学生家长在中午询问班主任,班主任竟然没有发现学生旷课并称学生早上在上课。等老师再去调查时学生已经出事了。我们不禁会问,如果这位班主任和两位同学的安全防范意识稍微强些,这样的事故是否可以避免呢?
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身体健康状况和学生校园暴力对事故的诱发
教师个人工作压力与精神状况、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以及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摩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摩擦、化学科目实验操作的不当、体育课的不规范教学等均存在安全事故的隐患。经过走访调查发现,23%的年轻男教师存在着与学生发生摩擦的行为,15%的后进生和留守生存在着暴力倾向。因此,我们要对中小学校教师进行精神状态异常及心理疾病的排查和上报,及时发现迅速处理。对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建档,定期对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主动预防消除隐患。
总的来讲,学校的安全设施设置要到位,并落实相关责任人;要建立健全保卫组织,严格执行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与提高防护自救能力。同时学校定期收集社区街道对周边治安信息与外来流动人口相关的分析整理信息,掌握安全教育的主动权,对各种苗头做到早发现、快处置。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积极教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尽量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通过家-校-社区的联合防御安全体系营造一个较为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必能有助于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和恶性案件的发生,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在和谐与稳定中高效有序运转。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园网;安全隐患;防护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1.校园网的安全隐患
对于校园网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物理性破坏,也就是所谓的对校园网的外在设施设备进行破坏。安全威胁是电力故障导致设备断电,数据库中的信息丢失等。或者自然灾害等事故直接导致网络设备受到毁坏,网络系统崩溃,导致信息泄露等状况都属于物理破坏。其次,病毒的侵袭。现今病毒的种类以及传播途径增多,这些病毒将会直接给网络带来较大的影响,而校园网在接入互联网后,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如果网络安全防御不强,将导致用户数据丢失以及系统崩溃等状况出现。再者,受到黑客的攻击。黑客的攻击行为不仅仅是来源于外部的网络,同时也会有内部的网络参加,内部黑客对校园网比较熟悉,会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击,以此来影响校园网的稳定运行[1]。然后就是垃圾信息的传播,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信息缺乏有效的制约,这样将会导致一些不同类别的信息进入到网络,其中会有一些极端主义以及腐朽主人思想,这样将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造成影响,影响学生的发展。最后,师生信息的泄露。在校园网上有大量教师以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学籍以及身份证号等,网络受到入侵,这些信息很容易泄露,导致教师以及学生的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2.校园网的安全防护措施
(1)优化系统配置。若是发现了系统中存在漏洞,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漏洞的处理主要有自身处理以及借力处理,前者就是靠系统自身的软件进行处理,禁止某项服务并且采用厂家补丁。后者则是利用第三方软件进行补救处理,可以利用防火墙以及防病毒软件进行处理,在补救之后能够对系统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及配置。
(2)建立完善的病毒防护系统。校园网要安装杀毒软件,同时要设置其自动升级,定期进行病毒的查杀以及漏洞的检查,对垃圾进行清理,升级补丁等,以此来保证服务器的安全稳定运行。病毒防护系统将会采用集中控制、分布处理的管理模式构建出统一的防护体系,建立并完善控制台,以此来实现病毒的检测工作,这也是杀毒软件远程监控的一大发展[2]。
(3)对师生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现今很多校园网的师生信息容易受到泄露,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建立一个安全的信息系统,同时能够与外界网络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隔离,避免信息随意被获取。
3.校园网安全技术要求
(1)加强病毒防护。在校园网络中计算机病毒是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种,因此必须要对病毒进行有效的防范工作。一是要安装杀毒软件,及时升级,不能随意登陆不了解的网站,不要使用盗版软件等。二是要对重要的程序进行备份以及恢复,定期对其进行病毒的检测工作。对病毒进行检查是预防病毒的一种有效方式,将病毒检测与集中式管理和数据保护等功能相结合,以此来提升检测的能力,起到对病毒进行有效的防范作用。
(2)防火墙技术。防护墙主要是建立在本地网络以及外界网络之间的屏障,进行有效的访问控制,这样外部的网络无法轻易对内部的网络进行访问。同时能够对客户机以及服务器与非可信主机间的通信进行监控,以此来查看其是否满足其要求,保证其安全性。
(3)信息加密技术。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阻拦,加密的信息要由收发双方共同配合,以此来进行解密。信息加密很大程度上会提升数据保密安全,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4)入侵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具有主动性的安全防护作用,能够对外部入侵以及内部的侵袭与相关的错误操作进行全面的保护,在网络攻击前进行拦截,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在网络系统中设置一些关键点,进行信息的收集,以此来利用检测系统对其判断,以此来查看其运行是否正常。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消防安全;隐患;措施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医院治疗与康复,促使医院的规模、人员、设备等不断的扩张,使医院的消防安全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对消防安全工作略有疏忽,将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民医院住院病房失火,造成7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40万元。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失火,造成39人死亡,182人受伤住院治疗,直接财产损失821万元。河南省鲁山县养老康复中心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8人死亡。医疗卫生机构各类火灾的频繁发生,对人民财产及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对创建和谐社会造成了很多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医院的现实情况,提出医院消防安全存在的隐患,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改善的方法,促进医院消防安全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1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
1.1 医院基础建设与设施的先天不足
许多医院均存在一定的历史延续,老一些的建筑消防等级不高,电气线路及设施老化,改造起来难度较大,由于医疗资源紧张仍然继续使用。新的建筑在设计方面均严格按照消防等级审批筹建,一旦出现资金缺口问题,最先降低的是消防设施等级,造成极大的消防隐患。
由于医疗资源紧张消防通道被占用情况严重;为防盗窃消防通道基本全部安装防盗门;为节约资金使用,消防设施与器材常年不更换;消防逃生指示标识与宣传不是被取代,就是放置于不明显的地方;各类设备不断增加,电气线路未按负荷更新。种种因素也造成医院消防安全的“硬件”先天不足。
1.2 偏重消防设施,忽视人员的作用
随着消防法的逐渐深入,各类消防设施有了显著提升,多数医院的消防职能管理由保卫科执行,而绝大多数保卫科人员不精干,缺少专业培训,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医疗卫生人员忙于医疗工作,忽视消防知识的学习,消防安全层级管理混乱,出现初期火灾时混乱与盲目,多数火患丧失了扑灭的最佳时机。参照消防法规对医院中控室人员上岗培训人数及要求,多数医院不能配齐,多数参与消防工作的人员在职称晋升、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不公平,造成人心浮动,不安于本职工作。
1.3 组织管理平行消防管理层及缺失
医院组织结构多数采取以医疗为中心的平行模式,保卫科作为一个执行层级的管理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问题,多数受到抵制与不执行。消防工作是一项涉及水、电、弱电等专业知识很强的复杂业务,科室自己业务能力有限,相关部门相互推诿或扯皮,使主管院领导忙于相互协调没有更多的精力搭建消防层级的建设。各部门涉及消防事项“各自为政”,一旦失火,无预案,无措施。
1.4 重视明火管理,轻视潜在火灾隐患。
医院对锅炉房、食堂、电焊等都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对医疗用的大型医疗器械散热、高压氧舱的维护、实验室的酒精炉及医疗废弃物的存放等都不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事实证明,往往许多火灾不是由明火引起,潜在火灾隐患整体忽视。
1.5 资金投入不足日常火灾监测无法开展
医院宁愿花上百万购买医疗器械,不愿花几万元配套改造相应的线路;宁愿花几十万改造医院环境,不愿花几千元安装线路监测设备。每年用于消防设施更新与更换的预算基本没有,消防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是无从谈起。多数消防中控室无任何灭火工具,甚至连外线电话都未配置。消防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医院日常防火工作无从开展。
2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隐患的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医院作为人员密集的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应成为医院的重点工作,医院管理者只有不断调整管理思路,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杜绝各类消防违法行为与火灾隐患,成为让人民安心的医疗机构。
2.1 严格按照消防法规要求执行
消防法规是医院消防管理的准则,严格按照消防法规的要求使医院消防安全的保障。首先,医院各级领导要重视消防工作,带头学习消防法规,带头宣传消防法规。其次,按消防法规要求,配齐相应人员,改造相应消防设施保障人财物A供给。第三,不随意挪用消防设施和堵塞消防通道,保证各类设施正常使用。第四,新建基础设施严格按照审批施工,不降低消防等级并保质保量完工,基础设施未取得消防部门验收合格不投入使用。
2.2 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的层级管理
建立以院长、中层干部、职工为层级的管理体系,实行层级负责制,“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层级管理制度,逐级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遇有维修事宜,各部门协力共同维护。建立日常巡检制度,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严格落实施工及动用明火的审批权责,制定相应的防火防爆专项制度,齐抓共管,群防群治,有效杜绝各类火患。
2.3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建设
按消防法规对人员配置的要求,让有专业技能并事业心强的人员参与消防工作,保证人员数量并持资格证上岗,每天由专人负责巡查,医院全年不少于一次消防设施的第三方权威检测,各类水电专业技术人员齐备,保证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教育与培训列入日常工作,人员待遇与医院其他工种人员持平。
2.4 消防设施与医疗设备更新同步考虑
消防设施与医疗设备都同样有使用寿命,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进行维护与更新,新建设施尽量用新型产品,逐年淘汰旧的设施。在新购医疗设备的同时,可征求消防管理部门的安装建议,集思广益,避免因配套设施不足引起更大的财产损失。
2.5 培训与宣传相结合的群防群策
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与培训,经常开展疏散演练与逃生灭火技巧,使消防知识深入人心。利用医院的宣传媒介,不断普及相关消防知识。培养专职与兼职消防安全员, 重点部门人员常培训、常考核,以全体职工的综合消防素质提高,带动医院整体防火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医院的消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只有不断地按照消防法规的要求持续改进,完善各类人员职责与管理制度,真正的做到领导重视,消防器材设备完整,人员结构合理,消防知识宣传到位,才能做到有效的防火灭火,使医院及患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校园;安全隐患;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016-01
1.日常校园安全小常识
(1)在校时间学生不得无故离开学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请假。外出办事、看病需要有老师同学陪护。(2)学生上课要遵守纪律,要听从老师指挥,特别是体育课、活动课等,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体育器材。(3)课间玩耍不打闹追逐,严禁爬围墙、爬树、爬走廊栏杆、攀校门等。(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玩耍,严禁在楼梯扶手上面滑到下面。 (5)不喝生水,不买无证小摊的"三无"食品,不吃过期或变质食品。(6)不带利器、管制刀具及易燃易爆物品来校,不做危险游戏。(7)午间用膳要服从教师的要求,不在用膳时讲话、嬉戏或做其他事情。(8)注意用电安全,不要乱摸乱动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的电器设备、开关、插座等。(9)学生放学回家要按时离开学校直接回家,不要在教室、校园内逗留,也不要在街头游逛。(10)上下学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看清来往车辆,要走人行横道。学生乘车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不乘坐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如摩托车、三轮车、货动车等),不乘坐超载车辆。(11)不得私自下江、河、塘、沟、堰、渠、水库游泳。
2.消防防火类
2.1基本要求:小学生不得玩火:一是不能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
3.如何处置紧急情况
(1)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有秩序的逃离。(2)火灾的处理办法: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 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 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或用湿棉被裹住身体逃离。(3)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 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格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巩固、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更加有效地保护广大中小学生和幼儿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结合每一所学校的实际情况,现将有关事项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学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扣紧主题。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学校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认真制定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每学期组织疏散演练时,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一次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安全教育日"活动,集中开展一次全面安全检查,特别是要全面动员学生及家长积极举报学校周边的黑网吧、游戏机室等,及时解决安全隐患。
4.应对措施
4.1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把好安全教育关,把一切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近些年,一些学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管理不善,造成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学校、家庭带来了较大损失。主要表现为"四重四轻",一是重教学轻安全。一些学校领导受教学奖惩、升学压力的影响,只重视教育教学管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上,完全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学校安全隐患置之度外。二是重学生轻教师。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安全事故只会发生在学生身上,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视而不见,造成了部分老师严重体罚学生,班级管理松散,学校财产被盗等。三是重实轻虚。部分学校领导对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安全问题处理及时,清除了安全隐患,而对一些隐性的安全问题看不清,如煤气中毒、农药中毒等。四是重校内轻校外。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内安全常抓不懈,形成了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但对校外学生生活缺少必要的自我防范、自我营救等安全知识教育。
4.2建立机制,明确责任。为了切实抓好抓实学校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如《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学生安全制度》《班级安全教育量化细则》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如坚持放学集合制度,值周教师时时强调当前的安全问题,有序疏散学生放学,教师护送学生安全离校等。做到分工仔细,责任明确,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把一切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3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学校定期召开安全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安全教育工作,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在学校宣传栏、公开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安全知识挂图、重大安全事故;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处张贴学生安全制度;利用团队广播室、活动室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重大安全事故,以此来警示教育学生;定期举办安全教育知识,组织安全教育主题队会,安全知识竞赛;开展法制安全知识讲座。通过开展活动来潜移默化学生,增加学生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营救的能力。
4.4全面排查、维修。学校领导要经常带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电线、门窗玻璃、照明灯具、消防器材、宿舍、商店、伙房等基础设施全面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处理,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校园环境。
关键词: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成因对策
当前,我国中小学正进入安全事故多发期,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学生及家长的利益。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根据形势,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一、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危害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安全如同矿山、交通安全一样,不应也不能出问题,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大问题,就可能是伤及人的生命安全的问题。近年来,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后果不仅直接造成学生的人身伤亡和损害,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进而产生畏惧心理;对于受教育者家庭来说,更是苦不堪言,悲痛欲绝;对于育人机构――学校来说,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活动被打乱,学校声誉受损,面临较大的社会舆论和经济压力。
二、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诱因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过失和疏忽,又有客观上的条件限制和不可抗力。也就是说任何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单因素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使然。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意识淡薄。
无论是学校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个人和家长,在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方面表现得都较为淡薄。有些学校片面强调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注重升学率的提高,而忽视学校安全工作及其防范举措,认为只要不出大事就没有事,对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缺乏有力监督和保障,使一些原本可能避免的校园伤害案件不断发生。另外,中小学生由于生性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好奇心强,且处在身心发展的低级阶段,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
2.安全管理疏漏。
绝大多数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疏忽和纰漏,这是校园安全事故出现的又一诱因。如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存在着明显的不安全隐患,校舍管理不严、食堂不达标、体育器材和实验设备老化、教学仪器设备未能及时修复等,致使校园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安全教育滞后。
学校安全保护意识缺乏,安全制度不健全,更缺乏对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教育。很多学校往往是出了事情才会想到对主体进行安全教育和演习,疏不知已为之过晚。更有些学校打着安全教育的幌子,蒙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安全教育完全流于形式,这些都为校园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4.安全法规现盲点。
校园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涉及多方面的责任。目前,我国也仅有一部专门针对此类事故进行法律规定的条文,即《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里面对不同情况下的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大体上责任的划分。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细节问题并未作出明确的解释和介绍,尤其是对于一些多原因事件,并未提出明确的责任归类,出现法律法规上的盲点和漏洞。
三、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举措
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带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了严重的人身伤害,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对该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和在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坚决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应首先建立和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如保安制度、值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要对学校的建筑物和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避免各种危害学生事故的发生,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在校园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其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远离各种危险,积极主动地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构建安全工作网络,营造健康社会环境。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保护其身心健康和安全,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社会各界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共同构建社会安全网络,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大环境。
3.健全安全法制体系,提高教育立法质量。
用法律手段规范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校园事故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除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外,我们迫切需要出台一部专门为校园安全事故作出详细规定和责任归属的法律条文,以便参照执行,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类校园伤害案件。同时,利用法律手段,督促和要求学校及受教育者家庭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权利。
综上所述,校园安全事故不可小视。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建设者,他们的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希望中小学校园、学生远离危险,远离伤害,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敏.浅谈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的责任承担[J].魅力中国,2009,(10).
[2]余孝忠.校园安全事故透视[N].记者观察,2001-07-15.
[3]张惠屏,崔霞.校园安全事故谁担责?[N].深圳商报,2004-08-24.
一、案例介绍
案例一:
2010年9月,某宾馆一台9层/9站客梯在进行安装监督检验过程中,当短接限速器的超速开关和安全钳的联动开关时,限速器机械动作,检修下行,限速器钢丝绳在限速器轮上打滑,安全钳不能使轿厢制停在导轨上,试验失效。
通过进一步的检验确认,限速器没有任何的问题,从资料上看,安全钳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再进一步检查安全钳及其提拉机构时发现,安装的安全钳实物与电梯使用的导轨不配套(安装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对安全钳的实物和资料进行核对),安全钳适用于导向面宽度为16㎜的导轨,而电梯使用的导轨的导向面宽度为10㎜,所以在限速器机械动作后,安全钳提拉机构将安全钳楔块提升到极限位置时,也不能使安全钳的楔块接触导轨面而使轿厢制停。
整改方案:经更换安全钳后,试验合格。
案例二:
2011年在对一台4层/4站的慕尼黑电梯进行定期检验过程中,当短接限速器的超速开关和安全钳的联动开关时,限速器机械动作,检修下行,限速器钢丝绳在限速器轮上打滑,安全钳不能使轿厢制停在导轨上,试验失效。
在进一步的检验中发现,安全钳楔块与导轨面间隙偏大,有锈蚀现象,人为推不动安全钳楔块(楔块锈死在安全钳钳套中,不能灵活活动)。
整改方案:安全钳楔块除锈、、调整间隙,再次试验合格。
案例三:
2011年在对一台12层/12站的东芝电梯进行定期检验过程中,当短接限速器的超速开关和安全钳的联动开关,人为动作限速器,检修下行时,限速器的棘爪不能卡入限速器棘爪轮,导致限速器无法动作,因而安全钳也不能动作。
经检查,限速器棘爪轴生锈,转动不灵活,限速器机械动作时,棘爪不能卡在棘爪轮中使限速器绳被卡住,从而带动安全钳动作。
整改方案:给限速器棘爪轴加注油,使其转动灵活,重新试验合格。
二、在《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中,与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相关的条款要求如下:
1、限速器的要求:
9.9.4限速器动作时,限速器绳的张力不得小于以下两个值的较大者:
安全钳起作用所需里的两倍;或
300N。
对于只靠摩擦来产生张力的限速器,其槽口应:
经过附加的硬化处理;或
有一个符合M2.2.1要求的切口槽。
9.9.5限速器上应标明与安全钳动作相应的旋转方向。
9.9.6.1限速器应有限速器钢丝绳驱动。
9.9.6.2限速器绳的最小破断载荷与限速器动作时产生的限速器绳的张力有关,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8.对于摩擦型限速器,则宜考虑摩擦系数μmax=0.2时的情况。
9.9.6.3限速器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6mm。
9.9.6.4限速器绳轮的节圆直径与绳的公称直径之比不应小于30。
9.9.6.5限速器绳应用于张紧轮张紧,张紧轮(或其配重)应有导向装置。
9.9.6.6在安全钳作用期间,即使制动距离大于正常值,限速器绳及其附件也应保持完整无损。
9.9.6.7限速器绳应易从安全钳上取下。
9.9.7响应时间
限速器动作前的响应时间应足够短,不允许在安全钳动作前达到危险的速度。
9.9.9限速器动作的可能性
在检查或测试期间,应有可能在一个低于9.9.1规定下的速度下通过某种安全的方式使限速器动作来使安全钳动作
9.9.10可调部件在调整后应加封记。
2、安全钳的要求:
9.8.1.1轿厢应有能在下行时动作的安全钳,在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时,甚至在悬挂装置断裂的情况下,安全钳应能夹紧导轨使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制停并保持静止状态。
9.8.1.3安全钳是安全部件,应根据F3的要求进行验证。
9.8.2.2若轿厢装有数套安全钳,则它们应全部是渐进式的。
9.8.3动作方法
9.8.3.1轿厢和对重(或平衡重)安全钳的动作应由各自的限速器来控制。
若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1m/s,对重(或平衡重)安全钳可借助悬挂机构的断裂或借助一根安全绳来动作。
9.8.3.2不得用电气、液压或气动操纵安全钳。
9.8.5释放
9.8.5.1安全钳动作后的释放需经称职人员进行。
9.8.5.2只有将轿厢或对重(或平衡重)提起,才能使轿厢或对重(或平衡重)上的安全钳释放并自动复位。
9.8.6结构要求
9.8.6.1禁止将安全钳的夹爪或钳体充当导靴使用。
9.8.6.3如果安全钳是可调节的,则其调整后应加封记。
二、原因分析
(一)限速器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限速器的夹块不能夹住钢丝绳,或着钢丝绳在限速器轮和夹块间形成的摩擦力小于提起安全钳楔块所需要的力,使得限速器钢丝绳在限速器轮中打滑(限速器钢丝绳由于磨损,绳径变小也会造成这种现象),安全钳不能动作。
2、由于限速器的甩块及其拉杆、弹簧等相关部件损坏,或者限速器棘爪轴锈蚀转动不灵活等原因导致导致限速器棘爪不能卡入限速器棘爪轮,不能使限速器机械动作。
3、限速器安装错误。如安装人员将限速器装反,导致限速器无法动作(限速器是有方向性的,不能装反,否则就失去了限速器作用)。
4、限速器的选型错误,所选限速器的参数与所使用电梯、安全钳参数不相适应等。
(二)安全钳方面的主要原因有:
1、安全钳选型错误,与使用的导轨不配套,(主要在新安装的或改造大修电梯监检时发生)。
2、安全钳楔块与所使用导轨面的间隙调整过大,当安全钳提拉机构将其楔块提升到极限位置时,楔块还未与导轨面接触或其间的摩擦力不足以使轿厢制停。
3、安全钳楔块以及提拉机构由于锈蚀、卡阻致使造成提起安全钳楔块的力量大于限速器绳在其轮上和夹块间形成的摩擦力,也就是说,限速器动作后,限速器绳在限速器轮上形成的摩擦力不足以提起安全钳楔块。
4、安全钳钳口内有沙子、油污等异物影响楔块与导轨面间的摩擦力,造成楔块夹不住导轨。
5、安全钳及其提拉机构安装错误或不当,造成安全钳楔块的提升距离不够,致使安全钳楔块提不到位而是轿厢停止。
三、在检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在电梯监检中,检验人员应关注限速器、安全钳的选型是否适当,并与实际相符。
2、在电梯检验中,要认真检查安全钳楔块与导轨面的间隙,人为动作安全钳楔块,看是否能灵活动作,其间隙均匀恰当。
3、注意检查安全钳及其提拉机构的安装是否正确;有无锈蚀、油污;各活动部件转动灵活,提升距离足够大。
关键词: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对策
前言
安全生产是目前煤炭企业的重点内容,只有保证了煤炭开采的安全,才能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的稳定,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小煤矿的数量众多,相关的安全监管不到位,使这些小煤矿在煤炭开采当中频繁的出现安全事故,我国的煤炭产量较多,但是相应的煤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较多,这些安全事故的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这就需要人们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寻找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并解决这些问题。
1 我国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我国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煤矿的数量也较多,但是在这些数量众多的煤矿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小型煤矿企业,这些小煤矿大多数为民营企业,由于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缺乏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加上矿井的地势较为复杂,这些情况的出现,造成了目前小煤矿的安全事故频发。根据国家的安全监管总局的数据统计,每年我国发生的煤炭安全事故高达3500起,死亡人数为5986人,目前在我国的煤炭开采当中,平均每百万吨煤炭的产出,就会死亡1人左右,平均4.7天出现一起煤炭安全事故,这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虽然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这些数据有了下降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来说,我国煤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是较多,与世界中的先进国家的煤炭生产来比较,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
2 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地理形势较为复杂,相对应的煤炭地质条件也十分严峻,加上小煤矿的安全管理不到位、缺少相应的煤炭开采技术和煤矿一线工作的劳动人员平均素质较低,造成了小煤矿的安全事故频发,其中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2.1 煤层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
我国的地域面积十分广阔,并且地理形势较为复杂,由于煤矿的分布较广,在大部分的煤矿矿井当中,由于瓦斯、地下水和煤尘等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煤炭的开采条件变得极其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引起相关的安全事故。在这些影响因素当中,其中因为瓦斯爆炸而引起的煤矿安全事故是最多的,并且这些安全事故的规模也都非常大,每年因为瓦斯爆炸而造成矿井人员死亡的数量,占据了煤矿安全事故死亡总数的三分之一,并且这样的数据还在不断的扩大当中。随着煤炭开采工作的逐渐深入,煤层中的瓦斯含量也就越来越多,在开始煤炭开采工作之前,小煤矿没有对其进行预防,造成在之后的煤炭开采当中,瓦斯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造成的安全事故也就越来越多;除了瓦斯之外,地下水、煤尘和顶板也是其中容易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因素,地下水的存在会使煤炭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煤尘的大量聚集使煤炭开采的条件变得极其恶劣,在对煤炭进行开采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关的顶板防护,容易矿井坍塌。这些都是因为煤层地势原因,而引起的矿井安全事故。
2.2 缺少健全的煤矿安全管理条例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关于与煤矿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体系不健全,其中仍旧存在着法律空白和法律矛盾等问题,部分小煤矿就是根据这些法律的空白地方,钻相关法律的漏洞,这样就出现了相关执法部门有法而不能依的局面;另外,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缺少严格的执法力度,在执法的过程中,没有对煤矿的具体开采过程进行考察,往往走于形式,这也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缺少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煤炭开采的比例失衡
由于目前的小煤矿属于民营,缺少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目前的大部分小煤矿采用的是前进式采煤法,采煤的工作面使用的是倾斜短壁和走向短壁,在这样的情况下,开采的难度就会增大,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煤炭开采的比例失衡,也是造成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小煤矿没有对煤层进行严格的考察,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煤层进行无节制的开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地面沉陷的现象,严重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
2.4 小煤矿缺少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部分的小煤矿缺少相关的安全管理系统,煤矿管理人员工作的重心只是放在如何提高煤矿的收入上,在煤炭开采工作当中,大部分的劳动人员专业性不强、学历较低,并且这些劳动人员的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大,小煤矿因缺乏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导致人员调度工作十分混乱,另外,安全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非常容易造成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对策
根据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相关对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目前小煤矿的安全生产现状,国家应该对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不要出现法律漏洞或者法律矛盾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使小煤矿无漏洞可钻,另外,政府可以针对小煤矿的管理现状,有目的性的制定针对民营小煤矿的管理制度,执法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执法的时候,需要对小煤矿的具体开采条件和细节进行考察,不能只是走于形式,这样才能提高执法力度,减少小煤矿的事故发生率。
3.2 针对矿井的自然灾害,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
矿井的自然灾害是导致矿井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样的情况,小煤矿需要对煤层中的瓦斯进行严格的考察,确定瓦斯的含量,建立相关的传感器,对瓦斯进行实时监控,另外,在地面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在确定煤层中的瓦斯降低到相关标准之后,才能进行煤炭的开采工作,在矿井当中建立工作面进回风系统,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治因瓦斯爆炸而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煤矿中的地下水,小煤矿应该参照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其中的水文地质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正规的水泵房,水泵房中的排水设备应该满足相关的排水要求,能够有效的抵抗水灾,这样才能防止因为地下水而造成相应的安全事故。
3.3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
小煤矿应当针对煤矿的发展情况,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于煤炭开采中的危险部分,要定时进行检查;另外,对于煤炭开采人员,小煤矿中的人事管理部门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4 结束语
针对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对小煤矿中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由于矿井中存在的自然灾害、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煤矿缺少相应的煤炭开采技术,都造成了小煤矿的安全事故频发,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另外煤矿也应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以此来减少煤矿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代江.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及对策[J].农家科技,2015(9).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起火原因;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135-0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是存在较大火灾隐患的区域,建筑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应在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及公安消防部门的有效监督下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从根本上预防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建筑施工现场起火原因
1、 建筑施工现场在平面布置和划分工作不当
在建筑施工中,很多施工企业在搭建施工场地和摆放施工材料方面都有着巨大的随意性,施工现场虽然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功能区划分,但是在区域划分的效果上无法达到预计的标准和要求,如果发生了火灾,火势根本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性废弃物处理不当
相关部门经过了详细的研究调查之后发现,在很多工程的建设中会产生大量的油漆、锯末等,这些原料都有着很强的可燃性,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没有非常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区域对材料进行有效统一的规划,有些施工企业甚至会对这些废弃物进行集中的燃烧,这样的话就会给施工现场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损害。
3、施工人员在操作不规范,技术标准的采用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就开始了建筑的消防建设,有些单位虽然已经获得了相关单位的批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按照原来的施工标准和计划来进行建设,甚至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将大量的可燃材料应用在建设中,这样就会对建筑本身的耐火等级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建筑本身需要承受的火灾隐患,有些工程建设还会出现明显的偷工减料的现象,还有很多室内建设材料根本就没有采取任何的防火措施,有很多的装修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遮挡了消防措施,同时消防通道的建设数量也比较缺乏,疏散通道设计的宽度也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这样也给建筑埋下了严重的火灾隐患。
4、 建筑施工中存在很多的不足,给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多障碍
由于建筑施工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承包单位的数量也非常多,这也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即使出现了火灾隐患也不是很容易被发现,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施工棚的构建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分区上也有着很大的问题,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这些建筑的耐火等级非常低,在防火间距的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消防设施的建设上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进,施工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在消防意识上存在着巨大的不足,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了火灾,就一定会给很多人员带来重大的伤害。
5、 消防器材的配备数量不足,消防通道存在堵塞现象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在一些是工程的施工现场,只是配备有少量的灭火器材,甚至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工地根本就没有设置消防器材,一些施工人员为了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便利,将一些可燃物品直接堆放在了施工重地,这样就会给施工现场的消防通道造成堵塞的现象,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了火灾,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
1、强化施工队伍管理和消防安全培训, 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技能
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规规定, 从事建筑施工、装修施工的单位, 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 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对未取得资质证书的单位或个人, 一律不得从事施工作业。施工单位要制定消防培训计划, 对临时招募人员要开展经常性培训活动, 使其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和防火灭火技能, 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尤其是要加强对重点工种人员的培训;电工、焊工必须持有关部门颁发的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
2、加强现场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可燃材料管理
施工现场往往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 如木龙骨、胶合板、宝丽板、塑料板、刨花板、麻袋、聚氯乙烯材料等, 这些材料随意堆放现象十分严重。在施工现场电焊、气割溅出的高温火花及灼热物体以及其它明火( 如烟头) 掉在易燃、可燃材料上,极易引起火灾。施工现场还经常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 如油漆、汽油、香蕉水等,这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存放常常无专用仓库, 随用随放, 且不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通风等安全措施。施工作业中不严格遵守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储存、使用、操作规定, 极易引发爆炸等伤亡事故。
3、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
施工单位要确定一名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电工,正确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经常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良好、有无保险装置、是否存在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现象; 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可燃物,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4、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
建筑施工现场的各个楼层和重点防火部位, 要设立临时消火栓, 要配备齐全的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水桶、消防沙袋等灭火器材。各种消防器材一定要放在明显和方便提取的位置, 并作“消防用品, 不得挪用”的明显标志。要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水源供给, 在设备安装施工阶段,宜最先安装消防水管及其相关设备, 提前供水。建筑工地内要设置标明楼梯间和出入口的临时醒目标志, 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和障碍物, 特别是那些可燃、易燃的物品更要坚持每天清理, 确保发生火灾时现场施工人员和消防人员下行、上行畅通快捷。
5、明确主体责任,加大防火检查巡查力度
公安部有关条令规定,在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实行施工分包或转包的,由分包或转包单位向工程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工程总承包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对于在建工程多方施工的情况,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各方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划分责任片区,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逐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网格。在明确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的基础上,防火巡查检查是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各施工现场应当明确开展每日防火巡查检查的人员、频率、内容,强化防火巡查结果的处置,确保发挥作用。通过走访、调查个别施工现场的防火巡查情况来看,施工现场防火巡查工作,应重点从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配置是否到位、消防水源是否正常、明火作业程序是否规范、用电是否规范、可燃易燃材料堆放区是否管理得当、应急情况处置是否到位等情况开展,施工作业时应每隔一个小时开展一次防火巡查,不施工作业时应每隔两个小时开展一次防火检查,确保消防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国家经济发展,所以必须要关注建筑行业的安全发展,只有解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隐患,才能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在建筑施工中一定要十分重视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因为这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有着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云波.建筑工地火灾成因分析及消防安全管理对策[J].建筑安全,2013,13(11):119-124.
[2] 包庆裕.谈加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及防火对策[J].广东科技,2013(6):14-1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问题 突发性安全事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14-03
近年来,高职院校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因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引发的自残、自杀、盗窃、报复伤人、杀人等校园安全突发性事件。这些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而且对社会的安全稳定也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化解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各种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不仅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部门的重要课题。由于学生心理障碍是当前引发高职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解决心理障碍、防范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发生意义重大。本文试在分析学生心理障碍这一重要因素的基础上,指出解决心理障碍、防范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发生的意义,并继而提出高职院校防范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对策。
一、学生心理障碍是当前引发高职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高职学生大都是“80后”、“90后”,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但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对感恩和分享缺乏深层认知。由高中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独立与依赖的矛盾,进而出现心理障碍。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职有20.2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25%的学生需要精神卫生服务;10%的学生有明显的心理障碍症状,急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学生患上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心理障碍,可能引发其行为偏执、性格孤僻、思维异常,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发生在高职学生当中的因心理障碍引发精神病、凶杀情杀、打架斗殴、殉情自残等案件说明,心理障碍已成为当今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大威胁,是引发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当前,容易引发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主要有:
(一)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引发心理障碍
一是优越感消失,心理落差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备受家长、老师和同学关注,他们在心理上有较大优越感,进入大学后众多的佼佼者聚集在一起,原来身上的优越感逐渐消失,个别学生因此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引发心理障碍,致使在学习上缺乏原有兴趣和动力。二是理想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导致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好,期望目标较高,但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能选择高职院校就读,目标与现实偏差太大,思虑中对自己的未来倍加担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矛盾心理和悲观情绪加剧。三是自理能力差引发心理问题。近年来,部分高职新生来自条件比较优越的独生子女家庭,他们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没有艰苦的生活经历,自理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考入大学后,生活中吃、穿、住、行都必须自理,面对诸多问题需要处理,习惯心理定式和自理能力较弱,社会经验相对较浅,对于要完成的生活自理容易偏激、埋怨而引起焦虑、紧张和意念的烦闷。四是学习方法不适应引发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习惯了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进入大学后,教师教学的方法和辅导的方式与中学大不相同,特别是大学老师一堂课讲十几二十页的授课进度和完全靠自己学习的自习方式,使部分新生学习方式上无所适从,导致学习出现困难,从而使原本强烈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焦虑和畏难等心理问题。
(二)因就业压力而引发困惑和迷惘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亦逐渐凸显,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就业竞争力比本科弱比中专强,但是现在大多数职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使学历较低的高职生倍感压力,担忧自己的前途和出路问题已成普遍现象。特别是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又缺乏社会关系的学生,当家长过高的期望与自己的无能为力发生冲突时,往往容易产生自责抱怨的心理负担,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悲观失望的困惑和迷惘,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一些学生自杀的行为就是因为就业压力引发的心理障碍导致的。
(三)因人际关系和感情问题而导致抑郁和冲突
部分学生因为性格问题,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容易造成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关系失调、独立无援等人际问题,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发强烈的人际冲突,甚至有极端的行为。此外,大学时期不仅是高职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情感丰富和性需求发展的时期。学生在此时期因恋爱和性需求问题引起的心理障碍比较多见,主要表现是:异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思而苦恋、失恋的痛苦,对性冲动的不良反应,产生的焦虑自责等。在性器官的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容易导致学生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近些年来因失恋、单恋、多角恋爱问题和感情纠葛而发生的自伤和伤人的事件屡见不鲜,这已成为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因素。
(四)因自我定位产生迷惑而引发心理障碍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学生来自贫困家庭,家境的贫寒往往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某方面总是比别人低,他们对自己身份、智商和情商等都产生了怀疑,从而在自我定位上产生迷惑。还有部分学生是被动服从父母的要求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而且所选择读的也不是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专业,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心态不稳定,学习缺乏应有的动力,对自己的现状也很不满意。这些心理障碍让他们对生活产生一种错位感,对高职教育产生一种不信任感,更无自豪感。
(五)因现实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引发不满情绪
由于当前高职教育扩张迅速,学生数量增加,学校原来的教学条件、生活设施、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缴费上学,当他们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当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时,个别学生就会发泄不满情绪,甚至盲目地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来发泄对学校的不满,从而引发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突发事件。
二、解决心理障碍、防范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发生意义重大
当前,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引起的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稳定,而且严重影响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因此,解决心理障碍、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解决心理障碍、防范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发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
高职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建设者,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局,牵动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神经。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功立业。当前,有少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心理素质比较差,遇到问题和困难容易引发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极端行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不仅断送个人前程,损害了家庭幸福,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和有关部门要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高度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有效地防范因心理问题引发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发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解决心理障碍、防范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发生是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聚集的小社会,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平台,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中,师生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才能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显而易见,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当前高校校园总体是和谐稳定的,但是个别学校由于学生心理障碍引发的突发性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仅破坏了和谐稳定的校园秩序,而且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校园突发事件,保持校园安全与稳定。
(三)解决心理障碍、防范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发生是推动高职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
近十年来,高职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能够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培养人才,大多数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是比较好的。但是有的学校更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和教育,造成少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正确应对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由此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严重的心理障碍又会引发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不仅对学生、家庭、学校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着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格、过硬知识和技能、健康心理特质等综合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
三、高职院校防范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突发性安全事件的主要措施
(一)充分重视和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少数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心理健康教育有名无实,从而造成学生各种心理障碍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排除,甚至发生了因心理障碍引发的突发事件。为此,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健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不断地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化解心理危机感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动员和组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把学生的兴趣引到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中来,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开发潜能,寄托情感,拓宽交往,获取自信。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指数,超越自我;宣泄不良情绪,转移不良注意,代偿心理缺失,升华高尚情操,从而达到心理调节和保健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预防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警机制
心理问题高危人群是引发校园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建立完善预防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警机制是高职院校防范因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引发突发性安全事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认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排查、汇报制度。特别要对大三不能毕业学生、对大一第一次不及格学生、对大二大三多门不及格学生、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处分等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进行排查,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四)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高职生心理问题大多是因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而引发的。因此,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防范因心理问题引发突发性安全事件的根本所在,为此,一要加强校园学习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二要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三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问题,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四要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提供有效的保障。五要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和资助工作,使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王闽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2]于海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11(24)
关键词:铁路隧道 坍塌 分析 方案制定 施工 安全
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隧道为铁路单线隧道,里程为DK89+276~DK90+511处,隧道全长1235m,无轨运输方式。隧道经过中低山地貌,植被较发育,上覆经粘土厚0~2 m,粉质黏土厚0~3 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组的沙岩、泥岩。
二、隧道坍塌情况
隧道施工至掌子面DK89+385处时,上午监测发现DK89+360~+370段初期支护出现变形。为确保施工安全,现场临时制定了在该段增设注浆锚杆,钢架加密并设置锁脚锚杆的加固方案,组织施工力量进行变形段加固。然而下午17:10隧道拱顶下沉加剧,洞内收敛加速,晚上19:10左右出现塌方,次日上午坍方停止,趋于稳定。塌方体约为300 m3,垮塌断面长约9 m,宽约6 m,高约5 m,初步判定塌方段里程为DK89+363~+372。经现场勘察隧道塌方处地表未出现下沉及明显裂隙。
三、塌方原因分析
1、地表水的影响
以往的经验表明,隧道塌方的产生与地表水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时值8月,正是当地的多雨季节,已连续下雨多日,加上塌方段隧道埋深仅为15.1~17.3m,隧道处于两座山体连接的低洼处,两侧山体地表水汇聚后由此排出,故地表水下渗严重,由于水的软化、冲蚀、溶解作用,增加土体重量,破坏了土体的整体稳定性,使土体胶结性降低,从而引起土体变形破坏和失稳塌方。
2、地质因素
该段岩质较软、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稳定性较差,埋深浅,土体难以形成自然平衡拱,地下水的渗入,使得围岩中包含地下水和裂隙水压力增大,增加了围岩的自重荷载,围岩以泥岩为主,泥岩经雨水浸泡迅速软化,失去自稳能力,更是促进了破碎围岩发生坍方的可能性。
3、施工原因
在很多情况下,坍方均由地质因素引起,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坍方,又可归结于不同的原因,首先是地质条件评价的正确性,由于地质勘测手段的制约,本隧道设计资料对地质条件的评价与实际出入较大,开挖后,又没有对现场作业面岩体进行正确的工程地质鉴定评估,致使施工措施不到位,施工时并没根据实际围岩情况,调整初期支护参数,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强防护措施,导致初期支护抗力不足,围岩失稳塌方。
此外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有欠缺,初期支护结构未能与围岩紧密粘结,锚杆砂浆注浆不饱满,钢支撑未完全置于稳定坚固的基础上,钢支撑间距超标,部分地段喷射砼厚度不够等。二衬不及时跟进,致使在围岩收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仍不能进行二次衬砌施工,也是导致隧道塌方的原因之一。
四、塌方加固措施处理
对于隧道塌方应采取及时迅速处理的原则,制定针对性的有效处理方案,抓住时机,备足人力物力,按制定施工方案施工。经参建单位讨论分析,并综合考虑安全性、造价、工期及施工难度等因素,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地表处理
对可能影响隧道塌方体的地表水进行处理,将地表坑洼不平之处填补平整,对松软土进行夯实,并做好防排水;对地表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在坡顶施作截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同时进行隧道塌方地段上方的地表注浆加固:注浆加固里程为DK89+332~+389段,注浆宽度为14 m,注浆采用Φ42钢花管,间距1.2 m,按梅花型布置,压注水泥浆,注浆压力采用0.8~1MPa,终压持续时间不小于5分钟,浆液压入围岩裂隙,凝结后将围岩胶结成整体,形成壳体保护,降低透水性,避免塌方体进一步扩大。地表注浆加固布置如图1所示。
图1地表注浆加固布置
2、洞内临时处理
待该塌腔稳定后,在洞内塌方体前回填土,形成反压平台,防止塌方体扩展,同时对塌方体表面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然后利用反压平台在洞内对塌方体注浆,加固塌方松散体,浆液采用1:1水泥浆,注浆压力0.8~1.0MPa。
3、塌方小里程段加固处理
在DK89+353~+363段采用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注浆范围为两侧拱脚以上,导管长4.0 m,环向间距0.8,纵向间距1.2 m,外插角15~20°,梅花型布置,小导管端部与工字钢拱架焊接成整体,注单浆,注浆压力0.5~1.0MPa。从而使塌方周边的松散破碎岩体胶结成稳固的整体,以控制塌方延伸、扩展,注浆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与初期支护共同形成牢固的支撑体,并加密型钢架加强支护,为下一步处理提供施工安全保障。
4、坍方处理措施
①、地层注浆加固完成,检查确认围岩胶结稳定情况,及无再塌方的风险后,局部清除塌方体,形成进入空腔的通道,在空腔内临时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顶部铺设钢丝网,以防止落石。继而对空腔壁进行喷锚网防护,注浆锚杆长度为5 m,间距为1 m,梅花型布置。
②、完成坍腔体锚喷并经检查后,在DK89+357~+377段最大跨以上设置Φ108mm大管棚配合型钢架组成预支护系统以加固地层,管棚环向间距30,外插角1~3°。在DK89+355~+357段设置管棚施作平台,该段原有型钢架进行局部调整,以保障加宽加高段围岩稳定,确保管棚施作安全,如图2所示。
图2塌方处理立面图
③、待管棚施作完成后采用上台阶、阶、下台阶法进行逐层清除坍方体。塌方处拱架采用I20的工字钢,间距为0.5 m,随开挖随架立钢拱并及时封闭。钢拱架间采用环向间距1.0m的Φ22纵向钢筋连接,并设置Φ42小导管(L=5m)施做锁脚锚杆以固定钢架,铺设20×20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与拱架平齐。
④、在支护施工时在坍塌位置的拱部预留注浆管及排气管,待支护封闭稳定后,对坍塌的空腔泵送砼填充,填充厚度为拱顶以上50.0,作为护拱。填充砼达到70%强度后进行吹砂注浆处理,形成缓冲层,以减缓再次坍塌时坍塌物的冲击,从而保障二衬支护的稳定。
5、塌方处前后影响段的加固措施
①、将受塌方影响的前后各10 m长范围内变形超限的钢拱架凿除换拱,喷射混凝土,拱架的间距调整为0.5 m,并施做锁脚锚杆固定钢架。
②、清除完塌方体后,对塌方大里程方向DK89+372~+385段采用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其参数与DK89+353~+363段加固处理相同。
③、加强二次衬砌
根据隧道坍塌原因分析及当地水文情况,二次衬砌采取相应的抗水压加强型衬砌结构。
五、施工注意事项
①、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②、施工过程要加强监控量测,随时掌握围岩及支护变形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防止再次出现坍塌事故,确保施工安全。
③、钢架拱脚处进行夯实处理,设置锁脚锚杆,提高抗围岩变形的能力。
④、对于侵限段、坍塌段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并对洞内外该段进行严密的监控量测及观察,设置专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将人员安全撤离。
⑤、施工中要及时封闭仰拱,二衬紧跟,确保施工安全。
六、结束语
本隧道通过监控量测:该坍方处理段无下沉、位移。充分说明隧道在出现塌方时首先对受塌方影响或可能影响段落进行加固,同时对塌方体进行有效防护抢险处理。然后在详细勘察并了解现场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导致坍方原因及研究确定处理塌方对策,并尽快组织实施是隧道坍方能否安全施工的有效保障。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07-02
消毒供应室是负责医院无菌医疗器械及一次性物品的供应科室,既负责全院无菌医疗器材的发放,又肩负着全院各临床科室污染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和发放。工作中接触许多感染原因不明且又危险性极高的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品,有发生职业损伤和暴露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以及客观环境如:化学消毒剂、高温、噪音等潜在隐患,操作不慎会导致感染、中毒、烫伤等[1]。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噪声环境中。如何做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充分认识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改变使用防护态度和行为,减少职业隐患的发生。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床位1773张,消毒供应室负责全院所有病区、门诊、手术室等临床科室的复用器械、自备器械、氧气湿化瓶、手术器械等物品的集中处理、配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供应室工作人员共有17人,其中护士10名,消毒员2名,合同制工人5名;拥有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名,助理护士2名。
2 危险因素
2.1 物理因素
2.1.1 噪声 供应室存在多种噪声污染源,各类清洗机、空气消毒机、烘干机、高压灭菌器等,以及各种不锈钢器皿之间发生的碰撞。长期工作在噪声大于90分贝的环境中,可能影响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使听神经受损,听力下降,导致焦躁、耳鸣、血压升高、失眠等[2]症状。
2.1.2 温湿度 由于清洗工作岗位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专用鞋,护目镜等体内水分不易排除。清洗机,烘干机,高压灭菌器在使用时散发的热量水汽使室内温湿度明显升高。清洗机开启舱门,卸载物品时设备内温度大于93度,烘干温度高达120度,操作不慎会被烫伤,并对人的眼睛,皮肤,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2.1.3 光污染因素 工作时全部开启日光灯,查对包装需要强光照射。另外紫外线照射是供应室空气消毒物体表面的主要方式。消毒和检测时会辐射到人体表面,引起灼伤、红斑、皮肤过敏等症状。
2.1.4 布类纤维 各种布类辅料在包装时,极易引起大量的粉尘和纤维在空气中弥散飞扬,刺激呼吸道及眼睛,使其受到伤害。
2.1.5 锐器伤害 供应室每天回收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再生医疗器械。在清点、分类、清洗、包装时,被锐器刺伤,导致感染机会大大增加。
2.2 化学性危害 供应室使用最多的是含氯消毒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等,对人体皮肤、眼睛、呼吸道、神经系统等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长期接触可引发皮炎、哮喘等。多酶清洗剂危害更甚、如果工作时将其溅到皮肤会造成伤害,对呼吸道也有一定的刺激性。
2.3 生物性因素 供应室每天回收处理大量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穿刺针、管道。这些在冲洗过程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如防护不当极易吸入呼吸道而致感染,伤害则更大。
2.4 生理心理因素 由于工作性质和场所的特殊性,工作繁重琐碎,长时间站立,注意力高度集中,动作单调重复,装缷较重物品,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容易造成身体不适,尤其是颈椎病,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心理疲惫等[3]。
3 职业安全防护
3.1 建立完善制度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学习,普及医院感染知识。
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全的职业防护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保护,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实行有序的发放原则,收集各临床科室的信息和建议,增进沟通协调,统筹利用时间,进一步规范优化消毒供应的运送流程。通过网络系统根据各科室需求请领,规范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下送管理。供应室是医院医疗用品的供应中心,我们应该尤其重视供应室工作的危险性及缺乏防护意识的危害性[4],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宣教。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物品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等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对新到供应室的人员进行消毒供应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重点培训,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制度教育和规范操作学习。让其从思想上重视对自身进行保护的必要性,自觉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实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职业伤害,确实提高职业防护的效率。
3.2 强化工作人员屏障保护
3.2.1 物理因素的防护 为减少噪声的损害,应该注意各类机器的保养和维护,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手册定期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保养和维修,轴轮要经常加剂保证仪器性能运转良好。各类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轻拿轻放各类不锈钢及用品。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减少室内的水蒸气排放。及时关闭水电气各种阀门,降低温度和湿度。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者需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程序,配有高温手套及相关的辅助设备。物品包装使用一次性医用包装纸、减少布类纤维污染。不经常使用的器械包用纸塑包装,使诊疗包使用有效期从1周延长到半年。降低包装成本,提高质量,减少工作量[5]。
3.2.2 化学品的防护 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特性。配置及使用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必要时戴防护镜,防止溅到眼睛、皮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
3.2.3 生物防护 工作人员在器械回收、分类、核对、装载、刷洗、检查、整理过程中,要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鞋套,预防被锐器损伤皮肤或污染液溅入黏膜。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洗手和手消毒。被朊毒气、气性坏疽污染的处理流程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工具,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人员安全。
3.2.4 定期体检 供应室人员定期体检,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并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发生职业伤害时,按职业暴露伤口处理流程正确消毒、包扎创面,并及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上报院感科,根据暴露源实际状况及伤者自身机体免疫状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防止职业暴露引起的医院感染
4 讨论
供应室工作人员安全隐患发生与工作性质、自身防护意识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缺乏有关。而频繁接触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器具、器械和物品,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群体。根据卫生部2009年4月1日“两规一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标准》及“职业暴露防护与措施”的要求。加强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坚持标准预防措施,规范各岗位操作流程,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供应室全体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引进新理念,开展新技术。自觉地将防护措施应用与日常工作中,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6]。有效避免了职业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段振兰,胡范彬,池淑红,等.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2):226-227.
[2] 扈玥,董继平.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安全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1):141-142.
[3] 孙艳华,赵庆兰,王秀琴,等.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安全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910-1911.
[4] 戴霞,姚琴,等.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与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性分析[A].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2):7157-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