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范文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外英语教育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外英语教育专业

篇1

关键词:外语学习焦虑;影响;来源;对策

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心理学理论中,语言焦虑一直被当作值得研究的个人心理因素。三十多年来,焦虑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最著名的模式克拉申(Krashen)的监控模式以及他的情感过滤假说中经常被提到,尤其是被看作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中的重要成分。①Horwitz是第一个对外语学习课堂学习者的焦虑情况作出系统研究的研究者,他设计了“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用33个题目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在课堂环境内学习外语的焦虑感,通过里科特五级量表来测量焦虑感的高低。②本文主要从外语学习焦虑的角度分析,并且通过访谈了解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堂的焦虑状况,探讨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提高学习质量的途径。

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

外语学习焦虑属于语言焦虑,指的是外语学习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可以出现呼吸节奏的改变、出汗、发抖、心跳加快、腹部疼痛、口吃、结巴、语音变调、紧张不自然的笑以及其他的避免给与回答的做法。

Horwitz等对于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学习者个人的自我知觉、信念和行为的独特情结。③Horwitz认为,任何外语学习中的行为都有可能挑战学习者作为一个胜任的交际者的自我概念,导致学习者因此产生沉默寡言、自我知觉、恐惧甚至恐慌。MacIntyre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定义是:在外语语境(包括听、说和学习)中产生的担忧、紧张等消极情感反应。④

外语学习焦虑给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的影响

克拉申指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是这还远远不够”。⑤学习者必须吸收语言输入中可理解的语言成分,习得才会产生。他认为,学习者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分全部运用于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克拉申指出,焦虑导致了情感过滤,而情感过滤阻碍学习者的知识输入,进而使语言习得的进程受到阻碍。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为:输入过滤吸收组织监控输出。如果学习者对所学课程感到惧怕和忧虑,就会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心理障碍,语言材料在过滤这一阶段停止不前,无法到达大脑并被吸收,当然更无法进行此后的各种过程乃至输出运用了。语言课堂的互动本质和对学习者提出的交际要求使语言课堂更令学生焦虑。事实上,外语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比起别的语言技能的操练都更容易引起焦虑感,⑥而过分焦虑会阻碍学习。学习者学习外语时,往往过分注重语言形式,害怕犯错误,有时甚至会逃避学习任务。尤其对一些性格不稳定的学习者来说,考试成绩不好,外语说得不标准、不流利,会感到羞耻。这样,过分的焦虑势必影响外语学习效果。

外语学习焦虑的来源

Young提出了六种语言焦虑的来源,她认为语言焦虑分别来自于:(1)个人社会心理因素;(2)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信念;(3)教师对于语言学习的信念;(4)师生互动;(5)课堂环境;(6)语言测试。⑦

个人社会心理因素如自尊、竞争性、在集体中的身份等等是产生语言焦虑的主要来源。Baily发现学习者的自尊、竞争性是语言焦虑的潜在来源,认为外语学习的竞争性本质可导致焦虑,尤其是当学习者把自己与其他人作比较或与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的时候。⑧克拉申认为,一个人不同程度的自尊可引起不同的焦虑程度。低自尊的人担心他们的朋友、同龄人对他的想法,害怕负评价;克拉申同时认为有高度自尊的学习者学习外语时的情感过滤可以降低。

关于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信念,Horwitz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学习者过分关注自己的发音,有些还认为学习两年的语言就应达到英语是母语国家的人的流利程度,有的学习者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如何翻译,还有些学习者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语言天赋。从这些语言学习观念可看出,学习者的不符实际的信念可导致焦虑,如学习者认为发音是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志,那么一旦发现自己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之后发音还不够完美就会非常沮丧。

教师的语言学习信念也是产生外语学习者语言焦虑的主要来源。教师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角色的观念往往与学习者的需要和期望不一致,例如,有的教师觉得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必要的,有些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越发不自信和焦虑。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学习者学习比较被动,极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进行协商,教师提问常常给学生很少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还往往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替学生回答,纠正学生的错误,这些做法容易使学习者产生不安、沮丧、自我怀疑、担心、忧虑的消极情感反应。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课堂焦虑的来源

笔者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外语学习焦虑的状况。通过访谈了解到,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焦虑主要有五种来源:一是对自己英语语言能力缺乏信心。由于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英语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掌握得不好,他们对自己的英语能力缺乏自信。在课堂上有时很害怕教师提问,怕说错,索性就沉默。二是对于负评价的畏惧,爱面子。很多参与访谈的学生表达了他们对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对自己评价的关注,他们害怕当着很多人的面发言。还有些学生惧怕教师,担心说得不好或不对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责备以及同学的嘲笑。三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同。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造成不同程度焦虑的原因。有些学生学习英语是因为喜欢英语,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想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民,有志于为沟通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交流做贡献。这些学生表现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他们在课堂上很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那些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为了考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焦虑感高,觉得自己的实际水平与预想的水平或四级水平差得太远而焦虑,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信心。四是听、说、读、写水平的差异。很多学生害怕口语课,在口语课上很担心说错,被同学笑话,也有些学生说自己的词汇量少,英语语言知识欠缺,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所以上写作课很不安,缺乏自信。有些学生说上听力课时,如果看到其他同学似乎听懂了,只有自己没听懂时会很沮丧。五是课堂环境沉闷单调。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师说得多,学生比较被动,很多学生认为上课做笔记、保持沉默比主动发言更安全,因为大多数人都保持沉默谁也不愿主动发言,有些学生鼓起勇气回答问题,可是教师不够耐心,马上予以纠正或者补充,所以更加缺乏自信心,进而导致沉默。

对策——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低焦虑的课堂学习环境

为了给与学习者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应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知识灌输者的角色,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把英语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融入到教学(如读英语小说,演英语话剧)中去,激发学生了解英语国家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减低焦虑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自主性是学生支配自己的学习以满足学习愿望的能力表现。笔者在口语课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辩论、话剧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发现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时的焦虑情绪远低于当着全班同学回答问题时的焦虑程度;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增加了听说的机会,尤其是害羞、胆怯、内向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和相互依赖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激发更高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理解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例如有的学生语音好,有的学生善于记忆单词,有的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好等等,以及情感因素的差异。在课堂上要注意自己的非言语行为,如微笑和鼓励的眼神,走下讲台与个别学生交流,这些都能帮助学习者消除焦虑感,缩短教师与学习者的距离。⑨移情是语言交往中的重要情感现象,要求教师处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认同学生的情感,通过与学生的沟通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民主、平等、友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放松自己,积极大胆地说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处在这种氛围中的学生会变紧张为轻松,逐渐克服心理障碍。⑩教师还应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少批评,少指责。教师的赞扬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对于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教师应尊重他们,对他们给予帮助和细心的关怀,让他们克服自卑感,增强他们的信心,关注与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

注释:

①Krashen,S.1987.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New York: Prentice-Hall.

②Horwitz,E.K.1986.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Scale.TESOL Quarterly,20:559-562.

③Horwitz,E.K.,Horwitz,M.B.,& Cope,J.1986.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Modern Language Journal,70:125-132.

④MacIntyre,P.D.1999.Language Anxiety: A Review for the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In D.J.Young (E.D.),affect in Foreign Language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practical guide to 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Atmisphere:24-55.New York: McGraw-Hill.

⑤Krashen,S.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New York: Pergamon Press.

⑥Young,D.J.1992.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ist’s perspective: Interview with krashen,Omaggio Hadley,Terrell,and Radin.Foreign Language Annals,25: 157-172.

⑦Young,D.J.1991.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5: 426-439.

⑧Bailey,K.M.1983.Competitiveness and anxiety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oking at and through the Diary Studies.In H.W.Seliger & M.H.Long,(Eds.),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67-103.Rowley,MA: Newbury House.

篇2

【关键词】外语课堂焦 虑教学活动 参与性 影响

引言

根据Horwitz (1986) 的定义,外语学习焦虑是指“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对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轻微的焦虑对学习有着积极作用,但大多数时候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例如,由于焦虑而变得紧张,学生课堂上会语音变调、说不出话来等。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运用外语的主要场所。学生的课堂参与便是课堂教学活动之核心。那么课堂焦虑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无关联?就此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

(1)英语专业学生在参与三种常见课堂活动(全班交流,小组交流,同桌交流)中积极性如何?

(2)英语专业学生外语课堂焦虑情况是怎样的?

(3)这三种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与学生的焦虑程度有何关联?

本文通过问卷对学生外语课堂学生焦虑度与课堂参与状况加以调查,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依据。

研究背景

Horwitz 等最早把外语学习焦虑作为语言学习过程有的一种复杂心理现象来研究,他们认为外语学习焦虑是指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而显著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适量的焦虑能促进语言学习的提高, 但太多或太少的焦虑都不利于语言的学习。Horwitz 设计了一个后来被大家广为采用的外语学习焦虑测量方法――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 简称FLCAS) 以测量外语学习焦虑的广度和深度。该量表的33个问题主要涵盖了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的三个方面, 交际畏惧(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考试焦虑( test anxiety) 和负评价恐惧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此后, 许多研究者都采用此量表 (如Aida 1994; Elkhafaifi 2005 ) 对不同语言学习者进行测试。

Young (1990) 曾总结前人对焦虑的研究,认为导致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至少有六种:(1)学习者自身及相互间影响因素;(2)学习者学习观念;(3)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4)教师与学生间关系;(5)课堂活动;(6)语言测试。就是说,课堂活动形式正是原因之一。对学习者而言,自信心不足和竞争性是学习者产生焦虑的两个重要原因。其次,教师对语言教学的看法和课堂中设定的氛围也容易引发焦虑情绪。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纠正错误时的态度)也和焦虑有着密切联系。另外,语言测试导致焦虑。测试对学生要求越严以及学生对测试内容和形式生疏都会导致学生的焦虑度升高。还有部分研究指出,当众用目的语来演讲或作报告等具有口语表达性质的课堂活动最易引发外语焦虑 (Koch & Terrell 1991)。

研究者更关注课堂焦虑是因为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外语有效学习的最大保障,或者说积极有效参与会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外语学习。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关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研究相继展开,主要有课堂参与和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课堂参与的个体差异性研究和课堂参与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我国罗立胜等( 2001) 对清华大学理工科学生的英语课内学习活动作了调查,对学生课堂活动的“静态学习行为”和“动态学习行为”作了简要描述。袁凤识和肖德法(2003)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表现的性别差异及其与四级成绩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调查分析。张烨、周大军等对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课堂参与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这些研究都一定程度表明中国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行为具有自身的特点。学生语言活动参与意愿不高,而情感干扰是一个影响因素。我们这次研究着眼于全班交流、小组交流和同桌交流三类英语专业学习者课堂活动,试图通过对学生参与积极状况和课堂焦虑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

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2010级,2011级180名大学一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来自陕西,文化背景相同,学习经历相似。有效问卷146份。

2.研究工具

(1)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FLCAS) 是Horwitz (1986) 根据学生的自我报告、客观实验以及对相关测量方法的分析整理而设计的一个专门针对外语学习的可靠而有效的测量手段。该量表由33个问题组成,包括外语课堂学习的三个方面:交际畏惧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考试焦虑 (test anxiety)和负评价恐惧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量表每个问题的备选项采取Likert五级评分:1分为非常赞成;2分赞成;3分表示既不赞成也不反对;4分为反对;5分为非常反对。在本研究中,我们又增加了Liu 和Jackson(2008)语言学习量表中的3个问项。他们的研究同样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这3项分别是:(1)我喜欢用英语表达,不顾忌语法细节;(2)不得已用英语讨论不熟悉的事情时我变得紧张;(3)我不愿意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述复杂的事情。第一项划归担心负面评估焦虑,后两项归入沟通交流焦虑。于是,我们使用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总计36个问项。得分值越高, 表明焦虑程度越高。

(2)学生课堂参与度自我评价问卷。我们调查的课堂活动为全班交流、小组交流、同桌交流三类。每个问题的备选项也采取Likert五级评分:(1) 一点不积极;(2) 常常不积极;(3)不算积极也不算不积极;(4) 非常积极;(5) 最积极。分值越高,学生参与其中的课堂活动积极性越高。

两种问卷以中英文两种形式在课堂上测试,以确保答卷者没有理解偏差。试卷回收后,我们对问题进行分类输入,所有数据由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1.学生外语课堂焦虑及外语课堂参与度自我评估

表 1 是学生外语课堂焦虑及外语课堂参与度自我评估描述数据。表格左半部分为外语课堂焦虑度数据,右半部分为课堂参与度数据。一二年级学生的考试焦虑值最高分别为 3.1012和2.9815,沟通焦虑分别为 3.0427和2.8346,评估焦虑分别为 2.7653和2.6056。上文提到,3分以上分值说明学习者开始显现焦虑。那么,一年级的考试和沟通焦虑均值都超过了3分,可以透视出他们明显的焦虑程度。他们不仅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同时担心交流能力。他们可能担心自己在用英语表达时的语音、表意和流利度等问题。两个年级的评估焦虑都处于偏低状况(均值在3分以下)。还需要注意的是一年级考试焦虑的标准差比二年级的明显大(.57532:.46971),说明一年级学生组内考试焦虑度区别比较大。总体看,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校,没有经过太多的专业课训练,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是很自信。而二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的专业课训练后,焦虑度明显比一年级低。

从表中课堂参与度数据看,二年级的学生总体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于一年级。一二年级学生参与三种课堂活动积极性的均值分别为全班交流 3.0383,3.1500,同桌交流 3.3904,3.5148,小组交流 3.2916,3.4593。上文提到,3分以上分值说明学习者参与率偏高。两个年级学生课堂参与均值都在 3 分以上,说明积极度比较高。但相比而下,同桌交流活动中积极性最高,其次是小组交流,最后是全班交流。这和我们平时课堂授课时的感受一致。看来,学习者课堂参与度高低与其语言熟练度成正相关 (Nunan 1989) 。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其目标语自信攀升,自我课堂活动参与度会相应而逐步提升。

2.课堂焦虑与课堂活动的相关性情况

表2是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与课堂焦虑度的相关性描述。学生课堂参与考试焦虑不相关,与担心负面评估或沟通焦虑高度相关。对二年级而言,只是全班交流与担心负评估焦虑关联。对一年级学生而言与担心负面评估或沟通焦虑同时相关,而且一年级学生三类课堂交流皆与焦虑相关;和考试焦虑明显显著关联,很大程度是由于调查的是专业英语精读课堂日常教学互动,不包含考试。尽管被调查学生考试焦虑趋高,但与课堂非考试互动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两个年级在全班交流即公开场合表述英语时,都比较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参与积极性就会降低。对一年级而言,三类交流情形都与担心负评估高度关联。新生对自我在同学眼里的英语能力形象更在乎。二年级学习者在同桌和小组情境中已不大担心负面评估。他们在同桌和小组交流时比较放松,不担心自己出错,或相信对方(们)更可能来鼓励自己,并且无法表达清楚时彼此也可意会。学生担心负面评估而回避口头活动,这在国内外外语课堂焦虑研究中都有反映。对中国学习者而言,爱面子被看作是一个民族文化特质。“在课堂上,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学生在潜意识里会担心自己说不好英语或表现得‘像个傻子’而让别人笑话,会丢脸,宁愿选择沉默。”(彭剑娥 2008)。

与二年级不同的是,一年级学习者全班交流与沟通焦虑高度相关,比担心负评估的焦虑还高。看来,他们过度担心自己英语的发音、流利程度是否低于其他同学,担心自己是否可以用英语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自身的英语水平及表达能力缺乏自信,结果使得全班口头交际活动参与不再积极。有趣的是,这种沟通焦虑与同桌和小组交流互动不再显著相关。可能相对而言,同桌、小组组员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尤其在课堂小组成员是固定的,熟悉度会越来越高,相互沟通会越来越容易。即使是目标语表达,彼此间理解对方要表述的思想不是大问题。

3.外语课堂参与与否及课堂焦虑的原因

通过课堂观察与问卷调查,我们认为,学生英语(作为外语)的课堂活动参与以及课堂焦虑相关的有三大因素:学习者因素、教师因素和学习环境因素。

第一,学习者因素。上英语课感到特别焦虑的学生,总是认为班里部分同学的英语发音及流利程度强于自己,如果自己开口便会遭到老师、同学们的嘲笑。这些学生希望自己能够达到的英语水平与其实际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是诱发他们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之一。其实英语专业的新生,由于高中时英语教育程度不一,大学起初英语表述能力还是不可避免地有差异。

第二,教师因素。在大学里,学生认为和老师的接触机会比较少,于是对老师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敬畏感。相对于比较严厉的老师,他们更愿意在严格但不失温和、友善的老师指导下习得英语。

第三,英语语言环境因素。这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反映,他们除了在英语课堂上以外,平时几乎没有机会运用英语,实际生活中操练得也很少,所以英语课堂活动中他们还是下意识地用中文思考,然后在脑子里把所思所想翻译成英语。不能培养起语言表述自信也是导致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

结语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外语课堂焦虑与英语专业教学全班、同桌、小组交流活动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外语课堂焦虑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负面影响。具体而言,最严重的是担心负面评估焦虑。学生最担心的是在众人面前回答老师的问题,尤其是担心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新生的担心负面评估与调查的三类交流活动相关。大学新生全班交流情境下也存在严重的沟通焦虑。研究结果也显示,小组和同桌交流活动有可能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这两种交流与课堂焦虑没有显著相关。针对这一结果, 建议广大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注意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尽可能采取措施。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掌握、运用知识,以减轻学生担心负面评估的焦虑感。另一方面,让新生正视自身,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当然,要让学生减少外语课堂焦虑,提升课堂活动参与度我们需要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Aida,Y.,1994.Examination of Horwitz,Horwitz,and Cope’s Construct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the case of students of Japanese.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8:125-132.

[2]Elkhafaifi,.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anxiety in the Arabic language classroom.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H.2005,89:206-220.

[3]Good,T.,& Brophy J.E.2003.Looking in Classroom. New York: Harpeer & Row.

[4]Horwitz E.K.,& Horwitz M.B.1986.Foreign language class anxiety.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70.

[5]Young,D.J.1990.An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perspectives on anxiety and speaking.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3:539-553.

篇3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对外汉语专业率先在全国招收本科学生,培养对外汉语事业专门人才。在过去的30年中,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为全国50多所高校输送了大量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的人才。显然,中外文化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知识。在将来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外语(主要是英语)向世界各地人士介绍中国文化,毕竟汉语还没有成为世界通用语。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比较重视英语的学习,他们采用英语专业所用教材,让学生学习西方文化,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西方文化知识,能比较轻松地介绍有关西方文化如感恩节大餐、圣诞老人和雪橇、圣瓦伦丁节、复活节兔子和彩蛋等知识。同时对外汉语专业也开设了中国文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以便将来能用英语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的文化知识。但是学生是否具备了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呢?他们所用教材有没有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内容并打下扎实基础的平台呢?本文旨在通过其所用教材的调查来分析解答这个问题,并通过结果来分析教材有可能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带来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是将来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之一,他们需要具备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知识,并能用英语或者其他目的语进行交流,他们是否能有这种能力呢,从其所用教材我们可得以解读。

二、分析与讨论

教材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外汉语专业目前所用英语教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担任总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其中包括:《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共六册,本专业学习一至四册)、《口语》(一至四册)和《听力》(共四册,本专业学习前两册)。这些都是供高等院校英语本科学生及其他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所用的,既然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非英语本科,那他们就属于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英语水平能否和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提并论是另一回事,在此不作过多探究。

《现代大学英语口语》四册中,前三册包括15个单元,第四册包括14个单元。此套口语教材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点,主题从一、二册中的日常生活话题逐渐过渡到三、四册中的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热点问题。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他们希望表达的内容,同时又兼顾西方文化和生活的介绍,既有外国味,又有中国味。对外汉语专业还开设了中国文化相关课程,所用教材主要有三本,一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该书阐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及地理环境,从中国传统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等各方面对中国文化做了介绍,是学生们了解祖国悠久、丰富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二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高丙中编著的《中国民俗概论》,该书通过建构“中国民俗”的概念来描述中国人的生活传统,具体从生产、工商、生活、社会组织、节日、人生礼仪、游艺和民俗观念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对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传统,了解中国民俗的巨大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三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赵荣光编著的《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该书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及理论基础、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及筷子文化等以及中国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中国传统食礼等,涵盖全面,对读者深层次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指导。

总之,上述所说英语教材内容多采用或多摘选自英语国家地道的文章,听说以话题为单元,分课进行听力与口语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能力,了解西方文化知识非常有用。但是,英语文化知识在此套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大,无论是在精读教材还是口语、听力教材中比重均明显大于母语文化。虽然本套书有少量的母语文化知识渗透,但总量太少,以至于教师和学生也相应地很少接触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导致其无意识地注重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国文化。

三、建议与总结

篇4

通过分析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和欧林工学院的教育可知,其教育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与企业合作。大学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也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要到企业调研学习,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到教学中;学生部分课程的学习是在企业中。2)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学习。实习或企业学习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实验、设计、实践练习、实习等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大,学习成绩由企业评价。3)工程技术与职业道德并重。学生要了解工程工作的社会作用,善于沟通,注重团队合作精神,注重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

我国“卓越计划”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和提升的核心。而现代采矿是一个涉及基础知识面很广的专业,我国的采矿业目前正面临着从重视单一的井下机械化、自动化开采向井下全面机械化、自动化、安全、舒适、高资源回收率,以及保护矿区环境、实现完全开采成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采矿转变,为此采矿人才培养就要适应采矿行业的发展。华北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参考国际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即加强与企业合作、重注实践环节的学习、工程技术与职业道德并重的理念,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人文教育等着手,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有如下三个方面。

2.1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

为了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起到关键性作用。煤矿现场的实践教学对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目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已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可保障学生到企业的正常学习。从2010年开始,我校采矿工程系毕业生到该生就业单位完成毕业实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就业单位实习的新模式,缓解了实习压力,提高了实习质量,并逐渐推广。该模式可使学生提早熟悉就业单位相关生产环节,缩短见习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2.2形成四大课程体系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采矿技能训练与培养,却忽视了宏观、综合的知识培养,忽视了坚实的数学、力学、外语等基础培养。在有限的大学四年时间内,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势必会挤压原有理论课程的学时。这就需要在授课内容上进行调整,精简一般工艺性、技术技能性、常规工序、操作性的内容,通过实习和实践去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校采矿工程专业逐渐加强机电方面课程教学,并逐渐形成以四大专业理论体系,即以采矿学、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设计与优化等课程为代表的采掘理论体系,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岩体力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等课程为代表的力学体系,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矿工程图与CAD课程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体系,以机械设计基础、矿山机械与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矿山机电等课程为代表的机电理论体系。

2.3“采矿精神”及其实现途径

精神培育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志愿精神、职业精神等,是一个专业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凝练所形成的一种特质,它是这个专业责任、荣誉、社会认可、价值取向等的一个凝聚体。1986年,中国矿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首次提出了“发扬采矿精神”的口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提出了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彰显该校办学特色,激励师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发图强。我校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中适时提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重合作、守纪律”的采矿精神。煤矿生产是复杂而又艰巨的劳动过程,采矿卓越工程师要具有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识状态和思想品格,具有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具有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等等。我校采矿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1)每次实习时,要求实习小组邀请矿劳动模范为学生做报告,宣传能吃苦、能战斗的采矿精神,其效果在学生就业及其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发挥。2)采矿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具有采矿精神,在教学和工作中做到表率作用,在课堂教学和生活中不断的讲解和灌输采矿精神,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如邀请回校毕业生、来校的企业人员、国家局党校培训班等有关人员为学生作报告,交流经验等。时至今日,许多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脱颖而出,采矿精神也得到企业的一直好评。采矿精神的内涵已经成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做人的准则,成为人生奋斗的原则,成为永远的精神支柱。

3结论

篇5

【关键词】中职涉外护理专业 英语教学 对策

目前,国内各中职院校在逐步开办涉外护理专业,该专业以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为目标,要求毕业生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英语语言能力,就业前景良好。面对该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如何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需求的剧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国外广阔的就业市场、优良的工作环境、丰厚的蟪暌约傲己玫母鋈朔⒄骨熬埃吸引着我国护理人员。因此中职医学院校纷纷开设涉外护理专业,探索国际护士培养模式以适应全球护理发展潮流,培养与国际接轨,顺应时展需要的双语护士。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涉外护理工作。中职涉外护理专业不仅成功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途径,而且促进了护理教学与国际化接轨。

二、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的困境

针对国际护理人才需求,分析我国护士的实际水平,最主要的还是需过“英语关”。我国学生从初中就已经开设英语课,学习时间漫长。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片面追求笔试成绩,而学生口语和听力能力较差。另外,中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离散度高,缺乏英语学习动力和自觉性,学习习惯不好,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口语表达能力差。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以及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中职学校英语的教学质量,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对策探讨

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过去的英语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应注重重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在日常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让学生懂得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就业服务。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生独立性极强,自尊心也强,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师生之间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做好学生的老师,循循善诱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胆求异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后做学生知心的朋友,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一个学生心目中无话不说的知己,给学生的人生之路亮起一束温暖的心灵之光。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因材施教拟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能更好的为就业服务,所以训练学生日常和在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才是老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要根据涉外护理专业的特点,教授适合学生职场的英语口语。

4.课堂教学重在精讲多练。根据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计划,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加大英语实训课的比例,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学生的地位,克服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重师轻生,重教轻学,重理论轻训练,强调重视语言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时间要求精减为课时的三分之一,随之学生英语练习的时间大量增加,约占课时的三分之二,每节课不要求讲的多而在于讲的精,精讲多练,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掌握的知识质量上。

5.注重课外活动。我国学生开设外语的时间较早,而很多人语言能力并不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语言只有在与人沟通中不断应用,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在学习英语时要注重开展课外的英语活动时间,努力为学生创造语言的环境。在正常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英语活动,如英语与英语语调模仿练习、英语听力练习、英语故事会活动、英语双人口语等专项训练,在学习中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之把学到的语言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有其独有的特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医疗护理专业,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只要在教学中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涉外护士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

篇6

关键词:就业引导;优势分析;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38

1.就业引导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与日俱增,除了就业市场中的人员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外,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很好的为就业市场服务、大学生的能力培养跟不上社会的实践需求等情况,使得择业难,就业难成为了现在高校的普遍现象。近几年,高校为了找到适合大学生就业的方式方法,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将高校的就业引导教育引入到课堂和教学实践中,就业引导性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就业引导教育是针对学生就业前的一系列专业和规范的教育,它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包括经济学、统计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就业引导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就业引导教育的引导和专业指导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综合能力并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就业引导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到的教育内容较为丰富,在就业引导教育影响下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会有一个显著提高,就业引导教育贯穿于高校的不同学习阶段,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政策和市场的解读和分析、就业法律的学习、就业技巧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2.外语专业女生现状和分析

外语专业属于文科学科,在专业选择上女生众多,加上专业学习的特殊性,需要学习者能够细心耐心的学习投入,所以大多数女生的性格特点更加符合这一学习要求,外语专业整体出现女生众多,男生较少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人数超过了社会上需求的岗位数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毕业生的供大于求以及女生面临的客观实际问题都限制了女生的就业面,在很多情况下女生一直属于就业较困难的群体,尤其是以女生为主的外语专业在就业中也不占有优势,如何提高外语专业女生的就业优势,就成为了外语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外语专业和女生的客观实际特点,我们要从就业引导教育多方面人手,找到适合外语专业女生就业的教育内容和重点,克服女生的客观实际困难,培养专业性强、工作有担当、责任心强的女性求职者作为高校女生就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引导性教育从女生的就业心理、职业技能、道德情操等方面出发,锻炼和培养出得体端庄,懂得注重仪容仪表,自强自信,综合实力较强的女性求职者。

3.就业引导教育对外语专业女生的影响力作用

3.1就业引导教育对专业学科建设的指导

就业引导教育在学生就业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一项作用在于学生就业的反馈,学生的就业最终是要接受来自社会的检验,学校培育的学生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是否能够在社会上找到就业岗位,这取决于学校的育人理念和专业学科设置。合理的学科设置能够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员,合理科学的学科设置更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文化、有能力的工作者。对于外语专业学习,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程上应有所调整和创新,有针对性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寻求突破口,找到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优势,从新型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才出发,找到本专业的就业优势,从课程设置上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比如以师范为就业意向的外语专业女生应加大教育类和师范类的专业培养力度,着重培养其在师范类的竞争优势,专业设置教、学、育为一体,加强外语专业女生的师德、言行教育;针对翻译就业意向的学生,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加大其口译、笔译的能力提升,着重开设专业过级考试的辅导和培养;对于其他就业意向的外语专业女生应加大其社会实践力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和重点,分年级分学科有层次有重点的将外语专业女生就业逐一进行分层次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不同的就业意向学生分门别类的进行专业指导和培养,做到商贸外语、旅游外语、师范外语、翻译外语等共同发展共同培养,培养的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特色,及时和社会岗位需求相对应,检验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和科学,是否能够跟上社会的需求和步伐,并且及时调整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3.2就业引导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引导教育在理论内容上的延伸,也是就业引导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从知识和实践出发对职业规划对象进行有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理论指导,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规划对象的职业概念和内容并进一步加深求职者对职业内涵的理解,并对规划者的职业选择和从业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职业生涯规划从人们的兴趣、爱好、气质等因素进行探索,从而依据这些探索得出的结论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认识,并将这些认识运用到就业指导当中。职业生涯规划会帮助你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气质,通过一定的探索,加深你对自己爱好的认识和自我气质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帮助你寻求和自己气质相仿的岗位和工作,并将你的爱好引入到你的工作和岗位上,指导工作效率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生命线理论,将会帮助求职者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和时间的有限和短暂性,并帮助求职者学会控制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学会合理和科学的运用时间理念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针对外语专业女生可以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兴趣、爱好、气质、时间管理的探索,学会作为当代职业女性应具有的职业判断和职业选择技能,将外语专业和自己的兴趣、酆谩⑵质等因素相关联和比较,找到生活和专业的结合点、兴趣爱好和职业的结合点、时间规划和人生选择和事业发展的结合点。

3.3就业引导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就业引导教育从其实践意义出发,将指导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其主要的一项内容。作为将步人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除了专业理论学习,还需掌握社会实践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在:外语专业的女生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口语之外,同时要加强汉语表达水平,掌握语言表达的技能,口齿清楚,表达的内容清楚流畅,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用语礼貌。其次,注意加强沟通,对于外语专业女生来说沟通更为重要,外语的学习,就必须学会说话,说会沟通和交流,对于女生来说沟通还要注意尺度和分寸,掌握最佳沟通时机,让中外的语言在合适和恰当的沟通中展现出最好的表达。同时,情感的表达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情感的表达运用的恰当,有时在生活和工作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当代职场女性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情感表达技能,充分利用女性特有的细腻、耐心、坚强、独立、自信,将新时代职业女性特有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应该掌握中外不同国家的情感表达方式,了解中外文化和情感的背景,做好中外沟通的蛄骸6杂谕庥镒ㄒ蹬生来说,适应新时代的人际关系,外语从业人员应注重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作为女性外语从业人员应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有主见懂合作,有想法懂谦虚,敢于展现自我懂得适可而止,有合作敢竞争。

3.4就业引导教育中心理引导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力作用

就业引导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心理准备。对于外语专业女生来说,首先,要从心理上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要用最好的心态接纳自我,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判断,不骄傲自满,不妄自菲薄,爱惜自己,欣赏自己,做一个充满自信的独立女性求职者。在心理上不断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正式客观的正视自己的条件,不断探索和激发自己的潜能,找到适合自我的职业道路。就业引导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还提出,学会了解他人,能够帮助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外语专业的女生应广开视野,拓宽眼界,以开放的思路调整好外语学习的心态,作为女性求职者应该开阔心胸,了解他人,学习他人,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取长补短。学会了解他人,接纳不同的声音,学会理解,学会客观的判断选择及做出正确的决定,学会包容和协作,这才是当今在校女生所要不断学习的内容,外语专业的特殊性更加要求学习者要有包容的心态,对外开放的思路和与人协作的精神,这也是就业引导教育中心理引导教育的一项长期和重要的课程。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外语专业不再是吃香专业,就业存在很大的竞争,对于学习外语的女生在就业中的处境就更加严峻和窘迫,如何缓解外语专业女生的心理压力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就业引导教育中应加强女生就业心理的调适,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应重视生命,调整心态,处理好家庭工作的关系,做好克服现实困难的心理准备。

篇7

关键词:学习焦虑 河西学院 英语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所高校在外语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改革实践,外语学习更加强调实用性,而外语学习焦虑是影响学习效率的根源和阻碍外语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关键。20世纪50~60年代,有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关系的研究表明20.27% 以上的学生由于典型的焦虑导致被迫中断或放弃学业,在低焦虑的学生群体中,此类学生只占6%。结合河西地区实际状况,导致我校农村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而焦虑的表现方面也各有侧重。

二、焦虑的定义及分类

Horwitz等针对外语学习焦虑症给出如下解释: 有关于课堂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明显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结。他们通过学习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焦虑变量包括三个因素即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

(一)交际焦虑

交际焦虑指的是个人对与他人的交际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典型交际焦虑的行为表现是回避或者退缩。Horwitz的研究得出结论: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中交际焦虑似乎成了学生掌握英语的障碍石之一。

(二)考试焦虑

指在看待考察时带着惧心理来预计成效不充分的倾向.考试焦虑一般可能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技能引发的。而在外语课堂学习中,几乎每天都会有大小不等的测试,因此学生在测试过程中时常感受到压力和焦虑的存在极有可能对其在测试中的表现以及提高水平产生影响。

(三)负评价恐惧

指对他人的评价有畏惧感,对不良或欠佳评价抱有沮丧心理或担心收到负评价的预期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期望本身即是对个体自身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就产生的比较明显的焦虑。

三、我校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课堂焦虑表现及成因

从针对我校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下发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以及开展的访谈情况来看,我校农村非专业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表现集中体现为:紧张自卑,不敢回答问题,课堂参与意识淡薄脑中一片空白,易受打击,压抑无聊失望沮丧等等。而造成这些焦虑的因素中38%是属于交际型畏惧,42%属于考试焦虑,这部分学生会在每次期末考试或者四六级考试过程中显得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考前以及考中资源整合。他们在过去的失败经历使挫折经验愈加丰富而带来更为主观的挫折感受,因此焦虑程度会随之上升,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一方面对考试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则为不能集中精力于课堂内容而着急,其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其余20%则是由负评价恐惧造成的焦虑,其表现往往是不主动寻求于他人对话,甚至在参与多人对话时会刻意回避,典型的表现是微笑或点头附和,从不对他人谈话有自己的意见或想法。

四、语言焦虑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影响

以上研究表明:焦虑与语言学习者的效率成负相关.换言之,在语言学习课堂里,焦虑越多学习效率越低下.教师的作用应该在于把学生的焦虑降低到最低程度.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英语学习技能缺乏,英语学习态度被动等难题,因此难以克服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所有这些焦虑不单体现了学习者的生源背景差异,个体差异,还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及态度对其的影响。情感因素的干扰就如一道枷锁, 制约着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情感因素的制约性越大,其习得语言能力越小。因此,教师应减轻学生的课堂语言焦虑,将不利因素最大化地转为动力因素。

五、克服焦虑情绪的对策

(一)树立教师楷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二者结合,让教师的深厚的专业功底震撼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应多创造机会与学生交流沟通,努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并尊重学生的个性、观点和想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积极地教学策略,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 尽可能地消除学生的课堂焦虑, 制造有利学习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在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聆听和采纳学生的学习反馈建议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课前为学生分配小任务, 课堂上利用几分钟再班上展示,并调动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肯定学生的付出和鼓励学生的进步。课后,教师采取灵活的方式,调和的态度与学生交流,用简短的语言记录总结教学中的得失。

(二)教师要善于有效整合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自信。

教师选择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采取师生互动的合作方式;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运用移情的态度去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采取有策略的方式进行语言的纠错, 防止语言的僵化来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增强产出,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改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的态度, 增强学习者的自尊、自信。

参考文献:

[1]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2]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

篇8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英语;优势

1.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世界都逐渐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愿望也愈加强烈。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到中国留学,学习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同时,中国也意识到要将本国璀璨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人民广泛的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这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近年对外汉语教学的迅猛发展,同时,社会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于是很多出身其他专业:如汉语、英语的人员出于社会需求、个人意愿或经济原因的驱使,选择成为对外汉语教师。

本文主要研究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专业出身的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优势性。以期能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有所启迪。

2.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2.1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最初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l在其经典著作《沉默的语言》中提出的。这本书被公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开端。在这本书中,Hall深入的探讨了时间空间和交际的关系。Hall认为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意义时,人们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他解释了文化改革的主体,进一步提出文化即交流。《沉默的语言》被认为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从国外传进。许国璋名为《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的文章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在国内的诞生。

2.2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

至于研究“教”和“学”,与其他语言作为外语教学是有共性的。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已经很多。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研究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优势性在当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很少的。这样的创新是值得一试的。

3.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选取了共98名外国留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并对3名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出身的外汉语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专业出身的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优势性进行了研究,意在能够在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产生一定的启示,以便能够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进而进一步的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4.讨论

4.1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调查中,研究人员通过对由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专业出身的对外汉语教师担任任课教师的98名留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3名教师的访谈,得到了许多对研究有益的数据。研究人员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运用现状做出了如下归纳和总结:

4.1.1汉语课堂的课堂活动是否丰富及阻碍课程学习的原因

通过研究问答题1“现阶段汉语课堂上有哪些活动?”,同学们的回答有角色扮演,看中文视频,图画等。可以得出结论,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很多的课堂活动已经运用到了跨文化交际相关方法。

4.1.2教师在课堂上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安排及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满意程度

表一您是否喜欢角色扮演、中文视频欣赏等课堂活动?

A.很喜欢B.喜欢C.不太喜欢D很不喜欢

3845150

根据表一可以推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运用了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的汉语课堂是满意的,在98份问卷中,选择“很喜欢”和“喜欢”的数量是83,约占总体的85%。其中选择“喜欢”的数量为45,约占参加调查问卷总体人数的46%,而选择“很喜欢“的人数为38,占总体的39%。另外仍然还有15人(约占总体的15%)选择了“不太喜欢”。由此可以看出,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出身的对外汉语教师已经有意识安排对外汉语课上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并得到大部分了学生的认可,但仍有需要提高的空间。

4.1.3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是否为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

表二在教学中遇到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时,老师是否会介绍相关知识?

A.较少介绍B.有时候会讲解C.总是讲解

242945

从表二可以看出,学生反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有关中国文化的背景知识时,98位学生有29名选择了“有时候会讲解”,有24人选择了“较少介绍”,有45人选择了“总是讲解”。可以看出,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出身的对外汉语教师大部分时候会有意识的对文化背景进行介绍,但是仍会出现对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较少介绍的情况。因而,要对对外汉语教师要继续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4.1.4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文化教学(多选)?

表三涉及到中国文化的教学时,老师是怎样进行的?

A.介绍中国文化背景知识B.学习与文化相关的词汇C.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

807055

在对多选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时,98份调查问卷显示有80人次选择了“介绍中国文化背景知识”,70人次选择了“学习与文化相关的词汇”,另外有55人次选择了“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

可以看出,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出身的对外汉语教师会有意识的对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词汇进行讲解,但在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方面,显然还有待提高。进行文化对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

4.2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选择了3位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出身的对外汉语教师进行采访,就谈话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首先,有一位教师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在实施对外汉语教学时,除语言教学的共同性以及英语的便利性可以使其较为顺利的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方面并无太大优势。

另外,其他两位对外汉语教师则持不同的观点,认为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出身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利用英语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同时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学习英语形成对文化的宽容性,能够让他们更顺利地,有意识的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将学生访谈的结果与调查问卷的结果相结合,可以看出:大多数外国留学生都喜欢在汉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并且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出身的对外汉语教师也有意识的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同时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背景的渗透。这是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出身的对外汉语教师在跨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优势。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汉语课堂。但也要看到,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意识仍有待提高,对外汉语课堂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有待丰富。

5.结语

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教师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外国留学生都喜欢在汉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并且对外汉语教师也有意识的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同时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背景的渗透。这是英语跨文化交际专业出身的对外汉语教师在跨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优势。运用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汉语课堂。

本论文期望可以激发其他研究者在该方面的研究热情,从而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概念及活动的引入提供借鉴意义。

注:本文为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Hall,E.T.(1959).The silent language [M].New York: Doubleday,

[2]许国璋 (Xu,Guozhang)(1980).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现代外语,(4).

篇9

关键词: 英语专业学生 中外英语教师 偏爱 对比研究 影响因素

1.引言

NESTs是指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Non-NESTs是指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下文中有些部分NESTs指的是外籍英语教师,Non-NESTs指的是中方英语教师。许多国外学者通过从双方对语言的掌握、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差异及教师本身的性格情感等方面对两者的比较进行了大量实证性研究。Medgyes(1994:355-367)曾作过一个大规模的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有来自11个不同国家的325名英语教师。这些教师被分为NESTs和Non-NESTs两组。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两组不同类别的教师都有同等机会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在这个调查中,Medgyes指出NESTs在语言和交流上的能力高于Non-NESTs。Medgyes(1992:340-349)认为,NESTs唯有在语言能力比Non-NESTs略胜一筹。尽管两组老师在教学行为上各有不同,但Medgyes(1994)指出,“两组教师的区别不能说明他们谁是好教师谁不是。学校应该雇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教师而不是通过他们的语言背景来选择教师。尽管国外学者已经对英语为母语教师和英语为非母语教师的差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以教师作为被试对象进行的,而且实验方法也以调查问卷为主,因此所得出的结论就可能带有主观偏见性。本文将学生作为被试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和谈访研究两种实验方法,对学生心目中的NESTs和Non-NESTs进行对比研究。在Medgyes(1994)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的研究问题:

(1)中国学生对NESTs和Non-NESTs有无特殊偏好。

(2)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国学生对双方教师的选择。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研究者于2009年4月对浙江工业大学6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些学生由中方英语教师和外籍英语教师共同授课。共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是100%。除了进行调查问卷外,研究者还对这60名学生逐一作了访谈研究。

2.2调查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分别针对教师的“个性特点”、“语言掌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反馈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问卷采用了5级Likert标度法,分为5个等级(从“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有些满意”/“非常不满”)。下文中提到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总和。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2009年3月,即正式调查前,研究者抽取了其中10名学生进行了试点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及反馈意见修改了问卷。除了使用调查问卷外,还对学生逐一谈访研究,归纳总结出学生对两方英语教师评价的其他因素。

3.结果与讨论

本调点研究了NESTs和Non-NESTs在“个性特点”、“语言掌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反馈特点”这几个方面的差别和学生对两方教师的评价,并探究了其他因素对学生作出评价的影响。除了调查问卷以外,还通过和每位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其他存在的影响因素。

3.1问卷调查的研究

3.1.1“个性特点”

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Jeremy Harmer,1998)。Jeremy在1998年的时候作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学生更喜欢性格好的老师。

在调查中,将“个性特点”的调查分为“与学生的目光交流”、“肢体语言的使用”、“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及“才艺表演的运用”这几个方面。通过表1数据表明,学生对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的个人素质及个性持普遍的肯定态度,满意率都超过了80%。其中在“与学生的目光交流上”,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得到的满意率基本持平。而在“肢体语言的使用”上,外籍教师比中方教师高出了整整10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才艺表演的运用上”,外籍教师达到了95%。这表明,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放得开,更加活泼外向。在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和外籍教师比较,中方教师更具有教师的权威和长者的形象。“一日为师没,终生为父”的观念使得中方老师对学生有一种“严父”的态度。但是随着各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的传入、教师自身教学经念的积累、自身素质的提高,中方教师也逐步和学生加强了沟通。在“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的学生总体满意率上甚至还超过了外籍教师2个百分点。

3.1.2“语言掌握能力”

在调查中,将“语言掌握能力”调查主要分为“语音标准程度”、“语言流利程度”、“语法准确程度”及“与学生语言水平的适应程度”四个方面。

在英语语言掌握能力和语言应用方面,母语为英语的外籍教师他们的语言能力是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的语言能力不可比拟的。Felix和Medgyes在他们的著作里也提到了NESTs的语言能力。Medgyes(1992)指出语言掌握能力的很多方面对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来说还存在着挑战。

从表2可以看出,在“语音标准程度”、“语言流利程度”、“语法准确程度”上,外籍教师有着明显的优势,分别比中方教师高出15,17,15个百分点。但是外籍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具体语言使用上,比如“与学生语言水平的适应程度”,反倒比中方教师低了16个百分点。这可以反映出中方教师要努力提高语言能力,而外籍教师更要把自身的语言天赋转化为教学优势。

3.1.3“课堂教学能力”

Phillipson(1996)用了“the native speaker fallacy”来指出母语是非英语的教师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他认为Non-NESTs一样可以成为理想的英语教学教师。Non-NESTs在英语学习上和英语应用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典范;他们能更有效地教学学习策略;他们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现在,很多中国学校在招聘英语教师上,对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员要求放松,有时甚至不需要他们提供相应的教学资历及背景证明。一些学校强调外籍教师的英语母语身份从而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我们可以从很多网站上找到招聘外籍教师的信息:不需要学历、不需要经验就可以得到一份高薪的教学工作,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热衷招聘一些年轻的没有资质的外籍教师,招聘单位往往疏忽对外籍教师教学资格和教学经验的要求。

在调查中,将“课堂教学能力”分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主要教材和辅助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师生交流与课堂活动”五个方面。

课堂教学能力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表3可以看出,在前4个方面,学生对外籍教师的满意率明显低于中方教师,但在最后一个方面“师生交流与课堂活动”上,外籍教师比中方教师高出了12个百分点。在教学上,外籍教师应该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校的大纲来给学生选择上课的教材而不能脱离大纲,避免漫无目的进行教学。而中方教师应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1.4“反馈特点”

教师作为评价者时,反馈非常重要(Mccarthy,2002)。积极公正的反馈能使学生正确地完成任务,给予他们成功感和满足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果教师不作出积极的反馈,学生很有可能会以为其回答不符合教师的要求或感觉自己的回答没有必要,就会导致失去参与课堂交互活动的兴趣,最终导致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表4表明,学生对外籍英语教师和中方英语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的表现都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从整体上来说,学生对双方教师在不同形式的反馈形式的满意率基本上相同。在对双方教师的反馈特点调查中,笔者将教师的反馈分成“重复式”、“肯定式”和“表扬式”三个方面。在“肯定式”和“表扬式”上,外籍教师比中方教师各高出5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而在“重复式”上,中方教师则比外籍教师高出9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看重老师的反馈评价,他们有强烈被认可、被赏识的意识。外教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满足学生需要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中方教师的表扬反馈满意率相对比外教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严师出高徒的古语让中方教师更多选择了重复和肯定式的反馈。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烈而且比较脆弱,缺少称赞会使得学生减弱自我意识,最后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中教在保持肯定式反馈的满意率外,更加要提高表示式反馈的满意率,关注学生的情感,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综合以上发现,学生对中外英语教师都持有肯定的态度,双方教师获得的满意率都在60%以上。

3.2谈访调查

采访了对外籍教师满意度不高的学生,原因主要有不习惯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侧重点、采用了不适合学生教材以及不会讲汉语、有时难以和学生沟通等。还有一方面就是学生自身要承受的考试压力让他们对外籍教师偏重口语教学及互动活动无暇顾及。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太疯狂,没有为人师表的样子,在这些学生眼中,老师应该是高高在上的。

首先,很多研究者(Insull,2001;Parry &Su,1998)称从消极的方面来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教师的权威以及学生的被动学习都起源于儒家文化。根据儒学,整个社会以级别排列,长幼有序。许多研究者称这种等级制度加剧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Chang,1996;Martinsions,1996)。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正确的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应该接受他们而不能质疑他们。相反来说,学生应该顺从、谦卑、好学,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学生往往是沉默及被动的。还有尊敬长辈是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师生关系间是一种消极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尊重长辈,所以无论长者说什么,晚辈都要全盘接受,教师是不可能犯错误的,学生不能质疑老师。这也许就造成了有些学生更喜欢教师是为人师表的形象。

其次,英语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英语专业四级、英语专业八级的考试。种种等级考试中没有对口语的要求,所以学生更喜欢中方教师相对重视语言和考试技巧的讲解。

再次,学生的行为会被社会因素所影响,比如文化,在许多课堂内,教师和学生会有学习背景上的差异,因此多文化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教师和学生意见可能会产生许多不易察觉的分歧。Cortazzi认为外籍教师用他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而并不一定适应当地的学生(Cortazzi,1996)。中国学生从小就接受了强调记忆、模仿和重复。Cortazzi在1993在中国作了一个调查研究,他提供了这样一组对话:

学生:我很喜欢你的课,但是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你每个星期都讲口语。

学生:但是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你学习了讲话。

学生:但是我能把什么带回家?我的书上没有笔记也没有语法点。

教师:但是现在你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学生:那在考试中有用吗?

Cortazzi认为,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文化,但是外籍教师认为口语交际也很重要,外籍教师过于强调口语部分,而疏忽了语法及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帮助,这是一种学习文化的错误搭配。

综合以上一些谈访及研究,像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生性格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对中外教师的满意度都有一些影响。

5.结语

本研究基本上支持Medgyes(1994)的假设,即外籍教师与中方教师在个性特点、语言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是双方教师都可能成为优秀的英语教师。Medgyes(1994)在研究中没有提到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生性格等因素对教师教学及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而本研究表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学生性格等因素对中外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这三个因素影响了中国学生对中外两方教师的看法。而V.Arva(1994)的研究结果:资格不符的外籍教师只要能够说话交流照样能够找到工作。本研究认为不够全面,虽然在国内存在着这种现状,但是外籍教师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说语言掌握能力,特别是纯正的语音语调(个别外籍教师会带有浓厚的地方音)。Felix(1987)指出非英语国家的成年人很难说一口与母语为英语人士同样的英语,就像鸭子无法变成天鹅一样。Medgyes(1992)指出,对母语为非英语人士来说,语言掌握能力对其是一个挑战。而在所有的语言能力之中,语音是最难克服的障碍(Scovel,1988)。

本研究的结果对中外籍英语教师有着一定的启示。第一,外籍教师应对所任课国家的文化习俗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外籍教师不应该有他们的教学能够改变任教国家的生活的心态。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受其社会文化环境所影响而不是靠外籍教师的几次英语课就能改变的。第二,外籍教师应当接受所任教国家的文化及教育体系,而不应该认为他们的教学方法比当地的教师先进或是认为自己是外籍教师而拥有更多的特权。Phillipson(1992)提出要小心语言和文化上的新殖民主义,指的是一种语言文化强加于另一种语言文化之上,比起前者,后者往往被认为是不合适或者是低等的。第三,外籍教师应该缩小并逐步消除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外籍教师与中国学生之间存在着典型的教学矛盾(Rao,2002),消除这些矛盾对外籍教师提高课堂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中国的英语教师来说,第一,因为在国内英语属于学业课程,学生重视语法知识,而中国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决定了他们通常不会积极地参与交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教师应该积极给学生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发言。第二,中国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励,多使用表扬式的反馈。中国文化的面子观念是造成学生缺乏冒险、不愿主动多说英语的重要原因(王宇,2005)。中教应发挥师生交互活动的功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以积极、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以上是笔者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当然,这只是一个小规模的研究,不能概括反映所有的情况,还有待我们就此项目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ortazzi,M.Cultures of Learning:Language Classroom in China[M].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1996.

[2]Chang,J.The Handbook of Chinese Psychology Oxford[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Felix,S.Cognition and Language Growth[M].Dordercht,Netherlands,Foris.1987.

[4]Insull,B.Encouraging student voices in a Chinese classroom[J].English Teaching Forum,2001,39(4):34-37.

[5]Jeremy,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M].Longman.1998.

[6]Martinsons,Conguering cultural constraints to cultivate Chinese mangagemnt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1996,15(9):18-35.

[7]Mccarthy,M.语言教师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Medyes,P.The non-native English speaking EFL/ESL teacher’s self-image:An international survey[J].System,1994,22(3):355-367.

[9]Medyes,P.Native or non-native:Who’s worth more?[J].ELT Journal,1992,46(4):340-349.

[10]Medyes,P.The Non-native Teahcer[M].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1994.

[11]Parry,K.and Su,X.Culture,literary and learning English:Voices from the Chinese 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1998(33)159-161.

[12]Pillipson,R.Linguistic Imperialis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3]Pillipson,R.The Native Speaker’s Burde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4]Rao,Z.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J].TESOL Journal,2002,11(2),5-11.

[15]Scovel,T.A Psycholingusitic Inquriry into a Critical Period for Human Speech[M].New York:Newbury House,1988.

篇10

[关键词]外教;口语课;学习风格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逐渐加大与对外开放水平的稳步提高,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无论是在升学考试还是在求职应聘当中,都成为了综合素质考量中所考察的重要方面。

既然英语的本质是一门语言,那么学习它的目的就在于与人交流,但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与考察模式大多以一纸试卷为准,由此而出现了一大批应试考生,他们能得高分却无法开口。因此,在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下,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大学引进了大批优秀的外教资源,以供学生接触到更为标准的口音以及更为生活化的交流模式。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研究的重心已由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学,随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被广泛的认为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从学习者的角度去探究教与学。本文针对本校outlet外教口语课堂,利用课堂观察与访谈的手法,分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结果

经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学生均表示,课堂外在环境设置以及老师谈话主题的轻松随意都让他们感觉到很新鲜、很温馨,师生之间能真正达到融洽和谐的交流氛围。尽管有少数同学性格十分外向,能很好地排除陌生环境所带来的不适感,快速融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当中。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学表示由于担心自己的口音不好听而害怕同学嘲笑以及不知如何用英语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再加上对周围同学和老师感到陌生,会令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更愿做一个聆听着,并未完全的参与其中。达不到在口语课堂上锻炼口语的目的。而且有不少同学反映很多涉及美国本土文化或者文学历史类的名词,光靠耳朵听,而没有适当的解释,很难理解其意。除此之外,结果还表明,课堂上每提出一个谈话主题,大多数同学均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思考,很少有同学选择不假思索的发言。

三、研究结果分析

由以上结果可知,被调查对象的大多数为场依存型学习者、视觉型学习者、审慎型学习者。而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同学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场依存学习者,而是由于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对环境极为敏感,“面子”问题很重要,其次比较保守,不善于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而美国文化讲究的是竞争,更强调个体。

那么,该如何适当调整我们的课堂使其适用的学生群更为广泛呢?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1.适当加入一些文字互动游戏,比如让一名同学用英文解释一个单词的意思让别的同学去猜,用一双无形的手尽可能的拉动所有同学参与其中,尤其是平日不喜发言的学生。

2.加入除听说之外的多种认知途径,比如放一部美国电影,并针对其中的某些片段进行讲解,例如文化背景、俚语等,或者将一段原文小说事先打成份,在老师朗读期间供同学阅读。这样加入视觉学习过程之后,不但可以让大家对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而且能使课堂更为生动活泼。

3.给予学生相应的时间思考,使其快速理清思维,并找到合适的词。尽量准确的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发言机会。或者可以适当地对多次来上课却没有发过言的同学进行提问。

学习风格无对错之分,然而每一种学习风格均各有利弊。比如针对所研究对象的场依存型风格来讲,过分受制于周围环境,发挥常常会低于自己的实际水平。而视觉型学习者在遇到教授者口述知识时,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会分心导致不能把握其要领,审慎型学生思维比较严谨,分析与见解固然到位,但往往犹豫不决而措施良机,难免造成遗憾。

四、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调查,我们了解到学习风格不但有国家、地域差异,同一个地域当中,还存在着个体以及性别等差异,这都是极具研究价值与潜力的。如今,教育教学已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发展成为如今的以学生为中心,但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单纯地将时间全部交还给学生供其自由支配。而是教师的各项教学策略与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

身为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分析各种风格的利弊,而且还要提倡并鼓励个人发展多种学习风格,“多条腿”走路,更全面地完善自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1

自2007年起,我国稳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简称MTCSOL)研究生教育,呈现方兴未艾之?荨8米ㄒ抵荚凇芭嘌?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专业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2007),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并将专业实习视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专业实习一般有海外实习和国内实习两种方式,海外实习主要是赴海外教学单位进行汉语言文化教学的顶岗实习。较国内实习而言,海外实习教学对象数量较多,学生能在非汉语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强跨文化交流意识,更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

近年来,如何充分发挥海外实习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国内和海外实习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如:张小玲,2013;汪雯婷,2016;吴方敏、陈颖,2016);一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遇到的普遍问题等,这部分研究多集中于对某校的海外实习模式或者某一项目进行个案分析(如:肖国珍,2014;沈玲等,2016;冯康静,2016)。总体而言,现有研究缺乏对海外实习外在影响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海外实习结束之后的跟踪研究。

本文以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组织实施的赴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志愿者项目为例,以参与该项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该专业学生参与海外实习的基本情况以及实习结束后的发展变化,从而探索海外实习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具体影响。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选取2011~2016年参加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生为研究样本。基于样本质量和调查对象信任度两个方面的考虑,本文使用目的抽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在调查问卷的设计方面,主要借鉴国内外针对海外实习的相关文献和社会学研究方法,将问卷分为基本信息、海外实习前的准备、海外实习具体内容、海外实习对个人综合影响、对专业能力的影响、对就业选择的影响等6个方面,采取在线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81.25%。

(一)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所涵盖的志愿者项目,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孔子学院项目和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项目为主,且以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这两个批次为主(占总体数量的76.92%)。从学生参与海外实习时所在的年级来看,以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其中二年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3.85%,超过一半。

在询问调查对象是如何获知海外实习项目时,回答通过“所在学校公示通知”而了解并参加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5%,说明学生参与海外实习的渠道主要是学校,且保持一种“学校――学生”的单向形式。另有15.38%的学生是通过“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官方网站”了解到信息。

在回答“是否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这一问题时,仅有7.69%学生的答案是“毫无经验”。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在出国之前,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这与上文提到的一半以上学生在二年级时出国有着密切关系。

在询问调查对象参与海外实习的最初动因时,有46.15%的学生回答是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不足一半。而在其他动因中,比例最大的是“扩展国际视野”(32.69%),其次为“提高英语水平”(13.46%),两者相加也是46.15%。也就是说,在参与海外实习之前,许多学生并不是抱着“提高专业能力”的想法报名,而是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提高其他能力。

(二)海外实习基本情况分析

从教学时长来看,大部分学生海外实习期间的课时量很大。有48.08%的学生表示,他们每周的教学时间在10~20小时之间,另有23.08%的学生每周教学时间在20~30小时之间,两者共占到总体的71.16%。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量比较大,参与教学的时间很长。

从岗位性质来看,学生在海外实习期间,受当地政策和规定所限,多承担助教职责,在工作中要接受所在教学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并辅助当地教师进行教学。这种辅助工作的具体形式则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有些教学单位汉语教学需求量较大,当地原有教师资源不足,实习生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多,甚至可能要承担多个教学单位的教学任务;有些教学单位需求较小,实习生的实际教学任务比较少,独立教学时间也比较短。在本文所调查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项目中,由于当地汉语热不断升温,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教学资源仍不同程度缺乏,因此大部分实习生都能有独立教学的机会,而未参与独立教学的仅占总体的9.62%。有42.31%的学生表示独立授课的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有38.46%的学生表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更多,能够独立进行当地教学工作。这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习锻炼,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从教学对象来看,实习生的教学对象普遍年龄偏小,集中在小学和初中。在调查中,有29人次表示主要教学对象为小学生,有22人次表示主要教学对象为初中生。总体来看,低于15岁的教学对象占总体一半以上。

从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当地语言政策和相关规定的影响,统编教材较少,大部分教学单位采用自主设计的教学材料。本次调查中,有28人次表示,在海外实习期间,实习生主要采用自己设计的讲义进行教学。这对学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海外实习综合影响分析

依照研究设计,本文从海外实习对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影响、对专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就业选择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采用分级打分的方式针对海外实习对个人综合能力的影响进行统计。我们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感受,从“-5”到“5”对综合能力的多个方面进行打分,5分为积极影响最大,0分为无影响,“-5”为消极影响最大。通过这种设计,我们将海外实习的影响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海外实习的综合评价很高,认为海外实习对自己的个人能力起到的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影响。例如,对全部6项打分在3分以上的学生占总体的81.73%,而打负分的仅占1.60%,且负分仅出现在职业发展规划和用人单位态度两项上,最低分为-3分,并没有达到最大消极影响。

具体来看,从横向上比较,在最高分5分的项目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品质、国际视野、团队协作,比例分别为53.85%、44.23%和28.85%,而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并列第四位,比例为26.92%。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海外实习在个人综合能力上起到最大积极影响的是个人品质和国际视野,而非专业能力。

从纵向上来看,在专业能力这一单项里,既没有负分也没有0分,有40.30%的人打了4分,26.92%的人打了5分。这表明,所有调查对象都认为,海外实习对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积极影响很大。

此外,在职业发展规划这一单项中,不仅有3.85%的人打出“-3分”的消极分,3.85%的人打出“-1分”的消极分,还有21.15%的学生认为海外实习对这一项毫无影响。也就是说,有28.85%的人认为,海外实习影响偏向消极,没有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起到帮助,甚至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其职业发展规划。这是其他单项都没有出现的一个结果。

据此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海外实习的作用持积极态度,且这种积极影响主要集中在个人意志品质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上。同时,海外实习的消极影响较小,仅有部分学生认为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无关,或者有一些阻碍作用。

为进一步分析海外实习对专业能力的影响,本文要求调查对象就海外实习前和海外实习后的专业能力变化进行对比打分,即根据个人经历,从0~10分对自己进行评估,0分为最低分,表示缺乏这方面能力,10分为最高分,表示这项能力自我评价最高。具体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来看,调查对象对参与海外实习之前的自我评估加权平均分在5.2~5.5分之间,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总体上有一定自信。另一方面,?m然没有打0分的情况,但5分及5分以下的人数比较多。其中“组织课堂管理能力”一项比较突出,打分在5分及以下的共计27人,占总体的51.92%,说明有大约一半的人认为,在参与海外实习之前,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差。而打分集中在6分及6分以上的项目中,则是“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一项人数最多,共计36人,占总体的69.23%。

从表3来看,调查对象自我评估在海外实习之后有明显的提升,加权平均分在6.98~7.87分之间,最高一项“跨文化交际能力”为7.87分,对比表2,是提升最大的一项。此外,没有2分及以下的情况出现,甚至在“组织课堂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中还出现了10分的最高分。这说明,海外实习之后,学生的专业能力总体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最突出的是“组织课堂管理能力”一项,打分在5分及以下的人数由之前的51.92%下降到1.92%,而“汉语课堂教学能力”“汉语课程组织设计能力”“师生沟通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也比较明显,分别从原来的48.08%、48.08%、46.15%和46.15%下降到5.77%、5.77%、7.77%和7.77%。而7项能力中打分为6分及以上的人数都超过了总体的80%,说明大多数人都认为在海外实习结束之后,自己的专业能力取得了明显进步。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表2中“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得分相对较好,而在表3中得分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最高分。

总之,参与海外实习项目的学生在实习前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其中对基本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最为突出,其他能力相对较弱;实习之后,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这种提高综合体现在教学能力、课程组织设计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个方面。这种能力提高不仅是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提高,也体现出从中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而高级水平不断完善的特点。

(四)海外实习对就业选择的影响

在海外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生了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实习结束之后,这些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等,也值得关注。本文采取从0~10分打分的方式,要求调查对象从自身选择出发,对他们在进行就业选择时所考虑的具体因素进行重要性评估,0分为完全不在意,10分为重视度最高。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在进行就业考量时,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但仍然存在一些共性。总体来看,“个人兴趣”和“薪资水平”是学生比较重视的两个方面,打分在6分及以上的分别为38人和44人,占总体的73.08%和84.62%。最不受重视的是“用人单位与本专业的对应情况”,共计23人打分在5分及以下,占总体的44.23%。这说明,有大约五分之二的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对专业对口并不太重视,而是更看重其他方面。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展专业实习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海外实习模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生以国内高校推荐为主要渠道,经由国家汉办派遣,进入以中小学为主的当地教学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中,学生在当地教学单位的指导与监督下,大部分都能够独立进行教学,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海外实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且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在锻炼个人意志品质、扩展国际视野、提高专业能力方面表现比较明显。此外,由于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有所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专业能力的发展上也存在不同。对比参与海外实习前的状况,学生在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最为突出。

篇12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发展

学校的建设发展,教师具有很大的参与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对学校的建设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台湾著名学者罗水情提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其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外语教师作为外语教学中的主导者,他们通过将自己所学会的技能,传授给学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通过外语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来促进学校建设发展,尤其是对学科建设的发展而言,亦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在谈到如何通过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来促进学校的建设?先要明确外语教师对医学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学校的学科建设基本处于自然生长阶段,绝大部分整体实力较弱,缺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各学科没有形成明确的、稳定的研究方向,更谈不上独树一帜的特色学科。以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更好的提升学校竞争实力,提高学校在教学界的地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着力点。如何通过外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提升来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呢,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一、通过转变教学理念 改善教学质量 加快学校建设

教学观念的转变,能改善教学的质量,并能加快学校建设的步伐。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学校和教师的主要关注方向,上述已经提到医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具有针对性,这导致了很多时候,学校和教师一味的关注于学生的职业证书或者就业率,而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真正把握。要想要促进学校的建设发展,就必须扭转这些错误的观念,外语教师尤其要先扭转自身的认识,才能促进这个学校扭转这种现状。将自己的教学角色调整为不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的传播者、讲授者,要将英语转变成是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电影,小品等等有趣的教学方式,在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呈现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目标,比如学习国外医学类的趣闻轶事,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明确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发展。教学效果是外界检验学校实力的一个标准,因此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灌输学生学习理念,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有所提高与进步,让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肯定。无疑是学校教学实力的实际体现,理所当然也顺利加快了学校的建设的进程。

二、督促教师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提高学校建设的教研水平

我校设置有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 7 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每一个专业的发展都必须紧跟国际的发展,这也就需要学习国际的优秀专业水平。教师必须紧跟上时代教学的步伐,自觉、自主地为自身发展开创广阔空间。除了获得与专业化发展阶段相配套的教育文凭与证书、具备相应的教育资格以外,还要掌握与自身相关的专业技能。要以这些专业作为学校建设的基石,就要求教师有阅读国外原著的能力,在阅读各类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医学硕果等等,并将它们化为自己的知识,再教授给学生,教师不断的努力进取,提升自己教学水平,师资素养代表着学校教学水平的最直观反映,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拓展能迅速提升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三、让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与学校建设共同进步。

学校承担着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职责。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读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激发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来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提升教学质量,这个质量是通过教师来完成,因此,学校必须时刻为教师考虑,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教学设施。而针对教师面临的各种生活工作问题,群策群力,把教师的利益放到学校全局工作当中去考虑,去定位,去落实。学校内部也要实行竞争制度,制定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根据教师的现状和不同发展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拥有机会和空间,帮助教师从新手走向成熟,为教师提供情景化、可操作的、富有个性特色的专业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拨出一定的经费,奖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优秀者。为教师建立独立的教师成长档案袋,作为已经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办法,成长档案袋能记录教师所有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详细情况,有助于教师和学校了解教师的专业学习动态和进步,尽快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全面推动学校建设,让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共同实现。

四、以全面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来促进学校建设发展

教师单独的学习是无法迅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要加速建设发展,就需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全面发展机会。学校将教师组合成对,将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相互交流不同的教学方法,将骨干与普通教师结对,共享正确的教学方式;或者松散式,教师灵活自由结对或临时结对,谁有一技之长就拜谁为师。通过校际合作,既为基层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又学习、借鉴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锻炼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可以聘请校外各界知名教育人士举办系列讲座,每学期开设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请专家来传授公开课,让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借鉴大师的经验,进而从他们的专业发展历程来剖析哪些是可以复制的教师专业发展知能,提升理论水平,拓宽教学视野。而外语教师,由于所涉及的是国际化语言的教学,就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了解目前与医学相关的英语教学知识,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五、总结

篇13

关键词: 中外合作专业教学对象特点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986年9月,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开辟了中外教育资源互惠互利的先河。2004年7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正式成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短短二十几年中,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了长足发展。日前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的“2009年上海中德合作办学论坛”证实,“全国范围经教育部批准的110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高等教育占872个。上海共有22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高等教育类占6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蓬勃发展,既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笔者从2003年9月起在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学院的中美合作专业担任英语教师,见证了该专业的从起步逐步走向成熟。笔者希望借由在该项目中的一些经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调整英语教学。

一、教学对象的客观特点

笔者承担的是上师大信息与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和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的中美合作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信机学院的中外合作专业采用“3+1”的形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英语和其它基础、专业课程3年时间,在满足条件下,最后一年前往美国戴顿大学完成学业,可获得上师大和戴顿大学两校的毕业证书。

1.本院电子信息和机制自动化中美合作专业的学生每学年各招大概50名左右,女生约占了人数的80%-90%,男生约占10%-20%。各分成两个小班开展英语学习,每班约25人左右,女生约为15-20人,男生约占5-10人。

2.学生中绝大多数为上海本地生源,基本没有或很少外地生源。2009届每班均有几个为数不多的外地生源,来自江苏、江西和福建等地。

3.学生英语基础一般,绝大多数学生属于专业调剂进来。2007年曾经对他们进行过英语的入学测试,平均分在71分(满分为100)。今年进行的调查表明,80%的学生是通过调剂进来的,因为分数不够没有能够录取到理想的第一专业,而又不愿意放弃入读本校的机会,所以选择调剂。

二、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

上述的学生的特点都是客观的,而另一方面的特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即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都是比较大的,而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由于某些特殊性,更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教学对象的心理状态将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也要充分考虑这些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

1.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高校教育领域中尚属新生实物,而本院的中美合作专业开办至今只有6年的时间,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该专业的未来和出国的前景感觉比较迷茫,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2.部分学生对调剂到本专业有一定的失望情绪。另外,他们还附带着对占有大量学时的英语课有点消极的情绪,甚至有个别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点抵触,如有位学生就告诉笔者,高考时本来尽量避免报任何与英语有关的专业,所以面对大量的英语学习和今后的托福考试,感觉非常沮丧。

3.部分学生由于某些因素心理比较焦虑。相比起普通学生而言,对外合作专业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例如,课程安排紧凑学习压力大;将来要通过严格的托福考试合格才能出国,有些学生会提前感到考试的压力;另外,每年的学费比较贵,而且出国要自费承担很大一部分费用,部分学生觉得对家庭是个较大的负担。

4.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对将来的出国前景和学成回国后的未来也抱有一定的好奇和较大的期望值,而这一点可以好好加以利用,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

三、中外合作专业英语课堂的教学对策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认为,教材和教师、学生及环境相互作用构成有机的课程“生态系统”四要素。教师和学生在生态系统中唱主角,只有好好把握学生的特点,包括其客观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的授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英语课不能简单地视为只是英语知识的传递,英语教师应该在备课、授课过程中从深层次上对学生的客观特点和心理状态进行把握。

1.两班均是女多男少,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女生学英语一般积极性较高而且基础较好,但比较害羞,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比较被动;男生一般英语基础比较差,但比较活跃,容易搞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男女搭配,使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上海生源的学生一般而言英语基础要比外地生源的学生好,特别是听力和口语方面,但是后者一般比前者更加努力学习。除了鼓励两者互帮互助以外,英语教师还要对外地生源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心,比如,帮助他们纠正语音语调,鼓励他们加强口语等。

3.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需要英语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综合英语课时有限,教师要仔细规划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练习,在已经有其它的听力课和口语课的情况下,可以把重点放在读写方面。但是中国学生的弱项一般就是听和说,而几年以后的国外学习对听说的要求又是很高的,所以综合英语课仍然不能放松听说。比如在笔者的课上,前10分钟就会进行daily talk。某个学生进行自由演讲5分钟,接下来是老师和其它学生的提问时间。如果学生的topic比较有趣,而老师在提问方面又能加以适当引导的话,能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4.因为班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新知识点的传授要注意从基础入手简单复习,然后着重讲述多数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其后稍微提及较难的用法,这样基本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四级考试和托福考试都已取消语法专项的考试,但是据本专业已经回国的学生反映,他们在国外有时需要撰写小论文,仍然感觉语法有些问题。综合英语的课时实在有限,针对上述情况,自本学期开始后,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语法参考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要求他们按照进度自主学习,笔者则定时提供各个章节的练习答案及配套的一些练习。

针对中美合作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下策略。

1.学生在入学初对专业的未来和出国的前景感觉到比较迷茫,这是一种正常心理。事实上我们学院对此非常重视,也为此做了很多的努力。相关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授课帮助学生拨开迷雾,找到努力的方向。比如在第一堂英语课上,笔者展示合作大学戴顿大学,以及以前历届学生在那里学习的图片,用英语介绍校园风光、专业建设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然后就此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出国留言的感想和打算。这样,既能向学生展示该专业的美好前景,又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和口语。

2.对于对专业或者英语有消极甚至是抵触情绪的学生,英语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心。要与他们恳切交谈,关心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笔者对于一些特别内向的学生,一般选择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的方式来交流意见,几次交流之后,学生愿意说出当面说不出的心里话。只要老师愿意付出真正的热情和关心,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这些学生,还有两种较好的方法可以尝试:一是在课堂上让他们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当众表扬;二是批改作业时,对于他们的作业,写上表扬和鼓励的评语。实践证明,这么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对于他们的心理压力,建议相关的教师从不同的方面潜移默化地进行疏导。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课上所做的翻译、口语、写作等都可以加以利用。例如,中美合作专业的学生课程紧张,学习压力大,英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完成知识点的传授,如Role-play,debate,oral discussion都可以尝试。对于有些学生对将来的托福考试有点畏难,笔者的做法是挑选托福考试里面比较简单的练习,穿插到一年级学生的课上讲,在学生完成后被告知是托福题目时,他们会感到吃惊并且认为托福也不是很难。这样,既可以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水平,也可以减少学生对托福的畏难情绪,如此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可以帮助学生攻克的对托福的心理关卡。

四、结语

中外合作专业是一个新时代下的新生事物,需要相关部门和所以相关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和奉献。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语言关,所以英语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传授英语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外,还要站在洞悉教学对象的客观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高度,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专业英语;授课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13-02

专业英语作为经管类学科中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利用英语作为沟通工具,直接接触和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知识,进而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未来就业、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但当前经管类学科专业,比如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经常被师生忽视,认为不及双语教学类课程更重要。所以教师授课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接收效果一般较差,授课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摆脱哑巴式英语交流方法,无法将专业英语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也影响了后续双语类专业课程的开展。

一、我国经管类学科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等经管类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多设置在第五或第六学期,此阶段由于考研、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专业英语课程一般是以选修课开设,学生普遍对专业英语重视程度不够。另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不太高,特别在听说方面,很多学生还处于“哑巴英语”,无法与老师及其他同学进行英文交流。这种先期影响会直接导致金融英语教学只能多采用母语为教学语言,无法加深教学的深度。同时,专业英语课程对授课老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要求都较高,老师在讲授时可能会因未接触过专业知识或者专业英语知识不足而无法很好地承担授课任务[1]。

二、国外授课模式的特点

1.教学内容丰富且更新快。国外授课内容很丰富,不会仅仅只局限于某一本教材来授课。一般在学期授课之初,教师便会先将本学期课程需要的参考书目列出清单,并明确需要学生精度和泛读的内容。学生需要在课上听懂老师所讲的主要理论后,结合教师的推荐教材组成学习小组课下讨论和学习。另外,授课教师在课堂上也不会将参考教材按章节编排从头讲到尾,而是先将每次课的讲授内容做成提纲,提前发给同学,以便学生课下预习和复习[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国外经济管理类主讲教师每学期所讲内容都随时代变化而进行大幅调整,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大学中经济学以及金融学等课程的主讲教师便将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内容及时调整到授课过程中,使得学生在第一时间掌握世界经济发展动态,掌握金融业最前沿知识。

2.教学过程多元化。国外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有课题授课环节,一般包括正常授课(lecture)、例题讲解课(example)、辅导答疑课(tutorial)以及案例分析课(case study)等多个环节。Lecture一般是由一位主讲老师负责讲授每个章节重要的新知识点,罗列不同理论观点,加以分析,指出各理论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正常授课环节强调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授课对象是所有学生,课后还会布置一些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作业,包括基本题和综合应用题;Example则由主讲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整个学期中设置几次例题讲解,可由主讲老师讲解,也可以安排助教来完成。每次例题讲解课老师都会非常详细地讲解lecture上提到但未深入分析的典型问题;tutorial一般是由助教组成一个辅导组,每周安排一次,具体操作时会将学生分成几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序前往指定地点答疑;case study同example课的安排类似,不过案例分析更强调对基本理念的理解,通常由学生提出对案例的不同见解,然后教师或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和分析[3]。

3.考核方式多样化。与国内相比,国外教师授课时更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考核方式也更多元化。一般而言,教师会在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设置阶段测试、作业、演讲以及期末测试等考核环节。阶段测试(Quiz)一般根据教学内容进度来安排,次数由老师掌控,阶段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较高,更突出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重视;作业(Coursework/homework)要求学生独立或者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理论知识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上交一份论文或作业;演讲环节(Presentation)和作业类似,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完成资料分析,但是比作业多一个上台演讲环节,每次演讲大概10~20分钟,辅之以PPT文档进行展示。作业和演讲环节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期末考试(Final Examination)在学期末进行,是对学生整学期所学内容的全面考察,一般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30%左右。

三、国外授课模式对我国经管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1.不局限于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受经管类学科背景所限,很多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交叉性,有时金融学专业学生需了解一部分会计学的专业知识,而会计学学生又需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所以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一本教材,而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收程度,适当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学科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例如会计专业英语在介绍专业词汇premium(溢价)时,可同时再介绍该次如果用于insurance premium时,则指保险费,以便学生在阅读相关文献时,能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专业词汇的适当含义。经济管理类学科与理工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以社会科学为主,并随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更新速度更快。这就要求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师应在传授学生专业英语的基本内容时,保持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高度关注,将课程内容与当下的社会背景相结合,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例如金融危机发生之际,金融英语的授课老师应在学期授课中增加1课时关于金融危机的相关介绍,从雷曼兄弟倒闭谈及次贷危机,在讲解过程中既让学生了解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等

2.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专业英语的授课方式为直接灌输,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忽视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的关注。建议授课老师多学习国外课程的教学方式,由讲授式慢慢转变为启发式,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之以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4]。例如金融专业英语在讲到纽交所、纳斯达克等金融市场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哪些中国企业在此上市,为什么选择不同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以及各自的上市门槛如何。这种循循善诱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各证券交易所的不同,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上述证券交易所的差异所在。

3.注重平时,多角度考核。国外授课模式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平时考核,而且对于平时考核的重视程度要大于对期末考核。建议国内经管类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也借鉴这种成功经验,鼓励学生平时多练习和积累专业英语知识。比如可以在学期初布置本学期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专业文献阅读作业,并告知学生每份文献阅读完成的时间,以及作业占总成绩的比重,以此激励学生合理安排课下的学习时间。另外,学生在课下作业完成中如果有专业词汇阅读理解问题,可以反过来推动学生关注课堂所讲内容,课上课下形成呼应。除安排专业文献阅读作业外,还可安排学生观赏财经类英文纪录片、财经人物英文访谈、国外知名大学公开课等写观后感,积累专业词汇。

参考文献:

[1]张晓华,田高良.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会计之友(B),2005,23(08):42-43.

[2]杨艳芳,高书丽.国外经济学教学模式分析及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2):43-44.

[3]董培涛,吴小梅,李娟.借鉴欧美大学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原始创新能力的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2):137-138.

[4]张周,郑琼,吕立伟.国外著名高校财经类开放式课程研究与启示[J].财会月刊,2012,(3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