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纺织工程就业市场范文

纺织工程就业市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6 10:27: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纺织工程就业市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纺织工程就业市场

篇1

论文摘要: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以职业市场为导向制订出具有地域和专业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几年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显著提高;实践证明:依据职业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制订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就业这个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岗位的需求的前提下制订,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就业。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制订了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就业率连续四年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

l工程造价毕业生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1.1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调查

通过对2003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流向问卷调查,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岗位为建筑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水利工程造价员、市政、装饰、及园林造价员岗位。

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指标设计为25小项,每小项分4个等级,评价标准和分值分别为:好,3分;较好,2分;一般,1分;差,0分;满分为75分。25个小项规类分别归为以下6个大项: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效果评价、专业知i,nvak平教育培养评价、能力培养效果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内在素质评价和工作适应度评价。其中六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分别如下:1O.58±0.46、8.20 4-0.33、10.40±0.41、5.70±0.28、3.50±0.42、0.70±0.35,调查数据为90个。

1.3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通过对2003届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74.4%。

2以职业市场为导向制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后,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新调整和设计,紧紧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的需求,以就业为核心制订了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与浙江省经济建设相适应,面向浙江省范围内的施工、建设、中介、造价主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造价员岗位,培养具有工程造价员职业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2.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是浙水专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岗位。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按照“一个核心,四大模块,多元拓展”方案进行,即,以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土建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水利工程造价员、市政园林工程造价员为人才专业岗位技能培养模块;向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两个方向进行专业知识拓展模块的培养,实现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多方位就业的目标。

2-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培养评价度较好。对毕业生能力素质和工作适应度的评价较低。通过走访众多用人单位,具体分析了不同的岗位对知识、能力、技能等水平的需求,制订了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具体的人才培养的标准:

2.3.1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知识;b.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Ic.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d.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及国家对建筑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e.了解水利、建筑、装饰、安装材料及制品的名称、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储备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利、建筑、市政园林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一般构造及施工工艺;掌握水工建筑物的一般构造及施工工艺;掌握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艺;£掌握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熟悉工程招投标的基本流程;熟悉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建设工程法规制度;昏掌握建筑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了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内容和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2l3.2岗位基本技能要求:a.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b.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拟定Ic.熟悉计算机应用,掌握ofice办公软件,能用计算机完成各类文字处理、表格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熟悉相关工程造价软件的操作;d.能结合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水利工程施工生产活动过程,从事工程造价计价和控制工作。e.具有良好沟通与协作能力。

2.3_3岗位综合技能或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具备编制工程技术标书的能力.b.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统计主要指标的计算和初步分析,能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案例分析.c.具备工程造价商务标书编制的能力;d.具备土建、安装、水利造价员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2.3.4执业素质要求:注重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b.具有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c.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真诚奉献社会的意识;d.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灵活的社会适应能力.e.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f-具有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新知识、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2.3.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并要取得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有: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监理员等。

根据上述具体标准,合理科学地规划了三年教学的学习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环节上紧紧围绕上述标准,制订了详细周密的课程名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考核指标,并编制了各种教材、指导书、任务书等等。

2.4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评价指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适当,最终以三项评价指标来检验其合理性: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2.5文中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l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O.05视作差异有显著性。

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前后的比较分析

3.1调整前后就业率的变化

2006至2008年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8.8%,98%、98.6%,就业形势良好。

3.2调整前后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分析比照

2006至2008届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逐年向建筑造价员、安装造价员、水利造价员、市政造价员、装饰造价员、园林造价员递增,集中在建筑、安装、水利三个造价员岗位。

3_3调整前后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分析比照

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浙水专工程造价毕业生的六项评价指标分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能力培养指标上升最快,由此引发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性的评价也在逐年递增。

3.4调整前后专业对口率比照

2006至2008届学生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4.4%、83.91%、86.05%。

4对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思考

4.1现状及问题

工程造价具体业务的操作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建立在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如何制订符合本地区要求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必须摸清毕业生的流向和岗位需求情况,而这种数据信息的收集必须是及时的、新鲜的,对数据处理要体现严肃性和科学性,要使用必要的统计处理方法,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工作上尚缺以上的操作。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虽然每个地区每个企业对人才满意度均有相同性,但也要考虑到地域和企业对人才期望值的个别需求,因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兼顾到地域、企业的个别性。

4.2经验和体会

浙水专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进行毕业生就业情况系列调查,同时走访用人单位,根据本省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行情,及时调整我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及时调整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结合每个学生即将从事的岗位来确定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和题目,对于就业岗位已明确的学生结合其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的其体工程确定毕业设计任务和题目,通过儿年的运行,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不断上升,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逐年提高。

篇2

    原告:裔式成,男,39岁,住上海市万航渡路康家桥老街36号。

    原告:方秉寅,男,42岁,住浙江省兰溪城关镇桃花坞93号。

    被告:浙江省证券公司上海营业部。

    1992年6月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两原告分别在被告处填写了买入有价证券委托单,各委托被告当日买入“二纺机”股票100股。其中,裔式成委托买入的单价最高为每股215元,方秉寅委托买入的单价最高为每股216元。被告接受委托单后,按两原告的委托要求,于9时40分左右,通过自己驻上海市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向该所作了申报。当日下午1时20分左右,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下称中经上证)接受股民的委托,于当日卖出“二纺机”股票2000股,委托卖出单价最低为每股222元。但中经上证在通过其交易员向上海市证券交易所申报时,电脑操作失误,将每股222元的卖出单价误输入为每股22元卖出。1时52分左右,该卖出单价分别与两原告的委托买入单价配对成交。根据当时按买卖申报单价的中间价成交的方式,裔式成的成交单价为每股118.5元,方秉寅的成交单价为每股119元。十几分钟后,中经上证发现申报失误,遂向被告及上海市证券交易所提出撤销成交申请。被告及上海市证券交易所经核实中经上证确有操作失误后,根据《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业务试行规则》及其补充规定和证券交易的惯例,分别同意了中经上证的撤销申请,并于当日下午在交易所办理了撤销手续。但被告由于工作疏忽,未及时销毁已被撤销的成交单据,致使柜台营业员误以为两原告的委托业务业已成交,遂于次日与两原告办理了委托交割手续,裔式成支付给被告股票价款、过户费、税金、佣金共计11945.8元,方秉寅支付给被告股票价款、过户费、税金、佣金共计11996.2元。6月5日、11日,方秉寅两次分别以每股244元、250元的单价委托被告卖出上述买入的股票。按该两天的股市行情理应成交,但均未成交。方秉寅即向被告询问情况。被告经核实后发现上述股票实际早已被撤销,并将撤销实情通知了两原告。因双方多次协商解决不成,两原告以与被告办理了上述股票的委托交割手续,并已支付了股票价款,但被告现单方反悔,擅自撤销了已购买成交的上述股票,侵犯了两原告的财产所有权为理由,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被告分别按当时该股票每股219元、242元的价格,分别赔偿裔式成、方秉寅股票及股价下跌的经济损失21945.8元、24203.8元。

    被告辩称:其与两原告办理的“二纺机”股票委托交割行为,是属有重大误解的行为。两原告所购股票是在卖方电脑操作失误情况下成交,后经卖方申请及交易所批准,已被撤销,因而,与两原告办理的委托交割的标的物实际并不存在。请求法院撤销其与两原告的委托交割行为,其愿归还两原告因此所支付的股票价款。

    「审判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除查明上述事实外,还查明:根据上海市证券交易所1992年6月3日下午1时52分之后的“二纺机”股票成交记录,该股票除操作失误成交之外,其他最低成交单价为每股219元,两原告所委托买入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成交。该所次日的“二纺机”股票成交记录,其最低成交单价是每股215元,最高成交单价是每股249元。该所6月11日的“二纺机”股票成交记录,其最低成交单价是每股249.5元,最高成交单价是每股262.5元。据上述记录表明,6月4日之后,“二纺机”股票价格是上涨趋势。又据上海市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行情记录,“二纺机”股票价格于6月底、7月初开始下跌。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认为:在国家对股票交易尚无明文法律规定之前,股票交易的各方在交易过程中均应遵守《民法通则》的规定,按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从事交易活动。中经上证在交易过程中,由于电脑操作失误,将原报价每股222元的股票,误作22元卖出申报,其实质是交易员在操作时对自己操作行为的误解。因此,双方成交的行为属于民法通则所规定的可撤销的重大误解行为。被告与上海市证券交易所经中经上证的申请,并在核实确属重大操作失误后,根据证券交易行业的特殊情况,按照交易规则及惯例同意中经上证的撤销申请,并无不当。被告作为人也未超出权限,损害两原告的利益。被告柜台营业员与两原告误以为所托业务业已成交,按实际已被撤销的成交单据办理的委托交割行为,也属可撤销的重大误解行为。被告对此请求撤销,可予准许。但由于被告工作上的疏忽,致使两原告因此丧失了次日继续买入股票和该股票价格上涨期间委托卖出赢利的机会,被告对此应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鉴于股票交易赢利与否与“机会”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被告对此应酌情予以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条、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以及第六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两原告与被告在1992年6月4日办理的“二纺机”股票委托交割行为予以撤销,该行为从开始起无效。

    二、被告应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归还裔式成11945.8元、方秉寅11996.2元及上述款项自1992年6月12日起至付款日止的银行活期存款利息。

    三、被告应分别赔偿两原告各2400元及其自1992年6月12日起至付款日止的银行活期存款利息。

    「评析

    本案纠纷因主要涉及对被告方在工作中的失误行为性质的认定,故适用《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行为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中经上证的电脑操作失误和被告未及时销毁已被撤销的成交单据,造成和两原告的股票交易成交的后果,是否属于《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则是值得商榷的。

    “重大误解”,应是指行为人的主观上的一种状态,并且基于这种主观上的重大误解(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产生行为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悖的结果。如在本案这种情况下,如果中经上证将股民委托卖出的单价最低每股222元,误认为是22元进行申报;被告柜台营业员将已被撤销的成交单据误认为是需要成交的单据,这才是主观上的“误解”。而本案实际发生的,是中经上证在正确确定了报价后,因电脑操作上的失误,造成申报为22元的后果;被告由于工作上的疏忽,未将已被撤销的成交单据予以销毁,致使营业员按单办理了交割手续,这都不属于主观上的“误解”,而是客观行为的过失。就象工人加工零件一样,加工人对加工图纸上的尺寸要求并没有错误认识,只是在加工过程中不小心多进了一刀,结果造成了零件报废,这是客观行为过失的结果,而不是主观认识错误的结果。因此,不能将行为过失理解为认识错误,从而以“重大误解”来涵盖行为过失。

篇3

【论文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扩张而出现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探讨或研究纷至沓来。

一、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大学生就业

赖德胜应用劳动力市场理论,从城乡两个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出发,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在于城乡劳动力的转换成本、解聘成本和户口成本等,其中,“在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性使得城乡之间的工作转换成本很高,这其中工作接受成本与工作离开成本是次要的,主要是与原单位的交易成本很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在某些城镇地区特别是高校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他们有相对过剩的迹象,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他们则是绝对不足。”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大学生就业

李琪应用供求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及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她指出,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一般会选择进入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的主要劳动力市场而使他们的就业竞争变的激烈,降低就业率;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指出,大学生对企业信息的不完全获得使得50%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利用资本有机理论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劳动密集型产业部分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其结果是,化工、建材、医药、电子信息等专业大学毕业生相对来说就业机会增加,纺织工业、食品加工工业等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则显的就业困难了。

刘洪银依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所做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通过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既源于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也源于供给方面的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不足,还源于市场的运行效率低下。其理论分析也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市场供求和市场失灵的不完全信息展开。

三、其他理论与大学生就业

徐州工程学院院长沈超从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的角度分别对就业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做总量失衡分析时,他首先也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分析就业,其过程和李琪所做的分析研究是一致的;沈超利用费尔浦斯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职业搜寻理论把大学生失业归咎于大学生的预期保留工资偏高于实际的市场平均工资,偏高的保留工资会使大学毕业生拒绝诸多的工作机会,增加寻找工作的时间,导致当年就业率降低;依据筛选理论指出,毕业生提供的信号可分为强信号与弱信号。一般而言,学历、专业、学校品牌、性别、是否党员、获奖情况以及体态相貌等都属于强信号;而工作能力、性格特征、人际交往、思想品质等属于弱信号。这便导致对弱信号有更高要求的雇主寻找合适人选的时间增加,也使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增加,在短期内表现为大学毕业后不能尽快就业。在做结构失衡研究时,作者也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人力资本的理论进行的解释,其中,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李琪所研究仍然一致;其对人力开发理论的应用是,大学生现在为了避免将来转行所导致的专用人力资本的损失,在初次就业时往往对专业性太强的行业选择的比较慎重,使得大学生在这些行业中的就业呈现出供给不足的现象。

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其他研究

国内关于本命题的相关研究还有:孙宏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文中从两类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出发,指出大学生偏爱主流劳动力市场却不得不涌向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事实,运用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模式,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其复杂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研究,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提出了就业对策。李永东、张婷婷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教育经济学分析》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现实的二元划分以及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马金艳、李娟的《浅谈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供求问题》从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入手,分析了这两个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周世学、陈士俊和邓蓓共同撰写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文中从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出发,通过劳动力市场分析指出,大学生不是过剩而是过少,就业难只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客观现象。王厚义、黎金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从需求规律和供求规律的角度解释了高校扩招以来就业问题渐渐进入困境的原因。郝剑琴、王文奎的《强化人力资源社会配置缓解就业难结构性矛盾》选取了西安市2007年第一季度人才招聘会为基本样本,结合多方面进一步调查访问,通过对大学生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提出只有在相应的政策引导下和相关的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增进招聘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认识与沟通,协助招聘单位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帮助求职者调整择业方向,才能真正推动大学生人力资源朝向合理的社会化配置方向迈进。吴宏伟、张国栋的《人职匹配理论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与社会某种职业相关联,以求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另外值的一提的是,罗育超在他的《基于管理学归因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文中,巧妙的应用管理学的归因理论,也对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还有很多,不再罗列。

五、综述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一般是以文献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为主,使读者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有了以个大致的了解,并对所使用的理论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再提出对策或是政策建议。从总体上看,随着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理论研究文献更是相继出现,论文和专著都呈现发展的势头,研究也开始更深入,更细致,更向实用性发展。从研究方法上看,一般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法,这是必不可少也是最常见的,另外,问卷法和个案研究法也较多的被采用以获取一些一手的数字信息。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性的成因,尽管许多文章一致性的提出了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或是结构失衡,可是现存的研究却鲜有直接从大学生专业对比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鲜有去细细的分析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现象,因为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是,并不是所有专业的大学生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就业难是一个局部问题,只不过这个局部的“面积”大了一点。

参考文献

[1]李琪.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05).

[2]刘洪银.大学生就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06).

[3]沈超,宋言东.我国大学生就业失衡现象的经济学解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

[4]潘士元,林毅夫.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学家,2006(1).

[5]厉以宁.我国中长期就业理论与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1981(06).

篇4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制作;实验室

1引言

随着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服装设计专业紧接着出现,服装设计教育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专门学习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学生来说,不但要设计服装的款式,而且要具有充分的实力把自己的设计变为成品。所以除了设计技巧,学生也要把握操作技能。因此一个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综合实验室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2综合实验室教学的优势

2.1合理的设备配置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

首先服装综合实验室的基本器材是快速平缝机,在器材的购买上,先进行市场考察和对比,成立一个小型的实践基地。然后再参照服装行业组织的建议、借鉴其他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综合实验室的布置,然后购买一堆领先的画图仪、胶合机、计算机、手绘板等器材。在衣服制造过程中让老师跟学生从画图到打版、从布料完善到衣服做好都能够使用到最新的器材,老师和学生能够尝试各种各样的手法和服装,比如裙子、西服、毛衣等。最后老师和学生在实验室里能全部体会到公司对不同衣服的操作过程,使师生能够在实验室内完全体验到各种服装企业的工作流程,不同程度的加深自己对设计和制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1]。

2.2实验室模式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服装设计与制作是一个重视历史、重视思想、重视技艺的专业,在这个科学和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不论是价值审美还是制造技艺时都会有新的学说产生,为了栽培高水平、适应当代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教师们要避免只依靠以前撰写的书本和资料,向学生灌输那些已脱节的学问,也要避免把理论传授当作仅有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操作动手的能力。实验室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把老师和现代社会有机的联结在一起,在持续地实践操作中回到行业前沿不断了解服装市场的变化,加深自己对服装企业的认识、充实自己的理论框架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素养[2]。

2.3实验室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服装设计与制作具有特殊的学科教学要求,要想丰富理论文化长时间的练习是不可避免的,缺少足够的实际练习,学生要想把握衣服的样式特征、布料材质、技艺手法等详细内容是困难的。实验室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加完全地运用已有的实验室设备,模仿公司制造方式,由老师布置一些主题,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际操作技巧,在实验室练习过程中提高对理论框架的理解,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并习惯现实企业中的运作方式,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进入状态,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大的竞争力。

3国内服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当前我国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实验教学部分主要是为服务某些专业课程而不是作为主修部分进行学习的。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实验课的学时数比较少,学生的主要任务依然是理论部分[3]。对于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服装构成设计、服装缝制技术等实验部分,没有给予充分的实际操作时间,导致大多数的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不成熟、只会嘴上说说而已。其次是服装实验教育的内容。国内的服装实验教学内容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保持不变的,缺少创新创造。这样的教学内容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没有动力去进行学习,约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对教育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服装设计行业是一个紧随时代潮流变化的行业,服装的款式和缝制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是瞬息万变,而我国国内实验教育的内容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4]。再次是实验教学的方式。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一般常用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先做缝制记忆的示范,学生们进行观看,然后在约定好的时间内模仿、实际操作,完成课堂实验的要求。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很容易给学生带来一种误导,就是老师是怎么做的他们也要怎么做,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方法的时间。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习实践课程之外的东西,甚至是很多创新的想法,学生也不能够进行实践。最后一点,也是对综合实验室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仪器器材的使用频率。目前我国国内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大部分都是采用整班一起上课的方式,课外时间学生不允许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导致实验室里面的很多器材设备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除此之外,因为学校实验课程的内容安排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很多新式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器材很少被使用,例如套结机、曲折缝纫机等器材的使用频率就不是很高[6]。

4对综合实验室建设与实践的几点建议

第一,服装综合实验室器材的选购规则。实用规则,综合实验室主要用于现实操作,购买的器材用于满足平时教学训练,可以恰当购买一些不经常用但是认知作用好的器材[5];经济规则,国内的衣服缝纫机器材种类繁多,不同档次都有,相同款式不同牌子的价位差别很大,尤其是在科技的不断创新导致我国的缝纫行业持续变强的现在,国内缝纫器材在使用上和国外器材差不多没区别,但是价格上便宜很多,在购买的时候要遵守“只买对不买贵”的规则。第二,服装综合实验室应具有的要求。首先从实验室的使用方面来看,综合实验室不但要负责基本的缝制传授目标,还要有进行特别技艺试验的器材。在购买器材时可以根据制定的规划和人数灵动地来选择器材数目和种类。但是一定要根据班里人数,使每个人都能够使用缝纫机。在实验室的分布上,实验室器材的安置要看是否适用有理。实验室布局应注意两点:第一点是技艺器材使用时的安全性,虽然缝纫器材一般都具有安全保护手段,但是在使用中仍然要关注安全问题;第二点是技艺操作的合理性,比如普通缝纫设备按照顺序摆放在同一个地方,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可依据其利用次数安置在别的地方[7]。第三,服装工艺实验室的后期管理。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综合实验室可以长时间开放给学生练习,这样器材的功能就能被大部分使用。不过随着实验室的公开使用,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出现了,所以最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定期给实验器材检查,同时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并且监督学生遵守。同时实验室也要配有必需的火灾感应仪和灭火器材,以面对突况,降低财产消耗。

5结语

伴随着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设一个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综合实验室是至关重要的。综合实验室对于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栽培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关注学生实践能力,能够不断适应行业对设计工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伟.服装工艺实验室建设对于专业教学的必要性[J].艺术科技,2016(20):368.

【2】李淑萍,张德智,付振宇.浅谈工科院校服装类工作室教学的优势[J].大众文艺,2014(65):241.

【3】刘均,潘璠.绿色服装设计的启蒙[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纺织工程学会,2005.

【4】刘均,惠洁.面料创新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A].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纺织工程学会,2016.

【5】刘均,毛莉莉.军旅风格毛衫设计的研究[A].第32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纺织工程学会,2012.

【6】王斐然,刘均.浅谈野兽派的色彩风格对服装设计的影响[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北京:北京纺织工程学会,2012.

篇5

尊师重教,搭建平台

人才是建设纺织强国的第一资源。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 — 2020年)》中就指出:“建设纺织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将是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廉价劳动力。”

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振兴行业的重要使命。而开展纺织行业教育奖励工作,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科教兴纺的具体体现。倪阳生表示,对优秀教师、学生和教学成果进行奖励,充分体现了行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发展氛围,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将产生积极影响。

多年来,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坚持立足行业实际,紧密围绕我国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目标,积极为行业教育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搭建优质平台。如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与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全面推动和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加强培训工作和继续教育,努力搭建产学研用联盟,持续主办各层次学生技能大赛,同时组织开展教学成果评审、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评审、纺织之光教育奖的宣传推广工作等,在行业内树立了一批教书育人的典范,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据了解,截至2012年纺织之光教育奖共评选出优秀学生567名,优秀教师76名。

源于行业,回报行业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但前进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市场化、平面化、项目化生存已然成为很多高校发展的缩影。在此背景下,如何专注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对此,倪阳生指出,教育改革是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这其中教师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下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广大教师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专心于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以德治教,以身立教。

源于行业,回报行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业内众多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支持,而基金会也努力让获得的每一笔捐赠款项实现其行业价值,真正实现回报行业、服务社会的初衷。与科技类项目相比,教育工作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精力,且可能无法在短期内产生看得见的经济效益,但毋庸置疑的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潜力。目前教育学会关于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工作主要围绕“质量”二字展开,希望这些工作能在用人单位“开花结果”,实现人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进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纺织之光教育奖在国内纺织类高等院校中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生和老师也因获此荣誉而备感荣耀。据悉,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将协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启动对曾获纺织之光学生奖学生的追踪回访,以及时有效地帮助行业掌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为了解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就业市场的基本行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教育兴业,任重道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的教育面对许多共同的难题,不同的教育体系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取长避短,倪阳生强调纺织行业的教育也应国际化。近年来,国内外纺织类院校间互动频繁,特别是在服装、新材料、技术纺织品等领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合作氛围,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的行业人才提供了很多借鉴。

教育需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针对目前行业内较为突出的就业供需矛盾,倪阳生呼吁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对于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学习和积累是第一要务,切勿好高骛远;而作为用人单位来说,要给予毕业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成长土壤,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2013年教育奖走访重点解读

教学成果奖的申报项目代表了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教育战线上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水平,目前该奖项采用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隔年申报制,其中,2012年教学成果的申报主要面向职业教育院校。经奖励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批准,2012年纺织之光教学成果奖授奖项目共82项,成果覆盖面广,其中:教学成果一等奖12项;教学成果二等奖23项;教学成果三等奖47项。

与本科教育不尽相同,职业教育更加强调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其对老师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双师型”即兼具讲师与工程师特点的教学工作者更受欢迎。

据介绍,2013年“纺织之光”教育奖的走访重点将集中在教学成果的宣传上,走访的院校包括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扬州职业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 6 所职业院校。通过加大教学成果的宣传力度,倪阳生期望能为纺织高校的交流提供平台,以更好地为纺织院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服务,鼓励教学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共同为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链接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简介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以下简称“教育学会”)成立于199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由全国纺织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团体会员150个。

教育学会以服务和自律为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基层服务,是纺织企事业单位、学校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该会下设 4 个分会(分支机构):高等教育分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中等职业教育分会和职工教育分会;内设 4 个部门:秘书处、学术培训部、咨询联络部和教材编辑出版部。

自成立以来,教育学会组织健全,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纺织服装教育的现状,提出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建议,行业教育的信息;

对纺织服装教育新建专业、新建学校提供咨询建议,接受委托对纺织服装专业进行研究、咨询、评估和服务;

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力量创办各类实体,开展联合办学、开办公司等;

组建和指导纺织服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组织教材编写规划的制定和教材编写、出版工作;

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组织各类、各层次教育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

开展有关教育理论的研究,提高各个层次教育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基层工作提供服务,为有关领导部门提出建议;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组织有利于纺织服装教育发展的各项社会服务活动;

篇6

知名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跟踪调查显示,2013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由该机构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3年1月11日结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

而湖北的就业形势也并不乐观。2013年湖北省共有39.8万名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1万名。武汉市高校毕业生超28万人,为历年最多。截止六月底,来自官方机构和高校的数据表明,武汉高校签约率整体不足40%。

我们历时一月的调研,也发现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形势,诸如:在今年就业市场需求紧缩背景下,各专业就业形势也在大幅拉开差距。普遍现状是:工科好于理科,理科好于文科。同时,尽管教育部门出台规定反对就业歧视,但男生仍旧比女生更好找工作。

“面对‘人增、岗减、薪降’的就业趋紧,很多企业在降低招聘需求,同时对求职者的要求更高了。”武汉锦绣人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黄春燕说。

本次专题,《新楚商》联合武汉锦绣人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进行了“最难就业季”调研分析。我们向中国邮政速递武汉分公司、中建三局三公司、武汉人福医药集团、湖北辉创重工集团等50家企业和100名应届毕业生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反映出如下情况:

1.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综合对多家企业的访问以及对人才中介企业的调查,发现各领域企业普遍缺乏销售型人才,其次是从事基础性客户服务工作的人员,比如:电话客服、电话销售等,求职者大多对此类岗位有抵触心态。

湖北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提供的市场供求行情统计显示: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企业用工需求稳中有升,岗位竞争压力略有降低,但薪酬略呈下降趋势。

大多数企业比较缺乏的是处于最基层岗位的一线生产员工,管理性质的岗位需求在下降。比如快递公司最缺乏的仍是一线配送员工;互联网企业缺乏的是基础岗位的程序员;餐饮企业缺乏的是清洁工、服务员、厨房杂工;制造业企业较为缺乏的是流水线员工。

湖北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认为需求在增加的行业是服装纺织、电子通信、家电、家具汽车、建筑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这几大领域。这与湖北省的产业发展政策有很大关系,比如湖北是棉纺大省,对纺织工人、缝纫工人的需求很大,但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此类工作,导致劳工缺口很大。再就是湖北近年来一直侧重发展光电子通信、家电家具汽车制造,这几个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工程施工和装修领域的技术工人也比较缺人。

招聘需求来看,法律咨询类需求较为低迷,房地产岗位需求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2.宏观经济对企业招聘的影响

武汉纳杰人才市场的统计表明,今年以来进入该公司招聘平台的求职人数比去年同阶段增加了两成,但进场招聘的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岗位还是那么多,但找工作的人增加了不少。”

7月3日,位于阅马场的起点人力市场正举办“机械、电子、营销类”专场招聘会。现场约有三分之一的展位是空的。“去年这个时候,企业想进场招聘,需要排队,今年不少企业都招满了,或者干脆招得少,不招人。”现场工作人员说,今年到起点人力的求职者达到了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5%。

武汉东湖学院应届毕业生刘超今年参加了多场招聘会,无论是校园招聘,还是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每次都是人满为患,但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给他的感觉是“僧多粥少”。

3.不同行业今年以来工资和奖金变动情况;影响员工收入的因素变化

湖北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与同期相比,2013年一二季度湖北省薪酬略呈下降趋势。其中,专科生的薪酬下降幅度较大,略超10%。

一季度薪酬报价“不增反降”,有着多方面原因:一是用工成本增加,特别是生产原材料涨价,导致企业负担增加;二是企业用工需求动力不足,尤其是一些用工规范、社会保险参保率高、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企业,员工队伍比较稳定;三是用工水平提升,技工类人才缺口较大,一般性人才处于饱和状态,企业招聘趋向务实,不再只追求学历,更侧重于实际需要。

分析显示,不少毕业生在感叹“工作不好找”的同时,主动降低了薪酬期望。一部分学生表示,专业与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对口的岗位少,供求匹配度较低,他们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4.不同行业企业未来几个月的招聘计划和原因

在许多大学生认为工作难找的同时,有不少企业也称招聘困难,“人”确实很多,但“人才”很少。湖北盛硒科技公司董事长秦治国称,其公司今年上半年招聘费用已经花去了8万元,虽然应聘者众,但是能看入眼的人并不多。

就收回的问卷看,部分商贸零售公司由于店铺增加或者公司的发展较好,需要增设岗位,因此短期内有招聘计划。如武汉道格维琪贸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批发零售,由于(网店)店铺增加,客服人员不够,因此在未来几个月会增加员工。再如湖北省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武汉邮政速递公司硚口区分公司,因为公司发展较好,需要增设岗位,新增员工,所以也会有招聘计划。在IT等科技行业,作为其中之一的武汉悦然心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了开发产品,需要招聘更多工程师,因此有会有招聘的计划。但是同是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对于在短时期没有招聘计划的公司来说,一般是在内部调整员工的结构,而不是增加数量,例如武汉华正空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和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人才在不同行业、地区间的流动情况

老家在河南的小罗,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虽然到今年6月才毕业,但去年10月至今,他已做过两份正式工作,这次是他第三次找工作。

去年10月,小罗通过校园招聘会,进了洪湖市一家水产养殖场实习工作,因养殖场远在小城市里的农村,环境差,工作辛苦,他觉得没有发展空间,做了3个月就辞职了。

半个月后,他又面试进入一家水产公司,从事水产养殖饲料的基层销售工作,这份工作位置便利,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又发现和自己打交道的客户都是农民,“工作不利于人脉积累”,于是再次果断辞职。

本月重回职场,小罗目标明确了,要找个交通便利,有发展前景的武汉企业。但这次他找了近一个月也没找到:“没想到遇上‘最难就业季’,想找到合适的企业不容易,看着别人纷纷找到工作,现在才感到压力大了。”

类似小罗这样的“裸辞”族不在少数,即便没找到下家,只要工作不合心意,他们就会选择辞职,再找工作时才发现,遇上求职难。

就调查的结果看,已经在职的人,短期内有换工作打算的人并不多。

应届毕业生刚开始找工作,一般倾向于留在求学所处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大城市;本地知名高校毕业的部分人才,倾向于往北上广地区寻找工作机会;有部分出生于城市的毕业省,也会倾向于回到家乡工作;有很多出生于农村的毕业生,要么对求职地区一概不设限制,哪里有工作机会就去到哪里;要么就倾向于生活、定居成本较低的二三线城市。

调查显示,即使想换工作,大多数人还是想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或者更感兴趣的工作,并在这一领域深入发展。

6.企业裁员情况

问卷显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少数公司有过裁员,但裁员比例不是很大。如武汉道格维琪贸易有限公司,在运营岗位上有裁员,裁员比例为9%,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裁员比例为0.5%。

大多数受访公司表示在过去和未来的几个月都未有裁员。

7.武汉市就业的整体情况

“今年是全国也是武汉市就业最难年,”武汉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邹强,5月份时曾在一次大学生就业指导会上坦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武汉地区则超28万人,是几十年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 网站 翻译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54-02

在国际大背景下,众多的中国中小企业处于业务转型阶段,企业网站成为最为经济效益型的市场开发平台。在过去的几年,我院积极尝试为中小企业网站提供翻译实践服务。笔者有幸担任指导老师,是以下就几个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名称的翻译

通常中小企业在注册企业名称时并未注册英文名称,这在翻译的时候就可能有多种译法,使得翻译人员无所适从。例如:

例1.企业名称:佛山北斗星软件有限公司

参考译名: Foshan Beidou Software Co., Ltd.

解析:正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取英文名一样,企业英文名称本是企业为方便与国外客户沟通而采用的一个代表公司的符号,因此在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情况下,或是音译,或是意译、或是自创,只要是自己喜欢,便可拿来就用。

例2.企业名称:佛山市嘉喜被服厂有限公司

参考译名: Foshan Jiaxi Home Textile Company Limited

解析:在参考大量翻译实例后,我们发现虽然也有用clothing的,但业界采用Home Textile较多。与例1同理,英文译名是为沟通之用,故翻译实践应以达到沟通目的为首要原则,而无须字字拘泥于原名称。

例3.企业名称:(……我国机床工业企业有)北一、济一、齐一等。

参考译名: Beijing No. 1 Machine Tool Plant, Qiqihar Heavy CNC Equipment Co., Ltd, Jinan First Machine Tool Plant Co., Ltd.

解析:企业简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被采用,这对业内人士一点问题没有,但对于本专业不熟悉的译员来说就会手足无措,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对翻译工作所涉及的行业要有广泛的知识。我们不难从网络上搜索到此三家企业的全称分别为北京第一机床厂、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原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其英文名称可方便地从各自网站上获取。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例如现场口译当中,也不妨采用例如Beijing No. 1, Jinan No. 1, Qiqihar No. 1等快速译法。

二、有关产品及工作设施、设备等的描述相关的翻译

例4.产品名称及描述: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

参考译文:Non-woven fabrics is a kind of non-weaving cloth

解析:虽然英文名称可以很容易地从网站上搜索到,但有必须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知识,对该产品及其用途有较好地认识。

例5.产品名称及描述:高速公路

参考译文:freeway, motorway, thruway, express way, highway

解析:从不同的工具书也许可以查到以上各种译法,这里主要应该参考翻译实践的译法,即我们在高速公路上通常看到的是express way,而highway 通常是指干线公路,而freeway, thruway, motorway等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当中并不常见。

例6.产品名称及描述:高速系列紧固件设备

参考译文:high-speed fastener equipment

解析:此译文本身没有什么争议,但学生非常不理解“高速”,所以这里有必要让学生大概了解有关“高速钢”的相关知识。

例7.产品名称及描述:横竖短竹牛仔

解析:这里主要是对此产品“横竖短竹牛仔”的理解,“竹节”指的是纺织工艺slub,而不是bamboo;横竖指纺织技术中的经纬两个方向,而不是anyway。

三、企业宣传语类的翻译

例8.诚然,“物与心融,境与意合”。从古至今,芸芸众生之所以偏爱活灵活现的花草树木,皆因它们都是自然界有生命的个体,涌现出一种祈求花中有我,我中有花的物我合一境界。

解析:这段话是某仿生花厂对其产品的宣传语,着实不容易翻译。由于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中文宣传语的措词习惯于使用优美的辞藻,以及对企业的溢美之词,而这在国外网站上通常只是对企业平实的介绍,这就需要在翻译当中适当选择意译等各类翻译策略。

例9.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必须奋力前进,迎接更大的挑战。

解析:这是某公司的座右铭很有韵律,而且简洁,但英文很难有同样的效果,所以同样要采用意译等翻译策略。

四、具有特定意义的内容翻译

例10.国际学术会议立项

参考译文: project establishment

解析:有学生对“立项”很是费解,缘于字典中对“立项”给出的解释是“投资建设项目领域的通用词汇”,可这看上去与“国际会议”毫无联系。殊不知,如今“项目”的含义已经大为丰富,在建筑工程、投资,甚至科研、教育等等各行各业被广泛地使用。

五、原文内容表达不清或错误的翻译处理

例11.原文:生产经营进口,国产厚度0.25-2.0mm宽度400-1000mm。

参考译文: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imported and domestic products with thickness of 0.25-2.0mm and width of 400-1000mm.

解析:根据上下文,“经营”指的应该是“销售”;而“国产”后则漏了“产品”(或具体的产品名称)。类似的问题多是由当地不规范的语言习惯所造成的。

例12.原文:全世界范围内用于无纺布生产的纤维中有63%为聚丙烯。

参考译文: 63 percent of all fibers used for non-woven fabrics are polypropylene.

篇8

××市财政局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小城镇的发展,,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是县域经济城市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县域经济总量,尤其是农村经济总量扩张,地方财力充实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地客观反映。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本文结合××市近年来的实践,就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一些理论及实践上的探讨和思考。

一、××市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进程。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辖17个乡镇、2个国有农场,其中建制镇15个,小集镇56个,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82平方公里,小城镇人口41.5万人,比2001年增加7.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0%,比2001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5966元,比2001年增长15.7个百分点,小城镇提供财政收入1.1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2.7%,全市城镇中心地位和总体功能明显增强,形成了以郢中城区为中心,建制镇为支撑,小集镇为纽带,中心村为网络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市近几年按照“建一个城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的发展原则,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夯实了地方财政税源基础,达到了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是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建镇,特色立镇,特色兴镇”十二个字,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确定区域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磷化、食品、建材、纺织、汽车配件等五大产业,生产集约度有所提高,小城镇经济日趋活跃。胡集镇依托磷矿石资源,大力兴办磷化工企业,带动了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双河镇充分利用石灰石资源,大力兴建建材企业,带动了全市建材业的发展。石牌镇以豆制品加工为龙头,扩大黄豆种植面积,带动了豆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旧口沙梨、柴湖大蒜、转斗蔬菜、张集香菇、客店葛粉等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也都初具规模,“钟绿”牌、“三源”牌、“花山”牌大米、“山灵”牌葛粉、“佳绿”牌、“莫愁”牌蔬菜、“笪家湖”牌胡柚等15个品牌,获得省以上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农业外向型经济初具雏形,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小城镇的综合功能日渐完善,对经济的辐射力、吸引力明显增强。2004年,××市融资投入1.2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07国道、寺沙线、汉宜线改造和襄荆高速公路××段全面竣工,长荆铁路建成通车,农村路网升级,交通路网骨架形成,城镇设施、镇容镇貌,人口结构迅速得到改善,旅游、服务等产业飞速发展,有力地改善了投资环境,人力、资本、技术、市场初步形成,境外资本大量涌入。2004年,全市引进市外境内资金7.99亿元,境外资金1520万美元,外贸出口1654万美元,新增规模企业15家,有18个项目落户全市两个工业园区。

三是地方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一批新型小城镇的迅速崛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财政增收的支撑点,建设小城镇直接带动了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加,旅游城镇的兴建发展,使××旅游知名度迅速提升,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2001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28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同时,小城镇的发展,聚集了人口,使城镇从事服务业的人员增加,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税收增收奠定了基础。2004年,××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06亿元,乡镇财政完成1.48亿元,占48.4%,其中小城镇完成工商税收1.01亿元,分别占到了32.7%和67.6%,小城镇建设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力地支撑了县乡两级财政。

四是拓宽了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直接推动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耕地向种粮大户集中,企业向城镇集中。近些年××市通过发展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人,活跃在小商品批发、运输、流通等行业,农民通过兴办第三产业,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3048元,增加到2004年3690元,年均增长4.89%,不仅让农民进了城,而且使生活质量大为提高。同时,××市小城镇的飞速发展,吸引大量外乡打工者回乡创业,带回来了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多种经济因素,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给非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生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

××市近几年虽然在建设发展小城镇、小集镇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大背景,加之受资金、土地、观念等方面的因素束缚,××市小城镇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城镇的规模小,对资源的集聚、辐射作用弱化。小城镇布局由于历史沿袭立足于利于管理的要求,造成小城镇个数多规模普遍较小,目前××市共有15个建制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56个小集镇,拥有人口41.5万人,小集镇平均人口0.74万人,根据全国沿海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初期的情况来看,小城镇人口超过2万人时,才能充分发挥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的集聚和扩散作用,可以对周边若干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明显带动作用。××市小城镇的小规模实际,造成了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使得小城镇对乡镇民营企业聚集能力有限,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直接导致小城镇发展后劲的严重不足。

(二)小城镇化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水平。××市城镇化水平从2001年到2004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远远落后于2001—2004年经济年均增长7.16%,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农村人均纯收入在四年间年均增长4.89%,农民有田种,有稳定的收入,不愿象以前一样为城市户口而进城,小城镇依靠吸收农村人口,依靠数量的扩张来集聚人口的发展方式进一步减慢。

(三)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小城镇规模小的实际,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有限的财力来加快城镇建设,城镇规模小,但行政人员却没有精减,小城镇的行政事业费支出居高不下,除胡集、旧口、郢中、石牌等几个中小城镇自身经济实力较强外,××市大多城镇建设投入还受“吃饭财政”状况的制约,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2004年,××市投入18个城镇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平均每个乡镇28万元,仅仅靠有限的上级投入,乡镇一级在城镇建设上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无钱不办事”的观念,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同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城镇建设贷款难,融资难一直困扰地方政府,为扩大资金来源,有些乡镇尝试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发展小城镇,但办法不多,渠道不畅,把经营理念简单地理解为出让、出租、承包、卖经营权等,一些地理、自然条件较好的乡镇,缺乏长远眼光,把资源都承包、租赁出去了,从长期来看,这种做法对小城镇的发展有害无益。

(四)小城镇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区域经济缺乏龙头企业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小城镇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2004年,××市全市规模以上乡镇属企业64家,企业从业平均人数5304人,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10家,在产业发展上除粮油加工、蔬菜、水果外,名、特、优、新的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长,对产业的引导作用,对种养基地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整体不高,呈“三多三少”现象。即: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初加工多,精加工少;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少。具有明显支柱产业的乡镇不多,许多小城镇的产业结构相似,缺乏个性和特色,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代表农业发展方向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种植面积仅占全市种植面积的4.1%,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意识滞后,××市现有的一定数量的特色品牌,均限于本省甚至本地区,没有真正体现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龙头企业的扩张。

(五)小城镇建设配套政策不到位,配套设施滞后。近年来,××市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小城镇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但由于资金紧缺,财政投入不足,仍有部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还很低;断头路,泥巴路还很多;绿化总量少,不配套,档次低;排水设施不健全,排水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同时,由于户籍管理制度制约,影响了社会福利、就业水平,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转移农民时,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农民看病难,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高,影响××城镇化的进程。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对策

1、立足于依附武汉城市圈,科学制定小城镇建设区域规划。财政支持小城镇必须以发展县域经济为前提,从战略的高度制定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规划,确立财政支持的重点和目标。2001年,湖北省启动了武汉“1+8”城市圈建设工程,该城市圈以占全省33%的土地,承载全省50.4%的人口,提供全省55.6%的GDP,51.5%的财政收入,60.56%的工业总产值,57.2%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湖北产业发展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也是国家发改委规划的全国七大经济核心区。××市距武汉市区只有3小时的路程,随着随岳高速、武荆高速公路的开通,××市到武汉市的时间将近一步缩短,这对××的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市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大城市边缘形成有经济活力的小城镇群体,城镇化建设应着眼于吸附武汉等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促进本地区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开发,促进财政经济的整体优化。按照××市目前的资源分布、产业优势,在规划小城镇发展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依附城市圈构筑相关产业链,实现资源互补。大力扶持胡集、双河、磷矿等镇的磷化工产业,着手组建磷化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整合磷化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集团,扶持东桥、郢中等镇的汽车零配件产业,扶持旧口、洋梓、长寿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创建食品工业生产基地和纺织工业生产基地,链接以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园为主要辐射圈的产业集群带。以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为龙头,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寿之乡四大品牌,突出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两大特色,大力扶持发展客店、大口林场、郢中城区的旅游资源,加强郢中城区的旅游服务业,提升旅游区形象,以东星集团为载体,推动周末假日经济的发展,力争发展成为武汉城市圈的“后花园”。

2、立足于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小城镇发展不仅扩大城市规模,重要的是引导和促进大部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城镇带动农村,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就要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则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结合××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潜力来看,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长远发展,抓住有优势的主导农产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重点培养和扶持张集的食用菌、长寿的绿色大米,郢中的果蔬加工、胡集、磷矿的花卉产业,旧口、柴湖的粮油以及肉类、蛋品加工,石牌的豆制品等支柱产业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同时注重品牌意识,为地区名优农副产品统一注册商标,形成地区名牌,以此为前提优化农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以全市已建的金林、华联、新美香、康辉、连心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订单生产,农资技术服务等方式,强化联接形成完整的原料—加工—销售及服务链条,发挥整体行业的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3、立足乡镇企业,壮大地方骨干财源。乡镇企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同时,农业税取消后,乡镇企业的财政贡献将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实力。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的方针,继续优化乡镇企业结构,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合理集中,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磷化工、纺织、食品产业。一方面用足、用活财政政策,对小城镇的乡镇企业在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由集体经营向公有民营、民有民营转变,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注入乡镇企业。不断改善条件,优化环境,吸引民营资本和外来企业投资办厂,使民营经济成为乡镇企业的重要生力军。另一方面重点扶持乡镇优势骨干企业,立足于胡集、双河、旧口等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磷化工、建材、纺织等工业企业,立足东桥、郢中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机电、汽车零配件、小五金工业,形成区域主导产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使之逐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柱和龙头,为产业兴镇、工业兴市奠定基础。同时,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4、立足于制度创新,推行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城镇建设资金不足是制约城镇发展的主要矛盾,单纯依靠财政资金的直接投入,不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也难以承受。因此,进行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必然选择。财政应运用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引导功能,吸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合理确定政府投入,加强财政基础建设投入预算安排。根据全市小城镇建设现状和规模,以及财政实际,合理确定每年投资支出,力争逐年增加,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专款用于重点城镇建设。二是按照“经营城市”理念,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对于小城镇住宅开发项目,供水、供电、通讯、燃气等具备自负盈亏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部分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建立市政有偿使用和合理的收费制度,解决投资者投资回报问题。三是尝试发行小城镇建设债券,通过中央财政发行专项债券募集小城镇建设资金,债券收入严格用于准公共产品而又能盈利项目。如农贸市场、供水、供电等。四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贷款支持力度,拓宽服务领域,对农民进镇购房等方面开展信贷业务。

篇9

东华大学地处上海,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华东纺织工学院,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从1999年开始,东华大学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科生的招生数量不断扩大,目前每年达到3700名左右,其中管理学院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就达到每年600名,差不多占了全校的六分之一。如此多的学生在入学后给学校的培养任务带来了许多挑战,在全校各级领导的妥善指导下,培养过程一直平稳有序,培养质量方面始终常抓不懈。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就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可控的因素在不断增加。因此全校各级部门审时度势,不断寻找应对之策。

2006年3月6日,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上海要大力推进“四个中心”的建设。“四个中心”分别是是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2006年3月31日《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公布,上海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亚太研发中心之一。

根据这样的形势,对照东华大学目前拥有的十一个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我们发现这些专业都是不可或缺的热门专业。东华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科生从2004年开始实行大类培养,入学后的第二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实行了这一制度后,有些专业的学生人数起伏不定,就业情况也千差万别。

如何应对这些情况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棘手问题。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东华大学没有简单实行关停专业或者视而不见,而是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一方面高举内涵建设大旗,在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校风学风、校园文化等软环境建设上多下功夫,同时在办学过程中采取了动态调整的方法,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东华大学于2009年4月出台了“东华大学关于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设置的意见”的“东华教〔2009〕8号”文件,对本科专业设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的动态调整措施,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这些措施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调整办学资格

东华大学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分为三个大类,分别是管理科学类、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在实行了大类培养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决定权,无形中对各个专业的教师带来了压力,也促使教师更多地关心自己专业的生存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约60%的学生有自己的主见,选择专业时一般依据专业实力和就业前景来作出判断,另外大约40%的学生并没有自己的主见,而是根据关系密切的同学或同寝室同学的选择来做决定。对于专业实力情况和就业前景,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一般不全面,因此教师宣传也非常重要,如果宣传比较精彩和到位,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会计学专业,由于教师在历年的宣传中做了很好的准备,尽管该专业的就业情况并不是所有专业中最好的,但总是能在工商大类中吸引最多的学生。

从2009年起,管理学院做出了所选人数少于20人的专业将暂停并进行整改的决定。在同年2008级学生的专业分流中,由于电子商务和工商管理两个专业的人数少于20人,管理学院组织教师和辅导员对有关学生做好思想工作,把选择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妥善地安排到其他专业。与此同时,有少数学生对这种做法也表示不理解,学院有关领导也多次进行思想沟通,并承诺如果确实对暂停专业的某些课程感兴趣,学院也可以在其选择其他专业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和强化学习,逐步化解了该项工作中各种大小矛盾。

调整专业办学资格是一项容易引发学生和教师抵触情绪的事情,必须事先进行详细介绍、事后进行耐心安抚。同时,作为领导也必须站稳自己的立场,不能在遇到阻力时就退缩不前,否则改革就容易搁浅。

在随后的2009级分流中,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数回升到20人以上,工商管理的人数仍然低于20人,我们就激活了电子商务专业,而工商管理专业继续处于暂停状态。

在单个年级暂停后,与该专业有关的教师并没有完全一放了之,而是全面考查不足之处,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例如从课堂教学、实习安排、实验建设等方面认真整改。

3 调整大类归属

个别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由于定位模糊,在原属大类中难以为继,例如物流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第一届招生,文理兼收,将其划归工商管理大类,与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四个专业一起进行大类培养。

第一届分流时,学生多达78人,但随后的三届学生分流时,学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是39人、27人、21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2006年时物流管理在社会上属于热门的新名词,但对于具体要学习哪些课程,许多学生并不了解。物流管理是实务操作较强的专业,许多在高中阶段选读文科的学生在学习物流管理的课程时遇到很大的学习障碍,这一信息立即传染到低年级的学生,导致选择该专业的学生不断下降,也极大地影响了该专业的教师们的积极性。

面对这样的情况,管理学院果断地从2008级开始将物流管理专业调整到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只招收理科生,将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调整,与电子商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一起进行大类培养。动员教师深入企业和行业组织进行调研,建设了一批以物流实务为主的课程。情况立即得到扭转,2008级分流时物流管理的学生人数回升到78人,2009级分流时达到84人。

实践证明,将个别原先大类划分有偏差的专业调整到其他大类,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不失为明智之举。

4 调整课程设置

2008级学生分流时,选择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数少于20人,我们决定暂停该专业的办学,将选择了该专业的学生引导到其他专业上去。

事后该专业的教师进行了反思,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培养目标不清晰,是重 “电子” 还是重 “商务” 争论之声始终未停,这样的争论导致后续培养过程中许多关键性的重要措施无法落实。二是课程设置广而不精,电子商务所包含的知识面如此之广, 课程大纲在设置的时候变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在学习重点的把握上无所适从。三是课程设置受制于教材,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更新非常之快,要选择高质量的教材非常困难。例如网络营销课程,教材内容偏旧,而且理论也偏重于传统的营销。

经过反思,采取了一些举措。一是抛开电子与商务之争, 把着眼点放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把这个目标与全国及上海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充分结合,凸现了地区性就业的特色。二是课程设置上突出核心课程的基础性,广泛开设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在学习了这些课程以后能够在电子商务大行业、 大环境下找到不同的岗位。三是组织资源结合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进行了教材开发,凸现出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四是充分利用与课程结合的竞赛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竞赛可以成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近三年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及全国性“三创杯”电子商务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竞赛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看到优秀的作品,可以带来积极的鼓励作用, 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推动了后一个阶段的学习。

5 调整实验内容

相对于理、工、农、医等专业,经管类实验教学一般比较滞后,普遍存在过于依附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单一、运行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东华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不断调整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套成功经验。

从2005年开始中心加快步伐进行建设。以专业流程实验室的模式进行运行。让学生在熟悉自己专业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实验教学过程学习,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各种实验内容和验证实验结果。截止2007年,建成了专业实验模拟仿真流程实验区,其中包含十个专业实验流程实验室。因建设成绩显著,获得了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称号。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强调,应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同时要求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及时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创业教育融合。在现有实验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的元素,将创业知识嵌入到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提高综合性、设计研究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在《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综合模拟》、《人力资源模拟》、《证券模拟投资》等实验课程中,更多地介绍如何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投资理财等相关知识,强化了学生创业的基本技能。广泛采用角色模拟、案例分析、问题决策、研讨式教学、博弈对抗、项目驱动、游戏竞赛等多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调整实验考核方式,改变那种“按部就班”撰写实验报告的方法,采用撰写分析报告、PPT汇报、小组答辩、按团队计分等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

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建设和调整,东华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不再是人才培养的辅助平台,而是和院系一样发挥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

6 调整基层组织

随着高等学校的使命大大扩展,学校的职能从教学发展到科研,从科研发展到服务,这一切需要教学基层组织既能处理好教学、科研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又能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随着东华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基层教学组织松散、教学资源分散、教学科研不协调等现象,原先以专业为中心、单纯从事课程教学的教研室组织越来越不适应改革的要求。东华大学及时察觉到了对教学基础组织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积极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科教学与其他层次教学相结合的组织模式,寻求基层教学组织体制上的突破。

篇10

抱怨管理的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受到西方消费者至上主义的影响,当时主要是针对顾客抱怨管理的研究,其内涵一般是指企业或其他组织在向顾客提品或服务过程中对顾客所产生的抱怨所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顾客满意度。建立顾客的忠诚是现代企业维持顾客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顾客的不满与抱怨,应组织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处理消费者的抱怨,对于服务、产品或者沟通等原因所带来的失误进行及时补救,能够帮助组织重新建立信誉,提高顾客满意度,维持顾客的忠诚度。

高校作为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无论提供的教育机制、服务质量和产品(学生)多么稳定和完善,面对挑剔的就业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挑战,都不可能使所有的用人单位得到100%的满足。所以,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和服务质量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培养或服务周期的长期的工作和任务,而这依赖于抱怨管理为其提供方向和数据支持。对高校而言,其顾客是指学生和用人单位,本文中的高校顾客即是学生和用人单位(以下不作解释)。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高校不能善于从顾客抱怨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找出顾客的真正需求,这个高校就不能比其他的竞争者更容易拥有领先的机会。因此,进行有效的顾客抱怨管理是当今高校确立竞争地位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顾客抱怨概述

1.顾客满意、顾客忠诚。本质上讲,顾客满意度反应的是顾客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来源于顾客对高校教育机制、教育服务质量和学生素质所产生的感受与自己的期望所进行的比较。也就是说“满意”并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情况下,顾客的这种比较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如图所示:

⑴当感知接近期望值时,一般会出现两种状态:一种是顾客因实际情况与心理期望值基本相符而表示“比较满意”;另一种是顾客对于这种比较没有明确的结论,感受一般。处于这种感受状态的顾客继续支持和选择其它高校或选择其它同类服务的或然性各为0.5。

⑵当感知高于期望值时,顾客就会体验到喜悦和满足,感受是满意的,其满意程度可以从事后感知与事前期望之间的差异函数来测量。显然,感知大于期望值程度越大,顾客的满意度就越高,而当感知远远大于期望时,顾客满意就变成为顾客忠诚。

⑶当感知低于期望时,则顾客会感到失望和不满意,甚至会产生抱怨和辅助投诉,但如果对顾客的抱怨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妥善解决,就有可能使顾客的不满意转化为满意,甚至令其成为高校的忠诚顾客。关于顾客抱怨与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国外有关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用函数表示为:

c=b/a

式中:c――顾客满意度

b――顾客的感知值

a――顾客的期望值

当感知值接近于期望值时,即:b≈a,c≈1,表示顾客的满意度“一般”;当顾客感知值大于期望值时,即:b>a,c>1,表示顾客有较好的满意度;而当顾客的感知值小于期望值时,即:b<a,c<1,表示顾客的满意度较低,即:顾客不满意。

将高校顾客动作分为入学、评价、决策、演变、结果五个阶段,揭示了顾客满意或不满意他们会采取哪些行动。高校如果要通过实行高校顾客满意战略来实现良好的办学业绩和办学收益,就必须努力消除高校顾客满意度小于1的情况,即: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服务质量和毕业生的质量来满足甚至超越高校顾客的期望,这实质上就是需要高校平息和预防顾客抱怨的发生。

表2-1 高校顾客动作五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入学,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并接受高校提供的各项相关服务;第 二 阶段,评价。经过接受教育和相关服务,学生通过感知、比较评断高校的教育和服务是否令其满意;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第三阶段,决策、满意。满意就继续接受教育、服务和接受、使用毕业生,并口碑相颂; 不满意就不再接受教育、服务,不接受和不使用毕业生,并传播有损高校声誉的言论;第四阶段,演变。满意顾客成为忠实顾客。即愿意接受教育和服务者增加,毕业生就业基地稳定;不满意:累积日久不满的顾客开始流失,即愿意接受教育和服务者减少,毕业生就业基地减少;第五阶段,结果。生源得到保证,生源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途径拓展,毕业生供不应求。不满意:生源得不到保证,生源质量下滑,毕业生得不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毕业生就业艰难。

2.高校顾客抱怨及其分类。⑴非投诉型抱怨:非投诉型抱怨是指高校顾客的抱怨并没有表现为对本次消费(即接受教育和服务)活动相关权益的保护,即:没有采取投诉行动,但可能会停止消费或向他人传递对本消费的不利信息。在此种情况下,高校不仅因为无法了解顾客不满意的原因而失去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育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机会,而且高校的形象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坏和影响。⑵投诉型抱怨:投诉型抱怨是指高校顾客对教育和服务以及毕业生质量的不满意所采取的投诉行动。对顾客来说可以使不满意的因素得到化解进而感到满意,对高校来说可以在得到顾客抱怨反应后立即采取补救性措施,变不利为有利。投诉型抱怨其实是顾客不满意所采取的积极的行动,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

三、 顾客抱怨的原因分析

1.源于高校教育机制、服务质量问题的顾客抱怨。由于高校教育机制、服务质量问题引发的顾客投诉抱怨的情况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问题的产生,可归因于三个方面:高校教育机制、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服务质量。

2.源于毕业生质量问题的顾客抱怨。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由于毕业生质量问题而引发的顾客抱怨也越来越多。此类顾客抱怨的产生是由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业务,独立地开展工作,为单位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我们高校的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这些方面的要求,从而引发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质量问题的抱怨。

四、高校顾客抱怨管理的对策思考

1.规范流程。顾客抱怨处理的一般程序建议。⑴处理抱怨开始于向顾客的真诚道歉。当顾客提出抱怨时,即使问题不完全是由高校造成的,高校也应首先向其表示道歉,对顾客表示理解和同情。此举动虽小,但显示了高校对顾客的关心和重视,为重新赢得顾客好感及后续工作

铺平道路。⑵评估事件的严重性,分清责任,做出适当补偿。就事件失误给顾客造成的损失进行认真评估,弄清双方的责任,不轻易揽责任,也不轻易推卸责任,并结合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损失的大小,对顾客进行补偿。有时,顾客提出抱怨可能只是为了发泄不满的情绪,这时给予顾客一些象征性的补偿,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⑶跟踪调查。高校可以采用口头询问、电话回访、信函或电子邮件等手段对接受抱怨处理的顾客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抱怨处理的效果如何。另外,通过跟踪调查还可以识别出那些频频投诉或总是对服务补救措施不满意的顾客。这些顾客寻求的利益可能超出了高校的能力,或者这些顾客本身就是难以满足的顾客。他们将来接受高校的服务时,高校可以给予特别的关注,甚至可以拒绝向他们提高服务。

2.提升方法。处理顾客抱怨的技巧建议。⑴双赢法则。多数顾客投诉是顾客对高校善意的表示,是高校改善教育机制、服务质量和提高毕业生质量,赢得顾客信赖的良机,无论你做得多好,总会有不满意的顾客。如果因为仅解决了一个顾客的问题,而引发出更多的顾客问题,就会给高校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应该既解决顾客的问题,又不给高校带来麻烦。如果我们对一个难缠的顾客做出巨大的让步,有可能就会面对更多的顾客提出同样的要求,高校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我赢你也赢,高校没有丧失尊严,顾客也没有丧失利益,做到这一点是很艰难的。顾客管理者甚至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需要在这个游戏当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尽可能维护高校利益,同时也要维护顾客的利益。⑵及时处理速回音。顾客管理者在接到顾客的诉怨时,如果能立即回答的,就当场解决;无法立即回答的,就请对方留下电话、地址、姓名,视情况紧急与否,尽快速回电、回函或派人亲去处理,以提供满意的服务。将顾客的诉怨内容分门别类,定期送交有关部门(如:教务、学工、后勤等),使这些部门能根据顾客的反映,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以降低顾客的抱怨,增进顾客的满足。

3.保障体系。顾客抱怨管理系统的建设。⑴顾客抱怨管理的计划系统建设。顾客抱怨管理的计划系统建设,是指高校要对顾客抱怨有所预见,根据所能预见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方案。该系统的建设主要应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①制定标准的作业流程。所谓“标准作业流程”,就是把解决一件事情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及人力,用最妥当的方法,配置在最需要、最有效能和效率的地方,便于工作人员可以顺利解决问题的一种作业方法。在这个作业流程当中,有标准可以遵循,有目标可以完成,有弹性以随时应付各种问题,让执行的人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②制定教职工满意度计划。教职工又称为“内部顾客”,包括教师及直线的各种作业执行人员。首先,管理者要凸显教职工满意优于顾客满意,高校只有让教职工乐在工作,顾客才会对这家高校满意。其次,教职工也是高校的顾客,人与人之间不该只有“内部营销”之交易关系,还应有人情、信任的互动,只有把这样的内部顾客关系建立好之后,才能为整个顾客满意建设奠定基石。⑵顾客抱怨管理的组织系统建设。组织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组织出效率,良好的组织框架、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设计对于顾客抱怨管理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高校顾客抱怨管理系统中组织系统的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四点:①规划成立顾客满意中心和客服部门;②建立赢得顾客满意与忠诚的顾客服务系统;③建立顾客服务信息系统;④塑造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校园文化。⑶顾客抱怨管理的领导系统建设。领导系统建设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组织内部团队与个人的激励问题,以及加强部门之间、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问题。没有一个有效的领导系统,组织就难以产生高效能的激励氛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也难以形成高效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构建能够激发绝大多数教职工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减少顾客抱怨的激励体系。这个激励体系既包括物质激励,也包括精神激励;既包括个人激励,也包括团队激励;既包括正激励,也包括负激励。只有所建立的激励系统是公平的、有效的,组织内部服务顾客的行为才能落到实处。⑷顾客抱怨管理的控制系统建设。管理的控制工作是依据控制标准,发现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工作。控制工作对于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对于组织各项活动的有序发展必不可少。以下三点是需要给予关注的:①规定抱怨分析信息的汇报程序及期限。收到抱怨信息分析报告后应协同各个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和改进方案;指定相关部门人员实施各项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根据改进评价结果推动有效措施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工作。②建立特别反应小组。在受理顾客投诉后,如果发现对该投诉的分析和处理较为复杂,并且根据怨言重要度评价判断属于比较重大的投诉事件,那么,可以组织相关人员组成特别反应小组对投诉事件进行协调处理。相关人员可以是各部门负责人和高校的领导。在特别反应小组成立后,首先需要制定负责人或协调人,然后需要明确各相关方所要进行的工作和职责,并且限定解决期限。在处理过程中更要注重给投诉顾客不断的反馈并与之进行沟通交流,以把握和引导其对处理结果的心理期盼。总之,通过建立特别反应小组,充分利用协作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可以使顾客投诉尽快得到合理解决,从而挽回高校的声誉。③跟踪反馈。抱怨问题的解决并非顾客抱怨处理的终结,抱怨管理的目的是保持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抱怨的解决只是在客观上解决了顾客抱怨的现实问题,从顾客主观方面来讲,顾客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且认为高校应当能够避免问题的发生。

通过抱怨问题解决后的跟踪服务,向因高校教育机制、服务质量及毕业生质量问题给顾客造成的不便再次表示歉意,并征询顾客对高校抱怨处理过程的评价和改善教育机制、服务质量及毕业生质量的建议,这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顾客的自我价值感,增进对高校的理解和偏爱。

五、结论

通过对抱怨管理理论进行的研究,根据高校服务管理的特点,提出了顾客抱怨管理系统的建设。高校可以通过科学划分顾客群、开设顾客投诉热线、开通网页、电子邮箱等服务形式,多渠道接受顾客的抱怨,及时处理顾客的抱怨业务。加强对教职工的全面培训,改善教育机制,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中,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有效提高高校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严浩仁:《顾客忠诚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金永生主编:《市场营销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尤建新等:《顾客抱怨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4]崔迅等:《顾客价值链与顾客满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卫南阳:《抱怨是最好的礼物》,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6]苏伟伦:《轻松处理顾客抱怨》,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2005。

[7]文腊梅:《如何建立企业抱怨管理体系》,《企业管理》,2005.4。

[8]张建华:《试论客怨及其处理》,《商业经济》, 2006.9。

篇11

摘要:《高分子合成》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短学期实训课程,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基本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本文针对目前嘉兴学院《高分子合成》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CDIO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高分子合成;CDIO;项目教学法;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52-02

一、传统《高分子合成》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分子合成》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一个总体认识,对所学专业知识建立整体概念,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交叉,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从高分子设计、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检测的全过程得到训练,达到工程师的基本要求。经过几轮的实训课程训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掌握注意事项;在实验教学手段上,实验教学视频与传统实验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考核上,综合评价预习报告、实验过程、实验原始数据的记录与最终的实验报告。以上这些方法和措施都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思考问题及独立动手的能力。当然,在《高分子合成》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包括:①命题式设计合成,主要以设计合成水溶性高分子乳胶漆、水溶性酚醛树脂实用产品作为实训案例为主,学生参照确定的实验方案,获得几乎相同的实验结果;②个别学生对实训课程的设置不理解,所做实验项目不感兴趣,最终导致达不到实训的目的;③1个班30人左右,配备2名指导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疲于应答,教学效果不理想。④三周的实训时间过长,安排不够紧凑,学生难以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经初步调研论证,结合本校的人才发展方案和实际情况,我们确定《高分子合成》实训课程的高材专业15级的学生作为这次实践教学改革的试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高分子合成实训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地区企业特点,更加深入的体现实训课程的意义。

二、CDIO项目教学理念

CDIO即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在国际工程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最新成果。它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周期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一种实践的、主动的、课程间相关联的学习方式加深对工程理论、经验与技术的了解。CDIO以采用接近工程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综合性教学为理念。项目教学法通常以实施完整的项目来达到教学目的,其类似于案例教学法,旨在实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以课本为中心到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到以实际经验为中心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CDIO教育理念所提倡的从协作能力、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进行综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其教育理念就是通过开展项目教学的模式,使得学生从内容各异的实践项目中学到一样的方法和能力,不仅仅是局限于掌握所涉及到的具体知识,更要提高综合能力。

三、教学改革方案

在《高分子合成》实训课程教学中开展CDIO项目任务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完成相应的文献综述;设计高分子合成路线及优化工艺条件;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习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基于项目任务式教学法在《高分子合成》实训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更接近工程实际的企业“命题”项目或将学生按照其专业导师分组,以专业导师科研中的课题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由专业导师和学生共同开展工作,在得到给定的功能目标和相关的技术要求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需完成从技术构思、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的整个过程,相当于一个产品完整的研究开发过程,这对于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高分子合成技能,同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形成高分子材料合成的能力。每3-5名同学组成一个课题组,并选举一名组长。每课题组根据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指导教师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方向上的把握。通过具体的研究课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调整《高分子合成》实训开设时间。我校《高分子合成》实训开设时间放在第2学年的第2个学期末。通过几轮教学发现,在学生专业学习还没完全到位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实验难度,缩短实训周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而将时间从3周减少到2周。

2.企业参与《高分子合成》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往的教学计划完全由任课教师自行制订,由于教师的工程能力不足等原因,制订的实验教学计划脱离生产实际,即所谓的“理论性、研究性过强”。在新的实训教学计划修订时,我们积极争取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参与进来,共同制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计划,使实验内容更符合工程实际性。

3.《高分子合成》实训内容的确定。①原有实验内容优化。从原有实验中筛选出小部分的经典内容,通过这些经典的实验来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原料准备、材料合成、性能测定及表征方法等。同时增加具有项目背景的实验,以贴近实际的社会需求为前提,并符合高分子材料的潮流化趋势,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②教师科研课题转化。我院高材专业学生从大二开始即实行导师制,每个老师指导4-5名学生,从教师已完成的或在研的科研项目中挑选出部分可行的内容,以专业实验的形式分解为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完成的实验项目。本专业的教师研究方向和研究背景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给学生的命题形式丰富多彩,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毕业论文奠定一定的研究基础。

4.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①企业需求与教师科研结合命题。由过去的分配到人改变为根据企业需求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命题,使实训教学完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模式的转变,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②改变实训教导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实验指导教师定位为“导师”,而学生则定位为实验中的主动参与者和探索者,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成为执行者。③以课题组的形式开展实验。每三名同学为一个课题组,并推选出一名组长。每个课题组均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对课题组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并把握整体方向。在具体的研究课题下使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得到培养。

5.专业综合实验的考评方式改革。实训模拟本科毕业论文方式进行。结合实训内容给学生下达任务书。学生做出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在同等的实验时间、实验条件下,增加了实验信息量。增强了团队意识,强化了工程理念。

四、结语

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教学在《高分子合成》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分析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同时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使教师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郑薇薇.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理工大学,2010.

[2]张璇.结合CDIO教育理念与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4):152-157.

[3]余久久.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几点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1):42-44.

[4]陈春林.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