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10:27: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纺织工程就业市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论文摘要: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以职业市场为导向制订出具有地域和专业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几年的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显著提高;实践证明:依据职业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制订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高等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就业这个目标,满足社会、经济、岗位的需求的前提下制订,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就业。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制订了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就业率连续四年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
l工程造价毕业生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1.1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调查
通过对2003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流向问卷调查,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岗位为建筑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水利工程造价员、市政、装饰、及园林造价员岗位。
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指标设计为25小项,每小项分4个等级,评价标准和分值分别为:好,3分;较好,2分;一般,1分;差,0分;满分为75分。25个小项规类分别归为以下6个大项: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效果评价、专业知i,nvak平教育培养评价、能力培养效果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内在素质评价和工作适应度评价。其中六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分别如下:1O.58±0.46、8.20 4-0.33、10.40±0.41、5.70±0.28、3.50±0.42、0.70±0.35,调查数据为90个。
1.3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通过对2003届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74.4%。
2以职业市场为导向制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问卷调查后,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新调整和设计,紧紧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的需求,以就业为核心制订了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与浙江省经济建设相适应,面向浙江省范围内的施工、建设、中介、造价主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造价员岗位,培养具有工程造价员职业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2.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
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是浙水专毕业生就业最多的岗位。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按照“一个核心,四大模块,多元拓展”方案进行,即,以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土建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水利工程造价员、市政园林工程造价员为人才专业岗位技能培养模块;向建筑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两个方向进行专业知识拓展模块的培养,实现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多方位就业的目标。
2-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水平教育培养评价度较好。对毕业生能力素质和工作适应度的评价较低。通过走访众多用人单位,具体分析了不同的岗位对知识、能力、技能等水平的需求,制订了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具体的人才培养的标准:
2.3.1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要求:掌握应用写作知识;b.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Ic.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d.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及国家对建筑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e.了解水利、建筑、装饰、安装材料及制品的名称、规格性能、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储备保管、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利、建筑、市政园林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一般构造及施工工艺;掌握水工建筑物的一般构造及施工工艺;掌握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照明工程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施工工艺;£掌握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熟悉工程招投标的基本流程;熟悉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建设工程法规制度;昏掌握建筑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了解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般内容和方法等相关专业知识。
2l3.2岗位基本技能要求:a.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应用文写作能力;b.熟悉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拟定Ic.熟悉计算机应用,掌握ofice办公软件,能用计算机完成各类文字处理、表格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熟悉相关工程造价软件的操作;d.能结合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水利工程施工生产活动过程,从事工程造价计价和控制工作。e.具有良好沟通与协作能力。
2.3_3岗位综合技能或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具备编制工程技术标书的能力.b.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统计主要指标的计算和初步分析,能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案例分析.c.具备工程造价商务标书编制的能力;d.具备土建、安装、水利造价员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2.3.4执业素质要求:注重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b.具有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c.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真诚奉献社会的意识;d.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灵活的社会适应能力.e.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f-具有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新知识、勇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2.3.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并要取得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有: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监理员等。
根据上述具体标准,合理科学地规划了三年教学的学习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环节上紧紧围绕上述标准,制订了详细周密的课程名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考核指标,并编制了各种教材、指导书、任务书等等。
2.4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评价指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适当,最终以三项评价指标来检验其合理性: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2.5文中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l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O.05视作差异有显著性。
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前后的比较分析
3.1调整前后就业率的变化
2006至2008年浙水专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8.8%,98%、98.6%,就业形势良好。
3.2调整前后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分析比照
2006至2008届三届毕业生就业岗位逐年向建筑造价员、安装造价员、水利造价员、市政造价员、装饰造价员、园林造价员递增,集中在建筑、安装、水利三个造价员岗位。
3_3调整前后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分析比照
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浙水专工程造价毕业生的六项评价指标分值均有所上升,其中能力培养指标上升最快,由此引发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性的评价也在逐年递增。
3.4调整前后专业对口率比照
2006至2008届学生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4.4%、83.91%、86.05%。
4对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思考
4.1现状及问题
工程造价具体业务的操作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建立在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如何制订符合本地区要求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必须摸清毕业生的流向和岗位需求情况,而这种数据信息的收集必须是及时的、新鲜的,对数据处理要体现严肃性和科学性,要使用必要的统计处理方法,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工作上尚缺以上的操作。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指标设定的合理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虽然每个地区每个企业对人才满意度均有相同性,但也要考虑到地域和企业对人才期望值的个别需求,因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兼顾到地域、企业的个别性。
4.2经验和体会
浙水专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进行毕业生就业情况系列调查,同时走访用人单位,根据本省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行情,及时调整我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及时调整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结合每个学生即将从事的岗位来确定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和题目,对于就业岗位已明确的学生结合其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的其体工程确定毕业设计任务和题目,通过儿年的运行,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不断上升,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逐年提高。
原告:裔式成,男,39岁,住上海市万航渡路康家桥老街36号。
原告:方秉寅,男,42岁,住浙江省兰溪城关镇桃花坞93号。
被告:浙江省证券公司上海营业部。
1992年6月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两原告分别在被告处填写了买入有价证券委托单,各委托被告当日买入“二纺机”股票100股。其中,裔式成委托买入的单价最高为每股215元,方秉寅委托买入的单价最高为每股216元。被告接受委托单后,按两原告的委托要求,于9时40分左右,通过自己驻上海市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向该所作了申报。当日下午1时20分左右,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下称中经上证)接受股民的委托,于当日卖出“二纺机”股票2000股,委托卖出单价最低为每股222元。但中经上证在通过其交易员向上海市证券交易所申报时,电脑操作失误,将每股222元的卖出单价误输入为每股22元卖出。1时52分左右,该卖出单价分别与两原告的委托买入单价配对成交。根据当时按买卖申报单价的中间价成交的方式,裔式成的成交单价为每股118.5元,方秉寅的成交单价为每股119元。十几分钟后,中经上证发现申报失误,遂向被告及上海市证券交易所提出撤销成交申请。被告及上海市证券交易所经核实中经上证确有操作失误后,根据《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交易市场业务试行规则》及其补充规定和证券交易的惯例,分别同意了中经上证的撤销申请,并于当日下午在交易所办理了撤销手续。但被告由于工作疏忽,未及时销毁已被撤销的成交单据,致使柜台营业员误以为两原告的委托业务业已成交,遂于次日与两原告办理了委托交割手续,裔式成支付给被告股票价款、过户费、税金、佣金共计11945.8元,方秉寅支付给被告股票价款、过户费、税金、佣金共计11996.2元。6月5日、11日,方秉寅两次分别以每股244元、250元的单价委托被告卖出上述买入的股票。按该两天的股市行情理应成交,但均未成交。方秉寅即向被告询问情况。被告经核实后发现上述股票实际早已被撤销,并将撤销实情通知了两原告。因双方多次协商解决不成,两原告以与被告办理了上述股票的委托交割手续,并已支付了股票价款,但被告现单方反悔,擅自撤销了已购买成交的上述股票,侵犯了两原告的财产所有权为理由,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被告分别按当时该股票每股219元、242元的价格,分别赔偿裔式成、方秉寅股票及股价下跌的经济损失21945.8元、24203.8元。
被告辩称:其与两原告办理的“二纺机”股票委托交割行为,是属有重大误解的行为。两原告所购股票是在卖方电脑操作失误情况下成交,后经卖方申请及交易所批准,已被撤销,因而,与两原告办理的委托交割的标的物实际并不存在。请求法院撤销其与两原告的委托交割行为,其愿归还两原告因此所支付的股票价款。
「审判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除查明上述事实外,还查明:根据上海市证券交易所1992年6月3日下午1时52分之后的“二纺机”股票成交记录,该股票除操作失误成交之外,其他最低成交单价为每股219元,两原告所委托买入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成交。该所次日的“二纺机”股票成交记录,其最低成交单价是每股215元,最高成交单价是每股249元。该所6月11日的“二纺机”股票成交记录,其最低成交单价是每股249.5元,最高成交单价是每股262.5元。据上述记录表明,6月4日之后,“二纺机”股票价格是上涨趋势。又据上海市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行情记录,“二纺机”股票价格于6月底、7月初开始下跌。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认为:在国家对股票交易尚无明文法律规定之前,股票交易的各方在交易过程中均应遵守《民法通则》的规定,按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从事交易活动。中经上证在交易过程中,由于电脑操作失误,将原报价每股222元的股票,误作22元卖出申报,其实质是交易员在操作时对自己操作行为的误解。因此,双方成交的行为属于民法通则所规定的可撤销的重大误解行为。被告与上海市证券交易所经中经上证的申请,并在核实确属重大操作失误后,根据证券交易行业的特殊情况,按照交易规则及惯例同意中经上证的撤销申请,并无不当。被告作为人也未超出权限,损害两原告的利益。被告柜台营业员与两原告误以为所托业务业已成交,按实际已被撤销的成交单据办理的委托交割行为,也属可撤销的重大误解行为。被告对此请求撤销,可予准许。但由于被告工作上的疏忽,致使两原告因此丧失了次日继续买入股票和该股票价格上涨期间委托卖出赢利的机会,被告对此应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鉴于股票交易赢利与否与“机会”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被告对此应酌情予以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条、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以及第六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两原告与被告在1992年6月4日办理的“二纺机”股票委托交割行为予以撤销,该行为从开始起无效。
二、被告应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归还裔式成11945.8元、方秉寅11996.2元及上述款项自1992年6月12日起至付款日止的银行活期存款利息。
三、被告应分别赔偿两原告各2400元及其自1992年6月12日起至付款日止的银行活期存款利息。
「评析
本案纠纷因主要涉及对被告方在工作中的失误行为性质的认定,故适用《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行为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中经上证的电脑操作失误和被告未及时销毁已被撤销的成交单据,造成和两原告的股票交易成交的后果,是否属于《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则是值得商榷的。
“重大误解”,应是指行为人的主观上的一种状态,并且基于这种主观上的重大误解(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产生行为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悖的结果。如在本案这种情况下,如果中经上证将股民委托卖出的单价最低每股222元,误认为是22元进行申报;被告柜台营业员将已被撤销的成交单据误认为是需要成交的单据,这才是主观上的“误解”。而本案实际发生的,是中经上证在正确确定了报价后,因电脑操作上的失误,造成申报为22元的后果;被告由于工作上的疏忽,未将已被撤销的成交单据予以销毁,致使营业员按单办理了交割手续,这都不属于主观上的“误解”,而是客观行为的过失。就象工人加工零件一样,加工人对加工图纸上的尺寸要求并没有错误认识,只是在加工过程中不小心多进了一刀,结果造成了零件报废,这是客观行为过失的结果,而不是主观认识错误的结果。因此,不能将行为过失理解为认识错误,从而以“重大误解”来涵盖行为过失。
【论文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扩张而出现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探讨或研究纷至沓来。
一、劳动力市场理论与大学生就业
赖德胜应用劳动力市场理论,从城乡两个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出发,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的难题在于城乡劳动力的转换成本、解聘成本和户口成本等,其中,“在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性使得城乡之间的工作转换成本很高,这其中工作接受成本与工作离开成本是次要的,主要是与原单位的交易成本很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在某些城镇地区特别是高校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他们有相对过剩的迹象,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他们则是绝对不足。”
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大学生就业
李琪应用供求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及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她指出,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大学毕业生一般会选择进入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的主要劳动力市场而使他们的就业竞争变的激烈,降低就业率;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指出,大学生对企业信息的不完全获得使得50%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利用资本有机理论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劳动密集型产业部分逐步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其结果是,化工、建材、医药、电子信息等专业大学毕业生相对来说就业机会增加,纺织工业、食品加工工业等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则显的就业困难了。
刘洪银依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所做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通过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既源于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也源于供给方面的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不足,还源于市场的运行效率低下。其理论分析也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市场供求和市场失灵的不完全信息展开。
三、其他理论与大学生就业
徐州工程学院院长沈超从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的角度分别对就业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做总量失衡分析时,他首先也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分析就业,其过程和李琪所做的分析研究是一致的;沈超利用费尔浦斯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职业搜寻理论把大学生失业归咎于大学生的预期保留工资偏高于实际的市场平均工资,偏高的保留工资会使大学毕业生拒绝诸多的工作机会,增加寻找工作的时间,导致当年就业率降低;依据筛选理论指出,毕业生提供的信号可分为强信号与弱信号。一般而言,学历、专业、学校品牌、性别、是否党员、获奖情况以及体态相貌等都属于强信号;而工作能力、性格特征、人际交往、思想品质等属于弱信号。这便导致对弱信号有更高要求的雇主寻找合适人选的时间增加,也使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增加,在短期内表现为大学毕业后不能尽快就业。在做结构失衡研究时,作者也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人力资本的理论进行的解释,其中,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李琪所研究仍然一致;其对人力开发理论的应用是,大学生现在为了避免将来转行所导致的专用人力资本的损失,在初次就业时往往对专业性太强的行业选择的比较慎重,使得大学生在这些行业中的就业呈现出供给不足的现象。
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其他研究
国内关于本命题的相关研究还有:孙宏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文中从两类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出发,指出大学生偏爱主流劳动力市场却不得不涌向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事实,运用劳动力市场的划分模式,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其复杂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研究,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提出了就业对策。李永东、张婷婷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教育经济学分析》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现实的二元划分以及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马金艳、李娟的《浅谈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供求问题》从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入手,分析了这两个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周世学、陈士俊和邓蓓共同撰写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文中从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出发,通过劳动力市场分析指出,大学生不是过剩而是过少,就业难只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客观现象。王厚义、黎金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和对策》从需求规律和供求规律的角度解释了高校扩招以来就业问题渐渐进入困境的原因。郝剑琴、王文奎的《强化人力资源社会配置缓解就业难结构性矛盾》选取了西安市2007年第一季度人才招聘会为基本样本,结合多方面进一步调查访问,通过对大学生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提出只有在相应的政策引导下和相关的社会服务的基础上,增进招聘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认识与沟通,协助招聘单位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帮助求职者调整择业方向,才能真正推动大学生人力资源朝向合理的社会化配置方向迈进。吴宏伟、张国栋的《人职匹配理论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与社会某种职业相关联,以求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另外值的一提的是,罗育超在他的《基于管理学归因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文中,巧妙的应用管理学的归因理论,也对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关大学生就业的研究还有很多,不再罗列。
五、综述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一般是以文献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为主,使读者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有了以个大致的了解,并对所使用的理论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再提出对策或是政策建议。从总体上看,随着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理论研究文献更是相继出现,论文和专著都呈现发展的势头,研究也开始更深入,更细致,更向实用性发展。从研究方法上看,一般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法,这是必不可少也是最常见的,另外,问卷法和个案研究法也较多的被采用以获取一些一手的数字信息。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性的成因,尽管许多文章一致性的提出了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或是结构失衡,可是现存的研究却鲜有直接从大学生专业对比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鲜有去细细的分析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现象,因为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是,并不是所有专业的大学生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就业难是一个局部问题,只不过这个局部的“面积”大了一点。
参考文献
[1]李琪.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05).
[2]刘洪银.大学生就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06).
[3]沈超,宋言东.我国大学生就业失衡现象的经济学解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
[4]潘士元,林毅夫.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学家,2006(1).
[5]厉以宁.我国中长期就业理论与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1981(06).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制作;实验室
1引言
随着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服装设计专业紧接着出现,服装设计教育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专门学习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学生来说,不但要设计服装的款式,而且要具有充分的实力把自己的设计变为成品。所以除了设计技巧,学生也要把握操作技能。因此一个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综合实验室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2综合实验室教学的优势
2.1合理的设备配置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
首先服装综合实验室的基本器材是快速平缝机,在器材的购买上,先进行市场考察和对比,成立一个小型的实践基地。然后再参照服装行业组织的建议、借鉴其他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综合实验室的布置,然后购买一堆领先的画图仪、胶合机、计算机、手绘板等器材。在衣服制造过程中让老师跟学生从画图到打版、从布料完善到衣服做好都能够使用到最新的器材,老师和学生能够尝试各种各样的手法和服装,比如裙子、西服、毛衣等。最后老师和学生在实验室里能全部体会到公司对不同衣服的操作过程,使师生能够在实验室内完全体验到各种服装企业的工作流程,不同程度的加深自己对设计和制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1]。
2.2实验室模式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服装设计与制作是一个重视历史、重视思想、重视技艺的专业,在这个科学和信息突飞猛进的时代,不论是价值审美还是制造技艺时都会有新的学说产生,为了栽培高水平、适应当代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教师们要避免只依靠以前撰写的书本和资料,向学生灌输那些已脱节的学问,也要避免把理论传授当作仅有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操作动手的能力。实验室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把老师和现代社会有机的联结在一起,在持续地实践操作中回到行业前沿不断了解服装市场的变化,加深自己对服装企业的认识、充实自己的理论框架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素养[2]。
2.3实验室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服装设计与制作具有特殊的学科教学要求,要想丰富理论文化长时间的练习是不可避免的,缺少足够的实际练习,学生要想把握衣服的样式特征、布料材质、技艺手法等详细内容是困难的。实验室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加完全地运用已有的实验室设备,模仿公司制造方式,由老师布置一些主题,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际操作技巧,在实验室练习过程中提高对理论框架的理解,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并习惯现实企业中的运作方式,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进入状态,在就业市场上有更大的竞争力。
3国内服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实验教学的目标定位。当前我国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实验教学部分主要是为服务某些专业课程而不是作为主修部分进行学习的。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实验课的学时数比较少,学生的主要任务依然是理论部分[3]。对于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服装构成设计、服装缝制技术等实验部分,没有给予充分的实际操作时间,导致大多数的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不成熟、只会嘴上说说而已。其次是服装实验教育的内容。国内的服装实验教学内容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保持不变的,缺少创新创造。这样的教学内容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没有动力去进行学习,约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对教育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服装设计行业是一个紧随时代潮流变化的行业,服装的款式和缝制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是瞬息万变,而我国国内实验教育的内容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4]。再次是实验教学的方式。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一般常用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先做缝制记忆的示范,学生们进行观看,然后在约定好的时间内模仿、实际操作,完成课堂实验的要求。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很容易给学生带来一种误导,就是老师是怎么做的他们也要怎么做,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方法的时间。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习实践课程之外的东西,甚至是很多创新的想法,学生也不能够进行实践。最后一点,也是对综合实验室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仪器器材的使用频率。目前我国国内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大部分都是采用整班一起上课的方式,课外时间学生不允许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导致实验室里面的很多器材设备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除此之外,因为学校实验课程的内容安排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很多新式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器材很少被使用,例如套结机、曲折缝纫机等器材的使用频率就不是很高[6]。
4对综合实验室建设与实践的几点建议
第一,服装综合实验室器材的选购规则。实用规则,综合实验室主要用于现实操作,购买的器材用于满足平时教学训练,可以恰当购买一些不经常用但是认知作用好的器材[5];经济规则,国内的衣服缝纫机器材种类繁多,不同档次都有,相同款式不同牌子的价位差别很大,尤其是在科技的不断创新导致我国的缝纫行业持续变强的现在,国内缝纫器材在使用上和国外器材差不多没区别,但是价格上便宜很多,在购买的时候要遵守“只买对不买贵”的规则。第二,服装综合实验室应具有的要求。首先从实验室的使用方面来看,综合实验室不但要负责基本的缝制传授目标,还要有进行特别技艺试验的器材。在购买器材时可以根据制定的规划和人数灵动地来选择器材数目和种类。但是一定要根据班里人数,使每个人都能够使用缝纫机。在实验室的分布上,实验室器材的安置要看是否适用有理。实验室布局应注意两点:第一点是技艺器材使用时的安全性,虽然缝纫器材一般都具有安全保护手段,但是在使用中仍然要关注安全问题;第二点是技艺操作的合理性,比如普通缝纫设备按照顺序摆放在同一个地方,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可依据其利用次数安置在别的地方[7]。第三,服装工艺实验室的后期管理。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综合实验室可以长时间开放给学生练习,这样器材的功能就能被大部分使用。不过随着实验室的公开使用,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出现了,所以最好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定期给实验器材检查,同时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并且监督学生遵守。同时实验室也要配有必需的火灾感应仪和灭火器材,以面对突况,降低财产消耗。
5结语
伴随着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设一个服装设计与制作的综合实验室是至关重要的。综合实验室对于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栽培学生的创造思维与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关注学生实践能力,能够不断适应行业对设计工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伟.服装工艺实验室建设对于专业教学的必要性[J].艺术科技,2016(20):368.
【2】李淑萍,张德智,付振宇.浅谈工科院校服装类工作室教学的优势[J].大众文艺,2014(65):241.
【3】刘均,潘璠.绿色服装设计的启蒙[A].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纺织工程学会,2005.
【4】刘均,惠洁.面料创新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A].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纺织工程学会,2016.
【5】刘均,毛莉莉.军旅风格毛衫设计的研究[A].第32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纺织工程学会,2012.
【6】王斐然,刘均.浅谈野兽派的色彩风格对服装设计的影响[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北京:北京纺织工程学会,2012.
尊师重教,搭建平台
人才是建设纺织强国的第一资源。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 — 2020年)》中就指出:“建设纺织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将是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廉价劳动力。”
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振兴行业的重要使命。而开展纺织行业教育奖励工作,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科教兴纺的具体体现。倪阳生表示,对优秀教师、学生和教学成果进行奖励,充分体现了行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发展氛围,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将产生积极影响。
多年来,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坚持立足行业实际,紧密围绕我国建设纺织强国的发展目标,积极为行业教育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搭建优质平台。如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与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全面推动和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加强培训工作和继续教育,努力搭建产学研用联盟,持续主办各层次学生技能大赛,同时组织开展教学成果评审、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评审、纺织之光教育奖的宣传推广工作等,在行业内树立了一批教书育人的典范,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力。据了解,截至2012年纺织之光教育奖共评选出优秀学生567名,优秀教师76名。
源于行业,回报行业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但前进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市场化、平面化、项目化生存已然成为很多高校发展的缩影。在此背景下,如何专注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对此,倪阳生指出,教育改革是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这其中教师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下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广大教师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专心于教学改革,与时俱进,以德治教,以身立教。
源于行业,回报行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得到了业内众多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支持,而基金会也努力让获得的每一笔捐赠款项实现其行业价值,真正实现回报行业、服务社会的初衷。与科技类项目相比,教育工作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精力,且可能无法在短期内产生看得见的经济效益,但毋庸置疑的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潜力。目前教育学会关于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工作主要围绕“质量”二字展开,希望这些工作能在用人单位“开花结果”,实现人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进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纺织之光教育奖在国内纺织类高等院校中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生和老师也因获此荣誉而备感荣耀。据悉,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将协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启动对曾获纺织之光学生奖学生的追踪回访,以及时有效地帮助行业掌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为了解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就业市场的基本行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教育兴业,任重道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的教育面对许多共同的难题,不同的教育体系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取长避短,倪阳生强调纺织行业的教育也应国际化。近年来,国内外纺织类院校间互动频繁,特别是在服装、新材料、技术纺织品等领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合作氛围,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的行业人才提供了很多借鉴。
教育需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针对目前行业内较为突出的就业供需矛盾,倪阳生呼吁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对于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学习和积累是第一要务,切勿好高骛远;而作为用人单位来说,要给予毕业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成长土壤,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2013年教育奖走访重点解读
教学成果奖的申报项目代表了当前我国纺织行业教育战线上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水平,目前该奖项采用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隔年申报制,其中,2012年教学成果的申报主要面向职业教育院校。经奖励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批准,2012年纺织之光教学成果奖授奖项目共82项,成果覆盖面广,其中:教学成果一等奖12项;教学成果二等奖23项;教学成果三等奖47项。
与本科教育不尽相同,职业教育更加强调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其对老师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双师型”即兼具讲师与工程师特点的教学工作者更受欢迎。
据介绍,2013年“纺织之光”教育奖的走访重点将集中在教学成果的宣传上,走访的院校包括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扬州职业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 6 所职业院校。通过加大教学成果的宣传力度,倪阳生期望能为纺织高校的交流提供平台,以更好地为纺织院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服务,鼓励教学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共同为促进纺织行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链接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简介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以下简称“教育学会”)成立于1992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由全国纺织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团体会员150个。
教育学会以服务和自律为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基层服务,是纺织企事业单位、学校和政府之间的桥梁。该会下设 4 个分会(分支机构):高等教育分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中等职业教育分会和职工教育分会;内设 4 个部门:秘书处、学术培训部、咨询联络部和教材编辑出版部。
自成立以来,教育学会组织健全,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纺织服装教育的现状,提出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建议,行业教育的信息;
对纺织服装教育新建专业、新建学校提供咨询建议,接受委托对纺织服装专业进行研究、咨询、评估和服务;
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力量创办各类实体,开展联合办学、开办公司等;
组建和指导纺织服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组织教材编写规划的制定和教材编写、出版工作;
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组织各类、各层次教育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
开展有关教育理论的研究,提高各个层次教育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为基层工作提供服务,为有关领导部门提出建议;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组织有利于纺织服装教育发展的各项社会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