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6 09:53: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社区治理工作成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五五”规划普法实施两年多来,各项目标和任务在不断地得到落实,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现在“五五”普法已近中期,如何实现规划提出的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对各地普法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笔者认为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统计制度势在必行。
一、建立统计制度的必要性。一是普法依法治理统计工作是考核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评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就是对一个单位一个段阶的工作进行检查,得出客观、公正的结果。过去的工作一部分是可以直接看到效果的,一部分则体现在档案资料包括统计资料之中,因此,统计资料就成为考核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普法依法治理统计工作是反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据。任何一项工作成果最终要靠实实在在的数据和事实说话,普法依法治理统计工作既是考核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据。三是普法依法治理统计工作是普法主管部门指导工作的重要参考。普法主管部门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地区、每个单位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成绩、存在问题,为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基层工作、普法信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建立统计制度的可行性。一是“五五”普法规划为建立统计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是今后五年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体系,为建立普法依法治理统计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健全的工作网络为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了现实条件。自“一五”普法至今20多年,各地建立了纵向到村、社区,横向到各行各业的普法工作网络,各单位均有专兼职的工作人员,为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了现实条件。三是部分地方建立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了初步经验。据了解,全国已有一些地方建立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统计制度。我市从年起试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统计制度,到年逐步完善,现在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统计工作制度。只要把各地开展的统计制度进行总结完善,就能形成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有价值的统计制度。
三、建立统计制度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我们在开展统计工作中也碰到过不少问题,如缺乏上级有权威的统计工作制度,有的基层工作人员对统计工作不重视,不会搜集情况,填报的内容不详实,填报的数据不准确,统计表失真,有的工作人员变动后,工作没有认真交接,导致没有按时上报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全国普法依法治理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办法重点对统计人员职责、调查和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管理及、统计队伍建设、奖惩制度等内容作出统一、具体、明确的规定,从而保证全国普法统计工作一盘棋。二是制作网络版统计数据库。全国普法办应制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电子网络版统计数据库,配发给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统一按月填报,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网络快捷方式向上报送,没有开通网络的可用邮寄等方式向上报送。三是要规范填报项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内容很多,涵盖面很广,在项目设计上既要科学又要切合实际,不能贪大求全。如在普法工作上,可设置普法人数、普法形式、普法主要内容等项目,在人数统计上,既要突出重点对象,又要避免交叉重复;在依法治理工作上,可设置“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法治乡镇”创建项目等。填报项目应根据每年工作要点,可作适当调整。另外,还可设置一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取得的主要成效,对下步工作建议等项目。
一、正确估价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成效,充分认识抓好普法依法治理示范点创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习水县“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实施以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主要工作目标这条主线展开,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领导重视,新一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局良好。中央和省市出台“五五”普法规划后,县委、县政府及时转发了《习水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召开了高规格的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对“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落实成员单位责任制和考评考核措施。
——围绕中心,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各镇乡(区)、各部门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与维护社会稳定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积极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征订和编写“五五”普法教材,组织“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红城法治”栏目正常运转,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形式多样,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各镇乡(区)、各部门在发挥好传统宣传手段的同时,不断丰富形式载体,努力适应和满足不同普法对象的需求。县电视台开设了“红城法治”栏目,通过以案说法、律师释法、法律答疑等贴近实际的宣传报道,提高了法制宣传的影响力。把远程教育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兴阵地,扩大了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同时,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编演法制文艺节目等形式,增强了法制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着眼基层,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全县60%的村建立了法制教育阵地,80%的村开展了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活动,70%的行政村被命名为“民主法治村”。围绕创建“平安社区”,不断加强对社区各类成员的法制教育培训,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服务,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拓展。学校、企业、机关的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深化,100%的中小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90%以上的县政府机关实行了执法责任制,全县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四品”建设为目标,高品位、高标准开展主要道路和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路容路貌,实现长效管理,争创省、市级示范道路,为现代化精品城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范围
(一)主要道路。《市市区道路市容环境秩序分级管理实施办法》确定的一、二级主要道路。
(二)背街小巷。具有正式路名,宽度达3米、长度达50米以上,且与主要道路接壤,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或市容秩序管理问题突出的三级及三级以下街巷。
三、目标任务
(一)主要道路治理。以区城管局和广益街道为主,每年治理主要道路不少于2条。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对主要道路的户外广告、门头店招、停车泊位、外墙立面、公用设施、亮化设置、绿化景观等进行统一优化完善,严格行政审批,精细规划实施,打造全市示范性景观街区。
(二)背街小巷治理。以各街道为主,每个街道每年治理背街小巷不少于2条。在深入调查基本情况、历史传承和商业业态的基础上,突出主题,强化规划设计,调整商业业态,推进整体改造,打造特色街巷;围绕完善设施、改造立面、绿化美化,优化街巷景观,进一步提升背街小巷景观品位;实施环境整治,加强市容秩序整顿,做到规范、整洁、有序。确保到2012年底完成解放环路内环境提升工程,到2013年全区背街小巷环境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每年2月底前)
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城市管理工作网络作用,以“入户、面对面”为要求,结合宣传告知,逐一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做到一个不漏、彻底调查,全面掌握治理道路沿线各单位门头店招、户外广告、外墙立面等基本情况。
(二)规划设计(每年3月底前)
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设计、高起点、显特色”的原则,委托具备资质的市政景观设计单位,立足道路功能和业态特点,实施整体规划设计,力求兼顾环境协调、突出主次重点、有效展示特色,确保高品位、高标准。
(三)集中整治(每年4月底前)
组织区城管、公安、交巡警、工商、环保等执法队伍,集中力量,联动执法,铁腕治乱,全面清除治理道路沿线违法建设、违法广告、暴露垃圾、违章停车等显见性问题。
(四)整饰出新(每年10月底前)
以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沿街墙体立面清洗粉刷、市政绿化设施修缮、门头店招改造完善等整饰出新工程,优化提升道路环境。
(五)长效管理
严把门头店招审批关,确保门头店招的规格、格调、亮化等方面符合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道路精细化管理和“五定”巡查力度,实行管理“无缝对接”,做到显见性市容管理问题及时防范、及时解决,长效巩固道路环境治理工作成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城管、建设、房管、规划等有关部门和各街道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城管局设立办公室,切实加强对区主要道路和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协调、指导、督促和推进。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为全面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任务,切实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调整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明确分管局长具体负责,并把综合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定期的召开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传达市综治委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全市维稳工作部署。同时为使工作落到实处,年初制定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并结合各股、室、处、所、中心职能逐一签订了《司法局2008――201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真正做到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集中对本辖市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及时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节假日期间的稳定。
二、发挥职能作用,落实各项维稳措施
(一)深化“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推进法治××建设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动我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着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丰富农村普法形式,完善农村普法工作机制。大力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带动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做好面向社会大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各单位法制宣传教育机构的横向联合工作网络,形成普法联动格局。并成立了由法学工作者、教学者、政法系统司法干部、知名律师、法制宣传志愿者及其他有关人员组成的××市法律宣讲团,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普法工作。继续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实践的发展。调整充实法制宣传业务部门,加强法制宣传骨干和普法志愿者的培训,巩固普法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切实维护基层稳定
一是以创建省级示范司法局、十佳司法所为载体,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基层司法所建设,进一步落实政法专项编制,根据工作需要充实人员,加强基础建设。大力推进省示范司法所创建活动,加强司法所业务建设,提高队伍素质,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增强司法所履行职责的能力,推动全市司法所业务的规范开展,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二是健全完善调解组织网络,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一手抓“大调解”机制建设,一手抓人民调解工作,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扎实推动“大调解”机制的完善发展。切实加强市镇村三级调调解网络建设,巩固现有基层人员调解组织、培育发展新型人民调解机构;优化调解员队伍结构,进一步推动调解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4月份,××市召开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对推荐评选出来的十佳人民调解员进行了表彰。年初,我们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市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和调解能力。拓展调解工作领域,强化纠纷信息预警,加大纠纷调处力度,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民间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0%以上。
三深化社区矫正工作,努力提高矫正质量。认真履行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运行。加强社区矫正组织体系建设,提高社区矫正执法队伍素质。以提高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不断创新方法和载体,在社区矫正成效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学校作用,每季度组织矫正对象进行一次专题教育,每月组织矫正对象参加一次公益劳动。社区矫正对象年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切实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
四是以预防重新犯罪为重点,提高帮教安置工作成效。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法制化”的要求,做好新时期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进一步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衔接管理工作机制,衔接率达到90%以上,全面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措施,安置率达到85%以上,对已衔接人员帮教安置率达到100%,当年重新犯罪率2%以下。
(三)推进法律服务改革拓展,提升服务经济发展能力
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切实提高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政府接待水平。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把重点放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切实保障法律援助工作人、财、物的需求,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农民工输入较多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与法院、仲裁、劳动、建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规范社会法律援助组织的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拓展宣传渠道,提高法律援助的公众知晓率,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实现办案量逐年增长,力争实现“应援尽援”。
三、注重队伍建设,提高司法行政干警政治素质
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法治理念武装头脑,使广大干警在执法思想、执业理念、工作实践等方面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民主决策,提高决策透明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执政能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牢固树立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形象意识和团结意识。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勤廉示范单位争创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监督检查、效能监察和政风行风建设,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加大对系统先进典型的选树和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司法行政公务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两只队伍的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为认真做好入冬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消除职工公寓(宿舍)以及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经研究决定,在全街道范围内立即组织开展一次以职工公寓(宿舍)以及重点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安全检点范围
将全街道各类职工公寓(宿舍)以及商场、网吧、歌舞厅、影院、校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列为此次大检查的重点范围。
二、检查时间安排
自年10月10日开始至11月10日结束。
三、隐患排点内容
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突出以消防火灾事故隐患为重点,对全街道各类职工公寓(宿舍)以及商场、网吧、歌舞厅、影院、校舍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用电、用煤、用气等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排查。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建筑构件是否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
2、用电、配电是否符合国家低压配电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现场用电管理是否符合消防等安全技术要求;
3、消防设施、设备配备是否齐全、符合要求,并定期维护保养、安全可靠;
4、是否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并开展演练;
5、是否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式点型感烟探测器;
6、安全出口及紧急疏散通道的设置是否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7、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四、职能分工
此次大检查工作坚持“属地管理”、“行业监管”的原则,按照网格化监管工作要求,采取全面拉网的形式,由各社区、相关部门、相关单位按职能实施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一)各社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对本辖区内的职工公寓(宿舍)以及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实施全面检查,重点对单独设立、社会经营以及公民个人或其他组织自行对外出租的职工公寓(宿舍)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整治。
(二)按照“行业监管”的原则,派出所对洗浴中心、酒吧、KTV、旅馆等“九小场所”;城建办对全街道建筑工地职工宿舍;企管办对商场和超市;科技旅游环保办对酒店和旅游景点;文化体育中心对网吧和歌舞厅;交管所对物流仓库及客运车站;教委办对全街道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校舍等进行重点检查,全面排查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三)街道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安监、派出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重点抽查的形式,对设立职工公寓(宿舍)的企业以及重点人员密集场所中抽选部分点位进行重点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各社区、相关部门、相关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管理”和网格化监管的原则,在全面摸清所辖设立职工公寓(宿舍)的企业以及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底数的基础上,立即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大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并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单位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深入一线检查、督导工作,及时发现、整改事故隐患,确保检查不走过场,隐患排查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