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艺术的种类范文

传统艺术的种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6 09:53: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传统艺术的种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传统艺术的种类

篇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全世界各族人民在长远的发展中,世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变现形式,这些文化往往都是与人民的生活联系紧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容着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维意识、世界价值观和想象力。手工艺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类别,其发展与传承方面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同时也兼有时展的烙印。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它是美学与生活的融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在历史上的辉煌是举世瞩目的,就拿天津的杨柳青木板年画来说,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经了数百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藏品著称,其传承的完整度,是目前中国遗留下来的年画艺术中为数不多的珍贵手艺。但是在现如今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生存危机,正在濒临灭绝。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手工艺大多是长期经验的积累,主要靠口传心记的方式传承,其本身具有多种特性,如生态性、变异性、传承性、活态性等,所以对其进行保护的难度相对较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等手段的使用使得数字化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令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有了崭新的途径。

目前,保护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许多课题,其中尤以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存储传统手工艺,建立传统手工艺数字化资源数据库最为重要。这样可以实现手工艺的备档和共享,进而对手工艺进行挽救、传承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并深入探讨了数字化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简要分析了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采集与存储提供保障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然而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基本上停留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拍照、记录、物品收藏等简单的工作层面上,这种文字、录音、摄影、录像等传统保护手段,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手段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如书籍容易生霉以及录像带会因为老化使得色彩蜕变等,这些都会使记录在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损伤,其信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另外由于拍摄时存在角度等技术因素的限制,也会对传统手工艺的保存和使用产生影响。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采集记录手段和存储方式。

数字化存储技术也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提供了新的保护手段,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对传统手工艺资源的有效保护。不仅可以把一些传统手工艺的档案资料如前期手稿、照片、制作工艺的影像等,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将其保存在实物的介质中,如光盘、数字磁盘等,之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扫描,利用数字摄影以及目前最先进的三维建模等技术,将文物的图形结构保存,并且有着高精度的纹理信息。另外,多媒体网络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的完整保存也有着重要提升作用,通过数据库的保存和处理,可以使文物信息有序,方便人们对其进行检索。

现如今,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已经实施了一些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对手工艺进行保护。通过数字化多媒体,将那些珍惜的传统手工艺记录成档案和数据库,从而全面真实地将其中的历史价值保存下来。拿杨柳青木板年画来说,年画的成品的最主要来源是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在以往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中,通常是用文字、照相、视频等方式来记录工艺师的制作过程。但是这些措施无法将工艺师的制作工程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来。摄像在录制时只是在二维空间的有限几个角度上进行,虽然能够生成录像带和电脑光盘等方便储存的数据,但是在重现整个制作工程时,还是需要工艺师参与其中。在这方面,现代数字化技术就有着更大的优势。通过现代科技获取的信息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更加完整地记录下来。而且其方便整理和重现的特性,也可以达到传统保护所不具有的保真要求,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长久的储存下去。

三、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展示和广泛传承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利用三维场景建模,在经过渲染,最后在利用虚拟场景协调展示等动画技术,对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方式进行真实再现;第二,建立的数字博物馆。将多种媒介形式传统手工艺的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网络、有线电视等进行传播,这样打破时间、场所的限制,综合运用现代科技,使其适应大众传媒,成为一种崭新的应用平台,充分的展示和传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博物馆就是一种适合于大众传播的数字化展示平台,它有别于普通的博物馆,它不仅包括静态藏品的展示,而且还对传统手工艺的艺制、传播方式、原材料以及民间生活方式等数以万计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整个过程进行数字化的转换,转换成数据,存入网络中。

就拿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来说,它与传真画像、寺庙壁画、石刻线画并称为正宗的中华民族绘画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等)在创作过程中,几乎都同是要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将两者完美地高度统一。年画艺术秉承了这一传统,将巨大的魅力和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全部融会到质朴实在的民间年画中。而当人们使用数字博物馆后,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就能看到杨柳青本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一幅完整的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通过数字博物馆,使人能如同身临其境的体验整个过程。在未来数字博物馆不断地发展,大众会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数字博物馆,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流传下了的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媒体,这种信息载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所以数字化博物馆可以将其受众从单纯的博物馆参观人员扩展到全世界每个介入互联网的用户。

四、数字化保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以高科技为主流的趋势不可逆转,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需要创造情感,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不是机械的而是富有人性化、情感化。那么我们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尤其需要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投入。而工业设计本身就同时具备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双重背景,那么为了配合实现高科技生产的目标,就更加需要专业人才不但具有较高的传统科学素质,同时要具备跨学科的专业能力,并且要融会民族、文化、艺术、信息等综合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将培养复合型高标准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将其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建立完整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二)数字化技术与原生态的平衡

数字化技术虽然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播与重建具有巨大的意义,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数字技术的运用,也会使传统文化变得数据化和遗产化,这就会造成文化的原生状态的遗失。

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传承,意即传授与继承,是一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传于后人的过程,传授者和继承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一定要在人文的角度给予科技以明确的方向,赋予其正确的文化立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不停地在发展、在变化,那么我们在应用数字化技术时,必须从重视“静态遗产”的保护,转向“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共同关注的方向上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互统一的,都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那么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时,必须转变单纯关注“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转而对“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同时进行关注,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方向。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型更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原生意义,那么它们才能在自己适应的环境领域中更好地生存,长久持续地发展。

(三)文化风险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把数字化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存在这一定的风险。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条件有限,需要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支持,这样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内涵陈述与订正的权利。将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一方面,这样就为他国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对一些未能发现的传统文化进行开发,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开发的权利,造成文化遗产的丢失。

参考文献

1吴娱:《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

2陈芳:《浅析传统手工艺存在的价值厂》,《浙江工艺美术》,2002(3)。

篇2

闽北乌龙茶

出产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一带的乌龙茶都属于闽北乌龙。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以武夷岩茶最出名,岩茶的花色品种很多,多以茶树品种名称命名,主要品种有水仙、乌龙及其它奇种、名枞,因而岩茶可分岩水仙与岩奇种两大类,奇种又分名枞奇种和单枞奇种。其中天心岩九龙窠的大红袍,慧苑坑(岩)的铁罗汉、白鸡冠,岚谷岩的水金龟合称四大名枞;除此以外,还有十里香、金锁匙、不知春、吊金钟、瓜子金、金柳条等普通名枞。所谓单枞是以优良品种名称单独命名的岩茶,如奇兰、乌龙、铁观音、梅占、肉桂、雪梨、桃仁、毛猴等。闽北乌龙又因产地品种不同,而有建瓯乌龙、崇安龙须茶、政和白毛猴、福鼎白毛猴等之分。其中崇安八角亭的龙须茶,用彩色丝线将条形乌龙茶捆扎成束,每束茶像神话中的龙须,故而得名。

闽南乌龙茶

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由此传向闽北、广东和台湾地区。产于福建南部的乌龙茶,最著名、品质最好的是安溪的“铁观音”,这种茶条索卷曲重实,呈蜻蜓头状,味鲜浓,具有兰花香,真有美如观音重如铁的形象。除铁观音外,用黄旦种制作而成的“黄金桂”,也是闽南乌龙茶中的珍品。其次还有佛手、毛蟹、本山、奇兰、梅占、桃仁、香椽等,若以这些品种混合制作或单独制作、混合拼配而成的乌龙茶,统称“色种”。闽南乌龙茶以安溪县产量最多,铁观音与黄金桂是安溪乌龙茶的两大名牌,在日本、东南亚和香港均有很高的声誉。

广东乌龙茶

广东省湖州地区所产的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最出名,近年来广东的石坪乌龙和岭头单枞品质也较出众。其次是产于饶平县的饶平色种,它是用不同品种的芽叶制成,主要品种有大叶奇兰、黄旦、铁观音、梅占等。

台湾乌龙茶

台湾地区所产的乌龙茶,根据其萎凋做青程度不同分台湾乌龙和台湾包种两类,乌龙萎凋做青程度较重,汤色金黄明亮,滋味浓厚,有熟果味香。最出名的台湾乌龙是产于南投县凤凰山、鹿谷镇、名闻的“冻顶乌龙”,香味特佳。其次是新竹县一带的峨眉、北浦等地的乌龙茶。都是采用优良品种青心大、白毛猴、台茶5号、硬枝红心等制作而成。包种萎凋做青程度较轻,主产于台北县一带的文山、七星山、坪林、石碇、新店、深坑、淡水等地,其中以文山包种品质最好。台湾包种选用青心乌龙、台茶5、12、13号品种为原料制作而成。台湾包种因发酵程度较轻,叶色较绿,汤色黄亮,滋味近似绿茶。

乌龙茶品饮艺术的主要内涵是用水、茶具、泡饮三要素。俗话说:“鱼得水活跃,茶靠水冲泡。”好茶必须好水,才能显出优异品质,发挥色、香、味的独特风韵。宋代王安石有“水甘茶串香”之句;李中也有“泉美茶香异”之说,都道出了水对茶汤好坏的影响。《茶经》论水,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颇有道理,一般说来,如能取泉水、江泉等含有矿物质的流动的天然“软水”冲泡,茶汤就能清冽、香纯、味甘,达到好水好茶,相得益彰。经漂白粉消毒的自来水,虽适用于饮用,但有漂白粉味道,而且含有氯离子,会使多酚类氧化,影响茶汤和香气,因此要把自来水先贮于缸中,待氯气消失,或煮沸后持续片刻,驱除氯气后再冲泡,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篇3

民族艺术作为一个对社会文化活动的总的概念,在其发展传承的过程中衍生出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其艺术形式,文化活动的种类也是数量极多的。下面主要介绍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中的几个规模较大,最为常见的音乐种类。

(一)民族声乐艺术。民族声乐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发展时间较长,发展水平也较高的一个艺术种类。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民间艺术,从最原始的单纯演唱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将歌、舞、乐三者交融结合在一起的一门艺术,如今已经成为一门规模较大,形式花样繁多的独立艺术种类。其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而其发展的水平是上升的。

(二)传统音乐流派。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中的传统音乐流派是真正流程下来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其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是最为全面的,传统音乐流派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化的浓缩精华,它真正体现出了中国几千年来的音乐文化发展的进程,吸收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社会,人文环境的思想与文化,将音乐的发展与社会进程结合到了一处。传统音乐流派注重的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而且其音乐风格也是受传统音乐文化的一脉相承。

(三)现代音乐流派。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在近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现代音乐的兴起,现代音乐流派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统的民族音乐在近代社会中受到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又有外国的音乐文化传入中国的境内,受到多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现代音乐流派兴起。开创了传统音乐艺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创新。

(四)其他音乐艺术种类。除去以上的几个民族音乐艺术中的主要种类外,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还包含有其他众多的类型与内容,如民族乐器演奏,民族风格舞曲艺术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而且其发展的历程是时间久远的。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历史进程的时代产物,也是人类对于社会发展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物,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文化进程的缩影。

二、民族音乐艺术发展面临的现状

(一)民族音乐艺术面临失传危机,无人继承。我国当下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的问题,因为民族音乐的传统性,与当代的潮流文化背景并不是十分相配,因此许多现代化思想的青年对于民族艺术的态度就是漠不关心,甚至厌恶拒绝,更别说去学习以至于传承了,这就导致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出现了无人继承的现状。

(二)民族音乐艺术与现代的音乐文化不相适应,得不到重视。因为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久远性,其内容绝大多是前人流传下来的,历史较为久远的传统文艺,因而其与当下发达的、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并不是十分配套,因而也就得不到追求主流,轻视传统的现代人的重视。

三、如何促进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

(一)提升对民族音乐艺术的宣传力度,加大现代人的重视程度。针对传统民族音乐文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强对民族音乐艺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其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

篇4

摘要: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文化艺术以及手工工艺作为民族的文化宝藏而存在,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导致其自身的价值无法显现出来,从而面临着濒危失传的尴尬处境。对此,本文将针对赫哲族鱼皮纤维艺术这一特色文化形式进行研究,以期待能够找出赫哲族鱼皮纤维艺术的开发和利用途径。

关键词:赫哲族;鱼皮纤维;鱼皮艺术;开发

赫哲族在少数民族当中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土著民族,其主要分布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这三江流域。赫哲族具有着很分明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它的文化特色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而这个文化特色主要是通过赫哲族的鱼皮纤维艺术来表达的。本文将通过对赫哲族鱼皮纤维的特殊性,传统工艺等进行研究,从而找寻赫哲族鱼皮纤维艺术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赫哲族鱼皮纤维艺术的特殊性

(1)“鱼皮文化”的独特性。其实“鱼皮文化”并不是赫哲族所特有的。在历史的记载上,很多的民族都曾有过“鱼皮文化”,但能够将“鱼皮文化”传承下来的却只有赫哲族。所以说,赫哲族的“鱼皮文化”有着其独特性,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都独一无二的文化存在。并且,“鱼皮文化”身上还同时具备着民族、艺术、民俗以及宗教等特色文化价值,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鱼皮文化”中蕴含萨满文化。萨满教兴起于我国北方的一些古代民族中,譬如说满族、蒙族以及赫哲族等。它包括对于自然、动物以及图腾等的崇拜,是一种具有原生态的宗教文化。而赫哲族的萨满文化则或多或少的融入到了“鱼皮文化”当中,使“鱼皮文化”身上沾染上了一丝萨满文化的诡异内涵。而这具有萨满文化的鱼皮纤维艺术正是“鱼皮文化”的另一大特殊性。(3)“鱼皮文化”中蕴含着渔猎文化。追踪溯源,可以从“鱼皮文化”的身后看到赫哲族的几千年民族发展历程。赫哲族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导致其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都离不开鱼,从而逐渐的形成的渔猎文化。渔猎文化不但是中国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也是最具朴实精神的文化,它向人们展示了赫哲人辛勤而朴实精神与智慧,是中国特色文化的瑰宝。

2赫哲族鱼皮纤维艺术的传统工艺

(1)鱼皮纤维艺术的传统工艺。鱼皮纤维艺术的传统工艺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鱼皮进行熟制时的工艺;另一个部分是鱼皮在进行缝制时的工艺。一般,赫哲族在进行鱼皮纤维艺术工艺时,大致会选用无鳞、小鳞和大鳞这三类的鱼的鱼皮进行鱼皮工艺的制作。根据不同鱼皮的不同特性,会做成相适应的物品。其次还有鱼皮线的制作工艺,用来做鱼皮线的鱼是胖头鱼。工艺的首先是将鱼皮的身上涂抹上鱼肝油来保证鱼皮的湿润;其次,要将鱼皮平整的压平,并通过快刀将鱼皮切成细线。在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线的一头应该要细,这样才能保证细线能够穿进针里。(2)鱼皮纤维艺术的生产规模。因为鱼皮纤维艺术生产工艺的复杂、工艺的原始以及制作粗糙等特点,导致鱼皮纤维艺术的生产工艺仍然停留在家庭式的小作坊的制作规模上。尽管现在也在进行着鱼皮纤维艺术的生产开发,但规模仍然很小,且生产的工艺品缺乏创新。(3)鱼皮纤维艺术的种类。可以说,鱼皮纤维艺术的种类都是服从于赫哲人对于生活以及劳动的需要所衍生出来的。所以鱼皮纤维艺术的种类主要集中在鱼皮服饰、鱼皮画以及鱼皮箱包、鱼皮船等上。其中鱼皮服饰还包括鱼皮衣、鱼皮库、鱼皮手套、鱼皮绑腿等。总而言之,赫哲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结晶将鱼皮纤维艺术应用于和赫哲人的生活和生产当中。但目前的赫哲人已经不再使用鱼皮服饰了,他们的打扮与汉人没有区别,而鱼皮服饰多是以收藏、展览等的形式存在。

3赫哲族鱼皮纤维艺术的开发与利用

(1)特色纪念品。鱼皮纤维艺术是赫哲族的民族特色文化的体现。但不管是整个中国的特色民族文化市场还是单纯的黑龙江的特色民族文化市场中,都鲜有鱼皮纤维艺术的特色纪念品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指,鱼皮纤维艺术的特色纪念品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前景是无穷的;不好的一面是指,鱼皮纤维艺术的特色纪念品存在工艺复杂、制作粗糙、工艺原始和自身规模不大等问题,从而导致鱼皮纤维艺术的特色纪念品不能在市场中实现长效的发展。对此,应该将鱼皮纤维艺术的生产工艺进行创新,不能单纯的依靠于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鱼皮纤维艺术的特色纪念品的生产,应该扩大生产范围。将手工生产与工厂生产有效的结合起来,扩大鱼皮纤维艺术的特色纪念品的产量,从而才能够获得特色民族文化市场的垂青。其次,应该在传统的鱼皮纤维艺术的基础上加入现在的元素,不单纯的从特色艺术审美的角度吸引顾客的购买,也应该从多层次、多元化的艺术审美角度喜迎更多顾客购买的意愿。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研究市场的需求,在追求质量的基础上,形成特色纪念品和地域民族特色的品牌效应,从而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2)旅游发展。赫哲族的鱼皮纤维艺术具有很多特点,其中包括精美的鳞纹、古朴的韵味、民族历史的酝酿以及的诡异内涵等。这些特点不只是存在于鱼皮纤维艺术当中,也深深的渗透到赫哲族的生活和习惯当中,而这样的生活习惯以及鱼皮生产的手工工艺都成为吸引旅游爱好者来此进行旅游消费的特色。对此,应该积极的开展赫哲族的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捕鱼来向旅游爱好者展现鱼皮纤维艺术中所蕴含的渔猎文化;通过萨满宗教活动或是仪式来向旅游爱好者展现鱼皮纤维艺术中所蕴含的萨满文化;并通过鱼皮纤维艺术的工艺品的手工制作过程来向旅游爱好者专线鱼皮纤维艺术的独特性。通过“鱼皮文化”的引领,形成一体综合的赫哲族旅游发展体系,帮助赫哲族实现创收和鱼皮纤维艺术的发展。(3)鱼皮纤维艺术画展。开展鱼皮纤维艺术画展,将鱼皮纤维艺术的文化向全国、全世界进行传播。鱼皮纤维艺术因其身上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可以通过开办画展的形式实现鱼皮纤维艺术文化的传播,并通过办画展的形式来吸引投资者对鱼皮纤维艺术进行投资。(4)网络营销。随着现在网络的高速发展,即便卖土豆也都会进行网络营销了。为了让鱼皮纤维艺术品能够获得更好的价格,并更广泛的开拓市场则必然需要借助于网络的实现。网络营销不但可以为鱼皮纤维艺术打开销售的市场,也同样为鱼皮纤维艺术的创新寻找了素材。通过网络市场以及客户信息的反馈,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针对这个需求进行鱼皮纤维艺术品的改进和创新,从而使鱼皮纤维艺术品的种类和形式得到丰富,增强在民族特色市场上的竞争力。

4总结

赫哲族的鱼皮纤维艺术是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因为其价值没有被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处于濒危失传的尴尬处境。无论是为了经济利益的目的还是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都应该实现对于赫哲族鱼皮纤维艺术的开发和利用,来帮助文化遗传实现传承和作为中国的特色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付黎明,孔德明.天地材工蕴情愫三江渔猎释民风――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鱼皮剪纸艺术探赜及文化索隐[J].民族艺术研究,2012(3).

[2] 高晏卿,赵磊.东北地区赫哲族鱼皮艺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17).

[3] 关荣波,宋纯路.赫哲族“鱼皮服饰”及其旅游资源的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8).

篇5

关键词:纸材;装饰艺术;表现形式;创新研究

纸材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材料,其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环保性。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对环保性要求不断提高,轻薄、廉价并且环保的纸材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材料。而在装饰艺术中,纸材料更是受到创作者以及使用者的喜爱,越来越多的纸材艺术品应运而生。

一、纸材概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数千年前纸便进入了人生活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纸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在各个领域中均可以见到不同类型的纸被广泛使用。从材质以及用途对纸进行分类可概括为以下三种分类方法:按制造方法分可以分为机制造纸与手工造纸,按照纸张的厚度、尺寸与质量等来划分有纸与纸板之差,而如果通过使用目的来划分则有工业用纸、办公用纸与生活用纸等多个类别。但总体而言,不管何种类的纸都具有可塑性,这也是纸材装饰艺术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纸还具有柔韧性与普遍性,纸的柔韧性差异使纸通过不同的工艺制作后产生不同的装饰效果,而纸的普遍性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对纸材装饰艺术起了促进作用,让纸材装饰艺术具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二、纸材在装饰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自造纸术发明到现今,纸张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只增不减。不同种类的纸张在艺术家活跃的思维与灵巧的双手之下拥有了艺术的灵魂,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在这个创意横生的时代,纸材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含义。从古时候的剪纸艺术、折纸艺术到后期的立体纸浮雕都显示出纸材艺术的独特魅力。1、传统的剪纸艺术1)剪纸艺术的发展剪纸又称“刻纸”,通过利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对纸进行加工从而创作出艺术品。剪纸艺术大约在高昌王国时代便开始兴起,到了明代已经家喻户晓并开始向南洋传播。清代时期剪纸艺术开始进入宫廷之中,当时的河北蔚县因剪纸艺术而享誉中西方,现如今其剪纸艺术仍然生机盎然。剪纸作品线条明快而又细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一直虏获着人们的心。2)剪纸艺术的现状剪纸因其独特的艺术气息与古典气质在历史变迁中越显珍贵,得到手工艺人一代代的传承。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时期,剪纸艺术便被许多美学者追捧学习,当时还成立了专门对剪纸艺术进行讲解、教学的培训班以及展览,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剪纸艺术家。将古朴气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张林召,有代表作《许仙与白娘子》等;而库淑兰则是擅于彩贴与平色剪纸的艺术家,其风格独特、色彩艳丽的代表作《剪花娘子》以其精湛的工艺享誉世界。剪纸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在表现形式上产生了变化,现代居室中常常可见被用作窗花、墙花的传统剪纸艺术。在旅游业中,剪纸作品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文化气息的纪念品,被广泛购买传播。甚至部分西方艺术家也被剪纸艺术所吸引,在传统剪纸上融入自己的风格,让剪纸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剪纸艺术在从传统化向现代化发展,衍生出许多独特的艺术文化,呈现出全新的面貌。3)传统剪纸艺术的特点传统剪纸艺术造型淳朴、表现夸张,但却蕴含着最为简单的情感。手工艺者对世间事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解概括,并融入自身独特的理解,最终以自己的审美观念把形象特征通过线条符号刻画出来。这过程自由度极高,因此具有一种虚实结合的怪诞之美。概括而言,传统的剪纸艺术的材料传统、内容具有象征性、造型抽象概括,并给观者一种平面感。首先,传统剪纸内容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道德、宗教、境遇等方面。最为大众了解的便是门神、神兽等形象具有辟邪的象征意义,喜鹊、龙凤等形象则寓意美好祝福。其次,视觉平面感是由于传统剪纸采用的造型几乎均由“平视体”构成法创作而成,并不考虑空间立体感,只注重形象上下左右之间的布局。剪纸更多的注重于每个形象本身的刻画,形象之间的关系通过穿插、呼应等技法来表现。最后,剪纸艺术的材料选用十分传统,虽然剪纸艺术种类十分丰富,但原材料屈指可数。大红纸是最为普遍的剪纸材料,象征喜庆祥和,在各大节日均为首选;河北蔚县剪刻窗花通常都使用宣纸,其颜色需要一层一层的渐渐浸染,具有极浓的乡土气息;蜡光纸作为剪纸材料,运用得最出神入化的便是著名剪纸艺术家库淑兰,被誉为“剪纸的天才传承者”。2、折纸艺术1)折纸艺术的发展折纸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均在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时,一位日本手工艺人吉泽章才让折纸艺术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在他的潜心研究之下,折纸艺术得到了新的突破,将折纸从二维层面提升到了三维层面,是折纸作品具有了极强的立体感。折纸的品类也因此剧增,服装、饰品、人物形象等栩栩如生。现代折纸艺术家仍然为折纸艺术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越来越多先进、巧妙地折纸技术将丰富多彩的折纸作品送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2)折纸艺术体现着纸的特性在折纸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便是进行纸张的选择。折纸内容不同,纸张材料便不尽相同,因此折纸艺术选材十分广泛。如何在众多纸张中选择合适自己作品的纸张是所有折纸艺术家最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便需要艺术家积累丰富的经验,对各种纸张特性有自己的认知。一件成功的折纸作品,除了超高的折纸技术之外,还需要纸张的厚度、颜色、质地与肌理等均在合适的状态。因此作者常常会进行大量的纸张比较,如果纸张太薄,不利于定型,太硬又不利于成形。较为常用的纸张有彩色手工纸、蜡光纸等,现今兴起的手揉纸与收缩纸也很受欢迎。前者十分柔软,色彩丰富,能给作品增加立体感;后者弹性较大,使作品富有张力。3、现代立体纸浮雕1)立体纸浮雕的发展立体纸浮雕代表3D纸艺术,又称纸雕三维工艺画、立体投影画。立体纸浮雕综合了剪纸与折纸的特性,是二者融合与创新的产物。关于其发源地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是荷兰,亦有人坚持是意大利,但其的发扬在十九世纪,首先传入美国,再渐渐传入日本、中国等世界各国。立体纸浮雕又有世界性纸艺形式的美称,在纸材装饰艺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与折纸艺术、剪纸艺术合称为纸材艺术的三大艺术形式。2)立体纸浮雕的表现形式半浮雕的表现形式是传统二维纸材艺术的突破与创新,这种表现形式更具体、更生动,含蓄内敛的同时又给人生动活泼之感,在传统纸材艺术点鲜明、独一无二。同时,立体纸浮雕的适用性更加广泛,多种题材的纸材艺术作品均可以通过纸浮雕形式进行创作。韩国一位艺术家,采用半浮雕创作了童话故事《小红帽》与中国名著《西游记》,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与背景都表现的十分生动传神,让人身临其境。半浮雕具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半浮雕工艺使用过程中对纸材有一定的要求限制,但是通过一些工具的加工也能使平面纸张具有立体感。艺术家的双手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同时艺术家也在不断的进行艺术形式的创新。一位爱沙尼亚的纸雕艺术家,利用自己曾经学习过的绘画功底对纸雕进行创作,设计出一种利用纸张的高低、角度不同而产生自然光影变化的作品,使纸雕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加自然丰富,人物、山脉等形象十分动感活泼。4、衍纸艺术形式1)衍纸艺术的发展衍纸艺术其实就是卷纸装饰工艺,具有简单、使用的特点。衍纸艺术融合了绘画与雕塑两种艺术,造型多样、富有张力。衍纸艺术早在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便已经兴起、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发源地为欧洲的修道院,是修女用来美化宗教性质而创作的艺术形式。常常将羽翮当作卷纸道具用来装饰圣物,也因此,卷纸艺术被赋予了高雅优美的性质。但其传入民间后,其表现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创作题材也更加广泛。2)衍纸艺术的美衍纸艺术通过对卷纸进行折叠、弯曲等操作来创作出需要的造型。纸带的不同宽度、厚度,纸的材质、质感等因素对作品的最终效果均有影响。例如光滑的白纸给人的感受是轻薄、流畅;而有纹理的纸张却让人感觉狂野大气。创作者根据作品需求来选择对应的纸材,以此实现作品内容与用料高度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展现衍纸艺术的美。造型美衍纸艺术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利用纸张线条来展现画面。线是衍纸艺术创作中的最基本元素,以线来勾勒形状、填充纹理,用线的颜色来刻画形象,其呈现的纹理使作品具有极强的造型美。单一独立的线条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一个个具体的形状,衍纸艺术造型上的可塑性与独特质感,赋予了作品富有张力的造型美。肌理美作品的肌理之美由纸张的疏密、凹凸等特性展现,材料类型、加工方式等因素都对肌理也有着影响。不同的肌理具有不一样的特性,带给观者视觉感受与情绪影响不尽相同。衍纸艺术中肌理表现着作品的构图形式,在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视觉效果让肌理拥有更加独特的美。纸带的运用使衍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更加流畅、动感的生命力。色彩美衍纸艺术所用纸材纸带具有十分丰富多彩而又绚丽的颜色,多种多样的色彩赋予衍纸作品极为充实的画面感,同时对形态特征的描述也能体现得恰到好处。颜色使用的灵活多样性,也间接增强作品的空间感、层次感,使画面更加协调自然。

三、纸材在装饰艺术中的创新

纸材在装饰艺术中的创新可以归纳为:1)材料多元化。通过长期的发展,纸材种类除了传统的大红纸、宣纸等,一些特种纸如珠光纸、雾面纸与新型纸如感光纸、温控纸等也走上舞台,其次废旧纸材如旧报纸等也成为一种纸材。2)制作工艺的创新。制作工艺创新上除了进行多种制作方法的综合利用外,还产生了一些新型技术如数码雕刻等。3)展示形式的创新。展示形式除了传统二维展示与立体三维展示还增加了全方位的多维度展示。正如图1和图2所示,这是一种将纸雕与灯光相结合的一种手工装饰品。将纸雕制作成灯的形状,然后将光源放入其中,在夜间,可以展现出一种优雅的层次美,一种光与影的结合,将纸材装饰艺术的美表现了出来。

四、总结

篇6

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杂技艺术暴露了许多问题。如杂技的技术和形式很难突破,节目缺乏新的特色,过于注重技巧的难度和包装,导致表演上舍本逐末,节目单一。

二、我国杂技艺术创新的方向

(一)观念的创新。杂技工作者的艺术观念要有所创新,对于传统杂技艺术的传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近几年来,许多杂技团的生存与发展均离不开创新杂技,杂技艺术家也纷纷通过自身的探索,不断利用新的素材与传统杂技的融合进行节目的创新,杂技艺术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杂技演员一方面表达了杂技艺术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也彰显了自身的观念。

(二)道具的创新。道具作为表达杂技技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杂技表演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合格的杂技演员能够通过外物寄予自己的感情,利用道具实现与自身的有机融合,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好的道具更有利于体现表演者的技巧和编创者的能力。例如,在《揽梦擎天——摇摆高拐》杂技节目中,创新道具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将两根高拐串立起来,使它们可以摆动,让表演者在不同的角度或者高度上进行杂技表演。这个高拐道具其实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高拐摆而不散其实依赖于机关的设置,才能让杂技节目表演者在高空中稳稳地表演。由此可知,要想真正实现杂技艺术的创新,道具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三)表演形式的创新。我国杂技艺术表演形式多样,一般情况下人们观赏到的杂技表演基本上均是几种不同种类表演形式的结合。现如今的杂技艺术将传统表演形式与情节、角色的创新相结合,使塑造的角色更加形象生动,同时通过与其他种类艺术的密切融合,赋予了杂技艺术表演在感官、情感上的双重影响力。

三、我国杂技艺术的创新路径

(一)继承与创新。传统杂技与现代杂技相比,其基本的审美指向较偏向于给观众展示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技巧,而现代杂技不仅具有传统杂技的基本审美,还通过对其他艺术精华的吸收不断对自身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冲击力予以强化。现代杂技跟上了时代的发展步伐,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领悟进行情感的真实抒发及表达,表演形式上也进行了诸多创新,逐渐打破了传统杂技固有的创作模式。

杂技艺术的创新,关键就在于传承传统杂技艺术的过程中,在机制上进行自我更新。与此同时,不仅要对传统艺术有深刻的了解,还要有敏锐的直觉,以满足艺术发展的时代要求,找到现代和传统要求的共同点,实现艺术方向的突破。

杂技艺术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应当高度重视创作工作,这便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与精华,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实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实现机制的自我更新,使世界范围内的人们从杂技艺术的角度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我国杂技才可以牢固掌握创作的方向,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始终保持自身的个性特征,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二)提高与创新。实际上,只有杂技演员深化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客观规律,同时需要审美主体对杂技艺术产生推动力,才能促进杂技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的杂技表演,依赖于演员对观众神经的触动,并打动其情感,使观众通过自身的经验与阅历,通过自身的联想促进情感的发挥,让人们从心灵上感悟生命。由此,杂技创新既要体现当地的民族文化特征,还要促进精神内质的提高。要改变传统杂技艺术的固有模式和节目缺乏多样性的现状,就应该进行创新,使杂技表演整体框架得到改变,充分借鉴和参考其他艺术表演形式,实现道具的创新,重视艺术包装,使杂技表演具有由内而外的美感,使更多的人从视觉上感受杂技的魅力,更好地了解我国民族文化。

(三)市场与创新。杂技艺术的市场创新,可以说是时展和生存的需要。所以,杂技艺术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在现代社会中大力彰显民族特色,坚持杂技的艺术性,推出具有观赏性及娱乐性的节目,从根本上避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另外,还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营销队伍,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推销具有时代精神和满足大众需求的相关艺术作品,促进节目竞争力的提高,推动市场范围的拓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杂技艺术的创新,务必要立足于传统,同时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并且通过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高超新颖的技巧让人们领悟艺术境界与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郑鑫.文化大发展背景下我国杂技艺术的创新趋势.神州(下旬刊),2013,(5):204.

篇7

关键词:民间;艺术形式;文化遗产;类别

人们通常会将民间艺术的类别抽象的划分到非正式的艺术形式中去,认为民间的就是自然流露的,是延续传承中所遗留的非物质遗产,是非正统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由于民间艺术是各民族历年发展的、创造的、各类特色艺术文化的集合,是大众智慧的杰作,其种类之庞大可想而知。

1 简述民间艺术的种类

民间艺术其种类主要分为:装饰类、娱教类、用品类、生产类、祭祀类、民居等等。装饰类中年画,面具,脸谱,剪纸人们都颇为熟悉,另外雕刻、刺绣、草编布绣等则会较为陌生。娱教类有木偶玩具,泥玩具,陶塑以及皮影木偶等。穿戴类和用品类以及生产类,则更贴近于生活习惯,如手工布鞋、器具、农具等。这些都算是民间艺术的范畴。不同民族的习性会存在不小的差异,宗教信仰间也会各有所好,例如在祭祀方面,出现的神像以及供品间的艺术形态特征则颇为丰富。

2 映射在人文气息下的装饰民间艺术

2.1 年画

上面所提及的民间艺术中,装饰类的寓意更为浓烈一些。例如:年画是人们对于新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它始于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农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在过年时常常接触的习俗的、艺术的形式,大多会用来张贴或是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2.2 面具

面具和年画一样有着其独特的寓意,也是节日庆祝或是戏剧里用来伪装的道具。当然面具的具体形式很不一样,有龇牙咧嘴的;有的憨厚可人的,总之面具的表情是来自于人们内心世界,是纯艺术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文化传承情趣。不仅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非常特殊的外在形式。由此看来,在造型装饰艺术中,面具算的上是一个特殊的领域。面部的表情的表现手法和色泽的搭配成为了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3 脸谱

脸谱和面具类似,但面具多搭配的是部落和图腾的寓意而脸谱则是与国粹相映衬。是属于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与舞台、灯光、服装、动作整体形态共同烘托着整个戏剧的动脉。不同的人物性格会造型不同。最熟悉的是丑的造型,鼻梁上的一小块白粉,现出了该角色的幽默诙谐。而生和旦面部的淡妆与净的重施油彩形成了素脸和花脸的鲜明对比。 转贴于 3 “纯正”的民间艺术

从上面的民间艺术的装饰方面来看,每种艺术都有其独到的存在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扬,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挖掘创作的营养。因为它们有很朴实的品质。这和设计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中国的民间艺术是基于各民族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于一体的精华。他们产生、流传、发展的丰富多彩,是民族色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态度利用艺术的形式很自然的表达出来,记录着人们内心最纯正的、最真挚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热情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4 结语

从中国的民间艺术中我体会到了“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魅力,虽然不能用专业的美学标准评判,但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寓意等方向看,中国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去感受、体会和鉴赏的“宝”。

参考文献:

[1]矫友田.《走进中国民间艺术的神奇世界》[M].金城出版社.2011.02

[2]包贵韬.《民间艺术读本》[M].大连出版社.2011.03

[3]王琥.《装饰与民间艺术》[M].重庆出版社.2003.03

篇8

关键词:现代装饰画艺术;视觉;语言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97-01

装饰画作为现代绘画种类的一种,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十万年,其中装饰艺术的原始概念可以理解为原始人将猎物牙齿做成项链,促进准艺术的产生而产生的。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运用了装饰,让人们产生一定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装饰画内容得到不断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受人喜爱的公众艺术。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装饰画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特质和精神,对装饰画的视觉语言提出丰富和创新的要求,促进了装饰画的种类增多和范围推广。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装饰画的认识和运用,需要对装饰画是视觉语言进行深入研究,将装饰画的装饰作用与实用作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一、对视觉语言的认识

视觉语言是由设计原则和视觉基本元素共同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是组成艺术品的基础,而设计原则是指艺术品创作中的互相对比、合理布局、和谐结构与统一平衡。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是艺术家进行装饰画创作遵循的方法和原则,艺术家往往会根据自己作品的需求对视觉语言进行合理选择和准确适用,实现装饰画创造的合理性,提高装饰画的装饰作用,给人们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

二、现代装饰画艺术视觉语言的特征

(一)独特的材质运用

材料作为现代装饰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材料在装饰画中的准确运用对提高装饰画的色彩、肌理和质感都有积极作用。材质作为现代装饰画视觉语言特征的重要体现应该得到艺术家的重视,在进行装饰画的创作时要根据装饰效果的需求进行材质的选择和使用,运用合适质地的材质达到提升表现效果的目的。另外,艺术家在进行装饰画的创作要加强与人文环境的联系,最大程度的对居住环境进行美化,实现民众审美情趣的提升。

(二)独特的色彩美感

在装饰画艺术中普遍应用的一种色彩对比形式是补色对比,补色对比的运用可以提升装饰画的吸引力,在第一时间内将观赏者的眼光吸引住,为观赏者提供丰富的视觉盛宴。同时,装饰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类,主要的表现语言是线条、色彩和二维空间。其中色彩作为装饰艺术中极具魅力的绘画语言,可以将绘画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进行色彩的运用时可以采用自然色彩的运用方法,将要表达的绘画情感融入到装饰画的色彩设计之中,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目前装饰画中主要的色彩形式包括观念色彩、意念色彩和理念色彩,在不同的装饰画的中往往采用不同的色彩形式。另外,在运用色彩时要注重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实现色彩与题材的呼应,为装饰艺术带来更具美感是绘画作品。

(三)独特的构图和创意

为了体现装饰艺术与其他绘画艺术的与众不同,往往需要绘画家具有新颖的绘画创意,从色彩、造型、画面和构图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实现装饰艺术整体水平的提升。在现代装饰艺术中创意往往被作为考量绘画作品格调和内涵的重要标准,为此在进行装饰艺术的绘画构思时,艺术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拒绝传统绘画理念的束缚,大胆的进行绘画形式的尝试,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绘画技巧的装饰艺术。另外,目前装饰艺术主要采用的构图模式是饱满型,这种构图模式是对传统构图方法是延续,实现了装饰艺术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的再创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对现代装饰画艺术视觉语言的创新

现代装饰画艺术的设计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许多新的视觉语言特征,对装饰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现代装饰画艺术的视觉语言进行创新:其一,创新绘画的手段和形式。现代装饰艺术不在单纯的局限在平面内,逐渐在空间中得到运用,可以在创新装饰绘画艺术手法时结合雕塑的装饰手法,实现对装饰画艺术视觉语言的革新。另外,绘画家可以运用自身的表现技法进行装饰造型的创新让绘画效果更加完美;其二,对制作和材质进行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绘画理念的转变,需要对装饰艺术的视觉语言进行创新,引入新的绘画材质和制作手法,实现装饰艺术的进步。

四、结语

装饰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更新,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喜爱,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代装饰艺术已经不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装饰”,逐渐增加了独特的功能性。因此,研究者要加强对现代装饰艺术的研究,促进其视觉语言的进一步革新和完善。

篇9

[关键词] 艺术门类 相互促进 发展

艺术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它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发展过程中,有些消失了,有些保存并不断发展,还产生了新的艺术种类。各种艺术的发生发展,同一定的社会需求相适应。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上,需求不断增加,促使艺术日益向多样化发展。目前,艺术种类大体上有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电影、文学、曲艺、摄影、杂技等。每一种又有很多样式。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很多,比如绘画、雕塑、设计等;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视觉刺激产生的一种美感,他是静态的。不同于音乐,舞蹈等艺术。在绘画中我们知道有油画、国画、版画等。这些种类是由于所运用的材料不同而不同,在视觉上的感受不同。绘画同雕塑、设计这些二三维美术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它们构图上都要符合美的造型规律,精神上都要积极向上。彼此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这种学习是小范围的,它们是近亲,相互促进和发展是显而易见的。音乐不像绘画那么直接的描绘生活现象,它主要通过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通过表达感情来引起人们对生活情景的联想,音乐是动态的,是流动的艺术。各种音乐门类很多,但它们都要通过那有限的音符,用不同的节奏、节拍进行组合,来产生美的旋律。但是,同一支曲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不管怎么区别,音乐就是音乐,它主要靠旋律来打动人,靠耳朵来欣赏。同美术相比音乐能很快进入意境,能更快的打动人。如果把音乐同美术结合,也就是给音乐配上画面效果会更好,比如现在的电视音乐就是一个例子,画面很美,在音乐的烘托下,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想每一门艺术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由于差异而相互区别。同时各种艺术又都有共同点,彼此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在相互联系中发展。我们要研究各种艺术的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以便掌握它们的规律。更好地发展艺术。

各种艺术之间的联系,和艺术特点一样,在它产生的时候就有,而且在发展中不断加强。比如,音乐和舞蹈,在一开始就是相伴而生,直到现在。音乐可以编成舞蹈,舞蹈可以促进音乐,俗话说“载歌载舞”就说明了舞蹈和音乐的紧密关系。音乐和舞蹈都有节奏,都表达情感,这使得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大家知道,我国的传统绘画讲究“诗”与“画”的结合,诗画相结合,既可以使绘画富有诗意,更好的抒感,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也可以使诗意与画境相结合,丰富诗的意境。两者形式各不相同,但又融洽地结合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它们都要创造意境。

还有,美术与其他艺术存在联系,比如,美术与舞蹈有联系。因为,舞蹈虽动,但在动态中有静态的造型美,人物的造型,服装道具的设计,整体构图,都与造型艺术相联系。美术还与音乐有着联系,它们的感官虽然不同,一个是视觉艺术,另一个是听觉艺术,表面看没有联系,但是这两种艺术家都知道,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想通之处,所以画家在绘画时常要配点音乐,以激发灵感;音乐家有时以绘画作品为题材进行创作。

戏剧、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包括了很多的艺术门类在里面,它与其他艺术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不同的艺术之间是通过什么相互联系的呢?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吸取,这就是以吸取其他艺术的长处,丰富和发展自己。比如有些动画片,就是吸取绘画的某些表现技法。再比如,中国画很多技法来源于中国书法。各艺术门类彼此吸取对方的长处,使自己不断的丰富发展。再有就是结合,两种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比如,音乐和艺术相结合产生歌剧,舞蹈和戏剧结合产生舞剧。电影、电视、戏剧作为综合艺术,它们更广泛地与各种艺术发生密切的联系,并在其相互联系作用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电影、电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取了戏剧、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艺术特长,把它们综合起来,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电影电视不仅综合了各种艺术成份,同时也综合了摄影等许多科技手段,是艺术和科技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艺术,但不是戏剧的分支,也不是文学的从属,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的一门新艺术。电影电视用自己特有的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叙述故事和揭示主题,把各种艺术手段和科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表现手法上具有异常的灵活性。

电影电视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自由迅速地变换各种画面(镜头),使银幕上时而大雪纷飞,时而烈日炎炎,时而海浪滔滔,时而戈壁绿洲和沙漠。电影电视可以自由的回忆、想象、倒叙,可以细致入微地表现大自然和人物的各种感情,其特写镜头具有独特的表现力,使形象更突出,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快速摄影或延时摄影,造成一种特殊效果,还可以忠实记录历史事件等,这都是其他艺术无法达到和比拟的。

我们研究艺术的区别和联系是为了熟悉和掌握各种艺术的特点,以便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促进艺术的发展。在吸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身的特点,不能为了吸取别人的长处,丢掉自己,那样是很危险的,没有自己特点的艺术是不会长久的。吸取那些可以促进自己发展的;与自身特点相近的东西,而不是盲目的吸收。不管是探讨各种艺术之间的区别,还是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目的都是为了熟悉和掌握各种艺术的特点,以便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促进各种艺术的发展。但是必须清楚,各种艺术之间的“取长补短”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任意的。这是因为艺术种类的所长和所短实际上就是这个艺术种类的特点表现,如音乐长于抒发感情而短于叙事状物。绘画长于象形赋彩,短于叙述故事、表现声音;文学长于叙事、抒情、议论和想象,但在呈现画面方面不如绘画,在表现声音方面不如音乐。这些都是由它们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如果去掉它们的所长所短,它们本身就不存在了。在创作中,如果不按照自己艺术种类的特点盲目去吸取别种艺术之所长,来弥补自己之所短,就必然招致失败。

各种艺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因而各有各的特长和局限。同时,各种艺术又有相通之处,彼此又有种种联系,可以相互吸收。所以,既要扬长避短,又要取长补短。关键是艺术家要掌握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把多种艺术综合为一体。这是一种有机的联系和吸取,而要发展成为一门新的艺术,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并不是机械的相加。如戏剧和电影都综合了多种艺术成分,所以称为综合艺术。年轻的电影艺术在发展的最初曾和戏剧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初的电影主要是从戏剧中借用的艺术手法,后来又借用文学方面的表现手法。因此,至今电影仍然和戏剧、文学、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吸收的关键是艺术家要掌握本艺术的特点和规律。

篇10

关键词:德化陶瓷;现状;发展趋势

1 德化陶瓷雕塑艺术的现状

1.1 德化陶瓷简介

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瓷的制作就已开始,在唐宋时期开始兴盛,明清时期得到巨大发展。德化瓷以建白瓷最为闻名,另外有青花瓷。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是德化瓷主要的产品形式,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也较为常见。贴花、印花、堆花、划花和透雕等是德化瓷的主要装饰手法。凭着其独特的技艺,雅致的外观,德化瓷作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外销瓷器之一,享誉世界,向世界各国传播了中国的制瓷技术,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1.2 德化陶瓷雕塑的艺术特色

德化瓷器直接选用优质的高岭瓷土塑造成型或者翻制模具,然后注浆或者拓印而成型。在土坯干后,要根据不同需要而决定是否上釉,之后将土坯放入窑中,在一千多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中烧制,最终产出成品。

德化陶瓷优质独特,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非常突出。瓷器胎釉质量优良,釉面滋润,且形体厚重而又少见瑕疵,和谐完美。外观图案的不同人物形象的构思造型都很生动形象,整体与局部的比例非常协调。更为重要的是,人物的刻画由表及里,人物性格都通过那生动细腻的神情风韵展示出来,非常具有艺术感。

1.3 现状概述

德化陶瓷雕塑艺术的存在与发展,是以众多与陶瓷雕塑艺术相关的企业为载体,以商业化推动艺术的不断进步和绵延。拥有1400多家陶瓷企业,近 10万陶瓷产业从业人员的德化县,已经初步形成了日用瓷器、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器的陶瓷产品体系,并成为中国陶瓷工艺品的最大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如今,德化的陶瓷产业,逐渐从小规模向专业化生产转变,从单打独斗向校企合作的联盟形式转变,技术正在升级创新,抱团发展正在实践。例如,德化陶瓷产业将传统的锅炉窑改造为隧道窑,以此达到连续作业生产而节省原料的目的;在烧制技术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实现无烟雾污染。这使得陶瓷雕塑艺术建立在节能环保的观念之下,更具有艺术和社会的双重价值。而在组建联盟方面,2011年6月,22家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及2个事业单位成立了“泉州市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企业运用共同研发同时分工协作的合作模式,先后开展了“高强易洁酒店日用泥料、釉料研发与标准化生产”,“四星级酒店日用瓷系列器型及模具开发”,“耐600℃干烧陶瓷耐热金刚煲生产技术”等科研项目,并且开发出了700多种专供酒店用的瓷器。陶瓷产业的发展也就推动这一项艺术的繁荣。

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一直在追求技术革新,但是高科技制瓷技术仍然薄弱,新技术陶瓷(如卫生、节能陶瓷)更是发展缓慢。工艺瓷耗能大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将来很有可能会走向萎缩。除此,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是,德化陶瓷在种类、设计等方面缺乏实质意义的创新,仅仅是在传统瓷器的基础有一些表面的变化,这样一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品牌就尤为困难。虽然陶瓷属于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但不将其融于现代文化,注入时代元素,定不能长久发展而不衰。另外,德化陶瓷雕塑产业很多是沿袭下来的家族式企业,这种经营管理模式导致管理、营销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企业没办法发展壮大,取得突破。那么,最终就会导致德化陶瓷雕塑艺术的停滞不前甚至退化。

2 德化陶瓷雕塑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2.1 继承传统是不变的坚持

陶瓷艺术源远流长,是古代中国的代名词。在文化强国的国家政策下,无论时代怎么变迁,社会如何发展,首先陶瓷产业不能衰弱是一个最基本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无论怎样创新陶瓷产业,注入何种时代元素,都不会抛开陶瓷雕塑艺术承载的传统文化。这项艺术要发展,继承是基础。因此,建白瓷、青花瓷这两个基本种类将会保持主流地位,贴花、印花、堆花、划花和透雕这些修饰手法也会被沿袭保留。简言之,德化陶瓷雕塑艺术的本质,即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不会淡去或者消失。会改变的,只会是形式上的创新和某些内容的增加。

2.2 艺术与经济、生活相结合,陶瓷雕塑产品创新是必然选择

如果只固守传统,那么德化陶瓷雕塑艺术肯定不能得到进步和发展。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追求与享受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文化与物质结合的消费方式越来越普及。陶瓷雕塑艺术也将与日常生活、工艺、旅游、纪念品等等行业结合在一起,不仅仅作为一种瓷器,而是同时兼有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或纪念性,乃至集各种价值于一体,同物质产业与文化产业越来越好地结合。产品种类和样式等各方面必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新颖,这门艺术就会走向越来越广阔越来越长远的道路。

2.3 打造品牌,保护专利越来越重要

缺乏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品牌是德化陶瓷雕塑艺术正面临的一大问题,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德化陶瓷雕塑产业将会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且将品牌推向世界舞台。一种艺术成为一个品牌,无论经济效益和艺术效应都将无可比拟。另外,据资料显示,整个德化陶瓷产业每年所开发的陶瓷新产品达20000多件,然而仅有300多件拥有专利。这导致大量的陶瓷产品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行业内同类相煎的局面多有发生。这样一来,一些企业开发与创新的热情与信心就被打击下去。久而久之,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就可能原地踏步甚至退后。所以,未来的陶瓷雕塑艺术发展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专利保护这一块。

2.4 多市场战略毋庸置疑

一项艺术,只有深入社会深入人们的生活才能真正立于不衰之位。所以陶瓷雕塑艺术要长远地发展繁荣下去,尽可能拓宽其产品的消费市场是必须的途径。一方面,陶瓷雕塑艺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它的发展要强调本民族意识,国内市场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针对国内的文化特色,设计和生产国人喜爱的陶瓷产品,牢牢把握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陶瓷雕塑艺术作为一种联系中外友好关系的纽带,也要能满足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不同需求,根据他们的喜好,注入他们民族的文化因子,以此开拓尽可能大的国际市场。

2.5 新型营销模式不可阻挡

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必将成为陶瓷销售的新平台。网络销售的方式能扩大销量,并提升陶瓷雕塑艺术的知名度。与传统的销售模式结合,会更好地推动陶瓷雕塑艺术发扬光大。

3 总结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德化陶瓷雕塑艺术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内涵当永远存在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领域,而艺术品的样式更新、制作手法的改革、烧制工艺的创新等等可以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遵照这个原则,德化陶瓷雕塑艺术便可以发展成为根植于中华古典思想、吸收中国当代元素,汲取他国优秀文化的一项艺术。德化瓷雕不是简单的工艺摆设,而应融入当代经济和文化,烙上时代的特征而成为现代的艺术品。这样,相信德化陶瓷雕塑艺术将走向新的巅峰。

参考文献:

[1] 熊寥.中国陶瓷美术史[M].紫禁城出版社,1993.

[2] 陈雨前.陶瓷雕塑艺术文化审美.

篇11

关键词 编织艺术元素 现代服装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1编织艺术的特点

编织艺术之美是由绳线富有生命力多变的特性与融入编织者情感表达共构而成的,如同中国的染织、刺绣都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装饰艺术范畴。因此,研究编织艺术的编结技法、绳结变化、文化内涵、色彩以及材质显得至关重要。编织艺术具有以下艺术特性:

1.1编织艺术的亲和力

从古至今,绳线材料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认同感,一根根绳线用不同的编织技法,编织出多种多样的富有生命力的编织品来扦发人们的情感并且以各种表现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2编织艺术的形式

中国传统的绳结材料都是选用的动植物和一些天然的绳线;而现代绳结材料除了传统的绳结材料还增加了现代合成纤维材料、尼龙绳、曼波线、韩国丝、金葱线和玉线加上编织的各种编织技法以及应用绾、结、穿、绕、缠、编,抽等七种主要工艺手段,可以编织产生独特肌理效果的编织品。因此,可以随着编织者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和编织技法的掌握对绳线进行加减、灵活多变,表达编织者的情感和丰富的创造力。

1.3编织艺术的可塑性

一般编织材料的绳线初性较好,因此编织出的饰物大都具有圆滑、流畅、柔铺的特点,绳线编织线线叠交相错,牢固结实,不同材料组合和颜色搭配使得编织出的艺术品具有较强的视觉表现力和丰富的肌理。通过设计者的意愿来加减,并且灵活多变,因此编织类的服装设计更显得挥洒自如,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编织艺术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应用表现

2.1编织艺术在服饰配件中的应用表现

服饰品配件种类繁多,如鞋子、帽子、披肩、纽扣、腰带、包等等,而编织艺术本身的特性使得其具有很强的设计性能和实用性,因此受到设计者和人们的青睐,手工编织艺术在服饰配件中的应用之广,形式之多,造型之多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2.2编织艺术在发型上的应用表现

在古代妇女的发饰变化多样,而且很早就流行辫发,在服装设计中,色彩、风格、配饰、发型都应该与服装本身的设计相呼应,才可以提高服装整体的效果,而编结发型也是现型设计的一个精彩的部分,不仅传承了古代的编织发型精华,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所以编织发型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

3编织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展望

3.1编织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种类和用途分析

编织服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经制作好的编织面料进行设计加工制作的服饰;另一种是运用绳线通过手工或者机织等手法编织出的服饰。编织类的毛衫是编织服饰品的一个大类,因其与梭织服饰有很大的区别而且由于编织技法的多样性、编织肌理更加丰富,因此,可以利用编织服饰的一些特性编织出的服饰更具有功能,扩大编织服饰的范围。

编织类的服装可以分为编织的毛衫、运动服、内衣、鞋袜、手套等服饰品。这些品类的服饰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穿着、保暖、舒适等功能,而这些服饰品类不单单是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现在更倾向于审美需要,因此现在的编织服装设计在原有服饰中加以创造设计,比如夸张服装造型、色彩配色创新,例如鞋袜、围巾不仅是具有功能性,而且更倾向于装饰服装,成为人们搭配服装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3.2编织艺术在国内服装设计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我国的编织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远古时期和新时期时代就出现了有编织工艺的物品,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编织艺术开始应用在服装中。随着对外开放、加入WTO,使得西方文化不断渗入,对于中国传统的编织服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此时人们对于服装不单是简单的穿着,更加注重服装的审美和情感,因此一股怀旧思潮开始流行,而具有情感的绳结、自然而淳朴的编织艺术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对于我国服装设计师来说需要不断地对传统编织艺术研究利用其精华并在服装造型、服装色彩、编织工艺等方面对现代编织艺术服装进行大胆的创新。在编织服装造型中,我们需要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灵感,我们不仅要紧跟时尚潮流而且要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编织艺术服装,通过参加国际交流,不断开阔编织艺术服装市场,才能使我国的编织艺术服装具有竞争优势,并且努力打造国内编织服饰的品牌,使本土编织艺术服装走向世界的舞台,要全面提高编织品服饰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平面设计;关系

所谓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在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的今天,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种类,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潮。科技与媒体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提供了基本保障,追求新奇和多变的社会思潮,为数字媒体艺术提供了精神支持。诚然,数字媒体艺术也有其独特的艺术属性。有学者认为,要了解一件艺术作品,必须了解它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格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这表明艺术本身就具有多重属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艺术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体现不同的功能并满足不同的需求。

与数字媒体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平面设计,则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与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信息的视觉表现。不难发现,数字媒体艺术是应设计而生的,是为培养设计人才服务的,平面设计当然也包含其中。稍有不同的是,平面设计更注重“视觉”所传达出的信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但无论如何,这两门都属于艺术设计的延展学科。

综合以上的说法,数字媒体艺术和平面设计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关联,我们不妨简要剖析一下。

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一直以来,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媒体,尤其是当下。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史就是媒体不断进化的历史,媒体进化的同时又促成了人们观念、语言形式和视觉表现的改变。平面设计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美术知识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这与数字媒体艺术所包含的美术修养和艺术风格不谋而合,在学习数字媒体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从而培育出从事平面设计、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见,两者之间联系甚密。

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又与平面设计交叉融合、互相渗透。数字媒体是从视觉传达设计即平面设计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学科,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平面设计,也发展和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内容,数字媒体艺术同时也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特征。虽然互联网一开始不是为艺术创作而发明的技术,但它会逐渐演变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工具。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技术、现代媒体与艺术的结合体,它所呈现出的互动性、虚拟性、综合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等特征推动了平面设计的新发展。

(一)互动性

互动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独具的艺术特征,它表现为人的参与。如今的数字媒体艺术不再像传统艺术那样高高在上,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让观众真正参与、享受、体会艺术,它无疑拉近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数字媒体也是技术家,把以往的一切艺术形式包括绘画、文学、设计等都纳入其中,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方式得以体现。笔者认为,它所带来的互动性能够产生的原因还在于全方位地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总之,互动性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打破了多年的传统设计模式,是人性化的最佳体现。

(二)虚拟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又一表现特征为虚拟性。在平面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将改变传统的艺术品的设计方式,即不需要笔和纸等实体工具。我们都知道,传统设计会受到诸如素材单一、缺乏视觉感染力等限制,但是在数字媒体面前这些问题不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设计,走近艺术,使设计者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去设计,这正是其艺术特征的表现。

(三)综合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形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人的感官多重性。数字媒体艺术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电影、视频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转化为统一的数字语言,艺术家可以随意选择两种以上艺术形式进行处理,使艺术设计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还可以享受听觉、触觉等感官器官带来的丰富世界。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就带有了综合性的特点。

(四)娱乐性和商业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人人参与性质决定它具有娱乐性和商业性的特征。从传统艺术种类到电影、电视、数字媒体艺术等新兴艺术种类,艺术从少数化走向平民化。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设计,像报纸杂志、网络上面的美图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也说明了美和艺术存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角落。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平民化特征更为明显,这充分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所具备的人人参与、不分贵贱的民主文化艺术特征。

总的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平面设计从诞生至今,它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先导的双重属性始终没有变味。不论是设计潮流的变化还是应用技术的革新,乃至社会思潮的涌现,我们总能够从平面设计的过程中看到数字媒体的影子,它的出现也让平面设计焕然一新。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必将为新媒体和新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文化长廊中增添新的色彩,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翟坤.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7).

[2]付海菊.设计学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建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

[3]王正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6(33).

篇13

色彩的技术要求种类很多,细细甄别难以枚举,笔者主要将色彩语言分为色彩本身和色彩浓度两个方向。色彩本身包括颜色和颜色搭配两个种类。颜色是指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主要色彩,这些色彩各具独特的语言特性,如红色代表狂野、黄色单表温馨、紫色代表尊贵、蓝色代表忧郁、黑色代表神秘等。每一种色彩都是一种语言,在色彩的应用上,水彩画追寻自然和自由,并不运用复杂的颜色对画面进行渲染,而是直接利用原色表达或清新、或张狂、或寂静的魅力,形成别样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水彩画色彩的搭配也很讲究,基本遵循三种主色彩和两种底色的风格,每个画面算上底色不可超出五种颜色,这样能使整个画面显得清晰自然、毫不凌乱,画面本身形成了动人的韵律,成就了水彩画脱俗的缥缈之感。

二、从水彩画的语言看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发展

水彩画的语言虽然风格多样,但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尊重传统艺术形式。水彩画尊重对水和色彩的应用,保障其独特的风格魅力不与其他艺术形式混淆,形成别样的情怀。其次是尊重创新精神。水彩画不拘泥于形式,水彩画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手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方式融会贯通,借用其他画种的艺术形式,并结合实践运用到水彩画中,为水彩画注入了新的生命。最后是尊重创新中的理论传承。水彩画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西方油画的冲击,一些画者丧失了“水彩精神”,将某些方式看成发展水彩画的唯一途径,但这忽略了真正的创新精神,使水彩画流于俗套。我们应当结合实际看创新,将水彩画的语言魅力与新的技术结合,在不断的实践与发展中探寻真理,而不是直接借用其他艺术,生搬硬套。

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水彩艺术立足于中国画坛,必然需要自身传承和发展的自律性。“以古开今、中西融合、中体西用、兼收并蓄”是当代水彩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对西方绘画精神和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需要更加深入。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各民族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手段可能千差万别,但表达思想和情感则可以直接与观者交流和沟通。我们惊叹西方现代艺术的变革精神,西方艺术也赞叹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中国水彩画在传承中求得中西文化的差异,又在兼收并蓄中树立当代中国水彩艺术的民族性。

三、结语

篇14

关键词: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J607-4;G642

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1982年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从汉朝时期发展至今,中华民族祖先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珍宝。除了桂林闻名天下的山水景观,还有很多古老的民间传统风俗和艺术活动也被完整的保留下来。为了能够将这些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就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后代对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当今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目前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依据,为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探讨发现更完善的开发利用方法,促进广西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广西民族民间艺术具有大量潜在待开发资源

广西壮族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传统手工艺品,例如织锦、绣球、刺绣、铜鼓、雕画、陶瓷、画扇、编织等,这些手工艺品的制作既是传统广西人民的工作谋生技能,也是发展到今天的重要文化载体。其中壮族的织锦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壮族铜鼓习俗、瑶族服饰、陶器烧制技艺被列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可见广西民间艺术资源的丰富珍贵,从这个角度来看,广西民资民间艺术课程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为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条件。

二、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内容与环境分析

要了解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就需要对其具体内容体系和开发利用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

1.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内容

首先需要对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按照目前广西现有的民间艺术构成可以大致将其分为民族绘画、手工艺品制作、民族民风建筑,以及其他种类的工艺。对每个类别还能够进行细化分类,例如将手工艺品分为陶瓷、雕塑等等。针对每个种类独立开发课程资源,深入教学内容。

2.课程资源系统内部要素分析

根据有关学者对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系统建设的理论,可以根据课程资源系统的构成要素将课程资源系统非唯民间艺术思想资源要素、民间艺术知识资源要素、民间艺术体验资源要素以及民间艺术人力资源要素等。依据这样的要素分类对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进行深入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教学中让学生系统的掌握课程知识体系的构成,全方位的了解广西民族民间艺术文化。

3.课程资源系统内外部环境分析

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环境可以有内部已有资源和外部潜在资源两部分组成。其中外部环境由各种民间艺术工艺技能和体验构成,在教学中依据艺术种类的不同将课程系统进行分类转化为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可以将实践作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在艺术操作时间之后将课程反馈结果进行评价,结合现有内部教学因素分析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有效运作。

三、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要真正意义上实现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转化还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依据上文中对课程资源系统的要素分类,我们逐一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1.思想资源要素

树立和形成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思想观念是知道课程有效开展的首要环节,一方面思想艺术对课程的具体运作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会指导课程内容的组成结构。目前在关于民族民间艺术教学思维方面可以借鉴广西艺术学院的方法,专门成立有门派的艺术促进协会,为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平台。还可以在教学资源利用中开设专门的手工艺制作兴趣课程,例如在传统钦州坭兴陶艺基础之上,将坭兴陶上釉作为学习内容,既能够传承传统手工艺,又能发挥教学的作用实现文化鞑サ淖饔谩>湍壳肮阄髅褡迕窦湟帐醯姆⒄乖谒枷肷舷喽月浜笫鼐桑造成发展速度慢等问题,因此定期不定期适当开展民间艺术公益活动能够促进民间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2.知识资源要素

目前广西地区在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方面,知识体系不完善,尤其是一些课程教学者本身没有掌握全面专业的知识内容,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形成阻碍,无法有效将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内容系统化的编制到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当中,造成现在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特点淡化甚至消融的危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广西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知识内容的组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显得尤为重要,应当将民间艺术课程的实施融汇到其他文化课程当中,例如历史、地理等等,并且给予相关的财力、人力无力支持,扶持民间手工艺者到校进行经验推广,理论结合实践的推动课程的开展,完善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的知识体系的构成。

3.经验资源要素

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验资源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学者、管理者以及学生等,通过将他们自身经验、阅历以及其他相关经验的综合,将经验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经验内容个性化和具体化。对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的经验资源的积累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较为系统的思考和解决过程,然而目前广西地区开设的相关课程较少,因此没有形成可行使用的经验资源,但是借鉴其他地区的参考价值低,不符合广西地区的具体情况。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措施鼓励有关院校和机构开展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逐步将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课程教育资源,并且逐步向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结论

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双重意义。从理论角度来说,开发利用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将教学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民族自豪感,能够将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目前广西地区很多院校开始积极开展艺术专业项目,但是针对民族民间艺术的项目少之又少,说明地区对该板块的内容没有充分的重视,如果能够积极开发利用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并在教学中推广实施,那么可以带动民族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广西传统文化产业、创意设计产业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重要很现实的时代意义和需求,应当积极从内外部环境完善广西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广西省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洁.广西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开发与研究――以广西融水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4)